《去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4-06-28

《去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精选9篇)

篇1:《去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去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去宥①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②学典籍文献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日: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④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⑤,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鬻金者之所 鬻:存储,储蓄 B.其唯先有度 度:法度,准则

C.以为奸人除路 除:清除,打通 D.殊不见人 殊:极,根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激矢则远,激水则旱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 句读之不知

C.人皆在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奸路以除而恶壅却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认为他会取代自己的地位,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谢子到秦后游说,看到王不高兴,就离开了秦国。

B. 那个中谢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

C. 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昏”,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

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识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认知蔽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3分)

(2)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2分)

(3)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3分)

9、【答案】A

【解析】鬻:卖

10、【答案】D

【解析】A,连词,就;“却”。B,取独;提宾标志。C代词,“那里”;代词,他。D,转折连词。

11、【答案】B

【解析】②是评论,④是说细人。

12、【答案】A

【解析】A,取代自己地位

13、

(1)像这样花费心事,会见说客即使再多(勤劳,辛劳),耳朵眼睛(因会客频繁)即使再疲困,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什么。(关键词“虽”、“劳”、“弊”各1分。)

(2)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关键词“若”“岂”各1分,)

(3)有(认知)局限情况的人,当然就把白天当成晚上,把白的当成黑的,把尧帝当成夏桀。(“夫人有所宥者”句式l分,关键词“固”l分,句意通顺l分。)

参考译文:

东部地区的墨家(墨子学说)学者谢先生,将要西行去见秦惠王。秦惠王问秦国的墨家学者唐姑果。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先生,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回答说:“谢先生,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他的用心非常险恶,他将尽力向您游说,来取悦迷惑您的继承人。”秦惠王因此怀着怒气等待着谢先生。谢先生到了以后,游说秦惠王,秦惠王不听。谢先生很不高兴,于是告辞离去。凡是听别人的见解是为了寻求正确的`(治理)方法的,所说的如果正确,就算他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尽力游说,又有什么损失?所说得如果不正确,就算他不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好处?不把采纳对方的良言作为自己的忠厚,却只因对方取悦少主而形成自己的蔽塞。秦惠王在听取见解方面有过失啊。拥有这样的想法,会见说客即使再多,耳朵眼睛即使(因会客频繁)再疲困,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什么。人老了以后,身体衰老但是智慧更高。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体和智力都衰弱了吗?

楚威王向沈尹华学习典籍文献,昭釐(对)(楚国大夫)很嫉恨这件事。楚威王喜欢创制一些式样(也有解释为法制的),有个协助他创制式样担任中谢(官职名)的人,替昭釐对楚威王说:“国人都说:大王是沈尹华的弟子。”楚威王很不高兴,因此疏远了沈尹华。担任中谢的那个人.是个小人(地位卑微的人),一句话就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所以小人的话,不可以不详加考察。况且多次激怒国君,通过这为奸佞的人扫清了道路,奸佞小人仕途前进之路打通了却又厌恶贤人的仕途堵塞,这难道不是太难了吗?疾飞的箭,可以射得很远,湍急的流水汹涌澎湃,激怒的君主就会受到蒙蔽,受到蒙蔽就不可能成为君子。那些不可能被激怒的人,他们大概事先心里早有准则。

有一个和别人做邻居的人,家里有一棵梧桐树,他的邻居(一个老汉)说这颗梧桐树不吉利,这个人就马上把树砍掉了。与他为邻的老者请他把砍下来的梧桐树给自己当柴烧。这个人不高兴地说:“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这就是认知上有所局限。请求或不请求把梧桐树当柴烧,这不能用来怀疑枯死的梧桐树的好与不好啊。

有个想得到金子的齐国人,早晨起来,穿上衣服,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官吏把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他;“人都在那里,你就抢人家的金子,为什么?”他回答说:“根本就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这真是极端的认知局限啊。存在(认知)局限情况的人,当然就把白天当成晚上,把白的当成黑的,把尧帝当成夏桀。局限带来的祸害实在太大了。亡国之君,大概他们都特别有认知局限的情况吧?所以只要是人必须去除局限后才能明白事理,去除局限就可以保全自己的命运了。

篇2:《去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贵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②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③,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

今有人於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鹿布:粗布 ③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 制:制约

B.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 审:慎重

C.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弹:射击

D.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 亏:使…亏损

1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使人以币先焉 不能不以之兴怀

C.复来求之,则不得已 故木受绳则直

D.奚以知其然也 凌万顷之茫然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⑥六欲皆得其宜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D.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 提出了“全生”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3分)

(2)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3分)

(3)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 ;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3分)

参考答案

10.B 审:详查,细究

11. A.( A.于: 比B 用/因为 C却/于是,就 D 这样/词尾)

12. D

13. C

14.(1)我现在正害着忧劳深重的病,正要治疗,没有余暇顾及天下。

(2) 这也正是越国人想要找他作国君的原因。

(3) 嗜好吃肉,不是说连腐臭的老鼠也吃,嗜好喝酒,不是说连变质的酒也喝。珍惜生命,不是说连迫生也算。

【参考译文】

圣人深思熟虑天下的事,认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耳目鼻口是受生命支配的。耳朵虽然想听乐音,眼睛虽然想看彩色,鼻子虽然想嗅芳香,嘴巴虽然想尝美昧,但只要对生命有害就会被禁止。对于这四种器官来说,即使是本身不想做的,但只要有利于生命就去做。由此看来,耳目鼻口不能任意独行,必须有所制约。这就像各种职官,不得独断专行,必须要有所制约一样。这就是珍惜生命的方法。

尧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回答说;“让我作天子还是可以的,虽是这样,我现在正害着忧劳深重的病,正要治疗,没有余暇顾及天下。”天下是最珍贵的,可是圣人不因它而危害自己的生命,又何况其它的东西呢?只有不因天下而危害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越国人连续三代杀了他们的国君,王子搜对此很忧惧,于是逃到一个山嗣里。越国没有国君,找不到王子搜,一直追寻到山洞。王子搜不肯出来,越国人就用燃着的艾草熏他出来,让他乘坐国君的车。王子搜拉着登车的绳子上车,仰望上天呼喊道:“国君啊,国君啊!这个职位怎么偏偏让我来干啊!”王子搜并不是厌恶作国君,而是厌恶作国君招致的祸患。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说是不肯因国家伤害自己生命的了。这也正是越国人想要找他作国君的.原因。

鲁国国君听说颜阖是个有道之人,想要请他出来做官,就派人带着礼物先去致意。颜阖住在陋巷,穿着粗布衣裳,自己在喂牛。鲁君的使者来了,颜阖亲自接待他。使者问:“这是颜阖的家吗?”颜阖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使者进上礼物,颜阖说;“怕您把名字听错了而会给您带来处罚,不如搞清楚再说。”使者回去查问清楚了,再来找颜阖,却找不到了。像颜阖这样的人,并不是本来就厌恶富贵,而是由于看重生命才厌恶它。世上的君主,大多凭借富贵傲视有道之人,他们如此地不了解有道之人,难道不太可悲了吗?

所以说:道的实体用来保垒身体,它的剩余用来治理国家,它的渣滓用来治理天下。由此看来,帝王的功业是圣人闲暇之余的事,并不是用以全身养生的方法。如今世俗所谓的君子损害身体舍弃生命来追求外物,他们这样做将达到什么目的昵?他们又将采用什么手段达到目的呢?

大凡圣人有所举动的时候,必定明确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耜达到目的所应采用的手段。假如有这样一个人,用随侯之珠去弹射千仞高的飞鸟,世上的人肯定会嘲笑他。这是为什么昵?这是因为他所耗费的太贵重,所追求的太轻微了啊。至于生命,其价值岂止像随侯珠那样贵重呢?

篇3:《去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一、商务英语阅读中长难句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为了提高国际商务活动的时效性、加速商务信息传递, 商务英语中大量使用较长的句子。在商务英语阅读中, 这些长难句的特点主要有: (1) 并列成分多; (2) 修饰成分多; (3) 逻辑层次多。

例1.A very solid argument can be made that GATT was created and the WTO evolved from it as a result of U.S.Willingness to make the market-opening concessions necessary to drive other countries to agree to ever greater reductions of trade barriers and increases in market access opportunities. (Para.7 of Text A in Unit 3)

分析方法:找出句子中的连词, 并依此理清其所连接的各个成分。在以上例句中, 连词“and”连接了两组并列成分。第一组为两个分句: (1) GATT was created; (2) the WTO evolved from it…;第二组为两个短语: (1) greater reductions of trade barriers; (2) increases in market access opportunities。

例2.And the changes may force companies to pay suppliers before paying wages or honoring obligations to customers, like redeeming gift cards, said Sally Henry, a partner in the bankruptcy law practice at Skadden, Arps, Slate, Meager&Flom and the author of several books on bankruptcy. (Para.15 of Text B in Unit 8)

分析方法:明确句中每部分的中心词及其相关修饰成分。在以上例句中, 中心词“Sally Henry”的前面的部分是她所说的内容, “partner…”和“author…”是其后置的修饰语。

例3.The consumer spending slump and tightening credit markets are unleashing a widening wave of bankruptcies in American retailing, promoting thousands of store closings that are expected to remake suburban malls and downtown shopping districts across the country. (Para.1 of Text B in Unit 8)

分析方法:找出全句主干结构, 将从属结构按顺序依次理出。在以上例句中, 主句后“promoting thousands of store closings…”为伴随状语, 其中“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限定“store closings”。

二、商务英语阅读中长难句的翻译方法

(一) 顺译法

当英语长句表达意义次序与汉语一致时, 按语句顺序翻译。

In a recent statement, Citigroup made the point that while it was taking substantial mark-to-market writedowns, the accounting issues did not affect the company’s robust cash flow. (Para.12 of Text A in Unit 16)

参考译文:花旗集团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虽然其资产账面价值的市价大幅缩水, 但是账务问题并未影响公司雄厚的现金流。

(二) 逆译法

当英语长句表达意义次序与汉语相反时, 按语句逆向顺序翻译。

It’s funny how a legion of wounded tech stocks tanking and a Nasdaq market mired at its lowest levels in two years can suddenly make a mutual fund with the name Market Neutral seem especially appealing. (Para.1 of Text A in Unit 14)

英语中主语内容过多时则用“it”作为形式主语代替真正的主语置于句首, 在上面的例子中, 真正的主语是“how”引导的整句话, 在汉语中则习惯性地将这一部分前置, 就是说“it’s funny”应最后翻译, 也就是整句话应按逆向顺序翻译。

参考译文:一大批遭受重创、损失惨重的科技股和在两年时间里陷入历史最低点位的纳斯达克市场, 如何能够突然使一只名为“市场中立”的共同基金脱颖而出、吸引眼球, 这真是挺有意思的。

(三) 拆分译法

英语长句中主句的附属修饰成分较多时, 则可分开翻译使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同时也能使表达更为清晰、意思更加明确。

Vivendi managed to persuade its banks to delete clauses form its credit agreements that allow lenders to demand immediate repayment if the rating falls below an agreed level. (Para.2 of Text B in Unit 10)

例子中有三个语义层面, 其主语分别为:“Vivendi”“credit agreements”“the rating”, 谓语动词分别:“managed to persuade”“allow”“falls”。翻译时用标点符号将其分隔开来, 其表达更为清楚且语义更为明确。

参考译文:维旺迪设法说服银行将贷款协定中的一些条款删除。这些条款规定, 当借款方的信用等级降至协定水平之下时, 贷款方可以要求借款方立即偿还贷款。

(四) 综合译法

有些英语长句单纯使用以上一种方法不能译出地道的汉语时, 就应仔细推敲, 综合各种方法译出符合逻辑、语义明确的译文。

In difficult times, people may cut back on spending, but not everything gets hit equally.Many companies offer necessities consumers simply can’t do without, or small luxuries—like that extra round of beer—they don’t want to give up. (Para.5 of Text B in Unit 16)

连词“or”连接的并列成分是“necessities”和“small luxuries”, 其后置定语分别为“consumers simply can’t do without”与“they don’t want to give up”。“like that extra round of beer”为“small luxuries”的补足语。因此整句翻译时需要综合处理。

参考译文:人们在困难时期会削减开支, 但是并非所有东西都受到同等影响。许多公司为顾客提供生活少不了的必需品, 或者顾客难以割舍的小奢侈品——就像那杯额外的啤酒。

三、结语

掌握了商务英语中长难句的特点并以正确的方式分析其结构、理清逻辑关系, 阅读理解时就不会有分歧, 翻译成汉语时语义也能更为清晰明确并合乎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2]叶兴国.商务英语阅读教程3[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篇4:《砚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⑩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阅读训练】

1、 解释:(1)既: ;(2)易: ;(3)是: ;(4)何: ;(5)幸: ;(6)大:

2、 翻译:(1)公讶其不类:

(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参考答案

1、 解释:(1)已经;(2)交易,买;(3)正确(没有错);(4)为什么;(5)幸亏;(6)非常

2、 翻译:(1)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2)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懂装懂,自作主张,必定适得其反。

注释:

1、于:在

2、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3、尝:曾经。

4、佳:好的

5、砚:砚台

6、议:议论

7、定:确定

8、既:已经

9、还:返回

10、邸:官办的旅馆。

11、使:派

12、往:前往

13金:银子。

14、易:换

15、归:返回

16、持:拿

17、坚:坚持

18、是:正确

19、鸲鹆眼:鸟名,俗称“八哥眼”。

20、何:为什么

21、幸:幸好

22、余:多余

23、平:使.......平坦

24、大:非常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府邸之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翻译

1. 公讶其不类。

陆庐峰因砚台的不相似感到惊讶。

2.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主旨引导:

这方砚台之所以博得陆庐峰的厚爱,因为它有这个可贵之处:有个“八哥眼”,这正是它的奇妙之处。 可是陆庐峰的仆人却不明白,结果,这个仆人把砚台上的珍奇之处当成了多余的突起之物,擅自决定花钱打磨,结果多此一举,适得其反,报废了一件砚中珍品。说明了陆庐峰仆人以为是疵点,不懂装懂、好心办坏事,适得其反。正因为如此,陆庐峰才觉得可惜。

启发与借鉴

篇5:名实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①,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②,遂设燕③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沈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颉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④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⑤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注 ①童竖:童仆。②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③燕:通“宴”,宴席。④触涂:处处。⑤迒(hánɡ):(野兽的)脚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但察之未熟耳     熟:熟练

B.竟日欢谐竟:整,从头到尾

C.及迁为泗州别驾及:等到

D.岂不弘哉弘:伟大

2:下列句子,全都是“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  )

①伯石让卿,王莽辞政 ②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 ③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④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⑤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⑥四海悠悠,皆慕名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

B.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C.人一旦有了虚假的行为,后面没办法处处相继周全时,那么原先的功绩也就会随之而毁。

D.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的原因是,一方面可劝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参考答案

1:A

2:B

3:D

4:(1)如今不修身却想在世上流传美好的名声,就好比容貌很丑却要求在镜子里现出美丽的影子。(2)因为一件伪装的事情毁掉了百件真实的事情,这就是贪求虚名的欲望无休止的缘故。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石让卿 让:推让、谦让。

B.雅自矜持 雅:平素、向来。

C.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 笃:甚、十分。

D.辞人满席 辞:辞别。

10.下列句子,全都属于“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①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 ②伯石让卿,王莽辞政

③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④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⑤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⑥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1.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就像在山崖边走路,因为脚旁没有余地,往往会从山崖上摔下去。

B.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如近世某富贵之人,守丧尽孝,超过常礼,闹出笑话。

C.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他的一些诗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创作,于是设宴叙

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D.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加以体恤,当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来,不愿再继续把体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绩被毁。

12.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3分)

(2)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3分)

(3)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3分)

参考答案

9、D 解析:“辞”的意思是“有文采,有才华”。

10、B 解析:①只是立名者的一种表现,作者没有明显的态度。④是朝廷的做法,朝廷以为有文才,才用其人。⑥只是宾客的一种自然表现,写完诗歌以后,沉溺其中,没有察觉别人写得如何。

11、D 解析:邺下少年当初是为了高洁的名声,笃情帮助和体恤百姓,但是升官后,这样的费用日渐过多,于是他常常考虑不周全,并不是有意为之,但是他的名声还是受到影响。

12、

(1)我每当被人诋毁的时候,经常因为这责备自己。

(2)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于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

(3)由于有一件事情伪装出现假,而毁掉了百件事情的真,这就是贪名不足的结果啊!

解析:(1)“毁”,诋毁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2)状语后置“无不见乎迹”1分;“熟”,仔细,1分;句意1分。(3)“以”,由于,1分;“丧”,假,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名与实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德行技艺周厚,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却想在世上流传美好的名声,就好比容貌很丑却要求镜子里现出美丽的影子。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就是体道合德,享受鬼神的福佑,而不是用来求名的;立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荣誉会被湮没,而不是为了让名的;窃名,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人的脚所踩踏的地方,面积只不过有几寸,然而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一定会从山崖上摔下去;从碗口粗细的独木桥上过河,也往往会淹死在河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的脚旁边没有余地的缘故。君子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这个道理。最诚实的话,别人是不会容易相信;最高洁的行为,别人往往会产生怀疑,都是因为这类言论、行动的名声太好,没有留余地造成的。我每当被别人诋毁的时候,就经常以此自责。你们如果能开辟平坦的大道,加宽渡河的浮桥,那么你们就能如同子路那样,说话真实可信,胜似诸侯登坛结盟的誓约;如同赵熹那样,招降对方盘踞的城池,赛过却敌致胜的将军。

我见到世上的人,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于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观察得真切,那种巧于作伪就还不如拙笨而诚实,(否则)接着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伯石的推让卿位,王莽的.辞谢政权,在当时,自以为既巧又密;可是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传万世,就叫人看了毛竖骨寒了。近来有个大贵人,以孝著称,先后居丧,哀痛伤身过度,也足以超过一般人了。可他曾在茅屋之中,还用巴豆涂脸,(有意)使脸上成疮,来显出他哭泣得多么厉害。但这种做作不能蒙过身旁童仆的眼睛,反而使外边人说他在服丧期间的居所饮食都在伪装。因为一件伪装的事情毁掉了百件真实的事情,这就是贪求虚名的欲望无休止的缘故。

有一个士族,读的书不过二三百卷,天资笨拙,可家世殷实富裕,他向来矜持,多用牛酒珍宝玩好来结交那些名士。名士中对牛酒珍宝玩好感兴趣的,一个个接着吹捧他,使朝廷也以为他有文采才华,曾经派他出境访问。东莱王韩晋明深爱文学,对他的作品发生怀疑,怀疑大多数的作品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构思的,于是就设宴叙谈,当面讨论测试。当时整天欢乐和谐,诗人满座,属音赋韵,提笔作诗,这个士族仓促间就写成,可全然没有先前的风格韵味。好在客人们各自在沉思吟味,没有发觉。韩晋明宴会后叹息道:“果真像我所估量的那样。”

邺下有个少年,出任襄国县令,能勤勉。公事经手,常加抚恤,来谋求声誉。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人人赠别,说:“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思念。”民众对他称赞,不绝于口。等到迁任泗州别驾官时,这种费用一天天增多,不可能经常办到。可见一有虚假,就到处难以相继,原先的功绩也随之而毁失。

篇6:《陈书》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何之元,庐江灊人也。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服阕,昂表荐之,因得召见。解褐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丹阳五官掾,总户曹事。寻除信义令。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或问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宠于观起,有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识者以是称之。

会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民庶抗表请无行,王以为沮众,囚之元于舰中。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恭之郡。俄而江陵陷,刘恭卒,王琳召为记室参军。梁敬帝册琳为司空,之元除司空府谘议参军,领记室。

王琳之立萧庄也,署为中书侍郎。会齐文宣帝薨,令之元赴吊,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为扬州别驾,所治即寿春也。及在军北伐,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召之元。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太建八年,除中卫府功曹参军事,致仕不得,寻迁谘议参军。

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锐精著述。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究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

祯明三年,京城陷,乃移居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B.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C.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D.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即为此意,“褐”常用来指贫贱的人。故后来多以“解褐”比喻入仕做官。

B.服阕,古代官员服丧期满一年脱去丧服。一般情况,斩衰三年,期服一年,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开皇,隋文帝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之元年幼好学,才思敏捷,被司空袁昂赏识,举荐他到朝廷为官。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但何之元却怕受牵连不愿与他们交往。

B.侯景之乱,何之元因与蜀中人士阻止武陵王率兵东下而被囚禁在军舰中,后来武陵王兵败,他跟随刘恭到江陵。

C.何之元到北齐吊丧,返回途中恰逢王琳兵败,他就担任了齐的.扬州别驾。

D.何之元在萧叔陵被杀后,断绝与世人的往来,转而著书立说,著成《梁典》,开皇十三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5分)

(2)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5分)

参考答案

4.C

5.B服阕,服丧期满脱去丧服。

6.A“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与文意不符。

7.(1)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宗人”1分,“相”1分,“顾访”1分,“造”1分,句意1分)

(2)(何之元)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垂示后代以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主语1分,“肇”1分,“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1分,“垂”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何之元,庐江灊人。之元幼时好学,颇有才思,因居丧过于毁顿,为梁司空袁昂所看重。服丧结束,袁昂上表举荐他,因而得蒙召见。初仕为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转为主簿。及至袁昂为丹一陽一尹,征辟之元为丹一陽一五官掾,总领户曹事务。不久任信义县令。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有人问其故,之元说:“当年楚国观起受宠于令尹,禄位低而有马数十乘,因而遭诛,此后,像观起这样无其禄而有其马的得宠之人便都逃亡了。德薄而受重用,必然已到了败亡之边缘。我怕的是未能从中得利而先已招致祸患。”有识之士因此而称道他。

适逢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何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侯景之乱发,武陵王以太尉之位而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授之元为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百姓均进言请求武陵王不要东下,王认为他败坏军心,囚之于舰中。及至武陵王兵败,之元随邵陵太守刘恭到郡。不久江陵陷落,刘恭卒,王琳召何之元为记室参军。梁敬帝册封王琳为司空,之元授职为司空府谘议参军,兼任记室。

王琳立萧庄时,任之元为中书侍郎。适逢齐文宣帝薨,令之元前往吊唁。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之元为扬州别驾,治所即寿春。及至众军北伐,取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招徕之元。之元因先前与朝廷有误会,等到书信到,十分惶恐,读信至“孔璋无罪,左车被重用”,之元仰天叹息说:“词意如此,怎会是欺诳我呢?”便随柳咸到了湘州。太建八年(576),任中卫府功曹参军事,之元想辞官不得,不久升任谘议参军。

等到叔陵遭诛,之元便断绝与陈人交往,潜心于著述。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流传后代以供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考究其始终,起自齐永元元年(499),终结于王琳被擒(太建五年即公元573年),七十五年大事,起稿为三十卷,命名《梁典》。

篇7:《李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勉传1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节选自《|日庸书李勉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2)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3)乃除太常少卿()

(4)会李辅国宠任()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5分)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为权幸所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勉不为之屈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D、投之江中今日之事何如

20、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21、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7、(4分)(1)资助,助(2)立即,急速(3)授官职(4)适逢,恰巧,正好

18、(5分)李勉对众将吏说:“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诬陷中伤的

言语而杀无罪的人呢!”(关键词:方、藉、牧宰、以、谮言。句式:岂……乎)

19、(3分)C(介词)

20、(3分)不同。第一个“竟”是“竟然”的意思,是意料之外,因为用了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而”字。第二个“竟’’是“最终”的意思,是意料之中,因为前文有“不为之屈”,是因果必然。

21、(3分)善良仁厚、知人善任、正直不阿、果敢勇猛、廉洁自律(要求:四字短语、任选三个、角度不同)

参考译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拜官监察御史。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诏书命一并处以斩首。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我被威胁不得不在那里任官,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哀怜他,上言说:“首恶尚未灭绝,受玷污为这官的人居天下之半。他们都想洗心归化。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人奸逆了。”肃宗急命驰马前往宽释,于是每天都有归化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啐)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不久有诏书命将王(啐)处死。李勉询问原因,才知是被权贵们诬陷。李勉对众将吏说:“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实行诏令,同时拘禁王(啐),迅速递表奏给肃宗。王(啐)于是得到宽宥,然而李勉竟然受到执政者的非难,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啐)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尽力的官吏。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授官太常少卿。王(啐)后来、因有推究演绎的才能,拜官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肃宗将重用李勉,适逢李辅国受宠任,他想让李勉降低礼节面见自己。李勉不为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排抑。

大历四年,授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广州盗贼首领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依据山洞为乱。前后数年,攻陷十余州。李勉到任,派遣大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翻合力征讨,全都斩杀,五岭平定。在这前后西域泛海而来的船舶一年才四五艘,由于李勉性情廉洁,有船舶来全都不检查,因此到他在任的后几年,一年来船四十余艘。在任数年,没有增加车服与用具。到离任返京,在石门停船,将家人贮藏的南货犀角象牙等财物尽数搜出,投进江中。

李勉传2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擿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晬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晬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三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资:资助

B、俾摄南郑令摄:代理

C、乃除太常少卿除:解除

D、时人多其正直多:称赞

12、下列各组句加点的字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勉乃哀之,上言曰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常以身翼蔽沛公

D、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A、(勉)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

B、(勉)政事条举,尽力吏也

C、终有能名,时称(勉)知人

D、遂授(杞)澧州别驾

14、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李勉言行正直的一组是

①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

③谒见,面陈王晬无罪

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

⑤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⑥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勉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在开封任职时,和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李勉认为把叛军俘虏一概处死,不利于国家剿除元凶,劝肃宗网开一面,给那些洗心革面、愿意归顺的人一条生路。

李勉为受诬陷的王晬辩诬,使他免除了死罪,后来王晬还凭着自己的才能一再迁升,有很好的官声。

李勉不愿曲意迎合权臣李辅国,受到他的.压制;又因为他坚持正义,贬了卢杞的官,被皇帝疏远,于是多次上表辞职。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②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参考答案

11、C

12、A

13、B

14、C

15、D

16、①肃宗立刻命人驰马前往宽释,从此每天都有归顺者前来。

②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奸邪,唯独陛下您不知道,这正是因为他奸邪啊。

参考译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李勉幼年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虚玄之学。凭借皇亲的身份陪位典礼,历任至开封县尉。当时天下太平已久,况且汴州是水陆交通的汇合处,城里居民多成分杂,被认为难以治理。李勉与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皇帝下诏一同斩首。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我是被胁迫在那里作官的,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很同情他,对皇上说:“叛乱的元凶还没有消灭,天下的官员有一半陷入贼手被迫当了伪官,他们都想洗心革面,归顺朝廷。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恶的叛逆了。”肃宗立刻命人驰马前往宽释,从此每天都有归顺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晬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不久有诏书命将王晬处死。李勉询问原因,才知他是被权贵们诬陷。李勉对众将吏说:“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实行诏令,同时拘禁王晬,急速上表给皇帝,王晬于是得到赦免,然而李勉竟然受到执政者的非难,被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晬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能够尽力办事的官吏。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任命他为太常少卿。王晬后来凭着推理选择的才能,被任命为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篇8:《张仪受辱》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②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③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子始与苏秦善(2)因而数让之

(3)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4)使人微随张仪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B.念莫可使用于秦者

C.与同宿舍 D.方且报德

18.把文中的画直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9.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分别反映了张仪当时□□□□和□□□□的心理状态。(2分)

20.苏秦先召辱张仪后“暗中”相助的原因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6.(4分)(1)交好 (2)责备 (3)如愿,实现 (4)暗暗地

17.(3分)D

18.(5分)苏君担心秦国进攻赵国使合纵的约定失败,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取得秦国大权,因此激怒您,让我暗中送给您钱财,这全是苏君的计谋。(3分)现在您已被重用,请允许我回去告知苏君。(2分)(本题两句话各为一评分单位,分别是3分和2分。第一句得分点为:“败”,“从”,“莫”,“秦柄”,“阴”,“奉”,判断句;第二句得分点为:“请”,被动句。得分点错1处扣1分,把所属评分单位分数扣完为止)

19.(2分)大惑不解(或疑惑不解等);如梦初醒(或恍然大悟等)

20.(5分)苏秦担心秦国攻打赵国导致合纵失败(1分,这一点不答扣1分),深知只有张仪能得“秦柄”,而自己才能不及张仪(1分),故先召辱激怒张仪,坚定其入秦的决心(1分);又深知张仪家贫不能如愿,暗中资助使他得偿所愿(1分),张仪因感恩苏秦而不攻打赵国(1分,这一点不答扣1分)。

参考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苏秦已经说服赵王而得以与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但是他害怕秦国攻打各诸侯国,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暗中派人指引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以实现你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请求会见苏秦。苏秦于是就告诫门下的人不许为张仪引见。不久,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我难道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张仪投奔苏秦,自认为都是老朋友了,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愤怒。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能困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

不久,苏秦对他的家臣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现在,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求得引荐。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苏秦向赵王禀明这件事,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暗中派人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渐渐地接近他,并奉送车马金钱,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张仪终于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策划攻打诸侯的计划。

篇9:《文徵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徵明,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父林,温州知府。叔父森,右佥都御史。林卒,吏民醵①千金为赙②。徵明年十六,悉却之。吏民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记其事。

徵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劘③,名日益著。其为人和而介。巡抚俞谏欲遗之金,指所衣蓝衫,谓曰:“敝至此邪?”徵明佯不喻,曰:“遭雨敝耳。”谏竟不敢言遗金事。宁王宸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

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徵明亦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奏授翰林院待诏。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岁时颁赐,与诸词臣齿④。而是时专尚科目,徵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

(先是,林知温州,识张璁于诸生中。)璁既得势,讽徵明附之,辞不就。杨一清召入辅政,徵明见独后。一清亟谓曰:“子不知乃翁与我友邪?”徵明正色曰:“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一清有惭色,寻与璁谋,欲徙徵明官。徵明乞归益力,乃获致仕。

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⑤,尤不肯与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周、徽诸王以宝玩为赠,不启封而还之。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徵明主风雅数十年,与之游者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钱谷之属,亦皆以词翰名于世。

嘉靖三十八年卒,年九十矣。长子彭,字寿承,国子博士。次子嘉,字休承,和州学正。并能诗,工书画篆刻,世其家。(明史卷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注】①醵(jù)集资。②赙(fù)送钱物给办丧事的人。③切劘(mó)切磋。④齿:像牙齿一样并列。⑤楮:树皮可用于造纸的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

B.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

C.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

D.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与“左”,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从东汉至隋唐、两宋一改周、秦“以右为尊”,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明朝也以左为尊。

B.“荐”“授”“徙”“致仕”都是古代表示官职任免的词语,“致仕”是送出、交出官职的意思,即辞官。

C.“寻”在这里作时间副词,表示时间很长。“寻”在古代又作量词用,约为常人之两臂长——八尺。

D.“风雅”一词源于《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后衍生为诗歌文章的代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慧,稍稍长大后却变得聪颖异常。他向吴宽、李应祯、沈周等人学习诗文字画,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切磋技艺,名声更加大了。

B.文徵明不轻易接受别人馈赠的钱物,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他父亲去世时,连当地官民凑集千金资助他办丧事的钱也全都谢绝了。

C.文徵明受李充嗣荐举,被任为翰林院待诏。由于不屑于趋炎附势,仕途不得意。而当皇上要提升他官位时,他却竭力请求回乡,于是获准退休。

D.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诗文书画家,四面八方来求他诗文书画的人连绵不断。他性格耿直,不肯给官吏、豪富们诗文书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王宸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4分)

(2)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6分)

参考答案

4.(3分)B.

5.(3分)C.“表示时间很长”不对,是不久。

6.(3分)C.“当皇上要提升他官位时”错,是一清与璁谋,欲徙徵明官。

7.1(4分)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赠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任职,他托病辞谢没有去。

7.2(6分)家父去世三十多年,如果家父曾提到您一个字,我也不敢忘记您,实在不知您与家父是朋友。

译文

文徵明,长洲人,起初取名“璧”,后依照名的意义及排行取字“徵仲”,别号衡山。父亲文林,曾任温州知府。叔父文森,曾任右佥都御史。文林死后,当地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银子作为办丧事的费用。文徵明当年十六岁,全都谢绝了。官员百姓于是修复老旧的.“却金亭”,来合祭前太守何文渊及他父亲,并记载了文徵明谢辞千金的事情。

文徵明小时候不聪明,随着长大,越来越聪颖异常。跟着吴宽学习文章,跟着李应祯学习书法,跟着沈周学习画画,他们都是他父亲的朋友。他又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人相互切磋,名声一天天更加显著。他为人温和、狷介。巡抚俞谏想要赠送他金钱,指着他所穿的蓝衫说:“怎么破旧成这样?文徵明装作不懂,说:“因为下雨弄脏了。”俞谏最后都没敢说送钱的事。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赠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任职,他托病辞谢没有去。

正德(明武宗年号)末年,巡抚李充嗣推荐他,赶上文徵明也以“岁贡生”(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授予他翰林院待诏的身份。明世宗登基,(文徵明)参与修订《武宗实录》,文徵明在经筵任职,每年时常都有赏赐,享受其他文臣一样待遇(齿:并列)。而当时崇尚科目考试,文徵明很不得意,连年请求退职还乡。

在这之前,父亲文林在温州任知府,在学生中赏识、提拔了张璁。张璁得势以后,委婉地劝文徵明投奔他,文徵明推辞没有去。杨一清被召入朝廷担任宰相,文徵明最后单独见他。杨一清急忙对他说:“你不知道你的父亲和我是朋友吗?”文徵明正色道:“家父去世三十多年,如果家父曾提到您一个字,我也不敢忘记您,实在不知您与家父是朋友。”杨一清面有惭愧之色,不久和张璁合谋,打算调动(有贬官的意味)文徵明的官。文徵明要求还乡更加迫切,终于被批准退职(致仕:交还官职,即退职)。

四方来讨要诗文书画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但是富贵人家轻易得不到一张字画,尤其不肯赠给王府以及宫内的人,他说:“这是法律所禁止的。”周王、徽王等王爷拿珍宝古玩送给他,他都不启封就还给他们了。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向着他居住的街巷行礼,以得不到接见为遗憾。他的作品遍天下,他的学生临摹的作品很多,文徵明也不禁止他们。林徵明主宰文坛诗文几十年,和他同道的有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钱谷等,也都凭借文章称名于世。

上一篇:英国预科留学申请材料有哪些下一篇:煤矿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