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2024-07-12

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共10篇)

篇1: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468.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14-01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应把工作做好做细。因为我们的教育是基础,他直接关系到孩子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幼小衔接工作的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要阐述的内容是:培养小班的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美术活动在幼儿园里是中大班小孩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为美术活动可以为小孩提供一个情感沟通的机会,并且通过画画或做手工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尽情地让幼儿们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抒发内心的情感。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年龄比较小,并且手部的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掌握握笔的方法和进行手工的操作所以小班幼儿对美术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幼儿还产生抵触情绪。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呢?我认为从小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只要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他就会投入到活动中,因此,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如何自己画,幼儿有了兴趣,才会有绘画的愿望,所以幼儿绘画的兴趣是需要长期努力培养才行。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他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下面就结合我在这个阶段对孩子们进行的趣味美术活动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小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从而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

一、合理制定教育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风向标,制定合理的目标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欧美美术教育有两大流派,即“工具论”和“本质论”。工具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重视创作过程,忽视创作效果。本质论强调以科目为中心,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我认为通过趣味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激发艺术创作的热情,既要重视幼儿在趣味美术教育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又要看重最终他通过趣味美术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欲望和创作能力。小班作为孩子学前教育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他们利用表象和回忆经验来解决问题,各种认识过程更多是无意识的,在美术活动中他们开始用线条,简单的图形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愿意尝试新材料,喜欢手工、造型,愿意模仿。

2、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幼儿趣味美术教育包括幼儿趣味绘画教育、趣味手工教育、趣味美术欣赏三部分内容。(1)幼儿趣味绘画教育是指幼儿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绘制的作品能激发幼儿绘画兴趣。(2)幼儿趣味手工教育是指幼儿运用不同的手工工具、材料,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技能。(3)趣味美术欣赏教育是指幼儿通过欣赏大自然、社会生活、趣味美术作品中美的形象,从而提高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初步的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氛围,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兴趣

1、营造身心自由的学习环境。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习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才会对活动保持浓厚而持久的热情。因此,美术活动中需要教师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利用师幼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激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干扰和限制幼儿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必要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孩子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让幼儿“自行其事”或自由组合。

2、选择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小班幼儿受其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在学习画小草时,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在学习画圆圈时,可以设计“小熊吹泡泡”;在学习画波浪纹时,可以设计“会游泳的小鸭”等绘画内容。另外,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线团”、“气球宝宝”、“水果娃娃”等等。

3、以区角美术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互动地学习,从而使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得以加深。合作互动学习是孩子们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同伴间进行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内容分工合作,比如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小娃娃,就可以让孩子们分成若干组,一组制作娃娃身体,一组制作娃娃的头,一组用笔或其它绘画工具绘制娃娃脸……然后大家一起把娃娃组合在一起,这种互相合作,合作互动的方式不仅给老师的指导敞开了较好的切入口,同时也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第二是不同内容同时开展,结合本班幼儿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如果全体幼儿长期进行集体的单一的美术活动,久而久之势必削弱孩子们美术活动的兴趣,所以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上,我把孩子们分成若干组,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比如同样的画乌龟,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用蜡笔画乌龟、用棉签画乌龟、用瓶盖印画乌龟、用瓷砖画来表现乌龟……同一教学内容出现多种活动形式,这是小班的孩子十分乐意参加的。

4、多媒介教学。为了增强孩子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孩子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需要教师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辅助手段,如电视、游戏、欣赏故事、音乐、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等。

三、在趣味美术活动中,以培养幼儿色彩感为基本途径,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有了美感,才会有美的创造。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首先从认识色彩开始,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去寻找色彩。蔚蓝的天空中飘白色的云朵;绿色的菊花争奇斗艳;丰收的秋天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子,橘黄的桔子。金黄的水稻。利用这些天然的教材,让幼儿认知色彩,引导幼儿感受美,从而去表现美,创造美。

四、以正面积极评价为主,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多角度欣赏、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在活动中,我经常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作品从技巧上比较欠缺,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面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和色彩都传达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要了解和理解幼儿,懂得幼儿的内心世界,懂得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每一个幼儿,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对其不足的地方则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应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兴趣。

激发兴趣,才能启发想象,幼儿的美术活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不管是趣味美术也好,或者是其它的美术教育形式也好,美术创作本身作为一种自由度极大的艺术创造,都是幼儿整体成长的反映,需要老师用一双艺术的“金点之手”,挖掘各种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经常让幼儿在欣赏和尝试形式与方法的变化中产生耳目一新的美感。美术教学能促进幼儿成长,随着幼儿的成长,美术教育也在发展,我试图以上述表现创造的教学作为一个活跃因子,点燃我们小班孩子的艺术火花,激活我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愿他们在美术天地里健康成长。

篇2: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南安市实验幼儿园陈艳莉)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基本上都是以集中活动的形式开展的,经常出现同一内容,统一方式,统一要求的情况,这就有可能造成有的内容或形式幼儿不喜欢,或有的要求太高,无法达成等。这些都会造成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违背了《纲要》精神,而区域活动的自己选择性刚好能满足幼儿的需要,避免这种情况。同时小班幼儿刚入园,绘画水平参差不期生活经验和兴趣不同,在区域活动里开展绘画活动让幼儿自己选择绘画的内容、工具、时间等,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更能做针对性的指导,下面几点做法:

一、树立信心,鼓励赞赏

小班绝大部分幼儿来园前未入托,又因为年龄小,社会知识经验欠缺,手肌肉群发育较弱等因素导致孩子们对绘画活动了解甚少,存在着十分模糊的概念,据了解75%左右的幼儿未接触过绘画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没有绘画经验,在绘画过程中经常出现有始无终的情况,甚至有的幼儿会拿着笔观望,不知怎么画。根据这些原因,首先就得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一开始我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先让幼儿在分区活动时欣赏一些最简单并让他们知道是怎么画,幼儿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原来画画就这么简单!以此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进行绘画,只要幼儿一动手画画,我就认真地对其欣赏,给予真心的称赞,于是,幼儿一画起画来浑身是劲,乐此不疲。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展示栏,隆重的推荐幼儿的作品,及时地介绍有创意、有特色,有进步的幼儿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都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互相观赏和介绍。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提升自我感觉,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我们还经常开展一些绘画比赛活动,并给予“帖帖纸”作为奖励,每个孩子都有个获奖的理由,如“色彩奖”、“造型奖”、“细心奖”……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兴致盎然,绘画技能也逐渐得到进步。

二、画具多样,自己选择

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小班幼儿更喜欢那种可以画得较大的,容易出现成果的.工具材料。不同的工具材料,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小班我们常让幼儿用油画棒进行绘画,这样幼儿容易觉得单调乏味。对于绘画工具的投放可多种多样,我曾尝试在区域中投放了水笔、毛笔、颜料等让幼儿进行涂色,发现孩子们对它们都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在绘画过程中我还经常投放一些多种多样且颜色须鲜艳明亮的实物。记得在一次绘画《水果盘》的活动中我投放了水果实物和水果玩具,而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大都喜欢观察色彩较实物鲜艳的水果玩具,他们还出乎意料地把水果的平切面盖在纸上印画。孩子们的行为启发了我,后来我经常在区域活动中让他们把手掌、脚印、杯盖、有花边的小盘等按在纸上进行印画,而后再进行装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挂在墙上时,欢呼雀跃!

三、调动感官,学习观察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绘画之前我先指导幼儿学会观察实物的整体,如:绘画一座橱子,应先指导他们观察橱子的整体平面并说出其形状,再分部观察橱子的上、下部分的形状、颜色等。这样孩子们在脑海里形成了橱子的形状概念后就能愉快下笔了。当然,在感知实物时如果能充分调动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实物所得到的绘画效果就更好了,记得区域活动《画葡萄》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用眼睛观察葡萄,用鼻子闻,用手上的肤觉感知,用嘴品尝……等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感知认识葡萄,而后再让孩子们尝试用多种形式进行绘画,如:让他们用手指点画,用油画棒涂画,用毛笔进行水彩画……孩子们都十分高兴地一一尝试着。

四、教给技能,及时引导

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兴趣的基础,假如幼儿不知如何下笔,没有掌握一些简单绘画技能,又怎么会喜欢上画画?因此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们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正确的绘画技能,让孩子们在绘画时更加的得心应手;而在幼儿绘画时能及时地给予引导、纠正孩子们使用正确的技能进行绘画则更为重要。在上学期我主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及涂色顺序。在幼儿涂色中我们常会发现他们涂色不均匀和方向的随意性,而当我们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后会发现他们涂色的画面比之前干净了许多,涂的色彩也均匀了许多。而在下学期我主要教孩子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的用简单线条绘画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孩子们运用图形进行组合,绘画出他们喜欢的画。在区域活动中我经常选择形象可爱、大小适中的图形卡让幼儿训练涂色,提醒他们用正确的涂色技能进行涂色。

五、言语激发,想象作画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绘画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点拨是激发兴趣放飞想象的一把钥匙,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取到恰到好处的效果。我们可用语言让幼儿扩展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太阳》绘画活动中,我提出了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我们以前吹泡泡时发现太阳光还有什么颜色呢?”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我及时的加以肯定,结果就发现孩子们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我又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我们怎么样给太阳打扮一下呢?”孩子们开始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我们给孩子们的一些提问,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又如:小班幼儿喜欢聆听故事,他们常以自己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来绘画,来讲述自己的画面,在下学期后期的区域绘画活动中,我常让孩子们把自己熟悉的故事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使之跃然纸上。他们大多喜欢边讲故事边绘画,虽然他们画的只是简单的图形,而且有的已经脱离了故事的内容但他们画完还争着拿着自己的作品给我讲自己画面的故事。在故事《拔萝卜》的绘画中,孩子们一边唱着《拔萝卜》的歌曲,一边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红的萝卜,还在萝卜旁边画上了小花狗、小花猫等故事人物,虽然绘画故事人物的形象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但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做画,而且画得非常开心。在绘画故事《金色的房子》时,孩子们边念着“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边画着漂亮的房子……他们不仅画了色彩斑斓的房子,还添画了房子外的草地、花朵。互相观赏时,孩子们喜形于色,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互相评论着墙上的作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篇3: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关键词:小班,数学活动,兴趣

小班的幼儿如果在抽象的数学活动中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那将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幼儿有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 他们的活动以游戏为主, 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日常生活渗透数、形、时间等概念。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发现、了解数理逻辑知识,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擅用材料和教具

在多年的教学中,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问, 幼儿无意识的答, 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是依靠具体形象或直觉来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物体的形状和数量等方面的概念。皮亚杰曾指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意思就是儿童学习数学最初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物体来完成的, 动用操作材料, 幼儿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反映数量关系的理性认识, 即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认识。引导小班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关注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 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我们要了解和重视教具和材料的作用和使用, 教师要选择使用色彩鲜艳和新颖的玩具、教具, 以达到让孩子学的轻松的目的, 吸引幼儿的注意 (教具也多以形象可爱的小动物为多数, 或者是实物) 。如在数学活动中, 为训练幼儿目测5以内的数量, 我们就用了《动物园》大幅图片画, 让幼儿在画中寻找:动物园什么东西是3个 (3只小兔、3只小鹿等) ;什么东西是4个 (4朵花等) ;路旁有几棵树?有几朵花?由于图片中小动物很可爱, 树和花的颜色鲜艳, 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中的学习效果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我们用图画、卡片、动物玩具让幼儿练习数数, 用彩色小木棍让幼儿比较粗细, 用彩色绳子让幼儿比较长短……

二、巧用生活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要幼儿学得没有思想负担, 教师要注意随机的引导, 我们生活中的东西的存在都是可以感知到它的大小, 形状, 数量的, 只要学习过程让幼儿感到自然、轻松、愉快, 他们就乐意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或者巩固一些已学知识, 幼儿期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观察呼啦圈是圆的、盥洗的时候让他们观察自己的小手, 知道手指是不一样长短的、玩玩具的时候让他们知道玩具有的硬有的软, 如在用早点前,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喝一袋牛奶配两块饼干, 再把牛奶饼干一一送到本组小朋友的手中, 借此来感知对应的关系。不知不觉中幼儿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但数学的概念、法则、定律都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 并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严谨地, 也是有规律的。而幼儿往往对初次接触的材料印象极为深刻, 一旦形成错误的印象就回不易纠正, 因此在遵守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切忌只重视趣味性而忽视了正确性。如有的教师这样提问:4只小狗和2只小猫加起来是几?问题欠周密, 这时若幼儿回答“6”是不恰当的, 应该这样提问:1只小狗加2只小猫是几只动物?

三、遨游数的王国

曾有学者说“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的确, 路旁树木的数量、各种建筑的相似与不同、鞋店中鞋子的不同款式、运动赛跑的速度与时间、日常用品呈现的不同形状等等, 都为孩子提供了观察机会, 从而来获取数知识, 如在数学活动:方形天地中, 我们就是让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哪些东西是方的, 让幼儿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欣赏寻找的活动中知道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方形的, 诱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进入数学世界。如在活动:找对子中, 我们就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服装、鞋袜、鞋子、碗筷等, 通过物品的配对, 感知匹配的概念, 复习分类, 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 幼儿既不觉得约束, 又感到兴奋有趣。因此, 游戏是进行计算教学中的有效简单的方法, 可以为我们教师所用,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 游戏随处可寻, 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挖掘、抓住机会, 激发幼儿灵感, 帮助幼儿去遨游数学王国。

四、创设自由天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现代教育方式居然尚未完全扼杀探索的好奇心, 实在是个奇迹, 因为这精细的幼苗, 除了一开始的刺激外, 最需要的就是自由、缺乏了自由, 它必然会被摧毁。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创设良好的氛围, 绝不能让幼儿停留在机械模仿, 重复、背诵的水平上去认识数理逻辑知识, 而要让幼儿主动地去探索、去操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即利用自己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我们要重视非正式的数学活动, 如角色游戏和区域游戏中进行数学活动的渗透, 融入到银行、菜场、美工游戏中, 使这些非正式的数学活动成为幼儿学数学的重要一环, 不可缺少的一环, 给幼儿自由、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发现和探索能力以及无拘无束的创造性, 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由学习的天地。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我就为幼儿设计了“给娃娃送玩具”的情节, 提供很多的动物卡片, 按顾客的要求给娃娃送不同数量的玩具, 让幼儿在自由的玩乐, 轻松的氛围中学习4以内的数数, 培养点数实物的能力。在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根据点数给相应的花涂上颜色等等……。

篇4: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关键词]美术活动;兴趣;小班

刚开始接触美术活动的小班幼儿,在活动中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景象,不管老师本次活动教的内容是什么,他们会毫无目的地在纸上胡乱图画;或者有的孩子则大声地叫着:“老师,我不会画!”那是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不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呢?不是。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提出:美术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语言。美术对于幼儿而言,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从他能用笔进行随意涂鸦的瞬间起,他就已经在自发地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了。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充满乐趣的美术环境,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变得足够有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那如何充分地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选择有“趣”的教材、材料

1.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而非传授技能。加之,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比较少,往往只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平时接触较多的一些东西感兴趣,幼儿往往更容易被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所吸引,从而产生积极动手操作、大胆想象的欲望,成为活动的主体。所以,要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首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就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例如“一串红”“小鱼吐泡泡”“好吃的糖葫芦”,这些都是幼儿所十分熟悉并且喜爱的事物,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容易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兴趣,进行主动学习。

2.准备丰富且有趣的美术活动材料

幼儿运用工具的过程,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培养绘画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手指点画《彩色的雨滴》,让每个幼儿利用自己的手指这一有趣的绘画工具,画出雨滴的形状;又如:在蔬菜印画中利用形象的蔬菜切面,幼儿通过压印画出不同的图形,蔬菜本就是幼儿所十分熟悉的,通过多种蔬菜切面的呈现,能够很快地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相关情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所以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这些“杰作”时,自然而然就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既产生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一定的技能,因此美术活动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丰富而有趣,更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两者相辅相成,有效结合,从而帮助幼儿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创设审美环境,激发动机

选材确定好后,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变为绘画的冲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比如,在绘画小蝌蚪时,教师把小蝌蚪放在玻璃瓶内,然后利用幻灯片把小蝌蚪的姿态放映出来,小蝌蚪在灯光的照耀下游来游去,教师指导幼儿观察作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未动一笔,但却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观察环境,通过观察和自由想象,幼儿肯定会绘画出活灵活现、姿态各异的小蝌蚪。

三、设置趣味无穷的活动环节

小班幼儿具有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支配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首先要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我通过实践、观摩、阅读相关书籍,发现有以下几种较好的,较为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导入方式:

1.游戏导入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在美术活动的开始部分如果能用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来导入整个活动主题,必定能很快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颤色变变变》这节活动中,活动开始,老师就玩了一个《抱一抱》的游戏,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几人抱—抱,然后导入到本次活动的中心内容——颜色宝宝也来抱—抱,幼儿的兴趣很大,玩游戏时就十分专注,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颜料和如何将两种颜色的颜料混在—起。

2.故事导入

孩子们都爱听故事,故事生动、活泼的情节极具吸引力,便于幼儿理解接受,在他们的“眼”中,一切似乎都是有生命力的。例如在“彩色的雨滴”活动中,我以故事的口吻引导幼儿创作:雨滴宝宝们可真是顽皮,嘣的一声跳到绿色的草地匕和绿色的小草做朋友,变成了绿色的雨滴;又跳到了红色的枫叶上和枫叶做朋友,变成了红色的雨滴;最后又跳到了黄色的花朵上和花朵做朋友,变成了黄色的雨滴。孩子们—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形象的课件,马上对彩色的雨滴有了形象的感知,完全投入了彩色雨滴这—幅充满童趣幻想的画面中来,对接下来的手指点画充满了兴趣。

四、引导幼儿自由发挥,独立创造

篇5:激发小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

1、容易对新事物感兴趣,喜欢操作摆弄,能认真地看、听,并尝试各种玩法。

2、兴趣具有随从性,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跟着玩什么,常常会出现争抢现象。

3、兴趣不够稳定,常会玩了一会儿就又去玩另一个玩具。

究其原因,首先是三岁左右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而其情绪又极易受外部事物影响,无意注意占优势;其次,教师如果提供给幼儿的玩具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就不容易使其感兴趣。要让幼儿积极、主动、专注地参加区域活动,兴趣的激发、培养极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有兴趣的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去呢?

一、以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以及概括自己的经验而实现的,小班孩子更是这样,他们的认知经验大多是通过摆弄玩具、材料,在自身的操作中获得的。所以区域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投放尤其重要。

1、投放新颖、鲜艳的材料。

对小班幼儿来说,首先材料的造型要新颖有趣,让他们觉得好看、喜爱、愿意玩。其次,材料的颜色要吸引孩子,幼儿往往会喜欢一些比较鲜艳的颜色,如:大红、黄色、绿色等,这能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使他们一眼就能看到并爱不释手。再次,材料的质地要适用于小班幼儿,一方面小班幼儿喜欢抓、撕、扔等,因此,材料要坚固耐用,最好是能够活动的材料。另一方面,尽量少用坚固的、有棱角的、细小的材料,可用一些柔软的、圆角的、体积较大又比较轻的、不会伤害孩子的材料。例如:生活区“分色”。开始,我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片,要求幼儿将三种颜色分别放在三种颜色的瓶子中,个别幼儿玩了几下后,就再也没人光顾了。后来,我用饮料瓶做了三个小丑,三个小丑分别带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帽子,然后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片分别粘在雪糕棍上变成“魔术棒”,请幼儿将这些魔术棒根据颜色分别放在三个小丑各自的瓶子中,这样的材料一投放到活动区就受到幼儿的欢迎。又如:“夹夹子”的活动,刚开始我们请幼儿给小动物找影子,找到后用夹子把它的影子上。活动中我们发现玩“夹夹子”的幼儿并不多,而且玩的时间也很短。之后,我们改成用各种颜色制成的小动物,如青虫、狮子、刺猬等,请孩子给青虫装上脚,给狮子添上鬃毛,给刺猬安上刺。这样的材料一投放立刻就吸引了许多幼儿,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给青虫装脚,用夹子一夹小青虫就能站起来,孩子们拿着小青虫在地上走,还兴奋地说“小青虫会走路了!”将平面的材料变成立体的,给固定的材料赋予动感,增加了操作的趣味性。

2、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投放材料。

材料的难度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的效果,从而影响幼儿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断引起幼儿的兴趣。一般起步可低一点,趣味性多一点,知识性少一点,视幼儿的发展情况在逐步提高。如:在语言活动区,第一阶段:教师可先投放单一的图片,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橙色的橘子等引起幼儿兴趣,利用“摘果子”、“给小动物吃果子”等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第二阶段:教师可以丰富图片的内容(图片上可有2——3样物体),让幼儿看看、排排、说说,活动形式可改为“百宝箱中摸宝物”等。第三阶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材料和内容,放上可爱的小动物头饰,让幼儿学小动物的样子说说、唱唱、跳跳。活动形式可采用“小动物找朋友”“小动物带图片宝宝游玩”等,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保持幼儿活动的兴趣,又有利于其获得新的知识,达到更高层次的活动目标。又如“夹夹子”的活动,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又增加了材料的难度,提供大夹子、大树和剪成橘子、苹果、梨状的泡沫板,让幼儿按特征将水果夹在大树上,比一比谁“结”的果子多。以后,我们又增加了“水果”的数量,不断地调整材料,使幼儿对这一内容始终能保持操作的兴趣。

3、提供丰富的材料,注意一物多用,反复翻新,环境的设要要富有童趣。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小年龄幼儿的特点,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互相谦让的意识不强,遇到问题协商解决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尽量提供丰富、充裕的材料,以免幼儿之间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在教师不断投放新材料的同时,也可以一物多用,反复翻新材料。如:语言区用的小动物头饰、纸偶等,就可稍做加工运用到别的区,新的材料和内容也随之产生,激发了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另外,在提供材料的同时,还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应富有童趣。因为小班幼儿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和感染,具体形象的事物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如:将“娃娃家”布置成家的样子,娃娃睡在小床上,衣服、裤子、鞋子放在固定的箱子里,这样的环境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想到给娃娃穿衣服、裤子、抱娃娃,而且玩得很投入。

总之,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出发,做到适合、适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材料的作用。

二、以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材料的提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的语言能起到导向的作用。导向正确,就能调动孩子积极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甚至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尤其对小班孩子而言,教师更应该以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形象生动,拟人化。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拟人化的指导语对小班幼儿进行指导,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投放到美工区的“蘑菇”无人问津,看到这一情况我边以“兔妈妈”的口吻说:“今天午饭吃蘑菇,等我洗完衣服后就来采蘑菇。”立刻就引起了幼儿为兔妈妈中蘑菇的愿望。果然,在活动中,有许多幼儿都陆续到美工区“种蘑菇”。当孩子们看到“兔妈妈”带着竹篮“采蘑菇”时,都显得非常兴奋。

2、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活动区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是观察者。为了不妨碍幼儿的探索,在活动中教师要多观察,语言指导要适时、适度。针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的特点,我们经常采用让孩子互相交流、在个别交流时配以动作演示、教师配合幼儿总结等方法,特别是对于幼儿的成功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班里有一个女孩,做任何事情都特别容易紧张,怕自己做不好。在一次交流中,她非常欣赏地拿着自己用橡皮泥做的作品,说:“我做了一个大饼。”虽然那块大饼做得比较粗糙,但我们都为她鼓掌,肯定她的成功。她非常高兴,之后,她一直都很有兴趣地在美工区玩橡皮泥。又如:“夹夹子”活动中,由于刚开始幼儿没掌握夹得方法,很少有人成功,有的幼儿遇到困难就放弃了。一次,我发现有一名幼儿成功了,就请他演示给大家看,并鼓励其他幼儿:“明天你们可以再试一试,看一看你能夹几只水果。”当幼儿做到时,我再提高夹的难度,再次鼓励幼儿:“xxx小朋友夹了4个水果,你们有谁超过他,比一比谁夹得多。”通过鼓励,使幼儿充满信心,对活动一直很有兴趣。

三、帮助幼儿克服爱活动区活动中的胆怯心理。

胆怯心理是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胆怯心理的存在阻碍着幼儿进入活动区的活动以及活动的质量。而胆怯、退缩严重阻碍了自信心的树立,自信心大约是在三岁左右开始显露,因此,在活动区活动中,对于我班幼儿,主要帮助他们克服胆怯、树立自信心,参与到活动区活动中去,使他们在活动中对活动区活动产生兴趣。

1、创设温暖、互相尊重、轻松的环境,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参加活动区活动。

首先,各个活动区域的设置多分散、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提供的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能让幼儿在视觉上感觉宽松。材料的投放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如在美工区我们发现幼儿喜欢用喜爱颜色的蜡笔进行涂色练习;在劳作区“舀豆”进行用勺练习;在益智区给“小丑分魔术棒”进行分色练习。这些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从而淡化了他们胆怯、害怕的心理。

再则,在活动中我们避免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及负担,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如在活动时,我们注意有的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总喜欢与平时要好的同伴一起活动,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就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带领及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能力弱的幼儿的胆怯心理。

我们教师努力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能让幼儿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选择游戏,在愉快的活动中忘却胆怯。

2、丰富必要的技能技巧,强化幼儿的成功体验。

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小班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能力强的幼儿在活动中能经常获得成功,而能力弱的幼儿却常遭失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参加活动产生胆怯心理。因此,帮助幼儿丰富、掌握一些技巧十分必要。如在美工区的粘彩链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先学习一个接一个连成直线,让幼儿感到“我也会做了”,初步体验成功,为下一步粘彩链树立信心。教师要帮助这些具有胆怯心理的幼儿体验成功,使他们初步树立信心,然后由易到难,在不断获得更大的成功中逐步消除胆怯。

3、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消除胆怯心理。

家长共同配合,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寻找引起幼儿胆怯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方法。如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们想家长反映:每当小朋友或老师请他的孩子到劳做区游戏时,他的孩子总是摇摇头,然后就到其他活动区活动了。后来家长反映该幼儿因不会扣纽扣,所以不去玩“给娃娃穿衣”的游戏,并提出能否让他们把活动区的娃娃带回家,由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学习抠纽扣。家长提出的这个好建议被我采纳了。果然,第二天,那幼儿高高兴兴地来到劳做区,和同伴一起玩了“给娃娃穿衣”的游戏,还对小朋友说:“在家我还跟爸爸妈妈比赛抠纽扣呢。”

四、发现和肯定孩子创新的火花。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小,但他们也会尝试改变玩法。幼儿的思维没有受到太多的限制,因而他们看事物的眼光会和成人不同,作为教师要能理解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创新,肯定他们的“与众不同”。例如,在结构区,教师提供了小花篮、伞、花等范例,让孩子能模仿范例进行拼搭。在活动中,我发现一位幼儿没有按照范例搭,而是拼搭了一架非常逼真的飞机。在交流时,我请他向大家介绍的作品,并肯定他与众不同的搭法,还请他向其他小朋友介绍。那幼儿非常高兴,并经常在建筑区搭出各种东西。教师的做法也激发了其他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欲,没过多久,建筑区中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造型物。

篇6: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我深切体会到身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下面,谈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

一、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应具有亲和力,只有教师的亲和力,才能使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在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的亲和力,能够促进师生在认知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其次创设美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绪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突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在美术课堂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利于导行。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常用的有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等。

例如:我在教授《头饰设计》一课时,将整堂课设置于一个情境中。创设了一个为王奶奶过生日的情境,即制作新颖的头饰、戴上头饰表演节目。同学们的情感自然升华,激发了创作欲望,他们的作品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精灵。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整堂课都处在愉快、兴奋之中,创作出的头饰作品内容丰富,富有创意。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较大程度上剥夺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扼杀了孩子的智慧,催残了孩子的独特个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转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促使孩子主动快乐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迫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灵活多样。

例如,我在教授《一张奇特的脸》一课时,在上课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小魔术的游戏,展示了一张造型奇特的脸的范画,让同学们看仔细了,然后闭上眼睛数一、二、三,变变变,同学们睁开眼睛一看,果然变了样,一个个充满了好奇,眼睛里闪出异样的光彩。其实我只是把这张范画倒过来,额头变成了下巴,头发变成了胡子。当然有些聪明的孩子还是看出来了,我就让他也当了一把小魔术师变给大家看。在这一游戏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即夸张变形的手法),孩子们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上有很大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了图、声、文的优势,上课时更容易抓住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多媒体独特的交互性,使教师上课更灵活简便,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4、重视课堂教学评价

篇7: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阅读对于推动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让其智力、知识、个性以及语言能力实现提升均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进行早期阅读的幼儿在年龄上越来越小,可是有些幼儿园以及父母对于早期阅读却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将早期的阅读看做是识字、认字教育,要求幼儿识字、认字;将成人在阅读方面的兴趣强加给幼儿,没有注重幼儿本身对于阅读的兴趣;仅注重阅读的量而没有注重阅读兴趣、方式的培育,最终造成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够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早期自主阅读指的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其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丰富自由想象,关键在于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主要包括审美能力、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文学兴趣、自制力、社会公德意识、懂得珍惜爱护劳动成果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自主阅读习惯培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下面我结合自身教育体会,对如何激发幼儿早期自主阅读兴趣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宜书籍

幼儿的阅读书内容应该广泛和多样,不仅要有儿歌、故事,还要有童谣、传记、诗歌和散文这类形式不同的文体,并且要以不同的方式呈献给幼儿。在教室里专门开辟幼儿阅读区域,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幼儿读物。每天给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让他们按照个人兴趣自主阅读。

作为幼儿人生发展的启蒙教师,我们在培养幼儿对于阅读的兴趣之前, 自身要热爱读书。课堂上、游戏中,教师要适时给幼儿讲述故事,并利用早读的时间,帮助幼儿选择一些经典的书籍来阅读,并经常有重点地给幼儿阅读和朗诵。也可以在班级建图书角,让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图书。需要注意的是,图书角放置的图书应根据其年龄特点,尽量选择色彩丰富鲜艳、人物形象生动的图书,这样才会使幼儿产生阅读兴趣。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内容比较简单,并且画面比较大,具有较为强烈的色彩感的认知型图书(包括动、植物,以及交通工具等),抑或是故事情节较为简单的画册。可以为中大班的那些幼儿选择一些连环画册,主要内容为生活故事以及童话故事,在故事情节上一定要健康完整,并且具有趣味性。比如说《小蝌蚪找妈妈》,以及《白雪公主》,还有《好习惯故事》都比较好。同时,也可为幼儿配备一些能够大量拆拼的图片,也可以安排手工制作材料,提倡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创造性地自制图书。

二、加强家园间密切配合,形成阅读氛围

仅仅依赖幼儿园来培养孩子形成阅读兴趣并不够,家长也要积极地配合,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因此,教师需要在家长当中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提倡家长积极配合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幼儿早期阅读指导,帮助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为幼儿挑选恰当的读物,积极地开展亲子共读,专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引导幼儿逐渐过渡到习惯性阅读。教师可以设置家园联系本,记录幼儿在家中所阅读的图书名字,分享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方面是对幼儿在家阅读的肯定和鼓舞,另一方面是对其他幼儿的启发和学习。教师也能够在联系本上记录一些杰出的幼儿读物,推荐给家长。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幼儿园积极组织类型不同且形式多元化的幼儿阅读活动,如阅读周活动,就是将家长以及幼儿组织起来, 在特定时间内展开各类阅读活动,其中,包含父母讲述故事、古诗大赛、儿歌诵读等内容。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举办以“大家一起来阅读”为主题的活动。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 幼儿将自身最感兴趣的故事在班上讲述出来, 其他小朋友则认真倾听,对于讲述好的幼儿,教师需要给予奖励,并在班上进行表扬。通过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热情, 使其纷纷想要在大家面前展现自我,想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述给他人听。这时, 教师需要向幼儿说道:“今后还会举办很多相类似的活动,希望你们平时要加强阅读,善于积累, 到时候就能够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好吗? ”此时,幼儿则大声喊道“好”。自此之后,幼儿则会更加喜欢阅读,并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四、讲究指导幼儿阅读的.技巧,增强阅读效果

科技促进发展,技巧提高效率。就幼儿教育而言,同样如此。在幼儿早起阅读期间,教师以及家长需要从旁协助,注重指导幼儿阅读的技巧,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每日阅读。其实,在幼儿阅读之前, 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幼儿观察书籍封面、故事画面等内容, 重点放在画面下方的数字上,要让其明确知晓,即便是图画,也存在一定顺序,然后再引导其阅读书籍内容。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的同时, 还要重点关注幼儿阅读习惯,培养其阅读能力,了解图画的中心内容,并让其通过大至小,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由中心向四周等方式进行了解,如此一来,则会提高幼儿的阅读效果。

此外,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注重指导幼儿阅读的技巧, 还能增强幼儿的观察意识,培养幼儿看图阅读的观察能力。

篇8: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一、从幼儿身边事物做起给孩子以创造意识的启迪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 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 观察他们的喜好, 学会用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 去激发他们的想象, 让他们有创作的欲望。比如, 孩子们喜欢花草、喜欢小动物, 我们就可以让他们画一画花花草草, 画一画鸭子、公鸡、小猫、小狗, 画完了可以带他们去山坡看一看碧绿的小草和美丽的野花, 去河边看一看游水的鸭子, 可以让他们回到家里去观察一下早晨啼鸣的公鸡和身边的小猫、小狗, 回来后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结合老师适时传授的方法、技巧和在欣赏优秀儿童画作时得到的启发、感悟再进行自主的创作, 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试着把热情融入画笔, 学着用颜色表达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 而不是怎样传授技能, 我们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他们的创造力, 引导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鼓励他们自由的想象, 给所画的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感情, 特别是当孩子们用拟人化的手法画一些身边事物时, 我们要对他们的想象给予肯定, 为他们离奇而新鲜的想象加油, 让所有的幼儿为他们大胆的想法儿鼓掌, 从而精心呵护他们的想象力和自信心。例如:幼儿画一个太阳, 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画成了五颜六色;有的画成圆形、还有的画成半圆形和椭圆形;有的给太阳戴上了眼镜, 有的给太阳扎起了小辫……我们都不要谴责他们, 要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 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 只要喜欢, 画什么都行, 画得不好老师也不会责怪, 从而消除了幼儿的心理障碍, 让他们勇敢地、毫无顾虑的用手中的画笔和心中的色彩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样, 在保护孩子绘画兴趣的同时, 也使孩子们在彼此的交流和老师的鼓励中得到了创造性的激发和智慧的启迪。

二、让孩子走进自然, 学会用画笔描绘眼中的风景

幼儿美术课要让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这样可以有效填充幼儿的绘画素材空间, 可以让孩子们感受美、发现美, 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 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可以为幼儿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气氛, 使他们从小就知道艺术是来源于大自然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例如:我让幼儿画《美丽的秋天》时, 我先带幼儿去上岗、树林、河边、田地、菜园, 看一看农村美丽的秋景, 感受一下秋天农民生产生活的氛围, 观察一下秋天里小动物们的活动情景。然后, 让幼儿围绕主题展开交流, 讲一讲自己看到了什么, 喜欢什么, 想画什么;听一听伙伴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些方法, 不仅让孩子们眼中有了画, 而且心里有了素材、头脑中有了思想, 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绘画热情。于是, 在孩子们的笔下, 一幅幅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作品脱颖而出:有层林尽染的树林、有硕实累累的果园、有大人辛勤劳作的场面, 还有金黄的谷垛旁顽皮的小狗在追自己的尾巴……

三、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用色彩编织童心里的世界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 要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 创造性地学习美术和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 我常常给孩子们确定一个主题, 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需要, 自由选择绘画材料, 自由创作。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 我通过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绘画材料自由创作, 同时, 允许孩子们议论, 让他们互相参观, 鼓励他们大胆、勇敢的、无拘无束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每一种尝试都会形成不同的效果、带来新奇的感受。记得一次在学习装饰画, 画《娃娃新家》, 有的幼儿用水粉颜料作画在用油画棒来涂色, 有的则有水彩笔画图案用彩色水笔涂色, 有的幼儿用布块粘画……不同材料的运用, 使幼儿的美术技法运用更加灵活、让画面内容更加丰富。

此外, 提供的材料越丰富, 幼儿的兴趣就越大, 选择的机会越多, 创造和想象的空间就越大。平时我注意和幼儿一起动手收集各种材料。比如, 不同颜色的小石子、各式各样的树叶, 还有小鸟的羽毛、昆虫的翅膀等等, 我们一起分类, 一起留存, 等到活动的时候, 我会让他们自己结成小组,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辅助工具, 让他们在实践中表现自我, 例如在《公园》一课的装饰画学习中, 幼儿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材料, 有的用硬纸板, 有的用干花瓣和树叶, 有的种子和果皮……他们用自己收集的材料作画, 感到更加有趣, 所做的画面十分丰富, 运用材料也很恰当, 幼儿的自主创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绘画的兴趣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创造性思维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四、给孩子展示和应用的机会, 让孩子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愉悦和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创造机会, 创造情境, 给孩子们展示的小画作的机会。比如, 在班级里设计一面名为“用色彩描绘彩虹”的幼儿画作展示墙, 定期地举办班级小画展, 给每个孩子展示绘画作品的机会;再比如, 利用母亲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契机, 引导孩子们设计和绘制小贺卡, 用手中的小画笔来表达对祖国、对母亲以及对老师的情感, 让孩子们的小作品变得有用武之地;还有, 平常当某个孩子创作了一幅自认为十分满意的画作时, 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同学们推荐, 让小作者可以自豪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 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一次次的展示, 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美术、运用美术知识和技法可以既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美化生活、还可以赢得尊重;让孩子在美术学习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和自信, 逐渐地把学习美术当做了一种心灵的需要、一种生活的乐趣。

摘要: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它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必须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不同, 美术教学的主旨在于让幼儿通过艺术创作活动与大自然及生活尽情对话, 让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 接近生活, 使创作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不约束幼儿的想象力。

篇9: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关键词:激发幼儿;美术活动;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40-01

每一位孩子的头脑中都有许多美丽的东西,都有欣赏美、追求美的渴望,但感受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观点不是天生就有的。从教学中我感受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表现出自发的热情,但往往是浅层的自发的兴趣,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阶段,并且具有不稳定性。

我有几点体会:

一、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欣赏能力,首先我们发动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店,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欣赏各种商品的精美设计和装潢设计,欣赏色彩鲜艳、样式新颖的服装:欣赏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装饰品。回到课堂,我们启发孩子做小小设计师,进行各种小设计,如:设计服装、提包,给妈妈设计头巾等,来锻炼幼儿的色彩搭配的能力,从而对美丽的色彩进行充分的感受,积累感性经验。这些活动使幼儿接受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了美的视觉感受,培养了孩子对美的事物的敏感,引发孩子对美的向往。

二、选材贴近生活,形象直观

现实生活的声、光、形、色都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绘画的题材是最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其知识面,还经常请家长带幼儿接触田野、公园、街道等幼儿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并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内容作为绘画题材。例如:在小班幼儿画圆形的活动中,可选择一些幼儿比较熟悉又喜欢的物体,象气球、太阳、皮球等,以代替教师在黑板上的简单示范;

在中班绘画汽车的活动中,首先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原有的经验,再带幼儿去参观马路上有些什么车?车子的内部构造又是如何的?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画出的汽车肯定各不一样,充满了童趣。

三、创设审美环境,激发动机

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变为绘画的冲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

四、引导自由发挥,独立创造

幼儿富有创造精神,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不受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的联想、拟人、神话,哪怕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强调幼儿在绘画中自主性的发挥也是对以往在幼儿美术教育采取“依样画葫芦”,你教我画的方式的否定。因此幼儿教师在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几何图形、实物图形的认知后,应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主性的绘画。

绘画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如何对孩子作品进行评价是很关键的环节。我们大多数人在评价孩子作品时,特别是家长,一般很注重孩子的绘画结果,往往用像或不像做出简单的评价:“乱七八槽的,这是画的什么啊,什么都不像,就只知道乱画。”往往大多数的家长会做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往往以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的画,二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画面内容。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当然对于我们幼儿老师而言,首先除了要有专业的技能外 ,很重要的事要有理解孩子,善于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绘画课上,老师引导孩子想象并说一下自己妈妈长什么样子。有的孩子说妈妈大眼睛,有的孩子说妈妈长头发、卷头发、短头发、扎辫子等等,对于小班孩子而言,他们的这种简单的回答已经很不错了,通过回忆自己妈妈的样子,引导孩子们把妈妈画在绘画纸上,当做母亲节礼物送给妈妈,孩子们一听,自然很开心,能送给妈妈礼物是小朋友们最开心的事情了。看着孩子们画妈妈时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对于孩子来说,妈妈是最重要的。环视四周,忽然看见小朋友看着绘画纸在发呆,什么都不画,走过去,轻声问原因。“想不起来妈妈长什么样子了,怎么办呢?”看着他无助的眼神,我很亲切的说:“老师就是妈妈啊。看看老师长什么样子,就把妈妈画成什么样子就好哦。”他嘻嘻嘻的笑了,开始动笔画了起来。绘画也要联系实际,即使孩子们不会画,即使孩子们画的画让大人看不懂,但是那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是反映他们内心的最好的方法。对于孩子的画,我们也要尽可能的给予评价,给予鼓励,让孩子能树立起心里,继续做自己喜欢的画,画自己想画的画。

绘画结果怎样,每幅画都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思想”。我也曾遇到一个这样的孩子,他画了一幅人物画,并且说是画的他自己,其中一颗纽扣没有画上。我询问原因,孩子告诉我说等妈妈回来后再给他缝上。我同孩子的奶奶交流才晓得,妈妈出差已很长时间,我终于明白孩子是想念妈妈了。我便特意亲近孩子,慢慢缓解孩子的思念之情。我相信关爱孩子的老师是不会轻易忽视孩子的绘画作品的。

1、幼儿美术欣赏并不是一个两个活动所能达到的,而应该在美术活动及日常活动中随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术欣赏材料,以丰富幼儿的美术经验,从而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并为了让它真正行之有效,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良。

2、欣赏是一个极其个性化的心理过程,因人而异。美好的事物会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但同一个美好的事物却不一定能为所有的人带来同样的美好感觉。即使是那些公认的好作品,仍然会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

3、欣赏并不需要与理解同步。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看到一个抽象的图饰,闻到一种气味,听到一段音乐,或是触摸到一种质地时,我们会感到快乐,感到轻松,感到愉悦,感到是一种享受。而当有人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情感体验时,往往说不清,它似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幼儿也相同。孩子们的感受也许都很直接,但局限于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经常就讲不出道理了。

4、欣赏是需要培养的一种思维习惯。我们的欣赏能力虽是与生倶来的,但我们喜欢什么、欣赏什么却也是后天形成的心理习惯。幼儿期是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我们有责任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度过童年,学会欣赏美,喜爱美,追求美。

篇10:浅谈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引导策略

美是一切的开始,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班的幼儿还处在涂鸦阶段,在这一时期有计划的开展美术活动,不仅对幼儿的审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创造力和注意力,以及良好的情绪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班开展美术活动是完全有必要且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我本着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出发,积极准备教学资料。我通过绘画、折纸、粘贴、泥工等多种操作形式锻炼幼儿的动手操纵能力,幼儿收效较好。在本期教学活动中,我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培养孩子的兴趣为目标,让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这样幼儿才能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提高绘画的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绘画过程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教师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在绘画中很多幼儿都出现不敢画、一不会画就不画的

现象、会出现边画边说话的现象,我采用不制止的方法,给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进行创作。在经过这样一学期的培养,大多数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没有好奇产生不了兴趣。因此,我在选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绘画的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如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水果中的苹果、梨、菠萝等,我会设计成涂画;喜欢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火车等,设计成图形的组合,还在美术活动中手指印画《好吃的樱桃》,让幼儿通过用自己的小手指来进行绘画,幼儿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类的绘画形式,所以再绘画过程中比较认真,并且我把绘画的内容编成了小故事,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来教幼儿绘画,这样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而且幼儿乐于接受。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如果是依照画葫芦的临摹教学方法,让幼儿简单地服从老师的命令,象木偶一样,幼儿就会觉得绘画肃然无味,要使幼儿对绘画有很高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在看、说、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进行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玩耍中不

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因此,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如:在进行棉签画“滚动的轮子”活动时,通过游戏“轮子哪去了?”,让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藏起来的轮子,让幼儿在边玩的过程中边观察轮子的特征,从而在进行绘画时幼儿会画的很好,通过让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四、绘画材料的提供刺激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游戏,并在游戏绘画中充分挖掘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则用生活中幼儿比较熟悉、喜欢的材料作为绘画的工具。例如:为幼儿提供各色的剪成条状的皱纹纸,让幼儿揉成团进行粘贴、装饰绘画作品。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颜料、不同形状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在纸上进行印画。在教学中,我给幼儿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每一种的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画法的效果,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

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活动“我帮妈妈挂窗帘”中,哲哲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 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她说:“哲哲,你看你画的窗帘之间有这么大的缝隙,别人会从外面看进来的,那你的窗帘不是就白挂了吗,赶快去把窗帘挂好,把它们缝隙之间的距离画的小些。”哲哲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给水果宝宝穿衣服”中,路帅拿到是的苹果宝宝,然后他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她说:“你的苹果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她:“画个健康的苹果宝宝好吗?”他又立即跑到座位上带劲地涂了起来。有趣的美术游戏,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愿意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与美术教学的优化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要有法,教时无定法,贵在能得法。”让小朋友感受被肯定的快乐,并由此倍添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加美术活动。

五、表扬和鼓励也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手段。

幼儿“胡乱涂抹”一阵后,即使这张画在成人看来很难看,但在孩子的心中。这仍是世间最美妙的作品。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走廊里,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鼓励的来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美术作品中成功的东西而给予积极肯定,如对小班小孩子说“你真棒”、“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上一篇:计划生育知识培训材料下一篇:ICT测试常见异常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