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调研

2024-07-19

某县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调研(精选6篇)

篇1:某县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调研

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

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学校周边普遍存在着无证餐饮店、副食店、流动餐饮摊、小零食摊等,这些摊档基本上都是无证经营,况且这些食品经营人员文化水平低,大都是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意识缺乏,所经营食品严重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特别是小零食摊所经营的食品不少是“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因此,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学校周边食品质量、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是刻不容缓。

一、我县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状况

目前,我县中小学校周边主要存在餐饮店、副食店、流动餐饮摊、小零食摊四类食品经营主体。

(一)餐饮店主要是经营学生餐。经卫生部门调查摸底获悉,我县各学校现有周边餐饮店67间,已持证经营的有10间,其余57间经卫生及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多次整治,都未达到规定要求,环境卫生较差,设施设备简陋,没有“防尘、防鼠、防蝇”三防措施,所以这57间餐饮店至今还未取得许可证。

(二)副食店主要经营副食品。据工商部门统计,我县各 学校现有副食店241间,持证经营的有211间,无证经营的有30间。从近几年食品安全检查中发现,这些副食店不时也会经营一些“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特别是乡镇、农村副食店经营“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的现象更是严重。

(三)流动餐饮摊主要是经营学生早餐及正餐。这些摊贩一律都是无证经营且流动性大,只有到用餐时间才用轮车把饭菜推到学校周围卖给学生,平时不见踪影。因其流动性较大,所以难以统计其准确数字。这种现象徐闻一中、徐闻中学、龙塘二中等学校周边相对较其他学校多些,粗略估计大约共有20多摊。

(四)小食品、小零食摊。这类摊档也一律是无证经营。主要是经营小食品、小零食。如饮料、糕饼、串串烧等。这类小食品绝大多数是来源于无证的家庭式小作坊生产,因其投资规范小、设备简陋、环境卫生较差,所以生产出来的食品都属不合格食品。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各小学校周边,几乎每间小学周边都有各类小食品、小零食摊档。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个别学校食堂容量小,容纳不了在校学生的就餐,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到校外用餐;还有个别学校根本就没有学校食堂,所以住校学生只能到校外就餐。另外,还有的学校食堂因为管理差,饭菜样式少、味道差,有些学生吃腻后想到校外周边餐饮店换换口味。因此,学校周边餐饮店也就应运而生。

(二)小商贩利令智昏、唯利是图的思想驱使着他们在学校周边违法经营食品。学校是一个消费的大群体,小商贩正是瞄准这块大蛋糕,为了钱,为了利,于是便在学校周边做起了各种违法经营的生意。

(三)小食品价格低廉,适合了目前小学生消费群体的需求,加上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相当匮乏,安全意识不强,又喜欢吃零食,给不法小商贩造成有机可乘的空间。

(四)各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监管范围模糊不清、沟通协调不够、执法合力不强,容易出现交叉执法、重复监管和空白地带,存在“有利抢上前,无利退后边”的相互推诿现象,也是造成学校周边产生违法经营食品的原因。

(五)从执法效果看,监管难度较大。学校周边从事食品经营的都是普通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更是缺乏。这些食品经营人员经常跟监管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你今天来我就关门,你明天不到我就开门。小零食摊多属小本生意,流运性强,今天取缔后,明天又会“死灰复燃”,反弹现象严重。

三、加强整治,净化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环境

为净化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环境,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牵头组织卫生、工商、教育、公安等部门按照县第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代表《关于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的议案》的要求,开展了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经各部 门几个月的共同努力,整治后的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情况出现以下亮点:食品经营秩序明显好转,无证经营食品的现象大为减少;餐饮店环境卫生整洁,设施设备大为改善,基本都设置了“防尘、防鼠、防蝇”等设施,都购置冰箱留样柜等;餐饮店基本上都按有关规定设有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间、配餐间、用餐厅等,布局科学合理;餐饮经营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大为提高,在岗时基本都穿工作服、戴口罩、戴工作帽;食品原料购进途径规范,基本都建立台账、索证索票等制度;食品安全水平比原来有所提高,饭菜价廉味美。

经整治后的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状况虽然出现了好转,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1、无证经营食品的现象仍然存在;

2、食品经营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还不够强,缺乏规范经营意识,如在经营中不戴口罩、帽子,不穿工作衣,不建立台账等现象时有发生;

3、由于时间有限,这次整治只涉及县城、和安、曲界、迈陈和龙塘其他乡镇还未开展整治。

四、今后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现象,必须采取以下多管齐下的方法,才能使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食品经营者和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首先,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不断提高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水平和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从而增强他们守法经营意识。其次,食品安全职能部门 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进学校”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是学校也要设立食品安全知识辅导课。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提高食品安全法律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自觉抵制不合格食品的能力。另外,家长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家长要经常教育子女不要到校外周边小食摊购买零食,要让他们知道学校周边小食摊销售的小食品基本上都是不合格食品,要让他们充分认识不合格食品的危害性,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二)政府重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工作,要真正把食品安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按照“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各乡镇要对本辖区内学校周边食品安全负总责,乡镇政府要组织乡镇工商所、派出所等部门对辖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进行经常性的巡查与监督工作。

(三)加大日常巡查频数。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要不断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以日常监管深化专项检查,以专项检查强化日常监管,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大执法力度。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强执法力度,既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又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决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无证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

(五)在巩固前段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全县性学 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学校周边食品质量安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督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坚信,只要各级政府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我县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工作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篇2:某县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调研

一、全市校园周边食品药品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11月末,全市6镇3乡、5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有学校、幼儿园197所,学生、幼儿4,7125人,其中:高中4所,学生8,099人;初中14所,学生10,167人;市直小学、中心校28所,学生20,970人;村小、教学点96所,学生3,752人;特教学校1所,学生310人;公立幼儿园2所,幼儿781人;民办幼儿园52所,幼儿3,046人。

目前,全市校园周边有餐饮单位82家,其中无证6家,更换业主2家;学校食堂37家,其中A级4家,B级16家,C级17家;托幼机构食堂56家;学生餐桌约70家,其中有证23家,无证47家;药品零售店36家,其中集体2家。

经过全市各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齐抓共管,全市校园周边的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监管,有效预防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市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专门下发了《xxx市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实施方案》等,督促食品药品安全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并根

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各类执法检查15次,检查食品、经营企业506户,查处各类食品违法行为356起,查获假劣药品货值金额12万元。二是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针对食品药品的供应情况以及安全重点问题、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与质监、工商、卫生、公安、执法大队、商务、教育等部门协作,重点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检查,以及学校食堂等专项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对食品源头、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重要部位、重点单位、主要品种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三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办理人大和政协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建议和提案2件,通过建议和提案的办理,使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四)突出重点,强化专项整治。根据食品产、供、销各环节的市场供给状况和安全薄弱环节,结合我市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多个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一是开展校园周边饭店专项整治。对全市校园周边的饭店开展调查摸底,摸清校园周边现有饭店的基本情况,开展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查处无证经营,规范有证经营行为等措施,把校园周边饭店纳入正常监管范畴。二是开展了校园周边小餐桌安全专项整治。我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首先组织执法人员摸清“小餐桌”的分布情况,经营业态、卫生状况,为下一步整治规范打下基础,其次是研究制定我市“小餐桌经营许可标准”为整顿规范提供依据。针对寒假期间,餐用具及加工设施(备)搁置霉变的特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寒假开学后,第一时间对全市学校食堂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规范学校食堂原料购进验收、储存、加工及备餐洗消等行为,确保师生饮食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3人次,检查单位37户次,整治重点单位17个,整治重点品种5项,查处案件16起。

安全法》的规定,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餐饮服务单位的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吉林省公共场监管范围》的规定,餐饮服务单位又补纳入公共场所管理范畴。这在法律制度的层面上存在着部门职责不清、职责交叉现象,造成了部门间监管矛盾,而小餐桌和餐饮摊贩的监管上却有了选择性,不利于监管的全面性。

(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措施不配套。一是执法人员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执法人员严重不足,职能划转后,从事食品监管工作人员是之前的50%,从事药品监管人员受自然减员和借调的影响,人员减少30%,全局全员年龄较大平均50岁以上,专业素质和法规知识较低。二是执法装备不足。主要体现在执法车辆、快检检验和取证设备上。三是经费不足,受体制上(下)划的影响,我局经费还未统一归口(主要经费来源于当地财政和市级财政),虽为省以下垂管,但经费来源始终未归到省财政,给监管工作带来影响。

三、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制定宣教培训计划,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多种宣传载体,强化对师生、家长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宣教培训。一是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校园周边的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法》等专业法规以及《刑法》修正案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二是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素质,做到“知、信、行”,确保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三是发挥“3.15”阵地作用。结合“消费者权益日”的有利契机,在扩大市民对食品安全宣传的同时,突出校园学生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宣传,增强学生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

(二)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一是要继续抓好食品药

篇3:某县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调研

哈尔滨商业大学周边的夜市规模较大, 夜市范围覆盖整个军安绿色家园小区东侧街道。这个夜市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小吃街, 即靠近哈尔滨商业大学的一侧;另一部分为经营其他各种商品的街道, 即靠近军安绿色家园小区的一侧。三次集中调查的结果显示, 夜市摊位在100-150个左右, 工作日与双休日数量无明显增减, 可以看出这个夜市已形成较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大致可分为共11类, 涉及吃、穿、用、装饰等方面, 包括饰品等。其中小吃所占比例最大, 约为40%;其次为服装饰品和水果蔬菜, 均约为20%;其余商品所占比例较小。

1.1 哈尔滨商业大学周边夜市的主体构成

(1) 卖方构成

随机抽样发现了夜市的卖方主要有以下几个人群:个体店主、零工、自由职业者、大学生、家庭主妇及老人、专门从事夜市的摊主。其中自由职业者所占比例最大, 约占40%, 其次为家庭主妇约占20%, 值得关注的是专门从事夜市经营的摊主所占比例较小, 仅为15%。调查还发现, 夜市中长期经营者占70%以上, 其余在偶尔或周末进行经营, 从夜市经营者的收入情况上来看, 主要以中低收入者和无收入者为主。在诸多摊主中, 大学生摊主往往容易被关注, 首先是因为他们有着年轻的面孔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其次是他们的商品独特而新奇。

(2) 买方构成

对于哈商大周边夜市的买方, 从收入情况来看, 主要是以中低收入者为主;从职业构成来看, 主要以周边居民和哈商大学生居多;而从顾客的年龄来看, 主要以年青人居多;在调研的过程中, 我们还发现了有很多市民只是在夜市中散步并浏览商品, 却很少驻足去买, 真正购买的群体则是那些中低收入者。 (3) 哈商大周边夜市的经营业绩

通过抽样调查和访问得知, 绝大部分的摊主都有盈利, 且盈利较为可观, 如小吃摊主、水果摊摊主等, 但还有一部分主要经营服装的摊主, 有时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 甚至只能保证不亏本。

2 对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园夜市的前景分析

2.1 校园夜市的可行性

首先, 校园内设置的步行街是一个重要的空间资源, 能容纳下一个小型夜市, 有着独特的价值。在这里, 同学们可以摆地摊卖各种商品, 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次, 充足的人力资源也是校园里潜在的宝贵资源。一方面, 同学可以和学校共同管理校园, 不仅可以使校园夜市有一定的秩序, 还可以更高效地管理校园秩序和环境;另一方面, 校园夜市也是同学们积累管理经验和学习更多课外知识的平台, 同学们可以在校园夜市中自由地展现自我和提升自我。

2.2 对校园夜市潜在卖方的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校内外有不同的实践经历。我们发现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园内有34%的学生从事过与促销或销售相关的兼职, 还有比例均为15%的学生从事过家教、计时工、发传单等兼职, 而这些有过实践经验的学生正是我们校园夜市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问卷调查发现在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校园中有12%的学生有过摆地摊的实践经历。由于学生这个社会群体的特殊性, 他们经营的商品和经营时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商品中二手图书占22%, 其次是床垫和家乡特产, 比例均为21%, 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占16%。除此之外, 这些学生们大多数会选择在课余时间摆地摊, 还有就是在新生报到和毕业季时, 地摊出现的最为频繁。

2.3 校园夜市潜在买方的分析

地摊是夜市的雏形, 也就是说, 校园内是可以有夜市存在的。校园夜市的潜在买方主要是校园里的同学, 我们对校园夜市的潜在买方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发现有68%的同学认为校园内应该出现自己的夜市, 这些同学认为校园夜市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比起校外的夜市, 校园内的夜市会更卫生、更安全, 还可以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还有极少的学生认为不应该, 有2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同时, 我们考虑到如果校园里真的出现了自己的夜市, 同学们会更倾向于哪些商品呢?为此, 我们进行了调查,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倾向于图书、食品养生、寻找兼职和租赁, 有少数同学倾向于口语角、为文体活动提供空间等。由此可见, 在校园内可以设立自己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夜市。

2.4 校园夜市的主营业务前景分析

校园夜市内存在很多的商机, 同学们不仅可以卖一些商品来盈利, 还可以在校园里所开展的活动上做文章。首先, 我们可以为学生组织和社团提供摆放宣传展板的空间以及代替各个组织摆放展台等业务, 并宣传为活动提供赞助的商户;还可以出租麦克、音响和投影仪等多媒体器械, 提供旱冰鞋及冰刀的租赁, 提供演员及观众的租赁。其次, 基于对校园情况的调研, 我们觉得应该在夜市中开辟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空间。一方面, 可以为一些节目的排练提供场地, 不再占用同学们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 还可以为在文艺方面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交流的空间和展现自己的平台, 在饮品店附近设立外语角等。另外, 夜市里也可以设立一个“知心小屋”, 专门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中如值日、取快递、订外卖这样的琐事, 还可以让同学们在这里倾诉心事, 重拾信心。

综上所述, 校园夜市是给予同学们更多帮助和便利的地方, 它的主营业务有着广阔的前景。

3 调研结论

本文是基于对哈尔滨商业大学周边夜市的现状的调研, 对构建校园夜市的创业前景进行分析。通过多次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 我们发现哈尔滨商业大学周边的夜市有规模较大、商品种类多和季节性出现的特点, 对周边居民和学生的生活有很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校园夜市潜在资源的挖掘, 我们逐步发现了校园里潜在的卖方、买方和夜市的雏形也就是地摊, 由此我们认为夜市是可以在校园里出现的。同时, 问卷调查还发现,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校园内应该有一个学生专属的夜市。因此依据校园现状, 本文设想了校园夜市可以经营的业务, 这些业务会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在校学生一定的帮助和便利, 也可以协助学校更好地管理校园环境, 可见校园夜市的主营业务不仅可以盈利, 还可以促进校园环境的和谐。所以, 校园夜市的构建是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 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钟晓红, 大学生创业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莉.曲振涛.章刘成,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2 (19) .62-63.

[3]章刘成.张莉, 省属普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初探.中国电子商务.2013 (6) .

篇4:某县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调研

关键词: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许多低廉无保障的快速食用食品也进入了学生的视线。为了迎合广大学生的喜好,在学校周边兴起了许多卫生条件差、食品安全没有保障的小商铺和流动摊贩,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高度重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焦点。

一、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校园周边的一些小商店、小型摊位存在着无证经营现象,学校对于这种存在不符合卫生规定的现象视而不理,有些商贩甚至与学校领导人员之间有裙带关系,这样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就会顾及上级关系而不能够加以严格整治。校外周围的一些摊位通常是属于流动性比较强的摊位,这些流动摊位的经营者大多数是收入较低的人群或下岗职工,他们经济条件差,只能靠卖像麻辣烫、臭豆腐、炸鸡柳等这样的无安全保障的小吃来维持生活,所以存在无证经营现象也是必然的。而且由于他们的流动性和随意性较大,设备又比较简单随意,监管部门前来突查时便可快速离开。这样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而且还会给监管部门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2.食品来源不明确

学校的食堂是根据有关标准来实施的,保障了食品材料来源的正当性。但学校外的小吃摊位是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为目的,从中谋取暴利,所以小贩在进货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成本来购买食材,很少或几乎不会关注生产厂家的条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一些基本的信息,生产商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购买,往往非法添加色素、防腐剂、高盐、高味精等来满足学生视觉和味觉,这样做出来的食品虽然好看但容易引起很多疾病,严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安全问题。

3.学生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零花钱也逐渐增加,基本的温饱问题已不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更多的是追求自己喜欢吃哪个、哪个更好吃,殊不知这些“外表美丽”的食物中含有大量对身体有害的成分,有时为了追求口感而忽视质量。同时,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缺乏,学校通常只会对学生在学校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在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只能是靠学生自己的意志力来约束其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得这些廉价又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零食一直在学校附近热销。

二、 维护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对策

1.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

协调食品安全部门、卫生执法部门、城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巡查力度,严格检查校园周边各类食品的经营主体资格,对无证经营户采取停业措施,对销售三无食品、过期、变质和不合格食品依法查处,以保证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此外,还需要借助社会群体的力量,建立有效的沟通举报渠道和投诉奖励机制,发现违反食品经营相关规定的行为立刻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对举报人采取保密措施和给予相应的奖励,以遏制不合格食品流入学生群体中。

2. 严格控制食品来源,规范食品销售行为

虽然校园周边的流动摊点所提供的食品既快速形成又满足学生需求,但也要对其设立食品卫生制度,从食品原材料的采买、保存、加工、制作、销售等环节严格把关,防止不合格、过期、变质的食品流向市场,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格、过期产品要停止出售,及时下架处理。构建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严格查处食品经营者、原材料供应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还要不定期的去校园周边进行突查以确保商家“鱼龙混珠”。

3.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

学生由于一天的紧张学习,对校园外的事物感觉到新鲜和好奇,当走出校园后看到各色各样的食物不会考虑太多,首要的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吃这些食物,根本不会想到这些食物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所以,学校应对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讲座等利于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造成危害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准确辨别,实现对食品的理性消费、合理食用。同时,家长也要告诫学生吃无保障的食品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以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

三、 小结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政府部门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潇,于滨.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现状及整治措施的研究[J]. 内蒙古教育,2015,03.

[2]鲤荔. 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J]. 一线,2015,01.

[2]刘锁荣.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95-96

[2]付苗苗,牛桂芬. 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人才,2014,03

[2]高睿思. 大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之完善[J]. 高校管理.

[2]应桦. 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J]. 社会管理,2013,03.

[2]杨毅,师宜源. 高校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的类型、特点与治理[J]. 当代教育科学,2014,07.

[2]张玉华,郭沛,邬炼. 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 商界论坛,2013,8,8.

[2]陈旻.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不小—如何顶住孩子们的“入口关”[N]. 芜湖日报,2015,6,25.

[2]樊江芝. 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责任[D]. 2013,06.

篇5:某县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调研

“>关于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2010-06-29 19:07: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关于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关于改善某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2)

****市**县位于**自治区西部,幅员面积2492平方公里,辖7个镇,11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万。**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在7月为℃,最低气温在1月为-℃;年平均日照小时,无霜期135天左右,初霜期在9月27日,终霜在5月14日;年降水量16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

风速米/秒,最大风速米/秒。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农村火灾一直居高不下,去年发生的212起火灾中,农村火灾就达178起,占火灾发生起数的84%。今年截止目前发生的火灾起数中,农村火灾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达到73%以上。农村火灾高发、损失严重等严峻形势对生活水平本来就低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脆弱的农村经济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

分析造成**市**县农村火灾高发、损失严重的种种因素,除了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外,更多是由社会原因所造成的。

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消防工作基础条件差,投入不足,缺乏消防安全保障。

尽管近年来**县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步伐。全县农村地域广,人口居住分散,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消防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较低,消防栓设置未到位、相当一部分村社没有达到“一村一栓一泵一车一牌”,缺少必要的消火栓、消防水泵、消防车等消防设备,加上村镇离县城路途遥远,公安消防部队远水救不了近火,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使小火酿成大灾,造成火烧连营的恶果。

农村消防工作还没有完全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流于形式。

目前,全县各镇尚未制定消防规划的占86%。村镇规划达不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村镇建设先天不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过多次旧城改造,全县各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各个镇仍然是在发展中,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土木结构房屋,并且联片建造,耐火等级低,没有合理的防火间距,大多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建造,电线乱拉乱接、老化、破损,加之大量的柴草放置在房前屋后或者路边,常常会因电气线路故障、生活用火不慎、儿童玩火、燃放鞭炮等原因引起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下,城镇消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农村消防工作,尤其是边远和经济相对落后镇的消防工作几乎被人忽略。部分村镇虽然与县领导签了责任状,但由于多种原因,安全责任没能逐级落实,年终不能按责任状给予兑现,使责任状流于形式,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并且,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对消防安全认识不够,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把消防摆上重要位置,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既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制度作保障,又无专职防火宣传人员。广大农村缺乏消防安全整体规划,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亟待改善。

农民生活习俗造成农村火灾隐患多。

农民使用燃料储量大、种类多,火灾危险性大。新农村建设以来,旧城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现状,但受传统观念和经济影响,居民使用的燃料大多还是煤、柴草、液化气等,这些燃料一旦用火不慎,再加上平时堆放不当,大多农村家庭还在房前屋后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草和喂养牛羊等牲畜的饲料,有的柴草与住房相邻,牛栏、羊圈也与住宿的房屋毗邻,干燥的稻草随处堆放,大大加大了火灾荷载、占用了防火间距,火灾隐患大增;同时,大量木制家具、现代家用电器的使用,加上家庭装修,又增加了可燃材料,一旦起火极易蔓延,大大加快了火灾燃烧速度。电线和电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普遍。由于年代久远,电线已陈旧老化,电线绝缘破损严重;农民安全用电常识的缺乏,电线私接乱拉、接头松动等现象严重;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增多,造成电线过负荷现象严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影响,不合格电器设

备大量使用,这些都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例如:全县很多农村家庭还习惯于烧柴火来解决“吃”和“取暖”的问题,灶间柴草等易燃物到处都是,餐毕也没有及时清理余火,带火星的碳灰随处洒落、随处乱倒;有液化灶的家庭,只知使用,对液化气的防火安全常识根本不知道,大多家庭将气灶、气瓶置放于柴火灶间;还有的在房屋附近焚烧垃圾,这些人为活动都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

篇6:某县关于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调研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点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XXX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制定下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和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食品环境有所改观,但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仍然相对薄弱,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急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是经营环境卫生较差。学校周边大多是小型餐饮店和流动摊贩,经营面积狭窄,设备简陋,甚至很多流动摊贩的经营工具就是一辆手推车,基本没有防尘、防虫、消毒机等设施设备,生熟食品、原材料等随意露天摆放,餐饮垃圾随地乱扔乱倒,餐饮环境卫生较差,食品安全无法保证。

二是流动摊点不利监管。由于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摊点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流动摊点屡禁不止,一般都无证经营,没有任何手续,摊贩的健康状况、原材料来源、生产加工过程等情况难以掌握,生产日期、厂家、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很难判断,食品原料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止污染和保鲜手段,为了竞争往往是低质低价,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三是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部分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漠视国家职能部门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经营者在采购和销售环节中不按规定履行查验制度,不建立购销台账、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和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等制度,造成食品经营管理制度缺失,使不合格食品趁机流入校园。

四是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开展较少,学生对食品安全识别能力较弱,广大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多数学生食品消费主要以食品的色、香、味为主,其中味道重的麻辣烫、烧烤等现制现售食品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而这类食品存在重复使用食用油,大量非法添加色素、防腐剂、调味剂等问题,长期食用易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周边食品市场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公示栏、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卫生知识、辨别方法等,增强学生、家长、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真伪食品辨别能力,引导学生到有资质的食品经营场所进行消费,督促食品经营者诚信经营。二是建立工商与学校联席工作制,执法人员定期进校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动,开辟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通过现场讲解和信息公示,不断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消费意识。

(二)健全监管机制,严把校园周边食品市场准入关

要严格校园周边食品市场准入关,规范经营主体资格,建立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动态监管档案,定期对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户进行巡查,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对新登记的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要采取跟踪巡查和后续回访等措施,对其经营范围、经营行为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管,严防违规经营。

(三)切实履行职责,维护校园周边食品市场经营环境

一是加大巡查力度。坚持定期巡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将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区域分段划片,落实到具体人员,制定巡查计划,增加巡查频次,对辖区实行全方位、流动式、不间断的监督检查,实现校园周边食品市场无缝隙监管。二是加强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学校周边食品执法检查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户的证照是否齐全,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等制度是否落实,经营食品是否有QS标志,有无销售“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及其他不合格食品等,对未取得食品卫生经营资格的企业、餐饮店以及流动摊贩,坚决予以清理和取缔,对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的,依法从严从重进行处罚。三是强化经营者自律意识。积极开展“诚信经营户”及“校园放心店”评比活动,引导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树立“文明诚信光荣、欺诈失信可耻”的经营理念,督促建立食品进货检查验

收制度、食品购销台账制度、食品质量管理制度、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制度等,促进食品行业自律。

(四)完善“三位一体”机制,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市场监管合力

建立学校、社会、职能部门“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监管落实到位。一是建立学校日常监管机制。成立校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第一责任人,落实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监督校园内食品经营者经营行为。二是建立社会监管机制。建立校园周边食品义务监督站,聘请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担任义务监督员,实现校园周边食品全天候监管。三是建立职能部门协作监管机制。加强工商、教育、卫生、质监、公安机关、地方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大执法力度,互通执法信息,协同开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周边市场。

上一篇:《每周财经资讯》第十二期新年特别节目下一篇:西南民族大学还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