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11

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6篇)

篇1: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的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任务明确、意义重大。刚才,刘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很好的报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要求,希望各镇、各部门认真贯彻,狠抓落实。劳动保障局、地税局、邵伯镇、华伦化工4个单位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表明了态度,表示了决心。今天的会上,市政府还与各有关镇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工作责任。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

制逐步确立,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和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劳动保障工作已成为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决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系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突出问题,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得到相应加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从劳动保障工作入手,深入研究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切实抓好劳动保障工作。其次,劳动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剂”。当前,我市正处于改

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现在上访问题增多,有一部分是由于社会保障工作不落实造成的。从我市企事业改革的实践看,劳动保障工作到位的,职工就支持,改革就能够进行到底;就业问题解决不好,职工社会保障不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的,职工就情绪不稳定,改革就难以推进到位。正视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把握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破解劳动保障难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第三,劳动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现在,不少同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劳动保障工作束缚了企业的用工权,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甚至认为影响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华伦化工表达了真切感受,值得借鉴。实践证明,完善的就业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有利于和谐劳资关系,有利于创造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各镇、各部门、各企业要消除模糊认识,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劳动保障工作。

二、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 劳动保障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我们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要切实抓好民生之本,全力扩大就业。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市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业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加快转移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快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岗位。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统揽全局,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加快沿江开发,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就业再就业提供有效的岗位供给,努力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通过各类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和城区下岗失业职工竞争就业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引导下岗职工、失业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洽谈成功率。对于那些年龄大、技能低、文化素质不高,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就业弱势群体,要给予特别的援助和关怀,通过落实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题。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培训等工作;二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采集适合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的岗位;三是不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种种援助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整建制、全覆盖”工作。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劳动者流动到哪里,社会

保险就跟到哪里。我市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达到这一要求。主要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城镇各种类型的企业中,融进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大批企业职工成为下岗失业人员,也面临着断保的情况。另外,多数个私工商户及其雇工也还被排除在社会保险大门以外。这就给社会带来了隐患,难以想象,若干年后,全市几十万人养老、医疗问题没有保障,如何实现社会稳定。因此,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是推行社会保险“整建制、全覆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建制、全覆盖”就是要把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险“安全网”,这是市政府推动社会保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既要靠政府推动,更要靠所有用人单位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各镇、各部门要督促各用人单位明确方案,落实措施,推行到位。要切实做到不分

户口性质、不分企业性质、不分长期用工或短期用工,只要有事实劳动关系,都要参保。参保过程中,要做到以工业企业为主,二、三产业为辅;要以养老保险为主,有选择地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四个险种,逐步实施。今年全市社会养老保险计划扩面8000人,市政府已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序时进度,狠抓落实。去年扩面进度较慢的镇和部门,必须奋起直追,从头抓起,不能拖全市的后腿。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二是抓好试点,树立典型;三是依法推进,加强服务。

三要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用工主体日趋多元化,劳资矛盾比较突出,各类侵权现象增多而维权手段偏少,职工权益尤其是农民工权益屡受侵害,表现在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无故拖欠和克扣工资,不提供应有 的劳动保护,用人单位不依法为职工参保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就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侵权行为。劳动、工会、企业家协会等单位要以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为抓手,加强劳动监察,规范用工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劳资纠纷,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领导,确保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能不能提高到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要真正摆上位置。劳动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镇、各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对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劳动保障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认真负责,领

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二要层层落实责任。各镇、各部门对这次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特别是对社会保险“整建制、全覆盖”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劳动、财政、地税、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2005年劳动保障各项目标如期实现。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对今年全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各项任务,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困金筹集三项任务,劳动保障部门要按月汇总统计,及时予以公布,纪检监察部门要实施效能监察。对完成任务较好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表扬;完成任务不好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严肃批评,要把劳动保障工作列入全年“双文明”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严格要求。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镇、各部门一定要以只争

朝夕的精神,咬定目标,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副市长

(2007年3月13日)

同志们:

市十次党代会刚刚

闭幕,我们就在这里召开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邵占维代市长对这次会议也十分重视,春节前专题研究了劳动保障工作,确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去年邵占维代市长曾多次到劳动保障系统调研,深入研究劳动保障工作,体现了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陈合和同志代表市劳动保障局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要求,我完全赞同。今天的会上,我们还表彰了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市政府还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所以这次会议,既是总结会、表彰会,更是动员会、推进会。希望大家一定要按照会议的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下面,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当前的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已成为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越来越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越来越突出。这项工作决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系统的政治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领导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这次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要实现第三次跨越,就是要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提出了要建设经济强市、现代化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以及和谐城市。温州要实现第三次跨越,我们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在建设和谐城市上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300万外来人口如何和本地温州人和谐相处就是需要妥善解决的一大问题。所以要实现第三次跨越,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如何做大、产业层次如何提升的问题,还需要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假如没有良好的和谐社会环境,实现第三次跨越就是一句空话。市十次党代会把建设和谐城市作为实现第三次跨越的重要保障,市人代会报告也把改善民生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在改善民生的内容中,如何促进就业,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如何深入开展“和馨行动”更是重中之重,2007年市委市场政府重要工作责任制也把推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列入其中,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也纳入了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伤保险扩面等劳动保障内容。可以说,劳动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执政为民的需要。劳动保障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古有云“安居乐业”,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所以对老百姓来说,最根本、最直接、最重要的利益体现在就业方面。有了就业岗位,才凭自己诚实劳动过上富裕生活,并从中获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劳动者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就能提高。

(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劳动保障工作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也会导致各种矛盾和冲突增生,会造成社会刑事犯罪案件高发和群体性案件多发的不稳定局面。社会不稳定,人民不和谐,经济发展就没有基础,这是我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劳动保障工作搞得如何,决定着一个区域改革的推进速度,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所以说,劳动保障工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经济要发展,社会必须要稳定,劳动保障工作必须要做好。

(三)劳动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现在,不少同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劳动保障工作束缚了企业的用工权,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影响了投资环境。实践证明,完善的就业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创造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这是为各地的发展经验所证明的。前几年我市一些企业劳动生产条件较差,在“民工荒”中招不到工人无法正常开工,严重影响生产发展。所以,我们各地、各部门、各企业都要提高认识,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劳动保障工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

力把劳动保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我们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今年的社保工作要把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伤保险扩面、完善医疗保险体系作为重中之重,从而形成更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一

要全力抓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春节前后,我们通过全市劳动保障、国土资源部门的调查统计,基本摸清了全市被征地农民的底数。据统计,全市土地二轮承包以来,共征21.3万亩土地,涉及1920个行政村,42.6万名被征地农民。其中,2002年底前被征地农民20.5万人,2003至2006年被征地农民22.1万人。市政府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反复的论证研究,经全面分析评估后认为,通过几年的努力,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是可行的,决定分三个层次推进这项工作:

1、对2007年起新征地农民,必须实行即征即保,不落实即征即保的,实行一票否决,对此市国土资源部门正在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积极研究征地补偿政策的调整,调整的重点是提高征地价值,把劳动保障这块打入征地成本;

2、对2003-2006年被征地农民,考虑到工作量较大,准备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全面参保目标,三区两市要走在前列;

3、对土地二轮承包至2002年底前被征地农民,全面建帐建册,纳入生活补贴范围,对符合年龄等条件人员发给定额基本生活补贴(市区每人每月60元),力争到2007年底全市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参保人数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三个层次,最难做的是第二个层次,即2003-2006年被征地农民,涉及人数22.1万人,但我们的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投入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应该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相信,只要大家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是能够做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的。二是要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全覆盖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省政府提出要在2008年实现全省工伤保险基本全覆盖。根据这个要求,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要在两年时间里从目前的56万人扩大到174万人,任务重,时间紧,各地一定要明确目标,制订强有力的措施,推进这项工作,特别是要由地税部门按工资总额依法征收工伤保险费。除了省、市政府明确的措施外,各地还要针对当地实际提出相应的措施,要结合工伤保险的特点,积极探索灵活可行的扩面方式方法。有人担心工伤保险大幅度扩面会增加企业运行的成本,但是从长远和全局看,其实并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推行工伤保险全覆盖其实是促进提升产业结构,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要做好这项工作,我市还要健全劳动能力鉴定中心等相关机构,充实人员。三要加大其他各项社会保险的推进力度。在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过程中,要同步加强养老、医疗、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抓紧研究制订出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试点办法、基本医疗保险实行门诊统一管理方案,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结算办法,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稳妥做好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积极探索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的有效办法。特别是今年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伤保险扩面任务,市政府刚刚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地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序时进度,狠抓落实。

(二)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上取得新突破

就业是广大劳动者最大、最根本的保障。全市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以新增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为目标,以发展经济为根本途径,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一项突出任务来抓。一要在新增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在加大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视发展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二要在创新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真正建立起“市场导向、自主择业、自谋职业、政府支持、社会援助”的就业体制和机制。三要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上下功夫。政策也是资源,政策的支持是最大的支持。这几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明显的导向带动作用。今年我们要在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落实到位上下功夫,用好、用足和用活政策。要认真兑现税费减免等各项政策,让失业人员得到更多的实惠;落实好社保补贴、小额贷款政策,及时接续社保关系,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四要在强化就业再就业服务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着力抓好各类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五要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近、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取得新突破

2005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地开展“和馨行动”,着力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成效明显,直接体现在劳资纠纷减少,尤其是群体性劳资纠纷大幅度减少。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去年底又印发了《关于深化“和馨行动”的若干意见》(温委发〔2006〕120号),要求以办好民工子女入学、民工社保、民工安居、民工就医、工资清欠、规范工时、就业培训、丰富生活等八件实事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和馨”行动。接下去,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制订具体实施办法,把这八件实事落到实处。“和馨行动”已经成为温州的品牌,通过这项行动不仅外来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关爱外来民工的良好氛围在逐渐形成。下一步,我们更要下大力气规范和强化劳动合同的管理,落实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的监察力度,全面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在建筑等行业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确保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劳动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而且任务非常繁重。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真正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到大局中来认识、来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任务落实。

1、明确责任,尽快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工作政府责任制,完善目标考核制度,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和检验经济增长质量、社会发展效果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今天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不能只停留在各县(市、区),还要落实到乡镇、街道,落实到企业。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劳动保障、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实行联动,推进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使我市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今年有突破性的进展,国土资源部门要弄清名单、落实人员,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到位,劳动保障部门要办理各项参保手续,同时地方政府、乡镇、街道也都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劳动保障、地税、建设、安监等部门要实行联动,共同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征缴,从而基本实现工伤保险的全覆盖;其它有关部门都要实行联动,整合有效资源,从而形成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合力。

2、强化措施,推动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各地要在市里已经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抓紧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在制定配套政策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瞻前顾后”,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要兼顾“左邻右舍”,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三是要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劳动保障任务,早规划、早安排、早行动,务实推进,抓出成效。

3、严格考核,确保劳动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今年劳动保障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要继续落实目标责任制,把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不仅要年底考核,还要动态考核,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动真格,用实招,务必抓出成效。市劳动保障局要组织力量,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督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的地区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政府网站、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解读好相关政策,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和谐之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温州、实现温州第三次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3: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2009年林业计财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国林业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林业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两大主题作用下, 获得了新的战略制高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 明确了林业“四个地位”和“四大使命”。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 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发展目标任务, 是未来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一年来, 在国家林业局党组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林业发展、改革、稳定态势良好,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 827万亩, 同比增长9.9%;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8万亿元, 同比增长9.8%;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600亿美元。

2009年,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紧紧围绕和服务于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局, 认真履行职责, 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发展, 在战略谋划、规划编制、政策协调、资金争取、运行监管等方面积极搞好运筹组织, 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林业计财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是:重大规划批复取得新进展, 争取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 争取政策支持取得新突破, 行业民生改善开辟新领域, 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林业经济运行监测取得新成果。

(一) 重大规划批复取得新进展。

发展规划是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09年, 林业各级计财部门全力抓好前瞻性重大规划的编制和促批, 积极拓展林业发展的新空间。一是加强内外协调。提请国务院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明确将《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统筹安排。《林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先后经国务院同意并由多部门联合印发实施。二是精心谋划林业“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了林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工程、重大改革及政策需求框架, 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奠定了基础。各地林业部门也超前行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 着手本省 (区、市) 林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广东省以建设现代林业强省为目标, 积极开展“十二五”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湖北省聘请多位专家组成咨询团, 就全省林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编制了《湖北林业生态建设十年规划纲要》和《湖北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纲要》。

(二) 争取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

资金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林业的投入是计财部门重要职责。一年来,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加大资金争取力度, 中央林业投入再创历史新高, 地方各级林业投入大幅增加, 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年共争取和落实中央林业投资691.6亿元, 同比增长14%。其中, 中央预算内投资148.2亿元, 同比增长142%;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保持高位态势, 落实林业财政专项资金543.4亿元;各金融机构对林业贷款规模达到240亿元, 同比增长105%。地方各级林业部门在中央政策引导下, 充分发挥优势, 努力增加政府、社会及其他行业对林业投入。河南省在2009年完成的79亿元林业投资中, 市县财政投入占23.5亿元, 社会资金达24.8亿元, 利用外资和贴息贷款8.5亿元。山西省全年林业投融资总量达到64.2亿元, 较2008年大幅提高。

为了保持林业持续稳定发展, 进一步加强了林业建设项目储备。国家林业局对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等共462个项目进行了审定, 批复项目总投资32.6亿元。完成了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改扩建项目、山西省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等5个大中型项目的审核工作。截至目前, 共储备林业项目1 028个, 资金规模达53.2亿元, 为我局争取2010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央投资奠定了好的基础。地方各级林业部门也加强了项目储备编报工作。

林业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 在中央扩大内需林业投资项目实施中, 我局累计派出156个工作组490人次, 对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督导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限期整改, 跟踪落实, 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发挥效益。

(三) 争取政策支持取得新突破。

政策是对林业发展最大、最根本、最长久的支持。我们进一步加强谋划协调, 积极争取和落实中央财政对林业的各项支持政策并取得新突破。

第一, 落实林业补偿、补贴和补助政策, 着力建立林业支持保障机制。

一是继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09年将区划界定的非天保工程区重点公益林和天保工程区新增造林全部纳入了补偿范围, 增加补偿面积3.5亿亩, 新增补偿基金17.5亿元。明确了从2010年起对属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 中央财政补偿基金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0元。二是积极推进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积极协调财政部落实森林抚育补贴资金5亿元, 并在12个省区和森工 (林业) 集团开展了试点工作, 安排试点任务500万亩, 每亩补贴100元。三是在财政部支持下, 启动了福建、江西和湖南3省的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 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 中央财政再补贴30%的保费。各地林业部门也在争取省级财政扶持林业补偿、补贴和补助政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福建省2009年安排省级财政投入5 000万元, 全省1.15亿亩森林纳入火灾保险范围, 每亩保额500元, 实现森林火灾保险覆盖全省。贵州省全面完成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论证、审批和备案, 积极探索补贴政策, 推动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

第二, 争取和落实林业税收、金融支持政策。

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 明确在一定期限内, 对销售的以三剩物、次小薪材等4类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 由税务机关继续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出台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做好森林保险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在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完善财政贴息政策、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第三, 认真研究天保工程延长期政策措施。

在对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了天保工程延长期政策框架, 主要包括:争取完善森林管护、社会保险等补助政策, 新增中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措施, 促进职工就业、增收和国有林区体制机制改革等, 体现了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了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区民生改善问题, 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林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有望逐步建立健全。

第四, 争取中央财政对燃油涨价后的林业补贴政策。

继续将国有林业企业和国有林场苗圃用油纳入国家成品油价格改革政策扶持范围, 2009年落实中央财政林业成品油价格补助6.5亿元。

(四) 行业民生改善开辟新领域。

林区民生改善取得重大进展, 林区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一是加强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协调工作。《林区道路建设工程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 将逐步纳入交通建设范围。林区用水安全建设全口径纳入水利部《2010-2013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二是林业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全面铺开, 全年安排中央投资23.5亿元, 改造15.67万户, 目前大部分改造任务已经竣工入住。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启动试点, 安排试点任务近2 500户, 为全面实施探索经验。

(五) 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年来, 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 林业产业升级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促进了林业经济良性发展。一是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机制。及时跟踪林业经济运行走势, 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了林产品信息共享机制, 定期发布人造板、木质家具、木地板等主要林产品生产情况, 木材产、销、存以及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为全行业及时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林业产业升级步伐, 实现了林业产业的总体增长。广西林业厅围绕提高林业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 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增加林业经济总量。二是积极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完善落实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 落实中央投资4.5亿元, 完成油茶新造林110万亩, 集中安排了一批油茶种苗项目。各油茶主产省区也采取有效措施, 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湖南、湖北省组织编制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争取省级财政专项投入。江西省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财政资金, 对油茶等林特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福建省与省开行共同调研, 形成了《金融支持发展油茶产业专题会议纪要》, 在油茶种苗培育、造林种植、产品加工等方面, 通过龙头企业或担保公司给予油茶开发项目贷款支持, 省财政给予专项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三是积极发展林特产业。竹产业、沙产业、花卉业、林果业、森林食品、林下经济开发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带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浙江的竹产业、辽宁的林下经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森林旅游、广东的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新疆的特色林果业等, 已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四是促进林业对外合作。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出口退税等稳外需、促出口的政策。启动了欧投行江西、内蒙古生物质能源和碳汇示范项目, 完成了世行五期和亚行项目评估工作。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合作有序推进, 颁布了《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 协调落实了国家境外森林开发6项扶持政策, 主动应对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贸易等国际热点问题。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我感到,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围绕大局, 坚决、迅速地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工作部署, 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确立林业在扩大内需战略中的合理位置, 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同时也应看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特别是与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比, 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需要更加准确地判断国内外经济走势, 把握林业发展态势, 进一步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强化创新、服务意识, 深化观念、作风转变, 使林业计财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二、当前林业计财工作面临的形势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全面深刻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 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 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强调了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强调要继续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 努力增加森林碳汇, 抓紧开展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

未来五到十年, 是我国林业发展又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形势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上看, 森林和林业问题日益政治化和国际化, 已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不同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同利益集团, 展开了异常艰难的谈判和辩论, 虽然分歧很大, 但各方对通过减少毁林、保护森林、持续经营森林、植树造林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共识高度一致, 最终形成的《哥本哈根协定》明确指出:“我们认识到, 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碳排放的至关重要性, 我们需要提高森林对温室气体的清除量, 认为有必要通过立即建立包括REDD在内的机制, 为这类措施提供正面激励, 促进发达国家提供援助资金的流动”。这一重要成果, 为更广泛更充分地发挥森林间接减排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也为我国通过林业广泛参与国际事务, 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新的舞台。与此同时,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林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全球市场资源争夺激烈, 既加大了我国林业防范外部风险的压力, 客观上也对我国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后危机时代, 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 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难得机遇。林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已经融入了世界绿色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从国内看, 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 使林业的内涵不断丰富, 发展空间不断扩展, 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结合愈加紧密, 全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与日俱增, 对加快林业发展的愿望与要求也日益迫切;林业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现。国家拉动内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都把林业作为一个发展重点, 林业建设投资将会不断增加, 国家支持林业改革与发展、改善林区民生的方针政策将继续巩固完善, 林业将迎来难得的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 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目前制约林业发展的因素仍很突出, 林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与矛盾。一是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 对林业发展和林产品出口影响还未见底。二是生态建设的任务艰巨, 难度加大, 扶持林业发展的支持保障制度尚未健全。三是林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仍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急需改革与完善。四是林区社会发育程度低,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也将制约和影响林业的健康、全面、协调发展, 急需加强和改进。

刚刚结束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 全面分析了当前林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提出了今年林业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十项任务。作为林业计财部门, 适应当前形势, 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的关键, 就是要锁定“一个目标”、把握“一条主线”、做到“三个坚持”。“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实现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4 000万hm2、新增森林蓄积13亿m3的奋斗目标。“一条主线”就是统筹林业三大体系建设, 优化林业布局, 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三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依靠人民群众, 通过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林业发展政策, 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能动性;坚持依靠科学技术,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把林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结构调整、科学发展上来, 全面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坚持依靠深化改革, 通过加快改革, 增强发展动力, 理顺生产关系, 逐步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对此,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 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切实增强使命感与紧迫感, 鼓足干劲,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抢抓机遇, 不辱使命,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 全身心地投入到林业发展与改革的大局中来, 不断提高围绕中心、把握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与本领, 为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 不断提高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 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计财工作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林业建设永恒的主题, 为林业加快发展提供保障是林业计财部门第一要务。哥本哈根会议对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巨大作用达成的共识, 既是林业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的重大历史性标识, 也使得我国林业加快发展的任务更加急迫。当前, 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落实2020年林业宏伟目标, 尽快把林业建设规模做大、质量做高、结构做优、效益做好。因此, 必须要超前谋划好林业“十二五”及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继续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造林, 突出重点, 合理布局, 切实把林业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年度、区域与重点工程。同时要创新机制体制,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生态建设, 不断加快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进程, 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 不断提高推动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 坚定不移地把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作为今后计财工作的主要任务。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是提高林业建设质量与成效的关键, 要把加快发展与调整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调整中形成新的增长点和优势。结构调整的重点, 一是要大力推进森林经营, 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推进森林抚育试点工作, 提高林地生产力。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 合理林种树种搭配, 加大珍稀树种培育力度, 建设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三是要推进林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全面落实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第三, 增强内外协调合作的能力, 坚定不移地把统筹兼顾作为计财工作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也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林业计财工作的基本方针。要紧紧围绕林业发展目标任务, 突出重点, 协调合作, 狠抓落实, 确保实现2020年林业宏伟目标。当前, 做好统筹兼顾的核心是要进一步增强林业宏观调控的能力, 把建立长效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机制作为林业计财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争取国家对林业的重大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林木良种和造林补贴制度, 完善天保工程延长期政策,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持制度;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度, 积极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 将林区道路、饮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要继续坚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方针, 统筹安排营造林任务, 在重点建设地域取得重大进展。

三、2010年计财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宫之年, 是与“十二五”的衔接之年, 是夯实林业发展基础向2020年宏伟目标推进的重要一年。完成好今年各项任务, 林业计财部门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 任务艰巨。必须以现代林业建设为主线, 服从服务林业发展和改革大局, 以战略谋划为前提, 以加速资源培育为核心, 以强化规划编制为基础, 以争取政策支持为重点, 以改善林区 (场) 民生为亮点, 以强化经营管理为保障, 促进林业计财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 搞好规划编制, 从战略高度谋划林业发展大局。

加快发展, 实现目标, 必须做到规划先行。一是要高质量地完成《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 以中央领导同志对林业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针, 认真研究林业发展战略布局、重大工程、政策需求, 深入研究探索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提出破解问题的方向和路径, 形成思路完备、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措施到位、保障有力的林业“十二五”发展新格局。要全方位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最大限度地将林业发展思路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围绕林业奋斗目标, 把各项建设任务分解到“十二五”各年度, 落实到省区市, 落实到工程项目。“十二五”规划事关林业发展大局, 至关重要, 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 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战略任务, 举全行业之力, 高质量地完成。二是要编制好工程接续规划。目前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规划大部分将于今年到期, 搞好这些工程的接续规划对保持林业生态建设的连续性、稳定性非常重要, 各地要按照统一部署, 认真总结以往工程建设经验, 实事求是地测算需求, 组织编制好天保、三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长防、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珠防、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等工程接续规划。

(二) 做好计划安排, 确保林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计划安排造林面积8 880万亩, 这个计划指标充分考虑了当前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国家投资可能, 同时也考虑了各地宜林地、种苗、劳动力等多方面因素, 体现了实事求是、加快发展的要求。要抓紧做好计划衔接, 确保任务落到实处。一是要统筹好中央、地方和社会投资根据安排的计划做好各工程项目间的任务衔接, 确保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地方, 落实到工程项目, 落实到具体地块, 并做到工程间不交叉, 地块上不重叠。二是要加大重点区域治理力度。对我局确定的重点治理区域, 特别是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辽西北、石羊河、两湖两库等区域, 要继续采取集中投入, 实施连片治理, 确保用3年左右的时间治理生态状况有一个根本性改善。三是要突出抓好森林经营工作。这是一项战略任务, 是林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要以国家安排专项资金为契机, 重点抓好中幼龄林抚育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森林经营模式, 为全面推进森林经营工作奠定基础。各级林业计财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精心安排好森林经营试点工作, 加强指导, 规范程序, 确保实效。四是要切实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林业发展、影响工程建设成效的一大突出问题。从今年开始, 我局将把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与中央投资挂钩, 对地方不重视、配套投资不落实的, 坚决调减中央投资。各地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加大地方配套资金争取力度, 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三) 积极争取政策, 完善林业支持保障制度。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 林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保障制度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关键要狠抓落实。一是抓紧完善天保工程延长期政策措施, 特别是要结合天保工程区的实际, 就有关政策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 争取尽快将延长期政策建议上报国务院审批。二是健全完善林业补贴政策。争取启动林木良种生产补贴试点, 抓紧研究并争取造林补贴政策, 积极协调扩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 全力争取扩大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规模, 继续将林业专业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并争取将补贴范围扩大至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等林业单位和职工。三是完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按提高后的新标准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协调争取启动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中的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为重点湿地补偿试点。四是完善金融支持制度。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 积极争取将林权制度改革比较深入、地方财力情况较好的省区纳入森林保险扩大试点范围;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五是全面落实林业税费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争取林产品出口退税优惠政策, 细化出口退税名录, 维持较高的出口退税比例。六是切实减轻林农负担, 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全面落实《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妥善解决林业基层单位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问题;积极落实集体林改经费,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新增近2亿亩集体林面积纳入补助范围, 落实补助经费。这里, 还要再强调一下森林抚育试点工作, 刚刚召开的启动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但从森林抚育季节看, 完成下达的试点任务有一定难度, 各试点省区要切实加强指导, 快速组织实施。严禁用以前年度完成的工作量冲抵本次试点任务, 一旦发现此问题, 将严厉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并通报全国。同时, 各省区要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 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 提出中长期森林抚育工作的思路, 谋划好未来的森林经营工作。

(四) 加紧项目储备, 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项目储备是保持林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增强发展后劲的保障。从历年投资争取和投资落实情况看, 凡是前期工作扎实、项目储备科学的地方, 就容易争取到国家投资的支持。各地要按照国家林业局下发的《2010年林业投资项目储备指南》的要求, 把握方向, 突出重点, 抓紧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报工作。森林防火项目要全面落实《规划》任务, 加大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力度, 完善预警监测体系, 力争再用3年时间, 切实解决森林火灾“早发现”问题;有害生物防治项目要继续突出重点, 加大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防控力度;自然保护区要积极扶持新批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林木种苗和湿地保护项目, 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 抓紧研究制定和出台项目管理办法, 尽快形成新的管理体系, 积极扶持一批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森工非经营性项目在保重点保续建的同时, 积极扶持东北供暖、西北西南给排水项目。各地要按照要求, 务必于今年2月底前完成项目申报工作。在此基础上, 各地要紧紧围绕林业奋斗目标, 认真研究政策, 紧密结合实际, 优化投资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超前谋划即能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 又能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新项目, 积极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选准一批具备开工条件的新项目, 保持林业发展速度, 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五) 严格监督管理, 全面提升林业经济运行质量。

一要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资金使用程序, 加大项目和资金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安全高效运行。从去年我局对部分省区项目资金稽查和检查的情况看, 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支付缓慢、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等问题。今年, 我局将继续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监管不力、投资完成率低、项目进展迟缓、擅自调整建设规模等问题, 将对单位予以通报并采取进一步的严厉措施。二要严格项目管理。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主体, 在项目组织实施中, 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规定, 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程序, 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 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 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建设质量。项目完成后, 要按照规定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确保投资效益发挥。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 要按照我局近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切实做好已结束项目的后期巩固、发展、提高和推广工作。三要对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凡是按规定和要求应落实的配套资金未落实的、或承诺的配套资金落空的, 我局将予以通报和调控。四要高度重视重点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科学制定方案, 认真查找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查找漏洞, 强化措施,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六) 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增强区域协调发展。

一要抓好我局与各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林业发展合作框架、备忘录等的落实工作, 加强指导, 并在资金政策上体现倾斜。二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合理安排好今年农发林业项目计划, 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项目, 积极扶持油茶、核桃、红枣、板栗等为重点的名优经济林项目。要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 认真研究和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组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发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项目布局和扶持重点,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发林业项目评审制度, 完善评审程序。三要切实做好林业援疆、援藏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的战略部署, 积极研究和谋划新时期林业援疆、援藏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新亮点, 力争林业援疆、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林区 (场) 民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地要把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摆上更加重要位置, 加大力度, 加快推进。要依据规划, 抓紧就林区道路、饮水安全、供电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有关部门进行对接, 积极争取支持, 确保投资落实, 任务落实, 力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突破。

我这里要专门强调, 一定要全力做好林业棚户区改造工作。这项工作事关民生发展, 事关职工切身利益, 事关林区稳定大局。李克强副总理去年连续三次召集会议专题部署, 他反复强调, 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大意义。安居工程的实施, 是通过增加投资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增长的有效措施, 同时又是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与改善民生的结合点, 是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与刺激居民消费的结合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标就是向广大低收入困难群众提供最基本的住房需求, 小户型以上的住房需求要通过市场化来解决。克强副总理明确要求抓住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点环节, 就是“四个到位一个公平”:一是规划到位, 要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定义, 在三至五年内全面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任务;二是资金到位, 要加快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拨付进度, 地方债券也要向重点民生工程倾斜, 与中央投资相匹配;三是政策到位, 要落实减免土地等相关税费的政策优惠, 这也相当于增加投资;四是监督到位, 要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和督导, 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确保工程质量, 使之成为群众满意的工程;五是分配公平,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受益群体是低收入困难群众, 一定要让他们优先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向群众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 确保分配公平。克强副总理的重要指示, 是搞好林业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南, 大家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今年是林业棚户区改造的关键之年, 安排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17.6万户, 还要启动国有林区营林局棚户区改造2.6万户, 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16.7万户, 任务十分繁重。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 全力以赴把这项事关林区民生的大事办好。国家林业局对此高度重视, 多次专门开会做出工作部署, 近期以来, 国家林业局在支持棚户区改造方面又做了大量工作, 在政策上有了新突破, 包括:棚户区改造征占用林地免收植被恢复费;林场所布局调整后将节约的薪材转化为商品材指标问题, 我局将根据各地上报的指标, 结合节约薪材的实际, 按一定比例尽快予以批复。对于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贷款贴息问题, 我局积极沟通财政部予以支持, 财政部正在积极研究, 有望纳入今年的财政贴息范围。

我这里强调三点。一是要切实抓紧前期工作, 一年来棚改工作的实践说明, 做好前期工作是保证棚改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各省要根据这次会议预安排的棚改计划, 抓紧搞好规划设计, 确定改造方式, 明确建设地点, 积极争取和切实落实配套资金和各项优惠政策。二是要确保改造后的住房符合基本的现代居住条件。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目标是向广大低收入困难职工提供最基本的住房需求, 以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户型虽小, 但一定要符合基本的现代居住条件, 即必须要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不管是新建还是原住房改造, 都要达到这个要求。三是要坚决尊重民意, 切实把好事办好。棚改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职工的民生工程, 得到了绝大多数职工的衷心拥护, 但是也有少数地方由于工作不到位、宣传不到位, 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的还有职工上访, 这种苗头必须引起各省区及工程实施单位的高度重视。搞好棚改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一定要严格执行棚改的各项政策, 一定要坚决尊重民意, 要切实做好民意调查, 广泛征求职工意愿, 改造范围、改造方式、户型设计、资金筹措等, 都要通过职代会讨论、上榜公示等多种方法与职工反复沟通, 充分尊重绝大多数职工意见。对职工的意见及上访一定要认真对待, 对职工的合理要求要充分满足, 对群众不了解政策引发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要坚决杜绝强拆强建、野蛮拆迁, 更不准借棚改搞以权谋私、中饱私囊, 一旦发现此类问题, 立即停止所在地方的棚改资格, 对责任人严肃处理。

(八) 实施内外互动, 进一步提高对外合作水平。

一要加强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和动态分析工作,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继续争取国家出口退税等促进林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二要切实做好外资利用工作, 努力提高外资利用质量。要在加强现有合作项目管理的基础上, 积极协调有关方面, 争取尽快启动实施世行五期、亚行项目, 积极争取新的利用欧洲投资银行贷款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项目工作。三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 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推动境外森林资源合作向纵深发展。帮助企业协调落实境外森林开发6项扶持政策。按照境外森林资源合作部际工作小组会议精神, 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境外森林资源合作信息库建设, 出台境外森林资源合作指导意见, 制定境外森林资源合作行为规范。四要做好国际林业热点问题的应对工作。组织智库超前研究应对好美国《雷斯法案》及欧盟将要出台的《尽责调查条例》等对我林产品贸易带来的影响。

四、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几点要求

为了把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 保证今年林业发展改革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这里, 我对林业计财战线的同志们提五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 要强化宏观意识。

这是做好林业计财工作的基础。在国内国际联系日趋密切, 互动影响更加明显的大背景下, 要用战略眼光、全局视野, 认真研究新情况, 探索新问题, 抓住新机遇, 谋划加快林业发展的新举措。要深刻领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中央领导同志对林业重要批示的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认真加以贯彻落实。要全面加强林业信息调度和经济运行分析, 强化对林业宏观形势、经济运行状况、重大热点问题的研究分析, 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增强对林业发展全局的掌控能力。要更加注重林业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加强宏观经济预测, 真正使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体现内外统筹、远近结合、点面兼顾, 为增强林业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奠定基础。

第二, 要狠抓工作落实。

这是计财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要围绕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狠抓落实。要通过配套政策抓落实, 认真研究重点工程建设、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区域规划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通过完善机制抓落实,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林业宏观调控、投资管理、运行调节、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有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协调, 明确分工责任, 调动社会参与, 确保有效运行。要通过强化监督抓落实, 对于林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工作, 特别是重大经济政策落实、政府投资安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 要积极会同有关方面, 及时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第三, 要改进工作方式。

这是提高计财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在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程序的基础上, 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 完善工作手段。要围绕林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 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 尽可能地多掌握第一手资料, 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 出台的措施更具针对性。要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林业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 增强市场观念, 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安排投资等方面, 多方听取意见, 增强工作的透明性。

第四, 要加强作风建设。

这是维护计财工作队伍良好形象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继续巩固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 进一步强化政治、创新和服务意识, 深化观念、职能和作风转变。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学习, 努力创建学习型计财队伍。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 多作换位思考, 切实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要进一步提高计财队伍素质, 增强计财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的能力、运用战略思维谋划长远的能力、深化改革求创新的能力、统筹兼顾抓落实的能力。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化教育、监督, 清清白白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 争做勤政廉政、克己奉公的楷模。

第五, 要发挥整体合力。

这是不断提高计财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各级林业计财部门的同志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 在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规划、安排重大投资、出台重大政策时, 要发扬协作精神, 充分听取综合部门、地方政府意见, 相互理解,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在各级林业部门内部, 要协调行动, 形成合力, 推动各项工作快速有效地实施。各级林业计财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整体意识, 上下同心, 相互理解, 相互帮助, 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发挥整体合力。

篇4: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篇5: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部署工作。刚才,光镭同志对抓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了强调,成鸣同志全面回顾了“十五”时期全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各区县、市级相关部门签订了今年的《目标责任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的负责人也分别提出了本系统的贯彻意见,他们的意见我都赞同,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劳动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在近两年我市的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市容市貌整治中,各级劳动和保障部门在维护群众利益、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支持劳动保障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向劳动保障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XX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机遇,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充分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社会群体和广大群众的利益,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维护等问题,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真正引导他们主动投身到XX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去,在参与改革建设的同时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的发展也才有最可靠的保障。为此,我们一定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放在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推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制度体系,在全面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在缓解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和加强基础建设,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就业的“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稳定器、调节器”的作用,为XX又快又好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突出重点,切实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市经济社会由谋篇布局阶段向全面突破迈进的关键一年。劳动保障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为重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把下岗职工再就业摆在重要位置,重视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坚持市场导向,切实加强就业培训,积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发挥政策在就业中的引导、扶持作用,大力营造和创造有利于劳动者自主创业、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通过培育一大批企业家,造就、壮大一大批企业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开辟更多的就业、再就业途径。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保是维稳之源,是给群众最实在的温暖。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向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的新阶段迈进,切实解决广大职工群众基本生存保障问题。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增强认可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要切实加强低保政策的实施和管理,真正把低保发放到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中去,特别是要注意研究解决那些面临着种种生活困难,但因家庭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总是与政府和社会的各项救助“擦肩而过”的“夹心层”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权益的损害是对劳动者最大的损害。要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处理工作,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要整合资源、整合力量,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和劳动保障部门在依法维权、共同维权中的作用,保护和发展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劳动者了解、知晓、掌握维权的手段、方式和途径,不断增强劳动者的自我维权意识,自觉、自主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明确职责,协调各方,开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篇6: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工作,分析形势,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5年,全市上下按照“把握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绩。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强化了就业再就业服务,拓宽了安置就业渠道,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6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608人,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4818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6、120和1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劳务输出规模稳步扩大,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38286人。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全年减免各类税费902万元,为94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3万元。在中心的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顺利实现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二)社会保险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全市发放基本养老金7573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5334万元,确保了1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和1.5万名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10.96万人次,到12月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覆盖27.5万人、27.2万人、29.1万人、15.4万人和24.3万人。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首次突破8亿元,达到83938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7196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三)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拓展职业培训领域,扩大技能鉴定规模,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共组织再就业培训28242人、创业培训3185人、新技师培训845人、就业前培训5573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49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125、106、139和147。有10484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9919人。

(四)维权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城镇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19.8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38。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劳动保障信访排查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了劳动保障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年共查处案件285件,取缔非法职介机构7家,责令用人单位归还非法收取押金28.9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1360余万元,75家建筑施工企业缴纳工资支付保障金350万元,为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19.84万元;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7件,结案683件,为劳资双方挽回经济损失1026万元。

(五)基础建设有了新提升。“金保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各类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险台帐和数据库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等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出自范文搜网-http://]

2005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进展,是在前几年特别是“十五”时期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成果,也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硕果。在此,我向满腔热情支持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劳动保障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劳动年龄增长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攻坚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期;人口趋于老龄化、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日渐复杂化。未来五年,全市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社会保险基金支大于收、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倍努力地做好工作。

二、2008年劳动保障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上一篇:日常饮食安全教育培训知识下一篇:男生贾里小说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