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词语

2024-07-20

公文词语(共6篇)

篇1:公文词语

公文常用词语

一、常用排比

新水平新境界 新举措 新发展 新突破 新成绩 新成效 新方法 新成果 新形势 新要求 新期待 新关系 新体制 新机制 新知识 新本领 新进展 新实践 新风貌 新事物 新高度

重要性 紧迫性 自觉性 主动性 坚定性 民族性 时代性 实践性 针对性 全局性 前瞻性 战略性 积极性 创造性 长期性 复杂性 艰巨性 可讲性 鼓动性 计划性 敏锐性 有效性 系统性 时效性

法制化 规范化 制度化 程序化 集约化 正常化 有序化 智能化 优质化 常态化 科学化 年轻化 知识化 专业化

热心 耐心 诚心 决心 红心 真心 公心 柔心 铁心 上心 用心 痛心 童心 好心 专心 坏心 爱心 良心 关心 核心 内心 外心 中心 忠心 衷心 甘心 攻心

政治意识 政权意识 大局意识 忧患意识 责任意识 法律意识 廉洁意识 学习意识 上进意识 管理意识

出发点 切入点 落脚点 着眼点 结合点 关键点 着重点 着力点 根本点 支撑点

活动力 控制力 影响力 创造力 凝聚力 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 把握切入点 明确落脚点 找准落脚点 抓住切入点 把握着重点 找准切入点 把握着力点 抓好落脚点

必将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xx工作有新水平队伍建设有新境界 廉政建设有新举措 自身建设有新发展 xx院管理有新突破

不动摇 不放弃 不改变 不妥协 不折腾 政治认同 理论认同 感情认同

—1— 是历史的必然 现实的选择 未来的方向 多层次 多方面 多途径;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二、常用短语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

有重点 分步骤 全面推进 统筹兼顾 综合治理 融入全过程 贯穿各方面

切实抓好 努力减轻 扎实推进 加快发展 持续增收 积极稳妥 狠抓落实 从严控制 严格执行 坚决制止 明确职责 高举旗帜 坚定不移 牢牢把握 积极争取 深入开展 注重强化 切实规范 不断改进 积极发展 努力建设 依法实行 良性互动 优势互补 率先发展 互惠互利 做深 做细 做实

全面分析 全面贯彻 持续推进 全面落实 大力实施 逐步扭转 基本形成 普遍增加 基本建立 更加完备(完善)明显提高(好转)进一步形成 不断加强(增效,深化)大幅提高 显著改善(增强)日趋完善 比较充分

三、常用动词

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 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方向,取决于,完善 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 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 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

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 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 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 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 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 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 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 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 融洽,凝聚,汇集,共筑,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

四、常用名词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

—2— 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

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 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 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平,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 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 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

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 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 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 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 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管理,格局,准则 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 敏锐,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施,制度 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

五、其他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综合调研制度化。以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xx正常化。以体现水平为责任,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以畅通安全为保障,积极推进xx工作智能化。以立此存照为借鉴,积极推进xx工作规范化。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以服务机关为宗旨,积极推进xx服务优质化 以统筹兼顾为重点,积极推进xx工作常态化。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综合调研。以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目的,把好信息督查关。以体现xx水平为责任,进一步规范工作。以畅通安全为保障,全力指导机要保密工作。以立此存照为借鉴,协调推进档案史志工作。以安全稳定为基础,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以服务机关为宗旨,全面保障后勤服务。以整体推进为出发点,协调做好xx工作。以周到服务为前提,xx工作迅速到位。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开始推行xx。

一、求真务实,积极推进xx工作制度化

二、建立体系,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

—3—

三、规范办文,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四、各司其职,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五、注重质量,积极推进xx服务规范化。

六、统筹兼顾,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

一是求真务实,抓好综合调研。二是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三是紧跟进度,抓好督查工作。四是高效规范,抓好文秘工作。五是高度负责,做好保密工作。六是协调推进,做好档案工作。七是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

八是严格要求,做好服务工作。

一、创思路,订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抓业务,重实效,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着眼全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二)明确分工,充分搞好统筹协工作

三、重协调,强进度,信息化工作有新成果

四、抓学习,重廉洁,自身素质取得新提高

一、注重学习,自身素质取得新提高

二、围绕中心,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1.着眼全局,做好辅政工作。2.高效规范,做好文秘工作。3.紧跟进度,做好督查工作。4.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5.周密细致,做好协调工作。6.协调推进,做好档案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积极推进xx管理制度化。二是规范办文,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三是建立体系,积极推进xx督查正常化。四是注重质量,积极推进xx工作规范化。

五是各司其职,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4— 享的生动局面。

其次,是要树立正确的维护稳定观,坚持把确保稳定作为xx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命线。

第三,是要树立正确的纠纷解决观,坚持把xx结合作为有效化解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有效途径。

第四,是要树立正确的司法和谐观,最大限度地实现xx效果与xx效果的高度统一。

机关公文常用词汇集锦

一、动词一字部

抓,搞,上,下,出,想,谋

二、动词二字部

分析,研究,了解,掌握,发现,提出,推进,推动,制定,出台,完善建立,健全,加强,强化,增强,促进,加深,深化,扩大,落实,细化突出,建设,营造,开展,发挥,发扬,创新,转变,发展,统一,提高提升,保持,优化,召开,举行,贯彻,执行,树立,引导,规范,整顿服务,协调,沟通,配合,合作,支持,加大,开拓,拓展,巩固,保障保证,形成,指导

三、名词

体系,机制,体制,系统,规划,战略,方针,政策,措施,要点,重点焦点,难点,热点,亮点,矛盾,问题,建设,思想,认识,作风,整治环境,秩序,作用,地方,基层,传统,运行,监测,监控,调控,监督工程,计划,行动,创新,增长,方式,模式,转变,质量,水平,效益会议,文件,精神,意识,服务,协调,沟通,力度,领域,空间,成绩成就,进展,实效,基础,前提,关键,保障,动力,条件,环节,方法思路,设想,途径,道路,主意,办法,力气,功夫,台阶,形势,情况意见,建议,网络,指导,指南,目录,方案

四、形容词一字部

多,宽,高,大,好,快,省,新

五、形容词二字部

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祥和,优良,良好,合理,稳定,平衡,均衡,稳健,平稳,统一现代

六、副词一字部

狠,早,细,实,好,很,较,再,更

七、副词二字部

—5— 加快,尽快,抓紧,尽早,整体,充分,继续,深入,自觉,主动,自主 密切,大力,全力,尽力,务必,务求,有效

八、副词三字部

进一步

九、后缀

化,型,性

十、词组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 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精力,聚精会神 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一抓到底,爱岗敬业 求真务实,胸怀全局,拓宽视野

常见好标题类型

一、总结归纳型

要做“三观”明晰的干部,主要指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要做“四关”牢固的干部,守住金钱观、美色关、亲情关、责任关 要做“五官”端正的干部,最要正、手要正、腿要正、心要正、身要正

二、辩证对比型

抓大不放小,管外部放内,主动不盲动,进位不越位 “进”固可喜,但不可沾沾自喜 “退”也光荣,但不可“退”而无为 “留”诚可贵,但不可妄自菲薄 “转”当益壮,但不可患得患失

三、形象比喻型

第一,要打好促产培财的“活算盘” 第二,要打好节约开支的“铁算盘” 第三,要打好强化征管的“硬算盘” 第四,要打好跑项争资的“巧算盘”

四、引经据典型

吕端大事不糊涂——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诸葛一生唯谨慎)

—6— 注重小事不大意——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不放过细节平安无事不抹黑——主义保持机关良好形象

五、设问回答型

我的缺陷在哪儿?总体评价是:基本洁净中有瑕疵,基本端正中有欠缺 存在这些缺陷的根源是什么?总的根源是:缺乏“镜鉴”的自觉性和经常性,时而放松自己的党性约束

我该怎么修补自己的缺陷?总的设想是:“镜子”面前正衣冠,尽职尽责兴事业

六、短促有力型

一要熟悉底层——了解底层之情、倾听底层之声、体悟底层之难

二要掌握底数——向上看掌握全局、低头看掌握实情、朝前看掌握方向 三要坚守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廉政底线、四要保持底气——明辨是非的正气、迎难而上的勇气、与时俱进的锐气

七、反话正说型

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八、直接陈述型

追求崇高,立志才能立业 脚踏实地,吃苦才能吃香 心系群众,服务才能服众 人情自我,自省才能自立

—7—

篇2:公文词语

一、开端用语

(一)主动办文

关于;据;根据;据报(据了解、据核实);查;兹有(兹因、兹为、兹悉、兹定于);为了;按照;遵照;由于;随着;目前;最近;奉;近奉;接;前接;现接;现将;近来;近年来;经××(单位)批准(下面接叙××问题)。

(二)引用来文

1.上行文:×月×日×字×号关于××的指示(或命令、通知、通报)收悉(或敬悉);国家××局×月×日给我局×字×号关于××的通报抄件悉。

2.下行文:×年×月×日×字×号(关于××问题的)请示悉;据××旅游局×月×日关于××问题的报告(或请示)。

3.平行文:×月×日×字×号函(或通知)悉。

二、结尾用语

(一)上行文

特此报告(特再报告);以上各点,请审查;以上情况,特报,请审核备案;现随文报送××(文件名称),请予审核;特先报告,详情容后续报;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予指示;以上意见,报供参考;请予审批;请予审理;请尽早核示;请即电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办理;上述意见,是否可行(或有当),请核示(或批示);妥否,请批示;请批复;本案究如何处理,请速作指示;可否如此办理,请予审批;以上部署,报请鉴核。

(二)下行文

特此通知,希即遵照办理;特此批复;以上意见,请即研究执行(或按照执行、参照执行、遵照执行、依照执行、认真执行、严格执行);特此公告(通告、布告);周知;此布;本通报应向旅游系统所有人员进行传达,组织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及时报我们;同意你社意见,本件存案备查;以上通知(指示)希即认真研究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在×月底前向本局(社)作一报告;请将你们对这项工作的意见和具体部署情况尽快一并报局(社);本通知下达后,以往有关文件与此件有抵触的,均以本通知为准。

(三)平行文

特此函达;特先函商(特先联系);特再函询;请即函复,并希见复;你社是否同意,请即函告;我社实有困难,未能照办,请鉴谅;此复;特此函复;特此函复,请查明办理;请予研究函复;你社意见如何,请即考虑见复为盼;特将有关情况函告,供改进工作时参考;特此函请你宾馆加以办理;以上意见仅供参考;随函附送(有关资料)一份,请查收。

三、其他用语

当经,前经,现经,均经,并经;本局,你社,贵公司,贵宾馆;承蒙惠允(承蒙指示、承蒙协助),不胜感激(不胜荣幸、不胜企盼),惠允(惠赠、惠示、惠寄),鼎力支持(大力协助);请,拟请,提请;希,即希,务望(务恳、务请),希予(希将、希能),至希、尚希(尚祈、尚盼),希望,勿误,如蒙,即予;总之,综上各节,综上所述;鉴于上述情,据此,为此,专此;迅即,迅予,从速(火速),在即,当即;责成,查明,知照,下达;会同,上报,报批,拟订;商定,商讨,商洽;比照,引叙来文,重申;擅自,得,不得,酌情处理;颁,颁布,颁行,发布;准予,为荷(盼要);左列(右列、下列、上列),如此,于后,上项,各项,各类,多起,数事,数纸。

02  公文常用语分类整理

一、开端用语

公文中用在正文的全篇或段落开头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背景等的词语。如“据、根据、依据、查、奉、兹、按照、遵照、依照、为了、关于、由于、鉴于、随、随着”等。

二、期请用语

公文中表示作者某种期望和请求的词语。多用于上行文、有时也用于平行文和下行文。常用的期请用语有“请、敬请、恳请、提请、报请、拟请、希、望、希望、切望、热望、盼、切盼”等。

三、综合用语

公文中用以连接具体情况叙述和总概性叙述的词语。综合用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常用的综合用语有“为此、据此、值此、至此、有鉴于此、综上所述、总之”等。

四、称谓用语

公文中表示对机关、单位、集体、个人不同人称称呼的词语。一般性称谓用语用于上对下、下对上、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本(厅)、我(厅)、该(厅)、你(厅)”等。表示尊重的称谓用语多用于下对上、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贵(厅)、××长”等。党内一般称“××同志”。

五、承启用语

公文中用来承接上文并引起下文的词语。常用于通知、决定、报告、计划、规章制度等文种。一般结构特点:前面以一介词结构承接上文,后面用一个基本固定的结构形式引起下文,如“根据……特作如下决定”、“为了……提出如下意见”等。承启用语的上文一般较为简短,下文是文中内容的主体部分,并多用条款形式表达。

六、批转用语

公文中表明对下级来文批示意见或向下批转、转发公文的词语。常用的有“批示、审批、阅批、核阅、阅示、批转、转发、颁发、印发、发布、公布、下发、下达”等。

七、表态用语

公文中表示作者意见、态度的词语。按表态用语的轻重程度可分为明确表达用语、模糊表态用语。明确表态用语有“应、应该、同意、不同意、批准、照此办理、遵照执行、组织实施、贯彻落实”等。模糊表态用语有“原则同意、原则批准、似应、拟同意、参照执行、供参考、可借鉴、酌情处理”等。

八、征询用语

公文中表示征请、询问对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词语。主要用于上行文的结尾和平行文的结尾。常见的征询用语有“当否、可否、妥否、是否可行、是否妥当、是否同意、如有不当、如无不当、如有不妥、如果不行、如果可行、意见如何”等。

九、引叙用语

公文中表示引述来文的词语。主要用于批复、复函、指示、决定等文种。常用的引叙用语有“收、接、悉、前收、前接、现收、现接、近收、近接、惊悉、欣悉、收悉、闻、近闻、惊闻、欣闻、喜闻”等。

十、结尾用语

公文中表示全文结束的词语。不同的文种对结尾用语有不同的要求。如请示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妥否,请批示”,“上述意见如果可行,请批准”等;报告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等;通告的结尾用语可用“特此通告”,“此告”等。

03  公文常用特定用语的解释

1.兹因:开端用语,主要用于文章开头,其解释是现在因为。

2.承蒙:谦敬用语,用于表示谦敬,具体解释为“多亏受到”。

3.届期:就是到时候的意思。

4.谢忱:表示“感谢的心意”。如:谨致谢忱;聊表谢忱等。

5.谨悉:引叙用语,多用于复文引据,表示知道的意思。

6.以资:把...用来作为...。如:以资鼓励。

7.鉴于:过渡用语,公文中承上启下的用语,表示因为,考虑到。

8.顷接:也是用语复文引据,如:倾接慰问电,至感温馨;倾接校友会通报,感非言馨。字面解释为:不久以前。

9.业经:经办用语,表明进程,经过....(帮助)。

10.责成:拟办用语,用于审批拟办,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11.拟请: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拟:计划,请:请求。

12.如蒙: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意思是:如果能够得到....13.此复:用于复文结尾,表示特此作为回复。

04  公文常用特定用语

05  常见公文批示用语

一、审批公文用语的一般规则

(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

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

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现在一律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

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二、几种常见情况的批示用语

(一)署领导、办公厅主任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签发人批示“发”、“同意”、“速发”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如不同意发文,可批示“不发”、“缓发”、“修改后重报”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2.请他人审阅后再发:签发人批示“请××阅后发”,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3.改请他人签发:在发文单“签发”栏之外批示“请××签发”。

4.请补充、修改后发:签发人批示需要补充或修改的意见后,先行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只适用于做简单补充修改的情况。如果需要做较多重大修改,则应批示退回办文单位重办。)

(二)请署领导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请××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报签发人签发:“请××(单位或个人)审阅并报××签发。”

3.先会签(复核)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复核)并报××签发。”(适用于各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

(三)请办公厅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请办公厅签发。”(如确知主任在署内,也可直接批示“请××主任签发”、“请××同志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签发:“请××(单位或个人)审阅并请办公厅签发。”

3.先会签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并请办公厅签发。”

(适用于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办公厅签发文件即已包含自己的会签职能在内,无须在此处另外出现“请办公厅会签”字样。)

(四)批示阅读文件

认为需要送他人阅读的文件,通常批示“请××阅”、“请××、××阅”、“请××阅研”。如必要,可以注明送阅的理由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要求。(此类阅件通常不须回复意见。)

(五)批示办理文件

1.对需要由上级作出批示的办件,可批示拟办意见

“拟……,请××阅示”、“建议……,请××批示”;上级批复“同意”或其他意见。

2.对一般办件,通常批示“请××阅处”、“请××办理”。

3.对需要研究的办件,通常批示“请××研办”、“请××提出意见”,也可以在批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

4.对需要司外会商、会签的办件,通常批示“请商××办理”、“请××提出意见,并送××会签”、“请××办理,可先请××提出意见”;派出审计局送审的审计业务文书,可批示“请行政事业司审核,并送法制司复核”。

5.对需要他人共同作出批示的办件,在自己作出批示后,可写“请××核批”。

6.对有时限要求的办件,通常批示“请××于×年×月×日前研复”、“请××于×年×月×日前办结”。

(六)批示送审文件

1.送审征求意见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阅示”、“请××审示”;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阅”、“请××阅改”。

2.送审内容已经基本确定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审定”,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核”、“请××复核”。

(七)批示会签文件

1.单方会签的,通常批示“请××会签”、“请××审签”。

篇3:公文词语

模糊词语, 作为一种弹性语言, 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与精确语言相比, 它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公文写作中的模糊词语, 有着精确词语不可代替的作用。

1. 模糊词语的两重性

模糊词语不同于含糊词语, 当然也不同于精确词语。它同含糊词语相比, 是明确的, 具有定向的明确性;它同精确语言相比, 又是模糊的, 具有伸缩性、概括性、抽象性。它的两重性, 具体地表现为:在语言的表层方面, 它是明确的;而在深层方面, 它是模糊的。比如“对纳税有困难者, 可逐级上报, 由地区财政局给予一定时期的减免税照顾。”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 也是表层的意思, 要给予减免照顾, 这是明确的;第二层, 给多长时间的照顾:一定时期。这又是不明确的, 模糊的。又如“以上措施, 希认真贯彻执行。”要“贯彻执行”, 这是明确的;如何贯彻执行:认真!如何“认真”?则是不明确的, 模糊的。由此可见, 模糊词语的两重性表现为:其表层是明确的, 其深层是模糊的;在“要不要”“是否”的问题上, 是明确的, 在“如何”“多少”的问题上, 是模糊的;在定性表述上, 是明确的, 在定量表述上, 是模糊的。

2. 模糊词语的三情境

模糊词语的使用, 大约有三种情境:第一是没必要用精确词语而只能用模糊词语;第二是不允许或不便于用精确词语而只能用模糊词语;第三是不可能用精确词语而只能用模糊词语。比如:

(1) 以上意见, 希认真贯彻执行。

(2) 一些单位, 违犯财经纪律的现象相当严重。

(3) 请转告××总统, 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来中国访问。

(4) 希望局领导在最近能来我厂指导工作。

(5) 要做到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的各自平衡和相互之间的基本平衡。

(6) 可逐级上报, 由地区财政局给予一定时期的减免税照顾。

上述 (1) (2) 例属第一种情境, (3) (4) 例属第二种情境, (5) (6) 例属第三种情境。

3. 模糊词语的运用

模糊词语在公文中的运用, 大致有如下几种:

(1) 用于表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 通过判断的语言形式, 往往表达一种主观对客观的认识, 如: (1) 大家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是适时的, 必要的。

(2) 这篇报告的主流是好的, 是有参考价值的。

(3) 四个月来, 国家的财政状况已有好转。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省农村干部思想作风有了显著的转变。

例 (1) 是对会议的评价。例 (2) 是对报告的评价。例 (3) 是对财政状况的评价。例 (4) 是对“我省农村干部思想作风”的评价。

(2) 用于表方法、方式

用于表方法、方式的模糊词语, 多为形容词作状语, 表明某一种动作的方式、方法。如:

(1) 以上诸项, 请斟酌办理。

(2) 对国务院所制定的物价政策, 必须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

(3) 合理利用水生生物, 禁止灭绝性的捕捞和破坏。

(4) 要在坚持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鼓励和提倡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 逐步达到合理的经营规模。

例 (1) 的“斟酌”表办理的方式。例 (2) 的“严格认真”表贯彻执行的方式。例 (3) 的“合理”表利用的方式, “灭绝性”表捕捞的方式。例 (4) “多种形式”表合作与联合的方式, “逐步”表达到的方式。

(3) 用于表时间

表达时间的概念, 有精确的, 也有模糊的, “四月十八日上午九点, 请各系教学干事到南二楼会议室参加教改座谈会”, 这里的“四月十八日上午九点”, 是精确概念。“请你最近抽时间找我一下, 把下个学期的科研工作落实下来。”这里的“最近抽时间”是模糊词语。两种用语各有其用。模糊词语用于表时间的, 如:

(1) 请转告××总统, 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来中国访问。

(2) 可由地区税务部门给予一定时期的减免税照顾。

(3) 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向应当是:……

(4) 近几年来, 人民解放军和国防工业, 国防科技战线广大职工, ……

例 (1) “方便的时候”是说来访的时间, 这里不具体指明, 也不能具体指明。例 (2) 的“一定时期”的表述最为恰当, 因为尚未见到申请减免税报告, 只能如此表述。例 (3) “相当长时期”一语出自十三大报告。这项工作很艰巨, 需要很多年, 究竟要搞多长, 不好定, 只能如此表述。例 (4) “近几年来”, 是指最近几年, 不好精确计算, 只能如此。

(4) 用于表分寸、程度

用模糊词语表述事物的分寸、程度, 极难精确, 弹性颇大, 然而却能给人以定向的认识, 能使语言更趋向严密化, 因而是必要的。如:

(1) 有些单位, 挥霍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2) 对今年以来出现的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趋势, 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控制。

(3) 工业主要领域在技术方面大体接近经济发达国家70年代或80年代初的水平, 农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也将有较大提高。

(4)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争取在今后十多年内粮食生产有较大增长。

例 (1) “相当”表严重程度。例 (2) “上涨幅度过大”表趋势程度;“进一步”表加强的程度。例 (3) “大体”表接近的分寸;“较大”表提高的程度。例 (4) “十分”表重视的程度;“较大”表增长的分寸。

二、精确词语

模糊词语有其优越的一面, 但同时又有其不足的一面。这种不足表现为:有些公文中只用模糊词语是不行的, 还必须附以精确词语, 如果没有精确词语加以说明, 其模糊词语就会变成空话。比如, 我国领导人在和某国外宾谈话时说:“希望贵国总统在他方便的时候来我国访问。”这是模糊词语, 而且是很得体的模糊词语。但是, 作为两国的外交官, 在落实这一意向的时候, 就不能停留在“方便的时候”这一模糊含义上, 必须根据双方的实情, 最后要落实到×年×月×日至×月×日。否则, 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 我们说, 在某种情况下, 模糊词语是必要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 精确词语同样也是必需的。在需要使用精确词语的时候, 必须使用精确词语。

1. 精确词语的特性

(1) 具体性所有的模糊词语都是抽象的, 而精确词语则都是具体的, 如小王个头很高。究竟有多高, 很抽象。小王的个头有一米九二。一米九二, 就很具体。又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发的《中国三次产业发展概况》 (见《2006年中国经济年鉴》) 的第一部分, 在谈到第一产业时写道:“粮食产量在上年 (指2004年) 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这里的“大幅度”、“继续”都比较抽象, 显然是模糊词语。对此, 作者在下面的叙述中做了详细的阐述:“2005年粮食产量9680亿斤, 比上年增产291亿斤, 增长3.1%, 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全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5.6亿亩, 比上年扩大4002万亩, 增长2.6%, 因面积扩大增产粮食247亿斤, 对粮食增产总量的贡献为8.5%。……”这些阐述, 尤其是其中的数字, 无疑都是具体的。由此可见, 精确词语的具体性, 往往表现在数字上。

精确词语的具体性, 还表现在对具体事实的表述上。如《中国三次产业发展概况》中的第一部分, 在谈到农村改革时说:“农村改革全面强化。”“全面强化”是模糊词语。为了具体地说明这一论断, 作者集中地叙述了四个方面的事实:“一是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从8个扩大到28个, 取消了牧业税, 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二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已全面放开, 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和调控功能逐步完善, 地方储备特别是粮食销区的储备得到加强, 产销区协作关系初步建立, 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三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按照‘一放、二分、三加强, 走产业化经营路子’的要求, 推进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 棉花收购、加工等环节初步形成多渠道竞争的局面。同时,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四是规范糖料和食糖生产走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建立糖料生产者与制糖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这些具体的事实, 都是为“农村改革全面强化”这一论断服务的。

公文精确词语的具体性, 还表现在一些指令性计划性等文件中所阐述的一些措施、方法、意见等。此点, 从事此道者均有感受, 故不再赘述。

(2) 固定性

模糊词语一般都具有游移性, 而精确词语则具有固定性。这朵花是美的。什么样的美?很难说。这朵花是红的。这就很明确, 很固定, 说明它是“红”的, 不是“白”的, 不是“黄”的等等。

精确词语的固定性, 突出地表现在其语义的单义性方面, 法律语言尤其如此。

公文写作中精确词语的单义性是概念明确性的直接要求。在法律语言中, 为了获得单义性, 广泛使用具有特定内涵的“法言法语”。这“法言法语”, 包括专用法律用语和一般通用法律用语。

现代汉语中的单义词是指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如科学术语中的主语、谓语、电子、中子、血压、针灸等;专用名词中的李白、杜甫、北京、上海、泰山等;外来词语中的法西斯、维他命等;新造词中的电视机、复印机等。而公文中精确词语的单义性, 是指对一些专用词语在语义上的界定。如“惩戒”、“通缉”、“累犯”、“制裁”、“无罪释放”可习惯性界定用语, 以及有关法规性文件中临时性界定用语, 如1991年10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其中对“动物”、“动物产品”、“植物”、“植物产品”、“其他检疫物”等词语的含义, 都做了具体的界定, 使之成为具有单义性的精确词语。仅举二例:

“动物”是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 如畜、禽、兽、蛇、龟、鱼、虾、蟹、贝、蚕、蜂等。

“动物产品”是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 如生皮类、毛类、肉类、脏器、油脂、动物水产品、奶制品、蛋类、血液、精液、胚胎、骨、蹄、角等。

(3) 明晰性

明晰, 就是明白清楚。《文心雕龙·檄移》中说:“文不雕饰, 而辞切事明。”意思就是文字不加雕饰, 而词句贴切, 事义明晰清楚。要想把事理说清楚, 不能用渲染的方法, 只能用记实的方法。如有人被打伤, 不能说:“血流满面”或“血流如注”, 只能说伤口有多长、多深、缝合几针。在此前提下, 公文中凡带有事理和事务性内容的文体, 都具有明晰性的特点。如:

例一: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 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 完成中间突破, 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峰县、枣庄、临城、韩庄、沐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为达到这一目的, 应以两个纵队担任歼灭敌一个师的办法, 共以六个至七个纵队, 分割歼灭敌二十五师、六十三师、六十四师。以五个至六个纵队, 担任阻援和打援。以一个至二个纵队, 歼灭临城、韩庄地区李弥部一个旅……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第1293页)

例二:

经研究, 同意你院聘请美籍××·××任英语老师, 聘期为一年 (1982年9月至1983年9月) , 工资每月人民币×××元 (包括伙食补贴××元) , 不兑换外汇。房租及上下班交通费由你院负担。其他待遇按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国家科委和财政部 (80) 财外字第××号文件中有关规定办理。××先生任职期满回国时的国际旅费, 原则上应由其自理;如本人提出自理有困难, 需要帮助时, 可提供单程普通机票一张。

(××部《关于同意聘请美籍××任短期英语老师的批复》)

例一和例二的叙述, 都是非常明晰的。如例一,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什么, 讲得非常明白清楚;为了达此目的, 应该怎么办, 兵力如何部署, 讲得也非常明白清楚。例二是一个批复。这篇批复中的一些关键性事情, 也讲得非常清楚。如讲聘期一年, 特别注明由×年×月至×年×月;讲工资, 特别注明包括伙食费用和不兑换外汇;讲期满回国旅费, 原则自理, 如有困难, 可提供单程普通机票一张, 等等。这些都称得上是“辞切事明”的范例。

2. 精确词语的运用 (1) 用于表时间、地点

时间和地点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有时不一定要很精确, 有时则必须很精确。时间的表述, 有时是限定时间, 有时是固定时间。而地点则必须具体精确。如:

(1) 凡参加会议的代表请于2008年11月底之前将回执寄给××省××医学院墓础部×××同志收。

(1) 定于明日 (11月15日) 下午两点半在南楼会议室召开生活委员会议, 请各班生活委员届时参加。

(2) 北京市东华服装公司举办迎新年服装大展销……日期:19××年12月15日~19××年1月10日。地点:王府井大街301号。

例 (1) 的时间是限定时间, 基本上是精确的, 地点是精确的。例 (2) 的时间是固定时间, 是精确的, 地点是精确的。例 (3) 的时间是限定时间, 是精确的, 地点也是精确的。

(2) 用于表数量

公文写作, 对情况和问题要注意它们的数量方面, 要有基本数量的分析。而数量则必须是精确的。如:

(1) 近百年来, 外国侵略者通过这不平等条约 (指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的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 掠去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达白银1000亿两。

(2) 在工业总产值中, 轻纺工业占75%, 重工业占25%。

(3) 去年金山供销社商品销售总额为689万元, 占木渎地区销售总额的40%;而金山供销社的网点

(4) 1983~1985年, 总销售额平均每年递增32%, 向国家上缴利润平均每年递增40.8%, 共给国家上缴利税2454万元。

例 (1) 是《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中的一个数据, 说明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财富的疯狂掠夺。例 (2) 叙述湖北长沙市在发展地方工业中如何扬长避短, 发展轻纺工业的一个总比数。例 (3) 是说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金山供销社的业务经营成绩。例 (4) 是叙述长春百货大楼的业务成绩。通过这些数字, 说明了作者所要说的有关问题。

(3) 用于表概念的界定

在公文写作中, 有些概念是明确的, 是不需要解释的;有些则不然, 它们表面上似乎也还明确, 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十分明确, 必须用精确的词语加以界定, 否则, 就会出现语义上的歧义。如:

(1) 一切从事工业品生产、农产品采购、外贸进口、商品零售、交通运输和服务性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都是工商统一税的纳税人。

(2) “植物产品”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 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籽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饲料等。

(3) 在现阶段,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 都是人民的敌人。

例 (1) 是对“工商统一税纳税人”这一概念的界定。例 (2) 是对于

只有7个, 仅占全地区网点的2.5%。“植物产品”这一概念的界定。例 (3)

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民”和“人民的敌人”这两个概念的界定。

(4) 用于表事理的阐述

公文中也讲理, 但和纯理论文章不同。公文中的理, 是一种事理;也就是通过对事实的分析, 来说明一种道理。如:

过去一个时期, 我们总是想多收购一些农产品。但是, 由于收购过头, 给农民留得大少, 最后农民不愿意生产, 反而收不到东西。结果出口和城市供应都大为减少。经过几年的反复, 经验证明, 农产品的收购, 松一点比紧一点好。这就是说, 我们宁可少购一些, 给农民多留一些。例如, 农民养一只母鸡, 一年产蛋五六斤, 只收购一两斤;养两头肥猪, 只收购一头。这样, 农民高兴, 就愿意多生产了。“肥水不落外人田”, 东西生产多了, 事情就好办了。现在农民还很穷, 多给农民留一些, 其实农民也舍不得吃, 还是要卖的。放宽一些, 东西反而会多起来。油料也可以考虑采取这个办法。现在的毛病是卡得过死, 种类越统越多, 东西越收越少。搞得活一些, 生产发展了, 收购上来的东西自然就会多起来。

(陈云:《做好外贸工作·农产品的收购松一点比紧一点好》)

陈云同志的这一篇议论, 中心点是为了说明:农产品的收购松一点比紧一点好。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举出了农民养鸡、养猪、农民穷多留一些也要卖等事例。这些事例, 无疑都是精确语言。没有它, 就不能充分地阐明有关事理。

篇4:公文词语

【关键词】指令性;知照性;语体;词汇特征;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公文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依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技术手段、制发单位、工作缘由、制度规范。近年来,从语体角度对公文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对某词类在公文中的运用的研究,如刘玉福(2007)对公文语体专用词语的研究;对公文下位语体的研究,如曾凡云(2010)探讨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分布等。虽然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很少,但给我们展示了各种语体研究的方法,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狭义的公文专指国家有关部门正式规定的公文文种。笔者参照最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文种,同时参考《现代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简明教程》对公文的分类,将其归纳为7大类,指令性公文与知照性公文就是其中的两类。前者是由党政领导机关制发,用以确定工作的开展和对重大事项做出安排的公文;后者是用来在特定的对象中通知事项、通报情况、提出要求的公文。本文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两类公文的词汇特征作定量的统计与分析,以考察其语体方面的差异。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语体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发现和思路,为应用写作的教学提供帮助;也希望能为公文工作者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词语提供参考意见。

二、语料的选用和方法

语料来源主要取自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标注语料库;少量取自中国知网,是对前者的补充。为了体现公文的总体特征,本文选取语料时,尽量使其内容丰富、层次多样,使得语料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经过对语料的筛选,所得语料总字数为87661。为了减少影响研究的干扰因素,保持平均每篇语料约为1000字,每小类的总字数约为1万字。

三、指令性公文与知照性公文词汇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两类公文在词汇特征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词长分布、词类选择、词语运用等方面。

(一)词长分布

如表2所示,两类公文的词长分布并不均匀。双音节词最多,单音节词次之,单双音节相加,比例约为90%;三音节词与四音节词则少得多;五音节及以上的词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利福尼亚州等,所占比例更小。

指令性公文双音节词所占比例高于知照性公文,单音节词比例则相对较低。而单音节词比双音节词更具口语色彩,可以说明,前者的书卷化程度高于后者。这与其受文对象及权威性特点有关,前者的受文对象一定,主要是国家机关、行政机关等,而后者的受文对象广泛;前者权威性、强制性、严肃性较强,一经发布,其下属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认真落实,不得违背。如命令(令)就是权力威望的体现,“令行禁止”“军令如山”即表明了命令的权威性、强制性。因此,指令性公文的书面用语、双音节词较多。

指令性公文和知照性公文的平均词长分别为1.82个音节和1.84个音节,前者稍低于后者。一般来说,平均词长越小,表明文中的长词越少,文本也就更加通俗易懂,可读性越强,语言变化更少。因此,指令性公文长词较少,用词变化较少,文本可读性较强。这与对指令性公文四音节及以上音节的统计结果一致,其所占比例低于知照性公文。

(二)词类选择

不同的词类在文本中的使用频率是构成文本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对比分析两类公文的词类选择,可进一步了解两者文本风格的异同。

从图1可知,两类公文的词汇密度相近,实词所占比例差异不明显,均约为85%。其中,名词和动词所占比例高,比例之和约为65%;形容词、副词和代词等比例小。拟声词、叹词在语料中没有出现,与袁辉、李熙宗在《汉语语体概论》中提到的拟声词和叹词基本不存在于公文语体之中的结论一致。

为了进一步考察两类公文在词类方面的特点,我们又对其中的一些词类作了具体的对比与分析。名词和动词在所有词类中占比较高,所以两者比例的高低更能说明各类公文的语体特点。两类公文名词、动词的对比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看出指令性公文的名词和动词的型/次比较低,使用的词型较少,这也说明其内容较为集中。其名词和动词占总词次的比例高于知照性公文,因为它的实用性强,制发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更多的动词来做出决策、下达命令等。名词出现频次较高的有:国家、企业、农业、人民、问题等。这些词语的高频出现再次验证了公文本身固有的性质,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频出现的动词有:要、是、有、发展、应等。指令性公文严肃、庄重、原则性强,选用词语必须明确表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因此,常用“要”“应当”等能愿动词。

两类公文的虚词使用情况差别不大。助词在虚词类中比例最高,分别为7.22%和6.87%,主要是“的”的频次最高;“将、进一步、已”等副词在两类公文中大量出现,一方面使得语篇带上了较浓的书面语体色彩,另一方面,这些意义单一、在古汉语中常用的副词的使用,使语言更为典雅、庄重。公文中的陈述句最多,但却很少使用语气词,且只是在“通报、通知、决议、决定”等文种中出现了表示语气的“了”。介词在两类公文中出现频率相当,相对其他虚词小类高。高频使用介词是由公文语言的简洁性、严肃性、固定性特点决定的。介词具有引介对象的作用,介词结构能使语言表意更加准确、明了(图2)。

知照性公文涉及较多的时间、地点、具体的场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通知所办理的事项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受文机关要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成。因此,知照性公文中会有较多的处所词、时间词、数词、量词等,如表2,知照性公文中这些词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指令性公文。

(三)词语运用

简洁明了的公文,才易于让人们看懂,才能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其效用。公文语言的简洁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结构和表达上,使用成语、习用语、文言词语、缩略语等正好可以满足这些需要(图3)。

从图3可知,指令性公文的成语、习用语、文言词语所占比例都高于知照性公文,成语、习用语的比例较高,从上文对四音节词的统计也可以看出。现在的文章很少使用文言,但在公文中还保留了一定的文言成分,如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公文表达出的庄重色彩、简明特性一定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此。缩略语由较长的语词缩短省略而成,因此可使语篇简明,而模糊词语的恰当使用,也能使语言更加准确,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因此,指令性公文更为简明扼要。

对超用词、罕用词、词型覆盖面等方面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语料内容方面的差异。指令性公文的超用词比例较高,罕用词较少,词型覆盖面稍大,说明其词型使用集中,同一个词型的复现率高。超用词多、罕用词少,则其词型变化就较小,词型覆盖面较大。对两类公文词型覆盖面的统计,也显示前者的词型覆盖面高于后者。

四、结语

通过对指令性公文与知照性公文词汇特征的计量对比与分析,发现在词长分布方面,两类公文的词长分布不均匀。前者双音节词占比高于后者,单音节词占比低,这可以说明,前者的书卷化程度略高于后者。在词类选择方面,名词和动词在实词中占比较高。前者名词和动词的型/次比较低,使用的词型较少,说明其内容较为集中;后者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处所词、时间词、数词、量词等出现较多。在虚词中,“的”的高频出现,使得助词的比例较高;其次是介词,使用介词结构可以满足公文简洁性、严肃性等特点的需要。在词语运用方面,恰当地使用成语、习用语、文言词语等使得两类公文的语言简明、准确。关于超用词、罕用词和词型覆盖面的统计,也表明指令性公文的内容较为集中。

参考文献

[1]刘玉福.公文语体专用词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2]曾凡云.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分布考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陆亚萍,詹丹,张彪.应用文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现代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简明教程》编写组.现代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简明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5]袁晖,李熙宗. 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附注: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语体多维度、多特征计量研究”[项目编号:13CYY038]的资助。

篇5:机关公文常用词语总结

一、常用排比

1、常用两字词语:心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甘心、攻心,进取心、责任心、上进心、公仆心;

2、常用三字词语:可概括为感、性、多、点,不、化、新、力。(1)XX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

(2)XX性: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複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3)多XX: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

(4)XX点: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著眼点、结合点、关键点、著重点、著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5)不XX: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6)XX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7)新XX: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8)XX力: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

3、常用四字词语:意识、认同

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4、常用动宾搭配: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著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著力点、抓好落脚点;

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当前工作要有新水平、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廉政建设要有新举措、自身建设要有新发展、内部管理要有新突破。

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二、常用短语

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狠抓落实,从严控制,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程序,改进作风,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逐步完善,明显提高,逐渐好转,逐步形成,不断加强,持续增效,巩固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不断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圆满。

三、常用动词

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完善,加快,振兴,掘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著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彙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彙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给力,聚焦,支撑,展现,体现……

四、常用名词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平,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标淮,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管理,格局,淮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施,制度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

五、文稿提纲(示例):

立足当前,著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敢顺潮流而为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找准切入点实施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XXXXX制度化。以优化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以提质加速为责任,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以畅通安全为保障,积极推进xx工作智能化。以立此存照为借鉴,积极推进xx工作规范化。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以服务机关为宗旨,积极推进xx服务优质化 以统筹兼顾为重点,积极推进xx工作常态化。

一、求真务实,积极推进xx工作制度化

二、建立体系,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

三、规范办文,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四、强化责任,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五、注重质量,积极推进xx服务规范化。

六、统筹兼顾,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

一是求真务实,抓好调研工作。二是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三是紧跟进度,抓好督查工作。四是高效规范,抓好文秘工作。五是高度负责,做好保密工作。六是协调推进,做好档案工作。七是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八是严格要求,做好服务工作。

一、理思路,订製度,不断提高服务新水平

二、抓业务,重实效,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重协调,强进度,尽快展现工作新成果

四、抓学习,重廉洁,促进队伍素质新提高

1.著眼全局,做好XXXX工作。2.高效规范,做好XXXX工作。3.紧跟进度,做好XXXX工作。4.提高质量,做好XXXX工作。5.周密细緻,做好XXXX工作。6.协调推进,做好XXXX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积极推进xx管理制度化。二是规范办文,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三是建立体系,积极推进xx督查正常化。四是注重质量,积极推进xx工作规范化。五是各司其职,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附:机关公文常用词语集锦

动词(一字):

抓,搞,上,下,出,想,谋,订,定,给,出…… 动词(二字):

分析,研究,瞭解,掌握,发现,提出,推进,推动,制定,出台,完善,建立,健全,加强,强化,增强,促进,加深,深化,扩大,落实,细化,突出,建设,营造,开展,发挥,发扬,创新,转变,发展,统一,提高,提升,保持,优化,召开,举行,贯彻,执行,树立,引导,规范,整顿,服务,协调,沟通,配合,合作,支持,加大,开拓,拓展,巩固,保障,保证,形成,指导 名词(二字):

体系,机制,体制,系统,规划,战略,方针,政策,措施,要点,重点,焦点,难点,热点,亮点,矛盾,问题,建设,思想,认识,作风,整治,环境,秩序,作用,地方,基层,传统,运行,监测,监控,调控,监督,工程,计划,行动,创新,增长,方式,模式,转变,质量,水平,效益,会议,文件,精神,意识,服务,协调,沟通,力度,领域,空间,成绩,成就,进展,实效,基础,前提,关键,保障,动力,条件,环节,方法,思路,设想,途径,道路,主意,办法,力气,功夫,台阶,形势,情况,意见,建议,网络,指导,指南,目录,方案 形容词(一字):

多,宽,高,大,好,快,省,新 形容词(二字):

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祥和,优良,良好,合理,稳定,平衡,均衡,稳健,平稳,统一,现代,新潮,落后,滞后。副词(一字):

狠,早,细,实,好,很,较,再,更 副词(二字):

加快,尽快,抓紧,尽早,整体,充分,继续,深入,自觉,主动,自主,密切,大力,全力,尽力,务必,务求,有效 副词(三字部):

进一步XXXX(可用排比三至五条)后缀(2+1字):

XX化,XX型,XX性,XX感,XX型,XX力(性:必要性、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複杂性。感: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荣誉感。)词组:

篇6:公文写作常用词语

结尾和平行文的结尾。常见的征询用语有“当否、可否、妥否、是否可行、是否妥当、是否同意、如有不当、如无不当、如有不妥、如果不行、如果可行、意见如何”等。引叙用语

公文中表示引述来文的词语。主要用于批复、复函、指示、决定等文种。常用的引叙用语有“收、接、悉、前收、前接、现收、现接、近收、近接、惊悉、欣悉、收悉、闻、近闻、惊闻、欣闻、喜闻”等。结尾用语

公文中表示全文结束的词语。不同的文种对结尾用语有不同的要求。如请示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妥否,请批示”,“上述意见如果可行,请批准”等;报告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等;通告的结尾用语可用“特此通告”,“此告”等。公文常用特定用语的解释

1.兹因:开端用语,主要用于文章开头,其解释是现在因为。2.承蒙:谦敬用语,用于表示谦敬,具体解释为“多亏受到”。3.届期:就是到时候的意思。4.谢忱:表示“感谢的心意”。如:谨致谢忱;聊表谢忱等。

5.谨悉:引叙用语,多用于复文引据,表示知道的意思。6.以资:把...用来作为...。如:以资鼓励。

7.鉴于:过渡用语,公文中承上启下的用语,表示因为,考虑到。8.顷接:也是用语复文引据,如:倾接慰问电,至感温馨;倾接校友会通报,感非言馨。字面解释为:不久以前。9.业经:经办用语,表明进程,经过....(帮助)。

10.责成: 拟办用语,用于审批拟办,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11.拟请: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拟:计划,请:请求。12.如蒙: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意思是:如果能够得到....13.此复:用于复文结尾,表示特此作为回复。

公文常用特定用语

类别 用语名称 作用

常用特定用语 1 开端用语

主要用于文章开头,表 示发语、引据

为、为了、为着、查、接、顷接、根据、据、遵照、依照、按照、按、鉴于、关于、兹、兹定于、今、随着、由于。2 称谓用语

用于表示人称或对 单位的称谓

第一人称:我、我单位、本人、本公司、我们、敝 单位。

第二人称:你、你局、贵公司、贵方。第三人称:他、该公司、该项目。3 递送用语

用于表示文、物递

送方向 上行:报、呈。平行:送。

下行:发、颁发、颁布、发布、印发、下达。4 引叙用语 用于复文引据 悉、接、顷接、据、收悉。拟办用语 用于审批、拟办 拟办:责成、交办、试办、办理、执行。6 经办用语 用于表明进程 经、业经、已经、兹经。7 过渡用语 用于承上启下

鉴于、为此、对此、为使、对于、关于、如下。8 期请用语 用于表示期望请求 上行:请、恳请、拟请、特请、报请。

平行:请、拟请、特请、务请、如蒙、即请、切盼。

下行:希、望、尚望、切望、请、希予、勿误。9 结尾用语 用于结尾表示收束 上行:当否,请批示;可否,请指示;如无不当,请

批转;如无不妥,请批准;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批转;以上报告,请审核。平行:此致敬礼;为盼;为荷;特此函达;特此证明; 尚望函复。

下行:为要;为宜;为妥;希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此复;为„„而努力;„„现予公布。谦敬用语 用于表示谦敬 承蒙惠允、不胜感激、鼎力相助、蒙、承蒙。11 批转用语

用于上级对下级 来文的批转处理 批转、转发。12 征询用语

用于征请、询问对有关事项的意见、态度 当否、妥否、可否、是否妥当、是否同意、如无不当、如无不妥、如果可行等。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全文)

一、审批公文用语的一般规则。

(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

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

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二、几种常见情况的批示用语。

(一)署领导、办公厅主任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签发人批示“发”、“同意”、“速发”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如不同意发文,可批示“不发”、“缓发”、“修改后重报”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2.请他人审阅后再发:签发人批示“请××阅后发”,签字并注明年月日。3.改请他人签发:在发文单“签发”栏之外批示“请××签发”。4.请补充、修改后发:签发人批示需要补充或修改的意见后,先行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只适用于做简单补充修改的情况。如果需要做较多重大

[比照]比较对照(已有的做法或同一范畴的规章制度处理)。

[濒于]临近;接近。多用于坏的情况。如“濒于破产”、“濒于绝望”。[并经]并且经过。[不啻]不止;如同。

[不法]不守法的;违法的。如“不法分子”、“不法行为”。[不日]要不了几日;几天之内。

[不失为]还可以算得上;称得上。“这样处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不时]随时。如“不时之需”。[不宜]不适宜。如“不宜操之过急”。[不予]不准许;不给。

[布置]对工作、活动做出具体的安排。[部署]安排、布置(工作或活动)。C [参见]同“参看”。

[参看]读一篇文件时参考另一篇。[参与]参加进去共同进行。[参阅]同“参看”。

[参照]参考并仿照。如“参照执行”。

[参酌]参考实际情况,加以斟酌。如“参酌处理”。[草拟]起草和撰拟。如“草拟文件”。[查]清点;了解;调查;清查。

[查办]查明犯罪事实或错误情节加以处理。如“严加查办”、“撤职查办”。[查对]清查核对。如“业经查对,正确无误”。[查复]核查后做出答复。[查禁]检查并禁止。

[查究]调查并追究;检查追究。如“对此须认真查究”。[查收]检查后收下。[查询]调查询问。

[抄报]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报送需要了解情况的上级机关和首长。

[抄发]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下发给需要了解文件内容的下级机关或人员。

[抄送]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送交平行机关、单位或个人。[成例]现成的例子和办法。如“援引成例”。[成文]用文字固定下来的;成为书面的。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如“呈报省政府批准”。[呈请]用公文向上级请求或请示。如“呈请核示”。

[承蒙]受到(客套话)。如“承蒙指教”、“承蒙恩准”、“承蒙热情招待,不胜感激”。

[纯系]纯粹是。如“纯系无中生有”、“纯系无理取闹”。[此]这个。如“在此基础上”、“此议不妥”。[此布]在这里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结尾。[此复]就这样答复。用于批复或函复的结尾处。[此令]就这样命令。用于命令的结尾处。

[此批]中央或地方机关,对人民团体呈送的报告有所批复时,用此语为终结。[此状]颁发任命状或奖状时用“此状”作为终结语。[存案]在有关机关登记备案。

[存查]保存起来以备查考。如“交财务处存查”。[存档]把已经处理的公文、资料归人档案,供以后查考。

[存疑]把疑难问题暂时搁置起来不做处理。如“此事存疑,留待后决”。D [大]超过一般的;十分;很。

[大力]很大的力量;用很大的力量。如“大力支持”。[大有]很有。如“大有余地”、“大有„„之势”。[待]等待。

[当即]当时;立即;马上就。[当否]是不是恰当合适。

[电悉]通过电报(电话)了解到。[定]规定的;不可移动和变更的。[定案]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决定。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与取舍的决断。如“此事待讨论后再行定夺”。[定于]决定在。[定予]一定给以的。

[动]行动;动作;行为。也做“往往”解释。[动议]会议中临时的建议。如“紧急动议”。[动辄]动不动就。[度](量词)次。[敦]诚恳。

[敦促]诚恳地催促。[敦聘]诚恳地聘请。

[敦请]诚恳地邀请。如“敦请届时光临指导”。E [讹误](文字、记载)错误。

[而]有三种用法,—是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二是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三是插在主谓语之间,起“如果”的作用。F [发布]宣布(命令、指示等)。[凡]凡是。[反之]与此相反。[非经]除非经过。

[废]废止的;不再使用或不再生效的。

[废弛]政令、法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止]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等)。[废置]认为没有用而搁置一边。

[奉]接受。用于下级接受上级的指示、命令。

[为盼]希望受文者按来文要求去办。多用于函、通知、介绍信末尾处。如“请速予批复为盼”。[为使]为了使得。

[为要]是重要的。多用于下行文,提醒下级单位务按文件规定办理。如“望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为要”。[为宜]是妥当或适当的。[为止]截止;终止。[文稿]文章或公文的草稿。[未经]没有经过。

[务]务必。文件中常用的有“务请”、“务希”、“务祈”、“务求”、“务期”、“务使”等。

[务必]必须;一定。主要用于下行文,属指令性用语。[务须]一定;必须。[勿]表示禁止或劝阻。X [希即]希望立即。[希予]希望给予。[悉]①全;都。②知道。

[系]是。如“纯系”、“显系”、“果系”、“确系”。[细则]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详细规则。[下达]向下级传达或发布(命令、指示、意见)。

[下不为例]下次不能援例,表示只通融这一次。有提醒警告作用。如“必须严加查处,决不搞下不为例”。[现]现在;此刻。

[限于]限定在;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详悉]详细地知道。[行]①做或实行。②将要。

[行文]发公文给(某个或某些单位)。如“行文各地”。[须]须要;必须。

[须即]必须立刻。Y [严]严格。[严办]严厉查办。[严防]严格防范。[严加]严格加以。[严谨]严密谨慎。[严禁]严格禁止。[严守]严格遵守。

[严重]程度深,影响大,情势危急。如“问题严重”、“后果严重”、“表示严重关切”。

[业经]已经。如“业经呈报在案”。[业已]已经。如“业已调查属实”。[业于]已经在。

[一并]合在一起。多在两件以上的事情、问题或文件需要合并处理时用。[一经]只要经过。

[宜]①合适。②应当。多与“不”字结合,用在否定式上。[已悉]已经知道。[以]用;拿。

[以便]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有了上半句所说的条件,下半句的目的就容易实现。

[以此]用这个。如“以此推算”。

[以儆效尤]儆,使人觉悟。效尤,学坏样子。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

[以利]以便有利于。如“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以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前半句话的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

[以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以此希望。如“再接再厉,以期全胜”。[以致]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面的结果是由上述的原因所带来的。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上的延伸或扩大。[以资]用来作为。如“特发此状,以资鼓励”。[亦须]也必须。如“对„„亦须关注”。[议案]提交会议讨论的建议。[议程]会议进行的程序。[议题]会议讨论的题目。

[引为]引来当作。如“引为骄傲”、“引为教训”。[引以为戒]将过去的事情作为教训和警戒。[印鉴]留供核对的印章底样。[印信]公章。[应]应该。[应即]应该立即。

[应届]本届。如“应届毕业生”。其对应词是“往届”。[应将]应该把。[应邀]接受邀请。[应以]应该用。

[应于]应该在。如“此项工作应于六月底前完成”。[应予]应该给以。如“应予鼓励”。[用]使用。[于]在。

[与会]参加会议。如“与会代表”。[予]给予。

[逾期]超过规定期限。如“逾期未复者,视为同意”。[援引]引用。[援用]引用。

[阅悉]看过并知道。如“来函阅悉”。[越级]越过直属的上级直接到更高的上级。[运作]进行工作或开展活动。如“运作方式” Z

[在案]已经记录在档案中,可以随时查考。如“记录在案”。[暂行]暂时实行。如“暂行规定”、“暂行条例”。

[责成]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理)。如“责成市公安局迅速破案”。[责令]命令专人或机构负责(办理)。如“责令有关部门查清案情”。[摘由]摘录公文的主要内容以便查阅(因为公文的主要内容叫事由)。[展期]把预定的日期往后推迟。如“报考工作展期至3月底结束”。[章程]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o [照办]依照办理。如“碍难照办”。

[照此]按这样(去办)。如“同意所拟,望照此办理”。[正本]文件的正式文本。[值]遇到;碰上。

[指令]上级对下级所做的指示和命令。

[指示]上级对下级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指上级指示下级的具体文件。

[指正]指出错误,使之改正。[致]给与。

[制定]定出。如“制定宪法”、“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学会章程”。[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方案”。

[制度]要求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衷心]出自内心。如“表示衷心的感谢”、“衷心拥护”。[专此]专门在这里。用于报告的结尾处。如“专此报告”。[追查]追问调查。如“追查责任”、“追查到底”。[准予]准许。如“准予毕业”。

[兹]现在。如“兹定于6月8日召开国家公务员招考工作新闻发布会”。[兹将]现在将。如“兹将(二OO六年工作计划)送上,请审示”。[兹介绍]现在介绍。如“兹介绍X X X等二同志前往贵局„„”。[兹就]现在对。如“兹就„„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兹派]现在委派。[兹因]现在因为。

[兹有]现在有。如“兹有我局副局长X X X等二同志前往贵处联系„„事宜,请接洽”。

[自行]自己进行。如“自行办理”、“自行解决”。

[总结]把一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或情况,分析研究之后做出的指导性的结论。如“年终总结”、“工作总结”。[总则]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条文。

上一篇:工作计划huangcaixia下一篇:大学喝酒检讨书3000字反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