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的作文

2024-04-19

姿态的作文(精选14篇)

篇1:姿态的作文

春天来临的那一天,好像所有花儿、小草全都听到了春天的呼唤,花儿睁开了眼,小草从母亲大地的怀抱里出来了,一切都像刚出生的孩子,满怀喜悦的仔细打量着整个世界。真的,这个世界真的变得不一样了!大地的洁白棉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件绿的直逼你眼的翠绿的棉被。只剩下枝干的树木瞬间萌发出了新芽。你吸一吸鼻子,空气里的花香、青草味儿,就会立刻让你变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很快乐。

春雨,净化世界的精灵,美丽动人的公主,净化心灵的仙子。雨一直下,但并不大,只是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好比大自然的清洁工。

有了雨,农田里在给庄稼浇水的`农夫高兴地笑了;有了雨,在太阳底下军训的同学也高兴地笑了;有了雨,老百姓们就开心了!一切的一切都很开心!

春风,描写它的诗句有很多,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句,南宋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第一句诗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我觉得春风就是这样,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阵春风已经停了,但它吹来的阵阵花香,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发扬滋长。

春天到来,花儿也不例外,一朵接一朵的开了,飘洒的香气飘到了人们的心田。各种各样的花一个比一个开的热烈,开的丰茂。月季花、杜鹃花,百花争艳,争得水深火热,不可开交!

春天,我爱你!

 

篇2:姿态的作文

我正欣赏着这春天的姿态,却见爷爷穿着套鞋,拎着一个塑料桶,扛着一把锄头走出门来。“爷爷!这是要去干什么呀?”我问。“去挖笋!”爷爷答到,“囡囡不是喜欢吗?回来给你做竹笋炒蛋,再给你装些回苏州去!”原来每年吃到的春笋都是这样来的呀,我心里一动,马上对爷爷道:“我也去!”

我们走在河边的小道上,脚下的路有些泥泞。但这里却是竹筝的沃土,在河畔小道边,密密匝匝地生着一大片竹子。黛绿色的竹子直挺而秀颀,在它们的笼罩下,竹林成了一个清幽的世界。

我不住地快步往前走,想投入竹林的怀抱。爷爷却不停地喊我慢些:“慢点,现在这片土地上哪儿都可能生着小笋,一不留神可就会踩到的!”听了这话,我才放缓了脚步。细细地观察起脚下来。果不其然,深褐色的土壤里有许多冒出来的小尖。它们或是只露出一个脑袋,还裹着厚厚的笋衣,几乎和泥土融为一体;或是已经生得有一人高,青绿的竹子婷婷而傲娇地立在阳光下。“这笋啊,现在是一天一个样。”爷爷说,“春雨一浇灌,都长得飞快。不过长得太大就不能吃了。所以咱们这次可得多挖点!”的确,这些笋在春雨的浸润下,竞相生长着,向苍穹中伸去,显示着春天的生命之姿。

爷爷扬起锄头,拨开了笋周围的些许泥土,熟稔地往它的根部锄了几下,一个笋便完整地落到了泥土外。我也接过锄头跃跃欲试地,学着爷爷的样子往笋上锄,却只有半个笋落了下来,还有一半依然稳稳当当地长在土里。

爷爷无奈地笑了笑,又接过锄头,说道:“笋啊,要从根部把它挖出来,还要使巧劲。像这样!”

爷爷又低下头去,一下下地将笋锄下来。额上渐渐出现了一颗颗汗珠,他却丝毫没有休息一下的意思,也没说半个“累”字。塑料桶很快就装上了一大半。

阳光透过竹叶,照得爷爷额上的汗珠成了闪闪发光的钻石。我看着爷爷劳作的身影,忽然觉得:这就是劳动者春天的姿态吧。

篇3:姿态的作文

一、好莱坞大片与中国电影市场, 究竟谁绑架了谁?

事到如今再纠结电影市场的开放程度与中美两国的电影产业差距已经没有意义, 重点在于好莱坞正为中国市场改变姿态, 这起码证明西方美学统治下的北美电影业并没有征服中国。值得注意的是, 如今每当一部上亿投资的影片在好莱坞进行策划时, “中国观众的审美”会成为一个让提案者头疼的因素。

中国观众在看什么?《超凡蜘蛛侠》、《黑暗骑士崛起》、《复仇者联盟》、《钢铁侠3》, 传统美式漫画的改编作在这片广阔的土地表现得极为抢眼, 而作为其主要竞争者的情节剧受到审核制度的困扰, 中国观众又没有养成在影院欣赏儿童片、成长片、动物片的习惯, 短平快场面火爆再加上一点点科幻元素是开启中国市场的金钥匙, 情节空洞一点没有关系, 中国观众曾反馈:“《变形金刚》全片都很无聊, 只有最后半小时激战值回票价。”实际上从《星球大战》到《变形金刚》我们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差别只存在于细节。

如果《钢铁侠3》更加忠实于原著, 托尼就会在手术室里豁出生命对自己进行紧急改造, 依然依靠他视如灵魂的技术闯出绝境。可事实上在本作中制造装甲已经成了托尼的一种病态回避, 最后被诠释成一种阶段性的软弱遭到弃置。并不是说《钢铁侠3》为了中国观众专门修改了故事, 而是对于这类核心命意严重中庸化、价值判断过于普世化、无个性英雄塑造同质化的故事来说, 中国观众一直就是在大洋彼岸耐心等候的最佳听众, 哪怕北美本地都不接受这种故事设定, 它也会在中国吃得开——这并不等于国人对北美文化全盘接受, 电影《钢铁侠3》只能代表的的西方流行文化的粗浅层次——但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未来二十年里, 为了确保中国市场“从后视镜里看北美”, 我们将失去很多看类似《泰坦尼克号》这样作品的机会, 而看到更多的《疯狂原始人》。

如果一定要找到我们在这一点上有何自主权的话, 那就是:我们不能决定好莱坞怎么想我们喜欢看什么, 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在看到《钢铁侠3》抛出四十多种炮灰机型靠数量侮辱对手时要不要傻乐。

二、好莱坞的匠心究竟为中国市场磨圆了多少棱角?

好莱坞影片加入中国元素无非是三点:功夫、美景、明星。

明星取胜是最最不动脑子的方法, 因为故事背景带来的文化差异中国明星几乎不可能在大片中获得重要角色 (《007》系列之所以例外就是因为特工的生活距离文化和社会实在太遥远了) , 期待着看到刘亦菲、黄晓明在好莱坞影片中上位主力的观众们恐怕要等到来世了。《云图》的故事结构如此弱化不同国家观众间的文化隔阂, 周迅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戏份;《加勒比海盗》中的周润发和清夫人更是笑话般的存在。到了《钢铁侠3》, 制作方似乎同时把他们的“诚意”和“无诚意”都提高到了极限:诚意在于为了中国观众单独剪辑一版发行, 全球独此特供。而无诚意也正在于这样的操作, 使得中国明星彻底沦为“混脸熟”的工具, 剧作合理与角色个性彻底是不用考虑了。

要谈到“中国特供化”下的好莱坞电影, 就不得不提到上半年上映的《环形使者》, 一方面为了迎合内地市场加大了上海和许晴的戏份, 片中乌烟瘴气的上海天空与整部影片清爽硬朗的风格极为违和。另一方面又因为审查的原因去掉了许晴为老枪手戒毒的情节, 使得观众们感到:“这个女人很重要因为她反复出现, 可是她做了什么?老枪手为什么钟爱她?她是谁?”

真让人哭笑不得。无脑插入明星脸孔其实并不能让观众兴奋, 而明星酱油化、边缘化的出演恰恰有可能让观众产生民族自豪感缺席的不适。眼下的好莱坞并不介意透支中国明星的影响力, 这也与中国明星对自身定价有待商榷有关——要知道将东方人的气概带进纯西方影视作品中并不是没有可能, 成龙和巩俐先后证明过这一点。

当然《钢铁侠3》的选择不能说明一切, 功夫和美景的介入依然是好莱坞运用中国元素的主流手段——然而, 两者兼有的《功夫熊猫》又怎么样呢?非常精彩, 就像《钢铁侠3》, 充满龙图腾和东方神秘符号, 就像《钢铁侠3》, 主人公和中国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就像《钢铁侠3》。就连黑白熊猫这样地理上就是中国独有的形象, 也在影片中被处理成了一个活脱脱喝着可乐长大、嘻嘻哈哈、乐天派的美国大男孩, 中国也有体格异常壮硕的大男生, 但他们大都性格内敛, 羞涩而好斗。这种形象几乎从没出现在好莱坞大片的主角名单上, 出现过也是非常不受欢迎而缺乏影响力。

这样看来, 如果当初制作组决定放弃曼达林的混血摇摆人身份, 给他以“龙的传人”正名 (我们先不谈怎么修正曼达林的狂热恐怖主义) 似乎整个故事会有趣得多——拿东方文化做主材烹调不出西餐, 光吃功夫、明星这样的配菜又满足不了观众的饕餮欲望, 那么一个对手的位置就再适合不过。如果《钢铁侠3》将东方元素作为亦敌亦友的对等端来刻画, 是否更吸引人也更容易真实可信?无论如何, “中国特供版”这样的做法透着一股令人厌烦的傲气, 这样不负责任的特殊服务将中国元素牢牢挡在了故事的核心之外, 而后者正是观众们望眼欲穿的。

三、面对谄媚的制片方, 谁是世界的“知识分子”?

一直以来笔者认为看电影是一种娱乐行为, 除非是涉及历史、战争、意识形态的题材, 不需要也不应该拔高出“立场”来看。但好莱坞大片恰恰是一种不可避免会引起两国经济、技术、文化现象擦碰和比较的敏感商品, 谈好莱坞大片而避开其对中国人特殊的民族性价值本身就是种睁眼瞎的行为。看《狼牙》看得一身空包劲儿没处撒是正常人都可以有的反应, 但看《钢铁侠3》之后只有激动和激动的观众, 只能说对这个世界来说, 我们算不上知识分子。一方面“谷粒多”这样出格的植入广告和两位中国大腕中文出演可见制片方对中国市场的谄媚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中国太有钱了, 但“土大款”、“无脑富”在我国可不算是褒义词。另一方面我们由于为“谷粒多”喷饭, 为汉语台词捧腹而忘记了《钢铁侠3》是一部用我们技术不允许的形式, 透过一个我们制度不允许的故事, 表现一个我们想象力不允许的梦想的影片。人海战术的四十多部无人机甲单拎出哪一部来都是特效技术、机械学和美工的杰作, 更深层次说, 国产的“超级英雄”形象连为托尼做炮灰的资格都没有。而这种血淋淋的差距, 是决不可能用价值偏向不同遮掩过去, 也决不允许用“中国特供品”糊弄过去的。

回过头看看本文的前两段:无论好莱坞大片和中国市场谁绑架了谁, 总有撕票的一天;无论好莱坞的匠才为中国市场磨掉了多少棱角, 也有水土不服的时候。我们应该为《钢铁侠3》的精彩而乐呵, 但不是为“中国特供”四个字而傻乐, 因为深厚的购买力既能为中国观众带来世界顶级的视听享受乃至于明星露脸这样的“附加服务”, 也能最终把中国电影市场变成一块各大国倾倒精神快餐盒的特大垃圾场。

篇4:赢家的姿态等

吴志强

某市一服装批发市场又新建了一栋楼,打算开发成名牌广场。新楼里有30多个黄金铺位,股份公司要将它们一一拍卖。

拍卖在股份公司会议厅里举行。当时,参加竞拍的有一百多号,座无虚席。9点半,拍卖从最好的铺位开始,起价是30万。拍卖师话音刚落,一位财大气粗的中年人便举手把价抬到80万。顿时,整个拍卖现场鸦雀无声。竞拍者都吓了一跳,以为中年人发疯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缓过神来的拍卖师只好尖声锐气地在拍卖席上叫着“80万,有没有超过80万的。80万第一次,80万第二次……好,成交!”“当啷”一声,80万,一锤定音。第一个铺位被中年男人拍得。他一拍到铺位,便匆匆离席,显然,他不想再要第二个铺位了。

第二个铺位虽然稍微逊色,但开价也是30万。这时,拍卖现场骚动起来,显然,每位竞拍者都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争抢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拍卖师一开价,便有举手出40万。叫40万的话音刚落,就有人高喊50万。竞争气氛相当激烈,叫价声此起彼伏。炒到最后,第二个铺位价格升到了100万。被一位戴眼镜的批发商夺得。

一个上午,30多个铺位,全部被拍卖一空,最差的铺位也拍了35万。在整个拍卖过程中,认真衡量一下,第一个竞拍者成了最大的赢家。

后来,有人采访了这位竞拍者,竞拍者不无自豪的地说:“凭我的经验估计和预测,如果按常规来拍卖这个铺位,至少会超过100万。说实在的,第一个铺位我志在必得,不像其它竞拍者,一开始就处在观望状态。这样显然会处于不利地位。拍卖场如战场,稍一迟疑,就会失去大好良机。我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拍卖师一出价,我干脆把价格抛到自己认为理想的价位,当时,我也很紧张,害怕有人举手抬高了价位。幸好他们都没思想准备,为我节省了不少钱。”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先声夺人,志在必得,这是商战赢家应有的姿态。

寻找突破点

石林

100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因为发现了金矿,从而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淘金热。德国犹太人莱维·施特劳斯也来到了这个巨大的角逐场。他带来的不是淘金工具以及所需的资金,而是他原来的经营的线团之类的缝纫用品,还有—些可供淘金者作帐篷用的帆布。一到目的地,他的缝纫用品被淘金者一抢而空,但是帆布却无人问津。

莱维并没有投入到淘金者的行列,而是冷静地观察眼前千变万化的情况。莱维静静地等待着,他相信,他面强将会出现他所寻求的机会。

这个机会终于被莱维等到了。

一天,莱维和一位疲惫不堪的矿工坐在一起休息,这位矿工抱怨说:“唉,我们这样整天拼死命地挖,裤子磨破了也顾不上,这个鬼地方,裤子破得特别快,一条新裤子穿不了几天就要扔了……”“是吗? 如果有一种耐磨经穿的裤子……”莱维顺着他的话说到一半就呆住了,帆布不正是最耐磨的布料吗?对!就这样,他一把扯住那个矿工就走。

莱维把矿工带到熟识的裁缝店里,对裁缝师傅说:“用我的帆布给他做一条方便井下穿的裤子,你看行吗?”“当然可以,最好要低腰、紧身,这样既方便干活,看上去又潇洒利落。”裁缝师傅出主意道。“行,你看着办好了,一定要结实。”莱维答道。

第一条牛仔裤的前身——工装裤就这样诞生了。由于它美观,方便耐磨,深受矿工的欢迎。在此基础上,莱维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工装裤的样式和质量。他不但生产牛仔裤,而且还生产和牛仔裤相配套的衣物,比如牛仔帽、牛仔服等等。使牛仔服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时装,从加利福尼亚矿区推向城市,从美国推向世界。就这样,莱维成了闻名世界的“牛仔裤大王”。

篇5:姿态的作文

周末外出上课,等公交的时间里,有人玩着手机打着手游,双目痴迷;有人却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世界,心无旁骛。微风轻轻吹过,那位同学一手捧着书本,一手拿着荧光笔在书本上勾画,嘴里还小声念叨着什么。我备受感染,关闭了正在播剧的手机,从书包里拿出历史书开始学习。惜时,认真,因为心里有梦想的召唤。专注追梦的姿态真美。

坐车之时。

晃荡的车厢,嘈杂的环境,拥挤的人群。仍可看到一位身着高中校服的少年正在学习。他一手把着扶手,一手拿着手机,手机里有老师讲课。他戴着耳机专心致志地听讲,仿佛周围的喧闹都消失了一般。我不再发呆消磨时光,我要补回我浪费的时光。点开手机里的百词斩,开始背单词。沉静,沉浸,因为有一颗积极阳光,要求上进的心。积极追梦的姿态真美。

上课之时。

那天是开课的第一天,面对难题需要讨论,大家虽然腼腆,但为了不浪费时间,一位同学先开了口,其他人也纷纷地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都沉浸在思考问题的氛围中。终于,我们是第一个解答正确的小组。讨论,交流,同样是在夯实自己的基础,提升自己的思维。勇敢追梦的姿态最美。

坚持逐梦盼佳期,为伊消得人憔悴。

苦中有乐携手进,心怀壮志永青春!

篇6:生命的姿态作文

他是一个旷达的人,在他遭遇坎坷的时候,总是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事情,哪怕只是一场绵绵的小雨,他也能品出和常人不同的韵味。记得那是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到黄同的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本晴空万里,可是,在路途中突然遇雨,因并无雨具,同行皆狼狈,唯他在雨中从容不迫地行走。这风雨不仅是自然的风雨,也是人生的风雨,面对自然风雨从容的他,在人生风雨面前,他不仅人十分旷达,并且他还有十分旷达的作品。被贬密州,他却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几卷平冈。”儿女情长,他感慨:“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游山玩水,他感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一种何等旷达的胸襟与气度!这就是被命运捉弄却从未放弃抗争的词人——苏东坡。

再品苏轼,才知道胸怀旷达的苏轼,也有痴情者的那一般柔情与凄婉,一首《江城子》读哭了多少人。

篇7:生命的姿态作文

树长一世,四季常青,却以永恒的姿态立在那儿,没有花的妖艳,只是树的平凡与树的高大。

花的一生,是轰轰烈烈,是惊艳。如今,我已渐渐长大,从幼稚走向成熟。或许是成长的必然,让我在某天的某一个瞬间蓦然发现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不想有太多的名利牵绊,不想计较太多的得失成败,不想身边充斥太多的红尘俗事,所以,宁愿选择做一棵树,选择一种叫做平淡而充实的生命的姿态。

树有时候也会开花,那只会令树更快乐,花凋谢,树还是树,树还是快乐的。当有一天不得已走到了尽头,回首望望,若一生中没有什么太大的遗憾,便是最完美的事了。

俞敏洪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篇8:读书的姿态

自此,我一直相信,有些书是不能躺着读的。

书,因其自身价值与品位的不同,因人的需要和追求不同,可以躺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随便翻翻、即时消遣,可以案头必备、韦编三绝,可以边走边看、匆匆涉猎,可以静影沉壁、精神远旅。而从终身学习的现代学习理念来看,尤其从教师的精神满足和职业需要来看,读书还是应该具有一种基本的姿态,那就是带有几分虔诚的仰视或平视,始终置自己于水平线之下。

说起来让人贻笑大方,我得知“蝴蝶效应”还是不久之前的事。那是在去外地参观学习的大巴车上,捡到一份被人丢弃的《参考消息》,报道说“蝴蝶效应”提出者辞世。原来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茨1963年在阐述混沌理论时这样描述:“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改变了空气的持续流动方式,一个月后可能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小影响能导致大变化。这个科学概念虽然源于气象学,但已经被借用于很多领域。如把“蝴蝶效应”引入教育范畴,其意义也应非同寻常,哪位老师不想从教育的美好愿望出发,以少胜多,以静制动,用小动作去导致大变化呢?于是,对相关教育和教学的各类心理现象和心理效应,我便特别关注起来。

光顾教育书店,看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在这部专论中,刘德儒等几位学者全面阐述了64个心理效应,如超限效应、马太效应、登门槛效应、鲶鱼效应、留面子效应、霍桑效应、高原现象、互悦机制、互惠原则,等等。那些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无不令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捧着这本书爱不释手,如获至宝。谁知过了没几天,到另外一所学校听评“有效课堂”优质课,在人家图书室里看到一本《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介绍了包括光环效应、成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群体效应、乡村维纳斯效应等在内的68个心理学概念。该书早在1990年就出版了,虽然与前书所列概念名称有很大不同,阐述不是十分全面,但同样给我以许多联想和启示。

知识本身千姿百态,又处于不断更新、扩充和发展的过程中,纵使知识传播的媒介再多,人们学习的时间再多,读书的效率再高,谁又敢说已经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呢?我们不抱着真诚和悦纳的态度去阅读,又怎能保持学习的乐趣和习惯,获得更多的新知?

一位教师在《不跪着教书》中阐述,教育学生不能人云亦云、墨守成规,而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读书和学习其实也应该如此。我想,读书还应有一种姿态,那就是拓荒者挥镢开垦和挖煤工奋力掘进的姿态。

中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有一句教育名言,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教学策略,相信谁都会对其正确性深信不疑,但如果作为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标准,恐怕就会遇到种种质疑和责难。一些学校年复一年地标榜升学率,大肆渲染多少人上了名校、上了重点,而对从它这里辍学了多少学生,造成了多少差生却讳莫如深、缄口不言。一些家长不理性地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或者宠爱有加、放任纵容,或者自设轨道、盲目强制,使本来可以良好发展的孩子,变成了没有教育好的学生,结果反而不能尽如人意。

为了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教育命题,我利用课余时间,再次查阅《“三理”教育读本》《父母必读》《儿童教育心理学》《人的教育》《名人教育思想研究》,翻阅了《教育文摘周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妇女生活·现代家长》等报刊,还阅读了一线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学生们的日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与感悟,从去年二月开始,每天笔耕不辍,历时五个多月,拟就了一篇不到二十万字的文稿。我期望从教育者的胸怀、学生的心理品格,以及后进生教育等角度,探讨“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同行们提供借鉴和参考。于是我联系了一家出版社,没想到文稿很快被安排印刷出版,而且得到了出版社的肯定:“你说你是农村学校的,但你文稿的质量并不低,比得上城市学校的老师,甚至可以和高等学校的学术著作相比。”这话当然是对后学者的勉励,但并不能消除我内心的惶恐。我倒是从中发现了另一种现象:带着发现、探究的内心需求,以挖煤工掘进般的姿态去阅读,尽管有的已经读过并曾经做过剪贴,重新阅读却能产生新鲜的感悟和特别的启示,甚至产生一种全新的思想。

篇9:微软的中国姿态

当然,这不是最终的结果。微软方称,微软中国公司赞赏和支持北京市政府采取的软件正版化举措,会全力配合尽快完成商务谈判,微软同时还指出,订单取消并不意味着丢单,只不过微软和北京市政府又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上一次的大规模政府采购正版软件是在3年前,2001年12月28日。北京市的订单由国内的6家软件生产商一举纳入囊中,微软作为惟一参与招标的外资厂商惨遭出局。

3年时间内,微软在中国的位置悄然改变。

从强硬到务实

政府采购还得从3年前说起。2001年8月,国家版权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以及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随后,以北京市政府采购为发端,拉开了全国40亿规模的政府采购的浩荡之势。包括金山、瑞星科技、江民科技、中科红旗、中软以及北京红旗中文2000在内的6家公司一举囊括了北京市政府采购的所有订单,微软则一无所获。

乍一看,这似乎是关乎民族软件的命运前途的选择。但事实上,却是微软成就了中国本土软件。当时微软信心十足,认为如果没有微软产品北京市政府的电脑就没法用了。所以在价码上微软态度强硬,不给中国政府以回旋余地,甚至是当时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张琪司长主动协商都未果。在采购失利后,微软派出CTO专程给中国政府某部长做“汇报”,态度却甚是倨傲,汇报中途被赶了出来。

事隔3年,又到岁末,又临政府采购。微软在全国各地政府采购中捷报频传。如果不是在北京政府软件采购中遭遇波折,微软几乎是悄无声息的大获全胜。

微软在北京政府采购中获得订单后,业界行家、国内软件厂商以至政府官员,纷纷对此表示不满。迫于压力,北京市政府取消了微软的订单。12月4日上午,包括共创开源、金山、江民、红旗、冠群和瑞星等在内的国内软件厂商均从北京市政府手上拿到了相应的采购份额,但具体采购份额却被要求不予公开。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软件厂商最后的订单份额并未因微软中国的出局而有大的改观。

据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所言,北京市将改由财政拨专款向微软中国购买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包等原定的软件产品。坊间消息则称,这笔金额与此前微软中国一度几乎到手的2925万元采购额相差无几。

在这次采购中,微软颇为低调,配合政府,也看不出微软为招标做了什么努力。但实际上,却是微软在过去的3年中做足了功课,才得有今天丰收果实。

12年5任总裁

1992年微软在中国设立微软中国办事处至今,已有12年,微软中国总裁从办事处首席代表田本和到杜家滨、吴士宏、高群耀、唐骏,再到现任的陈永正。无论是对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对在华跨国公司,12年更换5任总裁都称得上频繁。

微软进入中国时,全球操作系统销售额已达28亿美元,早已形成舍我其谁的王者姿态。在泛欧美区长驱直入,在日韩经历短暂的抵抗也迅速进入后,微软以为中国是其顺利的下一站。其求功心切直接导致微软走马灯一样更换中国区总裁。

田本和的傲慢和无视中国传统造成微软在中国恶劣的政府关系,以致在微软内部传闻,田本和时期盖茨访华受政府高层接见时被批评“不了解中国,很多做法不合适”。随后,以政府公关能力见长的杜家滨走马上任。在杜家滨时期,微软中国公司成立,让中国政府认识了微软,也成功地扭转了微软和电子工业部的关系;但杜家滨没能扭转微软中国的业绩。这对把赚钱明确写在脸上的微软来讲是无法忍受的。素有IBM南天王之称的吴士宏肩负改善微软中国销售业绩的重任接替杜家滨,却还是在新增每台PC销售额面前折戟沉沙。其时,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在国内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而打击盗版在1999年遭遇亚都事件后就不敢造次。有反盗版和政府公关的双重经验的高群耀披挂上阵。高群耀时期也是微软业绩大幅上升期,但2001年岁末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微软全盘失利,这被看作是高群耀离任的直接原因。而实际上,高群耀却是素来已久的微软中国和大小华区斗争的牺牲品,北京市政府采购其实是由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派来的龚定宇负责。

高群耀之后,在微软工作8年的唐骏在自己认为是合适的时机走上前台。唐骏是微软历史上获得总部支持最多的中国区总裁,在销售方而曾连续6个月创下历史最高记录,成功改善微软与中国的关系。但由于微软立意改变微软中国和大中华区的复杂格局,唐骏还是无力改写微软中国总裁两年一任的定律。但与历任前任不同的是,唐骏之后,微软不再单独设立中国区总裁。从摩托罗拉空降而来的陈永正担任大中华区总裁并兼任中国区总裁,陈永正的办公地点在北京,工作重心也在北京。

每一位继任者都将微软征中国推进一步,只不过在频繁更迭中延缓了微软在中国的战略性布局。而今,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瞩目的市场,从根源上杜绝囚微软大中华区和微软中国的权责交叉导致的低效是水到渠成。唐峻在2004年2月4日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大中华区和中国区领导人合二为一,是一定的,也是必要的。

跨越投资合作障碍

微软早在1992年就征中国设立微软中国测试中心,并于1995年初正式成立了微软中同研究开发中心。而在1998年,微软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并于2001年荣升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无论是研究中心还是研究院,微软在中国更多的是扮演了拼命搜罗本土人才的狠角色,而不是与中国展开技术合作。

微软一心想要中国打开市场,拼命追求销售额、打击盗版,全然不顾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本土软件。在同期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跨越政府公关,进行大规模投资、本地化采购、合资等与本土产业利益捆绑的阶段后,微软一方面一如既往恶狠狠地打击中国盗版,另一方而对华投资却是在对中同市场的观望和犹豫中踌躇不前。杜家滨曾在微软与政府之间拼命斡旋,但微软一直未在杜任期内对中国有明确的投资承诺,微软在中国一直没有合资合作,只有收购。

中国巨大的市场诱惑使微软开始意识到再也不能不和中国开展合作了,时间已滑到了2002年。2002年1月,微软与中关村软件、四通合资成立中关村软件有限公司。这是微软首次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体现微软中国策略新动向。同年6月,微软总裁鲍尔默亲自到中国与发改委(原国家计委)签署涉及金额超过62亿人民币的《谅解备忘录》,国家计委支持微软公司与中国境内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开展包括出口、投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在内的一揽子合作计划。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软件领域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

目前,陈永正也在积极推动微软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备忘录)。陈永正曾向记者透露,当时承诺的金额已落实了52亿元,剩下的10亿元将在两年内履行完毕。除此以外,陈永正积极提出微软与中软共同研究中国市场,除了软件外包服务、与中软联手开发基于微软.NET技术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之外,陈还主动加快了微软与中软在新领域的合作。这62亿元可以看作是微软翘动微软与中国关系的关键一笔,中国政府配合微软清查盗版、采购微软产品与此不无关系。

从激烈到温和的打击盗版方式

如果说微软从前在中国唯我独尊的姿态不讨政府和本土企业喜欢的活,微软在中国对盗版软件穷追不舍的打击则成为许多人议论的原因之一。

据报道,尽管绝大部分中国电脑用户都在使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套装,但微软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业绩一向不好,依靠打击盗版所取得的销售成绩竟然占到了微软在中国市场收入的80%!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微软为何穷追猛打盗版。

1999年,微软将北京亚都科技集团告上法庭,而在法庭上微软却被告知“此亚都非彼亚都”。微软曾去取证的是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站在法庭上的却是北京亚都科技集团。这样,一场诉讼几近变成微软闹出的一出笑话,微软打击盗版的行动也偃旗息鼓了好一阵。

进入2004年,微软有所长进,对打击盗版的方式由原来强硬的法律诉讼转变到了相对温和的行政申诉。联合政府清查盗版,对网吧等大规模消费客户进行“招安”(要求其安装正版软件时给予适量价格优惠),以“胡萝卜”代替“大棒”的微软正版增值计划(只有正版软件用户才能从微软网站上享受免费增值下载服务)都是微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高招。

2004年8月国内两大PC厂商相继推出弃装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裸身”机,这客观上使得微软丧失大笔收入,但微软对PC厂商也无可奈何。

从目前看,微软在反盗版上还是有所收获的。2004年12月,微软首次将矛头指向盗版软件生产商,查获两厂商共复制数万张微软操作系统光盘。这无疑是对盗版者有力的警示。

向操作系统以外的市场开进

据IDC公司称,微软公司目前在客户端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约为90%,但到2007年,Windows在客户端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将下滑到58%。目前,微软在全球正遭到Linux开放源代码和低廉价格的阻击。近年来,微软公司通过不断分红来减轻股东对公司发展速度放缓的不满,但积极向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以外的领域开进仍是微软的野心。

2003年6月,微软与长虹签订全面战略协议,协定双方在信息家电,包括媒体交互式电视和多媒体终端进行合作。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微软在重试1999年的“维纳斯计划”,但却在原电视上网的基础上有所升级,要将带电的终端,都变成为通讯平台、娱乐中心。目前双方合作的形式为合作生产便携式多媒体中心。

2003年8月,微软鼠标、键盘、游戏设备三大类硬件登陆中国,并扬言一年后成为中国外设市场第一。从100多元到500多元的价格看,微软主打外设高端。

2004年4月,微软与创智科技(000787)签署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备忘录,这被看作是微软MBS商务管理解决方案进入中国市场的开端。根据合作协议,微软向创智科技提供MBS平台产品、NET技术和产品、技术支持等,创智科技则完成MBS产品平台中国本地化、日本本地化、澳大利亚本地化工作。

2004年11月,微软与浪潮集团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就基于微软产品的软件研发、技术培训、解决方案定制、企业管理、国际项目合作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为中国企业级用户开发出具有更高商业价值的先进解决方案。

早在1997年,美国媒体就称企业软件市场为“Only Golden GooseBill Gates Doesn’t Own(比尔·盖茨惟一没有占有的金鹅)”,但惟有这只金鹅将来能为微软带来的营收能与操作系统和Office相提并论,在营业规模上超过百亿美元。通常情况下成熟市场的格局应该是前三名的领导厂商的市场份额之和要超过50%。如说微软在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而前三名数据库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也超过90%。但目前企业软件市场前十名的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之和只有46%;而其中最大的SAP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5%。中国的市场格局也是尚在形成当中,但国内软件厂商占据了90%的国内市场。

篇10:生命的姿态作文

或许,我们应该以云一般的姿态生活。无论在高耸的山巅、在曲折的海滨、在辽阔的草原、在熙攘的大街,清隽无言、安宁闲适都是云永恒的姿态。看云,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自人间种种难以理清的纠葛中游离出来,不悲不喜。许多抓紧的、执着的、无可释放的怨憎伤痛也在此刻淡了,远了,松了,舒展了,抚平了,消失了,浮躁的心就此平静闲适下来。正是云悠闲宁静的姿态,让我们在浮华中固守一份闲适天真的心情,在世俗的浊流中坚守澄澈的心灵。

行走,亦是一种美丽的姿态。行走在路上,能邂逅美丽的风景,最重要的是邂逅自己的梦想。在印度12 年一次的沐浴节,成千上万的人从各个地方徒步行走而来,在四十多度的炎炎烈日下摩肩接踵,来到恒河边,感受生命敬畏。行走过那么多艰难的路,其实只为了去向他人的梦想致敬,给自己更多的梦和爱的勇气。行走让我们勇敢,让我们邂逅自己的梦想。当梦想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行走于梦想之中,便能发现,其实梦想本身不是目的,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会真正佩服自己。行走的姿态正是让我们在越过千山万水后学会欣赏自己。

看着宁静闲适的云,行走在未知的路上,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倘若再以自信的姿态昂首前行,大抵就达到了绝美的境界。绝对超然的自信姿态源于从自我中寻求自信的信念。耶鲁大学曾有一位菲律宾同学的自我介绍使人印象深刻,他以平和的语调回顾了菲律宾作为殖民地的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坚定地说:“没有人可以因为我以外的东西贬低我,没有人可以因为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贫穷来轻视我。”客观而又冷静的描述,绝对的自信,让他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自信的姿态是相信平等,相信自己的姿态,让我们长久坚定地将目光转向自己,乐观旷达地开辟昏暗未知的前方。

生命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姿态,或悲或喜,或高潮或低沉,但总有一些美丽的姿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与阳光,让心灵的苗圃永远春色满园。

篇11:生活的姿态作文

海上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如同一个青春期的敏感男孩。此刻的他,正以嚎啕大哭之态向世界宣泄。

嘶哑的风如同魔鬼的低语,呢喃着诅咒这片海域上的每一艘船。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孤舟,犹如冬日暴雪中身不由己的一片雪花,在波涛中航行着。

“副舵手!收起船帆!”我大声呐喊着,一边操纵着船尽可能的顺风航行,不与暴风正面对抗。尽管有巨浪不时打在我的船上,但它仍坚挺着。如同一位战士,与大海,与风雨撕斗着。

“船长!不好了!右后方出现一艘舰船正全速向我们撞来了!”我定睛一看,只见是凶名赫赫的“15号”。而此时,我的船正处在逆风段,身不由己地向后退着。“调转船头,升满帆!”

只见船缓缓地转过身,船上的帆“唰”地一声打开了,如同一只远古巨兽,睁开了双眼。

“冲锋!”15号的副舵手气势汹汹地叫嚣着。我的船顺着风,在海中颠簸地航行着,气势如虎;他的船迎着浪,在巨浪中威风地前进着,壮势似龙。只见龙与虎的头互相撞了上去,发出“嘭”的巨响,激起了数道波涛。这时,虎身躯一转,来了个猛虎下山,向龙的脖子扑去。那龙却顺势一带,朝虎来了个毒龙钻心。“!”虎的前帆竟与船分了半截。那龙乘势追击,誓要一鼓作气,打它个丢盔弃甲。这虎却寻到龙的破绽,迎头冲去,来了个黑虎掏心,撞它个人仰马翻,最终大败了龙。

我的船拖着残破的帆,晃晃悠悠地靠了岸。我一把将模拟帆船从水中捞起,一番修补后又扬帆起航。

这片海,如同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海中的一叶帆船,会遇到暴风雨与巨大的劲敌。顺势而为,保全自身是一种生活姿态;劈波斩浪,激流勇进,也是一种生活姿态。

篇12:人生的姿态作文

每个清晨听着同学们朗诵:“……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好一个“独爱”!这篇《爱莲说》是周敦颐表达自己对莲花忠贞的爱,纵使弱水三千,我亦只取一瓢饮。在那个媚俗易浊的世界中,周敦颐能保持她的这份矢志不渝的真性情实在是难能可贵。这是他人生的姿态。活出自己的风格,虽被时事所掌握,却也能够做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超脱。

历史的车轮转动,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人生姿态:精忠报国的岳飞,他选择了一条艰难困苦的路,但他在这条路上毅然前行,拔足狂奔。晋代陶渊明更是如此,十三年的仕途让他看尽官场险恶,毅然辞官还乡。他热爱菊花如同周敦颐对莲花的情有独钟,他辞官归隐更是对自己洁净灵魂的捍卫。现代更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是中国现代作家的巨臂,在国家沦陷,民族困苦时,他挺身而出与旧文化,旧势力“横眉冷对”,进行不屈的抗争。同时还要提防同党的冷枪暗箭,忍受着无法想象的悲凉,孤独。虽说如此,但他从不后悔,更没有退缩,坚强地奋斗着。这也是一种态度,充满坚强,斗争,爱国的人生姿态。

篇13:论布莱希特的姿态

在布莱希特的理论与创作的具体实践中, 有一个词能够最好地表达出他对政治与艺术之间的文字游戏及对话的热情, 那就是有着多重意义的Gestus (姿态) 。[1]53那么, 姿态到底是什么呢?布莱希特在《论姿态性音乐》 (On Gestic Music) 中对姿态做出如下表述:“不应该把‘姿态’理解为打手势:姿态与解释或强调手的动作无关, 而是关乎全部的态度。如果言语以动作为基础, 并且表现说话人对其他人所采取的一定的态度, 那么这种言语就是姿态性的。”[2]104事实上, 布莱希特关注的是思维主体的人所处的某种由社会或经济决定的关系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 “姿态”即是对这种关系和行为所进行的意识形态及艺术上的选择与示范。他借助姿态实现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藏于其中的矛盾性质的探索, 更是企图将观众领入他的姿态领域, 让观众通过姿态的使用而理解、领悟他的创作与思想, 学会观看, 从而掌握他所提供的一种新的对文本的读法、对影像的看法、对现实诸关系的认识。可以说, 姿态是全面研究、理解布莱希特的一个关键词。

一、姿态溯源

在《论实验性戏剧》中, 布莱希特高赞莱辛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对欧洲戏剧的启蒙, 他把剧院当作既是娱乐又是教育的场所, 以一定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教育因素不但没有破坏戏剧的娱乐性, 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它, 为欧洲的戏剧带来了蓬勃发展。布莱希特在理论创作与实践中, 在德国民族主义戏剧奠基人莱辛的《汉堡剧评》中为自己的戏剧主张找到了许多论据。正是在这本书中, 莱辛有一篇文章专门谈论Gestus。[3]

在1767年5月12日的评论中, 莱辛开篇便点明题旨:“双手采取什么样的动作才能在冷静的剧情里恰当地表达道德说教呢?”显然, 莱辛的Gestus指向纯粹, 就是指手部的动作, 使用手势的目的是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戏剧的教育性。首先, 莱辛批评当时的某些演说家, 他们的双手显然能够做出某些动作, 但是, 他们却不懂得怎样给这些动作赋予固定的意义, 怎样使动作和意义互相联系起来, 这样不但能够把一个单一的内容表达出来, 而且能够把一种隐藏其中的互相联系的意义表现出来。

随后, 莱辛将当时的戏剧演员与古代哑剧表演者进行了比较。对于哑剧表演者来说, 由于他们要用双手替代语言, 因此, 在表演上会让人感觉他们对手势的运用无休无止。通过莱辛对哑剧表演者的手部动作的介绍, 我们发现他们具有中国传统戏曲“程式化”的特点, 因为他们“双手的动作不仅仅是自然的标志;动作都有一个公认的意义, 演员则必须把这种公认的意义全盘保留下来”。而戏剧演员的手势则能够加强语气, “通过对手的动作, 作为事物的自然标志, 使声音的约定标志获得真实性和生活感”。

在表示道德说教的段落里, 有意义的手势是必须做到的。莱辛倡导的戏剧是将娱乐与教育融为一体的戏剧, 因此, 戏剧中的道德说教的成分是莱辛特别重视的。但是, 莱辛意指的道德说教不是具体的某种道德规范, 而是一个命题, 该命题具有一种普遍意义。例如, “由于他们过于轻信, 天真的青年常常上当。”这是一位老人对他的儿子的劝告。年轻人常常会抱着不切实际的希望, 以为事情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这是年轻人普遍都会有的想法与认识。这就属于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而实施某种行为的人必然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中, 道德说教就是从这个特殊处境中概括而来的。说话的老年人面对着怀揣梦想的儿子, 此时小伙子正处于对未来的憧憬之中, 借老人之口表达出的道德说教就是来自于这样的特殊环境。由此, 莱辛指出, 道德说教具有普遍性。但是, 就这位热情洋溢的年轻人而言, 他的父亲的此番说教对于他对无所不能的上帝的坚信, 却显然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进入了一个他不熟悉的领域。也就是说, 对于他来说, 他的父亲的道德说教则成为某种陌生的东西, 构成了题外之言。如果这样的对白在舞台上说出, 那么对于那些看戏时没有集中注意力或者对此的辨别力不够敏感的观众来说, 他们也会不理解或者完全忽视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说教和目前事物的关系。考虑到有这样的观众存在, 表演者就应该尝试把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德说教还原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所以, 演员需要以一种父亲般的警告的声调和手势说出这句台词, 这时, 手势就是使这种关系具体化的一个手段, 因此, 表演者不能放过能够使用这种手势的机会, 这就是有意义的手势, 可以使道德说教变得明白易懂, 生动活泼。莱辛指出, 这种手势就是个性化的手势。

莱辛以一句话总结了如何朗诵道德说教的题外之言:“唯一适合这些台词的行动, 是把它们的普遍性再限制在特殊性上的行动。”由于对莱辛而言, 戏剧的教育性更为重要, 所以相比较他对有关道德说教的手势的细致阐述, 手势如何配合台词中的非道德说教部分就简单得多:这就需要演员“从中进行正确的抽象概括”。

莱辛使得布莱希特知道Gestus (手势) 不是演员在舞台上的“无关紧要的动作”, 也不是“尽可能的变化多端”, 更不是歌德所制定的不容违反的教条:“把两只手一上一下相互交叉, 或者放在腹部, 或者将一只手插入坎肩, 甚至两只手都插进去, 这都是极端错误的”。[4]343Gestus (手势) 在道德说教段落中的应用启发了布莱希特, 但是, 布莱希特并没有把Gestus仅仅限于手部的动作, 而是将其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分, 扩展到语言的应用上。

二、姿态浅论

1964年, 约翰·魏勒特 (John Willett) 在对德语版的Brech on Theatre进行英译及注释的时候, 指出Gestus既可以表明“一种态度”, 又可以是“一种态度的一个方面”。[2]49对于Gestus的理解, 魏勒特说“Gestus通过语言或者动作得以表现, 既是一种态度, 又是一种态度中的一个方面”。继而, 他在1977年发表的《关于布莱希特史诗剧的理论问题》中又这样写道:“Gestus既是动作, 又是主旨, 既是态度, 又是观点, 即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一个方面, 这是需要分别予以研究的, 本质上是身体的或言语的表达。它不包括心理上的、潜意识的和先验的东西, 除非它们能够用具体的术语表达出来。”[5]29

梅格·芒福德 (Meg Mumford) 对魏勒特的观点进行了独到的阐释。“既是姿势又是主旨”体现出姿态的核心及布莱希特的戏剧都是感官活动 (动作) 和观点或社会意义 (主旨) 交织的特征。魏勒特的定义确认了姿态的艺术本质, 即在本质上暗示这是一个选择与塑造的过程。但是, 梅格·芒福德认为, 只有不把“态度”视作个人的心理或情感的反应, 态度与“姿态”相联系才是有意义的。在芒福德那里, 布莱希特戏剧中的态度是社会决定的情感立场和在时间与空间中由社会所决定的身份定位。布莱希特对心理戏剧或形而上学的戏剧并不感兴趣, 因为这样的戏剧只是把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当成先天的、神定的或不可知力量的产物。他也不想将态度描绘成是不可逆转的境况的产物, 如罹患绝症的人的态度。布莱希特想要揭示的是能够被学习、有可能改变的行为。[1]55芒福德对布莱希特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是到位的, 但是, 又是不够充分的。布莱希特从未完全抛弃作为个人心理或情感反应的态度。据安东尼·泰德罗 (Antony Tatlow) 考证, 布莱希特曾经明确说过, 观众们应该对大胆妈妈表示同情。泰德罗指出, 人们普遍认为布莱希特是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恐惧与怜悯的, 但是, 事实上布莱希特并没有将它们排除在外, 他只是扩展了理解恐惧与怜悯的功能与起源的可能。[6]47他“允许在理性和情感之间建立一种辩证关系”。[7]199即使是最能明确表达布莱希特从戏剧形式的戏剧 (亚里士多德式戏剧) 到叙事形式的戏剧的重点的移动的《现代戏剧是叙事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注释》 (The Modern Theatre is the Epic Theatre:Notes to the opera Aufstieg und Fall der Stadt Mahagonny) , 1930年初版中列举了19项移动的重点, 而在1938年的版本中, 最后一项“情感/理智”已经被布莱希特放弃。其实, 在芒福德本人的论述中, 她也注意到了布莱希特中后期的这种变化。这表明布莱希特对他的戏剧给人们留下的不要情感和移情的错误暗示感到厌倦了。

有时, 布莱希特的Gestus仅用来指“姿势” (gesture) , 即纯粹的身体表达。有时, 他又用“ (全部) 姿态” (gesticulation) 这层意思, 代表不同类型的姿势 (gesture) 的集合体, 其中包括语言表达。接触马克思主义以后, 他逐渐将姿态视为一种社会性的编码表达, 用来指某个社会阶级或工作场所中的人所表现出的一种被塑造成的、有时是无意识的肢体语言, 如上流社会的人喝茶的方式, 或者农民休息时的动作。其实, 布莱希特对姿态性戏剧的主张也源自他对心理戏剧的反感, 他认为这样的戏剧只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作为“心灵之镜”的面部表情上, 而逐渐丧失了其他的姿态。芒福德指出, 拉丁词Gestus指的是演员或演说家根据艺术的规则, 为了给他们的语言增加一些肢体表现而做出的动作。这个概念中体现出来的姿态在艺术上是精心设计的并且具有说服力的, 极为适合布莱希特戏剧中有关政治的展示。

布莱希特的“姿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 它涉及身体的和言语的表达及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布莱希特尤其强调与表现心理的面部表情相对立的社会化的姿态, 把它作为思维主体的人、时间和空间三者之间的由社会决定的关系, 这是一种被置于一定情境之中的、可以改变的关系。[1]172因此, 在戏剧实践中, 需要精心设计各种动作, 并且明晰其中暗含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 这样, 姿态便得以呈现, 它们就可以生动地说明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都是受经济和历史的影响而形成的, 可以改变。

摘要:姿态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创作实践中的一个核心关键词, 表现出布莱希特戏剧在政治与艺术之间的游移。本文通过对布莱希特姿态的溯源, 探究姿态在布莱希特戏剧中的运作与功能。

关键词: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姿态

参考文献

[1]Mumford, Meg.Bertolt Brecht.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009.

[2]Brecht, Bertolt.Brecht on Theatre.Trans.and ed.JohnWillett.London:Methuen, 1964.

[3][德]莱辛.汉堡剧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4][德]歌德.歌德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5]张黎.布莱希特研究[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6]Tatlow, Antony.Shakespeare, Brecht and the Intercul-tural Sign.Durham&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1.

篇14:保持冷笑的姿态

历史与文化是一个文明赖以生存的合理性的基础,没有哪个文明在看待古代同胞的时候,是能真正保持平常心的,在人的潜意识里,证明古人的合理就是对现代人生存合理性的一种证明。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看见无数孔雀的尾羽在迎风摇曳、婀娜多姿。

但正如那个古老的寓言所说的一样,孔雀开屏后露出了什么?很遗憾,露出的东西对于熟悉鸟类、甚至不熟悉鸟类而只熟悉白斩鸡的人都不是难回答的问题。问题是对于很多人而言,绕到后面去实在是个比较不情愿的事情。这跟体力无关,倒是可能与审美情绪有关。

而读端木赐香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是个很特殊的阅读经历。王小波先生曾说过,生活要“有趣”。基于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读书也要找有趣的读,这本书就足够有趣。在使用历史资料解析“传统文化”这个概念的时候,每每读到作者的幽默与机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读者,甚至可以感觉到作者在写作时,面对传统文化的陷阱的那种嘴角边的冷笑。

面对沉重的话题能够冷笑着进行整理,这是一种很难得的能力。自“五四”以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评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不论是发现“吃人”二字的鲁迅先生,还是后来写《中国人史纲》的柏杨先生,评论起历史来,即使偶然透露出一丝幽默或者黑色幽默,也是有咬牙切齿的味道。但端木不然,冷笑就是冷笑,不去咬牙切齿。

比如说到中国男人阴性化的时候,她说宝哥哥与林妹妹一起去逛街,要是碰上小流氓的话,宝哥哥估计一拳都扛不住,林妹妹估计只能拿出自备的剪刀来威胁小流氓。由此发挥,追溯古代文学作品里不是英雄救美,而是经常是美女救英雄的故事架构,再到后来解析梁山英雄居然是一群无性的男人,最后导引出结论。这里就没有咬牙切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是一种不失分寸的调侃。

以这种态度贯穿全书,阅读历史就不是一个苦差使。在这个时代,看到孔雀后面其实不是一个艰难的事情,而保持这样一种态度倒是很艰难。保持冷笑的姿态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自身的强大。在我看来,作者这次绕到后面看孔雀的动作,与以往那些绕过去看的有很大不同。中国历史与文化因为时间过于悠久,所以产生了一个喜剧的结果,就是不论批评与赞扬的观点,都能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找出支持自己结论的论据,争论到最后,大家都陷入了举例说明的糨糊海洋里,所有的观点也就都成了糨糊。而且这糨糊往往是同一个人制造的,因为即使在批评的时候,也不忘多少加上点赞扬的成分。这就是其他人关注历史的时候,一种始终不能摆脱的情结:总应该有好有坏地进行论说。

作者在书中用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作者坚决不在任何层次上出现哪怕一个夸奖的字眼。只有这种决绝的姿态,才能产生一种由旁观而产生的张力。有人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的意思至少可以这么理解:都是在用当代的价值来对历史进行一种衡量。西学东渐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历史的角度有了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来自一种重新建立价值观以后的旁观性。只有在建立了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后,才能用这种旁观性来做一种冷笑式的评价。如鲁迅、柏杨诸先生,未必学养不够深厚,但身处新旧交替的时代,作为变化的局中人是不会如此轻松的。

上一篇:楼兰之死读后感下一篇:郑州大学关于开展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