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2024-07-20

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共8篇)

篇1: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郑大五附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2012年—2014年),总目标:秉承“厚德博学,仁爱共济”的院训精神,以“关爱生命,病人至上”为己任,紧紧围绕临床发展,与时俱进,力争达到省内同级医院一流管理水平,逐步与国内、国际相接轨。为医院实现“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再创百年名院辉煌”的目标而努力。

要求:以患者和临床服务为中心,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确保医疗质量及工作安全,有效地为医疗、护理、感控、科研、教学、卫生防疫提供支持及保障作用。2012年

一、按时完成上级的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措施:

1.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上级部门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制订本科室年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年度末一一对照,检查完成情况。

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措施:

1.修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检查考评记录表》相关内容,按照标准认真检查考评,制定处罚办法,与个人经济挂钩。

2.增设专职质检员,协同护士长一起每日进行工作质量检查。3.将部分管理工作分解给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参与管理,充分发挥 工作积极性。

4.加强器械的洗涤管理,强化器械洗涤重要性的教育,改掉轻洗涤重消毒灭菌的观念。添置配套的洗涤用具,规范各类消毒物品的洗涤、消毒程序,不断总结经验。

5.认真学习实施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部颁规范及省消毒供应室新验收标准。

6.每月征求临床各科意见,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整改,努力使临床服务满意度≥95﹪。

三、更换与购置新设备,满足工作需要 措施:

申请更新医用封口机,添置移动式动态空气消毒机、湿化瓶烘干机等,以满足工作必须之需。

四、申请增加专科护士,满足工作需求 措施:

在院领导充分认识消毒供应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申请逐步增加工作人员,使专职人员与床位比达标

五、加强培训,提高专科技能。措施:

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2010年11月后上岗人员参加专科领域护士上岗证培训,争取年底培训率达到100%。

六、积极准备,争取本年度内消毒供应中心的验收一次成功。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各种表格等。

2.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规范建筑布局,更新与购置必需设备。3.加强质量管理,严格遵循行业标准三个规范并认真实施。

七、积极配合基建科做好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内部装修设计图纸的定稿及设备招标工作。2013年

一、按时完成上级的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措施:

1.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制订本科室年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年度末一一对照,检查完成情况。

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措施:

1.按标准认真检查考评,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2.继续加强器械的洗涤管理,不断总结经验。

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96%。措施:

1.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征询临床的意见及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满足临床需要。

2.派工作人员进入重点科室见习,了解他们工作情况,更好地为他 们服务。

四、扩大消毒供应中心的规模,逐步建成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 措施:

1.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启用,面积将扩大至1200多平方米。2.逐步增加工作人员,以满足消毒供应中心日益发展的需要。3.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满足临床开展新业务的需要。

4.购置新设备如:灭菌器、全自动清洗机、干燥柜、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设备,满足床位扩大后的工作需要。

五、开展信息网络化管理,保障灭菌物品可追溯性 2014年

一、按时完成上级的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措施:

1.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制订本科室年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每年度检查一次完成情况。

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措施:

1.按照标准认真检查考评,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2.继续加强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的管理,不断总结经验。

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97%。措施: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征询临床的意见及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满足临床需要。

四、继续加强人员培训 措施:

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尤其是新进人员。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上岗证培训率始终保持100%。

郑大五附院消毒供应中心

2011.12.28

篇2: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2013年—2015年)

总目标:秉承“厚德博学,仁爱共济”的院训精神,以“关爱生命,病人至上”为己任,紧紧围绕临床发展,与时俱进,逐步与国内相接轨。

要求:以患者和临床服务为中心,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确保医疗质量及工作安全,有效地为医疗、护理、感控、科研、教学、卫生防疫提供支持及保障作用。

2013年

一、按时完成上级的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措施:

1.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上级部门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制订本科室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完成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末一一对照,检查完成情况。

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措施:

1.建立《杞县益民结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检查考评记录表》相关内容,按照标准认真检查考评,制定处罚办法,与个人经济挂钩。

2.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参加河南省消毒供应护士培训班。提高对灭菌工作的认识 3.将部分管理工作分解给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参与管理,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

4.加强器械的洗涤管理,添置配套的洗涤用具(馏水机,水枪等),规范各类消毒物品的洗涤、消毒程序,不断总结经验。

5.认真学习实施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部颁规范及省消毒供应室新验收标准。

6.每月征求临床各科意见,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整改,努力使临床服务满意度≥95﹪。

三、积极准备,争取本内消毒供应中心的验收一次成功。措施:1.加强组织管理,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各种表格等。

2.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规范建筑布局,更新与购置必需设备。3.加强质量管理,严格遵循行业标准三个规范并认真实施。4.积极配合做好新建消毒供应室配套设施的购买及安装工作。

2014年

一、按时完成上级的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措施:

1.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制订本科室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完成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末一一对照,检查完成情况。

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措施:

1.按标准认真检查考评,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2.继续加强器械的洗涤管理,不断总结经验。

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96%。措施:

1.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征询临床的意见及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满足临床需要。

2.派工作人员进入重点科室见习,了解他们工作情况,更好地为他

们服务。

四、扩大消毒供应中心的规模,逐步建成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逐步增加工作人员,以满足消毒供应中心的日益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满足临床开展新业务的需要。

2015年

一、按时完成上级的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措施:

1.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制订本科室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完成工作计划及指令性任务,每检查一次完成情况。

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措施:

1.按照标准认真检查考评,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2.继续加强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的管理,不断总结经验。

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97%。措施: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征询临床的意见及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满足临床需要。

四、继续加强人员培训 措施:

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尤其是新进人员。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上岗证培训率始终保持100%。

杞县益民中西医结合医院消毒供应室

篇3: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任伍爱, 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针对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问题, 她阐述了5大关注点, 并呼吁, 由于关系到无菌物品工作的质量, 它的建设也应成为重点工程。

选址, 不宜建在地下

据任伍爱介绍, 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 首先涉及到的是选址问题。

我国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规定医院“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 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由此, 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器械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工作所需要的空间也会增加。设计选址时, 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涉及物品供应安全、效率、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及效果。

根据任伍爱多年的工作经验, 她认为消毒供应中心不宜建在地下, 还是建在地上好, 而且要建在医疗区域内, 毗邻中心手术室, 这样便于建立与医疗区域之间的物品传输通路。这是最理想的选址方案。

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特点是清洗、操作的用水量大, 加之高温设备和物品散热, 环境中易产生水汽、湿热和霉菌滋生, 从而影响无菌物品质量的控制。因此, 消毒供应中心如果建在地下室, 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 环境条件及设计方案必须符合行业标准中室内温度、相对湿度、新风量、排风次数以及工作照明等指标和规定;其次, 所选用的墙面、天花板材料应防霉、防潮、耐腐蚀、易清洁;再次, 充分考虑管路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跑、冒、滴、漏问题。

最后, 消毒供应中心的供汽 (气) 管路、供水管路、排风 (气) 管路、排水管路等, 以及经过的基础管路、管线应考虑维修的方便性。

面积, 一般为0.7m2/床, 可计算工作量后预估

消毒供应中心的面积为多少才合适?任伍爱介绍, 一般是按每张床位0.7m2, 现在有的医院达到了每张床位1m2。

值得注意的是, 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建筑面积有很大差异, 一般而言, 工作量大、专科器械复杂、手术类型多, 消毒供应中心建设需要的面积较大, 反之则较小。

任伍爱解释说, 计算工作量可以帮助我们预估操作区域所需要的面积。除了处理较大量的手术器械、妇产科器械、病区器械, 门、急诊使用的器械物品也是测算工作量的主要项目。另外, 对今后可能增加的手术台次、病床增加量等也应预估和计算。

计算工作量后再进一步确认面积需求, 通过计算清洗设备、灭菌设备、制作台、储物等设备数量和必须的功能面积, 以及工作人员操作需要的活动空间面积, 另外还应预留一定的设备面积, 来确定整个消毒供应中心的面积。总之, 只有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建筑面积适合工作和发展的需要。

设计, 全面考虑温湿度控制问题

任伍爱指出, 目前, 控制消毒供应中心温度湿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建立空调系统、排气管路、使用隔热材料等方法隔离热源扩散, “有的医院在消毒供应中心采取了层流净化装置。虽然这种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但是如果空间的温度和湿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排除, 热源扩散得不到较好的控制, 层流净化作用将非常有限。”

“还有一些医院由于设计方案不全面, 设计能力不足, 导致供应中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只好采用开窗通风的方式来降温, 影响了环境的洁净度。另外, 在污染区的工作人员穿着防护衣操作也难以承受较高温度。所以, 在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如何解决温度湿度控制问题。”

新行标, 区域划分对建筑的影响

据任伍爱介绍, 新行业标准重新规定了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划分的要求。将过去的三区, 即污染区、清洁区 (包含生活区) 、无菌区, 改为两大区域, 即辅助区和工作区域。

辅助区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无菌物品存放区。

新的区域划分是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布局与房间设计的重要原则, 这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根据辅助区和工作区域的划分要求, 工作人员办公活动区域必须和处理器械的操作区域之间作分隔的设计;

第二,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无菌物品存放区, 环境的消毒隔离标准、器械处理条件 (包括使用材料、设备、人员操作) 等在同等范围的属于一区。新行业标准规定, 去污区为污染区,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为清洁区。

“新的划分方法更利于消毒供应中心流程设计。器械的处理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涉及多个专门的房间, 只要控制器械质量的标准和消毒隔离措施是一个等级, 相互的操作不会有污染交叉影响, 原则上就可以归为一个操作区。例如移植手术器械、一般手术器械、常规诊疗包、换药包等等的检查、包装及灭菌, 都可以在一个区域中进行, 或者分时段进行操作。新的区域划分方法更加适合二级以上各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不同需求, 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新建、扩建和改建过程中, 实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原则。”任伍爱说。

屏障, 实现限量和限制

新标准明确提出, 去污区,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 进一步强调了各区隔离的设计和环境卫生学要求的重要性。那么, 如何建立实际屏障呢?

任伍爱认为, 消毒供应中心对实际屏障的要求包括3个方面:在去污区,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建筑的屏障, 主要形式为独立的房间或区域;物流、人流的限制通过或限量通过的屏障, 如门、窗 (传物窗) 、专用通路 (电梯) ;对空气流的控制, 通过各区空气的压差形成由清洁区域至污染区域的气流方向。

在建筑设计中实现建筑的屏障比较容易。实现屏障限量和限制通过时需要听取多方意见和需求, 进行周到的设计。例如, 一般用车运送材料的通路、大型设备移动通路、人员安全出入通路等都需要设门, 而且是双门。如果只考虑屏障的限制要求, 设计窗户用于传送材料等物资, 这将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延长隔离屏障开通的时间, 继而影响空气流向控制等问题。目前, 在这方面存在问题较多, 不适当地使用传递窗, 有的一面墙上开多个窗, 分类传递, 实为浪费人力、物力。

任伍爱建议, “在考虑到流程方便的前提下, 根据区域划分的原则, 同等级质量和同环境下使用的材料和物品可以经同一物流通路传送。

空气流控制主要依靠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或层流实现, 但是从建筑设计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设计的门、窗是否能及时地关闭、是否严密等, 门的开启方式、门限方面有些设计都会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 利于环境和气流的控制。

篇4: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新趋势

南昌市生殖医院 供应室 涂倩倩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消毒供应中心改装换颜,同步跟进。目前已成为现代医院的重点科室,是等级医院申报、验收的首要项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要跟上现代医院前进的步伐,必须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能为现代医院健康发展发挥其不可或缺的效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发展;

新趋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随着现代医学迅猛发展,医学模式转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涵发生了质的改变,已由过去的清洗注射器、输液管、代消各种治疗包、手术器械包的模式转变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及供应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消毒供应中心正不断地朝着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其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矛盾,如内部矛盾、供需矛盾等等。现从以下几个论点对发展中的消毒供应中心凸显的问题予以归纳综述。

1、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布局和设备配置 布局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应与临床科室相邻,为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采光好、通风良、便于医疗用品发放和回收的相对独立区域。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内部区域应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两个相连工序应相邻,工作流程合理,符合感染监控的要求。面积适当,满足目前医院的需要,又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设施齐全,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并要求位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工作环境对人体无害、安全。

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物流、人流和气流物流方向由“污”到“洁”强制性单向流动,洁污分流,无交叉。人流方向由“洁”到“污”,逆行需通过过渡间更衣。气流由洁到污,压力控制。

2、现代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大致分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供应模式[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颁布、并于12月正式实施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行业标准,是加强和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管理,规范技术操作和灭菌效果的重要举措,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2]文件,以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这一标准举措促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即由“分散式处理集中消毒”改为“集中消毒与供应”[3],有效防止院内感染,减少污染扩散,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科学技术含金量,保证专业质量,有效实施质量控制,减少人员编制和设备投入,降低经济成本。

3、现代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具备的人文素质

3.1 具备崇高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责任心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其工作质量直接关乎临床治疗效果、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安危[4]。其每一项工作的好坏都涉及到人的安危。而且多数情况下消毒供应中心各项操作需要独立完成,各类器械、物品的处理能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是否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职业操守和责任心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至关重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责任心,强化“以临床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和“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的职业素养,才能确保各项操作流程规范进行,质量100%达标。

3.2 具备优良的协调能力和沟通技巧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性质决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临床科室,相互关系密切,接触范围很广,血肉相连。日常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碰撞”,“牙齿咬着舌头”等问题,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化协调化解能力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当加强培训,提高人文内涵,注重自身素质修养,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形象,讲究文明礼貌,言语得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转变服务理念,由供给式服务向需求式转化,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满足临床需要转变,以减少在物品兑换过程中的“碰撞”等问题;每月定期深入科室详细了解所供无菌物品质量,同时定期向临床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时征求并虚心接受临床科室提出的意见,发现问题随时记录,及时解决[5]。使临床科室满意度不断上升。

3.3 具备自我防护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着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断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灭菌物品供应的部门[6]。其工作主要内容为处理“有菌”物品,提供“无菌”物品。回收的污染物品上存在着大量的致病微生物,特别是粘附有血液、体液的物品[7]。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病菌比较集中、污染比较严重的部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长期暴露于致病菌、锐器、清洗剂、高温、噪音、潮湿等职业危险环境中,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消毒供应室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8]。每天都必须接触被污染的诊疗器械、医用物品,感染和损伤的机率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职业暴露。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掌握标准防护制度[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0]。在回收和处理“有菌”物品时必须按流程标准预防处理。必须充分认识到不正确地操作和粗心大意必将给自己带来身心的伤害而造成交叉感染,甚至是全医院的感染。护士长应警钟长鸣,加强科员职业安全教育,增强自身防护意识[11],掌握不慎感染和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心理,“胆大而心细”地工作,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主动地、积极地和高质量地为临床一线服务,为患者服务。为现代医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4、现代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尖端技术的引进和利用,以及国家卫生部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规定使消毒供应中心一跃而成为现代医院的“心脏”[12],为医院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部门,是等级医院申报和验收能否合格的首要项目,可见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中的不寻常地位[13]。当今的消毒供应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布局合理、流程规范、设施设备先进完备和管理科学现代化科室。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全面牢固的理论知识以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的操作程序和原理[14]。

4.1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15],而生物监测是灭菌质量控制的关键[16]。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各类物品的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等规范操作流程;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掌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处理,熟练掌握灭菌监测的规程;确保物品的灭菌合格率达100%,为临床提供高效、优质的合格产品。

4.2 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

现代消毒供应中心拥有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如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双门连锁喷淋清洗消毒器、干燥器、灭菌器、蒸汽发生器等。这些仪器常会发生故障,在发生故障前都会出现一些征兆。作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洞察一切可能发生故障的前兆,并清楚产生故障的原因。及时通知维修人员采取应对措施,将事故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

5、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既有单独操作的特性,又有团结协作的共性。从物品的回收-分类-浸泡-清洗消毒-灭菌-贮存-发放-下送各个环节环环紧扣,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这就要求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树立“慎独精神”与“团体协作”相结合的理念,充分发扬团队荣誉精神,以使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护士长应每半月组织召开工作人员座谈会,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改革和创新。采用绩效激励及工作量化考核管理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聘任、晋升、评先评优和薪酬分配的依据[17],真正体现“劳有所得”,改变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18],使护士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使学习态度和护理服务理念发生改变[19],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形成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充分发挥团体协作正能量,使供应室的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20],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健康发展。

小结

现代消毒供应中心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医院的“心脏”,是等级医院申报和验收能否合格的首要指标。新时代的医院对消毒供应中心提出新的规范要求,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改善环境,完备硬件;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组织科员培训学习,注意员工个性化特点,分层次、分阶段[21]进行教育培训,使员工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新流程;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讲求沟通技巧,“慎独精神”与“团队协作”同步发展,同时注意自我防护,严防粗枝大叶。唯有“硬件和软件”同步“上档进位”,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医院要求。

江西省南昌市生殖医院 供应室 涂倩倩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井冈山大道198号 邮编:330000 手机:***

篇5: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2~2014)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弘扬“阳光文化”,加强团队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水来和教学质量这一主题,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狠抓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为泗阳教育再铸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实现中心小学与村小均衡发展,使学校成为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形象与内涵的均衡提升,务实与创新的协调发展,素质与特色的全面兼顾的“讲科学、尚人文、重质量、求发展”的农村强校。

三、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构筑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体制

发展目标:

倡导“科学管理下的人文领导”,构建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完善绩效工资环境下的教师业绩考评体系。着眼于人,形成上通下达的运行机制。用心于人,造就一支“懂教育、精管理、善创新、能表率”的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形成科学高效、创新民主、主动发展,执行有力的现代管理体制。

具体措施:

1.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管理。积极建立与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严格章程、制度、程序建设。建立完善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内

部劳动分配方案,加大校务公开,按章办事,依靠制度来规范与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全面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坚持理性管理与人文管理并重,在强化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同时,努力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各级管理干部在坚持“理念引领、思路引领、方法引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引领(榜样引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凝聚广大教职工,共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3.坚持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重点强化以落实常规、实现目标、改进完善工作、鉴定筛选为主要目的的绩效性教师评价,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元素,实现多元测评。

(二)塑造德才兼备的教师团队

发展目标:

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精神、专业思维、专业品质的,以“服务、规范、高效、一流”为作风特质的,具有“务实高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学校精神的教师团队、班主任团队和管理团队。

要求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完善师德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效的考核机制,规范教师执教行为。开展师德满意工程,教师师德社会认可度达到90%以上。大力宣传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并积极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

2.进一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推进教师“全员读书”作为一项持久的工程去实施,提升全体员工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3.坚持“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的理念和思路,完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发展”校本培训模式,关注理念更新、实施课堂入手策略,围绕学校确立的“善学习、能实践、肯研究、会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交流驿站”、“随堂听课”、“集体备课”、“教师论坛”等多元路径发展教师。

4.确立“名师培养工程”,完善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条例,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校级骨干教师,形成专业化教师团队的中坚力量,从中培养3名以上县、市级教学骨干。评定一定数量的“教坛新秀”,鼓

励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专业化团队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5.提高班主任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班主任梯队。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6.建设专业化管理团队。以提升学校领导力为核心,逐步建设以领导力建设为中心的学校可持续发展动力。

7.大力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状态,逐步提高教师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努力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尤其要对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

(三)筑造鲜亮的德育特色

发展目标:

围绕学校“三风”建设,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多元、和谐、健康发展。努力完善德育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筑造鲜亮的农村学校德育特色。

主要措施:

1.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管理网络,健全各项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德育常规工作。充分发挥各学科、各阵地的德育功能及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强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重视对后进生的不良行为矫治,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进一步重视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细化各类学生先进评比,规范班级常规工作,细化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认真修订并贯彻落实《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结合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实现日常行为规范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3.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整洁的环境约束人,以优美的环境感染人,增强师生“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意识,真正让学校成为“学园、花园、乐园、家园”。一是构建好校园环境文化,进

一步以标准化要求布局,以花园单位标准设置绿化。二是充分挖掘学校历史内涵,增强师生的荣誉感。三是加强校园广播站和各类宣传橱窗的的阵地建设;四是充分发挥工会、少先队等团体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五是大力加强校艺术队、体育运动队等文体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师队伍的文化建设,六是借助重大纪念日重要节日,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打造校园精神。

4.重视和规范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新途径。设立心理咨询室,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

5.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完善班主任月工作考核条例,确定德育课题,开展德育领域的研究,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形成德育内容序列化,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连贯性、时效性;拓宽德育信息渠道,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四、构建优质高效的教学科研体系

发展目标:

学校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通过课程、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等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优质高效的教学体系。

主要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带领全体教师走“轻负担、高质量、和谐发展”的教育之路,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手段和学生学习方法等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打造活力课堂,使课堂教学扎实、丰富、生动。努力做到立足全体、注重全面、着眼创造,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优质高效。

2.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抓好教学全过程的协调发展,扎实做好教学六认真督导工作。继续加强年级建设,总结各年级的教学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把好年级教学质量关,实现教学纵向系列化;抓好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评价,注意对教学倾向性问题的分析。加强教学常规和质量管理。按照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常态下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过程管理,提升常态课的质量;加强平时单元过关,关注薄弱学科和班级的管理和引领,召开好期中、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做好每月一次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期末做好考核工作。

3.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价要体现全体性(教师、学生、家长),多内容(知识技能、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多标准(基础标准、学科标准、特殊标准),多方式、多途径、多结果,让学生在科学、有效的评价中成长和发展。通过探索教学评价改革,努力形成科学、有效、可行的评价方法,形成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体系。

4.继续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研究,努力追求“三种境界”即:“统一境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服务、服从于教育目标指向,与整个教学目标统一。“和谐境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应该在合适的实际寻找最佳教学切入点,寻找“学会”到“会学”的最佳途径。“互补”境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使之更加生动直观、简单明了,同时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

5.建设校本课程。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研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探索大综合课程为突破口,把品德与生活、与社会、与心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等全面融合。统整各类教材的内容与校本资源,使我们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始“走向校本文化”的探索,把综合实践活动定位在校本文化的背景下。全面体现开放教育理念,活动教学策略,形成具有东小特色的校本化、生本化的课程

6.彰显科技、艺术、体育特色。

科技活动:充实科技师资力量,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科技月”为契机,开展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科普竞赛,并争取良好成绩。

艺术活动:继续开展好每学年红领巾艺术节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各学科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渗透艺术美的内容,加强对文学美、形象美、情操美、气节美、科学美、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加强艺教师资力量,开足开齐艺术课,不断提高艺术课的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抓好艺术兴趣小组,落实艺术团队活动,在各类艺术比赛中提高参与率与得奖率。

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师资力量,提高体育课实效;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做好大课间活动安排;落实常规体锻制度,充分发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作用,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在摔跤、田径、棋类项目上,加大投入、加大管理,加强训练,力争体育成绩在常熟市处于领先地位。

卫生工作。做好卫生保健老师的“传、帮、带”和卫生常规工作,上好健康教育课。

7.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师。通过教育科研培养反思型、研究型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科研网络,建立一支得力的教科研队伍。

8.建立完善的课程研究和管理制度,形成教学问题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以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优质课题打造学校。

五、扎实做好“四心”满意的后勤保障工作

发展目标:

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原则,以“师生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以“学生舒心、家长安心、社会称心、教师开心”为目标,精心做好“规划、服务、管理”三篇文章,全力创办学生、家长、社会、教师满意的后勤。

主要措施:

1、切实抓好校舍建设工程。提高硬件设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

2、继续完善校园净化美化绿化建设,以花园单位标准设置绿化。争创绿色学校。

3、办好学校食堂,规范进货渠道,严把加工关,让教师、学生都满意,让家长放心。

4、争取公用经费足额拨放,拓宽学校创收渠道,开源节流,为学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财务、校产管理规范,增收节支,努力改善学校和办公条件,积极为教学和师生服务。

篇6:农村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有用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办百姓满意的学校”为基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崇尚知识,崇尚情感,崇尚奉献,为教师创造适合他的舞台;逐步丰富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优质的生源。

二、现状分析 1.学校概况

xx小学地处xx,生源来8个村的农家子弟。学校占地面积19亩,5个教学班,附属幼儿园3个班。近年来,学校依法治教,获得 “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前教育先进单位。

(2)学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队伍。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广大教师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着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奋进的精神。教师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2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大专毕业5人,近两年,学校引进本科生2名,有校级骨干教师13人。

(3)学校有着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群众性教科研活动,增强了教师教科研的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4)家长学校教育指导工作在周边地区有一定影响,且影响日益扩大,已初具特色,正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3.制约因素

(2)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落差使新课程难以达成较高的目标。

(3)学校的组织管理还是以传统的刚性静态管理为主,管理的思想行为层面整体转化不大。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种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学生来源不理想。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盲区多,带来了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

(5)学校的硬件建设由于财力有限,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学校教育网络尚未形成。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学校未来一年的发展,将努力构建爱心和谐校园,以“培养有用人才”为

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立足基础,循序渐进,发展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近限度地发挥我校的优势。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完善硬件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把学校办成设施合理,管理高效,师资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家长、学生满意的现代化学校。

2、办学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使学校的环境进一步美化,校园文化浓厚,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管理更精细,教育质量在全乡的排位提升三位以上。力争2014年创县示范性小学,2015年争创特色小学、教学管理全优单位,2016年创最具幸福感的明星小学。

3、管理目标:

注重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制度制定要精细化,做到逢事有人管;规范化,坚持党政方针,体现校园和谐;全员化,每个师生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操作化,做不到的事不要写进去。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民主化,公开化,及时公布执行结果,作为以后教师晋升晋级、评先评优以及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4、育人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不同年龄段有所侧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文明守纪,健康向上的校风,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的人才。

五、主要措施:

1、学校管理

(1)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团队等群体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班子,分级落实,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方针,建设“团结、进取、创新、奉献”的优良校风,形成大刘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

(3)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执行要公正、公平、公开,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4)加强团结协作,注重精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采用对实施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的做法,做到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实现学校工作的良性循环。

2、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

学:学习经贯彻“科学发展观”学好政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2)师德教育,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科学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强烈的爱心。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完善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度,促其早日成为教学骨干。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强化校本教研力度。

(4)创造各种条件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争取新培养县级科学带头人2名以上。

3、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初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2)开展校级“每月一星”,班级“每周一星”活动,完善评星制度,实行流动红旗制度,突出先进集体和优秀学生典型,促进潜能生转变。

(3)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考评激励制度。(4)加强对红领巾执勤岗的引导,培养大批负责的“小小管理者”,逐步树立“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思想意识,培训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校园新星校刊”投稿,利用校园文化长栏加强学生的文明教育,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文明的净土。

4、教学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实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完成各项教育教学目标。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学生课堂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优化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完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要充分用好“四本”备课本,听课本,学习摘记本(业务学习本)作业批改记录本。

(4)加强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辅导,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重视特长培养,逐渐形成“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5)教育质量

①各年级巩固率保持在100%。

②各年级期中期未水平测试成绩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在全乡排位比2013年提高一位以上。

③各种竞赛夺标获奖保持在乡下小学前列水平,争取在“质”与“量”上有较大突破。

④在校生体质达标率在95%以上。(6)新课改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创新。

根据学校与学实际,把四年级作为课堂改革的试点年级。全力打造具有大刘中心校特色的“三段式”高效课堂模式。

六、安全维稳工作

(1)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学生出入证管理制度,护校队工作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

(3)定期进行校舍安全排查与不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4)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遇险自救知识培训,广泛利用班会、墙板、广播站进行教育,定期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上课。

(5)完善防汛、防水、防地震等紧急情况处置预案,并严格按预案执行。

六、总务后勤

(1)建设好后勤工作队伍,强化后勤部门制度,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职工考核制度。

篇7: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1 我院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

1.1 设计的依据

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主要根据200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的要求设计与建设。

1.2 设计的原则

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预防与控制的原则。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和工作区。我院新建大楼收治病人1200人,消毒供应中心位于主楼的东侧1楼,建筑面积约1400m2,与手术室有专用清洁电梯,实现灭菌后物品的上传;通过大楼东侧污梯实现使用后物品的下送。基本上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符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

1.3 区域的划分与空气的洁净度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含有独立的敷料制备和敷料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工作区域的温度、相对湿度、机械通气的换气次数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统一设定实现见表1。

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布局严格按照物品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的负压,检查包装区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不交叉不逆流。

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各区域之间设有缓冲间及洗手、更衣、更鞋设备。物流通过双扉门的清洗设备、灭菌设备以及双门传递窗和自动传递窗进行。采用强制性通道,将人流、物流严格分开。

1.3.1 去污区。

去污区通过加强回风次数和回风量,呈微负压。该区主要通过污梯实现与外部的回收。即全院所有重复使用的物品,实行密闭式下收,不在诊疗场所清点污物。通过一部污梯下收运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再进行分类、清洗。设有手工清洗工作站、超声波清洗机两台,五台双扉门全自动清洗机。与清洁区利用双扉门全自动清洗机嵌入式装修分隔成两个明确区域。手工清洗消毒好的物品通过自动传递窗传递到清洁区,而回收的污染物品必须经全自动清洗机洗涤、消毒干燥后再到清洁区。工作人员只有通过缓冲间更衣、更鞋后才能到去污区工作,也必须先脱隔离衣、洗手、更鞋后方可出来。通过一天两次下收下送,或借用方式,取消科室到科更换物品,通过网络实现网上请领,取消更换单据;非本室人员不能入内。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本中心人员进入和工作人员跨区走动,防止交叉感染[9]。

1.3.2 检查、包装灭菌区。

此区为清洁区,洁净度设计要求达到10万级。设有独立的敷料制备和敷料打包间。与无菌物品贮存间通过4台双扉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将清洁区与无菌物品贮存区严密分开。设有低温灭菌间,一台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与无菌物品贮存间通过双开门传递窗实现物品传递,并预留环氧乙烷灭菌的各种管道,设有检测间,方便灭好菌的物品的各种检测。双扉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干燥柜的排气管道直接接管排出。不会造成本区域潮湿现象。双扉门灭菌器间采用通风排出室内热蒸汽,增加控新风次数量和实现降温措施,保持温度不超过40℃。此区室温控制在20~23℃,相对湿度30%~60%,控温次数10次/h,人员从生活区通过缓冲间进入。

1.3.3 无菌物品贮存区。

此区设计成两间:一间为灭菌好无菌物品贮存间,一间为一次性物品拆包后的贮存发放间,主要承担无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的发放任务。无菌区有不锈钢储物架和国际标准装篮框。人员只有通过缓冲区,再次洗手、更衣、更鞋后方可进入。此区空气保持正压,设计上为万级层流净化,确保此区空气流向清洁区,避免其它区域空气进入,设计有双门传递窗实现物品的发放。通过无菌物品电梯实现与手术室无菌物品的传递。

1.3.4 辅助区域。

辅助区域主要设有学习室、值班室、办公室、更衣间、洗手间等。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工作人员上班先更鞋后进入。在走廊设有去污区和清洁区的观察窗,既美观、大方、实用、采光效果又好。

1.4 内部装修

消毒供应中心的装修根据工作性质和要求,辅助区域的地面采用钢砖,工作区域采用PVC地板,墙面全部采用不同颜色的格特板。天花板裂缝全部用胶粘合,平整光滑无裂缝,无脱落等。完全符合不产尘、不吸尘、容易清洁;耐磨、耐腐蚀、防漏、防潮、防霉变、防火的要求。所有地漏设有防逆流,并加密封盖。房间与房间、房间与走廊的隔墙采用格特板隔离,并最大限度地采用玻璃。各区域空间的色彩装修上也不尽相同,辅助区域采用粉色为基调,给人温馨的感觉;去污区PVC地板采用肉桂色,防止碘等污染地面,墙壁采用乳白色;器械检查包装灭菌区,地面采用蓝色PVC;无菌物品存放区采用绿色PVC;库房使用钢砖。通过运用不同色彩将各个区域再次进行了划分。

2 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其业务也与医院临床各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7,8]。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的集中场所,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无菌物品周转的物流中心,是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4,5]。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与建设是保证消毒灭菌技术进步及消毒任务的增长,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消毒供应科学管理水平的前提,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科学的设计与建设尤为重要。

摘要:本文介绍我院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与建设。遵循医院感染与控制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是降低医院感染,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4.1.1[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2]裴育林,王斌章.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设计理念的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6(12):50-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管理规范,7.2.4.3[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4]陈金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质量控制指南[M].北京:中国卫生科技出版社,2006.

[5]中华医学会.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6]张晓春,许乐.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63-64.

[7]袁园.香港中心供应室管理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08(9):67-69.

[8]李冬梅,赵凤梅.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16-118.

篇8:精勤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1年9月~2014年8月)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执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今后三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彰显学校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师生共享优质教育,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发展分析:

(一)学校概况:

精勤中心小学创办于1899年,曾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小学、连云港市实验小学、全国写字实验学校。2011年8月正式命名为“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中心校区占地面积约25亩,具有三幢教学楼约3660平方米,250米环形标准跑道。现有14个教学班,656名学生,37名教师。学校任课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比率达到67%,78%的教师达到大专学历,55%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拥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班主任2人。中心校下辖罗圩、小浦两所完全小学。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业精于勤”的校训,坚持“教学一生有用的东西”的办学理念,“播下一粒读书的种子,养成一生受用的习惯”,以“主题月”活动为抓手,以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切实提高育人质量,逐步形成了“文化润心、经典引路”的办学特色。学校实行科学化、人性化的民主管理模式。坚持教育教学实验,采取“以科研为先导,以名师促教改,以管理促效益”的有力举措,积极开展多种教材教法实验,切实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学校办学经验

1.形成了师生常规管理的规范。通过民主参与等形式,学校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评估。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有力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建设了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精勤小学有一大批爱岗敬业、善思创新干部和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能创新、做实事、能干事;教师经验丰富、工作扎实、乐于奉献,思维新,教育质量显著。3.培养了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学生群体。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着 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活泼好动、多才多艺、活动能力强。近些年,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社会声誉良好。

4.办学特色逐步凸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教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如:校本文化建设、经典诵读、书法兴趣小组、英语课本剧等特色项目初显成果,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三)存在问题

1.受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与校园面积的影响,学校学生数众多、班生数过多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虽然我校师资水平总体上较高,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综合学科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素质教育难以得到全面实施;二是教师数量不足,班生数过多;三是学校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入。

3.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发展尚待深入。学校以经典诵读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为推进特色教育的发展为主,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发展较为单一,特色成果不多,档次不高。要铸就学校特色,需要学校予以科学规划,不断拓宽特色领域,优化特色指导,丰富特色内涵。

4.学校教科研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学校虽然有研究课题,校本教研与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整体规划不够,与新课改的整合研究还显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仍不强,没有真正形成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研、课改教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二、指导思想与办学理念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实施“滋润”教育为推进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科研为切入点,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为依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一所校园环境美丽、设备设施先进、管理严谨规范、质量稳步上升,学生热爱、家长放心、百姓满意的窗口学校。

办学理念:教学一生有用的东西。贯彻办学理念的两大抓手:播下一粒读书的种子,养成一生受用的习惯。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环境优美、队伍优化、特色彰显的在海州区乃至连云港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具体为:

1.建立一整套科学、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体系。2.创设基础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的办学条件。

3.建设一支师德优良、结构合理、学科平衡、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念先进,有开拓创新意识,业务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群体。

4.挖掘中正地区的文化特色,加强校本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通过规范内部管理,加强校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到 2014 年,把我校建设成规模适度、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小学。

(二)分项目标

1.学校管理。实施管理最优化探索,丰富学校管理内涵,努力打造工作、学习、生活为一体的师生大家园。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创新现代学校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决策的科学定位和决策执行的务实到位,提高学校办学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以“服务”和“合作”为核心,树立现代办学管理意识,打造合作型学校团体。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形成轻松、愉悦、民主、积极的学校管理的人文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充满和气、充满士气、充满朝气、充满才气、充满喜气的教师大家庭。

2.教师管理。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师培训制度,建设一支具有高度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的适合学校自主发展的专业型教师队伍。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制订并实施教师新一轮自主发展个人规划和发展目标。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实践中反思、调整各项实施规划,确保规划有序实施、有效运行。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全面达成各项规划目标,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3.教学管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以减负增效为原则,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探 索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以综合活动的改革为抓手,实现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统一。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4.德育工作。实施德育“阳光工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情感、正直的人品——“阳光式”少年儿童,打造阳光校园。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继续深化学校德育优势项目,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和德育工作研究。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创新德育管理机制,整合德育优势项目,启动德育“阳光工程”。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初步达成德育“阳光工程”预定实施成效,打造阳光校园。

5.教育科研。以课题驱动校本培训为手段,走研究、工作、学习融合之路,再创学校教科研佳绩。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制订切合实际的近、远期学校教科研发展规划,做到科学引领,规划在先,并组织实施。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探索教育科研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继续进行回归教育的深入研究,积极开展教师培养工程的课题研究。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提炼研究、工作、学习相融合的教育科研模式,总结教科研成果。

6.特色创建。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巩固、深化和拓展学校工作,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和校本资源。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科学规划校本课程的拓展利用和学校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方案,并组织好实施工作。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巩固和深化学校初步形成的特色,分段编印校本教材,积极进行点上尝试运行并不断完善修改。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力争修订改编校本教材、教参,面上运行;整理研究成果,申报各级教育成果奖,凸现校本研究和培训成效。

四、实施策略

(一)管理工作

1.理念先行。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学校的工作,通过“管理论坛”等形式交流管理经验。实行“球形管理”,整体工作有中心,具体工作抓落实,经纬分 4 明,分工明确。加大民主化、科学化的力度,领导班子努力提升自己的决策力、执行力。高度规范办学行为,达到收费规范、学籍管理规范。

2.加强作风建设。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反复要求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增强以校为家的意识,率先垂范,讲廉洁、讲奉献,在教职工中和社会上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通过教代会等形式密切干群关系。

(二)德育工作

1.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以“文明月”活动为助推器,让优秀的道德风尚滋润师生的身心,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外部与家庭、社会加强联系,充分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挥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2.以少先队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参观游览、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敬老助残、助贫帮困等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促使学生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依托重大节日、国旗下讲话、推选优秀升旗手、班队会活动以及各种纪念日等形式开展德育活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

3.进一步完善德育校本研究机制,开展学生品行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加强德育与生活、德育与网络、德育与艺术的实践整合,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

(三)教学工作

1.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开展“质量月”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继续抓好过程性质量检测与监控。加强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逐步完善学生评价制度。通过狠抓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一流质量”目标。

2.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 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要着力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增强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勤于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分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深化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努力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提升素质、发展智慧的场所。认真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4.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同课异构”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5.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在已有校本教材《百年精勤》《走近武状元卞赓》的基础上,编订《中正沧桑》,完善学校资源库,带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能力,促使教师形成专题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教育科研

1.拟定学校三年教育科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研网络,加强教科研规范化管理,定期开展“精勤论坛”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校科研氛围。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认真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同伴合作与互助,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发展。

2.实施教育行动研究策略,组织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读名著、学理论、做研究、写教育日志或教育叙事活动。

3.重视教科研成果的研讨、交流和推广,积极参与省、市、县课题和课改研讨会、汇报会和展示会等交流活动,积极参加“五四杯”“教海探航”“师陶杯”等各级论文竞赛,争取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

4.及时捕捉前沿的科研信息,介绍最新的教科研动态,展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建立畅通无阻的教科研信息网络。

5.完善教科研工作机制,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三者兼备的教科研队伍。在搞好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已有课题研究和申报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新的省市级课题,并围绕此一课题进行各子课题实验研究。

(五)教师队伍

1.实施教师成才工程,深入开展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师”活动,大力开展教师“晚八点读书一小时”活动,加强专业发展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2.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名师工程”与“青蓝工程”。通过专业辅导、业务培训、多元评价、业绩展示等各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多 6 渠道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为名师。争取在三年内培养3 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或市级教学能手的名师教师群体。

3.认真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引导教师树立事业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 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联系起来,让他们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把握与追寻。

4.实施教师校本培训与教研计划,立足“三个层面”(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采取“三个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研究相结合、课程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自主研究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新课程理念、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构建学习型校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积极为广大青年教师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5.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教师发展轨迹,及时帮助和引导教师分析工作中的得失,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6.加强教师管理,严格教师岗位目标管理考评,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采取教师自主评价、教师间相互评价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绩效,最大限度激活教师的发展潜能,促使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六)学校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①精心布置校园环境,以家乡中正特色文化布置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构建“滋润”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展现学校的“文化润心”的特色;建设特色班级文化走廊和开放书架,营造书香校园氛围。②组织教师、学生广泛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和文体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学校文化学术氛围,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氛围促进师生文化素养的提高。③以家乡文化为背景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大力度,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④建立“和谐平安校园”和“安全文明校园”长效机制,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教书育人环境。

2.硬件设施建设:①规划与改造学校操场。规划塑胶运动场,并逐步配套各项体艺娱乐设施(如建设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锻炼场地、学生娱乐锻炼设施)②加强教学设施建设,逐步配套与完善计算机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练功房等功能用房的建设,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主动增强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成立学校三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积极做好学校规划的实施工作。学校将在每年初围绕三年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并把具体工作目标逐一落实到各部门。学校将于每年结束前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划实施成效。对没有落实到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加以整改。

2.强化行风建设,促进良好校风形成。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树立团结勤政、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形象,使学校领导班子成为团结进取、勇于创新、乐于为师生服务的 集体,成为作风务实、开拓创新、勤奋高效的领导集体。

3.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学校发展步伐。要努力增强主体意识,积极营造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要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生活情况,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既心情舒畅又严于律已,既利于扎实工作又利于不断创新的环境,以此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注重服务保障,增强学校发展后劲。要不断增强保障意识,认真做好学校发展的后勤服务工作。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要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专用室的服务功能,为学校的协调发展提供后劲。

上一篇:创新能力的案例下一篇:高中个人简历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