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汇报课报道

2024-07-25

新教师汇报课报道(通用8篇)

篇1:新教师汇报课报道

新教师汇报课活动报道

为尽快帮助新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朝晖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在对两位新教师(韩雪、卢晓芳)的汇报课进行了反复磨课、教研后,于上周五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全校展示活动。

在三年级组田老师和葛老师的帮助下,韩雪老师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卢晓芳老师执教了《可能性》。在汇报课之前,教研组帮助这两位教师反复磨课,前后听取了新教师3次试讲,并于课后进行了详尽的点评。与此同时,为了让新教师更加清晰课堂教学流程,开展好课堂教学,田小红老师分别为两位新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通过示范指导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讲课当天,李校长、教研室戴老师亲临课堂,各年级数学老师也都积极走进课堂听课。课后,校领导及听课教师进行了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通过本次听课评课,两位新教师受益匪浅,对于如何开展好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刻了理解,也为她们今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此次汇报课是三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努力的结晶,相信两位新教师在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中,必将不断努力,快速成长。

指导学生练习

游戏进行中

老师们在专心听课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在实践中

篇2:新教师汇报课报道

2013~2014学新教师汇报课、合格课活动总结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推动教师积极投身课改,我校组织2013年新进教师开展了汇报课、合格课活动。活动从2013年下期开始,至2014年上期第六周结束。从老师们的上课中,发现了许多闪光点,也存在一些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认识到位,行动积极

新教师在认真学习我校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深入学习了“学习新知课”,“回归复习课”和“检测评价课”三种课型和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化解”,“目标达成”五环节在课堂中的运用,结全自己的教学特点,尝试并总结在这种思想引领下,运用我校的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向“互动课堂”、“高效课堂”迈进。老师们精心备课,主动向结对的师傅请教,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和提升的机会。

二、准备充分,课堂精彩纷呈

本期上汇报课、合格课的老师们都积极准备,不断请教学习,先后请教了自己的对子和相关优秀教师。上课教师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复备,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对集中编制的导学案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上课老师充分运用“345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于教学中,多数教师能由教师的“教”变为“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无论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中都能动起来,活跃起来,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教学的过程都做得很好,都在尽力做到少讲,精讲,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由老师做的不做,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

三、认真点评,相互学习

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商讨汇报课、合格课的有关事宜。每位上课老师都是提前一周告知组长,并通知到听课的老师,让老师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听课老师有不少带了教材,在听课中认真地记录、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也在思考本堂课的不足。汇报课后,组内老师集中进行了点评,大家积极发言,不断总结。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探讨,每位教师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听取其他领导和老师的建议,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中的亮点,其他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听课,评课,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个别老师还在私下交流,为共同进步做点贡献。

四、存在的不足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改革更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有很多研究值得研究和须要研究的东西,此次活动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应该是严谨的、科学的,老师在设计课堂内容的时候,应该考虑课堂的众多因素,如学生如何展示、老师如何板书、如何用多媒体与教材紧密结合等等。个别老师在课堂上有些随意性,如板书没有提前做出设计,没有凸显重点难点,或者教师的板书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些老师课件制作粗糙,不能很好地结合教材,为学生理解知识做出铺垫,没有充分发挥出课件应有的资源补充、问题导学和情景营造等方面的作用。

2、部分教师导得偏多,放手不够。特别是在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等等很多老师都有点赶时间。老师们怕不能完成课程内容,自主学习都有点赶时间,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有的课堂小组活动不够充分,组员参与度不够。

3、评价比较单一,小组性评价与个体组员评价不明晰。部分教师上课时没有注重“评价”,由于课堂缺少及时的量化评价,因而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不是很多。

4、学生对资料书的依赖十分严重,回答的较多问题属于浅层次思考,学生缺少了独立深入的思考;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透,对于教材的挖掘不够,课堂生成不足;教师应该用心思考每一堂课,让学生既学到知识,更能在情景氛围中锻炼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该更有激情一些,让学生努力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五、教学的建议

1、洞悉课标,深挖教材。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和“指挥棒”。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加工、设计。有了课标掌舵,对教材的研究就会有明确的方向。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源泉,教师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备课时,一方面要钻进教材之中,深钻教材,吃透教材,能够从宏观上驾驭教材,超越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意知识结构的整合和线索规律的总结,合理地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我校课改理念,有自己的钻研、创新、解读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把握学情,因材施教。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中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3、精选习题,科学配置。习题配备是我们在授课前必须完成的工作,是学生吸取知识的泉眼,是教师的画龙点睛之笔,习题配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授课水平的发挥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精心打造一期最有价值的最大限度让学生受益的习题。所选习题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是否使学生得到务实的训练和发展,是否能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或能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为后续的学习起到引领,铺垫,迁移作用。

4、大胆创新,师生共进。创新是一堂课的生命线,我们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我们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出发。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享受创新,最终形成开拓创新的意识品质。

5、锤炼语言,产生共鸣。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所以要注重教学语言,提高讲解艺术,注意学科语言的规范性,做到精准、简明、生动并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多去思考如何制作精彩的导语,如何设置恰当的过渡语,如何用通俗易接受的语言,如何嵌入幽默、风趣、诙谐、睿智的语言,如何应用表情、手势和体态等无声语言强化要传授的知识或表达自己的某个意向,做到让学生心领神会却润物无声…

总之,通过汇报课、合格课活动的开展,老师们提高了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也深刻领悟了课改中自己的不足,我们相信在今后工作中老师们都会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篇3:公开课,新教师最好的“炼炉”

一、学会“磨”课

1. 精备课

新教师要上好公开课, 一要课前加大知识储备, 博览群书, 才能打好丰厚的底子, 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古人说“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讲的是做事情必须打好基础的道理, 同样道理, 新教师备课前应该认真地作好知识的储备。二要在教材上下大工夫, “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需有一桶水”。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来说, 尤其要认真备课, 反复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并要有预测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的能力。新教师在开公开课前必须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这样才能不断开拓知识领域, 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新教师知识丰富了, 方能得心应手, 讲解自如。久而久之在今后的备课中学会了如何注意教材的“缝隙”, 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学会了如何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 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 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那样, 新教师不仅不害怕学生生出“节外之枝”, 而且会积极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 引导学生提问。

在备课中, 新教师不仅要将教材烂熟于心, 更要融入个性化理解, 力求体现自己独到的见解, 将教材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自然会有信心有办法把课上好;这样在今后的课堂上新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真正使学生有所获。事实上, 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 是一种力图完善, 精益求精的过程, 它需要新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2. 勤试讲

新教师开公开课前离不开试讲, 试讲对上好公开课很是关键。多试教, 实践是检验教学设计的标准, 试教和磨课课堂教学进步的捷径和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即使是一个最成熟的教案, 每次讲课都必然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 反复试教磨课的过程, 其实就是教师逐步熟悉学生, 熟悉他们语言和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 也可以通过试讲后学生的反馈, 对课堂进行优化, 特别是其指导老师的建议。试讲, 它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你的这堂课。另外, 新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 通过试讲学会灵活的教学机制,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句话, 教师要磨自己, 而不是磨学生, 要多试教, 从而发现问题。尝试一课多试, 一课多研, 认真进行试教, 反复修改教案, 能集自己所长和他人智慧, 做到把平时的课堂教学精华在教研组中推广, 开课前多试教肯定会给你带来不小的帮助。

3. 多请教

“磨”课仅仅靠自我打磨是不够的,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 在工作中难免会存在着许多的困惑, 那么对于一些没经验的新教师来说, 在他们上课之前应请有经验的老教师给予指导和培训。新教师常常有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 对于自己的缺陷和课堂不足缺少一双“雪亮”的眼睛, 因此就需要他人来帮我们进行矫正和手术。一个人仅凭自己的经验去做事情, 相对于有人指导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去做事情, 肯定是后者做起来更事半功倍。指导师从设计理念到整体构思, 从每一个提问到每一句过渡语和总结, 从学生评价到课程资源的生成利用, 反复推敲, 不断修正, 陪你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成长之路。一方面“逼”你反思纠错, 另一方面“助”你成长。当然, 指导并不是给一个固定的模式让你去照抄照做, 但最好是讲一下指导老师本身的经验, 去给新老师一个思考、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我想这样做起来, 会使新的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大的进步。因此, 新教师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害怕别人笑话。要正确认识自己, 不行就不行, 以积极的态度, 老实诚恳地向老教师学习;将积累的经验, 吸取的教训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

二、享受公开课的过程

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 也是在做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许多教师深有体会:如果没有公开课,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 公开课是锻炼新教师心理素质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 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教师的心理成熟度、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课堂中都会作用于学生客体, 起到正面或负面作用。可是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由于年轻好胜, 听课的时候, 特别希望得到表扬;但如果领导的评论击中了要害, 或者感觉到有听课老师的“指指点点”, 就会好几天陷于不快, 像得了一场病。就是在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 新教师逐渐克服了曾经的率性而为, 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 这确实很辛苦, 但是新教师的课堂却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更加漂亮。若教学在充分准备、巧妙设计的流程中行走, 不待人夸, 你自会感到成功的愉悦。上公开课, 其实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 其中有准备的紧张, 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 如果没有客人, 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 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 使得你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三、学会教后反思

1. 关注评课

课后展开“研讨式”评课对新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评课的第一环节少不了教师自评, 新教师在授课结束后, 面对同行和专家评述自己的教学。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自评中新教师将学会如何更客观地审视, 冷静地分析, 如何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 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把“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就必须提供教师自我评价的机会, 鼓励和帮助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课后评价更少不了互评, 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互评, 集中反馈, 这种多向信息交流, 为新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中老师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 剖析和研究, 针对不足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互评的过程, 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 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另外, 评议时善于发现新教师的闪光点,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对于新教师的不足之处, 坦诚指出, 并给予帮助指导, 促其进步。互评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 会使教师受益很大, 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课后点评是新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新教师将在评课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和优秀教师共享心得、共同提高。

2. 关注教后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 教后反思的重要性。教后反思的关键是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 思活则能深, 思深则能透, 思透则能明。新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 总结课堂得失, 反思教育教学成败, 清理工作思路, 并及时地记下疏漏之处, 以及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 时间一长, 你就会在无意中惊奇地发现, 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 能使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促使自己的成长, 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新教师通过长期的积累、不断的反思, 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 集腋成裘, 总结成自己的教学经验, 并将经验提升为理论, 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实践+反思=双赢, 反复地实践和不断地反思, 教师与学生在各方面会有所收获, 从而达到双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一位优秀的教师, 当别人问他用多少时间准备了那节好课时, 他的回答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新教师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 需要不断耕耘和收获, 而“只有在投入中感受到自己变化成长时, 才会成为一个自觉自主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公开课, 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课的设计过程, 有助于加强新教师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理念;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公开课就是我们每个新教师进行探索和创造的重要载体, 它是新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是提升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的“灵丹妙药”。你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 当你蓦然回首, 就会发现在公共课的舞台上, 你所成就的, 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 而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精彩人生。公开课的精心设计是必须的, 就如人生, 没有精心的策划, 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

摘要:公开课, 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课的设计过程, 有助于加强新教师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理念;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备好公开课, 做足公开课, 每一个教师都能实现飞越。

关键词:公开课,新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浅析新教师课内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 ; 教学 ; 有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51-01

辣、鲜、咸、甜,红椒、紫菜、黄鱼、海参,爆炒、慢炖、白煮……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无数人守在荧屏前,看得食指大动、口水涟涟。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发起的一场视觉上的美食盛宴,那么《汉字听写大赛》《中国成语大会》无疑是央视重拳推出的一次头脑风暴,它们让更多的国人把视线转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璀璨的明珠——“汉语”的身上。可是,我们的学生,虽然热衷于收看各种与“汉语热”有关的节目,以“汉语”为荣,却在上语文课的时候,特别是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感到“学而无用”,很难提起兴趣。面对语文老师们“我本将心向明月”的热情,学生仅仅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回应,这样的尴尬,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模式。

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对钱币感兴趣的人,会想尽办法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钱币进行收集、珍藏、研究;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兴趣是人的认识的情绪表现,在人的学习活动中作用是巨大的。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可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若能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自觉地吸收文言文知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熟读课文。学生如果想把一篇文言文读得通顺,在一定程度上就要解决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了解这篇文言文的大致内容,这是学生接触一篇文言文的第一步,而且也是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自主完成学习的第一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

第二步,知识名片。一篇文言文能涉及到的课外知识很多,与其让学生对着电脑玩游戏看小说,不如布置一些能在电脑上完成的作业,例如,搜索作者生平简介,作品、代表作简介,本文写作背景,文中主要人物介绍等等,只要与课文有关,就能一谈高见,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能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第三步,同译古文。学生可以以学习小组或者同桌为小组的形式,在结合课下注释的前提下,基本平均分配翻译任务。一个人翻译,其他人进行补充,遇到有异议时,共同查阅资料,确定译文,最终形成小组共同完成的译文。这样就充分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全文的翻译当中,不会造成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翻译课文的尴尬境地。

第四步,排疑解惑。当所有学生都完成了文言文的翻译,那么他们对于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就又深入了一些。此时,教师只要出示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让学生翻译,教师讲评即可。当然,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可以给各个学习小组分配一个或几个段落,让学生出示翻译时较难的字词句,其他几组的学生回答,出题组进行纠错和补充,这就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真正意义上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第五步,深入探究。当学生对课文的翻译都比较到位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了。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应当呈阶梯式递进,并且能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找到答案。同时,还应该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他们提出在预习时或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师生共同讨论,共同解决,教学相长,达到共同进步。

第六步,中考链接。初中生涯,中考就是一个句号。不论我们怎么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的语感与兴趣,最终还是要面对中考,并以此作文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好坏的标准。在解决了文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后,教师应当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搜集、整理、归纳、提炼出与这篇文言文相关的,并且符合本地学生学情的中考真题进行强化训练。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自行出题,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这一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查缺补漏,而且也可以让教师充分研究本课的中考考点,有助于今后的教学。

第七步,拓展延伸。当课文研究得比较透彻的时候,应该结合课文,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比如学习了本文,结合我们当今的社会现状,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或者,对文中的人物性格进行评析,择善而从之。再或者,可以找一篇内容上有联系的课外文言文,以本地中考的题型,出几道题目作为课后作业,既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

第八步,讲评反馈。任何作业教师都应该在第一时间改完,并及时讲评。一份作业是学生对于一篇课文学习掌握的反馈,而教师的评改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讲评作业其实也是一次复习,让学生能再次回顾自己学习的内容,“温故而知新”。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的作业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才会在写作业的时候多一份细心。

至此,一篇文言文的教学才能算得上完整。

在文言文的世界里,每一课都令我们领略了华夏民族的文化之美,这些倾注了无数古人心血的诗篇佳作,不仅传唱千古,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我们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势必要将这份民族瑰宝传承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君《文言文翻译“四环节”》《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12期

[3]王玉英《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11期

[4]黄厚江《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力避串讲式》《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7、8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篇5:新教师汇报课教案

学科:语文 课题:《项链》

时间:2010年12月7日上午第四节课 地点:教学楼二楼多媒体教室 讲课人:王晓伟

目标环节

一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

B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小说主人公遭打击而不沉沦,遇逆境而敢于奋起的坚强、负责、勇敢的精神。

2、通过对小说的鉴赏,让学生领会本文别出心裁的结构艺术。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的剖析,让学生深切体会虚荣心给小说主人公带来的巨大打击,记取小说提供的超时空的现实警戒意义。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设想:较长课文的讲读,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为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深入领会作品要义。课前准备:

一、边读边点评人物形象,写在课文旁白处;并对其中一点写一段评论文字,要求叙析评三结合。另:预习时鼓励学生质疑。二 教学重点:

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结构艺术。

三 教学难点:

1、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白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四、教学方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课环节

一、导入新课

一件小事往往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今天学习的小说《项链》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丢失了一挂项链而赔上了自己的青春,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了解本文作者莫泊桑: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 1 表作品:《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我的叔叔于勒》等。

2、阅读个性化体验

通过预习,学生已经通读全篇,让他们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说出理由。

3、脉络梳理

请学生回答本文的线索;在这一线索的牵动下,作者设置了哪些情节? 教师明确:线索;板书:

序幕——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赔项链 还债务(十年艰辛)

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三、研析课文、研究合作

1、知识点明确:小说情节三要点: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性格的推动、安排合情合理。

2、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四个情节的合理性与深刻性。

3、分析玛蒂尔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时态度如何?是批判还是赞美。你认为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诚实守信”观、“勤劳坚强”观、“纯洁高尚”观、“热爱生活”观、“爱慕虚荣”观、“贪图享乐”观。作者在讽刺她的同时,又倾注了同情与赞赏。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女性只有凭着美貌与风姿才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性的意识与价值只有在男人目光以观照下才得到承认。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是作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之中,遗憾的是玛蒂尔德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玩物式的生活。所以,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及上流社会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路瓦栽夫人,是造成她悲剧的客观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的一幅精神枷锁。

4、对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梦想挤入上流社会,到底该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作为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未来的人生?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讨论概括本课的主旨。

五、课堂一练

1、给下列词语中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些词语

奢()华 寒伧()黯()淡 倜()伥

租赁()羡()妒 面面相觑()自惭形秽()

2、仿照学过的句式,以她多想开头写一组排比句,从环境、上课、课下三方面表现一个失学儿童渴望重返校园的迫切心情。

六、课后作业

篇6:新教师汇报课总结

从3月11日到3月12日,学校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新调入教师第一轮汇报课活动。教导处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各位授课教师高度重视,巧妙构思,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本着教有所感、教有所悟、及时总结提高的原则,在汇报课结束后,各位语评委又精心集中进行了评课,为这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本次汇报课的目的是:

1.给新进入我校的教师以展示自我搭建一个平台。

2.使学校领导和教师们能初步了解新进入我校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基本素质。

3.通过新教师上课、各评委教师的指导,使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备课、组织、讲授、操作、学法指导上有所提高。

4.通过评课老师的点评,使新教师了解腰站子学校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5.通过新教师汇报课推动我校新课程工作和提高新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二、表现的突出特点:

1、新教师能够积极大胆展示自已的教学思路,个性十足、特色明显、力求使自己的授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体现,特别是贯彻新课改理念上有较大进步,教学双边关系进一步趋向合理,师生关系逐步和谐,教学民主得到了体现。

3、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比过去有所进步。

4、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一是课件设计得非常好,有时代感,体现出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直观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配合严密,恰到好处。由于课件利用得当,增加了课堂容量,提升了课堂气氛,起到了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5、各位教师能充分利用无课时间,进行学习、交流与提高。有老教师、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

三、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变“文本”为“人本”。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文本”为本位。所谓“文本”本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为中心,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如李向前老师《愚公移山》,李燕老师的英语、郭超勇老师英语等课,在授课时,表现为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灌输。诚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对“人本”的忽视,恰恰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可克服的缺陷,它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人本”,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感悟体验。强调学生的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强调学生的心得、体味。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认为,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数学教学,不管是英语教学,还是音体美教学,都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情境在内涵上有两个层次:一是课堂情境,一是讨论情境。所谓课堂情境,是指应让学生进入不同课所特有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回到课堂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李燕老师英语课、党风玲老师语文课、陈林老师的数学课。因为学生只有首先入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这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谓讨论情境,是指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讨论的氛围,以设疑激发兴趣,引导求知欲,形成讨论动力,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讨论方式可多种多样,或问或答,或选择重点发言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见解,使气氛活跃。

3、下大功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就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样需要花费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验人的就是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

4、要注意处理好“好学生”与“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个别好同学回答问题不断,后进生则一个问题也不回答,这就是个体差异。这里的个体差异既指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也包括学生中发展快的与发展缓慢的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组学习中,反应快的学生积极研究、探讨、发表意见,而反应慢的学生则呆坐一旁默不作声,甘做“听众”或旁观者。这种差异势必就会带来整体发展的不协调。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要关注反应慢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具体的方式还有待解决。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把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融合、互相学习,并选出小组长,并告诉组长要团结带领本组成员,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关注,让组长负责全组的活动,帮助每个学生学懂知识,学会合作。

5、教学基本功和业务素质还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知识是无限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与学历不一定成正比。

(1)板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板书的作用: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操陶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

板书的类型与应用:

A、提纲式板书。它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教学设计程序,用大小括号和编号编排成的一个系统。这种板书优点在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句简洁,教学思路清晰,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板书形式。

B、对比式板书。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运用对比方法显示出知识的异同的板书。这种板书对比强烈,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清知识的共性与个性,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C、词语式板书。它是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关键性的重点字、词组成板书提纲。这种板书多用于语文学科,它的特点是能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重点词语,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

D、线索式板书。它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某种联系,按照一定顺序,反映教学主要内容的板书形式。这种板书的特征是能够显示出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够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E、图画式板书。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显现出的特征,采用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办法形象地勾画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板书。这种板书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内在关系显现得淋漓尽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F、分析综合式板书。它是运用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揭示教学内容,展示思维过程的一种板书。它的基本特征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启发性强,是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板书方式。

板书注意事项: A、板书要为教学服务B、板书要简洁扼要。C、板书要完备美观(写好字)。D、板书要有启发性。

(2)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教学中不能忽视。组织教学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具有极强的能动性,稍一不慎,他们便开始了各自的活动,我行我素,根本不听你老师在说些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组织教学这一环节,随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及时地给予调整,以保证教师输出的教学信息能准确地传输给每一个学生。

那么,如何才能抓好课堂组织教学呢?

第一:教师自身形象、语言和情感体现是前提条件。

1、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气氛。

2、高度的语言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教师常常会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张、歇后语等,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幽默感”是教学语言中的调料,使课堂活跃起来充满欢快与生机。

3、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的内在因素。

第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美的课堂导语,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如到课堂中来。比如陈林老师的数学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巧妙组织课堂,采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情绪。如刘海燕老师给小组发红旗。

第三、展示课堂精彩的结尾。

(3)教态,就是教学姿态,正确的教态是庄重大方,亲切自然,热情奔放。

庄重大方:是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的表现,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我是优秀的,我是值得信赖的;

亲切自然:是尊重别人、心地善良的表现,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我喜欢你们,我尊重你们,我信任你们。古人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热情奔放:是朝气蓬勃、充分投入的表现,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喜欢所讲的内容,我会为教会你们而不遗余力,我会为你们的进步而竭尽全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在亢奋中主动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

教态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个人的学识水平和个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它的真谛在自然二字,人到无私品自高,到那时,你就能“自然”了,你就能进入教态世界的自由王国了。

(4)设备操作能力。

(5)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一.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论的一个术语,与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有关“模式”的概念在内涵上有所不同。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

国内常用教学模式有

1、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指导贯穿于自学过程始终。

2、目标—导控教学模式在所订目标的控制下进行教学活动,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

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

4、情—知互促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创造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既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又陶冶他们的情感。

5、“技术—主体”教学模式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自主发现、研究问题,从而获得知识。

二.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一、讲授法

讲授法的特点和类型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4种。讲述是陈述知识;讲解是分析知识;讲读是读解知识;讲演是发挥知识。

讲授法可能带来的弊端 讲授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除了“听讲”以外没有其他活动,全堂一讲到底,这就叫“满堂灌”;不管是不是重点、难点、疑点,不管学生会不会、愿不愿听、能不能听懂等,一味地“讲”下去,这就叫“注入式”。只看教材或黑板,不看学生,叫“瞎讲”;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叫“傻讲”;抓住一点,随意发挥,叫“胖讲”。没有节奏观念的大容量叫“疯讲”;没有效率观念的小容量叫“病讲”。

二、谈话法

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谈话法的特点是老师问,学生答。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

四、发现法

发现法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学习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五、启发式

1、启发式的要义

启发式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只要是启迪学生思考的教学活动都可以叫做启发式。讲授法用了启发式,叫做启发式讲授法;谈话法用了启发式,启发式谈话法。此外,还可以有:启发式的实验法、启发式的练习法、启发式的发表法等。讲授法不用启发式,叫灌输和注入;谈话法不用启发式,等于自言自语。讨论法和发现法本身就是启发式的特殊形式。

篇7:新教师汇报课感受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我于5月15号在高一13班完成了《雨巷》的汇报课展示。课上完了,如释重负,也切实感觉到课堂教学的的确确是一门艺术,精益求精、用心备课、实战演练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艺的必经之路。

说实话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对课堂环节的设计并不在意,更上心的是知识点的总结和讲解。一篇文章先讲作者、背景,再讲讲结构、内容、细节、写作特色,处理一下习题,就结束了。时间一长,学生听厌了,自己也变得倦怠,仔细想想,这种缺乏挑战性的课堂意义有多大?它是不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的。《雨巷》这节课,可以说是工作以来我准备地最充分的课。首先,对文本本身我作了深入了解,而不是只关注教学点,我发现这是非常必要的,我有了深入的领悟,对学生的指导就会更加到位。第二步,是明确教学重难点。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懂得与其把什么都教给学生,不如突出重点效果更好,以点带面。最后,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设计了“听——读——读中概括内容、体会意境——由意境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的思路,中间插入视频播放、古诗词赏析这样的小环节,课堂反馈很好。

备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细致地翻阅过学生的导学案后,我大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了解。这样也就知道了哪些环节是应该重点突出的。面对学生课堂上的不当发言,也能够更到位地予以指导。

当然,这些工作的核心是课堂实战演练。说实话,我的确还很青涩。总体来说课堂进行得还比较流畅,但这还是表面的,离驾驭自如还有相当的差距。明确问题答案时比较生硬,评价学生的语言不是很贴切,知识的呈现不够深刻。这跟自己平时不有意地训练自己有很大关系。

篇8:新教师汇报课报道

一、如何树立正确的心态准备公开课

从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来看, 公开课已经成为新教师必考的科目之一。教育学原理认为, 公开课是个人或者教研组织根据自身理解的教学理念向大家展示, 让观摩的人针对教学实践提出分析、研究, 大家在集体研究中提升和实践, 这种过程不是听课人向授课人学习, 也不是授课人向听课人学习的单向活动, 而是双方借助公开课这种形式作为平台进行的共同学习的活动。按照我校的惯例, 新教师都必须在每个学期上一两节公开课, 以此来检验新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当事人, 笔者认为, 对待公开课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心态, 无需期望过高, 更不能苛求完美无缺, 公开课是把自己教学的常态真实地展现出来的过程。尤其以政治课为例, 其课程特点和新课程考试大纲要求使得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教学上风格迥异的特色, 公开课可以构架起一座平台, 更多地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达成共识创造条件。从目前的效果来看, 新课程提倡集体备课、集体观摩、集体反思等形式都能在公开课这种形式很好地体现出来。所以, 我们应该更多地主张研究性质的公开课, 在新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细节的处理, 大家能达成共识, 取长补短, 能及时提高组内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完善学校教学文化的建设。

二、在教学实践中, 新教师上公开课要避免以下误区

一是公开课等于表演课。有些新教师甚至部分老教师一味地认为, 公开课只要上课时“一团和气”, 学生积极踊跃就是成功了。这样的公开课虽然课堂形式丰富多彩, 但教师传授的知识并不能让学生总结知识的重难点, 容易陷入课堂热闹, 但学生课后会掉入学不到有效知识的陷阱里。的确, 这种类型的公开课, 课堂氛围轻松, 学生积极性较高, 但却歪曲了公开课的原有目的, 使之成为一场华而不实的表演。

二是“公开课等于完美课”。有些新教师高度重视公开课, 以至于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指导甚至告诉学生如何来应对, 力求达到一种最完美的状态。这样的准备固然精心, 但正是由于这种非正常的上课反馈, 听课的老师都只会拍手称赞, 而没有达到观摩、相互探讨的效果。

三是“公开课等于多媒体展示课。”绝大多数教师普遍认为, 新课标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所以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设备来操作。的确,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在公开课上创设情景、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扬长避短, 让教学变得轻松方便的重要工具。但不同的学科, 不同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地塞入多媒体教学这个框架中, 在运用了新的方式完全忽略了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新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让公开课名至实归呢

笔者认为, 公开课首先必须在新课程大纲的指导下, 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公开课作为家常课的升华课, 但必须以常态化地形式出现。抛开种种虚假因素, 公开课力求在围绕着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上, 展现自己对教学的个性化的感悟。这样的公开课可能不完美, 但真实地反映了教师自身对新教改的想法, 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 最核心一点是必须做到平时积累扎实的基本功。教学不是一日之功, 是长期动态的积累过程。作为新教师更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 注意教学资料、教学经验的搜集和整理;在课后, 及时记录教学反馈, 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以及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整理改进。另外, 作为新教师, 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多听课, 参加各种学术教学活动, 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其次,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 在教师备好课的同时, 学生也要“备好课”。因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教师只能作为辅导、指引的灯塔, 只有相互吸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准备自己的教学内容时, 一定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做好预习和课堂其他准备工作。比如说, 有关教学内容中提到的相关资料的补充, 较容易的部分可以大胆地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样既可以调动师生之间互动的积极性,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写好讲课的提纲, 明确侧重点。在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之后, 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写出讲课的提纲。四十分钟的公开课是短暂的, 但它所涉及的课本知识往往较多, 这就要求教师能适当的处理好教材, 突出重点, 不能面面俱到。在拟定提纲时,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讲课的内容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 并不是内容越多, 讲的越难效果就越好。

再次, 新教师要注意把握语速和语调。因为“讲”是公开课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把写在教案上的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 还要让学生容易接受, 很重要的一点要把握好讲课的艺术性, 可以说,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与教师的演讲能力密不可分。在讲课中, 要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语速和声调。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特别是在基本要领和解题分析上, 如果教师语言过多, 语速过快, 往往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作为新教师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 保持良好的心态, 自信大方地展现一堂公开课的内容和形式, 是至关重要的。

新教师公开课在新课程背景下其形式变得更加更加丰富多彩, 新教师的个性也在公开课展示过程中得到张扬。但谨记一点, 虽然“教无定法”, 但一切都要以新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 在集体备课的助力下, 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把公开课和日常的每一堂课都变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朱书军.案例教学: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9, (1) .

上一篇:2018学习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下一篇:企业创先争优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