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2024-07-20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共10篇)

篇1: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会计人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信息化会计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会计信息系统教学进行改革,为此笔者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1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目标不清晰,培养定位不准确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为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吻合,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而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这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也必须和社会的需要一致,但是很多学校没有注重这一点。举个例子,一些学校甚至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定位为层次非常低的会计电算化目标,教师花费很多时间来讲解如何应用这个软件,教学过程中,软件操作的时间过长。

1.2教学内容选择随意,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实际上,教师应该按照课程目标的定位来选择教学内容,但是因为认知方面的偏差,很多教师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这样就使得教学过于随意,甚至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举个例子,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系统分析、设计以及编程的方式来讲解应用子系统,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但枯燥,而且难度大。一部分学校则选择某种财务软件来进行讲解,教师根据财务软件的说明书来授课,这对于教学而言也是不利的。甚至还有一部分学校,自己组织内容进行讲解。因此,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这方面,都显得比较随意。

1.3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因为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也要具备非常强的自学能力、处理能力。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教学工具仅仅只有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要求学生上课时根据教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抄下来,这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不但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且没有鼓励学生自行进行思考。另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制约了学生潜力的开发。

2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思路

2.1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框架体系

要改革教学,必须要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框架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比如,建立并且传授和会计信息系统职务角色相关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也就是信息技术能力和会计能力,从而达到企业的需要。

2.2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非常多,而且涉及的面很广。如果教师不进行选择就全部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所吸收到的将会很少。所以应该遵循理论和实践的原则,从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财务软件操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来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还要介绍ERP系统、XBRL以及网络审计等方面的内容。讲述的时候,要注重基本原理的讲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

2.3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宗旨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置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会计人才。首先,教师要充分采用现代化工具,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可以让学生在仿真企业中担任职务,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也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训,真正了解操作详情。最后还要构建分布式实验教学模式,过去的教学中,没有能够将实验教学里的软件、网络环境等很好的利用起来。因此要发挥出网络化实验场地的作用,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和部门来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专业能力。

2.4建立多元化的考评系统

最后,教师要将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的考评系统。也就是说,考核的时候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知识。教师除了要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还要采取其他考核方法,比如撰写课堂论文、心得体会,以及小组实验任务完成程度、团队测验等等。不仅如此,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进步程度、综合能力来进行考评和打分,这样才能得出公平、公正的考核结果。

3总结与体会

如今,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将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学术型高校、高职院校等进行区别,从而培养出综合能力强、专业能力达标的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篇2: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课程类别:必修课

计划学时:36学时

计划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生产运作与ERP

编制时间:2012年9月

编 制 人:

教研室审议:系审核: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是会计学原理的后续课程,在学生掌握会计学、企业管理、生产运作与ERP等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后,通过上机操作和实际演练,理解信息系统在会计中的应用并培养其掌握会计信息

系统的运营和维护能力。

任务: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实操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

求学生初步了解财务软件系统相关子系统提供的功能、该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数

据传递关系、业务操作流程;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会计信息设计原理;进一步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维护和操

作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特色

按照会计信息系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用友ERP财务管理软件(U850)为

基础,在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的同时,辅以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以达到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都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又能通过实践应用加深对

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知识能力培养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本期计划教学总学时为 54 学时(详见附表)

六、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

七、教学参考书

篇3: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会计学的专业课程之一,鉴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该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环节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实验、实训掌握该课程的理论原理,能够联系实际,处理各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 以便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各项经济决策所必须的会计信息。 在做好当前会计信息系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如何培养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研究的重点课题。

当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通常如下:

首先完整 的介绍和 学习会计 信息系统 的一个核 心子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验教材或实训资料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其他子系统的教学过程诸如此法。 通常学习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管理子系统、 薪资管理子系统和固定资产子系统。 最后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一般分为上机和笔试两部分。 试题来源或是任课教师自己出题,或是利用财务软件公司的考试系统来进行测试,或是两者结合。

这种教学一般要求学院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综合实验室。 学院最好购买一至两套当前市场的主流商用财务软件,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数据库、中级财务会计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 该方法基本可以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 通过该方法的学习, 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某种财务软件处理企业的财务数据的流程,但是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第三产业日益繁荣的环境背景下,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1模拟手工业务处理

优点:易学易懂易操作

缺点: 不能深入理解各模块的操作原理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对接, 体现不出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以及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

1.2重实验轻理论

导致的结果是教过的会,没教过的不会;灵活性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会深入剖析各个模块功能实现的原理以及数据之间传递过程的来龙去脉,用过的财务软件会,没用过的不会; 对于实际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独立解决的能力差。

1.3实验账套陈旧

模拟的账套大多数基础设置任务繁重, 而日常业务处理较少或较肤浅, 更不用说在网络环境下多种不同人员设置不同权限后可随时进行日常业务处理的操作。

1.4行业限制

在实验教学环节, 大多数实验资料只针对工业企业设置账套、进行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报表等,而很少涉及当前日益繁荣的IT业、培训业、房地产业、租赁业、金融业、物流业、 餐饮业等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实施及维护。

1.5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差

多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经过财务软件加工过的数据 在Excel电子表格中或其他辅助工具中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2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进策略

如何克服当前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性教学的缺陷,本文主要从实训资料的选择、实训软件的选择、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2.1选择实训资料时的注意事项

(1)实训资料要完整 ,最好以行业内某一龙头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为模板、以该企业的日常业务数据为原型,经过适当的处理加工作为实训资料, 从该企业三至五个月的业务数据在财务软件中的综合处理, 让学生熟练掌握利用通用财务软件来处理各项经济业务的能力, 通过反复的实践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训资料要重点突出 ,细分模块进行专项练习 。 例如 :前期的基础设置如果学生掌握的比较熟练, 在进行多账套的练习时,教师就可以把前期的基础设置为学生准备好,让学生直接引入到系统中处理后期的业务。

例如:总账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总账系统可以分为凭证处理、出纳管理、期末处理等,其中凭证处理又可细分为增加凭证、修改凭证、删除凭证等,出纳管理又可分为出纳签字、查询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查询货币资金表、进行银行对账等。 可以把这些模块细分进行专项训练,在学生完全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实训。

(3) 实训内容要丰富 , 选择行业要有代表性 , 而且要和市场需求接轨。 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与发展,企业可以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收集到经过审核并签字的比较规范的原始凭证,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但是如何实现电子商务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良好对接, 实现电子数据的共享以及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与内部控制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教师在授课时如果把类似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插入的教学环节当中,不但会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延伸有了初步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

2.2在选择财务软件时,要功能齐全、网络版、兼容性强

(1) 最好选择当前主流财务软件 , 并且版本较新 , 能够适应当前主流操作系统。 如用友、 金蝶、 浪潮等能够在Windows 7、 Windows 8系统中运行的较高版本。

(2)利用现有比较普及的Excel 2007以上版本为基础建立各专项会计业务的管理模板, 深刻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 具体处理为:在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及加工之后要进行财务数据处理及分析,可以把相应的账、表到导出为Excel格式,最后利用Excel创建分析模板,进行财务数据挖掘, 把处理结果制作成图表等形式以供决策者进行分析和判断,做出战略决策及规划等。

2.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 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优劣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效率与质量。

现以账务系统出纳管理中银行对账的实践性教学为例做出如下教学设计(见表1)。

根据此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可以充分的把握银行对账实训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情境教学或任务驱动法,调动学生在实训过程的兴趣,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2.4校企合作,联合培养

建立开放课堂,请校外专家走进课堂,分享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经验和应用心得,建立实验、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验、实训案例库;建立B / S架构的会计信息系统各个模块的专项实训库,完善实训环节。

高校可以和一些条件成熟的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学生的机 制。 学生在完成大学本科教育三年以后,对于经过学校选拔,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第四年进入企业强化实训,由学校专门的教师带队, 并且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有企业的资深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并给与积极的指导,在实训结束后,根据带队教师、学校的推荐,对于在实训过程中考核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优先聘用。 学校可以给予带队教师增加相关的科研积分。

2.5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见表2)

3结语

篇4: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手工会计已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脉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已是时代的必然,会计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等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课时少的现状,提出了把其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操作中讲授,以节省课时,加强学生上机操作实训的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 ; 会计 ; 信息化 ; 教学方法 ;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81-01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己普遍渗入各行各业,那么我们的会计领域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不得不研究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实际上欧美企业已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我国虽起步稍晚,但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成熟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已有很多,如国外的SAP、Oracle,国内的用友、金蝶等等(当然它们不仅仅是会计的信息化,还包括企业其它资源的信息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了《会计信息化》课程,但该课程因课时较少(一般应用型院校在大二或大三开设一学期的课程,多为36课时,扣除其间考试、公共节假日等放假占用课时外,大多为30课时左右),很难兼顾既把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步骤及设计理念讲清楚,又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去动手操作进行实训。

针对以上问题,现结合本人最近几年讲授《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在内、外资企业多年从会,曾多年使用SAP、BPC、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经历,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作如下初探,和各位共享。

一、加强情景教学

会计信息化的公共基础信息的设置,各模块的功能,各模块运行的基本原理及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等,还是涉及到较多的理论,需教师花费一定的课时去讲授,如果教师单纯地傳授理论,学生往往不爱听,也搞不清教师究竟讲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讲授理论时,要打开相应的软件模块,对着软件相应的模块讲授,这样会给学生一些直接感官信息的刺激,既让学生接受了理论教学,同时又让学生熟悉了软件相应模块的操作界面,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打下了a感官的第一印象。

二、强化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而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在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这可从教学的两个方面即教和学两方面来设计。

(一)教

教是我们学校传统教育中传授知识的主体,在高等教育中,教的比例虽然在下降,但它还是我们传授知识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会计信息化》的教学中,不仅要求我们的会计信息化任课老师要具有良好的会计学相关知识和较好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会计信息化任课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从事会计实务的能力,最好是有多年使用过市场占有率较大的财务软件,譬如SAP、Oracle、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相关经历。因为只有自己亲身使用过多年相关财务软件的会计工作者,才知在日常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哪些技能是最基本的,哪些技巧是日常操作中最易犯错的,而哪些操作技能又是刚毕业的学生所需急补的等等,这样教师就可结合自身的操作实践以及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学

学,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一直占着主导地位,而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它的比重更大。正如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所讲: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我们的高校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授课技巧虽然很重要,但他们都是外因,这个外因的各种努力是否有成效,成效如何,都要从内因——学生身上来体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授学生以“鱼”——即传授相关的会计信息化理论,更要授学生以“渔”——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及思考的能力。学生只有自己亲手操作过,脑海中会计信息化软件相应模块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特别是操作步骤才可能深刻,才有可能掌握会计软件操作的技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上机操作的条件。因此,我们教师应尽量压缩单纯理论授课的时间,最好是把相关理论的讲授揉进操作步骤演示的讲解中。这样,教师不仅上机演示了实际操作的流程,还把相关理论以更直观的方式传授给了学生,同时,又节省了上课的时间,把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教师在一旁巡视,然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解答,并把学生上机操作中出现的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集中讲授,这样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做到了重点突出,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案例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机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具体的案例列示给学生,并且案例的内容要前后一致,案例相关数据要有内在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对整个软件各模块的操作有一个整体的轮廓概念,才知道操作各功能模块时应该重点注意哪些事项,以及操作过程中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等等。

总之,《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只有在有限的课时里,为学生创造最大的时间,给学生上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可能尽量缩短学生毕业上岗后适应的时间,才能达到本门课程开设的真正教学目的。

作者简介:涂玉兰,女,会计系教师,中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篇5: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对培养方案我们的会计专业应该如何设计它的教学呢?文章围绕这个问题,从理论、实践、德育、考核和课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会计 教学

近几年高职升本的学校数量增多,一般将其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之所以称之为“应用型本科”,意在突出其高职教育的特征,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面对这样的定位,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是什么呢?根据山东省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汉忠教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析即8月27号给潍坊科技学院老师做的《应用型本科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报告中指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为:

(1)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注重创新;

(2)“面向技术、面向应用、面向市场”,以“紧贴市场、补缺需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为原则;

(3)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能力。面对这样的培养方案,我们的会计专业应该如何设计它的教学呢?作为会计专业的老师我将系部与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理论教学形象化、易懂化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它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因此会计教学中,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目前的会计理论教学中却面临着“枯燥、难懂”的难题。以基础会计为例,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的第一门专业课就是基础会计。试想一下,在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尚不了解的状况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相关概念以及企业资金周转、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复式记账法、成本核算等知识一下子铺天盖地而来,学生确实难以接受,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定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易懂化。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有人提出可以让学生去实地参观产品制造企业,了解它们的生产流程,为会计要素和成本计算的讲解奠定基础,浏览其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再结合会计执业人员的现场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讲解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这种想法很好,但是它的实施却有一定的难度。试想一下,哪个企业愿意每天有大量的人员参观?就是有的企业为了日后招聘或企业宣传做铺垫,它也不可能一下让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来翻阅企业的会计档案的!既然这种方法有它的难度,我们可以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ERP沙盘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通过ERP沙盘可以把企业的内部运营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基本再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将“企业”搬进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抽象的理论有所了解,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在沙盘之上,企业的现金流、产品的库存、生产设备、银行借贷等指标清晰直观,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在学生接受时变得形象化、易懂化。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案例、多媒体的运用等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实践教学要重点突出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图

基础实践模块是着重于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它是操作性的基础实验,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学习、数据库知识的学习等。

专业实践模块是着重于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是分析设计型的实验,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基本实验技能,对知识进行融合。如在财务会计实务操作中,让学生分岗位进行实验,针对不同的岗位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系统地进行实务操作,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财务会计课程极强的应用性特点。

综合实践模块着重于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它是学生接受的一种综合实验。在这个模块中着重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接近社会的需求。这个过程也是对前面两个实验的复习,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毕业实习单位的工作实际,自己找出工作所需的知识和学校所学知识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弥补自己在知识上的缺乏。而学生把这种实际工作总结下来,就是自己的毕业论文。

三、要充分挖掘并运用多种资源,实现教书育人

会计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完成“育人”这一目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生动、灵活的案例等。而且要注意从学生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角度,让他感觉到自己将从事的事业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要让职业道德教育成为空洞乏味的“口号”。

四、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与课程设计

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与课程设计,是使人奋进的一大动力,因此会计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与课程设计。这一点南京财经大学就做得不错。如:根据南京财经大学规定,大学4年期间,学生必须通过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演讲沟通、社团活动、综合写作、参加讲座等途径,获取6个第二课堂学分,否则不能毕业,也无法获得学位。该校同时规定,除了学校设定的第二课堂项目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及喜好申请个性化项目,经批准后实施,同样能够获得相应学分;对于在科研活动、体育竞赛、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者可获奖励学分,并可抵算第一课堂学分;每学年获得3个以上第二课堂学分者,可以优先获得“素质拓展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优先参加学校各类评优评先;学校设立专门的学分册用以记录第二课堂学分,学分册归入学生档案。

篇6: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紊乱,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二)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中断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各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激励和监督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便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软件管理方面

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慎重选择会计软件

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选择商品化专业通用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在选择会计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已经通过财政部门测评的会计软件。财政部门对这类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这类软件的开发公司具备较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售后服务较健全,保证会计软件具有实用性。

(二)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为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监督、验收制度。维护申请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软件维护,并要做好维护记录,维护完毕必须经过会计部门测试方可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维护申请、维护记录、验收报告须存档保管,避免会计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人员在对日常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及时联系软件公司的.专职维护人员,尽早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

为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拷贝、删除、修改、破坏程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混乱、泄密,引发会计信息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保守口令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必须执行相应命令,完全退出系统,并做好上机记录。

(四)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当前有效的反病毒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软件,以及一定的管理措施,如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同时,禁止用财务专用的计算机上网或玩游戏,以防止病毒传人系统,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操作方面的管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工作及人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人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作人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四、会计档案方面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它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及其它会计资料。传统的会计档案仅指保存在纸介质上的会计账表凭证,随着会计档案存储方式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和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在电算化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再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员的签名或盖章、复核的管理人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企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均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并以书面形式保存,其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篇7: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环境建设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构建,即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并重,推荐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实践教学安排,倡导开设“短学期”进行校外实习,希望专业教师联合编写“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增加教材内容的灵活度,尽量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8-0116-02

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型管理学科,“应用型”是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最主要特色。会计应用型人才强调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发挥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一、现有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采用“课程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通常是将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之后。这种方式较之纯粹的理论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度。各院校虽然在设置名称和时间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如表1所示。

(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根据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水平,选择能够为学生掌握的实践内容与操作技能。同时,实践教学资料倾向于仿真,一般要求模拟企业真实经营,所用的凭证、账簿、表格及其他办公用品也是平常企业会计工作所通用的。不同的课程,实践内容侧重点不同。从普遍开设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来看,往往模拟一家工业企业,选择一定时期的几十至上百笔基本经济业务,内容多涉及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技能的训练。

(三)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一般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计算机会计模拟实验室。目前,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投入专项资金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下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很重视校企合作,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往往拥有较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便于将学生分阶段分小组安排到校外企事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校外实践。

二、现有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过于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混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有会计实践教学目标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凸显自己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不同,过分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至于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目标被简单化,混淆了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概念,忽略了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碰到问题如何分析、解决的能力,忽略了培养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思考、总结,提高对原有理论的理解能力,忽略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内容过于侧重会计核算

现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的一个误区,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多围绕会计核算,忽略了其他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容。从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可以看到,一般的会计实践教学包括会计学原理手工模拟实训、纳税申报模拟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审计实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和财务管理实务实训等,这些课程实践的核心工作要么是会计核算,要么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必须先进行会计核算,才能进行其他内容的实践,这使得会计核算占据了专业实践过多的时间。

(三)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过于倚重仿真度

现有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上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校内实践基地仿真度越高,越能训练学生与企业实际工作对接的能力。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原因有二:其一,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略有不同。校内实践基地一般只能选取工业企业作为代表,不可能对所有不同行业进行模仿。从成本效率角度来讲,模仿所有行业的经营是不可取的。如此,也只能训练学生某一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的对接能力。其二,仿真实践基地的建设往往只是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业务资料,没法体现会计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仍然无法处理好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与企业实际工作对接的能力大打折扣。

三、现有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一)合理有序地设置会计实践教学课程

1.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安排。根据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判断能否设置本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所谓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即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进度、课程教学要求、知识点分布、基本技能掌握要求,分课程专项实践和课程综合实践。以会计学原理为例,该课程前半部分以理论知识为主,后半部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基本技能。结合后半部分内容的特点,可以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各部分内容理论授课完毕时,设置该部分内容的专项实践教学。专项实践教学内容应紧扣该部分教学重点及基本技能掌握要求,有利于学生分阶段掌握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整个课程授课完毕后,进行专门的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将课程所有内容都涵盖在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2.校外实习充分利用“短学期”。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一般随课程安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即课程安排在哪个学期,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安排在该学期。所谓“短学期”,即春季学期结束后,在放暑假之前专门安排2周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针对会计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短学期”进行校外实习。“短学期”校外实习学生分小组进行,主要以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知类的实习为主,根据相关学期课程设置的不同,安排不同内容的校外实习,作为相关课程校内实践教学的辅助实习。

3.利用相关竞赛进行“逆向实习”。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上的课程实践和校外的“顶岗实习”,应充分利用各种创业竞赛的机会。例如,挑战杯创业大赛和电子商务竞赛,因为这些是创业型竞赛,计划书的内容一定会涉及财务,包括如何筹资,如何预测收入、费用,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如何进行财务指标的分析等,涉及财务管理中筹资、盈利能力分析、可行性分析,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等知识。竞赛计划书的编写,不同于常规实践教学。常规实践教学都提供实践资料,告诉学生经营活动情况,处理已知数据,而编写竞赛计划书,要根据项目情况自己去预测数据(比如从市场销售预测出发,根据销售数据推测产品生产数量,根据产品生产数量推测所需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根据生产情况推测所需机器设备、人工等)。这种实践更能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更能学会细致思考,综合考虑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优化会计实践教学内容

1.编写“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所谓“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是指编写的教材应尽可能涉及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如将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结合起来,编制出一套可以根据各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分解为课程教学实践内容,也可以组合为会计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资料。教材编写选择同一工业企业为背景的企业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不仅涉及企业产、供、销各个阶段的会计业务,还要考虑到涉税业务处理,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个小税种等,按相关课程分块编写,共同的内容统一编写。这样可以选取其中一块作为课程实践教学资料,又可以全部组合为会计综合实践教学资料。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会计综合实践教学的成果作为审计实践教学的资料和财务管理相关指标分析的资料。使用此种实践教学资料,学生可以减少会计核算时间,同时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各专业课程的知识,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2.适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灵活度。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只提供相应的原始凭证,不像以往的实践教材,每笔经济业务都提供提示性的描述,锻炼学生通过原始凭证去推断发生的是什么经济业务,同时反过来锻炼学生思考发生某种经济业务,需要提供哪些原始凭证才符合凭证完整性的要求,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规定凭证、账簿的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要求学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凭证、账簿的种类。让学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去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例如已售产品成本结转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等。让学生比较采用不同方法核算有何不同,这些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何影响。

(三)完善会计实践环境

1.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在会计实践环境的建设上,不应一味强调仿真性,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强化会计教学实践环节,使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系统化,注重对各专业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

2.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和财务数据的机密性,一般本科院校所设计的“顶岗实习”往往很难成行。所以,可以扬长避短,校外实习时,不一定需要学生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而是作为旁观者对相关工作进行观察、了解、思考,作为相关课程的辅助实习。例如,让学生看看旧的财务资料、企业的财务制度内容、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的分工和操作,以及会计人员如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等。X

参考文献:

篇8: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一、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是通过课堂面授学习、网络学习和其他教学实施环境的学习进行系统化结合而使教与学趋于最优效果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性作用,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作用。二者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 以便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是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课程, 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为主线、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应用为操作流程, 借助用友财务软件为平台, 全面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该课程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目的是为培养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懂得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的实用型人才。

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个人访谈、调查问卷及课堂观察等研究了解,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 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但是, 课程教学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 大部分课程内容学习都是教师先讲授, 然后学生再进行上机操作的方式完成, 学生很少有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机会,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参与意识不强, 对所学内容也不能融会贯通, 课程教学目标难于达到。

第二, 学生听课不专心。学生在上课期间开小差、讲话、看小说、吃零食、打瞌睡等现象比较突出, 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方面是因为高职生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模式上有待改进。在对教师个人访谈中, 部分教师提到,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授课计划, 同时也让自己产生一些教学负面情绪。

第三, 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的不协调。《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较好的体现了课程目标中的“应用性”, 但是, 课程内容过多, 与课程学习课时的安排比例不协调, 导致很多学生上机操作时间不足, 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时间所限, 学生很难自主探究课程之外的相关内容, 教师课堂讲授的速度也可能加快, 这样的结果就是基础差点的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消化和掌握, 导致恶性循环。

第四, 学生上机管理状况比较混乱。正是出于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不协调, 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和掌握学习内容, 他们在上机操作时间就会觉得很无聊, 往往登录QQ或者上网看电影、玩游戏。教师走过来就关掉, 教师一转身离开又进入到自己的虚拟世界, 玩起“捉迷藏”游戏,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实施混合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当前教学现状下, 混合学习在高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运用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来说:

第一,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采用混合学习模式

高职院校的培养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在理论“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下, 重点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基本技能、并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它有别于普通教育重视理论性和工程性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高职院校要求的培养目标, 而混合学习模式能将传统课堂与各种实践环境相结合, 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 能活跃《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堂, 很好的提升高职生技术应用能力。

第二,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釆用混合学习模式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培养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懂得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的实用性人才。单一的传统课堂学习模式已经难以达到上述课程目标, 混合学习模式能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学习平台等环境相结合,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第三,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改革要求采用混合学习模式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多, 并且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 发展变化快。混合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帮助学生按时保质完成教学任务, 并能保持及时更新知识和技术, 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实施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可行性

在现实实际情况下, 混合学习在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运用是切实可行的。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其可行性:

第一, 教师与学生较高的信息素养为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混合学习模式的实施对教师与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例如网络学习中, 教师能够对网络教学进行深入的设计、研究与开发, 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内容, 在线讨论与辅导答疑等等, 而学生能够在线自主学习, 在线讨论, 上传资料等等。教师和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可以说是开展混合学习模式的基本保障。通过调研发现, 在当期高校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 教师普遍把计算机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能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用于教学, 发挥各自教学手段的应有效能。同时发现, 绝大多数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能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服务自己的学习, 并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即时聊天工具和网络电话等建立学习群体的交流与互动。

第二, 高校的信息化的建设为开展混合学习模式提供了支撑平台。在当今信息社会中, 信息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 实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网络化多媒体教室, 网络化的教学平台等都为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了硬件基础。教学中引入信息化建设, 很大程度上使教学方式转变为以网络与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形式。通过调研, 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局域网布满整个学校的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在信息化设施方面, 都有较好的个人电脑、计算机机房、带宽足够的互联网络以及构建了专门为教学服务的网络教学平台, 这些都为顺利开展混合式课程学习提供了支撑平台。

五、结论

综上所述, 混合式学习基本形式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 (课堂教学) 的结合, 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但它不是两种形式的简单组合, 而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各自的优势, 同时通过“混合”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在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中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 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有助于解决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使学生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 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是切实可行、利于推广的一种做法。

摘要:《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是会计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升教学效果, 引入了混合式学习的概念, 并分析了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混合学习,必要性,可行性,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周跃良, 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篇9: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也成了必然的趋势。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会计工作中脱离出来,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且为管理者分析、预测、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优秀的会计信息系统人才

一个新的事物,从诞生到被人们普遍接受需要一个很长的认知过程。由于我国会计信息系统起步比较晚,人们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并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因此,在信息系统软件的投入上,企业的支持力度并不大。他们觉得会计信息系统仅仅是一个提高核算准确性的软件,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管理现代化企业的需要。

同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财会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在掌握丰富的会计知识同时,还需要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一般的财会人员会计上的经验相当丰富,但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不熟练,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不能自己解决。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2.相关的政策法规滞后

在推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方面,有关部门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政策法规跟不上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这也使得一些高科技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信息的泄露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灾难。在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中,防止消息泄露是相关部门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3.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存在缺陷

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它不仅仅是一个核算的软件,还是一个管理软件,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化的软件。但从目前市场上开发的软件来看,几乎都停留在核算的层面上。

另一方面,系统的保密性不够好。财会数据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直接关系到它的生存发展。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以防被盗取。但是,当前国内多数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保密性较差,比如缺乏操作日志记录,没有记录操作人、时间等内容,这样,数据就容易被复制、删除或者篡改同时难以找到盗取信息者。

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对策

1.转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更新,更是思想上的革新。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改变人们的观念,使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有深刻的认识,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且,还要强化企业的领导者的认识,在看到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核算工具的基础上,注意到它同时也是一个管理软件,可以根据财务数据的机率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展望未来。

在另外一个方面,要加强高素质人员的培养。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还必须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不仅要把课程加入到在校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之中,还要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2.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管理机制

一方面,要求有关部门,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进行法规上的补充,不断完善法规体系,防止有关人员盗取信息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信息系统的宣传力度。在推广系统的同时加强人们的道德法律意识,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比如,操作人员职权分离,每一项经济业务可以由几个人分别承担。

3.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开发人员要开发出更加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积极创新。在加强核算功能的基础上,更要进行管理功能的创新。

企业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比如,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分级授权等,加强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保护企业的数据信息不被盗取、滥用。对于数据的备份,应该要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多级备份,企业还可以实行纸质跟电子双份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好相应的工作。

三、结论

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起步晚,起点高,但是与国外相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逐步解决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完善的方面,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促进会计更深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春岚.对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J].金融与财务,2010:42-43页

[2] 雷翠玲.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探究[J].财会研究,2011:173-174页

[3] 李嵘.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经济师,2011第12期 :154页

[4]满杰.浅谈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完善对策[J].经济科苑,2011(14):142-143

作者简介:

篇10: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系统现在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作为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更应该对本课程进行适合培养目标的相应的改革。本文就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教改的措施。

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许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是我们现阶段必须要解决的事情。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其实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跨学科的课程,它是融合了会计专业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是由会计电算化课程演变而来的,而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已经转变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

作为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我们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更应是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利用会计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各种不同的会计软件,使其不但能够用计算机来替代手工账务的核算,还能够通过财务软件的不同功能模块来实现对公司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的技能,更适用于市场需求。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现状

对于现在各大高校会计专业在开设本门课程时基本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硬件和教材问题,另一个是教学方法问题。

现在很多高校没有配备计算机,纯属理论性授课。在使用的教材,还有现在的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各种会计信息系统的教材,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把信息系统当成了计算机类课程来编写教材,也就是只有理论介绍功能模块,业务流程设计,没有相应的配套的会计软件操作,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对于目前的培养技能型人才,形成一定的障碍。

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首先,因为没有一个较好的教材作为课程指导书,教师难以将此课程进行系统的授课,或者由于学时问题,只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操作。另外,一般情况下,讲授本课程的教师都是会计教师,会计教师由于注重于会计专业知识,而计算机技能知识薄弱,如果出现计算机病毒中毒等突发事件,课程教师无法处理的局面。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改革建议措施

现今很多高校都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和改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和摸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一)完善教学资源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硬件的配备应采用内存较大的计算机,为软件安装提供条件。应当全面和及时的了解市场上会计软件的最新成果,之后进行筛选和比较,建立一套完备的、适合本学校学生的、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的教学设备资源;定期检查计算机、查杀病毒。

(二)改进教学内容

教师在讲授本门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让学生不但能够通过学习会计软件界面模块中进行流畅的操作,而且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会计知识来应用操作会计软件,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经过多次的实验,只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完全能够按照书上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将书上的实验完成,而且能吸收和总结实验。此时作为教师,我们没有必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如何操作,只需要把经济业务安排下去,讲解经济业务在常规下是如何进行核算的,之后在操作的时候讲解一些重点难点易错的操作部分,节省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操作。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1.课时安排上。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本门课程在实验环节上应该占的比重较大,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在做练习。但是做一遍练习是不够的,让学生一个实验案例做两遍。第一遍是熟悉过程,按照书上的操作步骤指导操作,第二遍是消化过程,当书上的步骤都弄明白了之后,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如何做。哪一些实验内容应该哪些会计的模块来操作,比如录入销售发票,学生能找到销售管理系统中的销售发票模块进行操作,这样学生潜移默化主动思考操作思路并完成实验。

2.应该积极推广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合作培养其组间协作的精神,由于教师时间的限制,往往无法解决全部学生的问题,可以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如一个学生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另外一个学生能解决,可以相互讨论帮助解决难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当堂课的难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完成当次课的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另外,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每组任务就是虚拟出一套公司的数据来,之后由小组成员自己虚构各种业务进行核算,最后要把自己的作品成果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利用这种方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是相当好的一个方法,你会看到很多学生都自主的在实验室进行操作。

3.利用实际操作软件成绩进行教学的制约

学生的主动学习是需要调动的,但很大一部分程度也是由成绩来制约的。学生既想学到知识,又想拿到好成绩。会计信息系统是个很特殊的课程,要经常在实验室上课,此时作为教师是看不到学生是不是认真听讲了会操作了。所以最好的查验方法是检查他们做出来的账套和实验操作熟练程度。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要和企业合作办学,向德国学习、瑞士学习,跟企业的生产一线学习,把研发中心放到学校,把学校的培养放到企业。以企业的需求为培养目标,让学生将所学实际操作技能应用于企业中,到企业实习。学生将实习后心得反馈于学校,学校做相应的教学调整,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不断创新的学科课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优秀人才,使得学生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基金项目:省质量工程2013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上一篇:党员干部农民培训方案下一篇:艺术系文艺部11月份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