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幸福的学前教育

2024-07-28

创造幸福的学前教育(精选6篇)

篇1:创造幸福的学前教育

创造适合的教育 打造幸福的学校

——潍坊一中 “双自主、双发展”育人模式解读

2011年4月15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推进素质教育”调研组在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的率领下,来到山东省潍坊一中,对潍坊一中的素质教育工作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调研组的专家对学生的自主、自信、阳光的表现非常满意,高兴之余,顾先生欣然题字: 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一一滩坊一中新理念

自主管理 主动发展管理

管理是基于人性和人群差异性基础上的民主化、科学化操作,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就是发掘人的本性,让人主动提高效率,发展自己,成就人生;自主是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在教育教学上自主的核心表现在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来提高自己。而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往时期,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至关重要。潍坊一中就是通过还权利于学生来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

1.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每天的课外活动,学校体育馆的门厅中都有些学生在跳街舞。在这个组织中没有“领导”,只有“权威”,资深的学生在研究动作,骨干学生在传授技术,刚入社的学生在认真学习,这是学校KR-5街舞社团在活动的一个场景。

看到同学们“全神贯注”而又“虔诚”的神态和那满头的大汗,谁又能说这不是学习?为什么这里的学生能这么投入,是因为他们热爱街舞艺术,想通过这个活动主动来弘扬街舞文化,丰富课余生活,发展健康艺术,提高身体素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自觉要求自己“服从队长、社长管理,虚心学习;每天必须坚持训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做到勇于创新,善于结合新动作。”社长臧传奇同学说:“因为热爱,因为信任,陌生的同学携手步入无悔的青春;因为自主,因为追求,嘈杂的人群、简陋的场地,终究档不住我们舞动的脚步。只要有音乐,只要有我们,处处都是梦想的舞台。在舞社的日子总是快乐的,各个舞种触洽的气氛和传遍社团的欢声笑语,始终伴着舞步飘扬。跳舞让我们充满青春的活力与热情,街舞社团KR-5让我们相识更让我们团结,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合作,理解了坚强,懂得了坚持,慢慢地成长起来。”可以说潍坊一中为学生积极营造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张伟老师在《五四爱国运动》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两个讨论题:(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如果你是当时的学生,你会选择如何救国?如果你是当时北洋政府的总统你该怎样做?如果你是当时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官,你又会怎样做?

(2)1919年5月4日,当示威学生向使馆区进发受阻后,转而奔向曹汝霖的住宅,学生痛打了正在曹宅的章宗样,并放火烧了曹宅,历史上称作“火烧赵家楼”。如果你是当时示威学生中的一员,你支持还是阻止这样的行为?你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处理“火烧赵家楼”这件事?假如你是曹汝霖(签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时任交通总长),面对被学生骂做“卖国贼”,你有何感想?同时,张老师还印发了“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背景、起因、过程,学生代表和主要领导 人及其支持者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读书,上网收集资料,准备发言。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自主认领“五四运动”中代表不同观点、不同利益、不同阶层的角色来展现自己。从课堂展示来看,学生的想法可谓异彩纷呈,尤其是一个学生对假如自己是曹汝霖,被别人骂作卖国贼的心灵独白,给当时的听课老师留下了很深印象:“我是曹汝霖,别人都骂我卖国贼,我很郁闷,很无奈。许多条约是我签的,很我不签能行吗?如今的杜会,哪个单位不是一把手说了算?国家的状况如此糟糕,就是我不签,也总要有个人来签,所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弱国无外交,在学生的回答中表现得是那么的生动。

对政府应该如何处理“火烧赵家楼”这一事件,学生的想法是要么惩处学生,要么是纵容学生。张老师及时补充了梁漱溟先生在学生火烧赵家楼之后发表的看法:“政府必须对学生中的纵火者提起公诉,然后在法庭上进行特赦。无公诉,不足以维持法治之尊严;无特赦,不能体恤学生爱国之热情。”这个补充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在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该如何维护正义和尊严的问题„„下课了,从学生回报张伟老师一分多种的掌声中,我们看到张老师的成功。

张伟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道:“课堂是师生思维聚集的高地,是分享发展的心路历程,是放飞心灵的精神家园,思想和情感是历史课堂的生命。一节好的历史课,必然会触及学生的灵魂,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对历史的思索。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中去,指导、鼓励学生谈他们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样的课堂,就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就是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下课了,看到学生还沉浸在‘五四青年’的角色中,我感到很欣慰。”

其实,走进潍坊一中的课堂,到处感受到的是来自学生的精彩。教学目标的设定来自师生共同生发的“目标浮现”,问题的解决来自教师为学生在现有知识和学习目标之间搭“桥的能力和学生对这个“桥”的探究能力;能力的提升来自于师生对典型范例的剖析、拓展和师生多元互动及思维碰撞,这就是潍坊一中全力打造的“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的核心要素。于允锋校长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丰富自己,找到适合于自己,适合于学生,适合于教材,适合于新课改,同时也是最新颖独到的那一种方法。张伟老师就是运用这四个“适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会实现“关心每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拨地发展”。

2.把学生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学生自己管理

走进李丽老师的课堂时,学生正在演课本剧。李老师的很多课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试着让学生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她认为:这样做能达到源于课本,走出课本,再回归裸本,对语文教学具有一种调剂作用。学生在学习了《鸿门实》后对其进行了改编,他们将《鸿门宴》改编成一部六幕话剧,在创作中既融入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根据各自的生活体验融入于潍坊一中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还融入了具有班级特色的“背背佳事件”,甚至一些时下流行的人物语言,如小沈阳的“澳洲鲍鱼”、“太抠了”、“这个真没有”等精彩语句,大胆而富有创新力,青春风采展露无遗。

在课本剧的表演中,从编剧、导演、演员、服装到排练等,都由学生自主组 织,自主解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尤其是文中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和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导演王立东同学说:“课本剧的展演不仅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更是我们绽放生命之花的盛宴。”李丽老师认为:学生应该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生自己主导来完成的,只有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语文学习才会是愉悦的,高效的;这样的课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需求,这样的课堂是生态的,和谐的。

3.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安排

2008年开始,山东省开始规范办学行为,省规每周32节课。像潍坊一中这样完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其他时间干什么?是引导学生补课还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于允锋校长说:“只有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才可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特长发展、全面发展,才能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学校“学生闲暇时间”校本研究日臻完善。.具有标志性成果的“六大节日”〔艺术节、体育节、科技文化节、读书节、英语节、植物节)异彩纷呈,‘“六走进”(走进杜区、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高校、走进军营、走进自然)活动丰富多彩,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ZF自主预习”学习法风靡全校。

杨喆同学是校民乐团的首席琵琶,2010年12月,身为离三的她做了一个令家长和老师难以理解的决定,随学校代表团访问台磐石中学。I0天的时间,对一个面临期末考试的高三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面对家长的阻挠和老师善意的劝告,她说:“老师,您放心,我会处理好演出和学习的关系,我有信心"。访问圆满成功,杨喆的弹奏深深地打动了磐石中学的师生,他们纷纷和杨喆合影留念。回校后不到两周的期末考试中,杨喆同学经受住了考验,考试成绩保持原来的名次。在随后的北京大学艺术冬令营中,因杨喆同经历丰富,表现突出,北京大学决定给她高考降低65分录取的待遇。

4.把学校资源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翱翔 “音响准备好了吗?摄像准各好了吗?„„开始”。当调研组的专家走进潍阳电视台时,学生正在录制节目,投资300余万元的学校电视台完全由学生操作。

其实,学校每周召开一个山校长、学生校长助理、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及相关中层部门参加的,专理研究学生工作的碰头会。学生校长助理收集到的学生意见和需求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究解决的办法,把学校有限的资金,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提供给学生,保证学生的自主发展。电视台、体育馆、圈书馆,图书馆,实验室和会议室周六、周日全天开放,甚至可以将部分场馆用表现突出的学生命名(如邢慧娜体育馆、张家华工作室)„„

资源多了,学生的热情高了,学生自由翱翔的天空更加广阔,一中先后涌现出学生发明家张家华,IOI2011青少年信息学中国队选拔赛暨精英赛(CCF·CTSC2011)和五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A—PI02011)上获得两枚铜牌的秦政,中马交流大使姜俊羽,CCTV英语风采大赛第四名曾小雨,全国校园金话筒比赛一等奖种子轩„„

5.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评判

5月5日,高一教学部迎接建党90周年学生唱红歌比赛承办班级竞聘活动在激烈进行,竞选代表就自己班级的承办方案进行了介绍,然后就评委、观众提 出的间题进行了答辩。

“如果我们班取得承办权,我们将积极运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我们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组织能力,做到工作认真负责,形式创意多样,为同学们营造一个高质量的合唱比赛„„”

“如果我们班取得本次活动的承办权,我们将聘请潍坊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歌唱演员郭志刚老师来担任本次比赛的主评委„„”

“同学你好,既然贵班与二十七班合作承办合唱比赛同时又要参加比赛,那么在人员安排上会不会出现问题?”一位评委向十七班的班长韩子文发出了“质疑”。她立即做出了反应:“这位同学你好,我们对参加承办活动的人员已做了限制,如果一个班上场,另一个班将会担负起服务任务,接替过程尽可放心。当然,这也是我们两个班合办的优势所在。谢谢!”

精彩的演讲、严密的流程、激烈的竞争,赢得了台下观众和评委的阵阵掌声。经学生评审团评议,最终竞得承办权的是17班和27班的联合体。

李宛谕同学在博客中写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拿下承办权那天的激动和不安。激动的是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检验自己能力的平台,不安的是我们从没做过这样的事情,怕万一有失误会影响活动的进行。一次次商议计策,一次次修改方案,汗水铺就了通往成功的桥梁。”

目标让学生自己规划,计划让学生自己制定,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结果让学生自己评判,这就是自主管理。

自主选择 个性发展

自主选择会释放学生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经过选择才会体现学生的自主,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智慧,有激情,有灵魂,才会适合学生。顾明远先生在接受潍阳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1.把选择导师的权利还给学生

老师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此,潍坊一中积极推行全员导师制管理模式。本着“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心理现状及成长需要,从自己所在班具有导师资格的任课教师中自主选择一位成长导师。有导师资格的教师,也可以从自己任课班级自主选择学生。学校根据师生双方自主选择情况统筹兼顾,在征得学生和教师同意的条件下适当调整,原则上每位导师指导学生不超过15人。成长导师的职责就是积极和班主任及学生家长沟通.全面关注学生,帮助学生规划人生,指导学生自主发展;指导学生制作、完善《成长足迹袋》,潍坊一中的足迹袋是导师、家长和学生交流的载体,也是学生成长的见证,在整理成长足迹袋的过程中,导师、家长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期待,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甚至未来专业倾向,甚至未来专业倾向,明确自己的兴趣与潜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培育。

学校制定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并有工作人员考核。导师要每学期制定导师工作计划,每两周参加一次班主任召集的学情会商,每月与每个学生面谈不少于一次,每学期与每个学生家长沟通不少于两次,做好指导学生成长的记录,每学期给每个学生写一篇发展性评语,每学期写一篇导师工作心得。

2.把选择课程的权利还给学生

王聪同学的“.个性课表”就完全是自己“选择”出来的,他平时上课的时候与很多同班同学不在一起,因为他选择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选修课程。一个.“行政班”的同学被分散到各自选定的、感兴趣的教学班上课。像王聪同学这样的课表每个学生一张。

这种“选课”,有助于释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实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师,安排自己的课堂学习;激发了学生自我发展动力,进而去主动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自己的终身发展,为自己有能力面对未来挑战而学习。

(1)提供学生选课指导

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并制定长远的学习发展计划。为此,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通过导师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印发《选课指导手册》,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修习计划。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对人生规划理解的加深,对课程选择可能会产生新的要求,指导教师还要对学生选课进行多次指导,也允许学生改修、重修。

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向学生呈现选修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清单及学生选课单等,让学生和家长了解高中阶段学校所开设选修课的科目、模块等,利用网络有效地组织和落实选课、排课、编班等。

(2)提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学校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除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外,潍坊一中自主开发了上百个棋块的校本课程,分基础必修和拓展选修两大类型,涉及到生命教育、国际视野、人文修养、艺术体育、学校文化、科学探索、创新人才等多个系列,初步构成了一中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超市”。为保障这些课程的实施,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教研室,具体安排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与评价。同时,学校采取了选课走班的教学形式,保障了不同爱好的学生能够到学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围绕学校“六走进”与“六大节日”的活动,学校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这些活动由学生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吸引全校师生的参与,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既发展丰富了个性,又获得了学会合作、学会自律的校园体验;学会做人、学会思考的社会体验;学会生活、学会劳动的家庭体验:学会反思、学会感恩的心灵体验。

学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增加课程种类。开展“三进’(名家进校园、百家讲坛进教室、电影进课堂)、知名校友讲座、六大协会进校设立基地等活动,弥补学校教学资洲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喜欢的课程。

学校还鼓励教师改造国家课程,使之校本化。《滩坊一中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催生了“阅读与写作”、“校园植物”、“地理时空”、“生活中化学”等将国家课程改编成的学校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把选择自我发展的权利还给学生 每学年开始,潍坊一中都要更新学生会、社团和班级组织,形式是公开竞选。每年学生会主席的产生都是参选学生自主申报,学生发展中心审查申报人的资格,学生评审团依据学生演讲和辩论的成绩,选出种子场手,种子选手在全校学生面前发表竞职演说,助选“粉丝”也摇旗呐喊,加油助威,颇像美国选总统,最后评审团票决学生会主席人选。因为学生干部是学生选出来的,在学生们中威信很高,很受学生的支持,工作开展得就很顺利,效率也很高。因为干部是自己申请来做的,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积极性就很高。因为社团是同学们自己组建的,同学们就喜欢自己的社团,他们在社团中感到快乐和自豪,正像文学社的孙静同学在述职报告中写的那样:“文学社让我过得既充实又快乐,我们这些热爱文字的朋友们因它而相识,我们一起努力,让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于是,那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汇成了最终《盛夏》的圆满。

“在这一年里,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水习的提高,还有珍贵的友谊和能力的提升。每一篇稿件的审批,都包含着文编们的认真;每一次版面的设计,都包含着美编们的努力。正是有了他们悉心的付出,才有了文学社的硕果累累。每一次出校报特刊,记者和美编们都卖力工作,每张特刊都汇聚着他们辛勒的付出。尤其是在《盛夏》的编辑中,炎热的夏天里大家都为筹资而奔波,这丰富了我们的牡会经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心理素质。虽然多次面对失败,但大家始终都坚持不懈,最终才有了《盛夏》的诞生。”

目前,学校拥有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的近百个学生社团,学生自愿选择,自主组合,保证了学生参加社团的机会。为鼓励这些社团的发展,学校积极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和资金,组织社团推介会,表彰明星杜团和辅导老师。“匠人部落”文学杜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团;学生电视台录制的《青春的信仰》获全国校园DV大赛三等奖;《足迹))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校刊评比一等奖。

4.把选择健康生活的权利还给学生

走进学校心理齐询室,宋广义老师正在给学生做心理辅导。建立咨询室是潍坊一中“促进学生生动活彼学习、键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举措。

一直以来,学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课时,保障师资,保障经费,保障场所。.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校本必修课程开设,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办心理健康报,以“高中生积极研究”为课题,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激励学生乐观向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育课的分项选班,快乐大课间的自主选类,每年的体育节〔春天为趣味运动会、秋天是田径运动会、冬季为越野赛),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确保学生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力争每一位一中学子身体健康,心理阳光。

5.把选择人生的权利还给学生

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提出了潍坊一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十项基本技能: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并具有演讲能力;能写漂亮的规范字,初步了解硬笔书法的基本要领;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并积极选修第二外语;能熟练操作电脑,自交流,并积极选修第二外语;能熟练操作电脑,自如运用网络知识;能够学会一门以上音乐技能,并具一定鉴赏能力;能掌握一项以上劳动专业技能,通过劳动部门专业技术鉴定;掌握一种以上体育项目或健身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数码相机的操作;能学会一门以上造型艺术或实用美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具有相应的自护技能等,对这些技能要求学生人人达标。每年申报几项,完成10个学分方能毕业。为帮助举生学会选择,学校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程,指导学生明确人生理想和发展路径,选拓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最好的未必是合适的,我们一直相信,自己选择的就应该是适合的、快乐的、幸福了的。

篇2:创造幸福的学前教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创造幸福的教育人生—师德规范学习体会

为期四天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已经结束了,我悉心聆听了六位教育理论专家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讲座,使我对师德师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现就学习体会做以下总结:

一、努力用师德高标要求自己

以前一直认为,能够对工作积极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耐心细致地辅导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能够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教育教学任务,就是做到了师德的标准。其实这只是做到了师德的基准,离师德的高标还相差甚远。我所做到的其实也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的,这是在学校领导的要求下,也就是在外强制因素的制约中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和基本准则,师德高标要求我们把外强制转化为内强制,直至转化为自律性,这才是做到了师德的高标。如此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才知道离师德高标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律性,向高标准努力。

二、提高教师的魅力,营造教育的大爱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师德最大的魅力是教育的大爱。”我也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最起码是没有真正的教育。其实所有的老师在本质上都是爱学生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我们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对他们严格的要求上。我们很多老师都认同“严师出高徒”这一个真理,但往往忽视了孩子们情感需要,心理需求,只是一味的高标准,严要求。我何尝不是如此?学生犯了错误,往往就是严厉的批评,教训,甚至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教育专家迟希新说,一个真正的好老师的标准,要有友善的态度,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对每个孩子要有十足的耐心,要有广泛的兴趣。。另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能耐心倾听孩子的理由,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不是逼着学生承认错误,那样学生虽然表面上屈服于老师的威力承认了错误,但心里却不服气,这样使师生之间不能和谐相处。

教师要有一种同理心。发挥同理心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以耐心的、平等的心理与孩子沟通。此外,要学会倾听,让孩子把话说完,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发展的机会,正如教育专家迟希新说的:“为孩子让出一小步,孩子会进步一大步。”

“借分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孩子这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那位明智的老师不是把他一棍子打死,认定他是差生,而是借给学生一分,让他及格,这小小一分给了学生极大的尊严,更使他在今后以加倍的努力来回报老师,从而考到了更好的成绩。借给学生一分,还给你更多的分。这不仅仅是分数的问题,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的效应,更是学生回报老师的更有力的证明。

努力做一位严慈相济的老师,严的是标准,慈的是方式,师者,父母也!做学生心目中“亲爱的”、“敬爱的”、“可爱的”老师,用浓浓师爱浇灌学生的心灵,努力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让学生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身体力行,做学生的典范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讲礼貌,自己有时却不能礼貌待人,对学生的问候有时报之一笑,有时点点头而已;要求学生保护环境,见到垃圾捡起来,自己看到垃圾却视而不见;要求学生按规定穿校服自己却不按规定着工装。。。很多很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而很多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却做了,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树立起典范。

教育专家吴安民说:“教师言行的透明性是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孩子的品行。语言规范,衣着得体,举止文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底线,是我们教师最起码的素质的体现,对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做学生的楷模。

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曾经有人说:“如果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也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现在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终生学习。”教师的职业注定要终生学习,因为我们都深知:“要给学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我认为教师不仅仅只要一桶水就够了,教师要做一个湖泊,要有源源不断地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活水恰是不断地学习、提高得来。我们教师必须意识到终生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能将终生学习的习惯内化为自己的意愿,树立求新求变的意识,将学习视为愉快的事情。

教师不仅要自己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孩子们懂得,在学校,无论你是校长,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学习。还要让学生懂得: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长大,又因行动而成功!

六位专家的讲座给我的启发和感受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值得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慢慢体会,细细反思。也许,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容易,但我相信我会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我会用我的爱心,耐心,恒心,童心去创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文 章来源 莲

篇3:创造幸福的学前教育

幸福教育的必要张力:

感知幸福与创造幸福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张毅

幸福,是人们挂在嘴边常常谈论的话题。但从学理上来说,幸福并不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幸福”完全是一回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人们怎样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幸福指的是一种“主体的主观情感,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吗?那么幸福感又是什么呢?也有人认为“幸福就是环境与人的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1],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通融区。幸福,说到底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追问,但其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于一定的客观现实状态。那么,以对人的关怀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学理应要关注人的幸福和幸福生活,又能为人之幸福做点什么?我们又怎样进行幸福教育?

人之心理的感受能力。幸福感趋向于主观性、个体性、具体性,是具体生活中的单个人对其生活现实状态的感受能力。但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感受到幸福,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体价值观念的偏离,另

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对幸福感受能力的缺失。

所以,幸福感除了要具有客观的满足人的需求的状态以外,还需要根据主体的价值观以及主体的自觉意识能力。这样,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环境时会具有不同的幸福感,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面对相同的环境也会具有不同的幸福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幸福与幸福感就如同本质与现象一样,本质需要通过现象来表达,但表达本

一、幸福与幸福感

对幸福的认识,首先要搞清楚幸福与幸福感的区别与联系,如将之混淆,就无法谈论幸福与幸福教育。

幸福,是一个既需要扎根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又需要进

行抽象的价值范畴。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社会阶层中,幸福具质的现象并不被人们普遍发现。有自身的客观普适性,是受社会大众群体所认同的一种生活

由此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言其生活是否“幸福”或日子过的怎么样时,既可能指的是一种客观的幸福状态,也可能指的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幸福感。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对幸福的感知水平不一样,致使幸福感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可能完全不一样。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心理条件下,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个体对来自环境或自身的心理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状态与境遇。它趋向于客观性、社会性,属于一种根植于生活实践中的真实性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最高的善”,“至善”就是真正的幸福。

“最高的善”、“至善”是人的理想追求,是人的一种坚持不懈、无限的追求,此追求的永无终点才使人之为人,使人活在路途之中。但是,并不因此而使幸福的概念缥缈无踪。从现实性上来说,幸福就是人的生存与发展获得满足的现实状态。人的生存是区别于动物本能适应环境的存在,是积极向上的、诗意的存在;人之发展是指身心两方面的发展,人在对理想追求的路途中,有符合这样的一种现实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生活。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所以,幸福是一种客观存在。

幸福感是主体对具体客观实在的心理感受,具有一定的主体客观性。客观实在要能切实地引起主体愉悦的情绪体验,即主体要能真正感知到幸福,需要具备两个条

显然,幸福感就是对客观实在之幸福的感知,强调的是件:其一,如前所述,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体确实生活在特定社会阶层所认同的客观幸福之中,得到对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满足,即社会能提供满足个体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条件,使其获得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其二,还需要个体在主流价值观的指导下,具有对这种幸福生活的感知能力,个体达到一定的对幸福感受水平。

二、“幸福教育”界说

只有清楚了幸福和幸福感,才能很好地理解“幸福教育”。由上述可知,幸福具有相对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但幸福又不是恒定不变的,幸福的变化状态决定于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也就是说,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幸福感其实是一种主体的意识能力,前提是在“幸福”的环境下让主体的生命向自然敞开,无压抑地自由生长,提供一种“过程”的幸福,才能让幸福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接受幸福熏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这样看来,我们在教育学上常说的“幸福与教育”或“幸福教育”中的“幸福”,其实包含了上文所说的“幸福”和“幸福感”两层含义。一方面强调教育过程的幸福,另一方面也指出要为明天的幸福生活而教育,具有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的教育理想。由此,“幸福教育”的本真内涵我们就可以揭示为:第一,是指“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即教育首先要是幸福的(这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之一)。一方面,学校要从校舍“硬件”建设和师资力量“软件”配备两方面来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还要在使人感到愉悦、幸福的场景下展开为前提,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和学生都能沐浴着幸福,并使学生在此情景下自觉地提高自己感受幸福的水平。这样的“幸福教育”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是让学生向“善”,具有“善”的情感,并培养其感受“善”的能力,同时还熏陶学生具有主动传递“善”的自觉意识;第二,是指“为幸福而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幸福教育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当下的“幸福的教育”,更是师生一起在幸福的教育过程之中展望明天的幸福生活,携起手来共同为之创造。这样的“幸福教育”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是使学生求“真”,开发学生的心智,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为明天更好地改造世界、创造幸福,为成人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感知幸福的诗性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一方面源于自然,属于自然;另一方面,人又要超出自然。所以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种工具性存在,是一种经验存在,也是一种“趋乐避苦”的利己性存在;同时人的存在又是一种目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一种诗意审美的存在,因为人又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2]。教育的存在理应要满足于人这两方面“存在”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首先是要具有诗意性的教育过程。这样的教育过程,是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对幸福的感受和理解,发掘其生命中的“最高的善”。也就是说,幸福的教育过程首先要保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学校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环境,其中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的素养等;另一方面,在教学理念上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改变传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异化成盛放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起生命活力”,把课堂幸福和快乐真正还给学生。

诗意性的教育是富有浪漫色彩的教育情怀,强调人的激情、生命感,肯定潜意识的智慧。所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要“归于自然”,主张对儿童的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3],这样的教育对儿童来说才是幸福的教育,使儿童善良的天性得到保护,并使之得到自由的发展。因为从儿童的存在和天性来看,儿童是诗意的存在,同时也是探索性的存在,是充满着梦想的存在!在教育过程中,成人不是要利用外界的力量有意、无意地扼杀儿童天性中智慧的火花,而是充分利用外界的环境使其心灵的智慧得到充盈,帮助儿童智慧之树自由成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幸福的心灵是儿童幸福感的源泉。

四、创造幸福的知性教育

具有诗性的幸福教育是不是就是幸福教育的全部呢?显然不是。幸福教育同时还需要施以知性教育,使儿童在未来生活中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幸福是最高的善”里面的“善”,也是融道德与智慧于一体的人性之完成。完整的人性应该是融德性与理性于一体的人之为人的品质,幸福教育应该是在培养儿童德性的同时,要自觉发展儿童的理性。如果说诗性教育是侧重于提升儿童的德性的话,那么,知性教育则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理性。

从某种层面上说,人是生物世界的一分子,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人来源于生物界,但借助思维和劳动,又超越于生物界,创造着人类自己的幸福,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人之为人首先是个“生物人”,也是个“经济人”。英国经济学家边沁(J.Bentham)认为:“人类就像一部活生生的‘损益计算器’一样,每个人皆忙碌地安排着自己的行动,以使他的加减计算器从这种行为中获得最大的幸福。趋乐避苦是人的普遍规律,只有体现在苦乐之中的个人利益是具体的、实在的。个人能唯一信赖的,也就是他自己的利益。因而,任何个人行为以及所有社会现象都服从这条规律。”当然我们不能把边沁所说的误解为是在强调个人利己主义,而应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评判功利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标准。显而易见,作为“经济人”,一定需要具有高度理性的人,在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人创造着幸福,为他人服务。

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脱离了社会的人就会降位到生物层面上的“人”。只有共建出群体的幸福,个体的幸福才能具有真实的前提,并且,群体的幸福才真正是个体所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群体的幸福为个体的幸福提供了保证和理想追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是生物人、经济人,是社会的人,个人幸福是以群体幸福为基础并与之和谐统一,而群体的幸福需要每个个体通过对自然和自身的理性认识,进行合理的创造,这一切都必然要求对人的理性精神的培养。其中实用理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性形态,人类最基本的、最早的教育形态也是实用理性教育,也就是为人类更好生存的教育。因为理性的产生、形成,是人类千百年来积淀、博弈、选择的结果。以理性为根本的知性教育,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要密切地与当前及未来生活的实际联系,普遍提倡对个人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作为价值形态与价值创造的统一,幸福不仅仅意味着感性需要或诗意理性的满足,而且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形式。

五、畅想理想的幸福教育

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与人、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而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幸福同样离不开群体的幸福。如果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群体的幸福,来谈论个人的幸福,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幸福,是一种奢望。再者,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为人谋求幸福的教育二者之间不仅是不相矛盾的,而且是内在一致的。所以,理想的幸福教育理应是教育目的的应有之意。

理想的幸福教育应该是诗性教育与知性教育的内在统一体,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在教育实践中必须要处理好诗性教育与知性教育二者之间必要的张力,既要保证教育过程的幸福,更要使教育结果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其实,理想的幸福教育的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之间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因为幸福的教育过程为学生心智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在未来对幸福生活的创造提供了精神动力与技能储备;幸福的教育结果反之又为幸福的教育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和理论支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即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必然地,以发现、创造幸福、享用幸福为核心的幸福能力的培养在幸福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何况,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更需要具有幸福能力的人去创造幸福。幸福教育是联系教育与生活的纽带,幸福教育不是对生活本身的简单回归,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又要超越于现实生活。再者,就目前我国教育发展而言,存在的主要矛盾是现阶段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而矛盾的解决要依靠科技的发展、人的创造幸福能力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拥有幸福教育。我国当前教育必须在重视以“科学知识”教育为核心的知性教育下,通过诗性教育对精神的灌溉才能使幸福教育更加丰满。

界境遇的超越[J].教育科学,2007(2).

[2]于伟.现代性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3

[3]卢梭.爱弥尔(上卷)李平沤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84,216.

!责任编辑:白文军

参考文献

[1]张忠仁.幸福教育的目标:内在尺度对外界境遇的超越[J].教育科学,2007(2).

[2]于伟.现代性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3

篇4: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关键词】幸福教育 快乐教育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212-02

教育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教师在教育中占着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那么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一、快乐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生活

快乐是一种美德。做一个快乐的人是道德要求,大家都要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周围人,消极、牢骚传递给别人是一种道德的缺失。因此严格地说,快乐是一种责任。人与人之间有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这很小的差异就是一个心态是积极的,一个心态是消极的,所造成的巨大差异就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一个幸福,一个痛苦。我们都要做快乐的天使。一个个快乐的天使就组成一个和谐团队,在这个和谐的团队里工作和生活,谁会感到不幸福呢?

作为教育者只有快乐的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才能被教师快乐的情绪感染,才能快乐的接受知识。当我们看到学生那亮晶晶的眼睛,我们的内心是否有一种幸福从心底悄然升起?这就是我们在教育生活中的幸福。

教育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心里不舒服的事情,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好好听课,甚至捣乱课堂纪律,当你提醒她时,她会不屑一顾,甚至对你漠视,在此刻是一种失意。我们的职业决定了生存的环境,我们面对的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正是自我意识增强的年龄,而且反叛心理又强,他们是不计后果的,我们还要继续我们的教育生活。不妨静下心来想想:何必生气呢?学会调整心态,就当是自己不小心吃了一块酸酸糖吧。同时应该对其进行适时、适度的情感沟通,应该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教育是一种付出,自己是幸福的。因为这次谈话,他改变了对你的态度,而且上课也和以前不同,此刻你会感受到教育的成功,享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二、重视人性教育,重视生命教育

一个教师的真正幸福是将智力教育同心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们不仅用头脑来接受教育,更是用心灵感悟教育。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包括“科学、道德、艺术等在内的人类所有文化都是人创造的,都充满着人性。

我们来一起阅读下面的一封信:

集中营幸存者给教师的信

一位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每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都会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完全一样,里面写的是:“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读完这封信,让我感触很深如果每个父母和每位教师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获得知识放在第一位,也许就不会发生药家鑫事件。

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渗透人性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由于每个孩子生在不同的家庭,受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父母的素质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使每个孩子走进学校的表现不同。有的学生在跑操的时候不小心跌倒,有个别的孩子不主动去扶,甚至还乘机去踩一下;还有的孩子从小在家被父母宠坏,老师批评的过重就受不了,让家长找老师要有理。更让人吃惊的是在篮球馆打篮球的两名高中生由于在打球的过程中双方发生身体的碰撞,尽找父母带人把另一个学生的双手砍断,头部有十多道伤口,肇事者母亲在当场叫嚣:“给我打,打坏了我花钱治!”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凋谢了。家庭教育孩子的错误导向,造成了孩子不健康的成长。

从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幸福教育是一种以幸福为导向的人性教育,更是一种以幸福为导向的生命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的进行生命教育,如上生物课的时候,生物老师要让孩子们明白一个生命的孕育是妈妈经历了十月怀胎,才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应该珍惜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在生物课上可以,其他科目也一样,我们在上体育课,我们倡导的是:生命在于运动。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展现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在各个领域展现自己的能力,发展每个人的强项,每个人都是有用的,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信心,而且使学生有更健康的体魄。此刻老师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幸福的,那是因为我们用生命去影响了生命。

为了让自己没有白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努力增长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将来准备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更精彩。

三、关注创造和创新,激励人们用生命去创造和创新

爱因斯坦说:“奥秘的经验”是从中感受到“最奥秘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在所发现和有所创造之后所产生的那种“壮丽的感觉”和“狂喜的惊奇”,让我体会到创造者在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为自身创造着最美好和最高境界的生命意义和幸福人生。

幸福并不仅仅在于能够享受人类已有的财富,从而安逸地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够为人类创造新的成果,从而奉献于社会,经历最美好的生命体验。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创造和创新,这样的教学就是生成性的过程,永远充满探索与智慧张扬的迷人魅力。

篇5:感悟幸福 创造幸福

洇溜镇中学金永存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学校对同学们的以《幸福》为题的作文进行一下点评。

一、作文的目的:

首先,《幸福》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朋友追求的目标。通过这个文题,重点考察同学的幸福观,从幸福观折射出每个人的世界观。此作文的目的就是引导同学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

其次通过作文的写作,提高同学们谋篇布局的作文水平,进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第三,通过作文考察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进展情况。

二、作文中特色事件、特色语言,摘录给全体同学们共同感悟

分年级评点:

九年级一班:

王乔:我们应该为他人着想,不要什么都占为己有。

二班:

姚云英:幸福是满脸的汗水,更是汗水过后的成功。幸福也是一种奉献,更是奉献后的安慰。

三班:

王世欣:老师就像黑暗中的启明星,为自己照亮了前进的路。从幼小的无知到现在读懂人生是一种幸福。

四班:

李涵:写作文时,一次次的写,一次次的改,虽然没有成功,但努力做了,那也是一种幸福。

五班:

杨欣:母亲病了,为母亲倒了一杯热水,通过母亲饮用这杯水,使母亲感到做女儿的孝心、孝顺,而杨欣同学通过这个过程感受更幸福。

六班:

李珊珊:通过妈妈的劳动,感觉母亲劳动的辛苦,李珊珊同学对母亲的劳动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七班:

吴晓霞:朋友的爱护就是幸福。

孙颖贤:翻开往日的相册,重温成长的路程,也是一种幸福。

八班:

王丽慧:通过反思,感悟幸福的真谛,最后用零用钱为母亲购买生日蛋糕,送给母亲,而自己感觉好幸福。

九班:

杨春立:通过翻阅相册,从出生到上初中各个人生阶段,充满师长的关爱,更伴随着幸福在成长。

十班:

陈阳:别人给你一碗饭、一个馒头、一筷子你喜爱的菜,你会感到幸福。

老师文后批语:如果你给别人盛一碗饭,给别人夹一筷子菜,给别人一个馒头,你同样会感到更幸福。

刘双双:有人以索取为幸福,有人以奉献为幸福,有人以享乐为幸福,有人以奋斗为幸福,有人羡慕别人的幸福,有人创造着自己的幸福。

老师评语:有的“幸福”会留下千古骂名,有的幸福会流芳千古。

康静:只有不断地奉献社会才是最大的幸福。

路晓情:对幸福的诠释非常具体,也非常浪漫和超乎现实。

八年级:

一班:

刘明月:幸福是快乐,是高兴,是温情,是给予,是付出。

二班:

吴春松:幸福不是千金的财富,不是受人瞩目的地位,而是为别人,为他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这就是我要的幸福。

三班:

罗金龙:把妈妈的嘱托,妈妈的体贴,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看做自己的幸福。

四班:

肖丽颖:把自己的幸福,与时代相结合,学好知识为国家建设,填瓦增砖。

五班:

陈江鹏:通过两个小孩,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上山挖野菜,作者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具有同情心也是一种幸福。

六班:

杨洋:通过雨天母亲来接自己,回家途中为母亲撑伞,进而感悟出受到家长、朋友的关爱,更应该回报,才是最大的幸福。

王茜:人人献出一份爱心,那么世界就是幸福的。

七年级:

一班:

陈梦:下雨天有人送雨衣的日子是幸福;无人送雨衣自己走自己的人生路,把失落感变成了幸福。

荣超杰:感悟:幸福就是努力帮助,给予,是那样的平凡、普通。

赵静:引用古人的名句:展现了古人的幸福观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上诗句充分表达了诗人以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笑对人生的崇高幸福观。

二班:

邓阳:通过在县医院输液,母亲、父亲陪在身边,倍感幸福,从而感悟出长大以后要伺候好 爸爸妈妈——这是一种感恩般的幸福。

三班:

王宇嘉:幸福就是有个家,幸福就是上学,幸福就是有人关爱。

王营: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幸福就在你眼前。

王赛:有金钱有权利幸福吗?有的人用自己的脚走着不想走的路,用自己的嘴说着不想说的话,这样的人幸福吗?——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四班:

陈新月:能在困境中奋起就是一种幸福。

三:作文情况总结:

以上同学都对幸福做出了各自的诠释,通过老师对同学们上交的作文的阅读,对同学们所持有的幸福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般幸福观、中级幸福观、高级幸福观。

1、持一般幸福观的同学认为:吃得好,穿得好,住的舒服,有零花钱用就是幸福。

2、中级幸福观的同学认为:当自己遇到了困难或陷入了了困境,这时受到了别人的帮助,或亲友的关爱,从而使自己受到了感动,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3、高级幸福观的同学认为:自己从事某项工作获得了成功,或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感到幸福,我们说这样的幸福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而获得的幸福,这一种在劳动中获得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是一种非常美的幸福。还有一种幸福就是通过奉献社会,帮助别人而自己获得的幸福,这样的幸福观是一种人间的大爱,把幸福奉献给了别人,自己从中获得了更大的幸福,这是人世间一种至高无上的幸福,是一种最美最美的幸福。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作文和老师的点评,我想同学们对“幸福”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懂得怎样追求幸福和追求什么样的幸福。祝愿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崇高伟大的幸福。

四:获奖学生名单

1、作文获奖学生名单

特等奖:

九年级五班:杨欣七年级一班:赵静

优秀奖:

九年级:

一班王乔、二班姚云英三班王世欣四班李涵六班李珊珊七班吴晓霞孙颖贤八班王丽慧 九班杨春立十班陈阳刘双双康静路暁情

八年级:

一班刘明月二班吴春松三班罗全龙四班肖丽颖五班陈江鹏六班杨洋王苗 七年级:

一班陈梦荣超杰二班邓阳三班王宇嘉王营王赛四班陈新月

2、书法获奖名单:

在此次作文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同学卷面非常工整,字写得规范方正,在此一并给予奖励。

九年级:

一班李宁二班张晴三班康秀平王世欣四班王秋爽刘宁姜凤冀莹莹五班周佳艺六班金淼七班杨金霞八班杨鑫王丽慧九班金畅李嘉慧苏震琳十班卢洁刘双双付玉丽张营康静

八年级:

一班陈俊玲康萌刘明月张杰肖楠二班何文静杨璐张响陈新颖李明华三班陈晚霞郝百顺田鑫何蕊四班李阳肖丽颖陈奥五班姜欣孙玉莉陈江鹏王吉六班杨洋孙茜张梦瑶

七年级:

一班范思嘉李彦凝肖丽媛张赛焦利李若楠王路静孙颖楠刘雪婷二班白金辉李雪娇张雅清三班王宇嘉杨宇慧王营王颖李丽兴张秋王赛孟令爽张宏静王亚楠四班李蕊陈新月

五、希望

最后提醒同学们:作文不是用“笔”写,而是用心写作文,写自己真情实感,要提炼自己生活中的闪光点,这样的作文会更有感染力。

篇6:创造幸福的学前教育

创造幸福和感悟幸福--《三个人的天堂》读后感

1、婚姻和家庭是需要用心经营的,而其中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主角起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她对这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和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 2、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技巧非常重要,尤其是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时候更需要三思:时间、地点、方式方法? 3、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幸福。幸福需要一颗向往幸福的心,一颗用心生活且认真生活的心,一颗时时去感悟幸福和感恩的心!在人的一生中,遇到那个对的人是幸运,但和那个人幸福地相守一生绝不能仅仅靠运气。 4、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和出生,但可以靠后天的努力让自己过上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作者从小生活在“疯人院”一般的家庭,但她的生活态度可以让她的生活如此精致而烂漫,也让她的生活得如此幸福和满足。 5、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反思和总结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作者就是在一次次反思中让自己没有变成工作狂,让自己变得更加女人,更加美丽而温柔的。 6、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学校,如果她对幸福很敏感,心中珍藏的尽是生活中幸福的点点滴滴,相信她对爱人的抱怨就会换为无尽的鼓励和支持,家有如此贤妻,男人不成功也很难! 这本书是我在给女儿借书的时候,在很匆忙的状态下无意中翻到的,因为封面上写着“全世界最幸福女人的生活手记”,我就很好奇地借了下来。这本书大部分是在我最最难受,难受得难以言喻的时候看的,因为远在家乡的父亲病重,我赶回去看他的途中,那几千公里的归乡路是如此的漫长!那个时刻,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长途客车上,睡眠变得如此的艰难,我只好一次次地把书打开看上一段,跟着作者去感悟幸福,心才会慢慢平静下来。 当父亲永远地离我而去,经历了那种内心从未有过的悲痛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完了这本书,并告诉自己:我要好好生活!幸福地生活下去!爸爸在天堂会看到的! 感谢生活,让我遇到了那么多幸福或不幸福的人们,让我不断地照着这些正面或反面的镜子,可以让我在不断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面对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以幸福为己任,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和他们一起创造幸福,感悟幸福。

上一篇:三尺讲台,爱的事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下一篇:【精】风靡全班的游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