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2024-07-23

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共18篇)

篇1: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延庆县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口算试题

(时间:5分)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307×0= 400÷5= 6.2-6.1= 1800÷3= 2+7.8= 16.5-15.5= 2×300= 200÷2= 40×40= 100×90=

900×60= 303÷3= 0.5+0.3= 7.5-2.5= 10-9.9= 1.6+1.4= 80÷8= 140÷7= 2.5+3.2= 2800÷4=

212+88= 40÷8= 610-510= 18.7-18= 14-0.8= 213×2= 5×50= 700×30= 1.3-0.5= 40×20=

56+44= 3×40= 900÷9= 3000÷5= 50×7= 99÷9= 200×10= 84÷6= 1200÷4= 5600÷7=

篇2: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 9 =23× 4 =513

÷ 5 =205

872-124=27

591 ÷ 3=8

800 ÷ 8=265

0 ÷ 245=0

篇3: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Ⅰ . 听音, 选择 (listen and choose) 。 (共10分)

A) 选出你所听到的字母, 并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读两遍。

B) 选出与所听到的单词相符的图片, 并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读两遍。

Ⅱ . 听音, 圈字母 (listen and circle) 。圈出正确的答案A或B, 每小题读两遍。 (共6分)

Ⅲ . 听音, 判断 (listen and judge) 。 (共10分)

判断下列图片与所听对话的意思是否相符, 相符写“T”, 不相符写“F”。每小题读两遍。

Ⅳ . 听音, 涂色 (listen and Color) 。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将A, B, C, D, 四个矩形涂上相应的颜色, 对话读两遍。 (共4分)

Part2 Writing (笔试部分)

Ⅰ . 根据26个字母的前后顺序, 写出所缺字母 ( 大写和小写 ) 。 (共10分)

Ⅱ . 选出与所给图片属于同一类的单词, 并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 共10分 )

Ⅲ . 在四线格内写出与图片对应的单词。 ( 共12分 )

Ⅳ . 看图填空。 (单词首字母已给出) ( 共8分 )

I’m K_________. This is my grandfather, Dan. That is my g_____________, too. He is Ben. This is my grandmother, S_________. That is my g_____________, too. She is May. My father is J__________. My m_____________ is Ann. Lucy is my s___________ and Danny is my b_____________. This is my family. What about yours?

Ⅴ . 为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图片, 并将选项填在题前括号内。 ( 共10分 )

( ) Happy birthday!

( ) Good morning, Miss White!

( ) Look! It’s a cat.

( ) Have some bread.

( ) Look at my bag. It’s big.

Ⅵ . 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答语, 并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 共12分 )

Ⅶ . 为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图片, 请将句子与图片连线。 ( 共8分 )

篇4: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题

1. 已知-2xny4 + 5x2y - 1是六次三项式,则n = [ ].

2. 若(a - 2b)2 = (a + 2b)2 + k,则k = [ ].

3. 一个角的补角和它的余角的比为5∶2,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4. 有两个1圆的硬币,随机抛在水泥地上,两个硬币正面都朝上的概率记作P(正,正),一个正面朝上一个正面朝下的概率记作P(正,反), 则P(正,正) [ ]P(正,反)(填“>” 、“=”或 “<”).

5. 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8的值是2 006,则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4 004的值是[ ].

6. 如图1,已知∠3 + ∠4 = 180°,则NM与BC的位置关系是[ ],请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结论[ ].

7. 观察下列等式:22 - 12 = 3,32 - 22 = 5,42 - 32 = 7,…则第n个等式为[ ].

二、选择题(每小3分,共24分)

8. 在代数式a,-,a2 - b2,,中,整式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

9.小马虎在做下面4道题时只做对了1道,他做对的是().

A. (-1)0 = 0B.(-a3)2 = a5

C. 4m2 - 3m2=1D. -

x32 ÷ -

x5 = - x

10. 你到过天安门吗?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它的面积有44万m2.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接近于().

A.篮球场地的面积

B.教室的面积

C.一张报纸的面积

D.一本教科书的面积

11. 如图 2,方砖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老鼠在方砖上自由走动,最终停留在白色方砖上的概率是().

A. 4B. C. D.

12. “已知两个多项式A和B,其中A = 4x2 - 5x + 1,求A + B”.小亮在计算时错误地将“A + B”看成了“A - B”,所得的答案是-2x2 + 9x - 4,你帮助小亮计算出“A + B”的正确答案是().

A. 2x2 + 4x - 3B. 6x2 - 14x + 5

C. 10x2 - 19x + 6D. 8x2 - 23x + 9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1.60的精确程度与近似数一样

B.近似数1.60与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一样

C.近似数7.80精确到百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

D.近似数6 000万与近似数千万的精确程度一样

14. 已知4x2 + 2mxy + 9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 6B. ±6C. 12D. ±12

15. 图3的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ABO = α,∠DCO = β,则∠BOC 的度数为().

A. 180° - α - βB. α + β

C. (α + β)D. 90°+(α - β)

三、解答题(共55分)

16. 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1)(3x + 2)(x - 3) - x(4x - 5) + (x - 1)2;

(2)(x - y)(x2 - y2)(y + x).

17. (8分)已知a + b = -5,ab = 6,求a2 + ab + b2的值.

18. 作图题:(9分)

已知:∠α、∠β,且∠α > ∠β,如图4;

求作:∠AOB,使∠AOB = ∠α-∠β;

说明:只允许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9. (10分)如图5,一块直径为a + b的圆形钢板,从中挖去直径分别为a 与 b的两个圆,求剩下的钢板的面积.

20.(10分)表1是2001年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报告.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6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你的统计图能画得形象些吗?

(2)如果要利用面积分别表示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6个城市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是多少?(可利用计算器计算)

(3)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你发现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联系吗?

21. (8分)看图填空.

(1) 如果∠2=∠3,那么[ ]∥[ ],理由是[ ].

(2) 如果 ∠3=∠4.,那么[ ]∥[ ],理由是[ ].

(3) 如果∠1与∠4满足条件[ ]时,m∥n,理由是[ ].

(4)如果∠1+∠2=180°时,[ ]∥[ ],理由是[ ].

篇5: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口算练习

230×30 =840÷40 =40×25 =72÷60 =70×70 =1000÷20=32×20 = 120×4 =80×50 =400÷20= 30×120 =900×70 =50×600 =91÷13 =300÷50 =

+ 400 =72÷6 = 420×2 =130×3=700×80=40×120=

10×530=

篇6: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4.8+2= 0.25×40= 0.12×30= 17

+= 8841

- = 93

-= 3911-= 58

1.25×8= 7.5-0.5= 48÷12=

+= 66

6.5-5.6= 0.45+0.6= 0.1×100= 58

+ = 99

 111121+= 3611-= 66

2.6÷2= 4×2.5= 0×3.96= 11

- 45

-= 77

+ = 77123

- = 1313

24+= 3911+= 8443

+= 55

1-=

+= 4711+= 23

-= 49

0.75= 4

134++= 677

+ = 826+

2-

345-77411--55733

- + = 888

+-= 232

451-+ 99241++353841 + + = 911916

3― ―=

77311 + + = 444

3--=

--= 236

545

1- -=

篇7: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量检测试题

一、快乐填空。

1.今年的2月份有()天,全年一共有()天。2.下午3时是()时23时是晚上()时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小小评判家。

1.小数都比1小。()3.李小刚的妈妈9月31日从上海回来了。()4.小明班平均每人爱心捐款9元,小明一定捐了9元。()2.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如果商是三位数,□ 里最小可以填();

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5.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8时=()日

7平方千米=()公顷6年=()个月

3分米7厘米=()米(填小数)9角=()元(填小数)6.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间教室的长大约是8()。②我国的土地面积约是960万()。③一张单人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④我们的学校约占地2()。

7.如右图,全天共开放()小时()分钟。8.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800.688.606.08()>()>()>()

9.一匹马换8只猫,1只猫换4只兔,一匹马可以换()只兔。10.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5.用7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图,它们的面积都是7平方米。()

三、我的选择不会错!(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下列年份中,()是闰年。

A.1900年B.2068年C.1998年D.2011年 2.()÷3=103……2,括号里应该填()。

A.309B.311C.307D.308

3.把2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 面积是()。

A.18厘米B.24平方厘米 C.18平方厘米D.36厘米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三位数B、四位数C、三位数或四位数D、不确定 5.下面三个算式的积中,()最接近600。

A.31×19B.25×20C.25×303D.22×35 6.小刚站在操场上,面向西北方,他的背面是()方。A、东北B、西北C、西南D、东南

四、我是神算手。1直接写得数。

90÷3= 40×50=360÷6=22×40=540÷6=720÷8=0÷9= 70×80=30×13=4.2+0.5=5.2-3.6=1-0.7=200÷4=0×85=3.5+2.6=

100÷5=27×19≈53×32≈311÷6≈187÷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43×24=401÷4=※385÷7=

※524÷5=3.6+2.8=84×65=

3.脱式计算。

735÷7+29839×8÷6(34+22)×2

4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半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三年级同学去实践基地劳动。男生34人,女生29人。他们7人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几组?

3.据统计,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天大约流失水12千克,那么,6个水龙头一周流失水多少千克?

4.同学们参加运动会开幕式表演,243名同学排成3个方阵,每个方阵站7行,每行有多少名同学?

5.一艘轮船5小时行165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天可航行多少千米?

6.下面是三年级同学在一个周末上网的统计表。

篇8: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是高中三年级理科拓展内容,是学生在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了“曲线与方程”后,对坐标法这一数学思想的再次领悟。

曲线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研究其规律和性质时,坐标系及方程表示方法是可以视实际需要而加以选择的。参数方程是在直角坐标系下曲线方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以参变量为中间变量来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的方程。学习参数方程有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中数学方法的灵活多变。用距离与方向确定点的位置是生活中的方法,极坐标系就是这种方法的“数学化”。

在学习了参数方程后,学生已经认识到描述曲线的形式并不唯一,这也为继续认识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实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不是唯一方法提供了帮助。在现实生活或科学技术中,还可以用其他的有序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极坐标系就是其中一种。极坐标系的基本思想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点的位置。极坐标系的创立方便了某些曲线方程的建立,一些新的曲线也相继问世,如双纽线、卵形线、对数螺线、悬链线等。

新的坐标系不仅充满了新的希望,而且它为相当一部分的几何问题提供了既新且美的解题方法,用参数方程或极坐标系来表示某些曲线会显得十分简洁,一些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问题的提出]

数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以生活中一个极其常见的事例引入,发挥学生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发现事例的本质特点:方向和距离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为极坐标系的建立抽象出基本几何量:距离、角度。这与在直角坐标系下确定点的位置不同,引发建立新的坐标系。

在形成了极坐标系的概念之后,我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分析极径和极角的取值范围,解决了极点的极坐标,概括出建立极坐标系的要素,并对背景中的事例建立极坐标系,求出点的极坐标,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极坐标系的基本思想——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极坐标系,会求给定点的极坐标,会由给定的极坐标确定点的位置;2.经历极坐标系的建立过程,逐步深化对坐标法的再认识,发展探究能力;3.感悟极坐标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欣赏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理解极坐标系。

教学难点:平面内给定点的极坐标的表示。

环节一:设置问题背景

1.设计背景,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这样回答问路人:“从这向东北方向走600米就到那儿了。”

问题:分析这句话,告诉了问路人哪些信息?

回答:“从这向东北方向走600米就到那儿了。”

出发点方向距离终点

在上面的分析中,涉及方向和距离两个量。

2.逆向追问,触及核心

问题:在平面中,确定起点后,由方向和距离是否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为什么?

回答:可以的。方向确定了行走的路线,距离确定了从出发点行走到终点的路程。(先按方向画出一条射线,然后在射线上取点使它到起点的距离为所给的数据。)

环节二:极坐标系

角度、长度是几何中的两个基本量。一个起点和单位长度就可以度量长度,一条始边和旋转角的正方向就可以度量角度。我们将距离的起点与角的始边的端点重合。

1.揭示本质,形成概念

在平面上取定一点0,以0为端点引定射线0x,再选定一个单位长度和旋转角的正方向(一般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时对于平面上异于点0的任意一点M,设ρ=|0M|,θ表示以射线0x为始边、射线0M为终边的角,则点M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ρ,θ)表示。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

评说: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点的位置。极坐标系是不同于直角坐标系的另外一种坐标系。在极坐标系中,定点0叫做极点,定射线0x叫做极轴,ρ叫做点M的极径,θ叫做点M的极角,(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

建立极坐标系的要素是:(1)极点,(2)极轴,(3)长度单位,(4)角度单位和它的正方向。

问题:ρ和θ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回答:点M异于点0,则ρ>0;旋转形成了角,旋转方向规定了角的正负,并且终边确定时,所形成的角不唯一,有2kπ+θ,k∈Z;一般用弧度制表示角。ρ>0,θ∈R。

极点:ρ=0,规定极角θ的大小任意(类似于零向量,模为0,方向任意),从而ρ≥0,θ∈R。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就是极坐标系的基本思想。

问题:前面生活问路中,以出发点为极点,以向东方向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那么目的地的一个极坐标是什么?

回答:终点的一个极坐标为。

2.基础例题,初识概念

例1:如图,在极坐标系中,求A、B、C各点的极坐标。

问题:如何求一个给定点的极坐标(求解步骤)?

回答:一般先按点与极点的距离求出极径,然后按照极径所在射线的位置求出极角。

问题:是否还有点的极坐标的其他表示?

回答:极角不唯一。

小结:极坐标(ρ,θ)的更一般形式为(ρ,2kπ+θ)(k∈Z)。

3.逆向思考,促进理解

问题:在建立了极坐标系的平面内,若给定了ρ和θ,如何确定一个点P,使(ρ,θ)是点P的极坐标?比如,ρ=3,。

解:以极点为圆心,以3为半径作圆,再由极点0出发作一条射线,与极轴成角,那么该射线与圆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P。

备案:先由极点0出发作一条射线,与极轴成角,再在射线上取一个点P,使|0P|=3,那么点P就是所求点,即点P是以为极坐标的点。

[对于给定的(ρ,θ),有唯一的点P与之对应。]

小结:根据极角确定点移动的方向,根据极径确定点移动的距离。

4.递进思考,和谐统一

小结:在极坐标系中,任一实数对(ρ,θ)(ρ≥0)都有平面上唯一的点P与它对应;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P与实数对(ρ,2kπ+θ)(k∈Z,ρ≥0)之间建立了一对多的对应关系,极角不唯一。

在学习三角比时知道,2kπ+θ中的θ一般取在[0,2π)中。此时,极角是唯一的。

在极坐标系中,除了极点外平面上的所有点所成的集合和实数对集合{(ρ,θ)|ρ>0,0≤θ<2π}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5.注解释疑,广义发展

在问路问题中,点M (600,),如果让他反方向走600米到点P,点P的极坐标可以是P。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关于极点对称,是否能让点P的方向也为呢?那么就要改变极径的数值了。用负号来处理相反的量、相反的方向,是数学中一贯使用的。(在数轴上,向东走10米,如果表示为+10,那么向西走10米就表示为-10。)

点P的极坐标可以表示为M。

例如:点A,也可以写为A;

点B,也可以写为B。

先按极角找到极径所在的射线,再按极径的正负和数值在这条射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上描点。可见,ρ<0比ρ>0多了一个操作,将射线“反向延长”。因此,ρ<0实质是“管方向”的。这与数学中通常的习惯一致,用“负”表示“反向”。ρ的正负规定了点移动的方向。

小结:当ρ<0时,规定(ρ,θ)对应的点为(-ρ,θ+π),即规定它的对应点P的位置在θ角终边的反向延长线上,且|OP|=ρ。更一般地表示为

当所建立的极坐标系对ρ、θ皆无限制时,也称为广义极坐标系。在不作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认为ρ≥0。

环节三:例题选讲

例2:在极坐标系中,点P,按照下面的要求和规定,写出所求点的极坐标。

(1)点P关于极点的对称点Q,规定ρ>0,0≤θ≤2π;

(2)点P关于极轴的对称点S,规定ρ<0,θ∈R;

(3)过极点作垂直于极轴的直线1,点P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为T,规定ρ∈R,θ∈R。

分析:这里涉及对称作图,那么我们首先在极坐标系中作出点P,然后再作出相应的对称点,以确定它们的极坐标。

小结:直线1称为极垂线。重视极点、极轴的概念,会由给出的极坐标确定点的位置,也能表示给定点的极坐标。

环节四:课堂练习

1.按照下面的要求和规定,写出图中点的极坐标。

(1)点A,ρ>0,θ∈R;

(2)点B,ρ<0,0≤θ<2n;

(3)点C,ρ>0,-π<θ≤π。

2.在极坐标系中,画出点A、C、D,并说明A和B、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环节五:小结

1.了解引入极坐标系的合理性,建立极坐标系的科学性;2.理解极径、极角的意义,表示平面内给定点的极坐标;3.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点的位置是极坐标的基本思想;4.经历了极坐标系的建立过程,体会极坐标系的价值。

比较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的异同,如下表。

思考题:研究平面内点M的极坐标(ρ,θ)和直角坐标(x,y)的关系。

[专家点评]

田老师的“极坐标”一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学生的理解及数学化的表达上下工夫,让学生理解引入极坐标系的意义和作用,并在与直角坐标的对比中,帮助学生掌握了极坐标系的定义。

田老师善于及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总结归纳,在问题的设计上动了很多脑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和练习,通过教学中的回答,运用正例、反例来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力求通过学生的活动来让学生完整地获取、掌握概念。

篇9: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一、基础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共10分)

二、探索部分(26分)

1.想一想,画一画。(4分)

(1)先将○向右平移3个格,再将○向上平移3个格。

(2)先将△向上平移4个格,再将△向左平移4个小格。

2.量出所需要数据(保留整厘米数),算出右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

3.拼一拼,想一想,再填一填。(5分)

有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找一找,填一填。(4分)

(1)狮子家在骆驼家的()面,金鱼家在大象家的()。

(2)狮子家的东南面是(),东北面是()。

5.分一分,想一想,涂一涂。(3分)

三、拓展应用部分(21分)

1.为迎接元旦邮票展,王乐和魏明在整理邮票,共有186张,每页可以放6张,一共可以放多少页?(5分)

2.元旦期间,希望小学组织中年级学生到奥运馆参观,三年级去了24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一半。希望小学共去多少人参观?(5分)

3.希望小学三年级五班为庆元旦买了一些彩纸装饰教室,刘燕小组负责做花朵,刘晓辉小组负责做五角星,魏春玲小组负责做彩旗,她们计划所用材料情况如下:

刘燕:我们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2/7。

刘晓辉:我们小组计划比刘燕小组多用这些彩纸的1/7。

魏春玲:我们小组计划用的彩纸比刘燕和刘晓辉小组共用的少1/7。

(1)刘晓辉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2)魏春玲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3)这些彩纸够用吗?请解答并说明理由。(3分)

4.希望小学举行迎元旦学科竞赛,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5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2人,两科都没参加的有20人。语文、数学两科竞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2分)

篇10: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1.填空.

(1)69708÷92的商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2)4800÷1200=( )÷12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

(4)要使2D2÷2的商中间有0,D可以填的数是( )或( ).

(5)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24×( )< 250 147×( )< 850

35×( )<235 283×( )<1590

(6)甲数除以己数的商是12,甲数乘以2,和乙数除以2后的商是(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5除( )的商是三位数.

A.三位数. B.不大于最小的四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D.不确定.

(2)□067÷48,要使商是两位数, □内可填( ) .

A.1、2、3 B.1、2、3、4 C.5、6、7、8、9

(3)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的( )倍.

A.2 B.100 C.1001

(4)因为 101×99+22=10021,所以□÷□=□……□

A.10021 22 101 99

B.10021 22 99 101

C.10021 99 101 22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0,如果甲数扩大2倍,乙数乘以2,那么商是( ).

A.20 B.80 C.5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7272÷72=11( )

(2)57除一个最高位上是3的五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

(3)被除数的位数-除数的位数=商的位数.( )

(4)要求单价,必须知道总价和数量.( )

(5)王师傅每小时加工100个零件.一共加工多少个零件?是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 )

4.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42÷14 77÷11 138÷69

720÷80 0÷4278 460÷20

16×8 1919÷19 140÷35

27÷3×4 15×6 200÷40

(2)用竖式计算.

9624÷24 6780÷60 1096÷78

8480÷53 2300÷25 6732÷68

1750÷35 4007÷28 462÷42

(3)脱式计算.

93150÷23×25 24016÷(3792÷48)

(5040-1320)÷6 4200÷70÷15

5.列式计算.

(1)1564里有几个23?

(2)1792是64的几倍?

(3)一个数的41倍是861,这个数是多少?

(4)被除数是13660,除数是29,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6.应用题.

(1)某乡8天修完一条5600米长的水渠,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学校去年栽树60棵,今年栽的比去年的3倍还多35棵,两年共栽树多少棵?

(3)一个电视机装配小组,计划25天装配电视机750台,实际每天多装配10台,实际每天装配多少台?

(4)一个果园要运9000千克苹果,已经运出6000千克,剩下的每筐装30千克,剩下的可以装多少筐?

(5)筑路队原计划25天筑路10000米,实际提前了5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筑路多少米?

(6)在一条长48千米的公路旁,一共栽了8600棵杨树,6040棵柳树,平均每千米栽了多少棵树?

参考答案

1.(1)三,百 (2)48 (3)商,除数,余数 (4)0或1

(5)10,5,6,5 (6)48

2.(1)③(2)②(3)③(4)③(5)①

3.(1)×(2)√(3)×(4)√(5)√

4.(1)略

(2)401,113,14…4,160,92,99,50,143…3,11

(3)101250,304,620,4

5.(1)68 (2)28 (3)21 (4)471……1

6.(1)560×8=700(米)

(2)60×3+35=215(棵)

60+215=275(棵)

(3)750÷25=30(台)

30+10=40(台)

(4)(9000-6000)÷30=100(筐)

(5)10000÷(25-5)=500(米)

篇11: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林旺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1)正方体也叫()。

(3)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4)至少要用2个一样大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5)表面积是150cm2的正方体,体积是125cm3。()(6)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分成1000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

()(7)3x=x·x·x()(8)一块80cm3的塑料泡沫丢入水里,水上升部分的体积是80cm3。()(每空1分,共30分)

(2)长方体或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3)一个长方体(如右图),长是()厘米,有()个面是正方形。(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①一支2B铅笔长15()。

②林旺小学的校园面积是2.65()。③数学课本体积约是160()。

④一台42吋液晶电视机体积约是45()。⑤一瓶“椰树”牌矿泉水净含量350()。⑥一瓶金龙鱼调和油有5()。(5)单位换算。

①2.5cm2=()dm2②()dm3=3500cm3 ③25cm=()m④12.5L=()ml ⑤2.05dm3=()dm3()cm3⑥3m38dm3=()m3(6)写出下面各式的结果。

23=()2.53=()123=()a·a2=()

(7)一个长方体总棱长216cm,相交于任何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总长度是()cm。(8)一个长方体的每条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总棱长扩大到原来的()倍、()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9)三个棱长是5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cm2,()cm3。

(10)一块长2.5m的长方体木板,横截面积是0.4m2,体积是()方。

(每式1分,共10分)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2)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9)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表面积也相等。()(10)常用的体积单位进率是1000。()

三、选择(每式1分,共10分)

(1)下列常见物体中,形状不是长方体的是()。

A、火柴盒B、冰箱C、茶杯D、粉笔盒

(2)一个小型长方体游泳池长5米,宽4米,深1.6米,它的占地面积是()。A、8平方米B、6.4平方米C、20平方米D、32平方米(3)从一个体积是3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挖掉一小块后(如右图),它的表面积()。

A、和原来同样大B、比原来小C、比原来大D、无法判断(4)长方体木盒(如右图)的体积与容积比较()。

A、一样大B、体积较大C、容积较大D、无法比较大小

(5)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几个小长方体的体积总和()。

A、不变B、比原来大了C、比原来小了D、无法判断

(6)一个垃圾处理池能容纳6万立方米垃圾,这个垃圾处理池的()是 6万立方米。

A、体积B、容积C、表面积D、总棱长(7)能折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8)一块36m2的长方形地板上贴上边长是0.6m的正方形瓷砖,需要()块瓷砖。

A、6B、60C、100D、30(9)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4cm,体积是()cm3。

A、1B、8C、16D、6

4(10)据科学家测定,我国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大约需2000~3000()的水维持体内的平衡,保证身体健康。

A、千克B、升C、毫升D、立方厘米

四、看图计算。(每式2分,共12分)

5分米

5分米

3分米

5、一个长3dm、宽4dm、高5dm的容器里倒进40L的水,再放进一个小铁球,此时水

厘米

深4dm,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5分)

棱长总和:棱长总和:

表面积:表面积:

体积:体积:

五、解决问题。(7小题、共38分)

1、用角铁焊接一个长4dm、宽3dm、高1.5dm的老鼠笼(如右图)框架,需要多长的角铁?包裹这个老鼠笼框架需要多少dm2的铁丝网?(6分)

2、给一个棱长为10dm的鱼缸(如右图)四周涂上遮光漆,需要涂多大的面积?如果涂每平方分米要用去0.02kg的漆,需要多少千克漆?(5分)

3、一辆储冰冷藏车,从车厢里面量长5m,宽2.5m,高2m,它能冷藏多少m

3的冰?

如果每m3 的冰重900千克,这辆车最多能储冰多少吨?(6分)

34、一辆卡车拉来6m的沙子,准备铺在一条长50m、宽2m的马路上,能铺多厚的沙层?(4分)

6、一个包装盒,如果从里面量长25cm、宽20cm,体积为15dm3,爸爸想用它包装一件长22cm、宽15cm、高24cm的玻璃缸,是否可以装得下?(6分)

篇12: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知识竞赛试题班级:成绩:

一、填空(59分,第8题5分,其余各题每空2分,)

1.孝敬,尊敬,礼貌

2.坚持锻炼姿势正确。

3.员行队礼。

4.,到困难。,注意安全,讲究卫生。

6.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打招呼。

7.尊老爱幼,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9.我们感谢祖国,给了我们()的成长空间;我们感谢父母,付出了()与()养育我们;我们感谢老师,()地谆谆教育我们;我们感谢同学真诚的()与()。

10.“

11.请写出楼道行走规则()()()。

二、选择题。(16分)

1.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都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

A、吃的好、穿的好B、家里富裕,可以浪费C、厉行节约,杜绝浪费D、不能用

2.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养成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放学后按时回家的好习惯。概括地说就是要自觉()

A、有道德B、讲文明C、完成学习任务D、遵守学校纪律

3.“坐如钟、卧如弓、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说()

A、要做广播体操B、要做眼保健操 C、坐、卧、站、行姿势要端正D、参加文体活动

4.校园的整洁与美丽靠我们()

A、值日B、每一个人的努力C、爱护花草树木D、保护地球

三、问答题。(25分。)

1.小红爱说谎话,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考试时还偷看别人的答案。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几条?请写出这条的具体内容。(13分)

篇13: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孙琪斌,上海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在教学定位上,他呼吁“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立意,努力挖掘数学独有的学科育人价值”;在教学方式上,他提倡“学教一体,教学同步”。呈现其教学主张的专著《在学中教异步达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被评定为上海市“十二五”教师培训市级共享课程。

[前端分析]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值得担忧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教育境界相对偏低的数学概念教学。具体体现:①不善于挖掘数学概念本身固有的育人价值,忽视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②课程意识较弱,不能较好地识别概念的学段特征,立足概念整体设计教学的能力偏弱;③通过对话促进数学理解的数学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本文拟借助《圆的概念》的教学设计谈几点关于提高数学概念的教学境界的思考。

1.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圆,以直观认识、定性感知为主;初中阶段的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定义方式;高中阶段的圆,以圆的轨迹定义描述为主,侧重于应用圆的轨迹定义描述建立圆的方程。因此,初中阶段的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圆的本质特征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学情分析

按照正常的理解,初中学生理解“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所成的图形,这个定点是圆心,联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这个定长是圆的半径长”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事实并非如此。

当带着“圆心O在不在圆O上”“半径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弦、半径、直径的区别与联系”“弧、半圆、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与学生交流时,意料之外的发言时常会不约而至。

(1)“圆心O在不在圆O上”的课前调研情况统计,见下表。

(2)“先画一个圆,然后再画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的教学情况。

2012年在郑州上课,九年级某班学生曾分别用图1、图2、图3解释他们在课前所理解的圆的二分之一。2014年在苏州上课,一位学生用图4中的阴影部分表达他所理解的圆的二分之一。

(3)预料之外的课堂生成。

2010年在昆明上课,一位学生关于圆的二分之一的认识是正确的,但在教学小结的环节仍然认为“半径是弦”。2014年在台州上课,出现了“圆心到圆边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发言。观看小学名师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视频,发现学生用“圆边”“圆周”解释圆的情况很普遍。

[数据挖掘与问题提出]

“圆心O在不在圆O上”的课前调研情况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认识的圆是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而并非“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的集合”。

将圆的二分之一表示成图1、图3、图4的形状,说明学生对于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的范畴。

在教学小结的时候,学生仍然坚持认为半径是弦,这说明他依然认为圆心在圆上。

用“圆边”解释圆,说明学生不知道圆与多边形的本质区别。

为了解决学生在理解概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认知偏差,我们进行了提高概念教学立意的尝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①理解圆的概念(当堂达标率不低于80%,单元达标率不低于95%),理解“圆、弧、半圆”“弦、半径、直径”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堂达标率不低于90%);②在讨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探究“已知点A不在⊙O上,试在⊙O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短”的问题;③了解我国古代与圆有关的研究成果,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与圆的概念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生活文化。

教学重点: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已知点A不在⊙O上,试在⊙O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短”的说理探究。

(二)教学活动预设

1.学情调研

(1)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圆?(古代车轮、呼啦圈、足球、鸡蛋、红绿灯、月饼、月全食、奥运五环、时钟等,图片略)请将不是圆的图形剪切至几何画板课件中的“非圆区”,到小结时,我们再来判断此刻的直觉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图片中的古代车轮、外圆内方的古代钱币侧面呈现了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成就,红绿灯暗示交通安全,月饼、月全食等图片为多边形与圆、弧与圆的后续交流埋下伏笔,时钟为引出圆的描述性定义以及弧的概念做铺垫。

(2)请用手在空中画一个圆,然后画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利用圆的二分之一引出小学学过的半径、直径,为学习弦、弧等概念做铺垫;为教学目标样题“半径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做铺垫。

2.互动交流,在学中教

互动话题1:在画圆时,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圆有什么特点?与同伴交流。

学生分别使用圆规、细绳、几何画板等工具画圆,教师借用学生绘制的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圆的特点。

互动话题2:圆心O在不在⊙O上?圆心O若不在⊙O上,那么圆心O在哪里?由此引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活动:画一个半径长为4cm的圆,利用所画的圆探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5,若圆0的半径长为R,点P到圆心0的距离为d,请讨论“点P与圆0的位置关系”与“d与R”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达标样题:已知⊙O的半径长为4cm,点P在⊙O所在的平面上,且与点O的距离为4cm。请与学习同伴一起,在小组内叙述点P与⊙O的关系。

设计意图:课堂作业是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分析学生画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利用学生画出的不成功的圆解读画圆的关键:定点、定长。利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利用达标样题,检测学生运用圆的概念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

弹性预设:若出现与“圆边”(点在圆边上、圆边上的点等)有关的发言,则可运用下面的预设以及互动话题3进行回应。

已知,点O到直线1的距离为4cm,试在直线1上找出与点O距离为4cm的所有点。

如图6,过点O作1的垂线,垂足为点H,让动点P无限逼近H,只要动点P不与点0重合,那么Rt△OPH总会存在,因此OP>OH。若存在△OPH,自然就存在三角形的边。

圆则不然,依照“平面内到点O的距离等于4cm”的作图原则,则圆上的任何三点都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此乃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之一。

互动话题3:在与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n边形的比较中感悟圆的本质特征,引出半径、直径、弦等概念。

达标样题:弦(正多边形的边)、直径、半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几何画板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几何画板的迭代功能,设计圆与正多边形的课件,逐步增大正多边形n的值,进而体会圆与正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感受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自然孕育其中。

互动话题4:弧、半圆、优弧、劣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圆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容易理解;“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均在这个圆上”,则相对较难理解。为此,我们运用类比的方式,将圆与弧、圆与正多边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弧上的点到某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但“到某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不一定都在这条弧上”。

例题:一个点与圆上各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1cm,最小距离为5cm,求这个圆的半径长,请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你所确定的两点的距离为何最大?为何最小?

已知:点A不在⊙0上,试在⊙0上找到一个点P,且使AP最短。

解:

(1)若点A在⊙O外,联结OA交⊙O于点P (图7),则AP最短。

理由如下:设点Q是⊙O上异于点P的任意一点,连接OQ、QA。在△OQA中,OQ+AQ>OA;又OA=OP+AP。

∴OQ+AQ>OP+AP。

∵点P、点Q在⊙O上,OP=OQ。

∴AQ>AP,即AP<AQ,AP最短。

(2)若点A在⊙O内,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证明过程请学生们课外完成。

综上所述,可得若点A不在⊙O上,那么作射线OA,则射线OA与⊙O的交点P就是满足AP最短的所求点。

3.呼应课前调研问题,异步达标小结提升

(1)利用教学达标样题进行达标检测,回应学情调研环节生成的问题。

(2)组织各个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检测关于圆的概念理解情况。抽测各个小组的4号学生(各个小组第4个学会的学生,简称为4号),运用各组4号的成绩评价各个学习小组的成绩。

(3)利用几何画板现场绘制大小不同的圆,度量圆的半径长与圆的周长,引导学生体会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个不变量,由此引出圆周率π,引出我们国家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贡献,带领学生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4)分享几段名言,启迪学生走进数学文化的层面感受数学。

(5)讨论:为何说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4.教学目标样题(略)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半径长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若有,请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若无,简述理由。

提高作业:已知点A不在⊙0上,试在⊙0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长。

拓展作业:以生活中的圆文化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自己对于圆的认识。

[专家点评]

这节课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丰富实例引入圆的图形,再通过学生自主画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圆的概念教学,用简明、生动的情景与学生感悟活动作为数学基本事实的教学实效较好。

对圆的内容的教学设计合理,其中“求不在圆上的点到圆的最短距离”的探究有新意,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种好的设计。

对圆的特点的教学设计很精到,通过与其他图形比较、观察、归纳,所获得的圆的两个特点为以后的轨迹、方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篇14:浅谈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的口算首先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开始的,然后练习10以内数的口算,这是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当10以内数的口算熟悉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引入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后期进一步学习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都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不仅为笔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用以提升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

一、数形结合,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数的认识,为口算打好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将这一点运用到对数的认识上,利用教具中的小棒来进行概念的演示,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3+4=?”,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3”和“4”,然后将两份小棒和到一起,让学生数出合起来后得到的小棒数是“7”,从而完成“3+4=7”的数学计算。又例如,让学生计算“8-2=?”,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8”,然后从小棒中分离出“2个小棒”,让学生数出剩余小棒的的个数为“6”,从而得到“8-2=6”的结果。待练习几次后,可以让学生抛开小棒的辅助,直接口算10以内数的加与减法。尤其在讲授《9加几》这节课的内容时,由于是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比较抽象,充分运用学具中的小棒,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理解凑十的过程,为口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在口算初期强化对口诀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口算速度上一个新台阶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提高口算速度,首先要教给他们正确合理的算法。在学生记忆口诀的训练中必须利用最佳记忆时期,熟练全部口诀。20以内的加减法,思维方法主要是“凑十法”或“破十法”,可以用手指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来,五五凑成一双手”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巧,使学生掌握最佳学习方法,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增强学习的兴趣。对于特殊的数字,也可以在口算中灵活应用,“个位差1得9,个位差2得8,个位差3得7,个位差4得6,个位差5得5,个位差6得4,个位差7得3,个位差8得2。”引导学生利用口诀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12-3=?”,因为个位2与3差1,所以得9,整个计算过程只有很短的时间。口诀的记忆需要在口算初期进行强化练习,熟练掌握之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的敏捷性,使学生口算速度上一个新台阶。

三、 循序渐进的从单项练习过渡到专项练习,再以综合性的练习巩固,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过的知识

单项练习主要包括视算和听算,视算是通过用眼看题,用脑算题,用口读题说出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利用一张口算表便可进行口算的单项练习,每节课拿出四到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十道口算练习题,视算和听算交叉练习,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专项练习主要是逻辑口算法,是指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方法。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时,重点练习“凑十法”,要求学生分解小补大凑成10,然后加上分解数余下的部分。例如“5+6=?”把5分解成1和4,用4和6凑成10,在与1相加得11。而练习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时,重点练习“破十法”,例如“11-6=?”,先从10里减去6剩4,再与个位上的1相加得5。逻辑口算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在课后布置专项练习题,每周1至5晚上要学生完成10至30道口算题(发口算清单),由学生家长配合监督完成。

在学习了了一段时间的口算之后,学生已基本掌握口算的技巧与口诀,也通过大量的练习对10以内、20以内的数的加、减计算有了较为扎实的巩固,这时可以增加综合性的练习,为日后的乘、除,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打下基础。有些计算题,虽不能直接口算,但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式数据的特点、运算规律和运算符号,进行恒等变形,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掌握口算规律和技巧。

篇15: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试题

一、口算:(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164= 205= 369= 5 + 5 =

78= 279= 35+55= 8635=

488= 546= 7 3= 5 5=

64+9= 179= 8373= 427=

62= 328= 21+3= 162=

二、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9分。)

72(5244) 7 815 5 + 96

三、填空:(共34分)(其中第7小题占8分,其余每空占1分)

1、244=( ),口诀: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请在○里填上+、、或。

8○2=6 9○3=3 6○6=36

35○7=5 6○4=10 18○2=9

3、请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4□=28 □6=42 56□=7

49□=7 72□=9 5□=20

4、有21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 ,可以摆( )个 。

5、的只数是 的( )倍。

6、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45 122 81 728 426

( )( ) ( )

7、给、、=找家。(每小题2分,共8分)

32+967 15-3124

3+333 7988

四、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w)(4分)

(1)、328=4 读作32除以8等于4。 ( )

(2)、拉抽屉是旋转现象。 ( )

(3)、小明有35元,我有5元,我的钱是小明的7倍。 ( )

(4)、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 )

五、画一画:(共10分)

1、照样子画一画,并与上面的`画法不同,写一写○的数目是●的数目的几倍。(3分)

●●○○○○○○○○○○ 10是2的5倍

○○○○○○○○○○○○ ( )是( )的( )倍

2、分别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每题3分)

3、请画出下面图形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4分)

六、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6分)

1、42比7多多少? 2、49是7的几倍?

七、解决问题:(共27分)

1、算一算,我们班现在有多少个同学?(4分)

2、新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试题:4人玩一副飞行棋,有32个同学,大家同时玩需要多少副飞行棋?(4分)

3、一件衣服要钉9粒纽扣,7件衣服要钉多少粒纽扣?现在有45粒纽扣可以钉几件衣服?(6分)

4、小兔一家人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5分)

5、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4分)

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问题: ?(2分)

篇16: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测试题

一、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写作:写作:()写作:()

读作:()读作:()读作:()

2、人民币的单位有()、()、()。

3、57比5多(),比57多5的数是()

4、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相差()。

5、57里面有5个()和7个()。一个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6、想一想,画一画。

(1)

(2)

7、小青看一本书,今天她从40页开始看,昨天她看到了()页。

8、

()元()角()元()角()元()角()元()角

二、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数中,()比76大,比79小。

①89②58③76④78

2、()不是最大的两位数,但比96大,而且是双数。

①99②98③97④96

3、红花有89朵,黄花比红花少很多。黄花可能有()。

①88只②25只③90只

4、同学们去浇树,六年级浇了30棵,三年级比六年级浇的少一些。三年级可能植树()。

①32棵②26棵③30棵

篇17:三年级下学期口算教案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的要求是,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一)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口算一位数乘10,第二个层次数通过口算一位、两位数;

3、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之后,已经有了口算的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说一说、练一练,会说出两位数成整十数、整百数的计算过程,通过练习,及老师的引导发现并体会最简单的口算方法。

2、能通过交流、讨论自己总结出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评价任务:

1、结合实物,体会一位数乘10,能说出一位数乘10的算理。

2、说出一位数乘整十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口算题卡):

15×3 12×4 14×5 25×4

2.指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学习新知

1.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例题,要求学生认真看图。

(2)观察主题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怎样列式?

6×10

怎么计算:

(3)6×10=?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5×10= 8×10= 15×10= 18×10=

发现:一个数乘10时,就在这个数的后面添上1个0。

2.两位数乘整十口算方法:

出示: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分组进行讨论12×20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组交流,汇报各种想法:

3.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独立完成P42做一做,然后在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30= 31×30= 14×20= 32×20=

120×30= 310×30= 140×20= 320×20=

小结:两个整十数相乘,只用0前面的两个数相乘,然后再在所得到的积后面添上两个0。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篇18: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口算竞赛试题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 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 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 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 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 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 我校从2013年开始, 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 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 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综上数据可见, 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 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 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人人都会。

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 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 循序渐进, 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

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 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 (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位数加一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 (一) (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 (一) ”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 (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 (二) ”教学同步。

3. 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 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 (如练习4) 。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 (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 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 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 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 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 每个批次10道题, 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 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 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 在整个过程中, 既进行了口算练习, 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 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 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每次只出示一题, 由全班同学抢答, 直到抢答答案正确, 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 抢答错误者扣1分, 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 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 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 这样的抢答, 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 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 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 积分累计的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 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 (难度基本相同) , 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 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 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 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 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 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 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 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不止在课内, 就是在课外, 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 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上一篇:师德建设年活动总结下一篇:健全社会主义政治协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