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秋天的景色作文

2024-07-13

小学写秋天的景色作文(共17篇)

篇1:小学写秋天的景色作文

写秋天景色的小学生作文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到来。植物园已沉浸在秋色中。

山楂已经红得透亮,红得耀眼,红得引人注目。它们笑着,闹着,去争抢那一束宝贵的阳光。或是成群结队,或是独立枝头,红艳艳的一片,充满了勃勃生机。皂角已成熟,沉甸甸的挂在枝头,它弯曲着,好似一条条棕色的小蛇盘绕在枝头,它的壳已渐渐变成棕色,显得皂角粒更为突出了。轻轻抚摸,光滑细腻,又有些干涩,令人心中突然漾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悲伤,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生命的轮回,世态的沧桑。

荷兰菊开得正艳,粉红色的小花中间衬着嫩黄的`花蕊,针状的叶子显得碧绿如洗,数十朵花连成一片,仿佛一条粉色的丝带。秋风瑟瑟,秋叶连绵,唯有荷兰菊迎风开放。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荷兰菊,迎着秋风,向着朝阳,挺立在这片土地上。黄色的花边衬托着红色的花朵,花蕊如同一个小小的圆形的松果,松果菊星星点点零落的开放着,群花凋谢后,一个个如蒲公英般的球状果实,呈现出碧绿色,活脱脱像是松鼠爱吃的松果,蓬松着,暖暖的感觉,好似给这秋天增添一份暖意。

太极园里打太极拳的人们,一袭净白,古朴典雅,神色庄重肃穆,与依旧翠绿的竹林融为一体,显得古韵犹存。园路上行人或急促奔走,在秋风中健身;或三五成群,攀谈着,赏秋日美景;或带着孩子,细细品味这一花,一叶,一草,一木……

秋天,来得真快,植物园的秋色别有一番境意,秋天的滋味正浓。

篇2:小学写秋天的景色作文

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秋姑娘把我带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

秋天的田野真美。胖乎乎的棉桃吐出了一团团雪白的棉絮,向牛毛一样柔软;稻子金灿灿的,像撒了一地金子,又像铺了一条又长又宽的黄地毯;沉甸甸的谷穗累弯了腰,颗粒饱满的高粱涨红了脸,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如海的高粱举起火把,绚烂秋光,像是铺满了灿烂的珠宝的花床,一阵清风吹过,飘来了缕缕清香,是人心旷神怡!啊!多么美丽的秋天呀!

篇3:小学写秋天的景色作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探索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如对作文命题方式、谋篇、布局、技巧和语言等的探讨与研究。这些努力, 曾取得过一些成绩, 但是较少有突破性的进展;加之其中的一些方式、方法, 在可操作性方面, 尚有待进一步规范, 因此作文教学效率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既然我们已经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过太多的战术上的改良却不甚奏效, 就应该在战略上另找出路。笔者对学生的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进行了长时间的教学与分析, 认识到, 如果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说写间的有效结合, 将会明显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作文教学现状

(一)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 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 出现“偏、抄、套”和“假、大、空”的现象。学生作文只会“克隆”, 而不会真情倾吐。现行作文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套作现象, 即一篇作文可以在不同的题材中套用。如《一件难忘的事》这类作文, 可以套用在“难忘的教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等作文题中;惰性心理。选择一些自己较为熟悉的、老生常谈的话题, 如做好事就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这类故事, 缺乏创新;雷同思维。人云亦云, 思维比较狭窄, 想象比较单调;表达不当。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过于质朴, 语感流于平淡, 表达形式单调, 有些文章甚至啰唆冗长却又重点不突出;出现常识性错误。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积累, 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比如土豆结在树上。学生怕写作文, 认为作文难写, 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怎么写, 二是作文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二) 导致作文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

导致作文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个。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学生表达的实际水平、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和研究, 在作文教学中常采用“单一高标准”的写作要求和“过于理论化”的指导方法。有的教师囿于认识和能力, 甚至有意回避深层次的指导, 这样势必陷入“高要求、低效率”的困境。

从作文训练方式来看, 与我们长期采用单一的书面作文训练方式, 忽视口头表达的训练, 在二者关系的处理上, 不能做到二者并重有关。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口头表达的训练只是低年级书面作文的辅助形式, 高年级阶段已没有重视这个环节的必要, 而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写作复杂书面作文的技能。实际上,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区别不在于简单与复杂。如果只要求说几句话自然是简单的, 假如要求有一定的中心内容, 有一定的说理层次, 这却是复杂的, 有的甚至比写一篇文章更难。因为除了要求表达态度、表情外, 还特别要求思维的严密与敏捷, 而这正是完成高质量书面作文的基本。

二、说写之间的联系

说与写同属人的信息输出活动, 具有密切的联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 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写作只不过“用笔在纸上说自己的话”, “说话是不留痕迹在纸面的文章”。叶老的话通俗简明地揭示了说与写之间的紧密关系。正因为这样, 所以说话说得好的人, 其文章往往也写得精彩;或者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其口才往往非一般人可比。

(一) 说与写的联系分为两方面。

1.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来看

人类是先有口语后有文字, 人们学习语言也是先学会说话, 然后才学习写字, 写文章。比如, 小孩子出生不久就会叫“妈妈”, 可是要学会写“妈妈”这个词却要等到上了幼儿园或小学。

2. 从能力构成的基本因素和思维转化过程看

说与写大致相同。如果就写作的某些方面的能力训练来看, 说则可以部分甚至完全代替写的训练。从思维转化过程看, 人们要把内在的思想形成文字, 必须经过“内孕—内化—词句”的过程, 即把感性的认知, 经过综合、分析、概括等思维加工, 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结果;这时便产生“有话要说”的冲动, 于是首先外化成口头语言, 再经过加工提炼, 用文字符号记录下来, 就变成准确、鲜明、生动的书面语言。这个过程说明, 口头语言是思想转化为书面语言的一个中转站。

(二) 说写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口头语言是内孕的结果, 又是外化的起始。一个人只有到了“有话要说”的时候, 才会产生写作的冲动, 这时拿起笔来才会“有文可写”。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绝不该疏忽》一文中所说:“ (说和写) 这两件事同出一源, 而说先于写, 必须能说然后能写, 决不会能写而不能说。”只是说和写所借助的工具方式不同, 而且写可以将要说的话经过反复推敲, 精心安排内容次序, 比说渗入了更多的理性成分, 因而书面语言显得更精粹。

但是, 这种差别会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影响口头表达, 使书面表达的能力迁移到口头表达中去, 如遣词造句的能力, 谋篇布局的能力, 确定详略主次的能力等。这样, 说和写互相促进, 它们之间的“贫富”距离逐步拉大。王尚文在《语文教育学导论》一书中指出:“由于口语和书面语相互影响, 口头语感和笔头语感也往往相互渗透, 口语因之可以更加精炼严密, 书面语因之可以更生动活泼。口语的训练有助于提高书面语的水平, 书面语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口语的质量……”可见, 说和写密切联系, 说是写的基础, 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文章, 二者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说的能力如果发展到高度, 写的事就只剩下把话记下来罢了”。基于此,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当通过加强说话训练, 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说写结合的具体途径

(一) 语言训练。

培养学生流畅、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达功夫, 做到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进而推动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必须依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 从每一节语文课抓起, 在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说话训练。

首先, 语文教学要改变“满堂灌”、教师“一言堂”的做法, 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如提问、复述、讨论、表演等, 都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 且容易实行, 又不影响教学。语文课堂要以朗读和口头表达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串起“字、词、句、段、篇”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在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中, 通过师生评议、教师点拨方式, 加以规范或指导。如就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 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 教师还应加以点评强调, 以引起注意。这样, 把口语训练融合在课堂教学中, 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久而久之, 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说话流畅了, 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写起作文来自然不会太伤脑筋。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构成写作能力的最关键的能力要素。

其次, 还要倡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走向大自然, 走向社会, 关注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活动, 让他们学会表达, 学会合作, 学会应对, 从而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野外饱览美丽的景色, 然后指导学生练习说写。如, 春天, 可带领全班学生春游, 让他们亲眼看到美丽的春色, 随后通过“春天的花儿怎么样、小草怎么样、树上怎么样、它们和冬天里的情况相比有什么不同、田地里庄稼怎么样、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回课堂后, 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生动优美的语言具体地说写春天的美丽景色。比如春暖花开的时节, 我带领全班学生去野外放了一次风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口语交际训练:今天放风筝以后, 风筝放得最高的同学要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诀窍;没有风筝的同学说说谁的风筝最美, 美在哪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 在全班交流时都有不同的认识, 意见纷呈。那天的日记同学们大部分都写得很精彩。这样, 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 使学生感到有东西可说, 写的内容更真实具体。学生在玩中学, 在玩中动手、动脑、动口, 同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以说促写。

1. 先说后写

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 教师应该及时地把说引进作文训练中来, 将说和写贯通起来, 互相融合, 互相促进。而且, 这样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说话和写作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 把想要说的话经过组织整理, 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作文, 从而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 轻装上阵, 对写好作文更有信心。

学生在作文时, 往往觉得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但真的落笔写时又老半天写不出几句话。这种情形其实就是还没有想清楚的表现, 只是在心里头有个模糊笼统的“思想团块”。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让学生采取先说后写的办法, 在写前先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已经想清楚了。即作文前先让学生把要写的内容试用口语说一遍, 理清思路, 琢磨话语是否说得通顺, 然后再正式动笔写, 也就不会感到那么困难了。这是因为, 藏在作者头脑里的思想“要拿出来就得把它作为语言”。“所谓想清楚就是形成语言的形式, 所谓想不清楚就是形成不了语言的形成”。作文中先说后写正是利用这一规律, 将学生比较模糊笼统的思想变得清晰, 将流动不羁的思想得到定型。例如, 作文《说秋天》, 在书面作文前, 先让学生“说”。经过讨论, 让个别学生发言, 再有针对性地分析一两个学生的发言, 不足之处予以点拨。由此再进行作文, 学生们感觉就轻松多了。

2. 说中写文

清朝的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手则握笔, 口却登场。”即一边吟诵, 一边写作。这是他自己的写作经验。这种写作方法正是让作者置身在语言行为内孕、外化的关口上, 先将思想感情化为可以捕捉的词句, 然后再用笔记录下来, 使之实在、明确, 这就成为文章了。其实口念手写的诀窍是许多人写作经验的总结。古人早就有“吟诗作对”的说法。有人问语言大师老舍为什么北京话用得那么纯熟, 他回答说:“我是出着声儿写的。”这种方法之所以是一条十分便捷有效的语言运用经验, 是因为口念手写, 可以使语言内孕进程加快, 迅速转向外化, 锻炼了思维的敏捷, 提高了写作的速度。同时说出口的话, 一般都概念准确, 是非分明, 语气顺畅, 并且还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 判定每遣一词、每造一语, 能否上口、入耳, 是否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像贾岛那样忘情推敲, 像卢廷让那样“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根须”的苦吟,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举不胜举的。我们不妨把这种写作方法搬进写作教学的课堂, 定会让学生作文的语言活泼流畅起来, 更富有韵味。

(三) 以写促说。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写”既是作业练习, 又是作文练习。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 能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 培养一定的现场意识。在小学阶段,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领域的扩大, 情感也更加丰富起来。反映在语言使用的选择上, 低年级较多使用表象语言, 高年级逐渐爱用表意和表情语言, 呈现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特征。这种变换和发展通常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和“会写而不敢说”的矛盾。“以写促说”型作文教学能消除这种心理。

“以写促说”具体该怎么做呢?主要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母亲节来临之际, 我要求学生以《感恩母亲》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回家说给母亲听, 由母亲读后签名交给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物候现象, 写出观察日记, 说给同学听;就学校新近发生的一件事, 写一则新闻, 讲给同学听;采访一位老人, 替老人写一篇传记, 讲给同学听;把你看过的一场球赛、拳击赛、文艺晚会等,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来, 把班级当成一个舞台或现场, 把同学当成观众, 当众叙述, 培养现场意识……这样既训练了作文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更促进了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和交流。

总之, 说可以较快地检查思考的结果, 从而促使表达者积极思考, 有效地提高思维的敏捷度, 有利于写的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先说后写的作文策略, 可以避免从构思阶段直接进入表述阶段固有的写写停停、思路不畅的毛病。书面作文中的写与修改有利于思维凝重性的养成, 这种能力又反过来促进说的准确、清晰和严密。先写后说, 可以保证说的有序性与完整性, 反过来也促进了写的润色、修改, 在表达效率上都具有加快速度、节省时间的特点。同时, 先说后写, 先写后说, 有利于把握整篇文章的语脉、结构, 表现在议论中, 可以增强语势, 领略什么是“一气呵成”;表现在记叙文中, 可以做到线索清晰、连贯, 语言生动活泼;表现在抒情文体中, 可以使感情抒发得自然、酣畅, 富于感染力, 值得语文教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林一平.重视口头作文训练[N].台州台专学报, 2005_4_12 (A2) .

[2]叶圣陶.说话训练绝不该疏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02.

[3]叶圣陶.拿起笔来之前[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165.

[4]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66.

[5]温慧君.论作文教学中的说写结合[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6]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89.

[7]叶圣陶.文艺写作必须依靠语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2:253-255.

篇4:我爱秋天的景色

你悄悄地走来,水稻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黄豆乐开了怀,山芋拱破地衣露出了肚皮。田野里机器此起彼伏的隆隆声,扁担有节奏的吱呀声,农民们的欢声笑语,组成了一支悠扬的秋收曲荡漾开来……

你悄悄地走来,如一位特殊的画家,你的调色板中只有红和黄,却调出了奇异多变的色彩。瞧!这边的山,像是染上了一层金色。树叶颤动着,抽泣着告别了枝头,如花瓣雨般飘落;又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盘旋,依依不舍;一会儿又如顽皮的孩子在地上打着滚,追逐着,累了就静静地栖息在角落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深黄的衣裳变成了浅黄,浅黄又变成了褐色,它们就这样在奉献中渐渐地褪去了青春的色彩,离开了坚守一生的岗位,消融在泥土石縫中,期待春的到来。瞧!那边的山上,红叶如醉,简直是一片火海,羞红了天际的晚霞。

你悄悄地走来,携着美丽的秋光美景,带着丰硕的果实,怎能叫人不爱你?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第一小学四⑺班 钟杨薇

星亮点: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极富音乐美和绘画美。秋的悄然而至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秋的美景是通过秋独有的乐曲和色彩来描绘的。你注意到“水稻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黄豆乐开了怀,山芋拱破地衣露出了肚皮”这句描写了吗?它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事物的形态,真是妙不可言!

篇5: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初秋,大地一片金黄,农民伯伯在地里忙来忙去,累得满头大汗,脸上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心想:今年可真是一个丰收节啊!

到了深秋,大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有碧绿松树,它的叶子像针一样尖,有红色的枫树,它的叶子像苹果一样红,还有黄色的杨树它的叶子像蝴蝶一样在风中偏偏起舞,小麻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好像在说:秋天真美啊!

篇6: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秋天到了,家乡的景色就像一个浓妆艳抹的新娘。秋天吹在我脸上,就像妈妈抚摸着我。大地为她穿上了鲜艳的绣花衣裳。我看见了丰收的谷子,高大的柳树,和金黄的田野…… 秋天到了,小溪在向我们招招手,树儿像我们点点头。可是,一阵阵风吹过,树上的叶子都有纷纷落下来,就像一只黄蝴蝶旋转飞下来,地上都栖息的黄蝴蝶,远远望去就像蝴蝶海。 秋天即是我们的母亲,又是伟大的祖国。

秋天,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带来了舒心的笑容;带来了美好的希望。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推荐】】

篇7: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这样的意识让我特别开心。因为,我爱秋天,爱秋天那金色的梧桐叶,爱秋天那丰硕的`果实,爱秋天那美丽的花儿……

小院的梧桐树上,树叶开始黄了,风一吹,便飘了下来,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像金黄色的蝴蝶跳了支舞,然后慢悠悠的落下来。过了一夜,已经落的满地都是了,从远处看,像秋姑娘铺了一床金色的地毯。

秋天可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啊!市场上,到处都是香飘四溢的瓜果。瞧,黄澄澄的梨,水灵灵的苹果,红彤彤的柿子,胖乎乎的石榴……真让人眼花缭乱,垂涎三尺啊!

田野里,稻谷也渐渐黄了,一阵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为秋天的收获而演奏。一粒粒饱满的谷粒,压垂了稻杆,好像在为这丰收而笑弯了腰。玉米也长出了红红的“头发”,好像是染着红发的妙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脱下她那绿色的外衣,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的镶嵌着珍珠似的玉米粒,煞是可爱!

瞧,那迎风开放、婀娜多姿的菊花。红的、黄的、白的,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白的如雪。它们在绿叶的衬托下,绚丽多彩,超凡脱俗。俏丽的身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时间清香四溢,一朵朵,一簇簇,仿佛彩色大理石垒成的平台,一瓣瓣镶有漂亮波纹的花瓣宛如金穗子,又好似少女的裙摆,颇有诗意的挺立着。菊花不但美丽,最令人赞叹的是在许多花都凋零的时候,它还仍然傲然挺立,像松柏那样傲风霜,伴严寒。它不与百花争春,独占秋色,怪不得人们都称赞它为“花中君子”呢!

秋天,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秋天,一个硕果累累的世界!

秋天,一个恬静优美的世界!

篇8:小学生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

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这种方法是文章一开头就直入正题, 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 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而且还不会跑题。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头:“我的故乡在江南, 我爱故乡的杨梅。”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例如《课间十分钟》一文开头:“下课铃响了, 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 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这个开头就点明了时间———“下课”, 地点———“操场上”, 人物———“同学们”, 事情———“课间活动”。非常直截了当。《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 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如《视死如归》的开头:“一九三一年深秋 (时间) , 王若飞同志 (人物) 在包头 (地点) 不幸被捕 (事件) ”。初学者最好用这种方法。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 我和小辰拿着小盆, 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个开头, 只用一句话就把很多内容交代清楚了, 很简练。运用这种开头方法作文, 必须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也就是说既要根据材料确定好要表现的中心, 又要准确地概括。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作文时可以随时考虑围绕中心描述, 这样容易使文章的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 掌握基本内容, 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巧妙引用引人入胜

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 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 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 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 说明事理等等。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巧用俗语, 点明文章主题。又如:“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投入……”借助歌谣, 使读者捧作在手, 都能情不自禁怀着深切的感激之情去吟唱这首歌谣, 感怀妈妈给予我们的生命, 是妈妈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是妈妈教育我们知道事情的好坏……这样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冬天已经到来, 春天还会远吗?”每次当我面对失败时, 爸爸都会在我耳边不厌其烦地念叨这句话, 直到今天当我真的站在失败的肩膀上迎来成功时, 心中对他的感激自是不胜言表。……借助名句, 引申文章主题, 使读者都能深刻理解文章中“爸爸”的良苦用心和作者的感激之情, 从而升华了文章主题。例如:“落叶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引用诗句, 使读者都能望着翩翩起舞的落叶, 陷入美好的遐思, 更赋予了文章深邃内涵。

三、巧用修辞文采凸现

开头就提出问题, 或引起读者注意, 或激发读者思考, 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 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如《大力士=小蚂蚁》的开头:小蚂蚁, 只有线头那么大, 多不起眼儿呀。大力士和小蚂蚁画等号, 你说不是怪事吗?开头运用排比, 文辞优美, 更使叙述和情感递进, 同时能起到使习作主题逐步升华的作用。如《童年》的开头:童年是一首歌, 唱出欢乐无谱的乐章;童年是一只船, 承载父母无数的心愿;童年是一座博物馆, 展出天真稚嫩的作品;童年是一个故事, 讲述单纯生动的片段……如习作《我喜爱的一门学科———语文》的开头: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 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 清甜解渴……虽然她没有数学那么精确, 也没有理化的趣味, 但她独具魅力, 宛如以为戴着面纱的少女, 美丽而神秘。如习作《学语文的好处》的开头: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小时候要学说话、认字、写字, 儿童时要看书上学, 成年时要写简历写论文, 成为老年人时要总结工作与生活经验, 告诉下一代要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这些都要运用到语文。

开头运用比喻, 使习作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也使读者更易感受, 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共鸣的妙用。如习作《爱》的开头:妈妈的爱, 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照得我浑身洋溢着温馨;爸爸的爱, 深沉得犹如高山里的树木, 让我从不受风吹雨打;我的爱, 没有惊天动地, 只犹如一缕清风拂过他们的身边。如《美丽人生》的开头: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条路, 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杯酒, 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团麻。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在铺陈了他人对人生的种种理解后, 小作者话锋一转, 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由此进入主体部分, 可谓言此意彼, 欲擒故纵, 曲径通幽, 韵味悠长。

综上所述, 文章开头巧用修辞, 不仅能凸显文采, 使习作更具有语言美、修辞美, 而且更能吸引读者深入阅读, 去感受文章的整体美、意境美。

篇9:秋天的景色

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每年秋天,学生们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去秋游了,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应该在秋游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事物表达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体验与写作中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用通顺的文字来完成比较简单的作文。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把学生引入情境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在公园里,在田野中,到处都是秋天迷人的景色。秋天是美丽的,是多彩的。同学们,不久前我们刚刚组织了秋游活动,想必同学们已经领略了秋日里的优美风景,饱览了郊外秋天的景色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如画的秋日风景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板书作文题材:秋天的景色

今天,就以我们所看到的秋天的景物为题材,把我们看到的景物、想表达的情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吧!

1.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来引出课题,展示秋天丰收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更好地回忆和理解秋天。

2. 教师可以简单地描述一下往常秋日里秀丽的风光,把学生的思想引入美丽的秋天中。

【设计意图:开课点题,通过谈秋游这件事来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自由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

可以谈谈秋天中的田园景色,谈谈丰收的稻谷和农田里劳作的农民伯伯,还可以谈论秋游中遇到的人和事,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口头作文,找到写作题材。

1.谈一谈:同学们,你们在秋游的时候都看到了些什么景色,发现了哪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大家要把自己认为秋天里独有的、漂亮的景色说出来。比如,看到的一处偏僻处的景色、正在劳作的农民、从未见过的花朵和植物、小鸟或昆虫如何捕食……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看到的东西。

2.指名说:我看到了什么?什么景物最令我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通过设立问题以及让学生在讨论与发言的过程中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建立写作框架,指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1.想一想:用十分钟的时间来思考要怎样记录下自己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和对其的感受,理清写作的思路。

2.谈谈自己将要怎样写这篇作文,要求说出大体的框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点评)

例如,开头可以写秋天所见的景物,如:“秋天到了,又到了丰收的季节,田野变成了黄色。”也可以仅以一个景物进行细微描写,如:“秋天,我最爱的是果树,秋天的果树是香甜的,上面挂满了粉嘟嘟、活嫩嫩的小果子宝宝。”

【设计意图:根据写景作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写作的逻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教师点拨

1.指导学生写作,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进行写作,如“……有……有……还有……”“……一会儿……一会儿……”等,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个大体的语句结构框架,避免了很多学生无从下笔的局面。

2.树立一个良好的写作典范,当堂念一篇关于秋天的范文,让学生有所参考,并可以借鉴别人的写作手法,看看别人眼睛里的秋天是怎样的。

例文:

秋风悄悄地吹,秋雨轻轻地下,秋天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到了。今天,我们学校组织了秋游,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郊外找秋天的足迹。秋天的树木的叶子是脆弱的,秋风一吹,叶子就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它一边飞舞一边向我们招手说“再见了”,便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银杏树叶像一把把金色的、漂亮的小扇子,我们可以把它们制作成书签,夹在书里,它可以时刻提醒我们要努力学习。钻天杨呢,则像是一支迎宾的队伍排列在大道两旁,秋风一吹,树叶便“沙沙”作响,仿佛在鼓掌欢迎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山上的枫叶也变红了,从远处看,漫山遍野就像是披上了一层红色的纱衣,真是美丽极了!

啊!秋天真美,我爱这美丽的秋天!

【设计意图:通过例文的提示,使学生得到启发,激发起他们写作的灵感。】

3.引导学生在结尾学会对文章进行总结与升华,要做到承上启下,首尾相连。如采用“秋天真美丽啊”“我爱这草地”“秋天的美景真令人陶醉”等语句。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找到自己想写的“秋天”呢?秋天很美丽,只要同学们睁大眼睛、用心观察,并用心把我们所看到的景色写出来,那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成为一群聪明、细心的小作者的。

篇10: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饱经风霜的四季先生不知不觉中与秋姑娘会面,他拉起秋姑娘的手,与秋姑娘在树下共舞,大树,枫叶变成了他们的观众,这必然是一曲前所未有的自然之舞了,也许下一位舞者就是你,你,准备好了吗?

勤劳的人们在这时候早已扛起了?头,迎接新生的太阳,在这个旭日东升之时,枫叶也翩翩起舞,舞姿多么优美,舞步多么华丽。

秋天,你不必为花儿凋零而悲伤,因为,有秋菊一直在陪伴你;秋天,你不必为大燕悄然离去而悲伤,因为,有家人在你生边守候着你;秋天你不必为树叶掉落我而悲伤,因为,有火红的枫叶陪伴着你。

既然一经来到,何不好好珍惜时间呢?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当抓紧时间,不让它白白的流逝,走在林间小道上,看到枫叶飘落下来,这,就是时间的痕迹,一旦它落下来,就不会再上去,过去了的时间无法倒退,我们应到珍惜,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做出无限的奉献,正如鲁讯先生所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

篇11: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秋天的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一阵风吹过,稻谷翻起层层波浪。玉米穿上了金黄的衣裳。棉桃吐出了雪白的棉花,像一团团又香又甜的棉花糖,十分诱人。大豆鼓着浙江的啤酒肚,把孩子送出去。

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金灿灿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压弯了枝头。石榴可喜欢秋天了,它咧开了嘴笑了,露出了红白相间、金莹透亮的果实。紫色的小葡萄像紫色的玛瑙,挂在葡萄架上荡秋千。苹果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树叶间,在跟我们捉迷藏。香蕉划着月亮般的小船来迎接我们。果园里到处都是清香,让人直流口水。

秋天的天空更美。天空碧蓝碧蓝的,雪白雪白的云朵悠哉悠哉地躺在蓝天妈妈怀抱里。大雁拍打着有力的翅膀,向南方飞去。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篇12:写秋天的景色作文

天空的下面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淡一山浓,看起来非常雄伟壮丽。

山的下面是一棵棵挺拔的树,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有一群群欢快的小鱼在河里愉快的游着,小河边长着五颜六色的花。突然有一只小白兔在草地上奔跑,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跑到西,忽然小白兔好像发现了敌人似的,迅速钻到了花丛里。

篇13:浅谈小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

一、学会读书、写读后感

在读书过程中我一开始也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 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只是积累, 而在习作当中根本不会运用, 或者是原封不动地照抄, 在引导使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但仍是不尽人意。

我不得不改变方式, 让学生写读后感, 而且写读后感是循序渐进地呈梯度上升, 也就是说学生每处于一个阶段我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只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通过读童话, 演童话, 补编童话来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中年级学生阶段通过写读后感及自己的三言两语的感言, 学会把读书和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 会写完整的故事, 把读书和习作联系在一起。随着年级的增高, 我会让学生简单概括内容, 而主要在联系实际写事上下功夫, 在分析写作方法上下功夫, 在运用修辞手法上下功夫等等。

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尤其是高年级阶段,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读的书来判断生活中自己做的事对还是不对, 也能够应用书中的具体事例来评判自己和别人, 这让学生明白是与非, 明辨美与丑, 怎能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呢?同年级的教师问我:“你班的学生为什么分析能力那么强呢?”我轻松一笑:“那还不是学生爱读书的结果呀!”而且通过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学生会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来, 这不能不说是两全其美。

二、改作文的方式不能固守陈规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中最让教师劳心费神的工作, 但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 不可忽视。我让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共同讨论, 轮流评改四篇习作。这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此举可以放在学生互改之后, 也可以放在自我修改草稿之后。每组先选其中的一本进行评改, 请一人通读全文, 其余三人边听边想, 有好词句的, 及时给予鼓励, 若有病句的地方停下来, 帮忙修改, 若是意见不一时, 进行商讨或是求助教师。作文基础好的学生评遣词造句如何, 是否写得具体, 使同组的学生得到启发。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也学着品评哪个句子表达得好, 哪个标点用得不对。然后, 每组按教师布置的作文要求评论优劣, 写出评语。每人评价一个方面, 就直接写在作文的后面。教师在班上巡视, 选择有代表性的评议例子, 鼓励学生在班上大胆评议。教师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 恰当地加以小结, 讲评中有指导,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也在七嘴八舌的评议争论中, 作文水平、修改水平都得到提高。

三、思考要独具匠心

写作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思想, 表达一种不同的思想, 抛去所有的人云亦云, 要求见解鲜明, 独树一帜, 令人读之, 颌首赞叹。虽然这对一个小学生来说, 有一定的困难, 但这种道理, 教师一定要反复地灌输给学生。世界上的事物, 相同的越多, 其价值越低, 把这个道理用到写作上, 就是要求与众不同, 别开生面。作文要表达积极的思想, 因为人类的思想非常复杂, 教师要引领学生表达积极的思想, 传递责任感, 渲染真善美, 歌颂正义, 描写道德, 讴歌伦理。一篇文章, 我们先看它的性质, 然后再看它的质量。一篇思想拙劣道德低下的文章, 纵然文字锦绣, 也一文不值。在中国历史上, 优秀的文学家前赴后继, 他们呕心沥血, 以文学作为推行教化的有力工具, 传承我国优秀的文明。

篇14:写秋天的景色英语作文

Autumn sky like a wash, like washed with water sapphire, as beautiful. A group of geese rowing neatly team flew to the distant south, they were lined up as ”people“ shape, while arranged in a ”shape“, while the edge of the flash seems to say: ”the weather gradually cooler, we have to fly to the south Go to the winter, and wait until the spring comes, we will come back.

Autumn field, rice mature, from afar, like to the earth covered with a golden yellow carpet. Farmers uncle is hard work in the field, although tired and sweating, but to see the harvest scene, my heart has long been happy to open the flowers.

In the autumn orchard, the red persimmon pressed the branches, like a small lantern; red glowing apple hanging in the branches, like a red fluttering face; grape frame has long been full of vitality of the scene, and some grapes Like green emerald, some like amphibious amethyst, and some like a beautiful red agate. Red pomegranate is also this gratifying autumn smile grinned his mouth ... ...

篇15:写秋天的景色英语作文

Autumn, the garden chrysanthemum, red wins fire, white jade, yellow like gold ... ... colorful, so I see dazzling.

Orchard, timid persimmon shy in the trembling red eyes, head down. Orange orange you squeeze me touch, for fear that others did not see them. Yellow pear dolls to be outdone, they emit bursts of fragrance, people can not help but take off the taste. Miss Emily wearing a red dress, it is very beautiful ... ...

On the fields, the sorghum holding a torch to celebrate the arrival of autumn; soybeans may be too happy, and some actually put their clothes broken, revealing round yo white belly; rice bent over, to pay tribute to the autumn ... ...

Air, a group of geese ”quack“ cried, while lined up ”people“ shape, while they are arranged in a ”shape“, to send people warm waves of exhortation.

篇16:写秋天景色的英语作文

The sun sets on some retired meadow, where no house is visible, with all the glory and splendor that it lavishes on cities, and, perchance, as it has never set before, --where there is but a solitary marsh-hawk to have his wings gilded by it, or only a masques lookout from his cabin, and there is some little black-veined brook in the midst of the marsh, just beginning to meander, winding slowly round a decaying stump. We walked in so pure and bright a light, gilding the withered grass and leaves, so softly and serenely bright, I thought I had never bathed in such a golden flood, without a ripple or a murmur to it.

最近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方当我仍然漫步于一道小溪发源处的草地之上,那天际的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涌出云层,骤放澄明。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登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曙光般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东边草地,仿佛是那缕斜辉中仅有的点点微尘。周围的风物是那么妍美,一晌之前还是难以想象,空气也是那么和暖纯净,一时这普通草原实在无异天上景象。

篇17:小学生仿写作文的方法及意义

笔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 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可以仿造优秀作文的格式、写作技巧、内容及句段来写作。当然, 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可能一挥而就, 教师应多给学生信心, 指导学生从仿写入手, 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仿写作文的方法

1. 与范文相结合。

范文的选择, 教师要独具慧眼, 要选择有亮点、特别精彩、符合小学生阅读心理的文章。它可以是教材内的课文, 班级学生或者同龄人的优秀习作, 课外阅读中的名家名作, 也可以是教师的文章。仿写可以从多角度入手, 可以是整篇文章的全面仿写, 即对范文的立意、情节、技巧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模仿, 也可以对范文的局部仿写, 即对文章的某种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和描写方法等某个方面进行模仿。作文教学中, 笔者在学生正确理解、充分认识、认真体会的前提下, 指导学生仿写, 帮助学生把好的语句、词汇和写作技巧充分“吸收”和“消化”, 拓宽学生视野, 使学生逐步过渡到独立写作的阶段, 缓解学生习作难度。

2. 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把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要明确阅读教学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 打下了哪些基础, 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树立榜样, 使学生写作时有所依傍。

3. 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 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多指导学生读课外书, 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加间接的生活积累。光读不写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多读心中有本, 勤写笔下生花。”在多读课外书的基础上, 偶尔仿写亦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抓住机遇, 随机仿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 如果发现学生对这篇文章特别感兴趣, 就应该及时鼓励学生仿写。二是分类搜索, 综合仿写。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在《谈写作》一文中说:“创造的定义就在于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 笔者根据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要求, 指导学生去分类阅读, 分类搜索, 综合仿写。

4. 与课余活动相结合。

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游戏、游览时,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嘴去询问、用脑去思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体会乐趣, 领悟道理。

二、仿写作文的意义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文既久, 自然纯熟。”小学生写作文是起步阶段, 仿而习之的确是一条很好的捷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上作文课时明确说过, 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作文, 那要求也过高了, 可以说是纸上谈兵, 学生根本就写不出个所以然。因为学生还没有入门, 只要学生能模仿例文, 写好相同主题的作文, 训练的目的就达到了, 不必急着苛求, 只要这样坚持下来, 到了高年级, 何愁写不好作文呢?模仿在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但是模仿不等于全抄, 有的学生领悟错了, 竟然全文誊抄, 或只换个名字, 这样是毫无长进的。仿写很好, 但不可误解, 它必须以读为基础, 只有读熟悟透, 方能写出好文章。

实践经验证明, 仿写这种教学模式, 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又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特点。它虽然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途径, 但不失为小学生借鉴性作文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意志和生活情趣等, 无不在作文中体现出来, 而这些方面的提高或培养, 离不开作文课这个主阵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适时适量地仿写, 既可以消化“读”的内容, 又可以提高“写”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 仿写的用意不在于刻意的模仿, 而在于加入主观感受的再创造。

上一篇:市民政局城乡低保普查工作总结下一篇:2022关于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