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紧迫性重要性

2024-07-24

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紧迫性重要性(共4篇)

篇1: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紧迫性重要性

关于加快建设台州市心理康复中心步伐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建议

台州市政协:

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中年人就业失业压力、婚姻家庭、药品滥用、自杀问题、老年性痴呆和抑郁,台风、雪灾、传染病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疾病折磨心理危机干预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我市心理疾病现象中心城市更显突出,与省内兄弟城市对照差距甚远,加快建立台州市心理康复中心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成为摆在我市政府面前迫在眉睫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一、我市精神和心理疾病防治工作现状:

1、我们已无情地进入了精神疾病时代:前不久,中国科学院贺林院士坦言:“我国正无情地进入到了精神疾病时代”,贺林院士的话并非危言耸听,目前全世界有心理疾病患者已高达15个亿,其中焦虑症患者4亿,抑郁症3.4亿,人格障碍2.4亿,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超过8300万,尤其是抑郁、焦虑、强迫等精神疾病更为常见,据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部分省市所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我省精神病患病率为17.3%、深圳21.2%,远远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精神疾病患病率15%平均水平,由此推测我市精神疾病患病人口至少达到30万以上,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外来人口集中在台州主城区的新台州人,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市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1/4水平,疾病总负担将排名第一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严峻的精神疾病发展形势,将成为制约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我市百姓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瓶颈,给我市各级政府敲响了警钟,并提交了一个急待解决的一个严峻话题。

2、精神病谱已发生质与量改变并向中心城市转移:我市地处宁波和温州间的沿海开放城市,心理疾病急剧飙升,随着社会变迁和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真正导致百姓意识“疯子”精神分裂症已明显减少,但这样那样的“偏执、抑郁、躁狂、强迫、疑病、焦虑等神经症、创伤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属精神或心理疾病范畴的病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市精神疾病呈现白领化、女性化、低龄化趋势。①百姓就医模式和途径已经质与量巨变:百姓就医模式改变,但思维仍然保留在原有位臵,他们心理有病不愿意去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较差又遭受人们岐视的专科医院看病,而多数愿意选择交通便捷、环境优良、技术设备齐全、百姓心理多数已接纳的中心城市综合性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②综合性医院设臵与百姓心理疾病需求脱节:因精神疾病躯体没有实质性病变,主要依靠心理和药物治疗,我市各二三级综合性医院,不少医疗单位为了评审等级医院不能违反卫生部规定必须配臵精神科,但实际上都是挂着精神科牌子,实际上无人愿意从事精神科的现状,上级政府卫生部门没有财政支持的单位也可理解;③最核心的还是政府部门对精神卫生重视不够,投入精神防治的人财物力度远远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精神疾病防治的形势。

反映中心城市心理疾病的一个窗口,台州市中心医院心理咨询门诊自从2001年7月开设以来,精神或心理疾病谱呈现城市化、白领化、女性化、低龄化趋势。①患病率急剧上升:门诊人数2002年1720人,2003 年1933人,2004年2481人,2005年4386人,2006年8371人,2007年10723人,近两年来更呈现急剧上升趋势,以每年365天计算,即使放弃所有国定节假日双休日,平均每天也要接待30多人次的心理咨询病人,加上心理咨询耗时比普通内外科门诊长等原因,实际上这种现象已经超出了心理医生专业能力承受极限。一方面说明心理疾病在综合性医院需求量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也给中心城市心理咨询工作增加了巨大压力;②女性化趋势日益突出:从就诊人员性别分析,男女性别比为1:2.03,说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一倍多;③文化程度与精神心理疾病呈正相关:文化程度:文盲7%、小学12%、初中25%、高中31%、大学以上23%,初步说明文化素质越高患病的比例也相应越明显;④年龄分布呈低龄化倾向:14岁以下537人(5%)、15-25岁1930人(18%)、26-35岁2681人(25%)、36-50岁2038人(19%)、51-60岁1287人(12%)、61岁以上2251人(21%),年龄结构也可看出,15-35岁青中年人占了43%,不可忽视的老年人患病率也达到了21%,说明中青年和老年人心理疾病患病人次近几年来日益突出;⑤就诊区域向中心城市转移:以2007年为例,来自台州椒江、黄岩、路桥三区有4532人次(42.3%),温岭、玉环、临海有2346人次(21.8%),三门、仙居、天台有1876人次(17.5%),非台州市籍外来民工和外省市籍1978人次(18.4%),由此可见,来自本市人口占78.8%,椒黄路主城区就占48.6%,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我市精神卫生问题亟需解决,中心城市没有精神或心理康复中心,显然与台州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显然不合时代不相吻合的。台州财政最难也不能为难台州市民身心健康,台州政府最苦也不能疏忽台州大众心身疾苦。

3、横向比较我市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相当落后局面:①我市精防专科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技术设备相当落后:目前台州精神专科防治机构仅只有4家,即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黄岩区第三人民医院、温岭市精神康复医院和仙居县精神病院,这4家专科精神病医院总床位加起来也只有485张,4家专科从业医务人员总共也只有480人,全市从事精神专科人员和建筑面积总体相加也不及我市任何一家二级规模的县市区综合性医院实力,医疗技术水平多数还是原来乡镇卫生院改造基础上,医疗设备多数还是七八十年代的产品,加上社会上对精神病人歧视现象仍较普遍,政府投入又严重不足,心理疾病防治工作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②综合性医院技术力量和设备优势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就拿我市最强大的三级医院台州医院、台州中心医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家设有心理咨询科综合性医院来说,这些医院也均只有一二名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医生,即使开设精神科门诊三级医疗单位也都没有开设精神康复病房,就如已被市卫生局审批同意组建20张病床的精神病康复病房的市中心医院,也因各种原因开设的是收治躯体疾病为主的康复病房,大量精神或心理疾病被转诊精神病医院,领导害怕心理疾病不可预见的责任风险和所谓“疯子”自杀自残等会影响医院临床各科病人收治,精神疾病特殊群体,其躯体基本上正常,对依靠躯体检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综合性医院领导来讲,对主要依靠药物和心理干预,经济利益少自然得不到更多重视,就拿我们台州来说,据调查模底,台州市九个县、市、区,除三门县外,温岭、玉环、临海、仙居、天台、黄岩都有了或者说正在积极筹建自己的精神或者说心理康复医院;而作为市政府所在地主城区椒黄路三区竟然没有一家市本级精神或心理康复中心机构。③精神或心理疾病防治与我省内兄弟城市比较已经相当落后:与杭州、宁波、温州、湖州、丽水等市横向比较,中心城市没有中心技术力量局面已经处于全省非常落后的被动局面了,回顾历史八九十年代我市的精神疾病与我省其他城市差距不大,处于全省中上游水平,但是到了20世纪特别是近三四年再与全省兄弟城市相比,已经被省内不少专家公认为排名全省倒数第一或者说倒数三名排名榜了,就连过去十分落后的丽水、金华、舟山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也比我市明显提高,他们的政府近几年来已经加大了精神卫生人财物投入力度,因此近代历史告诉我们:台州政府已经欠了百姓一笔帐,精神和心理卫生工作的社会发展形势明显滞后的局面急需快速解决。

二、加快筹建市本级精神或心理康复中心的几点建议:

1、政府主要领导要兼任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组组长重任:市政府要组织我市公安、民政、卫生、残联相关部门要召开专题研究会议,负责党政工作的书记和市长第一把手或副职主要领导要兼任台州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组组长,把促进我市精神卫生建设提高到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轨道上来为己任,心中要始终把百姓身心疾苦放在第一位上来抓,因为失去健康,生命的一切都已失去意义,健康是第一财富,心理健康又是第一财富中的首要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杭州、特别是邻近城市宁波和温州市政府等把精神卫生防治列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的先进经验,投入必要的人、财、物,确保我市的精神心理康复中心能够迅速及时、高效低耗、安全和谐和良性循环筹建基础上运行,争取花一二年时间建设完成投入运行,我市康复中心建成运行后每年要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扶持。

2、统筹规划健全我市精神卫生三级服务网络:管好我市各级精神卫生机构,明确功能定位,实现医疗资源整合,要依靠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原则,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网络。针对我市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专业整体技术优势和恩泽医疗集团台州医院、中心医院综合能力的龙头老大技术力量和地理位臵优势实际,结合我市民营经济丰富现状,百姓健康意识增加,特别加强对中心城市知识层面相对较高白兰领患病比例高人群服务特色,健全心理疾病防治组织机构,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扩大服务群体范畴,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医疗成本消耗,关心民生、民情、搞好民主化服务。,建议建造一所代表我市一流水平可以与省兄弟专科医院竞争能力的大约可收治轻性心理疾病为主的300张病床、有300多名医务人员、建筑面积约20000-30000平方米,财政预算约5000万元左右的靠近可共享资源的台州市中心医院附近的市本级心理康复中心,这样操作可能既体现中心城市文明氛围,又符合资源共享、人才布局合理最大化,我们认为是积极的、可行的。

3、构建我市南方偏重治心理疾病、北方医治精神病症框架:加大对精神病防治工作力度,制定目标,做好规划,尽快改变目前处于全省落后状态,加强精神病防治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精神心理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力度,率先在中心城市开设台州市精神病或者说心理疾病的康复中心工作,着重解决中心城市轻性心理疾病的重点预防与治疗工作,确保中心城市良好技术氛围,为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供优质服务场所,可以挂靠二三级综合性医院精神科或者说心理咨询科技术力量优势和优良技术设备,南片椒江区域实施针对经济相对好、技术力量浓厚、交通便捷集中主城区三区的以收治轻性精神病,如神经症、抑郁症、心身疾病、心理创伤的心理康复病房服务为重点,以开放式和人性化犹如普通病人管理模式,北片仍然解决收治传统的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行为紊乱的重性精神病,主要收治重症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精神病、相对封闭集束式管理的战略决策。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我市广大人民心理健康迫切要求,不会给中心城市收治重性精神病带来治安压力,又符合确保传统重性精神病仍在我市北片天台大本营治疗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百姓关怀,体现了我市社会文明、高效、安全管理水平布局。

4、提高我市精神病防治水平、造福台州市民身心健康:一旦市本级精神康复中心建立健全,可以向全国各地招收人才;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技术力量为主导,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向外公开招标技术力量,以提高我市精神疾病或者说心理疾病康复治疗水平影响力。为确保台州市人民大众一方长治久安、身心健康创造更优良的条件,力争五年内提高与我省同行竞争力。

总之,让我们上下一起共同努力,共同谱写一曲我市中心城市南方以收治轻性心理疾病为重点、北方以收治重性精神疾病为重点,并有各县、市、区为依靠的三级精神或心理病防治网一体化服务结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界别:医药卫生界 单位:台州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 提案人:杨伯泉

篇2: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紧迫性重要性

米易县丙谷镇中心卫生院——张胜万

十八大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本人认真解读十八大报告,认为报告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指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等。根据上述十八大提出的医疗卫生核心内容,结合新医改与农村卫生工作,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要

达到这一工作目标我们必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本人对米易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对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及省市县党委、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关怀、重视和努力下,米易县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对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县级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二、米易县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主要成就

(一)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建设得到了加强。通过“卫生三项建设、国债资金”等项目资金的投入,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乡镇卫生院业务水平逐年提高。医疗设备配置、村卫生室建设等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基础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投入及 X光机、B超、心电图等一批常用医疗设备的配备,使乡镇卫生院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村卫生室建设得到了加强,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能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

(二)卫生院与卫生室人员的培训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

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适宜技术培训,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开展卫生帮扶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了农村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了加强。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圆满完成了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农村的目标,取得了“广覆盖、高参合、皆满意”的良好绩效,基本缓解了农民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基层卫生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公共卫生工作进展顺利,为辖区内的农村居民建立了纸质与电子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病人管理、II型糖尿病病人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将在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米易县初步建立了以县级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但仍不尽完善,对照上级标准和要求还有一些差距,综合服务能力亟待提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农村基层卫生发展不平衡,县级卫生资源较优,乡镇级农村卫生资源匮乏;二是卫生院编制少且缺编较严重,人才缺乏,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不高,影响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村级卫生人员老年化严重,从事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够,卫生室人员待遇差,队伍不稳定,影响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导致公共卫生工作质量不高。

为此我建议:

(一)继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

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快完成国债项目业务用房建设任务,项目建设要向乡镇卫生院倾斜,卫生院在三级卫生网中属承上启下地位,要发挥好乡镇的枢纽作用,关键要强化卫生院的公益性质,改善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满足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十一项公共卫生服务必须的房屋建设等硬件设施需求。合理配置县、乡、村的基础设施、设备,适当缩小县乡卫生设施差距。发挥区域卫生资源优势,实施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促进农村卫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卫生院编制少,岗位设置不够,职工职称进不上去,卫生院工作条件差、工作繁重、待遇不高,严重影响人才引进,更留不住人才,导致卫生院工作人员少。人员少、工作量大且繁杂,职工外出学习机会不多,导致工作质量提高缓慢。希望进一步提高卫生院待遇,加快建设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为基层卫生人才提供必要条件,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同时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力度,缓解卫生院职工长期超负荷劳动。

篇3: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紧迫性重要性

1 温州地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现状

1.1 服务人口及范围

温州地区自2000年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70个,截至2005年,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98个,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乡镇(街道)达197个,占67.5%,见表1。

1.2 机构性质

在1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104个为公立机构,占93.7%;在29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有142个为公立机构,占46.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已达到400 m2以上的有7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用房面积达到40 m2以上的有298个。

1.3 人员状况

按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市开展社区服务的人员总计约3 786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 398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 388人。从表2可以看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临床医生所占的比例较高,而预防保健工作人员相对较少;职称构成中,无职称和初级职称占94.4%,中、高级职称仅占5.6%;人员培训状况,仅有9.3%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参加了全科医生或责任医生岗位培训。

1.4 工作开展情况

据统计,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免费发放宣传品,定期举办讲座、咨询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80%以上的机构开展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工作;约6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计划生育部门认可的技术服务机构。截至2005年,累计建立居民个人档案517 555份,家庭健康档案129 112份和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82 287份,完成比例分别为7.0%、6.4%和11.3%。基本医疗、康复、保健等工作开展情况见表3。

1.5 机构收支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仅有18.71%的收入来源于政府拨款[1](表4)。

2 温州地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温州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5年总收入中政府拨款仅占很少的一部分,政府投入不足成为当前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最大问题。政府投入过少,导致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靠自己创收来获得一部分经费,甚至有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政府投入,完全靠自收自支,驱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质量提高以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业务用房困难和设备落后等情况,仅有听诊器、血压计等最基本的医疗设备,缺少B超、心电图仪等必要的诊断设备。由于缺乏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偿,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不敷出,发展举步维艰。

2.2 社区卫生服务相关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这些好的政策在温州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方面,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并由此导致了基本诊疗设备缺乏等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仅占很少一部分,即使被纳入医保的定点机构,由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约束,使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少,严重影响了居民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对医疗保险起到很好的“守门人”的作用。

2.3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全科医学人才紧缺

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全科医生。按要求到201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适应卫生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但从表2可见,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的仅占9.3%,全科医生存在巨大的缺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中,临床医生占了很大比例,而防保人员相对比较少,与社区卫生服务重在“以预防为主”的理念没有达成一致。从职称状况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绝大部分为初级职称或者无职称,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任度低,所以,即使患了小病,也宁可去“三甲”等大医院排半天的队,花更多的钱去医治。

2.4“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发挥不平衡

从表3可见,2005年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六位一体”服务项目很不平衡。以门、急诊等基本医疗服务和以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开展得比较好,工作量比较大。其中,基本医疗服务占了大部分的工作量,且门诊、观察床服务占基本医疗服务的97.1%,以出诊和家庭病床为主要内容的上门服务仅占2.9%;计划生育指导及体检、口腔保健等和大病后康复、残疾人康复、慢病管理工作较少;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刚起步,且仅局限于记录社区部分居民与健康相关的基础数据,这些档案无法与居民个人、家庭成员健康变化相联系,还是“死”档案;社区家庭保健医师与居民签订保健合约等工作尚未开展;双向转诊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都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病人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而自上而下转诊的病人很少。虽然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健康教育、保健等工作,但也只是流于形式,保健、康复工作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掌握足够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的新知识,健康教育也决不是单纯搞几次讲座,而应从宣传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材料制作的科学性,还有效果的评价等内涵方面抓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预防保健功能的作用。

3 温州地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

3.1 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力度完善、落实各项配套政策

政府要将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政府任期目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房屋和医疗卫生设备,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人口、服务项目和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并积极探索,创造条件,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对于公立以外其他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给予一定的政府财政补贴外,允许保留一定的再生产比例,同时,对其盈余部分按政策进行再分配,对于效益高的群体预防保健项目的投入,如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政府应负责成本;将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和基本医疗服务经费支持等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切实落实到位;把符合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鼓励参保职工在社区就医,实行社区卫生服务首诊的病种、方式以及制约措施,应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病人自负比例和收费标准,逐步引导病人“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加快落实财政补助、人员津贴、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预防保健工作进入社区等项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要办好社区卫生服务,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真正做到“小病能治疗,大病能鉴别”,这样才能提高居民的信任度,从而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现提出几点建议:

3.2.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点,面临的疾病种类多而复杂,因此,需要有临床经验的全科医生。对全科医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一定临床经验,掌握临床综合技能,能独立诊治门诊病人;经过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确保诊所的诊疗水平能达到医院普通门诊的水平。

3.2.2 完善医务人员的培训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全科医护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为重点,依托温州市医学教育资源,健全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设立专项教育经费,有计划地组织社区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等,以提高人员全科医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鼓励社区医生参加高一级学历的自学考试,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按需选送合适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修,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引导他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市场、培育市场,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激发自我发展的动力。

3.2.3 在政策方面坚持岗位平等的原则。社区医生的工资、福利待遇应与大医院医生的待遇相同,这样才能使社区医生安心本职工作,同时,还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来,以带动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2.4鼓励和引导离退休老医生服务于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应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鼓励离退休医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离退休老医生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和理论知识的培养,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和临床教学经验,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很高,所以这些老医生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作用,并有足够的能力指导其他医生,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3.3 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六位一体”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把工作重心从针对个体的单一医疗服务逐步向针对社区群体的预防保健服务转变,鼓励开展贴近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服务,逐步落实“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服务模式要从被动等待病人上门,向主动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转变;服务过程要从断续的诊疗服务向连续的终生卫生保健服务转变。要开展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户籍制保健、简易门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热线电话咨询及康复指导等形式多样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更加便捷与贴近居民,提高服务的效率、可及性和人性化程度[2]。

3.3.1 健康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健康教育是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针对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录像、讲课、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使卫生科普知识进入社区和家庭,使居民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以此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信任感。

3.3.2 妇幼保健。

对社区孕妇实行建卡及孕产妇系统管理,开展孕期营养评价指导,利用孕妇学校宣传孕期知识、母乳喂养及科学育儿、计划生育知识,并做好孕期检查与指导,建立转诊制度,为广大社区的妇女提供系列化服务。充分发挥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作用,利用产后母婴检查的机会,对儿童实行从出生到成年的系列服务,建立儿童健康档案,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的覆盖率,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3.3.3 老年保健及康复服务。

继续完善社区内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对其常见病、慢性病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针对老年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为他们提供集慢性病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托老养老及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系列服务。

3.3.4 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服务是医院正规治疗的延伸,是医院提供连续性医护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为病人提供长期的治疗护理服务。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能方便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高龄患者就医。要通过提高家庭病床服务质量,完善家庭病床筹资机制,加强家庭病床科的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促进家庭病床服务的有效实施。

3.3.5 社区健康网站。

社区健康网站包括: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资讯、健康生活指南、专家咨询和健康论坛等栏目,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在线观看和下载;为社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中心医院同众多社区基层站点连接起来,形成社区医疗保健系统。

3.4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法制化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已经把群众的口碑、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成效的标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自身规范服务行为、严格功能定位,确保发展有序、服务优良、行为规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3.4.1整顿医疗市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进一步严格审批医疗执业手续和行医资格,合理布局医疗机构、规模适度,彻底清理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坚决取缔非法从业人员和执业机构。

3.4.2 制订规范。

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以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为主,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任务,严格禁止设置专科、专病、专家门诊。

摘要:通过对温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相关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和全科医学人才紧缺等问题,提出强化政府职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法制化管理等建议,为建立健全温州地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基础性的参考。

关键词:城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萍,谢红莉,翁坚克.温州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院,2007(5):63-65.

篇4: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紧迫性重要性

【关键词】工科院校 大学精神 凝炼 培育 重要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2年度基金项目“新时期工科院校大学精神的凝炼与培育研究”(编号:SZ12300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06-01

一、工科院校和其他院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有必要在大学精神方面做区分

对于大学,由于其开设课程和研究领域不同,分为综合类、人文类、理工类、农业类、医学类等不同的大学。大学精神通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设置、教育机构、人文环境等载体呈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1]不同的学校,由于具有不同的学科设置、办学理念、人文环境,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彰显着不同的大学精神。例如作为工科院校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和朴实严谨的学风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而作为基础理论研究院校的北京师范大学则形成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和“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名师。所以,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不同的大学精神。在此,有必要对工科院校和其他文科类院校、农业类院校等的大学精神做区分。

二、功利化、市场化的价值导向导致工科院校大学精神缺失

功利化、市场化的价值导向导致我国大学精神普遍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精神如何传承和形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以市场为手段调节社会资源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将大学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校园环境导向市场化了。大学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市场调节的范围之内,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人才培养机制也要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完成,因为学校除了具有育人的功能之外,还有培养具有某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大学要面向市场需求进行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但作为办学理念、校园环境等承载大学精神的载体不能被市场化,即不能形成功利化、市场化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取向。如果大学精神也被市场化,那么,大学就不能够成为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具有功利化色彩。然而,大部分工科院校在按市场的要求进行学科设置和培养方案的研讨和制定等活动的同时,也将大学精神功利化、市场化了,工科院校大学精神普遍缺失。重新凝炼和培育大学精神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完成党和国家历史任务的需要

我国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的战略选择。学校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人才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而大学精神是人才培养的灵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现党和国家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而职业教育院校的性质正是工科院校。鉴于此,对于工科院校大学精神的凝炼和培育非常重要。

大学的兴起带来的是大国崛起。回顾过去的一千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哪里有第一流的大学兴起,不用多长时间,这所大学所在的国家就会变成世界上领先的国家。公元1100年左右,在意大利半岛上有了近代最早的大学,很快意大利成了文艺复兴的基地,最早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兴起于意大利半岛。到19世纪,当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在德国兴起的时候,德国很快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当欧洲现代大学的理念传到美国,美国办起了哈佛、耶鲁、麻省后成为整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的兴起带来大国的崛起。[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工科院校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也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抓好重要发展机遇期,凝炼和培育大学精神促进工科院校的发展,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需要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作为民族历史的凝聚,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现实存在的必然依据,也是一个民族实现发展的必然依据。“只有这种具体的精神,推动那个民族一切的行动和方向”。[3]而难以脱离民族性的大学精神……往往要在民族精神已经凝聚的基础上加以凝聚。[4]因此,凝炼和培育工科院校的大学精神,能够很好地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时代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全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离不开时代精神的引领。大学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和倡导者。然而当下工科院校师生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精神世界空虚、学术氛围越来越淡使得大学没有了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精神。每种事物的发展都是时代的产物。新世纪新阶段工科院校大学精神的凝炼和培育有利于突出大学的时代特色,弘扬时代精神。

五、工科院校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

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从原来不到700万人现在增加到了2979万人。大学生在校人数激增、学校规模扩大,使得工科院校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此时工科院校大学自身如何健康、科学地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继承优秀的传统大学精神和吸收国外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大学发展规律,形成新时期工科院校大学精神是工科院校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

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当前的大学教育中,政府在学校设置、校长任命、招生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毕业证书发放等方面有较大力度的参与和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学校应该坚持和争取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政府对学校教育应该实现有限度的参与和管理,尤其在学校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及学业评价等方面。[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修正,高等教育体制历经多次变革,但这种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高等学校始终作为政府的附属单位而存在。[6]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工科院校,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去行政化,才能凝炼和培育出彰显大学本色的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4]储朝晖.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29,52.

[2]庞晋伟.崇善的大学[D].南京:东南大学,2006:12.

[3]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72.

[5]杜方敏.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2(6),44.

[6]刘守勇.当代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原因探析[J].天中学刊,2009(4),129.

作者简介:

韩俊香(1979-),女,河北沧州人,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2011年康复总结下一篇:医养结合政策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