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 新格局 新希望

2024-07-07

新学期 新格局 新希望(共14篇)

篇1:新学期 新格局 新希望

各位老师,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有视觉和梦想,与大家一起航行,开始了一个新的学年新的旅程。

我不知道打开这本新书的书,希望芽有你的心发芽萌芽?我不知道在一个安静的教室里,听恳切的教训,灯的知识一直为你的心向?我不知道这张飞行的红旗的脸,理想的船已经在你的心湖荡秋千了?但我知道,面对新学期,新的起点,我们需要点燃新的希望,开始新的斗争。

前一天晚上,一个在毕业生的朋友给了我一个电话。抱怨说,研究生的生活太差了,老师半年没有理由改变,学校到美国一个交换项目没有他的名字,一起两年,女朋友说消失了。他说生活对他不公平。

我知道他的绝望,充满了太平洋的另一边在美好的生活眼中,充满了思想找到一个好的导师,可以成功地完成研究项目,充满思想,喜欢女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但这一切都消失在白天。他的投诉从来没有顺利的现状 对过去几天的小浪,仿佛他一直在黑暗中。

在努力工作的舒适,然后挂了电话,其实,我觉得很多。生活是公平的,没有年轻人是舒适的,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你不完全支付,自然有人会替换你比他的导师选择带来其他学生,因为提交到他的日程表的项目没有被移交,最后移交或漏洞;到美国通过gre测试的语言,他认为随机测试就行了,根本没有意图,和其他申请人都出了高分。机会不会永远留在一个人。今天不要努力,明天,注定要悲伤。所以,花时间在进步,不抱怨和羡慕。

不要抱怨你不够聪明,不羡慕同一张桌子总是很容易回来一篇文章,因为你不会看到你在穷人,当他有超过你阅读很多次;不要抱怨你不够好,不要羡慕你的朋友,总是可以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因为你看不到他怎么放弃休息时间难以练习。

不要抱怨你不够好,不要羡慕其他学生得到优秀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奖励,你们 不,因为学习这是一个要收获的东西。没有人出生好,没有人出生好生活,有些只是咬人的斗争。

喜欢如果有一个饿了,吃饼干不满,吃一个还不满,吃第三个感觉充满。所以他说:早知道吃这个饼干可以满了,我不吃前面的两个。

你会认为他说的是蠢,不是在前面的两个饼干底部,光吃最后的饼干怎么能填满他的胃?但是学生,你有这样的人吗?通常,特别是新学期的开始,不在乎,等到快速测试焦急,拼命打开夜班,学业成绩当然不理想。或者通常不想支付,但弯腰吃最后的饼干得到好的结果,最后是失败的结束。

学生,春天不是播种,夏天不能长大,秋天不能收获,冬天自然不能品尝。所以让我们在新学期植树,用太阳的动作照耀它,用花蜜的努力滋养它,我相信你将能够xx这肥沃的土壤幸福的生活,健康的成长,学习的东西。

谢谢你们。

篇2:新学期 新格局 新希望

小学六年级新学期作文:新学期 新希望

快乐的寒假生活即将过去,我也要迎来新的一学期。新学期,新开始,我给自己订一个新学期计划。在新学期里,我有一个新的目标——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要成为行动的主人!我知道了成功不是靠

正因为自己有远大的

 

 

 

小学生六年级植树节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植树

篇3:新商业新格局上海商圈创新

南京东路、小陆家嘴-张杨路和南京西路商圈领跑全市。

新兴商圈快速崛起:

五角场、大宁、世博、长宁等后起之秀正在缩小与传统商圈的差距。

上海商业魅力源之市商发达,商圈辐射范围广,布局相对合理。根据《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3-2020)》,上海各级商圈共35个,而上海编入十三五的市级商圈15个。

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制作出了一份《上海市商圈活力指数月报》,针对上海28个商圈轨交人流数据、手机信息数据、Pos机刷卡数据等的挖掘与分析,结论是:传统商圈依然强大,南京东路、小陆家嘴-张杨路和南京西路商圈领跑全市。新兴商圈快速崛起,包括五角场、大宁、世博、长宁等后起之秀正在缩小与传统商圈的差距。

区位条件优越、轨道交通配套完善、开发强度较高的地区,商圈的人流量明显较大,物业价格较高,空置率较低。随着真如、虹桥商务区、徐汇滨江、杨浦滨江、苏河湾等商圈的陆续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未来上海市的商圈格局会发生新的变化。

商圈人流指数最高的是“南京东路”,依次是“小陆家嘴-张杨路”、“南京西路”、“中山公园,”“徐家汇”、“淮海中路”等。各大商圈的人流状况分化明显,尽管五角场、大宁等新兴商圈快速崛起,但就人流而言,仍与传统商圈有一定差距。

而南京西路商圈的物业指数列为上海商圈之最,徐家汇商圈的消费指数偏低,豫园商圈的人流指数和消费指数均偏低。

这是上海商圈目前现状。

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网购直销方式的冲击,能应对自如的市商不多,市商旺,商圈旺。做为市商平台的商圈,如何在新商业环境下,做好市商“母鸡”,已然是严峻课题。上海的徐家汇、南京西路、淮海中路、五角场等核心商圈均在不断探索转型路径。“互联网+”为商圈转型“插上翅膀”,它们通过各类资源的整合共享、线上线下的互动等,竭力使商圈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获得一个飞跃式实质性提升。上海商业必然是全国商业的排头兵。智慧商圈建设是商业转型大势所趋,上海必须抓住机遇,为智慧商圈建设和商业转型升级作出示范。

这是上海商业的使命。

如何转型?目前所探索性的智慧商圈项目,还局限于消费者通过WIFI轻应用,以微信公众号及A P P等入口,实现与商户、其他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提高购物的便捷性、舒适度。现已可实现;逛街时,只需用你的手机就可随时定位显示当前位置、找到目标商户;购物时,只需用你的手机就可即时获取商户信息,电子优惠券,实现移动支付;停车时,也只需用你的手机通过智能导流系统找到空余车位,取车时顺畅迅速找到车辆位置.....

但问题是,作为商圈的管理者、经营者“用尽洪荒之力”所建构的“智慧化”模式,消费者会如何来面对呢?这能不能改变市商的“衰退”,挽狂澜于既倒?

因为商业地产的狂飙式增值,催促地产大佬们热衷扩建商业体,短短几年商业中心大增。这样可类比跑马圈地式的增量,是不是目前市商不景气的元凶呢?商业体大增,专业人才需求跟得上吗?购物人群分流,会不会“审美”疲劳而选择网购?和网购的便利与便捷相比,肯定是劣势。

商业地产该歇歇了。

智慧商圈的核心在于建立全视角、多维度的客户动态数据库,大数据的精准研发和使用,是智慧商圈建构核心。通过对消费、在网、客户行为、停车时间等各种细节数据的分析,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进行针对性服务。市商的服务价值体现在用户体验上,这是必须从观念上进行改变的。而智慧商圈的建构也必须建立在这个理念之上

南京西路商圈的管理者渴望将南京西路建成上海的“第五大道”,进入上海的国际一线品牌有9 0%以上在个商圈开设旗舰店或专卖店。据不完全统计,在该商圈工作的白领超过2 0万人,每天客流人流峰值接近百万。问题是,缺乏国际视野的管理者,正面临着在东段即将投入几万平方的商业面积的时候,目前沿街商铺已面临大牌退租的窘境。

难道我们真的就这样“无序”?总是粗放式的统计?还是我们没有真正把握所谓“白领”人群的需求!

在大数据时代,改变应在当下。

所谓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联动、分享!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全市商圈数据共享平台,是实现商圈互联的最佳路径!

商圈因为各种利益纠葛而在管理上变得复杂。但是,如果我们在利益趋同下,在从低层次发展向更高层面发展的思维引领下,我们以多元发展、数据共享,彻底转变“生意”就是“卖和买”的关系而转为“生意”是提供服务的观念,将商圈从购物消费场所转变为场景体验、社交中心。

这样,我们的格局将会发生根本改变!

篇4:新格局 新模式 新空间

一、树立合作沟通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形成“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所谓“上挂、中联、下辐射”指的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活动中,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重组资源,实施上下联动,左右相助的办学策略。对“上”,借助有关大专院校、省市师训中心、省市教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后盾作用和指导功能,对“中”,整合同级有关教科研机构、电教仪器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协作功能和资源优势,对“下”,开发下属各学区培训站、实验学区、实验乡镇、实验学校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基地作用和辐射功能,实现教师进修或培训组织的社会化、学习化、合作化和资源共享,形成了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格局(如下表):

现在,已与我们建立校际联系的大中专院校及教科研机构共20多家,签订成人教育联合办学协议的院校6所,委托培训的省市师干训中心1个、中等专业学校10所、外县市实验培训基地1个。2001年-2002学年,我们举办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函授班21个,共计1363人;举办常规的各种培训班12个,共计500多人,计算机全员培训分10片分别办班各5-6期。实践证明,“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新格局,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作沟通,资源共享的理念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二、坚持因类制宜和主辅相济的原则,构建多元融合(一式为主、多式相助)的培训操作新模式

学历提高培训,主要采用“课程本位”模式,依托高校,进行以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进修和培训。骨干教师和校长岗位、校长提高培训,主要采用“学员本位”培训模式,解决知识更新问题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及管理艺术,从学员的自我需要和学习的自主性出发,提供“菜单式”的课程内容,创造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学科技能培训,主要采用“学校本位”模式,即由学员任职学校,根据教师进修学校制定的培训计划要求,自主制定培训计划,自主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名师、名校长培训,主要采用“科研本位”模式,一是以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为起点,以教学调研为主要途径,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中心,通过学术研讨的形式,培养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激发学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新方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任教师培训,主要采用“培训机构本位”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模式,即由教师进修学校或新教师任职学校组织专题式培训,就某一个专业发展项目,通过专题性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操练、总结经验、检查反馈的程序落实目标任务,从而发展学员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课堂操作水平。

三、遵循科研先导和按需施教的思路,拓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域新空间

一是教师继续教育项目新空间的拓展。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我们健全了师干训系列。例如在师训系列(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训、全员培训)中增设了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新教师在参加工作3至5年后过渡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铺平道路。在干训系列(校长岗位培训、校长提高培训、校长研修培训、名校长培训)中增设了教导主任(后备校长)培训项目,为解决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奠定了基础,为小学校长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人力支撑。现在,又将党务工作培训班(小学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列入干训计划。这样,客观上拓展了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空间。

二是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新空间的拓展。我们要求各类培训要以系统设计方法开辟“领域专题”,落实按需施教,弹性实施的课程开发思路和策略。选择适合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内容体系,在每一领域内均设有若干子专题备选。如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开辟的领域专题有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领域专题,其一级子专题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与个性健康教育等;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领域专题,其一级子专题有教师基本技能,教材与教学大纲分析、课堂管理与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发展能力领域专题,其一级子专题有教育科研方法、学科教改流派与趋势、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研讨等。在培训课程新空间的开发中,培训内容体现整体中有重点,规范中有变通的原则。

篇5:新学期新打算新希望新目标

时间就像那无情的流水,流去我在小学里的五年光阴。转眼寒假又将成为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仔细的回想,过去的五年里,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难道真要这样,流给母校的是一片空白记忆吗?不,我希望,在小学生活的最后半年里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在这半年里我一定要珍惜每一秒时间,争取不让自己有荒度的一刻。

新学期到了,那么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打算,我的打算又是什么呢?其实,我的打算和别人一样,就是要在新的学期里努力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要积极发言。不仅如此,还要经常参加各类活动,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还希望自己能在毕业考试上考出好成绩。我知道,要做到这些是很难很难的,但是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退缩,那这些又将变得非常容易。

我想,人的希望是会随时改变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的希望也是不同的。在新学期里,我的希望是永远记住母校,因为这毕竟是我生活了六年的小学啊!同时,我也希望能在这最后的半年里为我亲爱的母校做一点事情,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我想,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做这件事的。人在一生中,不管他成为了什么,是名人,或是伟人,还是极平凡的普通人,都会永远记住自己的母校,都对他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情,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我知道,每个人心里想的是不一样的,因为,人各有志,目标不同。如今我渐渐长大了,我的新目标不是做什么伟人,也不想当什么艺人,更不是成为科学巨人。而是长大后考上一座较好的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不平凡的事,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已经足够了。

篇6: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

新起点

新希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

二、2班刘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

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就是时时创造生活。那么,大家是否已经勾画好了新学期的蓝图呢?

新学期,希望每个同学做到“五心”: 一是收心

把寒假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生活方式。二是信心

新学期新开始,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往往只有几步。我们要在学期伊始就下定决心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开端,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三是恒心

在登山的过程中总是布满荆棘,甚至会有狂风大雨,更有甚者在你旁边游说你说不要爬了,可能就有人放弃了,那他永远也登不到山顶。学习就如登山,要下功夫,持之以恒。四是爱心

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提高品德修养。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五是用心 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需要用心。只有用心做人、用心做学问,才能有所成就。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平时应该多用心,多积累。天才出于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体现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点滴之中,我们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才能给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7:新学期、新希望、新目标

——152班九月主题班会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计划,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3、提出新学期新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强化常规管理教育。强调校园内的安全。

二、活动地点:

八年级152班教室

三、活动过程:

1、内容:

说一说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缺点?与同学们的关系怎样?展示自己粘贴题目。(新学期、新希望、新目标)

2、班主任提新学期要求:

新学期,同学们面貌焕然一新,同学们也都像小天使一样,比以前更漂亮了。在暑假的时候,同学们都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增长了见识和本领,尤其是有的同学看了很多书籍,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同学们,一个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在新学期里你有什么新的打算吗?

3、全班交流: 展示自己的优点和良好的习惯!设想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整理适合自己的好计划,写下来。

4、进行常规教育,重点进行校内安全的教育:

班主任结合学校要求和校内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如不得去湖边玩耍,在寝室内注意安全用电,注意防盗,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等。

5、学习《学生守则》,以及“三禁两不”和 “十不准“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

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要求去每一名同学在新学期争当“三好学生”,班级争取被评上“优秀班级”。

5、制订本学期“新学期、新目标”学习计划。

四、班主任总结:

篇8:教师研修:新格局与新挑战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迄今已有30多年了, 新课程改革推进也有10多年了。但是, 整个教育的现实仍然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很难设想, 一个思想混乱、价值迷失的教师研修能够引导教师走向成功的专业成长。

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存在两个弊端:其一, 学校的组织、秩序、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社会时代的发展。近代以来的学校制度作为产业化时代的产物, 承担着这样的使命———在政府强力而周到的推行之中, 人们的语言、行为方式、价值观变得标准化, 使得人们成为国家的成员。伴随而来的是补充学校制度的教育产业的发展。这种学校体制包括学校制度的空间、时间的组织、制约课堂教学实践的知识传递与习得的秩序、学校内部的行为方式与关系的秩序, 同儿童的日常生活产生冲突, 并不是不可思议的。其二, 近代以来学校的另一种功能是基于业绩原理的选拔。学校的知识教学的任务被归结为形成“基础学力” (应试学力) ———在传递大量知识的作用过程之中, 能否大量地记忆要素式的、形式的、片断的知识, 能否正确而迅速地再现。这种应试学力占据社会的支配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以及围绕学习的人际关系是个人主义的、竞争性的。在业绩原理与能力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下, 通过学校制度, 产生着社会结构 (经济、文化、人力资源与机会的社会不均等的社会结构) 的扩大再生产, 人生历程、机会的不均等与差别得以正统化。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扩大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弊端, 具体表现在:

第一, 否定了基础教育学校的基本属性。几十年来, 精英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区分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的教育体制并没有伴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弦更张, 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示范特色学校”, 尽管花样翻新, 但重点学校的情结反而愈演愈烈。基础教育是塑造国民形象的国民教育制度的基本环节。基础教育学校的第一基本属性就是“公共性”。所谓“公共性”是指对所有儿童都要保障其教育机会, 谋求其发展, 而不是对一部分特定儿童。这是基于社会再生产、需要优秀人才与劳动力所决定的。把超标的资源投入重点学校进行豪华建设, 而大多数学校不达标, 富裕地区与富人阶层子弟进入优质学校, 贫困地区与贫困阶层子弟只能上薄弱学校。人为地制造等级化, 加剧应试竞争, 只能从根本上摧毁教育的机会均等。重点学校张口闭口“卓越性”, 然而, “卓越教育”不是“卓尔不群”, 不是保护一小撮, 牺牲大多数。这里所谓的“卓越性”“并不是指谁比谁优越, 而是指无论何等困难的条件下都能各尽所能追求最高境界”。基础教育学校的第二属性是“基础性”。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差别在于基于两种不同的课程逻辑。前者是专业教育, 后者是基础教育。即便是大学为高中生开设的“先修课程”也属于通识教育课程, 不是专业化的课程。一些中小学动辄开发200门、300门校本课程, 标榜“校本课程开发得越多,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强”;“升学率越高, 校长的领导力越强”。今天的时代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一门精品课程胜于一打滥竽充数的垃圾。一些重点学校被应试教育的“业绩”冲昏了头脑, 忘却了作为公共事业的基础教育学校 (包括普通高中教育) 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 不同于专业教育, 本质上仍然是“公民教育”。有人说,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教育观不一样。美国人的教育观是通过教育做一个社会合格的公民, 是一种公民教育。中国人的教育观是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出人头地, 其目的性和功利性很强”, 所以主张“用中国思维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在这种观念主导下, 教育的普适价值, 公民教育, 似乎统统可以抛到九霄云外。

第二, 颠倒了学科教育的目标序列。社会需要学校教育培养学术头脑, 也培养技术头脑, 因此, 学校课程不能独尊学术课程, 摒弃技术课程、艺术课程。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校课程是分科主义的, 重视所谓的“学科能力”, 并不重视“跨学科”能力, 对于基础教育学校应当养成的“基础学力”却是被边缘化的, 这是其一。其二, 即便学校开设的学科也是不等值的:基础学科被分成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 数理化学科被视为高贵的学科, 音体美学科是被边缘化的学科。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 人类的9种智能元素是等值的。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却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数理智能是高贵的, 其他智能是低贱的。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实践恰恰同社会的需求与人类智能的天性背道而驰。其三, 即便是学科教育, 其学科教育的目标序列也是被颠倒了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是以“知识点”的教学为中心展开的, 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知识点的巩固———知识点的评价”。然而, 称得上“学科教育”的目标序列则是“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知识与理解”。

第三, 混淆了真实学力与应试学力的界限。重点学校向来崇尚的是“应试学力”, 并且一以贯之地依仗这种“应试学力”误导社会舆论, 绑架教育实践。从理论上说, “应试学力”与“真实学力”并不构成一个对立的概念, 它们之间有重叠的部分。但是, “应试学力”终究是应对考试的一种技巧, 并不是真才实学。其基本特征是: (1) 思考能力局限于出题者意图的范围, 成为彻头彻尾的被动接受者。在这里, 质疑、反驳、独创性是不容许的。 (2) 学习的课题是教师施以敏捷地抓住出题者意向的训练。借助这种训练所培养的不是抓住真实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而是只能做出机械反应的“条件反射人”。 (3) 回避逼近本质的学习。在成百上千习题的解答操练之中总会认知到纸笔测验方式必然出现的各门学科的出题形式, 这种认知能力就是“应试学力”。这样, 教育被异化为“旨在通过反复训练来提高得分能力”的过程。“真实学力”不同于“应试学力”, 它是一种“发展性学力”。这种学力不是零敲碎打的知识点的堆积, 而是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能够把这种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够谋求知识、技能和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的相互关联与统整;具有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而主动的兴趣、爱好, 以及求得深入理解的好奇心;促使儿童思考生活方式, 培养劳动观、职业观。可以说, 这个意义上的“真实学力”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能动的、主体式的“真正知性”的具体内涵。把“应试学力”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主要指标, 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具有极大的欺瞒性。多年来, 我国一些重点学校沾沾自喜于“应试学力”的成就而忽略了“真实学力”的追求, 大众媒体热衷于“高考状元”的炒作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偏差。

第四, 从根本上模糊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价值诉求。多年来那些重点学校并没有创造出足以示范的新鲜经验, 它们的共同特长是扎扎实实推进应试教育:占有远远高于一般学校标准的财政资源;无孔不入地在全国各地掐尖;不遗余力地采取局部性的举措, 打造“奥数班”之类的特色班, 借以掩盖全局性的应试教育的真实面貌;然后以“应试学力”作为衡量教育成功的最高标尺。应试竞争严重地摧残儿童的身心健康, 网恋、自杀、自闭、体弱、欺凌, 各种各样的儿童身心问题层出不穷。可以说, 应试教育的本质是反教育。即便一些学校的“极端应试教育”遭到大众媒体的批判, 但依然我行我素, 千里迢迢去朝圣者甚至络绎不绝。

应试教育在中国大陆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它是由多重因素交集而成的怪胎:一是观念性因素, 凯洛夫教育学流毒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清算;二是制度性因素, 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经历了“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一示范性特色学校”的建设历程, 形成了一批所谓的“优质学校”;三是文化性因素, 迷信中考、高考是唯一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 而且在名牌大学与重点 (示范) 中学之间形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共生关系与利益链。因此, 应试教育的堡垒学校被当作教师研修的基地, 这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教师研修不是价值中立的, 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压抑教师的创造性, 成为加剧应试教育再生产的帮凶;也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成为斩断应试教育再生产链条的利剑。教师研修首先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 排除以极端势力为代表的应试教育模式及其经验的干扰, 斩断应试教育再生产的链条。

寻求自律性、创造性的教师研修

(一) 从教师知识研究看教师研修的方法论

课题多年来只限于极少数教师的名师、名校长培训, 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而且造成了累累伤痕。摒弃旧式的培训, 寻求自律性与创造性的教师研修, 是促进每一个教师成长、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所需要的。因为人的教育不是动物的训练, 其最大的特质就在于“自由”。所谓“人的教育”无非就是:崇尚自由的人, 借助自由的教育关系, 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一线教师多年来确立的教育信条是:“教师的教, 等于学生的学”, “教师教得好, 等于学生学得好”。因此囿于“教学法”的研究, 特别是迷信“讲授法”的神效。这种“过程———产出模型”是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行为科学的一种方法, 旨在开发尽可能有效地达成良好结果的系统, 把构成系统过程的要素作为自变量、把过程产出的结果作为因变量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研究的转型。不是探讨狭义的教学方法——提问、举例、讲解的技术, 而是以教师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在考察教学的视线中, 与其说是教师的合理的控制, 不如说以儿童学习经验的意义及其背景作为聚焦点。这种转型的思想基础是, 课堂不是受工厂流水作业式的管理原理所控制的场所, 而是实现多样的文化背景的儿童与教师的人际沟通的场所。“过程———产出模型”的教学研究缺失了3C———内容 (content) 、认知 (cognition) 与文脉 (context) 。行为科学以可视的现象作为对象, 借助因果关系的认识来达到合理地控制对象的目的, 教材的“内容”与师生的“认知”这些不可视的事件以及不关涉现象的“因果”, 是不属于研究对象范畴的。但是, 不问教学内容的价值与意义、不问教师与儿童的认知、不问课堂与社会的文脉———这种教学研究难以称得上是教育的研究。教学研究的转型是同教师知识的研究息息相关的。从国际上看, 批判“过程———产出模型”之后的教学研究都是聚焦教师来展开的, 这就是“教师思维研究”、“教师知识研究”、“反思性实践研究”。把教师作为决策者的“教师思维研究”是上世纪70年代中叶以来开始活跃的, 后两者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才活跃起来。关于“教师知识研究”是出于两种需求而出现的。其一, 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需要专业教育, 因此在教师教育中也需要探讨构成专家教育的内涵———“知识基础”。其二, 需要探讨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的“实践知识”的内涵与性质。舒尔曼 (L.Schulman) 在1987年倡导的“教师知识”包含了7个要素———学科内容的知识、教学方法的知识、课程的知识、PCK、学习者特性的知识、教育脉络的知识、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及其哲学历史基础的知识。特别是作为“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学方法的知识”的合金的“PC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 被视为教师特有的知识。对于 (D.Schon) 的“反思性实践研究”。“反思性实践”的倡导促进了“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指:“师生一道实现‘反省性思考’即‘探究活动’的教学实践”。在这里强调了活动过程的“反思”, 它是以同情境的对话为基础的、促进儿童的探究活动, 教师通过活动过程的反思来促进这种探究活动, 教师自身也反思这种活动———这就是“反思性教学”的展开。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 上述教师知识及其构成要素的研究在中国大陆恰恰被边缘化了。

教师知识的研究为教师研修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新的思想基础, 值得关注。事实上, 采用反思性方法的“案例研究”也开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研修中得以倡导。

(二) 为教师研修提供政策导向、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支撑

中国大陆的教师研修缺乏政策导向、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支撑, 需要教育行政、教育研究、教育实践各个层面协同努力。

教育行政层面需要着力于变革教师研修的模式, 从“有效传递模式”转向“合作建构模式”。前者着重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 后者着重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学习过程的关键是, 默会知识的显性化;通过教学观摩, 分享实践知识;在自己的实践中重新设计与实施显性知识。教师研修不能脱离自身的实践, 不能脱离教育体验的反思, 不能脱离教育理论的把握, 教师的成长是从教师自身的需求与经验引发的一种变革。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教师研修应当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的学习需求, 有助于教师发现有效的经验, 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经验。教师研修的成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自身。唯有教师真正珍惜每一个在职研修的机会, 不是“为规定而研修”、“为晋升而研修”, 而是“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 才能变革教师自身的形象, 变革整个教师文化。

教育研究层面需要为教师研修提供儿童研究的支撑。儿童研究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当探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是聚焦教师的‘教’ (leaching) , 而是应当聚焦儿童‘自主性学习’ (self-directed learning) 的促进”。但在中国大陆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 儿童研究一直是被边缘化的。然而, 百年来的世界儿童研究, 从爱伦·凯 (Ellen Key) 的“儿童的世纪” (1900年) 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1990年) 连绵不断, 20世纪的儿童研究经历了几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从科学的角度展开的儿童学研究;“阿里埃斯冲击”下的西方儿童家庭社会史研究;文化与科学主题下不断拓展的儿童研究;从《儿童权利宣言》到《儿童权利公约》高度展开的儿童研究, 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新路标。我们需要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儿童, 开展持续的跨学科研究和理论建构。

教育实践层面需要着力于鼓励教师的行动研究,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学校改革是从内部开始的。课堂不变, 学校不会变, 教师要在儿童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根据儿童相应的经验, 把儿童活跃的思路链接起来, 形成一幅鲜明的概念图。所谓“上好课”, 不是教师独白式的讲解, 而是引领儿童展开三个维度的对话———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己对话。归根结底, 教师应当“为儿童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伴有责任的自由, 亦即能够从中涌起有意义学习的喜悦的自由”。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二十几年来观察日本和欧美的课堂, 听过1万多节课, 致力于“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实验, 教师以课堂研究为切人点, 丰富PCK知识, 锻造教学实践力。教师的校本研修应从课堂变革做起:第一步, 确立学校共同体的愿景;第二步, 制定以教学研究为主线的行动纲领;第三步, 通过教师的教学研究, 锻造教师的教学实践力。每个教师都敞开教室的大门, 上公开课 (切磋课) ,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相互评论, 不断改进,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篇9:新力量 新格局

老三样、新三样到底多少样?你方唱罢我再登场,好戏连台却迷糊谁在主演。老板块、新格局究竟谁做主宁三年河东四年河西,风水轮流不明白哪家坐庄。问车价何时到底心惊肉跳,观车市此消彼长不敢想像!新车二手车依次开放节节攀升,轿车商用车相伴增长谁主沉浮?说到底还是中国车市太芜杂太热闹太多变数。三年虽太短,但足以孕育出新力量并改变既有格局。

细分市场:总有你的精彩

细分市场的变迁和繁荣,是今后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差异化、细分化、精细化的重要标志。

SUV、MPV:小众的胜利

轿车是中国车市过去三年高速增长的第一功臣,但是十年之后当你回头再看的时候,你可能会遗忘这三年轿车的统治者,但是你一定会记住一点——在那个特殊三年,SUV、MPV火了!

进入2005年,乘用车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MPV开始了难得的快速增长,SUV也进入了爆发前的调整期。2006年,MPV市场继续增长,SUV稳定增长。2007年,MPV总体稳定,奥德赛、别克GL8和瑞风三足鼎立,而SUV则呈高速增长尤其是城市SUV表型最为耀眼。

从产销量来看,MPV和SUV只能说是小打小闹,但是这种小众市场的热闹代表的却是未来消费的一种新趋势。中国老百姓的品味已经开始个性化了,以前那种大而全的产品在今后并不会像往常那么好使了,过去三年中那些淘汰掉的MPV和SUV品牌往往是那些没有迎合市场新口味的产品。MPV和SUV的市场变迁同时告诉我们。今后市场差异化、细分化、精细化将是一种重要趋势。

重卡:大块头有大力量

相对商用车动辄几百万辆的产销,几万辆的重卡销量确实不足说道。但是,这小小的几万辆却在过去三年引发了大地震。瓜分湘火炬、争夺陕重汽、重汽和潍柴的豪门喋血以及上汽收购上柴等一系列大手笔无不与重卡相关。可以说,重卡争夺战是过去三年商用车领域最大的战争和看点。

2004年以前重卡保持着高速增长,当时专家认为这是中国GDP增长效应之一,但是当2005年负增长35.73个百分点的时候,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未来也许会在重卡领域形成暴风骤雨,只是认为2005年实施新国标等国家宏观政策会较大限度地抑制重卡增长。2006年商用车开始复苏,重卡借力受益,当年增幅达到30.55%,而2007年更是迎来62%的新高。

过去三年中国重卡市场争夺战改写了重卡格局,重汽将一汽和东风拉下马一举登顶。这种改变影响到了整个重卡产业链和商用车体系,甚至国外商用车企业都受到波及,使得此前中国已经搁浅的各卡车合作项目都重新加热。潍柴借此不仅稳定了对玉柴的优势,更是将失落的康明斯逼上在轻卡重新寻找信心的地步,为潍柴向世界一流发动机企业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玉柴的收获同样不菲。

轿车榜:江山代有新车出

轿车排行榜是反映中国车市消费品味和市场前沿的风向标。三年来,谁在引领风骚,谁又在进入和出局宁未来谁还会再次切入?

新三样:初生牛犊不怕“辣”

提到“新三样”时有多种解读,且每年都会流行不同的版本。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在“美系车的品质、日系车的外形和韩系车的价格”之间寻找到了一种平衡,价格低廉、质量过关、亲和力强是新三样的特质,它们代表着平民化汽车精神,领军紧凑车型并笼络了一大批买车新一族。

在连续三年的中国畅销轿车排行榜中,凯越和伊兰特可以算是新三样的当家代表,而从未来的趋势来看,凯美瑞极有可能成为新三样的第三个“长期任职者”。2007年上市的凯美瑞一剑南来,带着无可匹敌的锐气,冲破上市前外界种种不利猜测,当年销量就超过17万辆一跃成为轿车畅销榜的第四名,以一种后来居上的风姿和不容置疑的态度证明了自己。

新三样代表着一种新的购车理念,对以往的老三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所引领的造车理念和消费时尚又冲击着现在的新三样。在这个新老更替频繁换位的时代,谁能守住自己的阵地宁

老三样:姜,还是老的辣?

和新三样的模糊不清相比,一提起“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几乎无人不知。但是,眼下它们的市场命运却面临着新车型的严峻挑战,市场地位岌岌可危。富康的出局曾让人们一度怀疑老三样不行了,但是近三年尤其是捷达的逆势上扬和桑塔纳的坚挺让人们又对老三样重拾了信心。2005年,桑塔纳和捷达的销量均在10万辆左右,200 7年上述数字均突破20万辆,并囊括了轿车畅销榜的前2名,但是这会不会是老三样的回光返照?

作为最早进入家庭的轿车,曾经统治中国车市十几年的“老三样”的保有量和认可度达到了其他车型难以企及的高度,即使现在仍然是许多家庭购车的首选。老三样具有用车成本低、质量稳定和售后服务网络完善的优势。同时老三样还在不断推出满足人们新期望的改款,这些都奠定了老三样的长久生命力。

既然老三样不该退市,新三样又锐气十足,那到底谁将统帅未来轿车市场?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车型品种最多的国家,在数量上升、车价下降的未来,新旧交替是必然的,老三样不可能一直风光无限,新三样肯定能破局而生,关键是谁上谁下,未来新老三样的角逐必将精彩万分。有意思的是,新三样的提法诞生于过去三年,这从深层次显示,过去三年的中国车市一个新秀频出、敢于挑战的时代,在这种新旧交锋的过程中是最容易产生新的消费观念。从这种意义上讲,过去三年是中国汽车消费观念激荡重塑的关键时刻。

企业榜:谁主沉浮?

过去三年,自主品牌崛起了,三大也变强了,中国的车市格局发生发了重大改变,谁是那条搅动中国车市的鲇鱼?谁又是未来中国车市的中坚力量?

自主品牌:夹缝中坚强崛起

如果说国企三大是参天大树的话,那么三年前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无疑是名声不显的小草。旁有外系虎视眈眈,上有三大难以逾越,在夹缝中如何争取生命成长的“阳光”,自主品牌以石缝中小草的坚强和缠树藤的韧劲创造了一种“置之死地、越挫越勇”的奇迹。

三年前二流企业的奇瑞现在已是乘用车第五,时不时冲击第四位,当月销量甚至冲击第一位;长城汽车在皮卡和SUV领域的一枝独秀之外还保持了出口的领先地位;华晨汽车经过频繁的人事变动之后终于开始发力,一次签单就超过了中国汽车企业最高的年出口量;尹明善更是在坚持之后迎来曙光,盈利同时获得近50亿的融资,将他“论斤卖车”的理想又推进一步;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比亚迪汽车更是创造了一种“福田速度”:仅仅依靠一款车打天下,在不到三年时间里打响旗号,“电池大王”王传福又通过“铁动力”为比亚迪树立了一面象征胜利的新旗帜……

通过国内外2个市场的积累,短短三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完成了让人惊叹的蜕变,终于化蛹为蝶,同时激活了中国汽车工业并成为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三大:风水轮流转,明年谁坐庄?

自主品牌的成功崛起首先刺激了三大,2007年三大也纷纷开始将“自主”提上议程并各有成效:一汽红旗系的重新定位、上汽名爵荣威的花开两朵以及东风风行景逸的出世,让三大自主提气不少。

2005年的三大一汽当家,当年一汽、上汽销量纷纷直逼100万辆;2006年上汽翻盘做老大,且上汽、一汽双双突破100万辆,东风也突破在即;2007年,上汽整合南汽,从此奠定对一汽的优势,但是不久东风就传来确定消息收购了哈飞,这一变局不仅使得上汽刚刚获得的优势丧失殆尽,同时奠定了东风有望在未来坐上三大王座的可能性。

篇10:新学期 新起点 新希望1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又是金风送爽的时节,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日历上刚翻过去的那一页,记录着我们坚实的脚印,而那崭新的一页,等待我们用汗水来书写„„

也许,你昨天曾拥有辉煌,但那已成为枕边一段甜蜜的回味;也许,你昨日曾遭受挫折,但那已成为腮边几滴苦涩的泪痕。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

很多理想在追求前是个梦,追求过程中是篇诗,追求后则是一首老歌。追求的过程是最美丽、最浪漫的季节。只要在追求,梦想就不会失落;只要在奔走,路就不会荒芜。你想要看到美好的明天,那么你就要抓紧今天。如果今天是张“弓”,那么你就是弦上待发的箭,你只有抓紧时间,就可以把弓引满,当你开始追求的时候,也就是你直奔明天的靶心的时候。当你梦想成真的时刻,就是你触摸到生命价值的时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的结果来源于点滴的过程。在新的一学期,我希望大家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如果长时间忽略,就会积淀成习惯,甚至是一些不好的习惯。同样,学习中也有许多细节,如果经常地疏忽,就会造成大的漏洞。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抓好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课、作业、考试、提问都要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我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我班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学习过程。坚信只要抓住了过程,就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二,“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不能选择生活,但是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好的态度能弥补不足,不良的态度将使优势变成劣势。成功和失败往往取决于两种态度:一种是积极向上,一种是消极悲观。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将来,态度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它始终会影响一个人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发扬积极进取、意志坚定、刻苦学习的精神,要有责任心、要经得起挫折,要乐观坚强,要胸有大志,要用积极的态度创就我们人生的辉煌。

第三,“人格影响一生”:我们不但要有优异的成绩,而且要有高贵的品质,要从生活的点滴中体现我们的品格。要继续完善自身形象,使每一位同学真正成为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祖国建设栋梁。

篇11:1、新学期新希望新目标

国旗下讲话当天,搬4名参赛孩子的桌椅,桌内只留少量书籍。提前将扫把撮箕打乱在主席台。

新学期新希望新目标(国旗下讲话)

师:(同步插播音乐)迈着轻盈矫健的步伐,和着春天欢快的节拍,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看到同学们精神饱满、平安健康地返回校园,老师非常高兴。(4个学生在老师发言时便欢快地登上台、问好、拥抱、转圈)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同学们而言,(4人到指定座位上从桌内拿书,做样看)我们要有新进步、新收获。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应该做些什么。那么(学生离开课桌,两两相对,互相整理衣帽)怎样发扬成绩,弥补过去的不足?在这里,我代表学校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1、在行为礼仪方面,要严格按照《小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人人耳熟能详,个个认真照做。把尊师爱校、(学生手牵手往前站,保持敬礼动作)团结同学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争当文明礼仪、行为规范高雅的魅力学生。

2、增强(学生马上行动)安全意识,听从老师及校领导的教导,上楼下楼、上体育课、课间活动以及上学、放学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做危险性游戏。

3、增强(学生两两行动)环保意识,节约用水用电,养成捡纸习惯,(学生做样子拧水龙头、)。爱护花草树木,不乱踩踏;爱护桌椅板凳,不乱刻乱画;爱护值日工具,不乱扔乱摔。爱护班级公物,争当班级小主人。

4、在(学生行动)学习方面,每位同学都要明白一个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不浪费课堂上的一分一秒,发扬刻苦钻研精神,在同学中开展比学赶帮活动,人人(学生行动)订出学习目标并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奋斗。

5、六年级的同学要警醒。本学期是你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在各个方面都要为其他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做出表率。你们本期的学习任务重,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新课的学习,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综合复习。因此,你们更要珍惜分分秒秒,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我们相信成功一定属于勤奋的人们!(学生行动)

6、明确(4人行动)我校每个月的教育主题活动,听从(新菲行动)老师的教导,接受大队干部的提醒,在学校做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在家庭做善良孝顺的好孩子,在社会做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8、班级与班级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从今天开始起开展比赛。比一比(行动)哪个班级的同学最文明,最守纪,赛一赛哪个班级的同学更勤奋,更团结(收手,准备背诵),更优秀。

篇12:新学期,新目标,新希望作文

最值一提的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理能力有了提高。假期中,早上起床后自己做好饭吃完,出门步行穿过中原路、新华街到任丘路口坐6路公交车到师苑小区姥姥家,中午吃完饭再返回学校上小号课,从第一次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驾轻就熟,进步还是挺大的。有一天,由于太过于放松警惕,竟然坐到了商贸中心,只好从商贸中心绕道走回了家。

假期的经历挺多的,收获挺大的,却又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中,新学期在望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面对新的学期,我们满怀期待,希望孩子新的学期过的充实、快乐、更有意义。

一是希望能认真听课,聚精会神对待课堂的45分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的学期,要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上课跟着老师的思路,多思考,积极踊跃发言。

二是希望能高效率地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家庭作业。先做该做的,再干想干的。努力改正做作业磨叽和马虎的毛病,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完成后自己抓紧检查改错,建好错题本。

三是希望进一步提高阅读和英语学习的能力。每天要自觉进行英语的听力和朗读训练,让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新的学期继续多读书,读好书,每周读1—2本好书,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知识面。作文训练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由短及长,善用好词好句,重要的是贵在坚持。

四是只要有机会就多多亲近大自然,到外面走走看看,爬山涉水、摘果赏荷。

五是希望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自己制定目标,持之以恒为之努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安排好自己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的进步才是最值得期待的。

篇13:新学期 新格局 新希望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一年, 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 也是全面完成国家和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面对国内外依然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 全行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迎难而上, 主动作为, 行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然而在经济形势整体放缓的新常态下, 石油和化工行业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挖掘潜力, 怎样寻找推动行业实现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在“新常态、新动力、新格局”石油和化工行业高峰论坛上, 围绕上述热点话题, 政府官员、行业主管领导以及企业老总等参会代表集思广益, 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交流。

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端正心态, 正确认识行业发展问题

从当前形势看, 要认真研究哲学, 特别是认识论, 这是企业家以及高层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现在国内宏观经济以及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节点, 需要端正认识论。如何认识中国国情, 如何认识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规律, 在这些问题上还存在不小的误区。例如, 有的企业取得了一点成绩, 有了一点存量后, 就讲一定要建一个百年企业。有雄心壮志当然是非常好的, 但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否克服, 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 国内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情况非常复杂, 既有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 也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 没有灵丹妙药可以统一解决各家企业的问题。针对每家企业具体的情况, 一定要实事求是, 根据自身情况把企业当前的形势任务弄清楚、弄透彻, 要将宏观和微观、全球和中国的情况综合分析, 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怎样避免企业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出现忙乱盲从的局面?关键一点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这一点还请业界企业注意。

如何解决“存量”将是“十三五”期间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 化工行业面临严重的过剩, 不仅化肥、烧碱、纯碱、PVC等传统行业过剩, 曾经备受追捧的有机硅等新材料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而化解产能过剩, 最终要落在技术创新上。

多年来,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引进、轻吸收, 重模仿、轻创新, 许多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全方位、高效率与客户需求紧密相连的创新组织架构, 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在产能严重过剩、要素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技术和效率, 而不是规模和数量。

面对新常态, 许多国内企业抱有焦虑心态, 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跨国公司很淡定。因为这些企业拥有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相比之下, 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储备太少了, 整个行业处于工业技术的饥渴阶段。因此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是全行业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 新常态对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了强烈的倒逼机制。

当然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当前形势, 大家不要简单地认为, 只要一想创新, 我们就能创新, 经常有人讲两年就能够达到创新了, 其实这也是不太符合实际的。为什么呢?创新是需要条件的, 是需要时间的。不可否认, 经过多年的发展, 国内化工产业逐渐壮大了, 不少企业有影响了, 有力量了, 但企业的理念还需要提升, 化工企业也是如此。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实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 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新常态下创新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第一, 要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努力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 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与科研院校积极开展研发合作, 联合进行协同创新, 努力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 推进研制行业重大装备和关键单元设备。大力发展制高点技术和高端产品, 组织好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科技项目,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同产业要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向和重点, 努力争取突破一批行业发展制高点技术, 形成产业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第二, 要培育一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企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 重点发现一批技术创新成绩突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营效益良好、发展后劲强劲的企业, 认真总结其“调结构、转方式”的先进经验, 在行业内树立一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企业, 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典型带路作用, 促进企业尽快走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困境。

这轮过剩之后, 新格局就会出现, 那些看起来非常强大、实际大而不强的企业可能要伤筋动骨。加快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是全行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此外, 创新是多方面的, 行业内合理的企业分工十分必要,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一个好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跑好马拉松需要耐力

在“三期叠加”影响下, 2014年以来支撑经济增长换挡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服务业保持快于工业的速度平稳增长。2013年开始, 第三产业比重历史性地超过第二产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始终明显高于PMI。第二, 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在增强。第三, 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增长, 尤其是铁路建设加速。第四, 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第五, 三季度出口回暖。

从历史联系现实看, 经济换挡成为必然。目前的经济增速与17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差不多, 但基数不可同日而语, 国内人均GDP从不到800美元增加至6700美元, 增长了近8倍!因此期待2003~2007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是不现实的。现在一年的GDP增量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年的GDP总量, 再期待两位数的增长也是不现实的。

目前, 差不多四分之三的经济学家认为, “三期叠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会持续3年以上。

当前企业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是资金紧张吗?其实2011年企业更觉资金紧张。目前, 企业的现实困难是产能过剩。32个月工业品价格同比持续下跌, 2014年以来持续10个月环比下跌, 就是产能过剩的反映。

产能过剩是如何形成的?金融危机前后, 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持续的高投资是根源。依靠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对此, 绿色发展的思路已然明确, 必须杜绝短期思维和短期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适应新常态,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 早作谋划, 未雨绸缪,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对于新常态, 我认为不必过于担忧经济增速放缓。差不多3年前, 也就是2011年11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上, 我就发表过类似观点:不要因为对短期问题的过度关注而影响长期问题的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推进结构调整, 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经济增长的适度放缓为代价。但为了科学发展, 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理解新常态, 最重要的是对经济增长下滑保持平常心态。应当对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保持战略上的淡定、从容, 更透彻地思考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当前, 中国经济到了“治病”的关键时刻:对经济增长下滑的担忧比经济增长下滑更可怕。要处理好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的关系。现在是在跑马拉松, 比的不是短期的爆发力, 而是耐力, 是协调性。

新常态下, 我们要注意理解经济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的关联。短期增长依赖投资、消费、出口, 短期调控要更加平稳、更有针对性、注重激发市场自身活力;而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提出, 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他强调,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 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 紧紧抓住机遇, 及时确立发展战略,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从发展上看, 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郝长江:遵循规律, 做大做强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的新常态战略判断, 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阶段。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也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重大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中,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APEC会议举行、G20峰会落幕……一台台大戏接连上演, 这些高端会议传递出我们行业和企业发展必须关注的大量信息。

2014年我们聚在一起就是要谈谈如何适应新常态, 如何挖掘新动力, 如何开创新格局, 怎样在“新常态、新动力、新格局”的新形势下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 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并希望以此协助石油和化工企业在新常态下厘清经济态势与行业走势, 深度发掘驱动行业进步的新动力, 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从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角度看, 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行业增长由高速向中速转变;二是企业的要素成本刚性上升;三是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四是科技创新将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五是政府宏观调控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 加上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 使得整体发展环境十分复杂, 想重现前些年的飞速发展, 恐怕不太现实。如果降到7%以下, 甚至低于6%, 大家也不要太惊慌失措,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中, 我们要认真思考进入中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后, 企业如何进一步推动产品技术、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 通过科学发展做大做强。

当下, 我们需要对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正确认识, 经济相对放缓的时期也是经济规律中不可缺少的, 可以利用这个发展的“冬天”做好强身健体工作, 把挑战化为结构调整的机遇。另外, 企业发展需要有合理的产品结构, 需要构建有主干、有分支的产品树。这种建立在合理主干基础上的产品树, 应对不同产品景气周期的时候, 能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通过相互补充、相互借力等作用, 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 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化解这一难题, 不然背着这样包袱前进, 难度将很大。发展的问题无非是解决好存量、增量,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科技的创新。只有把科技创新做好了, 我们才能不是光靠市场去互相竞价、互相排挤, 而是靠科技创新来打开新局面, 用更好地增量来解决我们的存量问题。

另外, 安全环保也是很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 整个行业发展就受到巨大的阻碍。最近几年, 化工企业频频被推到舆情危机之中。究其背后原因, 一方面民众的环境与权利意识正在迅速提升, 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环保敏感期;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成为了公民意识觉醒的扩音器和加速器。因此, 随着直接面对公众的时代到来, 化工企业一方面需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加强环保安全, 建设美丽化工, 同时也必须学会事关生存和发展的新能力——沟通。企业要让公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 企业的技术水平, 尤其是安全可靠度;环保措施, 尤其是“三废”处理情况;员工健康保障;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 很多事情都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成绩所遮挡, 我们还是应该站得更高, 尤其是站在全局, 站在全球, 站在历史的高度, 从更长的发展阶段来看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发展的环境, 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 发展的水平来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安排。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完善自我, 实现质变

新常态下, 市场需求将进入增长平缓期, 行业生产进入供应宽松期, 化工产品进入竞争激烈期, 企业发展进入转型创新期。

2014年上半年, 国内炼油行业装置平均开工率仅为70%, 为近年来新低;电石行业开工率约65%;聚氯乙烯行业开工率不足70%;甲醇行业开工率在60%以下。一些企业担心市场份额下降, 抱有“宁失利润, 不失市场”的想法, 保持一定的开工率。此外,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出于信贷、就业、资金等压力, 产能过剩矛盾在短时期内难以缓解。

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 企业必须勇于转型、善于创新。那么如何理解创新呢?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专注、满意、改进。所谓专注, 就是要下功夫将一个产品做到最优最好;所谓满意, 不是让自己满意, 而是让客户满意, 企业卖的不光是产品, 还要有服务, 这是一种模式创新;所谓改进, 创新不仅仅是无中生有, 也可以是连续不断地完善。企业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 从而逐渐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针对未来市场发展机遇与趋势,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代煤化工。“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 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工艺技术的突破和示范工程的重大进展, 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现代煤化工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石油化工发展的最大亮点和最具竞争优势的增长点。

二是页岩气、页岩油。美国页岩气的突破将极大改变世界天然气供应格局。据估计全球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870万亿立方米, 其中非常规天然气380万亿立方米, 占资源总量的44%。2011年, 世界页岩气产量为2320亿立方米, 占天然气总产量的6.9%。2011~2030年, 世界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7%。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将从14%提高到24%, 增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增量的一半。

自2006年开始, 美国页岩气行业进入大发展阶段。2012年, 美国页岩气产量达到2883亿立方米, 占天然气总产量8365亿立方米的34.5%。根据美国能源署预测, 2011~2040年, 美国天然气产量将增长到9280亿立方米, 年均增长1%左右。其中, 页岩气产量将达到4680亿立方米, 年均增长2.6%, 占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50%。预计美国将在2016年成为LNG净出口国, 2018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页岩气的发现势必对化工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是国际竞争。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会给行业带来较大影响。比如, 巴拿马运河扩宽。2015年中期, 巴拿马运河扩宽工程即将完成。届时, 从美国到中国的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 (VLGC) 的运输时间将从45天缩短到25天, 相应的运费也将从150~200美元/吨下降至70~120美元/吨, 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美国东海岸及墨西哥湾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甚至将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再如, 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自2009年终止后, 2014年再度重启, 并被列为优先谈判项目。如果自贸协议生效, 海合会提出石化产品零关税的要求得以落实, 将进一步冲击国内石化产业, 并加大国内石化产能过剩压力。

四是信息技术突破。最近中央领导对信息技术的批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革命性的, 抓住和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 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 具有重要意义。要用好领军人才, 制定特殊政策, 发挥制度优势, 把准方向, 重点突破, 加快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如传统工业如何提升、如何创新、如何融合, 信息化的标准, 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都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最后, 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 这“四化”仍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动力。此外, 2014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 且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发挥积极效果, 改革开放和创新将继续增加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篇14:“大奖”新格局行业新方向

2014年12月“2015中国服装大奖”正式启动,目前候选品牌提名通知书已送达各企业、单位。业界反馈强烈迅速,记者从2015中国服装大奖组委会了解到,企业纷纷致电并提出自身关于大奖的建议和诉求。

本届大奖的最佳商务男装品牌、最佳时尚女装品牌等十个奖项将通过网络投票方式实现。届时将有商业专家、行业专家、品牌VIP客户以及普通消费者分别从不同的端口投票,选出最终获奖品牌。为此,记者分别采访了不同领域的专家,了解他们对大奖新局势的看法。

大奖变更体现时代诉求

从2004年至2014年,“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走过十载光阴,并于2014年10月正式更名为“中国服装大奖”。对于更名北京恒基燕莎百货公司总经理万文英表示:“大奖名称更改后,更简洁、庄重、大气,与前者相比,从覆盖广度到内涵深度都有了积极的变化。”

过去十届,大奖共设立中国服装品牌风格、品质、策划、创新、潜力、营销、公众、价值.推动、成就十大奖项。从2015年新一届大奖开始,奖项设置发生重大改变。

大奖下设最佳商务男装品牌、最佳休闲男装品牌、最佳潮流男装品牌、最佳风格女装品牌、最佳时尚女装品牌、最佳青春女装品牌、最佳时尚运动品牌、最佳休闲时装品牌、最佳童装品牌和最佳内衣品牌十个大奖和五个特别奖项——最具潜力品牌、最具创新品牌、最具创意品牌、产业推动大奖和行业支持大奖。

关于奖项的变化,东华大学教授卞向阳说:“以前各奖项来自于品牌的各种构成因素,现在各奖项按照品牌类型划分,回归到产品本身。大奖涵盖内容更多,也更加权威。”万文英认为:“新一届大奖的设置体现出同类服装的对比和竞争,新奖项非常公平,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服装行业发展。”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王茁则表示:“往届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奖项内容包括的是品牌打造中的各个环节,评奖涉及到品牌的策划、营销等方面,这是唤醒品牌意识和品牌价值认知时代的诉求。大奖更名后,奖项设置主要突出的是品牌的物质载体——产品,落脚点是服装行业分门别类的自主服装品牌,以服装品牌本身来诠释和证明其内部所蕴含的一切。更容易为消费者与商家接受和喜爱,更能突显获奖品牌的商业价值。”

更加广泛与公正

过去,大奖面向自愿参评的中国原创服装品牌,由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建立评审团,通过资料收集、提名、社会检验、终评等程序,评审出各奖项得主。今年的大奖仍然面对中国自主服装品牌,大奖十个奖项的候选名单分别来自:中国服装协会男装、女装、童装、运动休闲、内衣、羽绒各专业委员会提名品牌,百家亿元商场品牌覆盖率调查中排名前列的品牌,以及第一至十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提名品牌等。

关于评奖方式,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说道:“大奖不收取任何费用,不产生经济利益,并且通过普华永道公司的监督,保证了大奖的透明,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卞向阳认为:“现在的评奖方式更加合理,可以让行业和民众更多地参与进来,扩大大奖的社会影响面。”万文英也表示,候选品牌参考百家亿元商场品牌覆盖率高的品牌,是根据品牌在市场的表现好坏进行选择。而销售额的高低能体现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

将大奖变成消费的标尺

在采访中,浙江理工大学教授赵伟国则给出了他对于大奖的建议:“首先,在大众化品牌垄断市场主要份额的今天,小众品牌是未来新服装品牌发展的趋势。品牌应该碎片化,应该与85后、90后有更好的契合度。所以未来大奖应该进一步挖掘此类品牌。其次,近年来商业生态环境在变,对于未来品牌的评估标准也应该变化。传统商场不能作为唯一代表。大奖应该同时挖掘网络和商场的优秀品牌。”

记者从中国服装大奖组委会了解到,本届中国服装大奖将本着以市场检验为真谛,以消费者喜好为核心的原则评选。多个投票端口同时投票的评选方式突出了消费者的地位,更深入地让消费者参与到大奖中来。只有消费者的支持才是品牌长久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王茁表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大奖从活动名称、奖项设置到评审方式等环节都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其目的在于切实地贴近市场、引导消费、创造价值,使大奖更具影响力,更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这将拉近大奖与商家、消费者的距离。”

从第一届到第十届,大奖不论是从认知度、权威性还是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大突破,服装品牌对大奖也越来越重视。正如柒牌VIP客户陈如贵所说:“大奖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目标和鼓励,让他们进一步完善自身。对于消费者则是一种引导,获得大奖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份信誉和保证。”

上一篇:水利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目的下一篇:文明小标兵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