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2024-07-17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12篇)

篇1: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暑期校本的培训心得体会

我校校本培训安排四部分内容:

一是L教授所讲“传统文化”;

二是观看视频“规划纲要”;

三是听本校S老师的关于教学案的教研报告;

四是关于学生成长的讲座。就我个人而言,还有一项,就是我本人接受了学校教研处安排的关于“课堂评价”的讲座任务。

从八月十五号开始,到二十号结束的五天时间里,我每天都按时到场,精心听讲,仔细品味专家们的每一句话,认真辩析他们的每一个观点。经过认真的梳理和比对,整理出自己一点浅显的心得,现展示如下。

收获最大的是S老师关于教学案的讲座,内容详实,条理清楚。最为难得的是引证准确,有力,耐人寻味。言语之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S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达到如此的境地。最后让我感佩的是时老师对化学教学精要的概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观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视频后,心情激愤郁闷。联想到对教育的全面批判,导致新课标的诞生;十年后素质教育如空中楼阁,应试教育倒是更上一层了,一代又一代人被扭曲,“羊皮还是羊皮,旧靴还是旧靴”。到现在还在重复原来的报怨,只能说明我们的课改已整体失败,再过十年呢?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还在提倡教改,这意味着方向的坚持,虽败犹战,总比浅尝辄止给人更多的希望。如何真正突破教改的难关,我以为这不仅是教育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变革社会,变革体制。只要有既得利益集团的私有制,就不可能有真正公平的教育。

普遍受人好评的“传统文化”带给我的只有忧虑。作为哲学教授的L,把传统归结为“道德”二字就已让人惊愕。讲到“君臣之义”“以德治国”时,就不免让人生疑:到底是讲传统,还是在讲专制?儒家,是被改造最多,也误会最多的学派。其最大的天敌,就是“伪”,即言行不一;在学理上,就是对“理”的混淆,即在“物理”与“伦理”间的掰扯不清。最要命的是拿它来说明“君王”地位的合理性,其次就是在解释天人感应的“灵异”事件上的迷信。作为乡间村妇说些此等浑话倒还可以原谅,中央党校的哲学教授在此等问题上也多有荒唐可笑之论,实在令人不解。

最后一天观看的视频是关于学生成长,除老生常谈之外,别无新意。况且声音效果也不理想,只记下些大纲性的东西,收获寥寥。

要想学什么,就应教什么。对我而言,收益最大的还是自己准备那堂讲座的时侯。讲什么,如何讲,讲到何等程度,大到立论的表述,小到引证的选择,甚至包括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我都要反复推演,斟酌再三。

衷心希望学校能安排更多一线的专家到校培训教师,也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有学习的热情,在质疑中探索,在实践中前行。

篇2: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一,培训的第一天学校就请到了进修学校的副校长龚耀昌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堂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上课及教学评价”的讲座。听了这堂精彩的讲座,通过龚老师精彩而专业的独特视角,让我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解新课程的背景、特点、设计要点。新课程改革是基于未来需要对教育提出的诉求。而在新课程中剔除了旧课程中的六个过于: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内容过于繁—杂—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有了这么强的针对性的讲解,也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不要再犯这种错误提了一个醒。同时,也让我们教师不断的思考,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更加的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我们所忽略的情感体验、探究意识、创造能力,恰恰是人之为人的核心要素的体现,该如何更好的把握和教学。而在龚老师的讲座的后半段,对于教师备课、上课等的详细阐述,也给了我们很多具体方法上的指导。同样,也让我们深深地思考,在我们这样的学校中如何真正的实施好新课程标准中的各项内容,这将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的。

第二,培训的第二天请到了我们县进修学校科研室主任刘伟超老师给我们来了一次科研的洗礼。他所讲的内容是“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与方案设计”。在讲座中他讲到了,教师教育科研的内涵和特点、教师课题选择的策略、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在他的讲座中,总是通过实际的科研题目和科研的课题来给我们讲述,让我们在事例中了解教育科研,也知道了教育科研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是在我们教育实践中就伸手可及的,我们每次的教学都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只是缺少了总结和积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我们多记录和积累,把一些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总结起来,有利于与同仁们的相互传授,更有利于今后自己的教学工作。

第三,培训的第三天,由我们本校的先进教师进行了一次事迹的报道和交流。从他们各自的发言和交流中,我知道了他们的付出,他们之所以为先进是因为他们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突出成绩。通过的他们的发言,有很多的方法和经验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像陈纪丽老师所说的,她所坚持的班级管理的理念就是“团结协作学生,团结协作各任课老师”,正是她这种班级的管理方式让她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各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十分的融洽。丁利珍老师的“鼓励、严格纪律、以及长期而耐心地给予学生指导,用“爱”去关心和感化每一个学生”的方法,也让我颇有感想。

第四,培训的第四天,学校教导室主任吴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一次中考试卷分析。首先通过各教研组的相互交流,总结了教学中的不足和长处,然后针对中考试卷中出现的新问题和体现出来以后中考的新形势做了总结和交流,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设想和新的方法。下午又有初三的各中考科目的任课教师进行了中考试卷的交流和分析,很是受益。

篇3:校本培训的体会与感悟

一、校本培训内容自主选择, 贴近学校实际

我校的校本培训力求做到丰富、实用, 贴近学校和教师工作实际。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更好的实践校本教研工作,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达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努力使我校教师从教育型人才向科研型人才转变, 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实现以上目标, 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培训内容:

1. 抓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师德修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新型教师形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学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强化教师自我修养, 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坚持依法施教, 学校每学期开学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 强化教师依法治教意识, 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学生中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2. 抓教师骨干队伍的培养。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 是学校教师的骨干队伍群体, 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培养, 是一个学校良好声誉的直接体现。学校每个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 校长和相关部门的领导通过对班主任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交流, 以及班级相关活动的评比, 促进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的开展。学期结束学校通过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 表彰先进, 树立榜样, 培养锻炼了学校班主任队伍, 学校的管理工作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 抓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培训。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年, 但能不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将新课程理念有机地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一个问号。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直接影响课改的成效。学校教研室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 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学校要求各年级组、学科组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 充分利用星期一上午的集体备课时间, 组织学习、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解读》等相关理念, 重点研究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途径, 围绕新课程理念备课, 并从说课、上课、评课方面验证新课程理念的实效性, 从而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领会, 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4. 抓教研组“研训一体”研究模式的落实。

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是同年级教师理解教材、切磋教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专题性学习研讨, 有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学习与思考的内容, 有观看优秀课堂实录方面的内容, 有信息交流方面的内容, 有专题讲座方面的内容。学科组集体备课侧重理论的学习, 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意识, 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实施情况看, 这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多年来学校作为一个传统的教学研究形式延续下来并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又赋予她新的含义。同年级的教师在理解教材、切磋教法的同时将研究学生, 探讨学法, 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导, 转变教师的角色, 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而不是组织者和领导者。怎样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等成为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的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以后, 学校要求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教研组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活动。各年级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组的特点, 针对本年级组存在的问题采用“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共同学习、研究、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课例———交流、反思———提高总结, 达成共识”的校本培训模式, 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每个年级一年扎扎实实地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年级组通过充分学习、讨论, 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 这样目标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 通过任务分配, 各司其职, 有的负责探究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有的负责教学过程的研究;有的负责发现问题, 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课例展示, 这样通过反复的“磨课”, 做到上课精细, 方法灵活;训练及时, 容量恰当;辅导得法, 针对性强, 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优化, 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优化了教师教学资源, 走自己的教学特色之路, 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训形式方便灵活, 有利于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1. 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有利于形成教师主体意识, 培训过程中, 各个教研组时间相对集中培训人数少一些, 活动效果要好一些,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明确教师参与的义务和责任, 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参与机会;同时, 校本培训主题集中在所在学校的问题中, 和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的经验和问题更容易受到重视和关注, 教师参与积极性更强;更重要的是, 校本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 培训成果可以直接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效益, 有利于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2. 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广大教师不可能离职去参加继续教育、去参加社会机构的培训, 校本培训以学校为阵地, 因校制宜、内向挖潜, 学校、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 选取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 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 是一种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 从而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 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 学校必须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顺应形势变化。在学习型组织中, “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活动, 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 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 学校就是教师学习的场所。因此, 要改变过去脱产才能学习的观念, 在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提高和充实自己。”“只有组织拥有众多会学习的团体, 才可能发展成为善于学习的组织。”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 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 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 增进团结与友谊, 互帮互学, 互教互学, 互相激励, 比学赶帮, 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 促进学校由教师忙于授课、辅导、出题、评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三、培训工作见效快, 效果明显

由于学校选择的培训内容切合学校实际, 切合年级组实际, 同时更切合教师本人实际, 都是学校、年级组、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校、年级组相对集中的理论学习, 教师首先从理论上得到了提高, 再结合年级组的共同研讨, 同行互助, 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同行之间的启发点拨得到启示, 汲取他人的长处, 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这样的经验往往更具有实效性, 教学中教师可以避免走很多的弯路;一些大家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上学习、或者向他人请教, 同行中共同研讨, 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往往会令人豁然开朗, 耳目一新, 再结合课例展示, 这样取得的经验或教训都是十分珍贵的, 可以做到现学现用, 马上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从而做到见效快, 效果十分明显。

篇4: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动机;效果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并逐渐开始实践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改革目标,学者们展开了对教师教育一体化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读研期间,在参与导师课题“文化视野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创新研究”资料搜集时,笔者意识到,出于培训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考虑,校本培训越来越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得到了践行。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县内的中小学教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编制出《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及其效果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界定校本培训的概念。第二部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教龄、所教学科等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为问卷的问题,包含对调查者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及其效果反馈等内容。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 份,回收问卷225 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217 份,有效率为80.8%。

校本培训就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规划指导下,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的一种教师的在职培训形式。学校教研组的活动、听课评课、专家讲座、师徒制、集体备课等这些都属于校本培训。接下来主要对被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形式、参与动机以及所取得的效果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找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与校本培训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影响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和参与动机是影响自身校本培训效果的量大重要因素,此外培训目标、师资水平、培训方式对校本培训效果的影响较大,考核方式、培训管理、培训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校本培训的效果产生影响。

二、被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分析

学者们在分析影响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因素时,一般将其分为教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出内部持久的积极动机,可以维持一个人积极的行为。此处分析时,也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被调查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时,出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内部动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外部学校、社会等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们在参与校本培训时,越来越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但也有社会和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参加培训的动机成分。

此部分通过对教师自身参与校本培训所取得的效果反馈的分析,看教师们在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方面与通过校本培训所取得的效果的自我评价上是否存在一致性,进而推断出那些动机影响教师的校本培训的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们认为通过校本培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内容主要是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技巧、学科前沿知识、师德几方面,而且多数教师认为理论知识的培训效果要好于实践经验的培训,这和我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是分不开的。被调查的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校本培训自己取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主要是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师德和政治素质等方面。这和之前教师们出于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而参加校本培训的内部动机是一致的。

从上表我们可以教师们普遍认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只有一部分能应用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容还不到60%,也就是教师们认为校本培训的一些内容对于自己日常的工作作用不大。但是迫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外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压力,还是得落实校本培训。

三、思考和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笔者发现,被调查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时,出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内部动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外部学校、社会等对教师的要求。在其反馈的校本培训的收获当中,被调查的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校本培训自己取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主要是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师德和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就是,教师和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与其所取得的效果具有一致性,当教师们是出于内部自身发展需要去参与校本培训时,往往获得的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而当他们出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压力去参加校本培训时,往往获得的是一些外部考核的达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内部的持久的、积极的校本培训参与动机,更有利于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取得自身提高与发展的效果,而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外部动机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也是社会和学校中的一员,理应受到学校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此外,教师在参加校本培训之前也要对自己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进行分析,自我制定一个完整的校本培训计划,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和结束时,理性地分析自身的收获与不足,积极归因,为接下来的一次次的校本培训做好扎实的基础。**县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民族地区教师校本培训的一个缩影表明,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新形式,还处在不断地摸索和完善当中,我们应该理性认识校本培训,鼓励教师们积极地参与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关楠楠.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5:教师假期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本次校本培训中体会最深刻的一句话,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单元教学计划后,我们都还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善于把握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的放夭地使用教材内容。同时,以教材为依托,尽可能地使用直观教具、教学挂图、录音机、简笔画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上课进教室前应该问一下自己“这节课我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需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我分几个教学步骤?教学用具是否都准备充分等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教师若能做到课前默讲或试讲。上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就会在自己的脑子里过“电影”,这样上起课来就更加就心应手、活泼自如了,这也就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架起了成功的“桥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强化训练,逐渐形成。而且在形成的初期会经历多次反复,然后才能逐步形成习惯,并伴随终身。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习惯成自然。

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使学生明确学习新知前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坚持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就会形成学习“定势”,由被动的进行课前准备转变为主动进行,这就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教育培养学生最主要的阵地,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做好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将更为流畅。课前准备看似多余、平常,其实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课前准备能使我们每节课都从容淡定,对每节课都谨慎专注,牢牢确立课堂教学的效益观。长期坚持,水滴石穿,就会帮助我们自己的成长,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篇6: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外是全员研究学校及学校的校本教育,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以上是学校的校本教育经过专家指导、教学理论的训练和学习、讲课、授课、评价课的一站式活动的开展,发挥教师个人、教师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创造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经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实际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追求发展。

通过训练和学习,我受益匪浅。第一,新的想法深入我的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改变教育资料和方法,而且是变革者。”要改变一个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产生于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改革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树立新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教材意识、教三意识、纲领、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迫标准答案,应对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课,我们发现新课程教育需要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历来看,教育应该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方法由被动理解式转变为探索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第二,调整和扩大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深刻指出,今天教师的课程分担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有学科教授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编的特点之一。

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育要求,科学教师应具备系统的科学专业知识。(威廉莎士比亚、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教师应具备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另外,只有理解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发展,才能将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科学教师还要具备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教师还要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具有敏锐的眼光和头脑观察、理解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明显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是知识面扩大了,对教师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些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难题。现实情况是,我们科学教师都是由丹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教师组成,与专业教师在职资格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专业知识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科学课程的实施。

校本教育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县科学教师实施学科专业教育。开展学科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经过观点的较量,强调了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再次,经过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适应教育的多种知识结构。其次,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查和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我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子说:“不学习不思考是不行的。”如果一个人只学习不思考,他就会陷入困惑。孟子也表示:“想想就得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

为了应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但是要进行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优点,为我使用。用于改善自我的教育教育。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困惑和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平时很多教师只有在期末或年末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时,才会系统地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校本活动的开展可以大大扭转这种现象。课程、课程、评价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教师将反思作为日常工作。要与同行进行对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细心体会,进取思考,努力揣摩,让思想的火花在冲突中熠熠生辉。跟踪讲课和上课的过程,查看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得失,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篇7: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郑毓信教授的《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报告后,让我感到他不仅传递了丰富的数学教学信息,更促人思考,启迪思维。让我知道了应有这样的思考:

1、一线教师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永远处于“被运动”的地位?

2、人生有几个十年?我们又如何才能很好的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提高?唯有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

其次张兴华老师《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深感震奋,感触颇多。其中倡导的“理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给了我许多启示,并针对现有阶段的一些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教学方法与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与见解,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的思考,以及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上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最后贾真教师的讲座,倍感亲切、让我在愉悦的心境中度过。从贾老师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和一句句朴实有趣的话中,体验职业场景中“关系大于内容”的人际心理规律。并在行为层面上就以下方面有所改善:学生不是用来塑造的,要尽力而为;家长不是用来教育的,要通力合作;同事不是用来比对的,要做优自我。

篇8: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从心入手,给他们以信赖

由于人的差异,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是千差万别的。特别是调皮生,更是班里的一个“亮点”,同学厌,老师烦,要提起学生成绩那家长就是“恨”了。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调皮生”有许多容易被人忽视的“亮点”;他们脑子灵活,总想在平淡的生活中搞点“恶作剧”,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他们一般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有特长:或唱歌,或绘画,或运动,或交际……往往比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们不愿循规蹈矩,跟童年的达尔文、爱迪生、郭沫若……一样,只凭个人兴趣选择处世方式,喜欢挑战性的生活,厌恶机械死板的理论说教,讨厌过于严厉,缺乏幽默感的老师,对偏心眼、说假话、不理解人、将个人观点强加于人的老师有极强的逆反心理。他们反对“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性学习目的,喜欢异想天开,富于幻想。他们虽然在学校时“不得志”,但走上社会的大舞台,多数人路子宽、朋友多,处世灵活,成功率高。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事例。

目前,我们许多教师喜欢讽刺、挖苦、甚至排斥“调皮生“。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从道义上讲是不公平的,从现代教育的”游戏规则”上讲也是讲不通的。我认为忽视了“调皮生”就背离了现实教改下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背离了校本培训对教师的要求,就不能算圆满完成了教育任务。我们老师要从内心深处诚心接纳每一个后进生,接纳他们的缺憾,接纳他们的调皮捣蛋,接纳他们的所有原本难以接受的许许多多的坏习惯。老师要打心底信任他们,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他们,用爱心去拨动后进生的心弦,促使他们改变,让他们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后进生这些“顽石”也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二、从“行”入手,持之以恒。

有些老师教育调皮生,苦口婆心,在嘴上说我相信你,可班里纪律不好了,发生矛盾时总是批评“调皮生”这样做常常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要允许他们反复,肯定他们改过的成绩。我们班就有个典型的“调皮女大王”,平时总喜欢无缘无故撕毁别人的书本,或者趁人不注意时狠很的抓破别人的手臂,脸面,我从接一年级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告她的状。有的家长索性自己来对孩子来一次警告或者一顿臭骂。同学们对她也是玩不起,躲得起,几乎每个孩子都对她是避而远之。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我犯难了,一次次的批评教育就像是家常便饭,她几乎我还没有开口就能知道我要说什么,同事也说我对她太“好”。但我又能怎么样呢?机会终于来了,第一次入队仪式,她没有红领巾很难过,就叫她的妈妈电话打来说要红领巾。后来我在自己班给她进行了一次入队仪式。带上红领巾的她几乎兴奋了一个星期,也乖顺了一个星期。跟着一个星期我让她当纪律委员,专门管理那些爱打架会欺负小同学的人。第三个星期我让她去登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孩子经历了这三个星期,她的破坏性行为减少到了零,即使以后又犯了,我一般不训斥他,大多是找他谈心,让他找出自己为什么又犯错误了。

三、有时不妨用点“武力”

“调皮学生”有欺软怕硬的心理。如果你掌握了他的心理采用说服教育不管用时,恰当的机会不妨也用点“武力”。我担任的上一届毕业班有个调皮、爱打架的男生,不管学生还是老师他看着不顺眼就想给你打一架,并叫嚣着“试试!”。有次他在班里欺侮同学,我阻止他,可能看我是女老师而懒得理我,我上去抓着他衣服胸口拉他,他烦了嘴里说:“想试试!”就拉开架势跟我干,我猛一用力,脚下使点小绊子,他“呼”的一声,仰翻在地,爬起来就扑了过来,我又顺势一勾脚,他又前扑倒地。“二比零,服你啦”,他爬起来,佩服地说。从那之后,还与我交上了朋友,还常写些小诗让我帮忙改,原来这家伙还爱写诗哩!你看不是不能动武,就看你动得合适不。

其实,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优秀?对于“调皮生”,教师应该从“恨铁不成钢”的焦灼的态度中跳出来,要针对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方法,关爱他们,引导他们。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调皮生”其实也是光彩夺目的“珍珠”。而把“珍珠”从泥土中发掘出来,正是教师最大的喜悦和安慰!

总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富有情感活动的性格各异的个体儿童,培养出的将是建设祖国未来的新型人才。“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的新课程校本培训,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推进课改教学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应积极落实好新课改精神,发挥校本培训的积极作用,做好差生转化工作,使课程改革成为“调皮生”展示才能的平台,使差生在新世纪的环境下得到良好的转化,实现全面发展。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后进生占有一定的人数比例,如果不及时教育转化,不但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声誉和教育形象,更会影响学生本人的今后发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重之又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冯建桥.如何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7)

篇9:校本培训的策略

培训内容上应加强人文教育。人不是一部可以按照固定的模式建造并能精确地按照程序工作的机器人,人宛如一棵树,在内部力量的作用下,充分发展各方面,成为充满生命力的事物。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本人必须富有生命的活力,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因此,校本培训应重视教师思想情感,加强教师创造与探究,反思与批判等品质的培养,突出新的教师职业观。

培训内容应根植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培训的主题应该来自于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想象、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培训的内容应该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典型性。这些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而且是通过研究有解决可能性的。

二、改变培训方式,变被动培训为以教师参与和反思为主

1.案例就是通过生动故事的呈现和描述,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进行多方面分析,理解和提炼有关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智慧,促进教师成长。一线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历了许多教育故事情节,有些事情如果不去整理和研究,过后便烟消云散,而稍加关注,并作剖析,就可从中感悟到某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把这些故事转化成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教育思维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案例学习是分层次的,不同的学校和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

2.培训引领下的教师交流体现了教师把自己经验与他人的教育经验融合起来重构个人经验的思想。为避免同水平的反复,需要骨干教师与专家的协助与带领。积极建设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与中小学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

篇10: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一年来,通过校内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方式,我感觉受益非浅,可以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历炼。期间,为自己充电,吸收新知识、新观点,新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从中我得到了研修中获得了不少启发。另外,我还积极反思实践,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我应加快步伐,跟随时代的脚步,让自己的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以上是我加入研修以来想法体会的总结,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研修茶座的指点下,取长补短,更新教学理念,累积教学经验,争取在科学教学领域可以有更长足的进步。

一、校本培训的目标明确。

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务。

目前,有一部分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现有的知识足已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教师轻视学习,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抵制态度,因此,提高教师对学习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不断学习之人,来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1)培训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

(2)采取协商式培训形式。这是指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训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协商进行、合作完成。协商式培训的基础在于:

①不同的人由于内在素质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人和专业发展需要,最适合一个人专业发展的环境可能完全不适合另一个人的发展。为此,继续教育应鼓励教师采用自己偏爱的学习形式,来实现自我选择的目标。当教师养成了自定目标和自选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的习惯时,他们的教育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②教师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们能恰当选择学习目标。教师个体对自己的学习需要能作出最适当的判断,他们有能力自我导向,并自主学习个人校本研修学习心得20xx年。其次,当教师开始并设计了自己的学习活动后,他们的使命感增强,因而学习的效率高。再次,教师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判断来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因而,这种学习动机是最强烈的,对教师的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四、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有以下作用和途径

篇11: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一、示标导学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所以目标的导向作用一定要鲜明突出,简洁扼要。目标繁琐,指向不明确,且大屏幕一闪而过,不会在学生大脑中存现,这些都会导致目标失去意义。自学指导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这里,薛校长运用了“铺石过河”恰当的比喻,说明自学指导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学生一看即明,知道从哪入手,怎么去做,不会出现一头雾水,一片茫然的现象。当然教无定法,示标导学这一环节,并非一成不变,千篇 一律,何时何处、以哪种方式呈现,因年级、课程内容不同而有所变化的。

二、互动自学

在这一个环节中,彰显了学生个性的自主学习过程及交流展示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学习。这时的课堂是动静结合的有效课堂,薛校长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静动课堂”观,让我感悟较深,静中才会有思考,有所得,动中才会有共进,有提升。新课程理念必须根植入心,见之在行。回顾以往的教学,仍不免有时习惯于教师的一言堂,过多讲解,使自主合作学习匆匆而过,剥夺了学生展示自我、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那么怎么落实自主合作学习,薛校长也为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从个体的学习到小组的内部分工及展示时的相互补充,细微详尽之处,也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教师如何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恰到好处地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真的是我们孜孜不倦探索和要解决的问题。

三、质疑研讨

质疑研讨,释疑解惑,这是教学的拔高提升阶段,即提炼“中心”,归纳总结阶段。会上薛校长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这是老师展示风采的时候”,听后我不禁笑了,笑的是自己原来“展示风采”的时候有点多,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应如何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如何把握住教师点拔、讲解的恰当时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通过不同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而自我反思、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目标。

四、达标测评

高效的课堂标准之一在于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检测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就是布置课堂作业。课堂作业的布置必须科学有层次,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检测出他们各自的学习情况。在这里薛校长再次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四个注重”,突出作业环节的写字训练和坐姿的矫正,时刻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篇12: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在教学上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看到了自我和他人的差异,明确了对自我教育的奋斗目标。同时,我在过去的工作中,确实认识到新科目的优越性和教材的重要性,对全面掌握教材的重要性进行了更深刻的反思。(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学习)认识和学习的自觉性发生了变化,这也是这次网络训练的优越性。专家设计的程序和视频极大地体现了网络教育的魅力,从参与程度可以看出,这种形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以学校的一种进修形式为基础,使教师在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实践中取得专业发展。

多年来,我一直以进取的心态参与校本研修,不把它当成负担或负担,从不推诿敷衍责任或办事,严肃对待所有进修活动。(威廉莎士比亚、进修、进修、进修、进修、进修)教育不再是忠实地传达和理解的过程,而是创造和开发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课上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要重点教学生课前学习方法、讲课方法、课堂学习方法、作业完成方法、课后巩固方法、学生反思的习惯、加强总结、总结方法等。

作为教师,为了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别人的成功为榜样,经常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勤奋的汗水和甜蜜的果实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好像无法测量尺。但是抱着最大的期望做出最大的努力是必要的。校本研修更让人感到“完美的生活应该充满期待、惊讶和感激”。

上一篇:污水处理系统下一篇:农场社会实践活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