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分析

2024-05-20

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分析(精选8篇)

篇1: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大型企业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客观存在的管理、融资、经营、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阻碍和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一、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在98%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例均超过60%,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50%,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40%,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3/4。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 0.5%。中国中小企业状况相对较好,但是多少还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为数十万企业提供搜索营销服务的百度公司发布《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影响范围较广,但是依然有53.2%的企业预测2009年营业额将增加,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特有的风险和制度缺失造成的危机依然是客观存在的。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面临主要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还是客观存在,这些因素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外部困境和内部缺陷。

(一)外部困境

1.制度限制。规范我国中小企业的立法较少,行政程序不够明确和规范化。同时我国行政性管制、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妨碍了中小企业灵活经营优势的发挥,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运行成本。某些领域是限制或禁止中小企业进入。这些在客观上都阻碍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融资困难。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完全靠自有资金的发展,如果仅仅靠自有资金去壮大自己,那无疑是痴人说梦。世界上所有的大企业都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银行的支持。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发展是靠企业主私下融资来发展自己的,而这种私下融资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和风险,而且从规范的角度讲是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而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又限制较严格,需要提供规范的文件和规范的会计记录,良好的信用记录等条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也非常重要。这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那儿得到发展所需的资金,阻碍中下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银行自身的结构也不合理,缺少面向满足民间资本需求、重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有人曾经对广州市中小企业经营问题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80家中小企业中,资金问题最为普遍,所占比率最高,达82.64%;资金获得渠道有银行贷款、自筹、证券市场融资及其它,比重分别为80.82%、16.44%和2.74%。可见银行贷

款仍是中小企业目前最主要的资金筹集渠道,居绝对支配地位。但认为贷款难的中小企业占67.11%,甚至有15.79%的中小企业认为贷款几乎不可能。

3.缺乏规范的中小企业服务市场。服务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业务展开,包括融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管理、物流配送、广告宣传、产品设计、战略顾问、技术服务、法律咨询、诚信调查、市场分析、信息服务、管理培训等,目前我国这样的服务市场规模小,运行不规范,或还没有发育成长起来。

4.企业间缺少专业化协作。多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缺少宏观引导和产业组织,导致中小企业之间难以形成产业关联、专业化协作和经营网络,往往形成单个企业孤军奋战、自生自灭,既难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也无法利用中小企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

(二)内部缺陷

1.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

我国中小企业是以民营和私营性质为主体,而大多数私营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借助家族力量共同创业,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经营的。若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建立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这些企业就很难拓展经营视野,形成发展战略,集聚要素资源,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家族化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形成和成长。

2.企业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以劳动密集为典型特征,技术水平不高。以相对丰富的劳动力替代短缺的技术和资本,这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选择。但从长期看,如果不能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找到和培育核心技术,逐步形成自身强大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成长渠道,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就只能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维持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有限的市场份额。

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管理能力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财务混乱几乎成为中小企业的通病。这既是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和劳动保障得不到落实的重要原因。

4.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以各种方式规避劳动法规的要求,给与较低的工资,不缴纳各种社会保险,不提供符合生产要求的安全保护设施,拒绝职工的合理要求,随意辞退员工等各种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一方面导致企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与职工打劳动官司,同时员工在这种企业工作也缺乏安全感,无法留住优秀员工,导致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人力资源部门几乎一直忙于招聘。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指导思想、规划战略、产业布局、专业协作、科学管理、政策扶持和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政府在宏观上对的中小企业应给与一定扶持

中小企业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要扶持。对于高耗能、低产出、污染大、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不仅不能扶持,反而要坚决关、停、并、转。对于增加就业机会与税收,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小企业,则要积极扶持,甚至要重点扶持。根据我国国情,当前应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高科技型中小

企业;(2)有利于改善经济布局,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小企业;(3)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4)以当地资源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资源加工型的中小企业;(5)有利于增加出口的中小企业;(6)环保型的中小企业。

(二)建立人才培养支持系统

人才缺乏则是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一大瓶颈。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政府要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以此带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型工人;另一方面鼓励中高级人才到中小企业去发展,并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已有的人才后续培养,给与更多的机会继续发展。

(三)建立倾斜政策支持系统。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中介组织,应按照国家宏观发展规划,给中小企业提供正确的产业指引,引导中小企业按照国家宏观发展规划的目标及时实现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同时政府必须构建以财政援助扶持中小企业的倾斜政策支持系统,包括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增加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合同中所占的比重,使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商业机会,使政府政府采购,不仅是政府节约开支、防止腐败的措施,还要使之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速度的重要政策工具。

(四)、建立资金支持系统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但目前的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多是由地方政府为主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相对比较谨慎,同时担保手续和担保要求比严格,基本上都是全额提供反担保,对于一些没有多少个人资产的中小企业业主和意欲设立中小企业的个人很难取得担保。在实践中,可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或明确规定城乡信用社以及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要业务对象,或在各商业银行中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同时设立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专门为那些经评估为高科技或者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中小企业服务,为其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五)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小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要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突出服务性的原则。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鼓励采取不同方式组建服务机构,并对其开办、运行予以一定的支持,各服务机构独立于政府管理部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政府管理部门主要担负指导、管理、监督等职能。

(六)继续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改革

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应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地采取改制、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和出售等多种形式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控股,鼓励所有制企业和个人购买、租赁、承包国有、集体企业。

加大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专业化,有利于解决重复建设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合理企业结构,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并促进技术

进步。支持中小企业向“小而尖、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方向发展,专业化协作是社会化分工的要求。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专业化协作比“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要优越得多。专业化生产一方面易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七、构建企业文化

倡导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的发展理念。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建立有效的选拔机制和目标管理体系,针对不同人才的自身需求结构,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灵活发展环境,引导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绩效考核目标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

重视企业制度建设的规范和创新,尤其是激励制度的创新,通过创新理念来建设人才文化。既要学习传统企业的制度建设,规范完善各项制度,又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建设灵活平等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如组织管理、风险管理、财务、激励制度等,尽量避免形成“以命令代替制度”的陋习,提高管理透明度、健全民主管理渠道,创造一个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潜能、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环境。总之,中小企业在解决人才问题中,必须切实地为创立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而努力。在企业发展伊始,就应注意从领导体制、激励制度等方面创造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人才观,并将人才文化的建设纳入中小企业组织文化的整体建设规划中,以此作为解决困扰中小企业发展中人才问题的突破口。

八、推动融资进程

首先、加强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与大企业的合作和联系。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凝聚力,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缓和内部竞争,从而为彼此发展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其次,注重与大企业的协调作业,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稳定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同时,加强交流,向大企业开口融资,以缓解自身资金不足的压力。只有拥有了资金,中小企业才有壮大的机会和可能性,所以作为中小企业必须坚定信心地依此一直走下去。

九、培育企业品牌

在现代这样一个广告社会里,没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或者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几乎是不可能,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但只有产品质量远远无法销售出自己的产品,更需要的是人人知晓的品牌,品牌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广告所能达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一个好的品牌需要几代人的培育和维护。分析知名企业的成长历程,没有一家企业的成长中取法品牌,相反都是通过品牌来实现利润的增长和中小企业应深入市场调研,作出分析和预测,在市场细分中寻找“市场空缺”,通过市场补缺使自己获得发展,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市场空间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带动效益,最终实现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发展的一个跨越。

篇2: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分析

1、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问题成为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顽症。虽然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扶持,但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看,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银行是企业化经营,更多的考虑的是效益,只能是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另外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中,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易受经营环境影响,加之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不可避免地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中,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瓶颈。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中,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是核心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并且其创新结果又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中小企业资金并不充裕,难以独立完成;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中,其次知识产权保护虽有显著改进,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中,尚未形成国民的法治意识和自觉行为,创新维权成本过高,导致创新投入与创新收益严重不对称,极大地挫伤了中小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最后是创新人才的供求严重失衡。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企业的客观需求严重脱节。

熊鹤龄是既具备全球500强背景又拥有北京大学学术研究经历的实战专家。

社会资历:担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高级人才评荐中心高级咨询顾问,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战略发展部副主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EMBA班特聘教授。

企业资历:曾先后在HP、深圳西风信息产业集团、北京春雪财务集团公司等多家顶尖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人力资源事业部总监、集团副总裁、董事局秘书长职务。

3、运作体制落后,管理制度不规范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制企业,这在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的内部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成员间具有较高的信任度,企业内部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在经营上也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灵活性。因此,在企业创建时期,与其他企业组织形式相比,在资本筹集、管理效率、信息搜集和监督成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家族制企业中原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些积极因素逐步转变为消极因素,由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而产生的宗法性和封闭性特征,极大地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管理能力不足,企业文化精神模糊

中小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如小农思想严重,缺乏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思维方式单一,具有盲目冲动的倾向,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缺乏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向现代企业家过渡的文化底蕴,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等等,在企业可持续发

篇3:新环境下家族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 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 面临的问题不同, 就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的选择企业发展模式, 我们需要对企业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家族企业的一般演变阶段包括三代, 一代:创业企业家, 二代:家族合伙制, 三代:企业动态性。一个企业制度的孰优孰劣, 是先进还是落后, 检测标准只有一个, 那就是看这种企业的制度与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是否适应, 以及适应程度的高低。例如一个典型的浙江家族企业, 白手起家时, 做的产品是小纽扣、打火机、领带、在决策时比较保守, 实行的是家族制, 自己牢牢掌握企业主动权, 看似落后的管理制度, 其实是市场最优的选择。我们可以将一代, 创业企业家定义到企业创业期, 在创业期间两权合一的公司制度下, 所谓的两权也就是指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此时, 公司绩效高于两权分立下的公司绩效。这是由于公司在起步阶段, 企业家洞察市场, 把握全局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家族企业第二代, 我们可以概括为企业的成长期, 此时两权相对分离能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作为企业的成熟期, 家族企业第三代更倾向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完全脱离。

2新环境下的家族企业面临的挑战

2008年的国美电器代理问题, 将家族企业的代理与控制推到了台面上。家族企业的概念表明, 家族企业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跨越各代的财富创造。经理本应该按照特定的函数为企业的发展定向。但是, 他们很可能并不完全按照家族的利益活动。而同时, 那些有决策权力的人从不参与管理的家族成员所不知晓的信息中得到好处, 或者进行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不利于家族的利益的决策和活动, 从而产生了家族企业代理问题。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经济、新组织、和新员工。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经济活动和企业行为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企业战略、人才培养、经营范围和客户需求, 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企业变得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家族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这些挑战来源于整个市场, 也来源于家族企业本身。市场的开放性决定了不管是家族企业, 国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对于市场的合理分析对于公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家族企业确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 任人唯亲、家族继承的风险较大、家族企业社会化、公开化程度低。家族之力模式所具有的企业凝聚力强, 稳定程度高和决策迅速的优点是需要建立在管理企业的家族成员具有相当的管理才能。然而, 现今多变的市场行情, 金融变化, 对管理者的才能提高了要求。其实, 当家族领导人换代时, 可能由于承接领导人的人选不能得到家族其他成员的用户而最终导致企业分裂, 当今的家族企业大部分较为庞大, 家族人员冗杂, 更加容易引起此类问题。最后, 一些国家的政府对家族企业进行打压, 造成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企业运行只能通过高负债来维持。

3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家族企业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大, 做强, 我们可以根据浙江大多数家族企业的现状作出推论, 制度创新是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明晰产权, 决策科学化, 管理专业化, 建立监督机制, 改革用人制度, 优化激励机制来对家族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家族企业在创建之初, 一般会留下一些隐患, 如子女之间的产权安排要适当, 夫妻之间的产权也需明晰, 以减少婚变对公司的影响。家族企业决策机制依然不够健全, 对于这样的企业, 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可以建立由家族成员组成的家族委员会, 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家族企业也应该加强制度管理, 改变管理模式, 建立和完善劳动分工、财务制度、监督制度等。

另一方面, 充分有效的利用两种激励—约束机制, 家族企业能更好的适应中国这个市场。比如说, 浙江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它的家族企业在该区域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更是创造了浙江家族企业整个行业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正是由于他们成功的将关系与契约两种激励—约束机制运用到极致的结果。

其次, 家族首领理念的转变是家族企业必须经历的过程。家族企业的领导者与经营者的创业经历、权威与才能深深影响着整个家族企业的发展。因此家族企业经营者的文化修养对于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领导者来说他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 正确处理家族关系与企业的关系, 家族成员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角色, 做到有功奖赏, 有错必罚, 不能因人而异。第二, 要克服心里障碍, 家族企业由于是一个家族从头做起, 许多家族成员对于企业有特殊的感情, 因此产生的排外情绪, 压抑人才的情况对家族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家族领导者应该转变观念, 认识到只有新鲜的血液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 关于家族企业接班人选择问题。家族企业的接班人需要一个培养过程, 这个过程开始的越早越好。若是没有合适的子女, 那就需要将那些有能力, 有道德的, 忠诚度高的职业经理人选拔进家族的委员会, 让企业走向公众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周鸿勇.家文化与人力资源社会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6) .

[2]王彦.家族企业代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7) .

篇4: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分析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 内部环境分析 对策

0 引言

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总体资产状况良好,实力日渐增强,这个企业群体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为162337家,企业数量比2006年增加7.80%。2007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总收入达到98642亿元,比2006年增长29.34%。然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袭来之时,国内所有企业都面临危机,民营科技性企业的优胜劣汰已是必然。本文通过对民营科技型企业内部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旨在探讨促进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1 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企业内部技术人才掌握某种专用性的技能,一旦他们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空缺,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当前民营科技企业普遍缺乏一套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难以保持不断创新的竞争力。

1.1 人力资源素质状况不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一,技术人员队伍知识老化。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将限制企业捕捉和识别新技术的眼光,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决策及实施效果,导致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竞争中反应迟滞、水平落后。其二,经营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不足。

1.2 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 在调查中令人担心的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价值观念以及在此指导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一定的差距。

1.3 人员流失快,人才队伍稳定性问题突出 调研中发现,一些老板自认为企业有钱,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在人才使用过程中不能充分尊重、信任人才,忽视了人才对工作挑战性和成就感满足的需求,导致人才的流失。

1.4 普遍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调查中也发现,多数民营科技型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视行为。

1.5 在人才招聘方面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分岗位和职位,对聘用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如职高、中专水平就可以胜任的工作非要聘用大学生;二是对高薪聘用的人才不认真考察其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不考虑能否为企业创造相应的价值。

1.6 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重外轻内”的倾向 企业普遍存在认为企业内部的人才不如外面的人才,因而常常不惜重金吸引人才进入企业。这就造成企业内部人才产生不公平、不平衡的情绪,挫伤了大批人才的积极性。

1.7 在人才使用方面存在“强调管理,忽视激励”现象 一些企业虽然在组织结构上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其工作内容和方式大多还是老一套,没有把人看成是一种活的资源来加以开发、利用,未将激发人的热情、增强人的能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目标,故未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8 在人才培训方面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理想 一些企业认识到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投入了一定数目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培训。但往往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员工参训积极性不高、素质和技能提高作用不明显、整体效果不理想的状况。

1.9 在人才保障方面存在法规意识淡薄的现象 很多民营科技型企业对《劳动法》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人才工作细则不在乎、不遵守执行。致使员工一进企业权益就受到盘剥,根本没有归属感、稳定感、公平感,没有产生为企业献计、献策、献身的动力,这样的企业又怎能做大、做强、做长久。

2 民营科技企业研发服务存在问题,影响了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①保护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法律法规缺失,致使其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这大大降低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动力,致使企业创新后申请专利不够,从而降低了创新基金和创新优惠贷款在全社会的配置效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②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体系不够完善,研发激励体制有待增强。首先是吸纳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意识不强。其次,民营科技企业缺乏对研发团队的激励力和凝聚力。③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研发的宏观指导与服务不够。④民营科技企业在享受科技计划基金、金融、人才优惠政策方面缺乏平等待遇。⑤信息和技术中介服务不完善。目前,我国专业的研发信息服务机构甚是欠缺。没有专业的信息研究和服务机构,造成研发资源的低效配置及浪费。

3 融资难,经营成本高,企业缺乏进一步成长壮大的资本源泉

缺乏银行信贷制度支持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又由于自身的信誉缺失、规模和还款能力有限等问题,很难获得国有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

4 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缺乏战略性规划,导致自身信用缺失

市场化初期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很多以丧失信用为代价的套利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整体形象。在原始积累之后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必须通过信用建设,重塑市场形象,否则民营科技型企业很难摆脱信用缺失的困境。

5 企业家队伍亟需提升,民营科技型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欠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家队伍是保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民企老板立足于家族式管理,对外来管理者缺乏应有的信任和有效激励。以下几个方面尤其突出:①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认识仍待加强。当初通过不诚信获得的原始资本积累仍然具有深深的烙印。企业在获得了利润增殖的同时却丧失了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②对当前市场环境认知、洞察与适应不足。面对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许多民营科技型企业不但没有逐渐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组织形式、激励机制等,而且没有一个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甚至没有战略意识或者根本不懂发展战略。③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能力。在重大投资决策时,有无一个较强的决策团队,对重大投资项目有无战略性的眼光,往往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关键。④个人修养与管理技能有待加强。民营科技型企业家目前在企业内部推进现代管理时普遍遭遇在企业建立个人权威所需的品德修养尚有欠缺,对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了解不多,对管理技能掌握不够。

6 家族壁垒森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难以推行

在河南飞鸿调查中,一位负责人讲“家族式企业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很小,毕竟企业管理很关键,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家族式管理很多时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必须打破家族成员间的森严壁垒,寻求经营权和管理权的重新洗牌”。

企业必须改革管理模式,重构委托代理关系,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将相对混乱的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理顺,也才能够推进民营科技型企业二次发展。否则,民营科技型企业很难逾越家族制度这个自身发展的坎,实现自身的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2]李亚.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

[3]李玉琢.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

篇5: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分析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大规模跨国并购案件频频发生,使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战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购金额也不断增加,日益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总体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长迅猛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我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对外投资额仅为2亿美元;2004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是大丰收,仅联想收购IBM个人业务一项交易金额即达17.5亿美元,这一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总金额接近70亿美元,过去几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数额达到了以70%的增长速度。另外,从并购标的来看,2000年—2003年,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在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20%的股权,创下有史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最高金额记录。2010年3月吉利汽车已正式与福特汽车签约,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对于中国企业迅猛的跨国并购行动,美国《商业周刊》称“中国正在走入并购时代”。

(二并购主体以国企为主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并购主体多为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并且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如电子信息行业的海尔、TCL、联想;汽车行业的南汽;石油行业的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和中化集团。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跨国并购企业既有国有控股企业,也有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也开始积极参与跨国并购,使我国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虽然私营企业跨国并购额只占次要地位,但是跨国并购的主体多元化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

(三并购对象大多是业绩不佳或亏损倒闭的企 业

中国企业能成为海外知名跨国公司的太少,由于自身实力、信息渠道缺乏等原因,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缺少主动性,往往是等目标公司业绩下滑或濒临破产时主动找上门来才与对方谈判。这样导致并购对象多为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例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在金融危机下,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企业濒临破产,因此,这些国家纷纷希望我国救市,支持它们度过难关。

(四跨国并购的行业和地区相对集中

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展的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电信、石化、家电等行业。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资源类并购,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石化企业对境外油气田权益的收购;中铝公司、五矿有色等一批中国矿企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仍积极赴澳大利亚抄底矿业公司;二是家电、机械、电信等优势产业的国内名牌企业对国外同行业企业的并购。例如TCL集团收购德国电视机厂商施耐德公司、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华为收购两家美国电信设备公司等。近年来,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情形来看,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和IT行业将有可能成为中国今后10年内跨国并购的主流行业。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地区相对集中,资源型并购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他制造业并购对象则以发达国家企业为主。但是总体来看,中国企业投资发达国家的热情略高于投资发展中国家的热情。

现状总结: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先后经历了5次并购浪潮。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海外并购是快速积累资本、占有资源、扩张市场的一种重要途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各大型海外公司的决策,影响海外并购国和东道国的行业经济。然而,无论从并购前的技术分析还是并购后的整合运营来考虑,海外并购都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左右的并购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80%左右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因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能否实现预期目的,能否在并购中防范并购风险,实现并购后的成功整合,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客观因素

(一跨国并购的支持性政策不完善

我国有关跨国并购行为的政策供给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批制度繁杂。政府主管部门“逐级审批,限额管理”,使中国企业失去了很多难得的对外投资机会。二是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则支持。在中国,有关企业并购的立法在公司法、证券法中有一些零散的规定,但相对于瞬息万变的企业跨国并购实践而言,明显滞后。三是金融支持政策体制不健全。我国的金融体不健全,资本市场较落后,限制了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大部分采用单一的现金支付方式,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际性的大公司竞争。

(二我国跨国并购中介服务机构不发达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跨国并购趋势不断加强,但是与此不相匹配的是,中国国内的相关专门从事企业并购服务的法律、评估、融资中介服务机构数目和规模较小且实力薄弱,专业性也不够强,这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一大障碍。如中国的投资银行主要有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他们只是“兼职”投资银行的功能,还构成不了专业化,这从根本上很难为中国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跨国并购中问题的方案,无法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持作用。

(三目标国的政治阻碍

发达国家政治上的敌意是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外部障碍。由于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跨国并购以国有企业为主。但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大举并购非常容易使人联想到其背后的国家政治意图,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就会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最后导致跨国并购的失败。从五矿、中海油到海尔、联想,几乎每一起中国国有企业参与的跨国并购都会在东道国遭遇到政治的责难。2005 年中海油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美国政界以“国家安全”对中海油收购制造障碍,最终中海

油还是与优尼科失之交臂。2009 年,中国五矿收购澳矿企就由于美情报机构插手而受阻。这些本来对收购双赢的商业收购案,由于夹杂了大量微妙的政治思维和意识形态被扭曲。

主观因素

(一企业自身能力的欠缺

我国国内迄今为止仍没有一家企业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海外公司,尽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规模与实力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我国大企业同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仍然很明显,企业欠缺核心竞争力,技术上往往受制于人。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500家最大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的10%。而国有企业产权边界模糊,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使得国有企业缺乏参与海外并购的战略动机。而这些治理结构上的缺陷都会成为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阻碍。

(二并购前的准备工作不足

我国自古就有一个道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充分告诉我们欲做好一件事,事前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企业的海外并购中,事前准备,也是关系到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有些企业跨行业并购一些项目仅仅是为了产生并购利益,这种只考虑眼前利益的并购往往成功性会比较低。另外,如果与相关政府方面沟通不利,原本“简单”的外购交易被附加上政治、外交等各种复杂因素。此外,许多中国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时,由于对当地法律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及劳动保护等制度的疏忽和陌生,而遭致法律麻烦。

(三并购后的整合不力并缺乏熟悉海外并购业务的专业人才

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仅是扩张的开始,如何整合好收购后的企业才是扩张成功的关键。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包括建立共同的企业使命及企业文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将并购双方的生产布局、业务流程、营销渠道等整合为一或使之更加合理、重新调整组织结构等。由于我国国内企业的并购浪潮才刚刚开始,国内企业的海外并

篇6: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庞大,在社会就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除了社会原因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外,这些企业自身制度和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融资机制、组织架构、人事管理、信息管理、财务制度、生产管理、管理方法和工具方面相对落后,制约着它们长远稳健地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经济和政治的进一步改革决定的出台,我国中小型企业有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在良好的经济势头和政治环境下,我国中小型企业必须要改革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市场行为,强化市场竞争力,以先进的制度来保证生产力,保障进一步的发展,巩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果,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发展壮大。

关键词:

中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问题、对策

正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关于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决定基本上为我国的企业经营服下了一颗定心丸,让许多企业经营者们充满信心。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必然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趋势。这是一个机遇,同时对我国中小企业提出了要求。

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现状是:在我国,由于对中小企业实行的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指导下, 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据统计, 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3000万家, 占全部注册公司的99%, 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 60%和 40%左右,提供了大约 75%的城镇就业机会[1],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一、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规模的的迅速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也出现了一系列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使我国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发展的困境。除了大环境的制约因素外,企业自身的制度和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融资机制、组织架构、人事管理、信息管理、财务制度、生产管理、管理方法和工具方面相对落后。

1、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近些年,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机构及岗位设置混乱,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企业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等现象屡见不鲜[2]。此外,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企业, 因此, 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十分混乱, 甚至在企业所有者的家庭财产和企业财

产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划分。这些问题的危害在企业创业初期尚不明显,一旦企业进入资本化、规模化经营后,它们的影响力将会逐步扩大,最终将导致企业走向衰败与没落。

2、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商品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这些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体味着商品大潮对企业、对生产的不断冲击。中小企业固守已久的那一套简单、不健全、不规范的组织架构已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功能管理为特征的金字塔状的集权控制模式。产品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生产流程冗长,信息和物料经过的路径曲折复杂,部门间的协调平衡工作繁杂,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非常严重。而且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开放性;员工技术技能不全面,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所有这些使得管理效率下降,管理费用上升,难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集成和灵活重组,也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3、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效率低下。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中小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和业务骨干。但就整体而言,中小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及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中小企业创业型的比较多,管理者来自不同阶层,很多不是职业经理人,没有受过正规的工商训练[3],企业员工学历水平总体偏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人才短缺。素质较低可以说直接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的观念最早提出是在1997年,包括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人员信息化。对于这一新兴的概念,我国的中小企业应用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理解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概念认识不清,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如让技术部门主持信息化,选型中盲目追求软件的高档次和高功能,没有意识到行业性限制,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二、人才缺乏与人才流动大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中小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入与应用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的问题,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没有建立或者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存在企业规模小,企业综合竞争力弱,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小企业的做大做强的需要,是实现中小企业科学决策的需要,是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企吸引人才的需要。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产权明晰, 权责分明, 因此,这些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应相应加强, 应强化财务意识、提高理财能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加透明度, 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获得资金的情况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所以,规范的财务制度和真实的财务信息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前提,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制度的管理,加强财务与金融知识的学习,必要时邀请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师进行辅导,以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完整、真实的财务报表[4]。

2、依据企业现状,按需设置组织结构。调整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小企业应按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革其管理,需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加强制度化的做法,设定一些强有力的、科学的制度来上下规范企业活动。其次,管理者应该提高自我的管理意识,要想能够长期发展,必须要看到制度的作用,自身也要避免一些不规范的做法比如家族管理。最后,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 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 建立适应的企业组织, 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3、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 这就需要企业建立适当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 抛弃将资本作为企业核心的管理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一方面注重人才培养, 通过教育培训, 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水平, 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提高职工的技术熟练水平, 加速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5]。

4、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

企业组织的扁平化和柔性化的的特征,必然需要进行虚拟化、信息化的管理。中小企业要赢得局部竞争优势,更有效地实现差异化经营和成本控制,务必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取IT外包服务。

二、选取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

三、在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要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具体的操作可本着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扁平渠道、提高效率的思路,从财务管理信息化入手,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共享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网络营销系统与电子商务[6]。

参考文献:

[1]沈玉良, 等.中小企业产业选择[M].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2]《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中国教育在线

[3]辛爱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陈金香-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5]韩克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脱困对策

篇7: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分析

一、引言云南省生物制药属于朝阳产业,具有投资大、回报高、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但由于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经济不够发达,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现有的融资渠道如主板市场、银行、担保机构等获得资金,致使发展前景良好的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均面对一个巨大的发展颈瓶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创业板的开设为解决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开辟了新的路径。

二、创业板概况

(一)创业板的基本情况 2009 年 9 月 23 日,我国新的融资渠道 ———创业板融资———正式开启。创业板是指在主板之外为中小型高成长企业、高科技企业和新兴公司的发展提供便利的融资途径,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创业板的低门槛进入使高成长、高科技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可能。同时,创业板在功能定位、风险特征、企业选择标准、公司治理要求、信息披露、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见表

1、表 2)。表 1 财务方面的要求 ——— 基于创业板融资的分析企业论坛 117时代金融表 2 企业选择标准 ———“ 两高六新 ”

(二)创业板现有上市公司分析 1.创业板现有上市公司总体分析截止 2010 年 6 月 30 日,我国已有 90 家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总的来说,这些公司都经营状况良好、发展潜力极佳,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从所属行业来看,这些公司分布在包括医药制造、通信、计算机服务、各类制造等诸多行业,其中医药制造业公司共 7 家:安科生物、北陆药业、红日药业、莱美药业、上海凯宝、福瑞股份、康芝药业,占上市公司(仅指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下文相同)总数的 7.8%。从财务要求来看,他们的净资产最少在 9,000 万以上,最多达到 20 多亿;年度净利润则从几千万到几亿不等。从地域分布来看,他们大多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发达地区,西南地区仅 4 家公司成功上市创业板,其中成都 3 家、重庆 1 家:即为莱美药业。如上所述,这些上市公司无论从行业地域分布还是从各项财务数据来看,都有着不同。但深入分文章由整理析,却可以发现这些公司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相同。从主营业务来看,他们大多从事相对集中的业务,虽然所处行业迥异,但主营业务专一且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从发展潜力来看,他们一般处在发展潜力较好的行业,强调科技创新,使他们发展速度非常快。2.创业板现有医药类上市公司分析医药制造业是符合创业板要求的主要高科技行业之一,据现有企业创业板上市情况看,该类企业已有 7 家在创业板上市并且表现良好,基本情况见表 3。表 3 创业板医药制造类公司的基本情况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网上行情从表 3 可以看出,创业板对于医药制造类企业发展的认同。同时还可以发现,生物药品制造业也是创业板关注的重点,安科生物(300009)就是以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一家公司,并且是第一批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

(三)创业板给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启示 1.创业板异常注重企业的成长性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创业板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创业板很重视公司的行业,企业选择标准中已经提到必须是 “ 两高六新 ”,这就表明了对于企业成长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另外,从现有已上市的公司分析发现,这些公司大多主营业务专一且发展良好,属于比较新领域的业务,同时公司一般也配备了相关的研究部门,这些都保证了公司的成长性和创新能力。从这一层面上来看,生物制药型企业是具有较大优势的。2.财务要求虽然严格,但不是制约创业板上市的关键在创业板的基本要求中,财务要求是企业要达到的另一个方面。财务要求包括很多指标,如净资产不低于 2,000 万人民币等,这些表面上看属于硬性的制约,有一定的困难,但事实上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还是比较多的。从已上市的公司来看,大多是超越这些要求,有的甚至超越要求非常多。这说明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财务要求并不是制约创业板上市的关键。不过,云南大多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由于条件限制,离这些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的发展来达到这一要求。

三、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现状

(一)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优势 1.云南省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良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在制药、农业、环保、食品、基因研究等方面,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发展迅速。全球生物制药产品销售额以年均 30%的速度增长。随着新药研究和开发能力、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人们对健康药品需求的提高,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将促进整个生物制药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药材种植、深度加工、营销和服务等,将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云南省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的天然依托云南素以生物多样性闻名于世,在药用植物方面,药材资源丰富,享有 “ 药材之乡”的美誉,云南有高等植物 1.8 万多种(全国近3 万种),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具有多种利用价值的珍贵植物、材用树种、经济林木、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等。云南有中草药 2000 多种,香料植物 365 种,药用植物达 6559 种,占全国品种数的 51%。独特的植物、中药材及民族医药资源优势为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将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为发展天然药物方面提供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3.云南省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云南省政府将生物制药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为加快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云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文章由整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生物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等等。重点以生物医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生物能源产业和生物农药等六类生物产业为主要内容,围绕产业优势、气候资源优势、生物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发展现代制药业。这些政策都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总的来说,云南省生物制药属于朝阳产业,具有投资大、回报高、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劣势

1.融资困难制约了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发展 2008 年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在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 13 家股份制银行中,个体私营短期贷款余额仅 1418 亿元,不足这些银行短期贷款总额的 5%,在全部贷款余额中更仅占 2%。就农业银行来看,截至 2008 年底,小企业法人客户 1045 户,占全部法人客户 1886 户的 55.3%;贷款余额 137.1 亿元,仅占法人贷款余额 933.2 亿元的 14.6%。再加上云南省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以及信用担保机制缺乏等原因,很难通过现有的融资渠道如主板市场、银行、担保机构等获得资金,只能依赖政府财政支持、中小金融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贷款等的支持,但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

2.技术的落后进一步加大了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的难度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药材的人工种植。生物制药产业具有明显的原料依赖性的特点,由于近些年来大规模采挖导致野生药材逐渐枯竭,实施贵重药材人工规模化栽培成为生物制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人工种植必须突破一系列技术难关,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难免落后。二是新药的企业论坛 1182010/08 总第 422 期研发。生物制药产业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不断进行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而且这种研发往往是前期投入大、不确定性高、研发周期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既没有强大的资金基础能支撑数年的研发投入,也没有进行研发的技术基础,因此很难在新药研发上去取得优势。

3.人才缺失、管理方式落后等使得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由于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远离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很难汇集相关行业最优秀的人才,加上中小企业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匹敌,更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这不仅导致技术层面上的人才缺失,也导致了管理上的人才不足。人才缺失存在严重后果,表现在企业很难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技术人才缺失必然使得技术落后,管理人才缺失则必然使得管理方式落后。这些方面的落后最终也将反映在企业发展的缓慢上。

以上方面的劣势,是制约云南生物制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它们共同使企业发展陷入一个圆环型的困境,如图 1 所示。必须打破其中一环,才能解决这一困境。图 1 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四、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基于创业板上市融资的建议通过上面分析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虽然很多生物制药中小企业有创业板上市的需求和愿望,也具备了一些条件,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规模较小、产业规模效益不强、单个企业创新能力不够以及人才比较匮乏等问题无法解决,还文章由整理是很难达到创业板上市的目的的。这就需要从地方政府、中介机构以及企业自身等多个方面努力,对整个生物制药产业进行培育,以促进整个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生物制药产业作为云南省未来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政府在政策上已经给予了很多的优惠和支持,在前面已经提过,但政策性的支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产业许多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更需要政府的强力引导,如单个企业规模小的问题,政府可以从发展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引导生物制药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以集群的方式去融资,更容易取得资金。同时,战略联盟的建立还可以使产业链内部联系更紧密,节约一部分内部交易成本,联盟的竞争力上升,达到 1+1>2 的效果,集群的发展也有利于单个企业的发展。又如技术落后的问题,由于生物制药产业的特殊性,必须大量进行科研投入,而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可能不仅没有资金引入最新科技,还可能连消息来源都有限。这时可能还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学习最新的行业技术、帮助企业进步。

(二)着力中介机构的培育中介机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中介机构有很多种,提供资金的、提供咨询的、提供培训的等。对于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来说,这些中介机构都很缺乏。从融资方面来说,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很难像省外的一些企业一样取得像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之类的投资,云南省内缺乏这样的中介机构。从咨询方面来说,云南省内好的咨询公司本就不多,对于生物制药行业熟悉的就更少,很难提供有意义的咨询服务。培训服务业也同样如此。因此,培育能够帮助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机构也是必需的。

(三)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虽然客观上存在一些发展的障碍,但云南生物制药中小企业本身也应该为自身的发展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企业规模较小、产业规模效益不强、单个企业创新能力不够以及人才比较匮乏等问题,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服一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集中来提升规模,提高规模效益;文章由整理可以通过建立良好预期,以未来收益(如股票期权)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可以创立学习型的公司文化来鼓励员工学习,弥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弱点;等等。总之,企业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和企业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企业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篇8: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分析

目前,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总体资产状况良好, 实力日渐增强, 这个企业群体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 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为162337家, 企业数量比2006年增加7.80%。2007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总收入达到98642亿元, 比2006年增长29.34%。然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袭来之时, 国内所有企业都面临危机, 民营科技性企业的优胜劣汰已是必然。本文通过对民营科技型企业内部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旨在探讨促进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1 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 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企业内部技术人才掌握某种专用性的技能, 一旦他们离职, 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空缺, 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 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当前民营科技企业普遍缺乏一套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 企业难以保持不断创新的竞争力。

1.1 人力资源素质状况不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一, 技术人员队伍知识老化。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将限制企业捕捉和识别新技术的眼光,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决策及实施效果, 导致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竞争中反应迟滞、水平落后。其二, 经营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不足。

1.2 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在调查中令人担心的是, 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价值观念以及在此指导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一定的差距。

1.3 人员流失快, 人才队伍稳定性问题突出调研中发现, 一些老板自认为企业有钱, 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 在人才使用过程中不能充分尊重、信任人才, 忽视了人才对工作挑战性和成就感满足的需求, 导致人才的流失。

1.4 普遍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调查中也发现, 多数民营科技型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 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 出现诸多短视行为。

1.5 在人才招聘方面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分岗位和职位, 对聘用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 如职高、中专水平就可以胜任的工作非要聘用大学生;二是对高薪聘用的人才不认真考察其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 不考虑能否为企业创造相应的价值。

1.6 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重外轻内”的倾向企业普遍存在认为企业内部的人才不如外面的人才, 因而常常不惜重金吸引人才进入企业。这就造成企业内部人才产生不公平、不平衡的情绪, 挫伤了大批人才的积极性。

1.7 在人才使用方面存在“强调管理, 忽视激励”现象一些企业虽然在组织结构上设立了人力资源部, 其工作内容和方式大多还是老一套, 没有把人看成是一种活的资源来加以开发、利用, 未将激发人的热情、增强人的能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目标, 故未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8 在人才培训方面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理想一些企业认识到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投入了一定数目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培训。但往往由于诸多原因, 导致员工参训积极性不高、素质和技能提高作用不明显、整体效果不理想的状况。

1.9 在人才保障方面存在法规意识淡薄的现象很多民营科技型企业对《劳动法》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人才工作细则不在乎、不遵守执行。致使员工一进企业权益就受到盘剥, 根本没有归属感、稳定感、公平感, 没有产生为企业献计、献策、献身的动力, 这样的企业又怎能做大、做强、做长久。

2 民营科技企业研发服务存在问题, 影响了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1) 保护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法律法规缺失, 致使其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这大大降低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动力, 致使企业创新后申请专利不够, 从而降低了创新基金和创新优惠贷款在全社会的配置效率, 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 (2) 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体系不够完善, 研发激励体制有待增强。首先是吸纳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意识不强。其次, 民营科技企业缺乏对研发团队的激励力和凝聚力。 (3) 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研发的宏观指导与服务不够。 (4) 民营科技企业在享受科技计划基金、金融、人才优惠政策方面缺乏平等待遇。 (5) 信息和技术中介服务不完善。目前, 我国专业的研发信息服务机构甚是欠缺。没有专业的信息研究和服务机构, 造成研发资源的低效配置及浪费。

3 融资难, 经营成本高, 企业缺乏进一步成长壮大的资本源泉

缺乏银行信贷制度支持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又由于自身的信誉缺失、规模和还款能力有限等问题, 很难获得国有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

4 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缺乏战略性规划, 导致自身信用缺失

市场化初期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很多以丧失信用为代价的套利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整体形象。在原始积累之后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必须通过信用建设, 重塑市场形象, 否则民营科技型企业很难摆脱信用缺失的困境。

5 企业家队伍亟需提升, 民营科技型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欠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家队伍是保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民企老板立足于家族式管理, 对外来管理者缺乏应有的信任和有效激励。以下几个方面尤其突出: (1) 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认识仍待加强。当初通过不诚信获得的原始资本积累仍然具有深深的烙印。企业在获得了利润增殖的同时却丧失了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 (2) 对当前市场环境认知、洞察与适应不足。面对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 许多民营科技型企业不但没有逐渐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组织形式、激励机制等, 而且没有一个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 甚至没有战略意识或者根本不懂发展战略。 (3) 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能力。在重大投资决策时, 有无一个较强的决策团队, 对重大投资项目有无战略性的眼光, 往往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关键。 (4) 个人修养与管理技能有待加强。民营科技型企业家目前在企业内部推进现代管理时普遍遭遇在企业建立个人权威所需的品德修养尚有欠缺, 对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了解不多, 对管理技能掌握不够。

6 家族壁垒森严,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难以推行

在河南飞鸿调查中, 一位负责人讲“家族式企业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很小, 毕竟企业管理很关键,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家族式管理很多时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必须打破家族成员间的森严壁垒, 寻求经营权和管理权的重新洗牌”。

企业必须改革管理模式, 重构委托代理关系, 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将相对混乱的内部管理, 特别是财务管理理顺, 也才能够推进民营科技型企业二次发展。否则, 民营科技型企业很难逾越家族制度这个自身发展的坎, 实现自身的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2]李亚.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

[3]李玉琢.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师德自查及整改下一篇:市场营销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