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2024-08-28

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通用6篇)

篇1: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其中累计投入经费4522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在2006年成功争创了山东省教育示范区后,又相继实施了校舍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来,我区相继荣获“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区”、“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和“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现将我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找准教育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面临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实现教育事业的新跨越、大发展,就必须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向现代教育技术要质量、求效益。为此,我区确立了以“班班通”建设为抓手、以资源建设和应用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全区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同时确立了“分批实施,以点带面,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配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开放、动态、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以信息化带动全区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

为了保证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实施,区教体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调度信息化建设工作,并 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指导,保证了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为了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先后组织部分学校的校长和相关人员,到淄博和本市部分县区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

二、科学规划,均衡发展,精心打造*区数字化校园环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资源的合理配臵和流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为了实现我区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制定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协调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路子。为此,区教体局于2009年制定下发了《*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三年期主要目标任务,突出强调了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多媒体“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方案》则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分解,对建设目标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各学校教师和学生用微机的配备与更新、多媒体“班班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指标和完成时限。几年来,各学校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和落实《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的精神,精心打造出全区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环境。

(一)硬件环境建设:我区近年来实施了以下工程项目。一是微机配备工程。各学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严格招标采购程序,目前已高标准整合、更新学生用计算机达到4720台,生机比中学为10:

1、小学为12:1的省定配备标准,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各学校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为教师配备微机3785台,实现了全区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目标,充分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二是多媒体“班班通”工程。近年各学校加大了多媒体“班班通”的建设力度,全区29所国办中学和中心小学,除个别校舍搬迁或改造尚未完成的学校外,其余学校全部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其中,有5所学校配备了液晶一体机,共计138套;有19所学校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共计442套;加上较早配备的431套大屏幕多媒体系统,全区其配备多媒体“班班通”设备共计1011套,我区的多数中学、中心小学和部分村小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近期,我们又制定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了2014年前全区基本实现多媒体“班班通”的建设目标。三是区教育城域网“校校通”工程。早在2004年*区就启动了全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并开通了*教育信息网,搭建了教育资源库。但随着我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教育城域网架构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于2010年与中国移动公司临沂分公司网络部合作,投资400多万元重新改造和整合提升了全区教育城域网。截至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包含村小)实现了光纤宽带接入,统一采用型号一致的华为交换机实现内网宽带互联互通,使全区教育城域网得到根本的改造与全面提升。此工程的实施,使我区网络建设水平有了跨越式的提高,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我区“农远”工程项目学校覆盖率达100%,并且实现了设施管理规范、系统运转正常、资源有效利用的良好态势。五是演播室系统建设工程。近期,我区投次40余万元在区教体局信息中心新建了一套 集微格教学、网络直播、点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演播室系统,并已投入使用,这很好地服务于全区示范课的推广、视频资源的共享,也为将来全区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软件环境建设:要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信息化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益,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软件资源,就软件建设方面我区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督促学校建设门户网站。我们每年都开展全区中小学优秀教育网站和管理员评选活动,全区多数学校均建设了门户网站,有效提升了学校宣传、家校沟通和现代化管理的水平。二是引导学校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校本资源。我们积极调动学校对现有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相互嫁接、补充,从而将各种资源全部利用起来,并鼓励学校开发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资源。三是规范学校电子备课。在各学校自主选择教师个人备课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区教师电子备课进行了引导与规范,要求各校电子备课系统必须统一做到五步模式:即备课资源共同搜集,主备人形成预案和个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思考内化并完善定案,课后总结,经验推广。规范的电子备课使数字化教学教研工作呈现出多样化、常态化的特性。四是全区推广数字化校园平台。在全区中小学推广使用城域网版数字化平台,建设以中学、中心小学为基本接入点的全区数字化网络平台。平台着力打造学生和教师两个基础库,通过完善学生学籍、成绩等信息建立学生的基础库,通过收集整理教师的基本信息、日常教学、科研等信息建立起教师的基础库,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建立了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数据管理中心,也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评测数据。五是建立全区教学资源库群。区教体局网络资源中心配备了一 4 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实用的优质资源库作为全区城域网共享资源,并把优秀的商业资源库链接到网络资源中心,供内网教师参考使用。

三、建章立制,强抓培训,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

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除了下大力气进行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软件建设外,我们又着重抓了设施的管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管理机制。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我区统一制作并下发了*区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用表册,在全区学校各电教功能室统一悬挂使用。同时各学校制定了保障措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区教育目标综合管理的范围,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期中和年终目标的检查和考核,加大检查和督促力度,要求学校做到管理科学规范化、使用经常高效化,并将检查结果下发通报。二是强化人员培训。长期以来,区教体局和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以“领导懂、骨干精、全员会”为基本追求,进行全区教师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促使教干、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具备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管理和教学需要的信息技能。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重视“领导懂”的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力建设。认真组织了学校领导参加全市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培训,同时多次组织相关学校的领导到外地和本市先进县区进行参观学习,让领导开阔思路,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

2、抓好“骨干精”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培训。网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至关重要的力量,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利于确保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发挥更大的效益。为此,开设了多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对中小学网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我们又多次组 织电教科研课题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让他们搞好电教科研的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起到带动与辐射作用。近几年来,我区共累计培训骨干教师520余人次,使他们成为我区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和科研带头人。

3、做好“全员会”的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一是抓好基本操作培训,这一任务主要由设备供应商来承担,主要负责设备的基本性演示、基本操作要领示范、一般故障的检查维护等技术的培训。二是教学专业技术培训,这主要由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来完成,每一种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老师们都要参加相应的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摸索,直到能够熟练使用。三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应有研究培训。鼓励教师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拓展教育教学思路,改进教与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增强了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教学水平。近几年全区共计4100余人次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

四、多措并举促应用,构建高效课堂的应用桥梁

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效应用是关键。我们不断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有效介入教学的途径,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大面积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以点带面,加强电化教育示范校建设。多年来我们充分重视各级电教示范学校的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点面结合”的方法,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应用。目前,我区中学、中心小学及部分村小共计36所达到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以上标准。二是加强教育科研,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确立“以科研为先导,以应用为抓手”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是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课题研究。二是充分运用全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整合。在这两方面,近年来我区先后立项、结题的省市级课题达62项。三是深入课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同时举办教育资源进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应用示范学校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利用典型课堂案例进行教学交流、研讨与反思等。四是区教体局广泛开展各种评选、竞赛活动促应用。近年来,通过开展全区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电教优质课说课与讲课比赛、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评选、数字故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学、用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浓厚氛围,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设备的积极性,促进了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的持续提高。2011年全区中小学参赛作品中获得市级以上的一二等奖荣誉达175人次。五是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办公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二是学校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学校的教职工、学生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办学效益。三是通过家校互动平台,搭起了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实现与学生家长的有效、快捷的沟通,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五、以数字化校园争创为推力,插上教育腾飞的翅膀

今年,市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临沂市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提出了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更高要求和目标。我们区教体局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用三年的时间我区30所学校高标准争创临沂市数字化校园的目标,我们要以数字化校园争创为抓手,抢抓机遇,全面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再上新台阶。在创建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数字化校园创建,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同时,分层分级抓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应用、开发、管理、学科教学五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加强系 统和平台的常态应用,建成适合我区特色的学科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资源服务,搭建便捷平台。积极探索网络教学的应用,逐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考试与评价的平台应用,推动信息化深入发展。要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实践,不断形成新成果、新特色。在2015年基本实现全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为我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区教育信息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形势的发展还有较大的距离。我们将乘这次数字化校园验收的东风,认真听取验收组专家的建议,决心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篇2: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将教学工作做实做强,将德育工作做精做细

泰安英雄山中学初中部

(2015年1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新学期开学以来,在区教研室各位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区教育局关于“课堂效益提升工程”会议精神,以“将教学工作做实做强,将德育工作做精做细”为工作准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整体素质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学习小组的建立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打造为亮点,努力建设特色班级。

现将近期我校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大力实施民主化管理,固定每周日晚7点至9点的领导干部例会,用列表的形式明确周工作计划安排,强化工作的督促与落实。

二、实施级部负责制

打造“副校长——包级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级部学生会 ——班团委——学习小组”八大管理梯队。

三、加强领导、提高意识,不断学习,为高效课堂研讨奠定基础。1.充实“课堂效益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为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使工作不走形式取得实效,专门成立了由校长和中层干部组成的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修订完善各类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我校《英雄山中学初中部“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努力打造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课堂。

四、将教学工作做实做强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全校上下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这一重点,认真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精神,强化教学管理,坚定不移抓教育教学质量。

(1)抓教学质量。

①组织老师继续学习《泰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推进实施方案》《区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区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突出质量效益这一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

②分解了教学管理目标,制定了学校《关于实施各级部目标管理的规定》,要求各级部深入研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强化教研,多措并举,整体推进,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管理目标;

(2)抓教学管理。

强化常规检查与落实。继续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周检查、月总结制度。

(3)抓评价与激励。制定了新学年的各层面管理目标,制定了新学年评价与奖励方案。与各年级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4)抓考试规范。开学后各级部及时召开了期末质量分析会。新学期各级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综合检测,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5)抓好尖子生、临界生、待优生培养。实施教师包包责任制,将学生承包到人,由相应教师全面负责其生活学习;

(6)加强了学生在校周六周天的自习辅导。严格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增强了学习效果。

2.以“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主阵地,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全区初中幸福教育推进暨学校文化现场会发言材料

(1)继续加强学习,强化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编印了学习材料,并组织教师学习,强化新的教学理念。(2)“备课研讨合一”,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确定了各学科组每周公开课安排和集体备课安排。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任务要求明确,专人检查。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审核主备教师提交的学案供平行班使用、每周公开课的商定、教学经验的交流、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等。经过集体备课讨论的学案,再经过主备老师修改学科组审核后印刷,供年级平行班任课教师统一使用。不同班级教师在使用学案时可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以老带新,齐头并进,全面提高年级教学水平。

(3)开展好“两课一评”研讨活动。

“两课一评”研讨活动的开展分两个层面,一是学科组每周组织一次,同学科组内教师进行听评课;二是学校分阶段选定部分学科进行展示,分文科、理科组教师进行大研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发言、交流、思想碰撞,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提高教学能力,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层面的“两课一评”研讨活动,共有位教师56位老师上了公开课,全体教师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4)举行了新老师教师结队子活动。

制定了《英雄山中学初中部青年教师结队子实施方案》,10月27日下午,共有20对新老教师在阶梯教室结成了对子。

3.积极探索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让学生学习更有效。

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老师们将原先单纯的教案、学案变为内容更充实的“导学案”,让学生学习更有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及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内容。“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上课时老师按照“导学案”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

4.继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造就精彩课堂

初中部明确提出:只有启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破解可持续优质发展的难题,并要求各班必须建立完善学习小组。

学校强力推动学习小组建设与运用。学校印发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同时配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校将原先老师们熟悉的六环节教学简化三个大环节,即:目标导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解疑环节,练习达标环节。明确提出第一环节是“因”,第三环节是“果”,中间的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节课的主要过程和关键环节,让老师们学习、领会和具体实施;二是要求各班划分学习小组;三是让骨干教师上“两课一评”课带头示范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现在,老师们基本习惯了上述课堂的教学流程和方法,从中受益最多的是学生!事实证明:只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肯定是一言堂气氛沉默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发言,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课堂肯定是活跃的、精彩的和高效的。

五、把学生管理工作做精做细。

随着“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活动的不断开展,学校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活动基本道路,即“三点一线共振”。“三点”:一点为“每年确定的二大主题节日”,一点为“每年确定的八大主题活动月”,一点为“寒暑假的主题实践活动”;

“一线”:以德育系列主题班会为主线。将三点与主题班会相结合,由点到线,以线联点,形成共振,共同打造德育教育的活动化、常规化、系列化,切实做到“活动育人”、“文化育人”。

二大主题节日:即指每年十一月的校园文化艺术体育节、每年四月的科技节。

八大主题活动月:即“爱心三月”“科技四月”“激情五月”“成长六月”“感恩九月” 全区初中幸福教育推进暨学校文化现场会发言材料

“红色十月”“艺体十一月”“欢乐十二月”。

二大主题实践活动:即暑假的中学生暑假“多彩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寒假的““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

本学期,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了暑期对1065名学生的家访工作 七、八年级组织全体班主任于2014年8月11号—8月19号进行了为期9天的家访,行程3500余公里,分赴人数比较集中的八个乡镇,开展了为期9天的暑期家访工作,共入户家访1065名学生。

徐秀娟、侯劲松、李英伟、李荣灿、张公敬、屈克芹、李宗勇、李霞、宗德山、关祥勇、任晓庆、赵庆、老师的家访日志被评为一等奖。

本次家访受到了社会及学生家长一致好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泰山晚报出专版给与了报道。

2.认真组织了700名新生的军训。

9月2日—6日,初中部700余名新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72691部队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新生军训,印发了校本教材《入校课程》,评出了100名优秀军训学员和5个军训一等奖班级。

3.突出主题教育。将主题教育贯穿到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班级板报等系列活动中去。

九月份开展了“感恩九月”系列活动:利用“教师节”开展了感恩老师从现在做起主题活动,利用“仲秋节”开展了“向父母说一句知心的话,做一件感动的事”活动,同时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感恩校园从爱护每一滴水做起”“感恩同学从相互合作做起”等系列活动。

9月2日晚上,全体同学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进行了观后感比赛。

9月10日,召开新学期开学典礼暨第30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奖励先进,鼓舞士气,吹响了新学期向更高目标进军的号角。

十月份开展了红色十月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了“向国旗敬礼”黑板报比赛“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国旗下的演讲,开展了我为国旗增光彩活动。

邀请了中国知名作家丁立梅作了“用文字温暖人生”主题报告会。丁立梅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文学创作的经过。此次报告会极大提升了同学们创作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创作的信心。

十月三十日下午,初中部全体师生在操场成功举行了“点亮青春”文艺汇演。本次文艺汇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共组编成30个节目。

十一月份,结合学校的艺术体育节,11月13-14日举行初中部首届趣味运动会,共有599名运动员参加了118项体育赛事,共评出12个团体总分一等奖,16个团体总分二等奖,19个体育道德风尚奖,20个跑操比赛特等奖班级,18个跑操比赛一等奖班级。计划下旬开展级部拔河,跳绳比赛等体育赛事。

十二月份开展欢乐十二月,各班组织了元旦联欢会,庆祝新年的到来;以照合影照纪念自己又长大了一岁;以开展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竞赛深厚快乐的学习风气。

4.推进班级制度建设,实施更为科学的班级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班级五星考核办法,制定《英雄山中学五星级班级评比细则》,把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综合为五大方面:即安全管理、常规管理、班级文化、班级活动、班级成绩。五大块均由相应处室和部门负责考核,平时注重检查记载,重事实,重依据,实行月评制。五个方面的工作均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评分,每个板块100分,每一项90分以上方可获得五星班级,四项达到90分以上为四星班级,三项达到90分为三星班级。两项达到90分为二星班级。

从班级管理工作有创新,班级活动有特色角度评出学校“十佳创新班主任”,从班主 全区初中幸福教育推进暨学校文化现场会发言材料

任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角度评出“十佳魅力班主任 ”,从综合能力与业绩方面评出“十佳优秀班主任”努力为班主任搭平台,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敬业爱岗、师德高尚的优秀班主任队伍。

5.实施住宿申请制度。

继续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暑假手册》及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了《英雄山中学初中部住宿申请制度》,需要住宿的学生提出了申请,并于开学第一天与家长一起和学校签订了《英雄山中学初中部住宿承诺书》;新生报到缴费时住宿生及家长也按学校要求提出申请并签订了承诺书。

6.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小组在管理中的作用,培育学生的自治力。

认真开展落实了学生自我量化管理制度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班务承包制度。各班结合学校总体的德育要求,把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一日常规、文明礼仪、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具体赋分量化,并将量化成绩一天一公示,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汇总,每个学生的最终量化成绩将作为学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学习标兵”、“守纪标兵”、“文明标兵”、“文明之星”以及填写学生发展报告评语的主要依据。

充分发挥小组在管理中的作用,每一小组均有小组名,设学习组长、作业收交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统计组长、发言人。小组管理实施捆帮式评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天评选出最佳小组及最佳成员,每周汇总一次,每月奖励一次。

7.全面借鉴落实新校“泰山第一操”标准,打造老校区的“泰山第一操”,培育集体的凝聚力

在11月14日举行的跑操比赛上,各班以胸贴背式跑操初步打造了老校区的“泰山第一操”。

六、编印校本教材,丰厚学校文化底蕴。继去年编印了《教学反思录》《赢在起跑线》《美丽的纸版画》《桐花》第一期的基础上,政教处编印了新版军训校本教材《入校课程》,内容涵盖“学校文化篇”“规章制度篇”“军训篇”“礼仪篇”“爱护公物篇”“安全篇”“小学初中衔接篇”“学习篇”,对新生入校生活学习给与指导。

小记者站编印了校刊《桐花》第四期,刊发了100多篇学生优秀习作。编印了小记者专刊《花开有声》第二期,对小记者自暑假以来发表在《泰山晚报》上的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给初中部其他学生提供了写作范文。

七、做好毕业班工作

1.加强领导,科学决策。根据区教学工作会精神,学校成立了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2014年中考目标,叫响“1360”口号。“1”是指我校学生中考总分取得全区第一名,指我校各学科一分两率全区第一名,指升入我校高中统招生突破100人,指全区各初中学校总评努力争取第一名;“3” 是指中考指标生、统招生、调节生升入我校高中总人数达到300人;“6” 是指力争2015年中考600人升入我市高中;“0” 是指710名学生全部升入高中或中专,实现零剩余,圆满实现我校“人人成才”的办学目标。

2.召开了毕业班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研究好中考说明、中考题型、中考题答案;要关注好教学进度;要切实抓好每次考试后的四层面分析:班级、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四个层面;切实抓好四个层面的学生(优秀生、尖子生、临界生、待优生)培养;正确处理新授课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的关系;强化各学科组集体备课;要处理好教师精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要认真研究“纸张阅卷”到“网上阅卷”的差别;引导学生全面做好“十二个度”(听课的精度、作业的反馈度、练习的巩固度、周周清的清度、审题的细心度、试卷的满分度、考试的反思度、记忆的重复度、写的规范度、阅读的宽度、日常学习的问题意识度、每天的进步度)和“四个进行到底”(将审题进行到底、将动笔进行到底、将运算进行到底、将规范进行到底);喊出两个口号(在惜时上,向每天要半小时;在答题上,向规范要二十分)。

3.不放过任何一名学生,力争全面开花。一是分别召开了全体教师会、统考质量分析会、班级协调会、备课组分析会、尖子生座谈会等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吹响了 全区初中幸福教育推进暨学校文化现场会发言材料

进军中考的号角,力争在2015年的中考中各类学生上线人数和质量再上新的台阶。二是落实临界生工程。临界生是冲击统招生、指标生的主要力量,做好这部分学生工作,将会提高中考上线率,首先我们分解了希望生,其次,实施了全员性谈话制度。

4.课程推进班已于9月8日正式开课,现开设数学、英语、物理三大学科。

八、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班级“精神内涵”,全力建设团结、奋进,活泼、具有浓厚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的优秀班集体,打造学生最温馨的精神家园。

班级文化建设思想支撑:

文化是一种能渗透到一个民族血液里面的东西,是形成一个民族最具特点的关键所在。同样,我们所确立的班级文化也应该是能溶入学生血液、渗透进学生血液和灵魂。我想,我们打造英雄山中学初中部的班级文化,必须传承英中精神、英雄文化、山文化。

英雄山中学的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英中精神“人讲称职、事争一流,艰苦奋斗、不息追求”,近年来学校多次提到“人争优秀、事争一流”的英中精神,再到今年英中重点打造 “英雄形象”。

“人讲称职、事争一流,艰苦奋斗、不息追求”的英中精神铸就了当年英中的辉煌,成就了英中的神话。一直到现在,“英中精神”仍然是我们英雄山中学全体教职工的工作准则和法宝,是铭刻在英中历史上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已经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英中人,并形成了英中人的性格与品质。

就学校而言,英雄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防线,英雄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长城。它是学校对所产生的英雄共同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是激发英雄主义、向上精神、凝聚正义与力量的历史文化土壤。没有英雄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学校。一个学校英雄文化的强弱兴衰,对学生精神面貌乃至前途命运都有重要影响。英雄文化、英雄效能、英雄价值与教育力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对英雄文化,应当而且必须上升到学校战略的高度,从打造国家级示范名校的角度去深化认识、加强谋划和精心运营,使其渗透和融化到学生的生活方式中去。

“英中精神”就是英雄山中学英雄文化的核心部分,30多年来在英中工作的慢慢培养快速成长的教师队伍是英雄文化的中坚力量,从英中走出去的学之骄子则是滋养英雄文化的肥沃土壤。我们学校有大批的优秀教师,他们是英中的希望所在,是英雄山中学的英雄;我们有大批的考上清华、北大、浙大、南京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学子,他们是英雄山中学的光辉所在,是英雄山中学的英雄学子。我们理应传颂他们的形象价值、精神价值,让他们的形象价值与精神价值成为我们的形象、核心利益和核心价值观,以期达成全民族的共识与道义担当。

“人优我英雄,山高我为峰。”作为校名英雄山中学,学校文化沐浴着山文化并细细滋润之。“山高我为峰”说明了一个人只要肯攀登,就能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山高我为峰”是一种志登山顶的气魄,是一种登临山顶的豪气。这种气魄与豪气滋养着大气!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有这种大气,人生必定会辉煌。

因此,结合英中精神、英雄文化、山文化,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在“英中精神”的沐浴下,在英中这块铸就英雄的肥沃的土壤上不断铸就英雄品质的学生。他们要有特别能坚强的意志、特别能顽强的毅力、特别能吃苦的品质、特别能进步的干劲、特别能拼搏的气势、特别能磨练的气质、特别能守纪的观念,他们有远大的梦想,并会为梦想的实现做到每时每刻地全力以赴并且心无旁骛。

我们所打打造的英雄文化:

英雄精神:人争优秀 事争一流 英雄气质:人优我英雄 山高我为峰 英雄信念:

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英雄理念:

灵感+惜时+苦干+勤奋+韧劲=成功。全区初中幸福教育推进暨学校文化现场会发言材料

理想+信念+反思+意志+效率=大学。英雄法则:

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英雄魅力:大度 大气 大方 大爱 英雄意识:

比状态,比干劲,比落实,比毅力,比成绩 英雄品质:

特别有礼貌 特别有气质 特别有志气

特别有作为 特别守纪律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坚强 特别能拼搏 特别能磨练

特别能进步

班级文化设计理念:

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立足点,建立完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内涵的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建立完善以“班级公约制度、学生自我量化管理制度、主题日管理制度、值日班长制度、一日常规制度、评优树先制度、班干部监督制度、班级事务承包制度”为内涵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建立完善以“班名、班徽、班训、班级誓词、班歌、班旗”为内涵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建立完善以“目标激励区、理想规划区、风采展示区、学习交流区、荣誉展览区、温馨提示区、班务警示区、活动风采区、特长大舞台”为内涵的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短期目标:

班级管理走上内涵发展之路,通过文化教育人、熏陶人、影响人、凝聚人、感染人,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集散地、品德的提升地、人格的熏陶地、心灵的归宿地、学习的温馨地”。班级文化建设长期目标:

使班级成为学生真正的“温馨家园”“幸福乐园”。班级文化建设具体作法:

1、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环境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空主要是在教室里,班级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环境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全校各班都全面加强了班级的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干净整洁的卫生、井然有序的物品摆放、温馨雅静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养成了高雅的言行举止;教室里摆上了各色花花草草和盆景,绿色象征着青春与活力,代表者希望,充满绿色、花香的教室会给人信心和力量,学生置身其中,更容易静心学习,颐养性情、陶冶情操,课间学生都会赏赏花、浇浇水、喂喂鱼,而不会再去追逐打闹,教室里多了一份安静,少了一份喧嚣;各班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的班级我装饰”、“我的地盘我做主”,整个教室都精心设计,巧妙布置,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在无形中也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用色彩斑斓 全区初中幸福教育推进暨学校文化现场会发言材料 的画纸、相片、书法、绘画、佳作去装点教室的每一寸空间,让整个教室都亮丽起来,力争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寸空间都能育人,美化后的教室令人耳目一新:彰显了班级特色。墙上张贴的名言、警句、哲理深刻,催人奋进;新出的墙报、黑板报,形式新颖、活泼、美观、大方,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精彩纷呈,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氛围和时代主旋律,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图书角里书香似海,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一缕诗香”“艺术画廊”,都是同学们自己的业余之作,既锻炼了自己又愉悦了别人。书架上、讲台上摆放着盛开的鲜花、绿色的植物„„每一间教室都布置得生机盎然,富有创意和特色,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创意和亮点,细微之处都渗透着师生们的智慧和创作力,体现着师生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学生在创意中展示自我,在优美的环境文化中实现了人格的自我提升。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各班主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一是让班级管理、评价机制更加健全、透明。所有制度都张贴在装饰一新的“班务栏”、“公开栏”内,班级管理更加透明与规范;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例如班规30条、班级议会制度、评优树先制度、班干部监督弹劾制度、全员管理制度、量化自我积分制度、班务承包制度、做人要则40条等,每一项班级制度的建立首先由班委会起草,然后由班级议会全员参与讨论、制定,然后由班委会进行修改,让后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举手表决,通过后,由班主任签字生效,制度来源于学生,学生会更加自觉遵守,对他的处罚,他也会更加心甘情愿的接受。以人为本,着眼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班级事事有制度,班务处处显公正”,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3、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各班级都结合本班实际,本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欲望,发掘学生潜能的原则,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首先制定了方向明确、概括力强、富有震撼力、号召力的班级奋斗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都要制定小组目标,每个成员都要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通过民主讨论,各班都确立了独具特色的班名、班训、班徽、班旗、班歌、班花、班级誓词、班级公约等,从中阐明班级的精神文化,让学生明白班级的建设目标,班级的精神,明白班级发展的方向,从而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和努力的方向。各班还利用教室的墙面,开设了各种专栏,如“目标激励区”、“理想规划区”、“风采展示区”、“学习交流区”、“荣誉展览区”、“温馨提示区”、”班务警示区”、“活动风采区”、“特 全区初中幸福教育推进暨学校文化现场会发言材料

长大舞台” “好人好事榜”“小组擂台赛”等等,通过这些专栏,进一步倡导一种文化,引领学生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充实,这些精神文化要在班级成立之初就有意识地培养,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培育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诠释出班级成员对未来的理想和期望,展示出师生们对班级文化的独特理解。

4、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我校各班都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各式舞台,创设张扬个性的天地,让每个学生置身于适合自身发展的氛围之中,尽显风采,通过活动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有的班主任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如有的班在团支书的主持下开展生动有趣的辩论大赛,就“上网的利与弊”、“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等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自主活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强化了纪律;有的班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查找身边不文明行为,并讨论其危害,通过这项活动,宣传文明礼仪,引导学生举止文明、做文明学生;还有的班开展特色主题班会,同学们就“感恩、立志、安全、文明礼仪、法制、守纪、人际关系”等主题,自己主持,自己编排节目,进行自我教育;各班还广泛开展了趣味联欢会、运动会,经典诵读,班际拔河比赛、篮球赛,“我对班级很重要”、“我才我秀大赛”、“夸夸咱们班”、“夸夸我们身边的同学”、“夸夸我们的老师”等一系列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和信心,进一步促进了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

如今,走进英中的每间教室,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优雅及个性化的班级环境增强了学生对班级生活的热爱,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英中的学生,人人都是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者,人人都是班级文化氛围熏染后的受益者。学校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生的教育由“他律”为主内化为“自律”为主;由“管理约束”为主转为“文化熏染”为主;从文化引领、文化凝聚中,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目前,我们的班主任都已经确立了这样一种理念:班级虽小,舞台却很大,我们要在上面尽情挥洒我们的智慧,全力构建好班级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优秀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变得高尚、文明、进取,全面提升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们的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集散地、人格的熏陶地、心灵的归宿地”,使班级成为学生真正的“幸福家园”。

篇3: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宋继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抓抢机遇, 统筹谋划, 确保我区“十二五”建设教育与人才工作取得更大突破。一要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努力开创新时期我区建设教育与人才工作新局面;二要抓规划体系, 进一步完善建设教育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三要抓重点工作, 进一步加大建设行业各类各层次人才培训培养的工作力度;四要抓资源整合, 进一步加大办学规模, 提高培训办学质量;五要抓专项制度, 促进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厅长严世明在主持会议时要求, 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 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职工学习讨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充分认识做好教育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二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 提出工作的目标并对其进行细化分解,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要加强领导, 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责任落实到人, 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篇4: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一、全面把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信息化工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自治区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信息技术应用在更宽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延伸。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信息产业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新农村新牧区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明显,通信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保障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和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信息化支撑。因此,必须对信息化高度重视,真正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国民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到目前我国对外经济依赖度已达到60%,我区对外依赖度也达到35%,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信息技术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竞争就是信息化、科技化的竞争,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中能够度过难关的企业,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信息化武装企业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地区经济没有信息化的武装是没有竞争力的。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内需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展环境的变化,信息化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信息发展迎来更多的机遇。一是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二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促使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IT产业将逐步转移,我区的资源优势将逐步呈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三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加大投资、拉动内需政策和措施的逐步落实,为我区信息化发展迎来更为有利的体制和市场环境。四是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然,我们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从大的方面讲,有全球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电子信息产业吸引外资的国际竞争问题;需求层次、需求结构不断变化而带来的高标准高要求问题等等。从自治区内部讲,有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和重复建设并存问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重硬件轻软件,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城市信息化强于农村、网络建设强于应用、社会化服务强于企业化应用、应用服务体系广泛强于IT产业的问题;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范围较小、水平较低,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不够紧密,人才资源匮乏问题等等。对于这些差距和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研究。

二、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充分表明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我区要实现“三化”互动,信息化必不可少。

第一,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讲,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我区坚持走信息化、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当前,我区工业化进程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增长方式粗放,特别是能耗高、污染重、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下一步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从科技创新方面讲,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我区企业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重要特点是渗透性强、效率高、资源量大,能够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有效提高各个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要抓住机遇,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创新发展结合起来,用信息化武装工业企业,提高企业综合水平。

第三,从服务三农三牧方面讲,推动信息化建设是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是我区“十一五”发展的重大任务。农村牧区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途径。

第四,从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讲,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服务面广,涉及领域宽,特别是电子商务、社区信息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成果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发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服务、普及信息网络,能够有效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更加合理高效地整合和应用全社会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因此,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把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特别要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和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和外资广泛参与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配套资金,引导企业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真正使企业成为信息化建设投资的主体。要加大信息化法制建设的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信息化建设和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保证落实到位。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根据信息化工作重点,制订信息化工作年度考核意见和量化标准。增强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三、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当前,我们正面临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监管方式等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许多问题需要在探索中研究解决。大部制改革要求我区机构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无论机构怎么改,信息化推进和管理职能只能加强,不会削弱,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推动两化融合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治区信息办要从全局高度谋划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目标,切实把信息化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一个“跨越”:即实现信息产业发展新跨越;两个“提高”:一是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实现信息化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三个“突破”:就是要在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建设和缩小数字鸿沟等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我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重点抓四个方面:一是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信息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能带动产业技术升级、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信息产业和产品。二是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推进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创新,重点要支持集成电路和

新型元器件设计制造、电子产品生产装备的设计制造等项目的研发和突破。三是鼓励企业增加信息技术开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化试验基地。四是要继续加强呼和浩特电子产品制造业基地、包头软件园区等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区建设,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五是要加快电信服务业的发展,鼓励拓展电信服务新业务。通过大力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超前谋划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模式。此次国家批准在我区“呼包鄂”地区设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区,为我区高起点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区要在国家指导下,建立高标准的实验区,做好两化融合实验区工作。自治区百强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新上项目要有完善的信息化工艺包,实现信息化管理,要努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要搭建为工业化服务的安全、环保、信贷、物流等信息化平台。相关盟市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鼓励支持各类企业进入信息化服务领域。特别要鼓励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水平。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冶金、电力、化工、建材、乳业、绒纺等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制造业现代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全面改造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网上贸易,拓宽市场,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普及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应用,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物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国际物流通关的电子化管理。

第三,加快电子政务进程。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深入推进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一是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根据政务公开和政府内部信息共享的要求,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在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间的交换、共享和公开,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二是加快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全区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加快宏观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公共服务、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环保监测、重点污染源监控等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三是加快网上办公和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把政府面向社会公众的业务,特别是行政许可事项,逐步实现网上受理和审批。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行政管理和监督工作,推动行政监督机制实现由事后监督、内部监督为主向全过程监督和透明公开转变。

第四,大力推进农牧区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农牧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用现代信息手段促进集约农牧业、规模农牧业和效益农牧业发展。加大扶持各类农牧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农牧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整合农牧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机构人员和信息等各种资源,实现市场、科技、政策和劳务等信息进村入户,特别要大力推广应用廉价信息终端,直接为农牧民提供急需的农畜产品市场供求、农牧业病虫害和农牧区劳务等信息。

第五,积极推进各项事业信息化。一是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信息化。推广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提高科技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建立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二是加快社会信息网络和平台建设。优化完善基础传输网,抓好宽带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整合社会公共事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完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立一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库和公共信息应用系统。要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让更多的群众能利用信息和网络资源。

同志们,信息化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后发展中既面临新问题,也面临着许多新机遇,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全力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篇5: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连珠山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学校,学校附设一所中心幼儿园。小学部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443名,在岗教职工58人,教师平均年龄47岁。2008年,学校申报国家农远工程模式二项目,建计算机教室一间,学生用机30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一台;建多媒体教室一间,装有投影设备一套;建卫星接收教室一间,卫星接收设备一套,计算机一台,接收机一台,电视机两台。2012年,接受省标准化学校验收,配备“班班通”设备12套,包括计算机12台,实物投影仪12台,电子白板12块,投影12台;音乐教室安装液晶书写屏一台,计算机一台,数码摄像机2台。2011年6月,省标准化幼儿园落成,配备计算机9台,投影仪一台,电视机6台。2013年6月,市教育局为各校计算机进行设备更新,我校更新学生机40台,教师一台。目前,全校共有学生用机40台,教师用机20台.师生用机全部连接外网。(上网方式ADSL宽带上网,带宽3M)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学校的管理层次逐步接收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洗礼。现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转变思想观念,建制培训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保证

学校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求全体教师要应用新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我校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信息技术管理员为纽带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从思想上统一认识,使大家认识到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信息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学校不可缺少的因素。

1、制定规章制度,为信息工作护航

制度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卫星资源接收使用制度》、《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管理制度》等,拟定了《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电子设备维护维修制度》、《多媒体设备使用奖励制度》等。通过制度要求教师们来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制度来激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制度来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功能。由于实行了制度管理,教师们乐于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工作,从原来的被动使用变为主动应用;由于严格了制度管理,各项工作主动积极进展,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加强技术培训,促能力素养提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自2009年末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开始,学校便拟定了教师计算机培训计划,利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对教师进修了WORD文档操作培训、幻灯片制作培训、电子表格的应用培训、图片处理等内容培训,教师全员参加,各有收获。学校通过开展计算机理论答题、制作电子小报、课件制作等竞赛,激发教师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在做好全体教师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及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人员均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如吴广宇老师多次参加省、地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学习,重点学习了视频剪辑、会声会影视频剪辑软件、省组织的电子白板功能使用培训;王文武老师多次参加鸡西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在鸡西市计算机培训中获得优秀学员,在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姜淼老师参加省美术学科电子白板使用培训,获得培训证书。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已成为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载体。

3、设备资源应用,展信息活动风采

(1)学校在没有安装电子白板设备前,始终要求教师每学期每人要使用网络资源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两节,并号召全体教师主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力求达到资源共享。

(2)连续几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教师每次参赛都能积极参加,共上传教案五十余篇。

(3)要求45岁以下教师注册为百度会员,经常进入百度文库中查阅资料、上传文本教案。

(4)结合上级工会活动要求,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竞赛,通过评选,王文武、李斌两位教师获得市优秀课件制作教师。(5)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答题、网络投票活动。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答卷、群众满意学校网络投票活动等。

(6)组建计算机兴趣活动小组。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挑选20名学生,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幻灯片制作教程,目的是协助教师做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

(7)鼓励个别有计算机功底的教师参加uc在线论坛活动,零距离与学科优秀教师、专家们互动交流,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

(8)学校要求45岁以下教师积极参加密山市教育网在线论坛活动,积极发帖、跟帖,与同市同学科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9)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群组交流活动,如语文、数学学科教师申请加入鲲鹏语文、数学工作室,与群中教师进行学科研讨;学校相关领导加入市进修学校、市教育局相关群组中,使得工作安排、通知更便捷、相互交流更方便。

二、加大硬件投入,科学有效管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1、2008年农远工程投入所有设备在工作中使用率达到了100%。由于信息设备管理员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对计算机进行维护维修,保证了计算机的完好率,至今无一台丢失,无一台损坏,设备都在继续使用中。学校每周按时接收卫星资源,并将存储的资源刻录成光盘(已刻录光盘几百片),供教师教学中使用,并将下载资源、接收资源、教师自制课件等材料作为学校信息资源库内容存放,供教师教学中参考。2、2012年学校迎接省标准化学校验收,上级配备“班班通”设备12套,于2013年4月1日安装使用。4月2日,由王文武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使用初步培训,4月3日,正直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很多教师大胆尝试使用新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制定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制度、设备使用培训制度等,并为设备做了防尘罩,各位班主任能精心管理,积极使用,真正让新设备服务于教师教学。3、2013年6月,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帮助下,更新学生用机40台,教师用机一台。学校调整了各办公室设备,保障了学生上课需求、教师使用需求。

三、强化软件使用,服务教学实践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1、挖掘资源、储备资源,建立学校电子资源库。2013年3月开学,刘伟新校长提出了学校资源库建设的构想,制定了教师资源上传奖励方案,要求教师按照自制课件、改编课件、下载课件将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库,将自己设计的教学案例上传到资源库,学校按照奖励方案进行评比奖励。另外,信息管理员将下载的资源、接收到的资源分学科上传到资源库中,并将几年来学校存储的电子资源统一上传至资源库中,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开设计算机课。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征订了计算机教材,配备计算机教师,安排课时并要求教师认真上好计算机课。

3、学校内网的应用。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站,设置了教师领导权限,为各位教师均设立了个人文件夹和个人空间。学校各口计划、总结、通知及时上传至校园网中供教师工作中参考,教师平时需要上交的材料按时上传至规定的文件夹中,学校统一检查、打印,既丰富了校园网站,也方便了教师工作。

4、“班班通”设备使用。学校派出两名教师参加省级电子白板使用培训,校内进行了二级培训,效果很好。现不同年龄结构教师、不同技术水平教师均能正确使用、合理使用“班班通”设备。像王文武、李斌、赵德刚、王世权、霍英、姜淼、王龙梅等能力强的教师除正确使用课件外,能灵活使用白板书写、改写、圈画等功能,课堂运用灵活自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像薛玉梅、滕敏、吴永丽、孙桂琴、孙秀云、李冬梅、徐春夏等水平一般的教师能正确播放课件并穿插播放下载的视频等资料;年龄较大、计算机操作水平低、自己不能独立制作课件的教师课堂应用频率同样很高,如我校李长荣、梁英范、梁晓军、温志英、韩国云等教师年龄已超过五十岁,他们在上课前能根据自己所需上网查找相关课件、视频、图片等,根据课堂环节顺序编好序号,随着自己讲课顺序选择播放这些课件或图片,对于书中例题、课堂练习题他们能将内容写在纸上,通过正确使用实物投影仪来完成教学任务,也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学校利用设备更新后剩余的计算机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准备授课内容。

6、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2011年6月省标准化幼儿园落成,投入计算机9台,投影一套。各幼儿教室虽没有连接外网,但年轻教师们能在家上网将材料带到班级播放,能运用光盘为幼儿播放动画片、音乐,丰富幼儿活动,开启幼儿智力。

四、学校师生变化,彰显信息化学校特色

1、教师教育观念有了提升,信息化设备使用已经成为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必做的事情。

2、师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都有很大进步,涌现出许多先进教师和学生。如王文武教师,经常承担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学习培训任务,经常帮助各班教师、各科室教师处理操作中的疑难问题,经常协助网络管理员对学校的电子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结合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工作,王文武老师为全校教师设计出自动生成的电子表格,只要输入学生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得分率、失分率、及格率、优秀率、总分、平均分所有数据自动生成,给教师工作带来了方便。五年三班王雨欣同学喜爱计算机学习,他的上机操作水平比其他同学强很多,在六月份的各班学生信息录入校对中,他协助班主任完成本班工作外,还自己承担了其他三个班的学生信息录入工作,并且独立修改在信息校对中发现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平时学习中,王雨欣同学负责班级校训通平台学校通知、班级通知的发送工作,每天协助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在校讯通平台上发作业,是老师工作的得力助手。这名同学正在学习幻灯片的制作,现在简单的课件基本上能独立完成,输入文本、插入声音、视频、图片等文件都可以操作,并能设置动画放映方式,但在课件制作上还缺少独立构思和设计能力。另外,我校三至五年级每班都有一至两名同学平常利用电脑帮助教师在校训通平台上发送作业和通知,也能帮助老师打印文本材料,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

3、注重网络研修,促进专业发展

2009年9月,教师们开始走进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并逐渐认可这个学习的平台。历时三个春秋,“依托网络研修拓宽校本研训之路”作为校本研训的一条新举措已日趋走向成熟。

(1)为了教师能更好的提高研修质量,学校特别注重教师学习与培训工作。首先注重校内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网络、远程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了WORD文档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电子表格的应用等知识,为教师上机操作提供了保障。第二,由校长定期对教师进行辅导。刘校长作为鸡西教育研修网版块管理员,有权限查阅各位教师网络活动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记载,根据教师研修现状及时总结优秀之处并及时纠正偏差。通过学习与培训,实现了校本研训与网络研修的和谐统一。

(2)学校采取强制参与与自主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新教师和45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网络研修学习,45岁以上教师自愿参加。同时,学校制定了网络学习、培训、教研、管理等相关制度及《教师网络研修工作考评细则》。《教师网络研修工作考评细则》规定了教师十项必修作业的内容和数量。学校还制定了《网络教室开放管理制度》、《校园网开放管理制度》等多个保障网络研修工作正常开展的规章制度。强制性的管理规定只是网络研修工作走上正轨的助推器,如今,教师们沉迷于网络研修中,已不再为了完成任务而研修,网络研修已成为教师的自主学习行为。

(3)2011年11月30日,连珠山镇中心学校作为子课题实验单位申请加入《黑龙江省中小学网络教研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子课题《关于网络研修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开题报告、确定了实验方案、拟定了课题实验计划,为实验的顺利实施做好了铺垫。为了更好地实施课题实验,学校还制定了《课题实验工作制度》、《课题日常管理制度》、《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大大加快了我校进行网络科研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教师们的实验行为。

(4)取得的成绩:

从学校整体看,2010年、2012年学校分别被评为首届、第二届“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先进集体"。在省第二届网络研修工作表彰大会上,刘伟新作了题为《依托网络研修优化农村学校校本研训之路》的汇报,受到与会领导及同仁的好评。

从教师看:

1、广大教师的认识逐步提高了,由原来的不愿意参加到主动参加,由原来的少数人参加变成了现在的多数人参加,由当初完成学校的任务,变成了自己的一个乐趣,教师们教育研修观念大有转变。

2、学校已有80%的会员教师参与研修活动,有近50%的教师积极踊跃表现突出,走在研修网会员的前列。其中,姜淼、刘伟新、徐春霞、被评为省基础教育网络研修先进个人,狄跃凤、孙秀云、孙桂琴、张桂凤等教师被评为鸡西市网络研修先进个人。这个研修团队中,新上岗教师关秋雨、刘晓霞、李秀坤、董彦秋刚参加工作不足两年,但在线时间多的达近几百个小时,少的也有几十个小时。年龄较大的教师狄跃凤、梁晓军已过50周岁,但网络研修学习却乐此不疲,在线时长达400多个小时,让领导、教师为之感动。在研修过程中,教师们撰写的研修叙事有十五篇获得省级一、二等奖。

五、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学校生源少,教育经费有限,电子设备增多,电费急速上涨,给学校经济带来压力。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前,每年电费大约4200.00元(2006年,电费是0.74元),平均每月350.00元左右;2009年9月以前每月平均650.00元,九月后计算机教室全面开放,月平均1100.00元左右,全年电费在7300.00元;2011年新增15台电脑及部分现代化办公设备,现在平均月用电费2200.00元,年用电费26000.00元左右;如果把今年更新的设备和旧设备同时使用,包括电视、监控等,按每天6小时计算,预计一天就会发生电费75.00元,未来每年新增电费10000.00元。

2、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外网申请宽带2M,年服务费1750.00元,后经反复做工作,降为1350.00元。学校学生用机、教师用机同时上网时,因流量低网速非常慢,在网络中查阅资料或完成其他的工作很难。

3、耗材消费、设备维修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现每年耗材大约在两万元左右。

4、教师参与上级培训经费高,近两年每年大约培训费12000.00元左右。因学校经费有限,导致很多学习机会无法多人次参与,阻碍了多数教师专业成长。

5、由于农村教师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能力有限,在制作课件整合开发资源方面受限,能否以国家、省、地进行区域统筹,把先进的技术和资源整合共享,既节省时间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哈尔滨香滨小学的资源,是不是能全省共享)。

六、学校信息化建设今后发展的方向

1、根据教材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师校内教学资源共享。

2、实现办公自动化、力争达到无纸化办公。

3、利用班班通资源建立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

4、创建省级信息化先进学校。

篇6: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2004年是区教文体局实施“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是我区教育事业迈向腾飞的一年,教文体局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为确保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年初,我中心校就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首先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网管人员负责全办事处中小学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各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交流,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年来我们中心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2004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引领队伍建设,加快步伐实现分期目标。

办事处成立了以贾朝斌、付清澄为组长,王秀魁、崔山岭为副组长,各中、小学校长为组员的长兴路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长兴路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制定了本校“2004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分清职责,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给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中心校选拔技术高、业务精的王中华老师为专职网络管理员,负责中心校及各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各中、小学指定一名兼职网络管理员,负责本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负责信息化建设、网络的运行维护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培训。

为整体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教师培训以实用为主,旨在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建立三级培训网络,中心校网管和各校网管积极参加信息中心组织的培训并担任起本校的培训工作,中心校组织四十名骨干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本网络培训共进行六次、24个课时,今年暑假又利用10天时间对这些教师进行了网页制作和课件制作培训。目前这四十名骨干教师已掌握了网络的基本使用技能和课件制作的技能,能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服务,并担任起了信息化应用的领航人。

鼓励各中、小学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例如南阳小学只有十六名教师,而且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学习困难大,不适合组织集中培训,他们就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了“1加1”帮带培训,并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即先组织一部分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然后再回学校组织帮带培训,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培训效率。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在加强网络应用培训的同时,还不失时机的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杜绝反动、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在网上传播,科学、健康、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进行教学和学习。老鸦陈小学的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成立半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教文体局举行的“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为依托,举行“长兴路中心校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长兴路中心校组织的决赛于2004年10月24日在惠济一中举行,各校共参加人员60名,经中心校领导小组认真评审,共有26名教师的课件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一年来,我中心校在上级的领导下,全民动员,上下齐努力,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中心校自主开发了“长兴路中心校教研网”,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互动平台,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共享的舞台,实现了我们创建信息网络教育平台所倡导的“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2.我中心校所辖中学1、2年级,小学3、4、5、6年级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并把有关网络应用的教学作为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经过教师的认真辅导和学生的努力学习,目前大部分已掌握了上网技术,并能独立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

3.为加强各校网管之间的技术交流及提高,我中心校组建了以王中华为组长,各中、小学兼职网管和计算机教师为组员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并制定了完善的教研计划和严格的教研制度、教研时间。经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各网管的技术水平,更提高了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水平。

4.校园网建设已成规模,老鸦陈中心小学机房的电脑原来没有联网,更不能上互联网,为了近早让学生接受网络应用的教育,孙广韬校长年初就多方筹措资金购买网卡、网线等设备对机房进行了改造,联通了互联网,其他三所学校的机房也都连通了互联网。我中心校所辖的惠济一中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以三条光缆为主干网的高速校园网并购置了高性能的IBM服务器,老鸦陈中心小学、王砦小学、南阳小学也已建成校园网,并将网络延伸到了教室和办公室,将原来集中于电子备课室的计算机分配到了各个办公室,更加方便了教师们的使用,也使校园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惠济一中于暑期又新装了一个容纳60人的机房和一年级12个教学班的“班班通”,目前其它三所学校的“班班通”工程正在加紧筹划和实施过程中,老鸦陈小学、惠济一中专门架设了本校服务器,使学校原有的教学软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中心校做成了教研网实现了无纸化教研,通过网络的快速性提高了教研效率。在硬件添置和使用方面做到用什么添置什么,做到资金的充分利用;加强计算机维护,使现有的计算机能充分发挥现有的性能和功能,做到设备不闲置。5.教师培训的效果明显。南阳小学的武利娟老师在惠济区教文体局组织的“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市三等奖。南阳小学的徐瑞风校长,不但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而且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在培训本校老师的同时,还兼做本校的网站管理员。

6.惠济一中拥有150多台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的“一站、一基地、一系统、一网、两室”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已充分介入教学,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联办网络教育已走向成熟。目前,惠济一中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和北大附中的同学同步上课,使用北大附中优秀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网络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延伸。

7.老鸦陈小学从全校学生中选拔了20名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组成了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在计算机教师崔永超的辅导下,队员们刻苦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有的同学甚至开始为老师维修电脑,今年计算机表演赛中,有6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小队员也都变成了计算机高手,带动了全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六.加大资金投入

本学期不管是中心校还是各中、小学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谓是不惜重金,截止到目前,全中心校共计投资76.37574万元。七.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经验和人力、技术上的缺陷,我中心校所辖的南阳小学、王砦小学还没有专职的计算机老师,四所学校已全部建成校园网,计算机及网络维护力度不够。另外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长兴路办事处中心学校 二00四年十一月

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

汇 报 材 料

惠济区长兴路办事处中心校

上一篇:创建五好关工委下一篇: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