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2024-05-26

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精选6篇)

篇1: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定位不是具体对分数意义和性质单元中的6小节的某一类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而是立足于沟通本单元学习的这些内容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以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让学生纵观整个单元的知识发生历程,去感受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整个分数学习阶段的价值,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除了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对于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也是这节课所要试图体现和解决的。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避免出现带着学生进行复习整理的现象,要学会充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提取和整合,让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充分施放。为此,要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尝试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

2.重视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作用,实现有效的迁移,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通过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来奠定数学思想。

学生根据前几个年级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的关于数学复习的经验,要利用这些经验让学生自主复习。新《课标》把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复习与整理的方法。整理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借此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在相互评价整理情况时,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出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今后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识。这样从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过程,强调综合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整理知识点后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意义、分类、运用等),使学生明确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民主氛围,突出主体。

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始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作品,选代表介绍,然后让其他同学点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体现学科整合:(1)重点体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之中巧妙解决教学重难点;(2)体现数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古诗文欣赏诗与分数意义的理解相结合,让学生感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培养人文精神。通过名人名言在分数中的体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篇2: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第8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内容分析】

马远(宋)《晓雪山行图》马远胜于杭州,字遥父,号钦山。马水、人物、花鸟兼能,全才画家,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山水画,人称“马一角”,因为他绘画的构图往往将是京置于画面的一角,充分发挥其全才的优势,作品时而花鸟、山水、人物结合,丰富多变。

夏圭(宋)《渔笛清幽》历史上都是“马夏”并称,因为他们的画风很接近。不同之处在于:马远矜贵、画得紧些,夏圭率性、松野、用墨更淋漓些。夏圭略晚于马远,钱塘人,画面布局上,爱将景物集于一边,或下半边或左右侧,以图表现出迷茫缥缈的空间意趣,人称“夏半边”。晚年风格更加简练豪纵,吸收了米家山水的墨法,爱用泼墨湿晕,再用秃笔焦墨点染。笔法灵活多变,点、短线、大小斧劈皴相间使用,使作品浓淡隐约,云气微茫。

马远和夏圭的作品,以边角式的小山小水的表现形式上的来达到表现迷茫缥缈的意境空间的意图,受到后世画家的追捧,但明代皇帝朱棣不喜欢他们的作品,认为是“残山剩水”。可见,我们鉴赏作品,除了了解意图外,还有一个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问题。(40页导语)

知识点

一、美术作品的意义价值

1、绝对性:作品一旦产生就具有意义价值,符合我们对题材形式的期待为大多数人认同的,意义价值就大: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性、地域性的制约(美术作品的产生从题材、内容、形式上都受时代性、地域性的限制)

阅读40页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相关内容,体会作品的产生从题材内容、形式上受到的时代性、地域性条件的影响。

1)

题材内容受时代性、地域性制约

时代性——某些题材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时代。雕塑,潘鹤,《艰苦岁月》。(43页阅读注释理解)

地域性——某些题材可能在这个地域不断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意大利,米开郎基罗《利比亚女先知》意大利,达.芬奇《利塔圣母》意大利;

弘人《梅花图》清,陈古白 《墨兰图》明,吴宏《墨竹图》清。

2)

艺术形式受时代性、地域性制约

美术家对运用哪种形式是建立在那个时代已有的各种形式的基础上的,在他学会了某种他已知的美术形式后才能通过修正来形成对传统的突破。由此我们知道,美术家选择这样的形式、手段、风格而不是那样的形式手段风格,是在特定的时代、地域中模仿和学习的结果。

丁托列托《最后的晚餐》和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一个构图采用 对角线倾斜的大趋势,气氛骚乱而激动,表现出丁托列托在文艺复兴后期受风格主义激烈交错的“动”感特征 影响;另一个采用 横平竖直,左右堆成的稳定构图,表现出 达.芬奇受在文艺复兴盛期平衡、和谐的审美追求影响。同题材的两画相隔100年,艺术形式和审美追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宋和《干草车》中,同是表现山水,艺术家的艺术形式受地域性的制约,前者采用中国画的形式和语言表达,后者采用油画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

2、相对性:同一个作品在这个时期意义很大,但在另一个时代和艺术创新后的同类作品相比可能会相形见绌: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艺术创新的制约。

阅读42页第二部分 3个《 大卫 》理解相对性。

3、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性、地域性和创新性的制约。

知识点

二、从不同角度来看待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主要产生于中国,是 从作品总体的气韵、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

五代时把作品分为出身入化的 神品,达到精彩程度的 妙品,可以把物象准确画出来的 能品。宋代以后又在神品上加上了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 逸品。

2、形式主义批评——兴起于19世纪末,主要强调美术的形式因素的特征和重要,如美术作品的表现语言是线条、快面、平面、空间、黑白、色彩等,它运用的如何,有没有创造性。

3、历史批评——认为美术的发生与 历史发展有密切联系,故 意义产生于此。

4、社会学批评——来自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术的意义在于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存在,推动了社会进步。

5、心理学批评 —— 侧重从美术家个人的气质个性、情感心理的角度对作品做出评价。

篇3:浅论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一.写作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知道, 写作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沟通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发明了文字, 有了写作, 也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写作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写作史。写作是主体的思维活动, 是信息传播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写作活动, 无论是对自然本体结构和本体功能的反映, 还是对人类自身认识结构和认识功能的反映, 都是作者对自己认为有传播或贮存价值的信息的选择, 都是对主客体知识信息量的积累与开发。人类正是在这种选择和开发中实现知识总量的积累和增殖, 逐步向真理王国逼近, 使人类社会文明得以继承与发扬, 逐级向高层社会文明发展。

我们知道, 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科技、离不开知识、离不开先进的思想, 这些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正是有了写作, 才可以将科技、知识、先进思想进行广泛传播, 才可以永久地传承与发扬光大, 也才可能使我们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因为通过写作这样一个载体, 人们就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 人类的智慧和先进的思想就能得以广泛传播和继承, 后人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看得更远, 走得更远, 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写作又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是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会的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家的有效管理、社会的有机组织、人们的和谐相处, 这些同样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前提, 而写作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社会的教化与道德的宣传践行, 都离不开写作的中介作用。所以, 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明确提出“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对写作的经国济世的作用做了充分认识。我们知道, 离开了写作, 国家社会就难以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就会大大减缓。虽然, 我们也看到, 写作的价值也可偏离, 产生负价值或价值的扭曲, 但人类社会总体的力量是一种正能量, 人类社会一定向真善美发展。写作的价值, 也一定是积极与正面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写作是人的素质全面培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任。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教育是人才培养最主要的途径。人才培养, 教育的手段多种多样, 培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写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写作本体的综合性、创造性, 决定了写作需要写作主体全面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过程中, 实际上也是主体全面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运作过程, 是写作主体全面的素养、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经常写作的人, 可使他的智能和非智能结构综合运用、全面培养。具体来讲, 写作可促进写作主体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智力结构的完善与发展。也使得一个写作能力强的人, 在从事其他工作时, 表现出明显的智慧优势。例如他感知事物更加灵敏、分析问题更加缜密、解决问题能力更加深刻、统摄全局的整合能力更加突出、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加有效。

通过写作的训练, 大大提高了主体全面的综合素质, 也使得写作成为人才全面素质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正因为如此, 我国古代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把写作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手段, 也把写作作为人才选拔的最为重要依据, 八股取士便是最突出的表现。当下, 各国人才培养和选拔同样将写作作为重要手段。美国等欧美国家文职人员选聘和我国公务员招考, 同样将写作作为重要的考试科目。这从侧面也说明了, 写作是个人全面综合素质的体现。写作训练全面培养和提高了主体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写作是一种严密的思维活动, 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劳动。通过写作训练可提高主体思维的品质, 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严谨性、丰富性、创新性。而思维能力是人的能力核心, 主体的一切能力都离不开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说, 写作对思维的训练与提高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尤其是写作思维的创造性, 对提高主体的创新能力的作用可以说是其他活动难以替代。创造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有力的体现, 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整合。因此, 写作的训练, 是提高主体的素质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三.写作是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重要手段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生命的形态多种多样。每一个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 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等需要外, 还有情感、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作为个体生命最高的需要, 它显现了生命的价值和个体生存的意义。作为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体, 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 但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 写作能力作为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 在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首先, 写作是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之一。余秋雨曾说:“写作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素质。”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里, 知识的传播、信息的获得, 无不需要写作这一载体。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教授在《大趋势》一书中说:当代社会应该记住最重要的大事有五件, 其中之一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社会里, 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才, 除了需要思维能力、创新科研能力、自学能力、组织协调等能力外, 还需要写作表达这一交际沟通能力。离开了基本的沟通交际写作能力, 我们就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难以准确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难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顺利转化和推广。因此, 写作是我们人生成功的基本的保证和必要条件。

其次, 写作可作为我们的事业追求、立身之本。春秋时期的《左传》有“三不朽”之说:“大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将写作的“立言”同“立德”、“立功”相提并论, 视为人生不朽、流芳百世的重要途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更加突出了写作的重要性, 明确提出:“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其,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可见, 我国古人都非常重视写作, 把写作视为人生成功之要, 千古流芳之途。

确实, 写作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精神生产, 同社会物质生产、文化生活、个体生命发展密不可分。写作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社会发展需要大批的写作人才。一则写作可提供给人们丰富的精神食粮。不管什么时代, 社会如何发展, 人们的精神生活必不可少, 精神消费随着社会的发达需求越来越多。这样从事写作的人特别是文学的创作者, 因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而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员。写作者也因此可通过创作获取劳动报酬、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家们, 大多人不但因自己的卓越的写作才能在当时或声名显赫或位高权重, 而且因自己的写作留给后人丰富的精神产品、深刻的智慧而被我们永远铭记。可以说, 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里, 最先涌现出的名人应该是那些文学家们。二则,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写作人才, 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 从事写作的人越来越多, 写作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人才或许不直接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精神产品, 但在这个社会系统的有机运行中, 成为必不可少的一员。他们也因此而立足于社会, 将写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作为立身之本。比如各行业的文秘人员, 媒体从业人员, 甚至职业写作者等。现在在我国从事相关文字工作的文秘类人员不下千万, 与写作相关的秘书职业也成为我国二十大职业之一。因此, 只要我们有较高的写作素质, 我们完全可以藉此立足社会, 取得自己人生的成功。写作也成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篇4:计算的意义与教学价值实现

在数学领域里,计算是进行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技能。可有人认为,计算计算,算算而已,只要算对,不必探究;还有人认为,计算靠练,没什么思维含量。之所以出现这些误解的主要原因是对计算本身育人价值的认识不足。为此,我对计算教学进行深刻思考,对计算教学的应用价值及价值实现进行潜心的追寻。

一、计算教学的意义何在

首先,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每个公民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计算占了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离不开计算,诚如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计算开始。”学生的数学学习说到底是一种经验性活动。经验性重要表现之一的操作运算行为应该说是数学认知的基础性行为。

其次,计算教学有着独特的心智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强化,学生则“学计算而学计算”,忽视了计算教学中的思维成分。而今,计算教学中所涉及的每一个计算性质、法则、公式等都镶嵌于具体而鲜活的数学情境,都从这些具体的实例情境中抽象出来。教师在教学计算内容时,既要关注算理的得来,更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算理产生、改进、完善的探究历程。

二、计算教学的价值如何实现

(一)使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学生的计算离不开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

(二)理解算理和算法优化至关重要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学生在两组题目的练习比较中发现:先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例题的教学就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将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机会。所以“试一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迁移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传统的计算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是在教师亦步亦趋牵引状态下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但往往一节课下来,方法是“多样化”了,但学困生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所以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教师设计练习时最好分层进行,形式多样。特别是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让学生能够练习有所收获。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就可以设计根据除数的小数位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和为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还可以将一些容易出错的习题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对比的练习中得到提高,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

(四)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5: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长号又名“伸缩号”和“拉管”,据史料考证,其诞生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17 年,但其真正走上正规的音乐舞台则是在公元 16 世纪初,这时长号开始被一些古典音乐大师,如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大胆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和演奏中,并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到了 19 世纪初,长号终于确立了自己在管弦乐中的地位,成为固定配置的铜管乐器之一。同时也凭借自身独特的音乐特性与音乐魅力在军乐队,现代流行乐队,爵士乐队等多种乐器合奏艺术表现形式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在现代爵士乐队中尤为如此,因此,长号甚至被流行音乐界称为“爵士乐之王”。

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长号教育,是我国长号艺术事业发展的肇端,决定着我国长号艺术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但当前,在肯定我们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文化发展形势和社会文化背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盲目乐观。从进入21 世纪开始,多元文化潮流就席卷了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和每一个社会角落。因此可以说,每一种文化,或者说文化形式都摆脱不了这一个大的文化发展格局和趋势,因此,作为我们的长号教育教学事业来说,单纯的技术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求,不仅仅是长号教育教学,对于任何一个音乐表演艺术学科而言,综合素质的重视和培养都应该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一环。对于长号这种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同时又极具流行性,兼具了古典与现代的多元性铜管乐器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对于当前我们的长号专业教学,综合素质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予以更多的重视和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综合音乐基础素质对于长号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综合音乐素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

1.1 音乐史学类素养和音乐理论类素养

对于长号专业教育教学的价值与意义音乐史学类素养指的是长号演奏者对于西方古典音乐史、现代音乐发展史,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史,及长号在其中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发展轨迹和所处的位置和状态等等。这是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对任何一门专业学科的最基本要求,但同时,对于我们的长号艺术、长号专业、长号教育教学来说却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价值和意义。因为长号作为一种铜管吹奏乐器,与其他古典管弦乐器相比,既有相通的共性,但同时又有着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质和迥异的发展历程、发展轨迹和艺术格局。正如之前有所提及的,长号的发展历程较为曲折、复杂,也较为特殊,其虽然问世较早,但却在 20 世纪初才正式确立了自己在古典管弦乐和交响乐中的位置,但却凭借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魅力成为不可替代的低音乐器。同时,长号在成为古典管弦乐和交响乐中必不可少一员的同时,又成功地在现代流行音乐领域开辟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成为现代乐队,尤其是爵士乐队当之无愧的“基石”乐器,甚至被冠以“爵士乐之王”的美誉。这一方面充分说明了长号作为一种铜管吹奏乐器的价值与魅力,同时也说明,长号是一种极具多元艺术特性的乐器和艺术表现形式,其自身具有内在的艺术多元化属性与特质,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艺术多元化个性与魅力。因此,对于长号的教学来说,教师所应传授的和学生所要掌握的音乐史学知识,不仅仅限于古典音乐范畴,同时还包括现代音乐、爵士乐等等,同时长号在我国作为一种近些年来新兴的器乐专业,虽然我们在演奏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学科,其理论基础还很薄弱,尤其是在与我国文化相结合的方面。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在专业教学中重视并加强音乐史学知识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演奏中摆脱“盲人摸象”般的学习方式和演奏模式,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加具有音乐大局观。可以说,对于当前我国的长号专业教育教学来说,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既是长号艺术本身艺术属性与艺术特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长号艺术事业发展和创立的.现实需求。

1.2 音乐专业理论素养对于长号专业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音乐专业理论,指的是视唱、听辨、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等方面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样,如果从整体的音乐专业教育的角度而言,对于任何一种表演类音乐专业,音乐专业理论素养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长号教学和演奏来说,则更具特殊性。因为,首先长号作为一种铜管吹奏乐器,与其他绝大多数古典吹奏乐器相比,其在乐器的构造上就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没有明确的按键、音高的变化和控制,完全依靠演奏者自身的能力、判断和感觉,同时也对演奏者的气息运用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演奏者自身要具备精准的音乐感觉和听辨能力,而这种能力虽然很大程度上是由天分所决定的,但从真正的专业教学和演奏的角度来讲,这种专业的天分和感觉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在这个基础的前提下,对于专业的视唱和听辨,及其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术水平就需要更多的练习,成为长号演奏的必须要求。第二,长号在更多的情况下都是以乐器合奏的形式出现的,单独演奏的情况较少,同时,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长号的应用范围不仅仅限于古典音乐的管弦乐,交响乐等器乐合奏形式,同时还包括军乐队、行进乐队、爵士乐队,甚至现代电声乐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自己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长号的教学和演奏中,如何与其他乐器配合,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科目。而要想使学生能够掌握这种协调配合的能力,其综合的音乐专业基础技能,如配器,和声、曲式、复调,这几门科目尤为重要。只有对这些科目有一个较高的理论基础和理解掌握,才能在演奏中真正具有音乐大局观,然后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从自身的细节入手,更好地处理和表现自身的演奏,才能真正地与整体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艺术素养和演奏水平,才能使学生的演奏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才能使学生的演奏更好的表现出长号的魅力,体现出自身的艺术作用和价值。

2. 个人文化素质与人文素养对于长号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不仅仅是对于长号的专业教学而言,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在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领域,几乎每个音乐专业,从教师到学生,个人文化素质与人文素养都是一个薄弱项。

但很多人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甚至很多高校中的音乐专业的师生甚至从思想根源便有一种想当然的观念和意识,那就是对于音乐专业,尤其是音乐演奏类专业而言,个人文化素质是无关紧要的,与专业水准没有丝毫关联,更有甚者甚至常常以“有专业”而“没文化”为荣。但如果我们能够足够客观地去观察和调查就不难发现,现实的情况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现实是,在具有相同天分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素养与他的专业水准是完全成正比的。无数的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特长生,其在音乐专业上只要稍加努力,其专业水准绝不会在音乐专业学生之下,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具体到我们的长号教学,正如之前所提及,其本身便具有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属性。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文化素质对于我们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并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予以有效的实施,这样才是真正“教”“育”统一和结合。

篇6: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乐天小学 董立萍

一、教学内容:

各知识点分布(知识树)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五大分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教材在第一节中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两个知识点。教材在第二节中除了“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知识外还增设了“小数性质的2个应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第三大分支中包含了3个小分支,分别是变化规律、变化规律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第四大分支是小数与单位换算,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第四大分支中包含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本单元教材解读:

1、这一单元的知识链条.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本套实验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特点:

从数学知识体系的纵向来看,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学生认识人民币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小数、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五六年级学生认识小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数学知识体系的横向来看,本单元的知识设置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整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再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同时,本册教材共安排了52课时的教学内容,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就占了15课时,由此可见这部分内容的重要。

2、将本单元的各版块具体解读如下: 板块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主题图简要地呈现了 “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组进行测量,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测量,测量后让学生分组报告测量结果。在小组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况,比如拿米尺量讲桌的长:量1次,即量出1米后,余下的部分不够1米。说明测量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仍用高级单位米作单位记录,就要用小数表示,体验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必要性。在这里,除了可以量黑板的宽和讲桌的长外,也可以选择整米长的物体来量,通过对不同结果的比较,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

例1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先通过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再通过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然后通过毫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三个层次的内容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在具体教学时也可以分两步进行:

1、认识一位小数。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我们小组认为放到例2小数数位顺序表这里教学比较妥当,在这儿提出来与各位数学老师共同探讨一下。

例2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可以为学生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长颈鹿父子比高矮的情景图,由它们的身高给出两个小数: 1.8、5.63,再另外出示一个小数12.378。由这三个具体的不同位数的小数,说明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然后说明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通过表的形式直观地把小数的数 位名称和相应的计数单位分别对应起来,同时也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熟悉每个小数数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先复习整数的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整数数位顺序表,然后再来探讨小数数位顺序表。

例3学习小数的读写。小数的读写在小数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过,这里只是小数的数位增加了,读、写方法不变,因而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会。我们可以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后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例4教学小数的写法

对学生需要强调的是:在写小数时,小数点的位置要写正确,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不能写在个位和十位之间。小数点要写成圆点,不要写成顿号。

教学建议:

1、以

一、两位小数意义的教学为重点,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小数概念。

2、注重迁移,在自主整理数位顺序表的活动中,理解小数数位的概念及数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整数的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迁移到小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和理解)

3、加强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计数单位表示的含义。(可以横向对比,使学生明确小数部分和整数一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通过纵向对比不同数位的计数单位和意义,使学生明确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进而加深对小数计数单位含义的认识和理解)。

注意事项:

(1)结合身边事例,加深对小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2)教学小数的意义前先重温一下对小数和分数的初步认识。(3)借助直观模型,建立小数的概念。

(4)在写小数时,小数点书写、位置要写正确。(小数点要写出点,而不是顿号。小数点的位置在个位的右下角)。

板块二: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主要内容有: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例2教学小数的性质。教材通过让学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三段纸条,看能发现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性质。最后通过观察0.1米=0.10米=0.100米,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做一做通过在正方形里涂色表示出两个小数0.3和0.30,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性质。我们组认为教学时可以先抛出小数性质的结论再让学生验证这个结论最后完整地总结出小数性质的结论。

例3和例4是小数性质的两个应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小精灵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明确应用小数的性质要注意的问题,(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去掉,中间的“0”不能去掉)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例5: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大小的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相同,都是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但学生在初学小数时,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误认为0.2<0.19,5.29>5.3。因此,比较小数的大小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①明确比较方法:从高位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②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基于以上分析,例5从解决问题入手,列表给出4个学生的跳远成绩,要求给他们排出名次。引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教材分三步呈现了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比较百分位。每次比较都放手让学生尝试,关键处给予点拨。最后通过想一想: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讨论,最后对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总结。

教学建议:

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要突出对性质内涵的体验。小数的性质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的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小数的化简与改写、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深刻的理解。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练习中,逐步压缩思维过程,掌握比较的要领。注意事项:

(1)、对教材中设置的挑战性的问题,要为学生留有讨论的时间和空间。(2)、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如:课本39页中“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40页中“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等问题)

(3)、教学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注意提醒学生必须在整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根据需要添上“0”。

板块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与前面讲的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它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

2、例3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例1,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的关系,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教材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了4个等式。左边都是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从上到下数字都相同,而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右边分别是和左边相等的毫米数。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看有什么规律。然后分别总结出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规律的概括中,老版教材中的“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和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改为了”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使表述更清楚,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例2和例3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在“回顾和反思中”要引导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同时又巩固了变化规律。

教学建议:

1、纠正学生表述方法。(学生习惯用“缩小10倍”和“扩大10倍”表述 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师要加以引导和强调,新教材的表述方法)

2、处理好“补零”和“去零”的问题在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解决问题时,重点要解决好“补零”问题.特别是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去零问题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零要去掉。

注意事项:

(1)小数点向右移动时,非0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0.01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1,而不是001;如果小数部分不够,要在右边添“0补足数位。如:0.01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10。

(2)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如:1缩小到原来的1/10是0.1;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如:250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2.5。板块四: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材从解决小朋友身高排列顺序入手,引出数据的改写,突出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

例1教学是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是例1的重点,这里以“小组讨论的交流”的形式呈现改写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计量单位的关系,通过分数形式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利用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再联系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情况,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改写的方法。

例2通过把身高数据改写成以厘米作单位的数,教学把含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教材呈现两种方法,教材把1.32m这样的小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留给学生自己探索改写方法。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围绕名数改写的注意事项进行恰当板书,一引领学生概括归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板书是要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如“明方向、确进率、移小数点”。

教学建议:

1、掌握名数互化的三个主要步骤。

2、引导学生对改写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注意事项:

(1)体现改写成相同单位的必要性。(2)鼓励改写方法多样化。

(3)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是难点,要突破。第五小节:小数的近似数 例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材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提出“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这一问题来介绍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并结合豆豆身高的数据依次说明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

例2和例3把小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老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知中学习的,现在安排在小数部分学习,更加合理一些。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与月球的距离及木星与太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木星的直径及其与太阳的距离,结合图片中提供的具体数据,从算理入手,介绍改写的方法。在完成例2将第一个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后,教材进一步要求将例3中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保留一位小数。一方面巩固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区别。

教学建议:

1、探索环节,要抓住挑战性问题进行探究。

2、理清保留小数的位数与精确度的关系。注意事项:

(1)关注已有的知识,促进知识迁移。

(2)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丢。因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它们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

(3)在改写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改写和省略尾数混淆,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加以区别:一个数省略尾数是把指定单位以下的数四舍五入,这样求得的数是一个近似数,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是改变原数的单位,得到的是一个精确数。教学时可让学生具体说说:改写后的数7.7833亿千米和其近似数7.8亿千米两个数的区别,以加强对一个数的近似数和将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认识。

(4)学生在改写时,常常忘记写 “万”字或“亿”字,遇到有单位名称的数时也容易把单位名称丢掉,如把14.28万千米写成14.28万或14.28千米,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能;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问题。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学会复名数及小数的改写,会求近似数。)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单元目标数学思考方面:在探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学习用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8(单元目标解决问题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算法的多样化。)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单元目标情感态度方面:认识小数与分数、名数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正确读写小数。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3、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4、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突出重点的方法:

1、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学时,要合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合作,既要倡导道多样化的思考方法,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思路,实现有目标的学习。如在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性质等知识时,既要引导学生敞开思维,多角度探索,又要点拨引导,保证研究问题的方向,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2、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探究小数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3、知识迁移法。这种学习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够根据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复习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结合给排跳远运动员排出名 次的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利用已学过的整数大小的比较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

1、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3、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这些内容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

(突破难点的方法:

1、用好直观“模型图”,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模型图”是用来近似的描述或模拟所研究对象或过程的图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模型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如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和比较大小等知识,都涉及十进分数。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十进分数间的关系有一定困难。为此,设计了长方形格图和正方形块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借助这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深入把握知识。

2、在整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间的正迁移作用,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数位顺序表。结合给身高不同的学生排排队情境,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探索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大数改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3、突出重点,围绕核心展开教学从而突破难点。如把名数进行改写,涉及低级单位、高级单位、进率、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所以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就要突出每个环节的重点,是教学难点逐渐得以突破。如情景环节,重点是突出改写的必要性,因此不要急于让学生进行比较,再如改写环节的重点是确定改写的层级,进而明确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而不要急于让学生改写,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名数变了,数字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在理解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再去尝试改写,从而逐渐突破难点。

4、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质。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复习整数的 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小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又会怎样?通过整数与小数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有效地理解整数与小数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3、注重板书设计,引领学生归纳总结。

本单元内容概念、性质等内容比较多,教材在编排中也注意突出法则等内容的提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的梳理、归纳,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支撑就是板书,教学中要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给学生提供明晰的思路,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

六、本单元提出研讨的几个题目

1.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意义的模型?

上一篇: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下一篇:奥斯卡颁奖式婚礼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