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2024-07-10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精选8篇)

篇1: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进入夺城拔寨阶段,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明确了路线图。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精准践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处理好一些涉及重大问题的诸种关系。

创新理念

一应处理好脱贫与致富的关系。脱贫与致富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脱贫是生存问题,致富是发展问题;脱贫是公平问题,致富是效率问题;脱贫是政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致富是市场规律、能力角逐的结果;脱贫必须采取特惠性政策应保尽保,致富只能运用普惠性制度公平竞争;脱贫,政府必须全面兜底,确保生存权,致富,政府只能创造软硬环境,提供发展条件,不可全部包揽;脱贫,必须微观,精准到户到人,致富,只可宏观,针对大环境,搭建好有利致富的市场平台;脱贫的责任主体应是以县为单位的“块块”,致富的责任主体应是从上到下各涉农部门的“条条”及社会各方力量。在脱贫问题上应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基本生活保障,二是基本住房保障,三是基本教育保障,四是基本医疗保障。在致富问题上应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改善条件,二是提高能力,三是创造机会。

二应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扶贫开发应既重瞄准个体,更重扶持合作。不合作无法抵御来自市场、自然、政策及国际的风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经历了“合—分—合”的变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必须实现从“组织农民”向“农民组织”的飞跃,让农民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合作”,成为合作组织的真正主人、主导和主力。1898年光绪曾发上谕“各州府县力推农会”,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努力。尽管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0多万家,但贫困地区数量太少、体量太小的问题依然需要下大功夫解决。

三应处理好死钱与活钱的关系。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必须的,但要想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还应推进政策性金融批量注入贫困地区,并大力发展互助合作式民间金融,把小钱变大钱,把死钱变活钱,让农民在世界货币战争的“正规战”中学会“游击战”,让九亿人口的中国农村不再成为货币战争的盲区。要克服贫困地区存贷比高达70%-80%的恶性循环现象。皮凯迪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近100年来,人类社会财富增长了8倍,而富人的财富增长了128倍。在金融成为经济的重要主导时代,中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没有较大规模的“活钱”注入,财富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大的起色。

协调推进

一应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物理学上有能量守恒定律,在一定历史阶段,财富也是守恒的,而财富的分配则是不均衡的,有人富就有人穷,有人穷就得扶。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种动态现象,既要打攻坚战,还要打持久战。要不断强化扶贫开发是国家意志、国家理念、国家战略的政治导向。中央明确提出,通过五年攻坚,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是基于现行标准的确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标准会不断调整,每调一次就会有新的贫困人口出现。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深刻认识我国贫困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的贫困问题仍然会存在。对于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应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决不能把扶贫开发当成一冲锋就能彻底解决的短期行为,应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是一个国家永恒的课题这个社会现实,从法律、政策及理论架构方面建立扶贫开发的支撑体系。

二应处理好口袋与脑袋的关系。“读书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已在贫困地区流行。口袋装满了,脑袋空着,口袋照样会瘪下去,只有先让脑袋不断充实起来,才能让口袋持续膨胀起来。首先,引导舆论重视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让有钱人读书,让读书人有钱”的氛围,把“经济人社会”改造成“知识人社会”。决不能让“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现象重演。其次,从制度上规正人们对知识的偏见。凭什么会种田会养鸡会养猪是低素质,会弹琴会唱歌会跳舞是高素质。再次,从体制机制上确保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强化基础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强化职业教育,让农民学以致用;强化农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第四,改精英教育模式为生存教育模式。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就学习掌握一项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克服千军万马都挤一条高考独木桥的弊端。

三应处理好对上与对下的关系。对上负责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上面的要求与下面的实际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下负责就是要瞄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区域的实际需求去雪中送炭,让“顶层”的温暖真正传导到“基层”的百姓。扶贫开发的目标是基层贫困群体,我们党的宗旨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对下负责才是最好的对上负责,不能对下负责,就是对上失职。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注重多少人脱了贫这个“数字面子”,更应紧盯始终让所有穷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个“实惠里子”,确保让贫困人口有真正的获得感。

绿色引领

一应处理好温饱与环保的关系。在“温饱”已基本不成问题,“环保”却成了问题的今天,必须按照总书记“两座山”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决不能让“环保”成为“温饱”之后的“瘟疫”。“温饱”问题好解决,“瘟疫”问题解决起来可就难了。一是该堵的堵。如果引进来项目影响水绿山青,即使是金山银山也应拒之门外。二是该罚的罚。实行“反向激励”,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避免“公地悲剧”成“公共悲剧”。三是该补的补。政府应拿出真金白银,尽快补齐环保设施和监管能力欠缺的短板。四是该给的给。政府应从环境的外部性去考量,借鉴国际上“碳交易”的做法,要求发达地区给生态保护地区合理补偿,而不是象征性地搞一点安慰。

二应处理好大开发与大开挖的关系。地下挖煤、劈山开矿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但大开发并非只是简单的挖掘地上地下资源,它可以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可以是新兴产业的开发;可以是无中生有的再造,也可以是传统技艺的继承。当务之急,应从挖地开山的“大开挖”转向无形资源的“大开发”,如发展乡村旅游、深化农产品加工、活化传统技艺。乡村旅游是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发展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是进城打工。开发乡村旅游的第三次创业将使中国农村发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应从注重物的改造转向人的改造,通过“人”的发展,解决“口”的问题。杜甫当年感叹“国破山河在”,我们今天决不能让“国在山河破”。

开放互动

一应处理好职能部门与涉农部门的关系。中国扶贫开发大抵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以前是通过五个“一号文件”推行普惠式扶贫;1986年开始各级成立扶贫机构,扶贫进入有组织、有重点、有步骤的扶持时期;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各涉农部门已由过去的配合扶贫变为扶贫主体,每年投入的资金比专项扶贫资金要大得多。各涉农部门应按照总书记五个一批的要求,实行“谁的孩子谁抱走”,把部门资金和项目重点投放于贫困地区,勠力同心为贫困地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应处理好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但是,政府决不能在攻坚战中大包大揽,单打独斗,应全面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可以进行荣誉激励,可以花钱购买,也可以引进第三方等措施,让一切愿意投身扶贫事业的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能为、可为,让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尽显其能、相互配合、协力攻坚。

三用处理好财政拨款与社会捐助的关系。扶贫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仅靠财政拨款还远远不够,应充分发动社会广泛募集资金。美国每年的社会捐助和财政收入基本相当,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2016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总额在75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高校仅2014年就获得捐赠374.5亿美元,由此我国社会“众筹”资金的潜力可见一斑。对此,应从道德层面给予激励、从文化层面给予影响、从制度层面予以规正、从法律层面予以约束,构建一套完备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的有识之士主动反哺穷人、帮助穷人、扶持穷人,真正把“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扶贫行动。

共享成果

一应处理好穷人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家想通过市场降价减少生产,而穷人只会生产某种商品,降价反而会让他们为保收入生产更多产品。本来养五头猪的收入需要养十头才能保住。生产没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了。经济学家都通过提价节约资源,但富人不在乎那点小钱,照样消费,而穷人面对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只能减少其他开支维持生计,不仅没能节约,而且降低了生活水平,更严重的是拖累了市场。经济学家想通过统一标准提高质量,但标准一高成本就高,穷人买不起,只好消费更差的产品。扶贫开发必须真正弄懂“穷人经济学”。懂得穷人经济学,不仅要懂得穷人经济学的特殊性,更要懂得穷人之为穷人的根源。如果还把穷人视为可怜可悲、低等下贱的形象,仍旧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他们,以一种怜悯的姿态恩赐他们,而不从本质上去探讨贫困的根源,那么再高深的理论都谈不上懂得穷人经济学。决定一个舰队的速度不是看最快的那一艘,而是看最慢的那一艘。社会不能只研究让有钱人挣到更多的钱,不研究让没钱人挣到生存的钱。只有克服歧视性贫困,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二应处理好传统穷人与现代穷人的关系。传统穷人解决基本生存可以自食其力,现代穷人则必须支付必要的生活成本。煮饭,传统穷人可以自己捡柴,今天农民工到城市只能买煤买电;喝水,传统穷人可以自己挖井,今天农民工只能买自来水、矿泉水;走路,传统穷人可以多花时间步行,今天的高速公路必须花钱乘车;信息采集,传统穷人口口相传,今天的信息社会要花钱买电视、收音机、订报刊。现代社会制度的设计本质上就不允许存在穷人,但由于各种社会保障的不完善,现代穷人又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有些人“苟活于生存线之上、生活线之下”,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农民吃不上饭的时候很多,但喝不上水的事从来没有过,今天农民工在城里没钱就很难喝上水。因此,必须为现代穷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应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保障一批。

篇2: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各地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要紧紧围绕“以扶贫抓党建、以党建促脱贫”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贫困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集中精力,高质量、高标准落实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贫困村发展的“造血”功能,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配强班子,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内力”。注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服务群众意识强、担当履职能力强的贫困村党组织班子。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要建立转化升级工作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转化时间表。切实提升贫困村“两委”班子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

抓好队伍,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能力”。要注重选派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干事能力弱、集体经济发展慢等问题,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抓好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教育管理,培养扶贫攻坚“领头雁”。加强专题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要强化对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严格落实日常驻村请销假、工作在村等制度,把“第一书记”考评纳入评先表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精准扶贫作为践行“两学一做”的主赛场、主战场和主考场,帮助贫困村制定实施脱贫计划,选准好发展路子,落实好扶贫项目,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坚决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建好阵地,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动力”。要大力实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着力解决无办公场所和办公场所破旧狭小问题,逐步改善村级党组织办公条件。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结合贫困村实际,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扎实推进贫困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建好管好用好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到功能齐全化、办事高效化、服务快捷化,真正把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成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为脱贫攻坚增添不竭动力。

篇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被省政府寄语建设“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与试验区”的肇庆新区地处鼎湖区腹地, 并于2012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肇庆新区结合肇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顺应时代发展, 把建成“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肇庆市行政文化中心”作为发展目标。肇庆新区以优化肇庆城市空间结构, 引领珠三角城市发展为己任, 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争取早日建成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

1 坚持解放思想, 务实创新, 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

没有创新, 就没有发展。创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推动力, 能保障其它发展更具动力。真正实现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追赶型发展, 切实完成与全省同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 肇庆须坚持创新发展。作为肇庆创新发展中重要一极的肇庆新区承担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使命。

1.1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建设枢纽门户城市

肇庆新区以创新发展的理念谋划其发展定位。2011年5月,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肇庆市进行专题调研并指出, 肇庆要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经过“解放思想, 务实创新, 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大调研大讨论活动, “两区引领两化”发展战略 (以肇庆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 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 在2011年11月召开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落地生根。

枢纽门户发展定位彰显肇庆新区发展优势。2013年初,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肇庆调研时指出, 肇庆要利用各种交通大动脉交汇的优势, 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至2015年12月, 肇庆市先后出台《关于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实施纲要 (2014—2020) 》、《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行动计划 (2016—2020) 》, 这样, 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布局初具, 建设与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作为枢纽门户城市建设主战场与主阵地的肇庆新区责无旁贷。自2016年起, 肇庆新区进入以大项目引进与开发为特点的“八年见新城”发展快车道。

1.2 坚持创新发展, 牢记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使命

以创新的思维来推动肇庆新区建设与发展, 坚持以市场开发为主导, 秉持创新发展理念, 通过创新发展格局、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开发模式等推动新区建设与发展。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审批“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实行“专业领导+专业人才”建设开发模式。积极开展政府—私人—合作 (PPP) 、建设—经营—移交 (BOT) 、建设—移交 (BT) 、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的项目融资。积极探索“两级土地股份化”综合改革, 维护农民长远利益。

肇庆新区牢记发展使命, 积极承担发展任务。发挥肇庆生态优势集成者的优势, 以建设“北回归线上璀璨的明珠和钻石”为己任。以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与试验区为目标, 勇当广东新型城市化的实践者。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 肇庆新区成为肇庆“一主两翼”战略中的“一主”, 即全市城市扩容提质的主战场。

1.3坚持创新发展, 以创新的理念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传统城市规划理念重建设轻保护, 忽视城市历史文化传承, 容易产生“千城一面”、“特色危机”等问题出现。肇庆新区坚持“先定规划, 基础先行, 加快建设”的发展策略, 强化城市规划顶层设计。2012年10月, 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30年) 》。为确保总体规划顺利实施, 广东省发改委、肇庆市人民政府先后制定通过肇庆新区低碳发展、能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 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与考核体系, 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以创新的理念与思维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支持, 创新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融资模式推进新区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探索PPP等投融资模式。通过积极争取省金融支持, 肇庆新区成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的首批试点。

2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 打造美丽生态家园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绿色, 就意味着环境被破坏。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 是其它发展的基础, 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为实现经济与环境互为包容追赶型发展模式, 切实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 肇庆须坚持绿色发展。

2.1 坚持绿色发展, 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的总体空间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肇庆新区秉持绿色、人本、智慧、包容的发展理念, 在115平方公里肇庆新区规划区域内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的总体空间格局, 推进宜居宜业城市建设, 打造生态美丽家园, 促进产业区高效集约, 生活区舒适宜居, 生态区绿水青山, 以山为屏, 以湖为核, 以绿为廊, 以江为带, 发挥山水生态资源优势, 以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市为目标, 秉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确保人、城市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

2.2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是肇庆新区的一大特色, 彰显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典范。2013年9月, 位于肇庆新区的中央绿轴生态城成为继深圳光明新区第二个摘得该国家级牌子的新区, 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被确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肇庆新区采用生态优先的原则, 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 利用鼎湖山、西江等名山大川自然生态资源, 改变传统东西发展轴线混杂产业、城市、旅游等诸多功能的格局, 集中打造南北长12公里的中央绿轴, 由北至南组织和布局行政、文化、会展、体育、商务等重要城市生产生活功能区, 与砚阳湖、长利湖等5A级标准的生态水系相融合, 跨岛过江直至西江南岸, 全面呈现山水生态格局、岭南文化风貌和现代城市景观。

2.3 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洁能、环保工程建设

建设绿色宜居环境成为时代发展主流, 肇庆新区以“低碳绿色”为主题, 积极发挥科技的推动力, 建设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 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新模式, 勇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者。

建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 提高能源使用率。肇庆新区率先在全国大范围使用分布式能源, 建立起由23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组成的被称为新区“能源心脏”泛能微网, 集中供应冷、热、电, 家家无需装空调、热水器、锅炉, 可减少九成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到80%以上, 现2号能源站已投入使用。

建设绿色建筑, 推进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肇庆新区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提供健康适用、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新区所有新建的公共建筑100%为绿色建筑。北京师范大学肇庆附属学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项目先后于2014年、2015年获得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二星A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倡导绿色出行。肇庆新区将依托现有城际轨道走廊建设快速公交干线, 市民步行5分钟可达公交站点, 绿色出行比例可达65%;休闲绿道通山达水, 慢行系统延伸至每个社区, 500米范围内“见绿”。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在新区快速路、主干道和部分交通功能重要次干道建设中推行综合管廊应用。按照5A级景区标准设计规划肇庆新区内的四大水系, 为市民提供一个风景优美、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3 坚持开放共赢的理念, 建设“入珠连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

开放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外在支撑, 着力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 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肇庆要实现自身与外部良性互动的追赶型发展, 须坚持开放发展。肇庆市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体会审议通过的《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行动计划 (2016-2020) 》全面部署肇庆开放发展的战略布局。作为城区扩容提质的主战场的肇庆新区以开放发展的理念积极部署“西联东进”发展布局, 早日建成肇庆“入珠连西南”的门户核心。

3.1 坚持开放发展, 发挥区位与交通优势

肇庆新区东临近广佛都市圈, 位于广佛与肇庆东南板块的几何中心。就肇庆市而言, 新区是连接各功能区的主要枢纽, 就珠三角而言, 新区是粤港澳城市群和广佛肇一体化的重要区域, 就省外空间而言, 新区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通往东盟经济区和大西南地区的咽喉要地。未来肇庆新区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连接东盟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的重要门户, 必将拉近肇庆城市服务中心与产业中心距离, 将城市的行政、文化、体育、会展等核心功能向新区集聚, 拉大城市发展框架,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绿色、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是一个城市坚持开放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肇庆新区涵盖了整个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呈现了便捷的市民出行、物流集散优势。高速公路网密集, 广贺、广昆、珠三角环线、广佛肇高速公路均将相继建成通车, 规划建设连接珠中江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的快速通道, 新区将进一步成为对接珠江西岸经济走廊的交汇节点。高速铁路横穿全区, 南广、贵广高速铁路在新区交汇设站, 新区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高铁经济俱乐部”。广佛肇城际轻轨建成与规划建设的肇顺南城轨, 进一步推动肇庆新区快速融入广佛肇经济圈。拥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内河航运, 新区内肇庆新港可实现5000吨轮船通江达海。

肇庆新区发挥区位与交通优势, 积极部署落实“东进西连”发展战略, 向东融入珠三角, 向西连接大西南, 彰显枢纽门户特色, 积极推动广佛肇一体化发展, 主动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及联合国“一路一带”联盟城市建设。

3.2 坚持开放发展, 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发展体系

近年来, 肇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比较, 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为在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足, 环境压力大等方面。肇庆新区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摒弃零和博弈游戏, 积极部署城市与产业发展, 建立枢纽门户就是要让产业发展起来, 城市规模大起来, 增强城市整体实力。

肇庆新区产业布局与高新区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 构建分工清晰、互补耦合的“3+3”幸福导向型产业体系。打造节能环保、休闲养生和文化创意三个核心功能型产业, 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科教服务等三个支撑功能型产业, 积极部署“大招商”促“大发展”模式, 引进“五大百亿投资产业组团”, 肇庆新区发挥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与辐射能力且具有“低碳、绿色、健康”等特色的产业优势, 带动医院、学校、文化与商务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推动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更好地服务珠三角, 辐射大西南, 影响东盟经济区。

4 坚持协调发展, 推动城市与农村永续发展

“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没有协调, 发展就是畸形的。协调发展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内在支撑, 促进其它发展更具有创新性、竞争性和共享性。为实现东南部与山区两大板块相互促进的追赶型发展, 破解东南三区一市 (县级市) 板块与山区县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肇庆市须坚持协调发展。

4.1 坚持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既是发展理念又是发展举措, 它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一半属于珠三角而另一半山区的地理方位与地形特点及两类地区发展不平衡一直困扰着肇庆的发展。通过新区建设, 促进肇庆中心区合作发展, 带动肇庆山区县统筹发展。同时, 依托市场机制, 发挥肇庆新区东拓南连的区位优势, 整合东南板块的优势资源, 加强产业融合, 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产业链分工和大项目建设, 带动山区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 推动全市东南板块与山区板块的一体化发展。

总体而言, 通过构建粤桂经济合作区、广佛肇经济合作区与肇庆新区, 共同构筑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格局, 发挥新区作为构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和全市“一主两翼”城市扩容提质主战场的重大平台优势, 努力早日建设成为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进一步协调东南三区一市板块与山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难题。

4.2 坚持协调发展, 推动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发展不能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或者这一部分像欧洲、那一部分像非洲。”协调发展就是补齐短板, 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通过在鼎湖区腹地创建肇庆新区, 推动两区共建共融共享, 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

据资料显示, 肇庆市区总面积全省倒数第四, 城市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 建设用地总量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74%, 是珠三角中唯一低于10%的城市。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现代化水平, 狭小中心城区严重限制肇庆经济社会进一步扩张, 同时, 存在城市服务中心与产业中心偏离的现象。通过肇庆新区的建设, 城市的行政、文化、体育、会展等核心功能向新区集聚, 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促进城市发展。肇庆新区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并轨运行, 通过村级土地合作社和肇庆新区土地股份总公司“两级土地股份化”改革, 使村集体能够以股权形式享有土地开发增值收益, 通过建立城镇化社会保障机制, 促进村民向市民转化。另外, 肇庆新区通过规划“一轴两带三区”发展, 使生产区、生态区、产业区和谐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永续发展。

5 坚持共享发展, 突出“人的城镇化”

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实现全体居民参与和分享的追赶型发展、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 肇庆须坚持共享发展。

5.1 坚持共建共享, 两级土地股份化维护农民长远利益

坚持共享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肇庆新区通过创新土地开发模式, 实施农村与新区两级土地股份化, 即通过村级土地资产管理公司和肇庆新区土地股份总公司“两级土地股份化”改革, 建立“集体入股国有”的混合所有制形态, 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并轨运行, 使村集体能够以股权形式享有土地开发增值收益, 真正实现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 增加农民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 维护农民长远利益。肇庆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突出“人的城镇化”, 建立城镇化社会保障机制, 促进村民向市民转化。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 让人民群众共享新区发展成果。

在实施新型城市化综合配套改革中, 为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肇庆新区通过农业经济城市化、农村资产市场化、农民福利市民化、集体经济合作化、村民组织民主化的“五化”措施, 充分考虑农民长远利益, 在共建共享中保证农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破解城乡统筹、征地拆迁等关键性问题。

5.2 坚持共享发展, 确保新型城市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导思想的核心要义。肇庆新区秉持五大发展理念, 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 自觉用新的发展理念规划、引领、推动发展, 创新、绿色、协调、开放等发展为共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加突出“人”的城镇化, 建设健康美丽宜居和谐新城镇。肇庆新区打破以往大城市以高楼大厦为中轴线的传统做法, 在山林溪谷的怀抱中建新区, 北起鼎湖山脉、跨岛过江至西江南岸烂柯山, 山系的生态系统得以完整保留。新区中轴线构筑于自然山水肌理中, 围绕南北中央绿轴组织“两带三区” (沿山生态防护带、沿江旅游休闲带、核心功能区、健康宜居区、临港物流区) 城市主体框架。

肇庆新区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 突出“人”的城镇化, 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实现从“土地城市化”向“人的城市化”转变, 让人民享受新型城市化成果。肇庆新区倡导的“引领新型城市化”不是机械而简单地再造几条街道或钢筋混凝土丛林, 而是着眼于人如何更舒适地生活。肇庆新区不仅意味着丰裕的财富, 更意味着亲近自然, 拥有更多放松空间。肇庆新区秉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依托自然山水脉络和地方历史文化传统, 建设富于岭南地方特色的和谐宜居城镇, 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摘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的核心。作为我国现代化重要内容和主要驱动力量的新型城镇化应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自觉用新的发展理念规划、引领、推动发展, 突出“人”的城镇化, 建设健康美丽宜居和谐新城镇。肇庆新区秉持五大发展理念, 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 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桥头堡。

关键词:肇庆新区,五大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肇庆:高铁时代开启枢纽门户新篇章[EB/OL].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1228/c1004-26286679.html, 2014-12-28.

[2]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711/c1003-25271026.html.

[3]高虎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N].人民日报, 2015-12-10.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 2015-11-04.

[5]习近平.发展不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EB/OL].新浪网, http://www.mszz.cn/2016/0225/200652.html, 2016-02-25.

[6]陈洁.肇庆新区领导班子首次直面媒体吐心声谈理想未来[N].肇庆都市报, 2012-05-16.

篇4: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发展规律;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一、创新贯穿一切工作,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创新是一切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得以不断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五中全强调,必须把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融入到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创新风潮,增强民族创造力。现阶段,创新作为一种优化发展手段,其强大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得到了应用实践: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东部沿海地区依托便利的交通和地理位置条件,开辟了沿海、沿江的纵深经济带,并通过陆路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向周围地区辐射,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整体化发展;创新性的成立了多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了以点带面的经济发展网络,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提供了基础保障;创新产业结构,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生产信息化,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我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1.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会议上强调,我国要想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不仅要在经济生产上创新,在制度观念上也要创新;不仅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要创新,普通工人和基层工作也要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创新的体制架构,促进我国经济向集约化、信息化、科技化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货物的年进出口量已经成为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模式,加上国际间不断增大的竞争压力和西方某些国家的刻意挤压,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重重阻力。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但是创新的内容绝不仅仅包含科技创新和生产创新,而是自上而下的整体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意识创新、文化创新等等。

2.培养发展新动力

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动力包括:劳动力、生产技术、人本管理等。在新时期,发展动力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基本因素外,还强调调动创新创业活力,鼓励大众创业,为中小企业建立和发展提供优惠政策等,多措并举,为新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从而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经济活跃注入了新活力。近年来,新产业、新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不仅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一抹色彩,也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经营方式。经济发展新方式的产生,也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面对新形势下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相继出台,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力推绿色低碳发展

1.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发展”与“环保”之间做到动态平衡,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一方面能够降低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间接的降低了污染治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对外展现大国形象的现实需求。绿色发展的参考标准是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标准范围内,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科学制定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土壤污染程度;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继续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的生态保护策略。近年来,国内多地建立了“零炭排放区示范工程”,为低碳循环发展提供了试点参考依据。

2.首次将美丽中国纳入规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宜居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现实需要的推动下,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计划,中国对于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有了空前的提高。会议指出,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这既是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不断恶化的共同承担,也是各国技术竞争的新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低碳化不同于过去所提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进行清洁处理,实现燃烧尾气的低污染程度排放,而低碳化发展则强调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根本上降低了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

三、坚持全面共享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在“共享”发展的内容中,与人们群众切实利益相关的莫过于“健康中国”的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短短几句话,把群众最为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了彻底解决。

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支撑带”将促进区域内省份明晰功能定位,加快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促进区域发展。让民营企业进入采购体系,一方面,竞争机制可以降低军工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强其竞争力,便利“走出去”战略实施;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民用技术的发展。通常,军工产品的标准要高于民用产品,民营企业参与军工采购,可以提高其产品质量与标准,进而带动民用技术的发展。

五、更高层次开放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外交流和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特别是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之后,必须根据当前国际发展形势,立足与中国实际发展需要,科学优化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正面临着“三期”叠加:其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紧急复苏与调整时期。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未来也有再次爆发的可能,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和贸易保护避雷问题,降低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成为了國家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二是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构造期。其三是比较优势转换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动力是人口优势带来的低成本制造,而在当今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市场劳动力不足问题突出,加上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中国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经济的提升,要在坚持开放发展的基础上,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奉行双边贸易互惠的开发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性的合作事务,诸如维和部队、国际医疗小组等,提升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与形象,进而为经贸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最终实现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詹勇.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J],北京观察,2015(11):19-21.

篇5: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全新时期的发展思想、发展目标、基础理念、重大举措、核心任务等。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动描绘了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为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具有指引意义的宏伟蓝图。本文通过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志丹县的经济学发展中,根据当地实情,提出具有指导性与指向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将全新的发展理念直接融入自身县域的规划与发展之中是不切实际的,也不可能很轻易的完成。需要真正领会并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志丹县的战略机遇与发展潜力,真正做到发展理念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全新的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入我县各项规划规划与发展之中,完成机制活、百姓富、环境美、产业优的新目标,为保障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目标打下结实有力的基础。

一、创新

将创新理念融入我县的经济发展与整体规划之中[1],工业创新要从革新技术、扩大产能,保护环境三方面出发,加快天然气等产业的创新,例如天然气向电转化,气电向陶瓷、新型建材等新型产业的转化。开展风电与光伏产业发展,以创建总容量超过100万千瓦以上的新能源项目为目标。农业发展与创新需以苹果产业作为发展基础,做好规模化、精细化、产业化的新型产业,将苹果种植面积保持在25万亩以上,确保产值超过10亿元,借此带动我县农业发展,也要加强棚栽业集中区的构建与规模化舍饲养殖。

同时,也是未来五年的创新发展新路线。我县能源产业与农业产业作为经济龙头,需要优先进行创新,利用羊群效应,达到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新目标。需要在发展与产业调整之间进行权衡,以保障缓解产能过剩与需求侧稳增长政策[2]。所以要针对我县能源产业进行转型与调整,防止产出过剩问题,根据最新数据表明,20原油产量已基本保持在500万吨左右,而新开发的天然气产业以实现零起步,高产量的基本目标,产量高达7亿多方。

二、协调

通过协调发展,达到深化经济发展新局面,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新局面。当前,我县协调重点包括4个重点镇与8个新型农村的建设工作,虽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缺乏可持续的问题存在,但通过接近5.5亿元的投资,大力推动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发展,以初步完成39个工作项目,并于20重点进行45个重点项目,未来发展项目超过70个,总投资预计超过100亿。共新建多个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站,改造358个自然村电网,确保用电保障。共搬迁农民1.2万户,人数达到4.55万人,全面上改善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模式。城镇化率提高了11.7个百分点。通过上述协调工作完成科学化的扶贫工作,并持续关注与利用政策进行扶持,增强对口帮扶、园区共建等确实有效的发展措施,积极开展社会精准扶贫,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镇与农村的发展脚步,全面激活志丹县活力,以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反馈到我县的发展中,实现协调发展理念。

三、绿色

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指的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新环境。全面的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的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五位一体”环境布局,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发展体系之中,防止GDP粗放型发展所引起的环境破坏。绿水青山是令每一位市民都为之自豪的景观所在,也是每一座城市发展最直观的体现与最大的资源。我志丹县也要做到树立标杆的作用,大胆探索,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构建绿色城市提供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与经验。我县拥有多项能源产业,这是严重污染的重点之一,需要加快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构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新造园林达到45万亩,绿化公路901公里,构建水利重点工程9个,河堤20公里,治沟造地6000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600平方公里。创新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增强构建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农业种植土地保护制度,构建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体系,进一步深化改正我县具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为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与长治久安提供基础。继续进行造林绿化工程,防止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针对流域进行整治,以真正完成绿色城市的建设工作,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体系,建立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真将百姓富与生态美相融合,真正做到绿化理念。

四、开放

提升开放水平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开放与发展,促使我县经济与我国经济相融合,以达到互利共赢的全新局面,最终,达到开放战略的目的所在。我县不仅要发展自身的经济,进行内部产业与发展规划的转变,更加与周边乃至全国经济相融合,避免闭门造车的局面发生,构建网络方面的合作与开放,与淘宝、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利用农村产品优势,使具备志丹特色的产品直接向全国进行销售。

也要大力推动发展与向全国开放旅游产业,坚持将旅游产业作为资深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策划如延安—志丹—南梁—富县环线的红色旅游线路,提升志丹县整体红色旅游产业链。数据标准,在15年共新增市场主体5580个,大幅度提升非公经济在GDP中的比例,由过去的9.6%提升至17%。并从四方面进行开放体制的改革,包括能源产业、陶土资源、农产品产业链、光能与风能利用等。不是以资源的.提供者,而是以产品创造者的身份与全国经济进行对接。同时,也要加强政府职能分化与细化,加强县内的投资政策、产业创新与交易管理。以开放的理念全面提升我县各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五、共享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对于共享发展进行详细的讲解,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出发,制定与志丹县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与规划,以确实回应人们关注之处,并实现制度与规划的延续性、合理性与科学性。利用政策与制度完成医疗、扶贫、就业、教育等等社会保障领域的全面建设,贯彻落实就业与创业的支持力度。教育方面,利用宜川中学优秀的教学经验,推广到我县各类学校之中,开展新型应试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按照“放权、激励、严考”思路。

增加医院医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增加分区医院建设工作,确保全县居民都可快速就医,增加医疗保险的报销费用。确保养老金的发生,针对贫困居民增强扶植力度,落实低保、养老、医保、高龄补贴、残疾人补贴等社会福利政策发放,并确实增设保障房超过300套,养老金发放达到6000万元,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将近200次。并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投人更多的资金用于增加农村学院与条件,解决农村上学困难的问题,做到真正的城乡共享理念。

总结:年,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重点阶段,同时,也作为转型之年更受世人的瞩目。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发展路途中,县域经济可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其全局性、指向性、根本性作为发展的基础所在。县域经济作为“十三五”全新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整体扶贫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篇6: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摘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晰了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文结合五大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酒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经济调控手段和法治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因材施策,有效解决化解过剩产能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建立健全市场调节产能的长效机制,增强酒钢发展动力,推动钢铁企业脱困发展,进而为构建生态的经济大环境做出贡献。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过剩产能;酒钢集团;化解;

引言: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投资带动、吸纳就业、产业关联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钢材市场需求回落,其中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钢铁企业面临的经营任务困难、产销错位等问题日趋凸显。今年2月份中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意见》的出台,对于身陷囹圄的酒钢可谓雪中送炭,对于整个钢铁行业今后的良性发展是一副良药,更是一副猛药。过剩的产能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向发展,从接踵而至的政策不难看出,中央对去产能的决心犹如猛药去疴般坚定,对改革的勇气犹如刮骨疗毒般坚强。当然,改革是伴生着痛苦的,也会出现种种问题,比如当地政府的不配合,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土地资源的闲置问题等。如何协调好以上问题,本文对此均有论述。《意见》是党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发展并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而得出的理论性宝典。为今后钢铁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文件指导,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则将 “文件”付诸实践。酒钢集团作为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可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部分产能,实现互利共赢;忧的是,企业庞大,分支众多,设备人员分散复杂,政策实施难以为继。对出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下文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来分别阐述:

一、创新发展,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016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酒钢来说,创新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创新直接关系其生死存亡。在《意见》出台以来,酒钢集团乘势前进,一举突破了多个技术难题。碳钢新产品及差异化产品占比首次接近30%,不锈钢差异化产品达到32%,相关产品已进入汽车、家电、厨卫、电梯、装饰等领域,并形成了稳定的供货能力;汽车用冷轧带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核电用不锈钢等产品开发稳步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在风力发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主体部件制造上实现突破,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明显增强。另外,集团公司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鼓励引导下岗职工创新创业,点燃了下岗职工的创业热情,为酒钢集团去产能、调结构、职工安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协调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钢铁企业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而今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摆在面前的就是地方政府对钢企的错误庇护,致使去产能政策形同虚设,严重影响钢企的健康发展。有的地方政府为保稳定,求政绩,促就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更有甚者暗自给“僵尸企业”注血,这对钢企去产能可以说是隔靴搔痒,也不利于整个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严重违背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本质问题,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国务院出台《意见》,正是针对当前钢铁企业存在的此类弊病而开出的良方。地方政府唯有正确认识协调发展的本质,积极落实中央下发的政策,才能还群众以安乐,还企业以发展,还经济以上行。

三、绿色发展,是企业实现生态发展的必要条件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意见》指出,钢企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企业发展的全面不全面,生态质量是关键,企业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不可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酒钢来说,只有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才能更加自觉地推动企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朝着绿色酒钢、百年酒钢的宏大远景大踏步前进!

四、开放发展,是企业共同富裕的最佳选择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随着企业内部活力的逐步释放,酒钢集团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依托技术、人才、地域等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向西拓展中亚、非洲等海外市场,极大地盘活企业经济,有效地拉动了部分企业经济,推动了企业员工转业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共享发展,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发展就是要解决企业公平正义问题,追求以民富带动企业发展。《意见》下发以来,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协商薪酬、轮流顶岗、培训转岗等方式,缓解职工分流压力,以公平正义来应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难题,让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若职工都有持危扶困之心,那么企业方能安于磐石,定将成就千秋大业。

结论:本文以“五大发展理念”解决酒钢集团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为主要内容。把创新摆在酒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能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科学的问题,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就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形成永续发展新结构。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为企业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空间问题,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实现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企业公平正义问题,让每位职工享受发展的成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面对当前经济形势,酒钢集团唯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化解自身过剩产能,积极推动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加生态的经济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1 【2】龙明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解放军日报,2015-11-12(10).

篇7: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首道防线、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强堡垒和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纽带。鸡飞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农村水利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为全镇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联系群众聚民意,查找难点寻根源

以群众路线和“两学一做”教育为契机,建立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村总支、总支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员联系群众的四级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群众优势,了解群众关心的难度、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

群众最关心,意见最大的饮水管道变“干管”、沃土良田常“口渴”的用水困难问题,引起了鸡飞镇各级党组织重视,并进行了广泛了解和分析,找准了群众用水的三“难”,为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农村水利改革找准了方向。一是资金难,水利设施建设及维修缺少资金,水利化程度底,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管护难,管护水平底下,管护主体不清,群众投资意识缺乏,参与管护不积极,甚至人为破环,导致有限的水利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节约难,缺乏管理机制和节约用水措施,常常沟头任水流、─1─ 沟尾用水愁,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经常引发众矛盾纠纷,影响干群关系。

二、组建机构搭平台,五化建设促改革

针对群众用水“三难”,鸡飞镇围绕水利改革“亿、千、百、十”目标(即:到“十三五”末,合作社总资产量达到1亿元以上,全镇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年均1千万以上,群众年均参与工程建管、参与投劳100万元以上、镇级每年扶持专业合作社10万元以上),大胆探索五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水利综合改革。

(一)专业化管理增强功能。围绕“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的目标,成立昌宁县源润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组建10个用水协会。通过专业化管理,合作社及协会实现了政策宣传、技术咨询、资产管理、应急抢修4大服务功能;项目储备、资源整合、施工组织、建后管护4 大建管功能;项目支持、银行贷款、招商合作、财政奖补4大融资功能。

(二)社会化运作深化改革。围绕“政府铺路子,市场出银子、‘社’‘会’搭架子、群众做主子”的思路,形成群管为主、干管为辅、干群结合的新型农民用水服务格局。镇政府将各级下拨的水利专项资金划拨合作社,用水户协会将收取的水费全额上交合作社,镇财政对合作社进行以奖代补。合作社负责支付管护人员工资和日常维修费用,以资产、项目、现金流为本金向银行、社会融资,开展重点工程建设。合作社集中优势资源、统筹项目建设、集约节约发展的作用充分得以发挥。

─2─

(三)多元化投入促进保障。一是政府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建设水源工程、引水工程、蓄水工程、管网工程等水利设施。二是民间投入。农户、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田间工程、入户管道,通过“民建、民管、民有、民营”模式,建成田间、村内沟渠、管网全覆盖的基础用水网络,同时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灌溉面积大量增加与水源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三是融资投入。以用水专业合作社、用水户协会为平台,增加投融资渠道,弥补财政投入不足。

(四)合同化管护落实主体。一是签订工程管护合同。聘请责任心强、有威望的群众为村级水务员,签订管护合同,划片负责库塘、坝渠、管网管理,明确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镇水务站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作用发挥。二是理顺水利设施权属。水利设施所有权归镇人民政府、使用权归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管理权归村用水户协会,田间工程、入户管道“三权”归企业和群众。协会负责水源工程、主管网、主沟渠、主储水设施管护,用水户、用水企业负责田间设施管护。三是签订用水节水合同。协会与受益小组、企业签订供水合同,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用水调配计划,加强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的科学调配,实现节约集约用水。四是制定用水及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用水、生产生活用水批准机制。年度检修、抢修必须由协会成员、水务站技术人员现场设计、概算,确定维修工程量及费用。

(五)合理化协商确定水价。一是明确水费确定原则。根据

─3─ 水利工程的投资成效、运行情况、管理难易、人工工资、维修开支情况,按照保本运行、正常运转、略有结余的原则协商确定供水价格。二是合理确定农户用水价格。通过协会组织村民代表“一事一议”,研究决定群众用水价格,目前按照人畜饮水1.5元/立方米、水田25元/亩、旱地20元/亩的标准收取水费。三是合理确定大户用水价格。科学测算用水定额,与云南中麒果业等公司签订供水协议,按季度以计量方式收取水费,目前收费标准为0.5元/立方米。四是财政以奖代补增加收入。镇财政按照当年收取水费10%的比例,以奖励的方式给予合作社补助。五是公开透明亮收支。水费由协会委托村民小组长代收,由合作社统筹管理使用,定期公示收支情况,接受社员及群众监督。

三、水利改革现效益,脱贫攻坚添动力

通过党建引领、探索创新和规范管理,鸡飞镇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和村农民用水协会正真走上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造血的发展路子,农村水利综合改革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增效,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动力。

(一)生态有效益。一是节约利用水资源。科学调配和高效节水有效推广,促进了水资源节约利用。二是有效缓解旱情。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了农村水利化程度,使原先旱情严重的土地得到有效灌溉。

(二)经济有效益。一是农业增效。改善了群众灌溉条件,为发展柑橘等规模农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二是农

─4─ 民增收。为群众发展果蔬、烤烟、香料烟等经济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土地种植收益,为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动力。三是村有收入。专业合作社及用水户协会通过收取水费和获得补助,保障管护支出同时,实现一定收入,补充了镇财政及村集体资金不足。

(三)社会有效益。一是改善了干群关系。通过农村水利综合改革,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工作得到群众肯定,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二是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科学用水调配和严格执行管护机制,水资源得到科学节约公平利用,避免发生群众用水矛盾纠纷。三是促进了扶贫攻坚。通过五化措施落实,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改善,增收和饮水得到保障,有力确保了全镇按时脱贫摘帽。

篇8: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关键词:发展理念,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发展行动的先导,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当代中国新的发展战略思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1],对于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至关重要。

1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用新人才观打造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2]。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来审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滞后、方式方法不优等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创新发展不够。

1.1 要着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首要的是破除在识人、育人、选人、用人等方面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解决重党政干部、轻科技人才等影响和束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问题,才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是革新人才意识,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战斗力、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观念,真正把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当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财富,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支持其创造性开展工作;二是更新使用意识,要树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意识;人才的最大价值在于使用,要想方设法为优秀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软、硬条件,敢于早用、快用、放手用,力求不误才;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把科技人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科技人才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着力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部门共同抓、齐抓共管出实效的新局面。

1.2 要着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创新,是人才建设的核心要求。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所在。要善于寓发现人才于创新实践之中、寓培育人才于创新活动之中、寓凝聚人才于创新事业之中。通过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着力培养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着力造就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着力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3]。

2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实质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重要契机,统筹组织谋划,细化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形成科技人才教育、管理、使用、激励“一盘棋”,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协调发展。

2.1 完善科技人才教育机制

2.1.1 要把握思想动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重点把握在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关键节点易产生的思想问题,抓好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创新性理论学习,搞好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增强把祖国的尊严、科技的发展、事业的成功与个人的荣辱结合起来的自觉性。

2.1.2 要着力因势利导,注重心理疏导教育。

加强科技人才心理变化规律研究,因势利导地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尽力满足科技人才正当的心理需求,使其把学习、进步、成才作为自身需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1.3 要运用多种方法,增强业务培训实效。

继续推进继续教育工程,加强科技和专门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发挥“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教育手段作用。

2.1.4 要掌握群体特点,讲究教育针对性。

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具有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追新求异、讲求民主、视野宽广等特点。为此,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任务及时跟进教育;区分不同的受众层次,“缺什么补什么”实施分类培训;建构主渠道灌输、多渠道渗透、全方位育人的大教育格局。

2.2 完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

2.2.1 要在科技人才宏观管理上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各级部门要把国家各项科技人才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健全科技人才管理机构,建立中央与地方、相关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2.2.2 要推进科技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科技人才队伍总体布局。

着力培育高层次技术人才,解决高层次科技人才偏少的问题;大力推动科技人才有序合理流动,解决人才资源布局不均、配置失衡的问题;重点搞好学科梯队建设,解决科技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2.2.3 要改进科技人才管理方式。

适应现代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实行院所(校)长任期制为重点,改革完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负责人的选拔制度;以推进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去“行政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对以“身份管理”为主逐步向“身份和岗位相统一”的科技人才管理模式转变,逐步实现科技人才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

2.3 完善科技人才选用机制

2.3.1 要立足公开公平,竞争择优选任。

竞争的作用在于将科技人才的潜能或“势能”变为动能。要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注重定期考核,赏罚分明;注重实绩,破格晋升。

2.3.2 要挖掘现实潜力,实行养用合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人才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给科技拔尖人才的成长带来了压力和困难。为此,既要眼睛向外,从地方包括国外引进急需的拔尖人才,又要立足当前现有人才资源开发挖掘,进一步加大培养和选拔力度。实行以科研为中心,走科研、生产、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有利于挖掘科研人员的潜力和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2.3.3 要着眼人尽其才,大胆使用人才。

对那些既懂技术又有发展前途的科技人才,要敢于放在重要岗位上摔打磨炼,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对于青年科技人才,要敢于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重要工作中能够唱主角、挑大梁,锻造大批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大胆培养和使用懂技术、会指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积极组织和引导鼓励科技人才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以一技之长开展科技创业和科技服务[4]。

2.4 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引导推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等,以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二是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奖励;三是改进和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科技人才试行多样化的灵活的分配方式,确保优秀科技人才收入能够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四要鼓励企业探索建立和实行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五要强化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等对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5]。

3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营造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这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更好的环境。但是,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未完全落实到位,一些政策法规的实施还在推进之中,科技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3.1 着力营造好政策环境

人才政策是党和政府关于人才问题的立场和主张的重要体现,关乎全局。要紧紧围绕“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有利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激励科技人才创业、有利于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有利于鼓励科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和有利于促进科技人才国际化”,制定、完善和实施科技人才政策。

3.2 着力营造好创业环境

科技人才的价值体,既体现在他所从事的专业中,也体现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要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等科技人才的孵化器;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健全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制度。

3.3 努力营造好留心环境

要强化落实科技人才的各项政策待遇,解决好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困难。在科技人才切身利益等热难点问题上,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传帮带,并在重大业务建设和科研项目上充分尊重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4 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实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内外联动

当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国际合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地方和基层层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事业还不够开阔,格局还不够大,亟待解决。

4.1 大力推进专业联合

加强专业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是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便捷通道。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来加强合作。要通过内向型联合、外向型联合、多边型联合等多种形式的专业联合,实现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的优化重组,加快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4.2 促进科技人才国际化

要以世界眼光,审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挥作用打造更广阔的平台。要推进与科技发达国家间的国际科技合作,着力培养国际化科技人才。要筑巢引凤,弥补科技人才短板,建立开放的用人机制,深入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吸引和凝聚海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4.3 鼓励科学家开放式创新

科学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适应这些特点,应克服传统的人才管理的思维局限,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允许并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是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让领衔的科技专家有职有权,特别是赋予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

5 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增强科技人才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2]。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强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就要注重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促进共享,让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能看得到、体会到、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第一,要着眼增强“获得感”,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包括科技人才队伍在内的人才队伍,是社会的精英,理应享受到与其付出和贡献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待遇。必须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激发科技人才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坚定实践者

第二,要着眼实现“人生出彩”,促进科技人才共享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现“人生出彩”是每个人的梦想。实现“人生出彩”除了个人的努力外,离不开优良的政策环境。十八大以来,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不断优化。有关部门要把这些好的政策充分用好、用活,切实把科技人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使科技人才尽快尽早成长、成才,实现自身价值。

第三,要着眼实现“共建共享”,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科技是关键。科技发展,人才是根本。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必须有全社会的支持。为此,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要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使群众得以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服务,促使全社会在共享科技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中,增强关心、支持、参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识,形成共建科技人才队伍、共享科技发展成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1c5e990100tvjl.html,2012.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12-15.

上一篇:观《暖川》有感下一篇:加工贸易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