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2024-06-25

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精选6篇)

篇1: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摘要: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都开始注重享受型消费,旅游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项,旅游不只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总是离不开文化,与文化息息相关,旅游的发展需要借助文化的推动。发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就相当于在寻找旅游景点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景点只要有了传统文化作为依托,这汪泉水才能永不干涸。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挖掘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从而推动当地旅游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游量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对于一个景点来说,想要得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他就一定要依靠时代所赋予自己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景色再美,也经不住时间的推敲和人们的考验。旅游资源不只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更需要依赖经济文化条件。所以,研究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笔者通过考察走访,从联系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结合当地特产特色,不断进行丰富沉淀,保护文化内涵不消灭四个方面对于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联系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

旅游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依靠旅游资源,拥有足够丰富的旅游资源才能够吸引游客的目光。旅游资源往往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时,越来越开始更加重视他们的文化内涵。那些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备的旅游景点自然便更能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我们在进行资源开发和对旅游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更加注重它的文化内涵。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时间的产物,所以在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时必然离不开对历史的挖掘。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是非常有帮助的。历史的年代感会使人感到纯厚的文化积淀。有故事,有历史的旅游资源必然得到较好的发展。

在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开发旅游资源的历史背景,借助相应的历史典故和有名的历史人物。例如,**亭,秦桧跪姿石像等风景点都是借助大将军岳飞这个历史人物,和他精忠报国的历史典故作为这一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当人们站在**亭中,想起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怀壮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锦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加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便能犹如感受到了当时的场景和氛围一般,这也是开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价值所在。

除了利用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我们当然也可以利用中国古代传说和一些神话故事。神话和传说以其独有的美好性往往能够使人记忆深刻,并且充满向往,以此作为旅游例如,山东蓬莱借助八仙过海的故事作为文化内涵。山东省济源县燕崖乡的织女洞和牛郎庙,牛郎织女相约的鹊桥和由此延伸出来的情人谷。

二、结合开发当地特产特色

文化具有差异性,它是各民族和地区进行生活实践的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文化氛围各不相同。旅游这项迁移类娱乐方式便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人们从一个地方短暂性的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往往是为了去体验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旅游文化也并不只是旅游文化的简单相加。旅游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虽然是历史,但它并不只是历史。现代化的大城市自然也蕴含着现代化的文化。当地的民族宗教、饮食习惯,园林建筑,民俗节日,经济状况等都属于这个地方的文化,都具有与其他地方所不同的文化内涵。

当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往往会去吃很多当地的特色小吃,了解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看一下这个地方的特色建筑,回来的时候还会带回来一大堆当地的特产。所以每一个地方与众不同的特色和特产,必然是他当地的旅游资源中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我们需要把这些特色,和特产挖掘出来,进行开发宣传。比如说,有些人去天津旅游,就是冲着他的天津煎饼果子和狗不理包子还有天津大麻花去的,或者有的人就是为了专门的去听一听独特的正宗天津方言,还有的人为了去看小学课本中提到的天津桥上的石狮子和天津之眼。有些人去杭州旅游,就是专门冲着他的丝绸去的。

为旅游资源找到相应的历史人物支撑和历史背景或者找到相应的特色特产之后之后应该注意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文化形象的导向,进行文化形象导向就是要确定旅游地的文化格调和开发方向。需要确定旅游地的历史文化属性和审美价值,并进行文化主题定位。每一个旅游资源都要有其确定的主题。比如西柏坡打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旗号,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旅游地想要突出特色,就一定要文化性鲜明,主题突出。对于历史古迹而言,自然要以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为主题。其他方面的,就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可以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开发相应的旅游资源。就特殊地貌地形区而言,可以以其特殊地貌为主题,进行旅游开发。确定好主题之后,我们需要对旅游文化体系进行文化营销。对其进行整体的包装打造,进行形象策划,营销宣传,理念宣传和服务宣传,让游客们从各个方面都能认识和体会到旅游区的文化内涵。

三、不断进行丰富沉淀

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越来越多,文化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也是在不断进行积累沉淀的,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而是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中的。一个景点的历史越古老,也就是说它的文化内涵积累的越多,那么这个地方的旅游业发展也一定非常乐观。所以说我们对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必定不是一个短暂的,一劳永逸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因为伴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每一个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一定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所以他们的文化内涵一定是非常多的,只是有很多还没有被我们开发出来而已。这就要求我们擦亮眼睛,细心观察和研究历史,抓住那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细节。

例如,随着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北京大观园开始不断发掘红楼文化,不断从红楼梦小说中寻找文化内涵,按照红楼梦小说中,介绍的菜谱,开发出了红楼宴,正定古城借助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开发了荣国府旅游,并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去观光旅游。商家纷纷利用宝玉出生之时脖子带玉,宝玉出家,黛玉葬花等细节开发出了一系列旅游景点和旅游纪念品。

在旅游活动的发掘中,要注重旅游资源的文化表现,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直接感受旅游产品魅力的主要方式。旅游资源地应该考虑将当地的文化属性融入旅游活动当中。在景点内售卖一些当地特色小吃和特色纪念品。除了自然景观之外,也可以利用一些人造景观来表达想要表现给游客的文化内涵,借助一些人造景观来展示地方文化特征。比如就像哈尔滨街头摆出的了各种形状的冰雕,这些人造景观既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又显现出哈尔滨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一举两得。

四、保护文化内涵不消灭 文化不是永久不变的,很多文化遗产的消灭便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在不断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他们进行保护。不能让它们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利益的驱使下受到人们的攻击和抛弃。旅游往往会带动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会遭到破坏。有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了之后就开始抛弃那些珍贵的文化内涵。这样的做法往往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所以我们在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开发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对文化内涵和本地文化特色的保护。现在大多数的跟团旅游,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后,往往只是鼓励游客购物,而对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却很少关注。

旅游与文化和文化是互相作用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而旅游作为交流的一种方式,自然也会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旅客在旅游目的地了解到当地的文化,并且把自己的本地文化带到哪里去。在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旅游资源地开始逐渐重视起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据科学研究表明,游客的大规模游览,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带去的更多是消极影响。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当地文化开始不正常的商品化。这些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旅游主题和基本导向的旅游资源来说是致命的。它会是这些旅游资源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影响其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降低其竞争力。

以丽江为例,人们都说现在的丽江早已不如十年前的丽江。十年前的丽江独具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显得那么清新脱俗,与众不同,而现在的丽江,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被商品化改变的面目全非。曾经淳朴的民风民情也渐渐消失了。这是很多人对于丽江的评价,可想而知,它的旅游业一定大不如从前了。与此相反的,正定古城和平遥古城却能守住他们自己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独树一帜,不跟风,不动摇,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貌和特色。总结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悠久的文化积淀。目前我国的文化旅游市场处于上升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都很好。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至少在未来十年内的发展方向。旅游作为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其本质特征要求,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一定要优先发展旅游文化,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展示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把文化内涵作为旅游经济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内涵往往对旅游资源的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开发利用历史的民族的区域的独特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保护和不断延伸,以此来打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最终实现中国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晨阳.文化旅游让旅游更有温度[J].中国名牌,2017,(02).[2]黄云华.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分析和选择[J].宿州学院学报,2016,(10).

篇2: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丰富素质教育内涵

——伊宁市第二十四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一、实施素质教育前的思考(指导思想)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如李岚清同志曾阐述的那样:“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的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应当说是一个素质体系。”而这些基本素质却又往往蕴含在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群体情结之中,更包含在传统文化之中,渗透在传统的思想里,表现在传统的学说内。因此我校认为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不可分割。要培养有素质的接班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传统文化来进行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学校情况简介)

伊宁市24小学座落于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四川路。学校创建于1972年,2010年由先前的全日制汉语小学合并成为一所民汉合校。校园文化丰富,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现有55个教学班总计学生2751名。

我校教师队伍稳定,有教职工165人,教师平均年龄33岁,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市级骨干教师8人,校级骨干教师32人,他们师德高尚,年富力强,老、中、青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兼职教师分配比例较合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我校秉承“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精神;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思路; “质量高 环境美 有特色”的办学目标;倡导“勤学 好问 乐学 善思”的学风,“爱生 乐教 求实 创新”的教风。追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办学特色。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具体措施)

1、确定一个主题: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我校确定将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顽强奋斗,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伦理道德水平;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优化一个环境 :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体现校园文化和教育性,生均绿化面积接近1m2,校园建筑的卫生、消防及排水、供电等设施基本完备。我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弟子规》的教育内容,分别将学校两栋教学楼命名为“仁爱楼”“知恩楼”,立孔子塑像,在醒目处刻《弟子规》全文,丰富校园石头文化,选取我国经典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文化墙的内容,彰显和传承至圣先师的教育思想,让霍去病、王二小等我国古今少年英雄的事迹激励全体师生;广播站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每周一至周五早晨九点小播音员动听的声音总与学生准时相会。我们利用广播站进行《弟子规》的解读和诵读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孝亲歌曲,播放德育小故事;在教室和校园内外的墙壁上,利用班级园地、展板等形式充分宣传《弟子规》,让每一间功能室、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3、坚守两个阵地: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是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抓实抓细教育教学质量。(1)贯彻课程计划。我校严格贯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管理体制,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积极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模式;切实把握各个学科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三维目标”,学生关系平等融洽,要求全体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互动、交流、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同时,我校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还开设了国学《弟子规》诵读、阅读、形体、书法写字等这些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学校特色课程。为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新阵地。(2)强化常规检查。为了确实把握好我校的教学运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学科组、备课组每周对教师备课活动、作业批改进行互查,每月教务处协同教研室定期检查各学科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落实情况。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个人工作计划,扎实创新开展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质量层层推进,步步到位。(3)转变教学观念。学校采取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校本培训等一系列举措。让教师在听评课、讨论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要求全体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要因课程、因学生、因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要灵活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灵活驾驭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课外活动: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为了达成“育人”的目标。一直以来,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健康个性,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举办百人 “中国红”现场剪纸、书画大赛、感恩歌曲卡拉OK大赛、“纯真年代钢琴选拔赛”、《弟子规》诵读比赛、跳绳比赛、召开文艺汇演、运动会等。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的意见》,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兴趣活动,开设了包含拉拉操、乒乓球、剪纸、舞蹈、跳绳、跆拳道、书法、绘画、国学等内容的近60个兴趣小组,辅导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训练,以确保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巩固及技能的稳步提高。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普及与提高的策略,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组织结构上的保证。可以说教与辅互动、个别指导和集体提高互补,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4、建设三支队伍:

领导班子建设:抓好领导班子的培养和建设,力求建设一支能力强,作风硬,和谐民主的领导班子,只有这样的班子才能带出具有战斗力、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面对我校中层干部的新老交替和补充,学校通过给每一个成员压担子,搭台子,通过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经过培养,我校现已具备一套高度团结、办事高效的领导班子,各个部门之间分工负责而又协调统一,每位中层干部都能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塑造自身形象,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和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达到“品德强”:能以大局为重,带好头,讲团结,讲奉献; “业务强”:精于业务,既懂科教,又懂教研;“能力强” :不但自觉地搞好本职工作,而且能带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中央8号文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等文件,严格执行市教育局下发的“九条标准”,“八条禁令”,开展相关系列活动,深化师德意识,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发挥身边榜样作用,优化师德建设。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校分别做了题为“消除职业倦怠,享受教育幸福”的讲座,“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的专题讲座,观看了《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和《让世界充满爱》等专题讲座,以及题为“做一名快乐的老师,教一群快乐的学生”的专题讲座。每学期期末、学期初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学习,学校为全体教师统一下发了郭文斌老师的《弟子规到底说什么》和《寻找安详》李镇西的《新教育风暴》等书籍阅读。2013年4月,我校承接并顺利举办了由教育局主办的自治区传统文化研究会的交流分享培训会。此类讲座和活动使广大教师更加了解育人理念,提升了广大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了弘扬传统文化,推行素质教育的认识。每学期期末、学期初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学习及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以此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断提升。

同时,我校采用“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策略,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从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通过“领燕工程”、“读书沙龙”、“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民汉帮扶结对子”“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师三笔字比赛”等研训一体活动使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与外界的联系,让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吸取先进经验。2010年至今派往疆内培训学习的教师达99人次,赴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培训学习的教师达58人次。共计157人次。教师们归来后总结心得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汇报,学科组内加强交流,实践中不断引领指导。从学校宏观教学改革、课堂微观教学改革等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回来后每位教师不但介绍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情景还汇报学习体会。

学校通过研、培、赛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学校近两年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励的教师有54人次,获得自治区级的有186人次,获得州级的有25人次,获得市级的有102人次。

学生干部培养:队干部是学校集体中享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代表,是学生思想教育、文化知识、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少先队集体的核心。我校长期以来就非常重视对队干部的培养,以少先队为主要载体,做好队干部的培训工作。每学期以班级推荐、公开竞聘的方式评选大队干部,入选后的队干部分别在校学习部、卫生部、纪律部、宣传部、国旗班等八个部门担任工作,每周定期参加班队干部例会并接受培训。针对在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下,学生干部的定义、职责,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魄力以及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指导,使他们真正成为少先队组织的优秀干部和得力助手。通过大队部的科学管理和培训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把学生从被动地被人管理变为主动的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在增强学生自律、自强、自觉意识的同时,为学生今后主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5、做好四项工作: 德育工作

我校的德育工作以“感恩教育”为主线,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不断探索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坚持“童蒙养正,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弟子规》为主要教材,以《孝经》为辅助材料,结合校情与学生实际,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学习,力争做到古为今用,活学活用。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学会求知”,自然形成“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通过结合常规教学、家庭教育、读书活动以及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系列少先队活动。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孩子,利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儿童,日积月累,为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奠定基础。

“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在学生中间开展“六个一”感恩系列活动。培养孩子懂得知恩报恩,教育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生养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通过开展“我的兄弟姐妹”主题教育,全方位渗透团结教育。“我为城市添光彩”爱国卫生活动,争做“四好少年”的实践活动,开展“感恩他人”回报活动。在全体师生中间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树木领养活动,开展“寻找秋天”秋游活动;开展“走进蔬菜大棚”实践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举行建队日活动;举行歌咏比赛;承办州级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举办大型文艺汇演;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家长学校,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教会家长正确的教子方法,从而推进家庭的和睦,促进学校文明建设,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以“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为契机,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六个一”活动。自2010年至今,家长学校累计开课20余次,内容涉及传统文化讲座,家庭教育,安全教育等。家长课上,家长们掌握了正确的家教方法,家长们迫于对孩子的影响,便自觉地孝敬父母,坦诚待人,主动落实,将传统经典中的孝亲诚信之道,转化成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家风。实践证明:孩子和家长互相影响,共同学习《弟子规》,是弘扬传统文化,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科研工作

为确保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我校始终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主题,以弘扬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教师教学的创新,以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开展课题研究为手段,形成“共同研讨、共同成长”的科研氛围。(1)近年来学校扎实教学教研,创特色、赋内涵,我校积极研究国家级小学语文课题“发展与创新教育”、国家级书法写字课题,与此同时学校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现已有20个校本小课题已在研究过程中,语数英学科部分小课题已逐见成效,通过各项审阅肯定了我校音乐快板、美术剪纸校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两项课题顺利结题并开始新一轮深层次的研究。国家级写字课题的研究在我校扎实有序开展,学校将写字教学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之中,开展书法竞赛、展评和书法能力测评等活动。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写好一手字的同时明白“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2)以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为手段,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弟子规》诵读、阅读、形体、剪纸、特色成立了业余党校课程。2010年9月,首先把学习《弟子规》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主阵地,制订了《弟子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弟子规》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开设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3)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在开齐国家课程规定的艺术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对音乐节奏和色彩线条的强烈感知力和兴趣这些特点,立足艺术特色的创建和发展,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音乐、美术、体育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积极开发剪纸、快板、花样跳绳这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每周每班一节课,配备了专兼职教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趋于规范。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内涵发展。体艺卫工作

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确实执行阳光体育活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每一天”的要求。举行冬季长跑阳光体育活动,组建教师篮球队,学生花样跳绳队,举行篮球赛,师生花样跳绳比赛。重视美育教育,认真上好美、音课程,加强以美育为主要任务的艺术教育,注意挖掘各科各类课程中的美育素材,学校设施力求按美育规律来安排,使学生处处在美的教育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积极开展中国红剪纸大赛,学生器乐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舞蹈,声乐比赛。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在我校毕业之时都会跳出2—3种跳绳花样,会剪中国红剪纸,会打快板。

学校还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邀请心理学教授专家对全校老师进行“了解儿童心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选派专人赴乌市参加了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对全校教师分别进行“塑造阳光心态”、“生命列车”、“本子与水的哲学”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周一—周五中午对全校师生开放,由咨询师和辅导员对寻求帮助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辅导。学校班主任重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努力建立师生间温馨对话场景,教给孩子自警、自强、自省、自信、自立等自我教育的方法。努力使孩子保持身心和谐的状态。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依据本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探索综合实践教育新思路。一直以来,我们依照“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工作思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面向社会,以集体体验和自我体验为基本途径,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增强道德认知,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交往。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长期以来开展的少先队活动载体已成为我校学生实践体验的另一天地。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教育资源,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宣传、活动展示、成果共享的主载体。活动剪影、优秀作品的及时张贴、展示,无不在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想实践、爱实践活动热情。并始终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内容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每年都召开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邪教”的主题班队会,建立了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少先队每月都要安排相关年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校长等到学校作专题讲座,每学期还为学生进行一至两次的卫生防疫、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反邪教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每年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还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崇尚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举办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培训讲座,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座谈会、兄弟学校结对子、手拉手、送教下乡、联谊会等,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安全教育课、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 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的进步(成果汇报)

回首几年来的工作历程,我们用汗水收获了喜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征程上,我校师生携手并进,教师的专业与学生的素质都得到了发展,素质教育在教师、学生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学校办学思路进一步清晰。几年来,我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古代教育遗产中有许多好的东西应当去发掘和整理,那是一个无限丰富的宝藏。我们今天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观念和成功的经验,对于当前加强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分负担、培养创新人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2、师生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家庭更加和睦,同事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家长更能理解和支持学校工作了。

3、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09年,我校建设了师生餐厅;安排了学生午休室,添置学生床铺;添置了音乐、美术、卫生室器材;设立了校园广播站,学校图书室;整修了警卫室,配备四名保安,安置了16个监控镜头。改善了办学条件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地震、消防、踩踏等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安全保障。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校在奋进中成绩显著、屡获殊荣。2010年底,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德艺双星”教育基地; 2011获得市级 “先进教科研学校” 市级“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在2010年第三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录像舞蹈《快乐大课间》获得金奖,在第六届艺教之星全国师生书画大赛中,我校分别获得了团体金奖和银奖;在2011年第四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舞蹈《欢聚草原》获得金奖;在第十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活动中我校获得了团体一等奖;2011年伊宁市“体彩杯”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第六名,在伊宁市第三届中小学学生硬笔书法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在自治区第四届中小学教师书法大赛获得先进集体,2011年伊宁市红歌大赛团体二等奖,2011,“伊源杯”“平安杯”中小学生绘画作品展评活动中分别获优秀组织奖的佳绩;2012年音乐教师在市级红歌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美术教师在州级教师素养大赛中,获得五个单项奖,四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2012年6月在组织和辅导第12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荣获国家集体一等奖;2012年10月荣获2012党报党刊征订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11月荣获伊犁州2012年中小学美术教师书画评选活动集体一等奖,2012年8月荣获2011综合评估示范单位。2012年11月荣获《伊犁晚报》社优秀校园记者站称号。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存在的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周期长,收效慢是教育的重要特点和规律,当我们回顾成绩,满怀信心地争创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合格校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时代、社会、家长对我们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学校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1、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科研成果在质量和应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3、课改体系和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使其更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

2、努力的方向

我们将紧扣“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个中心工作,针对存在困难和不足,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2、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努力探索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认真制定并不断完善课改体系与评价体系,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

3、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建设步伐。一是争取早日完成学校运动场的建设;二是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三是加快学校办公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4、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办学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3:在剪纸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一、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剪纸具有渊源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 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 并蕴涵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剪纸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学会欣赏剪纸艺术, 为他们打开民间剪纸文化宝库的窗口, 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感, 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 并逐步形成审美观念, 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道德修养, 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师搜集资料, 精心筛选, 布置了民间剪纸作品展览。这些作品有的表现民俗喜庆、人物山水;有的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亭台楼阁;有的是十二生肖、图腾崇拜、历史故事、宗教信仰等。学生站在这么多蕴涵着丰富内容的剪纸作品前, 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对剪纸艺术家的赞叹, 他们对着作品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老师, 这样的作品真的是剪出来的吗?”“多么精致、细致呀!这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剪成一件作品呢?他们真了不起呀!”……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引发了他们对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 从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

教师请来当地的剪纸奶奶来课堂, 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老人首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创作和珍藏多年的剪纸作品, 学生面对着这么多的剪纸作品, 认真地欣赏, 都不由得发出了啧啧赞叹。然后剪纸奶奶现场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向学生传授剪纸技巧。一双双小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奶奶那苍老却无比灵活的手指, 只见剪刀在纸间灵活舞动, 不一会儿, 一条栩栩如生的小龙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发现小小的剪刀竟然也有如此大的魅力。学生的折服感及学习的欲望都一下子被激发了。历史美、创造美、艺术美在无形中得到了升华, 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了艺术。

教师还带领学生参观横河剪纸陈列馆。那里展出的都是本地的剪纸作品, 是横河剪纸历史的缩影。在馆长的带领讲解下, 学生们知道了横河民间剪纸的历史, 了解了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 民间剪纸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在欣赏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作品后, 教师启发和倾听学生们对作品的意见和评论。在活动中, 教师充当作品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作品自由地评论,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也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在教材的挖掘中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课程理念的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洞察实际的能力, 利用身边很多的资源, 对教材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充分挖掘和思考分析, 不忽视每个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把每个传统文化教学的“微小”价值点尽可能地将其放大, 这样将会使美术课堂不断推向高潮, 使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昂。

事实上, 教材中涵盖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有的内容在教材中已经有所提示, 内容之间也会有相互关联之处。笔者通过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进行整理, 在相关内容中挖掘出传统文化价值点。如:从第三册的《下雪天》想到的雪花, 到传统纹样团花, 到中国宝相花, 以了解造型上相关之处来切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第二册《美丽的盘子》可以欣赏从古到今的各种盘子, 如人面鱼纹盘等来了解盘子上的纹饰的特点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第四册《看花灯》欣赏各种造型、各种材质的花灯,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花灯从古至今的变化, 再让学生设计图案花纹并剪下来粘贴在事先准备好的花灯上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第十册《皮影》, 对于现在接受着很多外来文化的学生来说知之甚少, 这是一种陌生的艺术, 但是它和剪纸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了解皮影造型以及表演特点时, 合作研究用剪纸的表现方式来学习皮影的艺术特点, 提高他们对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兴趣, 弘扬民间艺术。

三、在构思和创作中体现当地传统文化

什么内容的美术课在什么时候上, 什么情况下上怎样的美术课, 教师如何有效地将当地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灵活地结合实际, 就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蓬勃生机, 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角角落落, 丰富人文精神。

慈溪拥有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教师应尽量把课本上的内容与家乡的传统文化、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从细微处不断挖掘出点点滴滴的素材, 展示家乡慈溪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 使课堂成为宣传和发扬慈溪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如第八册《蔬果造型》, 引出闻名遐迩的慈溪特产杨梅。第四册《花瓶》, 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 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 并能用画或者剪贴的方法装饰美化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 再借机引出慈溪越窑青瓷, 让学生掌握瓶子对折特点的折剪方法, 剪出造型美观、大小合适的瓶子, 了解了几千年前在慈溪大地上凝聚着老一辈劳动人民智慧的越窑青瓷文化。第十册《民乐放光彩》也可以与剪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 在教学上体现系列性、层次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由“慈溪上林青瓷瓯乐团”创作的《九秋风露越窑开》《上林追忆》《梅花三弄》等瓯乐曲, 来了解这门古朴的瓯乐艺术是慈溪的一块响亮的文化品牌。然后用剪纸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乐器, 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拉近, 让他们快乐地操作。慢慢地学生在这种由散到聚的过程中进行着美术剪纸的学习, 在拥有了学习的本领后, 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感知文化的世界。而课堂内外的操作, 更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 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文化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探究, 提高了动手能力, 提高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篇4: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丰富内容;创新手段;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55

我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著名的“沙井文化”发祥地。历史上曾是多民族、多文化融合汇聚之地,文化事业历来繁荣活跃,被誉为“人在长城之外,文居诸夏之先”,崇文尚武,蔚然成风。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充分挖掘本地地域传统历史文化等育人资源,把本地传统历史文化及民勤精神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改过去德育内容“远”“大”“空”“旧”,德育方式传统单一的弊端,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创新丰富德育方式,寓德育于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之中,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书法打造特色,用墨香浸润童心

我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几千年来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书法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我县是文化教育名县,历来重视教育,崇尚文化。我县书法名家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优良的崇尚书画的传统。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和需要,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在各年级开设了书法艺术校本课程,基本内容为:了解书法风格流派,介绍书法历史名人,欣赏名人大家作品,参观书法绘画展览,讲解书法艺术教程,进行软硬笔书法临帖训练,并定期举办作品展评,组织学生坚持参加书法考级竞赛。书法艺术课程激发了学生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了初步欣赏书法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增强了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也弘扬了书法艺术,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多年来,书法艺术教育已成为北街小学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诵读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传承中华文化,陶冶性情,提高语文素养,发掘发展潜能,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在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优秀文化的活动过程中,牢牢把握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诵读与展示、评比与激励、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使诵读活动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熏陶着学生的心灵。我们的基本做法是:一是认真精选国学经典内容创编低中高各年段诵读教材;二是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的文化氛围;三是努力创设国乐飘香的人文环境;四是大胆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五是丰富各类活动,激发诵读兴趣;六是实施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七是实践经典诵读与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儒学文化氛围,打造了浓郁的书香校园,成为我校特色文化建设中的又一个亮点。

三、整合地域传统文化,丰富德育资源

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久远,深入人心。西北边陲民勤留下了苏武山、苏武庙、羊路、苏子岩等苏武牧羊相关的遗迹与传说,形成的文学、戏剧、音乐、建筑、绘画及民俗风情等,成为独特的“苏武文化”,也是“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的民勤精神的历史渊源,激励着勤劳质朴的民勤人民,世世代代治理风沙危害,建设家园。

学校充分结合民勤苏武山牧羊遗迹传说,围绕民勤独特的“苏武文化”,以及民勤精神的历史渊源,结合师生实际,论证确立了“传承苏武文化,弘扬民勤精神”的德育主题,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开展“七个一”活动:一是组织师生探寻苏武牧羊历史足迹;二是全面了解苏武牧羊考证进展与结果;三是人人都能讲述苏武牧羊民间故事;四是坚持诵读苏武牧羊经典诗文;五是积极教授苏武牧羊传统歌曲;六是学会欣赏苏武牧羊古今名画;七是自觉观赏苏武牧羊影视戏剧。学校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本地传统历史文化知识与民勤精神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之中,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了解生态县情,共建绿色家园

民勤绿洲,因严重缺水,正渐渐失去生命的颜色。全县2385万亩土地面积中,各类荒漠和荒漠化面积达到2228万亩,境内年均降水量只有11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以耐旱著称的沙枣林因此而枯萎衰败,数万亩白茨、红柳等天然植物呈死亡或半死亡状态,历来被视为农田保护屏障的柴湾植被日渐萎缩……

面对当今所处环境的不断恶化,对学生开展生态县情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形势下实现民勤绿洲永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小学生是明天的希望,是未来的主人。学校立足于“从孩子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学生的心灵,设立“生态县情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生态县情文化长廊,内容包括家乡民勤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条件、农业特色、矿产资源、经济概况、特色文物、教育名片、旅游优势、清洁能源、民俗文化、生态现情、建设前景等15个板块,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学校定期组织班级学生阅览观赏,课余课间学生徜徉在生动形象的画廊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熏陶感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共建绿色家园,同创美好未来”的希望。

五、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一代新人,全面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我校结合养成教育和书香校园活动,深入开展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系列活动,经常组织收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电视节目,坚持做到诗词诵读与日常教学结合,与传统节日纪念日相结合,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意在把学生引入古诗文海洋,让他们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进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扩大语文知识面的目标,为进一步鉴赏古代诗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浅谈: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

打造旅游引擎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只有增强文化底蕴,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才能迎来一片艳阳天。

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另一方面,从人文角度看,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

首先,文化为旅游经济提供核心竞争力。现实中,旅游者的物质需求难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更难满足。而转换视角不难发现,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果设法突出文化特色形成区间文化特质,文化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去支配经济活动,创新旅游发展。

其次,文化给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国际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

再次,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关联,与旅游有关的文化产业的发达与否是旅游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与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得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又支持着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第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依存

从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来看,文化孕育着各类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鉴赏需要进行文化的解读。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许多文化产物都是人文旅游资源,不少文化资源只要略加开发就可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是一种特殊的、可利用的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依托。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用科学知识来解读,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因此文化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同时,旅游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载体,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旅游因为文化的渗透而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品位;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而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第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共生互融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代旅游业中,任何一项旅游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如生产、流通、交换、决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各种文化因素,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更是牢牢地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少活力。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而文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内涵。站在旅游的角度来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第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共进

一方面,文化对旅游具有促进作用。文化通过辐射效应与渗透效应,可以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增强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赋予旅游产品差异性,使旅游变得丰富多彩,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审美体验,为旅游地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助于形成先进的旅游企业文化和科学的旅游发展观,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文化的有效利用还可推动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旅游也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通过引致效应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载体,有利于挖掘和优化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促进文化“保护—开发—再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保存。此外,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还可以丰富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价值,使文化焕发出独特的地域魅力。旅游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整合中要把握旅游经济与地域文化的互融互动关系。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中,有效地将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丰富文化的内涵,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实现经济利益的“双赢”。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四个层面

第一、技术层面的融合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

Lind建立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型指出,产业融合是指由技术变革引发产业边界的重新界定。产业融合的发生都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之上,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而技术融合改变不同产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使不同产业的成本结构变得十分相似,消除了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使不同产业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并使不同产业间的技术边界趋于模糊,并由于共同技术平台的建立使融合产业进入到新的市场空间。可见,技术融合为产业融合的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产品制作与研发技术同旅游产业中的旅游资源开发技术的结合便构成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第二、产品层面的融合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标志

文物、古迹、名胜、民俗、节庆、礼仪、宗教仪式、文学、戏剧等文化资源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推动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资源和基础。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利用,既能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软性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又能够吸引游客、开辟商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的双赢,以达到“以文促旅,以游养文”的目的。利用文化资源及旅游发展元素开发出来的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是两大产业融合形成的标志物。

第三、企业层面的融合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载体

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和市场融合,其最终的执行和实施都是在企业层面,企业是促使产业融合产生的载体。“在产业融合的情况下,建立在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基础之上的多样化兼并,即使其业务呈现多样化,但不同业务往往是在同一运作平台(如同一信息系统,或相同客户资源系统,或同一销售渠道等)上开展的,从而相互之间具有某种互补性。”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所产生的结果就出现了从事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物博物业、娱乐业、动漫业等业务的大量企业,这类企业的业务融合了两大产业的特点,并可利用同一的运作平台。另一方面,两大产业的融合还引发了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创新,组织结构开始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虚拟一体化转变,正是企业层面的不断融合才使两大产业融合后的整体结构得以逐渐形成。第四、市场层面的融合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

正是由于技术融合突破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原有的产业界限,旅游业市场和文化业市场开始出现交叉和渗透,从而实现市场的融合。市场层面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市场运作、市场营销的创新、品牌整合与培育、资本运营等方面。具体来看,原有的文化传播渠道及网络传递方式应用到旅游业中,将使旅游业的产品销售模式、文化产品消费方式发生很大改变。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的整合,可使某一区域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统一在一个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之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等。旅游、文化产业的市场融合将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形成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在现代旅游市场机制下,有时候,音乐可以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推手 渲染景区精神和文化内涵。

“无限强大的气场是音乐最独特的力量”,其实,每个著名地方或景区都有美丽动人的故事,地方或景区主题歌有利于充分发挥歌曲抒情功能,同时,渲染地方或景区精神和文化内涵,使文化之“魂”与旅游之“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现代旅游文化体现,以歌唱形式出现,歌唱却是最具广泛性和传播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同时,地方或景区若以音乐为媒介,注重原创性,其歌曲内容充分体现地方或景区的独特文化内涵,便于人们记忆传唱,可为地方或景区提供了展示生态优势和打造自身形象的音乐名片。

“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如果说文化是旅游之‘魂’,音乐可称得上‘魂中之魂’。”文化之“魂”与旅游之“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旅游实践中,但目前各地方或景区缺乏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如果以通过音乐歌曲形式唱出地方或景区的文化内涵,对展示中国旅游文化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明显加快,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方兴未艾,人民群众潜在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正在迸发,文化助力文化旅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能够实现“1+1>2”的良好效应。

很多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只有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才能使旅游业繁荣发展。或许,有些看法可以去重新认识及总结:

一是树立“全民意识、全球意识、战略意识、经济意识、文化意识和精品意识”,凝聚各方合力,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不断发掘丰富灿烂、古老渊博的文化资源,加大实现对旅游线路和景点的文化包装力度。

二是利用网络广告文化,扩大旅游市场,加大旅游促销;完善文化设施,打造旅游载体;依托文化团体,活跃旅游形式;开发文化产品,增加旅游效益;加强文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多措并举使旅游资源实现最大效益。三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招商引资、集聚人才,突出文化主题,推出一批精品线路、特色纪念品、高品位旅游设施,增强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震撼力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下一步继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增长点、发力点。很多时候各地纷纷打造“拳头”产品,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以长治市为例,城区聘请知名专家完成对东山文化旅游观光园区整体策划,打造“山水共融、生态共享、和谐共生”的文化、休闲、旅游和度假胜地;黎城县培育以黎侯虎为龙头的根雕、麦秆画、泥塑、民间刺绣、范氏老鼓等系列民间工艺品,推进民俗文化优势向旅游产品的品牌优势转变;武乡县投资5亿多元建设了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编排了大型实景剧《太行山》,使八路军文化旅游在全国打响叫响。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正在推动旅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6:挖掘竹文化内涵 壮大竹产业实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大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之一,借助 **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劲发展,**打造“中国动漫之都”、“文化创意产业之都”的巨大辐射,依靠丰富的竹文化内涵和强劲的竹产业发展态势,完全具备建设“全国竹 文化创意产业先锋 ” 战略 的综合条件。

一、**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竹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有着深厚竹文化的底蕴。在**,竹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竹子涉及到**食、衣、住、行、用各个方面。正如宋代文学家苏**所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在**,竹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竹子虚心自待,坚韧不拔,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形态品格,长期影响并成为**人民人格和美学精神的一种象征。历代的文学家、书画家在**或本人是**籍的,咏竹赞竹的诗文,写竹画竹的作品层出不穷。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生笋的典故就发生在**,喜栽孝子竹,孝敬长者,在****然成风。竹乐、竹龙、竹鼓、竹舞等文艺展演形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在**,竹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

上一篇:零星维修工程管理办法下一篇:发展党员调查函回函参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