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2024-08-01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通用9篇)

篇1: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李 丽

(深圳市教育局计财审计处广东 深圳518026)

【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一种新型会计管理模式。从近几年实践看,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一种会计委派形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其资金的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各项资金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会计集中核算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行政成本;有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预算管理改革。

但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对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职能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不注意理顺关系,完善配套措施,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对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与会计是合二为一,相互融合的,而且单位普遍重会计而轻财务,即重资金使用轻财务管理、重会计核算轻全程监督、重报表数字轻财务分析,往往是会计核算工作代替了财务管理工作。会计集中核算实行会计与财务相分离的原则,即会计核算工作统一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仍由单位承担。这样一来,更容易造成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会计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脱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导致认识上的错觉。部分单位领导认为会计核算中心会把关,无需严格保管、审核财产物资;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主体不变、预算体制不变、理财机制不变”的原则,认为财产物资自主权在单位,其职责是核算,监督。于是会计核算中心与结报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即使单位管理者想做好管理,但是财务数据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有针对性地提供,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动摇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人翁意识;而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及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从目前情况来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及单位效益如何与会计核算中心关系并不大,对于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来说,参与管理、充当参谋的意愿并不强,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2、单位资金使用效益较低。

具体表现为:一是部门预算不规范。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对项目支出缺少科学论证,使资金和项目的实际支出内容脱节。二是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如支出控制不严格,经费支出缺少计划性,超进度、超范围支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究效益的理财观念,重使用而轻管理,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同时,由于会

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的脱节,中心记账与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相分离,中心会计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开支项目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基本上都是按照单位报账会计填写的收支报账汇总单的内容入账,缺少对支出合理性、效益性的有效监督。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弱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有的单位认为各项收支已由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把关,大可不必再实施内部监督检查。由于对单位资金支出疏于管理,导致部分单位负责人对支出审批把关不严,一些明显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凭证仍能通过审批。没有对单位内部容易发生徇私舞弊、虚假冒领等行为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二是单位财产管理未能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资产不能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加上部分单位实物短少又未能及时向核算中心报账,导致账实不符。三是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财务风险进一部加大。核算中心会计对单位情况了解较少,加上部分单位不能及时报账,致使有的往来款项年复一年的挂账,久而久之形成了呆账死账,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4、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缺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单位会计、出纳具体组织实施,集中核算后单位的会计人员减少了,财务管理的衔接和研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处理好。而且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推进,大部分专业会计人员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单位报账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一些报账会计除办理本单位的日常的收入解缴、支出报账、备用金的管理等一般事物性的工作,还兼顾单位的其他工作。上述种种因素导致单位财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职能没有做到专人、专职、专管,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档”和“缺位”。

二、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完善协作机制,整合单位财务管理职能

各核算单位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及制度,认识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要求。会计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并未改变,经济业务及财务收支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具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是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主体。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因此,各单位要落实责任,继续抓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动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使中心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

会计核算中心也要加快职能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支持和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一是完善会计信息反馈制度,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将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反馈给单位领导,协助单位领导加强对资金收支的事前控制,防止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实行单位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切实加强对单位资金运行过程的控制和风险预警,使单位领导及时调整资金使用计划,把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实行单位财务状况评价报告制度,要定期对单位资金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或应予重视的会计事项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单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搞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四是积极指导和帮助单位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编制上,单位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按照早编细编预算的要求,充分考虑单位的具体工作,编全编细预算。预算执行上,牢固树立严格执法、依法理财的观念,严格按照预算安排经费的使用。会计核算中心要通过掌握的会计资料,更好地利用相关会计资料,积极配合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积极配合,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当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由于

各部门占用资源、财务状况、财产物资等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直接影响了部门预算定员定额和项目库编制的质量。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细化核算项目,充分发挥核算功能,将各项支出与项目明细按编制预算的需求做好核算。这样在编制预算时,将历史发生额度提供给单位,从而为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加强核算,做好预算执行的监督工作。部门预算下达后,会计核算中心要配合单位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申请工作,特别是项目支出,要督促单位按项目进度做好用款额度申请,提高各单位预算执行的主动性。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基本支出预算执行效率较高,与之相比较的是,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很缓慢,每年往往有大量的结余资金沉淀,如何提高预算项目执行进度,成为当前预算改革中的一大难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可以考虑与预算单位签订项目执行责任书,明确项目的执行进展、开支范围及检查验收等内容,从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与财务监督力度。

3、建章立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各单位要结合改革形势和单位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制度,如财务预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检查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逐步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逐制体系。对支出弹性大、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活动,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加强实施过程监督;对不相容职务,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分别设置,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财产物资管理,完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处置、对账制度等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往来款项清理力度,规避财务风险。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会计知识学习,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知识,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不断提高领导和驾驭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水平,坚持做到依法理财。单位报账会计不仅负责日常收入解缴和支出报账工作,还肩负履行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责。各单位要把具备业务基础扎实、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选拔到报账会计岗位上来,并保持其工作岗位相对的稳定性。会计核算中心或上级会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报账会计的业务知识培训力度,使报账会计能够正确地履行职责,保证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核算中心会计除掌握熟练的核算技巧外,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改革的要求,具备有效的财务分析技术,全面提高理财能力,融核算、管理、监督、协调于一身,达到督促、帮助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童道友:财会集中核算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 李颖君: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7(8).

篇2: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务操作模式的探讨

关于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两种业务操作模式的探讨

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收支行为,透明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均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有流水作业制和二人岗组制两种业务操作模式。合川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于XX年开始启动实施,当时采用了流水作业制业务操作模式,XX年4月份,通过对业务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了二人岗组制。下面就两种核算业务操作模式作如下探讨:

一、两者的工作内容

流水作业制

是指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时间先后操作顺序,实行流水线作业,每一条作业流水线设置审核会计、主管会计、记帐会计三个业务岗位,共同完成整个报账业务操作过程。其中审核会计主要负责报帐票据的审核及会计凭证的录入,主管会计主要负责对审核会计录入凭证和报帐票据的复核、会计制度和财政政策的掌握,记帐会计主要负责会计凭证及会计报 表的生成、会计档案资料的整理及装订。

二人岗组制

是指由二人组成一个岗组,即一个岗组设主办会计和复核会计两个岗位,且两个岗位相互兼任、相互复核。由主办会计对所核算的单位从帐套建立、科目设置、票据审核、凭证录入、凭证及会计报表生成、档案整理装订等工作任务,除复核环节以外,全部包干作业,基本独立完成整个核算业务操作过程。

二、两者的优点

流水作业制

1、符合财务内控制度的要求。

流水线作业,多岗位复核,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规避审核疏漏,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特别是能够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集体监督的作用,符合财务内控制度的要求。

2、能够保证会计核算整体质量。

流水作业制是将业务操作全过程分解为多个岗位,对关键岗位侧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因此同一类别岗位人员相对固定。部分职工多年从事同类岗位,已经熟悉和掌握了该岗位的工作要求、业务特点,工作起来能够驾熟就轻,会计核算整体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同时,部分业务骨干能够在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业务专长优势,做到扬长避短,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人岗组制

1、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人岗组制工作职责明确,核算范围包干,工作内容固定,业务操作比较独立,能够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职工摒弃推诿、拖延的依赖思想,加强业务学习,独立开展工作,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2、能够提升会计核算整体工作效能。

由于二人岗组制简化了报帐环节,加大了会计人员的授权力度,能够缩短办事时限,提高报帐速度,促进会计中心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能的提升。

3、能够提高报帐单位办事效率。

二人岗组制主要由主办会计单人完成整个报帐业务操作过程,方便报帐单位与会计中心工作人员之间“一对一”进行工作衔接和业务沟通,能够提高报帐单位办事效率。

三、两者的不足

流水作业制

1、部门内部工作效能受到制约。

流水作业制是按照业务操作流程设置岗位,一笔业务要求多个岗位来完成,因此业务操作环节较多,影响了报帐速度,降低了办事效率。同时,流水线作业,需要各岗位的协调配合与联动,对业务能力和坚守岗位较差的工作人员,会产生等、靠的依赖思想,发生推诿、扯皮的工作矛盾,影响 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影响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提升。

流水作业制是根据各岗位的业务特点、不同工作要求来确定岗位人员的,由于不同岗位之间业务技术要求区别较大,不便于同一类别岗位轮动,导致部分会计人员长期从事同类岗位,致使部分职工满足于工作现状,不能熟悉整个会计核算业务,影响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人岗组制

1、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质量整体下降。

二人岗组制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财经政策、核算软件等业务都要全面熟悉和掌握,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较高。由于会计工作专业业务水平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会计工作经历和会计业务处理经验,因此,由于会计中心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会导致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的下降。

2、弱化了会计监督。

二人岗组制可能存在同一岗组二个主办会计同时报账不能互相兼顾和对报账票据复核环节走形式等问题,会影响同一岗组会计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和互相监督,导致报账复核环节责任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规避审核疏漏、及时制止违规报帐的情况发生,客观上弱化了会计监督。

上述两种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操作模式,各有特色,互相补充,可以根据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比较选用。合川区会计委派中心于XX年4月通过实行二人岗组制业务运行机制改革以来,中心主办会计一致认为,工作任务减轻了,报账效率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为了充分发挥二人岗组制业务操作模式的优势,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会计核算业务工作水平和整体工作质量,建议通过加强内部业务检查考核和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以进一步促进我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罗 天 明

篇3: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家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的职能是, 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和资金的使用权以及资金的自主权不改变的情况之下, 将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各个单位资金的结算和会计核算的职能, 另一方面, 也行驶了资金的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个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的是集中管理与分户核算相结合的的管理方法, 核算中心对纳入集中核算的各个单位要找规定的标准进行相应的科目核算, 进行预算内外资金的统一管理。进行会计的集中核算, 既可以规范会计的基础性工作,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同时也加强了会计的监督职能, 从而从根源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从而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企业行政成本也有一定的节约。

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是针对单位的人员管理、会计职能以及部门之间的利益所做出的重大调整。所以如果不注重理顺关系, 进行相关措施的配套, 很有可能会因为实行事业单位的集中核算而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此, 如何加强和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 是做好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结合实践, 就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会计集中核算之后,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久以来,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和财务是相互融合, 合二为一的, 而且很多单位都存在这, 重视会计而轻视财务的状况, 重视会计的核算而轻视对全程的监督, 重视资金的使用而忽视财务管理, 重视企业的报表数据而轻视财务分析, 所以经常会出现会计核算代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而会计集中核算则是实行的财务和会计相互分离的办法, 将会计的核算工作全部在会计核算中心来进行, 而单位仍然承担其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这样来讲, 更会容易造成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弱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造成脱节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之间存在着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 容易产生认识上的错觉。一些单位认为会计核算中心会进行严格的把关, 所以认为不需要审核财务物资, 进行严格的保管;另一方面单位的报账员则认识自己仅仅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和会计凭证接受与报账的传递员;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则认为财务物资的自主权是在单位, 自身的职责主要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因此, 会计核算中心和单位对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就会产生很多模糊的认识, 造成很多麻烦。就算是单位的管理者做好了管理, 但是财务数据一般也是由会计核算中心有针对性的提供, 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行政事业单位自己掌控财务的主人翁的地位。会计核算中心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负责, 对代管资金以及会计资料的安全性负责。从目前整体的情况来看, 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单位的效益以及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而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 参与管理与充当参谋的意愿没有很好的调动, 缺乏主动意愿。

(二) 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 主要是表现在很多部门的预算不够规范。很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对项目的支出缺乏科学的论证, 使得项目和资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发生脱节。另一方面是预算的执行缺失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如在支出方面控制的不够严格, 对于经费的支出则缺少相应的计划, 经常会发生超范围与超计划的支出。一些项目的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 因为没有树立高效的理财意识, 重视对资金的使用而忽略了对资金的管理, 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缺少实际的考核和监督。加上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 中心记账单位和经济业务活动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异。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开支项目和资金的来源以及性质并不是很清楚, 大多是按照单位报账会计所填写额报账汇总单的内容进行的入账, 所以缺乏对支出项目效益与合理性的有效监督机制。

(三)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弱化

单位内部控制弱化的主要变现在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之后, 有些单位认为各项收支都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把关, 很多没有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由于对单位的资金支出管理不够严格, 从而导致一些单位负责任对支出的审批把关不够严格, 一些明显不符合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以及支出的凭证却通过了审核, 不能对一些容易发生舞弊以及虚假冒领等行为的薄弱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 单位的财产管理不能进行定期的盘查, 这样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的情况。特别是有关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方面, 经常会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第三是往来款项不能够及时的清理, 导致财务风险进一步的加大。核算中心对会计单位的情况了解不够多, 加上部分单位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障, 也会出现往来款项不断的挂账, 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死账和呆账, 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二、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整合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 完善协作机制

核算单位需要认识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和趋势, 认真学习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 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对于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是由各个单位自行决定, 具有资金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单位是承担相关法律行为的主体。单位负责任要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负责。所以各个单位都要继续抓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 使得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的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从而可以对各项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与有效的核算。作为会计核算中心, 也要加快职能的转变, 从核算型像管理型进行转变, 加强与各个单位的沟通, 确保为各个单位提供高效优质的的会计服务, 充分的发挥好服务、监督与核算的职能作用。

(二)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预算管理

在进行预算的编制的时候, 各个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 按照早编细算的原则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要坚持依法理财的观念, 严格按照预算来安排经费的使用, 会计核算中心要积极的进行配合, 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升预算编制的水平。会计核算中心要细化会计核算的科目, 充分的发挥核算的功能, 将支出与项目的明细按照编制预算的需求做好相应的核算工作。另一方面, 要全力做好预算执行的监督工作。会计核算中心可以考虑和预算单位签名一定的项目执行的责任书, 以明确项目的执行情况, 开支范围以及检查验收等内容, 从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以及财务的监督情况。

(三) 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各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改革的形式, 进行内部财务制度的完善, 比如财务的预决算制度、开支标准制度以及收支管理制度和财务分析制度等等, 逐步间建立起相互监督与制约的内部管理体系, 对那些支出弹性较大, 容易发生舞弊的活动, 要进行加强监督。对不相容的职务, 需要严格的按照财务制度进行设置, 以防止舞弊行为的产生。加强对企业财产物资的管理, 建立有效的财产的清查与盘点等物资管理的制度, 推行动态管理, 以避免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 避免财务风险, 加强对往来款项的清理力度。

三、小结

本文主要就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分析了相关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但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需要各个方面的密切合作, 通力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董赛赛, 章朝霞.浅谈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会通讯.2010 (23)

[2]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9 (69)

[3]金小娟.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9 (32)

篇4: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将会计核算、服务、监督融合于一身的“会计委派形式”。在单位保持原有的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和使用权的前提下,成立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取消单位财务部门和银行账户,只在单位内部设立报账员,以委托代理记账的形式,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

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以来,已有十几年时间。在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财政改革的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

(二)意义

1、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如上文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不再运用单位原有的银行账户,而是由核算中心实行集中管理,在商业银行统一设立账户,对单位资金进行全面掌握。当资金发生支出时,核算中心根据资金来源和支出用途审核各单位原始凭证,统一对资金进行分配。对以前常发生的改变资金用途、转移收入、任意使用会计科目等现象能够进行有效地杜绝,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2、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助于将资金的管理变为阳光作业。不仅单位的所有支出都要通过核算中心的审核,而且坚决不予受理不合规的票据,也不得对不合理的开支进行报销处理。另外,核算中心统一对财政资金进行单一账户集中处理,也有利于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调度资金,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不仅能够有效改变以往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多头和重复开户等混乱局面,同时也杜绝了挪用财政资金和克扣、截留财政预算的现象。从根本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使财政资金的安全得到了一定保证。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有很大的必要性和意义,效果也不错,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但是,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之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账务处理与实际物资管理相分离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集中处理记账和报账等工作,并且只负责对资金的处理。各个单位依然独立负责实物、合同等物资的保管。如此一来,便实际造成了账实相分离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核算职能进行了强化,但却难以深入进行会计管理职能的展开,使其职能变相被弱化。此外,财务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关键组成,取消财务部门,等于变相取消财政工作的基础,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二)审核过程存在弊端,会计监督存在盲点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还会使得集中核算人员可能只会一味的对业务进行集中核算,不了解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该人员在进行综合核算的基础上,还同时负责多个单位账务。对各分单位的实际业务细节掌握不实,也仅能根据收上来的报账单位的支出票据进行审查,合法合规性欠缺。而且,支出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也难以对其考证,间接使得会計监督的职能无法真正实现。

(三)原始凭证可能未必真实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后,要求各类原始凭证都要在本部门审核之后方能报经核算中心统一审核。经过二次双重审核之后,才能在核算中心账户中进行登记。虽然,这样的模式看似是经历了双重审核,无论是内容还是数额都应准确无疑。但是,执行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核算中心未必能对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进行有效的监督。甚至在这种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下,依然会有个别单位通过虚开报销发票,违规套取现金。

(四)会计核算内容不完整,分账管理存在单一性

即使是实行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但是其监管职责依旧没变,还是主要负责对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然而,目前,这种统一集中模式,仅是将重点放于对支出的监管,而对收入所投入的监管力度却较弱,甚至尚未介入。当前的模式主要是账面与实物分别管理,返还资金和收费收入都直接计入国库收入账户,单位据此自行建立台账,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不进行账务处理,也不与单位发生关系。这样做具有一个较大的弊端,即国库掌握收入票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掌握支出等会计档案,而各单位则掌握资产及明细账。使得会计资料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监管也无法从整体性的角度入手。

此外,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目前尚且只是主要负责核算,资产清查等工作依旧还是由各单位自行展开。尤其是固定资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仅负责一级总账科目的核算,各单位的报账会计负责登记具体的明细账,而且实体物资由原单位管理。由此容易造成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不清查只核算,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可能会出现“真空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未来发展建议

(一)加强资产管理,保障财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之一便是保障财产物资的安全。在此,笔者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对范围进行严格界定,核算中心要统一资产的入账口径,对资产相关的账务处理也要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规范资产核算;其次,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的重视,健全资产保管制度,无论是入账还是领用,都要有相应的验收和登记手续,力争做到资产账实相符,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批手续;再者,灵活运用资产清查方法,可以有效结合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了解资产变动情况。

(二)转变核算中心职能,向管理型过渡

会计核算中心的只能不能同过去一样仅仅进行会计核算和对一些资金的支付,而应开始注重信息方面的反馈和控制。并从事中和事前两个方面对资金信息进行控制,在事前,核算中心应对资金支付的用途、必要性、支付方式等进行考察和判断,之后才可以进行支付;在事中,强调即时控制,随时关注各单位的预算指标和预算使用进度,是各类资金使用控制在各预算指标允许的范围之内。以此彻底转变会计核算中心的单纯的核算职能,加入更多管理职能的成分,将核算中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进一步细化预算管理内容,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加强预算管理改革,在进一步完善预算科目的基础上,细化各科目的涉猎内容,为每一项内容都制定好相应的定额。将制定预算的周期延长,早着手早准备,给预算编制部门更为充分的搜集汇总资料的时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更趋于科学性、合理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要严格加强执行力度,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应科目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和规范;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要做好预算监督工作,并贯彻于预算从编制到执行,从反馈到总结的整个过程中,建立问询机制,对执行力度不强、执行结果差异较大的单位坚持问询原因,积极总结,为将来的预算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核算中心则要统筹规划,根据相关的预算审批,对本月的资金使用制定严格合理的使用计划,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条理性。

(四)强化监督机制,完善内控制度

在不断完善核算中心外部监督职能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也应加强对自身管理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在外部监督正全面推进的形势下。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特别是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强调费用的审批流程,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对公司的重大事项、重要决策的执行程序进行严格合理的监督和控制。规范资产清查程序。强化报账人员的权利权限,赋予报账人员对原始单据的初审职能,对报送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资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过滤,将不合规的单据摈弃在第一道防线之外,从而保障事业单位报送的财务单据真实有效。当然,想达到这种效果还需要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思想的一致性,需要更多的接触和沟通,以致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丽娜.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J].商情(财经研究).2011;5

[2]杨秋利.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7

[3]张春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0;32

[4]李敏.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1;14

[5]张春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理论版).2010;12

[6]王亚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33

[7]聂彦彬.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09;4

[8]刘春华.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题、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9]王玮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篇5: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胡学峰

[摘要]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合并报表编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文章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新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的流程、内容和存在的问题,给广大报表编制者以启发。

[关键词]会计;合并;集中;协同

我国企业的合并报表编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在十几年的编制过程中,对于合并报表的争议不断,但合并报表毕竟是反映集团企业整体规模和财务状况的不二手段和唯一工具。合并报表编制是从合并底稿得来,不像个别报表直接由账生成,而合并底稿不容易看懂,这就使得广大会计人员对合并报表望而生畏。且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合并报表还有一些质疑,主要是合并报表是以集团企业汇总报表减去抵销数生成的,而抵销数也就是关联交易数据很难准确取得,这又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准确、完整不统一。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后,这一情况出现了大幅改观。本文从大型集团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如何改进合并报表的编制进行探讨,以给广大报表编制者启示和建议。

一、合并报表概述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包括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是相对个别财务报表而言的,个别财务报表是单个会计主体出具的财务报表,直接由账务生成。就传统方式来说,合并报表是由个别报表合并生成。一般来说,集团企业会计主体越多,关联交易越多,合并报表编制难度越大。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家政策导向“走出去”的环境下,企业做大做强已形成共识,企业集团不断形成和壮大。这就需要一份高质量的合并财务报表来满足企业管理层作为决策依据。

(一)合并报表编制范围

通常来说,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是以控制来确定的。也就是应该把哪些会计主体纳入合并范围。笔者认为,从我国国情来说,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确定应该有两个条件:一是有资本纽带关系,即有母子公司关系。在我国有一些依靠集团企业生存的附属企业,也由集团企业控制,领导班子也由集团企业任命,但由于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而不能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二是有控制关系,即集团企业能够决定或者说是调配个别企业资源配置。一般来说控制和持股比例有正相关关系,超过50%的股权通常就具有控制关系,但也存在特殊情况,不足50%的也可能有控制关系,主要是通过约定或委派管理层重要职位。集团企业应该按上述两个条件把子企业全部纳入合并范围,当然,实务操作中有比较复杂的情况,主要是母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交叉持股,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对于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企业,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二)合并报表编制程序

合并报表的编制程序主要包括几个步骤:

1.会计政策的统一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对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会计政策要统一,当然也包括会计期间的统一。在我国,这一步可以省略,因为我国执行严格的会计政策管控,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关联交易对账

这一步比较繁琐,需要收集集团企业所有的内部关联交易账务处理,交易双方要完全核对一致。对于会计主体数量庞大的集团企业,对账工作量非常之大,双方账务处理不同期是最大的困难,对账准确性也直接影响合并报表质量。

3.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合并工作底稿实质是起到合并账的作用,即合并报表的数据来源。先把各成员企业的个别报表按项目汇总,列出抵销列,设置汇总数减去抵销数后生成合并数公式,待抵销数填列后得出合并数。

4.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因为合并报表是站在集团角度上得出的数据,需要将内部交易对合并报表项目的影响剔除掉,在合并报表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这一点可以参照物理学上的内力和外力原理来理解。调整分录是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变权益法处理,然后进行母公司股权和子公司权益的抵销。抵销分录是把原内部交易冲回,视同没有发生。抵销分录的难点在资产内部购建的后续抵销。

5.计算得出合并数据

把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数据填列到合并工作底稿,按公式自动计算得出合并数。这一步要注意抵销数的借贷方向。

二、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内容

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财务变革。大型集团企业都试图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来解决会计信息收集加工难、时间长的问题。本文将以省级电网企业(省、市、县三级产权)为例,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

(一)数据集中模式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建议采用一级数据集中模式。数据全部集中到省级公司,市公司和县公司全部通过局域网远程登录到省级公司数据中心进行财务处理。一级部署有以下好处:一是数据集中到一个地方便于加工处理;二是节约成本,硬件设施配备可以起到集约效应;三是提高安全保障系数,由省级公司统一运维;四是从技术上便于管控集团成员企业。

(二)统一各项财务标准

在一级部署的情况下,财务主数据及核算规则必须统一,这也是会计集中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一是统一会计政策,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差异化处理,制定会计核算手册,对同一经济事项要有唯一的处理规则;二是统一会计科目,所有会计主体使用同一套科目体系;三是统一客户、供应商等其他主数据,为关联交易抵销规则设立奠定基础。

(三)账务集中部署

在各项标准统一的基础上,选用硬件及软件系统,开始集团账务的数据部署。硬件要以满足数据存储及软件运行为前提,网络要能满足大容量数据的传输和本地登录速度无明显差异。财务软件的选型很重要,要以稳定、快速、严密为基本条件,也要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账套设置要包括实际账、差额账、合并账三类,满足合并报表账表对应的要求。账套设置后要输入期初数,期初数包括实际账和抵销账,都要按上年决算数据录入。账务集中部署后,集团企业可以层层穿透各级主体的明细账及会计凭证,在线审核或稽核其账表数据。

(四)凭证协同设置

账务集中部署后,在同一数据中心,可以设置凭证协同规则,部署协同平台。对于关联交易,由一方发起,另一方确认后在两个会计主体同时生成会计凭证,并在抵销账同时生成抵销凭证。要在协同平台中部署所有可能发生的关联交易凭证模板,且限制关联交易只能在协同平台处理。凭证协同平台把事后对账变为事前控制,极大地提升了抵销数据的准确性。

(五)合并报表编制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合并报表的编制与传统意义上的合并底稿编制发生革命性变化。抵销账核对无误后,由合并账直接出具合并报表,而不是由个别报表层层汇总生成。抵销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母公司股权投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权益、利润分配的抵销;另一部分是关联交易抵销。这两部分基本通过协同平台处理,只有少部分权益抵销凭证要手工补录。

(六)凭证关口前移

在满足合并报表编制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凭证关口前移,提高集中核算质量。会计凭证关口前移是指会计凭证直接通过业务前端数据,配置相应的凭证模板由前端业务推送生成会计凭证。也就是会计凭证由前端业务集成生成,对于暂时没有前端业务的经济事项,再辅以单据配置凭证模板。保证会计凭证自动生成,减少人为差错。财务和业务的集成可以选取成熟套装软件实施,目前成熟套装软件国内技术还不成熟,大多企业选取国外知名软件。

三、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的连续编制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不需要每年重新编制合并底稿。在期初抵销数据录入后,每年抵销账只反映变动部分。

(一)股权抵销的后期处理

本年对子公司新增股权投资,可以直接生成股权投资和实收资本的抵销分录。除新增投资外,需要在抵销账补录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抵销凭证,因为按新准则合并报表编制规则,合并报表的盈余公积等于母公司盈余公积。

(二)关联交易后期处理

关联交易的后期处理主要是指上期未实现利润在本期的回冲。例如内部购建固定资产,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原值是不一样的,在本年个别报表提取折旧需要在差额账调整。该类调整需要建立抵销固定资产卡片,在抵销账中按月运行折旧提取程序,生成红字冲销凭证。

四、合并报表编制新模式的成效和问题

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可知,新的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的编制变得简单、准确。彻底放弃了合并底稿繁琐的编制过程,揭开了合并报表的神秘面纱。

(一)提高了关联交易对账的时效性

关联交易对账是合并报表编制的重点和难点,在集中核算模式下通过协同平台解决了该问题。协同平台部署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程,要逐项梳理关联交易经济事项,设定凭证模板。协同平台难点主要集中在内部购建固定资产、内部金融服务、内部保险服务。大型集团企业实施协同平台一般都要几年的时间,视业务复杂程度而定。但一个成熟的协同平台创造的绩效也是可观的。

(二)提升了合并报表质量

由于关联交易对账工作量很大,尤其是会计主体超过500个,业务板块较全,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的时候,对账工作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传统的合并报表编制往往采用重要性原则,对于双方核对不一致的时候,抓大放小、以小抵账。会计信息质量虽然不受大的影响,也不会造成错误决策,但作为会计信息反映的载体还是受到质疑的。协同平台的实施使合并报表质量有了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三)引入合并账概念

通常我们讲会计信息质量的时候,要求账表一致、账证一致,账是表的数据来源。而合并报表是根据合并底稿得来,虽然财政部后来要求合并底稿视同总账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但我国毕竟没有统一的合并底稿格式。抵销账和实际账构成的合并账解决了合并报表的尴尬。

(四)未实现利润不能精确计算

篇6: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索 作者:孟菊香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6期

篇7: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路径探析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一、会计集中核算内涵及实践成效1.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学术界关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笔者比较倾向以下的定义。所谓会计集中核算就是指在保持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体,综合财政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单位财务开支审批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财政收入一个账户,财政支出一个漏斗,资金管理一个渠道”的要求,取消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各单位的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并设立会计核算结算中心,由会计核算结算中心统一管理、集中资金结算。①2.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成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建立“财政性资金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使用权归单位”的财政管理体系,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

⑴规范了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由于基层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受个别领导主观臆断的影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未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原始凭证形式性审核不到位、会计处理不规范、内部监控不到位,形成了大量的流水账、断头账。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⑵某些方面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在自设账户、自行核算的情况下,不少单位始终存在“真账假做,假账真做,查出是你的本事,查不出是我的运气”的侥幸心理,这就导致了隐匿收入、乱支滥用、贪污浪费、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的时有发生。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

⑶有效地节约了单位的行政成本。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各单位不必在设置专职的、业务熟练的会计核算人员,只需要设置一名具备简单财务知识的报账员(这种报账员可以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相关规定进行聘任,只需要保障所聘任人员基本的薪酬和社会保险等即可),这样就可以缩减各单位会计人员人力成本支出,有效地节约行政成本。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1.缺乏规范的部门预算管理基础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对于不符合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绝,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预算的执行。

然而,由于我国目前预算科目基本上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设置的,没有体现部门预算的性质,也不能称其为部门预算。即使个别试点②编制了部门预算,预算编制也过粗,没有细化到每个部门及每个项目;预算仅仅勾画出一个大致的框架,着重对预算总额的控制,缺乏实施细节的指导。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只局限于预算支出的总体性审查,不涉及到支出的细节性审查。

2.弱化单位财务参与管理的职能

各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不仅在于核算和监督,还在于通过对核算结果的财务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然而,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各单位撤销了财务机构,仅保留一名报账员,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独立于各单位之外,基本上不了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致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与经济活动管理系统的其他环节相脱节,不能通过核算结果及时发现和反馈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片面强化财务机构核算和形式上的监督职能,而弱化财务核算直接参与经济活动①向毅川:《乐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四川会计》,2001年第9期。

②从2000财政开始,国务院报全国人大的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四个试点部门的部门预算是部门的综合预算。管理的职能。

3.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尚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依赖于高效成熟的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这一信息保障系统要求所有财务统管单位及其二级法人代表(负责人)、财会人员同时参与,才能解决好资金的全过程控制、财务审查、往来结账、报表汇总、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实时财务监控和数据交流等问题,并使数据系统安全运行。①然而,现实中的会计集中核算却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的网络构建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选择1.加快实行部门预算的进度和强度我国要加快进行预算改革,推进部门预算制的执行,配合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工作。所谓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笔者认为,部门预算编制应采用综合预算形式,按照“定员定额、科学预测”的原则统筹安排各单位的资金,一定要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②2.强化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职能首先,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会计核算中心行政上隶属于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在为提高各单位会计核算服务,为上级部门、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当好决策参谋。其次,加强与各单位和报账人员的沟通。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自己工作,注意自身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与各有关方面、有关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双方的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以消除误解,加深理解和沟通。再次,逐步将收费管理纳入核算中心的管理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在工作规范和成熟的基础上,也应该尽快研究制定收费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切实的监控,对收入进行有效的管理。

3.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首先,要着力委托具有专业实力的财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开发出一套更为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为会计集中核算的推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财务软件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可升级性,为日后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做好预期和准备。防止出现一旦财务制度变更就要完全更换财务软件情况的发生,节约行政成本的支出。其次,要尽快在财政统管单位内实现财务数据联网,便于财务统管单位与财务结算中心的远程报账、对账和报表传输。当然,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后,应立刻着手委托专业的培训机构对会计结算中心的专职会计人员和相关各单位的报账员进行业务培训,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技巧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参考文献1.孟菊香.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索.财会通讯,2006(6):78-79.2.陈剑秋.会计集中支付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理论观察,2007(5):169-170.3.王亚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9(33):262-263.4.陶娜.浅析我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铜陵学院学报,2006:37-38.5.陈红.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09(5):125-126.①罗颢:《对会计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与建议》,《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第7期。

篇8: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 (以下简称预算单位) 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预算单位履行各项职能、进行社会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物质保证。会计核算中心在“三不变” (即预算的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的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 的原则下, 对行政事业单位账务进行集中核算。各地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十几年来, 运行的总体情况较好, 但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特别是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 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固定资产管理脱节。

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移交后, 有些单位认为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已经减轻或者原先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 忽略了自身管理固定资产的职责;而会计核算中心对于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更多的只是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规, 很难介入预算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从而责任不明形成隐患。

(二) 由于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等原因形成账、实不相符。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由于固定资产的的购置、处置等手续等未及时传递, 或是办理了相关手续的也未把相关手续及时拿到会计核算中心入账, 还有的不及时进行盘点, 对资产损毁和流失不能及时发现, 有账无物的现象严重。

(三)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 闲置、流失问题突出。

有的预算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时, 没有合理的预算及计划, 重复购置、超标购置现象严重;监督机制缺失, 管理流于形式, 未将清查、盘点制度形成常态, 使用效率低下, 闲置、流失问题突出。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下预算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预算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1、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观念。

预算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仍是法律、会计意义的主体, 负有管好本单位固定资产的职责。预算单位要转变“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 切实加强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要认识到固定资产是本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并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督促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切实执行。

预算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职能特点, 结合成本效益原则, 以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互相制衡为基础, 建立并完善授权审批、职责分工、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和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目标责任制, 形成内部控制完整的考评机制。从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到最终处置, 建立授权审批、招投标、保管使用、清查盘点、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处置报废等管理制度, 使不同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完善内部监督机构及投诉举报制度, 规范投诉渠道, 形成全员参与的常态, 促进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

3、充分发挥报帐会计的桥梁作用。单位报帐会计是联系预算

单位与核算中心的“桥梁”, 承担着预算单位经济业务“把第一关”的重任, 对会计核算中心提高核算质量, 强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报账会计一方面要将会计资料、会计信息及时传递给单位领导和会计核算中心, 另一方面要对内部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探索, 寻找新思路新方法。在固定资产管理中, 报账会计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台账, 并做好固定资产使用登记;定期或不定期盘点资产并进行账实核对, 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 应当及时登记, 并将相关资料信息及时传递至会计核算中心,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 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侧重于对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 由于客观上的原因, 极少或根本没有介入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主要依赖于预算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信息, 这就极易形成账实不符的事实。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强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主动介入预算单位的经济业务, 加强与预算单位的联系并作好协调, 加强对预算单位经济业务的监督。一方面要求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督促预算单位会计信息及时传递;另一方面要及时向预算单位反馈会计信息。在预算单位购置固定资产阶段, 会计核算中心要严格把关, 审核购置固定资产所需的程序和手续是否完备;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 会计核算中心应当主动介入, 协助预算单位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内控制度, 参与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 并根据结果与预算单位共同寻找账实差异的原因, 经相关程序后, 调整账务;加强对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调拨等环节上的监督;在固定资产处置阶段, 严格审核是否符合程序要求。

(三) 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

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要加强联合专项检查和监督, 在必要时进行全面的资产清查, 这样既可督促预算单位做好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了解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同时加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同步进行,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得到强有力的支撑。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必须统筹规化, 内外并举, 才能达到目标, 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总之, 预算单位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同时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促进预算单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会计研究, 2006 (2)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会计研究, 2006 (2) .

[2]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 2001 (1) .[2]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 2001 (1) .

[3]焦宝娜.浅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J].内蒙古林业, 2005 (5) .[3]焦宝娜.浅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J].内蒙古林业, 2005 (5) .

[4]财政论文刘同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 2006 (5) .[4]财政论文刘同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 2006 (5) .

篇9: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已运行十多年,它为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纵深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同时为政府采购的纵深发展提供了空间,凡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的物品或劳务,单位违规的,中心将予以拒绝办理;凡部门预算中没有纳入的采购项目,单位自行办理的,中心也不予报销。中心使政府采购真正实现了采购权、物品使用权、资金拨付权三权分离,从运作机制上也有效的遏制了许多单位的违规行为。但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结合本人在这十多年的审核和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个人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对于2003年进入集中核算之前的帐务存在的问题,很多单位没有进行清理,进入中心后,由于种种原因更加难以清理。首先是往来帐混乱:(1)个别单位的工程预付款及代垫工程各项费用均从基本户中支付,没有设立基建帐户单独核算,房屋资产完工验收,与财务脱节,未按规定进行资产价值结转,长期挂在往来帐中。(2)一些预付款项在业务结束时没有及时清理,差旅费借款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报销(甚至出差人员早已调离工作单位),长期挂帐;少数单位还存在同一往来单位多头挂帐现象(同一科目和不同科目下同时设置同一子目录核算)。其次是固定资产、家俱用俱等资产,很多单位存在帐实不符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支付的工程款和代垫的各项基建费用长期挂在往来帐中不及时结转。如某单位办公大楼已经处于使用状态十多年,但固定资产帐上却没有该办公大楼的资产价值。二是一些本应该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在支付款项时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直接从费用中列支。三是已经破损废弃的资产,没有及时按有关规定手续报批下帐。单位只注重资产需求,不注重效益管理;资产的验收、保管、维修维护,违章处罚不严;资产入帐、销帐不及时,造成资产帐实不符。

2.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偏低。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都是兼职,有的甚至连从事财务工作的资格证书都没有,这些单位的财务人员许多都是由领导安排,非自己所愿从事该工作,有的还身兼数职,所以对该业务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依赖性强,认为有中心的会计会负责,自己只要不把钱搞错就行,所以,虽然中心每年都对报帐会计进行了业务培训,但收效不大。

3.预、决算的编制不够科学、细致、全面,通常都是单独由财务部门采用传统方法编制,许多单位甚至都是临时聘请外单位的财务人员根据报表等相关数据进行拼凑,缺少相关的技术模型分析及项目管理研究。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

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的预算、资产、收支、政府采购、建设项目等实行全面的管理。

(1)对预算,由财务结合各业务部门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预算,使所有预算执行主体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应如何去完成,预算完成与否如何与自身利益挂钩,从而起到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作用。

(2)对资产建立日常管理和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帐实核对管理措施;

(3)对债权债务,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采取相应的办法:一是预付的基建款和代垫各项费用,可以进行核实、归集,报经领导班子审批报进行调整,转入固定资产帐中。二是对于职工个人欠款,可以进行电话或当面核实,该收回的督促限时收回。三是对代垫的各项费用(水电费、五险一金等),应及时进行收回。四是对于预付或由上级单位统一代购业务的各种款项,在业务完毕后及时核对清理余款,特别是多头挂帐的单位,应专门派人进行核对确认,对由于各种原因经确认后确实无法收回,并超过规定年限的呆帐,死帐,可按有关规定进行报批下帐。

(4)对于建设项目,应在项目完工验收后,同时办理竣工决算;实际已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从相关帐户中归集,及时转入固定资产管理。

2.建立健全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单位财务人员的配备,推选热爱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来从事财务岗位工作。

上一篇:防止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技术措施下一篇:赞美黄河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