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近

2024-06-24

中秋将近(精选12篇)

篇1:中秋将近

中秋将近,为纾解同学们的思乡之情,同时也为帮助新生更好的适应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医学技术学院分团委在辅导员李慧老师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于9.18晚8:30在主楼B403举办了一次以“分享微心愿,我们来实现”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一开始,就由学姐致辞欢迎新生同时点明活动的主题。简单的交流后,各位分团委的新成员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微心愿”。在上交纸条并经过整理后,“学长学姐帮帮团”就开始为新生们实现心愿了。因为刚开始接触大学课程,因此同学们大多希望了解如何调整大学的学习节奏,而学长学姐们也倾囊相授以期能为学弟学妹提供帮助。新生老生互动交流不断,整个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而活动最后学长学姐们更是为新生们送上《读者》等书籍,以便丰富新生们的课余生活,而新生们更是拿到书便迫不及待的浏览起来。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后,新生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希望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以便和学长学姐交流,进而更好的调整自己。

篇2:中秋将近

李白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变化。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诗与酒的关系,诗人与酒的关系导入。

二、解题、背景介绍

《将(qiāng请、劝)进酒》意即“劝酒歌”。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到元丹丘家里做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又正值作者怀才不遇之际,于是将满腔的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三、诵读诗歌,听朗诵,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读准以下字的读音

2、思考问题(1)《将近酒》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2)诗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李白狂饮的原因?

四、具体研习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变化

(一)研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慨? 2.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一个词? 3.诵读指导,先高亢后悲伤,重读“悲”字。

(二)研读“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1.这些诗句中,哪些词明确的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心态? 3.诵读指导,节奏稍许明快一些,展现出“乐”情。不过,仍不能过于明快,还要注意“愁”情的贯穿。

(三)研读“岑夫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诵读指导,“岑夫子„„杯莫停。”诵读时,要符合劝酒的场景,节奏明快一些。2.“钟鼓馔玉不足贵”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性格?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4.诗人为何列举曹植呢?

(四)研读“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1.这部分诗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2.“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看到李白他有着怎样的愁?

3.诵读指导,注重配合诗人的“狂放”之情,要将情感通过节奏的加快展现出来。

篇3:中秋将近

1.知道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 了解我国各地各族人民过中秋的一些习俗。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 从不同途径收集节目的信息, 了解民族风情和节日特色,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 分析、整理、汇报资料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3.调动各种感官, 回忆、交流自己和家人及亲朋好友过中秋的情景, 在快乐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二、资源利用

1.学生:

A.向长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并从日历上去翻阅这个日子, 找到中秋节这一天;回忆去年和家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了解各地中秋节的习俗和传说。

B.背一背关于月亮的古诗。

2.教师:

A.课件;

B.心愿卡、球、手鼓、小镜子、手电筒;

C.布置教室, 悬挂小灯笼。

三、教学过程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仔细听歌中唱的是什么节日?

生:中秋节。

师: (点击:中秋节) 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中秋节还有哪些名字?

生: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师:你知道这么叫的原因吗?

师:同学们, 去年的中秋节你们是怎么过的?

生:我和爸爸妈妈去乡下看爷爷奶奶, 我们包饺子, 做圆子, 还吃月饼。

生:爸爸妈妈带我到东洲公园赏月。

生:我们一家人到文化馆猜灯谜。

师:月圆人圆, 和父母家人一起过节确实令人高兴。今天老师把这一轮中秋的圆月请到了课堂上, 我们全班来过一次集体的中秋节, 好不好? (补充课题)

师:说到中秋节, 我们就会想到月饼。瞧, 善解人意的嫦娥姐姐就给我们送来四个大月饼, (点击:嫦娥) 每个月饼后面还藏着秘密呢!谁想第一个揭开月饼后面的秘密?

生: (点击秘密一: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

师: (点击图片) 吃月饼、赏明月、挂灯笼、猜灯谜是中秋节里最普遍的习俗。就说这月饼吧, 小小的月饼里就有大大的学问。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生:工人把面粉柔软, 加入各种各样的馅料, 再烘烤, 就变成月饼了。

师:你吃过哪些品种的月饼? (师运用图片相机补充资料)

生:我吃过豆沙月饼、火腿月饼和冬荟月饼。

生:我吃过又香又咸的蛋黄月饼。

生:有一种飘着茶香, 叫绿茶月饼, 很特别。

生:元祖月饼中的雪月饼最诱人, 薄薄的透明的皮儿里是甜甜的冰淇淋, 实在太好吃了。

师:一个圆圆的月饼就是一份圆圆的祝福, 也体现了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其实我国各地各族都过中秋节, 中秋活动可丰富啦,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点击:一组各地过中秋的图片) 在少数民族地区, 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闹月”、“追月”、“行月”、“跳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的祖国地域广大, 民族众多, 同一个节日就有不同的习俗, 非常有意思。

生: (点击秘密二:你知道关于月亮的故事吗?)

生: (讲《月亮姐姐做衣裳》)

师:是呀, 月亮有时弯弯, 有时圆圆, 经常变化。瞧, 这是老师记录下的去年农历八月份月亮的变化, (点击课件)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月亮先弯弯的, 像眉毛。渐渐地, “眉毛”变粗, 越来越粗, 变成半圆,

再大一点, 大一点, 直到变得圆圆的。后来, 月亮又渐渐变小, 最后又变成眉毛了。

师:月亮的不同变化还有好听的名字呢! (介绍“上弦月”、“下弦月”等名称。)

生: (点击秘密三:你会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词吗?)

(很多人举手)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小游戏, 名字就叫“击鼓传球”。怎么个玩法呢?鼓声响起, 球迅速在同学间横向传递, 鼓声一停, 球在谁手中, 谁就获得一次朗诵月亮古诗的机会。谁愿意上台当鼓手?

(进行游戏。学生随机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师:是啊, 皎洁的月光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那月亮真会发光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小镜子, 想象一下, 假如这里一片漆黑, 小镜子会发光吗?现在我用手电筒照一照小镜子,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镜子一开始是没有光的。老师用手电筒照小镜子的时候, 小镜子闪闪发光。

师:这小镜子就代表月亮, 手电筒好比太阳。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当太阳照射到月亮上时, 月亮就反射太阳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月光。

生: (点击秘密四:猜灯谜)

生: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一个民间习俗, 每年它都吸引许多人参加。 (师摘下一个小灯笼, 示范展开灯谜纸) 今天让我们小组合作, 也来猜一猜吧!你们是第几组的就猜哪一条灯谜, 看哪组同学脑筋转得快。猜对的可以摘下谜语纸条回座位。 (放音乐, 小组下台活动, 猜中的可以把谜面摘下来回座位。)

小组汇报成果 (猜对的奖励各种不同的月亮造型)

师:看, 猜灯谜的确很有意思, 它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 还能增加节日的气氛, 难怪它能成为中秋节的保留节目呢!

师:“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组圆月图, 放音乐) 瞧, 天上的月亮照着你, 照着我, 在这月光如水的中秋夜, 你想起了谁?想对他说什么?

生:在这如水的月光里, 我想起了在北京工作的爸爸, 我想对爸爸说,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我们虽然远隔千里, 但是我们共同拥有一轮圆月。

生:在静悄悄的月夜, 我想起了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伙伴们, 你们有月饼吃吗?在中秋团圆之夜, 也许你们没有丰盛的晚餐;也许你们没有香甜的月饼;也许你们不能在漂亮的大厅里猜灯谜……但是, 你们有坚强的性格, 有打不垮的意志, 还有千千万万为你们祝福的同胞。遥祝你们中秋快乐!

生:我刚刚从上海转来。中秋之夜, 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和我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我深深地为他们祝福, 祝他们合家团圆, 永远幸福。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传递你对他的思念呢?

生:我想打电话。

生:我可以上网发邮件。

生:我想写信。

……

师:电话诉衷情, 鸿雁传心声,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都表达了你的思念之情。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准备了漂亮的心愿卡, 这样吧, 把你们最想对亲人朋友说的话写在心愿卡上 (播放音乐) 。

生:亲爱的外公, 今夜的月儿是如此美丽。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像一个大银盘。我坐在如水的月光里, 不禁想起了您。您常年不在家。我和爸爸妈妈是多么想念您啊!多么希望您能回家和我们一起吃团圆饭。

生:在这皎洁的月光里, 我最思念的就是爷爷。爷爷呀, 我有好多好多话要对您说。您一直在外地辛勤工作, 平时很少有时间回来团圆。我真的好想您。爷爷, 我真希望您早点退休。我每天晚上能偎依在您的怀里, 在月光下听您讲故事。

……

师:中秋节, 团圆节, 可是有很多叔叔阿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 让我们把崇敬的目光投向他们。 (点击课件)

师:看着这感人的一幕幕, 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交警叔叔, 你们真是太辛苦了。在大家团圆的时刻, 你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维持交通秩序。如果没有你们的付出, 交通状况一定不理想, 我代表少先队员向你们敬礼!

生:超市里的叔叔阿姨, 你们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 坚持工作, 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你。

生:医生们, 你们好!你们节日里坚守岗位, 为患者服务。如果没有你们的付出, 患者就麻烦了。谢谢你们!

师:是呀, 千言万语早已汇成一句话———

生: (齐说) 叔叔阿姨, 你们幸苦了!

师: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提前过了一个中秋节, 一起赏月、讲故事、背古诗、猜灯谜, 还了解了祖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过得可真有意义。最后, 老师祝愿我们的每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 幸福美满!下课以后, 别忘了把这张心愿卡带上我们的祝福送给那个你最思念的人。

四、教学反思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种各样的传统佳节以她们动人的传说故事、丰富的民俗习惯, 成为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今, 这颗明珠的光芒日益被各种各样的洋人节所掩盖, 而被人们渐渐淡忘。为了传承中华文化,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二单元就专门设计了《中秋与重阳》这样的课。这两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两个传统节日。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两个节日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 了解民风民俗, 了解习俗中的科学道理。另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通过节日体会家庭欢乐, 生活甜美的幸福, 同时懂得要尊老敬长。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我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 将本该在一课中的两个节日分开来, 作为独立的两个课时。并在两节课前分别开展“家乡的中秋节”和“家乡的重阳节”的小采访活动, 收集当地有关的各种喜庆活动, 了解市场的供应情况, 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杂志、画报、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有关“月亮的传说”、“月饼的传说”、“月球的小知识”等信息和资料, 组织慰问、“请爷爷奶奶进课堂”等活动。并在课前组织学生布置好教室, 营造节日的气氛。

通过《中秋佳节话中秋》这一课的教学, 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课堂要吸引学生, 必须充满活力;课堂要充满活力, 就应该活用资源, 综合开发, 让课程和生活走得更近。而新课程实验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 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挖掘与运用。那么, 如何让“品德”真正走进“生活”?我通过不断的尝试, 得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突破传统的课堂模式

一人在上、多人端坐的课堂模式已不再存在, 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听故事、猜灯谜、写心愿卡, 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呆板的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 使师生双向互动, 彼此融合, 课堂充满活力, 并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情感体验, 觉得学的知识多, 朋友多, 快乐多。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又体现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二) 再现真实的教学情景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 知行统一, 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学”, 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 通过真经验促进发展。因此, 品德课应该创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 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如本课中七嘴八舌话中秋、你言我语讲传说、感恩知报诉真情、诵读吟背颂月亮及辨辨做做识月球等活动, 就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 而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 学生的知识才能真正领悟, 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 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 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让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唱一唱、做一做等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体验中如沐春风,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生活中, 我们所能面临的事情何其多, 而这些并不能一一从教材中找到答案。通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 不仅学生有所收获, 作为老师的我也有很多收获, 相信这样一节课后, 孩子能真正理解“中秋节”中所蕴含的情感。我也理解了“月圆人团圆”的真谛。

五、教学评价

樊健:活动化的品德教育最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水平。它使品德教育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的活动, 可以引导儿童感受真实的生活, 亲自体验、主动探究,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 在发展中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 展示、分享、交流自己的成果, 锻炼表达能力, 从而真正起到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课堂上, 冯老师和孩子们聊习俗、听故事、猜灯谜、做实验、写心愿卡、说心里话, 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 使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 使品德与生活课程开放, 向儿童自身开放, 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 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

黄丹: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 他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有了一定的情绪体验, 而不同的学生之间又存在着背景和经历的差异, 这种差异正是孩子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联络点。冯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 巧妙地把学生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 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 积极参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做法。

篇4:“大概”和“将近”脞说

关键词:独用副词语义值定向性

“大概”和“将近”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副词,在表意及用法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许多差异。本文拟从语义、语用方面加以比较分析,以助于人们了解和把握。

一、“大概”和“将近”的异同

“大概”是副词,一是表示对数量、时间等不很精确的估计,二是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而“将近”则指出约数的最高界限,是说即便不到这个数量,也相差不远了。

(一)副词“大概”和“将近”都表示估量,都可以用来修饰量词,表示大概数。例如:“他买了多少?”“大概五十个。”“他卖了多少?”“将近五十个。”

“大概”表示实际数在指明的数量上下。“将近五十个”,可能是四十五,也可能是四十九个。同时,“将近”一般用在十位以上的整数前。可以说“将近二十个”,不能说“将近十九个”。但“将近六斤”也讲得通,因为“斤”以下还有“两、钱、分”等更小的单位。

从修饰数量词的方面看,“大概”所涵盖的范围比“将近”广。如图所示,用R示“将近”所覆盖的范围,用R示“大概”所覆盖的范围。

(二)“大概”和“将近”都可以用来修饰和强调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

甲:“小胡,现在几点最了?否则就来不及了。”

乙:①“大概五点,还早着呢!”

②“才将近五点,还早着呢!”

这时,“大概”虽然表示“五点左右”,但它强调的是时间点,即突出的中心是“五点”。而“将近”所强调的是时间段,即突出还不到五点的时间,从四点半到五点的这段时间。

(三)“大概”和“将近”所表示的时态不尽相同。“大概”可以简单地认为是表示现在时。如:“现在大概五点了。”而“将近”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表示将来时,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或情况在说话之后存在或发生。如:“会议于下午五点正式举行,现在将近五点。”

(四)“大概”既能用于问话,又能用于答话,也能用于接话。如:

(1)“这么多鱼得花多少钱哪?”“说不准。”“大概呢?”“少说也得二百元。”

(2)“这箱橘子有四五十斤吧?”“大概吧.”

(3)“听这位先生的说话声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大概吧。”

例(1)追问大概数,例(2)是答话(回答询问),例(3)是接话,这三句作用相同,都表示响应对方的某种估计。

而“将近”只能用于答话而不能用于问话,在答话时只能用于特定的语境中,而且还不能跟“吧”“嘛”“呢”等语气词直接连用,不能作独用副词。

甲:“这张桌子和那把椅子距离有多远?”

乙:“将近五厘米。”

但不能说“五厘米,将近吧”,也不能这样问,“这张桌子和那把椅子将近有多远?”

二、“大概”和“将近”的语用分析

(一)“大概”表示委婉语气

一般认为,“大概”只表示推测、不确定的语气,其实它还可以表示委婉语气。

甲:“这个^怎么能这样做呢?这样就太不讲信用了。”

乙:①“他就是这样的人。”

②“他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上面回答的两句话的基本意思一样,但语气不同。①说得很直,口气很硬,甚至带有训斥的语气。②有“大概”,语气就变得委婉、和蔼多了。

由于“大概”的基本作用表示“不确定”“推测”,所以在表示责怪、怨恨的语气中使用,就进一步弱化了原本坚定的语气。如:

③“他太感情用事了!”

④“他大概太感情用事了!”

“大概”还可以用于表示无可奈何、别无办法的语句中。如:

⑤他没有其它办法了。

④他大概没有其它办法了。

(二)“将近”的话语功能

“将近”不但可以修饰数量,在某些情况下还有表示“数量多少”的话语功能。如:

(4)他吃了将近两碗饭呢!

这句话,言外之意是表示“吃得多”。为什么?这就要从“将近”所表示的语义值谈起了。

语义值,是标志两个有次序的单位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完全相反的,一种是正的关系(即说话人对情景的评价少于所期望的数量),另一种是负的关系(即说话人对情景的评价多于所期望的数量)。而“将近”就表示两个单位间的负的关系。

如图所示,方向的起点是第二个单位,即X-0,也就是跟在第一个单位X后边的那个单位。如果这两点间的关系是属于数量之间,起点则多于第一点。

在例(4)中,关系的起点是说话人所说的数量,即“两碗饭”,终点是所期望的数量。这个数量少于“两碗”。“两碗饭”就是最大数量的愿意。而“大概”则呈现出中性的语义值,它只说明数量的大概范围,既不反映数量多,也不反映数量少。在同等情况下,“大概”就不表示“数量多少”的话语功能,而“将近”则表示事实结果比原本预期的多。

三、“大概”和“将近”的定向性

“大概”和“将近”的差距不仅有程度的不同,还有方向上的区别。例如,“大概结冰了”是在零度以上,接近于零度。“大概解冻了”是在零度以下接近于零度,方向正好相反。“大概达到零度”则两种方向都可以表示。现在来比较例(5)和例(6):

(5)李明最近跳远的成绩大概是二米五。

(6)李明最近跳远将近二米五。

例(5)和(6)包含相同的数量词语。例(6)不仅蕴含“不是二米四五”,而且还有“低于二米四五”的含义。例(5)虽然也通常理解为“低于二米四五”,但严格地讲,例(5)的含义是“不是二米四五”,可以低于二米四五,也可以高于二米四五。

当例(5)和例(6)包含相同的数量或程度词语时,“将近”表示差距的定向性较强,也就是比较容易得出“小于p”的含义,(p指被它们所修饰的数量或程度词语)而“大概”表示差距的定向性较弱,也就是较难得出“小于p”的含义。在定向性的强弱和p包含数量或程度词语是否受限制之间存在以下的相关性:

“大概”修饰数量或程度词语不受限制,表示差距的定向性较弱;“将近”修饰数量或程度词语受限制,表示差距的定向性较强。如:

(7)小张没有小李那么高。

(8)小张有小李那么高。

例(7)不仅没有表示“小张跟小李一样高”,而且有“比小李矮”的含义。例(8)虽然也可以表示“小张至少和小李一样高”,例(7)却很难只理解为“小张跟小李不一样高”。可见,从“非p”得出“小于p”含义要比从“p”和“至少p”的含义容易。为什么例(7)的含义是“小张比小李矮”而不是“比小李高呢”?这也得用适量的准则来解释,因为说“小张的高度超过小李”要比说“小张的高度没有超过小李”提供的信息量大。

这个道理可以通过上图的情形来说明。对于图3,说“当中一块是白的”要比说“当中一块不是黑的”提供的信息量大,因为不是黑的不一定就是白的,可以是其他颜色。同样,说“小张的高度没有超过小李”不一定就是“小张比小李矮”,两人可以是一样高。

篇5:年关将近,你高兴吗?

年关将近,你高兴吗?

。但是有些人却快乐不起来,常自我感觉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于焦虑、烦躁、无聊和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年关综合征”。

心理医生介绍说,“年关综合征”是一种心理失衡的表现,例如,年关之际,许多单位的体制、人事往往会在这个时期有一个调整。每个人都想干得出色,不想让上司的期待落空,并争取提薪升职。这种心理压力早已存在,只是到了年关,积累了长时间的压力愈加凸现出来,会出现“年关心理失衡综合征”的各种表现。

对于种种“年关综合征”,专家给予了最好的建议:凡事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学会放松与调整自己。

首先,要找出导致心理失衡的原因。比较多见的有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顺利、身处逆境等,针对这些原因去探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放下思想包袱,减轻心理压力;如果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也应尽量采取一些回避措施,尽可能先将那些恼人的事情丢开,待心理平衡之后再作考虑,

其次,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许多人因拒绝承认现实而不断地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其实,在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很多,当你认识到某些让人烦心的事难以改变时,最好还是要认真面对它。避免无休止地苦思冥想,这是节省心理能量、减少心理疲劳的最佳选择。

篇6:春节将近大扫除简报

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环卫工人清扫街道、清运垃圾、修剪街边绿化树的忙碌身影。各单位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节前大扫除,集中清理辖区内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设广告牌等现象,根治卫生死角,大家合理分工,干得热火朝天。市民们也不甘示弱,家家户户忙着扫门头、擦玻璃,共同营造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节日氛围。

据悉,各乡(镇)、各村也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景谷扫尘”村庄清洁行动,对公共活动场所、沿村公路沿线、入户道路和农户房前屋后等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等进行全面清理,确保城乡环境干净整洁。

篇7:中秋将近

误区之一:大鱼大肉猛补。为了给孩子疲惫的大脑补充营养,很多家长今天“烧鸡烤鸭”,明天“肥鱼大虾”,可谓用心良苦。肉类和鱼类食物多含酸性物质,考生食用过多,会破坏体内酸碱失衡,导致酸性物质过多,使大脑活力降低、记忆力减退、身体疲乏。因此,考生的膳食安排要本着全面、适量与均衡的原则,注意粮食、水果蔬菜和肉蛋奶三大类食物的科学搭配。同时,高考食谱也不宜太清淡。在鱼肉适量的基础上(每天200克为宜),多食用时令蔬菜、瓜果和各种粮食,最好粗细搭配。

误区之二:盲目服用保健品。许多家长将服用保健品视为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贪多求快,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妥。李艳玲表示,一些保健品所标明的营养成分虽然很好,但未必都存在,即使存在,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服用后也可能不吸收、不适应,导致腹泻、过敏等症状,甚至伤害肝肾。此外,给孩子滥用保健品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性早熟、肥胖等。高考前这段时间,有条件的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服用一点保健品,但千万不要迷信这些保健品所宣称的那些功能。

误区之三:突然改变孩子口味。为了给孩子疲惫的大脑补充营养,很多家长喜欢在高考前夕为孩子准备“大餐”,一些家长更是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一些东西,买来做给孩子吃。事实上,考前改变孩子口味是大忌。李艳玲表示,为了让孩子吃得好,应该以孩子喜欢吃的口味为主,根据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的原则,每天翻新花样,否则突然变换口味,孩子可能会产生肠道不耐受,导致腹泻、腹胀甚至食物过敏。

篇8:高考将近如何提升理综成绩?

很多学生一直没有进步,题目也做了很多,可是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被他们忽视了,也没有人给他们讲清楚道理,自己很难摸索到,因此说他们就不会进步。我们还是拿具体的学科来说,例如化学学科:这些学生扣分的情况,他们被扣掉的分数很少因为他们不会做,并非因为题目的本身就难,而是他们各种疏忽,选择题偶尔被扣分,选择题偶尔被扣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想当然掉进陷阱了,例如说海淀零模第12题,二是考试状态不佳,糊里糊涂的就错了,不明确的原因。如果一个学生错了一两道选择再加上后面的压轴题被扣了一些分数,直接导致化学这科基本上报销,后面的压轴题他们整体上也会做,但是这里扣一点,那里被扣一点,加起来就扣得多了,试卷发下来之后,总是觉得有很多遗憾。还有始终觉得能力和你周边的优秀的学生相差不大,因为偶尔他们没有做出来的难题你却做了出来,可是现实中没有如果。现实中,特别是北京的学生,在很多考试中,你化学考了95分,在有的学校,有的班级甚至可能连均分都不到,因此说对于基础不错的学生来讲,化学考了90分左右,这科就“报废”了。就这样的现实,可是怎么训练才能避免呢?

1.做基础理论综合题

因为化学要想考出好成绩,学生必须把基础理论综合题做顺,并且在训练中追求完美。为什么要做基础理论综合题?通过这个环节来训练,我们一起继续分析。无论是北京卷还是全国卷,化学基础理论综合题都是占主导地位,北京卷四道压轴题题,包括实验题在内,除了有机化学是相对独立之外,其余的几乎都综合了基础理论,当然一些学生想问,什么是基础理论?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归纳。

所谓基础(本)理论就是如:

(1)氧化还原反应

(2)盖斯定律在计算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应用

(3)电解池和原电池相关电化学的题目

(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以及平衡常数相关的题型

不仅是压轴题围绕上面的内容来命题,即便是选择题,一样如此,就拿北京高考来讲,7道选择题上述内容占了6道。如果说学生在平时对以上相关的综合题进行专项训练,那么在题型上以及知识点覆盖面上占有很大优势,再如,电化学基础这部分,高考几乎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命题:对原电池原理的考查,对新型电池的考查,对电解池原理的考查,对金属防护和腐蚀的考查,对电化学知识的综合考查。

2.怎样通过综合题训练来提升成绩?

我对班上学生讲,如果你连续做了四道(随机)基本理论综合题,并且全正确,那么你的得分水平肯定在一个高位上,并且只要你坚持训练就能保持住,他们最大的问题:一年来做题有量,却没有质,一个没有对质训练的学生,在考试中很容易就会出现上述被扣分的现象。

(1)加强对自己要求。既然说有时候化学考95分可能没有优势,那么你在训练中,就是要要求自己拿全粉分,并且在训练中尽力去把握。

(2)在训练中出现不足,要立即总结和解决,如果你在训练中发现知识点有漏洞,立马作出计划补上这块知识,并且研究是如何运用,如果你在表达过程中出现不足,那么就仔细研究表达,在训练中做到最大的完善。

(3)训练不是形式,而是目的,有的学生学习很机械,特别是一些不爱动脑子的学生,他们听说整天拿基本理论综合题训练有助于提升化学成绩,他们就问做几道就行?其实这样的态度不足以让你的成绩提升,因为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训练?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并且说训练就一定能实现目的,但是你要达到全部正确这个目的,必须要训练。

这是化学部分众多学生所缺少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训练你的成绩很难快速提升。

二、学习和考试是一个有机整体

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一些老师建议学生学生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回归大纲,可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这些都是空话,因为学生很难在实际中去操作,即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很难执行下去。我们再拿生物来举例说明,一个学生觉得书上基础知识都会了,就是考试拿不了高分,并且觉得生物知识点多,题型分散没有规律,他们问怎样做题调整?或者是其它具体的做法是什么?但是要想生物分数达到一定的高度,必须要做几个重要的环节,少了它们,成绩一样很难提升。

1.把知识点转化为考点

考生仅仅对知识点理解是不够的,必须要知道在考试中怎样考,这才是快速提分的关键。例如,细胞生命历程这块知识,基础部分大家可能掌握得还可以,但是在做题中没有归纳,我们这里简单的做一个归纳: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1)蚕豆的根尖细胞在含氚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2)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正常分化

(3)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

(4)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5)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6)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看看以上的内容,仅仅是细胞生命历程这块知识就能联系了这么多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你不知道变在哪里,哪些又是不变的,仅仅停滞在对知识点的识记上,那么你的成绩肯定很难上去。

2.在备考中缺少主线

很多学生问什么是主线,其实对于生物学科来讲,很多关键词都可以作为主线,例如说条件、结构、功能等等。就拿条件来说就能把很多知识串联起来,例如说,酶相关的内容,PH值范围是条件,温度是条件,浓度是条件;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光反应要具备什么条件等等;信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播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试验中材料满足什么条件,其他的环境满足什么条件等等,看看主线有了,容易变成更高的角度,更整体的去备考。生物知识本身不多,也不碎,而是你没有构建主线。

离高考只有30多天的时间了,现在怎样去归纳和总结?有点晚?其实考生只要在做题中,注重联系,在分清楚哪些是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在做题的时候,看看材料是如何和知识点结合的,考查的目的是什么,干扰项的特点的是什么,这些明确了,在做题结束后整理一下,发现有哪些收获,哪些规律,还有哪些不足?这些都是高效率的备考体现。

三、靠感觉答题,步骤不合理

众多学生在考试中依靠感觉答题,当感觉好的时候,就能多拿点分数,感觉不好的时候就很难考好,那么在一模之后,我们建议学生仔细对照一下标答,看看你的表达思路和答案之间的差距在哪,你的答题逻辑体系和答案之间有哪些区别,特别是步骤表达方面,丢掉了什么内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面对,当然也是一种态度和素养。

在分析这部分学生试卷的时候,发现他们多数物理题仅仅写了公式和最后得数,尽管这些都给分了,但是严格起来,阅卷有无数扣分的理由,例如说你的公式中,一个题干中没有出现的字母,你连设都没有,没有告诉人的条件,或者在做运动题目的时候,取哪个方向为正都没有讲,上来就一个公式,写上得数,并且考试中确实拿了分数了,但是如果阅卷要严格呢?所以说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不是不能考好,而是自己在训练中,在要求上没有达到高分的标准。

篇9:中秋将近

曾尝过“逾期”苦涩滋味的小陈,用“两端都不靠”来归纳这个群体的忧伤处境。“我是对外商业学院的应届结业生,由于学的专业就是外贸,以是结业后就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事变。”于是,昔时小陈就投身一家小型外贸公司做起了贩卖。“要知道,这两年出口形势欠好,公司的买卖也一向没有转机,在看不到职业远景的环境下,我选择了告退。”

就这样,在事变不到1年时刻后,小陈毅然抉择“裸辞”,并在家里“失业”了一段时刻。就在他同心用心一意想找份专业对口的事变时,感觉到了身为“逾期奇怪人”的忧伤:“固然有一年半载的事变履历,但与成熟职场人士比起来,这一年基础不算什么。而接下来大局限的校招对准的都是应届结业生,像我这种‘往届生’就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

在采访中发明,与小陈有着相同忧伤的“逾期奇怪人”不在少数。“我发明不少企业对我们这些人有着明明的小看”今朝正在起劲谋事变的小罗坦言,每每面临HR们有关“这段空缺期你在干什么”“为什么事变不满一年就告退”这样直白提问,就直接可以走人了,由于这就是一个变相“断交”的潜台词。

篇10:中秋将近

——专访《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

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潘伟以《天工开物》为线索,遍访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现场,编著《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一书。该书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图文,融合历史考证与现实考察,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一经出版便广受各方关注。

下面是南方网对《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的专访。

主持人:在现今的工业化时代,您是如何产生编写这本《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念头呢?

潘伟:写这本书一开始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80年代初期我在一个旧书摊里发现了一本《天工开物》的上集,是清华大学机械厂工人理论小组注释的,也没认真看,只是看插图,当时是学美术,觉得里面木刻版的白描很有趣,我就在书摊里买了回来。后来我偶尔发现我拍的一些照片跟《天工开物》的一些插图很相似,我才很认真地看这本书,就想能不能用现在的图片和文字和宋应星展开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所以这个想法应该是十年前就有了。

主持人:潘老师,其实您是十年磨一剑。您所有的闲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吗?

潘伟:几乎是的,但也不辛苦,因为做得好玩,不紧不慢的。按照现在的条件,比如一个出版社,找5个摄影师分布在全国各地,然后找两个写手一编就行了,一年可以做好。但是没有味道,因为几百年、上千年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短时间拍好并考察明白。虽然能编出来,但做不到这样的书。

主持人:我们看到书中所提及的工具和手艺有一部分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一部分就已经进了博物馆或成了陈列品。您在选取写作素材时有没有一定的标准?

潘伟:我的标准是:必须还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我是把那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从明代400年前拉回到当代做一个物证,所以必须在生产现场。因此,成为陈列品的是少数,基本上我书上的工具还在用。因为我这本书是做给两种人看的,一个是专业人士,搞专业学术研究的人,给他提供一种物证。比如你写一篇论文、写一本书,这种农耕方式这种工具用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域,为什么要用,这几方面我在书中必须说清楚。同时我也写给一般的读者看,有人说这是科普的“公仔书”,可以给现在的孩子看,也不是很学术,但也不是光有趣。所以,必须要很认真地去考证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工具。

主持人:每一件工具都要认真考证,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写这本书是否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哪些?

潘伟:最基本的就是古文知识,首先要看得懂《天工开物》这本书,当然我本身是学中文的,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基础。还包括摄影技术,这当然也需要。还有科技知识,包括一些物理、化学、农学上的知识等等,这个是我最缺的。因为涉及方方面面,不懂就要去查资料,去了解,一个是请教专业人士,还有查百科全书。有时候甚至为了一个问题、几句话,在网上或者在书店里面查阅大量的论文,去考证对不对。花的精力很多,但是写起来很简单。

主持人:这本书真可以称得上是您的心血之作。有人说,《天工开物》凝聚了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千年智慧,在现今农业文明逐渐远去,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写这样一本“溯古”的书,有何意义和影响呢?

潘伟:首先是记录上的意义,现在随着工业社会快速的增长,农业工具消失得也很快,可能我现在再去拍,有些东西已经开始消失了。还有,可以说是作为当代人的.反思:我们的这种不消耗能源的耕作方式和现在消耗能源的机械化农耕方式——甚至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生产农产品,是否都是正确的?以前的是否都是落后的?

主持人:有人担心这类书的销量,您怎么看?

潘伟:出版社告诉我不用担心,他们已决定再版。据我了解,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图书馆都把这本书作为推荐图书。

主持人:这本书真的非常有意义。您对网友读者们有什么期望?

潘伟:现在人人手头上应该都有一台照相机,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一点事情,把我们身边的事情记录下来,包括用文字、相片等方式,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去做,我们这一代人所见到的事情——各行各业——就不会流失,起码在影像上不会流失。挺有意思的,希望大家一起来做。

19.【筛选信息】(4分)

“继承”体现在《天工开物古今图说》同样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

“发展”体现在《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图片不再是木刻版的白描,而是相机拍摄的实物照片;同时不再仅仅是记录,还将引起当代人的反思。

[4分。“继承”2分,其中“图文结合”1分,“记录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1分;“发展”2分,“相机拍摄”1分,“引起反思”,1分。意思对即可。]

20.【理解分析】(5分)

①潘伟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深入思考。他能发现自己拍的照片与《天工开物》的图片很相似,并开始认真思考及研究。

②潘伟具有享受创作乐趣的心态。十年的创作历程虽然漫长,但亦因为“好玩”而不觉得辛苦。

③潘伟具有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因为他用了十年时间专注考察和拍摄。

④潘伟具有细致严谨、追求完美的创作态度。他对于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工具都认真考证,遇到不懂的就去查资料,请教专家。

⑤潘伟具备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古文、摄影技术、科技知识等方面都有一定水平。

[5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其中观点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1.【文意探究】(6分)

①图文并茂,吸引读者;

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③唤起了人们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④促使人们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

篇11:中秋将近

黑龙江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将近1900人

20,黑龙江大学共有十一个学科门类35个一级学科的115个学术型学科专业和国际商务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图书情报硕士等11个专业学位类别的22个专业学位领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900人左右。

黑龙江大学年硕士生报考实行网上报名,考生须于10月份到教育部指定网站报名。11月中旬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生证)和网报编号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考生可到本省招生办指定报考点就近报考。具体事宜届时见详细通知。未获网报编号者不可到报名点现场确认。

篇12:中秋将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简洁的概念,但它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从总体上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反映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的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若干个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比如它既是一种思想理论,又是一个理想目标,还是通向这个目标的发展道路和实践进程,当然也是一种制度的设计,等等。所有这些方面的统一,就构成一个整体性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种单一性的存在,而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它是理论与实践、目标与过程、应有与现有以及活动与制度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其创立者是邓小平。邓小平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断,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所有这些理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表现形态。在这些理论中贯彻始终的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理想目标,即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地说,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之所以能成为共同理想,就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理想目标,而且是通向这一目标的现实道路和路线。它不仅向我们描绘了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想蓝图,更重要的是向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具体地说,这就是我们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我们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纲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一套制度设计,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之所在。在经济制度方面,主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个实践进程。它的理论和制度都是这个进程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实践进程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这一进程还处在进行之中,要从动态中而不是静态中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人民新的探索中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形态或模式。它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这一新型的社会主义一方面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人们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些不同的理解甚至疑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中国的实现,但不是直接的简单的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是说,它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当代中国的直接呈现,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它适用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当然也适应于中国。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或原则属于本质和规律的层面,它是经典作家透过社会历史现象把握住的历史规律及其在思维中的呈现。它并不能以纯粹的形态或理性的形态直接呈现为实践进程,而是必须经过转换,经过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变换过程,才能作为社会历史现象而体现出来。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在中国也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经过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过程,经过了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及其若干中间环节。这样就形成了新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有关论述的直接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或原则是在他们的著作和论述中得到阐述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论断,都属于基本原理的层次。事实上,他们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思维王国中,而是密切关注和联系现实的。因而他们有时候也在更具体一些的层面上也有过许多论断和意见。这些论断往往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特定国家的情况而提出的,是属于策略和操作层面的。这样一些论述不能直接照搬到中国来,而应从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创造性地提出适应中国情况的政策措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不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遗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初,中国共产党人曾照搬过苏联模式,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尽管当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自己的道路,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思想,但当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是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后来,中国改革启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留的苏联模式影响进行了大胆的深刻的改革。现在中国形成的一整套做法,已远非苏联时期所能比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的探索,都已形成了鲜明的新特色。简单地用经典作家的论述,或用某种别的社会主义模式来对它进行比附或说明,都会显示出解释力的不足。可以说,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崭新特征,是以往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过的,更没有成功地实践过的。我们必须用新的眼光来看它,必须对它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研究,才能真正把握它的基本特点。我国的理论工作者也有责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上的升华和概括,作出理论上的解释和说明。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们经常会问:这里的“中国特色”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问题。从严格的概念上讲,二者不是完全等同的,并不是所有的中国特色都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除了包括中国特色外,还包括它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但是,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离不开中国特色,而且主要就是中国特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不要搞得太复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中国特色”不是多余,不是点缀,而是突出的标志。中国特色不是一般性地谈社会主义在中国不可避免地无意识地带有的中国特色,而是有意识地突出强调的中国特色。这里的中国特色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说法,是“鲜明的中国特色”。其特色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侧面。

1.在思想理论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中国化,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

毛泽东同志最早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成果,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里,有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有人认为,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我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包括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态,这是一回事。而用传统文化来改造和改变马克思主义,又是另一回事。无疑,我们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会借用或利用传统文化中某些资源,但是这并不等于是把传统文化提高到指导思想(或之一)的地位。

2.在理想目标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并提出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现实,又是一种理想。它作为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有待在现实中进一步实现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设计的理想目标中,包括有实实在在的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内容。在党中央有关文件中的表述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内。尽管严格说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但它又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前途紧密相联。社会主义运动的推进必须有其历史主体,而承担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历经

落后挨打的百年屈辱之后有着走向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和信念。而正是社会主义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旗帜,为这一复兴指明了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目标中,小康社会是一个更为具体的理想目标,它指的是在本世纪头20年中国人民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的目标。小康社会的提法来自中国传统,邓小平把它拿来赋予其科学含义,使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一种体现。

3.在发展道路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与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发展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就能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一条现代化道路,与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相比,以及与一些亚洲后发国家相比,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找到这样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首先是认清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并由此出发,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纲领,特别是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非常适合中国现实情况和发展要求的,并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4.在制度设计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与中国情况相结合,进行制度创新,使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在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突出地体现在它的制度建设方面。从新中国成立起,中国共产党人就探索在中国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问题,特别是基本政治制度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不断完善原有基本政治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取得重大成果。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探索和积淀,我们已经形成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在政治制度方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在经济制度方面,就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文化制度方面,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制度设计,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

5.在实践探索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的发展而进入到更高的阶段,并将形成新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进程,与新中国的历史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离开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进程,就无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特色所在。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更高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将形成和体现出更新更多的中国特色。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在完

成“三步走”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并不随之终结,而是继续向前延伸,并越走越宽阔。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实质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的特色是这些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特色。我们可以突出强调它的中国特色,但这一特色并不掩盖其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在这里,科学社会主义是共性,中国特色是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和发展自身的社会主义,但它不是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由于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面临着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任务,面临着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因而必须有限度地利用一些资本主义的手段来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这里要搞明白,我们是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放弃社会主义而搞资本主义。我们也搞市场经济,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我们的经济过程和社会生活中有一些资本主义现象或资本主义影响存在,但从我们的国体,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来说,都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且这些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某些政策方面与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做法有一些表面相似之处,但从根本上讲,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和体现,不是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翻版。西方国家的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认同资本主义制度,并试图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寻求实现社会主义。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没有联系,只是一种抽象的价值观念。他们认为这些价值观念可以通过对资本主义进行一定的改良逐步得以实现。这与我们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都是根本不同的。他们从本质上已经失去了社会主义的特征,而且和我们在一些深层上有很多不能弥合的分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它不是涂有社会主义油彩的民族主义。亚非拉地区有许多带有民族和宗教色彩的社会主义流派,它们是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建设民族经济过程中受到社会主义的影响而形成的,指导思想十分庞杂,混合了民族意识、宗教教义,政策做法也五花八门,有很多理论与实践是根本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这些民族社会主义只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与此根本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遵循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带有中国个性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离不开社会主义原则,勿宁说,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底色上的民族化色彩。

上一篇: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及评析下一篇:西湖的夜色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