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标杆作文

2024-07-26

高三语文标杆作文(精选6篇)

篇1:高三语文标杆作文

海淀区2017年高三二模标杆作文

“漫画二”的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符合逻辑。

漫画一 漫画二

“舒适区”外,另有天地(50分)

“脱离你的‘舒适区’,即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英文谚语如是说。柱子上拴着的绵羊或许没有机会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与力量,日复一日、原地兜圈地做着“圈地运动”。向前迈一步,于它意味着绳套勒紧脖子的阵痛。

可是当我们人类在以上帝视角和一副活得很是明白的姿态哂笑评论这只绵羊时,又有几位意识到这场景也是在对我们自身的讽刺与警醒呢?结论再简单不过: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舒适区”,即所谓“能力之内的事情”,就是一种不必劳费心神,便可波澜不惊地过日子的状态。如果动物,如绵羊与推磨的驴,每日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即所谓“本职工作”。它们还可以寻找“智不如人”的理由。但换作人类,生物链中自诩的高智群体,倘若循规蹈矩,从不挑战能力之外的事情,就值得反思一下了。

“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当代人对于平淡度日追求“安稳”、不求成长的推辞。我们用“能力不足”拒绝了一切可能打乱原有生活秩序与状态的机遇与挑战,当看到别人获得瞩目成就时又以“这在我能力之外”作为自己不上进成长的盾牌,到头来实在是年龄愈来老,而心智仍旧幼稚,更加“与时代脱节”!井底之蛙、鹰隼飞翔前“于能力之外”的磨砺听起来老生常谈,可真正在我们自身的实践时,却作茧自缚,将自己紧紧裹在愈缠愈厚的“舒适区”中,直至喘息受阻,又叹“时代太乱世事叵测”。殊不知,是我们自己拘泥于看似物质丰足的现状,不忍心勒紧一下脖子上的绳套,错过了成长的机会。阵痛过后,另有天地,是自我的成长,亦是崭新的收获。

所幸时代的巨浪中总有些不甘于现状,不停滞于所谓“能力”界限的人们,终实现了成长与飞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物理学家潘建伟,将“能力”视作一层薄纸与证明中国科研力量、维护祖国信息安全的靶子,率领团队在欧美专家们怀疑的目光中,不懈探寻着——一次次的粒子撞击试验,正如一次次对于脖子绳索桎梏的冲刺,最终实现了零的突破与质的飞跃。于己于国,均是成长。郭琨的中国南极科考队因无实验站被请出国际大会时默默咽下的眼泪,在日夜的砥砺中,终凝成长城站、中山站上飘落的雪花。由此观之,“舒适区”外的确另有天地,“能力”不是一个阻挡我们追求卓越与成长的绊脚石,而好似一种自我激励的机制,指引着众人,越过

它,成长那么一步,一步,量的积累后一经触发的成长与质变,其实只需要冲刺一刻脖上的阵痛,收入囊中的,远不止于痛。

于是,我们停止了自我满足麻痹的“圈地运动”,毅然离开了那名曰“舒适区”的草坪,一个个地走上了百米冲刺,实现成长的赛道。

突破能力的限制(48分)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直被拴在立柱上的羊站在草地上,周围遍是丰美的草,但它所能吃到的,仅有立柱周围的一圈,即使圈里的草被啃食干净,他也无法挣脱束缚,只能对着圈外的食物垂涎。

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将永远无法成长。

这幅漫画想必让很多人都感触颇深。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明明踌躇满志地打算开展一件事情——比如写一部短篇小说,比如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着手去做前戛然而止,因为感觉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能力是把双刃剑,它既是你实现过去的物质基础,也是你追求未来的精神阻碍。当你的目标走在能力之前时,它就会化作漫画中牵住羊的绳索,暗示着:“不!你做不到!”

如果我们不甘于处身的现状,我们需要成长,需要在能力之外勇敢地尝试。想作曲的人可以写下第一个音符,想学游泳的人可以在浅水区蹒跚。只要有了尝试的先例,成长便成为可以期待的事情。鲁迅昔日是一位医学学生,他纵然看到中国的乱象,想要救国,但写作无疑在他所长之外。他的心中没有“能力”这一屏障,才使他勇于弃医从文,终成一代文豪。

诚然,能力的突破很辛苦,甚至可能很痛苦。正如漫画中的羊,若是牵扯着绳子向远处挣扎,必会伤及皮肉呼吸艰难。但有突破能力上的限制,真正获得成长,便又像挣断绳索的羊,走入一片新的天地了。尼克·胡哲,一个生来没有健全四肢的人,能够玩滑板、潜水、踢球,做到健康的人也很艰难掌握的事情。他在演讲中提到,训练时他也经历过困难与痛苦,但当他掌握一项项技能时,他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尊严。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不愿泡在能力所限制的低处,数着未实现的愿望消磨有限的时光,我要去突破,去成长,去站在个人的巅峰看另一个角度的世界。

能力以外的无限可能(48分)

一只小羊羔被拴在一根树桩上,在绳子和树桩的限定下,它的运动轨迹终究只能是一个圆,可这限定,并不能圈定它的能力范围,如果它选择去尝试冲破,那一定有改变轨迹的可能。对于小羊羔来说,道理如此,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每个人的能力以外,都有可供挖掘的无限可能。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尝试做能力以外的事情,寻求能力以外的无限可能,方能更清楚明确地认识自己,这便是一种成长。如果人只把自己置身于对自己固有的认识里,那一定是不够客观的,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扩散无数射线,这些都是未来的无限可能,而我们为自己选择的方向,一定是经过无数次尝试后收获更明确的认识。辞去主持人工作的柴静,在采访中直言自己曾有做记者的追求。这与她“主业”背道而驰但她选择去挑战自己,尝试能力以外的事情,随着《看见》销量的几次上榜最畅销书籍,我想她的成长,也在自己的尝试里开花累果。如果她当初选择一份稳定,那她也许可以在主持的路上走得一帆风顺,但她无法遇见自己“播音”能力以外的无限可能,更不可能成长与社会记者这个职业之上。所以尝试能力以外的事情,是顺从自己的内心,是成就自己的选择,是激发自己的无限可能,是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尝试能力以外的事,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无关乎长幼尊卑,社会地位高低。毕竟成长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我们的生活中有台湾90岁仍在攻读研究生的老爷爷,而他本只是一位擦鞋匠,我们生活中还有底层诗人范雨素,她只是一个保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尝试,但这更是一种无屈,一种灵魂的力量,那个老爷爷会因知识丰满而成长,而那一纸毕业证书,将为他证明鞋匠人生也有无限可能。范雨素的一首首诗,会让她因创作而成长,而那些人们的尊敬,会为她证明,底层工作者的人生也有无限可能。

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这个你,无论年龄和地位,这个成长,也不一定要成功,享誉世界,腰缠万贯。我理解的尝试,是选择相信能力以外的无限可能;我理解的尝试,是一个人可以跳出对自己固有认知追求进步;我理解的尝试,更是一种不顺从命运安排,直面人生。诚然,也许不去尝试可以意味

着我们人生的一帆风顺,但这也必然意味着索然无味。所以,愿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力以外的无限可能,用无所惧的胸怀去面对一次次尝试,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在人生的旅途上盛开出一簇簇的鲜花。

一步之遥(47分)

一只羊被拴在一根木桩上,能力之内的活动范围便只有这一个小圆,吃草,休闲,生活在一个被束缚的单调生活。可是仅一步之遥,便是那能力之外广阔而又自由的世界。对于我们也是如此,能力之内与能力之外,有时仅一步之遥。但如果我们永远不跨出这一步,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我们就永远无法成长。

何谓能力之内与能力之外?予以为在你既定认知范围内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便是能力之内;而那些在你看来有些遥不可及,不敢尝试的事情便是能力之外。

那么为什么不做些能力之外的事就无法成长呢?

首先,勇于尝试能力之外的事情可以挖掘我们内在的潜能,让我们认识到:原来我可以!纽约巨人队的传奇四分卫格雷迪认为最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负重只能爬半场,但父亲一直告诉他永无止境,于是在一次训练中带着这种“再爬一步,再多爬一步”挑战自己的想法,他最终爬完了全场,打破了固有的认知。通过这种挑战能力之外的“不可能”挖掘了自在的潜能,完成了精神上挑战自我的蜕变!而这种挑战精神的超越也成为他成功路上勇往直前的利刃!

挑战能力之外的事情,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想要去澳洲开拓眼界的马云,不幸签证被拒。在别人看来拒签便只以为着来年再战,但马云便去挑战那能力之外的不可能。他连续六天再次申请,终于在第七天打动了面签官,顺利拿到了签证。正是这次纽卡斯尔之行让马云领略到了IT的魅力,为阿里王国的建立打下基石,改变了这个杭外英语毕业生的一生。外面的世界美丽但又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与不确定性。如果你永远不去尝试能力之外的可能,那么那颗独一无二的胜利果实永远不可能独属于你;惟有迈出那能力之外的一步,探索未知,在探索中成长,人生轨迹也会走向那彼岸的成功。

反观现实中的我们似乎都缺少了这样一种尝试能力之外的勇气。我们小心翼翼,我们循规蹈矩,而最终我们将走向平庸。我们需要那份打破常规能力范围的勇气,凡事敢想敢做,向我们认知范围内再多迈一步,即使头破血流,但尝试中的成长让我们收获了经历与勇气,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添砖加瓦。

有时就是那一步之遥,有勇气地迈出后,便可闻到彼岸成功花的芬芳!愿新时代的我们拥有这份尝试勇气,在探索中成长!

挣脱能力的牵引线(45分)

一只小羊若被一根牵引线拴住脖子,套牢在一根木桩上,那么它终身只能围绕木桩原地打转,无法踏足圆圈之外的世界。人亦如此。人的能力就是那一根牵引线,时时束缚着人的活动。惟有挣脱这一根线,踏足圈外的世界,人才有收获成长的可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实践才能使人增长知识,获得成长。被拴在木桩上的小羊固然可以纵观圈外的世界,但没有真正的去体验,它又怎能有收获呢?挣脱能力的牵引线,才能收获更大的能力的提升。时下引人关注的“民间诗人”余秀华本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其能力本应限制在“种地”,“养猪”之间,但她不满足于现状,不顾亲朋的反对和旁人的嘲笑,硬是挣脱了能力这根牵引线,进入了更广阔的文学天地,写出了令人赞叹的朴素而真挚的诗句,收获了更大的能力的提升。

挣脱了能力的牵引线,也不一定时时都能成功。但即使不能锻炼人的能力,它也能锻炼人的心理——心理素质的提高莫不是一种成长。得胜归来,不会“喜气洋洋”;失败而归,也不至“感极而悲”,这是人心理的成长。最近有一较火的真人秀节目,邀请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在十几米的高空中跨越有两米间隙的跳板。一六岁女孩在跳板上踌躇半天,最终选择放弃。女孩恐高,年龄又小,这件事定然在其能力之外,然而她的失败就一定代表着她没有收获成长吗?我看未必。登上十几米高的跳台,本身就是她克服恐惧心理的过程;镇定地选择放弃,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自知自觉。她收获的是一份心理上的成长。

“尽吾志者而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尝试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无论成功与否,都能对人的成长有所帮助,或在能力层面,或在心理层面。总而言之,挣脱能力的牵引线,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是锻炼内心的过程,进而言之,更是“尽吾志”,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

所以,我们不妨尝试挣脱能力这根牵引线,收获更大的成长!

做些能力之外的事(44分)

被拴在木桩上的绵羊只能生活在一个狭窄的圈中,无法迈动四足在本性的草原上奔跑。人也是如此。只因能力不足便拒绝尝试触手不及的一切,便无法获得更多的阅历,遑论在理想的田野中自由地奔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其能力的局限,或许在某一领域内被称为行家里手,领域外也就瞬间变得湮灭无闻。鼎鼎大名的文学巨匠钱钟书数学也只能考不及格,在日常起居方面也须杨绛操劳。那尽管人们有许多能力之外的事,为什么还要尝试去做?只因能力之外的事是陌生而不熟悉的,正因为其达成之困难,获得之艰辛,人们在尝试的时候才能突破一些限制,磨砺自身,获得更高的造诣,因而具备更多能力而得到成长。

对于海伦•凯勒来说,看不见听不见的一切都是她能力之外的事。无法识字,无法说话,能够自理便已是万幸。而写作更像是天方夜谭,触不可及。但倔强而乐观的她,不仅没有丧失生的希望,还在亲友帮助下学习读写、文学,借助他人之口领略世界之奇诡壮丽,甚至动笔出书,一鸣惊人。

如果只安于生活在她黑暗的圆圈中,她或许永远都是那个性情古怪、一事无成的小女孩。但正由于她敢于尝试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与领悟,最终变得温和、开朗,成为了激励千万众人的作家,获得了成长与成功。

尝试能力之外的事不一定成功,但倘若连努力的念想都没有,甘于平凡、足于现状,那么便绝无获得历练的可能,遑论有所进取。学生将成绩不好怪罪于天赋不足而拒绝努力,百年老店仗着其古老传统而不予革新„„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足能像圆圈中的绵羊,驯服却目光短浅,可爱却弱不禁风。

能力是对自我的认识,但过度看重能力的界限则会实际上束缚自己,走既定的模式,做碌碌群氓中的一员。“天道酬勤”,唯有勇敢踏出分界的线,做能力之外的事,去尝试失败,试知荣辱,才能真正知晓世间酸甜苦辣,成长为一个睿智的人。

挑战自我 方可成长(42分)

一只羊,被拴在一根木柱上,方圆可食的青草被啃食精光,可它若再拼力跳一步,外围密布的青草便可被食用,给予它成长的能量。但它只是眺望着,未能突破自己的能力范围„„同羊一样,有时候,我们只要努力地超越自我能力,挑战不可能,便能食得营养,进一步成长„„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但为什么仍有许多人平平淡淡,无奇而麻木地度过一生呢?也许他们就像栓住的羊,栓住了自己的心,困住了可飞的翅膀;也许是他们见成长的路途遍布荆棘,从而不再挑战,放弃前行。他们会慕会怨,会叹会悲,可他们却没有挑战自己能力外之事,感叹着“不可能”悲哀的“不如人”„„

就同蹦极一样的极限运动,你不去挑战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事,便无法体验如鸟般自由的快感;当你眼馋名模的精致身材却不愿动弹起来,多尽力奔跑那看似不可能的马拉松。屠老师及其团队发现未知,为医学做出如此之大的贡献,靠的也是不断地挑战自我,努力去研究能力范围外的未知数,从而量变质变。取得成功带来的成长别人遥不可及,可对他而言,正因为他挑战自我的葚力,扯断了拴住脚步的绳索,食得地美好,只有自己才懂有多美妙吧!

我也有因挑战自身能力外而取得成长的经历。初定艺考全无基础,与旁人习画三两年有着巨大的差距。第一次画巨大的二开画,我根本无力驾驭,但仍然拼尽自己的努力去抠细节,去感受绘画过程中的秘诀,历经一星期,每天只不断改进这张画,最终我所做同他人的效果相比,虽仍有不足,但对自己有了一定突破,不枉一周废寝忘食,成长的喜悦比疲倦更汹涌。这样的经历更令我坚信,挑战自我,方可成长„„

人生就像是巨大的山峰,只有竭力攀登,方可逾越成长,欣赏最迷人的风景,我们只需要面对挑战,超越自己,永不言弃,终有一日会长成自己愿成为的人„„

突破能力,寻求成长(41分)

一只绵羊被木桩和绳子拴了起来,他的活动范围不过方圆几米。不过,他乐于这样的生活:他只需吃这方圆几米的草便能勉强过活,何必挣脱绳索去吃外面的草呢?于是,他便渐渐安于这小小的“生活圈”中了。

我们现在也面临着与这只绵羊一样的境地。绳子便是我们自身能力的束缚,而脚下的草地则是我们的成长空间。如果让我选择,我一定不会像这只乖乖绵羊一般安于几寸草地。我必定要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寻求新的成长空间。

然而,突破绳索束缚的过程必定艰辛、曲折、苦痛,充满荆棘。漫画中的羊想要拉断绳索,尚且不知要割伤多少皮肉,经历多少失败。我们想在自己能力上进行突破,则是更为困难的事情。多少数学家一生致力于攻克数学界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却终身未能对对猜想做出一点贡献。由此,我们看到,突破自身能力,去干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是有所失败,充满风险的。

但这并不是阻止我们寻求成长的借口。如果一个人不冒些风险来超越自己的能力,那么便只能困于自己为自己所设的能力范围内,收获一个平庸的人生。孙少平拒绝留在砖厂为哥哥帮忙,而是出走黄原,到一个陌生城市中独自谋生,不得不说,对于不近世态的少年孙少平来说,这的确超出了他的能力。在到达黄原后,他的,生活条件简陋,干活时也负了不少伤,受了许多苦。然而正是因此,他才能扩大自己的眼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若是他留在砖厂,便无异于漫画中的羊,只吃着那“规定好的”属于自己的草,而无法真正进步与成长。

如果你不尝试些能力之外的事情,你的能力便只有这么多,你的成长也随之停止;如果你勇于受些苦去超越自己的能力,你便随时成长,随时进步。

我们都被锁在一间名叫“能力”的房间中。如果我们安于这能力,我们便永远只配拥有这一间房的空间;但如果我们忍住痛,踹开锁住的门,我们便会惊讶的发现,其实我们的“能力”远比那一小间要大,我们便由此在更广阔的天地下成长。我们要勇于突破能力,寻求成长。

超越自我,勇敢成长(40分)

漫画儿二中是一只用绳子套住脖子的羊,它被“困”在只有一个以绳长为半径的圆中。它带着微笑,甘心生活在这一片小小的天地之中,都圈子外面未曾见过的世界丝毫没有追求„„

我们静心思考,自己何尝不如同那只羊一样,目光太过短浅,内心太过甘于知足了吗?“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图中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没错,不曾迈出到世界之步,你便永远是你,过去的的你,现在的你,未来的你,都如出一辙,如同复制。

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吧,不要活在自己设定的舒适圈中,或别人为你“量身定做”的井中。首先,何为能力之外呢?平时你按部就班的做着的,或者交给你一下就能上手去做的事,就是能力之内的事。而那些一被提到就想回避,或不曾敢想象的,便是能力之外的事。我们总是过于追求静,所以人们总是最喜欢“铁饭碗”这种职业,比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但毫无波澜真的好吗?它带给你的只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形式和永远不能成长的脆弱敏感的心灵。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主动申请一次上台演讲的机会,没有人一开始就敢在几十人,几百人面前讲话,站在台上你可能会发抖,可能会忘词,对于没尝试过的人来说这是能力之外的事,因为自己从来没有亲身面对过,处理过这种突发的可能。但是你选择站在讲台,拿起话筒,做出你心灵的舒适圈,你就会在这样一次次能力之外的磨练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人在永久的平静中等来的不是进步,而是灭亡与枯萎。而在暴风骤雨中,人们总能超越自己的极限,成就新生的自己。

再遇到了一个本是能力之外的事时,面对它,做出尝试,比如杨绛先生,在她的万年遭遇了丈夫与孩子的双双离世的悲痛的事情,这种打击本是远远超于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范围的。但她没有被打倒,而是尝试走出这种悲痛,用从容与淡然的看破生死与红尘的态度,为他的丈夫整理书稿,完成了《我们仨》《站在人生边上》这两本感动人心的作品。所以说,不断超于自我的能力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甚至收获成功的办法。

安逸的生活过久了,你不想换个口味吗?尝试一种你不曾想过经历过的生活,多么有意义,有价值!

闯出自己的圆圈(39分)

在一幅漫画中,一只绵羊被拴在木桩上,他就只吃以绳长为半径的圆内的草,陷入自己的圆圈之内,草将吃完也不知尝试摆脱绳子的束缚。现实中也是这样,我们常常将自己的所作所为限定在已知的能力范围内,不去发掘潜能,就等于将自己圈在了能力的圆圈中。不去突破,不去尝试更多可能,人永远无法成长。

我们为什么要闯出自己的圆圈呢?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不断尝试自己未知的领域。突破极限,挑战自己,勇于创新,不断成长以扩大自己能力的圆圈。

在经典电影《死亡爬行》中,布莱克作为橄榄球队体格最大却最不能坚持下来训练的队员,在教练的鼓励下,蒙上眼睛,背着一个很重的队员,从场地一头爬行到了另一头。他爬行的距离不仅远远超过了自己认为自己体能可坚持到达的位置,更是超过了当场所有人心里对人极限体能的认知。如果布莱克没有在教练的引导下,做出这个“能力之外”的尝试,他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更无法成长,无法磨练意志力,仍将继续被队员、学校的同学嘲笑。闯出自己的圆圈,会看到自己更多的潜能。

闯出自己的圆圈为我们带来的成长不仅在于拓宽了自己能力范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力,提高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与挑战自己的信心,更在于打开眼界,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已经有的事业上取得成绩后,在明知自己今生无可发愁于养活自己和家人时,尝试突破已有成就的圆圈,在另一领域打拼成长。许多影视圈明星在出道走红后涉足商业圈,投资、开餐馆来丰富自己的能力,也有专心写作出书的。特朗普和他的女儿们,分别在已获得经济、模特领域的至高成绩后,投身政治,欲实现管理一国的理想。无论是明星们还是特朗普家族,他们的转行让他们打开了眼界,看到了更广阔的的天地,有更丰富精彩的人生。

闯出自己的圆圈,不断挑战自己,磨砺意志品性,收获更精彩的人生。

能力之外,更有收获(37分)

人总是有惰性的。我们往往安于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天天做着轻而易举的事情,毫不费力。就如同一只拴在木桩上的羊,在圈内饱食终日,无为而终。

试问:这样的人生,我们又获得了什么成长呢?阅历仍旧浅薄,经验依旧匮乏。因此,我们要跳到圈外,尝试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这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不做能力之外的事情,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电影《永不放弃》中,队长在教练疯狂的“加油”、“再坚持一下”中,竟背着另一名队员爬过了整个球场——而他以前给自己的预期连球场的四分之一还不到。“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在我们的能力之外,更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当我们勇于尝试能力之外的事情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去运用、去掌握它们。这些潜力最终转化为了新的能力,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又进一步拓宽:这便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在尝试能力之外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磨炼出许多宝贵的品格、习惯,有人会抱怨高三学业繁重,苦不堪言,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高三与高考,也培养了我们为一个目标不懈奋斗的意志。经常性的睡眠不足,经常性的挑灯夜战,有多少人渴望着快快毕业?殊不知,诸如此类的磨炼,其带来的心境、思维的变化,才是一个人成长路上更为宝贵的财富。

但有人不禁会害怕,做能力之外的事情,失败了该怎么办?在我看来,失败也是一种财富。无论成功与失败,对性格都有磨炼的作用,而失败,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极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情,还是适当放弃吧。更何况“没走过弯路的人生缺乏弹性”,其实在能力之外,失败又何妨?增加自己的“弹性”,也是成长。

能力之外,更有收获。去尝试能力之外的事情吧。即使我们是一只被拴住的羊,也要拼尽全力,挣断绳索。在绳索给我们限定的圆圈之外,有着更为广阔的草原!

力所不能及处有蓝天(36)

这是一只可怜的“羊”,他的颈上系着一根纤细的“绳”,被囚禁于方寸之间,“绳”所允许的范围内,青草已被啃尽,露出干硬的沙土,它“咩咩”叫着,骨瘦如柴,却不肯挣脱那绳索,去寻觅荒芜圈外肥美的芳草„„这哪里是一只羊啊!这分明是被所谓的“能力范围”所束缚,无法成长的我们!我们自己囚禁了自己,阻止了自我的发展与成长。我认为,我们应该尝试做些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固守已有的,永远无法成长、进步。

尝试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有助于个体成长。每个人都有所谓的“能力范围”,之所以不敢踏出,是害怕遭遇困难,恐惧失败,不愿被人笑话。可是成长,不就是一次次打败困难、踏平险阻、克服恐惧的过程吗?近期有一类“跨界”节目极为火热,“老戏骨”们纷纷尝试一展歌喉,当红歌星、影星们踏上冰面,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在自己原有的领域内已达极致,无甚上升空间的人,这种节目虽有炒作、做秀之嫌,但难道不也是一种对个人的超越和尝试吗?他们跨出自己的“能力限度”,去发掘自己的潜力,虽有失败,却也成长着。

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有助于领域的成长。无论是艺术抑或科技领域,总有“瓶颈期”的出现,当人们在现有的区域内探索无法再有进展时,唯有发掘新的方法、新的途径,开辟新的道路,该领域才能得到发展。而

这些“新的”尝试正是人们所谓的“技术局限”等人为设定的范围之外的,若不走出“囚笼”,便无大发展之说。历史上的科技、发现皆出于此道,在此便不再一一说明了。

尝试做些能力范围之外的,有助于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成长。历史上伟大的革新、变法正是人们尝试当时能力范围之外的壮举,若没有这些尝试,国家何以发展?人类何以进步?马丁·路德·金的尝试为黑人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地,为他的种族争得自由,为人类的成长作出重大贡献;维新变法中,谭嗣同的尝试和他最终的“我自横刀向天笑,留照肝胆两昆仑”为我国的改革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虽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却也激励了后人,为后期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此可见,尝试能力之外的事,有助于成长和发展,被“能力”所束缚,是最可笑与悲哀的事。

剪断绳,向前走(35分)

一只羊被一段细绳系在一根木枝上,它的活动范围只有以绳为半径的圆那么大,它只能吃那么大地的草,可当它把草吃完之后就没有东西再能帮它成长了。

而在现实中的我们是否也如同那只羊一样在原地打转停滞不前?那么束缚我们的又是什么?我想是我们害怕尝试能力之外的事情的失败。对此我只想说剪断绳子向前走。

古代有位作家叫江淹,他写的文章非常好,但是后来为什么又止步不前无人问津呢?我想他正如这只羊一样被自己的文章绑在了木杆上,他只好写千篇一律的文章,不断压榨着那所剩不多的才华,他害怕创新后的失败最终无人问津,一生才华再难有所上升。可见被自己的一时成就所束缚,害怕失败,会让人无法成长。

剪断绳,向前走,你会发现更大的草地。乔布斯回到苹果后,让员工研发只有一个按钮的手机,这样员工们叫苦连连,当时公司的状况已经不太好,竟然还不保守一点,要知道,如果产品再不好的话,公司很可能就要大规模裁员了,而事实证明,乔布斯是对的,他剪断了绳,看见了更美丽、广大的草原。所以我认为,不要惧怕失败,尝试做些能力以外的事情,人才会有所发展有所成长,就如乔布斯与他的员工一样,尝试了手机界无人敢想,也没有能力做出来的事情,最终成为了世界巨头。

法国知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写作前,听从父母的安排从事律师职业。在法国律师是十分高薪的工作,但凡尔纳却毅然选择了写作这条道路,从来没有写过一本书的他在遇见大仲马后说大仲马站在历史文学的顶端,那我就开辟地理文学的天空。从此他大量阅读地理书籍,巨大的阅读量让世人为之震惊,可是他的成就更不能让人遗忘。在当时不可能的事情如今一一实现,这不仅是他剪断绳子开辟了地理文学,也是人类剪断绳子,尝试着能力之外的事情,爆发出科技的光芒。

让我们剪断绳子吧!不要为当下的安逸成功所束缚,不要害怕面对未知的失败。因为,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挑战自己(34分)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人才能成长。

成长不是成功,人挑战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不一定成功,但能使人努力提高能力,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从而获得成长。

如果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人便无法进步。所有事情都得心应手,只要做就能成功,使人被一次次低质量、无意义的成功蒙蔽双眼,洋洋自得,满意于目前的状态,没有进步的动力。也有人因循苟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只求安稳放心,也无以进步。不能挑战自己,做当前不可为之事,使人自满、懦弱,不利于人的发展。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再会成长。收藏家马未都原在报社工作,对古董鉴赏毫无能力,但他立志要办博物馆,其所需的物力、财力与知识储备更是远在其能力范围之外。但他勇于挑战自己,向目标努力,他每天在古玩摊走动,整天整天泡在古玩卖场,在真真假假的古玩中磨练眼力。为了更好地鉴定、欣赏古玩,他开始攻读历史、金石、美术等书籍,在这过程中知晓了古代各时期的的风俗,成了民俗学家,也对美术纹饰在各时期的主要特征在各时期的主要特征了解很深,为成为收藏家,他成了历史、民俗、中国美术等专家,实现人生成长。

做能力之外的事情,需要在动用已有全部力量的基础上补充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达到理想目标,在补充新知识,缩小理想与现实差距中实现成长;如果不突破能力所限,则做事只需动用小部分能力并能成功,没有提高能力的必要,也就无法成长。

挑战自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开始“不自量力”,从而能补充新力,实现成长。

尝试“能力之外”(32分)

一只羊被栓在木桩上,它的活动范围永远是以木桩为中心的圆。如果它不能尝试挣脱绳子的束缚,就永远只能围着小小的木桩打转。人生亦是如此,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尝试能力之外的事情,可以使我们的性格更加坚韧。有人说过,人应当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尝试能力之外的事情,这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坚持去这样做,每一次的挑战,不论成功或失败,都是我们磨砺性情的绝佳机会。不断挑战“能力之外”,就如同不断攀登每一座高峰,可以使我们更有勇气,更有能力战胜每一个困难,面对每一个挑战,使我们的性格更坚韧,更顽强。

尝试能力之外的事情,可以使我们更加自信。挑战自我本身是一件不易之事。成功,无疑会增强我们的信心,使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再一次的提升;即使是失败,也可以使我们积累丰富的经验,总结教训,在一次次尝试中不断完善自我,最终通向成功。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我们也会对自己有越来越强的自信,“能成功一次就能成功第二次”“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尝试中,我们不断提升自己。获得更完美的自我,也因此更加自信。

那么,什么是“能力之外”呢?确切来说,应该是我们自以为自己也许做不到的事情。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能力是没有极限的。那么那些所谓的“能力之外”,不过是看起来比较困难的事情罢了,如果尝试能力之外就能带给我们成功和成长,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放弃这些看似困难却实际简单的事情呢?不尝试“能力之外”,我们也永远无法确认自己的能力有多高。

人生需要尝试(30分)

人的一生,因为尝试而宽拓,因为尝试才变得有长度,如果不尝试做那些能力之外的事,就永远无法成长。正如漫画中的绵羊,只停留在方圆几里,那么它所触及的面积也只有这么大,如果它尝试了再向前走一小步,它的进步绝不仅仅是这一小步,而是增加了一个圆的面积。

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绵羊一样,被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所束缚。从婴儿开始,我们的世界从一片漆黑开始有了亮度,我们没有任何能力去生活下去,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尝试,学习尝试着自己呼吸,响亮的哭声证明了我们通过了自己的尝试,让自己获得了能力,学会了成长。

尝试是通往成功的必经道路。同时也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我们是否能成长,在于我们敢不敢于尝试。生活就像是一个布满无数选择的轮盘,每一步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道路,有人认为这是自己的命数,无需尝试,有人害怕失去自己曾经的辉煌,不再去尝试,显然,他们都缺乏了尝试的勇气,被困难或成就所阻挡,但最主要的一点是他们都害怕失败所带来的痛苦与失落。

当然,世上没有一定会成功的保证,尝试本身就是个不确定性的行为。有时候,人生就像是一场赌博,尝试就是我们的筹码,每个人都是赌徒,用尝试来成长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物质繁华的科技时代,正是因为尝试,造就了如今的繁华,科技是尝试后的结果,成功与失败只不过是尝试过程中产生的附属物,无需过于在意。

我们为何不去尝试做些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呢?抛去杂念,鼓起勇气,难道自己就甘愿生活在一片狭小灰度的视野中吗?尝试不仅能拓宽人生的长度和宽度,还能使我们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不断成长,不断尝试,生活有无限可能。

舒适区(28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这只羊也有。在它被固定的小范围内吃吃草,晒晒太阳,不是件很舒服的事情吗?可这样你就失去了探寻远方的机会。

对于人来讲,沉浸于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更为可怕,这样不仅会让你与梦的远方渐行渐远,甚至最终你连这一小块舒适区都保不住。

伴随着互联网的浪潮,一批批传统行业的公司倒下了。其中不乏诺基亚、通用这样的巨头。很多诺基亚的技术骨干纷纷失业,只得重找工作。然而,令他们震惊的是,他们所拥有的能力与技术早就不适应这个时代了。原来在诺基亚这样的大公司,每个人只是螺丝钉,每个人只要干些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工作于自己的舒适区即可。这些人都在舒适区舒服久了,曾经的精英、天之骄子也成了废人。而一旦公司倒下,舒适区不再,这些人更原形毕露了。舒适区是害人的,它会逐渐消磨你的斗志,使你远离新鲜的外界,直到你与时代脱节。

而我们学生中某些人,也有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有些人数学好,语文差。但他却仍每天钻研数学,而不去学习语文。数学便是他的心理舒适区。他整天沉浸于自己的舒适区,而对语文不管不顾,甚至用本该学习语文的时间去学习数学。这样做是非常不利于自己个人的成长的,甚至不利于他数学的学习。

而这种沉浸于自己心理舒适区的学生,更是无法通过高考的检验。

人都是渴望探索的,要相信,正是人类基因中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使人类走出非洲大陆,成为世界的主人。我们应该解放心中的渴望,让这种渴望引领我们走出心中的舒适区,走向无穷的未知世界。

挑战使人成长(25分)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挑战,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勇往直前,有句话说得好:“挑战使人更强大。”如果你不惧挑战,迎难而上,那么挑战会使人更强大,会使人成长。

挑战使人更有毅力。王羲之的字名声在外,他的一幅《兰亭集序》更是皇上最爱的字画,被皇上陪葬。可是这都离不开他挑战自己,潜心钻石,试想,他如果不挑战自己的毅力,日日夜夜地练习书法,又何来最后的功成名就,又如何因书法被世人所知,他不断地挑战,不仅仅提高了他的书法,同时成就了他的毅力与坚持。

挑战使人无论在如何的环境下都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苏轼在早年仕途一帆风顺,也同样小有名气,但在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便仕途坎坷,多次被流放,直到在当时鲜有人烟被称荒夷之地的海南岛,停止了被流放的境遇,苏轼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就自暴自弃,而是调整了心态,用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在海南岛他不仅仅结识了志趣相投的人,同时也开始自己种一些庄稼,他在那样的环境里不仅活得潇洒自在,也与邻里们都相处融洽,在那里他发明了东坡肉,被人称作“东坡先生”,他的东坡肉流传至今被世人所称赞。与此同时,自“乌台诗案”后,他的境遇也成就了这样一个文学大师,所以挑战使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挑战使人成长。

挑战使百姓受益。陈涉本是一介平民,可是他偏不相信命运,非要作一些能力之外的事件,所以他评价当时社会的混乱与百姓的饱受苦难与颠沛流离,起义挑战权威,他不仅仅获得了成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同时他也让天下百姓不再受苦,使百姓受益。

由此,面对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不畏挑战与磨砺,才能曾益其所不能,挑战使人进步,只有经历了挑战,方能使人成长。

【原题回放】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漫画一”的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故事,有描写。1号文

外祖母的故事

外祖母在我心里,常像一根韧草。腰弯了,仍背得起大捆大捆的柴禾。背驼了,还不服老地和我比个儿,她常说:“我硬朗得很”我却不以为然。直到那天亲眼见证,方信以为真。

那天夜里,睡正酣,门外一声“发大水啦”打破了宁静,外祖母起身,穿衣,拽着迷迷糊糊的我到了田里,我才明白,河套涨水,从河里引的灌溉渠水量瞬间增大,若不及时处理,水不仅会涝死作物,甚至可能会直接冲走幼小的秧苗,正值初三暑假,家里其他人都在外面打工,于是也只有我和外祖母来救这场大水了。

我打着手电筒,外祖母拿着小铁铲上下翻飞,给田地里的灌溉渠加上一道道土质的大坝,拦住即将到来的大水,我跟在外祖母后面,在田里绕来绕去,忽然好奇地问“为什么灌溉渠要设计这么多弯弯曲曲呀?直接弄成直线型或者田字格的样子不是省事很多?”外祖母抽出手来拍了我的头“傻丫头,不就是为了预防现在这种发大水的情况吗?再大的水,到了这弯弯曲曲的渠里也得慢下来,缓下来,有了它的缓冲作用,才能保护好庄稼呀”

抢修工作完成,我和外祖母并肩坐在田地边上,看着情况,以防再有危险,“您给我讲讲您年轻时候的故事呗!”我用肩轻轻撞着外祖母。“好啊,你也不小了。”

“你外祖母家啊,以前是地主身份,本来呢,日子过得挺和和美美的,可是后来乡亲们要打地主,好在我们之前对乡亲都不错,所以分了地,挨了几顿批斗,也就没什么大事了,后来我就得到田里跟大家一起干活了”。

“那您会干吗?”

“开始不会呀,可是我学的快呀,也闹过几次笑话,可是很快就干的又快又好了,还认识了你外祖父,和他一起干活,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那外祖父呢?”

“他挨批斗比较多,后来就上吊了,剩下我和四个女儿呀,可是日子还得过,我就又去学着锄地、做饭、照顾孩子,现在我可是什么都会做”

外祖母说完,似有些骄傲地看着我„„

2号文

钟和人

琉璃瓦,大红牖,阳光从茂密的枝叶中倾泻下来,洒在蜿蜒错落的垂脊上,显得焕彩生辉,这就是故宫。从西三门穿过去右数第二间房,便是老王工作了四十年的地方——故宫修钟室。

一大早,徒弟小亓便打好了热水,带着灿烂的笑脸来和师傅请安了,“师傅,咱今天修点啥?”

老王慵懒地倚在沙发上,一抬眼便是小亓散发着朝气的脸庞。这小亓是他培养不久的徒弟,聪明,有能力,一路从美院本科硕士读上来,又因着兴趣经历进了修钟室,老王打心眼儿里喜欢。只是这年轻人,性格上鲁莽是难免的了,真让做接班人,还欠点火候。老王眼珠一转,“小亓,咱们今天修雅克·德罗父子的写字人钟,锻炼锻炼你,晚上交差。”[来源:学科网] 小亓得意地一挺胸,“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小亓颤颤地把尘封已久的写字人钟从仓库中搬了出来,拂走灰尘,好一个漂亮的四层鎏金塔!打开钟的背盖,这大型钟的内部和小型钟的内部也没什么差别嘛。从底座开始用布拭去一丝灰尘,然后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齿轮间年代留下的缝隙,制作相应大小的补片补缀其上。

临近黄昏,眼看着就差最后一个写字人的链条没修了,小亓哼起欢快的小曲儿,拿起钓鱼线,正准备让链条更紧一点,“啪”的一声,弦断了,小亓呆呆地望着断掉的链条,那本跪地昂首执笔写字的写字人也低垂了脑袋,仿佛在哀悼这座钟的毁灭。

“师傅,我把钟修坏了„„”小亓捧着写字人钟的“残尸”在老王面前跪地痛哭。老王仍旧是一副闲散模样,丝毫没有震惊的表现,“嗯,正常,那个链条迟早要断。”小亓止住了哭声。“您知道这钟修不好还让我修?您这是什么意思?”一天的辛劳都化作了愤怒,小亓不甘地望着师傅。老王却没有接话,自顾自打开了写字人钟和另一台水法钟。“你知道这链条为什么断吗?因为它从来都是直的,没有被掰过,而水法钟的链条虽旧,但被钟匠掰过多次,它有弹性,不会那么轻易地断掉。钟如此,人不亦如此?修钟这件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晚经历不如早经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太阳当空照,小亓端着热水,笑着来看师傅,“师傅,咱今天修什么?”

3号文

因为弯路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断其根本,断万代之疑,绝天下之惑。”[来源:学科网] 就是这样的一封奏折,将它从朝堂之上发到了这八千里之外的潮州。初到潮州,他便赶上了百姓祭祀鳄鱼的日子,一头头牲畜被投下了河,经不住水面的几次翻滚,血色便一点一点地蔓延开来,几乎染红了天幕,片刻之后,便只看得见河面上的森森白骨。

“给我调往年潮州的案卷来!”

小吏懒懒地站在下首,眼皮未曾抬起一下,“老爷啊,您是贵人,动不动讲究个什么案卷啊,律条啊,咱们潮州这儿是小地方而,连识字的都没几个,哪儿讲究那个虚头巴脑的啊。大伙儿说,是不是啊?”

接着便是一片哄笑声,小吏们洋洋自得,眼里是对他这个贬官无尽的鄙夷。

他面上再也挂不住,一甩袖子,负气而去,听得他走后的衙门里又一次充满了那令人恶心的笑意。

傍晚,老奴进来点灯,劣质的蜡烛升起黑烟,呛得他咳嗽不止,它的手指在带来的宝剑上滑过,坚硬的剑鞘咯得他手指有些疼。不若„„不若„„如此,尚能保住他大唐官员的尊严,尚能保有他一代文人的铮铮傲骨!宝剑出鞘,寒光凛凛。

“老爷,您的书稿收拾好了。”

他站起身,发现前两篇便是他的《后十九日上丞相书》,《后廿九日复上丞相书》。恍惚间,他又想了当年走过的弯路。在一座有一座府衙之间辗转,好话说尽却只换得门房的奚落。走过那么多弯路,不过是为了有机会为生民立命,当年的自己承受过的白眼承受过的嘲讽,而今天呢?牲畜的白骨再一次在眼前浮现。

第二天,他不再是坐在上首的大老爷,站在百姓吏民面前,他沉声说:“今天我贬官在此,不求荣华。只愿我潮州百姓不再为鳄鱼低首下心,愿得诸君同道!”

今日的韩公祠里仍刻着他当年的上书。若不是那些弯路,何来他的弹性,一屈之间迸发的力量,成就了一座新的潮州。

4号文

走过的弯路让我成长

我是文天乐,是一名中国留学生,现在美国读书。从小我的人生路就十分顺畅,老师家长呵护,同学喜爱,直到那天„„

那天早上起来,一通消息爆炸般传遍了整所校园。所有宿舍名牌上写着汉字拼音或中国汉字的都被揭掉,而我因为写的是自己的英文名字而幸免。看着一位位与我有着相同祖国的同胞们义愤填膺,我心中充满了同情,却同时也怀着一丝侥幸。

我无意中说了句:“还好我的机智,写了英文名,逃过了一劫。”不成想,同学们投来了一束束冷意失望的眼神,那里面的疏离感和冷漠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暗一惊,闷闷不乐了起来。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英语课上老师让我们讨论自己名字中的涵义。我仍是不以为意,在旁边的一位黑人同学满脸兴奋地询问我时,我只是淡淡地用英文回答:“天,是天上的,乐是音乐,合起来就是天上的音乐。”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猛地张开嘴,目瞪的浑圆,几乎是喊出来的:“你的名字那么美,为什么还要用英文名字?”这一问竟是把我问的目瞪口呆。他似乎抑制不住兴奋,手舞足蹈,兴奋地说:“我来自非洲一个小国,我的名字也没这么多含义,可我至现在都没有英文名字。每当别人叫我名字时,我都会想起我的祖国,语言是我与祖国的唯一牵连,如果没有它,我想„„”后面的话我已经听不见了,我陷入了沉思,他的祖国那么小,他仍心怀眷恋,而我呢?

这时,我的中国朋友也告诉我,他们生我气的原因。“你记得屈原那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吗?一只鸟、一只狐都热爱故地,你记得屈原落在异乡的‘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吗?’他甚至可以为了祖国投江自尽!还有那个名字与你只有一字之差的古人,它在零丁洋里苦苦吟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死不肯投降。”

我突然明白了,想起自己最初的侥幸,发现自己走了一条自以为是的弯路。我后悔、痛恨,自己不是那些同胞中的一员。我甚至丢了我的尊严、我祖国的尊严!我的祖国如此繁荣富饶,足以为我撑起腰杆。我毅然撕下名牌,写上汉语拼音和文天乐三个汉字。而我,欢迎任何人来撕它,千万次地撕,我千万次地写。我庆幸我没有在弯路上走的太远,我庆幸我回到正规。我庆幸这段走过的弯路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给予我的文化自信,让我成长,让我以我的名字为傲,以我的祖国为傲。

5号文

老药铺

我叉着腿,坐在这茶楼的台前,手有一搭没一搭地拨着算盘。眼睛却瞅着斜对面那家老药铺、老字号——安和堂。

堂口挂着白幡,是老掌柜的刚过世,小掌柜的接手,哦,不对,该改口叫大掌柜的。这老药铺字号可真是老,虽说只是在这镇上,可那也有百八十年了,一代代传下来,十里八乡都来这抓药。这大掌柜的也不一般,自幼饱读诗书,虽然未考上过什么功名,但也是个大读书人,谁见了不得问声好。锦衣玉食,不知羡煞多少人。[来源:学*科*网Z*X*X*K] 大掌柜的平日时不时就来我们这茶馆儿饮上一杯,对着我呼:“小二,雅间!”我也无半点不高兴,人家过得顺风顺水,哪像我,五岁来这里学徒,不知挨了多少打骂,幸而学出来了,能在这前台算算账,时不时招呼下客人,也挺自在。

“小哥,来碗粗茶,我就搁这儿喝。”说话的是药铺里的帮手——阿庆。听说这人祖上本是东北的,结果前些年兵荒马乱的,辗转之下来到这山东,原本也是个开药铺的,无奈落魄给人家打个下手,但说起来,邻里街坊无不对他竖大指。为啥?此人能干,经历过风浪,会为人处事,总有那么一股劲头。“我这不能断了祖宗的香火,还得把药铺开回来!”

我还是愿意跟阿庆打交道的,人好,消息灵通,还帮我算账上的事儿。“听说日本人要打到咱山东了,这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我俩正聊着,突然大掌柜从楼上下来了,“怕什么,咱这么多年字号,谁不得正眼瞧咱?就算是那日本人来了,也得给咱说好话!”这一番话语好不厉害,不愧是大掌柜的。

这年头,报纸上的话不能信,昨儿还说打了胜仗,今儿日本人就进了青岛。这小镇离着不远,也遭了灾,幸好是个小茶馆,避了几天门,也没啥事儿。不过,怎么不见大掌柜的来喝茶了?“嗨,听说了吗?对过儿安和堂给人抢了,大掌柜的都在门口呆坐一天了,一口饭都不吃!”“挺挺就过去了,这可是个老字号。”“挺?这大掌柜的平日也没见过啥风浪,这回直接就抓瞎了,好像店都盘出去了。”“给谁接了?”“好像给阿庆接了!”

自那以后就真是没见过大掌柜的,没人有他的消息,人们却是更敬佩阿庆了。“到底是见过大事的人,不赖。”“能屈能伸,发达了!”我也听着人们议论,坐在台前。

“小哥,来碗粗茶!搁这儿喝”我站起身,“诶,阿庆,啊不——掌柜的!”

6号文

走弯路

“你怎么老故意让我走弯路啊!我还是不是你儿子啦!”说罢,小王将一摞厚厚的文件扔到桌上,摔门而去。

小王毕业三年了,自打毕业开始就在爸爸老王的书店里工作。虽说小王是老王的独生子,本应享受宠爱有加的小王却频频感受到父亲的苛刻,并且总是避开“捷径”,告诉小王最困难的弯路让他去走。这一次,小王终于忍无可忍了。

本来这次老王交待小王的工作是区域内的图书偏好调查。老王在询问小王调查方案无果后,便给他指了一条“明路”:挨家挨户去询问。

小王本以为只能这么做了,无可奈何地,他背着一摞表格,从西区开始敲响了第一家的门。

“谁呀?”

“您好,我是大王书店的。我想调查一下„„”

还没等他第一句话闭口,门已经被重重地关上了。“别再敲我家门了!我可没空!”就这样,一家、两家„„小王一天拜访三十家住户,一律都将他拒之门外。

“弯路”走得苦,可走都走了,小王决定不能放弃。第二天,小王守在昨天被拒绝的住户门前,他没有敲门,而是用扫把把门口打扫干净,把堆积的垃圾倒了„„住户早上一开门,见门口干净如新,对小王的态度也好了起来,热情地回答起了他的问题。

就这样,本来有些死板的小王,却在这条弯路上变得活分起来。他有时还与住户们聊起天来,了解他们对书的需求和对书店的感受„„

一个月下来,小王终于把整个区域的用户调查完了。正当他激情洋溢,自信满满地把整理的文件送到老王那里时,老王却给他展示了老王调查另一区域的方法。

“看见了没有,我建了微信群,扫二维码进入调查,每十个用户抽奖,有红包,三天就搞定了!” 听到这儿,小王气不打一处来,摔门而去。

虽与父亲堵着气,但小王渐渐发现,自己原来感到困难的工作已经游刃有余。与住户们诚恳地谈话使他得知客户们的真实需求,并对图书书目进行了改进„„

他终于有勇气低垂着头,走向总经理办公室。

“爸,我明白了,走弯路让我能力拓展,还能灵活应对更多情况,这就是它给我带来的弹性!”

7号文

弯路人生

“哎哟!这不是王老板吗?我还以为你不来我们同学聚会了呢!”

我转头看那人群簇拥的地方,被众星捧月的那个人是我多年的同学,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顺风顺水,没遇到什么挫折,毕业之后直接接管了他爸的一个公司,当起了大老板。不像我,奋斗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却还要四处找工作,面临上顿吃了没下顿的困境。

那王老板看到我,挥了挥他戴着名表的手腕——虽然我不知道那是什么牌子,喊我过去。我摆出应对面试官一样的热情笑容迎了过去,“呦,王老板!”

王老板口中客套着说:“什么王老板,还不是啃的老本!”但这话我可不敢接,只能打着哈哈,把话题转了过去。聊着聊着,他瞅到我身上廉价的租来的西装,摇了摇头,“你还没找到工作吧?你来我的公司试几天吧。”

我心中一喜,连连道谢,敬了他几杯酒,喝得满脸通红。

之后我就在他的公司做了几个月实习生,每个月拿不到两千的工资,我却十分满足,这意味着我能吃饱饭了。而当我与公司签约成为正式员工的两个月后,王老板因为投资失误,没有资金周转,只能宣布破产。我在家里窝了几天,喝得烂醉,却在某一天阳光透进来时,回想起走过的这几年,每一天都比现在要糟得多。至少我现在还有存款,我还这么年轻,还有这么多时间去奋斗,怎么能跌倒在这个弯路呢?我给王老板打去了电话,想感谢他这几个月的照顾。

可电话“嘟嘟”了几声,无人接听。

之后再去同学聚会时,我也没有再见到他,听某些同学谈起他也是鄙夷的神色。甚至一些人信誓旦旦地说王老板自杀了,说他一生顺风顺水,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我走出屋子外,阳光正好。也许他们说的是对的吧,没走过弯路的人生,缺乏弹性,所以王老板才会一蹶不振。而我可是走过了这么多弯道,都能整出一个弹簧了,我有什么好怕的呢?谁的人生不如此呢?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罢了。

8号文

弯路

“怎么办呢?”他双眼无神,呆呆地望着不知名的某处。身高一米九的他颓然坐在台阶上,屈起的膝头搭着他无力的双臂,手指纠结着,他肩上的头仿佛千钧重,整个人的颜色都是灰暗的,喃喃出声,却化在风中。

他从小都那样听话,认真学习不看闲书,不打游戏也不谈恋爱,每天都是离开学校后去跑步一小时然后回家。他的人生二十余年,仿佛是一场百米赛跑,发令枪一响,当他发出第一声啼哭时,便向着既定的目标奔去,笔直的一路,一点弯路都没有,那样直接而有力。

可他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他最好的朋友小时候完全自立的选择了自己的兴趣,围棋和钢琴。他总能看到朋友谈及黑白之道的兴奋,那洋溢在眼角眉梢的欢喜,掩饰不住的愉悦。朋友还在小学时,一头钻进了足球里,从高中到大学一直是校足球队的队长。生活中有那么多事物可以吸引朋友的注意力,他自然难免在学习和自我之间挣扎寻找平衡。有时朋友也会走错路,绕到别的地方看看风景,然后再拼尽全力将自己拉回正轨。他不理解朋友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生活态度。他常问朋友为什么要走弯路呢?朋友常回他反正早晚会好的,没关系。

现在他要毕业了,自己的路却突然没有了前方。喜欢了许久的女孩儿因为他不知道如何照顾她而拒绝了他。心仪的公司因为他从小没有参加过任何志愿活动拒绝了他。导师和同学认为他不加入各种社团是没有社交能力。还有心理系的同学做调查问到他的兴趣他哑口无言时的白眼。他在这样短得时间里遭遇了从前未经历过的压力和挫折,而他笔直的过往早已刻进他的灵魂,木强则折,他的精神已在咯咯作响。他甚至已失去了向朋友求助的勇气。

朋友似乎有了他没有的一切,女朋友、实习机会和许多的赞许。朋友坐下来的时候他几乎有一瞬间想逃离,他太明亮了。“都会好的。”朋友说。朋友给他讲自己在弯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原来他的遭遇朋友早已经历数次,每一次的弯路实际上都会令自己变得更坚强。多体会多感悟多成长,活成弹簧也一样可以无限伸长,而当压力来临,类似的经历则可以支持我们走到明天。每一次的痛苦来临我们才能更加相信,一定会过去的。我会回到正轨。哪有什么弯路呢?不过是把未来要经历的分割成小段提前经历罢了。

直路也许更快,弯路却更坚韧。

9号文

直道和弯路

小王和小李同时开了家网店,一个卖茶,一个卖点小文具。

两人本来就是朋友,时不时相约喝酒聊天,一听说有了相同的事业,相互之间往来更频繁,没事就聚在一家小馆子里,把头凑在一起畅谈未来的事业规划。

“希望咱们前进的路上畅通无阻,咱哥们儿的事业都蒸蒸日上。”几杯白酒下肚,小王脸上带着醉意,晃晃悠悠地打算和小李碰个杯,“咱不求一步登天,就图个稳步直线上升。”

后来小王的事业真像自己那晚上说的一样红火。瞄准了市场上最热闹的学生市场,虽说没有一夜变成暴发户,可是名气和销量与日俱增,时不时的举行一点儿促销降价活动。小王坐在自己的电脑桌前,看着直线上升的业绩图线,手里盘着串上个月去外地进货别人送的小叶紫檀,右手端着正宗青花瓷碗,盛着西湖龙井,品一小口,小王都心神荡漾,感觉自己这是把生意做上正路了。带着点儿想炫耀的心思,和对老朋友的关心,他约着小李去了当年他们最爱去的那家小店。

在小王第二次续满酒杯的时候,小李才在门口出现。还穿着刚毕业那会儿朴素的衣服,骑的自行车正停在小王刚换的那辆商务车旁边。

“不好意思啊,刚才去接货,路上太堵,紧赶着还是晚了点儿,别生气,我先自罚三杯。”

久别的老朋友相见,酒总是少不了的,于是在小李醉得摇头晃脑的同时,小王也大概了解了他曲折的经历。先是被网上的同行联合挤压,恶意压低价格让他的茶卖不出去,后来又是遇上难缠的客户,毛里求疵给他了恶意差评,坏了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市场,经历了这么多之后,现在才慢慢开始走上正路,日子变得好过。

酒喝得差不多,小李醉着拿铅笔在菜单上画了个圈,“我这就是走了这么多弯路哪像你,一条直路走到底。” 几个月后,小王遇上了难缠的大客户,业绩一下子跌回开始,由于没有应对的经验,市场一下子被击散。小王想起小李那天画的几个圈,“那明明是个弹簧,攒的差不多了就一飞冲天,像我这就是一根竹竿,爬到顶了就重心不稳,摔下来。”

10号文

吊床与床板

月危和韦刃是同一年录取到经管系的,他们在一个宿舍住。

月危录取时是以当年的省状元的身份。从小他的学习就十分出色,他似乎也确实很有天赋。虽然各科都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外面上过辅导班,但成绩从来都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只要参加过的比赛,从没有不是前几名的,来到宿舍第一天,他就把自己的床铺换成了硬板床,上面放了几本专业书。

韦刃则恰恰相反。他是离分数线就高一分录取进来的,几乎是系里面高考成绩垫底。小学曾经成绩优异的他,从初中开始便是一个又一个的坎儿。想搞一搞科学竞赛,又每一次都是以灰溜溜的一般成绩告终。想争取推荐和加分,也因成绩不够而被淘汰。但是就这样艰难惊险之下,韦刃最终还是进入了自己理想大学的理想专业。他进宿舍没用床板,倒是自己架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吊床,也自得其乐。

“韦刃,你那床不结实吧,换一个像我一样的吧。”一天,月危正在看书时,看见韦刃的吊床随口说道。“没事儿,你别看他摇摇晃晃的,可是很结实耐用的。它有弹性,不会把自己崩坏碎掉。”

开始学习专业课以后,月危像往常一样随手看看新发的教材,觉得理应看看就该会了。但出乎意料的是,课本上的内容并不像曾经一样的简单,竟然很难看懂。

“这是课本!”月危惊呼,随手扔掉了课本。

“啊,这是课本,”韦刃说着翻了翻,“还好还好不是很费劲儿。”说着他拿出新买的教辅,躺上吊床翻阅。这是月危所不敢相信的,自己都不懂的内容,韦刃这成绩不如我的说不是很费劲?此后上课的时候月危一人坐在后排闷声翻着课本,韦刃则在前排积极和老师互动,探讨交流。虽然韦刃不是很聪明,常让老师说,但是他一直没放弃,总是在积极学习,月危则是总看不懂书上的内容,但不愿向老师“下问”,所以常常夜不能寐。

一年后,当课程期末成绩可以查时,月危在查出了自己的成绩后当时就昏了过去,韦刃和同学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后来又转到旁边的精神科,他后来总是只说着一句话“这不可能!我不可能失败!”在医院里从此没出过院。

毕业时韦刃帮着清空宿舍时,看到满是裂缝的月危的床板,叹道,“还是我的吊床有弹性,不易崩啊!”

11号文

给儿子的一封信

我儿:

儿啊,妈昨天听说你公司倒闭的事了。你三十好几的人了,妈本来也再管不了你了,可有些贴心话,妈还是想和你说说。

你还从来没听妈说过年轻时的事吧。妈也不是生来就是个老师,我总记得你上学那会儿总抱怨妈不近人情,不懂你那些理想抱负。妈怎么会不懂呢,我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妈本来是要励志成为一个画家的,我那时候成天泡美术馆,学透纳怎么画云,莫奈怎么画水,学卡拉瓦乔的灵气,学梵高的质朴。妈差点就成画家了!可妈发现自己走了条弯路,至少不是一步通向人生终点的路。

妈还记得那是个夏天,蝉鸣聒噪,闷热的空气让人昏昏欲睡,我当时拿着画笔,正对着梵高那幅《罗纳河上的星夜》临摹。可我总觉得画布上少了什么,颜色不同?构思不准?都不对。那时一双手攀上我的肩膀,它的主人让我意识到,当画家,对妈来讲,是条弯路。

那是我的老师,他指出我的画缺少一种活力,只有梵高,只有极少数有天赋的画家才有的,那种对生命由衷的热爱。“技巧能学到,感觉学不来,放弃吧。”妈还记得他当时的话。是啊,对妈来说,画画是条弯路,看不到头。可妈从来没后悔过。妈后来当了教美术的老师,那些画画的日夜培养了我的技术,也磨洗了我对艺术的鉴赏力。那些弯路从来都不是无用的,它们像一条弹簧,你走一条弯路,就绕出一个充满弹性的圆圈。这些圆圈终有一日会供你跃上青云。看看妈现在桃李天下,受尽尊重,你该知道。

妈不是来追忆往昔的。我的儿,公司倒闭破产或许是个挫折,开公司或许是条弯路,但不要灰心丧气。没有水滴穿凿的石壁,缺乏深度。没有走过弯路的人生,缺乏弹性。站起来,站在那些你走过的弯路上,让它们送你升入更高的天空吧。

我的儿,妈相信你。一切都好,勿念。

××× 2017.„„

12号文

明天

他怎么都不会相信,他高考失利了。当他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他恨不得马上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害怕同学们的嘲笑,他畏惧老师们灼热的目光,他无法面对家人一连串的问题。他已然踏上弯路。

在他眼中,他仿佛已经失去了明天。

当他的父亲找到他时,他正盯着他的双手发呆。两天来,他在这间饭店当洗完小工,拿着个位数的时薪,不知洗了多少盘子。他是不是叹气,望着自己如树根般遒劲有力的手,龟裂,老茧,这些他字典外的东西悉数登场。

父亲的一个问题,打破了空气里的寂静。

“你以后,就打算一直洗碗吗?”他怔住了,手里的沾满油腻的盘子咣当一声滑进水槽。他痛苦地回应道,他已经没有明天了。父亲沉默良久,目光在他那洗得发白的围裙上停了停,最终决定给他讲个故事。

一眨眼的工夫,时针划过十二点。明天,来了。

在那个故事里,主人公也像他一样,高考本发挥得很不错,却被人冒领成绩单。人生的轨迹,在这岔路口,被命运的铁道工人狠狠摆了一道。但这个可悲的青年,却与命运为敌,在厨房帮工,帮别人磨刀,睡在公园的凉亭被警察赶走,吃人家上坟的水果被痛打一顿。

父亲问他,这个青年虽在黑暗中乱撞,撞得头破血流,又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他一时语塞。看着龙头里不住的流水,自顾自地出神。

惺忪睡眼之中,他好像朦胧地看见那个青年的身影。刚刚被饭店当成乞丐轰了出去,却又拍拍衣襟上的土去别处碰碰运气。那个人,纵然四处碰壁,纵然头破血流,也能面带微笑奔向东方的鱼肚白。他又仿佛看到自己。

这一天,当全新的晨光洒在他身上,他第一次开始犹豫,自己究竟还有没有明天,答案真的是否定的吗?[来源:学#科#网] 这一天,他洗碗的动作突然慢了,他不再恍惚,决定放下手中的碗奔向自己的明天。

没走过弯路的人生,缺乏弹性。没有经历过坎坷的道路,则没有价值。他从来没有那么快地奔向过学校,大声向班主任喊着他要复读。因为他知道,他不能拒绝明天。

太阳升起来了。他的明天来了。

13号文

我选择的“弯路”

黄河滔滔,历经九曲方能入海;雅鲁藏布江的勘察队伍,曲折回怀,最终才能完成他们的梦想与目标。正如我们漫长的人生旅程,不可能是一条平坦的直线,弯路无疑将会是它别无选择的主旋律,也许会迷失方向,但这都是我们人生中独一无二的宝贵经历。

周末与朋友一起去爬山。那是一座不太高的山,但十分陡峭。去山顶有两条道,一条是盘山公路,从山脚蜿蜒到山顶,一条是笔直的云梯,仅有盘山路四分之一的路程。朋友要走盘山路,而我要走云梯,因为可以更快到达山顶。我们只好分头上山,相约在山顶会合。我暗暗埋怨朋友犯傻,偏要绕弯路。

沿着云梯,我一阶一阶向山顶赶去,一路上两旁除了杂草就是参天大树,遮住了天空。路很直,不一会儿就爬上了山顶。我想,朋友肯定还在山腰慢慢前行,就走在山顶的凉亭里休息。

半个小时后,朋友不急不缓地上来了,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不相识的老人。看情形,他们很聊得来。老人走近我,问道:“小姑娘,你是从云梯上来的吧?”我点点头,老人的脸上刻满岁月的磨痕,流露出慈祥安宁的神情。朋友插到:“你没有和我一起走盘山路真的太可惜了。我在山腰看东面是城市林立的楼群,南面有像镜子般清亮透彻的湖泊;北面,我为那一片青葱色田地着迷了„„我视野也越来越辽阔,心情都畅快了。”听话,我很诧异,在山腰真的能看到那么多风景吗?我不信,决定下山时同他们一起走盘山公路。

奇怪的是,许多人爬到山顶,休息不到10分钟就下了山。我问老人为什么,他笑而不答。一路上,我一直抱怨最近做事总是不顺,往往要走很多弯路才能达到结果。老人一直默默的听着,在一块大石头坐下时,老人指着脚下的路说:“以前只有那条云梯能通向山顶,后来这条路修成,人们在路上看完了风景,所以在山顶不会久留。”

下山时,我看到的风景别有一番滋味,风轻云淡中,万物尽收眼底,每一处都有独特的景色让人流连。猛然间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人生当中有些弯路是必不可少的。”的确如此,生活中的弯路让我们学会了为人处世,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帮助我们成长。

我告诉自己,今后多走一些“弯路”吧,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14号文

人生需要挫折

人生,就应该像一根弹簧,充满了弯路,当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屈还可伸。而如果人生是一根笔直的杆,当有压力时,它就会断裂。

杨琪出身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她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从5岁就开始找老师到家里来上课,帮她报各种辅导班,并且课余生活特别广泛,弹琴、舞蹈样样都会。从小学起,她就是班里第一。杨琪不仅学习好,并且人也长得很漂亮,班里有很多人追求她,但她因为父母对她的期望,一直没有谈恋爱。就这样,她一直以第一的身份,过着“充实”的生活,上了大学。

上了大学,杨琪就出国了,她的父母认为她已经能够管理自己的生活了,也就不再限制她了。除了过年回来一次,平时都在国外。而悲剧就这么发生了,在过年后没几天,杨琪的父母联系不上她,给她的同学打电话,发现她在卧室自杀了,原来是因为失恋了。

李聪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母只是普通公司里面的小职员。她很羡慕那些有钱人的家庭,要什么有什么,而她也深知自己家没有那样的条件,而想要有钱只有学习。她总是比别人更努力,别人学习、玩、睡觉的时候她都在学习。她知道自己没有好的条件,只能用时间来弥补。当她考试考砸时,父母也不怪她,他们知道她有多努力,而李聪总是在怪自己。最终,李聪在自己的努力下也是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大学,毕业后当上了一家大公司的职员,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家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也许看到故事一半,很多人会说杨琪是人生赢家,出身高贵,环境好,学习好,长得好,人生必是一帆风顺,而谁能想到最后的赢家是一个小家庭的普通女孩。正是因为挫折。李聪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都要靠她自己,而她也正是在这样磨砺下成长,最后成功。杨琪从小无忧无虑,所有事情都是父母为她担心,而在最后经历挫折时,夭折了。

正是因为挫折,我们成长;正是因为挫折,人生充满精彩。

15号文

思考

小思和小考是中学的同桌。

一日,小考向小思炫耀着最新款的智能手表:“这个手表能搜各种题目,可是比以前的搜题软件高级多了,还能自动生成作文呢!”小考眉飞色舞。而小思却沉思了片刻,回应道:“可这不会让你丧失了思考的过程吗,考试的时候又怎么办呢?”小考灵机一动:“这还不好办,考试的时候可以带表啊!这能提高学习效率,多方便啊!”小思转过头,不再理他,继续思考与完成作业。

小考的表给了他不少好处与方便,他每天都会被老师表扬作业优秀。每次考试,他总是拿到满分。

同学们纷纷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赞赏有佳:“小考啊小考,你还是以考试见长啊!”小考洋溢着笑容,沉浸在这一声声赞美中。

而小思则名次中等,但他从没忘记思考,每一道题,每一项作业,他都认真对待,陶醉在思考的海洋中,虽然曾因一道题耽误过不少时间,走过不少弯路。

小考经常嘲笑小思:“你看你,成天整日思考,一直在走弯路,而我一搜,就会了,明白了,直达答案,同样明白了一道题,我走的是直路,你走的却是弯路,哈哈!”小思沉默。

小考和小思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大学期间,小考仍是直达答案,而小思仍是沉浸在思考之间。

终于,他们毕业了,各奔东西。小考来到一家公司面试,考官对他优异的成绩投来赞许的目光,问了他几个问题。小考面对这些问题不知所措,他从来没怎么思考过,而这些问题搜题设备里又是没有的,就这样他屡屡被拒,摔入了人生的低谷。而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小思针对这些问题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博得了一片喝彩,最终他选择了一份自己爱好的工作。

思考,是一个走弯路的过程,走得多了,就知道应该避开哪些路,应该去探寻哪些路,走得多了,就能让人生的路更有弹性,更加自由自在,缺乏思考,不走弯路,会让自己不会去寻找方向,不会寻找脚下的路。

人应思考而熠熠生辉。

篇2:高三语文标杆作文

一、材料及题干的解读

写作题题干材料分为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以我国文学的源远流长引入,然后直接给出8个关键词,要求任选两词来写作,写作目的是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第二段文字对此作进一步的要求,尤其是明确要求所选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

作文题是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有两大写作任务:

第一个写作任务:从8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个,并且两者必须形成有机关联。8个关键词,大致从“视野特征”、“表现形式”、“风格特点”、“意义影响”来分类,考生可以关注到材料提供的关键词的分类特征,也可跨类别来选择关键词,只要能够形成稍有逻辑的联系即可。具体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考生可以选取心目中的关键词,用关联词造句形式来表达对中国文学的感悟与认识。

第二个写作任务:两个关键词形成有机关联的目的,是要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中国文学的概念范畴较大,考生重点要写的是“自己”,要写出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的个性化。

概念的理解参考如下:

“人民性”是中国文学在内容视野方面的特征,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世界性”既可以指中国文学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与世界的接轨,也可指把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普遍性,当然也可理解为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浪漫”与“现实”是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是中国文学表现主题的两大表现形式。“浪漫”侧重于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现实”侧重于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当然,考生也可把这一组词理解为中国文学的题材特征。“瑰丽”形容文辞华丽,参照“浪漫”与“现实”,“瑰丽”也可理解为中国文学的形式特征罢。

“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是就中国文学的作用而言的。“现实意义”与“现实”稍有理解上的重合,准确来说,“现实意义”应该指文学在当时的社会功用,也可指文学在当今时代的社会功用。“深远影响”既可指文学对后世的影响,也可指中国文学对世界的影响,从这个意义来看,又与“世界性”稍有重合。

二、评分标准

从题意和表达的角度确定本次作文评改的标准:

一类卷54-60分。选择的关键词形成了有机联系,写出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材料与观点一致,语言有文采。

二类卷48-53分。选择的关键词形成了有机联系,写出了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中心突出,内容较充实,结构严谨,材料与观点一致,语言流畅。

三类卷40-47分。①45-47分。选择的关键词形成了有机联系,写出了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材料与观点较一致,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②40-44分。选择两个关键词,但两者关联不太明显,或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较为浅陋。中心较突出,内容较充实,材料与观点较一致,结构完整,语言比较通顺。

四类卷36-39分。选择两个关键词,但两者没有什么关联。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较为浅陋。中心不太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完整,语言比较通顺。

五类卷36分及以下。选择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建议最高不要超过36分。不选择关键词,或表达的不是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36分以下。

注意:①如果文章选择了3个或以上的关键词,只要是以两个关键词的关联为立意基础,其它关键词只起补充作用或一笔带过的,不可视为未完成写作任务。

②只有文章与材料内容完全无关,属另起炉灶的,才在36分以下打分。

字数不足的文章:超过600字不足800字的文章,每50字扣1分;不足600字的文章,不超过30分;不足400字的文章,不超过20分;不足200字的文章,不超过10分;缺少标题扣2分,只写标题得1分。

三、标杆文章

一号文:静水流深

泱泱举国五千年文明,成就文化一片余韵悠长,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中国文学,余以为是质朴共瑰丽一色。

中国文学的每个汉字都如一滴水珠,汇成一条条涓涓细流,编成婉转的文化长河,构成一片波澜壮阔的文学海洋。中国文学,或质朴如静水,或瑰丽如流水,共同构成了深厚如海洋的文学成就。

静,是外观的姿态,是质朴沉稳的态度。中国文学的质朴源于远长的农耕作业,哲学上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是农业大国,是故白居易在《观刈麦》如是写道:“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生动而形象地反映农民的生活;中国还是个君子之国,这体现在文学的质朴上,四书五经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风骨,《三字经》、《弟子规》启蒙孩童的道德修养。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文学的质朴与沉静滋润着每一个愿意翻开它们的文人,在静默中修养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

流,是内存的力量。翻开静默的中国文学,接受文学的洗礼,感受文学的瑰丽。这种瑰丽,源于文人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对国与家的信仰,对自身的修养。品读《使至塞上》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边塞的壮丽;咀嚼“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受战场的惨烈和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聆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受心系天下的无私和对更高品行的追求。中国文学的内存是家国情怀,在每个文人的骨肉血液中流动,为每个有识之士传唱。

深,是蕴藉与深邃。或质朴或瑰丽的中国文学著作编织成源远流长的历史,深厚庄重的文化成就,更重要的是蕴藉其中深邃的中华民族精神。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表达传递的是对国与民的忧虑;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贞不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权贵的冷眼相看和对民众的无私奉献。中华民族精神孕育在中国文学之中,熔铸华夏儿女的风骨,滋润干涸的心灵,培育社会责任感,可见其深邃。

质朴与沉静,瑰丽而震撼的中国文学,如静潭,润物无声;如长河,掀起水花,涤净万物心灵;如汪洋,洗礼精神,打磨风骨,昭示博大与顽强。

简评:文章选取了质朴和瑰丽这一组有明显对应关系的关键词,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学质朴和瑰丽特点的感悟。“中国文学,或质朴如静水,或瑰丽如流水,共同构成了深厚如海洋的文学成就。”作者巧妙地以“水”为依托,把中国文学质朴与瑰丽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足见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文章对质朴与瑰丽的特征理解准确,尤其是第五段写到了这些特征共同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挖掘了题意的深度。全文内容丰富,中心突出,表达流畅。评分:55分

二号文:于浪漫中展现质朴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从屈子那香草美人勾勒出来的浩瀚诗篇中,中华文学那浪漫玄妙的气息跃然纸上。但细细品之,一心向善,渴望明君赏识,那样质朴而纯真的感情,又从浪漫美妙的诗文中流露——这正是传奇的中华文学,浪漫之手法与质朴之情感共存,以美妙华丽的笔触,去勾勒人民心中那单纯而朴素的思想感情。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像仙人那样凌驾于青云之上,是一种多么玄妙的场景,仿佛只有梦境之中才能见到,但在这富于幻想词句背后,何尝不是诗人想要追求自由,去摆脱烦恼的朴素愿望呢?是的,华夏民族绵延千年,社会历史千姿百态。人们于社会生活中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喜怒哀乐,再加之劳动人民那丰富的想象力,一场外表华丽而内容朴实的文学盛宴便从中诞生。人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以富有浪漫精神的诗词歌赋,去展示他们心中质朴而单纯的美好愿望。充盈着浪漫气息的中华文学,是人们用以表达个人纯真理想的舞台。

质朴的思想是浪漫的文学的摇篮,而浪漫的词藻又时时闪耀着质朴思想的光芒。还记得那个“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年代么?社会一片死寂,吏治的迂腐和黑暗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于是人们开始向往自由和冒险,渴望冲破束缚,一部极具浪漫主义之奇妙气息的《西游记》便顺势而生。追求自由、敢于冒险的孙悟空,迂腐守旧的唐僧,眼看着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他们的存在,正是普通百姓那渴望挣脱思想枷锁,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朴素无比的内心的写照。那样一部极致浪漫的中国文学啊,以人们最质朴真实的情感为根基,开出浪漫与炫丽之花,在它历经的数千年不朽之中,又无时不刻不在闪耀着人民心中质朴文化的精神之光芒。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个多么豪迈的诗人形象展示在我们眼前,而它不过是一颗向往自由和洒脱的质朴的新;“人数有情泪沾襟,江水江花岂终极。”再夸张和口人心弦的画面,也不过是诗人悲恸之情的写照,而喜怒哀乐,正是人类共有的质朴而真实的情感!

华夏文明仍在延续,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仍在熠熠生辉,而中国的文学依旧那样,于浪漫之中展示质朴!

简评:文章作者的观点为中国文学“于浪漫之中展示质朴”,所选关键词能够形成有机关联,而全文也就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中心比较突出。文章对观点的分析比较到位,有理论阐述也有具体事例,同时也有作者自己的思考。从表达的角度看,文章表达较为流畅,遣词造句都比较准确。不足之处在于内容还不够丰富。评分:54分

三号文:展民族气派,赢世界共鸣

当文学遇上中国,便诞生了璀璨辉煌的中国文学,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屈原到鲁迅„„中国文学之所以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它是人民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展现民族气派,赢得世界共鸣,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共光,为中华文化书写郁郁华章。

中国文学具有人民性,它从人民的实践中来,它是由人民创作、传承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诗经》的佳句传诵至今;“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人民的勤劳与艰辛;从《红楼梦》到《生死疲劳》,不都是取材于人民的生活与实践吗?中国文学之所以是中国人民的,是因为它以小见大,刻画出中国人民爱国、勤劳、坚毅等民族性格,展现了我们“天下为公”、“大道至简”的民族信仰,中国文学如同中华民族般,有骨气、有血性而又寻求和谐,讲求中庸。中国文学,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精神品质,展现了中国气派、信仰,又引导中国人民增强向心力、凝聚力。

中国文学具有世界性,它的优秀不仅是因为展现了本民族的气派,更是因为它引起了世界的共鸣,也让世界人民为之喝彩。两百多年前,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就曾褒扬中国儒家文化,并将其列入自身的思想体系,对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如今,联合国大厅的画壁上正镶嵌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译文;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斩获雨果奖„„中国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更是有穿透力的:它表达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展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共同的愿望、共同的梦,让世界人民与中国文学不期而遇时,也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引发共同的思考。

中国文学,既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中的无价瑰宝。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自豪于能在中国文化的滋养哺育中成长,自豪于自身也可以矫健自信的姿态属于我,属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的中国文学。作为学生,也当自觉挑起传承中国文学的匠心精神,弘扬中国文学的民族气派的责任,主动推动中外文学的交流借鉴,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中国文学,展民族气派,引世界共鸣,愿与君共勉,坚持人民性,愿与世界人民共享,展现世界性,继续书写中国文学的锦绣华章。

简评:本文选取人民性和世界性两个关键词来谈个人对中国文学的感悟,两者的深度关联阐述较为合理。文章结构清晰,有分论,有综述,表达也较为流畅。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个别材料使用不是很恰当。

评分:52分

四号文:受人民之光,照亮四方

中华典籍,为世界存留之丰、规模之大;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诗经》到《红楼梦》无不反映着人民的呼声,为中华儿女、各民族之林带来深远的影响。

诵《诗经》中的风雅颂,可窥见先秦时人们朴素的生活,可知他们对幸福美好的追求;吟唐诗宋词,可看见鼎盛的封建社会下百姓的生活多姿多彩,安居乐业;中华古书典籍中,一本本经典文学无不是再现历时历代百姓的生活,无不是记录他们那个时代的追求,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可见中国文学以人民为导向,关注并深入百姓生活,展现人民生活的时代性。回顾当下,亦是如此。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用其魔幻的笔法,结合乡村农民的生活,创造出《红高粱》。“人民性”的中国文学,亲民的作家,正为中华文化谱写独特的“人民乐章”,树立高度文化自信。

俗话说“文以载道”,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着鲜明的民族性。从西汉至今,儒家经典为人们代代传诵,为代代中华儿女接纳并熔铸于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其中的“仁义礼智信”更是鞭策着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未断绝,更是融入到时代的精神之中,从康梁呐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并为国争斗到现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理念影响着不同时代人的交往行为、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当中国文学自信地走向世界时,它给世界各民族文化添上一笔色彩。看,唐诗为外国人吟唱,儒经为外国人所研究„„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中国文学以昂扬的姿态给予他们我们深远的影响,照亮四方。中国文学以人民为导向,给予各国人民及中华儿女深远影响,是因为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在弘扬中华文化,树立文化高度自觉与自信的时代之下,亲民且泽被四方的中国文学更是一助燃剂。诵各家经典,读中国文学,增强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于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言,产生持久不衰的影响。其“人民性”必将为更多作家所遵从,其“深远影响”必将影响千秋万代。

中国文学受人民之光,照亮四方。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现于中国文学,为中国文学所承载。简评:文章以“人民性”和“深远影响”为立意支柱,看似没有关联的关键词在作者笔下具有了有机的关联。“中国文学受人民之光,照亮四方。”文章中心突出,较好完成了写作任务。同时,内容上旁征博引,语言上表达流畅。不足之处在于文章开头没有很好地点明关联。评分:50分

五号文:现实与浪漫

文学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诚然,中华上下五千年,时代不断变迁,中国文学也随着演变,其中的现实与浪漫让我感受至深:浪漫是现实的延伸,而现实与浪漫又密不可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中国文学纵深发展、繁荣。

纵观历史长廊,现实与浪漫是多么显著的特征;春秋战国,一个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铸造了现实与浪漫先源。南方,充满现实主义的《诗经》,而北方,却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楚辞》。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让我深感封建时代**中爱情的现实之残酷;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把屈原对现实的愤懑以浪漫主义式方式表达的淋漓尽致。来到唐朝,其诗歌中的现实与浪漫更是让人动怀:盛唐时期的李白,即使人生不得志,可我们总能感受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与乐观;到了中唐、晚唐,唐朝开始衰落,盛世浮华已渐逝去,辞藻的华丽浪漫也渐渐现实化。杜甫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把唐朝的衰落充分体现于诗歌中的感伤与无奈。盛唐之华丽、浪漫与晚唐之写实、现实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时代社会在变,人们的环境在变,人们表达诉求的方式也自然而变。在现实与浪漫不断转化的历史长廊中,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渊源,中国文学的根基与灵魂。

再细数今朝,现实与浪漫的运动变化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学的光明未来。在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历程中,充满了曲折与不堪,可却正是在这转型时代,孕育了超级大文豪——鲁迅。鲁迅,一直被我们称为“笔头上的革命者”,其锋利的语言,堪比刀枪利剑。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现实的批判,可再细细品味一番,这其中不也溢满了浪漫的味道吗?他批判社会中“人吃人”的现象,而他是用大量夸张、比喻、象征等浪漫形式表达出来的,在现实中充满了浪漫色彩,而在浪漫中又能深感现实之悲痛。再说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更是现实与浪漫的组合体,让中国文学发展走向新高度。

纵古观今,不难体现中国文学之现实与浪漫,更是不难感悟二者之间的联系之深切。现实与浪漫,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而现实与浪漫将不断发展,不断推动相互转化,将现实与浪漫融为一体,让中国文学更加繁荣,让中国文学更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简评:文章的观点是“浪漫是现实的延伸,而现实与浪漫又密不可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中国文学纵深发展、繁荣。”中心突出,较好完成了写作任务。不足之处在于第二段所列举材料近乎罗列材料,有点重新表述文学史的感觉。评分:48分

六号文:中国文学,给人民以慰藉

中国,地大物博,作为华夏子女,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在这辽阔的疆域里,中国文学同样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辉煌而悠久的历史,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相比中国文学所具有的浪漫,质朴,瑰丽,令我所甚深的是其所具有的人民性与现实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文学不变的,是给予人民以精神力量,让他们更好地面向未来。

文学创作,必然离不开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又必须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活动中。中国文学也不例外。从《诗经》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展现关雎女子采菜的动容,再到《狂人日记》的狂人口出狂言,最后到莫言的《红高粱》展现上世纪的农村风貌。这些无不立足在当时人们行为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一个经历了封建,解放的国家,深知人民的重要性,这也在中国文学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文学是人民创造的文字,也反过来影响着人民,在黑暗中射出一片光明,在干旱中洒下一场大雨,在炎热中开拓一片阴凉,让人民得以生存。

所以,中国文学也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文库中的瑰宝,也是生活中的调剂品。读《论语》,深知做 人要“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中国少年说》,坚定忠于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千年一叹》,理解世界和平来之不易,更懂要维护和平。时代发展太快,连背景也不再留下,唯独中国文学以顽强的毅力,穿梭千百年,仍然给生活快节奏的人们一个难得的机会,放慢脚步,体会中国文学的人间百态,然后推动人们继续以顽强之身迎接生活的挑战。

中国文学里,蕴含了从古到今无数代中国人的血与泪,他们以悲痛的哀嚎,或以喜悦的欢呼,一直警醒国人:要敢于面对生活的难处,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然而,现代人似乎对中国文学失去了兴趣与信心,特别是对中国的古典著作。缘何如此?或许快时代下的人们的心灵难以恢复平静,或许科技的强大让人们遗忘了古典,但我仍相信中国文学的魅力犹存。中国文学还需要继续向前,引导人们走出心灵的困惑,借助科技,让中国文学大放光彩,推动时代发展。

中国文学,是国人灵魂的一部分,是给中国人民以慰藉的文学。其人民性与现实意义是不可抹掉的。正如余光中所说:“祖国的山河,文化,历史都是我的‘怎么当也当不掉’,祖国的福祸荣辱是我的‘胎记’,怎么消也不能消除。”中国文学永远都是立足人民,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释放它巨大的能量。

简评:文章选取了“人民性”和“现实意义”两个关键词,这是题干中稍有重叠的词语,因此文章的切入点虽然集中,但思辩性不强。写作任务是完成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稍有不足。评分:46分

七号文:文学之光照四方

在浩瀚的文化星空里,中华文化脱颖于万千星辰,屹立于星河之上。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用它的光芒装点了我们的中华,才使它光照四方。

从《诗经》到《红楼梦》,中国文学的长河从不乏魅力四射的精彩篇章——有“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三国演义》,有神魔鬼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西游记》,更有“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笔者认为,精彩如斯的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留芳百世,必然与其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特点密不可分。

中国文学之于当下,有着它独特的现实意义;中国文学之于后世,又有着它穿越历史长河,代代留传下去的深远影响。

如在《诗经》中,我读出了那份“饮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生活礼赞;我读出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和睦家庭;我读出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好爱情。这些,都市《诗经》中的精华。它们之于当下,有着歌颂劳动者辛勤劳作,家庭和睦相处,对爱情追逐的美好向往的现实意义。之于后世,它又能将书中的这份朴素的生活真谛传承下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再如《红楼梦》,或许人们更多地看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恩怨纠葛。但在我看来,书中对黑社会及封建礼教的辛辣批判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在清代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同样,在当代社会,如宝玉和黛玉一般敢于冲破世俗牢囚,张扬个性,更是当代青年的作派。书中的这种属于个性的精神,也将会对下一代的青年人产生深远影响,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再观清代袁枚的一首《苔》,在《经典咏流传》上让它大放异彩。“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照亮了乌蒙山区孩子们的心灵。这短短的几句诗,却给了孩子们莫大的勇气,让他们明白,即使生活已定,但选择生活的方式亦可以由自己选择。它之于当下,有着催人向上的现实意义;之于后世,则是传递了这种昂扬向上,挺立于世的傲骨风气,对诸如山区孩子们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文学的光芒万丈,在其中蕴含着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护航下,它必将照亮未知的远方!简评:中国文学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作者的笔下得以具体呈现。作者以《诗经》、《红楼梦》和《台》为例,共同阐述了中国文学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关联仅停留在浅层的关联,文章并没有进一步挖掘内涵。评分:45分

八号文: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及影响

从小时候,我们便开始了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与进一步认识。《弟子规》、《三字经》、《西游记》等中国文学作品早已让人耳熟能详。众所周知,我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上至《诗经》,春秋战国,下至现代文学,二十一世纪。

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文学早已不是闭关锁国了。而是它早已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人民感受 着中国文学的魅力。

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世界性其实是一个范围词,它不仅凸显中国文学涉及世界的范围广,它还凸显出中国文学拥有世界性特点。儒学是中国五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主流,然而它的“仁”却是不仅适用于中国,就连全世界都适用。孔子——这位春秋战国时的伟大思想家也已经让千家万户所熟知。在世界上,外国友人为了纪念孔子和学习他的丰富而又具有影响力的知识文化,世界各国纷纷创办来了孔子学堂,学习中国优秀文学。可想而知,中国文学在世界是多么具有影响力,也可以得知,中国文学有世界性的特点。

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中国文学其实是现代文学、古代文学的主干部分。就如中国文学是一颗仍在成长的参天大树,而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则是它的叶子。中国文学仍旧发展,对现代文学、乃至各种类型的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它能让各式文学中体现中国文学的特性,让它去影响各位读者,它仍旧会在世界文学中有巨大的影响。就如莫言的诺贝尔文学艺术奖一般,这个奖项不仅是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创作的一种肯定与欣赏,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学在世界中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国文学的发展从未停止,对世界仍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可是,中国文学对世界的影响应是积极的一面,而并不能是消极的体现。例如中国古时候的二十四孝图也是属于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但它对世界不能产生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因为它是属于过去的封建社会,而不是现在如此开明的二十一世纪。再者,中国文学应有更多的优秀文学来为他装饰,该文学应当体现中国文学的现状,是具有影响性、真实性乃至世界性。让世界知道中国文学的厉害与优秀之处。

中国文学对世界的深远影响的范围仍旧扩大着,中国文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中国文学的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深远的。

简评:文章写的是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和深远影响,两者之间的关联有点若即若离。另外,文章对中国文学的阐述也较为空洞单调,具体事例也不够典型。评分:43分

九号文:现实之状,质朴之行

中国亦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地提升以及国际实力地增强,为此塑造了如此富强繁荣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金钱,名利固虽不能太过看重,但这些仍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无名无钱空谈理想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做的是看清社会的状况,做质朴的人,遵守质朴的行为。

现代促人形成质朴。在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国人对消费奢侈品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固然也存在两面性!这亦使我想起孔子在《周易》中的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贫穷使人变通,变通之后经过时间地沉淀,将上升到一个高的境界;当精神境界得到满足时,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就不会过多!消费奢侈品这一行为还需结合实际收入状况。当人们在中国文学中得到精神的补白以及结合现状,人就在一定程度促得质朴的形成。

人的质朴反作用于现实。人的脚踏实地这一质朴更能帮助人们看清现状,如《西游记》中四个人的善良品质性格,促使他们最终取得西经。现实并非都是残忍,人的良好品性反作用于现实,可能最后得到的结果强差人意!不仅仅如此,在西周时期的《礼乐制》中,礼强调等级,乐强调和谐,但《礼乐制》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有利也有弊,但出发点则是作用于现实,用纲常伦理统治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秩序!

现实与质朴相辅相成!在生活中,仅有社会现实无人的质朴这一现状也是不行的,两者不可缺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闰土哪一个人物身上无不体现这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现实犹如一把锋利的剑,把人的心刺穿,而质朴则犹如药物,为奄奄一息的心重新恢复再一次的跳动!

篇3:高三语文标杆作文

从高三直接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整个一个学期的作文教学,我都会制定一个大致的训练规划;中途可能会临时穿插一些其他的训练,但大体规划是不变的。现将我的计划大体罗列如下,仅供参考:

1.暑期有三十天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8月1日——9月30日),这段时间要求学生将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必修五)上的内容按主题(如爱国、思乡、反战等)进行课本素材的梳理、积累;根据前两年所写的周记,自选其中的优秀篇目两篇,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我,开学前编订一本作文集并发送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2.9月1日-11月30日,花大力气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审题训练:先从命题方式的角度(命题、话题、材料)练审题立意,后从材料作文的小角度进行作文审题训练(叙述性材料、哲理性材料、寓言性材料);

3.12月1日——1月20日左右,加大作文结构思路的训练,作文训练时不断强化学生作文中的体裁意识;上学期大约写8篇大作文;

4.寒假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在高三上学期所写的作文、周记中自选其中的优秀篇目,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我,开学前编订一本作文集并发送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

5.3月1日——4月30日,训练作文的拟题、开头、结尾,片段作文与整篇作文相结合进行训练,强调审题与文体;

6.5月1日——6月30日,综合作文训练,多讲作文的规范,包括书写、卷面、字迹、标点等;

制定了作文的教学计划,那么,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孩子们找到成就感。

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第一要建立开放的阅读观。回到写作的本原,写作不就是一种表达吗?也即写作就是用文字记载与刻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生活就会有写作。有些孩子将写不好作文简单地归因于生活的单调与枯燥,认为每天过“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不可能写出生动的内容来。殊不知作文水平的高低最终还是取决于心灵表达的深浅与厚薄。所以要起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扩大自己的写作空间。空间大了,材料丰富了,写作也就容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至今都是文人追求的一种上佳境界。所以一定要建立开放的阅读观,既要关注课内,更要关注课外。让学生在课外书籍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认识到让学生多读实际是让学生与智者对话,与作家交朋友,是用最好的精神食粮滋养他们干涸的心灵。

高三学生,学习紧张,时间有限。为了方便学生的阅读,我在班级设置了一个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每日至少两本,捐书无上限,能放置二三百本书籍(包括杂志),学生随时可以翻阅到对自己口味的书籍,努力让学生向“读万卷书”的目标靠近;至于“行万里路”,我主要还是借助于网络,不间断地通过网络的各种励志演讲(比较著名的如俞敏洪的演讲、周立波的著名清口相声段子等)、央视的经典栏目(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如“文化正午”这类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栏目)扩大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

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在写作上找到成就感。

学生时代是最纯洁的时代,他们应该具备最真诚的情感,这些真实的情感应该或多或少流露在学生的作文中。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从教师教学的成就感来说,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在高三作文教学开展之初,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找到只属于他们的成就感。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事:把孩子们在高一、高二阶段经过自由写作的文章(周记和小作文)和限时写作的文章(大作文)梳理一遍,这些作文或多或少都流露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我找出其中比较优秀的篇目,让孩子自主选择,每人至少从中选出两篇自己喜欢的文章,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我,由我统一进行编辑、排版、印刷成册,发到孩子们的手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孩子们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署着自己名字的文集时,心里是多么的激动!当写作成为孩子们内在的一种需要时,那么,写作又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我做的第二件让孩子们找到成就感的事是自己办报纸。我们班按人数分了6个小组,每组6到7人不等,每次出报,都有专人负责,一月一评,给予一些奖励。孩子们每次都能将报纸出得丰富多彩,这些美丽的手工报纸,每次都被及时地张贴上墙,这让参与办报的孩子都能找到成就感、幸福感。我也常在他们的报纸前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我做的第三件让孩子找到成就感的事就是在语文课上预留了五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分主题进行演讲。别小瞧这课堂上的五分钟,它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令人惊喜的表现和变化:由最初的在讲台上的结结巴巴变成最后的侃侃而谈,由最初的手足无措变成最后的潇洒自如,由最初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变成最后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孩子们通过演讲,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内向的孩子胆变大了,外向的孩子更加活泼可爱了!

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慢慢地被调动了起来,可很多时候,要写作文了,孩子们还是感到心中千言万言,下笔千难万难。高三阶段,孩子们要过的还有素材关。如何积累素材呢?我想到了以下的办法:首先,向教材要素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孩子们最熟悉的恐怕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了。暑期有三十天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8月1日——9月30),这段时间我要求孩子们将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必修五)上的内容按主题(如爱国、思乡、反战等)进行课本素材的梳理、积累,并把素材抄写到摘抄本上;其次,向课外书籍、报刊杂志要素材。这方面,我做的工作比较多——平时看书看报时觉得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打动人心的文章,我随时都会把它们裁剪下来,印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把这些文章都订成小册子,方便随时翻看。还有,向自身要素材。有自己文章的文集,每次演讲累积起来的文章,自己每周的摘抄,这些都是孩子们作文时宝贵的材料。最后,向媒体要素材。前面已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怎样在写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呢?

第一步,培养学生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写作的能力。

创新来源于模仿,这是我从多年教学经验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没有学生上来就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我们总是能从一篇优秀的文章中找到熟悉的影子,这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真实写照,而我们对高中生的要求是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很多学生却打着模仿的幌子大言不惭地进行作文的抄袭,所谓的抄袭便是换面不换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绝不会吝啬自己的批评,让学生用心记住抄袭作文所带来的后果。当然在作文写作中,我非常支持学生进行仿写,仿写也是一种水平,要是能掌握好仿写的技巧,也是十分了不得的。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让学生写出完全创新的文章不仅在时间上有所限制,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很难达到完全创新的要求,所以高中生的写作仍要以模仿为主,但是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在自己仿写的文章中标出自己创新的内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感受,都是值得称赞的。

第二步,巧拟题目,增添作文的亮色。

有人曾说,作文最大的文采就是有一个精准而深刻的立意,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但一篇文章最能体现立意的却非题目莫属了。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好题一半,说得对极了。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在考试不可回避的现实中,写作教学“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必然。高三的写作教学就不能不抱着一丝功利心了。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好好拟题,巧妙包装,是获得阅卷者青睐的第一要务!高考前一个月,我都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拟题的训练。

第三步,凤头豹尾,直抵人心。

元代乔梦符认为文章开头应像凤头小巧华美。明代谢榛则认为开头要像爆竹,清脆响亮,先声夺人。南京十三中的王夫成老师说,开头体现“快人快语”,尽快“放电”。开头切忌平平淡淡唠唠叨叨,切忌大量直接抄录原材料。某年南京市模拟考试的作文题是这样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

有个孩子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街巷间卖酒酿师傅一声长长的吆喝,孩童时期手掌触碰大树花草泥土的细腻质感;桂花香浸润心扉的袭人气息……(《这是记忆》)

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可谓直抵人心!

至于结尾,有个孩子是这么写的:

此刻,请记住这样一句诗,同样来自诗人北岛:“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只愿做一个人。”(《细节即自我》)

结尾尖锐,充满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我想说的是,写作中你立意再深刻,内容再充实,条理再清晰,都要依靠于文字之上,所以我们要注意规范书写,给看的人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的作文处处体现其用心的良苦。我觉得规范书写包括以下几点:

1.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2.三不:不写错别字,不错用标点,不轻易涂改。

3.三适:快慢适可,大小适中,总体适目。

4.三要:时间要留足50分钟,每小节前要空两格,字数要达到规定要求。

篇4:浅议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一、解决对策

在高三短暂的几月中,我们如何应对作文教学呢,试从以下几点论述。

1.读写结合,学会积累

在“读”的方面,每天的早读课,我都会挤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些晨读材料,有地是名言名句,有的是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小文章。然后在上课前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提问,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记忆。或者引导他们赏析。

除此以外,我还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 读的方法,可朗诵,可摘抄,也可交流讨论,或师生共读一些时事热点以及评论。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而为了便于大家交流阅读,组织学生捐献或班级共同订购一些大家喜欢的报纸杂志,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评论的角度,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意无意的就能学到各家各派的长处,厚积薄发,也可缓解高三大量做题带来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修养身心之余更能有助于写文章。

说到“写”的方面,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随笔本。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顾名思义,随意自由地写,但不是随便地应付差事。平时读书、看报,见到对自己有益的小知识、小资料,名言佳句、精采片段等都摘抄下来。这种抄写过程,就是一种对材料的积累和强化。其实生活是作文素材最主要的来源,如平时同学间的交谈,和父母、老师的交流,参加班级活动,看电影等等都是很好的学习、积累的机会。所以我常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多看、多想、多写。有所见,就会有所感,有所感,就要及时记录下来。

如果合题合意,稍经提炼加工,就可以写进作文。或要着眼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可品评世事,讴歌自然,抒发人生感慨。要求言之有物,缘事而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传情达意。总之,不论篇幅长短,以真为本。作文的取材范围广阔了,内容自然会丰富充实。

2.作文教学

①面对群体,要关注他们的共同问题,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作文教学过程有一个整体目标,才能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高三作文,着重是不限文体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还可以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分解成审题、立意、组材、结构、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训练点,在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考虑好本册哪些课文是适合进行这些能力训练点写作教学的,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在评析课文时讲清文章的仿写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

②面对个体:要注重学生纵向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辅导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都是不同的,他们在作文上呈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在写作上犹自己的长处和弱项。老师选取典型,有针对性地辅导,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比如有的学生语言功底很好,但审题能力欠缺,可以针对这个进行单独辅导。有的学生素材陈旧,几次作文下来,几个例子反复用,论证乏力,针对此现象可以引导他多看书,让学生关注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等节目,这些节目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思想性、人文价值含金量高,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让学生讨论这些节目中反映的一些事件,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作文鲜活起来。

3.课堂的外延

①开办手抄报。手抄报半月出版一期,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自定刊名,让学生自由撰稿。一张张设计精美,或别具特色的手抄报呈现在大家面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能,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②提供活动舞台。根据课标与教材的特点,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有计划的开展演讲、辩论、朗诵,欣赏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并将之贯穿于课内外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写作活动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的丰富与魅力。这些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展现了自己的才艺,提高了心理素质,形成了语文的综合素质。“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其他能力具备了,水涨船高,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

篇5:高三语文标杆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类文】

让平凡开花

细品平凡,实乃非凡,简桢说:“向着阳光,一路播撒平凡的种子,期待它们开出非凡的花儿来„„”

是的,每个平凡人都能酿出不平凡的人生佳酿。

周国平说:“人是被废黜了的国王。”诚然(显然),人人皆可成尧舜,每个人都是潜能无限的个体。上帝创造了你,那么世界上必有一处等待你的降临。因此,现在平凡无需担心,你令人咋舌的潜能正等待你的开启,去为世界的某片空白,涂抹靓丽的风景。

再者,严格意义上讲,伟大事业的开创全都起于不伟大的事中,真正的不平凡只能诞生于平凡。《老子》中讲:“潜龙勿用,见龙于田,终日乾乾,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伟人只要到达巅峰,其结果也只能是下跌。因此,所有的“在天飞龙”必定源于“勿用之潜龙”!

明晓了为什么平凡之人可以创造非凡事业,我们才播下了平凡的花种,要让平凡开出欢欣忭悦的花儿来,还需细心的扶植和栽培。

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一直庸庸碌碌在红尘宦海无望奔波,自甘平凡沦落为平庸。如今队伍庞大的“蚁族”、“穴居动物”,了无生气,不禁让人唏嘘。

为了脱此困境,浅层次上,我们要做的是自信——深刻觉知个体的无限可能。的确,人人都是国王,可因为我们缺少了此方面的自信,我们便只能被废黜。此外,这种自信,能够帮助我们超越所处社会与时代的困宥,真正了解为何“非凡起平凡”,而不至于被大众同化,终生无为。

深层次上,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不同于“自甘平凡”,这心境更多的是一个禅境,一种静默的观照,一种生命的飞跃。一方面,这种平凡心启示着我们超越对胜利的渴望,摆脱功利的心态,静默观照生命的点滴进程。“春来花自发,秋至叶飘零”,对种子顺时而育,不功利,不急躁,方能乘天地之正而育非凡之花。另一方面,这种平凡心更近于佛门的透达。它使我们熄灭了一切贪嗔痴,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平凡也好,不平凡也罢,我的存在是为了存在,这样,我们才能在无心间成长,滋润达观的甘霖,从而开出非凡的成功之花。

平凡可以开花!

请让平凡开花!

[简评] 本文立意精准,观点鲜明形象,结构清晰,层次感强,呈递进式说理,思维开阔,古今引用,信手拈来,体现作者不凡的积淀,剖析说理有一定深度,但深刻性尚欠,语言的灵动性还不够,故判为一类下,64分。

平地筑伟业

“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永不打烊”,凭此质朴之言,台湾诚品书店在短短十几年内由平凡书屋成为业界翘楚。守定信念默默耕耘,平地亦可筑伟业!

穿越历史的风烟,我们可以望见,世之伟男子、真丈夫,大都出身草莽,起于卑末。且不论那斩白蛇起义的亭长刘邦,那来自小岛的拿破仑,试问我开国主席毛泽东,起初可有世代簪缨之誉?可有万贯金铢之财?古人有仗书剑走天下者,豪气直言:“是英雄不问出处。”世人不论贫富穷通,归根到底都是等值的一抔黄土,起初平凡的人,凭借着质朴的一腔执念与果决的一份决心,极有可能实现生命的突围,以“立德、立言、立身三不朽”自立丰碑一座,以平地的基础筑成超拔的伟业,永垂千古。

许多人庸庸碌碌,平平一世,不成伟业,其症结不在于他起初就平凡,而在于他没有看出、或是不会利用自己平凡之身里已有的超凡潜力。影后张曼玉现今已被公认为“风华绝代”的最佳诠释,她的不凡之处与其说在眉目,不如说在味道。然而如果当初,身为商场售货小妹的她没有意识到或是不自信于自己独特醇永的那种味道,并毅然从艺,从小角色起日渐打磨,我们又怎能得见日后她风姿绰约的《花样年华》,她深沉旖旎的《青蛇》?很多时候,平地与伟岸之间仅一步之遥,从平凡的此处跨越到不平凡的彼岸,只需你的一念自信。

幽兰香百谷,而幽兰实不知其香,要成就伟业,我们需怀一颗平凡简淡之心。杨绛老人在百岁寿辰时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我平凡的生活。”抛却浓艳喧哗,老人的生命如一匹素锦,愈是平凡清淡,愈显超凡脱俗。是以,我们便能体悟,缘何大师巴赫要在莱比锡默默作曲二十载,缘何爱丽斯•门罗文风煊赫却依旧愿为平凡主妇,欲成大事者,必能俯眉低就,埋首躬耕,因为他们明白,平凡不平庸,平地筑伟业,以简淡之心击溃尘嚣蔽眼,则自是花中第一流。

聂鲁达曾在诗中说:“明艳之花如你,凭那素淡蓓蕾亦以走到今日。”平凡的人们,请坚信“我本非凡”,自平地铸就伟业![简评] 文章立意准确,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最大的亮点在于语言的表达,素材的选择。语句表达形神兼备,素材涵盖古今中外,可见作者积淀之深厚,思维之灵动。然在深刻性上略显不足,故判为一类下,64分。【二类文】

等待绽放

“能到竹林下,自有春水声。”生命中需要这样的从容,守一颗平凡之心,等待属于自己的绽放。的确,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每个伟人都曾经平凡,每个平凡的人都有成为伟人的潜力。美国作家爱默生在哲学上的成就并不为人知,他提出的超验主义宣扬“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宇宙。”尽管它带有形而上的唯心主义色彩,但它表达的却是人性潜能无限的达观。既然每个人都同样是一个宇宙,那么从平凡变为伟大,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然而,过度相信自己的潜能,不守一颗平凡的心,却难以走出“小我”的局限。“苏门四学士”的秦观,自幼熟读兵书,壮志满怀,立志建功立业。一旦被卷入政治漩涡,屡遭贬谪,便悲愤交加,痛不欲生。“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自作挽词,忧伤而死。苏轼则不然。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都被他看作“竹杖芒鞋”,在“缺月挂疏桐”之夜,高唱“大江东去”。徐州防汛,苏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苏轼守一颗平凡之心,在平凡的位置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跳出了“小我”的局限。

守一颗平凡之心,等待绽放,不正是一种生命的从容吗?生命并不是一张精准的列车时刻表,我们不需为晚点而叹息。隋朝最后的大将张须陀人生前49年只是一个县级干部,然而史策记载的,九成都是他人生最后两年纵横关东,平寇戡乱的传奇。66岁时,一位老爷爷在排队领政府救济金,然而24年后,他却成为创办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命运里的幸福与哀愁,从不是邮局的周刊,每周一次送到你的邮箱里,我们所需的只是平凡的等待,抓住时机,创造不平凡。

平凡不是不思进取。“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享朴素细微之韵,执远方寻梦之美。既有平凡的心,又要有“致君尧舜上”的崇高理想。“朝露昙花,咫尺天涯”,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自己的绽放,即使一瞬也无怨无悔。

尘世如风如雨,风雨如花如絮。“青蒻笠前明此事,绿蓑衣底度平生,斜风细雨小舟轻”。守一颗平凡之心,笑对生活的斜风细雨,去追求有朝一日喷薄如阳!

[简评]此文将立意定为“守一颗平凡之心,等待生命的绽放”,准确而深刻。论述思路清晰,逐层深入:平凡可以成就伟大——在平凡的位置上应摒弃“小我”——守平凡之心等待绽放是生命的从容——平凡不是不思进取。能综合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简练有文采。如能精简第二层,充实其它角度则更好。故判为二类上,62分。平凡之土培育非凡之花

一朵平凡的玫瑰正含苞待放。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都是平凡、不起眼的存在。久居城市樊笼,我们早已被生活的苦难磨去棱角,只留下一颗被磨粗糙了的心。于是人民开始在平凡中寻求非凡„„

舒婷说“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是的,唯有平凡之土才能培育出非凡之花。

深深扎根于社会,深刻体味过平凡,才能叩启非凡之门。“接地气”,真实的平凡人才有可能成为非凡的人。平凡的郭明义默默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十年如一日,日夜不息,这平凡的奉献让他在公益善举上收获了非凡的评价。平凡的管谟业扎根于乡土,多年来笔耕不辍,这平凡的伏案写作与细致体味成就了站在诺奖领奖台上的莫言。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当起了村官,在农村这片平凡的土地上,他们干出了非凡的事业。

正是因为他们扎根于平凡,才能成就非凡,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凡的心,才干出了非凡的事业。

诚然,扎根于平凡实属不易,从平凡中成就非凡亦非易事。因为人们往往不甘寂寞,非凡的光芒远远地闪耀着,他们如陈士成迷恋白光一般疯狂追求非凡,殊不知,“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没有平凡之土的培育,又怎能欣赏非凡之花的盛开?

人们只能看到非凡的强大,却不知非凡是个勇猛的战士,不用平凡来武装自己,如何让他束手就擒?多少北漂族因向往北上广的非凡生活而露宿街头?一代文学巨匠川端康成又为何因追求名利而落得自杀了却一生?都是不知平凡之土孕育平凡之花的缘故啊!“登高必跌重”,徒求非凡,而摒弃平凡,怎能让自己收获成功?失败,是必然。呵,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骗了他。

然而,他们挡不住时代的步伐。当下的中国正走在非凡的路上。两会期间不摆鲜花,不挂横幅,平凡的举动彰显着非凡的品质。“光盘行动”如火如荼,正减少着“舌尖上的浪费”,平凡的举动传播了非凡的美德。每一个国人都怀惴着平凡而又非凡的一个中国梦,相信,不就之后中国将迎来由平凡走向非凡的华丽蜕变。

山巅上,石缝间的那朵玫瑰,在非凡的光芒的裹挟下,绽开了笑靥。

[简评] 把“平凡”和“非凡”的关系用土壤和鲜花的关系作比,是文章的一大特色,这使得两个抽象词语形象化,有了灵动的美。另一特色是重点论述了怎样才能由平凡而变得伟大,“深深扎根于社会,深刻体味过平凡,才能叩启非凡之门”“甘于寂寞”,这两点思考很是切合观点,避免了人云亦云。但有些观点和例析还须斟酌。故判为二类中,59分。

【三类文】

让平凡成为伟大

蝴蝶化茧成蝶,昙花璀璨绽放,丑小鸭华丽变身白天鹅,平凡与伟大就在一瞬之间。不过一线之隔。

当蝴蝶还是蚕蛹的时候,它也许不知道自己是一只蝴蝶;当昙花只是碧绿一株时,它也许没有期待自己绽放的光华;它丑小鸭还是丑小鸭的时候,它对自己也许还心存不满。因而我们要坚持相信,我们也许平凡,但我们并不平庸,每一个人都有成为伟人的那份潜力,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有破茧成蝶,粲然绽放,褪变成伟大的那个自己。然而很多人却在通往伟大的路上中途离场。没有坚持,如何能够成就伟大。纵使有万般潜力,缺少了坚持,平凡终究是平凡。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会彷徨,会迷惘,会失落,会沮丧,会埋怨如此平凡的自己,甚至想放弃,想逃离,想就此甘于平凡。成为伟大的人似乎遥不可及。然而这不过是成为伟大的路上的一点小风浪,一点小挫折。只要我们坚持,坚定信念,伟大与平凡不过就在这一线之间。一如李娜,二十年前的她还不为人所知,二十年后的她却“冠盖满京华”,从平凡到伟大,李娜坚持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二十年,为何我们不能也像她一样呢,也许,不需要20年,我们也能成为伟大的自己。

当然,拥有成为伟大的梦想固然重要。可是,成为伟大的人却需要一颗平凡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用平凡心看事,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就像金妍儿,冬奥会的最后一场谢幕,满场失心疯的尖叫,她始终保持着微笑,与大家挥手。她如同最接近上帝的天使,完美谢幕。第2的成绩,使很多人失望,然而那一刻,金妍儿却用微笑化解,用一颗平凡心,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人生的路上,有太多阻碍,成为伟大,正是需要这样一颗平凡心。

坚信自己成为伟大的信念,并不断为之努力,前进的道路上保持平凡心,平凡褪为伟大,不过一线之间。

重拾起成为伟大的梦想,为自己擦去泪水,重拿起前进的拐杖,为自己道一声加油!

不妨为还平凡着自己喝彩!

不妨为明日伟大的自己喝彩!

[简评] 文章能抓住平凡与伟大的关系进行阐述,立意准确;虽扣住怎样从平凡到伟大论证,但论证过程中思路不够清晰,分析稍显肤浅;就语言来说,考生有雕饰语言的意识,但语言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平实的。故判为三类中,52分。【四类文】

保持平凡之心

平凡之心,能够保持,在诱惑面前也能不慌乱,最终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保持平常之心,你可以很愉快。

平凡之心是一盏明灯,能指引我们驶出诱惑的海洋;平凡之心是一缕阳光,能使我们的前方更加光明;平凡之心是一阵温和的细雨,能滋润我们心中的那份宁静之地;平凡之心是一种态度,让我们能够处理好很多的事情;平凡之心是„„ 保持平凡之心,你便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安于平凡,不重名誉,别人便会尊敬你。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重视名声与金钱,而季老则恰恰相反。季老在大寿之际向人们请辞去他身上的三顶“桂冠”。季羡林老人完全有资格接受这三顶“桂冠”,但他却请辞去这三顶“桂冠”,还他一个轻松自由身。假如季老没有请辞这三顶桂冠,或许他就不会受世人的敬仰;假如季老没有请辞这三顶桂冠,或许他也就被名誉压身,得不到一个轻松自由身。正是因为季老保持了一颗平凡之心,安于平凡,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也因此而倍受世人的尊敬。

保持平凡之心,你可以活得很轻松。保持平凡之心,不被功名利禄拖累,你便可以活得很轻松。晋代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便辞官回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悠闲自得,令人羡慕。假如陶渊明因五斗米而折腰,或许他的生活也就不会如此得轻松了;假如陶渊明因五斗米而折腰,却未归隐,他也就不会开创“山水田园诗”这一派了。正是因为保持了一颗平凡之心,陶渊明才能活得如此轻松。保持平凡之心,首先要看淡一切的功名,不重视功名,安于平凡,这样你才可能面对诱惑时不慌乱,安安静静地处理好所有的问题,最终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但当今社会上,许多人正是因为没能保持一颗平凡之心,搞得自己身败名裂,悔恨终身。因此,保持一颗平凡之心,轻视名誉,完善自己,那样你才能获得一定的成功,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保持平凡之心,你可以过得很愉快。

[简评]文章虽开头结尾点到“保持平凡之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但中间主体部分只强调要“保持平凡之心”,未涉及到材料中的“不平凡”“伟大”。另,文中用例分析生硬,比喻修辞使用不当,还有2个错别字。故判为四类下,43分。

篇6:高三语文标杆作文

世之名著数不胜数,而各有其特点。于其中,我独爱那《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悲壮激烈之词句。

对稼轩的最初了解,起于小学所学《西江月》。但当时知识有限,后来到了中学方才明白,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也许只存在于稼轩的理想中。

稼轩生于南宋,时北方金国入侵,南宋朝廷软弱无力,稼轩有志报国而壮志难酬。二十岁时,他领五十骑兵,袭击五万敌军之城,活捉叛贼张安国,告慰耿京在天之灵。后主张抗金,《美芹十论》气势磅礴,文理可观。其文武双全如此,争奈统治者不争,未得重用,实乃英雄无用武之地。

其生不逢时如此,只得在词中抒发情感。初中时,我学过了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而到高中才知道,那“陈同甫”,又作“陈同父”,本命陈亮,乃稼轩之同道。二人常常不远万里相会,最为著名的是那次鹅湖之会。时逢冬日,天大寒,二人饮酒畅谈,“惊散楼头飞雪”。别后,稼轩在路上,雪深泥滑,“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不禁感叹“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岁初,费尽人间铁。”于是,二人长歌互答,五首《贺新郎》就此诞生。其中“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是稼轩壮志难酬的真实写照。

稼轩的词,激励着我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总会激励自己“看试手,补天裂”;每当研究我感兴趣的3D制作软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纵横驰骋之感油然而生。高三开始之前,一位同学因病休学,得知此消息,我十分失落,惆怅不已,而脑中浮现出那句“千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是啊,“男儿何用伤离别”,即使从此不同年级,也仍然是同学。带着辛词的正能量,我进入了高三,并将全力以赴冲刺高考。

《西江月》中安然祥和的理想图景,在南宋已然不可实现,但在今天,只要我们有着“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斗志,就一定能创造未来。

这就是我的名著阅读故事,辛弃疾的刚烈忠义,将会永远留在我心里。

【2号文】我的名著阅读故事

细细算来,名著也伴了我十来个春秋了,从《安徒生童话》《西游记》,再到后来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而后是如今的《红楼梦》《红岩》,似乎每一个时期总有那么一两本乃至三四本名著贯穿于生活中。

我们看到了《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坚持,看到《边城》里茶峒人的淳朴,看到《红楼梦》里无数人爱恨纠葛„„我看了这许许多多,觉得这便是名著所给予我的,却仍感到不满。不是不满意,而不是满足,于是,我在翻阅渴望,从中榨取些别的什么以滋养心中这块贫瘠到有些荒芜的土地。

打开那本《鲁迅全集》,我开始对着那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作者简介发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我已经是够了解他了,我如是想,却又忽然怔住,这是真的么?我真的了解了谁?是鲁迅其人还是仅仅是封面上烫金的大字“鲁迅”。

突兀地,有一种渴望包裹了我,我想见见他,想要见见那个以笔为枪的鲁迅。我钻入书中,在字里行间穿梭,妄图找寻到他的影子,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模样。

他似乎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咄咄逼人,那么坚定不移。他也彷徨过,无措着,摸索着在黑暗中前进。他也愤怒着,呐喊着试图唤醒沉睡的雄狮。

他也是个孩子,在课上画像,在院中玩耍,在地上趴着看虫子打架;他也是个青年,热血地,志向高远地前进;他也是位父亲,会背起沉重的名为家的责任,会疲惫,会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

他那座浓墨重写的“鲁迅”倒塌了,平空站起了一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人,我们似乎与他那样近,近到我踮起脚就能碰到他下垂的指间。

名著,带给我们的,或许不只有陪伴,她在生活的不经意间带给你思考与惊喜,惊喜于你与智者,曾经那样近。

【3号文】我的名著阅读故事

《三国演义》是我最爱读的一本名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诸侯争霸的故事。我对他的喜爱,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情节波澜起伏,更重要的是《三国演义》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我的生活当中,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初读三国是在我小学时,那时我对曹操有着很大的崇拜感。曹操虽是宦官子弟,但他却果断、勇敢、识人,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有时在睡梦中,我甚至还幻想我成为了曹丞相手下的得力战将,与他逐鹿中原,统一乱世。

那是一节数学课,老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由于我的成绩始终不理想,本可以回答问题的我一直在座位上犹豫着。这时,曹操刺董卓的画面浮现到我的眼前。要知道,董卓可是一位暴君,行刺失败轻则人首分离,重则千刀万剐、牵连九族。但曹操却不惧这些,只见看果断的拔着七星宝刀。突然,视角回溯到了数学课上,我想比起曹操背负的责任与面临的恐惧还相差很远呢!于是,我史无前例的举起了手,最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我再不是那个在数学课上胆怯不敢发言的孩子了。

读完了《三国演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武将不是关张赵马黄,而且是吴国的名将太史慈。他诚信勇猛无双,怀有一身报国热血,敢于为国献身,但不幸英年早逝。我对他的经历感到叹惋。如果不是他的早逝,魏国能否统一天下,关羽是否有胆拖欠荆州,这些都是未知的。太史慈当年被孙策打败,承诺整兵投降孙策,许多将领都不信任他,只有孙策坚决放了太史慈,最终太史慈如约而降,在孙吴大显身手,立下不非凡的战功。

在一次期中考试后,我虚报了自己的考试分数,回到屋子里,想起了太史慈与孙策的故事,驱使着我对父母道出了实话,受到了父母的批评,也受到了知错就改的表扬,太史慈的故事,使我变得更加讲诚信,重视自己所立下的承诺。

在考试上,我顿时领悟到《三国演义》在我的人生中早已不再是一本名著了,所讲述的也不仅仅是魏蜀吴三国争霸的事了,《三国演义》更像是一位老师,他具有关羽的忠义、刘备的仁爱、曹操的果断、太史慈的诚信……他教导着我如何正确的面对人生,面对世界林林总总的事物。

上了大学后,也许我还会重读《三国演义》,那么这便意味着我的名著故事犹未结束。

【4号文】我的名著阅读故事

我幼时不爱读书,我宁愿在外面疯跑一天也不愿在家里翻几页童话,父母精心选的名著更是全落了灰。

初中那年,班里盛行三毛的书,我顺着潮流随手一翻,却不想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从此便落在了心口,仿佛一点朱砂。

我疯狂的迷恋撒哈拉中的她,那片古老广博的地域,那些传统甚至野蛮的习俗,那个风一样的女子肆无忌惮的嬉笑怒骂——那就是我所幻想的生活。我想像她一样走过各种各样的地方,见多姿多彩的风景、与素昧平生的人于旅途中相视一笑!但也正因看了她越来越多的故事,我亦知这需要放弃多少平安的过往,需要有多大的决绝与勇气,需要承受多少悲凉的苦难。

我想我不是一只能舍弃一切高飞的鸟儿,所以我选择换一种方式去于广阔的天地翱翔——去阅读吧!

我开始拿起那些曾经被我认为“乏味教条”的经典名著,于是我惊奇地发现事情和我本来所想的并不相同。《红楼梦》不止是一群年轻男女的儿女情长,其中更有关于清朝服饰、装饰、礼仪的精妙描写,有封建时代的悲哀与无奈;《呐喊》不是鲁先生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一个个哪怕现在看来仍具有故事性甚至略带悬疑刺激色彩的文章,他隐喻的那个愚昧时代的悲哀与讽刺让我再三回味亦觉得不足;甚至连我原先觉得自己肯定看不下去的《平凡的世界》,一篇长达百万字的农民们的故事,我竟也被吸引进去,看着少平的执着与艰难旅程,他与晓霞的爱情悲剧,看着少安与秀莲的点点滴滴,看着双水村的变化,看着那个从落后努力进步的国家,心中感叹不已。

我得承认,自己是个任性而挑剔的读者,仍有些名著我至今读不进去,或是因为口味或是因为阅历不足,但我终是懂得,任何名著都有其独到之处,空泛乏味的书从不可能在历史长河留存至今,我深深感激那一年信手翻开的《撒哈拉的故事》,以绝艳的姿态为我推开名著阅读的大门,从此与我同行。

何其有幸,我能以乐趣入此道,亦在此行中,有乐趣如影随形。

【5号文】我的名著阅读故事

有一名恩师,他虽无谆谆教诲,却让你领悟世间真谛;有一盏明灯,它虽无耀眼光芒,却为你点亮前进的道路;有一剂良药,它虽无苦涩口感,却是岁月和精华的积淀。它,就是名著——于我而言,便是那部家喻户晓的不朽经典《三国演义》。初读《三国》,是在幼时。有一天,一本精美的插画小书进入了我的生活,威武的大将,俊美的战马在色彩斑斓的图画中栩栩如生。妈妈告诉我,这本小书名叫《三国》,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得知了桃园结义的刘关张,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子龙,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及诡计多端的曹操„„幼小的我,对情节不甚理解,但这些英雄豪杰所经历的波澜壮阔,却在我心中中下来了种子。从这一天起,我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

再读《三国》,是在少时。已经拥有基本阅读能力的我,开始试读原著。与小儿书不同,原著冗长而难以理解,但在这枯燥之中,我发现了新的天地。官渡的奇谋,赤壁的烈焰,北伐的博弈到三国的归一。战争与谋略的快意在我胸中燃烧。谋士的锦囊妙计与雄主的鸿韬伟略,在我面前构成了一幅史诗般的画卷。在这之后,我却天真地以为自己已然通读了《三国》,便将之弃置高阁。

重读《三国》,已是一名青年。某日百无聊赖,我四处觅书。翻箱倒柜之后,我看到了那本泛黄的《三国》,拂去表面的尘埃,我轻轻地翻开扉页。数日之后,阅毕,我心中有了新的感慨。白帝城的刘备,眼见桃花凋零,兄弟故去,自己帝业未半而先老去,内心是何等无奈?五丈原的秋风萧瑟中,丞相追忆其随先帝出山,苦心孤诣十余年,最后却眼见战将老去,功败垂成,怎能不心生悲壮。什么帝业,什么战略,什么奇谋,都已是过眼云烟,身边的人才最值得珍惜。“白发渔樵江渚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置身历史大潮之中,我们的力量是那般的微不足道。

到了中年,老年再读《三国》,必然会给我新的体悟和感受。它就像陈年老酒一般,经过了不同时间的沉淀,总会有不同的清香,弥漫在漫长的人生之中。

【6号文】我的名著阅读故事

我3岁。妈妈招呼我说:“儿子快过来,妈妈送给你一个好礼物。”本以为能看到糖果的我,内心却一阵失落,因为我看到的是一本花花绿绿的故事书。“跟妈妈念:水——浒——传。”我奶声奶气地重复着,四大名著之一的种子也在我心里埋下了根。

我10岁。上小学四年级的我,逐渐地显出了自己本色。我能够自己阅读通俗本了,也不需要妈妈抱着我了。

我12岁。男孩的性格已经完全显现出来——每一个男孩都有自己的英雄梦,在我的课堂中,我与几个要好的朋友甚至组起了“梁山好汉”。“我是宋江,你是林冲„„”在我们的分配中,每个人都欢声笑语,因为在我们看来,每个英雄都很厉害,每个人都代表一个英雄。

可以说,那时我最喜欢的是黑旋风,在我看来,他不仅充满孝心,还为人仗义,我和妈妈一起阅读“李母被老虎吃了”的情节时,我还被感动哭了。

我17岁。渐渐地我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并不能像李逵一样大碗吃肉,大口喝酒,背着板斧路上到处走。《水浒传》中李逵劫法场等情节是不存在的——我梦想当一个仗剑走天涯的英雄,但我不能。生活限制了我,生活中的琐事告诉我:你不是李逵,你是个普通人。

我25岁。当我在公交车上把小偷按在地上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虽然看上去是个普通人,但我拥有着英雄的内心,我像黑旋风一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谢谢你的帮助”,当我看到失主脸上那一抹微笑,警察叔叔口中那带有感谢的表扬的时候,我体验到了英雄的感觉。

“妈妈,我完成了小时候的梦想。”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向她叙述着我是如何在公交车上抓住小偷的。

电话那头的母亲语气中带有欣慰,“儿子终于长大了。”没有过多的表扬,她挂掉了电话。我从茫然中回过神来,我是我,却也不只是我。这个世界需要李逵,需要成千上万个李逵,“我隐藏在人群中,需要我的时候我便来维护正义。”这应该是李逵在2017年的潜台词吧。

【7号文】我的名著阅读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就能记住了。”大家推推搡搡,似是发生了什么,我睁开眼睛,竟是我的同学们推着我,让我吃书!

平常的一天中,平常的我走去平常的学校,一切似是如此的安静有序,进入班中,正常地放下书包,拿出我的《A leave of the storm》,林语堂老先生的《风声鹤唳》,实在是我之所爱,正像文中男女主的经历一般,我也想打破常规去像风中的一片叶子,任风摆布。

同学们陆续进入班中,坐好,等着上课。

“哎,你昨天吃的是什么书啊?” 吃?难道我听错了么?

“读的是这本啊。”我还拿起书给他看看。

这时上课铃响了,老师进班了,奇怪的是竟然没有课本与材料,怕不是我们犯错了么?

“同学们,今天咱们还是像平常一样开始吃吧!”

真是好笑,连老师都喜欢开起这么冷的笑话不成?我转过去,看看同学们,突然,安静的有些令人发冷,我的心皱了一下,只见的是同学们拿出包来开始啃着书皮!乐此不疲地吞咽着,这是怎么回事,我惊恐地望向四周,除了我,大家都是吃书,快的同学都要吃完了。

“老师,这是为什么,怎么大家都在吃„„吃书?”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抖得似摔在地上的豆子,一波三折。

“不吃书怎么能记得住书中的内容呢?”说着,老师竟让我的同学将一整本的《风声鹤唳》背一遍,我对着书,竟然挑不出半点错误,我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难道阅读变成了死记硬背不成?我当机立断地问了这个同学,博雅为什么要为丹妮挡住枪,他竟傻了一般,呆滞地摇了摇头,如此简单的问题,他答不出来,实在是可怕,岂不成机器人了?

我要跑,我要离开这里。我不愿去提问人生,我是否其中之一的小丑,我就是我。而同学们也老师围了上来,推推搡搡。我睁开眼睛,竟是他们让我吃书!我用那本书抗拒着他们,而我的书只剩下半截,我也只是像风中的叶子,无依无靠。

我睁开眼,轻松洗漱之后,去了学校,同学们认真阅读,原来是好梦啊!

“你的,竟然坏了。”

我抬头一看,是半本书,上面只剩下一个单词——storm。

【8号文】我的名著阅读故事

我自幼便是一只嗜书如命的书虫。在同龄人还在看图画书、连字都认不全时,我已经开始磕磕绊绊地阅读各种儿童文学了。等到上了小学,我更是捧着书不放。上了高中,老师开始要求我们阅读名著,我便每天废寝忘食地去汲取精神食粮。这其中,我最爱的便是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四世同堂》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然而,我的嗜书如命也差点要了我的“命”。那是一个暑假,我在书店购买了这三部名著,一回家就开始读。读了一遍不够还要读两遍。我日夜沉浸在茶峒、小羊圈与黄原城,甚至不能分清它们的界限了:怎么这翠翠进了北平城?祁瑞全逃出北平后来到了黄原;孙少平却到茶峒挖煤去了!我在三部名著中晕头转向,但也不亦乐乎。

终于有一天,一堆一笔未动的假期作业被妈妈送到我眼前。书全部被收缴,我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看着妈妈手中离我越来越远的三本书,我仿佛看到翠翠划着小船、少平推着装煤的手,旁边走着祁家老大瑞宣,他们并肩向着远方走去,并不理睬我可怜的呼喊与央求。我太爱他们了,可是这爱却把他们送走了!

我只得去与妈妈约法三章,每天按时按量完成暑假作业,才能有资格去她手中“借”书看。就这样,我每天抓紧时间写作业,只为换取那一小会与他们相处的时间。然而也因为这样,我不会再把这三部书相互弄混了。翠翠对二佬的感情、瑞宣不能出走的痛苦与少平的热情,也更能让我为之动容了。每天的阅读时间虽短,我却能细细研读每一本书的背景、人物与含义了。

暑假结束,新买的书被我翻来覆去的看,已经有些破损了,虽然因为读书差点耽误了正事,但那段为书疯狂、痴迷的时光,以及后来精读名著、深入思考的经历,都足以让我回味无穷。

【9号文】我的名著阅读故事

夏雨初霁,多少年来,我忽视了那夜间窸窣的响声和父亲微眯的眼。

年少,由爷爷奶奶家搬来父亲家住,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弃之不理颇有偏见。因此,甚少与其讨论一句话,共做一件事。

一日,图书馆内看《水浒传》入迷,梁山英雄的形象跃然眼上,心中怀着对其忠义精神的向往久久无法回神,直至父亲拍了我的肩膀数次,才回过神来。

夜间,神往水浒,只觉刀光剑影,听得有武器相接之声。至梦醒,惊觉桌上竟放着一本水浒。当时年少幻想,只以为是天赐之物。以后不过二日,我堪堪翻完,心中不由心动。

此后数年,虽不在意外得到书籍,然而却总是于枕边、抽屉中翻到少许钱。我便总借口有事,瞒着父亲去书店购买一本有一本名著,无论是《百年孤独》的魔幻还是《浮生六记》的魅力,都让我这个品得美味的少年不断地去探求。父亲是我一直隐瞒的对象,他从农村来,是断不会让我看这些杂书的。

终于一日,我夜间因《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而久久无法入睡时,却看到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幕。一向威严的父亲竟蹑手蹑脚,放慢脚步地挪着发福的身子移到我的书桌旁。他眯着眼睛,缓缓拉开抽屉,发出的细微声响让他几次三番的停滞。借着微弱的月光,他将一张钞票夹到我的本子中的一页。

我在父亲走后,冷冷地坐在床边。我的心里难道没有过疑问吗?只是不愿揭开这可能罢了。那一天,我第一次走进图书馆,与他道别。他却折返回来,拨开架上的书,留下一条缝隙,探向我,看到我痴痴看书的样子,这五大三粗的汉字也痴痴地笑了。父亲第二天回答了我这一切的疑问。

我不由伤神,多年来我读过的名著中有多少有情有义之人,可是我竟忽略了父亲对我这份深沉的感情。

上一篇:党支部大会会议制度下一篇:新员工保险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