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相关论文

2024-04-16

商品学相关论文(共6篇)

篇1:商品学相关论文

一、标准文本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5年6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4年10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

(2002年6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4月28日)

二、背景材料

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就《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

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

依法保护当事人权益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

(2004年10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

(2003年5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起草说明

(2003年3月24日)

三、权威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导读

四、相关规定

(一)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年8月28日)

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

(2004年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994年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1990年5月19日)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1998年7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8年1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节录)

(1999年3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97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999年8月30日)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0年1月30日)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2001年6月13日)

物业管理条例

(2003年6月8日)

(二)相关司法解释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1990年11月12日)

附: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1995年12月27日)

附: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年12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

(2003年4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2004年2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2004年3月23日)

附:国土资源部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1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2004年11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2005年8月1日)

篇2:商品学相关论文

马原考点之商品的相关知识

(1)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首先,他能交换,其次,他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A.使用价值 B.价值,商品不是自然的东西,是劳动产品,施加劳动在自然物上,开发出商品的有用性,创造出使用价值,但凡劳动产品,一定具有使用价值。另外,商品不是自给自足的,需要交换,要交换,就有价值,这就是商品的二因素。看使用价值。接着看价值,价值表达的是为什么两种不同的东西能交换,因为不同的东西之间具有共性,因为价值的关键点,是所有商品的共性,所有商品的本质属性,所有的商品中都凝结了人无差别的一般劳动,价值就体现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劳动。看到的是物和物的交换,实际是劳动的交换,是人和人的关系。

总结 :

A.使用价值

商品的有用性;商品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商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价值

商品的共性、本质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人类无差别的一般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交换实际上是无欲无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交换价值,看讲义.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交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可以比较。商品的价值尸体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一定的社会关系。

(2)三个关系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的是分离的,对于商品生产者,只拥有使用价值,要想实现价值,对于商品消费者而言,只拥有价值,想获得使用价值,解决这一矛盾只有经过交换。

一个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付出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如果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付出劳动,也没有价值(太平洋里的鱼)

B.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有交换价值的关系

篇3: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相关问题研究

分期收款销售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按照合同规定期限分期收取货款的销售方式。分期收款销售是现代企业运用的一种重要促销手段, 一般适合于具有金额大、款项收回风险大等特点的大宗商品交易, 如房产、汽车、重型设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相当于销售方给购货方提供了一笔长期无息贷款。当然, 分期收款销货的售价通常比现销或普通赊销的货价更高一些, 产生的差额部分可作为销货企业的信贷利息收入, 部分可用来补偿该种销售方式可能带来的损失。

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销货方可以借助这一销货方式将潜在消费者转化为现实消费者, 从而为企业的产品打开销路, 扩大市场占有率。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分期收款销货的售价通常要高于现销或普通赊销的价格, 但分期收款销货由于收款期限较长等原因发生的损失通常也要比普通赊销大。

分期收款销售根据开票时间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核算方式:商品发出时一次性开具发票和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时间开具发票。

二、商品发出时一次性开具发票核算方式

例:某公司出售某系列大型设备, 协议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 从销售当年末起, 分三年收款, 每年末支付4000万元, 合计支付12000万元。发出货物当日即开出发票, 金额为12000万元。该大型设备成本为10000万元, 如果在销售当日付款则只需支付11000万元。假定企业除去此项业务外, 每年的利润为5000万元, 增值税税率为17%, 所得税税率为25%。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应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者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应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在合同与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计入当期损益。

在销售当日确认的收入部分一次性计缴增值税, 分期确认的利息收入1000万元其实也包含了增值税额, 分期收款销售及其增值税的计算如下:

应确认的收入=11000 (万元)

销售收入应缴的增值税额=11000×17%=1870 (万元)

不含税利息收入=1000÷1.17=854.7 (万元)

利息收入部分应交的增值税额=854.7×17%=145.3 (万元)

应交的增值税总额=1870+145.3=2015.3 (万元)

运用插值法得到的实际利率为4.48%, 每期具体的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

*为尾数调整。

(一) 具体销售收入确认的处理

1.销售成立时

借:长期应收款12000

银行存款1870

贷:主营业务收入11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870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

2.第一年末

借:银行存款4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492.80

贷:长期应收款4000财务费用421.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71.60

3.第二年末

借:银行存款4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335.68

贷:长期应收款4000

财务费用286.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48.78

4.第三年末

借:银行存款4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171.52

贷:长期应收款4000

财务费用146.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4.92

(二) 具体所得税纳税的会计处理

按照税法规定, 销售实现时, 应当按照已收取的款项或者合同约定的应收款项确定销售商品的收入金额。上述业务在销售成立日应当按照确定的应收款项12000万元确认销售收入, 与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收入11000万元不同, 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体来说, 应首先确定产生差异的项目为长期应收款, 然后确定具体差异以及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第一年: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为8000万元 (120000-4000) , 未实现融资收益账面余额为507.20万元 (1000-492.80) , 应确认的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为7492.8万元。按照税法确认的长期应收款计税基础为8000万元 (12000-4000) 。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507.20万元 (8000-7492.80) ,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为86.22万元 (507.20×25%) , 由于本项业务影响, 期末利润总额为6421.2万元 (5000+1000+421.20) , 相关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1605.30

递延所得税资产86.22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691.52

第二年: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为4000万元 (8000-4000) , 未实现融资收益账面余额为171.52万元 (507.20-335.68) , 应确认的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为3828.48元。按照税法确认的长期应收款计税基础为4000万元 (8000-4000) 。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71.52万元 (4000-3828.48) ,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9.16万元 (171.52×25%) ,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57.06万元 (29.16-86.22) , 由于本项业务影响, 期末利润总额为5268.90万元 (5000+268.90) , 相关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1317.2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60.17

递延所得税资产57.06

第三年: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为0万元 (4000-4000) , 未实现融资收益账面余额为0万元 (171.52-171.52) , 应确认的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为0万元。按照税法确认的长期应收款计税基础为0万元 (4000-4000) 。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0万元,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为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29.16万元 (0-29.16) , 由于本项业务影响, 期末利润总额为5146.6万元 (5000+146.6) , 相关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1286.6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57.49

递延所得税资产29.16

三、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时间分次开具发票核算方式

不管企业何时开具发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应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者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应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而税法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和成本。为了加以比较, 选用如上例题, 只不过“发出货物当日即开出发票”改为“企业按约定的收款日期开具发票”。

由于同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来进行会计处理, 所以会计处理相同, 都是第一年确认收入, 未实现融资收益分三年分摊;差别之处在于所得税的纳税处理。按照税法, 应当分三次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 即:每年确认收入3666.67万元 (11000÷3) , 每年确认成本为3333.33万元 (10000÷3) 。所以,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不仅在于收入, 成本也有差异, 具体差异如表2所示:

单位:万元

由于本项业务影响, 第一年期末应纳税利润总额为5754.53万元 (5000+333.33+421.2) , 第二年应纳税利润总额为5620.23万元 (5000+333.33+286.9) , 第三年应纳税利润总额为5479.94万元 (5000+333.34+146.6)

所以, 相关的所得税纳税调整分录为:

第一年:

借:所得税费用1438.6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32.10

递延所得税负债206.53

第二年:

借:所得税费用1400.56

递延所得税负债82.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83.31

第三年:

借:所得税费用1369.99

递延所得税负债123.78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93.77

四、两种开具发票方式的比较

由于开票时间不同导致不一样的纳税调整, 具体所得税处理也大不相同, 具体可以总结为表3:

单位:万元

(一) 一次性开票和分次开票所得税核算的差异

1.差异的项目不同

一次性开票时, 会计与税法在收入和成本核算上处理一致, 差异在于未实现融资收益。税法要求未实现融资收益计入第一年应税所得, 而会计上是分次确认, 由此产生了差异, 差异体现在长期应收款账户。分次开票时, 差异产生于收入和成本的确认, 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确认没有差异, 差异不仅体现在长期应收款账户, 存货也有差异。

2.两种方式难易程度不同

一次性开票核算方式较为简单, 纳税申报也比较方便, 实物中容易操作;分次开票核算方式操作上稍微复杂。

3.两种开票方式并没有改变企业应纳的所得税总额, 但是改变了纳税的时间

一次性开票核算方式下, 企业先纳税, 然后再分期抵减应税所得, 相对来说增加了企业税负;分次开票核算方式下, 企业延迟了纳税时间, 有利于资金周转, 相对来说, 企业税负较小, 是一项合理的纳税筹划方式。所以, 企业不管是从财务管理角度还是从风险管理角度, 都应该选择分次开票方式核算。

(二) 分次开票核算方式比一次性开票核算方式更具有合理性

1.分次开票的处理更加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

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 虽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在商品交付时发生转移, 但是在交付产品到收款日期之间的这段时间内购买方的经营状况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很难保证在下一个收款日期购买方有能力支付款项。如果到收款日购买方经营状况糟糕、收款可能性很小, 卖出方此时冲回已经确认的收入就会非常被动。

2.分次开票处理方法得出的利润更加真实

按照约定的收款日期开具发票、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得出的利润比一次性开票、在产品交付时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得出的利润更加合理。分次开票核算方式使得利润分期实现, 对是否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的判定也更合理, 同时也更加符合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和配比原则。这种核算方式同时也可以防止采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方式夸大当期利润, 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秋玲.分期收款销售所得税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7 (7) .

[2]李歆, 邱瑾.再议分期收款销售所得税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9 (3) .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4]李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所得税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研究, 2009 (12) .

篇4:商品学相关论文

本专题主要讲经济常识的基础理论,包括商品经济和经济制度。商品经济基础理论有:商品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商品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纸币的发行,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经济制度基础理论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知识精讲]

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原理内容: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原理运用:①企业经营者必须十分重视提高产品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以实现社会效益;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实现商品的价值,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以实现经济效益。②制假售假者背离了这一经济学道理,向消费者提供不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必须严惩制假售假者。③健全产品的质量监管机制,需要国家、经营者、消费者多方面共同努力。

热点点拨: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2009年9月新学期开学,小学生领到的各科新课本扉页上都将印着“本书由政府免费提供”字样。

我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期间,学生的学杂费由国家财政负担。从经济学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的作用、国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争原理。从商品理论上分析,对学生而言,他们使用的课本,虽有使用价值,但是由于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练习巩固:12009年7月26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农民出卖初级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低廉,而如果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一装进泡沫塑料盒子,再蒙上一层保鲜膜,身价顿时翻了几倍。寻常蔬菜“一装”“一蒙”便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是

( )

A包装过的蔬菜使用价值增加了B包装过的蔬菜营养价值增加了

C包装过的蔬菜价值增加了D包装过的蔬菜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二、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无论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都会增加。

原理运用:①商品生产者只有不断地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②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如果某一部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很快,那么这一部门的产品就会越来越便宜。③由于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生产者获利就多;反之获利就少,甚至亏本。

热点点拨:经济常识的计算题成为近几年高考的新亮点。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4题: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20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仍然是:100×6=600(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2009年单位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所以选C。

练习巩固:2假设2008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6元D18元

三、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原理内容: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原理运用:①正确对待和认识货币,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思想。②人民币作为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都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因此,当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重大。

热点点拨:2009年6月5日新华社消息,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淮南市原市委书记陈世礼受贿案作出终审裁决,裁定维持一审判决。陈世礼一审被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爱国家法律保护的;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绝没有好下场。

练习巩固:3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用公式表示即:商品一货币一商品。这说明()

①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②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③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④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四、货币流通规律

原理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是货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

原理运用: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必须遵循纸币发行规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低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引起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会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在经济工作中既要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

热点点拨:2009年7月28日《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内需不旺,消费需求不足,货币供应增长乏力,导致生产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的发生,我们应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应对,把党的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期,具体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解决的措施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

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练习巩固:4,下列对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B物价上涨必然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C通货膨胀未必引起物价上涨

D抑制物价上涨必然抑制通货膨胀

五、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原理运用:①价值规律的作用归纳为一点就是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不断趋于合理和优化。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②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国家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者,反映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③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要学会利用价值规律理论分析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和某些企业之间开展的商品价格大战。

热点点拨:2009年7月16日《市场报》载文指出,过去三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了一倍以上。再加上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发展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由于油菜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油菜成为众多能源企业争夺的对象。我国目前油菜种植面积约一亿亩,南方荒滩地还有一亿亩,专家认为,如果石油供应进一步紧张,油菜种植有可能扩大到二亿亩。

上述材料体现了价值规律具有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不同部门分配的作用。商品生产者必须自觉地认识和遵循价值规律,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同时。商品生产者要准确把握市场的价格和供求信息,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练习巩固:5专家指出,近年来,各地由政府出面承办的各种展览会泛滥成灾,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其实唯有让市场上“看不见的手”牵手展览业i我国的展览业才能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市场上“看不见的手”实质上就是

()

A政府的宏观调控B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C企业的自发行为D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具体要求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理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原理运用:①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上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③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④不能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热点点拨: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国务院决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对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作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措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练习巩固:6《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发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

①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④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原理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原理运用:①实行这种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各生产要素的活力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安定与团结。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作保障。②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能调动广大劳动者、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热点点拨: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指出,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从经济学角度看,国家这样做是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举措之一,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会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练习巩固:7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八、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原理内容: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只有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原理运用: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

用。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带来高效率。②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热点点拨: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该法的制定为及时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营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的表现。

练习巩固:8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刷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国家的这一做法体现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政策手段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理运用:①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有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得到实现;才能防止社会产品分配上的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按劳分配是个人分配的主要方式,所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③一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内需不旺的势头得以扭转,经济平稳回升。这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热点点拨: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决策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一件大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发布,表明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练习巩固:9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

()

①我国的市场经济是计划指导的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联系的③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联系的④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让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参考答案:

篇5:住宅商品房市场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八)、销售与物业管理不衔接,出卖人与物业管理公司互相推诿《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商品房销售(包括:现售、预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选聘了物业管理企业的,买受人应当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订立有关物业管理的协议。”但事实上,出卖人不但不与买受人订立有关物业管理的协议,甚至以各种借口推脱。目前有89%的商品房项目在销售时,买受人未能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订立有关物业管理的协议,70%以上的买受人没有看到物业管理公约等物业管理文件、合同,而且,往往是出卖人不同意签订,导致交房时,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发生争执。

(九)、买受人自己的法律意识谈泊,应加强宣传据统计,目前买受人在购房时自己聘请律师的不到2%,大多数人认为:目前新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是国家制订的,以为很全面了,认为新合同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知道出卖人已经在合同条款上做了相应的文章),且大多数人在购房时有一种从众心理———大家都这样签了,我也这样签算了。而且,有时出卖人诱导买受人——要么声称售楼处有出卖人替买受人请的律师,可以解决买受人的法律疑问并帮助买受人签订买房合同(但售楼处的律师是出卖人的律师,不可能站在买受人的立场,更不可能维护买受人的利益,更有甚者,个别律师事务所还向买受人收取律师费,并从收取的律师费中向出卖人返还一部分,这样的律师事实上违反了《律师职业规范》中关于“双向代理”的规定,且应受到惩戒)。

(十)、在商品房的交付阶段,房屋质量出现问题目前房屋交付时主要存在以下与质量有关的问题:A、房屋裂缝;B、地基沉降;C、顶棚漏水;D、墙皮脱落等但上述问题,从法律或住宅设计规范上讲,除地基沉降以外,一般不属于房屋结构质量问题,但目前的房地产法律中,除房屋结构质量问题外(该问题危及房屋安全,一般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尚没有约束房屋外在质量(外观、墙皮脱落、裂缝等)的标准,导致房屋使用时大打折扣,使买受人经常为漏雨、墙皮脱落等瑕疵而苦恼或奋战。

(十一)、交付时变更原设计、规划,或将已被业主分摊的部位(应归全体业主共同所有)规划、设计变更为其他设施(事实上规划部门也侵犯了业主们财产的共同所有权)近期,因为开发商改变规划,将沙盘中的绿地变形缩水或改建成停车场、商场,增建住宅楼或增加层数、缩小楼间距以增大容积率,不按照原规划对小区进行建设,包括原规划中的配套设施,且规划部门也将原规划修改,导致出卖人的先期承诺不能兑现,从而引发群体争议的事情不断发生。主要体现在:

1、改变原规划,尤其是对原规划中配套设施(托儿所、幼儿园、中心社区、人工湖等)的变更;

2、将已被业主分摊的部位(应归全体业主共同所有),规划、设计变更为其他设施(事实上规划部门也侵犯了业主们财产的共同所有权),同样侵犯了全体业主的共同权益。应该说,业主们在买房时,不但看中的是房屋的户型、外观,也包括该项目的规划、绿化、会所、物业管理、人文景观等,当然这些条款很多业主在签合同时并未将其约定在合同里,司法实践中也不保护,但事实上这是对业主居住环境权利的一种侵犯,因为出卖人卖房时不但将其作为广告宣传,而且是出卖人的一个卖点。而买受人在购房时,不但看中的是房屋的户型、外观,也包括该项目的规划、绿化、会所、物业管理、人文景观等,买受人的房价中应该也包括了这些软环境的因素。因此,一旦出卖人不履行这些承诺,司法部门又不保护业主的诉讼请求时,应该说这是对业主居住环境权利的最大侵害,客观上也是对出卖人虚假承诺或虚假广告的一种纵容。(目前,因改变规划导致争议的项目主要有海淀区的美丽园、朝阳区的望京大西洋新城、顺义区的双裕小区等,且大西洋新城、双裕小区已就此向有关部门提起了行政复议。)作为司法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很明白,买受人与出卖人相比,无论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还是在发生争议后的诉讼或仲裁中均处于劣势,且出卖人在销售商品房时,又或多或少地存在虚假成分,因此,司法部门无论从保护弱者的角度,还是从公平原则出发,应当将出卖人的虚假成分予以考虑,并充分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因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出卖人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所以出卖人就应当对其不诚实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目前的司法实践令大多数消费者遗憾……

(十二)、交楼标准不明确目前,出卖人为了不承担或避免承担延期交房的违约责任,只管交楼、忽视环境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以至买受人在入住后的相当一段时期生活在一个大工地里,生活质量没有保障,根本享受不到一个业主的权利。统计表明:92%商品房项目的一期工程,业主入住时配套设施尚未建成,且一般要等二年左右的时间才会远离工地的噪声。此外,商品房交付时,出卖人为了避免买受人退房,侵犯买受人的知情权,最普遍、最要害的是不向买受人出示应向其出示的文件———《测绘部门实测面积文件》或《竣工验收备案表》等表明房屋面积或房屋质量的文件。实践中,在出卖人交房时,套内面积往往比合同约定的面积小,而公摊的面积往往比合同约定的面积大,这样依据合同约定,买受人有可能会行使退房的权利,为了避免买受人退房,出卖人往往在交付时故意不告知买受人真实情况,导致买受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入住,现实中约有62%的出卖人在交房时不告知买受人真实情况,有的买受人在入住后几年以后才得知真实数据。但此时其权利往往因过时效而丧失。(十三)、商住混合,不利于管理且影响居住 随着家庭办公的流行,很多小公司购买住宅楼作为办公用房,但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商住纠纷也在不断发生。调查显示:目前52%的业主不接受商住混合,28%无所谓,20%认可商住混合。现在,商住混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住宅开公司,相互干扰; 住宅和商业用房在使用上有不同的要求。住宅要求安静、舒适,公司要求熙来攘往。开公司一般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扰民,但扰民后如何管理,物业公司协调、管理不利怎么办?

2、住宅开公司,拆掉承重墙开门脸; 对拆掉承重墙开门脸的情况,物业管理公司应承担管理责任,并对全体业主承担违约责任,而拆墙人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3、住宅开公司,责任如何界定? 目前,住宅能否开公司,房管部门与工商部门还在互相推,但笔者认为这应属工商批准事项。而且,住宅的防火、防盗标准与写字楼是不同的,在商住混杂的情况下,业主的安全如何保证?

4、商住混合的情况下商用业主与住宅业主相比,对住宅设施(如电梯等)的使用率要高的多,客观上加快了住宅设施的磨损与折旧。时下,各小区中虽然因为商住混杂而发生纠纷的并不是很多,但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如果相应的配套立法(工商登记、物业管理等)不能尽快完善的话,这种纠纷的发生会越来越多。

(十四)、物业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

1、物业管理公司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管家而非主人 在现有的、有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小区中,有61%的物业管理公司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物业管理公司是管家而非主人,以至造成多起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冲突。

2、物业管理公司应加大管理职能,完善管理手段 物业管理公司是全体业主的管家,对全体业主负责,如有个别业主侵犯了其他业主的权利,或从事了危及全体业主安全的行为,物业管理公司应对侵权人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否则,受害业主可以未履行管理职责(违约)对物业管理公司提起诉讼。

3、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较差 2001年8月14日,北京市小区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物业处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物业管理企业的年审结果,全市41家物管企业被吊销资质证书(另有14家企业因培训人员未达标等原因受到警告,并限期整改)。此消息一经发布,全社会为之关注,普通市民拍手称快(《北京晨报》2001年8月15日第21版报道)。目前物业管理的突出矛盾是缺乏高素质人才。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属低资本、低回报、低工资的行业,因此,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人才很难被吸引进来。统计表明:通过对840余家物管企业的综合审查,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从业比例明显低于房地产开发、推广等其他领域,而物业管理的重要程度却丝毫不亚于上述相关领域。因此,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物业处处长~认为,目前全市的物业管理行业正处于一个低水平运营的状态。

(十五)、业主委员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业主委员会的成立不是很及时有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63%以上的小区在商品房交付后1~2年内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原因主要有:第一、没有人愿意负责;第二、业主之间联系不够,没人牵头;第三、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和委员的推举透明度不够或不够民主;第四、相应的法律法规不配套;第五、原开发建设单位不牵头,尤其是原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发生了一定的冲突时,原开发建设单位更不愿履行牵头的义务,以至业主入住后,长期不能成立业主委员会,业主的民主权利与其他权利长期得不到行使和保障。<二>、业主委员会的设立与物业管理公司的选聘存在弊端 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全面开展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工作的通知》京房地物字【1998】308号(下称308号文件)规定: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是由小区内产权人、使用人通过产权人大会选举产生,代表该物业区域内产权人、使用人实施物业管理的主体。成立管委会有利于维护产权人、使用人的合法利益,有利于规范产权人、使用人和开发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也有利于物业管理市场的形成和规范。因此,组建管委会是实施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目前管委会的成立及管委会委员的选举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篇6:中国小商品城对外宣传相关数据

经市委宣传部通知,因国际生产资料市场营业后,中国小商品城对外宣传相关数据更改为:

经营面积550万平方米

经营商位7.5万个

经营大类26类

单品数量180万种

请各公司即日起,对外宣传数据及画册、宣传篇等均按更新数据宣传。

上一篇:Ruubikcms v 1.1.0文件包含缺陷及修复下一篇:周星驰功夫里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