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2024-04-24

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通用11篇)

篇1: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

总结新教科版

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2、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和用途。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

3、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

4、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有的矿物具有多种颜色,有些矿物具有相似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矿物的硬度在一些行业具有重要作用。

5、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6、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7、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岩石和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岩石和矿产资源。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岩石和矿物》有关知识:、根据岩石成因,我们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石英、云母、长石都是自然界的矿物。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

3、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看、摸、闻、掂、刻等。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花纹、轻重、颜色、光泽、软硬、条痕、气味等来描述岩石。

4、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的软硬。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5、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岩石风化后产生了沙和泥土。

6、在生活中,我们的钟表、计算机、铅笔等地方都用了岩石和矿物。

7、含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叫做化石。

8、岩石和矿物是宝贵的资源,它不可能再生,所以我们要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

9、常见的矿物有煤、硫磺、方解石、赤铁矿等。

0、描述方解石:触觉:光滑。颜色:主要为无色或白色。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条痕:白色或灰色

光泽:玻璃光泽。硬度:中等柔软,用硬币能划伤。形状:六面体,每个面都是菱形。滴稀盐酸检验:冒气泡。

篇2: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2、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3、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

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

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

以科学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

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

3、科学讨论会开始。

“猜一猜”活动。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

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总结

板书设计:

4.7 岩石、矿物和我们

1、岩石和矿物的作用

2、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篇3: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知识点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山上的岩石、地下的岩石和海底的岩石,它们严严实实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

第一课

各种各样的岩石、观察岩石的方法: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刀刻划、用锤敲等。

2、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光滑、粗糙;轻重,透明、不透明;闪亮,暗淡;有光泽、无光泽等。

3、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答:岩石都是天然的,岩石比较重,一般很硬,有的粗糙不光滑,大多数不透明。

4、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

三类。

第二课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2、常见的矿物有哪些?

答:常见的矿物有石盐、石墨、硫黄、金刚石、石膏等。

3、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岩石?

答:①、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②、岩石相互敲击③、在岩石上滴盐酸

4、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5、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岩石的颗粒状况,鉴别岩石的种类。

第三课

岩石的组成、花岗岩的三种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石英:有规则的颗粒,具有玻璃或油脂的光亮,半透明;

长石:颜色淡红或浅黄,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

云母:褐色,片状,有光泽。

2、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3、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

4000

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第四课

观察、描述矿物

(一)、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2、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钨矿是白色的。

(P72)

3、条痕:把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几种矿物的条痕如下

[自然金——黄色]

[黄铁矿、黄铜矿——绿黑色]

[方铅矿——黑色]

[石墨——黑色]

[石英——白色或近白色]

[赤铁矿——樱红色]

4、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5、花岗岩里的三种成分,从硬到软排列是

石英、长石和云母。

6、判别软硬的标准:

(P73左下角)

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回形针)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回形针)、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7、知识点:

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第五课

观察、描述矿物

(二)、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表面的反光程度从强到弱排列是: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土

3、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4、矿物光泽分为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P75)

5、非金属光泽有玻璃光泽、油脂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土状光泽、蜡状光泽。

6、有些矿物有特殊规则的形状,是矿物的晶体,如食盐是正方体,石英是六角柱,辉锑矿是柱状、针状,方解石是平行四边形,石膏矿是菱形状等。

7、总结: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描述矿物?

答:主要有矿物的外表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光泽、晶体形状、用途等方面来描述。

第六课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地质学家是怎样鉴别矿物的?

答:①野外观察

②用显微镜观察

③对照资料、图鉴

2、鉴定矿物的特征有哪些?

答: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触觉、磁吸性等

第七课

岩石、矿物和我们、举例说明一些岩石和矿物的用途?

答:普通的石头可以盖房子、铺路、修堤坝,特殊的石料可以做石桌凳、工艺品等;铜矿石可以炼铜,铁矿石可以炼铁,方解石可以做光学仪器,石墨做电极、铅笔芯;石膏做模型、塑像、粉笔等。

2、根据用途分类:

(P80表格)

冶炼金属(赤铁矿、磁铁矿、辉锑矿、方铅矿);

建筑材料(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滑石);

生活用品(食盐、石墨、金、银、刻印章的玉石);

医药(石膏、硫磺、芒硝、雄黄)

3、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它们被开采后,就不能再生了,因此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

4、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

种,是世界上矿产种类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其中,稀有金属矿、钨矿、锡矿等20

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资料库

一、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

变质岩三类。(P81)

2、岩浆岩是指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3、沉积岩是在水中形成的。

砂岩、页岩、砾岩都属于沉积岩。石灰岩也是一种沉积岩。

4、变质岩: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矿物会重新排列,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5、在野外收集岩石和矿物时需要准备的物品用具有:多用途背包、锤、指南针、手套、防护眼镜、矿物图谱、记录纸笔、标本盒、急救用品、饮用水等。

6、收集岩石和矿物的注意事项

(P84)

篇4: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2.观察“我的岩石”

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 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

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 教师引导并板书:

(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

(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

(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轻重)(指甲划)看划痕是怎样的

(3)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小结:讨论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重复观察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什么?(生:记录)

师:我们应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我要看看哪位同学观察的多,记录也多!(2)教师巡视指导

(3)大约十分钟后,让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4.“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学生汇报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师:你们知道他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并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三、给岩石分类 1.指导分类方法。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又将按照怎样的标准分呢? 生: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2.给岩石分类。

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出示分类提示)(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2)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结果,说明分类标准。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取出一块凝灰岩,问: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为什么?追问:

(1)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2)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四、小结拓展(播放雁荡山地质录像)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些岩石是各种各样的?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别岩石在地球运动中的形成原因。1.学生阅读

篇5: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知识点填空测试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

1、()存在于我们周围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内的()和()。

2、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的现象。

4、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二是要有()。(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由电源、()、()、()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7、小灯泡的结构分为:()、灯丝、()、连接点(两个)。只有()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8、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用符号“()”表示。

9、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也会很快被损坏。

10、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条完整的(),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灯泡就不会亮了。

11、电路一般由()、导线、开关、()组成。

1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的两大类。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V的()。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V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

1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铁塔、()。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14、查找电路中故障的方法:();检查法;替换法。不能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5、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常见的导体有()、()、铝、水、()、大地等;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陶瓷等。

16、不要用()擦带电设备,也不能用湿手触摸()和开关。我们要好好保护()材料。

17、()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8、做一个简易开关需要()、()、一枚回形针;做一个电路检测器,需要一个()、一节()、一个灯座、一只()、()导线。

19、常见电路一般分()和()两种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方法连接的。

20、电压的单位是(),用()表示。一节电池的电压是(),两节电池()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亮。两节电池()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亮。电路中的电压()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小灯泡的。

二、简答题(每题6分)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2、物体什么时候带电呢?

3、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哪些?

4、两节电池有什么不同的连接方法?

篇6: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学生姓名

检查背诵的情况【

一、填空题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太阳钟)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

2、(日晷)是根据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古老(计时器)。

3、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类。

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5、(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6、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太阳)、(光影)来计量时间。

7、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8、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9、在太阳下,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出(水钟)用来计时。

11、在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水位越高,滴漏的速度(越快)一些。

12、“泄水型”水钟的计时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着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1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摆是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组成。

16、实验发现,机械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17、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越慢。

19、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

20、摆钟的主要部件是:(齿轮操纵器)、(齿轮)、(摆锤)和(垂体)。

二、判断题

1、(×)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小时。

2、(√)虽然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分钟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3、(×)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没有影响的。

4、(√)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5、(√)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6、(√)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科学家。

7、(√)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8、(×)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9、(√)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10、(×)在我们做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快。

11、(√)时间在不断流逝,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12、(√)机械摆钟中,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联合工作的。

13、(√)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控制齿轮转动。

14、(×)日晷是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用于日间计时的古代计时器。

15、(×)同一个摆,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次数越多。

16、(V)摆绳长短完全相同的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不一定完全相同。

17、(×)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18、(×)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小时。

19、(×)根据自身的感觉来估计时间是非常准确的。

20、(√)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三、选择题

1、你估计现在接近(②)点钟。

【①8

②10

③12】

2、我们科学课一节课的时间是(②)。

【①30分钟

②40分钟

③50分钟】

3、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①)。

【①

蜡烛

日晷

滴漏】

4、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证实了这一点。

【①傅科

②牛顿

③伽利略】

5、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③)无关的。

【①滴漏中的水位

②漏水孔的大小

③容器的颜色】

6、日晷是测量(②)的工具。

【①体积

②时间

③长度】

7、出现比较早的计时工具是(③)。

【①机械钟

②原子钟

③日晷】

8、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②)。

【①早晨

②中午

③傍晚】

9、下面三种计时工具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的是(③)。

【①机械钟

②原子钟

③日晷】

10、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①)。

【①水流速度

②水流量

③水质的处理】

11、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②)的。

【①相同

②不同

③先相同后不相同】

12、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②)。

【①摆锤的重量

②摆绳的长度

③摆动的幅度】

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③)。

【①

有时有关系,有时没有关系,要看具体情况

有关系

没有关系】

14、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①)的。

【①有影响

②没有影响

③不知道】

15、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①)。

【①越慢

②越快

③先快后慢】

1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①)。

【①日晷

②燃油钟

③滴漏】

17、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证实了这一点。

【①傅科

②牛顿

③伽利略】

18、我们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树的(②)来估计树龄。

【①粗细

②年轮

③方向】

19、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②)。

【①与同学对表

②听广播报时

③自己估测】

20、.每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③)

【①先快后慢

②先慢后快

③相同】

妥善保管

熟读背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重要知识点

学生姓名

检查背诵的情况【

一、填空题

1、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方向的线叫(经线)。

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6、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

7、法国有一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8、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

10、(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1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

12、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太阳升起来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13、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4、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5、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16、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17、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8、傅科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

19、地轴的倾斜度大约是(23)度。

20、阳光的(直射)与(斜射)制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二、判断题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11、(×)北极星的位置就是在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12、(√)纽约是白天时,北京是夜晚。

13、(√)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14、(√)地球上各国的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15(×)我们的所在地(四川三台)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16、(√)贝塞尔成功地测出了恒星的周年视差是0.31角秒。

17、(√)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保持倾斜方向不变。

18、(√)当南极中心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北极中心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

19、(√)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就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20、(×)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三、选择题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C)。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B)。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B)。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B)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C)。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B)。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C)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B)个时区。

【A12

B24

C36】

9、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A)。

【A.北京

B.成都

C.乌鲁木齐】

1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B)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1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A)

【A《天体运行论》

B《天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

1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C)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15、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A)。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16、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B)现象。

【A加速

B偏转

C减速】

17、“傅科摆”可以证明(B)【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18、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倾斜的,地球上被照热的(B)

【A面积小、温度高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19、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D)。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20、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

B托勒密

篇7: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新的生命

一、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B、过程与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2、用适当的形式记录花的变化过程和果实的生长过程。

3、按一定顺序对雄蕊、雌蕊这样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

4、持续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

5、经历观察卵的构造和动物卵的孵化的过程。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

2、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准备

器材:镊子、放大镜、剪刀、烧杯、培养皿、小刀

材料:开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实、栗子果实、蒲公英果实、蚕豆种子、黄豆种子、各种动物的卵、棉花、棉签、白纸、胶带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2、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教学准备】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

(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

受精

结果 教学后记: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番茄种子的传播。a发放番茄观察。b推测传播方法。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后记: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根

茎和叶

养分 教学后记:

6、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教学后记: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2)汇报交流。(3)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2)学生质疑。(3)讨论。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

篇8: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本学期我担任6(5)和4(4)班科学课,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完成情况与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全部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实验开出率也达到百分之百。

2、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对有关的现象、形式、状态等说出自己的感受;能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并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结果;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计。

3、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3、由于老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总有部分学生不及格现象。

4、对学生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5、教学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

6、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学习不认真,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总拖欠。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平时我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坚持检查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篇9: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和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 ,头发带 。

2、有了 ,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 。

3、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 流出,通过 ,回到电池的 ,形成一个 ,小灯泡就会发光。

4、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 ,另一端是锌壳称为 。电路的连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称为 和 。

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 。我们利用 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 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7、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二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_______,三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__________。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在括号里划“×”,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两个带正电的物体互相接近时,相互排斥;两个带负电的物体互相接近时,相互吸引。( )

2、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 ( )

3、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 )

4、我们可以直接用220V交流电做实验。 ( )

5、不能用湿手、湿布触摸电器和开关。 ( )

三、连线题(8分)

1、(5分) 陶瓷 导体

钢管

铜丝

硬币 绝缘体

2、(3分) 正电(+)与正电(-) 相互吸引

正电(+)与负电(-)

负电(-)与负电(-) 互相排斥

四、填图 (填出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8分)

五、简答题(共14分)

1、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分)

2、请你说说什么是“电路”。(4分)

篇10: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和(沉淀)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4、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充分搅拌后:不能看到它的颗粒,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5、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淀)、(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6、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7、(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酒精、醋、高锰酸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面粉、食用油、沙子、泥土、铁钉、橡皮、塑料)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8、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9、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0、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2、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1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5、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或(加热)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6、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8、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19、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20、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均匀分部热量)。

21、水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但是世界上只有(3%)的淡水适用于人类使用,这些淡水存在于(湖泊、河流、小溪和地下)。

22、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中要在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23、酒精灯的构造包括(外焰、内焰、焰心、灯芯、酒精)。

24、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和(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简答题:

1、面粉、食用油、沙子、泥土、铁钉、橡皮、塑料溶解了吗?为什么? 答:没有溶解。因为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海水怎么变成盐?

答: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就可以析出盐的结晶。

3、酒精和食盐都能溶解于水,它们都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吗?

答:酒精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水也可以无限的溶解在酒精中,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是一定的,他的溶解取决与水的多少,水多则溶解的多,水少则溶解的少,所以食盐并不能无限溶解在水中。

4、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什么?(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答:①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用酒精灯加热时,应使用外焰。

③万一有酒精洒出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④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火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

5、过滤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答:①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②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③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6、怎样把食盐水中的盐与水分离开来?(写出两种办法,并选择一种写出操作过程)答:使用的蒸发和加热的方法将盐与水分离开。

加热方法的操作过程是:①支起三角架,放上石棉网。②把盐水倒入蒸发皿中,进行加热。③等蒸发皿中的水分快要蒸发完前熄灭酒精灯。④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就是盐。

7、什么是溶解?

篇11: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

(教材P29~30)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知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能够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根据科学原理,通过改造简易电路能够制作出电路检测器。

2.初步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器元件的故障并排除故障。

难点: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1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连接包含有电池盒、灯座和开关的简易电路,也知道了开关具有控制电路通与断的作用。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小灯泡熄灭。

2.提问:为什么闭合开关,小灯泡会亮,而断开开关,小灯泡就熄灭呢?(预设:闭合开关时,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经过导线和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所以小灯泡会发光。而断开开关时,电路不是闭合回路,没有电流经过小灯泡,所以小灯泡熄灭。)

3.活动:出示多组良好的和不同损坏情况的电路材料,组织学生组装。

4.提问:你们连接的电路能点亮小灯泡吗?(预设:能;不能。)为什么有的小灯泡不亮呢?(预设:可能是小灯泡坏了;可能是导线没有夹紧;……)

5.揭题:小灯泡不亮,一定是电路出故障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路故障。(板书:电路出故障了)聚焦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本课进行

【设计意图】探索活动的支撑。同时告知学生小灯泡不亮一定是因为电路出故障了,避免学生不切实际地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电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过渡:小灯泡不亮可能是因为电路出现了什么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因为电路中的哪个部件出现了问题?我们该怎么排除这个故障呢?

2.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和检测方法,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3.小结:电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的问题,另一类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对应的检测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法,即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另一种是替换法,即用另外的小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探索二: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1.过渡:刚才大家讨论的检测方法都很实用,但需要反复拆卸与连接电路,有没有更简便的检测方法呢?

2.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0电路检测器的制作方法和“提示”内容。

3.布置任务:让我们来动手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吧!

探索三:检测故障电路

1.提问:你们会用电路检测器查找电路故障吗?如何检测?(预设:把被检测部分连接到两个检测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此部分没有故障;如果小灯泡没有亮,则说明此部分有故障。)

2.讲解: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时,应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并放在故障电路的电池盒中,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另外,一定不能用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3.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用你们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组内交流后将你们的检测结果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制作电路检测器,有利于完成制作和理解电路检测器的原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如果小灯泡不亮,一定是电路出故障了。电路故障可能是连接出现问题,也可能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检查法、替换法或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然后排除故障。

2.拓展: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我们家里的电路发生故障时应该如何检测,比较一下和我们学过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调查,激发学生对电路研究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迁移应用电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2.4电路出故障了

电路检测器:电池、小灯泡、导线(不能检测家电路)

常见故障:连接出现问题或某个部件出故障

检测步骤:合理猜测→检测故障→排除故障→小灯泡被点亮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教材为载体,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和验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进行电路检测器的制作之前,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对故障原因进行合理猜测,并指导学生分析每个故障要如何进行检测和排除,帮助学生将面临的问题通过思考、分析转变为可探究的问题。再通过制作和使用电路检测器,使学生明白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先猜测—再检测—后排除的科学处理方法,进而深化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上一篇:英德市房产管理中心开展岗位廉政风险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