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16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共11篇)

篇1: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民族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体会

商学院 农经1202班

唐婷

可以说,我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从未间断,断断续续我接受了近十年的音乐熏陶,古人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接受了近十年音乐熏陶的我学会了最基础的的识谱,对音乐也具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因为自身的信心的缺乏,在原本唱歌机会少之又少的音乐课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几乎为零。

进入大学之后,有幸得以选择到了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陈老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让音乐课堂变的轻松幽默,我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越发的浓烈。在课堂上老师更是积极与同学互动,给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对我来说,上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就是一种人生的陶醉,更是一种享受。

当然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我对民族音乐鉴赏这个概念有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认识,民族音乐鉴赏分为“民族音乐”和“音乐鉴赏”两大部分进行理解。

“民族音乐”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音乐,因而它是具有民族性的音乐。民族音乐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民族音乐同时也是扎根于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音乐鉴赏”和作曲家作曲,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整套表情达意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元素、旋律、节奏(有规律的音乐的长短的结合)、节拍(有规律的强弱)、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配器。

其次我对民歌也有了一些了解。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河北民歌《放风筝》、新疆民歌《美丽的姑娘》、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哗啦啦》《五哥放羊》、湖北民歌《清江放排》、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湖南民歌《叫我唱歌我就唱》、《良宵》、《夏夜》、内蒙民歌《牧歌》、东北民歌《月芽五更》、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汉族民歌《绣荷包》带领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好风光。

再者,我对民族唱法也有了一些了解。民族唱法是在我国民族艺术土壤中孕育成长,在继承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传统唱法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技术方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特点的歌唱艺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民歌《康定情歌》等的学习以及演唱,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民族音乐唱法,提高了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

更重要的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还学会了如何结合民族情感来分析来进行对民族音乐的鉴赏。好比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由《黄河传输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的四个部分组成的协奏曲描写了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同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最后陈老师还带领我们现代歌唱家的风采,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在水一方》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邓老师甜美温婉的嗓音;毛阿敏的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唱进了无数儿女的心田,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王宏伟的《西部放歌》、《敦煌千里》带我们领略了西部的辽阔无垠、敦煌的宏伟壮丽;李娜的《青藏高原》带我们飞越到数千尺高的云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从我自身来看,我觉得学习一些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未系统的完整的学习过乐理和试唱知识。其次,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可以让我们初步领略音乐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激发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对自身音乐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最后,对一些对音乐感兴趣的大学生来说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全面化学习音乐的平台。每每看到人家唱歌时歌声嘹亮神态自信,我也很想成为他们那样,学习基础的乐理和试唱知识让我向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另一方面就试唱知识其自身而言,在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试唱调整自己的发音位置,锻炼自己的嗓音,调整自己唱歌的音准,激发我们唱歌的兴趣。作为和试唱知识同样重要的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相辅相成,同是音乐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共同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音乐素养和我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通过这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民族音乐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在精神上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上网民族性。当我们听到某首民族音乐时,很快就能辨别出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神奇和魅力所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民造就不朽的民族音乐。但在当前,民族音乐在很多大学生身上逐渐缺失,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的盲目的追求着那些所谓的 好听的动感歌曲。在他们意识里,民族音乐是上一代该听的,现在已经过时了。可见,民族音乐虽然充满魅力,但却不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究其原因,很多民族音乐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不为大学生所知。就我对在我身边同学的观察来看,也有部分同学喜欢民族音乐,但又怕大家嘲笑,所以追随大众,盲目听一些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心理特征,我们应该积极传播民族音乐,坚决抵制庸俗不良歌曲的侵蚀,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先辈们从劳动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优美的歌曲。尤其是劳动号子,听了让人浑身精神抖擞,倍感活力。

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确实需要学习音乐。首先从情感方面来说,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又无法排解。在这种情况下,学学音乐,通过试唱排解心中的烦恼,愉悦自己的心情。听听民族音乐,把烦恼放在一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自己心情好一点,充满动力,这也是我的亲身感悟。更重要的是学习民族音乐能够让自己烦躁的心灵静下来,让我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其次从学习方面来说,很多大学生都被自己的专业绕的头昏脑涨,提不起学习兴趣。像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成天和高数奋斗,确实没什么兴趣积极学习。可能这时候更适合学一学音乐放松一下心情,对学好自己的专业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的民族音乐课是在周二晚上,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早早的从扬子津校区赶到江阳路北校区,心里期待着这次音乐课会听谁的歌曲,又会有哪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每次的音乐课堂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回去的路上是不是还会哼着课上听到的歌曲,心情无比高兴。

篇2: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了《少数民族音乐赏析》这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周课程。可是真的学到了挺多的知识。虽然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后半学期了,在新疆待了快两年了,但是新疆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一直是一无所知。

老实说,跟其他同学一样,我也很少认真听选修课,但是这个课我听起来还是比较认真的。因为感觉这个讲的挺有意思的,每天上完课之后很疲惫,晚上还可以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放松一下,感觉挺好。我知道了新疆有7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5个直辖市,知道了,南疆北疆以天山为划分等一些基本常识。记得老师说过一首歌,刀郎的新疆好,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弹起你的冬不拉啊。在一次演唱时,有人说冬不拉不能代表新疆的乐器,于是改成了:弹起你的热瓦普啊。因为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词,旋律悠扬、宽广、而明快,擅长演奏哈萨克族民间的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较小,一股用于自弹自唱、独奏和合奏等。热瓦甫,又称热瓦普、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在我国新疆西南部,在那雪山冰峰高耸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勤劳、勇敢、有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塔吉克族人民。鹰是帕米尔高原上神圣动物,它是自由勇敢的象征。鹰是塔吉克族先民的图腾,至今塔吉克人仍自称为鹰的传人,鹰文化在帕米尔高原上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已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力量之源。当人们走近它时,无不为之感动。

塔吉克人的音乐艺术宝库中,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鹰笛,塔吉克语称“那依”,它就是用老鹰的骨头做成的笛子。鹰笛,是塔吉克人的骄傲,是塔吉克族乐舞的灵魂.但是现在国家已经禁止射杀鹰了,所以现在鹰笛一般是买不到的,他们一般都是把捡到的病死或老死的鹰的骨头来做。

还记得老师放过一个“花儿”的视频,唱歌的是一位老爷爷。虽然我已记不清他的名字,但是他却让我记住了“花儿”这个民歌。“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现在甘肃最具代表性的是“洮岷花儿”。岷县“花儿”传承的中坚力量,也是被省民协命名为“甘肃省花儿歌手”的有41人,大多年龄都在30岁到40岁之间,而他们当中大部分不识字,文化程度低。这一批歌手成长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家庭生活困难,没有机会读书,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锻炼成长为“花儿”歌手。相对而言,出生于80年代或90年代的年轻人大都走进了学校,他们基本没有机会学习“花儿”,而校园文化和流行歌曲等新兴的娱乐活动也在弱化着“花儿”对年轻一代的熏陶。

“花儿”分三类 根据“花儿”的发源地,我们可把“花儿”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河州花儿”,发源于河州地区,即今甘肃省临夏县,现在遍及临洮、康乐、和政、广和、永靖、夏河等县,有的流传到宁夏。第二类叫“洮岷花儿”,在洮岷地区,即现在甘肃省的临潭、岷县、单尼一带。流行曲目 第三类是“西宁花儿”,发源于西宁地区,即现在青海省的西宁、湟源、贵德、乐都、循化一带。

还有那蒙古朋友喜欢的马头琴,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篇3: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一、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现状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各民族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在华夏大地上, 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音乐, 它尤如璀璨明亮的繁星闪烁在历史的碧空之中。它不仅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也倍受世界各国的瞩目。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现在听民乐的少了, 唱民歌的少了, 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更少了, 甚至有的专业人士对民乐也知之甚少。面对这一现状, 我们必须加强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教育。现在,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开设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课程很少, 平常学生们接触的也不多, 加上没有正确合理的引导, 学生对民乐产生了抵触心理。相反, 由于学生们平常大量接触到的是流行音乐, 电视上看的、听的、唱的大都是流行歌曲, 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喜爱远远超过了民乐。因此, 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音乐专业的学生, 应当把它广泛地推广开来, 在各类院校、不同专业开设这门课程, 因为, 学生认知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 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 学生领略到民族音乐之美, 感受到民乐之无穷魅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生活习惯, 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正如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朵朵竞相绽放, 吐露芳华, 组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在传统民族音乐的五大类 (民间歌曲, 歌舞音乐, 说唱音乐, 戏曲和器乐曲) 中, 以民间歌曲为例, 它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也是民族音乐的基础。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与人民生活和劳动有密切的联系。北方和南方的民歌风格不相同。北方民歌大多激昂、豪放。其中, 华北、东北色彩区的稍曲折多变, 西北色彩区的更朴实, 淳厚。如:信天游是流传在陕北一带的主要山歌, 它的音乐自由奔放、高亢嘹亮。有的信天游, 则只有sol la do re四个音, 常用向上四度跳进, 音域不宽, 音乐开扩、高扬, 像《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脚夫调》等。南方的山歌比北方普遍, 几乎各地都有, 以江浙山歌为例, 大都为委婉、细腻、动人的情歌, 也有一部分是诉苦歌和牧童歌, 它们的变化幅度更大、更自由, 如《对鸟》、《长工苦》等。学生听、唱、背记一些民歌, 逐步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掌握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民歌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无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 作为第一个中国人更应该深入地了解它、热爱它。

其次, 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 学生能够传承传统的民族音乐, 弘扬民族文化。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文化史博大精深, 民间音乐各具异彩;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民间音乐源于劳动, 劳动人民在华夏大地上创造了一切, 也创造了自己的音乐文化。从《吴越春秋》中关于黄帝时期《弹歌》的记载到《诗经》中《国风》;从春秋时期的《楚辞》到汉代的“乐府”;从唐代的“曲子词”到宋代的《月子弯弯》;从元杂剧到明清的说唱艺术, 直至近代的“学堂乐歌”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好好学习的。前辈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它, 不仅做到自己熟知, 还要做文化的传播者, 传授给身边的每一个, 使更多的人, 特别是下一代都来参与民族文体的创造、发展, 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使传统艺术形式再放异彩。

再次, 学习民族民间音乐, 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民乐从某种意义上说, 即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劳动人民的苦难史, 各朝各代的兴衰史, 让我们以史为鉴, 走向未来。中华文化, 厚重渊博;中华音乐, 色彩斑斓, 学习它的同时可以激起每个中华儿女无比的自豪感, 而我们更有责任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 学生便会逐步地对民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上民乐欣赏课, 若就一首曲子本身反复地听、分析、讲解, 教学效果不会很好, 把音乐与文学及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音乐史结合起来讲解, 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 而且易于理解。如若是民歌, 不但要介绍它的曲调特点, 还要学所唱民歌的方言, 此时, 学生定会饶有兴趣地把各地方言学得惟妙惟肖。再有, 仅仅是读、听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让学生自己张口唱, 因为, 只有自己真正地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韵味所在。这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或许有一定难度, 开始他们总是难以张口, 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他们不但敢于唱, 而且比着唱、争着唱。但是,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 学生未能听懂某一音乐作品, 即使这一音乐是最美丽的、艺术性最高的, 那么对于某一听不懂个体而言也是豪无意义的。尤其是对学生来讲, 教师不断努力探索构建适合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 做到言简意赅,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主题思想, 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 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 领略韵味, 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 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对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同题裁, 不同风格的作品能从历史的、系统的、概括的角度去阐释, 从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兴盛、发展与人民生活的角度去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对授课内容有个通盘设计, 合理布局, 色彩浓淡相宜, 重点突出, 深入浅出,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音乐的内容美, 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其次,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终实现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56个民族中, 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 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此外, 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 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民族的东西, 也是世界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民族音乐的学习者、继承者、开创者、传播者, 最终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使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得以弘扬。

摘要: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上溯源久远而以延绵不绝的东方音乐文化的代表, 可是如今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因此, 加强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本文就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民间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顾万超.殷进良.浅谈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艺术的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 (5)

[2]、高厚永.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和发展[J]音乐研究1980 (4)

篇4:学习民族音乐培养民族情感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民族情感;民族意识;音乐课教学

音乐是可以直接感受一个人情绪及思想的工具,没有国界、没有年龄、没有性别的隔阂。音乐文化是最有民族本质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最能反映各个民族的特点。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族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民族音乐在青少年中,特别是高中教学中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试图在加强民族音乐教学方面给出一些途径。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也是一节民族音乐欣赏课成败的关键。

例如,我在教学生欣赏阿炳(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不朽之作,半个世纪以来,不仅在国内乐坛上盛演不衰,而且成为展示在国际乐坛上的一朵瑰丽的中国民族音乐之花。它不仅成为著名二胡演奏家张韶、闵惠芳、王国潼、姜建华、泉昌耀、宋飞等的保留曲目,而且被定为全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目,还被改编为民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小提琴独奏曲、统乐队合奏曲、管统乐曲。许多外国交响乐团都竞相演奏这部作品。国外有人主张采用《二泉映月》作为莎士比亚的悲剧音乐,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此曲感动得潸然泪下,认为《二泉映月》只应该跪着听。这样导入新课,就为正式欣赏《二泉映月》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涂抹了厚重的色彩,加之我对阿炳悲惨人生的介绍,更使学生感受到这部作品的分量与价值,从而以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态进入到艺术的情境中。

二、注重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现行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学内容以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主,通过欣赏名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乐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各种生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真正“进入”音乐的情境,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容易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旧课新上,新课正确引导,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不仅对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学会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主动探究并能阐述对所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知识是音乐课教学的基础性知识,要想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传授好通俗易懂的音乐知识,并且力争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如音樂知识中民歌与民歌的分类,教师可从民歌的产生、发展、体裁以及具有的基本特征来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民歌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韵味各异,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欣赏和学唱民歌是加强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我国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的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彩。教科书里的民歌有许多,有少数民族民歌也有外国民歌。如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富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音乐,生动而感人地讲述了我国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礼教,热情地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二泉映月》的如泣如诉的旋律,激起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并唤起他们的同情心。教师通过分析作品意义,了解作品背景,学唱、欣赏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熏陶。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引导学生重视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深入、透彻地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加强了民族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三、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参与实践

培养民族情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靠多方面的力量,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包含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从学校来讲,不仅在音乐课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中,都要进行对学生民族情感的教育,例如:举办民族音乐知识和作品的讲座,组织民乐学习小组,学习民族音乐演唱演奏比赛等;在家庭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学唱民歌、学习演奏民族乐器,给他们多听民族音乐;在社会方面,广播、电视、电影都要积极宣传民族音乐,引导人们学习、热爱民族音乐。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民族音乐知识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推进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教育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地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打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吸取营养,才能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我将不懈努力实现我的目标使我的音乐课堂熠熠生辉。

篇5: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我认为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有利于培养自己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素养。所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少数民族音乐在其性质上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进程、现实状态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只有用心聆听才能真切地体会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才能了解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比如听一曲《美丽草原我的家》,我们能领略大草原的辽阔壮美和牧民的幸福生活。欣赏《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我们可以认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如此不胜枚举。这样的鉴赏课,比枯燥的书籍更能启迪人。

其次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面对民族民间音乐日益式微的今天,在高校开展民乐教育,可以扩大民乐的普及面,提高其影响力,促进民乐的复兴。

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有利于丰富我们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我们的精神品位和艺术素养。

篇6: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文化的脊梁和灵魂在于民族性,民间音乐艺术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形式,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个性、气韵和风格的精髓所在。可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民间音乐艺术在人类文化传递过程中也最容易发生断裂,因此,如何将之传承、发扬光大,一直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课题。

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戴着耳机摇头晃脑的陶醉在流行音乐中,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的从嘴里吐出“LINKIN PARK”、“Sarah Brightman”、“Avril”这些名字,可被问到我们中国自己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与问题,反而却张口结舌、目瞪口呆,陌生的如同外星生物一样时,作为音乐教师,心里很不是滋味:学生的审美趣味错了吗?民族音乐教育怎么了?这个“断层”是怎样造成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这两次教研培训中,两位老师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精彩且行之有效的结论。

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音乐艺术总是通过节奏、旋律、发声特点、特性乐器、表演形式等,充分体现本民族的语言特点,自豪的展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因而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两位老师以此为基础,各抓其重点,向我们阐述了三个观点:

1、“唱”出音乐作品的民间味,即民族传统音乐教学中要视谱教学与口传心授相结合。日本著名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学者山口修教授说过,“在保护以乐谱为中心的同时,还应该对处在边缘的口头传授的教学方法重新评价。或者让中心和边缘发生逆转,把边缘调整为重点才更为合适”。

这个问题在今天中国的中学传统音乐教学、特别是民歌、戏曲、曲艺的教学中不是也很突出吗?中国的戏曲、曲艺教学模式,几百上千年来都是靠师傅手把手,一字一句、一招一式的口传心授教出来的,它的行腔归韵都是乐谱里表现不出来而又非常讲究的的地方。民歌更是植根于民间。我们在教学中应力争原汁原味,口传心授给学生,让他们也体会出这独到的韵味。当然,这就赋予了教授者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2、“听”出音乐作品的民族魂。

音乐作品的个性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是民间音乐创作的基础。小作品(如山歌小调),要能从原生态中抓住其特有的民族或地方音乐元素;大作品,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迸发出的民族激情所折射出的民族魂。使学生们认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深刻道理,激励他们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3、大力挖掘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

这里,结合我的课堂实践识:①大唱民歌,扩充教材中民族音乐内容。课前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演练,在《锦绣江南》一课,我要求学生做民歌竞赛,演唱出长江两岸沿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歌,看哪个组会唱的多(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就带着模唱每首中的一两句)。如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湖南民歌《浏阳河》、安徽《凤阳花鼓》等,都是课外扩展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民歌中的不同体裁形式、基本特征,这样学生有兴趣,爱学爱唱,树立了民族自信心。

②认真上好民族传统音乐鉴赏课,提高学生赏析能力。选择古今的优秀名曲,如《流水》、《苏武牧羊》、《二泉映月》等。欣赏时,教师要进行引导、提示,介绍一些故事传说、创作背景等,特别是民族情感的体验。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乐曲时,我着重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内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先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传承,传承了才能有发展。这个过程传达给学生的其实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情怀。

篇7:民族音乐鉴赏心得

09中文师范班 石淼 090102210

1音乐教育现状

我不知道别人的音乐教育历程是怎么样的,至少我从小到大没怎么接受过音乐教育。幼儿园的时候基本上老师对我们的音乐水平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吐字清楚即可。小学3年级以前我们还是有音乐课的,也基本就是教国歌之类的中国人民必须知道的歌曲,但是我们基本补认识五线谱和简谱的。到了3年级以后,我们的音乐课就被其他主课给占用了,或者是学校开设了奥数、作文培训课程,这些课程不能占用主课时间,所以体育和音乐课就理所当然的消失了。这就造成了,我们的音乐体育素质基本不高,所以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好多同学唱歌走调、不认识简谱。

2民族音乐课上所学到的以前我也会听一些民族音乐,可是民族音乐太深奥,或者是因为我们缺乏音乐细胞?百思不得其解之余,我们只好悻悻地关上音响,把手册放回书架,让它很快地蒙上灰尘,我们也就错失了很多提高自身音乐修养的机会。在经过这几节民族音乐鉴赏课,说不上我提高了很多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德育素质,甚至我还是有点五音不全、有些歌曲唱的不优美,甚至无法准确把握旋律,但是我至少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听懂了一些民族音乐歌曲所要传达的意蕴、所要表达的情感,透过音乐,我们能深深的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也开始对民族音乐由讨厌发展到喜欢、甚至能达到每天哼几句的程度

了。

3音乐鉴赏有没有必要学习基础的鉴赏知识

其实音乐鉴赏还是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的鉴赏知识的。因为,只有学习鉴赏知识,才能很好的知道如何鉴赏一首歌曲的好坏,才能透过音乐感受到它所要表达的情感。一首歌曲就像一个小舟,而鉴赏知识就是河水,小舟只有在河水的承载下才能缓缓流向远方,所以鉴赏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载体。

过去我不要说去认识那一系列千七百怪的音乐符号,就连基本的几个音符我也不能说周全,但经过对于民族音乐鉴赏知识的学习和视唱,我已经会唱一些简单的曲谱了。面对一首陌生的歌曲,唱几遍曲谱,我也能简单的哼唱出这首歌了。另外,我也会说一点专业术语了,不会再把最基本的“四二拍子”或“二四拍子”说成“四分之二拍子”了。在我来说,学习一定的民族音乐鉴赏知识和视唱还是很有用的。

但是音乐鉴赏知识不能灌输的太多,我们毕竟不是专业音乐系的学生,太多的鉴赏知识,我们并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进去,太多的乏味的鉴赏知识反而会降低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专业性的知识和术语不能太多,最好带有一些有趣的关于音乐的知识甚至于是小故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4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看法和认识

其实中国是一个文化古老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音乐极其丰富多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历来是独具一格的,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体系。民族音乐是代表了我们民族的音乐,它们能清晰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刻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兴衰、发展,强烈地表达了民族的屈辱、民族的斗争、民族的复兴。

我国民族音乐是很有特色的,在以前一直是国民传唱的经典,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的冲击,即使民族音乐也是如此,中国部分传统音乐由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要求而造成了弱势。到了现代,随着一批流行音乐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我国的民族音乐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机会,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大力发展民族音乐,宣传民族音乐的优美之处,对民族音乐进行适当的修改,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很好的与时代融合、更好地让大众接受它,这样才能使我国民族音乐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5大学生有必要学习民族音乐课吗?

我个人觉得大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很有必要。虽然我国民族音乐有一定发展,但是外国音乐仍然充斥着音乐市场,民族音乐的力量还是很渺小。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必须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而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摇篮,在这个领域里,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个迫在眉睫而又,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所以我国必须对民族音乐加大宣传力度,展开多种学习民族歌曲的活动,使全民能够参与进来,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这样才能培养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发展国家的使命感。加大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

抵制外来文化对国民的侵蚀,使我们的爱国感油然而生,从而使全民能够培养出一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来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使我国变得更加强大.对于现在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过度狂热,而对高雅民族音乐的兴趣几乎没有,我们有必要引导他们去欣赏高雅的民族音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鉴赏高雅的民族音乐。这样我们也能凭借高雅民族音乐,积累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也可以从有线的绚旋律中去获得无限的启迪,所以我们大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是十分有必要的。

6民族音乐对我的生活和情感的影响

以前,我只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因为它们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学习流行音乐也很快就学会了,对民族音乐根本提不起兴趣。对于学校展开的高雅音乐会,我一般是抱着置之不理的态度,宁愿在宿舍用电脑看好莱坞大片,也不会去听音乐会的。自从学习了民族音乐鉴赏,学会了怎么样鉴赏音乐,我偶尔也会在网上搜索一些民族音乐来听听,陶冶一下情操,或者在路上哼哼民族音乐的调子。我发现自己开始对民族音乐也感兴趣了,并且喜欢上了我国的民族音乐。

通过民族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我开始领略到了伟大的爱国情怀。我感觉我过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和追求,它们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宝库。我感觉到民族音乐真实的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呻吟、痛苦和快乐,也寄托了一

篇8:浅谈关于民族音乐学习的几个现状

从事高校教育久了, 便更加体会到现在大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甚少涉足。在大学生乐队遍地开花的时代, 摇滚乐队比比皆是, 民乐队却鲜少有之;各种各样的大型歌唱活动丰富着学生生活, 但是一个个台上唱的一定是时下正流行的流行歌曲;学生对于hiphop、街舞深感兴趣, 却对本地音乐嗤之以鼻等等等。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呢?

什么叫音乐?有学生借用了大哲人黑格尔的话来回答:“音乐是随着人类心灵产生的一种情感……”单从句法上来看, 这句话的重点应该是偏向于“情感”。因此, 民族音乐是否应该是中国, 这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某些情感在音乐上面的积累与体现。但是为什么到了近现代, 新生代们对于民族音乐的态度确是如此的陌生与冷漠?是社会发展得太快?还是我们对于民族文化遗产保存的教育不够重视?是因为我们老祖宗的情感表达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我们?还是现今的年轻人在各个方面过于“崇洋媚外”?

在很多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民族音乐都是以他们较为原始的面目被保存并且被继承着。所有继承着这些音乐遗产以及各种礼仪遗产的人们与民族都热爱着这些精神宝库, 并且以能继承并发扬他们为光荣。这些国家都并不是很富裕, 但是为什么他们的音乐文化遗产可以保存的如此完整?

也许我们可以说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 比如说印度。印度人从出生、成年、结婚, 直到火葬离开这个世界, 都少不了传统的音乐舞蹈。对古典音乐舞蹈的保护制度是印度的历史传统之一。印度政府, 社会对印度传统的古典音乐, 舞蹈都十分重视, 为了表扬艺术家对印度传统艺术的贡献。电视台, 电台也对传统文化很重视, 经常播出印度古典音乐, 舞蹈, 戏剧节目。印度的音乐教育体制也起了很大作用, 印度的专业音乐舞蹈学校的课程绝大部分是印度传统音乐, 舞蹈, 中小学音乐课程也大体如此, 虽然印度的中产阶级中也有不少人喜欢欧洲音乐, 但由于印度传统音乐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人们对印度音乐具有深厚的感情, 决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回过来看看我们的这一辈的现状。

作为一个在音乐学院接受了7年专业教育的学生, 接受到的更多的是什么教育呢?除了学民族音乐学的学生的专业部分, 我们更多学习的是西方的音乐体系。乐理是西方的, 和声是西方的, 曲式是西方的, 音乐史是西方的, 美学思想大多也是西方的, 就连民族声乐, 也要用西方的发声理论来掌握说是什么“新民歌”。确实, 西方的音乐理论传入我国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的完整与先进, 但是, 学习西方的并不代表意味我们要忽视本民族的。传统的理论课本来开的就少, 而开设的大家都以难学、不了解而很理直气壮的不去选修。学习西洋乐器的同学不愿意演奏中国作品;学习民乐的不愿意演奏现代的中国作品;学习作曲的不愿意创作民乐作品;甚至学民族音乐的同学很多人是在接触他们的课题是才知道有那么一种民族音乐形式存在。这些都是我们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扬吗?音乐学院都尚且如此, 我们还怎么去要求其他的人去继承发扬民族音乐?

于是我们下田野, 搞纪录, 听讲座, 走访各大图书馆、研究所来搜集资料。有用吗?下田野, 我们把从乡野搜集回来的资料用机器录好就ok就不再继续了;听讲座, 下了讲座大家就都回寝室洗了睡了;去图书馆搜集资料, 把资料弄回来抽出自己需要的一部分并靠它组成论文的绝大部分……我们继承了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继承了。但是我们发扬了吗?我觉得, 没有!民歌, 我们搜集了却不会唱, 而且很多学生不愿意学唱, 甚至觉得唱民歌很别扭!讲座, 我们是需要的, 并且是大量需要的, 但是有几个人在讲座以后把讲座所说的问题记在心上或者作为课题研究了呢?图书馆、研究所, 我想大多数学音乐的学生都不曾把它当成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地方, 而是只把它们当成是搜集论文资料的一个地方。这就是我们的传统音乐为什么在现今这个社会里越来越多的失传, 越来越多的老艺人痛哭没有接班人, 越来越多的人以为西洋的就是好的, 民族的就应该是老一辈的。这是一种误区, 思维的误区, 行动的误区, 时代的误区!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去做, 就算是一点也好, 都是做。

中国文化博大而精深, 绚烂且瑰丽。但是, 从某种意义上正在消失或者淡漠。唯物主义说, 意识是决定人的行动的, 但是新生代们这种日渐淡漠民族音乐的意识是怎么造成的呢?唯物辩证法很清楚的告诉我们, 客观 (物质) 决定意识。她的这种意识是客观决定的, 什么是她的客观?一个中学生的客观?是教育, 是社会, 是大环境。

而作为教育从业者, 教师和学校也应具有着相应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学生, 他们有学习与选择的权利, 而作为教育者, 更应该有教授与培养的义务。

首先是教育部门。中小学的音、体、美三门课程从来都是不受重视的课程。体育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得以生存。而音乐与美术更多的是在第二课堂来得以发展。而第二课堂的存在与发展又是和他们的实际成绩直接联系的, 让学生以艺术为媒介来争取所谓的集体荣誉似乎是主要目的, 而培养兴趣与传播艺术教育的真谛却好像是顺便为之的事情。

其次, 作为教师, 尤其是在高校具有开设课程权利的大学教师, 更多的选择了开设西方音乐范畴的专业课程。或理论类的, 或欣赏类的, 一是好教, 二是利于有更多学生进行选修。

因此, 民族音乐的生存与发展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中显得是如此的艰难。

虽然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形态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也在尽一份力为保护所谓的“原生态唱法”。但是这些毕竟都只是一些官方行为, 民族音乐是被动的保留下来, 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主动的传承。只有真正掌握了民族的, 在艺术等各个领域中, 我们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一些民族音乐的生存现象与方式, 试图阐述现在多数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学习的态度与现状, 并从教育者与学习者两方面出发分析原因, 以说明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所在。

篇9: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论文关键词

民族音乐 ;重要性 ;方法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71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学生将会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一、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则使音乐教育目标更为明确。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拥有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而要完成这一目的就不能脱离民族音乐教育。只有在小学时期就接触并学习民族音乐,学生才能更全面地具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的方法

音乐作为学生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小学生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需要童趣化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了解与民族音乐相关的文字、音响、图像等多种信息,帮助学生形象、准确地感受和认识。通过欣赏各种音乐资料,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反复聆听与体味,加深对作品资料的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此,我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学习民族音乐。

(二)教学方式需要游戏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然而,对于今天的学生,似乎只有流行音乐或者说是流行歌曲才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教师还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在强调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我们应当吸收西方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借鉴一些西方优秀的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方法。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让民族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三)教学示范需要生动化

自制简易乐器的教育价值很大。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坚强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自制简易乐器的含义很广,它既包括自寻音源材料(如课桌、书本、玻璃杯、身体各个部位等),用以探索、表现、体验音乐的进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还包括制作各种简易的乐器,如铃鼓、酒瓶吹奏乐器、自制弹拨乐器等。如在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时,我让学生组建快乐的小乐队,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主题的演奏活动。但乐队的组建对一般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有困难,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从自制打击乐器入手,降低演奏的难度,提高参与率。课前我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带茶杯、酒瓶等适合做打击乐器的材料,而上课时,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制作能力也很强。有的学生甚至连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带来了,并用这些打击乐器为乐曲设计伴奏。敲敲打打,悦耳动听,整个教室成为欢乐的海洋。合作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一种节奏型练习,为乐曲伴奏,最后再演一演。如我让有器乐特长的学生上台演奏主旋律,其他学生进行节奏伴奏。这个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欣赏活动中,陶醉在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尽情地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的合理化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对学生尤其重要。如在听赏《采茶舞曲》一课时,我先进行茶艺表演,一边泡佛手茶,一边介绍茶道“韩信点兵”、“游山玩水”等。学生欣赏完我表演的茶艺后,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争先恐后地品茶,并赞不绝口:“张老师,您太棒啦!”“我也要跟您学习茶艺表演!”“这茶真香啊!”看着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笑脸,我的心也洋溢着快乐喜悦。整节课师生都沉浸在淡淡的茶香中,温馨快乐。我又示范了“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引导学生即兴创作采茶的动作,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动起来。有的学生还三两成群地一起编排采茶的动作,连平时上台腼腆不敢表演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老师,我也要上台表演。”虽然他们的动作不是很到位,但是全班都给予热烈的掌声,并对其表演进行评价,我也及时给予肯定。

三、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适用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而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表演,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篇10:关于民族音乐赏析的几点体会

XX(长兴教师进修学院09学前1班)指导老师:刘燕(长兴县教师进修学院)

摘 要: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技术课程,培养对社会生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但同时也应学习民族艺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不光只沉浸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优秀文化也要随之有着更广泛的弘扬与传播。在这方面,中职学校专门设置了民乐欣赏课,在此,我谈几点民乐赏析课的体会。

关键词:中职学校;民族音乐;赏析;体会

音乐欣赏、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其教学应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

不过,中职学校学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智力能力并不低于别的群体。大家的思想活跃,善于动手,对新知识、新思想比较善于接受,适应能力高,有的喜欢时尚元素,自我发展的意识较为强烈。所因此,我觉得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民乐欣赏课程中可以“因材施教”。而实际上,我在民乐欣赏的课程中获益良多,也深切感受到“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模式正被改变,新的民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明显,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素质、不断进步。

一、民族音乐赏析的一些体会

(一)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我们在赏析中,对节奏、音色、快慢、力度的体验是经美的声音与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在心里留下痕迹来形成的。富有韵味的民族音乐结合诗词、国画等多媒体融合各类元素,能大大的激发起我们来欣赏民族音乐的热情、兴趣,学生也能在其内容中细细的品味音乐的韵味、思想和感情。当沉浸在欣赏中时,动人的画面与民族音乐的相得益彰,会不由自主产生与音乐内容搭配的情绪,以及对音乐自发的探求欲、享受欲,进而升华了大家的思想境界。

(二)新的教学方法效果明显

根据我的体会,在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里,最受大家喜爱的应该是声乐作品的。由于声乐作品的框架相对简单,并且有具体的歌词,我们都是直接连接歌词的讲述内容,这和旋律来展现的情感,应该是相吻合的,因此在民族音乐欣赏的最初环节,我们的教学是从欣赏声乐作品开始。这不光是由于声乐作品欣赏起来容易些,更关键的是可以使大家利用对有歌词的作品的赏析,感知音乐的设计、目的与欣赏的方法,更充分的体验音乐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渐渐的过渡向其他作品的欣赏。在赏析声乐作品的时候,老师们预先应使大家知晓作品的词、曲,作者的简历,以及作品的创作目的和时代背景,所作歌词与曲子的关系,利用举例与引导,使大家清楚与掌握音乐历史沿革的性质,并尝试让大家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上,仍然可以欣赏歌曲的韵律,利用韵律进一步赏析乐器作品。这样的过渡会让大家在进行器乐作品欣赏的时候不会感觉过于深奥或者缺乏趣味性。

比如在我们赏析名曲《春江花月夜》的具体安排中,是把乐曲分为了前奏、高潮、结束三个片断,在开始欣赏前,老师先提示学生按照音乐与画面来体验各部分乐曲的表现内容、速度、音质音色和传达的情感,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性和多面性使音乐的展示与感染能够充分的予以体现。当欣赏完一部分的音乐之后,让大家讲述心得体会,表达情感,讲一下自己对这部分音乐的体会与思考,教师有时候也参与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明显的理清了每段乐曲的表现内容、速度、音质音色和传达的情感。这比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还能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三)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能力不断提高

民族音乐欣赏不光是知识的学习,而且动人的的民族音乐影响着大家的听觉,加强大家的审美素质,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陶冶,思想感情有所升华。目前作为中职学校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接近甚至达到成年人,情感世界也渐渐活跃,明显感觉到活力、激情和精神需求,这些性质造成大家正位于养成与加强审美素质的黄金阶段。有的老师从分利用教学方法,是大家充分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内涵,比如,欣赏协奏曲5梁祝6时,通过讲解协奏曲的结构,讲授各种乐器在乐曲的表现中代表怎样的角色,以及配器在乐曲中起到的画龙点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同窗0、/抗婚0、/楼台会0、/哭灵0等一幕幕情节中的创作手法和展示模式,使大家更深刻的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而少数老师在民族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的传达音乐作品的精神韵味,这没有充分的对作品内涵予以明了透彻的表达,造成浪费了这一可以起到良好效果的课程。

(四)提高了对民乐欣赏课程甚至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赏析民歌《茉莉花》的课堂上,我们利用了一边讲习作品的文化内涵、性质,一边观看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名我国女孩歌唱《茉莉花》的视频,这样不仅视觉效果上印象深刻,提起了对民乐《茉莉花》乃至民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五)丰富了民族音乐知识

我对京剧比较喜欢,对其中内容了解较详细。在民族音乐赏析课上,我了解到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全国性戏曲举重之一,约有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与北京而得名。由于京剧名师辈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有了谭鑫培等一代新人出现,谭鑫培是这一阶段杰出的代表,他博采众长,继承余、张、程等又有所创新,为京剧老生的一带宗师。这时京剧不仅受群众欢迎,而且得到清王朝统治者的赞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地位而影响全国。名家有孙佐臣、徐仁沅、王少卿、杨宝忠等„„在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自成一派,将京剧艺术推到了鼎盛时期。京剧器乐文场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时还用笛、笙、唢呐、海笛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小锣、钹,有时用堂鼓、水钹、碰铃、大饶等。其他的戏曲剧种如北方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碗碗剧,南方赣剧、川剧、湘剧、黄梅戏、越剧、湖南花鼓戏、锡剧等,各个戏曲剧种的唱腔都有分别,也各有自己的长处。

二、民族音乐赏析教学的不足

当然,在民乐欣赏课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教学安排与课程系统性不够,部分教学方法和实际需要不协调。而且,中职学校跟那些音乐院校的教学是不完全一致的。但因为我们所处的中职学校的民族音乐赏析课的老师们大都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在讲课的时候有着着习惯性的沿用音乐院校教学策略的现象,单纯讲述作曲技术与历史知识的灌输。我按照自己的学习经历,觉得中职学校的民乐老师要充分脚踏实地,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准备方面,选择古今中外既有较高艺术价值,又有益于学生接受的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内容由浅入深,结构由小到大,由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大型乐曲,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层次,完成从感官到理性的欣赏。同时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单纯平学校安排的有限课时来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大家对民族音乐的爱好与关注,还应该进行课外的引导,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参与相融合,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学习了《中华民族音乐欣赏》后,感触颇多,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欧洲音乐是最优秀的,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是难以登入大雅之堂的;但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赏析我发现我们的民族音乐浩瀚如海,而且并不比欧洲优秀的音乐差,有些音乐非常有特色,正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和发扬光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努力提高民族的音乐素养,为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篇11:民族团结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构成了具有本身特点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材。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明显。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材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进步。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宏扬,宗教信仰自由遭到充分尊重。

民族地区处处显现经济繁华、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逾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获得重大成绩,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进步。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趋巩固。长时间以来,党和政府一向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步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材培养提拔工作扎实推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趋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进步,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提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进步。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我党和国家所寻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我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同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轻视。

2、维护增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括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增进祖国的发展繁华。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

4、反对民族***,维护祖国同一。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兴盛和民族进步繁华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同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酷爱祖国、维护同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祖国的活动.维护国家同

上一篇:院感知识竞赛题目下一篇:安庄镇教育总支践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