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2024-07-29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精选14篇)

篇1: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焦作市技师学院于1958年创建,55年来,学院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企业为起点,以学院培养为重点,以企业实习为补充,以服务企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采取校企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养方式,密切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通过召开座谈会校企双方及时沟通人才供求信息,并协助学院设置和调整专业,使学生所学专业更贴近企业、更贴近市场,确保所学、所用二者更好的结合,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二、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先后在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昊华宇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力集团、北京京白家大院餐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二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同时,企业还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免费培训师资,无偿提供实训实验设备,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学院已建成了较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全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要。

三、学院坚持集团化办学方向,牵头成立了“河南省机械成型技术技工教育集团”,参与河南省电气技术技工教育集团、河南省现代制造技术技工教育集团、河南省数控技术技工教育集团等,实现了集团化办学。同时先后与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60余家企业开展了“定向培养”,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四、做好实习就业学生的服务工作。我们与企业结合对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派驻厂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与企业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我们还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生活情况,与企业共同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他们更加安心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实习就业的稳定率。

五、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结合,设立“冠名班”,为了给学生搭建起更好的实习就业平台,今年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组建“冠名班”,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让企业参与“冠名班”的教学、管理,使企业与学生更好的对接。先后开设了“宇通班、广船班、恒力班、中内配班、制动器班、北京白家大院班等对口专业“冠名班”,这种模式正逐步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校企合作推动了学院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学生非常受企业的欢迎,毕业生就业推荐率达100%,就业率达98%以上。我院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企业、为社会服务。

篇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摘 要:大连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与日本樱花国际语言学校合作办学的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灵活,注重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上实施多轨制。通过在校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日语技能的培训,达到毕业就能上岗就业的教学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办学和顶岗实习的机制建设。通过学生的培训和实习,完成了合作办学的校本教材《日文录入》的重新编写,合作办学的校本教材《日文办公软件》《日企文化》的再次编写也在实施中。

关键词:商务日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改革

一、顶岗实习活动的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这一理念特别强调顶岗实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顶岗实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顶岗实习活动的本质规定。顶岗实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顶岗实习的计划实施,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也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做事。但是在现有社会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下,要真正实施实习后,能稳定地在企业工作和学习,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离我们的预期还是有一段差距。在实习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会提出各种原因离开企业。不能吃苦、不能看清自己的能力,在就业方面,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放平心态,造就了人生的迷茫和困惑。

二、顶岗实习前的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分组、分工,拟写活动方案。

聘请的小组指导教师要注意――这个阶段是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在选题、分组方面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小组活动中。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资料,阶段交流。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状态,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针对性的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阶段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考究、自我探讨,将研究活动引向深入。

第三阶段:形成成果,展示成果,活动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既要注重“过程”,也要兼顾“结果”。这个阶段是活动结果的形成、展示和评价阶段。教师的指导决定了活动结果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指导策略是提升整个活动价值的关键。此外,在兼顾有形结果的同时,还应重视无形结果,准确把握活动的关键环节,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三、企业评价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我专业与企业形成信息的共享,完成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体系管理。

(1)定期回访企业用人单位,调查学生工作的各项完成指标。

(2)回访企业的主管,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3)分析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数据,促进教学、强化学生的培训管理。

四、企业的评价信息对合作办学的启示

(1)通过评价信息的分析,定位合作办学的方向,引导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展开递进教学。

(2)开展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度调整学生的技能成绩、心理变化、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3)培训的定向性有助于课程教学的深度展开。

篇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学校占地面积226.8亩, 在册学生6197人, 教职员工341人。学校现有轨道交通技术、供用电技术和电气技术三大专业群13个普通中职专业, 拥有轨道交通技术、供用电技术和电气技术三大校内实训基地, 总面积为12669平方米。

学校紧紧抓住轨道交通业、电力行业和电气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急需的机遇, 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路, 在内涵建设上下工夫, 在强化特色上做文章, 在提升水平上抓落实, 在队伍建设上花力气, 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个专业群, 深化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 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实训基地, 全面改善了办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达到了历史之最。学校坚持把订单教育做深做透、做精做强, 订单培养规模、质量逐年上升, 近几年, 学校与22家企业组建了79个“订单班”, 累计培养了3000多名毕业生, 通过“订单”就业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一半以上。北京电力公司、中铁十二局赴安哥拉电力技工班、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下属的供电、机电、信号、线路、运营公司、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上海地铁、深圳地铁、神华集团、朔黄公司、内蒙古集通公司和三新公司订单班学生的表现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 成为我校最为闪亮的办学特色。

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获得了“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职院校就业质量100强”之首、“中国教育管理改革三十年——全国创新管理改革品牌学校”等荣誉;在201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 我校学生参展作品获得一等奖;学校代表北京市在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介绍办学经验;承办了2010年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电梯安装维修工比赛。学校社会影响力、吸引力稳步提升, 一直保持着“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招生就业局面,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学校的品牌效应、辐射能力不断提高, 与中西部地区8所中职学校开展合作办学。

一、合作创新工作机制, 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学校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工作主线贯穿办学全过程、全方位,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与多家公司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 为校企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成立了由双方业务部门负责人、企业技术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工学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 协调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成立专题项目工作组, 围绕职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项目开展工作;成立了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一线教师组成的订单班教学工作委员会, 负责订单班组建与教学工作。建立了校企年度工作会议机制、教师互聘机制、科研合作机制、兼职职业指导师机制, 使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形成了“学校全面开放、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的合作机制, 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 是双方经过多年的共同实践探索, 构建了具有轨道交通职教特点的“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 以订单培养为纽带, 按照基础平台学习、专业方向学习、订单学习、顶岗实习四个阶段, 逐级推进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由校企双方参与的订单班教学工作委员会依据《订单班组建及教学工作流程》, 共同对订单班的组建、教学、顶岗实习等全过程实行严格管理, 为提高订单培养质量提供了保证。统筹双方教学资源, 统筹安排学生的“学程” (校内学习) 和企业“工程” (企业实习) ,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交替进行, 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岗位技能有机结合, 通过“8阶段交替”和“4+1交替”两种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零距离”接轨,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 学生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

按照“四对接”的工作思路 (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班级管理与车间管理对接、学生评价与员工评价对接) 和“三化”要求 (班级组织企业化、学纪要求职业化、考核评价工资化) , 对订单班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 对学生实行工资制考核方式。订单班学生人手一本《准员工手册》, 按“5S”标准自我管理, 日清周结月考评, 并实行末位淘汰机制。

三、合作加强内涵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校企双方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工学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题项目工作组三个层面加强内涵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取得丰硕成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组”, 构建了具有我校特点的“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各具特色的三个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分别是:轨道交通技术专业群“双向双轨+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电气技术专业群“双核双证+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供用电技术专业群“220”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改革项目工作组”, 双方共同组织实施了轨道交通技术、供用电技术、电气技术三大专业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 按照“五对接”原则, 构建了“公共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订单课程+顶岗实习”四阶段课程体系。通过“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组”, 按照两种模式 (车间式、模拟仿真式) 、五个到位 (理念到位、方案到位、技术到位、设备到位和文化到位) 、三项功能 (学校教学、企业培训、生产服务) 的“235”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双方共同建设了地铁车辆驾驶与检修、地铁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地铁供电倒闸、地铁信号等12个实训中心。通过“轨道交通技术专业创新团队”、“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创新团队”、“供用电技术专业创新团队”项目, 按照“五个结合” (提高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相结合、钻研理论与参加实践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培养和引进相结合) , 实施“三项工程” (新人成长工程、专业技能提高工程和名师工程) , 提高教师“五项能力” (师德、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的“535”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双方共同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能教会做、善于育人、结构合理、动态管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每年双方互聘教师达到20人次, 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达到30人次, 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达到了80%。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第一, 加强“三风”建设, 重点突出学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体现了学校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统帅, 她体现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办学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针对学风建设我校从2009年开始展开学风建设大讨论, 先后针对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发放调查问卷, 分别组织学生、教师、班主任和中层干部进行大讨论, 通过讨论使大家达成共识。

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在原来升留级的基础上, 增加降级制度;修订学生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构建了“四段式”教育教学模式。第一段为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即建立基础大平台, 所有专业的课程完全一致。主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职业初步认识。第二段为第四学期到第五学期专业方向班分流阶段, 由学生自己选择专业方向, 通过选拔组建专业方向班。主要强化专业知识和对应的行业文化。第三段为第五学期到第六学期订单班组建阶段, 根据企业需求通过考试面试组建订单班。主要按企业要求强化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第四段为第七学期到第八学期顶岗实习阶段。

通过“四段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学生提供了分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一段的目标就是要进专业方向班, 第二段的目标就是要进订单班, 第三段的目标就是要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单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的学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另外针对专业方向班和订单班构建了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

第二,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文化, 这是文化校园跳动的音符, 是校园精神的外显形式, 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每年开展技能大赛活动, 包括初赛、预赛和决赛。每年召开田径运动会、环校接力赛、趣味体育活动周、艺术节、元旦联欢晚会等, 在今年举办的学校第四十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 将近八十个班分别展示了自己设计的班牌, 效果良好。连续八年参加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读书活动, 有183篇作品在全国获奖, 2010年高飞飞同学的作品《父亲的背影》获全国特等奖, 今年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和教育部关工委的领导来校进行了调研, 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学生社团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了“手拉手”爱心社、以心理辅导为重点的“心和社”、以礼仪训练、礼仪服务为重点的“融曦礼仪社”以及专业社团。

第三, 高度重视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环境文化体现的是校园特有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 往往折射出学校特有的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和道德风尚等。学校高度重视环境文化的建设, 每年投资几百万, 对校舍进行维修, 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 设计建造了学校文化广场, 使学校真正成为花园式单位。

第四, 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特别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注重与优秀其与文化的融合。从2009年下半年学校开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首先学校下发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各班制定自己的建设方案, 学校对各班设计的文字方案进行评比奖励, 然后进行修改完善, 再进行教室布置, 布置完以后, 学校组成评审组 (包括校领导、学生科科长、副科长、年级主任) 进行评比, 每个班级出一个代表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讲解, 评审组打分, 最后进行奖励。暑假又组织了班主任研讨会, 如何进一步深化班级文化建设, 如何进一步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

五、通过内涵发展, 促进就业招生

篇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程橡胶产业发展 校企共赢

课 题: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区域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ZJY13001。

工程橡胶产业是衡水的支柱产业。衡水的工程橡胶制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八成以上的新建公路、铁路、桥涵、水利、轻轨、高铁、建筑等基础建设之中。近年来,随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衡水工程橡胶产业日益发展,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问题日渐突出。本文探讨了在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大发展的现实背景下,结合衡水职业院校校企共同体的办学实践,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符合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发展需要的数控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立相关制度

1.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教师培养的政策和制度

职业院校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企业沟通,让企业意识到要想招到操作技能好、层次较高的毕业生,学校和指导教师是关键,从而使企业愿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校企共同探讨培养与培训教师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缩减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双方互相提供教育服务,实现共赢。

2.实行职业学校教师的双证书制度

职业学校教师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同时还要考取专业技术等级证。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尤其要在专业技术等级上不断攀升,使实践能力在行业始终保持领先。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系专业技术教师已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

二、让教师到企业中去

1.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挂职锻炼

笔者所在学校制订教师到企业进修实习的具体计划和要求,定期安排教师进企业实习、挂职锻炼,突破师资培训“从学校到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笔者所在系的《专业骨干教师管理规定》指出,骨干教师在其任期内,每年必须参加至少一个月的企业实践,并将实践效果与其业绩评比挂钩。

2.教师到企业兼职,参加行业或企业组织的技术培训、考试

教师可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在合作企业不同岗位兼职,参与管理、担任技术顾问等。例如,笔者所在专业的老师经常利用寒暑假到合作企业衡水橡胶总厂接受技术培训,紧跟数控技术的革新步伐,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业界动态。笔者所在学校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如学校与合作企业合办的金蓝领技师培训班效果显著,受到了学校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三、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

笔者所在学校邀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向学校师生传授生产一线的新技术,与教师共同研究专业发展动态;组织企业专家不定期到教学现场,诊断专业教师教学、学生综合实训质量,与专业教师一起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力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企业和学校共建合作平台

1.校企深度融合,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拓展科技服务活动,既加强了学校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也为教师从事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笔者学校和衡水中铁建工程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课题“加强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托橡胶产业中的数控技术应用,深入研究了强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步骤,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并得到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认可,荣获省级课题研究三等奖。

2.校企共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笔者所在专业与丰泽工程橡胶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从最初的企业职工培训到后来的订单培养,再到现在的联合项目开发及实训基地共建,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稳步提高。

校企双方进行深层次合作,使合作内容全方位、合作方式多元化、合作机制长效性。学校成为合作企业的项目培训中心、项目研究中心,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课题开发基地、教师进修基地、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校企双方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格局,充分发挥企业在设施设备、生产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将学校理论优势和企业实践优势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广龙,韩庆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5).

[3]刘宏利.浅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J].价值工程,2010(30).

篇5: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名词解释:工学结合是指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校企合作是指一种工学结合实现的方式,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把公司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管理方式等引进学校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实践操作与学习的一门主修课程。

2011年-2012年第二学期,我校正式与铜陵江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合同,正式成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这标志者我校继机械加工、计算机文秘后,又一次的把工厂直接引进校园的工学结合方式。

此次与江威电子合作,我校在实训大楼开辟了200平米的电子机电生产线厂房、引进了多组高端生产设备和工位,并有江威电子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协助指导生产,学生无需离开校园即可参加工学结合,提高技能。

2012年3月13日,我校专门成立了工学结合管理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由分管全校工作的张孝马副校长担任,金国宏副校长、办公室吴琼主任、总务处周述涛主任担任项目组副组长,各专业工学结合小组组长均由我校该专业优秀教师或工程师担任,在一线与企业委派人员一起,手把手辅导学生生产、实践和学习。我校超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着非常重大意义。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以外,还能学习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含实验室都学不到的企业生产流程、技术指标要求、产品成型过程、公司内部技术等。学生除适应和体验企业的管理、锻炼实践能力外,还能历练学生服从管理、刻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提前体会工作的辛苦和乐趣、认识社会、认识父母工作的辛劳,懂得珍惜在校其间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体谅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酸,从而更加激发学生自身发奋学习的求学欲望,也为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提高社会声誉等方面奠定了更加良好的基础。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中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认识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存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我校以及每个职业院校的共同课题。

每个学生都能在智通成人成才,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有信心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我校不断更进的教育体制中逐渐锻炼成长,将来走进社会,成为有职业素养、能适应社会、愿吃苦耐劳、怀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篇6:中国校企合作促进会

中国校企合作促进会是从事办学招生咨询、教育策划与指导、勤工助学、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安置就业、安置跟踪服务管理;免费提供企业人才招聘、企业人才培训、企业人才定制、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等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公益性非盈利网站。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了平台,保障了学生的稳定就业,确保了企业对人才的用工需要。可提供免费发布各类人才供求信息、免费发布个人简历、免费发布产品和服务、免费发布合作项目、免费发布联络名片等服务内容,本网站面向全国的各类校企、组织机构和个人,为各方的信息互通交流、供需洽谈合作提供一个无缝链接的平台。在这里,使用者即可以不用注册立刻发布信息,也可以注册成为会员,拥有独立页面,更加完善地展示和推广宣专,同时,本网站专设网上校企交流会和网上人才招聘会等在线服务内容,使用者可在线进行直接的沟通互动,从而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资源和项目。本协会坚持“校企联盟,服务学生”的理念。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各地区的教育学校,为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人才,提高企业的人才竞争力。为学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渠道,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本协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年16号)文件,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企联盟,工学结合的教学、就业新模式。保证企业人力资源供应,促进学校的就业与办学。

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 为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规定:“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7]42号)依据财税[2006]107号文精神做了进一步规定,规定“接收实习生的企业与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正式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实习合作协议”。“对未与学校签订实习合作协议或仅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下实习合作协议的企业,其支付给实习生的报酬,不得列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企业虽与学校正式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实习合作协议,如出现未满三年停止履行协议情况的,主管税务机关对已享受税前扣除实习生报酬税收政策的企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征企业所得税,并依法加收滞纳金;对因企业主体消亡或学校撤销等客观原因导致未满三年停止履行协议情况的,不再补征企业所得税和加收滞纳金。”

篇7: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规范、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根据《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

第三条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

第四条开展校企合作应当坚持育人为本,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致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依法实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合作协议,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坚持平等自愿,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校企合作工作的统筹协调、规划指导、综合管理和服务保障;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做好本地校企合作有关工作。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统筹、指导和推动本行业的校企合作。第二章合作形式

第六条职业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

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第七条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以下合作:

(一)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

(二)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

(三)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四)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机构;

(五)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

(六)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七)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合作方式和内容。

第八条职业学校应当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建立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健全质量评价制度,为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增强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

第九条职业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应当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合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权利义务等必要事项,并根据合作的内容,合理确定协议履行期限,其中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合作期限应当不低于3年。

第十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教师实践岗位;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在职业学校设置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企业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办法与职业学校教育实现互认和衔接。

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第十一条职业学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职业教育集团应当以章程或者多方协议等方式,约定集团成员之间合作的方式、内容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等事项。

第十二条职业学校和企业应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合作成效进行总结,共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第三章促进措施

第十三条鼓励东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企业与中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企业开展跨区校企合作,带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十四条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脱贫攻坚规划时,应当将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指导、支持和服务。

第十五条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协助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组织和指导企业提出校企合作意向或者规划,参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并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推进校企合作。

鼓励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互联互通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平台发展、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校企合作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指标,在院校设置、专业审批、招生计划、教学评价、教师配备、项目支持、学校评价、人员考核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对校企合作设置的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当予以支持;应当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专业,制定专业标准、培养方案等。

第十七条职业学校应当吸纳合作关系紧密、稳定的企业代表加入理事会(董事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审议。

职业学校设置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应当充分听取合作企业的意见。第十八条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学徒制培养。开展学徒制培养的学校,在招生专业、名额等方面应当听取企业意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需求的企业,可以与职业学校合作设立学徒岗位,联合招收学员,共同确定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方式进行培养。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招生计划安排、学籍管理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

第十九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对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相应政策支持。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部门应当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其他有关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

第二十条鼓励各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校企合作。鼓励各地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社会资本,建设或者支持企业、学校建设公共性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基地、研发实践课程、教学资源等公共服务项目。按规定落实财税用地等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

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审慎授信管理,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第二十一条企业因接收学生实习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以及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可以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应当鼓励职业学校通过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职业学校可在教职工总额中安排一定比例或者通过流动岗位等形式,用于面向社会和企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第二十四条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具备职业学校相应岗位任职条件,经过职业学校认定和聘任,可担任专兼职教师,并享受相关待遇。上述企业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可视同相应的技术或科研成果,按规定予以奖励。

职业学校应当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具有相关企业或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在评聘和晋升职务(职称)、评优表彰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对待。第二十五条经所在学校或企业同意,职业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根据合作协议,分别到企业、职业学校兼职的,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双方约定确定薪酬。

职业学校及教师、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职业学校和企业对合作开发的专利及产品,根据双方协议,享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自主权。

第二十六条职业学校与企业就学生参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学徒培养达成合作协议的,应当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并明确学校与企业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方面的责任。

企业应当依法依规保障顶岗实习学生或者学徒的基本劳动权益,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支付报酬。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

第二十七条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职业学校、企业应当在协议中约定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的义务与责任,健全学生权益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负责对职业学校、政府落实校企合作职责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定期发布督导报告。

第二十九条各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校企合作情况作为职业学校办学业绩和水平评价、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加强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监督、指导,推广效益明显的模式和做法,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做好管理和服务。

第三十条职业学校、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不得损害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等的合法权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整改,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篇8: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这一理念特别强调顶岗实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2.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顶岗实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顶岗实习活动的本质规定。顶岗实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顶岗实习的计划实施,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也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做事。但是在现有社会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下,要真正实施实习后,能稳定地在企业工作和学习,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离我们的预期还是有一段差距。在实习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会提出各种原因离开企业。不能吃苦、不能看清自己的能力,在就业方面,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放平心态,造就了人生的迷茫和困惑。

二、顶岗实习前的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分组、分工,拟写活动方案。

聘请的小组指导教师要注意——这个阶段是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在选题、分组方面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小组活动中。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资料,阶段交流。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状态,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针对性的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阶段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考究、自我探讨,将研究活动引向深入。

第三阶段:形成成果,展示成果,活动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既要注重“过程”,也要兼顾“结果”。这个阶段是活动结果的形成、展示和评价阶段。教师的指导决定了活动结果的多少、质量的高低。 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指导策略是提升整个活动价值的关键。此外,在兼顾有形结果的同时,还应重视无形结果,准确把握活动的关键环节,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三、企业评价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我专业与企业形成信息的共享,完成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体系管理。

(1)定期回访企业用人单位,调查学生工作的各项完成指标。

(2)回访企业的主管,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3)分析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数据,促进教学、强化学生的培训管理。

四、企业的评价信息对合 作办学的启示

(1)通过评价信息的分析,定位合作办学的方向,引导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展开递进教学。

(2)开展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度调整学生的技能成绩、心理变化、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3)培训的定向性有助于课程教学的深度展开。

(4)依托企业的评价信息,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案思路。

摘要:大连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与日本樱花国际语言学校合作办学的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灵活,注重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上实施多轨制。通过在校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日语技能的培训,达到毕业就能上岗就业的教学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办学和顶岗实习的机制建设。通过学生的培训和实习,完成了合作办学的校本教材《日文录入》的重新编写,合作办学的校本教材《日文办公软件》《日企文化》的再次编写也在实施中。

篇9: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办学机制 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拓展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创新办学机制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改善我校软硬件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创新职业学校办学机制是适应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1)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需要学校和企业相结合。校企合作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必然选择。职业学校必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强化规范管理,不断增强适应經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质是企业资本与学校知本的结合,以及学校资本与企业知本的融合,校企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扩大学校资本规模和提高学校知本质量,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和职业培训的需要,努力构建富裕劳动力和新生劳动力就业的快速通道,进而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创新职业学校办学机制是改善我校软硬件建设的重要途径

(1)学校的规模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矛盾促使学校寻找新的资源,提高办学能力。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技术技能的培养是由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只有让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掌握专业技术和熟练的技能,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办好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一方面,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我们学校基础能力还很薄弱,实训基地及各种装备也很落后,培养的学生滞后于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充实、完善以及更新换代我们的实验实训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生产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更新办学机制。

(2)校企的深层次合作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用工市场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社会化的质量,缩短学生社会化的时间,也有助于提高学校专业调整的科学性和教师培训的效益。企业和学校的深层次合作,可形成产学一体化,建立校企双赢互惠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行业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问题,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用工市场的无缝对接,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双师”素质得到提升,企业在为学校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了社会价值和企业效益的双丰收,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的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办学机制,与时俱进,努力发挥新机制的作用

(1)发挥企业资本优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本优势增强硬件实力,根据我镇产业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发展建设搞好电气、数控、机电专业,根据我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设搞好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专业、计算机专业,力争三两年创建一批市级示范专业,五年创建一批省级重点专业。全面提高学校价值,确保国有资产增值。

(2)发挥资本优势,不断拓宽教师培养途径,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不断拓宽教师培养途径,确保部分教师科学、合理、有效的转型。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持续进步,学校应搭建起名师成长的阶梯,建立起教师逐步提升的制度,实现教师的快速成长,从而实现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发挥企业知本优势,引入企业文化理念,努力增强学校凝聚力。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打造业务素质高,思想过硬,管理严格,人本管理的教职工团队,不断增强学校软实力。

(4)发挥企业知本优势,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努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我们要针对职业中学的特点,不断增强与行业的联系,借鉴行业标准,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实现学生思想与行业要求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5)发挥企业知本优势,不断更新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内容和评价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不断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求,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的有机衔接,学校要推行以“能力为本位,以会用、实用、够用为度的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到企业培训的力度,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发挥学校知本优势,不断创新专业设置,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开发需要长时间的调查、分析、论证,需要精心的设计与运作,需要专业精品课程的开发,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需要严密的技能培训体系。我们要以江苏省重点专业评估标准为依据、以行业需求为基础,实现专业的现代化建设。它的内容包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创新、学生质量效益与评估、专业示范与辐射作用等。

篇10: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能力,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主要形式有:

(一)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

(二)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

(三)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订单式、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四)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

程。经济和信息化部门配合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话协作机制;财政、税务等部门负责按规定落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财政税收政策。

第五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本地区校企合作的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管理干部、专业教师交流制度;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管理;发挥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作用,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第六条

职业院校应当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建立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设立校企合作机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健全质量评价制度,为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增强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在设置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工作中,应当充分听取合作企业的意见。

第七条

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应当通过平等协商依法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合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权利义务等必要事项,并根据合作的内容,合理确定协议履行期限,其中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合作期限应当不低于3年。

第八条

职业院校与企业就学生参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鼓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质量评价,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接。

第十二条

市、县政府及职业院校主管部门鼓励支持院校与相关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鼓励支持院校和省内企业参与国家和“长三角”跨区域职教集团(联盟)。

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应当以章程或者多方协议等方式,约定成员之间合作的方式、内容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等事项,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服务区域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章 促进与保障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脱贫攻坚规划时,应当将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指导、支持和服务。支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定期举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接活动,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话协作机制。

第十四条

校企合作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指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院校设置、专业审批、招生计划、教学评价、教师配备、项目支持、学校评价、人员考核等方面做出相应要求。对校企合作设置的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予以

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落实职业院校编制内聘用兼职教师财政支持政策。由行业和各市推荐,面向企业、社会建立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省级专家库,从库内聘用兼职教师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上述企业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可视同相应的技术或科研成果,按规定予以奖励。

公办职业院校重点专业从企业引进教师,符合以下条件的,比照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开辟绿色通道:高职院校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引进在企业长期担任技术技能岗位中高层职务,具有一定教学经历和对应专业研究生学位,拥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技工院校和中职学校引进对象为六类人员,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且有3年以上相应岗位工作经历的企业高级技能人才、入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队员、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江淮杰出工匠。

第二十条

职业院校应当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具有相关企业或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在评聘和晋升职务(职称)、评优表彰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对待。鼓励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调研,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企业骗取和套取政府资金或税收优惠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退还,并依法依规追究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职业院校,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等职业学校。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是指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国内进行的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与国(境)外企业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在相关法律法规之内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其他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和组织开展合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篇11:实用艺术系加强校企合作(新改)

学院实用艺术系深化校企合作 促进大学生就业

多年来,实用艺术系与北京兰雅爱斯美容养生会所、香港彩妍美容集团建立了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大学生实习和就业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两家企业每年都要到学院参与相关专业建设活动,并通过介绍企业文化,提供岗前培训等活动,吸纳我院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就业。近期这两家企业分别来到学校,一次性接收了14名学生到北京、沈阳等地工作,并全部签订了就业协议,占本届毕业生的46.7%,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系的就业工作。其中,北京兰雅爱斯美容养生会所还为录用的我院毕业生在工资中特设了“学院工资”一项,每月增加200元薪金,体现了该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重视和认可,也表明了校企合作的良好成果。

篇1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今日,教育部举行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就此前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指出,2017年底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共同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意见》更多侧重产教融合,而《办法》更多侧重校企合作,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

谢俐在解读时称,《办法》将以“促进”“规范”和“保障”作为关键词,展现6个方面的政策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国家政策的实施、政企合作的措施、相关部门的监督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加强统筹领导、打出政策组合拳、开展大样本试点并持续予以推动。

此外,谢俐还介绍了第四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情况。明确今年的活动将以“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熊旭陈琛)来源:人民网

篇13: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十年来的蓬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之路”已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作为高职办学产、学、研结合实现形式的订单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的高职院所接受和采用,成为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的一种模式。所谓“订单教育”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协议,由学校进行培养,企业全程质量监控的合作办学模式。订单教育作为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形式,加快了高职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高职院的就业工作,成为高职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需求急剧增加,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矛盾急剧凸现。煤炭专业人才供需的严重反差,既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煤炭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云南唯一所以煤炭行业办学方向的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煤炭企业联系,共同探讨发展思路,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在学院实施订单教育,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路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1 校企合作内容及模式简介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多年办学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始实施以学校自主设置专业、招生、培养人才,企业与学生签订协议,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的“订单教育”模式。在实施订单教育的过程中,学院根据学校的实际结合企业的需求,确定了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的工程测量、煤矿开采矿技术、矿山地质、矿井通风与安全和机械与电气工程系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五个专业为订单教育的专业。先后与云南东源煤业集团、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盘江煤电集团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订单教育”协议。在协议里明确了对校企双方的具体要求,即签订协议的企业对工程测量、煤矿开采矿技术、矿山地质、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实施订单教育;参与学院制定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参与策划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方案;同时企业每学年按一定的标准发放助学金给签订订单教育协议的学生,接收这些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跟班实习,承诺他们合格毕业后到订单企业上岗。学院按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企业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关课程;负责对志愿参加“订单教育”的学生进行考核,向企业推荐符合要求的学生。同时采用以下运作方式,即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正常招收学生,新生进校学习一学期后,学院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订单教育,并对这些给出学生给出评价,然后企业、学生本人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签订订单教育协议,学生在校期间享受企业提供的学业补助金。

2 校企合作对学校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

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实施订单教育专业开发过程中,学院积极改革课程建设,提出教学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符合,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相符合的要求。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数十位校外专家、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或兼职教师,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制定了既以学院教学体系为基础又与企业职业岗位和能力素质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采用了选修课、聘请现场专业人员授课及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以满足用人单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多次到企业开展研讨工作,结合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确定与相关专业对口的岗位能力结构和需求,促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

3 校企合作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推动作用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实施订单教育过程中,学院依托企业的技术、资金和设备在校内建立了机械设备拆装、煤矿安全、煤矿瓦斯远程监控和模拟矿井等校内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在进校学习几门专业课后,能进行手动实践技能的操作训练。为了有效补充校内实训、实习基地设备和功能的缺陷,解决学校实训、实习基地所需空间的不足的矛盾,学院依托行业和企业还在校外建立了18个长期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在校学习二年后,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以保证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的目标。

4 校企合作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及素养的作用

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学院将优秀企业的理念、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制度、形象等基本要素引入校园中,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工作岗位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职业认知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提出了“诚信为先,今天企业为我,明天我为企业”的口号。倡导学生珍惜订单教育的机会,主动了解和认识企业的文化,认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特点,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根据企业文化的要求,自觉、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使自己将来能尽快融入企业中,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学院的订单教育经过几年的实施后,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学院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校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订单教育也有了新的开拓。在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组织下,目前学院订单教育企业数已达到十多家,参加订单教育的学生人数有上千名,参加订单教育的学生获得企业支付的助学金已5百多万元。“订单教育”开辟了学院教育的新思路,给学院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提高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创造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局面,深受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好评。作为高职院的就业特色———订单教育,给我院办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袁江波.民办高职院校订单教育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8).

[2]龙勇.关于“订单教育”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9,(08).

篇14:保障学生权益 促进校企合作

然而,现有的政策、法规对国家大力推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关于职业学校学生第三年顶岗实习期间所面临的劳动保护、人身伤害等安全问题,缺少相关政策予以保障,难以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针对这种情况,2007年6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其中,对实习期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提出了“依据《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的明确规定。然而,具体分析《学生伤害事故办法》,会发现它是针对学生的学校教学活动而制定,没有具体设计学生在企业实习活动中的劳动保护、事故处理等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责任问题。

2008年9月,由教育部职成司主办、英硕保险经纪公司承办的“‘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教育、保险领域的专家及工作者共同为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献计献策。

2009年初,英硕保险经纪公司在北京市开展了实习责任保险认识情况调研,并走访39所职业学校,充分把握市场脉搏,紧扣职业学校的发展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9年12月2日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期联合下发《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2009〕13号),将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并要求中职实习的学生人人参保、应保尽保。

值得一提的是,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将由英硕(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相关保险公司支持下设立国家和省市两级保险基金,作为全国性和地域性保险赔付而引发的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产品推广的一个特色。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不仅要保障出险后的安置赔偿,更要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前的风险教育。为此,在此险种开发与设计的同时,计划由经纪公司协调参保公司,结合相关行业、企业近年来发生的工伤时间案例,结合职业教育招生、就业量大的专业,分行业开发以案例为基础的培训课程和教材,对参保学校学生进行宣讲,并在相关网站向社会公布,提高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有效规避与专业岗位相关风险的能力,提高学校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社会各界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政策保障的关注程度。

现在推出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是责任险的一种,与以往学校的平险、校方责任险相比,其保障、范围,以及性质均有自己的特色。“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是职业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因意外导致的身故或残疾,以及由此引起的医疗费用。相对于目前学校的学平险和校方责任保险的保险对象来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对实习学生负有赔偿责任的职业学校,它承担的是学校因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意外伤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针对性更强,保险给付对象是投保学校。在责任的认定问题上,英硕保险经纪公司承担着协调双方关系的责任。这一险种紧扣有关法律条文,包括实习前的风险教育、实习间的往返交通、伤病和工伤等内容,覆盖了学生实习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家长、学校和接受实习生的企业等多方负责任明确,将会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提供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和企业在安排学生及管理方面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最新网络安全宣传周“传播金融正能量 争做金融好网民”倡议书-精品下一篇:教师培训班学员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