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2024-07-07

初三历史复习计划(通用14篇)

篇1: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历史备课组

后一阶段的复习安排如下

一、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周练,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周练、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篇2: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

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3、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第1-5周九年级历史下册(新课)10课时

第6周第一次月考

第7-9周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6课时

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13周八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6课时第14-15周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4课时

第16-17周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4课时

第18周第三次月考

第19周考前模拟训练及讲评2课时

第20周中考

三、复习措施:

1、教者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积极搞好集体备课,充分利用脑力资源共享;

2、认真分析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研究“永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

卷·历史”,把握中考方向;

3、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4、教研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人按时出好每册复习纲要,打印及时并保证清

晰,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

5、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使之保管好每份复习资料;科学、有

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

6、搏众家之采,取众家之长。多途径、多手段收集名校地复习方法及复习资料,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7、对全体学生做好复习动员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复习好历史的重要性,并能以

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复习迎考中去;

8、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最后,我们全组同志要树立信心,严谨态度,低起点,高质量,努力把历史学科

打造成我校新品牌,为每位学生的中考出一份力,为学校的中考目标尽一份心!

梅溪镇中心学校初三历史教研组

篇3:反思初三历史复习

纵观开卷考试的试卷, 感觉呈现出以下的几个趋势。

1、注重基础知识的联系和综合, 突出能力的考查。

2、运用史料和图片设置新情况, 力求试卷图文并茂, 生动活泼。

3、探究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不断增多, 并且注意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4、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 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价值。

一、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调整自己的复习思路, 适应新的评价方式

历史中考的命题虽然日趋多样化、生活化, 并且向开卷考试的方向迈进, 但无论怎样变化, 夯实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宗旨不会改变。中考试题中的70%——80%都是以基础为主, 基础知识是学科能力的载体, 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 学科能力必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近年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考试中也逐步加大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 这就促使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这是历史教学中的一大进步。但中考不同于高考, 中考有相当一部分题还是记忆型的试题, 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虽然开卷考试后学生可以带教材进考场, 但是时间有限, 试想如果每一道题, 学生都去翻书, 那历史考试的45分钟只能完成20道选择题, 题目都未做完, 能力评价从何谈起?因此开卷考试后的复习还必须遵循基础性原则, 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再认、再现考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全面准确灵活地掌握知识。同时初三学生参加中考的科目一共有七科, 所要记忆的知识点内容相当多, 历史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小学科, 学生向来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三年来它的总分也从100分降到了50分。但中考的范围并没有减少, 还有近四本书的内容, 真是浩如烟海, 在其他学科的压力下, 学生排挤历史学科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上完新课后整个中考的复习时间也十分有限。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记住基础知识并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成为关键。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较好的记忆方法, 提高记忆能力成为中考复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考复习过程中, 我给学生传授的记忆方法主要有表格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加减记忆法、图示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生日记忆法等等。例如:在记忆洋务运动的意义时, 采用关键词和谐音记忆法——先理解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了巩固清朝统治而进行的一次运动, 它的目的是为了让清政府走上富强的道路, 所以我从洋务运动意义中的几句话里面选出了几个关键词, 用谐音的方式组成一句话“走进养鸡 (激) 地 (抵) ”, 来寓意清政府渴望走上富强之路, 其中“走”清政府没有走上富强的道路, “进”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养”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鸡 (激)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地 (抵) ”抵制了外国列强的入侵。采用这种方式记忆, 学生感觉记忆起来轻松而且有趣, 意义的要点不容易遗漏, 记忆较为深刻。

在以上复习方法的基础上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有效资源进行复习, 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当成一种重要的手段。心理学家认为, 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 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科学研究也表明, 人们学习时, 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学习同一份材料, 采取纯听觉讲授, 学生在三个小时后能记住60%;采取纯视觉观看, 三小时后能记住70%;视听并用, 三小时后能记住90%。三天后, 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为15%、40%、75%。由此可见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前二者之和。因此, 无论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 必须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复习课中的困难。它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 言简意赅的解说, 及时有效的反馈, 吸引学生听、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 使学生长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从而达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在中考复习过程中, 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 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制作成幻灯片, 主要采用口头回答的方式来进行复习,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如在复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两次革命的所有发明及发明家, 不至于混淆, 首先让学生回答两次革命分别有哪些成就, 然后又让学生回答相对应的发明者是谁。接着让学生将发明和发明者连线, 等学生回答后, 教师将正确答案展示在屏幕上, 并对学生进行答案讲评。经过以上的这个程序, 学生已经有了起码三遍以上的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并用。一方面让学生提高记忆的效率,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减缓记忆的疲劳感, 特别是一部分有厌学趋向和记忆困难的学生, 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记忆效果。除此还可以把一些练习题用幻灯片和投影仪展示出来, 用练习题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复习, 既节省时间, 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但在开卷考试背景下的复习, 除了依旧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 同时还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 所以要注意复习提问的技巧性, 在提问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 要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 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均离不开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要素。在给学生复习时, 可从这几个方面换角度的提问学生, 比如在复习五四运动时, 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提问方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指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次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学生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运动提出了“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的口号?等等, 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二、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

与综合化、生活化、热点化紧密联系的题型主要是材料题和问答题。解答材料题、问答题时要求学生具备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 近三年的中考, 包括开卷考试后的问答题, 已经摒弃以前要求整段记忆历史意义、历史事件内容的方式, 开始化整为零, 以大题里面包括几个小问题的方式出现, 要求的答案也是一两句话或者几个字, 虽然简单, 但是要求越来越高, 所提的问题常常都是相关的几个历史事件的组合, 这种考试趋势是要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并灵活运用, 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 比如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 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台湾关系曾多次出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中, 并在这些考题中加入一些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内容。要让这些分散在教材各个部分的内容在头脑中组合, 并准确回答所提问题,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习时可采用综合复习方法, 综合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再复习, 而是要把已复习的知识点串起来, 中国史的相关知识点, 世界史和中国史的相关内容, 均要形成一个整体, 进行专题复习。比如复习到日本明治维新时, 纵向可以复习大化改新、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横向可以复习中国的戊戌变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同时还可以把古代到近代的中日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线索梳理, 这样的复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便于回答综合性较强的问答题。

最让学生感到头痛的依然是材料题的解答, 开卷考试后虽然学生可以翻书解答, 但是材料题的答案一般都是要据材料来进行回答, 即使可以找到答案, 一般来讲都是零散分布在书上的各个部分, 所以对材料题的复习, 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以外,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 引用和教材重点内容中相关的图画、文献、小字等史料,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来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自己动脑。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自己找材料提问、编习题等途径,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其三, 加强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训练, 教会学生审题、解题, 即弄清材料的出处、时间、范围、寻找关键词;弄清材料问什么, 怎么答;认真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 判断材料真伪;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实质, 简明扼要地进行文字表述。学生在掌握了以上步骤后, 解答材料题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

三、在复习过程中要进行强化训练, 巩固复习

巩固复习主要采用模拟练习等方式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但在这个过程中要精讲, 讲清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淆点即可, 以引导学生“会学”, 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切忌“满堂灌”。练要精, 坚决反对猜题押宝和“题海战术”。教师所设计的题目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和时代性。评要细和准, 要能及时指出学生掌握知识、审题解题、书面语言等存在盲点和误区。要查漏补缺, 纠偏正误, 反对那种“试卷讲评对答案”的错误做法, 在讲到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 可以举一反三地复习多个历史事件, 以扩大学生复习面, 让他们把历史知识的相关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摘要: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 在中考考试发生变化后, 调整复习思路, 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法, 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

篇4:初三历史复习策略

一、整体把握,四册教材

历史是有机整体,复习时必须从整体把握,高屋建瓴。在第一轮复习时,我先帮学生整理出一个知识结构图,让他们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框架。比如,初三的内容,我就把它分为几个类型: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二是资产阶级改革;三是三次工业革命;四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格局;五是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六是社会主义的探索;七是经济危机。先将它们分类,然后进行类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而初二的内容我则是按照时间段来分的:一是中国近代的屈辱;二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三是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的抗争;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成就;四是改革开放的政策、成果。使本来琐碎的历史事件有了相互间的联系,学生顿时觉得好像知识变少了,课本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了。这样做,既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加快了学生考试查阅的速度。

二、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不管在什么时候,基础总是最重要的。就像一幢房子,如果基础不牢,那么就算再华丽,也会倒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就算掌握再多的解题技巧,如果对于基础知识不能牢固掌握,最终也是没有用的。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第一步就必须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从这个程度上说,历史开卷考试的背记更为重要和必要。事实上,近两年来我校在“开卷”下的高分(甚至是满分)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在“闭卷”形式下完成的。今年我在完成世界史的教学任务后,就开始了扎实有效的基础复习:即以课本为主,按册分单元系统复习。复习时尽量做到慢、稳、细。具体可采用三种方法:一是按照教材内容,教师把每课的重要知识提纲打印在纸上,教师限时让学生记忆。我们每个班级二十多个学生挨个提问,根据学生本人背题的质量定提问的多少,这样滥竽充数的学生就少了,都积极主动地去记忆。背得快的、老师认为合格的学生,让他们把每课的内容从头至尾看一遍。二是下节课我要对复习的重点知识进行默写。我在批改默写时,会把学生错得较多的知识记录下来,下节课时再跟学生进行纠正巩固。而对于默写较差的学生,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再次找他进行背诵。学生都不愿这么反复被折腾,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基础知识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光背不练”是不行的。由于中考名校调研这本复习资料是针对我省中考考点编排的,题目的类型和中考的模式完全相同。我每复习完一单元都要抽出一节课检测一下学生的复习情况,三个班级的卷子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批阅完。老师虽累点,但能节省学生时间,并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点的混淆,材料题的理解错误,对题目的审题不清等等。对于上面的题目,进行逐条讲解,对于学生在做题时的疑惑,进行分析点拨解释。对于解题技巧,我通过具体的典型例题进行剖析,以便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做选择题,一定要找出给你的信息点(比如说,一些时间、地点、关键性的词语等等)开始,我先找,让学生注意。到后来,就是让学生自己找,并且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另外,有些题目在一定范围内可作适当的变化或迁移延伸与拓展。

三、专题复习,纵横串联

经过系统、全面的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为了把知识学活,第三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进行专题复习。在全面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一步使知识科学化,系统化。把以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进行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所谓“横”的联系就是要把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如,复习到中国史时,横向联系同时期的世界史内容,帮助学生理出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异同点。如将中国近代史中的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联系,古今中外的改革等等知识点。所谓“纵”的联系,就是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这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一旦遇到综合性的知识考察,就会对他们很有帮助。特别是材料题,一般都是把类似的事件或相关连的事件柔和在一起,它不可能只考一个单一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掌握理解,以至能够灵活运用。

四、编错题集,以史为鉴

教师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卷子中的错误记录下来编成错题集。鼓励学生时常翻阅错题集,从中可以使学生回顾史实,对做错的习题多加审视,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个有心人,学生容易犯错误的知识点要及时记录,也跟学生一样编集成册,每节课前把一些易错题写在小黑板上,强化学生记忆。

篇5:初三学习计划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文艺复兴的时间、产生国家、核心、代表人物及作品、影响?

2、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3、新航路开辟原因(根本原因、社会根源、客观条件)?

4、哥伦布远航的时间、资助国家、开辟航的线、影响?(P9《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5、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比较哥伦布的航海路线与中国郑和远航的不同?

6、《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颁布320周年)

7、《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意义?

8、《法国人权宣言》所属国家、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法国大革命220周年)?

9、华盛顿的主要活动?他对美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0、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法典》内容、影响)?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含义、开始标志、影响?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就?----瓦特改进蒸汽机(P43《瓦特蒸汽机》)

3、火车发明的时间、人物、影响?

①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火车机车--“布拉策号”;

②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命名为“旅行者”号

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路线及所带商品)

2、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3、波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

5、《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美国南北战争时间、原因、焦点、领导人?

2、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并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进行对比。

3、如何评价林肯?

(“三角贸易”----美国废除黑奴制----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时间、人物?

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历史作用(积极性、局限性)?

6、明治维新的时间、国家、内容、作用或意义?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主要成就、爱迪生的主要贡献?

2、卡尔。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及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从起止时间、开始国家、主要代表成就、影响等方面将三次技术革命对比记忆。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导火线、起止时间?

2、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及组成国家?二战前形成的两大集团的名称?(课本P100《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3、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4、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说明战争的残酷性及一的灾难性影响?

5、战争的结果、性质及给后人的启示?

八、科学与思想文化

1、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2、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篇6: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每年的《中考历史考试说明》都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内容与要求等内容,通过考试范围能够明确知道中考要考查哪些知识,可以有侧重点的复习,同样,试卷结构会规定分数比例,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的做计划,比例高的多花一些时间,比例少的就少花例如一些时间,例如:中国古代历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历史 约35%, 世界历史 约25% 本地历史 约10%,这样我们在复习的时候精力分配上会更加的合理。此外,也要了解清楚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以便能有更好的发挥。

二、找出自己的弱项

中考复习是,同学们通常对六本书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此时找出自己的弱项,进行重点强化,有的同学对世界史掌握的不够牢固,那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在世界史上多分配一些时间。也有的同学眼高手低,觉得自己这也会那也会,那就不妨做几套模拟卷测评一下,看看自己哪里还需要强化,然后在着重制定计划。

三、如何制定中考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整体目标和计划,就是,中考历史得分要到多少、名次要在什么位置,对知识的掌握要达到什么程度;第二种是阶段计划,就是一段时间内要完成什么样的复习任务,每一阶段要根据前一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调整;第三种是短期计划,到了最后复习,短期计划基本上就是天计划,每天干什么,相信到了中考复习阶段,每天给历史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大家一定要利用宝贵的时间,将复习效率最大化。

中考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复习教材”为主。通过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复习时应该把前后的,中外的历史贯通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第二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主。 通过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复习教材是知识点的纵向联系,那么专题训练就是横向联系。

篇7: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1、本届初三年级共4个教学班,学生整体情况良好,但学习主动性不高,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3、阅读历年中考题,明确考试方向。

二、复习拟定分为三轮:

第一轮:梳理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要求:以课本为纲,辅以复习材料,按照“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措施:(1)做好思想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强调本次考试的重要性,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营造学习的氛围。

(2)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3)加强落实,在检测和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知识疑点,对知识的把握达到“准、全、牢、熟”。

(4)表扬先进,对学习懒惰和落后者常抓不懈。

第二轮:抓重点、难点,搞专题,提能力。

要求: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本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打破教材体系,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由点到线、到面,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

在专题复习时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问题现实化”),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措施:(1)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再次巩固。

(2)注重扶优补差,设法缩小差距。 对“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层、个别补漏。

(3)充分利用手边资料加以练习。

(4)每月进行全级统一的“月考”,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公榜表扬,重视宣传工作。

第三轮:强化训练,查漏补缺,做好考前辅导。

篇8:如何提高初三历史复习效率

近几年来,由于中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降低了分值。因此,一些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 认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提高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其实,就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空中楼阁,忽视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知识只能是一堆代工之料。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做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扎实地掌握有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则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架没有血肉的骨骼。201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颁布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重视‘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初三历史复习必须纠正忽视基础知识的现象,必须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内涵,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历史的基础知识,除基本的历史史实外,还应包括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和发展过程。这六部分是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

那么,在初三历史复习中,怎样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强调学生精读

在初三复习中应强调学生精读教材,由厚到薄,由薄到厚,认真细致地阅读,不留死角。具体说,精读应包括目录、读章节子标题、读课文正文和小字、读地图和图片、读材料、读句释、读大事年表等。通过阅读,学生能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五本教材和大量的史实。如果能掌握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能够充分地再认再现,就算其他方面有所欠缺,也能够在中考中得到80%以上的分数。

二、强调教师精讲

在初三指导复习时,教师精讲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发展过程和基本线索。讲历史概念时,首先要讲清楚历史概念包括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物的主要内容、性质、影响、评价等。其中影响、评价是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属于概念的外延,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物的主要内容、性质是概念的内涵。教师在讲历史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包括哪方面的内容,掌握概念的外延———影响及与相关的概念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要讲清楚历史概念形成前后的历史环境,在动态的发展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讲历史结论时,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的因果关系,对已有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学会在无疑之处生疑,从而透彻地理解历史结论。另一方面,教师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介绍后,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评价、判断后对历史事物下一个正确的论断,历史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讲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时,首先讲清掌握这三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如阶段特征,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表现出的若干历史事物的基本共性。它成为这一时期内历史的突出特点。学生牢固掌握了阶段特征,就能区分不同阶段的特点,认识历史演进的过程,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共性。其次,要求学生在复习完每章内容后,一定要动手总结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历史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讲解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再以近年中考题中的典型题型做示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三、强调师生的画

画,是指画出每章节教材内容的“知识树”,将教材知识变成立体的知识结构图。“知识树”应该体现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与每一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平时不注意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往往机械地背诵零碎的知识点,平面单一线索地把握知识,没有弄清知识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在解答历史试题时,不能从整体上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答案显得零散、不系统,纷纷表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要纠正这种现象,就应该按照知识结构系统复习,具体做法:首先,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将每单元、每课教材知识要点结构化,画出“知识树”。其次,向学生展示教师画的“知识树”。这样,每复习完一个单元、每一课,笔记本上都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这一单元、这一课的知识点,形成结构图。课后,学生可以将散碎的知识点不断填画到“知识树”中。在复习阶段,我们一定要强化学生知识结构的概念,让学生学会:看这一知识点时,联系它的前因后果,思考与它相关的内容,将每个知识点画入“知识树”中,并用练习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篇9:浅谈初三历史复习备考

一、以纲为本,制定复习计划

1.遵循“大纲”及“考纲”要求

深挖教材,弄清学习目标,内容及要求。上课时叫给学生主动复习, 并提出问题,教师注意收集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将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在全班共同讨论,并达成共识。

2.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

(1)初三复习内容庞杂,时间又紧,教师要为学生合理的从整体上把握复习时间,另外在复习层次上要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上加以考虑,并有相应具体计划与方案。

(2) 复习形式上注意精讲。多练,细评,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并采用集体备

课。

二、抓住教材主线,紧扣复习中心

1.以历史时序性中考历史分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其中,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属于民主革命时期,也可分为鸦片战争到五四爱国运动以前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中华民族探索史与抗争史;五四运动到1949年以前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它又分为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分过度时期,十年探索 十年内乱,改革开放时期。世界历史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三次科技革命等等。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讲清楚,让学生自己了解,掌握其中重大历史事件,及这些时间产生的重点影响,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学习历史,拥抱现实,展望未来。

2.有意设计一系列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冲破教材的束缚及时间的限定,让思维驰骋在历史的空间,古;今,中外交织一体,立体思考问题由点到面,构成知识线,线构成知识体 。在交织中体味学习乐趣。

三、强化考评训练,提高知识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练习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训练,学生才能熟练技巧,同时教师也能全面了解学生,在矫正实现师生学习的目标,有利于教师精讲,有针对性,学生是否达标心中有数,知道今后用力的方向,新目标,新主题 新内容如何生成。教师训练要有目的,有计划,周密而慎重,选择题型要有代表性,阶段性,综合性,实用性,尽量避免题海战术。

我在几年的初三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归纳出一套“三步复习法”,顺便简要介绍如下:

首先:快捷定位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 所学。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以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再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

其次:渐进分化细梳理

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最后:综合贯通再提高

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是一条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三是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篇10:初三考试历史复习计划优秀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复习指导

1、2、5班的学生学习劲头较浓,底子较厚,拔尖的人数相对多,但每个班都有十来个学生的历史成绩比较差;3、4、6班学生的悟性和成绩比前面提到几个班的差一些;7、8、9班的情况则糟糕透顶,不过还有五六个学生用心学,有点希望。依据以上学生不同情况,我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仅在练习方面加大度和深度,在心理、生活等方面也给予多一些关心,使他们大胆地面对挑战,冲破道道难关,成为今年的中考名人;对那些中下游的学生不能放任自流,要多一点方法,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的表扬,使他们也有所进步、迎头赶上。

二、复习计划

对前年、去年和今年的历史学科中考说明及其中考试题进行比对分析,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动态,研究今年出题的方向,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复习:

第一阶段:这轮主要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按中考题型以几遍课文为单元作比较详细地复习,中外历史结合,再以册为单元作归类复习,给学生熟背课文知识要点,按中考的题型出题进行阶段性模拟,

具体安排如下:

3月1日—3月15日 复习九年级下册

3月16日—3月31日 复习九年级上册

4月1日—4月20日 复习八年级

4月21日—4月30日 复习七年级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疏通考点,中外历史结合,聚焦热点考点,纵横联系,分专题进行复习,把知识系统化,作专项练习,根据不同的题型安排不同等时间系统训练,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熟练答题,给学生心中有个底。具体安排如下:

5月1日—5月6日 单项选择题

5月7日—5月20日 材料解析题

5月21日—5月31日 问答题

第三阶段:综合性地进行中考前演练,强化练习,补缺补漏,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6月1日—6月23日综合强化训练。

三、充分利用时间

篇11:中学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本学期时间很短、任务很重,而历史学科的课时安排又很少(每周仅两节),为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尽最大努力提高我校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使中考复习阶段历史的教学工作有序的展开,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时间安排

(一)、第一轮: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1、时间:3月下旬至4月底,约6周左右时间。

2、内容:按照教材编写编写体系,依据复习范围和要求中的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提纲挈领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3、方法:认真研读课标,对内容标准中的具体要求要理解到位。复习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形成知识架构,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科技能和思维方法。训练中依据《中考测评》

(二)第二轮:设置专题,抓住重点。

1、时间:5月初至5月底,约3—4周时间。

2、内容:结合课程中重点,难点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依据自主检测设置的13个专题,进行重点复习。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3、方法: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求学生点点过关,通过网络把分散的知识形成知识架构网络。巩固各环节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第三轮:综合检测,强化训练。

1、时间:六月初至中考前,2周时间。

2、内容:结合课标和学生实际,进行综合性、适应性练习,提高学生中考应试能力。

3、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三、练习与测试

1、精心设置习题,每课后安排一定量的课外作业。

2、每月组织一次综合测试。

3、做好一模、二模考试工作。

四、学生学法指导

1、要求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科学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2、指导学生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对基础知识复习要紧扣课本,课课过关。对专项热点问题复习,要点点过关。

篇12:初三历史复习

一:梳理知识要点,狠抓基础知识。(10 – 13周)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要细要慢。依据课本逐册、逐课的全面复习,为

学生提供每节课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一般是要先从教材

中找到考点,然后分析考点,最后还要强化识记考点。二:专题归纳,纵横串联,关注时政热点。(14 – 16周)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零碎的、孤

立,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所以在这阶段,要归类总结,纵横串联,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密切关注当今与历史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如构

建和谐社会、西藏新疆民族团结、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史

实、中国与美日关系、国际格局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

三:模拟冲刺,以题为纲,查漏补缺,提升解题能力。(17 – 18

周)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专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

固。精选一些试题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在这一轮的复习中,我们采取如下策略:做好试题的解析工作,解析主要包括试题命制的意图、特点和解题规律,培养和训练学生对各种类型试题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和技能。考前至少要做三到四份模拟试题,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力争通过本轮达到自我评价及查漏补缺的效果,为学业水平的复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另外,三轮复习在时间的安排上我将按照采用4:3:2的比例进行。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复习也同样没有固定的方法。浅显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篇13:初三历史总复习之我见

一、扭转错误观念, 端正复习态度

对于历史开卷考试, 有些教师认为, 反正中考时可以带课本和复习资料, 到时学生翻书查资料都可以找答案!于是不再重视课堂教学, 认为复习课就是把考点告诉学生, 花上几节课时间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把知识要点圈起来就了事, 剩下的复习课就变成自习课, 学生自己看书, 自己背知识要点, 美其名曰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熟悉课本。其实, 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初中学生自觉性和自学能力较差, 特别是城乡结合的一般校的学生, 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读, 课堂效率低;而且一节又一节的“背诵课”只能让学生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 即使在老师的监督下把知识点背起来, 但又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呢?又有多少学生对基础知识做到了系统的掌握和了解的?考试时打开课本还是一片茫然, 根本不懂知识的运用, 所以老师经常抱怨学生笨, 连抄书都不会。想想学生“笨”难道没有我们老师的责任吗?

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中考考题新颖灵活, 迫在眉睫的中考如何过关?他们认为唯一的法宝是对学生施展题海战术, 多做多练总是有好处的。于是课堂、课后都对学生进行习题轰炸。这部分教师负责的态度值得肯定, 但他们忘了开卷考试的直接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这一宗旨。历史学科复习不能挤占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 否则学生精力不够, 其他老师有意见, 家长也会不高兴。

以上两种弊端是初三历史复习中应该克服的, 我认为作为初三历史教师应该领会历史中考精神, 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为此, 我认为历史复习课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战场”,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

二、立足课堂, 提高复习效率

我认为在复习课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让复习课“活”起来, 提高课堂质量, 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应在“讲”上下工夫。

第一, 讲解要有激情。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以上所提到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复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读, 而且初一、初二学过的历史知识遗忘得较多, 他们需要在教师的重新讲解中达到温故而知新。但是初三复习阶段各学科的教师都在不断地讲, 已造成学生听觉上的疲劳。这时需要教师激情的讲解去感染学生。洪亮的声音, 抑扬顿挫的语调, 眉飞色舞的神情……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自然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教师的“讲”就能入学生的耳了。

第二, 讲解内容要讲究循序渐进。考查能力是历史中考的立意和趋势, 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这一载体。要做到学生对每一课、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历史知识的熟悉, 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时要有策略。我采取“从知识点到主题再到知识点”循序渐进的复习方法。由于我校处在城乡结合处, 学生学习自觉性差, 不能指望他们课后花更多时间复习巩固、熟悉知识, 因此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 做到先熟悉知识点。接着要把已学习的知识点串起来, 归纳形成一个主题。最后回过头再分析每个知识点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达到理解掌握知识要点的目的。这种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疏理知识要点, 把繁杂的知识条理化的复习方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 让他们感到学有所获, 使他们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吸引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

第三, 讲练结合。历史开卷考试淡化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因此适当的练习很有必要, 通过习题能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使他们对知识活学活用。为此我精选了三百道选择题, 涵盖了各个知识点。讲解知识点时能恰到好处地把有关的选择题抛出让学生思考解答, 有意识地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松懈的思想之弦绷紧, 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 使平稳的教学时不时地卷起波澜, 激活了课堂气氛, 这无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三、精心备课, 提高复习质量

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知识点讲透讲明白?如何向课堂要质量, 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理解掌握?俗语说:“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我认为复习阶段教师的精心备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有课前花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 才能做到课堂上胸有成竹, 游刃有余, 才能讲得有激情, 讲得有条理。

第一, 制定计划。由于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有六本课本, 复习量大, 内容繁杂, 头绪繁多。但时间紧迫, 每周只有两课时, 这就需要教师对复习的时间有个统筹安排, 制定有效的计划, 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年段的实际进度, 我对复习进度做如下安排: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约十二个课时为第一轮复习, 以梳理基础知识为主, 每本课本只有两课时的复习时间;第二轮复习从五月下旬到六月约八个课时为第二轮复习, 以专题、热点为主, 每课时要讲1--2个专题。通过计划, 我对复习进度和环节很了然, 并按计划备好课, 上好课, 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因一点点的放松或失误而打乱复习计划。同时也要把复习计划告知学生, 让学生有个时间紧迫感, 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 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 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考试纲要》。《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历史考试纲要》则是对《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要求部分的具体化。备《历史课程标准》就是明确哪些知识点要求掌握, 课标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复习时可以大胆不讲, 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要挖掘课标中知识点和主题之间的隐含联系, 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的归属弄清楚。这样上复习课时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再复习, 而是要把已学习的知识点串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备《历史考试纲要》就是明确哪些知识点属于识记要求, 而哪些知识点又属于理解或运用的要求。明确了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 我们就能较好地把握知识点复习的度——哪些知识点可以一语带过, 哪些知识点需要深挖扩展, 以提高课堂的复习容量。

第三, 备课本, 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正文段落, 根据《考纲》中对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有所取舍。也就是说要落实到正文段落中哪些句子需要学生做记号掌握。正文以外的黑体字、小字、地图、表格、注解等是对知识点的延伸和深化, 开放型的考题经常是以这些材料作为媒介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所以备课时不能忽视这些内容, 要研究如何运用这些材料设置问题, 如何运用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如何读课本。

篇14: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关键词】初三历史 历史复习 历史线索

中考是对学生整体知识和能力的考察,要想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复习课内容庞大,而且趣味性较低,因此导致历史复习课一直不见成效。纵观当前的中考历史试题模式,我认为历史复习模式的关键是先引导学生全面的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而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归纳和综合。要想达到历史复习的完美效果,重要是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根据多年的历史复习教学经验,我认为关键是正确的运用和选择历史线索。

历史线索一般分为横线和纵线,中国历史教材是从根据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纵线来编排的,而世界历史则是由纵线和横线并用安排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编排方法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历史线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在选择和运用历史线索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复习方法,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一、总线索

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简史理论可以得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面对新课程改革,课本中对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不再进行讲解和强调。但我认为,只有学生熟悉和理解了该规律,才能对整体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复习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然后形成清晰整体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主线索

在介绍中国历史时,教材是根据纵线线索也就是朝代顺序来进行编写的。因此,在中国古代史总复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记忆我们古代历史朝代更替的顺序,即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对于朝代的背诵有一个小口决,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在复习古代历史时,每次上课我都会先让全班同学一起背诵朝代顺序歌。

利用该线索复习中国古代史方法的好处有两点:1、学生在复习完中国古代史后,会对各个朝代的事件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没有清晰的复习历史线索,那么在复习各个朝代知识时,知识会出现混杂。2、每堂课学生都会对历史朝代进行背诵,可以明确的掌握该堂课程要复习的大概内容和已经复习过的内容。

三、横线索

横线索是指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且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该线索适用在复习中外历史对比时。由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常常设计到中外历史对比的试题,因此此方法在复习课中运用最为广泛。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复习时,避免混淆相似知识点,如美国的南北战争、德法两国走向国家的同一、日俄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此时的中国在和外国侵略者对比之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开始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通过该复习法,学生可以清晰的掌握历史知识,并且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得到提升。

四、知识结构线索

中国古代史教材中是按照时间和朝代顺序一条主线贯穿下来的,因此在复习时,我先引导学生从主线索开始复习。但复习到具体某些朝代时,我采用知识结构线索进行复习。因为教材中对于每个朝代的介绍都是从同一方面进行的。即政治制度与方针—经济措施与发展—民族关系与外交—文化知识。利用该复习法,学生可以形成清晰的调理,并且能够自行进行归纳。

五、板块结构线索

板块结构线索是指我们的历史知识的每个单元知识是独立且相互联系的,甚至知识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该复习方法适合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第一个单元为学习反抗与侵略,第二个单元则是外国侵略者侵略和占领中国的过程,中国各个基层的自救运动。该自救运动的发展是从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利用板块知识结构线索复习这种章节间知识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可以使学生综合的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

六、政治格局线索

政治格局线索适合复习世界近代历史时。例如,第一次科技革命后,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政治格局;第二次科技革命后,欧洲出现了两大对抗的军事集团,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战后出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国争霸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持续了30多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随后世界向着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发展。通过政治格局线索复习,可以把整个世界近代史穿连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将世界近代史知识进行归纳。

结束语:

复习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再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再提高的过程,要想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就要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复习有法,但无定法,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复习。只要我们适当的采取以上线索复习,学生就可以清晰的掌握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并且对整体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在历史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苏传勇;找准课标,突出能力培养,搞好初中历史复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07期

[2] 樊雪飞;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3] 高群 安师大附外;中考历史复习有“法”可依[N];芜湖日报;2011年

上一篇:2015年度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培训总结下一篇:新生儿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