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育儿教育知识

2024-07-23

家庭育儿教育知识(通用8篇)

篇1:家庭育儿教育知识

国学家庭教育知识

1、进门前,忘记自己的不愉快

妈妈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亲很快乐,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2、孩子的`小小荣誉很重要

当孩子兴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今天在学校得了一颗五角星或是小红花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不屑一顾,一定要和儿子一样高兴地表扬他。最恰当的办法是说能不能让妈妈看看,要与他分享这个快乐,因为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3、“无知”的妈妈

当孩子来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妈妈最好不要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么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妈妈最好看了一眼后,说,哎呀,我也不认识,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吗?几次之后妈妈就教会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时,孩子查完字典认识该字后会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后就养成查阅资料不依赖妈妈的习惯了。

当孩子来问妈妈问题时,妈妈绝不能表现得像在单位里那么聪明能干,装装“无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鼓励孩子动脑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于网络。

妈妈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答案都说出来,边说还边自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回避问妈妈问题变得很自卑。

4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

当孩子告诉妈妈今天考试没考好时,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发火或脸色阴沉,孩子这时正紧张地观察着妈妈的脸色呢。所以,妈妈最好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要是孩子已经明白了错在哪儿,妈妈也不必再纠缠。

但最后要鼓励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妈妈要是感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就去卫生间洗把脸,照照镜子,做几个深呼吸。

5、我曾经也是胆小鬼

当孩子在考试前或做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现出胆怯时,妈妈千万不能不以为然或训斥他胆小或表现得比他还紧张,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无法正常的发挥。这时,妈妈最好很轻松地对孩子说,不管你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不要担心。这时,孩子心里会很有底气和自信,他会发挥得比平时更好。

假如孩子第二天要参加重要活动,当妈妈观察到孩子心事重重比较紧张时,妈妈最好当晚能在孩子床边陪他入睡,睡觉前跟他讲个故事或者和他一起阅读他喜欢的书籍,疏解他内心的压力,直至孩子睡着后再离开。

6、面对失败,我们再坚强一点

当孩子遭受失败或挫折时,妈妈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冷静地告诉孩子失败只代表一时,不代表孩子终生失败。不要孩子还没认为要放弃时妈妈首先就表现得没有什么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语言挖苦他,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甚至新帐旧账一起算。这样的母亲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放弃自己本应美好的前途。

7、“你必须要……“、”你应……”

妈妈不要在孩子还没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时,就自以为是地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以“你必须……”、“你应该……”的语气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观点来代表孩子的观点,而且要求孩子去执行。妈妈千万不能成为“专制”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妈妈和孩子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关系(平等不是无原则),懂得互相尊重对方。

8、伤害来自于最亲近的人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说话的方式。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所以,母亲最清楚孩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假如母亲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以讽刺、批评或要挟,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这无疑是用最尖锐的武器在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孩子内心会很受伤害,因为这个伤害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

9、“简短语言+沉默”>唠叨不停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语言的数量。千万不要唠叨,事实上,最让孩子害怕的是母亲的沉默,所以,与其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不如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他所犯的错误所在或应该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母亲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虽然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观察母亲是否把所说的事当真。

10、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

多和孩子交流,不要以大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要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相信你,有什么烦恼、不愉快的事情都和你倾诉,既是母亲也是朋友。

篇2:家庭育儿教育知识

——做人的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第一重要的,然后才是长知识长本领。说实话,老师对学生不会有偏爱,成绩好差,在我们的眼里都一视同仁。如果说有对哪些学生有偏爱的话,那就偏爱那些思想品质好的同学,热爱好人。一个人才能有高低,但只要是一个好人,就多多少少会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益。因此,应该一直把教孩子如何做人放在首要的地位。

① 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今后照样能做出一番事业。打扫教室、宿舍卫生表面上看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实际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心,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教育应该是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的原则。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当中,让孩子为自己去尝试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要求孩子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不挑食,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做值日生、班干部应尽职尽责,做清洁卫生不能偷奸耍滑。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长大后对自己不孝,不尽赡养之责,却没有想过,过去有没有要求孩子承担过必要的义务和责任。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尤其是做错事以后要敢于承担责任,不把责任推给别人,做错事就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接受必要的处罚,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内容。

② 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人人都喜欢尊重,尊重是和他人交往的先决条件。教育孩子在社会上要尊重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乞丐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在家里就要尊重父母、长辈,在学校就要尊重老师,少数同学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显得极不耐烦,甚至在公开场合和老师顶撞,让老师下不了台,缺少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喊别人绰号、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不利于团结,容易引发各种矛盾。教育孩子做事说话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要能宽容别人,与人为善,不能自私自利,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否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走上社会后迟早要吃大亏的。

③ 教育孩子要正直、单纯,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要斤斤计较。有些同学平时爱讲脏话、爱在同学中传话、搬弄是非,排斥另外一部分同学,已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请家长教育自己孩子不要拿别人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不要

在别人不在的情况下进他人宿舍,翻他人的物品,也请家长提醒孩子保管好自己的钱物,④ 重视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决定人生。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并会受益终生。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改掉孩子身上不好的行为习惯

⑤ 理智爱子的问题

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我觉得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爱,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出手给孩子的钱很大方,让孩子从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奢侈浪费,这不是好事,古语说“自古雄才多磨难,纨阔子弟少伟男”。其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好处。理智爱子就要正确地认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袒护孩子。

做家长的对孩子在学校的缺点和不足不一定十分清楚,这就要求各位家长在孩子和同学闹矛盾或受到老师批评时不能只听信自己孩子一面之词,要全面了解清楚,孩子毕竟是孩子,要充分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为人,相信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别的孩子或老师的不满,否则就坏了孩子。理解和信任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班主任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的动力所在。

2.关于分数问题

大家都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分数,我也是家长,完全可以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但教育有它的规律性,影响分数的因素很多,分数是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个人努力的程度、家校配合情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正确地看待分数,作为老师,我们会通过分数反思教学行为,寻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达到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的效果;作为家长,也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问题,自己孩子身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分数很重要,我们始终把学习成绩看作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全部,更不应该是我们评价孩子的唯一砝码。

3.关于要不要给孩子压力问题

在分数问题上乃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互相埋怨、推卸责任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对自觉性不强的孩子需要给必要的适当的压力,但对于那些学习上已经很刻苦但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孩子,我劝家长们不要再施加压力了,否则会适得其反,全国不断有中学生因为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离家出走而精神错乱、甚至跳楼自杀的案例,应该引起我们做父母的高度重视。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真的很辛苦,心理也很脆弱,需要我们呵护。

1.学习方法不科学 :具体表现在出力不少但效果不佳。

2.学习主动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同学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没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业,因此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3.自信心严重不足 :特别是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由于学习不跟趟,对学习失去兴趣,这要加强正面引导。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偏科现象,要引起重视。希望家长配合教育。

4、学生的一些良好习惯没有形成形成。个别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实际上就是学习习惯差了一点,在校的表现如:早读到校后不能立即抓紧时间早读,上课听讲不高效,课后作业没有保证真正弄明白。在家的表现如:周日等放假期间不能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观念不强。对此,需要老师更进一步加强引导,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在家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检查要跟上,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果说因为工作忙等原因而疏忽了教育,一旦发生不良的后果,后悔就晚了。

篇3:家庭育儿教育知识

在这个案例里, 父亲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对孩子进行了知识教育, 并诱发了孩子的好奇心, 使得孩子在一种很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如果是在课堂上, 老师教给学生“有意种花花不活,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 学生未必能引起重视, 也未必能记住这句谚语以及它的意义。

这便体现了家庭教育的优势, 可以随时随地, 因地制宜。很多学者认为, 家庭教育应对孩子的良好习惯、健全人格等进行培养, 这完全切合家庭教育实际。但部分学者却将对孩子进行知识普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 将学校教育夸大为孩子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在笔者看来,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的能力。的确, 家庭环境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必须接受并尊重这种差异。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书香门第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论素养, 而贫寒家庭则可以倾向于丰富孩子的实践知识。无论是普及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 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缺一不可。在家庭中, 父母同样承担着对子女进行知识教育的义务, 以促进他们全面地获取知识, 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笔者就曾在授课过程中发现, 如今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扁箪等农具是什么样子, 有的学生更会异想天开地认为红薯是长在树上的。这些基本生活常识的缺失, 给学生的进一步学习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而单纯的学校教育根本无法完全补充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缺失。由此可见,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习惯培养的同时, 也必须适当地对孩子进行知识上的教育, 以防孩子的知识面仅限于书本, 而与社会实践严重脱离。

学校虽为学生的集中学习提供了平台, 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知识是无穷尽的, 而学校教育的内容则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 学校无法传授给学生无限的知识。此外, 整日高强度的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从而降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使得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很难达成。而家庭教育则不同。一方面, 家庭教育的内容不受局限。父母能够完全从书本中跳出来, 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出发, 拓宽子女的知识面;另一方面, 家庭教育的形式更为灵活, 更便于家长寓教于乐,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 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 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从道理上说服孩子, 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 这样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在家庭中进行知识教育, 父母可以较多地采用启发升华法。孩子所获得的知识, 有时是粗浅的, 不连贯的, 甚至是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混合在一起。启发升华法, 要求家长在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进行启发、引导和综合, 使这些知识相互融通, 促进孩子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丰富。孩子在具备了一些知识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新知识的渴求, 就会对父母有更高的要求。而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是父母的天职, 是孩子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最好时机。

作为父母, 应该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 最好是通过仔细观察, 发现孩子自己的需要, 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 让孩子自己进一步认识问题。父母启发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自己提高, 最终达到孩子自己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虽然知识教育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 但却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希望父母们都能够意识到在家庭中实施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别将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的责任一味地推给学校, 并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方法, 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提高孩子接受知识的效果。只有在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 孩子才能拓宽知识面, 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摘要:知识教育不是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 却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父母们应意识到在家庭中实施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并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方法, 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提高孩子接受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知识教育,创设情境,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柳斌.创新教育案例全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9.

篇4:家庭育儿教育知识

当然,对婚姻、对家庭的重视,并不是仅仅靠一个承诺,一次宣誓。如何提高婚姻幸福指数,如何提高家庭和谐稳定,作为一名颇具社会责任感,拥有50多万读者的《祝你幸福》杂志社郝岚峰社长来说,除了通过杂志向人们宣传“幸福理念”,她对这个问题有更高更深的思考。

2013年2月,山东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郝社长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家庭教育深入开展的几点建议》中特别强调:“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建议民政部门在结婚登记前对新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民政部门要针对适婚男女提供至少四小时婚前家庭教育课程,以培养正确的婚姻观念和家庭教育理念,为将来为人父母打好基础,促进家庭美满。要在结婚登记时进行宣传普及工作,鼓励适婚男女参加培训。”

这项提案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山东省民政厅的积极回复:“我们将认真借鉴提案中的合理化建议,努力做好三项工作。1、在婚姻登记机关设立家庭教育宣传栏,在等候区电视屏幕上滚动播出有关家庭教育宣传片,提醒当事人重视家庭教育,担负起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责任。2、在颁证词中强调重视家庭教育,使当事人在婚后生活中回顾自己的结婚誓言时可以得到警醒。3、继续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提醒对欲离婚的当事人,珍惜婚姻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把家庭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民政厅提案经办人,社会事务处副调研员潘红春,特意来杂志社与郝社长就提案进行交流。编辑们也很兴奋,与潘主任进行了一次座谈,我们是“同道中人”,都是家庭教育、家庭幸福的信仰者和践行者。

相信不久的将来,各位亲爱的们就能在婚姻登记处看到家庭教育的宣传册、宣传片,那么,请记起《祝你幸福》这本踏实而又美好杂志吧!

篇5: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中 小 学 家 庭 教 育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抓得越早越好,越细越主动。

一、家庭教育现状

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

孩子对父母看法:

1、父母管得多,自己不能做主。

2、长辈溺爱,包办代替太多。

3、父母很少陪伴自己。

4、父母要求过高,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5、父母不开心,总向孩子发泄。

6、父母有错不承认。

7、父母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8、父母翻看孩子的日记。

9、父母不良习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分析原因:

1、家庭教育发生三大变化:

(1)孩子成长环境变了。

(2)孩子生活内容变了。

(3)家长的心态变了。

家长社会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值高,要求严。

2、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

(1)爱得过分。

(2)照顾过多。

(3)期望值过高。

家长重知轻德,重体轻心(心理)

(4)重言教轻身教

3、家庭教育三种不当

(1)要求过宽

(2)要求不一(前后不

一、宽严不

一、父母不一)

(3)要求不当(严格苛刻)

4、家庭教育应抓什么

△家庭教育侧重点应是品德培养、生活常识教育、生存技能培养、情感教育、健康教育。

低年级:抓适应学校生活,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中年级:重开发潜力、防落伍、培养意志。

高年级:面向社会走,为走向人生准备,学会选择,学会对待。家长重点抓:

(1)学会做人

人生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人底线是清清白白地做人,不损人不害人。做人五大层次:做清白的人、做文明的人、做有益的人、做有抱负的人、做中国人。

(2)引导孩子学会生活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会学习

培养兴趣、引导方法、养成习惯。

△怎样对孩子说不:

1、做事之前,先给孩子定个规矩。

2、让孩子做有意义的事。

3、不要逗孩子玩,否则降低父母威信。

4、不要做大方父母,要有选择满足。

5、平静地对孩子说“不”。

6、告诉孩子拒绝的理由。

7、说了“不”就必须坚持,不能更改。

三、家长怎样抓学习

1、懂得搞好学习五要素

(1)孩子是否有学习的兴趣

(2)孩子是否善于听课

(3)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孩子是否刻苦

(5)孩子是否有一个好老师

2、家长要“三看”、“六问”,尤其在小学、初中低年级。

一看是否上学愉快,二看放学回家作业是否顺利,三看谈班级事情的神情态度。

一问今天上了哪些新课,二问老师讲课内容,三问学校班级发生的事情,四问孩子为班级、学校做了哪些好事,五问老师让你回家做什么事,六问你近期最快乐的是什么。

△不怕孩子有缺点,就怕孩子没亮点。

3、了解学习一般规律

学习分三个层次十个环节

(1)第一层次(学习最低层次):获取知识层次,有五环节:听、看、写、思、问。

(2)第二层次:巩固知识层次,有三环节:练、习(预习、复习、习题)、记

(3)三层次(意义学习层次)

有两环节:用(学以致用)、创

△仅仅是听,很快忘记,听和看结合,可能记住,动手参加学习,才能真正弄懂。

语文是靠积累的,数学是天天练出来的,英语是靠读出来的,课外阅读是夯实基础的好方法。

孩子粗心怎么办?

1、给孩子一个错题集

2、草稿不要太草

3、不要依赖橡皮

4、学会自检(限时作业时间)

5、让孩子考家长

四、家庭教育注意事项

1、学会激励孩子。(数子十短,不如奖子一长)

低年级:激励要持续不断

中年级:激励要创造机会

高年级:激励要真诚、恳切

2、避免在孩子面前议论、预测他们的未来

3、过严呵斥、责骂可能会使孩子变坏

4、要激发孩子热爱学校的感情

篇6:幼儿家庭教育知识

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如: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之后有去找了老师……真是可悲啊!家长这么“爱”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父母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父母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爱”孩子,后果会怎样呢?作为父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孩子在上小学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伙食差,孩子身体渐渐瘦弱,保育员建议刘少奇把孩子接回家住,但被刘少奇拒绝了。他说:“孩子只有留在艰苦的地方,才能受到锻炼和考验。”由此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希望家长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

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二、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相反,若能从全面发展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当幼儿在做某件事情、因其他原因半途而废时,就应及时地给予督促、鼓励,使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游戏中让幼儿担任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以使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要求等等,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幼儿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反之,将来有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幼儿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这样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科学的家庭教育,他们将会受益终生。

三、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另一个恼人的问题是,一方面家长

们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家庭的氛围却不利于孩子成长。如:有的家长经常搞窝里斗,闹家患,打离婚,给幼儿的心灵造成创伤;有的家长则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形象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幼儿平时是很善于模仿的,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还比较差,只要是父母和老师说的或做的,就认为是好的、对的、美的。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切都想模仿,一切都想学。于是,父母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像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谱一样展示在幼儿们面前,幼儿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有人也把这个时期的教育称为“图谱教育”。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否则,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

篇7:家庭教育知识宣传讲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根据我校计划安排,确定在今天举行这么一次家长会。这次家长会的一项内容,是向大家宣传一些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使我们能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及家校合作理念,使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日子里得到更好的发展。非常荣幸能在这和大家一起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辛勤教导,离不开家长的辛勤培育,只有大家携手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刚才叶校长给大家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还介绍了学校教育学生的各种措施方法,老师们也都有一些很好的方法,希望各位家长借此机会与老师、其他家长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提出你的疑问让大家为你排忧解难。

这次家长会我们还有一个想法是希望今后家长与学校多多联系,互相交流,我们各位家长,希望能够理解学校工作,积极参与,并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们要把推广家庭教育知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每一次家长会里都会有所涉及。今天我在这里代表老师来和家长们分享一点家庭教育方面的理念和经验。这一点点时间和东西只是开始,希望能够为今后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的经验交流做一个铺垫。短短的一点时间,不可能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一一分享,今天我把在老师们和部分家长中间学到的一些家庭教育的经验代表性的和大家分享几点。当然,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可能相同,或许有些方法适合这个家庭,对这个家庭有用,但未必适合另一个家庭,所以,今天的经验只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家长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和终身教师。

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而教育又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部分。社会是我们的大环境,我们每个人,包括家长、学生和老师,每天都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吸收社会信息,随时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家长要时刻注意,尽量避免让我们的孩子受到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尽量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去网吧,游戏机厅,营业性舞厅等地方,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图片和视频。也要尽量教育我们的子女不要结交一些品行不良的所谓的朋友。我们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而家庭应该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庭里长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日为父,终身为师。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是问题家长,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而根却往往出在家庭和家长身上。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教育者先受教育”,这是一条普遍的原则。家长作为子女的教育者,理所当然地应该先接受教育,先自己去主动学习和主动教育自己,以便获得教育子女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放牛的人,先要懂得放牛的方法,牛才能养得好;养猪的人,先要懂得养猪的方法,猪才能育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

方法,可以养得好吗?可是一般人对自己的孩子,反不如养牛、养猪看得重要。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价值,不及一头猪,一只羊。

一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家长并不重视提升自身的修养。认为培养教育子女无须什么科学知识,认为“树大自然直”,不管他们也会一天天长大的。甚至觉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认为人只要当上了父母,便成为“完人”,成为真理的化身。家长的话对子女来说就是法律,怎么管教都是对的,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用不着加强自身修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教育作为“人之初”的教育,家长作为子女的首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如果,通过今天这个会议,我们家长们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已经很高兴了。

二、家庭教育是应该“先严后松”,还是“先松后严”?

在与很多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提出了一个困惑,就是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做家长的,是应该“先严后松”,还是“先松后严”?

从建立家长的威信和掌握子女教育主动权的角度说,“先严后松”是有益的。家长的威信是顺利教育子女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孩子小时候一般都对父母很崇敬,家长的威信是比较容易建立起来的。从孩子小时候起,家长就有较高的威信,以后的管理教育就会比较顺利。因此,许多有见地的教育家都主张“先严后松”。

从培养良好的习惯的角度看,也是“先严后松”有利,而“先松后严”则有害。孩子小时候,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很差,缺乏良好的习惯训练,生活中又需要有良好的习惯,小时候若加以培养训练就比较容易形成良好习惯。即或是有一些小毛病,也容易纠正。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放松一些,良好的习惯也会继续发挥作用。小时候太放松,任其为所欲为,很容易养成不良习惯,长大了再想严加管教,坏习惯亦是成“自然”,那就难以纠正了。

早在宋朝时期,司马光也对此进行过深刻的分析。他说,家长们在孩子小时候不管不教、娇纵溺爱,一般的想法都是认为孩子还小,不太懂事,管教也无用,等长大了再严加管教也不迟。这就好比栽培树木,树小的时候不去修剪整枝,任其自由发展,很可能长得歪歪斜斜;而等到长成很大的树木的时候,再去修剪整枝,哪能不费极大的力气呢?这样做,就好比打开鸟笼把鸟放走,然后再重新去捉;也好像是解开马缰,把马放跑,再重新去捕捉,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还不如当初就不打开鸟笼,不解开缰绳更为省力呢!司马光认为,先放任而后再严加管教,有很大害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发育。

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来说,“先严后松”易于为孩子接受,而“先松后严”则违背了身心发展的规律。孩子年幼时,思想不定型,可塑性强,严加管教,孩子容易接受,管教效果也很明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不希望父母对他们像小时候一样事无巨细都大包大揽,遇事愿意自己去判断,去拿主意,去独立处理。在这时候,逐步放松了对他们的管教正好符合了他们自主、独立的心理要求。同时,多给他们一些自主权,遇事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处理,也会对他们的成熟有好处。事实上,逐步放松管教,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当孩子体会到这一点以后,会更加自尊、自重,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谨慎从事,一般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和过失。这样做,一般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都会比较和谐、亲密,孩子心情舒畅,也更加尊重父母,遇事会主动和家长商量。

三、教育孩子不要走极端,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有许多父母,在管理教育孩子时,喜欢走极端。比如,要说对孩子严格要求,就以为越严越好,于是,无论大事小事,一概严得不得了,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一动不敢动。要说对孩子爱,就爱得不得了,看孩子哪儿都是优点,事事迁就,处处放任,一点儿也不管。父母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爱子女也是有学问、有讲究的,并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还有一点是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要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在工作或家庭中的一些不好的情绪带到家庭中来。

子女身上某一情况的出现,某一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上课不用心听讲,可能是对某一门功课不感兴趣,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可能是思想上有什么问题,也可能是教师讲得不明白,等等,要做具体分析。不做具体分析,发现孩子成绩下降,不问青红皂白,就是劈头盖脸地训斥,谩骂或殴打一顿,教育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再比如,孩子不听话这一问题,有什么原因?可能是家长未能以身作则,威信不高;可能是家长要求过高,脱离孩子实际;可能是家长处理问题不公平,孩子有意见;可能是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未给予满足,孩子有意对抗家长,等等。弄清楚了原因,再做适当处理,问题就能得到顺利解决,不能一遇到孩子不听话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

四、要树立两种意识

(一)家长要树立一种意识: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那龙和风可是一天天长大成长起来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才,出人头地,但是不付出是不行的。还孩子不是天生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一些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二)家长要树立一种意识: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在的教育”,比“显现的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实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我们的孩子身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吵闹、说脏话、撒谎、懒惰、皮厚、无所谓的心态。)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五、家长分享的几点方法

第一点:知识比分数更重要

我经常对学生说:学到知识是你自己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变得聪明,知识可以让我们充满智慧,知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等等,让孩子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我曾听一个家长说每次考试结束,他从不过问孩子考了多少分。他要和孩子一起看试卷,无论多少分,70也好90也好,拿到试卷签名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试卷题,看看哪里丢分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是粗心还是没有掌握好这部分的知识。时间长了,每次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她都能主动的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时会不好意思的说:啊,我又粗心了,这里不该丢分的,或我不会做这道题,或我理解错误了等等,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孩子开始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知道错那了要改就容易得多了。

第二点:缺什么补什么

我们都知道,孩子却钙就给她补钙,缺锌就补锌。学习也是一样的,当孩子拿回一个70分回来时,我们先分析试卷,发现孩子的那一方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就给她补那一方面的。曾经,有一个老师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不是太好,总是在那里丢分,她就买了一些阅读理解的试题给她练笔。时间长了,孩子也渐渐可以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5年级时,孩子发现自己的数学总是上不去,她主动提出:我要补一补数学,其实,她知道并不是知识掌握不好,而是太粗心了,于是就买了一些数学试卷,在孩子空闲的时候,乐意接受的时候让她在轻松的环境下练练笔。

第三点:帮助孩子理清家庭作业完成的顺序

这也是一个老师在辅导孩子时总结的经验。先做抄、写、算的作业,再做查资料、背书、预习等作业;先做最不拿手的作业,再做最拿手的作业;先做多的作业,再做少的作业;先做难的作业,在做易的作业。因为孩子的精力开始比较充沛,到最后会比较疲倦,没有精神。

查资料、背书、预习等作业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且用脑比较少,而书写的作业特别是数学要动脑多先完成,最后背书虽然也要动脑,但可以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可以趴在床上,可以边吃水果边背,当孩子向你背书时错了不要打断,最后再告诉他那错了,再来一次,可以在背书时给予动作提醒(最好是生动幽默的动作),搞笑一点没有关系,因为这样孩子一看到你的动作,想到你的动作就会想起了。而拿手的作业孩子完成起来比较快,不拿手的慢,先做不拿手把慢的完成了,最后时间比较紧迫,但剩下的是孩子拿手的,所以也就很快完成,心理负担自然就小,效果自然就好得多。

六、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二、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每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

三、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3、理解5+2=0,尽最大努力使5+2>0

孩子从周一至周五都在学校学习、生活,接受学校的良好教育,但是在周六周日这两天回家后,由于家长教育的方式不同,有些家庭反而起不了好的作用,因此5+2几乎等于0,学校这五天的教育白费了,但我们不可能改变你们家长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你们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就是因为你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或自认为没有能力管理教育好孩子,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学校的教育延伸到周六周日的家庭教育中,恳请家长周六,周日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多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与同学相处方面,及时解决掉他们心中存在的不愿向老师或同学展示的心结或疙瘩.以便我们共同指导好孩子,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4.有几点小建议:

1、思想上要引导好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教育孩子爱劳动,讲文明,尊敬长辈,待人有礼。

2、行为上要继续辅导孩子。比如,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

3、学习上要帮助孩子。有些家长总以自己忙找借口,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其实现代社会人人过着节奏紧张的生活。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希望,我想大家每周抽出1至2小时,还是可以的。

篇8:家庭育儿教育知识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优生,健康教育,东莞

东莞市是中国较大的流动人口流入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以家庭迁移的形式流入[1]。流动人口具有处于生育旺盛期、计划外怀孕生育多、文化程度低和医疗服务利用度差等特点[2]。有关资料表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妇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缺陷率等均高于常住人口[3]。本研究在了解东莞市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前、孕期保健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及其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FCC)”为理念,以健康教育路径为形式,以综合入户访视、发放宣传小册、发送短信、创建健康学校等多种方式为手段,对东莞市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孕前、孕期健康教育,对提高东莞市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优生知识知晓率,改善孕前、孕期优生态度和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东莞市东、西、南、北区域分层,采用方便抽样方法确定12个企业,以这12个企业女员工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⑴18~45岁已婚或同居育龄妇女;⑵非本市户籍;⑶在本市居住时间3个月以上;⑷夫妻均在东莞。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和认知交流障碍。共有420例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研究对象18~24岁占30.7%,25~30岁占30.9%,31~34岁占25.7%,35岁以上占12.7%。由于离职等因素,最终共398例研究对象完成6个月干预过程,并完成干预后1个月的反馈调查;共345例研究对象完成6个月干预过程,并完成了干预后3个月的反馈调查。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采用类实验设计,以FCC的理念为指导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干预6个月后重新评价研究对象孕前、孕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情况。干预具体方法为:以企业为平台,研究对象人手发放一份健康宣传册,每月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优生优育相关知识2次。每月1次入厂进行干预,形式为授课、团体活动、现场咨询交替进行,每次活动要求夫妻双方参与。干预周期为6个月。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以评价干预的近期效果和保持效果。

1.2.2 干预内容。

健康宣传册自行设计,图文并茂,名为《准妈家准爸》,内容分5大板块,包括孕前篇、准妈篇、准爸篇、婆妈篇、妊娠常见不适及处理篇。现场授课每次时间为1小时,授课内容包括:优生早知道、宝宝健康孕前管理、孕期保健等;团体活动以小组形式呈现,主要目标为技能培训,每次1.5个小时,具体活动为:准爸准妈总动员、生命在于“孕”动、你来做我来挑等;由妇产科专业老师现场解答研究对象咨询的问题。干预周期中保证入户访视1次。

1.2.3 测量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前孕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知识问卷有20道选择题,包括孕前准备知识6题,孕期保健知识14题,总分80分,分数越高说明知识掌握情况越好;态度问卷共4项,包括是否有必要做孕前优生检查、是否有必要有计划怀孕、是否有必要做产前检查、是否有必要住院分娩;行为问卷共5项,包括优生筛查行为、服用叶酸行为、改变生活方式、主动寻求相关信息行为、丈夫支持行为。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对被访者进行了半结构式的访谈,访谈的提纲包括您觉得自己对怀孕及分娩了解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您了解国家及当地的计生政策吗?您知道社区能提供育龄妇女生育保健服务吗等11个问题。

1.2.4 质量控制。

为确保调查和干预的内容、方法一致性,课题组成员统一培训并模拟2次。除知识问卷采用考试答题形式外,调查均采用一对一的询问式方法,按照其回答进行问卷填写;对于敏感问题,注意尊重研究对象的隐私,采用符合习惯的表达方式,并如实记录其叙述的答案。问卷填写完毕后由调查督导员进行复核,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保健知识问卷得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态度、行为等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四格表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前、孕期保健知识问卷得分情况

干预前知识问卷均分为(57.59±12.51)分(n=420),干预后1个月为(82.64±15.83)分(n=398),干预后3个月为(73.60±14.90)分(n=345)。知识问卷得分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比较(t=52.38,P<0.001);知识问卷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比较(t=27.60,P<0.001);知识问卷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3个月比较(t=14.8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孕前、孕期优生态度问卷得分情况

干预前“孕前优生检查”、“计划怀孕”、“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积极态度的百分比依次为55.5%、62.1%、84.5%和79.2%,干预后一个月积极态度的百分比依次为73.6%、83.4%、90.5%和98.2%。预后三个月积极态度的百分比依次为90.7%、71.0%、94.2%和94.5%,干预前后优生积极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孕前、孕期保健行为问卷得分情况

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有过积极保健行为的百分比依次为75.7%、66.4%、41.8%、81.7%和88.5%。干预前后孕前孕期保健积极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问题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因此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FCC理念设计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是认识到服务对象是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种生命或文化的特殊形式,充分考虑到家庭、生活团体作为影响服务对象健康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生活团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状况与相互关系,为其提供全面的健康维护[4]。

3.1优生知识

研究对象在优生知识掌握方面,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3个月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干预过程我们强调了男女双方的参与,两人在优生知识上有了对等的水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交流和促进,知识因此得以强化和保持。同时注重群体文化传播效应,强调同伴教育,女工们在工作时、休闲时、车间里和食堂内相互教育、相互监督、相互管理,利用朋辈之间的影响力,唤起共鸣,能够很好地将知识在一个共同的生活圈子里进行传播和强化。国内外研究表明,同伴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是一种易被接受且能长期坚持的教育形式[5],这也体现了FCC注重“一种特殊联系纽带”的服务理念。但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干预后3个月知识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但与干预后1个月比较却呈下降趋势,提示我们需要在这个时间点进行强化干预,以保持效果。

3.2干预后优生态度均呈正向发展

在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丈夫往往在家庭中起主导地位,其意见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女性本人文化程度越低,丈夫对其的影响也就越大[6]。所以,我们特别重视丈夫或男友的支持,双方都意识到了优生对于孩子和母亲的重要性,形成了共同的积极态度。尤其是孕前优生检查态度、产前检查态度,这可能不仅与干预效果有关,也与本市优生优育政策开始覆盖非户籍人口有关。而计划怀孕态度可能呈下降趋势,提醒我们需进一步干预和强化。

人(%)

同列两两比较,*P<0.05;#P>0.05,其余P<0.01。

人(%)

同列两两比较,*P<0.05;#P>0.05,其余P<0.01。

3.3 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更要重视行为干预和技能培训

本研究在干预过程中加入了团体活动环节,以小组形式呈现,其主要目标是采用适合流动人口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技能培训,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强化知识、改变行为。研究对象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度,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热情积极地分享自己对活动的感受。在干预过程中,大部分夫妻进行了优生优育筛查,并在备孕阶段服用叶酸,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咨询课题组成员,丈夫也为优生改变了生活方式,比如戒烟(或不在房间里和妻子面前抽烟)、限酒、注意房事的时间和频率等。但“改变生活方式”干预后3个月也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此种改变具有不稳定性,也是健康教育的难点,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着重考虑。

综上所述,以企业为平台,以家庭为中心,以多学科专业人员为团队,以健康教育路径为形式,采用综合入户访视、发放宣传小册、短信平台、健康学校和团体游戏等多种手段,对东莞市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前孕期优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干预,形成“走进、融入、带动及跟踪”的健康教育形式,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方式和手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启示。但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孕前优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这个点上,而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涵盖孕前、孕中、产时及产后等各个方面,这将是我们以后着重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航空.流动人口带眷流动意愿研究[J].南方人口,2013,28(3):65-72.

[2]刘肖华.东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4):37-40.

[3]韩临晓,刘燕燕,袁秀英,等.东莞地区流动人口女性HPV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治疗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85.

[4]DUBY J C.Role of the medical home in family-centered early in-tervention sevices.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uncil o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J].Pediatrics,2007,120(5):1153-1158.

[5]李敏,刘淑梅,张光玮,等.同伴教育在国内外各领域的研究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283-284.

上一篇:工伤认定复议申请书怎么写下一篇:外事办工作述职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