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2024-07-01

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精选8篇)

篇1: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摘要: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从尊重员工个体入手,满足员工积极进取所需的各种环境,搭建员工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正确引导员工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改造,着力打造员工发展成才的人文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三支”人才队伍保证。

关键词:以人为本;沟通;人文关怀

引言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让企业员工有尊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引导员工树立与企业共成长的主人翁意识。当前,青海油田正全面迈向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的征程中,这就要求广大员工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思想,依靠广大员工凝心聚力,勇夺第一的团队意识,如何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创造性的开展和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凝心聚力,统一思想的目的?这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谈一点个人认识和看法。

1.尊重个体,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

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就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员工依靠企业提供的发展平台,充分展示个人智慧和才华,企业依靠人才进步,人才依靠企业发展。因此,人才与企业之间相辅相成,唇亡齿寒。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尊重员工个体的创造,积极培养员工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员工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机遇;积极培育员工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努力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的环境,将员工的发展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关注个人的前程,主动提供人才发展的有利空间,让员工看到有付出才有收获,有创造才有前途的希望,帮助员工实现发展成才的梦想,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忠诚意识,实现个人与企业相互统一发展。

2.积极沟通,增强队伍的和谐稳定

队伍的和谐稳定就是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表现为团队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信念,并通过追求信念把员工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巨大的精神合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引导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第一导向,要避免不公平的待遇导致个体思想出现问题,导致团队行动不统一、甚至矛盾出现扩大化。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善于观察员工思想动态,客观的、准确的分析产生原因,避免放大问题后果,出现处理不公的现象。要关心和鼓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困难,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引导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到工作中去。沟通要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切忌居高临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解员工的情绪,摸清员工的脾气,区别对待,对症下药,营造互帮互助、平等自由、和谐宽松的温馨氛围。

3.真诚待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情感因素最能左右一个人的变化。只有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才能产生好的亲切感,才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企业必须要善待每一个职工,领导体贴关心下级,下级关心上级,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与群众关系非常融洽,职工对你充满信任,企业的凝聚力才会增强;相反,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关系比较紧张,就会造成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产生心理距离。结果是容易转化为一种对抗力和负影响力。因此,企业领导干部要深入职工中间,经常性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心理变化,帮助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生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让企业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凝聚力。

4.文化留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使员工获得朝气与活力的动力源泉。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必须要构筑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形象三者的有机统一。有了正确的价值选择与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把它通过形象塑造在市场上展示出来,也难以收到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只有将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理念先行,树立职工是企业主人的理念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在企业生产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重视人性、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做到一切管理理念都应围绕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来展开。因此企业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即调动职工对物质资源的配置和赢利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创造员工满意度,使员工通过在工作上和事业上被公众肯定和尊重,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企业只有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把握“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核心理念;“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学习成就未来”的学习理念;“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人才”的人才理念等一系列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提供了坚强保障。

6.结语: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和谐、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当然,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发挥还需依赖企业不断发展所提供的人力与资金的保障,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自身机制的不断完善,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达到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稳定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范秋静.“以人为本”思想与学生管理[J].法制与社会,2013,(2):208-209.[2]刘玉金.试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J].求实,2011,(z2):171-172

[3]李旭燕,敖方言.管理:以人为本[J].广西社会科学,2002,(2):126-128

篇2: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以人为本”,是贯彻胡主席科学发展观的综合体现。人是军队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要求军事管理者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广大官兵放在部队建设及日常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切不能嘴上讲着以人为本而实际中却做着“本人以为”的工作。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部队管理

浅析部队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的运用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部队管理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在于贯彻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广大官兵放在主体地位。对部队管理者来说,就是必须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心系基层,情系官兵,切实维护官兵权益,以此激发他们热爱人民军队、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量,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奠定坚实基础。

一、部队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核心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不管什么时代,军人都要时刻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战争这个特殊的环境对军人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只有重视人的作用,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军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军队才能有战斗力。我军从革命战争的血与火中走过来,经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由弱到强,以劣胜优,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人为本的部队管理方法,依靠广大官兵,坚持官兵一致,坚持民主管理,坚持群众路线,这种管理实践是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

当前,在面临着未来信息化战场的挑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的情况下,我军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培养人,通过不断满足官

兵的合理需要,发挥人在管理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确保部队管理的最大效益。

在军队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心系基层、情系官兵,切实维护官兵权益,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胡主席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研究部队管理工作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方向。就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要始终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军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始终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作为部队管理的重中之重,始终把尊重和实现官兵的合法权益摆在谋划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位臵。

二、部队管理工作要以军官为主导

军官作为部队的基本成分,既是构成军队主体的一部分,更是治军建军的骨干。军官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起着教育、示范的作用。战争年代,军官作为作战行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部队统一意志的代表,统一行动的关键,和平时期,军官作为军队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各活动的领导者和主要管理者,是军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产生或形成的决定因素,在各项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建立和维护军队良好的内部关系时,军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官兵关系、官兵团结影响重大。任何情况下,军官都是部队管理工作中的决策者、组织者和主要的控制者、协调者,对管理工作的成败负有重大责任。管理能否有权威,能否有效率,能否出战斗力,关键取决于军官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必须重视军

官队伍的管理,重视发挥好军队干部的主导作用。

(一)军官应以身作则

军队各级军官要真正做到处处以身作则,求真务实,做与时俱进的表率。要改进只管理别人、不管理自己的片面作法,由过去的单向管理转向双向管理,在管理别人的同时,自觉进行自我管理,而且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既当好部队管理工作的主体,又自觉成为部队管理的对象,以实际行动和率先垂范来激励和带动全体官兵。各级军官要切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在做出决策时,能够确实考虑代表广大官兵的利益考虑进去;在管理实践中,把关系官兵利益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胡主席曾经说过,做官要有官德。官德导向民风,官品决定民心,以民为本,心系群众是干好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来自人民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性、宗旨和责任所在。

(二)军官应“公道正派”

部队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法纪观念,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在部队管理中起表率作用。在处理问题上,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干部标准,公道正派,任人唯贤,不允许搞任人唯亲;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不允许违反程序,我行我素;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不允许拉关系,讲人情,给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以可乘之机。

发挥军官的主导作用,还要求他们应做到“赏罚严明”。赏罚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赏与罚对于部队管理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各级军官实施赏罚的关键是要敢于进行赏罚。赏罚只要能起到奖善惩恶的作用,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应该大胆实施。维护组织的存在,督促、引导部属趋善避恶,是领导者的责任。领导者如果对组织负责任,对部属负责任,对本人负责任,就应该正确实施赏罚。同时,领导者还要善于赏罚。

赏罚时还要注意思想沟通,赏罚对于被赏罚者而言,有个心理承受问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思想沟通,赏罚就容易使部属接受。部属思想一旦有抵触情绪,赏罚就无效应可言。

赏罚要出于公心。赏罚必须公平,该赏则赏,该罚则罚,不能照顾亲疏。否则,赏罚就失去了“强化”作用,有时会收到相反的效果,闹得众叛亲离。

赏罚要有度,赏罚只有适度,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激励与惩戒的目的。奖罚也不能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的做法,起不到教育作用。

赏罚还要注意时效性,赏罚只有在恰当的时间实施,才会收到教育的效果。

三、部队管理工作要以士兵为基础

以士兵为基础,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军部队管理工作中的基本体现和要求,是做好我军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毛

泽东曾提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是军队的主体,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军队所担负的一切任务,归根结底要依靠广大官兵去完成。士兵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军队的稳定与战斗力的强弱。我军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曾形成一整套尊重士兵、关心士兵、重视士兵的管理制度、原则和方法,如三大民主制度、公正带兵制度、以情带制度、官兵一致原则等。这些管理制度和方法在我军赢得作战胜利和加强部队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军的这些光荣传统,今天一定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当前,部队管理以士兵为基础,要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士兵的中心地位,注重保障士兵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军队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要切实体现士兵的利益,以士兵为中心去制定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使士兵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部队政治生活,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部队各项建设要以士兵为中心,工作设施、营房设施、生活设施、学习设施、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要能不断满足士兵的物质文化需求。确立士兵的中心地位,尤其是要刹住打骂体罚士兵、收受钱物等歪风,尊重维护士兵的名誉权、人身权和财产权。近年来,有的部队在管理工作中也经常出现个别基层干部未经战士同意就翻阅战士的日记,甚至私拆战士的信件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必须坚决杜绝。

(二)体现士兵的主体性,尊重维护士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士兵是部队的主体,一切涉及士兵切身利益的敏感事项,都应该逐步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也就是说,在部队管理中,推行办事公开,尊重维护士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近年来,我军逐渐在人事、财务、工程、物资采购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一个共同的方法,就是采取办事公开来强化监督,堵塞漏洞,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针对广大官兵关心的敏感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公开、公正、公平的管理机制,使士兵行使应有的民主权利,对部队建设的重大问题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就能确保士兵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人性化管理,尊重维护士兵的休息权、健康权和自由权

尊重维护士兵的休息权和健康权,不仅仅是部队管理方法的问题,实质上是保障战士的基本权益问题。目前,不少部队往往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有的领导对尊重士兵的休息权和健康权的观念很淡薄,动不动就要部属停止休假,动不动就取消双休日,动不动就要加班加点,不惜士兵身体透支,大打疲劳战术。当然,由于部队的特殊性,在完成重大任务和突击性工作时,连续作战是难免的,不能提倡“八小时以外是我的自由”,不能照搬地方“加班就得给报酬”这些做法。但要从领导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应当学会关心爱护士兵,尊重他们的休息权和健康权,士兵群众越是忘

我工作,领导就越是要注意部队劳逸结合,并抓好休假、体检等制度的落实,保证战士的身心健康。

(四)努力抓好人才建设工程,满足士兵健康成长的需求

关心士兵成长要注重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注重培养士兵良好的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军人素质的灵魂,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部队管理要注重结合各种形式“寓教育于管”,大力加强士兵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士兵能够树牢军魂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其次,注重培养战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根据战士成长进步的需要,创造环境,形成机制,让战士的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在各种环境、各种岗位中不断提高。部队领导者要做好培养造就高素质部队人才的工作,切实做到“让想干事的战士有机会,能干事的战士有岗位,干好事的战士有地位”,在部队管理中形成广大官兵求知成才、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军事管理以人为核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人是军队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以人为核心,就是要求军事管理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始终坚持把广大官兵放在部队建设核心地位。

篇3: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它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 顺应学生的禀赋, 提升学生的潜能, 完整而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本文笔者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为例抛砖引玉。

一、以学生为本, 整合教材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完全依照教材, 按部就班的把教材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缺少对教材的删减、补充、整合, 教师单纯的教教材;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有驾驭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 做到用教材教。因此,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科学、灵活的处理教材, 使“死书”变“活书”, 使得知识更成体系, 脉络更清晰。

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精选教学内容

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属于开卷考试范畴, 家长和学生不是特别重视该学科的学习, 如果教学内容再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那教学很难顺利进行。学期初教师应依据教材、中考考试大纲拟确定教学内容, 再调查学生的需求, 将二者有机结合, 在既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的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尊重个体差异, 梯度授课

每个人在智力特点、体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多方面都有差异, 生理、心理、成长环境及社会角色期望也有所不同, 教师应该正视、尊重这样的差异, 梯度授课。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评价方式完全抹杀了个体的差异, 是造成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师按照学生能力水平、智力水平、性格特点接近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差异性小组, 按照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选定教学内容, 即便是统一的教学内容, 在知识深度、广度上的挖掘, 及训练强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上也要区别对待, 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思想品德课堂有所学、有所获。

四、面向全体, 不抛弃、不放弃

享受教育是全体学生的权利, 而非所谓“种子选手”“尖子生”的特权, 教育必须为一切学生服务。有的教师青睐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视而不见, 这是有悖于职业操守的。曾看到这样一则笑话:学生A成绩好, 有一日上课睡觉, 老师说:“看人家, 肯定是晚上熬夜学习累的, 你们学学人家, 睡觉书都不忘记打开。”次日学生B上课也睡着了, 老师说:“你们千万别学他, 一看书就睡觉。”同样的事情, 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 教师的评价却大不相同, 皆因为成绩在作祟,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育是单纯为了追求分数, 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不应该带有色眼镜看待所谓的“后进生”, 热捧“尖子生”, 而应力促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的形成, 不抛弃、不放弃任何学生。

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革新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不用学, 背背就会是学生的普遍认识, 这是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的结果, 加上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性强, 给学生的感觉枯燥无味, 有些教师虽然在努力尝试转变过去的一些比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 可以一到教学活动中, 依然免不了存在“穿新鞋, 走老路”的现象。一堂课还是“新教材, 老教法”, 依旧是“以讲”为主, 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教学活动始终要以学生发展为起点, 以学生发展为归宿。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就必须实行开放民主式的教学,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指导。学生也必须解放思想, 抢占课堂主动权, 敢于动脑、动口、动手, 善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并乐意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参与型教学。

六、因人而异, 多元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有7种认识世界的智力方式, 即: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和自我等。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 因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 个别差异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往往使用不同的智力方式来学习、记忆、表征和应用知识, 倡导评价角度的多元化, 评价标准的个性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效益, 做到统筹兼顾, 从而提高评价的信都和效度。

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所肩负的任务, 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J].中学时代, 2012, (16) .

篇4: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97-02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至此,以人为本的观念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社会开始广泛关注以人为本这一思想,重视人的权利和个人的价值观念,逐渐成为新的文化思想发展趋势。高校是塑造“四有”新人的主阵地,是培养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摇篮,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与时俱进,才能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提出及其含义

“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哲学研究对象从自然到人的转变。到了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逐渐冲破了“以神为本”的思想禁锢,开始高度赞扬人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则在继承以往哲人关于人的思想成果的研究基础上,深刻地揭示出人的本质,为“人本”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当今中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更是将“人本”理念运用到建设与发展之中来,指出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了相关内涵和意义。

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现代含义,大致可以包含以下三层:(1)“以人为本”的本位是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及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概念有着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以人为本”主要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位的价值论。其现实的人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千千万万参与实践活动的活生生的人。(2)“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以人为本”的“本”是指发展之根本,即人全面发展的根本、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所以“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始终在于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3)“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是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思想前提和基础是现实存在的人,然而这种现实存在又单是承认人的实体性,更注重把握人的现存的主体本质。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着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2]因此只有承认、重视并坚持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历史主体地位,才能从本质上体现“以人为本”。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解读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主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以人为宝[3]。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要注重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当作亲人或朋友来对待。在教育过程中应摆脱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育形式,用平等的方式给予大学生们关心、帮助、鼓励和思想渗透,重视学生个体的真实情感,强化人性关怀。人是充满情感的高级生命体,如果把其置于对立面必然导致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疏离,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而如果能够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把其视为亲人或朋友,做到真心对待、真诚帮助、真正关心,才能得到对方心理上的认同,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也要注意单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注重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从根本上走入学生的内心,被学生所接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最终效果。

三、传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缺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我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收效不佳,不能够完全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期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注重人群整体性的发展过程,难免忽视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而无法深入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至于思想教育仅仅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一方面,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把丰富的人性与抽象的人的社会性对等起来,在施教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社会主体所约定俗成的合理性,本着个人服从社会,个体服从群体的原则出发,不注重考虑个体的个性特征与心理需求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忽视甚至抹杀人的个性,主要有如下表现:第一,过分依赖单向的“填鸭式”教育传输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反感心理。第二,过分强调教育教学固定的内容与要求,把整体的要求标准运用到对个体的要求之中,过于理想化,极易忽视个体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教育没有针对性,无法体现实效;第三,过于强调培养听话型和服从型学生,抹杀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培养。

(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现实需要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生的精神属性,忽视学生的自然属性,不重视学生的物质需求的偏差。主张用生活中的完美形象来要求每位学生,出发点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既然不把人的自然属性看作人的一种属性,可能会造成在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学生的自然性需求和物质性需要,从而把学生看作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物,对每个人提出“做圣人”和“做完人”的至高至纯的精神属性方面的要求[4]。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的工具。

(三)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表现是“教与学”的单向灌输,其工作方式往往是注重学生的整体性,一刀切。这种过度功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绝对服从,学生完全成了任凭教育者随意“塑造”的客体[5]。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被彻底抹杀,完全没有主体性可言。客观上导致了学生主体意识的退化,也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僵化,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弊端。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相关措施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应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措施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育者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多方面关心关注学生,真正地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6]。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为理论教育提供精神上、情感上的支持。以学生为本,用爱与责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出发,用平等的身份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在学生面临错误选择与困境时,多一份关心与爱,少一分责备与苛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鞭策学生努力上进。

(二)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刻苦学习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建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注重把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注重把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衔接起来。同时还应突出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倡导多层次、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格局,倡导文明、科学的校园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营造引导人、激励人、感染人、熏陶人的良好校园环境。

(三)加强对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教育能力和高度的工作热情。这必然会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为,教育者本身所外化的行为举止、态度、谈吐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群体,进而影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不容抗拒。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注重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关心重视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学生个体本身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大学阶段是学生趋向成人过渡的不稳定阶段,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强心和对抗心理,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信任与认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会面临诸多压力,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交际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等等。同时还要应对各种心理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如:自我发展与家长期望的矛盾、理想信念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消费行为与自身经济能力不平衡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等等。因此,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必须从心理出发,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加强正确的引导,才能从根本上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5.

[3]孙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J].扬州大学学报,2010,(10).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2.

[5]蓝江.质疑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探讨,2005,(4).

篇5: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一、客户经理工作现状

(一)目标要求高,工作压力大。一直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卷烟营销工作,也高度重视对营销团队的培养和考核。因此,基层营销人员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销量要增、结构要提、税利要涨、规范要严„„这些都要求基层客户经理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创新营销方式、提高个人素质和工作业绩。

(二)客户抱怨多,客户满意难。从近年来的零售客户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在卷烟供应、客户服务、市场管理三个一级指标中,卷烟供应满意度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故货源供应满意度是影响客户满意度提升的关键。而客户经理对如何发挥商业企业与零售户之间的桥梁作用,提供优质服务,时常感到有心无力,手段缺乏。

(三)事务性工作多,系统性思考少。客户经理工作任务繁重,如订货指导、政策咨询解答、终端维护、帮助客户处理突发事件等,很难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客户经理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了90%以上,但他们并没有发挥出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在营销思维创新、营销方式改进、科学管理方法引入等方面的系统性思考和实践不多,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和优秀论文很少。

(四)没有找准客户真正的需求。有些客户经理的工作流于表面,走马观花,对客户的真正需求摸不透、找不准,甚至视而不见,认为零售客户是弱势一方,我们供什么他们就得销什么,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一方面客户需求一旦受到漠视,他们的不满情绪必然会积累爆发,这是对客户关系的极大损害;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不断发展进步,推动我们的就是客户日益变化的真实需求,漠视客户需求就是拒绝工作的改进,固步自封自然停滞不前,其结果必然让自己被社会淘汰。

(五)“折腾”客户。所谓“折腾”客户就是工作方案、工作方法没有连贯性,朝令夕改,让客户无法适从。在这一点上,我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注于做表面文章,平时工作不扎实,一到要检查考核时,就开始临时搞“突击”,临时给零售客户布置“任务”,搞得客户苦不堪言;二是由于工作计划性不强,培育品牌没有连续性,比如说某品牌客户下了大力气宣传,刚刚在市场上有了些起色,却遭遇长时间断货,客户在着急之余也不免泄气。

二、精益管理在客户经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精准营销,做活卷烟市场

如何对市场进行精确预测、精准投放、精细管理、精实服务,是做活卷烟市场的前提。精准营销要求客户经理把握市场时要做到“精”、“准”,要时时、事事、处处把这两个落到实处,以精准营销来助力“精益管理”,细化“精益管理”,以此来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氛围,让市场和谐、客户满意。

1、在市场运作上,要从细。客户经理做的是市场,搞的是客户关系管理,对市场进行准确把控,是客户经理的重点工作,要想在市场管理上做到“精益”,就要做到细致、细分、细化。细致研判,细分市场,细化举措。

2、在数据分析上,要从精。客户经理除了要维护好市场、品牌、客户外,还有一个很大的职能就是“分析”,分析什么?分析市场、分析品牌、分析客户。要做好“精益”,就要化“跑”为“坐”(做市场)。要真正地静下心坐下来,认真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客户动态,分析品牌走势。

3、在内务管理上,要从严。围绕“客户、品牌、市场”三个要点,纵向排列工作步骤,横向划分工作单元,按照分析、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五个步骤进行工作,合理安排好工作节奏和重点。首先,对自己要严;其次,对工作要严;另外,对市场要严。在市场检查、服务和考核上,要按照标准、按照要求操作,要不帮不偏。

(二)精进流程,做强培育品牌

品牌培育,是客户经理的重点工作,也是当今和以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之一。如何做好卷烟品牌培育,客户经理一定要在流程上予以规范,在行动上脚踏实地,在措施上具体落实,把“精益管理”的内涵进一步深化细解。

1、锁定目标市场。客户经理要把“精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就要锁定目标市场、盯牢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上想办法、下功夫,把市场做细、做牢、做实。

2、进行卷烟铺货。做好卷烟铺货工作要紧扣“上、面、动”三个字做文章。也就是品牌的上柜率、卷烟的面市率和产品的动销率。上柜是第一步,面市很重要,动销才是关键。上柜和面市都是前期工作,为动销做铺垫。

3、生动展示陈列。品牌培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客户经理工作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新品上柜能否动销,除了一个合适的市场和环境而外,卷烟陈列也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关键。

品牌培育的好坏,可以直观地衡量客户经理“精益管理”思想运用的效果如何,客户经理要把“精益”思想运用到品牌培育中去,做过细工作,让品牌成为“精益”有力的抓手。

(三)精确思路,做好终端建设

客户经理在终端建设上运用“精益管理”思想的成效如何,也很直观地反映出零售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1、终端建设,客户经理转型。客户经理是为终端服务的,客户经理应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管理好片区投放的品牌,科学指导客户进货,让社会库存始终处于合理状态。

2、动态静态结合。在零售终端建设过程中,要有效激发终端潜力和活力,营造一个充满良性竞争、活力四射的零售终端。

3、规范特色互补。在终端建设上要想达到“精益管理”的要求,就要打造具有特色的标准店、功能店和体验店,多维度地打造梯次化终端格局。特色终端采取个性化指导,特色化服务。

4、个性差异相融。“精益管理”要求客户经理要从小、从细出发,为市场和零售客户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工作。客户经理在走访前,要列出当日重点服务的对象,重点服务的内容,先急后缓,这样才能把自己走访时间安排的合理。

(四)精到服务,做实客户管理。

服务是烟草商业企业和谐客我关系的基础,也是客户经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要想“精益管理”,就要“精到服务”,把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在服务上做到“精益管理”,客户经理就要实现“四个转型”。

1、从以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

客户经理目前不仅要做好客户服务,还要完成品牌培育工作的相关硬性指标。有时,为了把任务完成,只从自身完成任务的角度出发,而不考虑来自市场、零售客户的利益,造成客户满意度不高。而客户经理运用“精益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让市场和谐、客我关系和谐。客户经理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周到服务,满足其需求,细心了解客户需求,用心反馈客户意见或建议,热心帮助他们解决经营中的难题。

2、从规范服务向特色服务转变。客户服务有一整套的流程和规范,如果按流程操作,只能把客户服务工作做好,但做不深、做不透、做不到客户的心坎儿上。为零售客户提供特色服务,要求客户经理要做个有心人,发现客户的需求点和不足点,然后开展个性化的指导。所以,对于客户经理来讲“精益管理”也相当于精细化管理,把服务措施进行细化,满足不同市场、不同零售客户的需求。

3、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随着网建的纵深发展,零售客户经理能力和水平的也要不断提升,零售客户对服务的需求面也是越来越广,这就需要客户经理要与时俱进,做个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通晓营销知识,还要知道专卖管理知识、沟通知识、商业知识等等一些和自己业务有联系的知识,这需要客户经理善于利用业余的时间,自己积累知识。

篇6:信息化建设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关键字: 制造业信息化 以人为本 实施策略

昨天,e-works在上海举行了2011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深化应用华东论坛。我在会议上做了《以人为本,制造业信息化的成功之道》的主题演讲。本文是演讲的主要内容。

经过最近20年的推广应用,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国家层面,从“甩图板”到CIMS工程,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到“甩图纸、甩帐表”,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再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从工具软件到管理软件;从个人级应用到部门级应用,再到企业级、集团级应用;从企业内部供应链到企业外部供应链的管理;从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化到产品的智能化;从企业级应用到车间级应用;从单元应用到部分实现集成,有效地支撑了企业的业务发展。

但是,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还处于亚健康状态,以下是典型“症状”:

1.应用了ERP的财务、进销存,但生产计划没用起来。一些企业生产计划用起来了,但还应用的是无限产能计划。生产计划制定比较粗,只分解到了车间,没有细化到工序。生产信息反馈不及时,不能及时获取质量、实际成本信息。

2.PDM管理了二维CAD,但与三维CAD、CAPP等系统没有集成,没有实现变更管理和产品配置设计,难以对图档技术状态进行有效管控。

3.信息孤岛仍然存在,缺乏信息化集成平台,编码体系不统一。

4.信息化建设头痛医头,缺乏系统规划。信息化建设停留在间歇性项目,缺乏持续建设与持续改进。

5.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水平不足,重购买软件,轻维护服务与升级。6.信息管理和安全体系脆弱,信息化制度没有贯彻实施。

7.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架构比较陈旧,难以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流程。8.基础工作不足,零部件的重用率低,大量重复设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9.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轻咨询服务。

这些典型症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

1.高层领导缺乏信息化工具,不能及时洞察企业的关键信息。2.人“找”信息,而不是信息“找”人。3.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录入。4.信息重复录入,造成错误。

5.缺乏协同,局部效率提升,但整体效率低。6.信息系统与业务需求存在鸿沟。

7.信息化建设以部门为核心,忽视整体集成框架。8.工人薪酬体系不合理,制约管理绩效提升。

那么,信息化建设如何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呢?以下是我的建议:

1.信息化规划:选择真正中立的第三方(不卖任何应用软件,也不实施应用软件)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与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和业务骨干组成一个项目组,进行未来三年的信息化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息化计划。

2.信息化选型:注重价值,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和易用性,满足企业和行业特性、产品特点和管理模式等个性化需求。

3.信息化系统:基于角色和流程驱动,实现高效协作。选择拥有开放体系架构的产品,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信息一次录入,充分共享,避免重复劳动。

4.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充分调动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选择复合型人才担任项目经理。

5.信息化应用:从信息化武装企业的高层领导;支撑企业决策和绩效考核;基础数据准确;建立信息集成平台;与工业工程相结合,充分考虑人机工程,注重信息化培训与普及。6.信息化组织:企业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要由虚变实,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董事会”,CIO要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总经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法人治理机制”,真正实现信息化规划的落地。信息化规划和预算落实到计划,与责任人的KPI挂钩,经过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之后正式实施。每半年,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信息化的计划进行考评。信息化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对制造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提高员工(管理者、知识工作者和工人)绩效,解放生产力。2.帮助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规划。3.通过内部社区实现知识分享。4.更加有效地考核与激励员工。

5.通过有效协同,改善团队协作效率。6.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7.体现对员工的关怀,留住优秀的员工。

8.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发现新的蓝海。9.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篇7: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需要我们重视“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和思考,并指导企业实施内部改革,从而为企业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高效,进而谋求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就“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人文思想,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效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前提在于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理解“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1.以人为本的概念和含义。

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对此,我们在认识和理解上一定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

2.我国进行改革,实施积极的开放政策的根本目的也体现了“以人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当今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

二、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落实“以人为本”为重点

1.“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更多的是体现了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所具有的特点是:(1)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入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2)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2.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1)重视员工的需要;(2)鼓励员工为主;(3)培养员工。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企业改革发展运行的良好机制

“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引领着八钢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在这个思想的引导下,八钢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企业生产规模逐渐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八钢公司正式并入宝钢集团后,八钢实施了全面的规模化发展策略,初步实现了产能规模的扩大,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并且在区域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大型现代化生产装备、设备的利用,也为企业今后更大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八钢业已成为在中国西部乃至中亚地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入进行所带来的诸如企业发展与资金(资源)瓶颈、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企业利益分配、人力资源优化与员工自身发展追求等等问题。面对这种种问题我们怎么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坚持通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族职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来面对我们当前或今后遇到的问题。

1.继续发扬老一辈八钢人的创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宝钢企业文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统一思想。

宝钢文化是伴随着宝钢集团建设、发展、壮大过程和学习、借鉴、吸收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营理念逐步形成起来的,其对宝钢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和优势。因此,宝钢文化的宣贯落实应当是我们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关乎着八钢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形成的原因是:(1)地域文化的不同。由于八钢地处多民族聚居地,人们长期形成的地域文化和思维方式,与形成于经济发达程度极高的沿海的宝钢文化在认知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2)与原有企业文化之间的个别差异。我们通过学习宝钢企业文化,会发现实际上宝钢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更为先进、更具有思想高度,同时在开放程度上也更具有国际性。

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宣贯落实宝钢文化时要格外注意做到方法正确、有的放矢、突出效果。要通过员工政治轮训大力宣传宝钢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要通过开展行为养成教育逐步培养员工形成正确的自我行为意识;要通过“发现、培养、宣传最佳实践者”等活动,积极引导员工岗位创业的热情;要通过“诚信协同”的价值观教育,进一步统一员工的价值取向;从而真正实现宝钢企业文化的落地,实现企业在管理、经营和职工思想意识的高度统一,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建立并积极推行以“八个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员工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构建和谐人文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内在动力。

(1)推出“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的目的是什么?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出。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员工开展“以人为本”化的管理与引导,使企业员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为此积极充实、提高自己,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的内容是什么?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的机制,就是要求积极推进并建立以尊重人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真正了解人为切入点;以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依靠人为着力点开展工作,进而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实现其自身工作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凝聚人的目的。

(3)如何落实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并实现工作目标?首先,必须注重做好“尊重人”工作,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和目标实现都离不开人——员工,因此我们企业必须做好“尊重人”的工作。其次,是要真正做到了解人。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要注重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应做到:待人真诚,处事公道。第三是积极从关心职工思想、帮助他们学习进步人手,对职工的需要和愿望要做到真正了解,并为员工职业发展、素质提高搭建“平台”,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第四.在企业中,员工自我工作价值的实现会让他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进而产生强烈的事业心,促使他们自觉将个人事业成功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3.构建企业和谐的人文环境,畅通沟通对话渠道,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和谐和员工队伍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企业和谐的人文环境是不能仅靠企业经济规模——“硬实力”的提升而实现,它是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发展形成的,而且在企业发展到一定基础上,企业之间所比拼的正是企业的“软实力”,如若对此重视不够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所以说:构建企业和谐的人文环境,是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构建企业和谐人文环境的目标如何实现呢?就这个问题我谈些个人看法:

(1)注重对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发展诉求的研究,积极构建并形成适合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对宝钢企业文化的宣贯,要注重宣传,更要注重在实践中落实。(2)注重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学习引导。一方面,如何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员工掌握正确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员工自觉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本领,这就需要我们为员工学习掌握新知识,提升技水平搭建平台。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构建良好的信息流通和意见诉求渠道的畅通方面多做工作。因为,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度和涉及面要求我们采取不同方式去对待。对此,我们企业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需要诸如领导接待信访制度、网络信箱等方式的建立。

四、对目前现状的一些思考

1.“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某些工作中落实不够,“人治”思想在一些同志身上仍然存在,影响到企业决策制度的有效落实。

2.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意识需要加强,不能有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书记或工会主席的事的思想。因为这样做一是不利于“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落实;二是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三是不利于工作效果的持续、有效。

3.我们上下沟通的渠道还需充实和加强,现有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以适应企业需要。

篇8:浅析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在许多企业家眼里, “以人为本”似乎是一个时尚的管理学理论。而这个时尚的管理思想, 其实其最早的出处是源于刘备。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天下, 他对待人才礼遇有加, 对关羽、张飞这样的开国元老更如兄弟一般, 人情味十足;顶尖级人才诸葛亮甘愿为其“鞠躬尽瘁, 死而后矣”, 正是这样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让刘备集团在诸侯纷争、军阀混战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 最主要的是, 他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赢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一。从他的身上,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1 现代成功管理的实质:调动人的积极性

传统管理模式下, “管理”仅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而进行的管理, 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 将人仅仅变成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 而现在成功的管理者会真正地重视人: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 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 员工不是在制度约束下被迫地工作, 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管理从传统的对人的控制转向对人的培养和激励, 从人被动的参与企业发展转向人主动的参与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重发挖掘下属的潜力, 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态度, 调动其积极主动的工作心态, 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发挥其潜力, 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 坚持以人为本:知人善任

人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他不同于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因素。每一个员工尽管职务、地位、年龄、外表各不相同, 但作为人来讲, 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点, 即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需要, 有比他人认为更多的智慧。因此, 要了解员工, 首先要了解人本身。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现代管理学认为, 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是获得社会人力资源最大效益的原则之一, 理想的就业模式应该达到人与职位相匹配。因此管理者在进行岗位分工时, 首先要考虑员工的不同人格特征。作为一个最高领导, 最重要的就是识人, 让最好的人才为自己服务。刘备就是具有这样素质的领导。尽管自身能力不足, 但是刘备可以将身边人才做到知人善用, 在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 不可大用。”对下属充分的了解, 根据人才的才智来定位人才的用途。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讲, 刘备深谙管理之道, 他能将诸葛亮、关张赵黄马等人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所以尽管没有曹操的军事才能及孙权的家大业大, 利用这一点, 仍能在当时乱世纷争的年代, 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合适的人才, 放到恰当的位置上。”只有将人才与职位、与工作匹配, 因才利导、知人善任, 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才, 这在既使人才价值最大化, 又避免了内耗的产生, 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3 爱员工, 企业才会被员工所爱

要让员工心里有企业, 企业就必须时时惦记着员工, 要让员工爱企业, 企业首先要爱员工。对员工的工作、生活进行全方位的体贴, 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爱护和关怀, 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对员工的关爱, 可以极大地满足员工被关注的需求, 这种感觉能激励员工关心他们所做的事, 持续表现超标准的工作效率, 从而让员工紧密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为企业的发展一起努力奋斗。

4 仁德爱民, 以德服人

美国西点军校就一向以培养最优秀的领导人为己任, 其独特之处是“教给人优秀的品德”。就“仁德爱民”而言, 刘备大半生颠沛奔走, 屡遭挫败, 施仁政于民的机会并不多;但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 与那些残民以逞、暴虐嗜杀的军阀判然有别, 因而争取到了人心。《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刘备领平原相时, 郡民刘平不服, 派刺客去刺杀他, “客不忍刺, 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一个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 但品德素质始终是首位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其品德必须超过被管理的员工, 越是高层, 品德要求越高:一个人的品德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会直接影响下属在工作中的心理和行为。领导艺术首先取决于领导品德, 自身不正, 就不能指望能发动他人去执行决策。而在一个发展型企业, 在极速壮大的同时, 可能无法过于关注人的品德问题, 而这个时候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 这也符合成本最低的要求。

5 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

马斯洛五个需求的分析论:每个人不仅有生理上的基本需要, 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权力的需要、成就的需要, 而且合理满足这些较高层次的需要可以更好地激发人的内源性动机, 使员工保持更稳定更持久的工作动力和热情。

刘备放下皇族和长辈的架子, 亲自去拜访比自己小了二十岁, 又没有什么职务头衔的诸葛亮, 破格提为军师, 并委以重任, 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成就了诸葛亮流芳千古的美名。作为最高领导的刘备, 他能给员工创造一个最舒适的环境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是员工最需要的。

给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 首先要求领导者有“成人之美”的品质和“容人”的气度, 象关心自己的前途一样关心每一个员工的发展;其次要让员工更多地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 拓展员工的发展空间;三是要使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为每一个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并帮助其逐步实现;四是要为员工创造学习、培训的机会, 使其具备与其职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 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进步。

6 人性化管理从点滴做起

阳长坂之战, 徐庶的母亲不幸被曹军掳获, 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 徐庶得知此讯, 痛不欲生, 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 耿耿此心, 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 方寸已乱, 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 请将军允许我辞别, 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 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 不忍看其母子分离, 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体现出领导者的仁爱之心、关怀之情。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 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 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 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 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 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 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如果我们的每一位经营管理者都象刘备那样心中时刻装着员工, 急员工所急、想员工所想、忧员工所忧, 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就会自然流露, 而不需要去刻意的追求或表现。当员工工作表现好时, 不妨公开表扬一下;当员工加班时, 买点水果、点心、几句祝福问候语、一次简易生日PARTY, 将会给员工极大的心灵震撼、唏嘘不止, 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尊重人格、尊重人性、尊重人的合理利益, 逐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需要成功, 其遵循的原则之一即以人促产, 管理就是调动人的潜力。而人性是复杂的, 调动人的最大潜力必须充分了解人性, 一切从人出发。所以人性化管理, 尊重是前提、爱护是基础、信任是动力、善待是关键。而三国中的刘备, 其管理思路, 管理特点都给我们提供了榜样。

摘要:文章剖析了作为历史上首创“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刘备, 为何能成为三足鼎立的霸主之一, 并使“天下英雄争相附之”。同时结合现代管理学的观点, 来进一步系统的阐述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上一篇:爱国的倡议书下一篇:初中记叙文 :军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