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思

2024-08-27

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思(精选5篇)

篇1: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思

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思

计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学习了乘法交换率、乘法结合率、乘法分配率之后,在计算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定律使得运算尽可能简便、快捷、正确。

由于最近几年在这方面的要求放宽了,很多学生能简算也不简算,只要结果对了就算正确,所以造成了学生对这些运算定律只是会说,而不会用。我本人觉得在计算时,要合理计算,能简则简。这样学生对学过的定律就不单单是会写,而是会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如:2/5×4+2/5,这道题如果学生不认真看题,就会按照一般的方法计算,也不算太麻烦。但是如果把题目认真看一下,我们就很快发现了这道题的结果:2/5×4+2/5=2/5×(4+1)=2。这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分配率使计算比较简便我班有很多学生开始时不注意简算。

有的题目做起来很麻烦。如:(21+2/5)×5/7,有的.同学这样计算:(21+2/5)=212/5×5/7=212/7。这显然是错误的,但如果用分配率,(21 +2/5)×5/7=21×5/7+2/5×5/7=15+2/7=152/7。学生在做到212/5×5/7时,就没有认真想,而盲目的把带分数和分数直接约分了。如果简算,就不会出现这情况了。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如果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简便方法,我们还是要用简算。但如果通过观察,不能直接运用定律解答,就不要勉强生拉硬套。开始不喜欢用简算的同学,我在批改作业后,在这道题的旁边注上:能用简算方法吗?试一试。经过一周多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计算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篇2: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亮点就是先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然后再让学生仿照例题做“模拟训练”。收效还不错,讲解的时候提醒孩子们该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怎样通过转化能将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变成可以进行口算的例子。孩子们在真正的理解了运算定律之后才着手练习,因此,正确率就相应的跟着提上来了,今后的练习课,当然是跟计算有关的练习还可以继续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要点,从而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化为今后学习的方法。

然而,课总是不那么十全十美,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没有能够将这种检查的工作贯穿整节课,课上肯定仍然有“浑水摸鱼”的孩子,看表情是已经听的很明白、很清晰了,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出问题了,比如说讲完第一个例子之后,随之就出了一个模拟训练题:666*9+222*73这个题,有5名同学居然又要将666和222都要转化成111再进行简便运算了,殊不知本题就是要将加号两边的算式变出相同的因数来就可以了,孩子们却在大费周章的进行“照猫画虎”!哎!还是在学习的举一反三和逐类旁通方面没有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啊!

篇3: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运算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有很多学生的思维都十分灵活,解题思路也十分正确,可就是在考试中拿不到高分,总结其根本原因,正是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强,导致运算过程不准确,最后遗憾地丢了分数。可见,数学的运算能力不可小觑,因此,本人凭借多年数学从教经验,撰写本文,希望能为解决此类问题尽绵薄之力。以下就是笔者对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仅供同仁参考。

一、数学运算能力未能引起重视的现状

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普遍重视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认为只要学生理解解题过程,会分析题意和解题思路就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学生运算错误时,也往往以学生的“一时马虎”为借口,一味错误的教学观念间接地影响了学生,进而使学生更加不重视运算能力的提高,致使付出再多努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得不到突破。这不是学生运算过程的“粗心大意”,而是教育模式和方法的“粗心大意”。我们只有将初中数学运算能力重视起来,运用一定的策略提高这项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数学成绩。

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

数学的学习是灵活的,不是硬性的命令下达,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实践,理解数学运算的基本过程和规律,而不是遵守教师的旨意,死记硬背,先怎样做再怎样做。就好像乘方和乘除的运算顺序,数学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先算哪个,之后大家一起求证哪种运算方法是正确的,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会对数学的运算规律更加深刻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

三、加强学生的运算实际练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实际练习,其可以帮助学生在科学的练习题设置中提高运算的精准性,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节省解题的时间。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运算,给学生足够的运算练习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运算练习计划,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比如,数学教学中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这类题型对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没有过多要求,其主要是验证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和熟练水平。但是考试中这类题型是最容易失分的,因为稍不注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满盘皆输,而这类题型的分值也很大,往往要占8分至10分左右,这样就会拉低学生的整体分数。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运算练习中,注重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确保其准确度,为学生的数学成绩加分助力。

其次,运算能力要求其速度的提高,因为数学考试中,学生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思考解题方法和途径,或者用于难题的解析上,而如果在运算上消耗过多的时间,就会导致时间不足的问题发生,甚至部分学生会答不完考卷,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试想,运算过程中不能熟练进行,而是思量着先做哪步,这样做对不对,或者对自己的运算能力没有把握,将时间用在验算上面,那么,整个考试的效率就会非常低下,甚至考分落后。这样的后果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小则影响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厌学和自卑心理,严重的话会影响学生的中考和高考总成绩,影响学生的前途发展,可见,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四、学生运算学习反馈的重要性

近年来,新课标针对初中数学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叫做“数感”,其实数感就是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直接感觉,与我们所说的第六感类似,数感的培养主要针对学生的运算直觉,数感的缺失会使学生对运算定律以及公式进行形式记忆,而不是真正参透和理解,运算过程繁琐和混乱,有时运算到一半自己就懵在那里了。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敏感度,以便学生在运算过程中迅速地做出直观反应,在近期学习的运算知识中有机地加入旧的运算运用,训练学生的反应和判断能力,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总结其常见的问题,并集中训练解决。就像学习英语中的语感,只有不断积累和熟练,在练习中熟练地操作,才能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做出习惯的反应,提高运算的效率。

综上,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关系到数学总体成绩,更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毕娟旖.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分析和培养[J].神州(上旬刊),2012(4).

篇4:《加法运算定律应用》教学反思

这是我讲的第一节课,课前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够充分,做教案和课件时所想到的情况远远不足以应对同学们课上所做的反应,比如一道题的解法,我准备三种,但是学生就可能想出十种、二十种,甚至更多。这就需要我在课上随时注意捕捉同学们的想法并理解和解决引导。虽然上课时我并不紧张,但是在应对同学们的种种想法解题思路时还是很局促。在讲到这节课的重点:计算李叔叔骑行总路程时,需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这里我只讲到了原式之后的第一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第二步四个加数两两结合,最后得出结果比按步骤计算要简便,却没有想到同学们早已经把四个数按原来顺序相加的原式省略掉了,直接就是交换位置之后两两结合的式子了。直接导致这样讲定律的运用时就不知如何下手,很是被动。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一定会注意将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很细致才行,方方面面要想到。尤其注意跟随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的方式用比较“方便”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注意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引导他们;还要注意不能忽视部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其实讲课大部分时间是要将给他们的,只要他们能接受,能听懂,那么这堂课就差不多达到目标了。

课堂刚开始同学们非常积极,可能因为本身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对于同学们来说都不是很困难,掌握的比较好,所以会很乐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能大家对于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比较好奇,课上想表现自己,所以还比较活跃。但是毕竟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在课堂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像开始那样气氛活跃了,仅仅是一部分平时一贯活跃的同学继续对我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做答,其他同学不再积极,甚至可能开小差了。对于集中同学们注意力这个问题,以后应该及时注意同学们的反应,适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强调一下注意听讲,比一比谁坐的好,谁反应快哪一个小组领先等等方法来吸引同学注意力;也可以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多鼓励少批评。

经验还需慢慢摸索,逐步积累,每堂课都可能暴露出问题。我一定会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这些问题,争取讲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学会。

篇5: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材安排的顺序是“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这样安排,虽然可以按四则运算进行归类,但是对运算定律的类比推理不利。教学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的类比进行安排教学内容,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更加有效。

一、调整教材顺序,促进有效教学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

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 9600÷25÷4 9600÷25×4

三、进行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逆向运用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xiaoxue.xuekeedu.com

上一篇:我的梦想我的路无问西东随笔下一篇:小学毕业典礼上老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