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2024-07-30

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共8篇)

篇1: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2009年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把文明社区创建与文明城市、文明城区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使创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无锡市文明社区是以社区居委会辖区为单位,所辖区域内单位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居民群众满意,并经市有关主管部门严格考核,市文明委批准,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三条 创建文明社区是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城区的基础,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就业保障、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等服务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社区文明和谐程度、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有力手段。

第四条

创建文明社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以“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高社区文明和谐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家庭团结和睦、道德 风尚良好、群众放心满意的现代文明社区,为全市推进“一当好、三争创”进程、实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

标 准

第五条

无锡市文明社区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创建工作扎实。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办事机构健全,党、团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健全并切实发挥作用,积极联系协调辖区单位开展同创共建活动,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布置的有关重点工作。有科学合理的创建规划,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形成有效的创建投入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率达90%,“文明楼院”创建率达80%。

二、民主自治完善。依法组织辖区居民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按法定程序产生居民代表和居民小组长。健全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机制,社区的重要公共事务由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形成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完善社区居务、财务公开制度,保障居民的知情权,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社情民意,居民有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群众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三、道德风尚优良。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市民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城市精神、市民文明公约及本市重大先进典型的知晓率在95%以上。市民学校等教育阵地健全,制度完善,活动正常。社区内设有未成年人活动的专门区域,建有“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且节假日免费开放,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实践活动。建有社 区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服务站,常年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党员志愿者发挥带头作用,孤老残弱得到及时有效的志愿服务。居民生活方式健康,婚丧喜庆节俭文明,无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形成帮困助弱、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的良好风尚。

四、环境整洁优美。居民小区设施完备,道路通畅,标牌设置规范,车辆停放有序,路灯亮化率达98%,无障碍设施达标。市容环卫责任制度落实,建筑物外观及楼道整洁,无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乱牵挂、乱设摊、乱涂画现象。户外广告以公益宣传为主,内容健康,制作美观。环卫保洁制度健全落实,垃圾清运定点及时,垃圾房(箱)布局合理,无暴露垃圾,社区河道无倾倒垃圾现象,河面无漂浮物。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五小”行业卫生状况良好,宠物管理规范,“四害”得到有效控制。环保措施落实,绿化工作达标,绿化布局均衡,无占绿、侵绿、毁绿现象,居民积极参与“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

五、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设施完备,社区图书阅览室藏书在5000册以上(或社区内流通共享的图书达5000册)。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加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拥有一定数量的业余群众文体活动团队,群众业余文体活动辅导员、指导员队伍和注册登记、培训辅导等制度健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社区广场文体活动每年4次以上,社区居民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人数的比例>60%。重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科普基础设施齐全。

六、服务功能健全。社区服务设施齐全,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达到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具备“五室 三站两栏一校一房一场地”。社区保障体系健全,符合条件的困难居民100%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基础设施及基本设备达到规定标准,公共卫生服务完成率达90%,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居民接受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人数是辖区总人口的1%以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100%。社区事务工作站积极做好社会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等相关工作。社区商业服务和家政服务等便民项目齐全、布局合理,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综合满意率在85%以上。

七、管理规范有序。社区党组织健全,党员生活和管理制度完善,符合条件的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转入社区党组织达到90%以上,社区居民和单位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满意率达90%以上。新建住宅区全部建立业主委员会,实行物业管理,老住宅区有明确的推行物业管理的实施计划,社区物业机构、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理顺,居民群众对物业服务的满意率在85%以上。社区建有综合信息平台,逐步推行信息化管理。积极鼓励和动员辖区单位将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八、治安秩序良好。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达80%以上,居民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普遍增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得到加强,技防、人防、消防符合安全要求,有群防群治队伍且活动正常。法律援助、预防犯罪和帮教工作扎实有效,外来人口管理措施落实,无重大治安案件和恶性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火灾发生,无群体性事件,无“黄、赌、毒”现象,刑释解教人员无重新犯罪行为。社居委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调 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社区内无违法经营网吧、电子游戏厅(室)等,无非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窝点,无非法传销组织。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平安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创建达标,社区居民安全感达95%以上。

第三章

创 建

第六条

创建文明社区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体现“党政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明社区创建作为文明城市、文明城区创建的基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干部考核体系,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要把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成效作为评选文明城区的重要条件,作为考核城区和街道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和干部使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各市(县)、区文明委要根据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文明社区创建规划,积极推动本地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

第七条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加强对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领导,把创建工作纳入辖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并把规划、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辖区内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各基层单位,实施目标管理,落实具体措施,定期检查督促。

第八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发动群众,整合各方资源,积极营造氛围,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广大社区居民在创建中的主体作用,以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多办好 事实事,教育和引导社区居民不断增强创建文明社区的意识,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共建和谐家园。

第九条 各市(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创建组织机构,形成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主导,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依托,以辖区内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居民为主体的共建机制。本着“自愿结合,互助互惠,共同提高”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社区共建活动。辖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参与文明社区创建,社区也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的支持。

第十条 各级文明委及其办公室担负着协调、指导、监督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职责,要深入实际,面向基层,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其它各级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创建,齐抓共建,形成合力。

第四章 评 选

第十一条 无锡市文明社区评选采取预申报制,每三年评选、命名表彰一次。

第十二条

无锡市文明社区评选分无锡市文明社区和无锡市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先进社区两个层次。

第十三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标准,且获得上一评选市(县)、区级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可参与无锡市文明社区的评选。

第十四条 无锡市文明社区评选采用阶梯制。首次参评的社区原则上只能申报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先进社区,获得创 6 建文明社区工作先进社区称号后方能取得文明社区的申报资格。

对四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成绩特别优异的社区,经市文明委认可,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第十五条 在评选和评选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参加本评选的评选: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领导严重违纪、违法犯罪;

二、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三、居民群众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满意率低于80%;

四、计划生育工作不达标;

五、出现与文明社区称号极不相符的事件与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第十六条 无锡市文明社区的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日常考察与集中考评相结合,主管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自查申报、初审推荐、社会公示、检查考核、综合评定的程序进行。

一、自查申报。具备申报资格的社区对照标准进行自查,认为基本符合条件的,向所在市(县)、区文明办提出参评申请。

二、初审推荐。各市(县)、区文明委按照无锡市文明社区的标准和申报资格对申报社区进行审核,择优向市文明办推荐。

三、社会公示。申报参评的社区须在向上级文明办提出参评申报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在社区各主要地段的醒目位置张贴告示,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 7 督。公示期满后,由各市(县)、区文明委正式向市文明办提交推荐报告。

四、检查考核。市文明办以适当方式组织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参评社区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广泛征求政法(综治)、司法、民政、文化、卫生、计生、城管、环保、妇联、科协等部门的意见,并组织力量对申报社区进行暗访、民意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相关结果纳入综合考评成绩。

五、综合评定。市文明办根据各地推荐、社会公示、检查考核的情况,经综合评估,提出无锡市文明社区建议名单,报请市文明委审议通过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再次征询社会各界意见。

第五章

奖 惩

第十七条 经无锡市文明委审批确定的无锡市文明社区,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并颁发奖牌。无锡市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先进社区由市文明委命名表彰并授予奖牌。

申报无锡市文明社区,经综合考核尚未达到文明社区标准,但创建工作力度较大、成效较好的社区,可授予无锡市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先进社区荣誉称号。

第十八条 本着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各地区可从实际出发制定奖励办法,对获得无锡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以及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第十九条

对获得无锡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凡发现在评比中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撤销其荣誉称号,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下一评选的参评资格。

第六章

管 理

第二十条

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

一、建立参创备案制度。各参创社区应在每一创建开始三个月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创建规划,并上报各市(县)、区文明办备案。

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各参创社区应按要求建立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档案,内容包括:社区概况、创建组织网络及工作制度、创建规划、工作总结、重要会议及活动情况、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活动情况、检查考核及奖惩情况、群众投诉及处理情况记录等。

三、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各市(县)、区文明办定期召开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例会,传达上级要求,部署工作任务,交流创建经验。

四、建立日常考核制度。市文明办定期组织对参创社区进行日常考核,重点检查市文明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和配合全市中心工作开展活动等情况,考核情况纳入文明社区综合考评成绩。

第二十一条

对获得无锡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实行届期内动态管理。各市(县)、区文明办要定期对获得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进行复查。对于工作停滞不前、出现突出问题的,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限期整改;被要求限期整改的社区,三个月内就整改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请市文明委进行复查认可,对整改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取消下一届评选资格。

第二十二条 无锡市文明社区如出现名称、地域范围、隶属关系变动或撤销建制的,应及时向各市(县)、区文明办和无锡市文明办报告备案。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布实施,由无锡市文明办负责解释。各市(县)、区文明委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2005年颁布的《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废止。

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9年12月

篇2: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2009年版)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文明单位创建的水平和质量,使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无锡市文明单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成效显著,社会认可,经有关主管部门严格考核评选,市文明委批准,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三条 创建文明单位是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和引导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不断提高单位整体文明程度,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载体;是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生动形式。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实效,多办实事,广泛吸引群众参与,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建设,培育优秀文化,提高员工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第二章

第五条 无锡市文明单位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创建意识强,思想解放,锐意创新,勤政廉洁,以身作则,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创建领导体制健全,创建活动列入单位发展总体规划,有目标、有计划、有要求、有措施,做到组织、制度、活动、经费“四落实”,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创建氛围浓厚。

二、业务工作实绩显著。依法履行国家规定的有关职责和义务,加强科学管理,生产经营性单位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达到本地区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布置的有关重点工作。党政机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办事公道,决策民主,群众满意率高。窗口服务单位注重诚信建设,履行服务承诺,推进规范服务,社会形象良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依法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认真履行社会义务,社会声誉好。

三、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和以志愿者活动为主导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员工学校等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健全,活动正常,考核机制完备;广大干部群众有较强的创建意识,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四、内外环境整洁优美。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环卫 设施完善,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和群众保健工作成绩显著;单位内部整洁有序,公共设施相对齐全,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绿化工作达到市绿化先进标准;重视环保工作,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五、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泛开展“学习型、创新型组织”创建活动,加强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单位文化建设;重视智力投资,组织员工进行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各类科教文化阵地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六、民主管理科学规范。工会、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落实,干部职工以及其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关心职工工作、学习、生活,干部职工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第六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创建规划,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和总结,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成为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任务和奋斗目标。

第七条 创建文明单位要树立重在建设的观念,克服“重评比、轻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因地制宜、扎实有效、持之以恒地开展各类创建活动。

第八条

文明单位的参创单位,要在搞好自身创建的基础上,以结对共建的形式,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关心、支持和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创建的示范辐射作用。

第四章

第九条

无锡市文明单位每三年评选、命名表彰一次。第十条

无锡市文明单位评选实行预申报制。全市县(处)级[不含县(处)级]以下的党政机关(不含镇、街道、村、社居委)、人民团体;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建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建有中国工会基层组织的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驻锡部队等均可申报参评。

参与创建无锡市文明行业,但下属独立建制单位少于5个的行业,可申报参评无锡市文明单位。

第十一条

申报参评无锡市文明单位的,须获得上一年度系统或区(县)、局级文明单位称号,并经业务主管部门和市(县)、区、局文明创建主管部门审核推荐。

对四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成绩特别优异的单位,经市文明委认可,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第十二条

在评选年度和评选期间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单位,不得参加本评选年度的评选:

一、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纪、违法犯罪;

二、发生重大经济案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

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不达标;

四、未建立员工学校并有效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或未有组织地开展以志愿者活动为主导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五、单位员工酒后驾驶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社会影响;

六、出现与文明单位称号极不相符的事件与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第十三条

无锡市文明单位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日常考察与集中检查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相结合,综合部门考核与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自查申报、初审推荐、社会公示、考核验收、综合评定的程序进行。

一、自查申报。申报单位对照标准自我评估,认为基本符合标准后,向有关文明创建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

各市(县)、区范围内的单位,可自愿向所在地区文明办提交申请;市区范围内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单位,可自愿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市级以上直属单位,可直接向市文明办提交申请;解放军和武警驻锡部队的单位,可向市双拥办提交申请。

二、初审推荐。接受文明单位申报的各文明创建主管部门,应对申报单位进行检查初审,经党政组织认可后,确定推荐名单,报无锡市文明办。

三、社会公示。申报单位自提交书面申请之日起,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格式,在单位门前醒目位置张贴告示,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四、考核验收。无锡市文明办统一组织实施无锡市文明单位的检查考核。

五、综合评定。市文明办根据社会公示、考核验收的情况,经综合评估,提出无锡市文明单位建议名单,报请市文明委审议通过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再次征询社会各界意见。

第五章

第十四条

经无锡市文明委审批确定的无锡市文明单 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并颁发奖牌。

第十五条

本着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各单位可从实际出发制定奖励办法,对获得无锡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及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第十六条

对获得无锡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发现在评比中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撤销其荣誉称号,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下一评选年度的参评资格。

第六章

第十七条

无锡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统一管理”的原则。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由无锡市文明委负责。市文明办对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担负指导、监督的职责。各地和各行业文明创建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文明单位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无锡市文明单位的参创单位要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主要内容有:

一、建立参创备案制度。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单位,要于每一创建年度开始三个月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创建规划,并上报上级文明创建主管部门进行参创备案。

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各参创单位应按要求建立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单位概况、创建组织网络及工作制度、创建规划、工作总结、重要会议及活动情况、诚信建设情况、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活动情况、检查考核及奖惩情况、群众投诉及处理情况记录等。

三、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各参创单位应每年将创建工作进展、各项奖惩等情况如实上报同级文明办和申报扎口部门。

四、建立中期考评制度。市文明办将在每一评选年度的中期,组织进行中期考评,考评结果纳入该年度文明单位综合考评成绩。

五、建立分类指导制度。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对无锡市文明单位实行分类指导。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加强文明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互相学习,促进交流,形成合力,推动各地区、各行业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

第十九条

无锡市文明单位如出现单位名称改变、隶属关系变动或因故撤销建制的,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市文明办备案。

第七章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布实施,由无锡市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2005年颁布的《无锡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废止。

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篇3: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1 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社会转型, 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价值取向多元化、素质层次复杂化的社会特殊群体。特别是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 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到大众化阶段, 再加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重, 大学生不再是共性特征明显的精英群体, 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相当数量的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进入大学后, 迷失了学习的方向, 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学习自觉性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等。

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这一现状, 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站, 抓住大学时期努力改正和完善前期的不足, 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再次失去这次机会, 养成教育就会成为终生的困难。大学生童年期的人生理想是比较模糊的, 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很直观和片面, 自律能力相对较弱。大学时期开始形成明确的人生理想, 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变得比较具体和深刻, 自律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有了自觉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实践。养成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人格素质和行为上的优点和缺点, 然后进行自我约束和调整,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2]。

2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与思路

2.1 统一认识, 形成合力,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要统一认识, 形成合力就必须做到两个转变。首先是要转变现阶段高校学生工作思路, 达成学生工作重在夯实基础的共识。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工作都在想方设法力求创新, 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 很多学生工作者认为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现状都是在中小学时期就已形成并定型的, 进入大学后再去纠正的话, 难有效果。殊不知,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决定了当前抓好大学生养成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成才、成功的关键。其次是要转变普通教师的狭隘观念, 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很多学校和普通教师对新时期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 把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单纯地列入学生工作范畴, 对一些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都是视而不见, 不闻不问, 这种不作为表现无疑也是在间接地助长了不文明之风。教师的为人风范, 言行举止都在学生耳闻目染过程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只有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用良好的自身修养做学生的行为楷模, 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学其理, 信其行”[3]。因此, 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氛围对大学生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2.2 健全制度, 强化养成, 积极进行正面教育

道德、法律都是行为规范, 只是约束的强度不同。在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初期, 后者尤为重要, 由好学坏易, 由坏学好难, 人的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靠纪律法规来实现。因此必须严格管理,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并强化检查监督力度, 辅之以必要的奖惩。

目前高校的制度建设有一定基础, 但总体来说不够完备, 尤其是执行不严, 漏洞多, 弹性大, 缺乏威慑力、约束力。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把制度建设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宿舍管理、食堂管理、教室管理、考勤管理、奖惩管理、综合测评管理等刚性制度建设, 除此以外, 还应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和生活实际, 制订一些柔性行为规范, 如我院近年来完善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十要十不准》等, 内容、形式贴近学生, 深受学生欢迎。只有健全制度, 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 学校也可以利用制度法规的约束性和导向性功能对大学生的品行进行有效地约束和控制, 使道德规范从他律性向自律性转换。

2.3 适应形势, 运用激励, 积极引导学生自律

有这样一种情况:任你苦口婆心或是声色俱厉, 有的学生就是听不进去;任你反复告戒或是严厉惩处, 有的学生就是改不了缺点。其实问题症结就在于有些学生工作者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 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 因为年龄比一些学生大不了多少, 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总会要摆出一副架子, 对学生提要求、树规矩, 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其最终效果如何, 要取决于学生的内在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说:“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形成内驱力, 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因此, 我们需要通过理想目标、自身成就感和必要的挫折感等手段, 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命运, 从而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自我;让他们遭受挫折, 并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调整行为, 克服弱点, 把挫折变为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把养成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 养成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我院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围绕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通过“文明教室”、“文明课堂”、“文明餐厅”三个文明创建活动, 狠抓学生养成教育。

3.1 通过文明教室创建, 强化学生劳动观念

现在很多高校的教室里充斥着三大不文明现象:课桌文化、白色垃圾、无人灯, 严重破坏了和谐的学习环境, 影响了广大同学学习的心情。清洁工的工作主要是维护教室卫生, 然而教室卫生更主要的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保护, 小学生都懂得自己打扫教室, 大学生们却不懂了, 劳动意识的缺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 我们通过文明教室创建活动, 学生自己动手, 保护自己的学习环境。从前阶段创建活动结果反馈情况来看, 目前我院的教室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效果明显。

3.2 通过文明课堂创建, 提高学生学习自律性

大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大学生学困生。其学习困难的原因极其复杂, 主要原因有: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缺失人生目标, 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大学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表现在课堂上的形式就是“四害”, 即上课睡觉、看小说、听MP3、玩手机。通过文明课堂的创建活动, 辅导员、班主任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自律性的教育和学习过程管理,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

3.3 通过文明餐厅创建, 增强学生节约意识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节约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要求, 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外在表现。为增强学生节约意识, 我院通过文明餐厅创建活动, 要求学生就餐时保持良好秩序, 自觉排队就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不在餐厅内吸烟, 不乱扔杂物或食物残渣;自觉回收餐具, 吃完饭后随手将餐具带到餐具回收处;不在餐厅内大声喧哗, 保持一个安静的就餐环境;爱惜粮食, 不铺张浪费。活动一经推出, 受到全院师生一致好评和支持。

摘要:在阐述当前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现实必要性的基础上, 分析了对大学生加强养成教育的对策与思路, 并进一步结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六个文明”创建具体实践, 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必要性,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晓萍.大学生养成教育刍议[J].绥化师专学报, 2002.

[2]阎华荣.大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邢台学院学报, 2003.

篇4:创建新型文明社区

构建服务工程 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社区服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地带领广大职工进行服务创新,把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落到实处。鹰山社区工会组织按照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要求,于2000年3月,开设了岳阳市第一家"130"社区家政服务中心,设有送货、餐饮、家电维修等13个服务项目。特别是家庭卫生清扫、临时照顾老人和照管小孩、特级厨师代办桌席等钟点工服务深受广大居民欢迎。这些服务随叫随到,服务到家。社区居民评价说:"特色服务'130',鹰山居民都欢迎"。国家民政部长多吉才让来鹰山社区视察时指出:"130社区服务大有可为,关键是方便了居民"。

完善安居工程 美化居民生活环境

鹰山社区从广大居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做好社区职工家属的后勤配套,完善社区安居工程。配套设施追求现代化。社区水、电、气、闭路电视、内部电话等六通到户。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宽带网在社区全面开通。社区内部金融、购物、餐饮、住宿、商贸形成服务网络;医院、学校、幼儿园配置齐全。社区绿化覆盖率达37.5%,先后栽培树木花草40多种,种植了7.6万平方米的草皮,社区内因地制宜建有花园、花坛、修建了园林桌凳、卵石游路,并修建了多处园林化小游园、喷泉、花廊等生活景点。

综合治理实现规范化。我们按共同参与,共同创建的要求,成立了鹰山社区管委会(协商议事会)。管委会由社区所驻各单位工会领导参加,参与对社区重大问题、重大建设的决策和协调、组织和实施。先后形成了《鹰山社区综合治理条例》、《鹰山社区绿化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管理有制度,落实有组织,综合治理见成效。

兴建文化工程 满足居民精神需求

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分布社区各处的篮球场、门球场、足球场等综合训练场,受到了职工的欢迎。为了方便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鹰山社区又兴建了俱乐部,向广大居民提供了健身房、球室等十几个活动项目,由社区所驻单位共同出资修建了五十米文化长廊,成为了各单位展示形象,传递市场信息,开展各项丰富多彩教育的文明窗口。

定期组织协会交流活动。社区现有书画、文学沙龙、集邮、篮球、音乐、根雕协会等十几个业余协会。这些协会会员凭着共同的爱好,常规性地组织各类活动。充分发挥了联合优势,有效地组织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都由社区牵头,联合社区所驻各单位组织各种类型的文化体育活动,如新春联欢会、秋夏季露天电影等广场文化活动,秋冬的各年龄层面的运动会,规模宏大,广大居民踊跃参与,活动效果良好。

启动教育工程 提高居民整体素质

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社区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为了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提升社区文明形象,鹰山社区开办了市民学校,并利用社区内的电视栏目、文化长廊、宣传栏、专题黑板报和公告栏等阵地在社区全体居民中大力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风范。通过电视台生活栏目,以传递生活信息、热点问题、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突出主题,开展科技、卫生、法律、文化四进社区活动。社区相继邀请省市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在鹰山社区内开展大型咨询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不断向前发展。

心系爱心工程 解决居民实际困难

社区把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和离退职工的生活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鹰山社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对弱势群体和离退职工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思想上沟通、行动上落实。

办好实事,为职工家属和居民排忧解难。社区中心工会建立了"四个必访"制度。即:下岗待业生活困难必访,长期外出打工的家庭必访,思想上不稳定、情绪波动、出现矛盾的家庭必访,疾病住院、伤残病家庭必访等。上一年中,我们分别对社区的低保户、优抚对象、军烈属进行了走访慰问,为部分下岗居民和伤残居民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四个必访"工作,密切了党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篇5: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社区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指导,不断提高文明社区创建水平,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梅华街道XX社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文明社区,是指组织机构健全、服务功能完备、公共设施完善、文化生活活跃、治安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具有很强带动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先进社区。

第四条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程度,努力建设思想教育扎实、服务设施完善、文体活动丰富、环境整洁优美、社区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第二章 标 准

第五条 区级文明社区的标准:

(一)组织健全,工作有力。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健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真正把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创建文明社区规划科学,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等系列创建活动。社区群团组织和各类服务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骨干队伍稳定,活动经费落实,积极发挥作用。社区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的机制初步形成。

(二)教育深入,风气良好。社区设有文明学校、有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因地因人制宜,丰富多样。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民主法制、科学文化卫生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着力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重视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社区居民的整体文明素质较高,对社区的认同感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三)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社区基本设施建设布局合理,环卫、服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公共活动场所绿化、主要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社区环境整洁优美,交通管理井然有序,主要道路交通顺畅。

(四)服务优质,生活便利。社区内社会救助和福利服 务周到细致,便民利民服务及时方便,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扎实深入。社区卫生服务配套齐全。社区物业服务项目丰富、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居民普遍满意。社区志愿者活动扎实经常,形成机制。

(五)文化活跃,活动经常。能够顺应广大居民求知、求美、求健、求乐、求新的要求,依托社区自身资源,组织群众合唱队、秧歌队、晨练队、书画社等业余文化团队。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内设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场所等。

(六)秩序优良,社会安定。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防范和管理措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和群防群治体系完善。社区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上访事件,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活动。社区管理规范,社会秩序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第六条 文明社区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届期满后,要获得下届文明社区荣誉称号需重新参加申报。

第七条 文明社区的评选按照自愿申报、逐级推荐、社会公示、考核评选的程序进行。

第三章 命 名

第八条 区创文办审议批准街道(镇)上报文明社区名单后,由区文明委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正式进行表彰,颁发 奖牌和证书。

第四章 创建管理

第九条 区级文明社区的创建管理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由街道(镇)负责。街道(镇)加强对社区文明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工作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十条 对区级文明社区,在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镇文明办每年都要对区级文明社区进行一次复查。对于出现突出问题的社区,应给予必要的批评警告并限期整改;对于工作严重滑坡、出现重大问题的社区,要查明情况,提出撤销荣誉称号的建议,报区文明办审核,由区文明委做出撤销决定。被撤销称号的社区,不得参加下一届评选。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撤销其区级文明社区荣誉称号:

(一)社区内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领导成员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

(二)严重违反国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被黄牌警告的;

(三)发生严重污染事件,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

(四)因工作不力造成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邪教活动的;

(五)弄虚作假,蓄意骗取荣誉的。第十二条 因行政区划和机构改革等原因发生单位名称变更,应及时报告命名机关重新确认。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在梅华街道指导下,由XX社区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XX社区居委会 2011年1月1日5

XX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动态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夯实文明社区创建基础,推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我社区采取三项措施,加强文明社区创建动态管理。

一、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文明社区创建的重大意义。研究探讨新方法、新途径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优势。

二、创新管理方式。将创建文明社区管理办法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针对文明社区、文明示范窗口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档案,严格按照规定规范档案。

三、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和规范文明社区、文明示范窗口的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创建文明社区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从而带动全镇说文明话、做文明事。XX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情况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形式。几年来,XX社区在梅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服务优良、风气文明、社会和谐为目标,努力建设适宜居住和发展的人居环境,不断探索“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新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XX社区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北起梅华西路,南至创业路,西起敬业路,东至健民路。辖区内共有7个住宅小区,总户数2895户,总人口数8225人,其中常住人口5908人,流动人口1783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人。

XX社区居委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区委的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区建设中竭诚奉献,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做出新的贡献。

一、努力探索新时期的社区建设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抓好社区建设工作,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为此,XX社区党总支部在珠海市委组织部,香洲区委组织部,梅华街道党工委的鼎力支持下,开展了社区党员论坛。社区党员论坛针对构建文明社区出谋献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时,社区党总支部针对社区党员和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整改,并走访社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深受社区党员和居民的称赞,从而使社区党组织更有向心力,党员为社区服务的热情更高。社区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组织社区党员特别是失业下岗党员有选择地为社区居民进行低偿或无偿的活动,如义务宣传党的政策、治安巡逻、调解纠纷、卫生保洁、绿化养护、计生宣传、帮扶工作。务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让社区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坚持为民服务,树立社区的新形象。

社区服务是社区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XX社区积极开展为社区居民服务。

近两年来,已为300多位辖区居民办理了医保,为31户特困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做好居家养老的登记和相关的服务工作。

每逢传统节日,社区居委会领导带队,对辖区内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困难老党员家庭等困难家庭进行慰问,传达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积极争取香洲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在葵竹苑小区重新添臵了2张乒乓球台,健身器材12个,棋牌桌4个,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共乐园。

在梅华街道领导的协助下,社区主动争取香洲区文化局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为XX社区配臵书籍1000余册,报纸10余种,杂志20余种,从而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社区也定期邀请德赛律师事务所陈律师,为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社区党员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深受辖区单位、社区党员和居民的好评,并出版了关于调解工作的宣传专栏,共调解矛盾38宗,很好地化解了社区各类矛盾纠纷。

目前,整个XX社区管理有序,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路面整洁,绿化达到了城区标准水平,是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社区。

三、先进事迹及获奖情况。

XX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体工作人员在开展珠海市和谐文明社区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社区、民主管理型社区、依法治居社区、安全社区、共乐园、文化进社区、人民调解试点社区、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试点社区、节约型社区、区巾帼文明示范岗十几个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各项试点工作任务,先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社区”,被广东省档案局评为 “省一级档案综合管理先进单位”,被广东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被广东省委、省府评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星光老年之家”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被中共珠海市委、市府评为“文明社区”,多次被珠海市妇联评为“先进基层妇女组织”,被珠海市司法局评为“人民调解先进集体”,被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充分就业社区”;连续两届被中共珠海香洲区委、区府评为“文明社区”、“和谐文明社区”,被中共珠海香洲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篇6: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创建文明社区(村),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为扩大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参与率,促进文明社区(村)创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文明社区(村)是服务群众成效显著,维护稳定基础牢固,民族团结氛围浓厚,文化生活健康向上,精神文明创建便民利民,群众满意度高、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先进社区(村)。文明社区(村)是社区(村)各种荣誉称号中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 文明社区(村)创建范围:乌鲁木齐市乡镇、街道(管委会)辖区内所有社区(村)。文明社区(村)创建以文明户、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创建为基础,社区居民、农牧民以及相对固定的流动人口(有暂住证、固定住所)都要纳入社区(村)文明户创建,各单位干部职工要率先参评。

第四条 文明社区(村),每年评选一次。文明社区,分市、区二级,实行逐级创建,分别测评、命名。文明村分全国、自治区、市、区县四级,实行逐级创建,分别测评、命名。市级文明村届满后,可逐级申报推荐创建自治区、全国文明村。

第二章 标 准

第五条 文明社区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团结协作,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明显,干群关系和谐,群众威信高。社区 “四化”(庭院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支撑)建设成效明显。积极推进民主法制社区建设,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居民参与、监督社区建设渠道畅通,群众诉求有平台、意见有回应、合理要求有落实。

(二)道德建设风尚良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居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模范选树学习活动。加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积极参加文明礼仪、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用网、文明城市创建等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参与率。关心“空巢”老人,关爱末成年人成长,支持配合城市学校少年宫工作。大力开展以“好家风好家训”为重点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法纪,弘扬时代新风,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

(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开展“一反两讲”宣传教育活动,始终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防控体系完善,维稳制度健全,出租房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综合治理工作达标,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四)民族团结持续进步。坚持不懈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创建,深化“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在各族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手拉手、民汉联谊、结对子、交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不

断巩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无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等影响民族团结的案(事)件。

(五)便民服务落实到位。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市政设施、环卫设施、交通设施、照明设施等完好。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环境整洁优美,无脏乱差死角,卫生工作达标。社会保障、医疗、计生、就业服务到位,社区医疗站方便群众,蔬菜直销点便民、利民。扶贫帮困制度健全,措施有效。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心理咨询室,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各类志愿服务。

(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文体设施硬件配置达标,活动内容喜闻乐见,不断促进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小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整合社区和辖区单位文化资源,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远离宗教极端、远离愚昧落后,养成健康、和谐、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领导、人员岗位、资金投入、检查监督、将惩激励和日常管理到位。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协调指导辖区全面开展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不断总结完善创建措施,逐步达到各级创建工作要求,第六条 文明村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明显。村两委班子团结协

作,廉洁奉公,干群关系和谐,群众认可度高、威信好。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农牧民参与监督新农村建设渠道畅通,群众诉求有平台、意见有回应、合理要求有落实。

(二)道德建设风尚良好。加强道德建设,引导农牧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模范选树学习活动。加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积极参加文明礼仪、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用网、文明乡镇、文明城区(县)创建等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参与率。关心“留守”老人生活,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支持配合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大力开展以“好家风好家训”为重点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牧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法纪,弘扬时代新风,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

(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开展“一反两讲”宣传教育活动,始终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不断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防控体系完善,维稳制度健全,出租房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综合治理工作达标。

(四)民族团结持续进步。坚持不懈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模范村创建活动,深化“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在各族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手拉手、民汉联谊、结对子、交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不断巩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无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等影响民族团结 的案(事)件。

(五)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大力开展科普活动,引导农牧民群众尊重科学、崇尚文明、勤劳致富。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牧民生产生活方便。普及环保知识,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病除害工作经常,加大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整脏治乱力度,硬化、美化、亮化、绿化成效明显。

(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大力支持农牧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乡村业余演出队活动,引导农牧民远离宗教极端、远离愚昧落后,促进乡风文明。

(七)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领导、人员岗位、资金投入、检查监督、将惩激励和日常管理到位。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社区市民文明学校活动经常,全面开展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逐步达到各级创建工作要求,促进农牧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三章 申报、评选和命名

第七条 具备以下条件可申报市级文明社区(村):

(一)近年来,社区(村)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社会影响好,且连续保持两年以上区(县)级文明社区(村)荣誉称号的社区(村);

(二)创建工作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内涵,结合实际,围绕“五个一”建设持续有效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即:一堂(道德讲堂)、一队(志愿服务队)、一牌(遵德守礼提示牌)、一桌(文明餐桌)、一传播(网络文明传播);

(三)申报市级文明社区(村),参评社区(村)文明户数量2014年须达到40%以上,2015年须达到60%以上,2016年以后达到并保持在80%以上;

(四)积极参加所在区(县)创建“民族团结模范社区(村)”活动,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当年被评为市、区(县)级“民族团结模范社区(村)”可优先申报,自《乌鲁木齐市文明社区(村)创建管理办法》实行三年后申报文明社区(村)须是区(县)级“民族团结模范社区(村)”。

第八条 申报前两年(含当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市级文明社区(村):

(一)社区(村)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违纪和违法犯罪;

(二)综治维稳工作不达标;

(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四)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参与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出版物、非法宗教网络传播等“三非”、宗教极端活动、影响民族团结的案(事)件;

(五)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事故(村);

(六)违反计划生育法。

(七)、创建工作严重滑坡,起不到文明社区(村)示范引领作用,经各区(县)文明办指导帮建,但工作仍然不到位的。

第九条 申报市级文明社区(村)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申报推荐表;

(三)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表;

(四)区(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推荐报告。第十条 创建乌鲁木齐市文明社区(村)评选程序。

(一)自愿申报。各参评社区(村)依照申报条件和《乌鲁木齐市文明社区(村)测评体系》标准进行自查,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可自愿向所属区(县)文明办申请,参加市级文明社区(村)评选。

(二)逐级推荐。由区(县)文明办对申报社区(村)进行审核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依据《乌鲁木齐市文明社区(村)测评体系》进行初评,经区(县)文明委审定后,向市文明委推荐。

(三)审核测评。对各区(县)推荐上报的社区(村),市文明办对照创建标准和评选条件进行材料审核,依照《乌鲁木齐市文明社区(村)测评体系》进行测评,并结合平时创建工作综合考量,征求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法委(综治办)、市纪检委(纠风办)、市环保局、市委610办公室、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民宗委等部门意见后,向市文明委提交拟命名社区(村)名单。

(四)公示命名。对拟命名社区(村)在《乌鲁木齐晚报》等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媒体和社会各届监督,并经市文明委研究审核后命名。

第十一条 文明社区(村)实行届期制,自命名之日起,每三年届满一次。届满后,由社区(村)重新申报,命名机关重新组织测评、命名。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二条 对文明社区(村)实行逐级负责和分级管理。按照谁推荐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区县文明办要抓好文明社区(村)平时的创建工作。市文明办对各区(县)的创建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评选表彰。

第十三条 对文明社区(村)的奖励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分别由命名机关下发命名文件,颁发牌匾。各区(县)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文明社区(村)奖励机制,凡被命名为市级文明社区的,由各区党委、政府一次性给予社区一定的物质奖励。凡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的,每年可发放精神文明建设奖金,发放标准按照市级文明单位奖金发放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 文明社区(村)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命名的文明社区(村),届期内由命名机关随机进行抽检,若发生严重问题或创建质量下降,分别给予约谈、限期整改一年、直至撤销文明社区(村)荣誉称号的处理。

第十五条 凡被限期整改一年的市级文明社区(村),停止享受当年的精神文明奖励政策,要认真查找问题,积极整改,翌年再次测评合格的,可继续保持文明社区(村)荣誉和奖励。凡被撤销文明社区(村)称号的社区(村),收回牌匾,经认真整改,符合条件的,两年后方可重新参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办负责组织实施,各区(县)根据本办法制定区(县)级文明社区(村)创建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乌鲁木齐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规定》停止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办负责解释。

乌鲁木齐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篇7: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为从源头上预防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管理服务工作,促进辖区社会和谐发展,×××社区特制订本制度,内容如下:

一、开展摸底建档工作

由社区团组织牵头,民政、综治、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单位、小区开展全面排查,进一步摸清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础数据,建立档案数据库,全面掌握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分布状况、家庭状况、受教育情况、就业培训意愿、现实表现和违法犯罪情况及重点监控时间、监控措施等内容。

二、开展家庭走访谈心活动

对排查出来的重点闲散青少年,由社区团组织和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走访队采取入户走访的方式,对重点青少年进行不定期的家访谈心活动,了解掌握其思想表现动态、困难和要求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感化和心理矫正。

三、开展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由社区团组织牵头,在闲散青少年较集中的区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帮助闲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四、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通过家庭走访掌握了闲散青少年的家庭和个人现实表现等情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生活、就学等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活动

积极吸纳社会闲散青少年,帮助其掌握技术,自力更生,并大力宣传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创业见习基地政策。同时联合社区劳动保障站组织青年专场招聘会,收集提供青年务工信息,促使适龄青年尽快走上工作道路。

六、建立志愿者帮扶工作队伍。把“帮教”工作与其家庭、个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采取“一对

篇8: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创建文明社区, 反映了市民在新时期物质和精神上的诉求,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创建文明社区, 大力加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迎合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 通过创建文明社区等活动, 也使社区工作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社会的经济结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生活重心逐渐向社区转移, 并且对社区的依赖感越来越强, 社区逐渐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也成为了社区内单位与单位, 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调节器”。因此, 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很强的时代意义, 它关系到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关系到群众生活的一针一线, 对于理顺关系、安定民心、保障团结, 对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是建立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

社区作为城市工作的基础, 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创建和谐社区是社区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和大目标, 需要全体社区群众参与才能实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居民共同价值理念的基础工作, 是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因此, 当前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 把社区的建设同整个城市的建设结合起来,

2.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有利于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基层。

在我们党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 党历来十分重视基层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近几十年,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得益于基层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得益于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区作为现代城市的基础, 其思想政治工作是社区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广大群众政治觉悟和文明素质的主要途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群众排忧解难;能够及时了解群众的心声, 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 从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的情绪理顺了, 矛盾化解了, 才能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推动城市各项事业的进程。

3.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有利于群众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 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和居民打交道, 对人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陶冶功能。因此, 通过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 及时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活动, 陶冶群众的情操, 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使社区群众能够身心愉悦, 感受到浓浓的家的氛围。坚强有力地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以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主线, 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为主要载体, 在整个社区形成抓创建、促发展的共识。

4.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我国城市社区日益成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经济社会组织的聚集地, 包括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等年龄层次, 这就导致了不同群体对问题的看法各异。因此, 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客观分析每个群体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对症下药, 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企业逐步摆脱了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承担的一些社会功能, 成为了市场的微观主体。企业职工的终身制、铁饭碗被打破, 他们的生活必须转向社区, 依赖社区功能的完善和发展。很多下岗人员需要重新就业并进行心里疏导, 个别家庭则需要社区进行救助。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在逐年增多, 如何安置这些老年人, 发挥老年人的余热, 使之过上安逸幸福的晚年, 这是现代城市社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再有就是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 贫困人口的增多, 以及中小学生减负问题, 都需要通过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 去协调和解决。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就不会有社区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这势必会给城市建设制造障碍, 影响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 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 深入把握民情、了解民意, 有问题及时疏导和解决, 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必须反映时代的特色、社会的精神风貌, 贴合群众的实际、满足群众的需求, 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和进步性。总得来说,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及时进行观念更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区应积极组织起来, 把学好理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应开展多种活动, 借助各种宣传的载体去宣传党的方针路线, 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社区可通过宣传栏, 悬挂横幅的方式去宣传, 也可以聘请专家学者来社区进行宣讲活动, 使人们不仅看得到, 而且听得到, 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二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力争做文明市民。早在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就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社区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可通过对社区环境中可利用因素的全方位设计,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社区居民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完美心理品质, 达到居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社区可通过创建文明市民学校、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活动, 宣传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深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使人人懂法、守法。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守法品质是不会自发形成的, 它必须通过包括普法教育在内的多种手段和措施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才能形成。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法治办积极与龙井街道办事处合作, 以抓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载体为切入点, 在试点社区创新普法教育形式, 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效果。通过努力, 区法治办和龙井街道办事处在龙华街华大社区采取的“一个中心、两个阵地、三个载体、四个下沉”的普法教育模式, 深受群众的欢迎, 辖区居民群众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走出了社区普法教育的新路子。北京市西城区已建立84个公益法律服务室, 148个社区居民都能够享受到优质、便利的法律服务, 实现了公益法律服务对社区的“全覆盖”。

四是加强科普知识教育, 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把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广大群众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引导社区居民“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宣传科学思想, 传播科学方法, 倡导创新意识, 促进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蓬勃开展。要大力进行具有实用性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教育, 普及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科学健身、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知识, 使社区群众生活能够更加科学、健康、和谐。

三、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由于社区居民结构复杂, 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不同, 这就造成了不同群体对宣传工作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 因此, 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一概而论, 必须根据不同特点的人群施以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才能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1.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

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度重视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党的路线和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 有利于增强群众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把社区文化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紧抓不放, 能够使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 是顺民心、得民意的重要措施。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在端午节来临之际, 以“讲传统、话端午、共抒爱国情”为主题, 自2009年5月10日开始的20天内, 通过端午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 举办一系列端午文化活动, 包括:端午文化知识讲座;举行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参加的端午文化诗歌朗诵及现场包粽子演示等活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社区居民爱国、守信、勤俭的良好道德风尚, 激发了居民的爱国热情, 增进了居民的感情交流, 为和谐社区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2. 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各类事情, 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不能只在嘴皮子上下功夫, 要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 并及时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 是要与宣传工作一起做的。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 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使群众能够从切身体验中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一要关注贫困家庭, 改善群众生活。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 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高, 医疗、教育和就业等开支成为了部分群众一个很重的负担。比如, 社区中的下岗工人, 他们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还要抚养老人, 教育孩子, 只能靠摆地摊和做小生意来赚取微薄的收入, 补贴家用;有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突发事件, 花去家中大部分费用, 在经济上捉襟见肘;还有一些残疾人家庭, 他们没有生存的能力, 生活只能靠社会救济。因此, 社区工作人员要及时完善各种保险制度、救助制度和卫生保健等制度, 解决这些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二要关注群众普遍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各级党委必须要明确, 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大问题, 要把群众关注的问题当作社区的大事来抓。当前, 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些社区居民面对的主要问题。区政府、街道、居委会应及时开展服务, 为下岗职工牵线搭桥, 提供再就业渠道。比如, 开拓社区服务领域, 在所辖的地段开办饮食、理发、钟点工等服务岗点, 或向居委会安置清扫员等, 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再就是群众的医疗服务问题, 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区与群众的关系。因此, 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应引起区各级政府的重视, 并应及时地进行处理, 为维护社区的稳定作出贡献。

3. 创新方法手段, 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停留在灌输、说教层面, 难以转化为群众的动力;对理想信念问题教育不够, 并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信息渠道不畅通, 导致对部分群众的思想动态、舆论倾向不能及时掌握, 丧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创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要在坚持传统的方法基础上, 学习和实践新的方法, 力争使教育方法达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教育和引导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前, 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载体成为了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社区要积极利用这些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弥补传统教育手段的相对单调的功能,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生动性、创新性。

4. 要抓典型、树榜样, 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思想政治工作身教重于言教。社区既是城市的一个活动的单元, 又是社区居民所在的一个集体。抓典型、树榜样, 在社区居民中发起学习先进模范的活动, 使群众能够自觉地反醒自身的不足, 不断地去向模范榜样看齐, 从而形成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达到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的目的。

四、做好社区居民的服务保障工作

服务保障工作是社区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力必须要借助服务保障这个外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加强党建工作, 做好社区组织保障。社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工作,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宣传、联系、组织群众的作用, 增强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保证党组织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形成决议方案时, 要加强调查研究, 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 将党组织和群众的意见体现在决策方案中。不断开展各种党建活动, 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 建立党建工作的制度, 加强党建工作的力度。开展争先进、评优秀的活动, 使全体党员争做文明党员、争创文明党支部。健全领导班子各种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民主协商制度、办事制度等, 使党委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树立党组织在社区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在党建工作过程中, 加强党委内部监督、群众外部监督, 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要完善制度建设, 做好社区制度保障。社区制度是保障社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严格有效的社区制度, 社区工作就会一盘散沙, 难以顺利进行。要通过建立健全过硬有效的规章制度, 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要制定完善小区安全制度、管理制度, 不定期地为居民举办安全知识教育, 通过宣传栏、报栏、多媒体等形式, 宣传小区的管理制度。对于群众对管理制度的异议, 社区组织应及时地与群众进行沟通, 为其答疑解惑, 使群众能够住得安心、舒心, 放心, 形成小区文明、和谐、遵章守纪的良好氛围。

三要加大投入力度, 做好社区物质保障。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将无从谈起。因此, 在建设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的时候, 我们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做好社区的物质保障。比如, 投入一定的资金改善小区的绿化、通讯、清洁以及安全;充实小区的保安力量, 加大巡逻力度, 保证小区居民的安全;聘请消防、公安等人员, 为群众宣传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 为营造安全小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立足社区, 为基层群众服务, 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善了居住环境, 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创建文明社区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它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谐

参考文献

[1].全国宣传干部培训中心.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0

[2].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构建和谐——北京市建设和谐社区新探[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0

[3].中国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思想政治工作新特点新方式新内容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2

[4].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新探索[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0

[5].刘秀艳.社区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6].郑杭生, 杨敏.中国社会转型与社区制度创新——实践结构论及其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11年经济学专业实习总结下一篇:道路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