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2024-07-26

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安排,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辉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企业,通过发函咨询、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探讨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借以谋划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努力破解制约生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定位和工作部署,坚持既定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思路,以实现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重要支撑,抢抓政策机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保增长、扩投资、变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速度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划先行,明确了发展方向。修订完善了工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产业园区的思路、定位和重点,为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础设施。把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8亿元。三是产业主导,形成了规模优势。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选炼和新能源开发,已形成25万吨种子、4.2万吨乳制品、46万吨锰铁、8万吨棉浆粕、5万吨食用酒精、5万吨红枣制品生产加工能力和总装机容量125兆瓦发电能力。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夯实了发展基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全民招商机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三北种业、中种国际等知名企业和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五是加快改造步伐,延伸了循环链条。突出培育循环型产业,着力推进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构建了产业大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链条,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生态工业的发展需求。现有园区的建设布局可利用的土地较少,同时随着大沙河开发区和丹霞大景区的建设,原来预留的工业用地被纳入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已不适宜建设工业项目。二是资源依赖性项目多,“两头在外”项目少。我县工业仍属于资源型工业,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性不强。全县15户规上企业中,种子加工和矿产品企业11户,高新技术类企业为空白,制种业一枝独大,直接影响着全县生态工业发展。三是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弱,带动作用不强。传统工业比重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依然存在;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乏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经营管理不够精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盈利能力普遍较差。规上企业中销售上亿元的企业仅有3户,税收在500万元以上的2户,千万元以上的1户。作为地方特色的红枣产业,还没有规上企业;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较大,但没有上规模的屠宰加工企业。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硬环境方面,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分布区域不集中,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可有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较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强,增加了项目落地难度。软环境方面,优惠政策不够“优”,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协调服务不够到位,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前期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够高,影响和制约了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入驻和建设。

三、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考

用生态工业的基本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衡量,我县生态工业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工业经济处于从以规模、速度促发展到以调结构、提质量、重升级促发展的转折期,实现生态工业的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县第十四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以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不污染人居环境为前提,以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坚持园区带动、开放驱动、产业联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绿色取向,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做精农畜产品深加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好玉米制种、奶肉牛、蔬菜、红枣、葡萄五大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条。种子加工方面,围绕打造金张掖国家级现代化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植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骨干企业。玉米加工方面,加大医药中间体产品研发力度,重点推进雪晶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雪润生化和大北农饲料公司为依托,发展甜高粱种植和生物饲料加工转化。红枣加工方面,调动红枣企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力争进入规上企业、扩大增量上“谋实招”。引进亚盛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发展,加大红枣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做优产品,做亮品牌,彻底扭转红枣产业“有市无价”的被动局面。草畜加工方面,依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集中交易和物流配送,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体系。依托雪莲乳品公司的品牌优势、基地优势、基础设施和人脉资源,积极推进与伊利、蒙牛等省内外乳品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发展。坚持内引外联,力争盘活新华镇的牛羊屠宰加工厂,使已有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实施好升华农生物科技公司45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等项目。果蔬加工方面,扩大番茄、中药材、酿酒葡萄等基地规模,建设小包装番茄酱、中药饮片、高端葡萄酒等加工项目。实施蔬菜深度加工,重点利用冷链、分级包装、真空保鲜、脱水冻干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设施,发展清洁蔬菜、脱水冻干蔬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立足现有基础,围绕1500兆瓦规划做大新能源产业。深入研究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吃透电价补贴、财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光伏产业的支持,力促我县“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规划列入省市盘子,在“路条”争取上力争占有更大的份额。具体工作方面,应全力组织实施1500兆瓦光电产业园发展规划,确保新疆特变电工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并网发电;已取得“路条”的万新伟业、振泽公司各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按照承诺及早开工建设,年内并网发电;积极做好中节能和黄河上游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路条”争取及审批,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华兴公司2号特种合金炉具备投资建设的机遇,加大高载能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用电负荷,提升电能就地消纳能力,为今后项目的争取创造条件。同时,应做好评估论证工作,加快启动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三个百万吨项目做强矿产品精深加工。围绕锰铁、凹凸棒、原煤“三个百万吨”矿产资源开发目标,全力抓好宏鑫公司100万吨锰铁选炼扩产改造,延伸锰铁矿加工产业链;抓紧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印尼力宝集团、兰州天阳公司100万吨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项目,力争及早开工建设;引导华腾矿业公司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推进红柳园150万吨原煤开采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强沟通衔接,及时跟进服务,确保银先建材公司10万立方米商砼站建成投产、富海金泽公司闪佛寺山金矿资源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促进生态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首先应对近几年参加节会招商签订的项目进行“回头看”,通过抓责任制的落实来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借以坚定各级干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应在全员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招商上下功夫。全员招商。强化“无中生有抓项目”的意识,动员县内外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脉资源,搭建平台、推介项目,宣传优势、促进合作,实现由职能部门抓招商向全县上下全员抓招商的转变。以商招商。通过已在我县成功投资建设的外来客商和企业,借助他们的信息、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大力宣传推介我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临泽发展。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协会联系广泛、示范带动性强的作用,把县内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依靠县内外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采取合资、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以商招商。重点招商。围绕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强县”目标,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七彩镇、梨园新村、丹霞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西游文化主题公园及星级酒店等项目进行大力推介,并精心筹备参加好兰洽会等招商节会,通过节会招商、网上招商,在“大景区”建设上有新的作为。另外,应围绕玉米制种、红枣、蔬菜、奶肉牛、葡萄等五大特色产业,力争在牛羊屠宰、乳制品加工以及红枣产业开发上取得突破。强化责任招商。继续将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分解到乡镇及重点职能部门,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促进任务落实,并根据省市的最新要求,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办法,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力争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有新的提升。

二是强化帮扶措施。继续抓好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的落实,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外销和改造升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有序运转。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的招工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中层管理人员不足影响项目争取和行政许可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适时组织用工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采取推荐大学生到企业就业见习和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配强中层管理者队伍,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坚持以生态理念引领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间资本等措施,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设置管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生态工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及时解决工业发展无地可用的困局,把园区打造成为聚集生产要素、配置优势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应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全市“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生态工业发展格局,对于我们落地有困难的企业和项目,积极予以引导,向“两个园区”集中,从而在支持全市生态工业发展过程中,借力发展壮大我们的县域经济。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项目是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抓好重点项目,将为加快生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应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抢抓“3341”项目工程机遇,想方设法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主动出击争项目,坚持“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现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转型。应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找准项目工作与产业政策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上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和资金争取的成功率。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到位、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扩产”的思路,强化机制保障,加大落实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是做好融资工作。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项目建设、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应落实好全县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生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企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面,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应抓住国家加快“新三板”扩容降低准入门槛和上海股权交易所在我市建立孵化基地的有利时机,举办专题辅导会议,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培育,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股权交易等途径实现直接融资。第三,应推进银企对接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国家已经允许,在我县还没有落地的政策,引导各银行结合县域实际和企业情况,加快落地步伐,并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方式,切实缓解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第四,应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篇2: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调研安排,现就我旗芒来经济循环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发展的现状

苏尼特左旗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位于苏尼特左旗赛汉高毕苏木芒来嘎查境内,距满都拉图镇西北约35公里处。该园区筹建于2009年,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规划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化工产业园及陶高特音高毕产业园三个产业园,占地总面积33.48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2011年6月,盟行署以(锡署字〔2011〕62号)文件批复正式设立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并纳入盟级工业园区。

(一)园区规划完善情况。目前,园区已编制完成了《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园区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及《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分别得到盟经信委、水利局、环保局批复。《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委托**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初稿已完成,并于10月20日通过盟经信委组织专家评审。《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于今年底编制完成。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自2011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实施了道路网架、电力网架、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目前,园区生活用水水源地已经明确;园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开工,预计2014年底投入运行;园区铁路、公路运输系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2013年园区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1-9月份,已建设供排水管网21公里,道路4.6公里(路宽12米),输电线路35公里,绿化600亩,通讯设施建设投入4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560万元。

(三)项目入驻及完成情况。截止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3户,建设项目13项,筹建项目1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完成项目1个,签约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13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17.7%,完成目标数的18.8亿元的7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属于盟级批复的工业园区,应属于正科级行政职能单位,但目前机构、编制不明确,园区在管理体系、机制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权限不明、工作职责不清的问题。同时,园区尽管都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普遍存在人手不够、队伍不齐、专业人员匮乏、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严重不足、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人等现象。

篇3: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是园区畜禽养殖业稳定发展。2009年,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省级牧业产业园区的总体思路和部署。两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省畜牧业管理局带领全省畜牧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 共同努力建成了5个省级生猪产业园区, 3个省级肉牛产业园区, 4个省级乳品产业园区, 3个省级家禽产业园区, 34个市县级牧业产业园区。预计到2010年12月末, 5个省级生猪产业园区, 生猪饲养量可达4 663万头, 出栏2 770万头;3个省级肉牛产业园区, 肉牛饲养量可达1 033万头, 出栏265.5万头;4个省级乳品产业园区, 奶牛饲养量可达35万头, 奶产量59.8万吨;3个省级家禽产业园区, 家禽饲养量达到6.49亿只。

二是牧业产业园区畜禽屠宰加工能力全面提升。牧业产业园区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总体保持了“三增一强”发展态势。即畜产品加工能力、实际加工量和销售收入保持全面增长, 项目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2010年底, 牧业产业园区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43家, 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3亿头 (只) 。省级牧业产业园区50个千万元以上畜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159亿元, 累计完成投资达30亿元。其中, 2010年当年完成投资12亿元左右。省级牧业产业园区23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累计完成投资达20亿元, 其中, 2010年当年完成投资10亿元。

三是牧业园区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显著提升。全省生猪、肉牛、奶牛、肉鸡等主要畜禽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 畜禽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基本形成。据统计, 2010年全省共投入24.795亿元用于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其中, 国家投入9 900万元, 省里投入标准化规模养殖资金8 050万元, 带动社会资本投入23亿元。2010年, 全省共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2 300个, 其中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1 600个, 改扩建700个。全省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2%, 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四是畜禽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 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做好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强配种站点建设, 完善冷链体系;加大畜禽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强祖代场、原种场及扩繁场建设;大力推广优质冻精配种技术等。全省牧业园区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和蛋鸡良种率分别达到96%、97%、80%、85%和96%。

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绩显著。按照“一手抓畜牧业发展, 一手抓动物疫病防控,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认真做好动物免疫工作, 在保证免疫注射密度的前提下, 进一步提高免疫抗体的效价。加强了各级动物防疫部门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安全水平。并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 科学的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重大动物免疫率均达到了100%, 保证我省几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六是粪污无害化处理初见成效。以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有利契机, 对舍饲、半舍饲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的生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污染开展调查,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结合我省实际, 制定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规划》, 在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推行粪污无害化处理, 要求新、改、扩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必须有完善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具备粪污无害化处理能力, 我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的粪污治理工作进展顺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环境得到了大的改善。

七是牧业合作组织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 先后成立了吉林省吉发生猪专业合作社和吉发肉鸡专业合作社两个省级牧业专业合作社, 全省牧业专业合作组织达到900多家。合作社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规范管理规程, 通过统一供种, 统一采购饲料、兽药、疫苗, 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收的“六统一”机制, 实现养殖规范化生产。

八是融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 把重点项目、大资金向畜牧业产业园区倾斜, 着力打造省级畜牧业产业园区。其次, 创立新的融资平台。为了解决“融资”难问题, 省政府与中国农行及吉林分行合作, 设立畜牧业贷款分中心, 支持现代牧业经济发展。各地纷纷依托有资金实力、有带动功能的龙头企业, 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 有效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截止到2010年10月20日, 全省组建完成的畜牧业担保公司共19户, 正在筹集资金并办理审批手续的9户。以上28户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已达到9.4亿元。其次是加强了银企对接。根据省领导关于做好与省农发行进行项目对接工作的指示要求, 认真筛选出9个项目与省农发行进行对接。9个项目共计申请贷款6.3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贷款4.2亿元, 流动资金贷款2.1亿元。

2011年, 是省级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最后一年, 为了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提升工作。2011年, 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和扶持, 在全面调查研究、定期督导检查和及时调度总结基础上, 坚持“填平补齐, 啥弱强啥”的原则, 根据各产业园区建设进度, 加强指导, 重点扶持, 使产业园区建设标准提档升级, 各生产要素达到最优配置, 有机结合, 为我省畜牧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害化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二是重点抓好牧业园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11年, 突出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进一步细化工作分工, 明确监管职责。健全分工合理、决策科学、运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积极开展畜禽产品抽样检测工作, 加大检测的数量和抽检频次, 抓好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管工作和生鲜乳生产运输环节监管工作,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进一步抓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工作。2011年, 以实施畜禽养殖场 (小区) 以奖代补项目为契机,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畜禽养殖场 (小区) 。把粪污治理设备设施、养殖企业品牌认证、养殖场 (小区) 信息化建设等列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内容。

四是重点抓好牧业产业园区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作。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和服务优势, 鼓励企业自建联建养殖场 (小区) 和高标准的生产基地, 生产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 满足自身加工生产需求。并且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兴办专业合作组织, 降低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 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良性互动, 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格局。通过企业发展, 进一步带动养殖业腾飞。

五是抓好牧业产业园区畜禽粪污治理。2011年, 在落实省里畜禽养殖场 (小区) 以奖代补建设项目时, 重点向粪污实现有效治理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倾斜。运用“以奖代补”模式, 达到“以奖促治”目的。鼓励养殖基地自建、联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重点扶持养殖基地自建、联建的生产有机肥工程、新能源工程、生物循环利用工程。

篇4: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理清园区建设与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关系

园区建设是解决产业规模少,企业布局分散、整体效益低,发展用地严重不足和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加大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多年的实践证明,洛南县域经济的突破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必须实现工业经济的率先突破。

洛南在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要按照“做强矿产业,做大食品业,开发加工业”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布局,坚定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总体思路,倾力打造主导产业体系,倾力打造骨干项目集群,倾力打造亿元企业舰队,倾力打造亿元农业产业集群,大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框架。也就是说,要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必须形成产业集群,而园区正是实现集群发展的最好路子。

二、按照产业发展现状划定重点建设园区

按照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并结合当地资源产业布局和现状,洛南重点建设的是两大园区:

一是黄龙钼业小区。黄龙钼业小区企业经过近几年的资源整合,基建技改,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洛南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园区。但是,当前小区的各项配套服务仍难以适应钼业产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诸如生态、环境、交通,环保、布局(包括企业、村镇、设施等方面布局)等较多问题,因而必须加快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步伐,使小区资源配置合理,企业布局合理,安全环保有保障,促进钼业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陶岭产业园区。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程,按照产业布局和建设条件,经过专家论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陶岭产业园区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又一建设重点,努力列入省上100个县级产业园区。

陶岭产业园区由三大片区组成:

陶岭工业园位于园区东南部的庙坪乡陶岭村,定位为非金属产业开发园,近中远期项目有九龙公司硫酸项目,鑫兴公司氧化钼焙烧项目,钾长石开发项目,皮革项目、铅冶炼项目、秦丰公司专用肥项目,硅石、陶土、海泡石、麦饭石等开发项目。目前,县上已聘请商洛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对工业园做了详细性控制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硫酸项目和氧化钼焙烧项目已在园区内堪界并实施建设。

食品工业园位于园区西部,与陶岭产业园相连,主要项目有财安公司生猪综合深加工项目、飞鹏公司核桃油项目、九州公司茧丝绸加工项目、成华公司马铃薯精淀粉项目。

加工产业园位于园区北部,与食品工业园相接,主要项目有9.8万。浆板项目,巯基酸钠生产线项目、洛河建材60万吨粉磨站项目等。

黄龙钼业小区和陶岭产业园区已成为洛南当前和今后产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快建设。

三、高标准精心绘制园区蓝图

园区要建设,规划须先行。洛南县坚持“生态立园、产业兴园、科学建园”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园区建设的高起点。

黄龙钼业小区规划。按照小区最终达到日处理钼矿石2.5万吨、年产钼精粉1.2万吨的资源效益最佳化指标体系,按照矿山40年以上的服务年限,按照工业小区发展趋势和黄龙区域实际,通过对总规划的进一步补充,力争将黄龙钼业小区建设成全省一流的工业区,一流的生活区,一流的生态区。

陶岭产业园区规划。按照产业发展集约化、集群发展园区化,园区促进城市化的思路,坚持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条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规划,推进资源向产业集中、项目向工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以工业项目为重点,编制符合工业发展的规划,规划不仅要包括企业布局,项目摆布以及路桥堤的规划,还要包括对休闲场所、绿化带、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进行规划,使之30年不落后。

四、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产业园区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此,县上提出了四大要求。

一要成立园区建设组织机构。加快园区建设,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建设组织机构,要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乡镇和企业配合、群众参与”的园区建设组织机构。各级,各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建设,为园区建设贡献力量。特别是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为园区建设开绿灯,在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物资供应、项目审批、移民搬迁、协调外围环境等方面予以支持,共同促进园区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二要按轻重缓急,确定园区设施建设项目。黄龙钼业小区当前要加快抓好九龙公司到金堆桥河堤治理样板工程,规划建设九龙公司、黄龙区域饮水工程,小区内桥的改造工程,进矿道路拓宽硬化工程,移民户的搬迁安置等重点建设项目;中期要重点抓好企业广场、休闲娱乐、医疗机构等项目建设;远期要抓好美化亮化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小区品位,增强小区吸引力,竞争力。陶岭产业园区当前要抓好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处理项目、入企道路建设项目,洛河大桥项目和江滨大道建设项目等:中期要重点抓好园区村民搬迁安置、学校、卫生所、商业网点、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远期要抓好花石浪水利风景区工程建设。通过这些重点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步伐。

三要加大融资力度。园区建设,资金是保障,要采取财政筹一点,企业借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出一点、部门垫一点、向上争一点的“六个一点”方式解决园区建设融资问题。要多渠道、多手段加大融资,确保园区建设顺利进行。

四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按照《黄龙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积极开展对黄龙钼业小区的厂区矿区库区整治、道路硬化,河道护林带建设、村容村貌整治、黄龙饮水五大工程的综合治理。要进一步夯实部门、乡镇、村组和企业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黄龙钼业小区环境治理,要按规划要求,先抓矿区规划的实施,并先从河道治理,路堤治理,河旁道旁治理开始,同时深入库区厂区和村庄治理,逐年实施绿化美化。陶岭产业园区环境治理要按规划要求,从河堤治理和绿化美化入手,提早建设服务于陶岭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以园区产业率先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项目建设是园区发展的重点,只有项目落户园区,企业在园区运营,才能发挥园区的平台作用,才能形成产业集群,才能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为此,县上提出了积极实施园区产业项目的具体目标——

一要全力促使黄龙钼业小区九龙公司桥河2000吨选厂达产达效,加快王河沟3000吨选厂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秦岭公司3000吨钼选生产线技改扩建,全面启动西部鑫兴一期计划,建设钼酸铵、钼粉,钼制品,高精度钼和钼合金生产线,不断提高黄龙钼业小区企业采选能力和深加工能力,煅造钼业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总体实力。

二要加快陶岭产业园区飞鹏公司核桃油生产线建设,立即启动建设九州公司1600绪茧丝绸加工项目和成华公司马铃薯精淀粉加工项目,加快路桥建设步伐,促使九龙公司硫酸项目,鑫兴公司氧化钼焙烧项目尽快入园开工建设。

篇5:建设海南定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1、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海南建省成立大特区以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发展基本是沿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这种增长方式实质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线性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海南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农业资源日益减少、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及利用不合理并存、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蓝色农业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和挑战。随着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一种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海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应对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基本国策。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态环保节能产业能够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同时,维护和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符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海南省是我国第1个提出“生态建省”的地区,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投资大批循环经济项目成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海南中铁投资有限公司经过对海南省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进行了详细考察、调研、论证,对海南过去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对海南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1海南在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方面由于自身经验不足,相关的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不到位,同时多数项目公司自身生产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无法承担大型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

1.2 虽然众多专家学者近年来对海南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论证,证实海南拥有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任何一种循环经济产业模式都能在海南实行,必须要依赖于充分的科学论证和严谨的科学实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建设经验的推广。

1.3海南发展循环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技术的重要性。1.4海南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普通农户的支持,必须走“公司+农户”道路,使农户成为循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让农户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获得极大受益,否则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海南中铁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国发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地亿园科学院、山东济南大学、上海轻工设计院、北京边缘技术所的专家学者就在海南省定安县富文镇田头村建设以“甜高梁、蓖麻种植及其综合利用为龙头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一事进行了研讨,一致认为该项目对充分利用海南的土地、阳光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充分必要的。

2、编制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2.3 国家发改委《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

2.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2.5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2.6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海南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海南省循环经济型社会条例》、《海南省废物资源回收利用办法》

2.7《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发展若干意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

二、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1、综述

本项目是在海南省定安县利用约5000亩丘陵地种植高产作物甜高梁、蓖麻,并以其为原料,开展多项综合利用项目,本项目也是为下步在海南定安县富文镇利用8至10万亩丘陵坡地大面积种植甜高梁、蓖麻及其综合利用为龙头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的前期实验项目,称为“定安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的一期项目”。

为将本项目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循环经济项目,认真作好前期调研和策划工作,对甜高梁、蓖麻的品种选择、对比和种植试验及其中间产物的综合利用的合理组合方案的论证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北 京和海南各方面的条件优势,拟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对多品种的甜高梁、蓖麻种植进行比对,对各应用方案进行认真的论证、实验和市场调研是非常必要的。以使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海南有上百万亩的半沙化土地,有上百万亩需更替的小叶按用地,数十万亩盐碱地,还有上百万亩的低产丘陵坡地,定安项目的成功,对这些土地的有效利用,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至关重要,地处海南的海南中铁投资有限公司经与中国国发投资有限公司经过研究提出了在海南投资建设“甜高梁、蓖麻种植及其综合利用为龙头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为此,走访了中科院植物所,过程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研讨,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海南实施大有作为,应尽快进入调研、论证、实验并尽早进入实施阶段。

2、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拟选择:海南省定安县富文镇坡寨田头村。该区域北距定安县城30公里,距海口市中心城区78公里,据海口火车站87公里,西距洋浦开发区143公里,定安南丽湖风景区9公里,南距中线高速公路屯昌县出口16公里。

定安县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南渡江中下游南畔,距省会海口仅33公里,东线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其三个分道口与县内各交通干线连接,原东线、中线和两横干线幅射定安的东西南北,形成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络。定安属海口本地电讯网络。县内拥有程控电话装机容 量2.5万门,开通无线寻呼800W,全县各乡镇及开发区形成通话网络。移动电话、寻呼机等其他通讯设施服务周全。全县供电与省并网,县内电网布局合理。全县现共有变电站8个,其中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7座。

“定安”的寓意是稳定、平安,稳妥发展。海南省定安县建置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迄今已有700余年,期间元天历二年(1329年)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升格为南建州。1958年12月与屯昌县合并成定昌县,1961年5月恢复。目前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地形南北长东西狭,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地,北部为平缓的台阶地,东界文昌市,西接澄迈县,东南与琼海市毗邻,西南与屯昌县接壤,北隔南渡江与海口相望,全县面积1177.643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可供开发的坡地、荒地60万亩,土壤主要分三类型,南部地区以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和砾岩风化壤土及砂质粘土为主,适宜粮食、槟榔、甘蔗种植;中部地区属棕色粘土和沙质壤土,是菠萝、花生、胡椒等热作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北部地区属南渡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是全县瓜菜主要产地,水资源丰富,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呈网状分布,各类水库87宗,山塘36宗,目前拥有琼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南丽湖、古老神话传说的道教文化胜地文笔峰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海南革命摇篮——母瑞山等风景名胜。

定安县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春雨水少,夏秋多风雨,干湿季分明,且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24.2℃,年平均降水量2015.4毫米。常年主要受干旱、非台暴雨、热带气旋、低温阴雨和雷雨大风等灾害天气影响。

3、项目建设内容

篇6: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的汇报

探索出一条具有冷水江特色“将矿山建立在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全面实现“一转三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确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现将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的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冷水江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顾 问:刘小龙 市委书记

何志光 市委副书记、市长

组 长:李彦文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罗中秋 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

李振兴 市政府副市长 石幸福 经济开发区主任

成 员:王升永 市纪委副书记

蔡俊峰 市委办纪检组组长

李叙唐 市政府办副主任 杨象春 市政府办副主任、市政府办事服务中心主任 陈跃辉 市公安局局长 谢武宁 市财政局局长 李百放 市规划局局长

邓庆华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吴爱民 市发改局局长

黄隆华 市环保局局长

苏松华 市经信局局长

欧志红 市商务局局长 陈晚珍 市国税局局长

张益平市地税局局长

张小龙 市工商局局长

谢利国 市招商局局长

颜松柏 沙塘湾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李海凌 沙塘湾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罗中秋兼任,石幸福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内设7个工作小组。

(一)、规划工作小组 组 长:李百放

成 员:阳家兴、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0月15日前拿出循环经济产业园整体规划 和第一期详规。

(二)、土地报批小组 组 长:邓庆华

成 员:曾萌、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2月底前批回第一期300亩用地指标。

(三)、项目立项小组 组 长:吴爱民

成 员:曾锋、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0月20日前完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可研报告与立项审批。

(四)、环评报批小组 组 长:黄隆华

成 员:徐星星、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1月10日完成项目环评及审批。

(五)、征地拆迁小组 组 长:颜松柏

成 员:李海凌、阳家兴、曾萌

工作职责:2012年1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六)、场平工程小组 组 长:陈远贵

成 员:易瑟琴、康卫中

工作职责:10月份启动入园公路建设,2012年2底前完 成场平。

(七)、国家、省扶持政策争取小组 组 长:吴爱民

成 员:苏松华、欧志红

工作职责:争取国家、省里对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政策扶持。

二、项目入园条件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指以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的分拣、深加工、仓储物流及其生产经营配套、商品交易、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为核心的产业园区。

(二)、入园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税收每年达到20万元/亩。

三、项目选址及投资规模

(一)、项目选址

循环经济产业园选址于冷水江经济开发区,远期规划用地1000亩,近期规划用地500亩,第一期建设用地300亩。

(二)、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一期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设废钢铁加工破碎处理中心,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和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建设期为2年。

四、优惠政策

(一)、土地政策 鉴于我市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的政府包干地价(华新水泥10万元/亩,耀华冷耐10万元/亩)不低于10万元/亩(不含五通一平)及本项目用地的70%是工业用地,30%是综合用地(如仓储物流和员工生活用地)。建议由经济开发区按政府包干地价10万元/亩(含五通一平)为项目一期提供建设用地300亩。

(二)、财政税费政策

1.入园企业从投产之日起,3年内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中市本级所得部分,由市财政全部奖励给企业用于发展生产。

2.入园企业所有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和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市本级行政事业性规费全免,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服务性收费按30%收取。

(三)、服务政策

1.入园企业手续办理实行全程代办,做到“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属市本级审批权限范围的手续,各有关职能部门从收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申报资料之后半个工作日之内办结。

2.入园企业实行封闭管理。市直职能部门进驻企业检查,在严格执行《湖南省规范涉企检查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必须经分管优化环境的市领导批准和报市优化办备案与经济开发区备查后,方可进驻企业。3.入园企业在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外部矛盾,由经济开发区及时处理到位;涉企“三强”行为,由市优化办和公安机关负责处理到位。

4.为避免同业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该项目入园后,整合市内资源,使之成为冷水江市境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初深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的唯一经营主体。

五、几点请求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第一期建设用地300亩,按18万元/亩的报批价格来计算,经开区需要垫资2400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经开区需垫资2000万元,为此请求市委政府予以资金扶持。

篇7: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xx”规划中,紧紧抓住我市资源富集和基础工业较好的优势,把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要求,贯穿于“xx”规划的全过程。为全面落实规划,市委还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的指导思想,各县(特区、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坚定了增比、进位、突破的信心和决心,抓机遇,抓关键,以加快产业园区发展为突破口,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传统工业升级换代,适时调整工作机构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谋发展、思发展、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对此,我们对全市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xx月以来,我市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在建或正在规划的产业园区共12个,规划面积总的为平方公里。其中,省级产业园区2个:一是红桥新区(钟山经济开发区)。将原水城县红山工业集中区和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开发建设,4月正式组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二是两河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市级产业园区5个:一是盘县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含鸡场坪园和柏果园,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二是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包括董地园、老鹰山园,面积约平方公里。三是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包括月照乡部分村、水钢片区、老鹰山镇部分村,面积约70平方公里。四是六枝特区木岗产业园区。包括木岗镇全部行政辖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五是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郎岱镇政府所在地及陇脚、洒志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一是六枝特区岩脚产业园区。包括岩脚镇老卜底村、民乐村及高桥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二是盘县保田产业园区。含响水园、石桥园、新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含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格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包括双戛乡内部分地方,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五是钟山区大湾产业园区。大湾镇政府所在地及钟山区汪家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在产业园区的规划中,各园区坚持产业聚集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规划”的路子,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强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如红桥新区已于11月29日前完成各项规划,并通过省市城规委审查;两河新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研究两个规划已通过评审,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认证之中;董地产业园区生产发展规划,已于6月经省经信委审查批复,园区控制性规划在7月经市城规委专家评审通过。目前,各产业园区在空间上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在产业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互有依托不重复、紧密相连而相互独立的格局,初步构建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破解了项目用地、村镇规划、城市特色三个难题。

(二)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四个县(特区、区)高度重视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突出“两手抓”,即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争时间、抢速度,有效地加快了产业园区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或自主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形成园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如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盘县两河新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三)抓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各产业园区围绕重点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秉赋和特色产业,突出园区功能定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1至10月,全市各园区修建标准厂房万平方米,建成园区主干道总里程公里;12个园区签约项目194个,开工项目114个。

(四)抓机制,园区管理日益完善。在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四个县(特区、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机制。目前已有红桥新区、盘县两河新区、水月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岩脚产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董地产业园区、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箐产业园区等成立了园区建设指挥部。管理机构名称虽不同,但专抓园区建设、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五)抓制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一是各园区编制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项目准入办法》和《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对招商引资项目免费代办各项手续等工作机制,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卡片和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无缝隙”服务模式。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组,加快园区建设用地报批速度;三是实行一个窗口办事、建立健全客商审批一条龙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审批、缩短办事时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大服务”的模式,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一站式”办公、政务公开、办公自动化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提高为入园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六)抓整合,多种投资模式运行。一是通过银行贷款,建立健全还贷机制,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通过负债加大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的办法和渠道;三是放宽政策限制进行融资,引进具有资本和建设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投资集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经营;五是充分利用各类开发投资公司对城市有形、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增强资本的流动性和放大效应。

三、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辛努力,我市产业园区建设步伐迅速加快,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果,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但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建设滞后。我市12个产业园区中,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有完整总规和详规外,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如木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还在制定之中;有些园区如盘县的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保田产业园区和水城县的发耳产业园区既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全市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等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成企业服务中心等设施外,大多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难题,园区整体档次还不高。

(三)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统一。在园区建设中,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建设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的标准给予补偿。但是部分群众以土地补偿低为由上访,并且到现场阻碍施工,导致场平工作进度慢。

(四)项目招商难度大。部分园区开发建设受地域条件制约,投资成本高,园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引进的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占地面积大、产业关联度弱,项目质量不高、且污染环境;有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存在“饥不择食”现象,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配套。

(五)管理体制亟待规范。一是管理机构不明确,干事力量难凝聚。虽然大部分园区都分别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或指挥部等机构,也组建了园区开发建设领导班子,但有的园区管委会和指挥部都是临时机构,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影响了园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有的园区至今无任何规划和审批手续,工作不知从何开展。如保田产业园区、盘北工业园区和发耳产业园区至今总的发展规划还未制定出来。

(六)园区建设进度不一。全市12个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只有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水月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和两河新区抓得较紧,成效比较明显,其他园区抓得不紧,强调客观原因多,等待观望,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主观努力欠缺。以致形成市里抓的几个园区速度快、成果显著;县抓的园区在动、应付检查;乡镇园区不动、强调客观条件的态势。

四、进一步强化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园区发展布局,推动园区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规划。根据“xx”规划及全市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各县(特区、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加快集聚。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促进资源共享。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重点扶持积极性高、抓得扎实的园区,打造集聚效应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带,力争经过5年努力,率先把红桥和两河新区打造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把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示范园区”。三是集约用地。大力推行园区向山要地,建设山地梯田式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如根据不同行业设定最低投资强度或一年内最低投资总额等,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现象。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项目入园,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减少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力求把每个园区都建设成为“生态型、园林化、循环式”的现代产业园区。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产业园区吸引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也是能否引进项目、留住项目、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资源富集,资源深加工链条拉长,产业进入园区尤为重要,招商引资的成败,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硬件)和全程为客商服务(软件)的建设。因此,各园区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方面要不断完善、配套,千方百计落实省政府规定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不同级别园区的建设标准。

(三)以招商引资为核心,外引内扶推进项目落地。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主导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总抓手,加快建立改善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式,推进重点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侨引商、以台引商、以外引商、以友引商、以商引商、以情引商、网络引商、媒体引商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资本、引进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配套措施的方式重点招商,做到“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本地大企业的优势,激励他们在园区投资建设和延长产业链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发储备,狠抓重点项目,搞好项目的洽谈、签约、落地、发展全程服务,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和项目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健全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园区工作职责。已经成形的和正在筹建的园区,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抓紧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明确管理机构和有关责任人职责和负责园区的具体工作。在健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抓紧完善园区的总体规划、编制相关的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的配套等工作,使产业园区的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五)创新园区开发模式,促进园区多样化发展。从当前我市产业园区的开发模式看,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参与从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全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也承担了过多的投资风险。建议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全过程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实现政府与开发企业“双赢”。

(六)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助推园区加快发展。环境是最大的竞争力。投资环境是是园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不断增强“环境谁优我更优、服务谁好我更好”的宗旨意识;树立“您带项目资金来,剩下的事我们办”的服务理念;全心营造“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建议把园区作为今后的新城区、“经济特区”来建设,按照“合理规划、超前设计、提前建设、确保需求”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搞好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一是稳步推进配套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在园区内设立金融服务、商贸中心、职工住房、文教卫体、公共交通等设施以及治安机构,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培训体系,改善园区企业和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土地征用开发。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园区可预留部分土地作为园区行政管理及生活设施的商业性开发;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认真搞好园区规划范围内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调查摸底,做好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置换,降低土地报批门槛和开发成本;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调整出台新的土地优惠出让政策;出台区域范围内工业用地统一补偿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征用、拆迁和安置工作。

全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区物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8: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分析

由于固体废物快速增长与处理处置能力、设施选址与人们固有认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城市固废综合处理园区理念越来越被各界所认同。大封闭、大集中、大规模、大综合形式的城市固废综合处理园区建设成为各地政府主导的新型发展途径。

1 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基本原则

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节能环保、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及优化设计,加强城市固体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形成一种生态型的循环机制,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以及各类垃圾综合处理,资源利用最大化,土地占用最小化,污染“零排放”等,综合效益显著,彰显环境友好。

2 园区的一般构成

园区构成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粪便、建筑垃圾、危废、再生资源等处理设施,以及污水集中处理、园区管理、科研等附属设施。

2.1 城市固废综合处理设施

2.1.1 卫生填埋场

处理生活垃圾预处理后不能再利用的无机垃圾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垃圾以及粪便等经处理后不能被资源化利用的残渣,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2.1.2 垃圾焚烧厂

主要处理经预处理后的易燃垃圾,以减少烟气产生量,降低二次污染风险。焚烧余热发电;炉渣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制造建材。

2.1.3 餐厨垃圾处理

采用厌氧消化处理技术,餐厨垃圾经厌氧消化处理后,产生沼气、沼渣、沼液及废油,均可资源化利用。

2.1.4 粪便处理

粪便经固液分离、絮凝脱水后,污水入污水资源化利用系统,不能再利用的残渣入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

2.1.5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

建筑垃圾经过分级破碎、磁选、风选、筛分等工艺处理后,生产出各种粒径的再生骨料,作为原料用以生产各种环保型再生建材产品;分拣出的废钢筋等可出售。

2.1.6 危废处理基地

只接受园区可以安全处理的危废。医院垃圾一般采用焚烧处理;电子垃圾、废矿物油等精细加工,安全再利用;焚烧飞灰安全填埋。

2.1.7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

包括废旧汽车拆解、废旧轮胎、大件垃圾、废木材的综合利用等。汽车零部件可再利用;大件垃圾经拆解后,可利用部分如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等运至废品回收部门;废木材粉碎后运至木材厂重新加工,不可利用部分作为燃料运至焚烧厂进行能量回收。

2.2 配套设施区

园区管理和信息中心负责园区综合管理、值勤调度、后勤等;宣教科研中心及亲民设施,同时提供环保宣教教育、实验研究、监督检测以及供周边居民共享的体育休闲等服务;科技研发基地包括科技研发、中试实证、企业孵化、装备加工及制造等设施;污水资源化回用设施对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粪便处理厂等产生的渗沥液进行统一集中处理后,供园区回用。

此外还应建设如摄影外景基地、亲水(利用中水)平台等,根据园区发展和生态隔离的需要还可发展再生资源物流交易、观光农业等产业设施。

3 园区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

3.1 建立能量循环利用系统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原生垃圾进行充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核心能源,实现园区内能量自给。同时,发电余热用于污泥干化、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垃圾卫生填埋、污泥处置、餐厨垃圾处理等产生的沼气引入垃圾焚烧炉内辅燃,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3.2 构建物料流动利用体系

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粪便等通过相对独立的通道进入对应专业处理厂。餐厨垃圾残渣、粪便残渣与污泥合并处理,焚烧底渣可与建筑垃圾合并处理,不可利用余渣进入卫生填埋场处理,实现园区固体废物对外零排放。

3.3 共享完善的公用设施

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除臭系统,对园区内产生的污水及有害气体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建设园区综合管理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满足园区行政、后勤、技术服务、企业孵化、宣教等需要;以园区为整体,实施风险防范范围内居民迁建工作,有效防范“邻避效应”。提高资金效益;建立数字化监控平台和应急干预机制,对企业运行质量、安全防范、排放指标、园区生态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和应急干预。高标准建设园区道路和绿化隔离带,形成干净、快速、有序、优美的园区环境。

4 结语

固废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可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反哺企业扩建和带动环卫科研工作,从而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固废处理难题的良好解决。

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还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完善经济、技术促进的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引导全民参与低碳生活、积极争取园区周边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促进循环经济园区的快速推进,为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固废处理行业示范。

参考文献

[1] 张文伟,田宇,胡昕.武汉市陈家冲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的思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7):7-9.

[2] 张全红.以循环经济思想建设城市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2):36-38.

上一篇:《藤野先生》的教学设计下一篇:2018南平事业单位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