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

2024-07-29

202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共10篇)

篇1:202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

201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蓝色字体为名词解释,共八个)

1、旅游景区: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

2、旅游景区的特征:a、具有统一的管理机构;b、有确定的空间或地域范围;c、具有多种旅游功能;d、具有必要的旅游设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e、一个独立的单位。

3、旅游景区管理:指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在了解市场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理论和原则,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对旅游景区所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等综合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使各项资源要素得以合理配置,以实现景区所预期的战略目标。

旅游景区管理:指对旅游景区的人、财、物、信息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推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4、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a、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b、传播地区旅游形象,提高区域知名度;c、旅游景区的消费时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5、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现状:a、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政府主导的功能被弱化;b、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普遍;c、景区秩序混乱,服务意识弱,游客安全感不足;d、资源破坏,环境恶化;e、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f、旅游景区产品质次价高,特色性不强。

6、旅游景区产品:狭义上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综合。广义上的旅游景区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

7、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a、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产品;b、具有消费上的关联性和多样性。景区产品自身的特殊性:不可检验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不可储存性、不可移动性、季节性、脆弱性、共享性。

8、影响游客体验品质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a、产品的有形成分:包括游乐项目设施、商店、餐厅和景区的整洁等。B、提供服务的要素:如员工的仪容仪表、服务态度等。C、顾客因素:顾客的期望、行为和态度等。D、一些不可控因素:如某一特定时间内使用景点的游客构成、交通状况和天气状况。

9、旅游景区产品的构成:(一般构成)a、有形产品——旅游景区活动项目;b、核心产品——旅游景区吸引物;c、扩展产品——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

旅游吸引物产品构成:形象景色、有形的特色、扩大的形象景色(支持服务)。

10、旅游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理论基础: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b、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景区产品创新思维方法:a、自由联想;b、头脑风暴法;c、斯盖普法;

景区产品创新的具体措施:a、外延式开发:即开发新产品,尤其是在景区现有产品趋于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吸引力趋于下降时,迅速推出新产品,不仅可以稳定现有的客源市场,还可以招来新的游客。B、内涵式提升:即对景区现有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升级景区现有产品,提升器文化品位,使其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更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C、优化产品组合:对景区内各种产品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使其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1、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指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是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旅游者,帮助旅游者了解旅游景区相关食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起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

12、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解说服务应该具有以下功能:a、提供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b、版主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景区的资源及价值;c、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d、鼓励游客参与景区管理、提高与景区有关的游憩功能;e、提供一种对话的途径,使游客、社区居民、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达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旅游目的地良好运行;f、教育功能。

13、牌示的分类:介绍、警示、引导、公共信息、说明。

14、景区标识牌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5、处理游客投诉的原则:真心诚意解决问题;不可与客人争辩;维护赢取利益不受伤害。处理步骤:给游客发泄的机会;充分道歉并表示安慰和同情;收集有关信息;处理。

16、我国旅游景区购物服务现状:a、游客在景区内购物欲望较低,景区的购物收入水平偏低;b、旅游景区旅游商品雷同,缺乏景区自身特色;c、诚信服务意识差,购物陷阱多;d、售后服务不完善,尤其是投诉管理水平低。

改进建议:a、统一购物服务管理,建立诚信购物环境;b、在行家手里找人才,在历史文化中找卖点,开发具有本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C、景区和当地旅游主管机构合作,建立高效率的投诉管理机制。

17、改善我国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对策:a、识别游客需求,建立景区质量管理体系;b、完善景区公共服务产品体系;c、以系统管理制度为基础,提供细微化景区服务;d、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以培训手段提升员工素质。

18、旅游最大容量:指最大的旅游承受能力,是以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安全最低限为标准确定的最大旅游接待量。

旅游感知容量:又称旅游环境容量,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值。

19、旅游项目:指具有足够吸引力、旅游者可以身临其境参与的、经过系统管理和经营的、创造价值的资源集合体。

20、旅游景区项目设计的方法与体验

旅游项目设计的目的:a、为了给那些将构想变为有形现实的人提供指导;b、保证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和合理使用,不仅包括景区内部的资源,也包括人力、财力等辅助资源;c、将抽象的景区理念转变为吸引游客的有形实物或活动;d、设计直观展示项目的建成效果。

旅游景区项目设计的原则:a、独特差异性;b、市场适应性;c、持续发展性;d、真实体验性。

旅游项目设计的方法体系:(1)激发设计人员的思路: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经验分析法;拍脑瓜法;逆向思维法。(2)倚重旅游者的需求趋势:问讯法;灰色系统法;时空搜索法。

(3)突出资源的整合性:嫁接法、典型集中。

影响赢取旅游项目设计的因素:设计人员对主题的理解;与景区管理方的有效协调;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资源赋存状况。

21、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依托,以商品为道具,通过感觉和记忆使消费者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留下深刻印象或丰富感受的经济类型。

体验经济的特征:非生产性、短周期性、互动性、不可替代性、经济价值的高增长性、深刻的烙印性。

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1、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

2、首先,从旅游的本质看,体验式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其次,从体验的内容来看,旅游是体验的大舞台。体验式一种参与经历,它能为参与者提供身心的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最后,从核心理念来看,旅游业与体验经济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22、不同景区类型体验项目所要考虑的共性因素:

一、生态自然景区项目设计的共性因素:

资源:脆弱的自然环境或动植物系统,不可再生,原汁原味。

主题:可持续发展,亲近自然,净化身心。

市场:对游客素质有要求,适合大部分旅游者。

关注:环境效益重于经济效益。

二、历史城镇类型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文化内涵丰富,文脉挖掘点多。

主题:穿越历史,体验原始生活,体会人文魅力。

市场:中高端旅游市场,主要面向文化程度高的旅游者。

关注:商业氛围不可太浓。

三、主题公园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人为营造,有一定文化赋予。

主题:创新性很强,重参与和体验。

市场:目标市场细分化,需求针对性强。

关注:防止重复和低水平建造。

四、旅游渡假区类型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自然环境良好并可进行人工建筑的构建,整合多种资源。

主题:休闲、康体

市场:特定顾客群,一般为高端收入者。

关注:向高层次发展,特色化应突出。

五、特殊民族文化类型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文化特色浓,差异化大,吸引力强。

主题:体验名族风情,尊重多元化。

市场:适合大部分旅游者,市场区分度不很大。

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深层次挖掘。

23、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特征:综合性、区域性、技术性、能动性。

24、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规划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技手段。

景区旅游资源管理:指运用规划、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景区旅游资源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5、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a、端正景区开发与发展的思路;b、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c、实现旅游生态发展。即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以不违反生态规律为原则;d、坚持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序性;e、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

26、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持旅游景区资源原真性和文化完整性的前提下,是旅游景区资源既满足当代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保持景区资源、环境、旅游的和谐、统一发展。

27、解决旅游景区超载的方案:第一、需求管理技术:a、价格调节、营销控制、教育和讲解。第二、供给管理技术:a、实行容量弹性化、b、增加实际旅游容量、c、采取定点保护措施、d、实施定量管理技术。

28、旅游景区营销管理:是通过旅游市场分析,准确确定市场目标,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使之获得预期的旅游体验,是旅游景区产品实现交换的全过程的管理,是一种游客需求的管理。

旅游景区营销的特征:a、基于“口传”的景区形象;b、景区产品的共享使用权和暂时使用权;c、游客和员工都是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d、易受时尚的影响;e、可进入性的影响;f、淡旺季的影响;g、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h、景区的属性差异化;i、景区营销主体的多元化。

29、旅游景区产品的促销策略:广告促销、公共关系促销、利用旅游宣传册促销、利用录像带和VCD光盘促销、网络促销、30、旅游景区营销的基本原则:a、将旅游景区的利益点具体化;b、准确的市场地位;c、形象塑造不可忽视;d、营销策划创新的必要性;e、解决低价竞争,摆脱三角债。

篇2:202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

(1)集合与简易逻辑→不等式→函数→导数(含积分)→数列(含数学归纳法、推理与证明)。

(2)三角函数→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3)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复数→算法与框图。

2、第一轮复习目标:全面掌握好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推论等基础知识,切实落实好课本中典型的例题和课后典型的练习题,落实好每次课的作业,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搞好每个单元的跟踪检测,注重课本习题的改造,单元存在的问题在月考中去强化、落实。

3、第二轮复习顺序:选择题解法→填空题解法→数学方法→数学思想→重要知识点的专题深化。

4、第二轮复习目标:在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方法、思想、重要知识的专题深化,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思想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落实好每次测试,每月一次的诊断性综合考试,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好整理,为第三轮复习作好前期工作。

5、第三轮复习顺序:每周一次模拟考试→查漏补缺训练→规范答题卡训练。

篇3:202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着新的变动。在总人口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 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 这导致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减小, 劳动的供求关系基本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 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职场女性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城镇人口的比例进一步加大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红利减弱并逐渐消失, 以及流动人口比重加大这一系列的变动将为旧有的劳动关系管理体系的变革带来动力, 未来十年间将出现新的劳动关系管理特点。

另一方面, 未来十年正是被社会打上特殊标签的90后劳动群体在职场上大展身手的阶段。针对90后憧憬自由、崇尚个性等特点, 企业也需要更新其劳动关系管理模式, 创造出适合90后这一新生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管理艺术。

因此, 本文在劳动市场变动的背景下, 通过总结现存劳动关系的特点, 把握劳动力市场变动的方向, 来分析未来十年即2013—2023年间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变动趋势。

2 论述主体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结构和劳动力群体特征的变化使得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必须改变自己的旧有的管理体制, 用新的劳动关系管理视角来认真对待劳动关系管理艺术。因此, 从劳动市场上这两方面的变动来分析未来十年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新变化。

2.1 劳动力结构变动对新的劳动关系管理的要求

(1) 更加重视劳动者力量和人力成本。

劳动人口的总量以及劳动人口结构变化大大加强了劳资博弈中劳动者一方的谈判力量, 使得企业管理方更加意识到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

首先, 我国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随着总人口增长态势的减缓, 劳动年龄人口会先于总人口达到顶峰, 劳动年龄人口也会先于总人口停止增长。劳动年龄人口的这一变化趋势意味着劳动供给的总体压力在不断减弱。同时,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劳动需求旺盛, 这使得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被打破, 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的话语权变大, 劳资双方有望在更加平等的平台对话。劳动人口的逐步稀缺势态让企业方不得不更加重视人力资源与成本。

然后, 我国劳动力资源结构发生变化,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开始下降。2000年以来,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开始减缓为每年平均1%, 预计在2015年转为负增长。2011年我国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首次出现下降。另据经合组织预测, 2010-2015年间20-24岁经济活动人口将由2010年的9697万缩减至8241万, 这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重要影响, 并改变劳动密集行业劳动关系的博弈基础。

最后,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 至“十二五”末全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5%的高点, 中国社会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步减弱, 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将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 低成本获取劳动力将成为历史。

(2) 对女职工的劳动关系管理重视度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 自2005年以来, 我国的总人口性别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且就近2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职场女性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因此, 对企业来说, 关注女职工的劳动关系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 企业应该在劳动关系管理中避免陷入对女职工的歧视风险。性别歧视风险包含在劳动关系管理的包括招聘、入职培训、试用期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职位晋升以及合同解除的全过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把对女职工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定高度才能有效地规避女职工用工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风险。然后, 企业需更加关注针对女职工的用工保护方面的法律。最后, 企业还需设计针对女职工的弹性时间管理和福利项目。

(3) 更加重视职工福利, 福利负担更重。

由于劳动力比重呈下降趋势, 加之我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劳动者在工作生涯中对福利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在做好法定福利部分外, 对企业自主福利部分的投入会更大。特别是针对企业自主养老保险模块, 企业将为职工分担部分养老负担。

(4) 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化管理。

统计数据表明, 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继续增加。针对劳动者流动性强的特点, 企业会更加注重规范劳动合同制度管理, 以减少其用工风险。

2.2 90后劳动群体的特点对劳动关系管理的新要求

2013—2023年间, 劳动力市场上会完成新老劳动者的代际交接, 高学历的90后劳动者将成为就业大军中的主力。针对90后职场新兵年轻气盛, 有想法, 憧憬个性化、朋友式的工作氛围, 爱好挑战性工作等特点, 企业需要调整其固化的劳动关系管理模式来迎接其新的合作伙伴。

(1) 在合同化的劳动关系管理背后, 更加重视心理契约的作用。

劳动关系合同化已经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构想, 从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性和劳资双方对履行这一规定的利弊权衡的结果来看, 规范的合同制管理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但是这对富有个性的90后劳动者群体的劳动关系维持还远不够。企业还需要在经营与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与管理风格, 同员工建立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有利于实现双方的共同约束, 促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忠诚感, 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 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减少劳动冲突, 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塑造良好的雇主品牌, 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文化保证。因此, 健康心理契约的构建, 是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促进企业与员工有效沟通, 增强企业凝聚力及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发展和维护的重要过程。

(2) 更加重视沟通, 致力于员工参与。

新生代的劳动者不再认同命令式的管理, 他们崇尚自主、自由、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他们可以在遵守企业必要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并且希望自己的好点子可以被采纳并发挥效用。因此, 对他们的管理应该更加重视与劳动者的沟通, 从招聘、培训需求、绩效考核、薪酬制定到职位阶梯设定环节都需要比以往更加深入的沟通, 并在企业的计划制定中尽可能地让员工参与进去,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这才华横溢的新生代劳动者的才智, 共创和谐共赢的工作氛围。

(3) 更加重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90后劳动群体普遍具有高学历和很强的维权意识, 加上我国法制化建设的逐渐成熟, 今后的劳动关系管理将更加重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 企业方违反法律法规的成本很大, 他们不得不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另一方面, 今后的劳动关系管理不再是零和博弈, 劳资双方追求的是整体收益最大化。

3 结语

首先, 强劲的就业需求与不断减弱的劳动供给压力相叠加, 导致我国劳动供求关系基本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在新的劳动供求形势下, 企业管理方更加重视人力成本。同时, 新的劳动力结构背景下, 会更加突出对女性职工的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更加重视企业自主福利的设计, 以及针对流动人口比重大的特点的规范化的劳动合同制度管理。

然后, 针对未来十年的职场主力——90后劳动群体的特点, 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会更加重视心理契约的作用, 在员工管理中更加在乎各个环节的沟通的重要性, 并致力于员工的积极参与管理, 而且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方面将比现在做的全面到位。

摘要: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情况,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 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流动人口继续增加。人口结构变化将加大劳动者在劳资博弈格局中的谈判能力, 致使企业方在劳动关系管理中改变其劳动关系短期化和矛盾化的管理模式, 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管理。另一方面, 未来十年中90后这一特殊群体将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企业将必须创造出适应这一新生代劳动者的包含合法、合情、合理三个层面内容的劳动关系管理艺术。

关键词: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力供求关系,90后劳动群体,变动趋势

参考文献

[1]张车伟, 蔡翼飞.中国劳动供求态势变化、问题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 2012, (4) .

[2]薛晓燕.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 2009.

[3]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考, 2011, (34) .

[4]姜大伟, 张星, 伍张雄.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的原因及其改善[J].西北人口, 2012, 33 (4) .

篇4:2023年高考历史应该怎样复习

一、吃透考试要求,对考试的内容、范围、能力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认真阅读教材,尤其是高考前。很多优秀的考生,他们不只看一遍教材,还会看三四遍,每次都有同感。多读几遍,把教材读透,就能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运用起来也会更熟练。

第三,融会贯通。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掌握课本知识。为了融会贯通,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成简化的知识,用图表来表示,让知识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使用。这样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第四,培养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历史就是古为今用。所以要善于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国内外的重要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应用,你会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在考试中你会得心应手。

高中历史备考方法

1、复习的重点放在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上,力求分析得出教材中各目录、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回忆法进行(即在翻开教材前,先努力回忆历史教材每一章的大小标题以及每个标题下所讲的重要事件、这些事件的联系如何),回忆不出来再翻开教材,这样既抓住了主干知识,又能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框架的理解。

2、选择一本质量较高的历史复习资料。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由于商家一味的追求利润,很多资料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印刷不清、题量少价格高、甚至参考答案错误多多,而学生往往不辨真伪,一看到资料就买,有些学生手中甚至每门学科往往有四五本参考资料。小编认为,学生手中只要有一本历史复习资料就可以了。

篇5:202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

所以高考数学冲刺复习最重要的还是要夯实基础,把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和习题都理解一遍,稳扎稳打,确保记牢了全部的基础知识和公式,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另外,还要多做题多练习,多做才明白自己哪些地方还没学懂。

老师对高考数学冲刺复习一般都会有两种方法,一是复习知识点;二是对难题试卷上的错题进行评讲。知识点的复习其实就是在帮助大家夯实基础,对难题和试卷上的错题进行评讲其实就是在教我们如何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解题,以及查漏补缺,看我们还有哪些地方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因此在听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笔记,对一些很有代表性的难题、错题进行记录,以便日后复习和思考。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一定会做大量的试卷、试题,小编认为同学们做题其实是为了检测哪些知识点我们还没有掌握,因此,并不是说题做的越多就越好。

做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要掌握解题的方法,如果做题的时候你对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而你不去学习、理解,下一次你做同类型的题还是做错,那么我们做题的目的又在哪里呢?所以,高考数学虽然需要做题,但是掌握解题思路与方法才是做题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篇6:202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

其实 第一轮的目的是 培养 数学思维 做题是为了达到目的,并不在于多难 多多!书后题目 我个人认为 对于你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对思维方法的建立已经足够。

2.问 用什么教材好呢?

我看书时候就是用的 同济四版 高数 概率 线代 书 忘了什么名了。书本再好,还要自己喜欢。:)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吧!其实上学时候用过的就可以,有条件 可以结合一下数学专业的书 目的是达到知识系统化。

3.在职时间少!怎么办?

我是毕业后自己在家复习的,根本没找工作 所以相对时间多。对那些在职的哥哥姐姐可能就帮不上什么忙了。但,我认为注意基础是一劳永逸的。

4.数学作题还是很关键的。光靠教科书上的那些题,行吗?

对于作题,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是关键,但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我已经强调过多次----基础。作题是为基础服务的。光做书上的题目对考研究生来说是不够。但对于解决第一轮复习来说 还是够的。以后我会介绍如何进行 第二轮 第三轮 的复习!

5.基础不错,是不是只需要看书?

有点不合实际,建议基础好点的同学还是书和教材一起看把,但是每轮复习的时候都要兼顾教材,第一轮以教材为主,第2轮以强化教材,弄清总体结构,巩固定理公式 第3轮把教材上的定理概念,自己想想那些地方容易产生错误,容易出考点! 这是我认为最中肯的建议。而且含金量丰富哦!我说的是思想的建立。无题量之度量,无分数之划分,确实有点不合实际。这个建议补充了我对基础强调的具体方法。大家一定要学习一下~~

6.看了历年真题基本上都不会做应该怎么办?

凉办! 放在那里,过一段时间就会了。(好象鲁迅说过)不过一定不要放弃呀!

7.作题时是看答案还是去看教材?

这个问题提的有些早。分阶段,有不同的做法。看目的拉。如果你要测试自己的程度,当然要看答案,不过是作完后。现阶段还是看教材,哪里不懂看哪里。产生遗忘,再捡起。最终达到----在心里!

8.除了课本,我们还需要课外作业吗?

课本是基础,基础很重要,但决不能拘泥于课本的水平。数学一的题量、难度远非课本所比!03年我将4本教材连习题全过了一遍,用时过长,结果影响了第二轮综合复习和第三轮冲刺模拟,结果73分。烤研的数学题是又多又难,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以后,谁的冲刺模拟卷作得早、作得多,谁的分就高。一般是10月开始作模拟题,有的8月就开始了,而我11月底才开始模拟,由于时间太紧实际上根本没怎么练。上了考场才发现平时作课本的流畅不见了,明显反应速度慢!感觉自己跟题不是一个境界的!所以以自己的教训苦柬04考友,重要是速度和难度!在课本上不能花太长时间。

这个很明显是肺腑之言啊!20__年的考试数学之所以低,好多是因为题量大,没答完造成的。但具体做法,我不枉加评论。但有一点要知道,模拟冲刺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你基础(即第一轮)复习的好坏。所以对于基础差点的 还是要稳扎稳打。多做基础题目,你也可以提高解题速度。难题分解开来不过是基础题目的堆砌!

9.如何把握心情心态?

充实过好每一天!晚上睡的自然香。睡的好,第二天,会更充实。建议找个志同的异性考研战友,男女搭配学习不累,更可以互相督处!我身边有好多成功的例子呢~~(不许歪想)

10.难题难 怀疑只看课本可否?

我再次声明,我只是说第一轮的重点是什么。以后如何进行,我要等复试结束后写给大家方法。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数学,你会发现----难题都只不过是简单题目的堆砌

★ 高三数学一二模块的复习知识点分析

★ 高三生物高考总复习知识点

★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整合

★ 人教版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

★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 高三数学知识点

★ 数学总复习模拟测试题

★ 小学数学总复习反思

篇7:202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

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人大复印资料的转载文献分析多集中于其他学科,而旅游学者以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为样本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仅张凌云、冉亚楠通过研究2009 年《旅游管理》转载的176 篇论文,把我国旅游学术研究的成果归纳为热点与前沿、学科建设与基本理论和旅游产业转型、集聚和融合等十个方面,以此探析我国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5]。目前,学术界以某一旅游学术期刊为例进行文献分析的论文很多,然而旅游研究需要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仅对某一旅游学术期刊单一样本进行分析虽然能较大程度地反映旅游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但难以全面覆盖旅游研究的内容[6]。

《旅游管理》作为人大复印资料之一,来源期刊近400 种,每一专题都是多种期刊的缩影。《旅游管理》转载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旅游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基本情况,对其进行文献研究能反映我国旅游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旅游实践的新问题。因此,本文以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5—2014 年转载的所有文章为研究对象,从载文数量变化、载文来源期刊、载文作者的地理归属和个体差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和格局做出全面把握。

1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以《旅游管理》为研究对象,数据选取2005—2014 年《旅游管理》共120 期转载文章,经过严格的筛选,剔除一些非学术论文。非学术论文主要包括: 文摘、新闻报道和社论、笔谈、书评、评述、会议纪要、人物传记与访谈、转载来自报纸但字数少于A4纸规格两页的文章等[7]。在数据统计方面,一方面分别按照作者姓名、职称、学位、作者所在单位、单位所属省份、文献来源期刊等进行汇总; 另一方面运用SPSS19. 0 软件对样本数据库进行定量的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利用ROSTCM6 软件对载文研究主题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并构建社会网络分析图。

具体统计细则为[8]: ①对研究机构进行统计时,在文中为单一作者的,则作者所在机构刊文一篇; 为N位作者合作的,则计入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刊文一篇,其余N - 1 位作者如果来自不同研究机构,每个研究机构计入参与文章一篇,如果有两位以上学者来自相同研究机构,则该研究机构只计入参与文章一篇。②对研究学者进行统计时,当文章署名仅有一位作者时,则该作者计入刊文一篇; 文章为N位作者合作的,则计入第一作者刊文一篇,其余N - 1 位作者各计入参与文章一篇。③研究机构、研究学者排名以第一作者转载文章数量为准,当第一作者转载文章篇数一致时,再比较其参与转载文章的篇数。④对近十年来所属单位发生变化的,在分析旅游学者个人排名时,其转载文章予以累加; 分析旅游研究机构排名时,以其转载文章挂名机构为准。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 1 载文数量变化情况

2005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旅游管理》总共发行了120期,共转载1788 篇文章。根据本文的筛选原则,剔除了154 篇非学术性文章,共得到1634 篇有效论文( 表1) 。

注: 转载文章分为上、下两篇或上、中、下三篇的,一律按照一篇进行统计。同样,转载文章分为一二、一二三等的,也仅计入一篇。

2005—2007 年文章总篇数和论文篇数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2007 年转载的文章数量最多,2008 年的文章篇数次之。2008 年以后有效论文的数量和转文的总数量整体上在不断下降,逐渐保持较平稳的状态,非学术性文章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减少。然而,从中国知网( CNKI) 检索可知,每年我国关于旅游的学术文章不断增长,说明《旅游管理》在继续关注旅游实践、跟踪学术前沿的同时,筛选文章的标准逐年提高,转载的文章更具有代表性。

2. 2 载文来源期刊的分布

《旅游管理》是精选国内学术期刊、报纸等的旅游文献汇编,来源刊物众多,分布在各个旅游研究领域。统计分析发现,10 年之中1634 篇载文来源于384 种刊物( 表2) ,基本上涵盖了我国旅游研究的知名和重要的刊物。这些刊物在传播和促进旅游研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2009 年,《旅游管理》来源期刊种类总体上不断增多,从2005 年的85 种增加到2009 年的89 种,其中2008 年最多,达到101 种; 来源期刊的贡献率也在整体上升,说明前五年载文来源期刊的范围在扩大。2010—2014 年,其来源期刊的种类整体上在不断减少,从2010 年的81 种减少到2014 年的74种,其中2013 年最少,说明后五年的来源期刊贡献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范围在不断缩小。总体而言,近十年来源期刊的范围不断减少,最多的有101 种,最少的有67 种,减少了34 种。相应的期刊贡献率呈螺旋式上升和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基本上都保持在年均贡献率为1. 99 的水平,即平均一种期刊每年被转载1. 99 篇。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384 种期刊进行统计,得出被转载8 次以上的期刊,被转载次数可体现期刊的贡献度和学术影响力,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次,按照期刊被转载的文章篇数进行排序,共有31 种期刊( 表3) ,被转载文章篇数962 篇,占论文总数的58. 87% 。

注: 期刊贡献率等于有效文章篇数与期刊种类的比值[4]。

注: 对已经更名的期刊一律采用现用刊名。期刊类型参照《2014—2015 年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和《2014—2015 年南大核心期刊目录》,其中●代表CSSCI期刊,■代表CSSCI扩展期刊,▲代表北大核心期刊。

国内学术期刊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目前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两大社科类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简称“核心期刊”) 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含扩展版) ”( 简称“CSSCI" ) 。根据这两类核心期刊的划分方式和最新目录,在384 种期刊中的核心期刊有162 种,共转载文章890 篇,占论文总篇数的54. 46% ; CSSCI( 含扩展版) 有164 种,共转载文章985 篇,占论文总篇数的60. 28% ; 同时属于核心期刊和CSSCI的有132 种,共转载文章804 篇,占论文总篇数的49. 20% 。此外,在前20 名来源期刊中,有21 种属于核心期刊,共转载文章篇数584 篇,占载文样本篇数的60. 70% ; 属于CSSCI( 含扩展版) 的有21 种,共转载666 篇论文,占载文样本篇数的69. 23% ; 同时属于核心期刊和CSSCI的有18 种,共转载545 次,占载文样本篇数的56.65% ; 有7 种既不属于核心期刊也不属于CSSCI,共转载257 篇,占载文样本篇数的26. 72% 。由此看来,《旅游管理》的选文主要集中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上,其中CSSCI期刊被转载的次数最多。这两类核心期刊以其较高的权威性、学术性和前瞻性,引领着国内旅游研究的前沿和方向。

从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学科分类可以看出,旅游学并没有专门的学科门类,而是集中在人文、经济、地理、管理、资源科学和综合性的期刊中[9]。《旅游管理》来源期刊的前20 名期刊中,只有5 种是专业旅游学术刊物,它们分别是: 旅游学刊、旅游科学、旅游论坛、中国旅游报和旅游研究,其余26 种均为其他学科门类的期刊,经济学和地理学科占据18 种,说明经济学和地理学是旅游研究最重要的两类学科。

双核心期刊《旅游学刊》是我国旅游界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学术刊物,也是学术界公认的具有高水准的旅游研究期刊。它在2005—2014 年《旅游管理》载文来源期刊中以载文篇数227篇排名第一,而且《旅游学刊》每年被《旅游管理》转载的次数均位居第一。除了上述知名期刊外,根据统计既不属于核心期刊也不属于CSSCI的有189 种期刊,共转载文章557 篇,占论文总篇数的34. 09% 。这类期刊虽然整体上学术影响力较小,但其中也不乏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同样值得研究和重视。

2. 3 载文作者的地理归属

作者研究机构差异分析: 对第一作者的署名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91. 56% 的作者来自各大高校,7. 20% 的作者来自科研单位和行政单位,1. 36% 的作者来自其他单位。这说明《旅游管理》载文作者所属单位主要来源于高校,高校是我国旅游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主要是因为高校是一个不同学科交流和融合的综合基地,拥有众多致力于旅游科学研究的老师和学生,科研资源丰富、科研经费有保障。此外,分析《旅游管理》转载10 次以上的第一作者所属单位,得出排名前34 位的单位名称( 表4) ,共有35 个单位。以第一作者所属单位转载论文767 篇,占论文总篇数的46. 94% 。作者单位排名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各研究机构的学术贡献度和研究水平。35 个单位中有33 个都是高校,其余2 个为科研单位,这从一个侧面再次表明,我国旅游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在高校,高校的旅游学术贡献度最大。

中山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排名前三位。其中,中山大学以第一作者载文49 篇,参与作者载文39 篇排名第一位。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广东省是我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科教等各方面实力雄厚;另一方面,中山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之一,依托于广东省强大的经济支撑和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众多国内外旅游学者把中山大学作为学习和交流的首选。此外,中山大学形成了以保继刚、张朝枝、谢礼珊等为代表的一支具有强大学术影响力的旅游研究团队,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硕士和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第一作者载文47 篇,参与作者载文20 篇排名第二位,除了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之外,其旅游科研工作一直居于我国领先水平,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陕西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第一作者载文量43 篇,参与作者载文43 篇,这主要得益于以马耀峰、孙根年教授为首的学科带头人把地理学与旅游学进行交叉融合,深入探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我国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十年来中山大学有31 位学者的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被《旅游管理》转载,成为被转载学者聚集最多的研究机构,众多高产学者使中山大学的旅游科学研究领先于其他机构,中山大学中最多产的学者为张朝枝教授( 第一作者载文5 篇,参与作者载文1 篇)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有28 位学者的文献被《旅游管理》转载,有4 位学者的载文量排名前14 位; 安徽师范大学有27位学者以第一作者身份被转载,载文数量方面的第一作者载文30 篇,参与作者载文35 篇,排名第九位,成为中部地区较多产的研究机构。值得注意的是,2005—2014 年《旅游管理》载文排名前16 位( 表6) 的作者中并没有该校学者。这表明安徽师范大学虽然学者数量比较多,但相对稳定的多产学者较少。

进一步分析单位为高校的作者,可获得导师信息的有419人,其中第一作者有199 人,参与作者220 人。第一作者样本下,博导有106 人,占样本的53. 27% ; 硕导有93 人,占样本的46. 73% 。参与作者样本下,博导有170 人,占样本的77. 27% ;硕导有50 人,占样本的22. 73% 。可获得学生信息的有665 人,其中第一作者有386 人,参与作者279 人。在第一作者中,博士研究生有198 人,占样本的51. 30% ; 硕士研究生有187 人,占样本的48. 45% ; 本科生有1 人,占样本的0. 26% 。在参与作者中,博士研究生有93 人,占样本的33. 33% ; 硕士研究生183 人,占样本的65. 60% ; 本科生有3 人,占样本的1. 08% 。在高校老师中,硕导以上的老师学术能力最强; 在学生中,研究生的学术水平高于本科生。可见,我国旅游科学的研究得益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尤其是高校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贡献最大。

作者空间差异分析: 研究机构的学术差别必然会导致旅游研究的空间分布不均,从作者的空间分布看,我国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 表5) 。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 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湖南、陕西、福建、浙江、湖北、四川,第一作者共转载文章1031 篇,占论文总数的63. 10% 。这10 个省市是我国旅游科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得益于繁荣的经济、发达的旅游产业、领先的科教水平和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其中,北京市以第一作者载文229 篇和参与作者载文137篇位于首位,占论文总数的14. 01% ,其余地区第一作者转载论文篇数均不超过10% 。内蒙古、海南、澳门、宁夏、青海、新疆、西藏、香港、台湾9 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转载文章篇数较少,均不超过10 篇。研究表明,我国旅游科学研究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2. 4 载文作者个体差异分析

根据作者的载文数量可将作者分为: 随机作者( 载文1 篇) 、多产作者( 载文大于1 篇小于5 篇) 、高产作者( 载文不少于5篇) ,分析作者的旅游研究水平[10]。十年中,随机作者最多,有917 人,约占78. 38% 。这类作者的旅游研究实力最弱,流动性最大,旅游研究的连续性不强; 其次是多产作者,有226 人,占19. 32% ,多产作者的学术水平较强,且较稳定; 高产作者有27人,人数最少,仅占总人数的2. 31% 。但是高产作者的载文量共有168 篇,占总论文篇数的10. 28% ,可见高产作者的旅游研究实力最强,对旅游科学研究的贡献最大。

作者的学位和职称差异情况: 在1634 篇载文中,第一作者共有1170 人,参与作者有867 人,统计发现作者在学位、职称、单位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载文作者的学位水平看,可以获得学位信息的作者有1473 人,其中第一作者有995 人,参与作者有478 人。在第一作者样本下,博士学位有699 人,占第一作者样本的70. 25% ; 硕士学位有293 人,占第一作者样本的29. 45% ; 学士学位有3 人,占第一作者样本的0. 30% 。在参与作者样本下,博士学位有271 人,占参与作者样本的56. 69% ; 硕士学位有204 人,占参与作者样本的42. 68% ; 学士学位3 人,占参与作者样本的0. 63% 。由此可以看出,载文作者的学位不低于学士水平,具有博士学位作者的论文被转载的次数最多。这说明作者学位越高,对问题的洞察力越强,旅游研究深度越高,其文章越容易被《旅游管理》转载。

从载文作者的职称方面看,可以获得职称信息的作者有1380 人,其中第一作者有934 人,参与作者有446 人。在第一作者样本下,讲师有327 人,占第一作者样本的35. 01% ; 副教授有317 人,占第一作者样本的33. 94% ; 教授有279 人,占第一作者样本的29. 87% ; 其他职位( 公司高层、报社编辑、酒店和旅行社管理人员等) 有11 人,占第一作者样本的1. 18% 。在参与作者样本下,讲师有99 人,占参与作者样本的22. 20% ; 副教授有90人,占参与作者样本的20. 18% ; 教授有241 人,占参与作者样本的54. 04% ; 其他职称16 人,占参与作者样本的3. 59% 。由此可以看出,拥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作者的论文被《旅游管理》转载的概率越大。

载文第一作者的排名情况: 以第一作者身份,转载文章4 次以上的作者有49 位( 表6) ,仅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4. 19% ,但这49 位学者的载文量共有317 篇,占总篇数的19. 40% 。戴斌、李庆雷、罗明义、杨勇分别在2005—2014 年《旅游管理》转载的论文中以第一作者身份载文10 篇,成为转载率最高的作者; 其次是张凌云、戴学锋,均以第一作者身份载文8 篇,成为高转载率的作者。可见这些学者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较全面的反应我国旅游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他们是我国旅游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共同推动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 5 载文研究主题分析

《旅游管理》近十年转载的文献一定程度上可代表我国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载文研究主题能获悉我国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其中文章题目概括了论文的研究主题,隐含着旅游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1]。通过分析2005—2014 年《旅游管理》转载论文的文章题目,可得出近十年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因此,本文就载文的题目利用ROSTCM6 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并构建社会网络分析图( 图1) ,并把载文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进行了归纳( 表7) 。ROSTCM对文章题目分别进行分词、提取高频关键词、过滤无意义词、提取行特征、构建网络等步骤之后把单个孤立的个体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图联系起来。近十年我国旅游研究围绕核心主题“旅游”涉及了众多高频关键词。结合图1 可见,研究、分析、中国、发展、开发、影响、目的地、实证、资源、理论、市场、模式、区域、企业、入境、文化、经济、营销、问题等与旅游研究的关系最密切。这表明在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建设、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入境旅游市场研究、旅游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文化遗产旅游等方面的文章转载率较高,也是旅游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①旅游发展的研究。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不够成熟,发展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类文章主要是运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在各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主要研究热点有旅游饭店业、旅游企业、旅游消费、入境旅游、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景区建设、旅行社、乡村旅游、区域旅游合作、旅游目的地、文化遗产旅游、生态旅游等方面。②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经营权、生态旅游资源、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协作、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旅游资源羡余等方面。③旅游目的地的研究。旅游目的地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其中,旅游目的地营销、游客满意度、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管理体制、目的地形象定位、空间结构、品牌化经营等是研究重点。④旅游企业的研究。学者们对旅游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企业发展战略、运作模式、创新模式、员工服务导向意识、企业社会责任、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服务质量、多元化经营、产品差异化、投资环境等方面。⑤旅游市场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研究热点有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农民旅游市场、区域旅游市场、旅游市场价格竞争、老年旅游市场、奖励旅游市场、黑色旅游市场、智慧旅游市场等方面。⑥旅游学科的研究。旅游学科一直比较薄弱,学者们探讨了旅游学科理论体系,并试图为旅游学科体系建立基本框架。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学科基础理论构建、基本概念的解析、学术研究综述等。

3 结语

通过对2005—2014 年《旅游管理》转载的文献来源期刊和作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和格局。分析发现我国旅游科学研究在学科刊物、研究机构、学者及个人贡献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科刊物方面,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文章被《旅游管理》转载的次数最多,说明这两类期刊的文章质量最高,最值得学术界研究; 研究机构方面,高校是我国旅游研究的主要力量,中山大学在所有研究机构中以转载文章数量最多排名第一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分别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 载文作者方面,随机作者所占比重大,多产作者和高产作者比重小,载文作者连续性不强,流动性大; 在个人贡献度方面,戴斌、李庆雷、罗明义、杨勇、张凌云、戴学锋等学者以第一作者身份的载文数量较多排名靠前,其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外,研究还发现,学者的职称和学位越高,其研究实力就越强,文章越容易被转载。

近十年来我国旅游研究内容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多元化。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旅游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旅游经济与旅游产业等方面一直是旅游学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也是《旅游管理》出现频率最高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的选题上,实证型、热点型和创新型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说明我国旅游研究不再只注重定性地描述分析、理论和现状的解释说明等,更多地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理论上,虽然旅游学科基础理论方面的文章有所增多,但是仍然比较薄弱,而且旅游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主要集中在一些高产作者。

通过研究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探究我国旅游的研究现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虽然《旅游管理》来源期刊十分广泛,但毕竟是期刊文献的精选,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旅游文献。研究对象也比较局限,只针对一种二次文献刊物,未来应和其他二次文献、旅游期刊等刊物进行对比研究。其次,由于载文报刊类型较多,很多情况下难以搜集到作者及其单位的相关信息,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只统计了可获得的信息,样本数据库不够完整,难以准确反映我国旅游研究的全面情况。此外,本文只研究了近十年的转载文献,未来可以对创刊以来的载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比较我国旅游研究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并探讨未来我国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俊.台湾文学研究在大陆:1997-1999年——以“人大复印资料”为视角[J].台湾研究集刊,1999,(4)∶83-91.

[2]黄敏.2001-2004年《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民族问题研究文章的统计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3)∶103-106.

[3]李勇勤,郑国华,李帅.近10年《人大复印资料体育》载文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0)∶35-38.

[4]平和光,胡仁东.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5-2014年)载文相关信息的计量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21-25.

[5]张凌云,冉亚楠.2009年旅游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窥探——基于200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的统计分析[J].旅游科学,2010,24(2)∶77-86.

[6]冯凌,石培华,刘佳峰.基于期刊论文时序特征的中国旅游研究30年历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2)∶239-248.

[7]韩映雄.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分布——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7年)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9,(3)∶6-12.

[8]李经龙,徐玉梅,王亚茹,等.近十年国际旅游研究格局分析——以ATR、TM和JTR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6)∶748-752.

[9]兰超英,张凌云.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影响因子研究[J].旅游学刊,2013,28(3)∶96-105.

[10]李经龙,徐玉梅,詹染,等.国际旅游研究格局变迁研究——以ATR、TM和JTR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7)∶850-853.

篇8:2023年居家办公管理制度

一、全体人员坚持网上点到制度,每周周一至周五,利用中心微信群于上午07:30—8:30、下午13:30—14:30进行上班报到,由办公室于当日进行汇总。

二、因私事或生病需要请假,一日之内须报科室领导批准,二日之内须报分管副主任批准,二日以上须报中心主任批准。副主任请假须报中心主任批准(可采取短信、QQ或微信等方式)。

三、因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应提前一天报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后,向学校提出进入申请。特殊情况下,可向保卫处领导报告,经批准后直接到校大门办理入校手续。

四、全体人员每日做好工作记录,待正式上班后由办公室收集汇总,交分管副主任审核;分管副主任的工作记录交中心主任审核。

篇9:2023年学校工会人员管理制度

2、加大工会组建力度,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以“两新”组织组建为重点,全面完成上级工会组建指标;以“规范化建设”为标准,规范工会组织运作;以创建“职工之家”为载体,推动基层工会工作有效运作。

3、加强维权机制建设,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各项维权机制的运作,推进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和工资协商的制度建设;坚持和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政务公开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建制率和规范运作;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加强职工帮扶制度建设,加大帮困救助力度,抓好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实施和帮困送温暖工作。

4、深化职工素质工程,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开展学习型“争创”和技能比武活动;搞好评先工作和开展弘扬劳模先进精神活动;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崇尚爱岗敬业精神;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升职工文明素养。

篇10:2023年档案资料管理规章制度

一、档案管理的范围

本公司所有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包括:对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包括行政事务、企业管理、劳动人事、培训教育、安全管理、后勤服务、外事工作等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材料,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形成的经营决策、计划工作、统计工作、物资管理、产品销售、财务管理、生产调度、设备工装(模具)管理、能源管理等方面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材料。

二、档案的管理部门

公司综合事务部为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公司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对公司各类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进室前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应按照明确的归档时间和归档范围,定期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确因工作需要继续使用的文件资料,原件移交档案室,使用部门留存复印件。接收档案必须认真验收,并办理交接手续,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使档案更好地为公司各项工作服务。

三、档案的分类

在切实遵循《中国档案分类法》前提下,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所涉及的档案划分为十大类:

1、行政管理。

2、人事管理。

3、财会档案。

4、生产经营管理。

5、技术质量安全管理。

6、基建档案。

7、外来文件。

8、声像档案。

9、实物档案。

10、其他档案。

财会档案是公司财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实物档案是公司各类活动中形成的如模型、样品、赠品、证书、奖杯奖旗等实物。以上十类档案中,每一大类档案内容又要根据需要及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小类进行管理。

四、归档要求

1、归档的文件材料要完整、系统、准确。

2、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是原件。如是传真件等不易保存的文件材料,应留复印件,并将复印件与原件一起存档,并加以说明。

3、存档的文件、材料应按照自然形成、保持历史联系的原则,并按立卷要求特征及文件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立卷和编目编号。

4、档案名称的填写要注意内容准确,文字简练通顺,结构完整,必须揭示卷内文件的内容和成份,并区分保管期限。卷内文件应按问题或文件形成的时间系统地排列,按顺序编号,填写“卷内目录”。目录各项必须填写清楚(一律使用黑色中性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装订整齐。

5、档案盒(袋)内文件的排列:档案袋内文件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依序排列在一起,即章程、批文在前,计划、总结在后;正本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案件材料中结论性材料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其它文件按文件的重要程度或形成时间先后排列。

6、文件归档份数:一般归档1份,重要的和经常使用的文件归档2份或3份。对无保存价值和重复文件,需要办理销毁手续。

7、归档时间:部门或责任人应于相关工作结束后立即(最迟一周内)将应立卷归档的文件整理立卷,向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归档。

五、档案的查阅和借阅

1、查阅档案应填写档案查阅登记表,写明查阅时间、查阅内容、查阅目的等。有关人员应在档案室内查阅档案资料,阅后及时归还。

2、查阅档案资料时一般不得对其进行复制。确有特殊情况必须复制的,应填写档案资料复制申请单,经所在部门经理签署意见后方可复制。

3、原则上本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都可以借阅,但必须由所在部门出具借阅申请并由部门经理签名认可。借出档案时应注意档案的密级要求以及借阅人的相关权限。借阅档案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借阅者不得自拿、自取、自放档案,严禁擅自打开档案柜翻阅查找。

(2)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定期归还,确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时返还的,需办理续借手续,否则按管理规定停止借阅。

(3)要爱护档案,不得丢失,并注意保密,不得擅自转借他人。

(4)所借档案不得随意折叠和拆散,严禁对档案随意更改、涂写。

(5)借出和归还档案时,应办理清点手续,由档案管理员和借阅者当面核对清楚。

(6)档案如有丢失、损坏或泄密,要立即追究当事人责任。

(7)调离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清理移交档案文件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

六、档案的移交

档案移交必须办理移交手续,填写移交清单,经移交人签字,接收方核对签收。

七、档案的保管

1、要做好档案的防火、防虫、防盗、防尘、防阳光直射“五防”工作。

2、档案柜所在办公室严禁吸烟。

3、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档案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4、对于不易继续保存的档案资料,应及时予以复制;对于已破损的档案资料应及时予以修复。为做好档案的提供和利用工作,所有文件资料均应按照其分类组卷,并按照其性质分为短期、长期、永久三类分别保管。

5、档案管理部门除外,其他各部门人员不得查阅与自己工作内容无关的档案资料。

八、档案的销毁

上一篇:我给妈妈擦皮鞋下一篇:围手术期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