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024-07-20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用7篇)

篇1: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必然趋势。生物学教学非常注重直观,而多媒体组合这种方式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进行学习,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真正实现视听的 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学手段活起来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催化剂。

生物图片使生物变“活”

利用网络、光碟、VCD中的图片,并加上文字说明,使图片与文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直观效果。例如: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课件,采用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能够让学生认识多种动植物。有些学生自己有电脑,还可以拷贝,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

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变“活”

生物学教学非常注重直观,而多媒体技术集动画、图像、音乐等媒体于一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化微观为宏观。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观察到一些生物学现象。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试验,是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的,一般中学没有这种条件,但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可以很清楚地说明浸染细菌的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化快速为慢速。一些生物学现象是非常快速的,学生不容易观察。这时,采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可使图像化快速为慢速,甚至可以暂停下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同样能够化慢为快,把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的生物学过程在几分钟内播放出来,如花的开放过程等。

化抽象为形象。自然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实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光合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多媒体让教师变“活”

虽然多媒体课件制作时比较费力,但一旦制作完成后,修改方便,可以反复使用,真正让教师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历史,并且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活”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师上课只要轻击鼠标,原来要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就立即出现,节省了写板书、擦黑板的时间和精力,又没有粉笔灰的污染。

精彩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主要依靠语言来进行,教学语言活起来是课堂活起来的核心。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保证,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增强教学语言的力度和魅力:第一,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第二,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内容深刻、形象具体、通俗易懂;第三,教学语言要激情风趣,变化多样,抑扬顿挫,有节奏、技巧和感染力,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精心质疑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重视求异、质疑和辩证的思维训练。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中的趣味因素、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质疑能调动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问才能点燃学习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热情,这样课堂会很快“活”起来。否则,教师平铺直叙,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不动脑筋,不去思索,无动于衷,课堂怎么会“活”起来。

当然,教师要善于质疑,因为不同的疑问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答案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性。例如:讲种子休眠时提问,西红柿种子播种前为什么要清洗?讲根的结构时提问,树木移植时为什么根要带土?把生产生活实际知识引入课堂,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动脑。

新课程环境下的现代课堂更多地应该关注学生,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关注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和水平。但在整合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的信息素养跟不上,不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搜集、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要开展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我们也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巨大的变化,使我们的生物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篇2: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活起来,以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什么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不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一部分原因也得归于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应该说没有顾及到不出彩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态度。我们一旦擅自拔高了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探究能力,那探究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所以说,我们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的考量,毕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探究的实践者,设计出与他们实际能力相符的活动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科学探究活动地顺利开展。

1、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的问题。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个创设的情境中,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针对某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解决问题。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浙江省著名的科学教师邵锋星在教学《水和水蒸气》时,离上课还有三分钟时,老师走上讲台,问学生当地有什么名胜古迹,随后请小朋友选择一个景点,用湿巾把名称写在黑板上,向大家介绍。上课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刚才写在黑板上的字,大家有什么发现?”学生亲眼目睹了用湿巾写的字

由清晰逐渐淡去,直至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全过程,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一个简单的课前热身,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了无痕迹地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生活情境,善于利用情意需求,让学生在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全新知识体系中形成乐于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研究的科学素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当然,有些时候,学生可能对探究对象在启始阶段并没有很强的兴趣,对这种情况,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效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别人看,让别人来欣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同学间的认同和肯定,获得成功感,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2、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前,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人是天生的探究者。我们的科学探究正是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科学性的问题最好是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现象或事物引发的,并且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前奏。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执教《空气》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这位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空气的了解,然后给学生一个保鲜袋,再让学生玩玩空气,通过玩,再发现空气的特点,并且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大部分的老师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提问:关于空气,你们还想研究什

么?这样一引导,学生的思维很散,他们会提出一些比较肤浅而且不值得或是根本不需要探究的问题来,那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上时间浪费了不少,可是真正想让他们探究的问题没有提出来,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位老师在大家交流了对空气的发现后,又拿出一个汽球吹给学生看,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了起来,然后又拿出一个饮料瓶,把汽球放进瓶子里,并且套在瓶口上再吹,但老师没有马上吹,而是问学生能不能吹大,大部分学生都说能吹大,然后老师请学生上来吹,结果与学生的猜测不一样,这个时候这位老师便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是什么原因呢?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便产生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由此开始。

二、让学生进行充足的有效的探究。

比如在教学《饮食与健康》一课,我引导学生在组内、班内分两个层次来统计喜欢吃的食物,观察统计结果,思考、讨论是否最喜欢吃的食物就含有所有的营养,促使学生意识到:“没有哪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食物要均衡、全面,不挑食,不偏食”。统计中的每一食物又可以为分类作准备,分类就可以分析每一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因此,这一环节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心统计,仔细观察,充分讨论,正确分析,深刻体会,这样铺展开来,挖掘下去,充分展现了这一活动的价值。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产生了很多思维火花,有了很多的收获:知识上、方法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做的充足时间。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去尝试,还要尝试错误,其间,学生的思维在逐渐地发展,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顿悟。这一过程需要时间,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设计探究活动的时间,如果设计得恰到好处,教师就没必要“快点”之声叠起,扰乱学生的思维,影响探究的实效性。

三、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有效的指导。

学生探究时,教师必须俯下身子,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及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点拨,不能完全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探究中“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所获,”才能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现在的科学课堂经常会出现“一动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教学现象。组织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组织教学的好坏,不仅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项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在学生探究时,可以用适当的评价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采用口令,树榜样,呈现新鲜材料方式来调控课堂,也可以用时间来调控。记得看章鼎儿老师在上《橘子》一课录像课时,学生在剥桔子,数橘瓣,挤桔汁,尝橘水后,已经兴奋到停不下来的程度,这是,只见章老师不慌不忙的拎起一盏自制的点燃的小橘灯,静静地伫立在同学面前,慢慢地同学们都被章老师的小橘灯吸引过来,教师不用一句话,控制了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学功力和智慧。除了调控,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指导也影响着探究的有效性。学生探究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排查最佳的方法,择清思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于不同的指导,甚至手把手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完全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效性。这样做并不违背自主性的原则,小学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付出了努力,获得了成功,期间不论教师给予多大的帮助,多数学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都会非常喜悦。如果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去,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师适度合理的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就会变得探究目的不明确,甚至偏

离方向,导致探究失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探究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合理指导,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教师的有效调控和指导,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金手指”,确保探究活动有序、高效的展开,使课堂充满智慧,才不会和新课程理念“形似而神离”。正如有人所说:“知识,只是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它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当然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可以依托的协助者。

篇3: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高中生,生物课,课堂

一、开好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上好第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按照课本的编排去上第一节课, 为了改变学生初中学习生物的态度和习惯, 也为了引起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我认为我们应该冲出课本圈圈, 活用教材。除了把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知识, 我会在第一堂课中列举大量的与生物相关的事例, 比如同学们有时候会感冒生病, 为什么有些同学经常生病, 而有些同学却不会呢?同学们爱吃的学校门口的小吃零食, 它们到底卫不卫生呢?近年来地球上消失了很多的生物种类, 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呢?我还讲了一些生物科学家, 如达尔文、李时珍、孟德尔和童第周等的成长史、求学经历及主要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风趣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课堂中风趣的幽默的语言一定可以吸引学生, 我们生物课堂更是如此, 在高中因为课程设置的原因, 使高中课堂沉闷、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费劲, 动力不足, 教师在上课时也因为高考的要求压力很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都觉得“苦”其实在生物的课堂中我们完全可以“苦中作乐”, 用亲切的语言、有趣材料和活跃的思维,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将沉闷的问题轻松话, 使无趣的问题有趣起来。比如, 在讲细胞呼吸时, 讲到发面时的呼吸方式, 同学们觉得很抽象, 我就举例说:“同学们有没有因为吃馍馍多了而醉了的现象啊?”同学们一听, 班里就像开了锅一样, 同学们兴奋的讨论着, 都觉得我说得很可笑, 可是笑着笑着忽然就明白了, 我们都不会因为吃馍馍而醉了, 说明在发面过程中的并没有产生酒精, 那么发面过程中的主要呼吸方式还是有氧呼吸啊!这样即解决了问题又娱乐了课堂。在讲解“基因重组”的不定向概念时, 为了让学生轻松地理解, 我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一位美丽的舞蹈演员, 拒绝了很多帅哥的追求, 却给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写了一封情书, 她说希望爱因斯坦能够接受她并与她结婚, 因为如果他们能够结合, 那生出来的孩子, 一定会遗传爱因斯坦的大脑, 遗传她自己的美貌, 爱因斯坦回信中问了一个问题“那如果那孩子遗传了你的大脑遗传了我的长相, 可怎么办啊?”请问同学们, 他们说的能实现嘛?同学们兴奋的讨论起来, 虽然不能说得很好, 但很明显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介绍“细胞癌变”的诱因时, 我结合学生抽烟的现象, 表情很认真地说:“其实爱抽烟的同志完全没有必要用钱去买烟, 咱们这里到了秋天有焚烧树叶的情况, 吸烟人士完全可以去焚烧现场, 免费享受, ”说到这同学们特别不解地望着我, 我接着说, 因为吸烟的过程就是燃烧烟叶的过程, 和焚烧落叶的本质完全相同的啊!”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 他们对抽烟行为的不认同了!如果以上的难题, 我们只是用我们的理论去说教, 去严厉的制止, 效果应该不会太好吧!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留住学生。

永远的说教、灌输只能让学生感到疲惫和厌倦, 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1.利用比喻化疑难。在讲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时, 我把一组的每个同学比作氨基酸, 让同学手拉手站队, 拉手的过程就是脱水形成肽键的过程。在讲解“酶的特性”时, 我把酶高温致死, 低温抑制比喻成动物的死和睡觉, 很好地将高温和低温对酶影响的区别体现出来。2.利用诗词增诗意。将到叶片中的矿质元素时, 我用“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表现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在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时我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说明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不需要能量的特点, 用“逆水行舟用力撑”来说明主动运输的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消耗能量的特点。3.利用口诀谐音助记忆。叶绿体中所含的色素种类记成胡黄ab。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铁猛碰新木桶” (铁锰硼锌钼铜) , 在讲《伴性遗传》的遗传病的判断方法时, 遗传病的类型较多, 判定方法也较多, 就可以给学生们总结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判断方法是“无中生有为隐性, 生女患病为常隐”、“父正女病”等判定口诀, 就可以使学生较快较准地分析判断出遗传病的类型。再比如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可以记为:前期是“仁膜消失现两体”、中期是“赤道板上排整齐”、后期是“一分为二向两极”、末期是“两消两现新璧现”。这样既突破了重难点, 又让学生记起来朗朗上口, 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利用幻想助理解。如:为什么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这样我们就不用吃饭了, 晒晒太阳就可以了啊?这种联想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将细胞想成一个大的工厂, 细胞器就是各个车间, 这种联想有利于学生理解整体和个体之间的联系。5.让理论知识生活化。在生物知识中有很多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 如:为什么我们在长跑后肌肉会酸痛?为什么放久了的苹果会散发出酒味?长期密封的地窖为什么很危险?这些都体现了细胞呼吸的特点, 相信如果讲课时加入这些例子, 会使课堂活跃不少。6.利用教具解难题。在生物课堂中有很多的挂图、模型和实物, 让学生多动手, 多研究比学生看课本学实验要好得多, 如, 有关有丝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多动手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7、利用多媒体活跃学生。现在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这大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对生物这门可来讲更是如此, 对于知识点当中抽象的难点, 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的结构等, 我们都可以利用课件、动画来展示, 使复杂变简单, 抽象变直观, 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展示一些有关环境和濒危物种的视频, 引起学生们关注, 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地球上“环保战士”。8、简笔画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不要以为只有小学课堂才需要简笔画, 高中生物理论性强, 不可能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聚精会神,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如果教师能以简笔画来活跃课堂气氛, 可谓寥寥几笔, 胜似千言。当然这也是教师展现个人魅力的好时机。如减数分裂细胞分类图,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等。9.利用课堂游戏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上如果能够适时的安排一些有关的小游戏, 就会有寓教于乐的收获。如, 我在讲DNA的多样性时,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我就安排两组的同学组成DNA的两条链, 同学的不断地变换位置来表现碱基对的排列方式, 清楚地表现出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的多样性。

四、丰富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

由于课堂内教师要面对全体, 最终还要面对高考, 所以又不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都无法讲到,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如我们学校校园里的树种很丰富,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植物, 为植物作标签, 做叶脉书签;利用学校的研究性课题, 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身边微生物, 让学生动手制作细胞的三维模型等。

总之, 在我们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有效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 让我们的生物课堂真正“活”起来, 这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

篇4: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图片;多媒体;精心质疑;精彩的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96-01

一、生物图片使生物变“活”

利用网络、光碟、VCD中的图片,并加上文字说明,使图片与文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直观效果。例如: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课件,采用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能够让学生认识多种动植物。有些学生自己有电脑,还可以拷贝,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

二、使教学内容变“活”

生物学教学非常注重直观,而多媒体技术集动画、图像、音乐等媒体于一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化微观为宏观。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观察到一些生物学现象。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试验,是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的,一般中学没有这种条件,但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可以很清楚地说明浸染细菌的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化快速为慢速。一些生物学现象是非常快速的,学生不容易观察。这时,采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可使图像化快速为慢速,甚至可以暂停下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同样能够化慢为快,把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的生物学过程在几分钟内播放出来,如花的开放过程等。

化抽象为形象。自然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实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光合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三、多媒体让教师变“活”

虽然多媒体课件制作时比较费力,但一旦制作完成后,修改方便,可以反复使用,真正让教师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历史,并且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活”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师上课只要轻击鼠标,原来要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就立即出现,节省了写板书、擦黑板的时间和精力,又没有粉笔灰的污染。

四、精彩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主要依靠语言来进行,教学语言活起来是课堂活起来的核心。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保证,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增强教学语言的力度和魅力:第一,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第二,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内容深刻、形象具体、通俗易懂;第三,教学语言要激情风趣,变化多样,抑扬顿挫,有节奏、技巧和感染力,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五、精心质疑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重视求异、质疑和辩证的思维训练。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中的趣味因素、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质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问才能点燃学习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热情,这样课堂会很快“活”起来。否则,教师平铺直叙,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不动脑筋,不去思索,无动于衷,课堂怎么会“活”起来。

当然,教师要善于质疑,因为不同的疑问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答案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性。例如:讲种子休眠时提问,西红柿种子播种前为什么要清洗?讲根的结构时提问,树木移植时为什么根要带土?把生产生活实际知识引入课堂,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动脑。

新课程环境下的现代课堂更多地应该关注学生,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关注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和水平。但在整合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的信息素养跟不上,不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搜集、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要开展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我们也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变化,使我们的生物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篇5:如何使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化课堂教学

与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少了许多生动有趣、色彩鲜艳的感性材料,转而变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显得抽象难懂,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并不少,关键是如何挖掘教材,创设情境。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其次,运用诗情画意般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对所学知识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活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我们可以从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角度入手,联系种子的结构与成分,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植物营养生长过程中的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和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等等,还可将大棚栽培中的生产措施与相关知识联系,将生态农业与相关知识联系。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际、国内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对生物和人类带来的灾难情况,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三、关注边缘学科知识,活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特别是物理、数学和化学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人们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几乎都得益于其他学科的帮助。如果所学其他学科的知识能被用来解决本学科问题,往往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碱基计算中等比定律的运用,遗传规律的计算中两数和的平方的运用及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的运用等;与物理知识的联系:植物的色彩与物理光谱知识就有最直接的联系,没有显微镜的发明,对生物的研究能进入到微观领域吗?不懂X射线衍射知识,J.D.Watson和F.Crick怎能创立DNA分子结构模型呢?与地理知识的联系:没有地质学的知识和自己环球航行考察,达尔文能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吗?等等。以上事例说明,相关学科发展能够推动生物学的发展,更能有助于学生对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多学科知识的引入和讲解,才能够使学生多角度地认识生物学,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也倍感教师的知识渊博,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

四、灵活利用课程资源,改变教学环境,活化课堂教学

学校里的实验室、生物园、图书馆、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及青少年活动场所和社区机构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利用这些资源,活化课堂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展台、背投、影碟机、录像机等现代设备,使学生看到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各种生物,使学生看到了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使学生看到了静止的图片是怎么联成动态的过程,使学生听到了纷繁世界动物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仅仅依靠书本上文字、插图就会使课堂单调、死板。如讲态系统有关内容时,我们利用录像资料,为学生展现了各个生态系统的勃勃生机,各个生态系统的典型动物、植物就在眼前,使学生身临其境,从中迅速得知各生态系统的概况,加深了对各生态系统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科技发展新成果和社会热点,活化课堂教学,利用生物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故事,活化课堂教学。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我们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增强对教育机制的理解,提高捕捉教育契机的敏锐性,才能与学生一道共同构建活跃、开放、发展的课堂。在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还要把最新的空气吹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时代的气息,这样的生物课堂才能“活”起来,充满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丁远毅,崔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顾福康.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2005.

篇6: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互动;探求;高效英语课堂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互动课堂无疑是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为了让让互动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里“活”起来,我的设想是以下五个步骤: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注重趣味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1.新奇引趣法

(1)以英文歌曲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欣赏音乐可以使人得到美的享受。Chant(吟颂,咏唱)就是一种有节奏的歌谣,内容丰富有趣、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结合学情自编chant,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歌谣。可以通过“旧瓶装新酒”的方法,让学生们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

(2)利用口诀简化难点,使学生顺利攻克难关

在学习多个词修饰名词的顺序时,比如a small black cat,有这样的口诀,“限冠形龄色国材”—— 限:限定词;冠:冠词;形:形容词;龄:年龄;色:颜色;国:国家;材:材料。

(3)以百变游戏为铺垫,借助游戏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

教师在课堂上将枯燥的英语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头脑风暴法、单词接力赛等。

2.竞赛激励法

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1)小组比赛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信的交流场所,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赛。如学了情态动词could,启发学生用could造出六个句子。要求四大组参赛,相互评判或者由老师评判,并实行记分制,最后得分最高的组获胜。

(2)男女比赛,开展daily report活动

Daily report即每节英语课前,让男女同学轮流上台用英语演讲,每天一人,然后就演讲内容进行问答。演讲内容由易到难,由少变多,这样既锻炼说的学生,又提高了台下学生的听力辨析能力,同时让班级充满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见情思意

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等,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尽量做到可见、可触 、可尝、可闻,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教师适时启发诱导,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践证明无论记忆多少语法规则,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创设情景学语法,既学了语言又学了语法,一箭双雕,符合用英语来学英语的原则。但学生还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出规则,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启发得出规则的具体过程为:积累材料、套用句型、点破规则、练习运用、系统归纳。

四、开展探求活动,形成高效英语课堂

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就要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体现为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寻求一种答案,而学生并不因为找到一个答案而满足,而是一问多答。而创造性活动便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比如,当学生对于一般问句、选择问句、特殊、反意问句等基本掌握后,搞一些多项性提问,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结构都是学习语言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材料。语言交际能力主要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力求根据交际性原则,充分利用幻灯、简笔画、表演、对话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际。因为只有贯彻交际性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才会真正成为动态式。

六、结语

要改变目前英语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千方百计地把一些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在互动交际中学会运用英语。教学活动的形式要不断创新,避免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尽可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真正让互动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里“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2年1、6期.

篇7:让高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活跃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氛围,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那么,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呢?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氛围的营造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数学教学变得机械、沉闷、欠开发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更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二、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与“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事实上,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案这些既定的内容上,而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促进高质量的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为此,教师应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新课程改革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会“俯下身子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思考问题,乐于同教师对话,从而使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碰撞、接纳、融合的同构共生状态。

三、不断创新

好的数学故事、数学典故能够体现某个知识形成的过程,或者知识内在的本质。用这样的素材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然而目前体制下,学生的眼中数学就是数字、图形堆砌而成的题目,学数学的过程就是求解数学习题的过程,枯燥乏味。如何以通俗易懂有趣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对提高学习兴趣,拓展视野,理解教材,学好功课,甚至成就事业、丰富人生都非常有益。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迁移情境,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增进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敢于放飞学生的思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要培养富有激情、既注重实际又不拘于传统,敢于突破常规的具有否定精神的良好个性人格,可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做足文章。

四、激励学生

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除了要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形象性、生动性外,还要有赏识、激励的作用,才能引领学生去反思领悟数学。

数学课堂引入时,语言要新颖活泼、和谐适度、短小精悍。引入时的寥寥数语就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准课堂的学习目标。课堂讲析时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还要注意适时引导到生活中去。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推论、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运用时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合理、规范,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抽象的问题分析融化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在互动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突破难点时,语言要有启发性、激励性。在数学教学中,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总之,如果能把数学溶于美妙的、有效的思维情景中,化问题为欣赏与挑战,一节课既有知识的学习实践过程,又有学生的情感创造过程,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教与学中来,积极思考又畅所欲言,你会发现他们满脸的灿烂和兴奋。尽量多地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想象插上翅膀,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一定能活起来,成为学生学习创新的乐园!创设思维情境的方式决不仅仅是有限的几种,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尝试,丰富自身知识,积淀各种策略,更需要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乐无穷。

上一篇:实习指导老师工作报告下一篇:小班体育圈圈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