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2024-07-18

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共14篇)

篇1: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课时教案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题: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教学难点: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教学准备:挂图

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篇2: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挂图)

1、情景一:玩翘翘板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板书:一个翘翘板上坐2人,2个翘翘板上坐4人)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12)还可以怎样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12=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1和2乘,积是2)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有没有其他写法了?(因为换过来还是22)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就是2的乘法口诀,2的乘法口诀就是求几个2是多少。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板书)。怎样用乘法表示?(板书:13=3)

谁能编口诀?(板书:一三得三)

两只秋千坐6人(板书)。怎样用乘法表示?(板书:23=6)

谁能编口诀?(板书:二三得六)

三只秋千坐9人(板书)。怎样用乘法表示?(板书:33=9)

谁能编口诀?(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 数 4

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14=4,24=8,34=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 42= 43=

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得十二都叫4的.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4相加得多少。

4、试一试

11= 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2)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的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3)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4)游戏:找朋友。老师说出一个乘法口诀,小朋友手写出乘法算式,写对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算评价)

四、课堂作业

篇3:浅析小学数学乘法口诀的教学技巧

一、故事引入,吸引学生兴趣

乘法口诀的学习是在小学二年级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比较稚嫩,充满了对童话世界的美好向往,通过讲有关童年的童话故事,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乘法口诀,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今后的乘除学习中,都必须以乘法口诀为基础。而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使学生记住乘法口诀,不仅难度较大而且用时较长,与当前减轻小学生学习压力的要求不符,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必须减少学生学习的时间,寓教于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才能省时省力,进而才可以为学生减负。为了增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可以引入故事,增加故事中的图片的方式,解释乘法的含义,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七的乘法口诀时,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幻灯片播放动画的方式,展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白雪公主非常的饿,为了填饱他们最亲爱的白雪公主的肚子,使她免受饥饿的痛苦,他们分头去山上采果实去了。结果,7个小矮人分别给了白雪公主1个苹果,则白雪公主有了7个苹果;每个小矮人给公主2个苹果,则公主的手里就有了14个苹果;每个小矮人给公主3个苹果,则公主的手里就有了21个苹果……每个小矮人给公主7个苹果,则公主手里就有了49个苹果。

通过这个方式,就可以直观地讲述出7的乘法口诀,不仅通过故事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简化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乘法的原理,更利于学生们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运用,为接下来乘法口诀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俗语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当前二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家长的教育,以及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俗语、影视剧中的话语记忆较深,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利用外界环境创造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不能单纯地利用书本上的教学案例。乘法口诀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熟练的掌握是能够正确利用口诀的命脉。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现有资源。

例如:孙悟空是学生们众所周知的偶像级人物,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待了“七七四十九”天,最终练就了火眼金睛,在取经的路上遇见的妖魔鬼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终于,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的磨难,取得了真经。这段例子中,可以使学生熟记里面的乘法口诀。

因此,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心理的需求,不断地为课堂增加活跃成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要利用学生掌握的生活常识,加强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减轻学生记忆的难度,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对二年级的学生培养先理解后记忆的意识,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都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对今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练习,巩固乘法口诀

小学阶段,对课堂的教学程序有一定的要求,课堂练习、课堂总结是课堂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有效的练习可以巩固学习的新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进行乘法口诀的训练时,要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差异性,趣味性。

在题意的难度上,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例如:如下题:

(1)2×5=()、(2)3×8=()、(3)3×()=(27)、(4)24是几与几相乘得到的?16是几乘几得到的?

计算题的安排上,可以先进行顺向思维的运算,再像第(3)题这样进行逆向思维的运算,除此之外,设置开放性题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全面思考的能力。如(4)题,自己去思考,寻找全面的答案。在题型的设置上,要注意差异性,不能完全按照一种形式出现,可以出口算题,还应该出一些应用题,例如:一个星期是7天,那么,请问小明暑假放了5个星期,一共有多少天呢?这样的题型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题型的设计中,要利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设计题,以便于增强学生的兴趣,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个口诀的由来,深刻地记住每个口诀的内容,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学生的应用,为今后的使用奠定基础。

总之,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今后学习乘除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提高学习乘法口诀的效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基础的准备。

摘要:乘法口诀是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熟练的掌握乘法口诀,那么下面的数学学习将无法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故事引入,吸引学生兴趣;俗语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练习,巩固乘法口诀。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口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建丽.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乘法口诀”综合教学新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2]陈映娜.乘法口诀,轻松熟记——让学生在扑克游戏中乐学乘法口诀[J].教育科研论坛2009(03)

[3]赵有娟.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沈芳胜.浅谈“做”数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篇4: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师: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出示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师: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0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二、探究建模

1.观察后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2.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10和2?=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和5?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吗?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3.记口诀

师:大家自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4.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第5题。

2.P53第2题。

3.P52第2题。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 一五得五 5?=5

2?=10 二五一十 5?=10

3?=15 三五十五 5?=15

4?=20 四五二十 5?=20

5?=25 五五二十五

篇5: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数学思考:

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乘法口诀,正确求积;并能以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教学用具

摆金鱼用的三角形、探索乘法意义的表格、白纸、苹果树图片及苹果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了1-5的乘法口诀(板书),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已经学 到的本领吗?

预测:(1)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师:你可以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2)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简便;(3)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4)背出1-5的乘法口诀(出示口诀表)。2.快速口算 5×1= 4+4+4= 2×2= 2×5= 3×2= 4×5= 5×3= 1×1= 3×4= 1×4= 1×5= 3×2=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学到了那么多本领!可是又一个小朋友聪聪碰到了一个难题,这么多题目在一分钟内怎么完成呢?(课件出示快速口算题)小朋友们愿意帮助他吗? 师:让我们开一列特快列车来试一试吧。(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题目,抽取5×3=15和4+4+4=12,问:你是怎么想的?复习口诀的意义。)师:这么快!你们有什么窍门?(学生自己说方法)3.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用乘法口诀一下子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看来乘法口诀真有用啊!我们已经

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一起来背一背。(课件出示空的乘法口诀表,点击出现乘法口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你知道6的乘法口诀吗?知道一句就说一句。(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点击课件逐个出示6的乘法口诀,这里就单独出现6的乘法口诀)

二、操作迁移,探索新知 1.引导理解“一六得六”的意义

师:你最喜欢哪句口诀?(生回答自己喜欢的口诀以便让学生初步读顺口诀。)小朋友 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口诀(课件出示一条小鱼)这条小鱼也有一句喜欢的口诀,你们猜猜

是哪一句?(学生猜:一六得六,板书“一六得六”)

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数一数,1、2、3、4、5、6,6个三角形拼成了一条美丽的小鱼。)

师:一六得六,它表示1个6是6,我们可以根据这句口诀列出两道乘法算式,谁知道?(生答师板书乘法算式)

师:齐读一遍,一六得六,表示1个6是6,1×6=6,6×1=6。2.自主探索,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师:我们用一条由6个三角形拼成的小鱼,验证了口诀“一六得六”,你能用这种方法验证其它的口诀吗?现在,请你和同桌小朋友互相合作,选择一句你们喜欢的口诀,摆一摆小鱼,数一数三角形,并把你们的成果写在纸上!开始。(1)同桌合作摆小鱼,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填写表格(2)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验证了哪句口诀?(引导学生说清楚,如:我们喜欢“二六十二”,我们摆了两条小鱼,课件出示两条小鱼,2个6是12,乘法算式是2×6=12或6×2 =12。同时板书乘法口诀。)

第二组时,学生说了喜欢的口诀,让其他的小朋友猜猜他们摆了几条小鱼,为什么?从而加深对一样的理解!3.课件出示第6题 4.读读、记记、背背(1)说记忆方法背口诀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几的乘法口诀?会背了吗?一起来背一遍,(课件出示乘法口诀表)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学生说方法)(2)对口令

①师生对口令 ②同桌对口令 ③指名对口令

三、拓展延伸,强化练习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五六三十 二六十二 四六二十四 算式: 算式: 算式:

师:根据乘法算式写口诀大家都会,那么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你会吗? 2.摘苹果(黑板上贴上苹果树图片)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得非常认真,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有礼物要送给大家,不过有个

小小的要求,只有算对了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谁想得到礼物? 3.游戏:勇夺红旗

每组从后往前传写有题目的练习纸,每传到一人就做两道题目,哪组又对又快的做完,这组成员的每个人就可以得到一面红旗。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篇6: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第4单元

第3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整个过程,依托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小组合作有机的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口诀的来源及意义。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难点是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得出余下的口诀,培养学生谈及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能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等活动养成推理、概括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归纳、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明白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

3.积极参与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

1.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玩“借手”游戏。

师:老师今天想和大家玩一个“借手”的游戏,最多要向4名同学借手,谁想参加?

2.通过“借手”的过程,得出1、2、3、4、5只手各自相对应的手指头根数。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1)引导学生观察例1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2)思考: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一共有多少个福娃吗?

(3)师: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呢?

2.编制5的乘法口诀。

(1)一个盒子里有5个福娃,表示几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

(2)教师说明: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写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板书:一五得五)

(3)一五得五表示什么?一五表示什么?得五又表示什么呢?

(4)两个盒子里有多少个福娃?是几个5?谁能写出乘法算式?可以编一句什么口诀呢?三幅图?四幅图?五幅图呢?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8分钟)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53页第“练习十”第1、2、3题。

3.动手操作。

请用5根小棒拼摆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拼摆完成后根据所摆图案编制一首5的乘法口诀的儿歌。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篇7: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认识6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大胆试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2.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喜爱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2.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并得出6的乘法口诀。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1.一排有8人,有6排。一共有几人?

2.你还能编出哪些6的乘法口诀?

3.“二六十二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用这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两道乘法呢?

4.用3个6、4个6、5个6分别得几?可以表示几个几?乘法算式怎样写?口诀怎样编?

5.三六十八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根据这句口诀可以很快计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6.六六三十六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些乘法?为什么这句口诀只写了一道乘法?

四、参考资料 九九歌的来历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得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得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关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篇8: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 也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效工具, 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具。“乘法口诀”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下同) 的主要内容, 下面就结合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思想方法, 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思想, 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思想。“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一般地, 人们把代数称为“数”, 而把几何称为“形”, 数与形表面看是相对独立, 其实在一定条件下,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所谓“数无形, 少直观, 形无数, 难入微”, 利用“数形结合”可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一方面, 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 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 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 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乘法口诀教学中, 教材四次出现了一组排列整齐的图形 (如图1) , 我就把图形 (松果我就用圆片代替, 青蛙粘贴画用彩色卡纸剪的正方形代替, 红果就画上简笔画) 出示在黑板上, 学习5和3的乘法口诀时, 是我帮学生一起编口诀, 到了学习4和6的乘法口诀时, 先出示这些图形, 然后就告诉学生, 这些图形中就躲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口诀, 你能找到吗?让学生自己逐一编出口诀, 并说说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编出乘法口诀, 并理解口诀的意义, 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这些形象、具体的图形。学生在观察、分析、自编口诀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是可以通过图形来帮助理解的。例如, 学生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后, 我又让学生用小棒动手摆出正方形,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 摆这样的2个要几根小棒呢 3个呢 4个呢?通过动手操作, 巩固4的乘法口诀, 又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又如教材11页练一练第3题填一填 (如图2) , 通过小猫在数轴上的跳一跳, 使学生巩固5的乘法口诀, 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指的是一个系统中的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上跟另一系统中的某一项相当。对应思想可理解为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 例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 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 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

在乘法口诀教学中, 最能体现对应思想的是:一个乘法算式就是对应一句口诀, 如算式2×5=10对应的口诀就是“二五一十”, 然后我们补充另一道:5×2=10。在教学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出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对应两道乘法算式 (学了除法后还得出一句口诀还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 而且这两道算式也是有联系的, 当然也有特殊的, 如类似“二二得四”的口诀就只有一道乘法算式 (还有一道除法算式) , 让学生感悟要想计算正确, 乘法口诀就不能记错, 因为口诀和算式是对应的。

教材中出现了6次 (P17第1题找朋友、P18连一连、P21第1题连一连, P23第3题找新家、P25第5题找座位和P73第3题找朋友) 连线题 (即匹配题) , 还有P75第1题看口诀写算式, 一句口诀让学生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通过这些练习, 再次渗透了口诀与算式对应或者是得数与算式对应的思想。

三、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所谓“化归”可理解为“转化”与“归结”的意思。把新的知识或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转化归结为一类较易解决的问题, 以求得解决, 是“化归”。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 我们要教会学生面对新知就用化归思想方法, 利用已学的旧知去思考问题, 对独立获得新知能力的提高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乘法口诀时, 要求学生熟背每句口诀, 做到脱口而出, 但是, 在学习口诀的初期肯定存在一些困难, 怎么办呢?我就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记住的口诀以及口诀中的联系, 慢慢想起自己一时还记不住的口诀。例如, 我在抽背3的乘法口诀时, 有位学生背了“三七二十一”, 可下一句“三八二十四”却想不起来, 我就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思考:我们已经记住三七二十一,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想起下一句口诀呢?有些爱动脑筋、思维活跃的学生, 马上就想到, 只要在21的基础上加上3得到24, 就是“三八二十四”;也有的学生说, 如果记住了“三九二十七”, 只要把27减去3得到24, 也能想出“三八二十四”的口诀。这样用口诀中的联系帮助记忆, 用加法 (减法) 帮助乘法, 实质上除了对应思想, 还包含了变量和函数的思想:7变成8, 对应的21就变成了24 (9变成8, 对应的27变成了24) , 这里不是把7和8 (9) 看成孤立的两个数, 而是看成一个变量先后取到的两个值。这种化归思想渗透, 教材中也有出现, P72的想一想:6×8=6×7+□=6×9―□, 还有P73的第4题想一想, 算一算和P77的想一想, 算一算, 每题都有6道类似的题目, 这就是化归思想的渗透。

又如, 教材P73“练一练”第5题数格子 (如图3) , 算一算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小方格。

这道练习题不仅可以体现化归思想, 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交流这道题时, 有的学生是通过数格子直接得出;有的学生是通过割补小正方形, 使不规则的图形变成每行格子数都相同的规则图形, 然后结合图形列出乘法算式, 再运用口诀计算。学生汇报完自己的想法, 我在小结时指出“我们小朋友很会动脑筋, 知道把不规则的图形运用割补法转化成每行格子数都相同的规则图形, 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口诀很快算出有多少个格子”。通过这样的小结, 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有时要进行转化, 得出一种简洁的方法。

另外, 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也是一种化归思想的体现。在教学乘法口诀过程中, 我们基本是采用先有图形, 再有算式, 最后根据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 这三种形式的转化也可以看成数学语言间的转化。图形语言形象直观, 符号 (即乘法算式) 语言简练准确, 普通 (口诀) 语言通俗易记,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在数学教学中, 寻找出它们间的联系, 加强各种数学语言的化归, 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命题的理解与记忆。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函数就是一个数值 (应变量) 随着另一个量 (自变量) 的变化, 把某一数学问题用函数表示出来, 并且利用函数探究这个问题的一般规律。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 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 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 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 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乘法口诀能非常清晰地揭示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教学乘法口诀的每节课中, 当口诀全部编出后, 我都要让学生观察口诀间的联系。例如, 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课, 当5的口诀9句全部出来后, 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有什么联系。学生发现, 每句口诀中前两个数其中一个都是“五”, 另外一个是从“一”到“九”, 而积则是五个五个增加。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 得出这样的规律, 这种规律就是函数的思想。利用这样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这些口诀。

教材中出现5处类似的表格 (如表1) , 让学生填写这样的表格就更加清晰地揭示因数的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的规律, 较好地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除了教材本身出现的形式, 我还出示类似 ( ) ×4= ( ) 的练习,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第一次练习, 只有少数学生知道按顺序写。我就让写得又快又对的学生说说想法, 有的学生说是根据口诀来写的, 有的学生说, 第一个括号里的数从1开始写, 一个一个地增加, 积就从4开始写, 4个4个加。经过几次练习, 很多学生都能写得又对又快, 有的写出的算式超出了口诀的范围, 其实这就是函数思想的有机渗透。

最后学完乘法口诀进行口诀整理时, 我充分挖掘“九九表”里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观察, 将口诀表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寻找口诀间的联系, 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有趣的思考, 不仅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也是渗透了变量和函数的数学思想。

此外, 在乘法口诀教学中, 还可以有机地渗透极限的思想方法, 如上面列举的类似 ( ) ×4= ( ) 的练习, 经过讨论、总结, 学生会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写不完的。

总之, 在数学的王国里, 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 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有一个过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 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 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方法, 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 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在乘法教学中, 用心挖掘, 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深入浅出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领悟某种数学思想方法, 可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9: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点”的实践活动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识乘、除法的竖式,笔算表内乘除法,特别是除法竖式的掌握。因为除法的竖式和其他3种运算的竖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在笔算除法时综合运用了乘法、减法、除法3种运算。

在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四单元学习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学习了这两部分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这对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但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

本单元在教学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穿插安排了乘、除法的竖式教学,这样给熟练掌握口诀留下了更充足的时间。乘法竖式的列式方法和已经学过的加、减法竖式形式类似,差别不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注意乘得的积要和乘数要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乘数没有出现两位数,也要注意积的十位要对着乘数十位的空位置写。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竖式,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示范、规范书写,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规范的概念。教学中再结合计算过程说明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其中被除数是两位数的要让学生明确商是个位数,要写在个位上。

典型课例分析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推导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七巧板)

师:看一看,这是什么?(七巧板)

师:数一数,一副七巧板有几块?(7块)

师:(出示1只小船)数一数,拼1只小船需要几块呢?(7块)出示表格。

师:拼2只小船呢?3只呢?你是怎么很快知道的?(学生说,教师点结果)你能把练习纸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2指名汇报,同时把表格板书完成。

3交流算法。

师:咱们把得到的这些数读一读。(7、14、21、28、35、42、49)

4师:14是几个7相加?28是几个7相加?35里面有几个77 42里面有几个77 49里面有几个77

看着表格说一说,1个7是多少?2个7相加呢?……7个7相加是多少?(独立说,同桌相互说、指名说、齐说)

5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数都跟哪个数有关系呢?

生:和“7”有关。(师随学生回答板书“7”)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师完成板书:7的乘法口诀。)

[评析]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在现实情景中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加法解决问题,为学习编制口诀作铺垫。把具体的问题抽象成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1师:1个7是多少?(7)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1×7)

师:2个7相加是多少?(14)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2×7)

师:3个7相加呢?(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剩下的乘法算式会写吗?师生齐写。

2师:看着乘法算式,你能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吗?

请你把编的口诀写在书P62上。

3师:你编了几句口诀?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编的口诀?指名说口诀。(教师贴口诀)

师:大家真了不起!数一数,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7句)

师:让我们自己先自豪地读一读。

(同桌互读,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评析]本环节设计先引导学生列出1×7、2×7、3×7……的乘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结果算出积,然后让学生自主编出7的乘法口诀。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考虑的。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了编制口诀的过程,再经过本课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编制口诀,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师:读完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口诀的前半部分,第二个字都是(7)。

师:那第一个字呢?后半部分是什么?

生:……

师:4个7比3个7多()?5个7比6个7少()?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

生:4个7比3个7多1个7,就是多7。

2记口诀。

师:7句口诀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规律,那现在在能不能把这7句口诀记住?自己先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生先自由读、记)

师: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哪句口诀特别好记?怎么记的?能告诉我们吗?

生:……

师:这儿有一段话,能帮助我们记忆口诀。

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这句话中,能帮你记住哪几句口诀?

生: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师: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然后换一换。

同桌两人会不会这样说。说说看。

如果我忘了四七多少了,应该怎么想?

生:三七二十一,再加一个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师:如果是五个七的话,怎么想到四个七是多少呢?

生:用五个七减去一个七就行了。

师:有没有觉得哪些口诀不太好记?有没有好办法记住?

生:六七四十二有点难记。

生:想到七七四十九,减七就行了。

师:这么多的好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记忆。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对口令吧!(师生对口令)检查一下,你的

口诀都写对、记牢了吗?

3比比谁算得快。

师:这些算式都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吗?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横着看呢?

4想一想,下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提问:看到算式,你立即想到哪句口诀?

师:7×4和4×7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

5看口诀写算式。

师:根据一句口诀,你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根据“一七得七”能写出哪些乘法算式?

师: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只能写一道算式呢?

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评析]口诀的记忆是本课的难点,这一部分的设计教师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原本枯燥、抽象的记忆过程设计得充满趣味。

(四)实际应用

1(师出示七星瓢虫图片)

师:为什么叫七星瓢虫?

师: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个点?

2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字,我们来看一首诗。(课件出示:古诗《村居》)

师:这是一首“七言诗”,你知道这首诗除题目外共有多少字吗?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

3师:小明的爸爸已经出差3个星期了,你知道小明有多少天没看到爸爸了吗?

师:医生说:人每天要喝6杯水,那么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杯水?

4师:还记得7个小矮人吗?

(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并呈现“一个矮人一张床,七个矮人七张床;一个矮人两个碗,七个矮人十四个碗。”)

你能把这首儿歌编下去吗?

5师: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计算呢?

[评析]七星瓢虫、古诗、星期、小矮人这些题材都是学生身边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习题分析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形式丰富,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类是识记口诀,以及相应的口算练习题(包括混合运算);第二类是乘、除法竖式计算练习;第三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在本单元练习指导中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多种形式熟记口诀,体现学习的趣味性。

单纯的背诵、记忆口诀是枯燥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多种练习帮助学生熟记口诀。如第63页“想想做做”的第l题、第2题,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弄清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学会通过已经记熟的口诀推想出相邻口诀。

再如第63页第3题,第66页第2题,第68页第2题等这些形式的练习,我们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练习,比如对口令、开火车、小竞赛等,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记口诀的效率。

2重视题目性对比练习,便于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在本单元的练习设计中出现了许多题组性的对比练习,如计算题组第66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73页第8题等。这样的练习要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计算,再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直接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再如第73页第11题,这是几组乘、除法的对比题,可以让学生在计算后说一说计算每道题时分别要用哪句口诀,通过交流体会到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的重要性。再如第81页第2题这组对比题,每组题中上面的两道一步计算是下面一题混合运算计算过程的分解,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明确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本单元的练习中还出现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组对比练习,如第66页第4题,第69页第8题,第70页第12题,第78页第6题等。这些练习可以先让学生逐个解决题中出现的问题,再讨论交流解答每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以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3抓住开放式练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中有许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题,如第74页第6题,第80页第3题。这样的练习设计是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填写乘、除法算式的开放练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促进对口诀的熟记,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和严密性。

4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0: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例

1、例2,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初步熟记2、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9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下面有几道乘法算式,谁能读一读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2×3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3×4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4×5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你们已经知道这些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能不能算出得数。现在我们来比赛,看谁算得快。(由于学生用加法计算,教师用乘法口诀计算,教师必然比学生算得快。)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摆2根小棒,说明是1个2;再摆2根小棒。

提问:(1)每组有几根小棒,有几组?

(2)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2=4,2×2=4)

(3)谁能说一说2×2=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2个2是4)

教师叙述:我们编成口诀是二二得四,教师板书。表示2个2得4。

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

口诀的后半部分是积。

(4)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

怎样编成乘法口诀。(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一板书)

板书:2

2×1=一二得二 2+2=4

2×2=4

二二得四

2、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操作

我们学过三角形,谁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

请同学们用一根小棒表示三角形的一条边,摆出两个同样大的三角形。

(2)引导学生编乘法口诀

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2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谁能按例1的顺序根据图意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3=6,3×2=6)

3×2表示什么意思,试一试编一句乘法口诀。(相邻两个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二三得六)

请同学摆出3个三角形。

在小组内试着说一说: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3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再编出口诀。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3+3=9

3×3=9

三三得九

3、整理找规律。

提问:(1)

2、3的乘法口诀学完了,同学们看一下,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

(2)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多几?3的乘法口诀呢?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9页上“做一做”中的练习。

第1、2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中的练习。

第1题,要求学生背出2、3的乘法口诀。

第2题,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打乱顺序,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

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乘法算式。

四、小结

今天大家一起编出了2、3的乘法口诀,希望大家熟记它。

第六课时 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3,完成第10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第4~6题。教学目的:

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初步熟记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16根同样长的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2、3的乘法口诀。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3。

以两人小组为单位,按一摆、二列、三编的顺序,口头编出4的乘法口诀。

一摆: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二列: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三编: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4

4×1=4

一四得四 4+4=8

4×2=8

二四得八 4+4+4=12

4×3=12

三四十二 4+4+4+4=16

4×4=16

四四十六

教师在“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两句口诀编写时,为了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凡是积为两位数时,不要写“得”,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2、4的乘法口诀编完了,谁能告诉大家,1乘以1得几呢?怎样编出口诀呢?

教师板书:1×1=1

一一得一

3、整理找规律。

提问:(1)4的乘法口诀学完了,同学们看一下,4的乘法口诀呢? 1的乘法口诀呢?

(2)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4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多几?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10页上的“做一做”中的练习。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通过对口令游戏题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

2、做练习三中的练习。

第4题,背出1、2、3、4的乘法口诀。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口算并说出口诀。3×2=()口诀:_______ 4×2=()口诀:_______ 4×4=()口诀:_______ 4×3=()口诀:_______

四、小结

今天大家一起编出了1、4的乘法口诀,希望大家熟记它。

第7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7~10题。

教学目的:

1、每个学生要熟练地背出2、3、4的乘法口诀,迅速准确地口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同时要使学生加深对口诀的意义、相邻两句口诀之间关系的认识。

2、使学生具有运用乘法口诀较迅速、准确地进行乘法式题口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准确计算、工整书写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练习

做练习三的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进行评讲。

第7题,把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第8题,计算3、4的乘法算式。

第9题,计算1~4的乘法算式。

第10题,把2个3相加写出乘法算式(3)×(2)=(6);

把3个4相加写出乘法算式(4)×(3)=(12)。

二、小结

第8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练习三的第11~15题。教学目的:

1、每个学生要熟练地背出2、3、4的乘法口诀,迅速准确地口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同时要使学生加深对口诀的意义、相邻两句口诀之间关系的认识。

2、使学生具有运用乘法口诀较迅速、准确地进行乘法式题口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准确计算、工整书写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数学课学习的是什么知识?2、3、4的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我们是怎样编出来的?

举例(口诀)说出它的意义,举例(口诀)说明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可以这样举例:二三得六,表示2个3得6;4×2=8,表示2个4得8,编出口诀:二四得八,它与三四十二相差1个4。

教师还可结合学生掌握口诀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结合学生背口诀、运用口诀时的错例讲评。

二、练习做练习三的练习。第11题,把口诀填完整。

二三()

一四()

二四()三四()

三三()

一二()第12题,写出乘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4乘以2 ____ ___

被乘数是2,乘数是3,_

___ 第13题,让学生在圆圈里填出正确的运算符号,这有助于区别加、减法和乘法。

第14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3×2=5()

3-1=3()3+2=6()

4×2=6()3-2=1()

4+2=8()

是加、减、乘法对比练习题,乘法容易跟加、减法混淆,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第15题,是图文结合的简单乘法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也为学习后面乘法应用题打下一些基础。只要求学生口答,不要求写算式。

三、小结

第9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交换被乘数与乘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例

4、例5,完成第13页上的“做一做”和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白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使学生懂得能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4。

(1)先让学生观察手表共有多少块,再想一想要算一共有多少块,有几种算法。

启发学生横着看,每一横行是4块,3个横行就是3个4,写成4×3=12。竖着看,每一竖行有3块,4竖行就是4个3,写出3×4=12。

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2)在教学例4的基础上,向学生说明:因为4×3和3×4积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三四十二”,以后遇到了3和4相乘,不管哪个数在前,都可以用口诀“三四十二”算出得数。

2、教学例5。

摆一摆:● ● ● ● ● ● ● ● 4×()=8 2×()=8

口诀:()()得八

让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二、巩固练习

1、做第13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第1题,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带领学生看图,每一横行有几个排球?有几横行?每一竖行有几个排球?有几竖行?

再让学生再列式计算。提问:用那句口诀计算?

第2题,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写出用哪句口诀。

2、做练习四的练习。

第1题,读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学生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后,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两个乘法算式用的口诀相同,但意义不同。

第2题,用线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第3题,让学生计算2、3、4的乘法算式。第4题,一双袜子有2只,3双袜子一共有()只。

表示每双有2只袜,问3双有几只。

三、小结

篇11: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在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已有了前面编口诀的经验,但是在3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3的乘法口诀,会编写3的乘法口诀,并熟记、会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但是由于时间掌握的不是很合理,本节课只简单的完成了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对于口诀间的关系以及口诀的记忆和练习都未能完成。

2、 在本节课的课前复习时,对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口算的形式进行了复习,在此处所用的时间略微偏长,主要是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完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有条理的回答问题。

3、 在学习编写3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但是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理解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教学3的乘法口诀的整体思路基本正确,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对课堂整体的把握以及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是很规范,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篇12: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与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引入情境。

2、画一画。

学生画小棒代替筷子,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边摆边说:1双2根,2双4根等)

3、填一填。

学生根据所摆小棒完成下表:

有几双

有几根

4、写一写。(让学生根据上表的信息写出乘法算式)

(1)正例展示。

(2)错例展示。

、编一编。

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1)同桌互编。

(2)指名汇报,师板书。

6、观察特点,揭示题。

7、齐读2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补充口诀。

2、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3、看算式说口诀。

4、看口诀说算式。

篇13: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1.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的一切教学方式和内容都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不能再一味以填鸭式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周边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把课堂教学引入既轻松又有探索氛围的环境中, 让学生有兴趣、有欲望解决接下来要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4以内的乘法口诀时, 先教学生念了一首儿歌《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运用儿歌, 让学生尝试着想一想当蛤蟆的只数往上增长的时候, 它的嘴、眼睛和腿的只数的相应变化情况。 儿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其探索其中数学奥秘的积极性。 这样的导入方式与长驱直入的授课方式相比, 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

2.引导探索 ———提供思考问题方向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提出问题之后, 要给学生搭建“支架”, 即教师要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方向, 还要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 学生能够运用支架尝试解决问题。

在出示了《数蛤蟆》歌之后, 让学生观察儿歌中的数字, 尝试找出其中的奥秘。 学生一般都是一句一句找关系, 与学习乘法口诀不符, 所以要适时进行引导, 先让学生观察蛤蟆的只数和嘴的只数的数据, 并进行列表。 通过列表和引导, 学生能够很容易找出其中的关系, 尝试说出求算嘴的只数的方法, 知道几只蛤蟆的嘴的只数可以用几个1来解决。 教师再进行小结, 让学生明确是因为1只蛤蟆只有1张嘴, 也就是每只蛤蟆有1张嘴, 所以2只蛤蟆的嘴的只数就是2个1, 所以是2只嘴。 接着再问:如果是有3只蛤蟆时, 有几张嘴呢? 学生能够明确3只蛤蟆就有3只嘴。 从而再揭示, 有几只蛤蟆就有几张嘴。

在此实例中, 列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将学生从很多烦乱的数字中解救了出来, 使蛤蟆的只数与嘴的张数对应起来。 也就是说, 列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架, 通过列表的方法, 让学生更容易对数据进行观察、分析, 从而能较独立地揭示出蛤蟆的只数与嘴的张数的对应关系, 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独立探究 ———找到内化学习方法

在一起探索了蛤蟆的只数与其嘴的张数的关系之后, 学生对探索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时教师就要适时放手, 相信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探索较复杂的问题。 而且为了节约时间,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问题的方向, 选择自己的方法, 独立进行探索, 为学生内化学习方法提供机会。

接下来, 我让学生独立进行蛤蟆的只数和眼睛的只数及蛤蟆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探索。 学生在学会了列表法之后, 能够较快填出表中的数据, 再观察数据之间的联系, 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的求法, 让学生能够明确因为1只蛤蟆有2只眼睛, 也就是每只蛤蟆有2只眼睛, 2只蛤蟆的眼睛只数就是2个2, 所以是4只眼睛;同样的每只蛤蟆有4条腿, 所以2只蛤蟆就有2个4, 所以是8条腿。 刚开始多数学生会用加法进行计算, 得出结果, 这节课毕竟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课, 这样的结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出示2只蛤蟆的眼睛只数就是2个2时, 其实也说明了乘法的意义, 2×2是2个2相加的意思。这样的呈现既运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 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乘法算式的意义。

4.协作学习 ———共同提升知识水平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商讨论, 可以共享独立探索的成果, 共同解决独立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 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资源, 让学生之间形成一条无形的知识传送链, 接受较快的孩子帮助接受较慢的孩子进行理解, 提高整体认知水平。

在探索了2只蛤蟆的眼睛、 腿和嘴与只数之间的联系之后, 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尝试求出3只, 4只蛤蟆的嘴、眼睛和腿的个数。 通过合作交流, 学生能通过数和加法计算较快解决问题。 然后再运用各数据, 继续内化乘法算式的意义, 进一步了解乘法和加法算式的联系。 通过编写出接下来的儿歌,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也与导入相呼应。

在了解了2和4的乘法算式的数据关系之后, 编写出2和4的乘法口诀。 然后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之间继续相互合作, 了解3的乘法算式的数据之间的联系, 再尝试编写出3的乘法口诀, 进行全班交流。

5.效果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包括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学习的评价。

在这节课中, 我设计了一个自评表, 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说说自己得到这个分数的原因是什么, 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 在他评部分, 我着重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 说说谁在这节课中表现得非常棒, 为什么? 孩子的眼光是公正的, 有时候孩子更期待在自己的同学心中有好印象, 所以我们要时常有意识地让他们说出自己对其他学生好的看法。 最后教师对全班整体给予表扬, 同时也突出对个体的表扬,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

“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更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谋而合的。“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这样的教学形态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探索知识的活力, 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生动。

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一般可包括“创设情境→引导探索→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作者以《4以内乘法口诀》为例, 谈谈支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丰润。

篇14:二年级数学3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数学计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学习的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此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学会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学情分析:在本册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本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学会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一句乘法口诀写两道除法算式,并学会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的参与式教学(四人一小组),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背诵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都学过了乘法口诀,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一起来背诵7、8、9、的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起。

生:七七四十九。

二、合作探究

教学例1。(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现在有一个班级也要搞一些活动来庆祝六一,来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都做了些什么?

生:做彩旗、做五角星、做爱心气球。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他们呀在分组做彩旗、五角星和爱心气球呢。好,现在我们一起去瞧瞧彩旗组做得怎么样了。(课件展示37页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们能找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接着在找找这里面的小朋友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又能不能帮帮他们解决问题?现在你们四人一小组来讨论一下刚才老师说的几个问题,然后把你们讨论出来的结果写下来。现在开始吧!

(老师走到组里,看看学生讨论的情况,参与到部分组里,和学生一起讨论。)好,讨论时间到,请做好,经过激烈的讨论过后相信小朋友们都有结果了,那谁想来展示一下他们组讨论出来的结果呢?这位小朋友,你来。从这幅图里,你能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他们做了56面彩旗,然后想要把这些彩旗挂成8行。

师:找得真好,请坐。掌声送给他和他的小组。彩旗组呀一共做了56面红旗,要挂成8行,这是我们能得到的信息,其他的小朋友们,你们找的是不是也一样呢?那接来,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平均每行挂几面?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嗯,好,请坐!你们说他们小组提的问题好不好啊?(好) 也把掌声送给他们。好,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找到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读一下。(学生读题目)好,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他们的解决方法呢?这位小朋友你来代表你们小组来说说吧。

生:56÷8=7(面)

师:好,56÷8=7(面),那你是怎么算得56÷8=7来的呢?

生:用乘法口诀算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和他的小组。他们是用除法来算的,56÷8=7(面),(板书)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算的呢?

(4)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引导学生找出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这一规律。

师:好,他们就把这些彩旗挂起来了。但是问题又来了,他们发现这56面红旗要是挂8行在教室的话,太窄了,显得教室很不好看,那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一起来说说。

生:把他们挂成7行。

师:哎呀!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挂7行,那又要怎么挂呢?

生:平均每行挂8面,56÷7=8(面),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

师:嗯,看来我们的小朋友是越来越聪明了,来,都给自己一个表扬。

(板书)我们也是用除法来计算,56÷7=8(面),用到的口诀也是七八五十六。好,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和这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道除法算式都可以用七八五十六来求商。

师:说的真好,还有吗?

生:也就是说七八五十六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師:小朋友们真棒!都被你们发现了,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一句乘法口诀又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分组讨论完成38页主题图剩下的两个问题。

师:好了,现在彩旗组完成了,还有五角星组和爱心气球组,现在小朋友们的四人小组的讨论又要开始啦,像彩旗组一样,你们帮剩下的两个小组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先从图上找信息,再提问题,再来解决,现在开始吧。

(老师去各组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小朋友分别进行指导)

2.归纳小结:

师: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先看一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跟老师一起念:“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啥就商啥。”

四、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例2:

56 ÷ 8 = 7 想:(七)八五十六 49 ÷ 7 = 7 想:七(七)四十九

56 ÷ 7 = 8 想:七(八)五十六 27 ÷ 9 = 3 想:(三)九二十七

五、课堂作业

1.教材38页“做一做”第1`~3题,

2.教材39页“做一做”第1~3题

六、教学反思

1.由复习旧知识作铺垫,再由具体情境引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本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实际问题。如“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学习求商计算的必要性,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上一篇:幼儿教师爱岗敬业演讲稿与幼儿教师爱的演讲稿下一篇:无言的悲伤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