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比》阅读

2024-07-08

散文:《比》阅读(精选8篇)

篇1:散文:《比》阅读

散文阅读:喜欢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你问我:小时候,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我一定会回答你:“我想变得瘦瘦的。”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我喜欢瘦瘦高高聪明的男生,可这样的男生怎么会喜欢一个胖胖羞涩还不解风情的我呢?当时的我内心颇为自卑,虽然一度大家认识我的方式都是“那个参加数学竞赛的女孩”,但是都不足以让自己昂扬自信起来。

当时,我很羡慕小学时的音乐课代表M,她身材高挑,常常面带自信的微笑,最重要的是,她真的很受男生欢迎。每天午休结束,她就会走到讲台上,双手举到齐头高的位置,接着我们就在她纤细手臂的挥动下开始唱歌。有一次,她买了一双很流行的白色大头皮鞋,我羡慕极了,回去就缠着妈妈给我买白色大头皮鞋。

就这样,我一直把自己得不到男生青睐的原因归结为“胖”。到了初中,我就开始减肥,当时刚好是非典爆发的`时期,学校停课了。“机会来了。”我内心狂喜,终于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减肥”上了。

拿出纸笔,细细制订计划:“早上去体育场跑十圈,晚上连走带跑十圈,每顿饭只吃半碗饭,配一些清淡的菜。”开始我瘦得很慢,但是几天后,我发现我平躺的时候可以摸到自己的肋骨,我的腰身越来越纤细,再后来,我的裤子由二尺二变成了二尺,又变成了一尺八,我开心极了,暗想:时机未到,继续坚持。

直到有一天,我去上古筝课,学古筝的老师指指我的手腕,对我说:“你看你瘦的。”我才发现,我手腕处的骨头凸出来了。上完课,狂奔回去,一上称,竟然只有82斤。对于当时身高1.6米、体重向来都是三位数的我来说,这个数字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兴奋,还有重新找回的自信。

其实,现在想想:当时的毅力哪来的?我觉得,可能是我享受减肥这件事情带给我的成就感远远大于胃液灼烧和胃壁摩擦带给我的痛苦。乐在其中地去做一件事,总好过天天暗示自己“你必须这么做”要来得容易且长久。

篇2:散文:《比》阅读

而当打击排山倒海般地涌来,当你像一个溺水的浮萍无法抓住安一抚的根。当天地间只剩下无边的黑夜笼罩在你的周围,看不见光亮,亲人的安慰和支持就像荒原上一道照亮光明的火种,在你心里洒下了无尽的希望。像山谷的清泉,像冰封的雪地里一只报春的布谷,像迷失的羔羊总算找到了取暖的港湾。

家比天大。只有在家里,你的眼泪和委屈,你的喜悦和痛苦,才有人真心实意地分享。

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国庆节的第三天,我买完菜回家,就在楼下,钱包从购物袋里掉了出来。我以为是馒头,急着回家照顾儿子,连头也没回,扬长而去。直到下午,因为是奶奶的祭日,就收拾东西准备回老家。找钱包的时候才发现钱包丢一了。当时大脑一下就懵了。现金800元,身份一证、银行卡、购物卡、医保卡、保险卡所有能证明我身份的卡都成了零。我节衣缩食,素面布衣为的是回家能给母亲买一件像样的礼物。绞尽脑汁想来想去,想起丢东西的时候,楼下正有一个收破烂的。我疯一样跑下楼去,去门卫上打听,大爷告诉那个收破烂人家的地址。我无心回家,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就打出租去那人家里询问。结果,对方说没看见。但他说了一句,像这种事情你就别抱希望了。我不死心,反正院里只有一栋宿舍楼,就挨家挨户地问。最后还是败兴而归。楼下工地上一个看工地的老头看我傻乎乎地跑来跑去就意味深长地说:“你呀,最好是去那边的垃圾池里找找,现金你就不要抱希望了,但是身份一证、银行卡什么的,别人捡着也没用,说不定就给你扔了。”我又匆匆跑到垃圾池边,翻了好几遍,也没发现。

其实,丢钱包的时候,楼下就站着好多人,捡垃圾的,看工地的,门卫上那个大爷,但就是没有人告诉事情的真相。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人性*的险恶。

过了几天回家,母亲安慰说:破财免灾,没了钱再挣,年轻轻的,咋这么想不开。然后母亲从床上的褥子底下摸出一个盛洗衣粉的塑料袋,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500元。母亲拿出了递给我说:“拿着吧。”

我急了,要知道那时我住着100平米的房子,刚买了车,小城人的眼里,也算是小康。只有母亲,知道我银行里有贷款,同学家有欠债,不买衣服不化妆。

母亲安慰我说:“我又不用钱,家里有粮食,大棚里有蔬菜,米面不花钱。卖了粮食能买肉买鸡蛋,卖了蔬菜给你爹打酒买烟,拿着给孩子买衣服买吃的.,你那工资留着还账。”我没说话,眼眶却已经湿了。要知道我的父母都已经67岁了,两个人还种着10来亩的地,父母常说只要两个人能活动,就不拖累我们兄妹四个。而我,都参加工作10年了,却依然是母亲的牵挂。我把钱硬生生地还给了母亲。

谁料,回家后,在包里又发现了那500块钱,母亲肯定是趁我不注意偷偷塞在那里面的。

谁知道这竟是倒霉的开始。

回到家里没几天,我给儿子去院里的小卖部买蛋糕,钱包早就不敢拿了,换了一个小布包。包里放着新补的身份一证和银行卡还有刚从银行提的工资,想回家后把母亲的钱还了顺便再买点东西。等儿子把蛋糕吃完了,才想起布包,找来找去,又丢一了,丢在小卖部的柜台上了。赶紧回小卖部问,对方黑着脸说没见着。

我当时都要崩溃了,没敢跟妈说,心里觉得郁闷,就告诉了大姐。姐姐是教师,姐夫在机关,在她生活的小城已算富裕,但是两个人都在业余时间做兼职,上下班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日子过得低调而富足。姐姐从银行转来5000元,说:“别苦着自己和孩子。”

儿子亲历两次丢钱包经历,7岁的小人跟着我着急。看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就低眉顺眼地跟在我身后,不说话。饿了也不吭声,自己在茶几上摆一弄玩具。直到我躺在沙发上闷头大睡了5个小时,才想起没给孩子做饭。心里暗骂自己的不称职和捡钱包得黑心。老公回到家,看我嘴上急得都起泡了,叹口气说:长长记性*吧,顺手把钱包递给了我。

本以为日子该有一个新的开始了,谁料后面还有一场更大的灾难。

12月份,丈夫出事,需要支付高额的赔偿金。本来母亲就胆小怕事,所以我不让哥哥告诉她。一天,母亲来小城看舅舅,嫂子和她一起来的。我生怕公公婆婆说漏了嘴,害母亲担心,就带母亲去了我的家。母亲说这几年一直忙于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奶奶走了,自己的腿却落下了风湿的病根。几天前父亲带她来小城的医院看过一次,却没告诉我。我一着急,就嗔怪她,母亲笑笑说:“打个针干嘛要兴师动众的。现在坐车这么方便。我和你爸来到医院,打完针就回家了。”我知道母亲生性*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哪怕我是她的孩子,而且以我的秉性*,只要家里有事,第一个站出来掏钱的肯定是我。母亲怕我掏钱,所以不愿告诉我。我瘪瘪嘴,不再说话。

后来二姐给我打电话说:母亲上次看病遭老罪了。因为腿疼走的慢,父亲又不习惯照顾别人,只能一个人小心翼翼的走。再加上母亲坐电梯不习惯,上楼打针,摇摇欲坠的,本来医生让她隔几天再去,可母亲回到家里,头晕了好几天,说啥也不去了。二姐埋怨她咋不给我打电话,母亲说三丫头有事,我帮不上忙,咋能还给添乱。二姐吓得没敢吱声,本以为大伙把我的事都瞒的严严实实的,谁料母亲还是知道了。二姐不敢确定母亲到底知不知道,所以也不敢接茬,就打电话问我。我心里七上八下的,赶紧给父亲打电话,不让父亲告诉母亲。

丈夫出事后,家里的天就塌下来了。婆婆六十七,大字不识,公公七十四,有多年的心脏一病、高血压,还有哮喘。儿子才7岁,除了老弱病残,还有就是一个远在北京的姐姐。而我,年纪轻轻,竟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我狠狠心将儿子送到大姐家里,就帮丈夫筹钱。父亲一天一个电话,生怕我有什么不测,哥哥隔上几天就从老家赶来,25公里,坐公交车,来了办完一事就走,从不在家里吃饭。公公急得耳朵都聋了,婆婆头发也白了。一开始的十来天,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晚上只能看着天花板数数,白天还要此处借钱。哥哥看我走路摇摇晃晃,逼我去诊所输液,我输完液买了葡萄糖在家里喝。

丈夫单位的领导、同事、朋友,我的同学、同事,我一个挨一个的打电话。脸皮变厚了,声音变甜了,只要借给我钱,其他的都不计较。婆婆坐在三轮车里让姐夫拉着去亲戚家一个挨一个地借,有慷慨大方的,也有推三阻四的。婆婆回来累得躺在沙发上说:“知道你丽姐跟我说什么呢?人还真不是永远都站在凤凰枝上,都有吃不上饭的时候。”

我无语。这个时候,人家怕我们还不上债,这种心态很正常。别人遇到事的时候,我们也会有同样的想法。能借给我们钱就已经不错了,还要人家唱高调,要求人家多么慷慨吗?

钱总算凑齐了,母亲也早已知道。她让哥哥告诉我和丈夫说:快过年了,高高兴兴的。别垂头丧气的,人只要平平安安就好。”

我和哥哥去交钱,那天的雪下得好大,出租车打不上。我和哥哥、侄子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走着,走了近半个小时,才打上一辆出租。当时忽然想起上高中的时候,每次都是哥哥骑着摩托车送我去坐车,一次也是下大雪,我和哥哥也是这样在雪地里走着。哥哥不放心,就送我去学校,到了济南,哥哥从人防商城给我买了件一毛一衣,穿了好多年都没舍得扔。高考时,哥哥每天都做公交车来小城陪我考试,姐姐则全程护送。如今,我都结婚生子了,还是让哥哥姐姐如此的操心和牵挂。眼泪一滴滴的落在雪地上,化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我的身后就留下一个又一个黑色*的小一洞。侄子把从北京给我买的围巾围在我的脖子上,拍拍我的肩膀就拉着我走。

回到家里,我高烧到39度,哥哥和侄子也都感冒了。侄子开始拉肚子。三个人输了好几天液才恢复过来。

过年回家,嫂子说:哥听说我家出了事,又看到我一副撑不住的样子。着急的无处发泄,喝完酒躺在床上急得大哭。

我心里一酸,想起这段时间哥一直是我的主心骨,每次来家,都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停地安慰我。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请假在家,哥哥也没有正常上班,除了帮我筹钱,还要在家里安慰父亲和母亲,生怕他们有个三长两短。而我,只顾自己伤心着急了,竟没想过做为家里的顶梁柱,哥哥其实一直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儿子到了姥姥家,嫂子拿出压岁钱,我推辞不要。我对家里所有的人都愧疚的要命,因为我有事,父亲母亲一哥哥姐姐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哥哥快五十岁了,我有什么脸面要哥哥的钱呢?让着让着,我和嫂子全哭了。嫂子说:看看你瘦的这副样子,谁看着不心疼?”

我给母亲父亲磕头,大姐说:“我们都没磕,你也别磕了。”

我就想,除了这两个真心实意的头,我拿什么回报父母的深恩呢?

本来父母供我上了大学,安排了工作,就该安安心心的享受晚年了。可就是因为丈夫出了事,母亲把辛辛苦苦积攒下的钱又都给了我,让父母替一我背上了如此沉重的包袱,我的心又如何轻松得起来呢?

过年回家,大姐说我去年实在不走运,买了件红一毛一衣让我冲冲霉运。儿子身上穿的是二姐买的新衣,儿子兜里,塞满了亲戚们给的压岁钱。往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穿着姐姐的羽绒服,里面是姐姐新买的一毛一衣,一毛一衣桃红色*,羽绒服紫色*,搭配起来非常地俗艳,但是我舍不得脱一下,这深深浅浅的红色*代表了亲人们的爱,被这一层又一层的春意深深包围着,我的心里也是春意盎然。

一天,母亲告诉我说父亲对哥哥姐姐说:“我一定要正儿八经地活着,看着三丫头把帐还完我才闭眼。” 父亲的一句话,让我积攒的泪汹涌而下。

我想起十三年前,父亲拿出几乎全部的积蓄送我去上大学,在乡亲们面前,是那样得骄傲和自豪。如今,十三年过去了,父母又把积蓄拿出来帮我还账,泪眼朦胧中,我狠狠的想:我更要正儿八经的活着,

一定要勤奋工作,努力做人,不让深爱的老父老母失望。

有父母的爱和亲人的鼓励,有乖一巧懂事的儿子每天都在期待,我有什么理由放弃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呢?

家比天大,你的欢笑痛苦在别人眼里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在家里在父母兄妹眼里却是比天还大。

家是港湾,是幸福的源泉,是一滴滴喜悦的泪,和一段段温情的祝福。

是亲人们永不嫌弃、永不放弃的支持和鼓励,是一首首爱的醇美的歌。

篇3:散文:《比》阅读

那么,语文教学该如何由有限之言达无尽之意,将无尽之意化有限之言,实现“言”“意”兼得呢?笔者就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

一、据意识言——意中得言

“言语内容”的理解是为学习“言语形式”服务的,实际教学中不能也不应该把言语的内容剥离出来单独进行教学。离开了具体的言语内容进行言语形式训练,往往会导致如学生对言语内容的理解不深刻和言语形式不可迁移的状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文本言语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言语形式,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从而把文本的言语形式充分内化到学生的言语形式之中,为从“意”到“言”的表达转换做好准备。

例如,《慈母情深》这一独特语段,下面这位教师采用了凭借“言语内容”体会情感、品味表达的策略进行教学,很好地实现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融合,且使学生获得了蕴含在课文内容另一面的表达方法与方式。

[案例一]《慈母情深》教学片段:

出示语段,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朗读后再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你从哪些词句当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背直起来了”中,知道母亲一开始都弯着背在工作,很辛苦。

生:我从“眼神疲惫的眼睛”中,读懂了母亲非常劳累。

师:好,读书就应该这样来品味词句。

生:老师,我从“褐色”一词中,似乎看到母亲的工作环境很恶劣,白色的口罩都变成褐色的了。

生:“吃惊”一词可以看出母亲很不愿意让我来她工作的地方,她不想让我看到她辛苦工作的样子。

师:真会读书,你独具慧眼,但同学们,你们说,吃惊的仅仅是我的母亲吗?

生:吃惊的还有“我”,因为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这么辛苦。

生:对于母亲工作的环境,我也感到很吃惊。

师:带着这种感觉,谁来读读这个语段。

(学生朗读后,师试着从语言特点的方面进行挖掘)

师:你们再来看看,这段话很特别呢!

生: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

生:三个“我的母亲”都在后面。

师引读:

“背直起来了”——生:“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生:“我的母亲。”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生:“我的母亲。”

师(将语段的“我的母亲”前置再进行出示):同学们,如果是这样出示,你们再读读,有什么不一样?

生:课文中的句子更能看出母亲很疲惫,很辛苦。

生:可以更加看出我当时很震惊。

生: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母亲。

生:使我们更加体会到作者当时难受的心情。

师:是的,作者用这样特殊的写法,正是要倾诉他心中这份复杂的感受啊!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依言会意——言中得意

文本的语言不仅有其“形”——言语形式,而且还有其“意”——言语内容。“意”生存于一定的“形”中,“形”又为表现“意”而存在。在教学中,“形”和“意”是不能对立的,扬此抑彼,顾此失彼,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要想得其“意”,教师只有借助文本的语言形式引领学生感悟,学生才能得到深层的、隐含的意义。反之,阅读教学必将浅尝辄止,而失去其隐含的“意”。例如《珍珠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是这样教学的:

[案例二]《珍珠鸟》教学片段:

师:那小鸟对人的信任表现在哪?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结合具体文字谈谈。

生:(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老师出示刚才学生说出的这段话,但把三个“一会儿”去掉了)

生:老师,这句话不完整了,你把“一会儿”丢了。

师:意思没有改变啊,用与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个词重复用了三次,表现了小家伙的调皮,让人好喜欢。

生:这三个“一会儿”,一个比一个程度深,把小家伙的调皮写得活灵活现。

生: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神气十足”。去掉这三个“一会儿”,小家伙顶多也就“神气”,谈不上“十足”,可用上这三个“一会儿”,那可真叫“神气十足”!

师:是呀,多神气十足的小家伙呀!(引读)因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夜晚——

生:(读)“天色入暮,小家伙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引读)以至于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生:(读)“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这小家伙竞从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师:(课件出示人鸟和谐相处图)看,这就是小鸟队在“我”肩头做梦的情景,请给画面题词。

生:和谐。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呵呵,你用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把这句话划下来,读读。(教师板书这句话)

生:我想用一个成语概括——小鸟依人。

师:你和我的题词一样啊。那这“依”就是——

生:依靠,依赖。

师:嗯,那此时的小珍珠鸟可用上怎样的词才能准确形容?

生:“放纵”比较合适。(掌声)

师:真正的放松,还有点儿放纵,这是撒娇的表现,呵呵。至此,才可以说是完全的——

生:放心。把那颗“怕”着的,竖着的心彻底平放在心里了,再也不会提心吊胆了。(掌声)

师:那就请同学们说说人获得信赖的原因是:(句式训练)“信赖,就给它——”。

生:信赖就给它在屋子里撒欢的自由。

生:信赖就给它队在人肩头睡觉的幸福。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心,甚至是关怀。

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爱,让它感到人的温暖。

窦老师从“三个一会儿”切入,凭借言语形式引领学生品读、感悟文本,教学如春风化雨,学生很快、很好地理解了文本的言语内容。

从言意转换的角度来看,案例实现了文本“言”与“意”的无痕转换,三个“一会儿”的教学丰韵了“意”的同时丰韵了“言”,学生内化了“言”的同时也内化了“意”。我想,此案例向我们述说的一个教学问题,就是阅读教学要立足语言文字,教学中“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是不能割裂的,“言语形式”一旦游离于“言语内容”之外,言语本身就成了空壳。

三、以言表意——得意得言

对于言语形式的关注,最后的归宿点在于学生学会运用,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悟”层面,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带兵杀敌”。因此,在感悟言语形式之后,教师还要以课文语言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能将别人的言语形式转化为自己的言语形式,或者以课文内容为媒介,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恰当的,乃至最富表达能力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引领学生在文本语言文字之间走上一个来回,才能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样是[案例一]中《慈母情深》的这段独特语段,有位教师是这样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实践的:

[案例三]《慈母情深》

师: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

生: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分别放在句子后面。

师:按常理来说,三次“我的母亲”说成一次就够了,“我的母亲”应放在句子的前面。你感觉课文中这样写,好吗?

生:这样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每个动作都让我们看得那么清楚,那么细致!

师:是啊,闭上眼睛,(师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背?

生:瘦弱的,弯曲的背!

师: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背?

生:挺直的,坚实的背!

师:母亲转过身,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

生:布满皱纹,蜡黄的脸!

师: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脸?

生:白净,有光泽,溢满青春的脸!

师: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

生:布满血丝!疲惫不堪!

师: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眼睛?

生:炯炯有神!清澈的,会说话的眼睛!

师:如今,这些都到哪里去了?

生:都消失在生活的重担下了!

师:是啊,那是我的母亲吗?那分明就是我的母亲啊!读着作者这样的描写,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非常难过。(心酸、伤心、痛苦、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自责……)

师:作者用这样特殊的写法,正是要倾诉他心中这份复杂的感受啊!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母亲还有哪些地方让作者鼻子一酸,也深深地打动了你呢?你能不能仿照上面的句式,也来写一写这些冲击着你心灵的一言一行呢?

生1:那背,又弯曲了,我的母亲;那头,又俯在缝纫机板上了,我的母亲;那身影,又开始忙碌了,我的母亲……

生2:我的母亲,用龟裂的手指数着那一张张皱皱的毛票;我的母亲,将钱不由分说地塞在了我的手心;我的母亲,大声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你为什么要把“我的母亲”放在前面了呢?

生:母亲的这些动作,就像敲打在我心上似的,我很难受啊!我想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所以我把它放在前面了。

不难发现,此教师是立足言语展开阅读教学的,首先从言语形式切入,然后让学生充分地品尝语言文字,透过语言文字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丰富情感,最后又通过这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情感,使学生真正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从学生最后的语言表达来看,学生已经完全能够依言表意,懂得了“我的母亲”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秘密”,在运用中能够活学活用,借助不同的位置为自己的表达需要服务。这是语言纳入后的应用,这是情意领会后的倾吐。课堂上学生“用笔思维”,于说写中表达胸中情意,经历言语实践,将情感抒发与语言表达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这样不仅内化了言语作品的“意”,还内化了言语作品的“言”,“得意得言”,从而真正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语言”的秘密,从中概括出“文本语言”的表达规律,教会学生借鉴“文本语言”掌握组织语言文字的方法,逐渐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在文中走个“来回”,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又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出发点是语言,落脚点还应是语言。实践中,我们应以言语形式教学为立足点,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纵情驰骋于阅读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稳健地朝着高效、本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尚文.新课程的当务之急[J].语文建设,2006(3).

[4]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8.

[5]刘仁增.“言”“意”兼得: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J].福建教育2008(4).

篇4:“比”出来的阅读

【关键词】比出来; 阅读; 美丽; 语文; 风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44-01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比较是人类重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确定事物异同。因此,乌申斯基也说:“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语文是思维的文学表现形式,只有在比较鉴赏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文本之间的矛盾,分辨出各自的特点,体会出文章的个性,促进对作品的深入分析。因此,比较阅读无疑是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比较阅读占有一席之地。

一、善于把握比较的“度”

比较阅读,旨在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共性,弘扬阅读个性。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和文本搭建比较对话的桥梁,帮助完成比较阅读过程中阅读内容与学习主体的时空对接。学生的情感和记忆才会被真正激活,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尽管很多文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多或少的找到一定的联系,但作为比较阅读教学而言,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对文本的比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研讨文本内在规律;是想通过对文本的比较作为范例,教给学生比较探究的方法。因此,比较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可比性原则:

第一,材料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实施比较的前提是比较材料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选择的文章之间在内容或形式上一定要有某种联系,或相似,或相异,或相关,不能随意将互不相干的两篇文章生硬的拉在一起让学生比较。总之要选择真正具有可比性的作品进行类比分析,比较鉴别。比如杨万里的《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都写荷花,这是内容上的相似性,只是所写季节不同,手法也有别。前者是写初夏池中之荷花,运用清泉、柔风、蜻蜓等景物烘托;后者写盛夏荷花,正面泼墨,着重点染色彩,兼以夸张修辞。这就形成了可比性。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只有对文本进行比较,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和规律。比较阅读常在有共性的文本间进行,了解文本的共性的同时,以了解其鲜明的个性,如匠心独运的构思,优美生动的语言等等。

第二,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本身就是有目的的活动,比较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教学目的。如果比较的文章没有可比性,比较阅读就无法进行;如果材料的选择不体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就显得无的放矢。比较文内主人公心情或感情的变化,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理解作品内容与主题。比如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杞人的心情变化,由忧变为喜。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支点,我由此出发提出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而言,比较材料选择的难度应该遵循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选择比较阅读的类型

1.写法相同语言表达不同的文本比较。此比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语言是丰富多彩而又变化无穷的,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词语组合,不同的语言风格等都有不同的语言内涵。

《春》和《济南的冬天》是文情并茂的传统写景名篇,通过比较阅读除了让学生认识到两篇文章都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美的洗礼外,还应重点品味揣摩它们的语言。

2.文体相同写法不同的文本比较。此比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手法的多元化。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不同手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纸船》文体相同——现代诗,主旨相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如果说冰心的《纸船》要学生重点揣摩其中的“泪”与“悲哀”的话,那么《金色花》就应该琢磨它的“笑”与“童趣”。

3.主旨相同文体不同的文本比较。此比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体裁选择的灵活性。相同的主旨,不同的体裁表现,其角度、情感、感染力、表现力也各不相同。

如:如何正确对待得与失,周国平先生写了两篇文章《白兔和月亮》与《习惯与失去》。《白兔和月亮》采用寓言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习惯与失去》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从丢失自行车谈起,从人生、爱情、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方面全方位阐述得与失的关系。告诉人们有得必有失,失去是人生的正常现象,要习惯于失去。

比较中寻找学习机会

比较也可以运用于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教育机智,这不仅为教师“解围”,更为学生赢得学习机会。

教学《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时,朗读当然是重点。一学生在朗讀时,将“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的“伏”读成“爬”;将“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中的“漫”读成“浸”。听到此朗读错误时,我没有用“××字读错了”来评价完事。而是设计一问题:“爬”与“伏”,“浸”与“漫”能互换吗?为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同时就有思考参与了,他们在对比着效果的不同。有说“伏”这个动作更充分表达痴想的心理特点;有的说“漫”这个动词与“海潮”搭配恰当,效果好。我听到孩子们的收获,心中充实的是欣慰,也为自己的策略运用而庆幸。

其实学生的这一“错误”更促成了一种学习方法,即用“比读法”体味词语表达效果。

还有一次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我要求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一学生把“姿态万千”误背成了“千姿百态”。其他学生早按捺不住了,抢着说出他的错误。我示意学生不要“指责”,然后设计一问题:“姿态万千”与“千姿百态”有什么区别?学生开始思考探讨,七嘴八舌开始交流,有说“姿态万千”比“千姿百态”内容更丰富,有说“姿态万千”比“千姿百态”表达的姿态更多等。

教育教学机智并非既得的,而是在一份用心中萌发出来的,在一种细心中呵护成长的,教学也因此更动人。

综上所述,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充实知识,成长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发现各民族、各地区文学的风格和特点,以便取长补短,促进融合,有助于学生“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营养”学生能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来审视不同的国家、民族,学会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不断丰富人文情怀、感悟人文精神。比较阅读,阅语文风景,悟成长风景。

参考文献

篇5:人比黄花瘦散文

仲夏,年轮里复转的季节,烈日的光芒,就那么沉淀下来,燥热,镂刻在离灵魂最近的地方,是上天有意的锻造吗?我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是当某一天惊讶的看到镜中慢慢消瘦的自己时,才发现在原来沧桑年年有痕。微风起于青萍之末,似有一丝凉意。对着陌上窗前喧嚣的红尘,常常地想,旖旎纠缠里的风生水起,是起于何方,又会止在哪里?

白驹过隙,光阴嬗递,尘心莫不如此脆如蝶衣。也许只是一转瞬,就会走完这人生的清旅。佛说:弱水三千无处渡!就让光阴为桨,渡我去彼岸,暮色苍茫不染纤尘的渡口,是否会激起心里最后一丝留恋?只是踏着满地的曼陀罗花,谁,才是那个摆渡的人?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每次读到李清照的这首词,莫名的`忧伤就会在字里行间慢慢泛化开来,不知道红尘里丢了彼此,要怎么找回?,也不知道那些牵牵绊绊,缠缠绵绵和恩恩怨怨里是否会有对与错?更不知道是谁在心底苦守那一地阑珊?

往事风化成沙,驻足于青苔小巷,孤撑的伞下只留一个孤独的身影,为何会如此的流连?只为邂逅那回眸一笑的温柔。然可遇不可求的夙愿。如昙花一现,连同心一起凋零!人们常说:蝶儿飞不过沧海,那是因为彼岸没有了那颗期待的心。果真如此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一声细语,百念生烟。思念离城的角落,在冰封的魔镜中,静等你悄然而来,再也不离不弃。然而三生情愫终究敌不过一世迷离,寄锦书于南飞的鸿雁,飞过花溪,落于你的指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素笔一支,盼与你,再画枫桥。西窗红烛,愿与你执手共剪!瑶琴如夕,伯牙子期的绝唱能否再现人间?

篇6:心灵为何比眼睛诚实散文

我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所以我一定不是一个善于安抚谁的人。假如你要问我,我该怎么办?我不会去关注你们之间曾经是多么的甜蜜恩爱,我也并不会因为你付出了那么多而感动陪着你流泪。一颗执迷的心,所需要的并不是肯定否定,也并不需要别人告诉她你应当选择A或者是B。执迷的心,所需要的答案在心中。旁人能帮助你们的,不过是拨开云雾,让你直面那些不敢正视、甚至刻意去回避的事实。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你该怎么做。

一、不要把爱情的信仰建立在对人性的盲目信任基础上。人心善变,正是因为人性的多面。你所求的是一份感情,你自有所得,不要奢望它能超越人性的一切卑劣懦弱。

二、不要把任何爱情当成你人生的某个终点。它只能让花开的更美,让天空变粉色,让海水更蓝。它不能用来解决人生困苦,它不是我佛慈悲,甚至它并不能像宗教那样时刻能慰藉你。它永远只是一段开始,一个转角,一个更庞杂的旅程,它不能帮助你画上任何的人生句号。

三、不要把其中的任何伤害归咎到命运上。没有任何注定要受的伤害,没有任何注定全部悲苦的命运,没有谁注定永远只能失恋,没有谁注定永远是单身。如果你相信了你是个苦命的角色,你就再难以翻身,因为你不相信你能得到,你也没有自信去坦然迎接一切看起来美好的人或事,最后就葬送了可能会成就完整的机会。

四、不要只相信眼睛看到的事,要用心去思考。不要眼里只能看到美,无法接受任何的自私闪躲。不要用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去要求对方。不要自以为眼睛看到了全部的事实,大部分的实情与真相都在心里,都没有从嘴中吐露,亦难以清晰呈现。

五、如果你习惯了屈服,如果你没有勇气坚持,不要指望谁能给予你恒久的勇气,因为你不相信。

六、如果你选择了坚持,如果你认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同样不要指望谁能给予你恒久的勇气,因为只有你才能证明那些勇气不是傻气。

七、没有任何人有办法告诉你,你的感情应该向左拐或是向右拐。更何况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没有任何人可以教导你,什么样的人适合你,或者你适合做什么样的人。

八、没有任何情感专家可以帮助你披荆斩棘,修成正果。困难要你自己扛,流言需你自己背。孤单的是你,遗憾的是你,不甘的是你,无悔的也是你,最后修成正果的也是你。

九、不要永远只能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痛脚痛,他们的根源往往是来自五脏六腑。打一瓶盐水,吃一颗止痛药,永远是有时限的治疗。

十、学着做自己感情世界里的中医吧。

每个人的爱情都有问题,就像每个人的身体都有缺陷。它永远不可能不会生病,很多时候,生病是一种预警,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自我转换,可是你不能让它最后走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然而有一件多么好的事情是,我们只有一个身体,我们无法抛弃它,然而我们却可以抛弃一段病入膏肓的感情,永远有机会再来一次。

那么何必执迷呢?最大的智慧,最好的答案,永远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到。

爱情。这个名词不知道是那位先贤的专利,他没有对爱情作定意。还记得黄安那句“爱情两个字好辛苦”朴实经典的歌词吗?很能说明问题!

爱情。它原本是很纯洁、高雅、神圣的,也是常见的。然而我们实际生活中,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给爱情注入了太多的东西,。让我们看不到它原有的本色。这是我们的思的腐化,行为堕落的表现!谁都在向往那种美好的爱情,可这一切有那么容易吗?容易就没有它绚烂的一面,人们就不在憧憬与向往。爱情这株艳丽的玫瑰花,它有多少绿叶来点缀,有多少刺来装伴它。

谈谈我如何看待爱情!

第一、我们必须明白人生是由很多部份组成,而且时间上以有不同的`要求。学习、工作、生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份,同爱情和婚姻一样重要。

第二、我们应该清楚爱情只是生活中精神文明上的,它只能给美满姻缘作坚实的基础,给学习、工作、生活增添点色彩。

第三、我们要知道爱情,不是用来向爱人索取生活需用品的工具与途径。不是说对于爱与被爱不可以给予物质,是不要幻想与依赖对方。

第四、我们对于爱情应有付出精神。例如学习、工作之余多挤点时间陪自己的恋人。逛街、购物、看影视、喝咖啡、为了表达心情·少则一束玫瑰。

第五、我们面对爱情必持理解和包容太度,在现在这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酬是很频繁的,不应该因其中的某个单一因素而选择放弃!

第六、我们在面对爱情不应要求过高,了解怎样的爱情模式适合自己。不是随心所欲的要求对方,爱情双方是平等的!你不将他、她塑造成一个没有没有灵魂的木偶吧?

第七、我们恋爱时要勤于沟通,生活平淡就如一杯无色无味的水,恋爱中发生的事就如给它添色加味!一定要懂得极时调节,不要让它持续加浓加重那样很可能成为一杯无解药的毒水。

第八、大胆说出对方的缺点、与优点,给点时间给点鼓励,让他、她去改正缺点。对爱的人要真诚、持之以恒、不离不弃。

第九、我们要认清爱情它不是人生的艺术装饰,摆那里就不变。爱情像一块地,只有勤劳耕耘讲究方法的人才能让它长出理想的果实。

第十、谈情说爱你做到了,了解爱情的特殊性、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出合适自己的模式、再去做到了解、理解、包容、纠正、鼓励、关爱、真诚、增添注重保鲜。

篇7:项羽,你比刘邦幸福散文

曾经的英姿勃发,曾经的叱咤风云,曾经的霸气豪天,曾经的儿女温情,都随着那悲壮的一刎,落幕,随风飘逝。

漫天尘土的沙场上,少了力拔千斤的西楚霸王;云谲波诡的历史舞台上,少了刚愎自用的豪情霸主;灯影歪斜的对酒中,没了意气自歌的`癫狂志士,执手相跪的诀别里,没了泪眼横流的多情少年。

你,就这样,带着大志未壮的惆怅,带着对“亚父”深切的痛悔,带着对虞姬深深的不舍与眷恋,毅然决然地,在刘邦诡秘的笑声中,离去。

刘邦,踏着秦人的魂魄,用一曲忧伤婉转的楚曲,送自己登上九五之尊。

知道吗,项羽?

刘邦,为了政权的稳定,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大肆杀戮,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的第一谋士,张良,不得不用远遁来保全自己;他的身边没有如虞姬般既美艳动人又温情专一的佳偶,有的只是如吕雉般毒辣凶狠的女流。

刘邦的孤独,由内而外。

尽管,他很是注重休养生息,老百姓过上了较为安定丰足的日子,但刘邦的孤独,一日胜似一日。曾经共同举事的兄弟们,战死或被自己送上归路;曾经贤惠温柔的原配,成了心胸狭窄、权力至上的陌生人;曾经温醇飘香的家乡酒,只剩在午夜梦回,畅饮卧醉。

还知道吗,项羽?

刘邦时常站在他特意为你供奉的牌位前,喃喃自语,呆滞失神。你是他曾经的盟友,你是他一生最敬重的对手,你是他此生最为抱歉的敌人。

他有许多未尽的话语想对你诉说,他要一个人面对建立政权后偌大的一摊子,他要一个人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独活。而你,只需,用一个转身,用一双怨恨的双眸,用一个悲切而潇洒的动作,将所有的孤独,留给了刘邦。

篇8:散文的阅读技巧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下面我就谈谈散文阅读的个人浅薄认识。

一、挖掘“一个中心”。

古人云:“意犹帅也, 无帅之师, 谓之乌合。”任何一篇文学作品, 无不寄托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都意在表达一个“情”字。领会这个“情”字进而挖掘出文章的中心, 就占领了把握文章的制高点, 进而高屋建瓴地通览全文, 散文阅读尤其如此。纵观历届中考题, 大多数题目设计都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 抓住了主旨就抓住了解题法宝。

如:《念着你们的名字》2010年中考题, 这篇散文是台湾当代作家张晓风女士写的一篇洋溢着人文气息的说理散文。作者以充满母爱的心灵和学生说着关于成长、做人的心里话, 鼓励学生们读书、修行和励志、萦绕着尊重生命价值的情感。其中有两道题 (即15、16题) 要求学生紧扣文章中心来作答。明确了中心解题自然一语破题。

二、抓住“两个基本点”。

一篇经典作品总能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 无异于行尸走肉, 毫无生命力;而优美的形式如同人的华丽的外表, 失去它, 文章势必会枯燥乏味, 读起来味同嚼蜡。中考所选篇目, 大多是名家名篇, 自然文质兼美。因此, 我们在阅读不能不从“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入手, 通过双向的解析、综合, 准确把握文章脉络, 领会精神实质。通过阅读, 要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文章最明显、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不得面面俱到。譬如, 是直抒胸臆, 还是托物言志;是借景抒情, 还是借古讽今;是对比衬托, 还是欲扬先抑……抓住这两个基本点, 也就宏观上把握了全文, 为解题铺平了道路,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落实“三个代表”。

散文就其内容性质或表现手法, 可分为叙事散文、情景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面对一篇材料, 必须通过细小研读, 弄清统领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 并根据三大类别准确归类。在此基础上, 提炼出最能代表文章风格的重点字、语段, 进而归纳分析:是叙事散文, 所叙何事?有何线索?叙事意图?是情景散文, 所绘何景?所狀何物?所抒何情?情景如何相生?是议论散文, 如何开篇?所持观点?蕴含哲理?弄清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做答时才能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

四、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散文阅读还有其自身的一般规律, 简而言之, 在应试中应遵循四项原则:

一是精神提升原则。任何一篇好的散文, 都是精品美文, 它无不透露出作者美好、善良、真诚、纯洁的心灵, 表现出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因此, 阅读时要特别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引起情感共鸣。要把阅读过程当做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熏陶自己情感的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在情感上尽可能深地“进入”字里行间, 深刻把握文意内涵。那种完全排除精神因素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往往会迷失方向,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是着眼全局原则。要力争从整体出发, 而不是死扣, 硬套个别词句, 断章取义必然会影响到对整体的把握。要细小体味文中蕴含的感情, 进而体悟在这种感情中又渗透着怎样的思想、观点或人生见解。要善于据理想情或缘情入理。应试者应始终站在高处, 居高临下, 洞察万象, 文中情理, 自在心中。在这种心态下去解题, 自可胜券在握。

三是重点突破原则。在整体感知之后, 文章脉络已铭记于心, 此时要迅速准确地筛选文章最明显、最主要的信息点, 归纳最主要的写作手法, 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譬如, 是直抒胸臆, 还是托物言志?若属后者, 所托何物?所言何志?二者有何相通之处?这样层层提挈重点, 对全文要害洞若观火, 成竹自在胸。

四是一视同仁原则。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文风, 有的豪放, 有的婉约, 有的雄奇, 有的秀美, 无论应试者性格如何, 爱好如何, 都应该对不同风格的选文一视同仁。无论是抒豪情壮志, 还是渲染虫鱼之乐, 我们都应该抱一颗“公”心尽快进入角色, 决不因偏爱而造成阅读心理上的障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散文:《比》阅读】相关文章: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03-01

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08-30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整理08-06

散文家谈散文阅读07-16

散文阅读05-24

阅读散文07-15

散文小说阅读05-23

散文阅读范文05-17

冬日散文阅读04-11

初中散文阅读05-17

上一篇:交互智能平板方案下一篇:“五治”作风整顿个人心得及自我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