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报告

2024-07-22

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建筑学082班******08296

2段向

冯然 耿晓 靳晓丹 孔德熹 雷蕾

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报告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我们深深的了解到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选择了“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这个课题进行了调查。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已然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 尤其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2009年的经济危机在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的同时,还加剧了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河北工业大学各年级同学的就业准备情况进行了各方面的调查总结分析,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一、多数学生对于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的问题

1.就业方向:在谈到专业与工作性质的关系的问题时,多数同学认为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性,不一定对口;期望有一定关联性,即期望对大学中所学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亦是对当初梦想的坚持;不强求对口,是对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困难情况的妥协。坚持与妥协,梦想与现实,在取舍之间平衡,进退之间统一。

2.就业取向:绝大多数同学选择留在城市打拼,而不是选择回到乡镇发展,我们分析原因,一是城市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选择可能会更多考虑职业发展前景、文化环境等。二是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较乡镇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同时我们发现一线城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青睐,究其原因,一线城市在提供更多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消费负担。

二、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追求。当谈到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时,大家的取向不同,认识不一,但多数同学还是看重行业前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遵从个人喜好。当被问及求职时最注重用人单位的哪个方面时,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成为主流热门的选项。当代大学生个人意识明显增强,追求自我的价值实现,崇尚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为实现将来对社会的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主动调整,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以求提高自我、完美自我。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他们个人价值能否很好的实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振兴。

三、在创造有价值人生的过程中涌现的问题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对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工作经验方面缺乏自信,也有一部分同学对自身的沟通能力底气不

(1)大学生的主观努力不够,和自身期望的高要求不成正比。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大学生立志高远是好事,放开眼界不满足现状,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但立志需躬行,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2)学校及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实践锻炼机会较少也加重了这种问题。

(3)由于缺乏自信而不切实际的贬低自己,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往往容易把主观的想象当做对自身条件的认知,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的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

针对我们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查阅了多方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有了清楚的认识。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实行大学扩招政策,导致2003年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当前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由于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增加,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更是将我们推到一个更严峻的局面。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就业率达仅到68%,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目前大学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员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在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仍存在结构性困难。

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就业的现实。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毅力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地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问题的生成是多方面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是社会国家的,有些是个人的。面对那些客观的因素,我们有很多无奈,但是主观能动性依旧发挥着作用。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应对,主动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为此,我们将多方信息汇总提炼,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希望对广大在校大学生有所引导和启发。

一、端正择业态度

我们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不应该把职业看成谋求生存的手段,更应把职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它蕴含着我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具体来看,一些大学生在择业上注重选择“收入高”、“工作条件舒适而稳定”的职业。仅从个人的主观意愿看,这样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但是从客观现实来看,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意愿和兴趣但是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方式面对就业问题。足。总体说来,同学们对自身整体能力状况有很大不满,我们通过分析得到以下三方面原因:

二、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面对当前就业形势,一定要理性,要有平衡心态,善待挫折,切不可消极、放弃,学会用长处来经营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三、加强社会实践

大学生们不仅要刻苦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着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探求真知。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既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篇2: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1)对社会认识能力: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对自身认识能力: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四、结论及建议: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篇3: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报告

1 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内容

就业准备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充分的就业准备帮助大学生快速找到职业方向,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充分的就业准备也是经济竞争的时代要求[3]。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就业预期、身体准备和信息准备,见图1。

1.1 知识准备

专业知识的夯实和非专业知识的积累是知识准备的两大重点。专业知识是日后所要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知识,非专业知识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简历设计、职场礼仪、生活常识等。大学生要加强并巩固专业知识,积累非专业知识,综合利用所有知识,完成就业的知识准备[4]。

1.2 能力准备

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5]。能力包含普通能力和专业能力,普通能力是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都具有的能力,而专业能力则是指从事专项工作要求具备的能力。

1.3 就业预期

就业预期反映了大学生对专业前景的判断、对未来职业薪酬状况的预期、对就业地区的期望等,是衡量毕业生就业成熟度的标志。合理的就业预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客观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将来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1.4 身体准备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大学里的“低头族”“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他们沉溺于虚拟世界,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普遍较差。随着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在向“社会人”的转型阶段,需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才能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1.5 信息准备

就业信息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风向标,大学生进行就业准备时要积极搜集各类就业信息,如政策类信息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政府有哪些优惠政策,需求类信息让大学生知道当下就业市场中各类职业的饱和状况,就业形势类信息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及时调整自身的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2 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

为了解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所做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九江学院在校专科大二、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调查选择的样本涵盖了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类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问卷共包括31个题目,包括对大学生的知识准备、就业预期、能力准备、身体准备、信息准备、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回收率为95.2%;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94.5%,见表1。

2.1 知识准备

见图2。

对大学生知识准备情况的调查主要是从专业课知识准备、能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非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等四个方面入手。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课考试全部合格的占46.2%;基本合格的占40.3%。仅仅把各门专业课学好是不够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水平能否高度结合直接决定了个人文化素质的层次。由图2可知,能完全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有7.0%,说不清楚的有37.8%。可见虽然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相对扎实,但并没有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已经出现淡化专业的概念,这也凸显了大学生学习非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调查结果表明,高达69.3%的学生没有辅修其他专业,12.6%的学生只是旁听过但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对非专业知识学习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5.0%的学生会学习非专业知识,近30.0%的学生不会主动学习非专业知识。对专业了解情况的调查显示,只有63.0%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有较好的了解,高达34.9%的学生在学习了2~3年以后还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情况。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不容乐观,既没有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缺乏学习非专业知识的主动性。

2.2 能力准备

见图3。

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就需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自己的各类能力。调查涉及环境适应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五个方面,这些也是用人单位普遍关注的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适应环境(65.1%),可见大学生环境适应的能力还是可以肯定的。团结协作能力是考验一个毕业生能否在就业时将自己的“个性”收敛起来,真正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熔炉。调查显示,20.1%的学生能与他人很好地合作,63.7%的学生基本能与他人齐心协力完成工作,这说明当下学生对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比较认可。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就业准备的一个支点。由图3可知,只有11.0%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时完全具备很好的学习能力,55.9%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比较好,27.3%的学生对自己能否很好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持怀疑态度。可见大学生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达能力是与人沟通与交流最基本的能力,针对“是否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调查显示,10.0%的学生选择完全有,46.9%的学生基本有,30.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12.6%的学生基本没有;可见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关于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表明:17.1%的学生与他人交往时,对自己能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充满自信的;58.6%的学生基本能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从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2.3 就业预期

就业预期主要从薪资期望、工作区域、对专业前景判断、对“先就业再择业”的看法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大学生的薪资期望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收入,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认可程度的期望。调查显示:52.3%的学生接受2 000~3 500元的薪资待遇;11.2%的学生要求要有3 500~5 000元的薪资待遇;而2.9%的学生则要求要有5 000元以上的薪资待遇。关于就业地区的调查显示,超过60.0%的学生希望到沿海发达城市发展,只有5.9%的学生选择内陆乡镇。

关于专业前景的调查显示,19.2%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的前景很好,49.9%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的前景较好,只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的前景不好,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还是充满信心的。对“先就业再择业”的认同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能否适应当下的就业大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学生能接受“先就业再择业”,只有7.0%的学生完全不能接受。可见,大学生的就业态度还是比较好的。

2.4 身体准备

关于身体准备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是否热爱运动、能否坚持锻炼、有无良好的作息习惯、有无按时年检等四个方面。

关于是否热爱运动的调查显示,近30.0%的学生是不怎么热爱运动的,说明“宅”在室内的学生很多;坚持“每周2~3次锻炼身体”的学生只有17.8%;而有39.3%的学生是几乎不锻炼身体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仅有15.5%的学生有很好的作息习惯,还有超过40.0%的学生作息习惯需要进行调整。仅有10.5%的学生能坚持每年体检,超过40.0%的学生缺乏体检意识和习惯。

2.5 信息准备

就业信息是职业选择的基本前提,是就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缺乏足够的有效信息,就可能会与机遇擦肩而过,与自己最初设想的就业方向南辕北辙[6]。对信息准备情况的调查主要涉及对就业形势的把握、是否关注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否关注官方网站的就业信息等方面。

关于就业形势的判断,有超过半数(55.2%)的学生认为当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认为形势较好的学生只占7.9%。关于对用人信息了解情况的调查显示,只有40%左右的学生会浏览对口专业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基本不了解用人信息的占25.5%,完全不了解的占6.3%。可见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用人单位信息搜集的意识和行动,这一状况对于现在的就业大学生来说是致命伤。政府发布的就业信息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调查显示,关注政府发布就业信息的学生只有32.3%,而几乎不关注政府发布就业信息的学生超过了50%。

2.6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准备不是从毕业季开始的,而是在大学生入学时就要使其认识就业准备的概念和重要性。调查显示,高达60.0%的学生对高校的就业准备工作是不满意的,可见目前高校的就业准备指导工作滞后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30.7%的学生认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可见高校在完善就业准备指导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步伐。关于大学生对就业准备指导需求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就业准备方面需要帮助的内容主要包括积极健康的就业准备心态、面试和简历设计技巧、专业的就业指导、职场礼仪等,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

3 专科大学生就业准备存在的问题

3.1 大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优势之一,大学生在夯实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步,只有拥有清晰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才能在工作中分析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构建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意识薄弱,可能的原因是专科生对知识系统性的理解不够,未能建立起融会贯通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完备势必会影响其职场表现,出现眼高手低甚至无法胜任的情况。

3.2 大学生就业信息准备不足

就业信息包括整个社会人才的供求信息、特定职业的信息、职业资格的信息等。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忽视了信息的搜集工作,更没有花时间和精力研究信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单纯依靠毕业时学校提供的校园招聘信息或利用家里的关系实现就业。就业信息准备不足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不了解外部环境和职业的要求,降低了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

3.3 高校就业准备指导工作不健全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包含对就业准备的指导,遗憾的是高校大多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代替就业准备指导工作,除了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学时之外,缺乏持续的后续指导。其后果正如调查结果显示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准备指导课程与自己的需求并不契合,而对心理干预、就业指导、职场礼仪、面试技巧、简历设计等方面的需求很迫切。虽然有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准备指导工作,但是并没有深入调查学生的真正需求,没有紧跟当下就业市场的变化来做相应地转变,只是“新瓶子装旧酒”,还是参照历年的就业指导体系仅在毕业时给学生提供短时间的帮助,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3.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与就业准备工作脱节

大学生由于长期过着比较单调的校园生活,缺乏社会生活和实践经验,心理成熟程度落后于生理成熟程度,经济不能独立,加之就业困惑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使得他们的内心产生各种矛盾冲突[7]。大学生就业准备的最原始环节就是心理与心态的调节,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并不是很健康,就业价值观有偏差,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新生入学之初,学校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测评,却没有利用这些资源,也没有后续跟进。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被忽略,学校只开放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基础的心理学建议,并没有专门开展过有关于就业准备的心态方面的讲座。学生就业准备受到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时无法获得正确的指引。

4 大学生就业准备问题建议

4.1 帮助大学生构建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专业知识水平对每个准备就业的大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将自己预期的职业蓝图变为现实的基本保证。针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准备不足,特别是知识结构体系构建不完善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和完善。

4.1.1 建立导师制

目前多数高校会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但对专科生却未能设立导师制。导师的知识是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积累而沉淀下来的,不管是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还是组织结构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见解。因此,建立专科生导师制,使学生在大学时期能够与导师交流和沟通,针对自身在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上的不足认真地跟老师学习,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4.1.2 主动积极构建专业知识体系

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方向,大学生要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就业准备。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需要大学生自己将专业知识组合起来形成自己能理解并运用的结构,多看书,多思考,多做总结并借助各类图书馆资源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构建起来,才能真正地将专业知识运用自如。

4.2 认真做好就业信息的准备

就业信息的准备可以说是大学生就业准备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做好了信息的搜集准备,并准确地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才能在最后就业时找一个“好婆家”将自己“嫁出去”。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弥补这方面不足。

4.2.1 多渠道搜集信息

信息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在做信息准备时要学会多渠道搜集信息,“条条大路通罗马”,信息的搜集在数量上要有保证,就不会出现数量不足以至于只能从狭小的圈子里来回获取就业信息。例如学校、各类招聘网站、政府官网、朋友、亲属等都是就业信息来源的有效渠道。

4.2.2 随时跟踪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

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和用人信息是大学生就业的直接依据,大学生在做信息搜集的准备时要着重关注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这样才能根据用人信息来确定在就业时应该要提高什么样的技能以及在面试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巧,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人岗匹配,实现高质量就业。

4.2.3 科学筛选就业信息

在搜集各类就业信息时,要学会科学取舍,分清主次,同时就业信息也要适合自己。在筛选信息时要学会去粗取精、辨别真伪,及时去除无用信息。要将信息分类,抓住主要信息,把握重点,抢占先机。在就业时,切忌没有根据地对号入座,这可能会误导自己的就业方向。

4.3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准备指导体系

就业准备指导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自觉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8],完善就业准备指导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3.1 认真追踪学生就业准备需求

学校的就业准备工作与学生的需求基本不符,这就要求高校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就业准备时需要哪方面的指导,并且及时快速地做出反应,给学生提供真正切实有效的就业准备指导。例如,湖南大学在进行就业准备指导工作时就根据学生的需求从什么是职业素养、对专业化的认知和做好职业准备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就业准备指导。

4.3.2 将创业指导系统化

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目前学校对大学生创业也是持支持态度,但并没有将创业指导系统化,只是“学长带学弟”的形式。暨南大学指导大学生创业时提出了知识创业的新概念,将知识创业作为创业指导系统的一条主线,使得创业指导工作清晰明朗,值得各高校借鉴。

4.3.3 将就业准备工作穿插于整个大学生涯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学生就业准备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完成的工作,它贯穿了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从大一的基础性能力到大二大三的专业性知识,都是连贯的。因此,高校在完善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指导工作体系时要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4.4 加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心理状态和确立正确就业价值观的最直接手段,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持续的就业压力,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就业准备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成功就业的重要保障。建议从以下方面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4.1 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

常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是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的。非专业的教师只能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并没有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因此需要建立以心理学教师为主的专业师资队伍。

4.4.2 有计划地展开心理健康讲座

就业心理准备的内涵是学生事先针对就业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心态、心理预期、期望等问题所做的安排和统筹[9]。有规模、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使学生降低对心理干预的抵触心理,接受科学的指导。

4.4.3 发挥班主任在就业准备工作中的作用

现在大学生还处于心理转型期,很多学生羞于将自己在做就业准备工作时遇到的心理问题告诉他人,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李继宏,王学臣.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准备的自评调查及分析[J].教育与职业,1999(11):47-48.

[2]唐钧.适应竞争现实做好就业准备: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调研报告[J].当代青年研究,2000(5):10-16.

[3]曹占东.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周群.职业人生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明照凤,大学生就业指导[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7]尹忠恺,肖文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8]邵海燕,胡芳.大学生就业机会:内涵的回归与就业准备[J].中国青年研究,2005(2):63-68.

篇4: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1引言

文科大学生的就业难度高于理工科学生,这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关。如何进行文科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就成了综合类高等院校就业部门必须面对的新挑战。本文以内蒙古几所高职院校2011年文科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为样本,试图分析高职院校文科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希望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招生就业工作提出一点新思路。

2 调查问卷结果

2.1 欠缺的素质

临近毕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参加人才招聘会或者收集网络招聘信息进行就业的准备。他们在推荐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查,总结自身的不足。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认为自己最欠缺的就业素质有哪些?”,结果表明:22.56%的学生选择了“沟通协调能力不足”;57.1% 的学生选择了“缺乏工作或实习经验”,4.51%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4.5% 的学生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取得不足”,一少部分学生选择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和“承受压力、客服困难的能力不足”。

这种现象说明企业在用工时考虑更多的是员工培训成本的降低。企业更希望员工一参加工作就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先熟悉、再适应、后创造的新手。而在校学生,尤其是文科大学生,往往欠缺的就是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和组织社会实践的锻炼。

2.2关于就业地域的选择

调查显示,45.86%的学生选择了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17.3%的学生选择了去北京抑或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就业,30.83% 的学生选择了留在大学就读地,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工作生活。这说明我国的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依旧存在,教育媒体的引导作用不凸显,没有将需要的人才引入到人才需要的地区,一些大学生只是想着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意识到蜗居的现实和竞争的残酷。相反,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会有更多地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使自我价值可以更好地体现。所以,高校就业指导应起到积极地宣传作用,做好人才分流和大学生择业心理疏导工作,为学校和社会的就业平衡做好推手。

2.3关于薪资的选择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资问题上,调查显示:25.56%的学生选择了初次就业的薪资区间在1000-2000元,42.86%的学生选择了薪资区间在2000-3000元,21.05%的学生选择了薪资区间在3000-4000元。较少的学生选择了薪资区间在1000元以下和4000元以上这两档。这说明大学生可接受的意向薪酬更趋于合理化,学生意识到现实条件下能力和薪资的结合已越来越紧密,片面地要求高薪是不切合实际的,唯有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充实自己才是个人薪资能力天平上的有力砝码。

2.4关于择业前最关心的因素

调查表明,毕业生在择业前最关心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改变。44.36%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发展机会”;28.57%的学生选择了“工作是否稳定,有三险”。做出这样选择的绝大多数是女生,这和文科类学生中女生数量占相当大的比例有关;14.29%的学生选择了“薪酬待遇”, 6.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岗位和专业对口”。只有6.02%的学生选择了“工作条件和环境”。这反映出大学生的择业观日趋成熟,学生更加重视个人的自我发展,并不将经济收入作为首要因素。而让人尴尬的是,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没有优先考虑所学专业,只是以先工作挣钱为首要条件。这要求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积极进行引导,在专业设置上要更多的与社会需求接轨,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5 关于就业前景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对就业前景态度持“有压力但可以客服”观点的占大多数,为接受调查人数的57.14%;认为前景“非常乐观,充满信心”的有23.31%;“非常悲观,不知何去何从”的毕业生比例为16.54%。这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重的现状有很大关系,如果所学专业的就业现状不理想就会更加加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关于如何解决就业困难

本次调查问卷在设计的过程中,关于在“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上增加了学生自我表达的内容。学生可以分析社会现状,进行角色转换(如招就主任、校长、市长等)考虑就业难的问题。问卷显示:44.36%的学生选择了“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少”,10.53%的学生选择了“企业的不重视”;8.27%的学生选择了“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剩下的少数学生分别选择了“综合素质低”和“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在“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上,8.12%的学生选择了“职业资格的认证”,23.99% 的学生选择了“了解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14.02%的学生选择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26.57%的学生选择了“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14.39%的学生选择了“政府宣传、舆论导向,增加企业对文科大学生软实力的重视”,12.92%的学生选择了“明确自身定位,争取做到人有优我有特”。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不能光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去解决,社会和政府的引导、舆论的宣传也因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文科大学生在择业前也要先做好定位,了解社会与企业的用工需求以及对职业技能的要求。除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外,大学生还要具备勇于面对挫折、提高压力下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来解决困难。要增加就业自信心,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拓展思路,放眼未来,保持积极健康的择业心理,勇于承担风险,凭能力就业。学校也可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普及课程,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实操性,提高學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邓晓丹.孟桂云.文科大学生就业瓶颈与职业素质养成[J].现代教育科学,2007.

[2] 熊永忠.如何走出大学生就业困境[J].教育科研,2008.

篇5: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

班级:安全101

姓名(学号):薛佑东100896

房东厚100881

项瑞达100894

孟晓丽100875

靳苗苗100873

班级: 材化101

姓名(学号):王洋10092

4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内容提要:

随着大学生毕业生的增多,以及考研热,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最近又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人才堆积导致就业难上加难,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了河北工业大学在校生对就业问题准备的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 80%的大学生都是在大三大四将要就业时候才开始关注就业信息,30%想要自主创业,但都最需要资金,40%打算继续深造,8%打算出国留学,而且高达90%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素质最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人素质,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他会决定你能否在将来的竞争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判断.(二)调查内容:

(1)调查范围:河北工业大学东院所有在读大学生

(2)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危机。

(3)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并不是很好,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充分的准备就业,导致就业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校漂族的增多直接说明就业问题。

(三)调查总结

一、大学生应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相信一句话:平平淡淡的一生干不出什么丰功伟绩,只有不断在挫折与困难中磨练,你才会成长,才会使你的人生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二、大学生应有的心理准备

及时转换自我角色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

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深入了解自身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这需要我们冷静来思考。

对自己充满足够自信要做好准备在就业遇到各种困难,困难是只阻碍你成功的绊脚石,但他也是是陪伴你走向生命制高点的经之路。在面对困难时只要我们能挺过来,那就是你又一次跨越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失去自信,只有你充满自信,你才能够跨越这制高点。

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篇6: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 调查背景和调查目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扯大学生本身和千家万户的利益,更加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形势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现如今就业再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广泛普及,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并且就业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在当前就业问题上,普遍存在就业观念滞后的问题,不从自己的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

从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要交好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固然需要党和政府加强引导,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更需要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依据河北工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我校建艺学院级建筑学专业部分同学进行了准备就业情况的调查,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培养、就业热点、自主创业实际就业形势和劳动权益保护等角度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期望能就该问题给出当代大学生的回答。

二、调查题目

《大学生创业、择业与就业观调查》

三、参与成员

四、 调查问卷和设计目的.

调查问卷详见附件一

调查问卷分别从考研、第二专业的选择、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待遇水平、专业方向和就业过程中的劳动保障方面设计问题,力求做到较为客观公正的展现大学生当前的就业择业与创业观,并就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劳动保护、高等教育的自我发展方面给出较为合理的建议。

限于人力关系,调查样本为60份,其中有效问卷回馈为60份。调查问题总容量为11题,分别从4个角度加以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学生。调查问卷由季思雨编写,由王芳博,张彧,张莹同学进行发放。

五、 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校对,现将调查问卷的11个问题分为以下4个角度加以区分。

(一)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培养调查

本专题涉及问卷中第1、2、3小题。

(二) 大学生针对就业热点的相关调查

本专题涉及问卷中第4、5小题。

(三)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调查

本专题涉及问卷中第6、7小题。

(四) 大学生对实际就业形势和劳动权益保护的相关调查

本专题涉及问卷中第8、9、10、11小题。

六、 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培养调查

本专题主要围绕考研和第二专业的选择展开。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到一半的同学选择继续在本专业完成深造,而各有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了换专业或者仍未确定。经过回访调查,发现选择换专业的同学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工商管理,数理专业。说明以上专业在专业和就业前景上并不容易赢得普遍的认同,需要加强教育。

针对于同学们选择考研的目的,我们发现,同学们都有一个较为积极的态度对待考研,不管是从事学术性工作还是利用研究生学位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都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针对于第二专业的选择,有鉴于本次调查主题是大一学生,故普遍出现对第二专业了解不够的现象。而且由于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业繁重,所以有必要就第二专业进行相关介绍。

大学生针对就业热点的相关调查

本专题重点讨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一直以来的就业热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公务员掌握社会核心资源,具有较好的社会福利体系和较高的福利待遇,通过调查发现,这也是吸引同学们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原因。经过进一步的回访发现,想要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同学中,工商管理专业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土木工程专业所占比例。调查发现,在大学中,基础性专业较实际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的学生更易报考公务员。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调查

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特别强调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由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更好的发挥个人的自主性,所以受到当代大学生的追捧。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人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抱有好感,但是尚未具有较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在统计数据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同学并不了解减免税费的经济学意义,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很难独立做大做强。鉴于统计情况,建议大学生创业采取加盟品牌的方式或者直营,加入诸如奇火锅、海底捞等具有创业性质的品牌加盟,这样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大学生对实际就业形势和劳动权益保护的相关调查

结合河北工业大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历年统计数据,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率较高,就业后薪酬较高。数据显示,河北工业大学学生对于毕业后工资水平普遍期望不高,低于专业就业后实际水平。此外,大学生对于劳动权益保护方面的教育尚有待提高。在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和试用期国家的相关规定等方面还了解不够,希望学校能加以重视。

七、建议

就业问题始终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准绳,就业问题不仅仅关乎学生的自身利益和未来的长远发展,更加关乎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决定了中国能否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定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择业和就业观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本次调查具有积极的意义。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较为合理的选择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和职业规划,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在我看来,高等教育其实主要完成的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首先是关于人文的教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能养成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人,整件事我们进行大学精神教育的主要方向。其次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教育。大学毕竟是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一个相互交汇的地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学层面上的教育和提供某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实践(比如学生会等 学生工作)是有其积极意义和影响的。最后是职业生涯规划方向的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从而使学生掌握进行相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接受新鲜知识的专业素养将会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当务之急。大学之所以不同于职业教育就在与大学完成的是通识教育,培养的是能适应多个领域的全面性人才。这三个因素互相作用,共同渗透,构成了大学生在接受四年的大学教育究竟能对他们的就业产生多大的影响。

所以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与辅导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八、 调查感言

作为一个热爱社会实践的同学而言,能带领身边的同学一起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是我的荣幸。这次社会实践从选题、考虑角度、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到最终的撰写调查报告,这种亲力亲为参与社会实践的体验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是河北工业大学20CC届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针对于大学生的择业问题,特进行社会调查,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1、如果您打算考研,您是否愿意在本专业继续深造?

A、是 B、否 C、尚未确定

2、您觉得考研对您的择业有何影响?(可多选)

A、我选择科研和教学的相关职业,需要通过考研帮助我提高我的学术素养

B、研究生学历和其中锻炼的能力能帮助我在职场上拥有更多的机会

C、这两年就业前景不乐观,希望能通过考研来减缓就业压力

D、因为心仪的工作要求研究生学历

E、因为大家都要考研或者出于家庭因素

3、您选择了第二专业了吗?

A、是 B、否 C、尚未确定

4、您对最近正在报名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有兴趣吗?

A、是 B、否 C、尚未确定

5、对您来讲,公务员的职位有何吸引力?(可多选)

A、自身具有较好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希望能到仕途上发展

B、公务员工作稳定,收入较高

C、公务员福利较好,具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D、公务员有较好的上升渠道

E、出于家庭因素和传统观念

F、大家都要报考公务员,我也想试试

G、工作环境较为宽松,压力较小

6、您是否会考虑大学生自主创业?

A、是 B、否 C、尚未确定

7、如果您选择自主创业,您觉得您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请选择其中至多三项)

A、各种税费的减免政策

B、提供相应技术方面的支持

C、能通过小额信用贷款等方式获取启动资金

D、市场和销售方面能获得相应指导和支持

E、能获得更多人力资源支持,共同创业

8、您认为针对于我校大学毕业生的合理薪资应维持在什么水平?

A、1000-元 B、2000-3000元

C、3000-4000元 D、4000-5000元 E、5000元以上

9、如果您将要被录取的工作与您所学专业不对口,您是否会接受?

A、是 B、否 C、视情况而定

10、您知道工作的基本社会保障即“五险一金”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吗?

A、是 B、否 C、听说过,但具体内容不是很清楚

11、您知道如何在求职期间免受劳动权益侵害吗?

A、是 B、否 C、听说过,但具体内容不是很清楚

最后感谢您参与此次调查!如果方便,请您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姓名: 性别:

篇7: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报告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习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4、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三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6、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7、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篇8: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财会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对策

学习不仅仅学的是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学习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 因此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首先, 做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 还需要特别的耐心和细心。2012年5月3日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在郑副校长的带领下, 学校财经教研组带着学校“如何培训财会专业学生”等问题, 到步人集团、越兴龙公司等企业就会计专业学生培训目标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成文。

一、企业概况

我们所重点调查的步人集团坐落于“中国袜业之乡”——诸暨市大唐镇, 是一家集科研、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于一体的大型袜业企业。公司始建于1997年, 占地面积150亩, 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集团下属浙江步人针织有限公司、浙江步人袜业有限公司、诸暨市步人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越兴龙化纤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产化纤针织制品, 同样是一家集团化公司。两家企业都有10多名的财务工作人员, 不包括车间的材料记账员和车间的统计人员。两家企业都曾到学校招过毕业生, 但近几年都不来招工了。

二、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情况的反馈及要求

1. 缺乏敬业精神, 做不长。

两家企业总共在学校招了30多名学生, 至今已无一人留用, 最长的在企业做了两年半的时间, 短的不到一个月。绝大部分都是怕辛苦, 而有的根本说不出原因就走了, 毫无商量余地。企业老总明确表态今后不会到学校招工了, 因为留不住, 做的都是无用功。

2. 不会从中专毕业生中直接招会计。

企业会计岗位的特殊性, 必须注重人品。会计要招也是招本科学历或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 而部分财务人员则是从企业内部的员工中发现、培养。作为中专的财会毕业生, 只能从仓库保管员、车间统计员做起, 好好表现, 只要真的有才, 企业一定会重用的。因为企业缺的就是对企业有用的人。中专毕业生既有专业理论知识, 又有从业资格证书, 机会本身就比别人多。

3. 要有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

财务人员不但要与本单位人员交往, 经常要跟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打交道, 要有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上述每个部门对企业来说都很重要, 谁都得罪不起。

4. 要会学习。

有关财务的文件、制度每年都会更新, 财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 不断进取, 考取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真的要做会计在学校的专业课成绩光及格是不够的, 应该在80分以上。在学校学习的所有专业里面, 会计应该是最接近实际的一门功课, 但也要会变通。

5. 财会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不现实。

财务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涉及到一些机密问题, 所以不欢迎财会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实习。

总之, 企业需要的是敬业爱岗、能吃苦耐劳、懂专业、会技能、爱学习的有用之才。

三、原因分析及对策

1. 原因分析。

现状告诉我们:中职学校的财会毕业生真正做会计的并不多, 其他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也证明了这一现实。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内外两方面。

(1) 自身定位不正确。从学校的角度我们还是将自己的毕业生定位在“大中专”毕业生, 还想跟大学生平起平坐;而我们的学生也自认为自己学的是会计就应该做会计, 最起码也是“坐办公室”的。一进企业被安排到车间从事一线工作, 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浮躁情绪, 性情不宁, 再加上家长的心态 (太辛苦, 换一家单位试试, 要不然回家我们养你) , 使我们的学生形成了一种以跳槽为能事的心态, 不断地换单位, 长期停留在使用期中, 不给企业一丝考察培养的机会。反倒是那些家境困难、没有门道的学生安心工作, 逐渐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我觉得步人的副总经理说得好, 真正要将毕业生留用的, 一定是从基层干起的, 如先做仓库保管员, 然后做仓库统计员, 最后干个几年出纳, 再培养学生做会计。但是, 学生往往不理解企业的苦心, 认为这么长时间了还在基层, 觉得自己不被重用, 所以一走了之。2008财会有一位学生, 各方面很出色, 成绩也很优异, 领悟力特别强。所以班主任特别照顾她, 觉得这样的学生不多了, 就安排在亲戚的公司里, 想重点培养当自己人使用。到企业以后, 就安排在车间做保管员, 大概做了几个月, 她看看没反应, 就提出要走了。班主任把企业的用意告诉她, 接着又干了几个月, 她又提出了要求, 又劝说, 再干了几个月, 最后说什么都要走了。真是为她可惜。

(2) 受高等教育的挤压。财会作为高校的“大众情人”, 可以说每所高等学校和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财会类相关专业, 每年毕业的高学历财会毕业生都难以充分就业, 更何况中职毕业生?再加上近几年随着高职学校加强对财会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并自降身价, 不断地对原本属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进行攻城掠地, 使得财会类职校生优势丧失殆尽。

2. 我们的对策。

(1) 重新定位, 我们的毕业生就是一线的劳动者。财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是直接从事会计工作, 而应该定位在为会计工作做基础工作的岗位, 如仓库保管、车间统计等。现在企业里这些岗位都是从一线工人中找的, 但大部分都不会电脑, 企业并不满意。这些岗位目前大学生进入少, 将会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天地, 也更为现实。只要我们的毕业生到企业后能静心工作, 从最基层开始, 一步一个脚印, 认真做事, 老实做人, 会计岗位才会向他们招手。

基于这样的定位, 学校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课程设置除了专业理论的学习外, 更应倾向于基础资料积累方面的能力培养, 对动手能力的要求将会更高。同时必须引导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等, 为以后走上会计岗位创造先决条件。而作为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师虽然不能到企业的会计岗位实习, 但可以下车间到自己毕业生新的就业阵地了解情况, 撰写一些基础岗位的校本教材作为教学之用。

(2) 加强敬业爱岗教育。

“一些年轻人, 当他们走出校园时, 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 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工资上喜欢相互攀比, 似乎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但事实上, 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 是无法委以重任的, 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 于是他们就有了许多怨言。”

“也许是亲眼目睹或者耳闻父辈和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将社会看得比上一代人更冷酷、更严峻, 因而也就更加现实。在他们看来, 我为公司干活, 公司付我一份报酬, 等价交换, 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 曾经在校园中编织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 没有了热情, 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 能少做就少做, 能躲避就躲避, 敷衍了事, 以报复他们的雇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 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 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个社会机构中奠基自己的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某一机构中的一员, 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 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将身心彻底融入公司, 尽职尽责, 处处为公司着想, 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 理解管理者的压力, 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 (以上内容摘自《致加西亚的信》)

加强敬业爱岗教育, 笔者认为必须将《致加西亚的信》作为一门中职学生始业教育的功课。

(3)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可以采用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 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 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优秀管理者或财会人员到学校授课, 为我们的学生带来更为清晰直观的教学理念和内容, 学生也会更加认真地学习, 同时财会专业教师也能学到想通过实习得到的东西。

上一篇:精选的经典小说雾都孤儿感心得下一篇:市外经贸局行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