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2024-07-18

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精选8篇)

篇1: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拓宽思路 强化举措

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我县是人口小县、林业大县。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始终把林业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强化举措,加快林业发展步伐。特别是近年来,全县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林业,全县已经形成社会化办林业的局面,林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林业发展资金4100多万元,新造林14万亩,仅就完成退耕还林万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40%。目前,全县有

林地发展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在社会化办林业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打破框框条条,解放思想办林业 县委、县政府以实施林业二次创业为目标,在发展林业经济中,冲破旧有的思想观念束缚,打破传统的国有、集体林场单一的营林模式,突破所有制界限,大胆提出“不论公有、私有,能造林就行;不论内资、外资,能投资就行”、“只要林业发展,不怕别人发财”等林业发展新理念,对承包山场从事林业经营的,一律采取“三不限政策”,即不限营林者身份、不限营林规模、不限营林形式,并且适当延长营林者的经营期限,最长可延长50年。为把新的思想理念贯穿到林业经济发展中,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宣传林业发展的新理念,更新人们保守思想观念,努力在全县上下营造抓林业、投资林业、发展林业的浓厚氛围。同时出台了一系

列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采取得力措施,不断解放林业生产力,如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兴办林业,并允许机关干部在处理好与单位关系的前提下,承包山场从事林业生产;建立私营林业示范片联系制度,由县几大班子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联系,帮助个体营林户搞好林业生产等。新思想、新理念的形成,彻底打破了林业发展的徘徊局面,全县林业发展已实现苗木培育基地化、林木经营社会化、木材加工产业化。

二、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办林业

为推动社会造林,我们着力在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门槛上下功夫,努力构建政策洼地,聚集民间资金投资林业。1998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充分开发利用“四荒”、“四低”等农业资源的决定》,给投资林业提供优惠,对新开发荒坡15亩以上的,8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及以土地负担的各项统筹费用;对新开发荒山3亩以上的,3年内免征农业税、农业特产

税及以土地负担的各项统筹费用。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资金,专门奖励林业发展先进乡镇和造林大户。各乡镇也采取更加务实和灵活的举措,拿出最大的诚意,创造最好的环境,给外来客商提供最大的便利,全面推进社会造林。优惠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的积极性,全县造林大户不断增多,现有大户200多户。陶厂镇农民易厚掌带领全家扎进深山承包山场造林800亩,成为全省林业战线上的劳模;谢集乡青年农民任良平创办了300多亩的林业科技示范园;仙踪镇青年蒋庆虎、赵庆文建立了260多亩果树苗圃等。同时优惠政策也吸引了大批外地林业户纷至沓来,投资发展林业,1999年,山东临沭造林大户陈召信率先来我县清溪镇,承包山场300亩种植经果林,新来造林,困难较多,清溪镇政府得知情况后,拿出万元帮助他架设了电线,修建了通山砂石路。由于政策好,环境优,当年又有7户山东人来

到清溪镇造林800亩,此后,接二连三地来了浙江、河南、淮南、临泉、五河等地100多户外地造林大户落户我县环峰镇、张公乡等11个乡镇,投资多万元种植经果林、苗圃等,面积3万多亩。在引进外地造林大户的同时,还成功引进外地企业前来投资林业,巢湖唐亮食品公司落户我县铜闸镇塔岗村投资200万元承包山场,一期开发已建成1100亩枣园,规划开发山场5000亩,建设兼具旅游观光价值的生态园,发展果品加工业。

三、实施项目牵动,多方引导办林业 为大力兴办林业,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争取和实施林业项目,通过项目运作,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并保障收益,有效地化解营林风险,吸引群众投身林业建设。去年初,在实施油茶项目中,县政府从省林业厅争取到600万元的林业贴息贷款,促成县大平油脂公司与县苍山、太湖山等3个林场达成协议,签订了油茶生产“订单”,由该油脂公司

提供油茶种苗,并包回收种子,林场负责油茶种植,通过“订单”形式给林场吃了“定心丸”,新发展油茶万亩。与此同时,还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大力引导群众退耕还林,全社会掀起了兴办林业的新高潮,、两年全县共有6648户农户参与退耕办林业,新办林万亩,相当于过去累计绿化面积。几年来,全县实施了种苗花卉、退耕还林、森林生态网络体系、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等20多个项目,新办林业7万多亩。

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机制办林业

在社会办林业中,我们引入市场机制,在稳定林场所有权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采取拍卖、转让、入股、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林业经营机制改革,引导社会力量经营林业。,我县公开拍卖古塔公路54公里绿色长廊30年的经营权,全椒县个体老板梁华忠

最终以40万元购得,栽植杨树,折算面积达840多亩。林头镇方六行政村林场在全县率先推行集体林场产权制度改革,拍卖林场现有800亩半闲置林地经营权,加拿大籍华侨鲁晨光以80万元价格买断该林地经营权30年,栽植枫香、马尾松等经济价值高、成长快的林种,林地效益快速提升。环峰镇存良行政村积极流转土地,将本村500多亩成片荒坡地集中收回,发包给浙江温州客商潘欢迎,发展速生丰产林,盘活存量资源。巨兴乡白马行政村129户农民自愿拿出138亩林地,以土地入股组建新型股份制林场,按照股份制公司方式进行运作,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收入可观,公司年创收万元。

五、建设基地,构建平台办林业 为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林业发展,我们注重抓好林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横龙埠苗圃、林头镇福山、环峰镇科技园、清溪镇溪园、马钢南山矿等五大林业种苗基地,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地建设,民间投资十分活跃。座落于我县东山乡的马钢南山矿利用丰富的山场资源建林业基地,先后在东山乡花山村、张公乡龙梅村租赁土地210亩建成苗木基地,几年来,该基地已出售各类绿化苗和造林苗300余万株,创产值200多万元。林头镇福山苗木基地育苗历史悠久,苗木销往全国各地,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引进江苏南京大桥润滑油公司投资60万元,创建福山生态园林有限公司,从事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同时引进美籍华人庄卓雄落户福山,创建金雄盆景种苗有限公司,从事绿化苗木、盆景花卉等,目前,全县从事种苗培植大户达40余户,年培育各类绿化苗木1200余万株。此外,还注重建设林产品加工业,建成铜闸镇胶合板生产基地,发展林业后续产业,使我县林业发展迈上林板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目前,该基地木材加工企业已达5家,年消耗木料40万吨,生产胶合板材20万立方米。

在社会化办林业中,我们的体会是:

一、政策引导是前提

政策是导向,是指挥棒。在社会化办林业中,我们注重研究和制定政策,充分挖掘社会办林业的巨大潜力,撬动政策杠杆,吸纳民间资金投入林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切实解决有钱无力、有力无钱的问题,把投资金和投劳力很好地统一起来,使全社会在办林业中做到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同时,用政策来搞好利益分配,调整林地所有者、造林者、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所获,从而使全县的林业发展形成一方造林、多方支持的局面。

二、机制创新是关键

社会化办林业中,我们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在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林地流转机制,鼓励乡镇、村依法对林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同时,探索新的营林模式,从推进现有林场改制入手,按照“有所破、有所立”的原则,采取破与立相结合,一方面,大胆地破,破除国有、集体林场高成本、低效益的不合理运行机制,另一方面,敢于立起来,就是在破的基础上,成立新的私有林场或股份制林场,实行统一经营,走低成本、高效益的社会化营林的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让营林者得到更多的实惠,调动他们办林积极性,并引导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到林业建设中。

三、抓好规划是基础

走社会化办林业的新路子,我们从一开始就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搞好规划,定好位,牢牢把握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坚持绿化荒山,建设山川秀美含山,按照“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不求千篇一律,但求生态第一,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全面推进社会化办林业。具体实施中,围绕“点、线、面”抓建设,点,主要是引进外来承包大户,发挥他们的资金、技术优势,改造荒山荒坡,建设成片经果

林;线,主要是建设古塔路、合马路、合巢芜高速公路、淮南铁路复线等三横一纵的干线绿化和县道支线绿化。面,主要是在我县北部四个乡镇实施生态公益林,在南部苍山、刘武等林场实施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项目,建设丰产林,在太湖山、昭关、褒禅山等三大旅游景区建设生态林。

四、资金投入是核心

没有资金投入,社会化办林业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走社会化办林业过程中,我们把抓资金投入摆上突出位置,实行多元化投资,深挖投资潜力。一方面,由政府带头投资,引导社会投资林业,另一方面,聚集民间资本,鼓励乡村林场职工和企业投资等,同时眼睛向外,请进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全县社会化办林业出现个人、集体、企业共参与,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内资外资一起上的局面。

我县社会化办林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兄弟

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学习先进县区林业发展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不断加快我县社会化办林业进程。

篇2: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山东频道(2008-07-27 10:29:26)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省委工作会议今天(26日)在济南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深入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总结上半年的工作,研究安排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努力开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篇3:努力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年来,我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西部强省为奋斗目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步入实力增强、结构改善、水平提高的发展新阶段。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我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十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最明显的十年,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一是全省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全省经济总量从1999年的1592亿元增加到去年的6851亿元,增长3.3倍,十年经济年均增长12.4%,高于改革开放以来10.5%的平均增速,2008年增长速度达到15.6%,位居全国第四。2008年,全省财政收入1104亿元,跃上千亿元台阶,是1999年172.97亿元的6.4倍。

二是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十年来,相继建成了一批公路、铁路、机场、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发展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三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陕西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十年全省共完成造林6236.5万亩,是历史上造林最多的时期,其中退耕地造林3377.5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省份。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提高到37.26%,三秦大地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通过“关小上大”,电力、水泥、钢铁、焦炭、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产能被加速淘汰。2008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5.9%,“十一五”确定的节能目标已完成了63%,走在全国前列。

四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断壮大。2008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3293.95亿元,为1999年的6倍,占GDP的比重达到48.1%。能源化工工业完成总产值3564亿元,增长37.6%,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作出了重要贡献。全省旅游业接待境外游客125.7万人次、国内游客90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7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1倍、2.5倍和4.5倍。大型运输机项目落户陕西,有12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的500强。文化、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五是三大区域呈现协调发展格局。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形成了竞相发展格局。陕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关中依托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基础,保持了率先发展的好势头,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位置。陕南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现代中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取得重大进展。

六是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78%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列入国家计划的118户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全面完成。200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7亿美元,是1999年的5.2倍。在陕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企业已达4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5家在陕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

七是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取得长足发展。高等教育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全省提前一年在西部率先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新阶段。

八是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我省相继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农民工工资拖欠清理制度、全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就业再就业工程等民生保障政策措施,全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

篇4: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为了把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重要讲话的活动引向深入,国家林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撰写了一系列学习体会文章,力求全面深刻地领会讲话精神,研究提出扎实有效的落实措施。贯彻落实好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切实担负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加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必须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这是党中央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大局来谋划林业、发展林业,真正发挥林业在国家战略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一)林业要为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绿色增长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科学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大局。发达的林业是实现绿色增长和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林业大国,在全球林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为绿色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林业发展,不仅可以为中国实现绿色增长和科学发展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林业要为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维护生态安全、建設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林业承担着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只有加快林业发展,不断“强肾润肺”、增强“免疫功能”,才能保障地球的“健康”,才能维护好生态安全,才能真正建设好生态文明。

(三)林业要为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共同责任。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减少森林损毁、增加森林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已经纳入国际规则。我国是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为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从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和人类共同福祉的战略高度出发,胡锦涛主席向世界作出了“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实现“双增”目标,加强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非法征占用林地防控,减少因毁林引起的碳排放;加快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

(四)林业要为维护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维护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我国的重大安全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森林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生态屏障,在平原农区,良好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15〜20%的粮食产量。我国有木本粮油树种200多种,专家测算,仅木本食用植物油生产潜力就在600万吨以上,按照世界人均消费水平,可解决6亿人口的食油问题,使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60%以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到本世纪中叶,生物质能源将占全球总能耗的50%以上。我国现有森林中每年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物量约为3亿吨,折合标准煤约为2亿吨;还可培育能源林2亿亩,生产木质燃料近4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同时,我国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发展生物柴油也有巨大潜力。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主席提出的“要挖掘林业潜力,发展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维护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这一新的重大使命。

(五)林业要为农民就业增收、扩大国内需求作出新贡献。农民就业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低收入群体,农村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我国林地面积大,物种资源丰富,林业产业链条长,林产品市场潜力大,特别是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农民创造资本奠定了制度基础。我国规划发展的十大林业主导产业,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了现实途径。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已经涌现出了一批百万元户、千万元户。随着林业政策的不断完善,27亿亩集体林地的巨大潜力必将得到充分发挥,数亿农民的巨大潜能必将得到充分释放,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必将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为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重大作用。

二、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必须抓好重点和关键环节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总方针、总要求。发展现代林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林业三大体系为目标,用先进理念指导林业,用科学技术武装林业,用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用市场机制推动林业,用法律制度保障林业,用对外开放拓展林业,用新型务林人经营林业,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当前,要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生态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是林业的核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的首要功能就是满足人的生态需求、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主体功能,要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以防范和减轻风沙、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强化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构筑十大绿色生态屏障,努力形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保障体系。

(二)要大力发展民生林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林业是造福人类的公益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林业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必须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态、生产、生活产品。当前,生态建设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增长需求不适应,主要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社会平均水平。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林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必须把林业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生态产品,不断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着眼于提供更优质的林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着眼于改善林区基础设施,使林业职工、广大林农与全国人民一样同步享受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

(三)要大力发展科技林业。科学技术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驱动要素和持久动力。履行林业肩负的新使命、适应林业转型的新要求、实现林业事业的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要高度重视科技在建设现代林业中的关键和基础性作用,紧紧围绕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成果推广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体系,攻克技术瓶颈,加速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林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提供强力支撑。

(四)要大力发展法制林业。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林是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涉林法律法规有17部、部门规章42件,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但从总体上看,林业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林业执法仍需加强,林业普法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一些地方违规违法侵占林地、湿地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必须加强林业立法,修订完善《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加强林业执法,切实保护好林地、湿地、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林业普法,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林业法制环境。

(五)要大力发展开放林业。林业发展离不开国际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要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林业已成为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的焦点,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林业规则制订,认真学习林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林业企业要大胆地走出去,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要扩大林业对内开放。把林业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以开放的思维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把林业建设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布局,把林区民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纳入地方社会发展规划,不能关起门来自成一体、封闭运行,更不能搞独立王国、小企业办大社会;要积极推动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必须狠抓工作落实

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建设新局面,一定要体现到行动上,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狠抓思想武装、服务大局的落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体务林人都要增强大局观念,用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来武装思想,用林业的根本使命来统一认识,形成自觉服务服从于中央决策部署的意识。当前,林业发展要服务于中央关于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总要求,确保生态贡献总量稳定增加,林业产业稳定增长,林农和林业职工稳定增收,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林业改革发展服务稳中求进大局的主动性、自觉性,在稳中求进中找位置、挑重担,创造性地做好林业工作。

(二)狠抓林业规划、重点工程的落实。林业规划事关林业长远发展。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两个约束性指标、12项重点工程、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三大改革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林业局已编制印发了《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专项林业规划和地方林业规划已陆续出台或正在编制完善。在林业规划的编制完善过程中,要增强战略思维,扩大国际视野,搞好规划之间的衔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完善的林业发展规划体系。林业规划不能只是写在本子上、放在抽屉里,不能和实际工作脱节,要谋深、盯紧、抓实,特别要重视重点工程规划的落实,以林业重点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出成效。

(三)狠抓林业改革、创新机制的落实。改革是推动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向林业集聚,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为新时期林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管理高效、运行有序、充满活力、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服务林业发展的新机制。

(四)狠抓林业政策、资金投入的落实。林业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政策和资金投入是林业建设的基本保障。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林业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林业公共财政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林业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真正形成有利于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五)狠抓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的落实。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以兴林富民为己任,分清公与私、实与虚、真与假、是与非的界线,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樹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林业“双增”目标落实到山头地块,把强林惠民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把党的温暖送达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篇5: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县位于**之滨,紧邻**市区,辖19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管理处,是一个拥有67万人的农业大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强化工作措施,抓住重点,攻克难点,不断开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局面。

一、要立足全局

抓计生,确保认识、措施、投入、责任到位

人口问题仍是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抓计划生育就是抓发展,控制人口就是快发展”的理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度,把人口计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一要认识到位。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要定期人口计生工作专题汇报,研究部署重点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党政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二要措施到位。各级党政领导要将人口计划生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纳入中心工作,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人口计生工作格局,共同破解人口计生工作难题。三要投入到位。我们必须始终给予人口计生工作重点保障,严格执行上级关于逐年增加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预算优先投入到位,并对纯女户养老保险、关爱女孩、爱心保险、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单项工作明确专项经费,确保人口计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责任追究到位。要与各乡镇、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把人口控制的力度、效果、经费投入是否到位等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把领导干部履行人口计生工作职责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和提拔、奖惩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失职而导致人口失控的坚决追究责任。

二、要抓住重点热点,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

**市开展的“红五月”计划生育服务活动月从时间上讲已经结束,但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以及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村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方式陈旧等一系列原因仍然是我们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的阻力,为此,我们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工作重点,捕捉群众关心的热点,不断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中央《决定》要求“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归根到底是靠落实避孕措施实现的,而“一孩上环、二孩结扎”是目前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最好方法,是育龄群众既实行计划生育,又是保证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对象就是任务的原则,以环孕检为突破口,强化孕前管理,扎实推进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工作。

(二)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要配合**市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市建设,我们就必须坚持以“倡导婚育文明,构建和谐家庭”为核心,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县乡职能部门作用,实现大联合、大宣传,发挥环境宣传和宣传品的作用,将新型生育文化渗透到每个角落,发挥文艺骨干作用,使新型生育文化的宣传形式丰富多彩,让广大育龄群众接受先进生育文化,逐步转变传统的婚育观念,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

(三)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一直是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我们必须坚持“政府为主,部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奖、扶、救、免、优”的政策体系,协调相关部门出台和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种奖励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在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扶贫开发等各项惠民政策时,要注重与计划生育政策协调配套,构筑“少生奖励、困难救助、服务免费、政策优先、贫困扶持、养老保障”六位一体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为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起到催化作用。

三、要攻克难点焦点,坚决维护人口计生国策的权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计生工作又面临着新情况,新难题,流动人口日趋增加造成“空白”管理现象多,极少部分党员、干部带头超生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部分群众依然存在喜好“生男孩”观念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严重。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依靠法制的力量,发挥群众舆论的监督作用,攻克难点焦点,维护人口计生国策的权威性。

(一)推行依法行政,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问题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执法稍有不慎,闪失公平,就有可能引发矛盾,激化矛盾。为此,应该坚持以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为抓手,严格执行《江西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在征收工作中,做到征收主体合法,程序规范,标准统一,管理规范,杜绝因人而异的弹性执法、差别执法的现象发生,严禁“以罚代征”、“以罚代管”等行为,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的问题。

(二)实现资源共享,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难管理的问题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已成为当前人口计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

点,要坚持“流动人口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加强对出租房、店铺、工地等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并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健康服务等方面,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力度,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针对外流人口,要积极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加强了公安、卫生、民政、人口计生等部门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及时跟踪了解外流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切实解决流动人口难管理的问题。

(三)严厉打击“两非”,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

保持合理的人口性别结构,不是单纯的人口问题,而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力度,要一方面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工作,运用电视、广播、有奖举报等方式,大力宣传从事“两非”行为的危害性,从而教育广大群众。另一方面坚决做好“两非”案件查处工作,抽调相关单位人员组成“两非”专案组,加大打击力度,对使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存在违规鉴定问题的,一查到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严惩超生的党员、干部,将干群、党群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

篇6: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力开创新时期我市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在全市人民十分关注的市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和十届政协第一次会议刚闭幕不久,市委决定及时召开全市统一战线工作会议,认真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全市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我们在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分析研究我们在这项工作中和在这条战线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并

在此基础上,认真、具体地安排部署今年全市的统战工作。这次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市委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两会”后,需要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凝聚全市上下的人心,集聚所有方方面面力量,为实现“两会”描绘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这样一个思路。所以这个会议十分重要。刚才,保京部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希望在座的同志们认真地领会,特别是在全年的工作中认真地贯彻落实。为了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在我们党建党81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是夺取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充分运用这一重要法宝,先后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而且现在正不断地加快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回顾党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统一战线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是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替代的。

进入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在致力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爱国统一战线在进入新世纪后呈现出越来越空前的巩固和发展。从我们阳泉的情况看,统战工作的任务面对新的形势也更加繁重和艰巨。去年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和刚刚闭幕的“两会”审议通过的赶超发展战略目标,是经过去年到现在同志们的学习体会,建言献策,共同地去把握,应该说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实践证明,抓住机遇,赶超发展,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完全符合阳泉的实际,应该说是代表了全市127万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广泛赞同、赢得了方方面面的一致认可。但是,要把这样一个赶超发展的宏伟目标变为现实,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形成万众一心想赶超,万众一心干赶超,万众一心促赶超的浓厚氛围和强大的合力。这次“两会”开得非常成功,“民主、和谐、团结”始终成为“两会”的主旋律。在座的同志们可能有的参加了,有的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不同渠道看到和听到的。那么,要在全市上下形成一个大团结、大联合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方面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把全市方方面面的注意力凝聚到赶超发展的宏伟目标上来,最大限度地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赶超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这就需要我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把统一战线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地位不是不重要了,而是越来越重要了,作用不是小了,而是越来越大了。正像江泽民总书记所讲的那样,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巨大政治优势,绝不能消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绝不能动摇。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新世纪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自觉地承担起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历史重任。

做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我们既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也面临着诸多有利因素。从不利因素看,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对统一战线势必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统一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难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大了。对此,我们绝不可视而不见,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还应当看到,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在网上通过其它的渠道宣扬“网络民主”,建立所谓的“空中民主墙”,大肆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宣扬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和“多党竞争”,否定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以民族、宗教为突破口,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活动,对我们党的领导构成严重威胁。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警惕。从有利条件看,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过去的统战工作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

成功的经验,为做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兼职统战干部队伍,这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希望所在。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一定要对新时期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我们的机遇和希望,既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又要坚定必胜的信心,从而自觉地、高度负责地、尽

心竭力地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努力把我市统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紧紧围绕我市赶超发展这个大局,全面推进我市统战工作深入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经济工作是全党的中心工作,赶超发展是全市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大局。做好新时期我市的统战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赶超发展这个大局,自觉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统战工作只有在全市赶超发展这个大局中找准位置,扮好角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去年,我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特别是经济建设扭转了连续四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也有了很大改善,这是非常值得可喜可贺的。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统一战线的工作密不可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统战系统围绕赶超发展的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实实在在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市爱国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稳定、活跃、创新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为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开了个好头,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市委对我市各级统战部门的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阳泉市委向全市统战工作者和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向所有重视支持统战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问候!

2002年,是我们全面实施我市“十五”计划和赶超发展战略的关键年,也是进一步贯彻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战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的《实施意见》,全面创新我市统战工作的落实年。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统战工作全局,牢牢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个思想精髓,紧紧围绕我市赶超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促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我市的统战工作要做到围绕赶超发展这个大局,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就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深化各项改革建言。改革是实现赶超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当前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讲都要依靠改革。不改革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而且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不改革就不会有新的发展,不改革就只能是死路一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早已被实践所证实。统一战线涵概了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汇聚了社会各方面的优秀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人才库”、“智囊团”。最近召开的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我也参加了政协委员的联组发言大会,认真听取了十多位委员的发言,各位委员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特别是结合近年来在各条战线上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围绕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加快阳泉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讲得很有深度,也很到位,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确实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当时就建议市政协把政协委员的发言装订成册,送给每位市级领导。人代会上,不少专题讨论,内容也很不错,也都有一定的价值。所以从这些情况看,我们阳泉不是没有人才,人才多得是,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慧眼识才,能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当前,我们改革的任务很重,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科教文卫体制的改革、包括深受老百姓关注的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等一系列改革,都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那么,怎么才能使这些方面的改革少交学费,少走弯路?怎样才能减轻改革给社会和老百姓带来的许许多多的阵痛?怎样在改革中、在诸多利益调整中理顺、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统一战线充分履行其建言献策的职能作用,紧紧围绕深化各项改革,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广纳民言,集中民智,多提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深化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为加快经济发展献策。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是当前全市上下干部群众关心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扩大内需、拉动我们阳泉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因素。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正是基于此,市第九次党代会在顺应时代潮流、反映群众意愿、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作出了赶超发展的正确决策。要实现赶超发展,就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建立人才支撑体系;就必须切实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就必须从阳泉的实际出发,在农村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实行资产重组,培植一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就必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提升我们阳泉市的城市功能;就必须加快我市农村的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诸如此类,许许多多的重点工作,都需要和要求我们统战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特有的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广泛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组织专题研讨,形成确实能够体现针对性、补位性和可操性的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完善决策、改进工作提供第一手的新鲜经验。

(三)为维护社会稳定出力。总的来看,当前我市社会政治是稳定的。全市上下人心思定、人心思进,赶超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影响赶超发展的因素还很多,比如,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案件还居高不下,人民群众还缺乏应有的安全感;比如,信访案件特别是集体越级上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还比较紧张;比如,“法轮功”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些“法轮功”顽固分子还时常聚集滋事;再比如,各种西方敌对势力还乘机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加紧对我们进行渗透和进行分裂活动,凡此种种,都给我们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了消极影响。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其联系广泛、渠道畅通、影响力大、凝聚力强的优势,努力运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提升人气的功能,深入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为实现我市赶超发展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努力为开创我市新时期统战工作新局面提供根本保证

新时期统战工作能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能否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关键在于能否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在加强和改进领导这个问题上,我讲五句话,第一句,头脑里要强化意识。也就是要真正解决认识问题。党委重视不重视统战工作、党的干部熟悉不熟悉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善不善于做统战工作,这是衡量一级党委政治上成熟不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作为事关阳泉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上议事日程上,精心研究部署,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切实加强领导;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模范地执行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亲自做统战工作,广交党外朋友,做好思想工作;要加大对党员干部进行统战理论培训教育的力度,努力提高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水平。第二句,工作中要确立位置。也就是要给统战工作提供充分发挥作用的舞台。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党委和政府在年初安排部署整体工作时,要对统战工作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党委和政府对某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时,同时要对统战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和措施;党委和政府在年终考核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时,要同时对统战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总之,要真正象对待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那样,做到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考核。第三句,待遇上要落实政策。也就是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统战干部的待遇和党外干部安排的一些要求。省委已经决定,今年要有三个地市的统战部长由党委常委担任,每个地市今年至少要有两、三个县的统战部长由党委常委担任。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各级统战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目前,太原市在最近的换届中解决了,长治市也解决了,大同市今年换届可能也要解决。我们阳泉市也要认真落实好省委的政策。第四句,条件上要尽力改善。也就是要在人、财、物配置上保证统战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市各级统战机构和各民主党派的办公条件还较差,经费还较困难,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我们宁愿在其它方面紧一点,也要给统战部门特别是民主党派的工作、民主党派的同志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这样为民主党派开展工作提供我们党委政府应该提供的必要的条件。另外,人员少也是当前统战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统战部门不是可有可无的部门,不是安排干部的地方,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到统战部门工作的。一个合格的统战干部条件要求很高,不仅要素质高,而且要“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因为统战部门的干部不完全是靠权力去开展工作,而主要是靠自身素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开展工作和推动工作的。所以各级党委一定要选调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正派,又热爱统战工作的干部充实到统战部门中去,要将统战干部同党委其它部门的干部一样对待,一视同仁,关心他们的成长。第五句,生活上要更多关心。也就是要帮助统一战线成员排忧解难。在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困难的同时,尤其要把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生活困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作好工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的统战工作一定会搞得更好,也一定能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7: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钳二乡人大主席 王国平

一、钳二乡基本情况

钳二乡地处富县中指塬区,全乡辖22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243户,9622人。有耕地27500亩,其中苹果25120亩,是我县苹果生产区之一。全乡共有人大代表46名。

二、求真务实讲究实效,坚持创新扎实推进,不断提高乡人大工作水平。

2006年,我乡人大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县人大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结合本乡实际,积极组织代表开展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代表们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关系乡镇的成功经验,争取使我乡人大工作,再登新台阶。

我是2006年12月调任钳二乡人大主席,人大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我有信心做好人大工作。我认为,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有了基础,有了保障。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乡镇人大,在基层政权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做好乡镇人大工作,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好乡镇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人大职能作用,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法制进程、改善党群和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镇人大工作与其他任何工作一样,都必须抓住重点,做到纲举目张,才能成效凸显。要做好乡镇人大工作,还必须保持饱满的政治热情、清醒的政治头脑,既要积极大胆地实践,又要认真深入地思考,更要客观科学地总结,做到抓重点兼顾一般,求真务实讲究实效,坚持创新扎实推进,创造性地开展人大工作,不断提高镇人大工作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务,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大工作的首要职责。要做好“六个一”即要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把握一项“政治原则”,就是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突出一条“主线”,就是要突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这一主线;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一个“依靠”,就是充分依靠全体人大代表;搞好一个“结合”,就是切实搞好人大工作与当地实际工作的结合。

一、在加强监督工作方面下功夫

监督权是乡镇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监督工作是乡镇人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乡镇人大的权威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人大的监督工作。因此,乡镇人大要把监督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讲求监督艺术,提高监督权威。主要有六方面:一是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二是上级人大决定决议贯彻实施情况;三是事关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四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重大利益的大事;五是事关推进依法治理方面的重大工作;六是代表履行职务方面的重大问题等。

行使好乡镇人大监督权,要把握监督工作方向,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明确监督工作内容,在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督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下功夫。要突出监督工作重点,抓住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提高监督实效。

要做到结合、规范、有度。“结合”,就是人大工作必须结合实际。人大工作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在内容上必须与当地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党委的中心工作、当地的经济建设和解决当地群众困难问题结合起来,有所行动,有所作为,实现“监督”与“支持”的有机统一。“规范”,就是人大工作必须依法规范。人大工作是非常严肃的,乡镇人大的大量工作是依法监督,必须做到监督不缺位、不越位。对政府工作不监督,有问题不指出,群众有意见不闻不问,那是缺位,是失职,长此下去,人大就难以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心目有地位;反之,如果超越权限,人大直接处理问题,那是越位,也是违法,会给人大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有度”,就是人大工作要把握好“度”。“度”把握得好,万事顺畅,事半功倍,功业圆满;反之,则烦恼不断,事与愿违,功败垂成。做人大工作,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如果条件未成熟时硬干,必然受到冷遇和失败;条件成熟时不干,则错失良机,贻误工作。要注意充分把握基层情况,抓住有持党的领导与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监督工作也才能取得实效。二是坚持监督人与监督事相结合,增强监督的权威性。要通过加强对工作情况、执法情况的监督以及建立奖惩制度等形式,切实增强监督的权威性。三是坚持监督点与监督面相结合,注重监督的全面性。人大的监督如果离开了具体事件,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既要注意把握住工作的重点,加大对重点工作监督的力度,又要以点带面,实现对政府工作的全面监督。

要做到“四合”。一是工作程序和内容要合法。乡镇人大的职权和职权行使的程序是法定的,必须善于依法行使职权,坚持依法办事,依照程序办事,杜绝各种不履行职责或超越法定权限现象的发生。二是工作思路要与党的中心任务合拍。自觉地做到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工作,力求与党委的工作部署相协调。三是工作措施要与“一府两院”合力。一方面要依法组织好对政府工作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发挥优势,支持和协助政府推行工作。四是工作出发点要与人民群众合心。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把最大限度地代表、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利时机,积极主动地开展人大工作,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和实效,使人大工作更有作为、更有地位。

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依靠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相结合,提高监督的实效性。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的、思想的、组织的领导,是对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是一致的。人大工作只有把坚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监督工作也才能取得实效。二是坚持监督人与监督事相结合,增强监督的权威性。要通过加强对工作情况、执法情况的监督以及建立奖惩制度等形式,切实增强监督的权威性。三是坚持监督点与监督面相结合,注重监督的全面性。人大的监督如果离开了具体事件,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既要注意把握住工作的重点,加大对重点工作监督的力度,又要以点带面,实现对政府工作的全面监督。

要做到“四合”。一是工作程序和内容要合法。乡镇人大的职权和职权行使的程序是法定的,必须善于依法行使职权,坚持依法办事,依照程序办事,杜绝各种不履行职责或超越法定权限现象的发生。二是工作思路要与党的中心任务合拍。自觉地做到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工作,力求与党委的工作部署相协调。三是工作措施要与“政府”合力。一方面要依法组织好对政府工作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发挥优势,支持和协助政府推行工作。四是工作出发点要与人民群众合心。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把最大限度地代表、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今年,我乡人大工作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人大代表围绕政府工作开展活动,切实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与乡镇人民政府,是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其更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搞好监督,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跟踪监督不动摇,督促和支持政府下定决心解决疑难问题,并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提高人大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是切实提高代表建议办理的实效。

今年3月份,我想召开了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我们将针对代表提出的水电路等重点建议案,实行重点督办制,与乡镇政府一起召开督办会,对重点办理案件进行现场督查,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活动。拓宽代表知情议政渠道。重点对县级安排到本乡和本乡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建设项目,产业开发,组织代表进行视察活动。视察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水利网络化工程工作开展情况,建沼养畜工作、小城镇建设、街道卫生、苹果产业化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开展情况,水利产权改制后的运行情况等。

四是发挥人大作用,继续抓好代表述职工作,有效接受选民监督,继续抓好代表小组活动工作,着力提高活动质量。采取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集中活动为主,做到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人员组织和制度保障落实到位,同时每个代表小组制作一个选民意见箱,畅通代表与选民联系渠道,激发代表述职热情。

五是开展代表述职活动,增强群众监督意识。确定了一个选区,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活动,以检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六是开展评议活动。对政府和站所进行评议,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形式,通过评议,听取代表建议,批评,新意见的情况汇报,进一步发挥监督职能,推动政府和站所进行评议,听取代表建议,批评,新意见的情况汇报,进一步发挥监督职能,推动政府和站所工作。今年要对钳二乡农村信用社和计生站进行评议。及时归纳整理代表建议意见,落实整改责任,限期整改。

其次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述职评议。确定1-2名副乡长进行述职评议。

七是加强人大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和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是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始终坚持把自身建设放到首位。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度学习计划,健全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法,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认真学习宪法,学习有关法律和人大业务知识,强化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篇8:努力开创社会化办林业的新局面

1.围绕解决河南孩子“上大学难”的问题, 努力扩充高等教育资源。十年来, 通过挖潜扩容、建设新校区、增设新学校、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争取国家招生计划等措施, 努力解决我省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新增高校47所, 高校占地面积增加到16.2万亩, 是2004年的1.7倍,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增加到140.6亿元, 是2004年的3.5倍, 在校生总规模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翻了一番。河南学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逐年提高, 特别是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明显增加。

2.围绕解决我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较低问题, 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十年来, 坚持扶需、扶特、扶优原则, 通过持续实施重点特色学科专业提升计划、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工程、协同创新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初步建立了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构建起了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全省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翻了一番, 达到63.86%,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由2004年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12647人, 增加了5.5倍。本土培养的院士、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长江学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均实现零的突破。

3.围绕解决部分高校存在的办学定位模糊问题, 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十年来, 积极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 鼓励各高校根据办学历史、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科学定位, 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推动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先后确定了两批15所高校进行转型发展试点, 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 我省高校转型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部先后在我省召开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并将春季论坛常设我省。紧紧围绕我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实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全省高校应用技术类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教学管理,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升。

4.围绕解决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不断深化改革。十年来, 通过持续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 主动扩大对外合作交流, 不断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 设立了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推动高校章程建设, 不断简政放权,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省部合作, 充分利用省部共建、省部会商平台争取多方支持。加强与兄弟省 (市) 合作, 签署了京豫教育合作协议。努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制定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实施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改革和单独招生试点。

5.围绕解决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问题, 引导高校主动融入, 服务大局。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我们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工作要突出服务“三重”意识, 即服务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服务于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多次召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会, 专题研讨高等教育如何提升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问题。主动融入、服务“三重”在全省高校已形成共识, 成为自觉行动。一批骨干高校制订了服务“三重”的工作方案, 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和平台。有的高校成立了由多方参与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全省高校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承担来自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 面向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创新平台239个, 一大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转化。

目前,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 同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既为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主动认识和适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努力办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期盼的高等教育, 服务、支撑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四个河南”建设。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服务大局, 融入发展。一是增强服务意识。要进一步突出强化服务“三重”的意识, 把高等教育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动。二是完善服务机制。通过搭平台、创载体、建机制, 打通高等教育服务发展“最后一公里”, 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健全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建立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平台与机制, 及时主动掌握企业技术需求, 增强高校科研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完善政策指导和资源调控机制, 要切实抱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校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 进一步加大就业率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中的调控力度, 切实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 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引入第三方评价, 引导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办学。三是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集中的优势, 加强产学研结合, 鼓励科技创新,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2.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切实落实民办高校有关支持政策, 促进民办高校增强办学实力, 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二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推进“管、办、评”分离, 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教育管理新格局。进一步简政放权, 依法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建设, 今年年底前, 所有高校都要按教育部要求完成章程建设任务。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始终, 积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支持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是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今年要正式出台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继续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 完善单独招生办法, 推进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改革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 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

3.提高质量, 内涵发展。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建立高校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 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 实现分类发展、科学发展。二是调整优化结构。完善区域布局结构, 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优化层次结构, 提升办学水平;调整科类结构, 增强服务能力。三是强化内涵建设。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启动实施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建设一批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 努力实现我省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四是提高创新能力。以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为抓手, 加强产学研合作, 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4.强化保障, 支撑发展。一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不断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 继续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把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扎实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创新, 维护师生切身利益, 确保高校和谐稳定。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加快培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着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和创新人才, 打造一批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持高校综合利用云计算、数据分析挖掘等新兴技术, 构建信息化应用环境, 建设数字校园。加快省级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建立校际资源共享机制。构建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控体系, 增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上一篇: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安全保密监督管理办法下一篇:2018采购部管理评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