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主题

2024-06-22

木兰诗的主题(共11篇)

篇1:木兰诗的主题

木兰诗的木兰形象

如果让我想象一下替父从军的木兰形象,我愿意把她想象成这样一位女子:颀长的身材,小麦色健康的皮肤,五官则是略带英气而又不乏娇柔与憨态。她是一位美得特别的女神。正如《木兰辞》中塑造的那样,她的身上齐聚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的所有女子共性的美点:美丽可爱、孝顺活泼、机智勇敢而又坚韧顽强。她在人们口中、心中出现,穿越千年,美丽不减,也正是因为她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女人的化身,她并非人们崇拜的女英雄、女汉子,而应该是一个真切的、令人温暖的真女人,旧时代的女神。

且看木兰从军的原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不思机杼唯有叹息的木兰,坐在织布机前,冥思苦想,小小而柔软的内心被愁填满。那是一种怎样的愁?爹爹年岁已高、弟弟尚是幼童,还有别的办法吗?征兵的人会考虑她们家的现实处境吗?苦闷、忧伤、矛盾、纠结,我想当时的木兰的内心是有挣扎的。她是女儿家,她并不想奔赴战场,她知道那是男人们的事。一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我没有读出担当重任、保家卫国的豪情,我倒是读出了一缕女儿内心淡淡的幽怨、些许的无奈和大大的孝心。替父从军,一个“替”足以说明一切。

相比普通的女子,木兰一定是多了太多的豪迈气概的,这是毋庸置疑。但这种气概的背后,盛着几多心酸与不甘,又有几人能够体会?当我们被木兰的豪情万丈的表现刺激着神经,沉溺于“巾帼不让须眉”的自我满足和自我骄傲的情绪中时,我们又何曾想过木兰是否真的想过要证明自己并不比男人差?我可以肯定的说,她绝对没有像我们所一厢情愿认为的那样,她根本就没想过去战场,去到那样一个充满着血腥的地方,去和男人比什么“不让须眉”,她也不需要。她的“替爷征”,是无奈之举,是“孝大动于天”的感人肺腑。

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渐渐远去的温暖的背景,是爷娘的声音,迎面而来的是陌生的境地,是苍凉的画卷。为什么要这样一咏三叹,为什么要这样反复诉说?你能听出来木兰内心对渐渐远去的爷娘呼唤的眷恋与不舍吗?你感受不到木兰疾走路上一路踉跄的惶恐吗?漠漠黄沙,滚滚长河,鬼魅似的青山,野蛮而彪悍的胡骑……这些是何等陌生的场景和声音?身居幽闺的女儿家,面对这些,可能是豪情,还是可能是惶恐?没出过远门的爷们此时此刻也不会有多么豪迈的感想吧?但是,她随在军队里(注意,这里的.木兰是不可能只身一人奔赴疆场的吧?),她只能器宇轩昂,她只能豪情万丈。这里的木兰,不敢肝肠寸断却已柔情百转,那是女子的忧伤,那是女子的担当。

十年征战的场景,《木兰辞》中是一笔带过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短短二十字,给我们不尽的想象。木兰英勇顽强、木兰骁勇善战、木兰矫健飒爽……而我更愿意想象:多年的军旅征程,木兰的生活该是多么凶险、多么蹩脚、多么煎熬。一个女子,与一大帮最粗犷的爷们厮磨多年,若不是干脆暴露身份得到谅解和集体保护,该要闯过多少个难堪与尴尬的夜晚?那是英勇还是煎熬?当然,木兰一定是机智英勇的,但我们也该想到的是木兰内心的折磨。所以,这不是史实,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想象,是一段值得歌颂的传奇。

《木兰辞》中最让人高兴的,还当是木兰还家,荣归故里的情节了。“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斩钉截铁的拒绝,心急万分的渴盼。一拒一愿之间,木兰终于回归真我,还回女儿妆。不用尚书郎,不仅仅是怕暴露身份,同行十二年,都能与众弟兄安之若泰,还怕继续入朝做官吗?凭木兰的智慧,接着做一辈子官而不被发现身份,也是完全可能的吧。再者,既然建功卓著,即使索性暴露身份求一个富贵,也并非不是不能。但是,显然这些都不是木兰所想,战争终于结束了,终于完成了替父从军的使命,于木兰而言,唯一也最重要的结果是——她终于可以回家了,她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一回女人了,不是吗?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每一道门都要进去看一下,她要找寻什么?找寻曾经的温馨时光;每一个床都要坐一下,她要感觉什么?她要感觉一下旧日女儿家的心事。何等的兴奋,何等的娇俏可爱啊!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这是征战多年在梦里常做的事吧,终于今日如愿,怎么能够不兴奋?怎能不激动?有人说:木兰爱武妆,更爱红妆。我想说:木兰不爱武妆,只爱红妆。这几句话中的女儿情态是溢于言表的,是藏也藏不住的啊!十多年的征战,若她是一个女汉子,那她早就应该习惯了武妆了,她该是和家乡父老炫耀一番自己的英姿的喽。但是,没有,她匆匆地脱下战时袍,是那样迫不及待;她欣欣然著上旧时裳时,定是笑靥如花。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应该是一段符文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更不是木兰说的话。这里洋溢着的自豪与骄傲,是后人为木兰自豪替木兰骄傲,并非木兰本人的骄傲。若能让木兰自己选择,我想,她宁愿不要这样的骄傲吧。

《木兰辞》在民间口口相传,再加上后期文人的修饰,呈现给我们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般规模。不难看出,这里代表了北方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美好愿望—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正是这样,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一个美丽女性身心的戕害,它让我们看到了木兰重做女儿身重返家园的圆满。而,木兰征战多年,最终却不忘初心、不该红妆、美丽依然,也正是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敢担当却不扭曲,真性情又机智勇敢的女神形象。

所以说,我们爱木兰,爱的是一个女神,而不是女英雄,更不是女汉子。

篇2:木兰诗的主题

不闻机杼(zhù声,惟(wéi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yì。

女亦(yì无所思,女亦(yì无所忆yì。

昨夜见军帖(tiě,可(kè汗(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juàn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biān。旦辞爷娘去,暮(mù宿(sù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jiū啾(jiū。

万里赴(fù戎(róng机,关山度若ruò飞(fēi。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cè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shǎng赐(cì百千强。可汗(kèhán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shàngshū郎(láng;愿(yuàn驰(chí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guō相扶将(jiàng;

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zǐ来,磨(mó刀霍(huò霍(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gé门,坐我西阁(gé床,脱我战时袍(páo,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lí;双兔傍(bàng地走(zǒu,安能辨(biàn我是雄(xióng雌(cí?

生字注音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

燕山:(yān) 辔头:(pèi)

戎机:(róng) 胡骑:(jì)

金柝:(tuò) 朔气:(shuò)

红妆:(zhuāng) 战袍:(páo)

唧:(jī) 机杼:(zhù)

倩:(qiàn) 溅:(jiān)

啾:(jiū) 姊:(zǐ)

云鬓:(bìn) 著:(zhuó)

篇3:谈郭小川诗的主题涵盖

一、郭小川的诗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文学创作离不开背景, 郭小川诗的创作背景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年代。建国初期, 国家遇到的困难很多, 这时的文学作品应当是催征的号角, 进军的鼓点, 以此激励中国人民冲破阻力, 战胜困难, 把新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郭小川的诗当时正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例如, 《向困难进军》:“骏马在平地上如飞地奔走, 有时却不敢越过湍急的河流;大雁在春天唱豪迈的进行曲, 一到严厉的冬天歌声里就充满着哀愁;公民们!你们在祖国的热烘烘的胸脯上长大, 会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不会的, 我信任你们甚至超过我自己, 不过我要问一问你们做好了准备没有?”诗人用对比手法, 自然地引出公民们应该昂起头去迎接困难, 不做不敢越过湍流的骏马, 不做冬天哀愁的大雁。这首诗, 今天读起来教育意义更加深远。当代大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女, 习惯了在暖巢中生活, 经不住一点风吹雨打, 遇到困难往往一蹶不振。他们不正需要这样的激励吗?高等院校应当利用郭小川的诗鼓舞大学生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向困难进军”。郭小川的许多激情豪迈的诗句是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号角, 如《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继承下去吧, 我们后代的子孙!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耕耘下去吧, 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大风雪歌》:“风如马, 任我跨;云如雪, 随我踏;哪有艰险, 哪儿就是家。”多么激情豪迈的诗句, 多么宽广的胸怀。当代大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激情和豪迈, 这种坦诚和宽广。

二、郭小川的诗是吟唱祖国的颂歌

祖国的名山大川, 向来都是文人笔下的内容, 歌颂祖国是永恒的主题。郭小川诗的字里行间, 渗透着深深的爱国之情, 不论是抒情、叙事, 还是咏物、议理, 都是吟唱祖国的颂歌。例如, 《把家乡变成天堂》:“祖国的每一块沙土都是亮晶的宝石”, “呵, 长城外的生我养我的小镇哪, 在滚滚的风沙中是不是比我小的时候更坚毅?我家房前那与祖国同年的杏树呀, 你四伸的枝叶可又该染上春天的新绿?……”《闪耀吧, 青春的火光》:“中国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勤恳的、孤单的老婆婆……忽然有一天骄傲的少女时代居然在她身上复活, 她于是在地球的脊梁上同地球一起隆隆地转运着, 在她周遭腾起了风声簌簌和玫瑰色的云烟朵朵, 她身上的每根血管如同河流跳荡着闪电般的光波, 可是她温柔而敦厚, 仍然没有改变仁慈的老祖母的品德, 她以灼热的激情在她的儿女心中点燃了青春之火。”这渗透在诗歌中的爱国之情不是矫情做作, 不是无病呻吟, 而是像积聚多年的火山爆发, 像久旱的禾苗品尝甘露的快乐。热爱祖国, 歌颂祖国, 郭小川的诗演奏了曲曲激情昂扬的交响乐, 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厦门雄姿》:“大湖外, 海水中, 忽有一簇五光十色的倒影;那是什么所在呀, 莫非是山林的仙境?”“看, 凤凰木开花红了一城, 木棉树开花红了半空;”“听, 鹭江唱歌唱亮了渔火, 南海唱歌唱落了繁星。”“呵, 祖国的花城, 你的俊美怎能不使我激动!我的脚步啊, 可无论如何不能在此久停;呵, 南方的宝岛, 我怎能不衷心地把您称颂!我必须前进啊, 前面才有我的雄伟的途程。”《乡村大道》:“乡村大道呵, 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从我们的脚下, 通向遥远又遥远的天地之交;那两道长城般的高树呀, 排开了绿野上的万顷波涛。哦, 乡村大道, 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所有的城市、乡村、山地、平原, 都叫它串成珠宝;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 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祝酒歌》:“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南国的厦门, 北国的大小兴安岭, 在诗人的笔下, 变成了绚丽的画卷, 歌颂祖国的凯歌, 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战争年代, 有了爱国之情可以救国救民;和平时期, 有了爱国之情, 可以卫国创业。现在的大学生不能说不爱国, 但是, 他们更热中于追明星, 赶时髦, 重金钱, 求享乐。这就需要在他们心中击响爱国的强音, 过去是东亚病夫, 现在居于强国之林;今天是小康, 明天会更富强。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灵中应该时时敲响爱国的旋律。而郭小川诗演奏的正是这样的歌颂祖国热爱祖国的旋律。所以, 让郭小川在大学校园吟唱是培育爱国人才的明智之举。

三、郭小川的诗是激励奉献的乐曲

在激烈竞争的今天, 有些人过多考虑索取, 而不是奉献;过多考虑个人, 而不是集体。这种职业素质的人多么需要郭小川诗的奉献精神来激励啊!因为郭小川诗歌颂奉献、鼓励奉献, 敲响了时代的奉献进行曲。

《把家乡变成天堂》:“我的诗是战鼓, 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 因为你们真正是一支精力旺盛的新军, 人民指望着你们为祖国打开幸福的金门!那就从你们自己的家乡开始吧, 为了它献出你们的瑰美的青春。”《致大海》:“我要像大雨那样, 把你吐出的热气变成水滴, 普降天下, 使禾苗滋长, 使大海欢腾。”《昆仑山的演说》:“更有力地亮开你们的双手吧, 让每一片青枝绿叶的树丛中, 都修筑起画动雕梁的最美的楼台殿阁。揭开世界的秘密吧, 钻进海洋的底层, 驾驭住不驯的沙漠, 让大地上的每块石头, 每滴水, 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 参加我们的神圣的建设。”《祝酒歌》:“骏马哟, 不用鞭催;好鼓哟, 不用重锤;咱们林区工人哟, 知道怎样答对!”“占三尺地位, 放万丈光辉!”“喝三瓢雪水, 放万朵花蕾!”《丰收歌》:“清闲, 清闲, 我们讨厌!贪婪, 贪婪, 我们反感!我们一心一意要创社会主义好江山。”“一颗汗珠能摔八个瓣, 收拾起来赛过珍珠一盘;千盘万盘, 献给大地上的乐园。一腔心血蒸发情意无限, 扩散开去胜似火焰一团一团;千团万团烧开世界风寒。”这些优美动听的诗句, 不论是深情呼唤, 还是热情赞美;不论是直陈人事, 还是巧用修辞, 都是激励人们奉献的颂歌。如果奉献的精神渗透在当代大学生的灵魂深处, 就会变成种子, 在他们的心中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社会需要乐于奉献的人才, 学校要培育乐于奉献的人才, 所以, 我们要让充满奉献精神的郭诗融入校园文化, 让校园文化展现新的亮点。

四、郭小川的诗是给人信心的良药

郭诗的格调不是儿女情长般的缠绵悱恻, 也不是感时恨世的痛心疾首, 而是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能让忧郁者开怀, 能使迷茫者找到信心和力量。

《向困难进军》:“在我们的祖国中困难减一分幸福就长几寸, 困难的背后伟大的社会主义正向我们飞奔。”诗人用辩证的观点阐释困难, 让人们看到困难后面的灿烂。这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相比, 更给人以激励和勇气。《闪耀吧, 青春的火光》:“我几乎不能辨认这季节到底是夏天还是春天, 因为在我目光所及的地方处处都浮跃着新生的喜欢, 我几乎计算不出自己究竟是中年还是青年, 因为从我面前流过的每一点时光都是这样新鲜。我呀——好动而且兴趣过于广泛, 只是对这样的生活发生了永世不渝的爱恋, 我呀——渺小而平凡, 可是我把自己看做巨人, 辽阔的国土就是我的家园。”诗人先写果, 后叙因, 自己不分季节忘记年龄, 是因为把自己看做巨人, 爱恋生活, 这是多么乐观的情怀呀!《青纱帐——甘蔗林》:“太阳也一样地和暖呀, 月亮也一样地美好!无论哪里的光线, 都一样是我们跨江过海的长桥;雷声也一样地雄浑呀, 夜风也一样地料峭!无论哪里的风雷, 都一样地是我们冲锋陷阵的号角。”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心中充满阳光,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生活中的美。《祝酒歌》:“酗酒作乐的是浪荡鬼;醉酒哭天的是窝囊废;饮酒赞前程的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财主醉了, 因为心黑;衙役醉了, 因为受贿;咱们就是醉了, 也只是因为生活的酒太浓太美!”“目标远, 大步追。雪上走, 就像鱼在水。重活, 甜滋味。锯大木, 就像割麦穗;扛木头, 就像举酒杯。”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林区工人的豪情, 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情怀。《丰收歌》:“一片片稻田好比大火燎原;一颗颗谷粒好比星光万点;我们的大手一抖——星火狂飞漫卷。”比喻夸赞, 有声有色地状写了丰收的景象。令读者为之动情。郭小川的诗令人欢快, 篇篇让人开怀, 给人信心和力量。当代大学生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 常常会苦闷烦忧, 需要用某种精神良药来医治当代青年的通病。青年学生读了郭小川的诗, 会在苦闷中找到快乐, 在紧张中找到放松, 在迷茫中找到路径, 在失望中找到希望。因为郭小川的诗是增添信心的良药。

五、独特的风格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

郭小川是重视艺术独创性的诗人, 他认为, 作家的创作应该是新颖独特的。他的诗是强烈时代感的真情表达, 有时直抒胸臆, 有时感物咏志, 用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如“楼梯式”、“四行体”、“新词赋体”等, 采用短句形式组成的节奏明快短促的诗体, 既有古代律诗的和谐韵律、工整对仗, 又有民歌的清新明快的特色;既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段, 使诗句生动优美, 又恰当引俗用典, 使诗令人回味。这种受古典诗词、民歌、散曲影响的诗体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郭小川采用铺陈、渲染、长短句交错、反复咏叹等表现手法, 使诗歌达到雄浑、热烈、澎湃的艺术效果, 具有音乐美, 适于朗诵。

篇4:谈郭小川诗的主题涵盖

一、郭小川的诗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文学创作离不开背景,郭小川诗的创作背景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年代。建国初期,国家遇到的困难很多,这时的文学作品应当是催征的号角,进军的鼓点,以此激励中国人民冲破阻力,战胜困难,把新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郭小川的诗当时正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例如,《向困难进军》:“骏马在平地上如飞地奔走,有时却不敢越过湍急的河流;大雁在春天唱豪迈的进行曲,一到严厉的冬天歌声里就充满着哀愁;公民们!你们在祖国的热烘烘的胸脯上长大,会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不会的,我信任你们甚至超过我自己,不过我要问一问你们做好了准备没有?”诗人用对比手法,自然地引出公民们应该昂起头去迎接困难,不做不敢越过湍流的骏马,不做冬天哀愁的大雁。这首诗,今天读起来教育意义更加深远。当代大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在暖巢中生活,经不住一点风吹雨打,遇到困难往往一蹶不振。他们不正需要这样的激励吗?高等院校应当利用郭小川的诗鼓舞大学生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向困难进军”。郭小川的许多激情豪迈的诗句是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号角,如《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大风雪歌》:“风如马,任我跨;云如雪,随我踏;哪有艰险,哪儿就是家。”多么激情豪迈的诗句,多么宽广的胸怀。当代大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激情和豪迈,这种坦诚和宽广。

二、郭小川的诗是吟唱祖国的颂歌

祖国的名山大川,向来都是文人笔下的内容,歌颂祖国是永恒的主题。郭小川诗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深的爱国之情,不论是抒情、叙事,还是咏物、议理,都是吟唱祖国的颂歌。例如,《把家乡变成天堂》:“祖国的每一块沙土都是亮晶的宝石”,“呵,长城外的生我养我的小镇哪,在滚滚的风沙中是不是比我小的时候更坚毅?我家房前那与祖国同年的杏树呀,你四伸的枝叶可又该染上春天的新绿?……”《闪耀吧,青春的火光》:“中国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勤恳的、孤单的老婆婆……忽然有一天骄傲的少女时代居然在她身上复活,她于是在地球的脊梁上同地球一起隆隆地转运着,在她周遭腾起了风声簌簌和玫瑰色的云烟朵朵,她身上的每根血管如同河流跳荡着闪电般的光波,可是她温柔而敦厚,仍然没有改变仁慈的老祖母的品德,她以灼热的激情在她的儿女心中点燃了青春之火。”这渗透在诗歌中的爱国之情不是矫情做作,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像积聚多年的火山爆发,像久旱的禾苗品尝甘露的快乐。热爱祖国,歌颂祖国,郭小川的诗演奏了曲曲激情昂扬的交响乐,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厦门雄姿》:“大湖外,海水中,忽有一簇五光十色的倒影;那是什么所在呀,莫非是山林的仙境?”“看,凤凰木开花红了一城,木棉树开花红了半空;”“听,鹭江唱歌唱亮了渔火,南海唱歌唱落了繁星。”“呵,祖国的花城,你的俊美怎能不使我激动!我的脚步啊,可无论如何不能在此久停;呵,南方的宝岛,我怎能不衷心地把您称颂!我必须前进啊,前面才有我的雄伟的途程。”《乡村大道》:“乡村大道呵,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从我们的脚下,通向遥远又遥远的天地之交;那两道长城般的高树呀,排开了绿野上的万顷波涛。哦,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所有的城市、乡村、山地、平原,都叫它串成珠宝;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祝酒歌》:“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南国的厦门,北国的大小兴安岭,在诗人的笔下,变成了绚丽的画卷,歌颂祖国的凯歌,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战争年代,有了爱国之情可以救国救民;和平时期,有了爱国之情,可以卫国创业。现在的大学生不能说不爱国,但是,他们更热中于追明星,赶时髦,重金钱,求享乐。这就需要在他们心中击响爱国的强音,过去是东亚病夫,现在居于强国之林;今天是小康,明天会更富强。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灵中应该时时敲响爱国的旋律。而郭小川诗演奏的正是这样的歌颂祖国热爱祖国的旋律。所以,让郭小川在大学校园吟唱是培育爱国人才的明智之举。

三、郭小川的诗是激励奉献的乐曲

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有些人过多考虑索取,而不是奉献;过多考虑个人,而不是集体。这种职业素质的人多么需要郭小川诗的奉献精神来激励啊!因为郭小川诗歌颂奉献、鼓励奉献,敲响了时代的奉献进行曲。

《把家乡变成天堂》:“我的诗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因为你们真正是一支精力旺盛的新军,人民指望着你们为祖国打开幸福的金门!那就从你们自己的家乡开始吧,为了它献出你们的瑰美的青春。”《致大海》:“我要像大雨那样,把你吐出的热气变成水滴,普降天下,使禾苗滋长,使大海欢腾。”《昆仑山的演说》:“更有力地亮开你们的双手吧,让每一片青枝绿叶的树丛中,都修筑起画动雕梁的最美的楼台殿阁。揭开世界的秘密吧,钻进海洋的底层,驾驭住不驯的沙漠,让大地上的每块石头,每滴水,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参加我们的神圣的建设。”《祝酒歌》:“骏马哟,不用鞭催;好鼓哟,不用重锤;咱们林区工人哟,知道怎样答对!”“占三尺地位,放万丈光辉!”“喝三瓢雪水,放万朵花蕾!”《丰收歌》:“清闲,清闲,我们讨厌!贪婪,贪婪,我们反感!我们一心一意要创社会主义好江山。”“一颗汗珠能摔八个瓣,收拾起来赛过珍珠一盘;千盘万盘,献给大地上的乐园。一腔心血蒸发情意无限,扩散开去胜似火焰一团一团;千团万团烧开世界风寒。”这些优美动听的诗句,不论是深情呼唤,还是热情赞美;不论是直陈人事,还是巧用修辞,都是激励人们奉献的颂歌。如果奉献的精神渗透在当代大学生的灵魂深处,就会变成种子,在他们的心中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社会需要乐于奉献的人才,学校要培育乐于奉献的人才,所以,我们要让充满奉献精神的郭诗融入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展现新的亮点。

四、郭小川的诗是给人信心的良药

郭诗的格调不是儿女情长般的缠绵悱恻,也不是感时恨世的痛心疾首,而是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能让忧郁者开怀,能使迷茫者找到信心和力量。

《向困难进军》:“在我们的祖国中困难减一分幸福就长几寸,困难的背后伟大的社会主义正向我们飞奔。”诗人用辩证的观点阐释困难,让人们看到困难后面的灿烂。这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比,更给人以激励和勇气。《闪耀吧,青春的火光》:“我几乎不能辨认这季节到底是夏天还是春天,因为在我目光所及的地方处处都浮跃着新生的喜欢,我几乎计算不出自己究竟是中年还是青年,因为从我面前流过的每一点时光都是这样新鲜。我呀——好动而且兴趣过于广泛,只是对这样的生活发生了永世不渝的爱恋,我呀——渺小而平凡,可是我把自己看做巨人,辽阔的国土就是我的家园。”诗人先写果,后叙因,自己不分季节忘记年龄,是因为把自己看做巨人,爱恋生活,这是多么乐观的情怀呀!《青纱帐——甘蔗林》:“太阳也一样地和暖呀,月亮也一样地美好!无论哪里的光线,都一样是我们跨江过海的长桥;雷声也一样地雄浑呀,夜风也一样地料峭!无论哪里的风雷,都一样地是我们冲锋陷阵的号角。”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心中充满阳光,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生活中的美。《祝酒歌》:“酗酒作乐的是浪荡鬼;醉酒哭天的是窝囊废;饮酒赞前程的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财主醉了,因为心黑;衙役醉了,因为受贿;咱们就是醉了,也只是因为生活的酒太浓太美!”“目标远,大步追。雪上走,就像鱼在水。重活,甜滋味。锯大木,就像割麦穗;扛木头,就像举酒杯。”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林区工人的豪情,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情怀。《丰收歌》:“一片片稻田好比大火燎原;一颗颗谷粒好比星光万点;我们的大手一抖——星火狂飞漫卷。”比喻夸赞,有声有色地状写了丰收的景象。令读者为之动情。郭小川的诗令人欢快,篇篇让人开怀,给人信心和力量。当代大学生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常常会苦闷烦忧,需要用某种精神良药来医治当代青年的通病。青年学生读了郭小川的诗,会在苦闷中找到快乐,在紧张中找到放松,在迷茫中找到路径,在失望中找到希望。因为郭小川的诗是增添信心的良药。

五、独特的风格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

郭小川是重视艺术独创性的诗人,他认为,作家的创作应该是新颖独特的。他的诗是强烈时代感的真情表达,有时直抒胸臆,有时感物咏志,用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如“楼梯式”、“四行体”、“新词赋体”等,采用短句形式组成的节奏明快短促的诗体,既有古代律诗的和谐韵律、工整对仗,又有民歌的清新明快的特色;既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诗句生动优美,又恰当引俗用典,使诗令人回味。这种受古典诗词、民歌、散曲影响的诗体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郭小川采用铺陈、渲染、长短句交错、反复咏叹等表现手法,使诗歌达到雄浑、热烈、澎湃的艺术效果,具有音乐美,适于朗诵。

《甘蔗林——青纱帐》:“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为什么这么香甜,又为什么这么严峻?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你为什么这么遥远,又为什么这么亲近?”反复咏叹,直抒胸臆,句句上口,句句言情。《大风雪歌》:“寒流呀,像冲破了闸;冰川呀,像炸开了花;空气哟,冷得发辣。”运用通感和比喻写天气寒冷。“热气呀,把雪片烧成火花;鲜血呀,把白雾染成红霞。”运用夸张,写与困难作战的壮志豪情。这与岑参“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的景象相似,但效果不同。“漫山遍野哟,都为咱吹吹打打,白雪呀,献出一簇簇鲜花。”运用拟人修辞,这又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异曲同工。《青松歌》:“风来了,杨花乱舞,雨大了,柳眉紧蹙。只有青松啊,根深叶固。”运用类比,赞美青松。《西出阳关》:“重重山哟,重重云,”“红红的太阳,红红的彩云”,运用叠字具有音乐美,这与李清照词中的叠字用法效果相似……郭小川诗是当代文学丰厚的文化遗产。如果让这优秀的文学遗产走进大学校园,让当代大学生陶冶情操,怡心养性,甚至动笔挥毫作诗,继承和发扬郭诗的风格和精神,那么,校园文化会更加生动活泼,达到育人的目的。从文学角度讲,郭小川诗值得学习研究,应该在大学校园占有一席之地,让它充实大学校园文化。

篇5:木兰诗的节奏

大家了解过木兰诗的节奏吗?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可以帮你加强记忆哦!以下是木兰诗的节奏,一起来学习吧!

一、木兰诗的节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二、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 《木兰诗》教案

★ 木兰诗原文

★ 木兰诗课件

★ 木兰诗通假字

★ 木兰诗属于什么诗

篇6:木兰诗的名言

1、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不在勇——木兰诗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篇7:木兰诗的课件

1.了解故事情节,赏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3.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在中国文学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形象。今天我们将要通过对《木兰诗》的学习,具体深入地了解一位巾帼女英雄——木兰的形象。

二、朗读课文(8分钟)

第一遍,课件范读。

第二遍,全班齐读。

第三遍,默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要求合上课本,指名一名学生来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补充。

第四遍:小组接力读全文。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教师出示问题:

问题1:木兰是怎样一个女子?请结合诗歌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问题2:这首诗歌哪些情节写得详,哪些情节写得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问题3:请找出诗歌中的对偶句、排比句。

1.不同组的6位学生完成题目。

3.教师归纳总结。

四、当堂检测(8分钟)

1.教师出示问题。

翻译下列句子。

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⑷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不同组的6位学生黑板展示问题。

3.教师总结归纳。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简繁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没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

六、布置作业(1分钟)

篇8:木兰诗的主题

关键词:《诗经》;怨刺诗;作者阶层;主题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反映了商周时期,尤其是西周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学界对题材划分方式的态度各有保留,但是对于怨刺诗的存在,是几乎没有争议的。而怨刺诗作为《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说文解字》中说:“怨,恚也。”“刺,君杀官吏日刺,直伤也。”《辞源》释“怨刺”曰:“怨恨讽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指出:“怨亦刺之类,故连言之。”通过古人对“怨刺”的解释,我們可以看出,“怨”与“刺”基本同义,都是由郁积于心的感情而激发了指责与痛斥的行为。

一般认为,怨刺诗产生于西周中叶以后,主要集中在西周末期。特别是厉王幽王时,君主的昏庸无道使官员和人民都苦不堪言。这种动荡黑暗的社会背景,正为怨刺诗的产生和兴盛提供了土壤。《毛诗序》中所说的“变风”、“变雅”指的便是怨刺诗。

当一个朝代矛盾加剧的时候,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怨刺诗也相应地记录了各阶层不同的反应。大雅中怨刺诗的作者,大多是身份和地位较高的王侯公卿;小雅中怨刺诗的作者,则地位稍低,从贵族官吏到普通官吏皆有;而国风中作怨刺诗者,身份最低,大多是普通民众和下层小吏。由于他们身份不同,对社会动荡的感受各异,所以做的怨刺诗也各有特点。下文将分别举例阐释。

一、大雅怨刺诗——王侯公卿的忧虑与规谏

大雅中的怨刺诗,大多出自身份地位较高的作者。《民劳》一篇,据说是召穆公规谏厉王的诗;《板》旧说是周大夫凡伯刺厉王之诗;《荡》依三家说也是召穆公刺周厉王之作;《桑柔》则被认为是芮伯(芮良夫)刺厉王的作品。这些作者作为周朝的重臣,对社会现实怀有责任感,也对周王朝的前途和命运十分担忧,于是以诗作为手段,向统治者进言,希望能够起到规谏劝诫的作用。

如《民劳》中的“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惛怓、罔极、丑厉、缱绻)。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无俾民忧、作慝、正败、正反)”,《荡》中的“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桑柔》中的“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等句,则是作者提出的治国策略和对统治者个人的建议。

又如《民劳》中的“柔远能迩,以定我王”,《荡》中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桑柔》中的“虽曰匪予,既作尔歌”等句,又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期望。这也是作者作为王侯公卿的职责所在和对周王室前途命运的危机感的体现。

大雅的作者们自身仍然处于统治阶级的核心地位,与统治者并没有阶级矛盾的根本对立,所以他们尽管对朝政不满,却还是依然拥护周王朝的统治,也要尽力维护周王朝统治的长久和繁荣。因此,他们的诗作中规劝之意多于怨恨,至于讽刺和诅咒则基本没有体现。

二、小雅怨刺诗——贵族官吏的怨愤和失意

小雅怨刺诗的作者在统治阶级中处于底层或边缘,人微言轻,有时还会遭受政治黑暗带来的人生失意。因此,小雅中的怨刺诗,一方面斥责政治的黑暗,为王室衰微而悲伤,同情悲惨的人民,另一方面还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感叹,对自我遭遇的无奈。

《正月》据毛诗为失意官吏所作,大约产生于西周沦亡时期。从天时失常到忧心独深,自伤生逢乱世,忧虑后祸不测,又寄希望于天命,然而讹言不止,是非纷纭,进退维谷,既鸣社会不平,又伤自身遭遇。《节南山》、《大东》等诗,讽刺周王室统治者,同时写百姓生活的困苦。《鸿雁》通过鸿雁比兴,描写为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这些矜人,甚至鳏寡,都不得不“劬劳于野”,借此抨击徭役,表达对底层民众遭受苦难的同情。诸如此类的诗作,怨刺统治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忧国爱民之情。

小雅的诗作中,针砭时政的部分与大雅类似,但偶尔可能会显得语气稍重。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身份较低,言语不必有太多顾忌;并且怨刺对象不仅限于周王,也有诸如“大师”、“尹氏”等高官,也不需要随处保持尊敬。至于感叹自身遭遇的内容,则是大雅怨刺诗中基本没有的。

三、国风怨刺诗——底层民众的嘲讽和诅咒

十五国风160篇是各地民歌的汇总,大部分来自于民间,怨刺诗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有时甚至发出口无遮拦的诅咒。

《召南·小星》写小吏连夜赶路,想到尊卑之别,劳逸不均,于是发出怨言:“寔命不同”、“寔命不犹”,反映了底层小吏公务繁重、疲于奔命。《邶风·北门》的寓意与《召南·小星》类似。《邶风·式微》表现苦于劳役的人民发出的怨声,《魏风·伐檀》反应被剥削者对博学者不劳而获的不满。而《邶风·新台》则更大胆地讽刺强娶儿媳的卫宣公为癞蛤蟆。这些辛辣犀利的讽刺和批判,反映了底层民众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鄘风·相鼠》中“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一句,则更加大胆地直接发出诅咒。《唐风·鸨羽》中“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的重章,和《秦风·黄鸟》中“彼苍者天,歼我良人”的反复,也在直言对苍天的控诉。

篇9:木兰诗的启示

花木兰是北魏人,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篇10:木兰诗的课文讲解

《木兰诗》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学生比较熟悉,语言也相对平易 ,虽然是教读课文,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不宜句句精讲。在内容方面,应该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梳理基本脉络,理解人物形象 ,关注全诗叙事的详略安排,并思考这样安排的原因;从语言形式上,要注意本诗作为北方民歌的特点。这篇课文也很适合朗读,但这种朗读和《黄河颂 》《土地的誓言》的朗读是不同的。《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抒情的因素并不是完全没有(比如结尾处),但不占主要地位,它的诵读 ,关注点应该在作为民歌的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形式上,注意其节奏感、韵律感以及民歌中常见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互文、对偶、顶针、反复等)的运用,通过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1.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南朝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通假字:

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B.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C.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3.古今异义:

A.愿为市鞍马:市:古义:买;今义:集市。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但是。

C.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D.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

E.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一词多义:

①帖:A.昨夜见军帖:文告、文书。B.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贴上。

②市:A.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B.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③将:A.出郭相扶将:扶持。 B.将军百战死:将领。

5.互文的翻译: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军和壮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多年以后,有的战死了,有的回来了。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文:雄兔、雌兔都脚步跳跃、双眼迷离。

6.成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能我是雄雌。”

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别真相。

7.思想内容:

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8.文章结构:

第一、二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代父从军。

第三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四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第五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

第六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第七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9.木兰的形象:

篇11:木兰诗的故事篇

话说承德东北的黑山,原名叫摩天岭。摩天岭的西面是悬崖峭壁,东面与大山相连,只有南边有一条山路可通。匈奴就在南山口屯兵, 如遇兵马攻山,滚木礌石一齐往下打,谁也休想攻得上去。

花木兰来到这里, 屡攻不克,只得把兵马驻扎下来。驻扎兵马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花木兰城。一天,花木兰率领将士来到摩天岭对面的双龙山上观察地形,看见一群羊在陡峭的山上蹦来跳去,不禁叹道:“人如果有羊那样爬山的本领,该多好啊!”突然,她灵光一现,有了攻打摩天岭的主意。

第二天,她让士兵四处买羊,在双龙山顶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就是现在的锁羊城,又找来匠人日夜赶糊灯笼。在一个漆黑的夜里, 花木兰让士兵们在每只羊角上挂只灯笼, 往摩天岭上赶,匈奴守兵一见漫山遍野的灯笼, 以为是花木兰攻山的人马,便齐放滚木礌石,羊见有木石滚来,有的吓得往岩石上跳,有的顺着陡坡往上跑,这下可把匈奴人吓坏了:人怎么登险石而上?难道是天兵?匈奴兵将不明真相,一时乱了阵脚。花木兰率军乘机从小路攻上去,大破匈奴,攻下了摩天岭。

上一篇:英语语篇教学教案及反思下一篇:浅谈李约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