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2024-08-24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共8篇)

篇1: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经 济 管 理 论坛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年第 9 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05

糜 婷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311201

摘要: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与国家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 种制度、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这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加大失信 成本、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来强化社会诚信。关键词:社会诚信;缺失;失信成本;对策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稳固的信用 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源泉。我国要发展 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在广泛倡 导社会诚信的基础上培植和维护信誉,建立 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制度、法律法规还不完 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假冒伪劣、坑蒙拐骗 大行其道,安徽埠阳劣质奶粉事件,黄金周旅 游中的一个个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学生考试 作弊,助学贷款还款率低。政府中协议性垄 断,行贿受贿时有发生。诚信问题成为了全社 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是通过建立经济或市场游戏的规则等一系列手

二、强化社会诚信的对策

社会诚信的缺失,破坏企业的正常生产经

段,追究失信行为的经济责任,给予严厉的法律 惩治,改变守信与失信两种行为方式机会成本,使守信者获得公允回报,失信者得不偿失,甚至 付出法律上和经济上的沉重代价。比如让造假 的人倾家荡产,牢底坐穿;比如让不讲诚信的公 司法人代表上黑名单,1 0 年内不得办公司,情 节严重的得坐牢;比如让使用假文聘者,永远不 能提干、评职,甚至取消现有的职务;比如让考 试作弊者退学。

4、加快信用立法,完善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信用 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制是信用的保障。健全的 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的经济 行为,必须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 法制的轨道,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 境,为市场经济建立必要的法制基础。从完善、强化法制入手,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是关乎当 前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当前 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中,还没有一部完 整的、系统的规范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也缺乏 相应的法规、制度。所以,要加快我国的信用立 法。从实践角度考虑,我国的信用立法工作难以 在短期内完成,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客 观又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在这种 情况下,可以从两方面推进信用立法工作:一是 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 规,在此基础上以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 形式颁布,为构建诚信社会奠定制度框架。发达 国家的法律体系还有一个特点,即法律处于不 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先以部门规章的形 式出现,为今后正式法律的出台积累经验。二是 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 本法,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信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总之,社会诚信的重塑是一个重大而紧迫 的课题。它的解决,需要个人、企业、政府共同 努力。

营活动,给社会经济活动增加巨大的无效成本; 破坏社会法治的基础,使社会法治流于形式,严 重危害了社会的发展。强化社会诚信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1、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意 识

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普及信用文化,努力营 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是通过各种宣 传、教育方式,利用学校、企业、社区、行业协 会等组织机构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信用道德培 养和教育。二是提高社会主体的守信意识和维 权知识,并能自觉参与监督和抵制失信行为。三 是引导和培养市场主体重视自身信用程度的社 会评价,努力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

2、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 查询系统

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 询系统,目的是解决社会交往中信用信息缺乏 和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整和工商、质监、财 政、税务、审计、司法部门和银行系统的信贷信 息等资料来建立信用资料数据库。其中个人信 用档案数据库应包括个人基本状况,如职业、收 入、学历、家庭财产、社会地位及道德品质等; 经济信用记录,如存贷款、还贷、纳税及其他信 用交易情况;司法信用,如诈骗、违法违规等。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企业所获各级各 类荣誉情况,银行信用等级,企业之间交易的不 良记录情况,未经司法部门裁决或仲裁机构仲 裁过的经济纠纷、商业欺诈,税收上缴情况,签 订合同的履约情况等。

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牵 扯到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而现代市场经济 的发展又特别需要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体系。因此,国家要制定个人信用信息收集的相关政 策和规范,各级政府要依法大力支持个人信用 信息的采集和汇总,特别是那些在市场经济秩 序的形成和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个人信用信息 的采集。

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形成一个公用、通 用的信息平台,行为主体可在进行经济交往活 动前通过信用信息系统查询交往对手的信用记 录为是否与其交往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建立 后,还能将信用记录不良者排除在社会经济活 动之外,使失信者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再得逞,而 是被自然淘汰在经济活动中无立足之地,促进 良好社会经济信用秩序的建立。

3、加大失信成本:对失信行为进行严厉的 追究和惩治

既然社会经济信用程度过低的根本原因是 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过低,那么提高社会经济 信用水平的努力也必须从这个方面入手,重点

一、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社会诚信的缺失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 的,主要是由于:

1、社会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就是 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同。由于社 会信息的不对称,信息多的一方就可能利用 其掌握的信息做出不利于信息少的一方的行 为,尤其是在隐蔽成本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 时,这种行为就会大量发生。

2、失信成本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程 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过 低。经济交往中,违约如违反经济合同借款不 还、销售伪劣产品等一般能取得短期的直接 利益。而对于这种违约行为,在中国目前法律 不够健全、执法效益不高、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等不良司法环境下,受害者往往难以追究其 责任,使破坏信用的一方在经济上、法律上没 有受到应有的追偿和处罚,造成失信成本过 低的局面。失信成本低使违反社会信用的行 为屡禁不止。

3、利益的驱使。层出不穷的制假,目的 只有一个——利益。为了获得一时的超额利 润,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为了通过某次关系前 途的考试,请枪手冒名顶替进场。为了提干、为了评职称加工资使用假文凭。据一次全国 性调查发现,国内填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 5 0 万。

4、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不成熟 不完善,是造成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十 分重要的政治原因。如在现代政治诚信观方 面,无论政府官员还是社会公众都存在着许 多模糊的认识,在诚信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许 多空白、漏洞或者不足之处,社会主义民主的 公正、公平、公开之精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 现和体现;在政治诚信实践方面,还存在着许 多失信于民又纠误不力的地方,比如官僚主 义、形式主义泛滥,虚假风、浮夸风屡禁不止 等,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 和道德约束,腐败现象的滋生,直接影响了政 府的公共形象和公信力。国家政治生活中的 变化势必会直接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董迎春《诚信问题与制度环境》[J]《工人日 .. 报》.2002 年 12 月 19 日

[2]李晓琴.《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J]. 《光明日报》.2003 年 5 月 29 日

[3]郭松江.《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J].《学习论坛》.2004(8)74-76 [4]叶国标,俞丽虹.《上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走 2004 年 11 月 15 日

向深入初具雏形》EB/OL[ ].http://www.sina.com.cn

-76-

篇2: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而且也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应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同时采取积极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

作 者:张叙元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福建,漳州,363000刊 名: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7(3)分类号:B82-051关键词:诚信 缺失 治理措施

篇3: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然而,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期, 却出现了与之不相协调的种种现象:从几年前的足球裁判吹黑哨、球员打假球,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各种食品安全问题, 还有老人当街摔倒无人敢救、政府处理重大安全事故遭质疑、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善款使用遭质疑等现象都说明中国社会越来越缺乏诚信。

社会诚信缺失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形式多种多样:如“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损害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 买卖假证件、假文凭、假发票, 考试作弊、论文造假, 假球黑哨, 高价药、强制使用进口药、多开检查项目、收红包, 一些企业蓄意逃避银行债务、相互之间拖欠货款、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有的媒体为提高吸引力不惜刊发虚假报道, 为谋取一己私利刊登不良广告, 政府部门不守承诺、政策多变, 以及暗箱操作等等。可以说在所有行业所有领域, 不诚信行为无处不在, 泛滥成灾。

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 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 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既有管理上的原因, 也有体制不完善的原因;归结起来, 主要有:

一、受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消极影响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使得我国自古以来就缺少讲真话的环境与氛围。在封建皇帝和臣子之间, 在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 皇权即真理, 后者只能对前者唯唯诺诺, 说真话会因言获罪, 甚至会株连九族。在这种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敢于说真话的人寥寥无几。不敢说真话, 不能立诚为本, 其结果信用也必然失守。

实际上讲诚信、讲真话, 不是一个理论方面的问题, 而是个实践方面的问题, 是如何将实事求是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问题。尽管理论上提倡实事求是, 但是说真话仍然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各类媒体宣传, 报纸电视等等, 基本上永远是报喜不报忧, 只做正面宣传, 对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经常是做应对性的报道, 一般不做积极报道, 致使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只有到付出了极大的社会成本, 矛盾彻底暴露后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些人了解真情, 为了保护自己, 不敢说真话, 只好保持沉默。但更为可怕的是另一种人, 明知真情, 却隐瞒不说, 首先分析揣摩领导意图, 一旦猜透领导心理, 就说领导喜欢听的假话和空话, 投其所好, 骗取领导信任。这些人完全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 实现利用公共资源大搞腐败权钱交易的卑劣目的。由于体制决定, 中国目前法制还不完善, 迄今为止, 很少有人敢于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利益敢于讲真话而不受排挤打击反而得到提拔重用的情况。对这些人的提拔重用其实是对社会诚信的极大危害。

二、诚实守信, 敢说真话缺少足够的体制保障

对统计掺水、数据造假、虚夸政绩等贪腐之风严加追究, 依法查办, 实现政治文明, 使说假话的人在官场无处容身, 在商场无利可图, 最终实现标本兼治, 使诚信发扬光大。如果政治体制改革无法进行, 在目前中国国情条件下, 要真正讲实事求是, 就只能靠各届领导人反复开展临时性政治“折腾”才能实施, 因为中国迄今所有社会政治实践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百姓看官员, 官员看领导, 领导看中央。所以实事求是讲真话这个实践问题只能靠中央领导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国人不敢讲真话, 必然导致社会诚信缺失。即使党中央领导人有实事求是的意愿, 没有体制上的保障, 则必然是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这一美好的愿望只能是停留在理论上。

三、官员的腐败行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从各类媒体暴露出来的情况来看, 各级官员的贪污腐败的数额从百万至亿元的不断刷新, 三公消费不断增长, 致使民运沸腾。纪委、监察、反贪等监督部门应有尽有, 人员、经费也有稳定保障, 为什么贪官还是层出不穷?上面管不到, 同级不敢管, 下面管不了, 监督体制的孱弱是根本原因。台上讲廉洁, 台下收受贿赂, 人民公仆在捞钱道路上前仆后继, 老百姓能不怨声载道吗?这将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苏联一夜之间崩塌, 并非因为经济停滞, 也非因为外部压力, 而是因为丧失公信、丧失道德上的合法性。正如前苏联总理雷日科夫所说, 我们监守自盗, 行贿受贿, 无论在报纸、新闻还是讲台上, 都谎话连篇, 我们一面沉溺于自己的谎言, 一面为彼此佩戴奖章。所有人都这么干-----从上到下, 从下到上。

四、缺少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

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大, 人们交易交往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熟人”圈子, 而我国尚未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企业和个人诚信档案系统和信用服务行业, 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于个人道德和行为缺少应有的规范和必要的惩罚措施 (包括对不良行为的记录) , 放任了一些人的不择手段。建立以信用信息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 全面记录和高效传递信用信息, 全社会形成对失信者的联防惩戒机制, 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 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成功经验。

五、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缺失

市场经济诱发人的趋利性, 容易滋生出“一切向钱看”的观念;经济运行规则也可能泛化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一切都讲等价交换, 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都被看作金钱利益关系, 容易诱使一些人不择手段地获取物质财富。在社会转型中, 人们同时面临着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双重价值标准的冲突, 旧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受到怀疑与否定, 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社会生活某种程度上处于道德放纵或道德真空状态, 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道德监督、道德教育的无力。人们对欺诈贪污等不诚实行为的司空见惯甚至麻木不仁, 使信用关系失去道德与社会约束, 造成诚信缺失。

由于理想信念的虚化, 在人们的头脑中, 实用主义取代了理想主义, 工具价值取代了人文价值, 致使各种不诚信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六、法制约束不健全导致失信成本过低

因为法律约束机制的不健全, 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方面, 法律对失信者的惩罚不得力, 使得他们的“失信成本”过低, 付出的代价太小, 甚至为零, 这无疑助长了他们的失信行为;另一方面, 对失信者的惩罚不得力, 就是对守信者的法律救济不够强, 这就会造成不少“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守信者走向失信。官商勾结、贪赃枉法之所以大量涌现原因就是基于此。

在美国, 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有10多部, 对各种失信行为的惩罚措施严厉、规定具体明确, 一旦失信则寸步难行, 甚至倾家荡产。而我国信用法律尚无一部, 特别是现有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和具体, 处罚力度不够, 加之人情执法和地方保护等等, 不足以对失信行为产生威慑作用, 从而导致“老实人吃亏, 失信者受益”的不良现象。

理论上的清醒是行动上坚定的基础, 面对日趋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 仅仅是感情上的激愤和舆论上的谴责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对以上失信现象的原因分析, 可以看出, 要根本改变我国的诚信环境, 使诚信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 一方面必须加强对社会成员的教育, 使他们接受现代的诚信观念, 另一方面, 加强社会诚信的相关制度建设和执法监督, 增大失信的成本, 从个人的道德约束和社会的制度约束两方面促进社会诚信的建设, 或许, 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只要持之以恒, 失信问题的解决就有希望。

摘要: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先导, 是一个企业立足市场的依托, 更是一个国家立足世界的基石。“民无信不立”, 诚实守信, 才能政令畅通, 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然而,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期, 中国社会越来越缺乏诚信。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 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 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既有管理上的原因, 也有体制不完善的原因;深入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对于我们建立一个健康诚信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社会诚信,缺失,原因

参考文献

[1]周孝正.《扩大政治参与建设诚信社会》

篇4:论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诚信信用制度教育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诚信不仅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道德诉求之一,也是世界上各种文化当中的共同的道德追求,是对人对事的普遍要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生活消费中的假烟、假酒、假药,到生产过程中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从经济领域中的假批文、假发票、假纸币,文化领域中的假文凭、假履历、假招聘,到政治领域中的假话、假数字、假政绩,这些丑陋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这一连串虚假,不仅使我们遭受损失,而且蒙受耻辱,使整个社会产生迷茫与困惑。为此,整个社会都在呼唤诚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诚信道德缺失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不诚信的驱动力是暂时的利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中,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惜抛弃道德良心,甚至置法律于不顾,致使假冒伪劣猖獗,虚假广告满天飞,使消费者提心吊胆,消费群体减少。一些企业视不讲信用为平常事,不少企业还认为不讲信用可直接给企业带来“利润”。一些日子不好过的企业甚至将不守信用作为摆脱困境的一种手段。

第二,缺乏规范的社会环境。很多国人在国外认真遵守社会公德、恪守信用的原因是源于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规范化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就是——遵守公德、诚实信用。因此我们也必须这样做,事实上我们也自觉这样做了。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是内心深处涌现出的自觉地维护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的愿望,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中国人的信誉,是为了维护中国公司的信誉,更坦率地说,是为了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因此,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人不是没有遵守信用的素质,而是国内缺少这样的大环境,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自然我们也应该这样做;但如果大家都那样做了,我们也似乎没有办法,只能那样做。

第三,传统文化对信用的崇尚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因为传统文化对信用的崇尚是建立在农耕时代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和工业化、市场经济、国际化等现代社会经济体系运行存在着巨大的不匹配、不协调和不适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用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小群体之间。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自然经济中,人们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社区中相互依存、相互援助、相互取信才能共同抵抗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风险。由此带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注重对特定小范围的人守信,而不注重对社会、对制度的守信。守信的范围取决于对特有群体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对社会共同约定、对制度的维护。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一是广泛存在于农村的乡村社区信用,二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在小商小贩、手工业者、运输业者中形成的帮会信用。

第四,法制的不够健全。从法理上讲,信用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法则来看,当失信的收益高于相同的资源和时间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收益时,市场主体就会选择违约。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失信成本远远低于收益的现状,还在于现行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对债权人的保护未能到位。

第五,诚信人格的欠缺。一方面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晴天日丽,人人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我们又彼此设防,以防人家对我们的算计。我们呼唤诚信,渴望诚信,但就是做不到把自己从堡垒中解放出来。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不诚信搏斗,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是非、善恶、美丑的战斗中。我们时常找一些美丽的借口,以“大家都这么做”为由拒绝诚实待人。

第六,教育诚信的缺失。学校在各种检查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各种公开课上,要求学生配合作假,学校在学生面前上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花招,无原则的帮助学生造假,某些教师为了一己私利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暗示学生作弊等诸多现象在学校比比皆是,毁坏着学校和教师的形象,动摇着教育中诚信根基。说好话、假话会得到种种实惠,说真话不仅不受欢迎,还会带来灾祸,那他们以后会选择讲真话还是说假话?诚信失语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伪道德、说假话、作道德秀的人,也只能造就伪君子和两面人格。

那么如何做才能有效地改变诚信缺失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八荣八耻”,当中就明显的提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虛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要倡导对社会、对制度守信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现代社会信用,最重要的不是对一个共同利益群体守信,而是要对社会守信、对制度守信。我们应当确立一种普遍的社会准则:欠债不还,侵害的不仅是债权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对制度的一种破坏。失信行为的代价不仅要包括对失信行为所造成损害的赔偿,而且应当包括修补制度的代价,要让社会成员诚实守信,社会的制度约定首先要有信用。朝夕令改的制度、被机会主义应用的制度、因人或者因事而变的制度一定是没有信用的制度。制度失信从来都是秩序紊乱的根本原因。国情、功劳、困难群体、特定所有制、道德理念都不应成为制度失信的理由。制度守信,首先是政府守信、法律守信。

第三,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比较讲究诚信。

1.完善法律。严格法律制裁,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打击假冒伪劣的硬举措。诚信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市场秩序乃至全社会的两个基本工具,二者既有相互替代的一面,又有互补性的一面。就替代性而言,良好的信用可以大大减少对法律的需求,节约交易成本,就互补性而言,信誉和法律是互为加强的,严格的法律制裁使人们可以更讲信用。比如,法国就设立了完整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专门打击欺诈、暴利、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再如,美国法律严格规定,企业凡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必须赔偿、重罚,罚款金额及入狱年限则视诈骗情节轻重区分,业界在这种法制环境中均奉诚信为神圣至上的经营理念。

2.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的最好途径就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个人信用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可以视作个人的第二身份证,自由流动,却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每个人拥有一份资信公司作出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者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一旦出现信用问题,如恶意透支信用卡或不及时还贷,都会被记入资料库。而有过不良信贷记录的客户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如申请贷款会被拒绝或者支付高利率,要想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一些大件商品时会被商家拒绝。

3.加大惩罚的力度。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有失诚信的现象,英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欺诈的调查和暴光。国外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处罚,都达到了十分严厉的地步,一经发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就实行加倍赔偿和从重处罚,坚决打击,绝不手软,甚至达到了罚到你倾家荡产的程度。一定要让不讲信用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使欺骗的成本大于收益,信用才有保障。

第四,能够做到慎独。诚信不只是对别人讲诚信,也包含着对自己良心的不欺。在无人监督或者不受舆论谴责的情况下,能做到表里如一,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第五,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教育需要学校的努力、教师的率先垂范,教育要以真诚作为基础,从小孩抓起。教师应该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教育是一种育人的活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是学生亲密的伙伴,学校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传递着一种价值观念,也悄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并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必须以真诚作为基础。

篇5: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诚实信用原则既是道德的基本原则,又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诚信缺失,后患无穷.文章试从诚信缺失现象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对的方法,重构适合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

作 者:宋忠好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社科教研室;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4级,222069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分类号:G0关键词:诚实信用 主要原因 防范对策

篇6: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与原因透

摘要: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大学生历来被视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大学生良好诚信品德的养成,直接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之风的形成。文章详细列举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从传统观念、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和家庭等多方面 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助于大家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诚信 缺失 表现 原因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美德之一,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孔子曾说过:“言必诚信,行必忠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无信不立”。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事例举不胜数。古有孙膑一诺千金,宋濂连夜抄书,曾参诚信教子,今有邓颖超冒雨赴约,列宁依时归还图书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诚信抛掷脑后。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诚信缺失的行为随处可见。大学生诚信缺失也因此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学是诚实善良、言而有信的。但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变化,诚信缺失的行为不断加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不诚信

1、考试作弊

一些学生以为上了大学就是到了天堂,平时不用功,考试团团转。为了不挂科,便想方设法的进行作弊,作弊手段也因此越来越高明。从偷看书本、传递纸条、交头接耳的手段到今天使用手机、隐形耳麦等现代化工具。更有甚者,在考试时雇佣枪手。

2、抄袭、买卖论文

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经通过手机短信和网上发布求购信息等手段直接购买毕业论文。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 1

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3、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

部分同学为了应付老师布置得书面作业和试验作业,又不想花太多时间去做,便进行抄袭、伪造,随便写个实验报告过关。

(二)、精神不诚信

1、缺乏理想抱负,捞取个人政治资本

有些同学很少考虑思想和抱负问题,与社会不良的“务实”潮流趋同,利用一切机会捞取“资本”。如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入党等问题上,一些学生不是实实在在的拼搏、努力,而是想方设法的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或编造事实。更有甚者通过家长或亲戚朋友拉关系和请客送礼,为达目的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2、恋爱动机不纯

目前大学生谈恋爱已较为普遍,但不少大学生的恋爱观不纯,对待爱情不严肃。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呈现出明显的非责任化趋向,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把恋爱看成一种游戏,仅是玩玩而已,甚至搞多角恋。

(三)、经济不诚信

1、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一些受惠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缴还利息及本金,甚至有恶意逃款倾向。也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对助学贷款不予珍惜,为与同学攀比,将所带的学费款、生活款用于吃、喝、玩、乐,大肆消费。2003年一些高校被挺发助学贷款,使得许多贫困大学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机会。

2、恶意拖欠、逃缴学费

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很普通。学校虽然施行了奖、贷、缓、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面对大量的农民和城市下岗职工子女,学校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加之学生开出“家庭困难证明”又非常容易,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三证”扣押、担保等措施,但仍然有不少毕业生就是不还款,以至于有的学校不得不开起了“毕业证书仓库”。同时这又会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影响。

(四)、就业不诚信

1、在制作简历和面试中弄虚作假

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一些大学生编造“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履历,极

力夸大自己的筹码,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想以些获得进身立业的机会。有报道称,在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84份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竟有十多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二十多人同时为某班的班长。

2、违约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五)、网络不诚信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已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大学生盗看他人的电子信件,发布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制造计算机病毒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更加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社会大环境是诱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1、传统道德价值的迷失对诚信道德的根基提出了挑战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讲道义、守信用的道德传统,留下了诸如“诚者自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格言。但近年来,随着西方思潮的不断涌入,社会上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艺术和价值观念,轻视、贬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作用在大学生身上缺位。

2、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意识的树立产生了冲击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诚信保障机制还未建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效益原则导致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淡化了部分人胸怀大局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社会上诚信缺失行为的大量出现,从而也影响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

3、网络文化的失范对诚信价值的认可造成了阻碍

大学生在网上作为虚拟的个体可以在没有时空限制、没有权威约束的范围内自由自在的发布和接收信息,黄色信息、虚假信息、欺诈信息等诱使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道德意识,阻碍大学生对诚信价值的认可。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1、家庭教育的片面性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只注重女子的智育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对孩子诚信等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和引导。影响学校开展诚信道德教育的效果。

2、部分学生父母诚信行为失范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表现出表里不一或自身不诚信、轻视诚信的作用。对大学生诚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学校教育的偏颇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

1、一些学校不诚信行为及部分教师道德失范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调整、改革和发展,学校市场行为逐步增多,违规和不当行为时有发生,对大学生影响极深。特别是某些高校里接连出现的腐几案件,给大学生心灵上造成的影响巨大,给大学生塑造了极坏的学习榜样,影响到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影响

近年来高校的学术腐败、教师不务正业到处兼职现象越加严重,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重大问题。

(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自律意识较差,反思能力缺失

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

2、责任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由于大都生活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自私、自利,责任意识淡薄,意志不坚强,心理脆弱。

(五)、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诚信道德缺乏保障

篇7: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摘要】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令人忧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对待诚信教育、开辟崭新的诚信教育途径、建设高素质的诚信教育队伍等对策和建议,以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重塑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新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更要干诚信事、当诚信人,做诚信的传承和发扬者。

当前青年大学生中,功利入党有之,考试作弊有之,抄袭作业、论文有之,雇佣“枪手”有之,贷款不还有之,虚假履历、证书有之,频繁毁约、跳槽有之,这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这也使大学生诚信缺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开展了相关的访谈和小规模问卷调查(200人),从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挖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就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就是对这些思考的部分提炼。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也影响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期望。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甚至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搞有偿新闻等,教育工作中的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工作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2、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时代的呼唤,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要途径。长期

以来,一些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笔者调查中,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诚信教育的大学生有42.1%,24.7%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学校是否重视诚信教育。在访谈中,部分青年大学生亦表示对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举措知之不多,需要切实开展诚信教育。高校教师的诚信教育意识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诚信教育的渗透,只重教书而忽视育人。笔者调查中,当问及老师平时如何进行有关诚信教育时,14.0%的大学生不知该如何作答。大学生自身对诚信教育的认识情况也需要改进。当谈及诚信教育的开展,部分大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对于学校组织的诚信活动,部分大学生表示了自己的漠视。5.0%的大学生对“诚信教育应当在全民开展,大学生尤其要注意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选择“说不清”;10.1%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参加学校组织的诚信活动。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对于诚信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笔者访谈中,多数大学生表示积极赞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但谈及诚信教育内容时则陷入了混乱状态,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所赞同的诚信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对于诚信教育内容的模糊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影响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运用。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笔者调查,5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所接受的诚信教育”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接受通过“其他”方法进行的诚信教育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9%;多数大学生认为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赞成“诚信教育应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达到90.4%。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多数是通过教师课堂影响和开展相关活动影响,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育途径的开拓创新上存在明显不足。如对网络这一有效教育途径的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入。笔者调查中发现通过网络了解诚信的大学生仅有16.2%。诚信教育队伍乏力。在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自身诚信素质不高,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不够,缺乏人格魅力,缺乏奉献精神等等。诚信教育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的管理不够科学等等,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不足。

3、青年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成长起来,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自主意识等,但是同时他们也存在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

社会历史责任意识不浓。部分青年大学生对所要承担的历史重任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民族复兴的希望,不能正确认识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局限于狭隘的视野,片面注重个人利益、追求享乐。从对“是否能够为国家利益着想”的评价这一调查中,大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能够为国家着想的评价值多分布在5-8(调查把评价值分为十个等级)之间的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觉为国家奉献的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

社会角色责任意识不明。当前部分大学生对自身不同社会角色尚未具有明确的责任意识。他们漠视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存在着破坏公物、不注重公共卫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①

现象;他们习惯了被家人娇宠,沉溺于父母亲人的关爱,提出过分的物质要求,忽视了作为家庭一员所应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在学校中,部分大学生不明确学生的责任所在,学习敷衍了事,缺乏认真态度,甚至出现网络成瘾、专职爱情“事业”等主次颠倒、荒废学业的情况。据报载,现在因成绩不合格而退学、试读或留级的大学生中,由于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占70%以上。

社会行为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意识不强。他们做事随性而为,对行为的后果缺乏考虑,没有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明确意识。如刘海洋泼熊、王晓明杀父,以及近来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在这些案件中,行为者都缺乏对行为责任的思考,缺乏行为责任意识。此外,部分大学生当发现自己做出了不当的行为后,不是正确面对和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而是尽量去隐瞒、躲闪和推卸。②

二、切实加强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

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着重从对诚信教育的认识、诚信教育途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探讨切实加强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性措施。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诚信教育

1、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领导重视是加强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首先,要立足高校的职能进一步认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的观念,明确加强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次,要抓好诚信教育的各个环节,切实保证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要大力支持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并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财力保证;要组成结构合理、高素质、有战斗力的诚信教育队伍,为诚信教育提供队伍保证;要严格制定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为诚信教育提供制度保证。重要的是,高校领导要加强自身诚信修养,成为诚信的表率。

2、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工作直接影响教育成效。如果没有教育工作者,要完成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重任将无从谈起,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将受到阻碍。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认真、积极地开展诚信教育。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加强自身在教书、科研、工作、生活中的诚信修养,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要有正确的诚信教育思想,积极开展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

3、青年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诚信教育

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拥有更加系统深刻的诚信理论,具备明确的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促进其有效的自我教育。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刻认识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诚信的理论知识,把诚信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论③

文、考试、交往、恋爱、求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真实诚恳、讲求信用,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开辟崭新的诚信教育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突出丰富多彩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不同年级、不同系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如商业诚信、法律诚信、政治诚信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公益签名活动、诚信征文活动、社会调查、剧社活动等;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学校统一组织、院系组织、学生社团组织、联合组织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纸上谈兵,不仅要在校园内以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还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走向社会,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做出努力,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从细微处入手,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行为习惯的锤炼。

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有效途径。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等高校纷纷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对规范大学生诚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校、甚至全社会都对此有所了解。其次,建立诚信档案要科学化、规范化。诚信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记录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生活学习、组织纪律等方面尽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如国家助学贷款、考试作业、勤工助学、学杂费交纳、集体活动出勤等。诚信档案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规范、细致、客观。档案建立后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时要作为学生品行的有力证明交给用人单位。再次,诚信档案建立要形成体系。建立诚信档案不仅仅要在高校内通行有效,而且要与社会接轨。大学生诚信档案要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联系,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

3、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诚信教育环境。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发挥教师、同辈群体的教育和影响作用,运用标语、布告栏、校园广播、电视等有效手段,营造全方位的校园诚信文化教育环境。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不断提高诚信修养,注意养成自身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并注意与子女交流诚信心得,对一些现象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为子女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诚信教育环境的营造需要不断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营造优良的诚信舆论和文化环境;要尽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诚信法规体系。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要统一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三者之间要成立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诚信教育队伍

1、优良的素质

作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者,需要优良的素质。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诚信教育工

作者要对祖国、对社会主义事业、对中国共产党忠诚和热爱,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其次,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诚信是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以诚待人,信用待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再次,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专业理论素质要求诚信教育工作者能够系统全面地把握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熟谙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诚信的历史,掌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规则以及法律所涉及的诚信原则,深刻领会诚信的科学内涵。专业能力素质主要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2、合理的结构

诚信教育工作者要有合理的队伍结构。首先,人员结构。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队伍的人员要以“两课”教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实现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人员结构。其次,年龄结构。各年龄阶段的人员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诚信教育工作队伍要根据诚信教育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按照老、中、青,以中青年为主,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再次,性别结构。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特点和专长。诚信教育队伍中要注意适当的男女比例,分工明确,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单一的性别结构。第四,学历结构。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历层次,增加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诚信教育队伍要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优化学历结构,一方面吸收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进修提高原有诚信工作者的学历层次,逐步形成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学历结构。

3、科学的管理

要提高队伍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科学的队伍管理。首先,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诚信教育队伍的管理要以人为本,增强其感召力、人性化。其一要关心,关心教育者的工作及其生活、学习情况,合理进行人员安排,使不同的教育者都能各显身手、人尽其材;其二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要求,通过有效形式促进诚信教育工作者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培养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其次,完善制度。要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执制必严、违制必究。制度包括选拔聘任、工作考核、监督评估、进修提升等。要尽量避免制度“真空区”,力争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相应的制度,形成环环紧扣的制度体系。有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要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再次,培养提高。要坚持选拔、使用、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诚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养。其一是理论素养提升,要根据诚信教育工作者工作性质的不同,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再教育。其二是实践锻炼提升,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诚信工作者进行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以使其开阔眼界,增长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注释: ① 参见郗杰英等编:《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文心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② 《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14日。

③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吴福生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页。

参考书目:

1、郗杰英等编:《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文心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2、黄蓉生主编:《21世纪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3、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篇8: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思考

在当今社会,诚信品德和诚实信用原则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人们称之为诚信危机或诚信缺失或诚信问题等。不但大量存在于经济领域,同时也侵袭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学校诚信教育的效果,可以说与社会环境影响有很大关系。虽然高校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仍处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诚信教育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切身利益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受其影响更大。社会环境不良因素是导致部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1 社会不诚信现象直接诱导青年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减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1.1 经济领域中的不诚信现象,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

在商品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非诚信行为:一些生产者采取以劣代优、偷工减料或非法生产或偷梁换柱、盗用名牌等种种手法以次充好、以假当真,扰乱生产正常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有的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放任或有意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或作虚假宣传、虚假广告或非法手段骗取消费者购买。售后服务方面,有的销售员说的天花乱坠,但现实中许多商家、厂家售后服务极为不如人意,既不保退也不保修。有的消费者明知是假冒伪劣,仍然要购买,少数消费者因其价格便宜,专买假货,甚至少数消费者不诚信,有非分之想或诈骗行为,想从商家或厂家捞到好处。

在金融业中,如欺诈贷款、欺诈融资,贷款逾期不还,部分工作人员行贿受贿,使得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多。证券市场上,如造假、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如琼民源、大庆联谊的财务造假,银广厦问题等。企业失信,如偷漏逃税,企业间债务恶意拖欠严重,经济纠纷增多。会计行业、中介组织等也存在不诚信现象。

1.2 政治领域的不诚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

在政治领域也存在着一些违反诚信原则的政治造假、欺上瞒下、浮夸虚报、贪污腐败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部分当权者暗地里为个人或者某一小集团的私利而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侵吞国有资产、收受贿赂等,致使许多行政计划和项目出现形式主义和质量问题;一些当权者为了表现自己的政绩和能力,大搞“豆腐渣工程”,对上级报喜不报忧,甚至虚报政绩,对人民的疾苦和有待解决的问题采取掩盖欺瞒的手段;一些官员表面以公仆自称,而在实际中官味、派头十足,讲排场,讲等级,讲享受,空话说的多,实事办的少,吃喝玩乐的钱多,解决问题的钱少,缺乏基本的诚信精神,从本质看都是不诚信行为。政治领域中的诚信问题与政治腐败相互助长,是政治文明的重要障碍,同时也对部分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造成错觉。

1.3 文化科技卫生领域的不诚信现象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起负面导向作用

文化领域,不少书商和出版社为谋取暴利而置法律道德于不顾,肆意抄袭、盗版他人作品造成文化市场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学术界,也悄然出现学术腐败,在名利的诱惑和驱动下出现制售各种假文凭、假证书。科技方面,有人搞伪科学、伪技术,骗取钱财。卫生服务方面出现假劣药品、劣质医疗器材、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差等现象。

1.4 社会生活中的诚信问题直接干扰大学生对诚信的正确认识

诚信问题已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棉花掺假案、三鹿奶粉案、毒大米事件,洛阳丹尼斯饭店的大火事件等等。学生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买假、用假,被蒙、骗、诈,如盗版书籍、假冒伪劣文具、生活用品,日常的钱物被骗屡见不鲜。

2 不诚信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

2.1 体制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

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法律制度仍在改革和完善中;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负面因素影响、冲击一些人原有的诚信道德观念,而新的、与信用社会相适应的诚信道德体系仍未建立。一方面,政治体制在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在确立、法制建设在完善,为一些缺乏诚信道德的人以权谋私、制假卖假、追求短期利益、谋取暴利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在物质利益与个人私欲的驱动下,一些当权者和经营者利用制度、体制的漏洞大干违法乱纪、背信弃义、损人利己之事,致使腐败严重、经济造假售假泛滥。在法律方面,由于有些法规滞后,有些法律虽已出台,但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情况。一旦出现不诚信事件,也有人总可以通过不正当途径,绕开、减轻甚至不受处罚、不追究责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再者,社会缺乏完善的诚信监督机制和信用体系。要使社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制强制规范,还需要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来维持、支撑、监督。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社会诚信监督机制和信用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相应的法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也在建立、变更、健全之中。由于部分规则缺失、制度欠完善、监督未到位、制裁不力,一些人失信不仅逃脱惩罚,反而能得到好处。有的诚信者,往往会吃亏,使应有的利益受到损害,结果就造成“诚信者必吃亏,欺诈者得好处”的普遍不良心态或思潮。导致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不守诚信。正如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作好事者出力、出钱还伤心,就会有更多的人见死不救。如果不查假打假,就会有更多的假冒伪劣;不惩处贪污受贿,就会出现更多的腐败分子。因此,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和处罚措施,往往是失信者获益,而屡次吃亏的教训就会使许多人在选择中趋利而背信,从而导致诚信道德水平下降,这种下降了的诚信道德水平又会反过来成为影响别人的环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自然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带来冲击,甚至诱惑少数人走向不诚信的深渊。

2.2 人们的价值观、义利观的失衡和扭曲的影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拒腐防变能力较差的人,思想道德受到较大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从当前来看,不少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趋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在日常行为和经济活动中表现为急功近利、背信弃义,为达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这种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价值追求、重利轻义的义利观念,直接支配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与社会交往,导致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出现不诚信行为和道德滑坡现象,致使社会最基本的诚信道德体系遭到破坏,诚信道德水平下降,失信行为增多。有些人一时获得短暂利益之后,不但不反省、回头,而是受失信“成本少,获利多”的诱惑,多次失信,造成蔓延。

2.3 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导致失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一些人的认识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人们习惯上把经济领域中的尔虞我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等缺乏诚信的消极现象和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风气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错误认识驱使一些人急功近利、惟利是图,过分的追逐物质利益而抛弃诚信道德,导致经济的任意性、欺骗性、腐败性,甚至错误地认为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由于认识、理解出现问题,在行动上也就出现了严重的不诚信行为,这在较大程度上误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部分师生对市场经济伦理和诚信道德的正确认识,冲击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

2.4 社会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体系,为不诚信者带来可乘之机

一是企业在信用管理工作上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由于社会信用体系、防范体系的缺乏,许多企业无法考察客户的信用程度,更不能对其进行信用监督。有的企业缺乏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知识、信用评估机制、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经常上当受骗。二是社会征信服务业落后。由于人们认识程度、传统观念、政府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个人、单位不愿意、不允许将数据,内情公布。从而征信服务业少,征信困难,信息缺少,不规范,不适应、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某些个人、企业、团体多次失信,造假、欺诈带来了生存机会。三是个人普遍缺少失信防范、监督意识。很多人明知、亲见他人欺诈、行骗、造假、卖假及其他不诚信行为,不予制止、监督、举报,任其发展。有的缺乏相应知识和意识,不能识破,给不诚信者提供可乘之机。

3 创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高校师生经常不断地与社会环境进行大量的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流,自然对大学生诚信行为方式和诚信品质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社会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1)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诚信素质,培育社会诚信。(2)加强政府诚信职能,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建立现代政治文明。(3)完善社会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加大对失信的惩罚力度。(4)强化诚信为本的社会约束、监督机制,建立全国诚信查询系统,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5)优化高校的诚信教育环境,优化家庭环境,增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功能。

摘要:社会不诚信现象及其原因是导致部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是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有效措施。

上一篇:线面垂直方法的总结下一篇:全年(季、月)安全无事故责任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