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024-07-22

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精选13篇)

篇1: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括号的作用。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在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前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回忆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突出括号的作用提供对比材料。接着出示:96÷12+4×2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尝试解答。再通过一式多变的形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有小括号、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原以为只要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进行计算了,但从课堂情况看,不容乐观,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1)书写格式不对,先算的部分移了下来,还没有算的部分丢了不要;还有等号和题目对齐。

(2)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不算的部分移在后面;

(3)小括号里有两步计算,还没有算完小括号里的第二步就把小括号去了。

(4)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在先算小括号时,把中括号也同时去掉了。

(5)不算的部分往下移时移不全。

(6)抄错数字、运算符号的时有出现。

以上的错误需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长期的计算习惯训练。

篇2: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 将理解运算顺序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篇3:小学数学四年级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小学生年龄较小,有其独特的年龄段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教给学生“先算什么法则”“再算什么法则”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机械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做题量和对数学题的熟练度,但是长期的机械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

有很多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往往为了让课堂看起来充分,内容丰富,会找很多的课外内容,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本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生动的教材内容,既能够立足于课本,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练习,又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然后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经过独立思考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在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加深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进行四则运算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课本,也需要以课本教材内容为基础。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强调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重将课堂学习的主权放到学生的手里。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也需要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处在小学年龄阶段,正是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四则运算是需要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后能够熟练的应用,即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再多的题练习,也比不上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练习掌握得更加透彻。所以,在四则运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进行完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后能够及时进行反思,反思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不足,然后在下一节数学课及时改正,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徐颖.如何处理好“脚踏两只船”:浅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篇4: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教材中新课的学习研究就是从商店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的。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李老师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教材中只给了一个问题,多数学生列出12×2+15×3后能够结合情境理解计算的顺序,但是这时候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顺序感觉特别地单薄,所以我又增添了两道混合运算:12÷2-15÷3、12×2+15÷3这两道算式,并给学生提供了多条信息: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中国象棋一共12元、围棋一共15元、买2副中国象棋3副围棋。让学生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看看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能够很快说出每道算式先算什么,但是通过讨论才比较勉强地说出了算式的含义。一方面感觉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觉得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徒增了学习的困难,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该怎样引导学生来总结运算的顺序?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基本都掌握。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有4小题,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是第4小题,当三步计算转化为两步计算后出现了“减在前、加在后”的情况,学生习惯于加减的口头表达顺序,计算时不由自主地就先算加后算减了。课中我没有完成书中的改错题而是结合学生此处的错误进行了重点评讲。

这一环节我还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梳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按什么步骤来解答:

一、看(观察算式中有哪些运算)

二、画(把先算的一步画出来)

三、写。不能让学生的观察流于形式,一定得让他们经历这样一个画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篇5: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教材以96÷12+4×2为例,激活学生已有的混合运算的知识和经验,突出小括号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揭示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时我直接出示:96÷12+4×2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说出运算顺序尝试解答,分析运算顺序时发现除法和乘法可以同时计算的方法。再通过一式多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有小括号、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最后总结整理出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结构表。练习设计时收集了多样基础题型(800+100÷50)×2、(43+32)÷(357-352)进行训练,提升培优的类型题多样,层层递进,以结合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

原以为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很熟练,迁移到今天的知识也应该很容易,但从课堂情况看,不容乐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1.与刚刚学过的简便计算混淆,老想着怎么计算简便,要对给出算式的数据和运算符号交换位置。

2.书写格式不对,先算的部分移了下来,还没有算的部分丢了后来计算时才出现。

3.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不算的部分移在后面。

4.小括号里有两步计算,还没有算完小括号里的第二步就把小括号去了、直接把小括号里面的两步一次算出结果。5.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在算完小括号时,把中括号改成小括号。

分析整节课出现问题的原因:

1.高估了学生的旧知掌握能力,开始应该给出几道题,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回忆。

2.在备课中,想体现同桌或小组合作、对比深入感知中括号也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而添加的括号、以问题形式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思考、整理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结构、多种题型练习,当想的多了时把握不准确,某些环节的设置不当。

3.自身紧张或是过于重视的原因,物极必反,课堂语言不严密。

4.单元教学内容的调整,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总想着怎么简便,而不是按照现有的运算顺序计算。

篇6: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这个单位的研究已经结束了,虽然孩子们可以说四个操作的顺序,但是孩子的练习或反馈有很多问题,所以在最后单元的整理和审查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首先,熟练使用操作顺序,在课堂练习中可以让孩子和同伴说出具体的顺序,在操作中可以标记操作的顺序,使您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360-120)÷40 20,几个学生步骤是(360-120)÷40 20 = 240÷40 = 6 20 = 26,虽然最终结果是正确的,但学生仍然在练习细节的问题,方程尚未建立,所以有指导孩子不计算必须删除,不能错过。还有对这个词的第一个理解,在转变中犯了这样的错误,如:240÷(20-5)= 15÷240,估计是第一个将被放置在前面的孩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篇7: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540÷﹙30×15÷50﹚

6×58-﹙174+89﹚

﹙75+49﹚÷﹙75-44﹚

25×﹙22+576÷32﹚

180÷[36÷﹙12+6﹚]

75×12+280÷35

48×﹙32-17﹚÷30

﹙564-18×24﹚÷12

490÷[210÷﹙750÷25﹚]

576÷﹙33+15﹚

﹙736÷16+27﹚×18

902-17×45

﹙87+16﹚×﹙85-69﹚

680+21×15-360

[175-﹙49+26﹚] ×23

972÷18+35×19

﹙29+544÷34﹚×102

26×﹙304-286﹚÷39

756÷[4×﹙56-35﹚]

﹙132+68﹚×﹙97-57﹚

848-800÷16×12

36+300÷12

972÷﹙720-21×33﹚

450÷[﹙15+10﹚×3]

﹙45+38-16﹚×24

500-﹙240+38×6﹚

[64-﹙87-42﹚] ×15

﹙7100-137-263﹚÷100

84÷[﹙8+6﹚×2]

42×[169-﹙78+35﹚]

72÷[960÷﹙245-165﹚]

540÷[﹙3+6﹚×2]

[492-﹙238+192﹚] ×26

840÷40+40×40

2400÷[1200÷﹙600÷15﹚]

960-720÷8×9

520+22×﹙15+45﹚

250+240÷8×5

900÷[2×﹙320-290﹚]

160+740÷20-37 972-﹙270+31×9﹚

600-﹙165+35×3﹚

[196+﹙84-12﹚] ×5

7100-137-263+300

72÷36+29×3

320-50×4÷25

12×﹙34+46﹚÷32

﹙53+47﹚×﹙86-24﹚

720+34×18-340

﹙120-54﹚×﹙42+98﹚

[203-﹙25+75﹚] ×16

380÷[240÷﹙36÷3﹚]

120÷24-20÷4

900÷﹙120-20×3﹚

115-15+20×3

115-﹙15+20﹚×3

32×18-540÷45

﹙900-16×35﹚÷34

﹙300+180÷5﹚×12

600÷﹙30-10﹚+5

240÷15×﹙351-347﹚

480÷﹙60+10×2﹚

675-600÷15×12

720÷[﹙187+18﹚÷41]

12×[﹙76+57﹚÷19]

840÷﹙320÷80﹚

768÷[8×﹙76-68﹚]

440-280﹚×﹙300-260﹚840÷[15×﹙32-28﹚]

490÷[210÷﹙360÷12﹚]

640÷[140÷﹙630÷9﹚]

14×[﹙845-245﹚÷12] ﹙28+32﹚×﹙90-40﹚

130×[﹙600-235﹚÷73

14×[﹙860-260﹚÷15]

909-[36×﹙350÷14﹚]

72÷[2×﹙105-87﹚]

[368-﹙132+129﹚] ×34 [668-﹙132+245﹚] ÷97 480÷[4×﹙50-40﹚]

篇8: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学设计

单位:XX学校

署名:自己的

联系电话:000000000

邮编:000000

电子邮箱:000000000@qq.com【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例4主要学习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了解小括号、中括号意义,通过具体操作,体会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目标】

1、了解括号的产生,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3、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疑诱导,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法: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例如: 12+23-16 7×23÷6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例如: 36×4+28 24×3+30÷5

3、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今天我们学习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引导学生明确)

小结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4、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例如:[(43+36)-72]÷6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板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学习基础。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4(1)出示教材第9页例4的算式::96÷12+4×2 ①观察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②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学生板演: 96÷12+4×2 =8+8 =16 ③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应该怎么办?(2)学习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①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②学生板演: 96÷(12+4)×2 =96÷16×2 =6×2 =12 ③引导:在这个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④练习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72-4﹚×6÷4 6000÷﹙75-60﹚-10

【设计意图】讲完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之后,马上通过练习来把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起到学生学了知识就用上知识。

2、学习才有带有中括号的算式。

①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②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指明板演:96÷[(12+4)×2] =96÷[16×2] =96÷32 =3 ③小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计算,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与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之间的区别,能够更深的理解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最后的小结能够很好的、系统的把四则混合运算的的运算顺序整理出来,更方便学生的记忆。④练习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940×[128-﹙154-31﹚] 6000÷[75-﹙60-10﹚]

【设计意图】讲完中括号的运算顺序之后,马上通过练习来把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这一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深化,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起到学生学了知识就用上知识。

3、对比中强化认识。

比较96÷12+4×2、96÷(12+4)×2和96÷[(12+4)×2]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中的数学和包含的运算都相同,但运算的顺序不同,导致计算的结果也不相同。

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明白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后,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括号”“中括号”的作用。

4、阅读教材第9页的“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材料,学生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的首次使用时间与相应的地点、人名等,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5、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归纳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把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点,更加的便于学生记忆,与应用。

三、巩固练习

1、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 B、(47+33)÷(36-16)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

2、先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25×[(470-320)÷15] [35+(62-15)]×32

3、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指明几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完成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明确: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五、板书设计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例4:

96÷12+4×2 96÷(12+4)×2 96÷[(12+4)×2] =8+8 =96÷16×2 =96÷[16×2] =16 =6×2 =96÷32 =12 =3 归纳: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教学反思】

篇9: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书本第37-38页例题,完成”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尝试探究,讨论交流,总结辨析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通过系列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成功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教学难点: 尝试探究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

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尝试探究发展能力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发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小结与作业:

1、组织交流本课收获。

篇10: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四则运算复习课

情感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

态度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

价值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点 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 材 分 析

一、复习引入

回忆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知识点重现(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教 学 过 程 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三 练习

94051-2940÷28×21

920-1680÷40÷7

690+ 47×52-398

51+(2304—2042)×23

36-720 ÷(360÷18)

(528+912)×5--6178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五

拓展练习

作 业 布 置

篇11: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买过。

师:买过什么文具?

生:买过2个笔记本和1支笔。

师:你买的笔记本每个几元,笔每只几元?

生:笔记本每个2元,笔每只1元。

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吗?

生:5元。

师:你怎么算的?

生:先算笔记本的钱2×2=4(元),再算4+1=5(元)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类的问题。出示课题: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师:生读题,说说要解决的问题。

生: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独立列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6个文具盒多少钱,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42+55=97(元)

师: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到一起吗?

生:可以写成:6×7+55

生:还可以写成:55+6×7

师:这两个算式对不对。(小组讨论)

生:第一个对。因为先算乘法,第二个先算加法。

师:像上面的算式无论乘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所以都对。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讲解:像同学们这样,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在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试试身手。

81-17×4

师:计算这道题时,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81-17×4

=81-68

=13

再次总结: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9页试一试。

2、将下面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1)3×5=15

20+15=35

(2)6×8=48

48-18=30

3、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岁?

答案:1、536、12、20+3×56×8-183、28岁

四、达标反馈 1、24×3+19(注意运算顺序)

2、森林医生。(改正错误)

16+40×8

=56×8

=448

3、小红拿50元钱去买8个6元一个的笔记本,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912、16+40×83、2元

=16+320

=336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回顾一下,综合算式中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加减是同级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列式计算。

3个7再加28是多少?

71减去6个8是多少?

2、我来算一算。

65-8×8 20+5×5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4、妈妈买来1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1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答案:1、49、232、1、453、37页4、92块

板书设计:

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分步:7×6=42(元)

42+55=97(元)

综合:7×6+55

=42+55

=97(元)

篇12: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第一:导入环节,通过一个问题,梳理有关整数和小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唤起学生对这些已有的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然后,让学生猜测,我们学过的运算性质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适用吗?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

第二:探究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分析、观察特点,找出算式中的共性特点,借助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小组汇报时,充分说明计算的依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对前面知识进行思考与归纳,将学习方法进一步归纳整合,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三:总结部分,又让学生回扣前面的知识,将整数、小数、分数的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架构起知识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上完后,我认为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本节课是围绕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展开问题的发现、探究与解答。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悠久文化历史的熏陶上做的不到位,要让学生在增加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主探索后练习的时间有些紧张,运算定律简便计算题没有进行练习,练习的题目多样性不够。如果能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学生学习的效率还会有所提高。更好的渗透了数学学习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篇13:四年级数学下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图(教材中的情境图略加改动: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样买呢?说说你的想法,再列出综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 可以买同一种棋。

① 买5副中国象棋。列式:12 5。

② 买5副围棋。列式:15 5。

(2) 可以两种棋都买。

③ 买1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列式:12 + 15 4。

④ 买4副中国象棋和1副围棋。列式:12 4 + 15。

⑤ 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列式:12 2 + 15 3。

⑥ 买3副中国象棋和2副围棋。列式:12 3 + 15 2。

提问:①、②两式是一步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算出得数,③、④两式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还记得运算顺序吗?(学生口答)

再问:⑤、⑥两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口答)这样的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对原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略加改动,把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购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两步、三步运算的情况都有,既复习了过去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旧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运算的新知;三是为进一步学习例题算式的变式创造了条件,使变式后的数量关系和计算结果更具合理性。]

二、 自主探索,总结顺序

1. 教学例题。

(1) 尝试:学生独立试做122+153。

(2) 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

(3) 讨论:黑板上的计算对吗?他们各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联系情境图中的数量关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

(4)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

(5) 练习:在知道哪一种算法更简单的基础上,再次自主练习⑥12 3 + 15 2。练习后同桌交流。

2. 变式例题。

(1) 出示变式题:

(2) 提出问题:12 2 + 15 3

① 12 2 + 15 3 ② 12 2 + 15 3

③ 12 2 + 15 3 ④ 12 2 - 15 3

① 如果情境图场景不变,并提供以下信息供你选择:

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

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

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

你能说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吗?

② 说说每道算式各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3) 集体讨论。

学生想说哪一道算式就说哪一道算式。一个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做评价准备。

3. 试一试。

(1) 独立试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3) 全班讨论:你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强调书写规范)

4. 总结顺序。

提问:今天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指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让学生阅读课本,提出不懂的问题。

[说明: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在新知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先让学生通过类推,联系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例题的变式,由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再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最后通过试一试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全班讨论,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和书写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便水到渠成了。]

三、 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第一层次:口答。

1. 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在小组内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 40 2 - 15 5

40 2 + 15 5

② 50 5 + 8 5

50 + 5 8 + 5

③ 36 - 6 5 3

36 - 6 5 + 3

2. 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选择。

(1) 28 2 - 45 5

① 求积 ② 求差 ③ 求商

(2) 84 3 - 98 + 2

① 求和 ② 求差 ③ 求积

(3) 90 + 56 2 3

① 求积 ② 求和 ③ 求商

第二层次:辨析、比较。

1. 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讨论课本上的两题,再补充讨论以下两题。

2. 比较每组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组题,再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讨论。重点讨论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层次:解决问题。

1. 做想想做做第4题。

2.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出综合算式,说说运算顺序。

[说明:设计层次分明的三组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巩固深化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练习形式,对学生容易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1题、第6题。

评析

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两步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需要。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教学对此做了整体思考:第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了李老师到商店买棋的情境,让学生为老师设计买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复习旧知,又有机引入新课。第二,在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反复联系例题和变式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巩固练习中利用课本上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新知。这样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算与用和谐交融。

二是注重学习材料的创设。教材有一幅情境图,如果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再探索运算顺序,也能达到教学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单一。为此,本课设计对原例题情境进行了两次改动:第一次改动是将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这样使例题更具有开放性;第二次是提供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等多种信息,让学生根据变式后的算式选择信息,这样由算式到条件,从综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数学问题,在展开充分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此外,在巩固练习中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形式、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设计,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

上一篇:申请优秀教师个人自述下一篇:20111215 《中国农业银行金库运营业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