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生应当具备

2024-07-09

当代中学生应当具备(精选8篇)

篇1:当代中学生应当具备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与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评价导向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变革与发展都对一线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挑战,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胜任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工作,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呢?作为一名刚从事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师,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的素养和能力:

一、做教师,要修炼“三养”

千百年来人们给予教师太多的赞誉:灵魂的工程师、红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航标、灯塔、人梯,这些赞誉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那就是做教师要追求卓越,要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道德、人格、学识、情操、理想、信念和形象去影响学生。否则,误人子弟,就要被打到十八层地狱。因此,教师要修炼“三养”。所谓“三养”,就是教养、修养和素养。

1、教养

温文尔雅,处事有分寸,自重并尊重他人,守信有礼貌,心胸豁达,遵守公共规范,注重细节等,它反映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一种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正派真诚,光明磊落。教养是依照规范,在后天逐步习得的,是量的积累,质的表现,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教养主要表现为:关怀学生,善解人意,讲究规范,内涵丰富。

2、修养

修养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政治修养、文学修养。讲究修养,这是我国古人也经常议论的话题,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经说过“闭心自慎,经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著名的唯物主义者荀况也说:“修养而不贰,则天地不能祸”等,都强调了修养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修养主要表现为热爱并忠诚教育事业,关心学生身心成长,并为之努力奋斗,达到一定的境界。

3、素养

素养是修养在平日里的表现,可以分为人文素养、知识素养、行为素养、道德素养,还可发分为语言素养、信息素养等。一个又一个具体细节的表现足以显示一个人教养和修养的深度。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自己的行为素养,衣帽的得体,容颜的端庄,发型的变化,鞋面的光洁,谈吐的雅俗,目光的专注,言语的高低,步履的轻重,坐立的姿态等等,无一不透发出一个人素养的高下。因为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一个学校有几千个学生,在关注着你,在评价着你,在传播着你。

二、做教师,要终身学习

在当今社会中,个人的终身学习到底是怎样的概念?有的人认为,所谓终身学习,就是不仅读到大专,而且要读到本科,再读硕士、博士、以至留学。第二类认为,我自己集中地搞一些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还有人认为,我在工作中一边做,一边学。我理解的终身学习,就是把整个的人生,所有的生活变成学习意义的生活。不要把学习看作是很刻板的,只有读书、听报告、思考专门问题才是学习。实际上,你需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对浅谈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专心、爱心、用心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包括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自己的成就与不足。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认识的需要,一种对发展的追求,这三者结合起来,生活就会变成学习。这种学习可以和生活互换,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这样的人生才是学习的人生,学习的人生也是发展的人生,同时会产生一种创造性的结果,所以学习的人生,也是创造的人生基础,对创造的追求就是对超越的追求。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学习的话,那么生活中一次随意的交谈,一次旅游、一堂课、一则新闻、一集电视剧、一段歌词、一种现象、一所店名,都是学习的资源,都值得思考、研究。关键是你怎样做到这一点呢?你一定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有一种投入,做到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无人不学。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内容,而恰恰是在学习中,在发现中,生活才变得有趣起来。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实际上是和学习非常相关的。学习贯穿人的一生,这是学习的长度;学习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学习的广度;学习完善和发展生命的内涵,这是学习的深度。有了学习,有了创造,生命就会闪亮。只有人生的亮点多了,我们在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不会遗憾。学习的方式很多,读书、调查分析、培养自我观察和反思能力、听报告学员互动、现场考察、专题研究、制作规划,都是学习。生命是由每一天构成的,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要用心地规划自己的一生。工作的时候,要好好反思,留下成长的记录,留下生命的轨迹。

三、做教师,要与时俱进

邓小平同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是当代乃至未来教师素质的必备要求。因为未来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生活观。

比如大到一个国家:针对经济过热,发展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党中央制定了新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治国理念。小到个人:.①为了适应网络时代,需要学习信息技术。②为了尊重人的身心规律和发展要求,需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③双语教学对教师素质的需要。④小班化教学理念的确立。⑤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对话,那么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这些都说明个人的发展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

四、做教师,要集成智慧

这个智慧指的是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惟有此时,教师工作才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享受。

教学智慧是日积月累生成的,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行为、教学行动中,掌握运用教学要素,形成教学推理的能力,提高教学综合能力。这在乎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每一节课、每一天的收获,并时时进行反思。“实践+反思=岗位成才”。做到了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教育智慧的集成者。

五、做教师,要能引领他人

引领他人是为了合作。小合作有小成果,大合作有大成果。要能引领他人,首先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学识、真诚赢得别人的尊重。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要理解、了解、善解他人。做课题研究,需要合作,因为总课题下有好多个小课题,需要分工承担。在合作中才能集思广益,共享智慧和成果,引领大家共同发展。

六、无论做什么,态度最重要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专心、爱心、用心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在工作中,你会遇到艰难和逆境。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变得坚强,甚至,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最后我摘录了几句话,与老师们共勉: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是的,态度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是,不能因为现代教育理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降低教师的作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进行学法指导,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收集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有效的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这需要中学数学教师具备多种素养和能力。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专心、爱心、用心

篇2:当代中学生应当具备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怎样度过: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

我们知道,人的一生总是或多或少的需要承担一些责任,无论是“穷则独善其身”,还是“达则兼济天下”。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而作为较为敏感的当代大学生更是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因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呢?我觉得应该有以下三点: 第一 回望历史,牢记历史,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认清历史纵横轨迹和社会发展需求。

我们都知道,大学是近现代教育的产物。而大学生作为一种新兴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早期的留学国外的留学生,还是后来国内爆发的五四运动,12.9运动为主力军的青年学生,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回望历史,中国的近代史应该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曲血与泪交织的乐章,一首全民一心、自强不息的赞歌。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也不能忘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经验。只有不断的回望历史,牢记历史,我们才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平静的生活,才能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不断的回望历史,牢记历史,我们才能致力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才能不断地用科学的力量武装自己,坚定不移的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第二 着手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无可厚非,作为一名学生,首要任务还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便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我们不仅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它的实践者。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承担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责任。努力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当然,光有好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校园内随地乱扔垃圾,攀比之风,浪费资源,学术作假等陋习比比皆是。而马加爵、刘海洋等事件更是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道德缺陷和伦理丧失。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浅薄,使命意识不强的现状着实让人堪忧。当然,除去教育本身的缺失,作为大学生自身的堕落,听之任之的态度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更强调的是综合素质人才。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由此观之,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真的是很重要。所以,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和最迫切的任务。

第三 放眼未来,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没有那个人是能离开了祖国和民族而独立存在的。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都共同生活在一面名为“社会主义”的大旗下,生活在一个名为“中国”的国家的怀抱中。所以,民族独立,祖国兴亡与我们更是息息相关。因此,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所需承担的主要历史责任之一。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我们就要关注现今多变的国际形势,在以和平和发展为总趋势的前提下,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加快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其实中国历来都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历史责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无不蕴涵着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然而,时至今日,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中自私、冷漠、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极端的后果是,近年来,大学生中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漠然视之,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意识。

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篇3:当代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

1坚定的思想与信念

作为当代的电视新闻记者, 其首先应当具备的就是坚定的思想与信念, 因为, 这是驱动新闻记者认真做好自身工作的核心动力, 并且能够为新闻记者指明正确的工作方向。

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热爱自身的工作, 要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要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不断的提醒和激励自己应当以严谨、客观、 科学的态度对待自身工作, 确保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新闻都达到最高的质量与价值标准。同时, 新闻工作者还必须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 要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 从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学习中汲取营养,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能力, 这可以帮助新闻记者在面对变化多端、纵横交错的形势时, 始终保持清醒的意识与正确的判断, 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 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每一个电视新闻记者都应当勇于承担起这一份责任, 要处处以社会、群众、国家的和谐发展为己任。

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 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其前提是要对自身工作形成一种使命感, 要对记者工作有一种清楚、明确的定位, 要为群众、 政府、党委发声, 切实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 围绕社会建设使命做好自身工作。 同时要养成敢于负责、敢于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的优良品质, 不论工作中有任何的困难与阻扰, 都要有决心、有毅力将其克服[1]。最后, 还要具有忧患意识, 要有危机感,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时刻保持对新闻工作的清醒、正确认识, 使自己能够自如应对新闻工作, 不被时代所淘汰。

例如:当前我国的确存在部分电视新闻记者缺少社会责任意识的现象, 如故意捏造假的新闻线索, 或者挖掘不真实地新闻事件, 通过记者的身份进行蒙骗欺诈。但随着我国电视媒体的发展, 新闻记者会受到全方位的监督, 所以新闻记者如果一旦进行违背事实的报道, 就会走向一条不归路, 也会受到相应法律的制裁。

3敏锐的洞察力

要想做好一则新闻, 作为记者必须要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 要能够从看似杂乱无章、纵横交错的信息中, 找准报道的关键点, 体现新闻的价值。当前属于“信息爆炸”的时代, 每天都会出现海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些是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 还有些则是毫无意义的, 新闻记者必须要能够从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 找准新闻报道的关键点。

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当中, 记者必须要能够快速“过滤”信息, 将没有价值的信息全部排除, 留下相比而言具有价值意义的信息, 然后再从中进行筛选, 筛选过程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政治视角以及社会影响, 从而找准报道的关键点。在采访中, 记者还要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与谈话技巧, 洞察新闻的最大价值, 将新闻信息的价值全面挖掘并展示出来, 做到真正透彻的报道新闻, 满足受众需求, 维护政治稳定,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4细致的调查研究能力

新闻记者要具有侦探的思维, 要能够对事件、 信息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深入剖析真相, 将真实情况快速、准确的反映出来。

当前的新闻工作非常考验记者的调查研究能力, 因为表象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如果要想通过新闻将真实的情况展示报道给受众, 记者就必须要能够自己对事件进行调查, 并客观的分析、研究。从现在的报道形式来看, 可以分为调查研究型和曝光揭丑型, 这都需要记者能够紧抓事件本质, 深挖问题根源, 这样才能做出好的新闻调查。对于这类新闻调查需要注意的是, 因为就信息采集对象来说, 数量比较多, 做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时, 新闻记者一定要客观、 公正, 要做一个“没有情感”的人, 将自己的情感、 好恶从工作中完全剥离出来, 用数据和事实来提高调查结论的可信度, 并站在客观和公正的立场上进行评论[2]。

5良好的竞争意识

当前的新闻市场竞争是较为激烈的, 也只有在具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 电视新闻媒体与整个新闻事业才能够得到发展。所以, 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自身, 要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 不断提高新闻挖掘、 采访、编辑的效率与质量, 同时还要以思考如何以更加符合受众爱好的角度来报道新闻, 使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新闻受众, 在新闻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3]。

例如:2006年7月, 在黄河岸边, 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在采访儿童落水事件时, 抛开采访奋不顾身抢救小孩的一幕, 折射出记者的良知以及新闻价值取向。报道一篇新闻固然重要, 但人的生命比报道更重要, 不能为了报道新闻而丢失良知与新闻的真正价值取向。

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 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明确自身应当具备的素养, 并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培养, 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以更好的身心素质投入新闻工作, 确保新闻的质量与价值, 积极推动与促进我国的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1]赵志芸.基于新媒体时代采访方式及采访思维变化探究[J].新媒体研究, 2015 (18) :18, 27.

[2]李璐璐.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探析[J].新媒体研究, 2015 (19) :59-60.

[3]王颖丽.新时期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探究[J].记者摇篮, 2016 (2) :52-53.

篇4:当代中学生应当具备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语言观

收稿日期:2009-12-01

作者简介:高秋芳(1958-),女,黑龙江大庆人,大庆第十一中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正确的英语语言观体现了一个英语教师对于英语语言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教学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语言观。可是,不少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凭直觉或经验上课,效果时好时坏,却不知道效果好坏的根本原因。还有些教师理论上赞同某种语言观,而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采用与这种语言观截然不同,甚至背道而驰的教学方法。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以明确的语言观指导教学,未能根据一定的语言观自觉地运用相应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英语教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一时因采用了某种好方法而凑效,但从长远看,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无论是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或是讨论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都必须从树立科学的英语语言观入手。

一、英语语言是系统化的语言知识体系

任何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它包含了一系列的语言规则。我们把这些系统化的语言规则称之为语言知识。英语语言有其自身的语言规则,英语教学或英语学习意味着必须掌握这些语言规则。具体来说,这些语言规则体现在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语词汇等方面。无论是哪个层次的英语教学,都不可避免地包括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

从中学英语教学的传统来看,我们的英语语言教学一直十分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用很多的时间来进行语法现象的讲解,句子分析,以及词汇用法的讲授。虽然视听法和交际法等英语教学法风行一时,但是重视语言知识传授一直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重心。纵观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它深受英语教师的重视。英语教学存在着教知识,考知识的现象。尤其是在中学英语教学各个层次的考试中,英语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变得更加重要。

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是正确的,因为语言知识是构成语言要素的核心。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知识具有相对性。许多我们认为是唯一正确的语言规则也并不是唯一的,语言现象远远比我们所记录的更复杂、更丰富。另外,语言知识具有无限性。例如英语词汇浩如烟海,词汇的意义不断发展,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掌握。更重要的是,语言的社会属性表明它是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阅读和写作只是思想交流的部分方式,听和说是更重要的交流方式。如果英语教学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层面上,那是不够的,因为语言知识需要语言实践才能转化为语言技能。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必须考虑教授哪些语言知识、怎样传授这些知识以及怎样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的问题。

二、英语语言能力是一种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要素,语言技能是语言知识的延伸和使用。没有语言知识,就没有完善的语言技能。没有完善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不能有效地发展,语言交流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失败。在中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语言技能通常被统称为“听、说、读、写”。这就是说,英语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4种语言技能概括了英语语言使用的基本技能,它们的好与坏决定了语言交流的成功与失败。

常言说:学以致用。培养和训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实际上是把语言知识运用到语言交际中来。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班级学生比较多,很难开展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加之部分教师的认识问题,“听、说、读、写”的训练没有与教学活动密切结合。语言技能的训练没有着落,实际上是被忽视了。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语言观念的问题。当然,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听和说”训练需要语言室,听音设备;“读和写”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的投入。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听、说、读、写”的训练。要知道英语语言知识只有形成了语言技能才能内化,才能成为能力。否则,再多的语言知识都会无法巩固下来,很快就会遗忘的。

三、英语学习是习得和学习的过程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和区别。语言习得指的是在目标语的自然环境下接受大量的语言信息,逐步掌握语言的基本使用技能。通常是首先习得口语技能,再过渡到习得书面语。语言学习与其不同,它是在非目标语环境下人为进行的,没有目标语的自然环境。通常口语和书面语的学习同时进行,而且有固定的学习地点。英语学习是一种外语学习,也有人称其为二语习得。从本质上来说,英语学习具有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两种方式的特点。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按照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去进行英语教学。

首先,英语学习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和结果。无论是初级英语学习,还是高级英语学习,这里都有着一种人为的语言环境。小学生使用了许多的图片,背景音乐,教师不停地说英语,这些都是在创造近似自然地语言环境,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在中学课堂中,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经常用英语授课,即所谓“英英授课”。也要求学生使用英语同老师交流,提问题,并进行小组活动。少数学校的英语口语课程是外教来教授的,他们带来了更加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交际机会。学生在这种微观的“真实语言环境”中操练语言技能,进行思想交流,不断感悟语言的使用,不断修正自身的语言系统。它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这是语言习得的特征之一。所以说,英语学习是一个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

其次,英语学习可以深化和加速语言的学习。一般来说,语言习得使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在口语和听力上初步形成,但是语言使用的规范化需要认真的学习才能完成。没有系统的语言学习,就无法说出或写出标准而规范的语言。其中,反复地写作,反复地修改,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语言规范性。当然,这个工作要求老师有完美的语言能力,否则效果不好。许多学习英语的人都感觉在外籍教师教授的写作课上的收获比较大,原因也就在于此。

鉴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中学英语学习中要注重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尤其是多多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另外还需要加强词汇教学、语法课和写作课教学,以便于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英语学习具有阶段性

近些年来,二语习得的许多理论被应用于外语学习。其中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并且是十分有影响的。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青春期到来之前,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可以自然而轻松地进行。青春期之后,人脑已经充分发育,语言学习会越来越难。成年人说外语不可能不带本族语的口音,他们的外语不可能学得像本族语那样好。目前我国外语界普遍接受了Lenneberg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个理论,并且广泛推广到英语教学中来。

按照年龄段来划分,中学生属于成年人。他们的大脑已经完全建立起来,思维方式已经完善,语言意识比以前有了巨大的提高,因而能够非常容易地处理复杂的深层语言形式和内容。他们学习目的明确,知识经验丰富,理解力和联想记忆比较强。他们可以有效地利用母语帮助英语学习,在阅读和写作技能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中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生理发展的优势,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强化词汇学习,强化阅读训练,以及注重语篇分析等等,都可以利用和发挥学生的年龄优势,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过来,这个阶段大部分人要想在语音和语调上有大的突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口语训练是必要的,但是往往事倍功半。

五、英语语言标准的双重性

许多学习英语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说一口标准的英语,甚至有些人为此付出了数年的努力。抱有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多情况下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汉语的语言环境里,思维工具是汉语。他们既没有英语语言环境,也没有渐进的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他们许多人是在成为了“成年人”(adults)或者“半成年人”(young adults)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他们在生理发展上已经走过了语言敏感时期,想要学成标准的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学英语教师在认识上要在“标准英语”(king’s English)和“中介语”(interlanguage)两者之间做出一种选择。“中介语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标语的中间状态(Selinker,1972)”。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Chinese English teachers)使用的英语是一种“中介语”。这种“中介语”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学生会认为老师的“中介语”就是标准的英语。他们不知道这种非标准英语环境和条件下培养出来的英语能力只能属于“中介语”。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任课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也就是要具有接近标准英语的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标准的语言参照系统,进而改进自身的语言系统。其次,中学英语教师要接受“中介语”的存在,“标准英语”仅仅是我们为之而不断奋斗的目标。有的学者把这种“中介语”称之为“交际语言”(communicative language)。如果使用你的“中介语”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交流思想,那么表明你的“交际语言”尚不完善。事实上,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语言”能力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必须给予充分考虑的,因为这涉及了教材的选用,教法的运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等等。在承认“中介语”存在的同时,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只有不断地提高英语语言的技能,我们才能逐步脱离“中介语”的领地,从而走进标准英语的王国。

篇5:当代中学生应当具备

当代大学生所应该承当的责任

单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姓名:沈小丽 联系方式:*** “中国梦”的实现与当代大学生所应该承当的责任

——实现当代大学生的最大价值

正文:“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主要接班人,必须要承当起“中国梦”赋予给大学生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位中华儿女心中的梦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去实现的历史任务。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中国梦”的实现更能推进每个中华儿女的个人梦想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的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上最能承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责任的群体,必须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一伟大的责任,将全中国的梦想为目标而全力去奋斗。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立则中国立。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重视,对青年工作的噶度重视,是推动祖国未来事业、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的主要源动力。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主义伟大的事业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唯有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中国梦”所要求我们的使命,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一、“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这是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和中外记者见面之后,新班子的又一次集体亮相。再次亮相,重温历史。回首百年,感慨良多。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这是习近平主席讲话的原文

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做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要让旧时代所受到的耻辱还给当时的侵略者们,也不是重返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中华民族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努力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不仅要追求本国的利益发展,而且要帮助友好互助国家的正常发展,不仅要重视国家的整体利益,而且要重视国家每个人民的个人利益。总之一句话,“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的,并且属于世界的,属于每一个人的。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这是毛主席当年看到莘莘学子之后的感想,可见,在每个时期的学生都是国家的未来,而大学生又凭借其知识底蕴以及社会能力,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是没有青年的前途。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由此可见,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能承担起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

国家培养出能用的人才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用创新的精神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新世纪里承担起大学生所需要承担的责任,21世纪也是一个竞争压力大且处处充满机遇的世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为了祖国的前途而去奋斗。只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大学生才是有作为的青年,祖国培养了新的一代大学生出来就是为了能才大学生们报效祖国,为祖国出力,从而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努力奋斗中获得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己。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和平祥和无战争的年代里,享受着老一辈的人所奋斗而来的各种优越的条件。优越的条件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环境,因此,当代大学生并不用像过去的学生一样去征战沙场,为祖国的和平安定而壮烈牺牲。所以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要承担起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任务!更应该把握住少数为祖国奉献的机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须锻炼的能力、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正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所以更应该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当代大学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树立正确的目标。当代大学生的拖延症极其严重,尽管有激情,但是却非常容易丢失,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目标,这样才能够每时每刻都能提醒自己的行为。广大的青年大学生们应该树立与中华民族复兴有关的目标,要建立在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年轻人,应该敢为人先,善于创新,勤奋刻苦,面对困难不退却。立足于当下的时局政策,全面落实好十八大精神,不管前方道路多艰巨,也要努力走下去,走向胜利。

2、应该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与能力。在当今社会上的竞争与机遇都是相当多的,当代大学生如果想要在如此压力巨大的社会中脱颖而出的话,必须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把握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脚步。当代的年轻大学生们总是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已经很广泛了,所以一直不愿意学习新事物,从而与社会脱节,无法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接受的使用型人才。

3、必须要有自主自立的能力。当代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向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没有自己独立生活,而这样的大学生怎能担当起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呢!大学生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强的精神面貌,如果连大学生们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话,又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代大学生的学子生活环境优越,于是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所上升,学习效率也有所上升。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轩冕、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要实现“中国梦”,就要贯彻十八大精神。

三、为“中国梦”而奋斗

作为“中国梦”实现的主力军——大学生们,当代大学生们必须要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精髓,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落实贯彻到生活中去。为了更好的扩大自身的价值尺度,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强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实现自身梦想。“中国梦”并不是要求中国重返昔日的繁荣,而是让中国发展成为更加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当代大学生们应该着力提升自身的价值,让自己在社会上的各种竞争中都不会丢失自己的优势。

在实现“中国梦”之前,大学生们应该先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之前,怎能谈实现“中国梦”。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先焕发出光芒来,再去到历史的舞台上焕发出自己的更耀眼的光芒。当代大学生都是从幼儿园开始都是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从来没有有自己去亲自探索。所以对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各方面的锻炼,是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继而再去改变社会,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篇6:当代中学生应当具备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将至关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我们大学生必须根据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我认为应该几方面入手: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就应该有一种诚实守信的观念,应时刻牢记在心,并付诸实践。真正做到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第二,我认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有一定的处事原则和人生态度。我们要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信条,不偏不倚,始终保持一条直线向前行进。要相信过程虽会曲折但道路是光明的。第三,我认为不能“随波逐流,放任自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结果,未来谁也不能预测和断言,因此,我们现在不能“随波逐流,放任自我”,要把握人生的每一个际遇,让它成为自己的闪光点。

未来是不能预测的充满变数的,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会正确引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在向未来行进途中少犯或者不犯错误走向美好未来。

篇7:当代中学生应当具备

09物流梁永欣29020401046

作为时代的新生代,我们肩上承担着祖国的未来。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这是个正正实实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与思考。作为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知识产生于思维和创造之中,良好的思维素质,能促使人不断地追求新知。思维素质首先表现为勤于思考,其次表现为善于思考,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多向思维,才能在思维中有所收获。创造素质,主要是指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构建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并给予重视;能寻找新的生长点,兴趣广泛,思路开阔,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力是我们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智能,是科学技术人员品质的核心,高素质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表达、组织、创新能力。当前,科技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的趋势增强,重大攻关项目依靠“大兵团作战”,因此,对高素质人才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充分调动我们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激烈的竞争向我们的心理素质提出挑战。总的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大学生身体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是成才的内在动力,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在学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身作则,早日加入党团组织。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参加学校党团组织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受到好的感染和熏陶,这样才能加深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最后,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我们大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8:当代中学生应当具备

一、意识、常识、知识、见识与胆识及其对提升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百家讲坛》栏目,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讲《胡雪岩的启示》时就特意讲到,一个人的能力体现在四个识上,“知识、常识、见识与胆识”,读书只是增长了点知识,可是并没有将知识转化为后面三个“识”,胡雪岩读的书少,却能把知识运用得非常到位。笔者以为,在自主创业方面,还必须在这四个“识”的前面加上“意识”。提升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的综合能力,意识、常识、知识、见识与胆识各有重要意义,分别为:

(1)意识有助于提升高校贫困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觉察觉醒。意识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感知或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意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大脑里出现的各种想法、记忆、情绪,都会被意识观察到。对于高校贫困学生,尽管国家、学校已通过各种方式在资助着他们,可经济的困境还是时时刻刻地伴随着他们。他们很多时候都在苦苦思索:“我要用什么来拯救我的经济状况?一直就靠着国家、学校的资助,也不是办法啊”。冥冥中,《赢在中国》栏目的一句响亮口号“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在他们年轻的心理燃起了星星之火。“穷不过三代”,彻底摆脱经济的桎梏,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自己!意识指引行动,挖掉“穷根”的意识便敦促他们去思考、洞察、捕捉创业项目。

(2)常识有助于提升高校贫困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宏观认知。常识主要是指“普通、平常但又持久、经常起作用的知识,常识是人类世世代代的经验产物,是人类在最实际的水平上和最广泛的基础上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一般文化环境相适应,是每个健全的正常人普遍认同的,是人类把握世界与自我的最普遍的方式”[2]。对于高校贫困学生,他们很多来自于经济落后的西部、信息闭塞的农村、偏僻贫瘠的山区,家人几乎没有从事创业的,从小几乎没有接触过创业方面的问题,自主创业,对他们来说,犹如一张白纸,花大力气补创业常识方面的课程,尤为必要。自主创业的常识包括经营原则、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全面系统掌握自主创业的常识问题,才能深入认识到自主创业就是运用控制的各种资源去获取利润并承担风险。

(3)知识有助于提升高校贫困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掌控管理。知识主要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是被验证过的、被人们相信的、而且是正确的,是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早就在人间入脑入心。对于高校贫困学生,他们从小励精图治、发愤图强,读书、学习是伴随他们成长的最为重要的活动,“勤耕苦读”是他们的父辈教育他们成人成才讲的最为言简意赅的话语。尽管书本知识的学习是他们的强项,但创业方面的知识对他们仍然是空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自主创业,要想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创业项目,创业知识的学习扩充必不可少。他们可以利用图书馆、书店、网络以及学校的创业培训课程,尽快掌握自主创业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再学习。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充分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呵护、管理好创业项目。

(4)见识有助于提升高校贫困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甄别与考证。见识主要是指一个人能够对事物明智地、清醒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从微观的具体和局部把握宏观的整体和全局,然后通过客观辩证的分析判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见识以后,就会在为人处世中每每深谋远虑、高屋建瓴、成竹在胸,极具创新思维和战略考量。对于高校贫困学生,由于他们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交际范畴的局限,客观地说,他们对一些事物还是缺乏一定的见识的。很多时候,他们也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见识一些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但往往都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眼界不够宽阔、思维不够发散、办法不够奏效。但他们若想自主创业,就必须要克服很多困难和障碍,去多接触一些自主创业成功的同学、多见识一些别人自主创业的项目、多学习一些别人自主创业的经验,这样才既能避免闭门造车,又能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创业项目是否能经得起市场的摔打。

(5)胆识有助于提升高校贫困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战略决策。所谓胆识,就是胆量和见识。胆与识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有胆无识,只能是鲁莽行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识无胆,不敢闯,不敢冒,只能墨守陈规,只能平平稳稳,难成大业;只有既有胆又有识,才能识大局、干大事、创大业。创业有风险,创业的过程就是承担风险并从风险中获取回报的过程,创业者毋庸置疑需要很大的胆量,也需要一定的远见卓识,一旦“谋定”,就要“后动”,机会就在一瞬间,决策就在一刹那。客观地说,肯定也不是每一位高校贫困学生都适合自主创业。意志坚强、雷厉风行、敢说敢做、干练精明是自主创业者体现出来的一般特征。俗话说,“好男儿浑身是胆”。贫困学生的胆识,就来自他们对命运的不服输,来自他们对自我的挑战,更来自他们对创业项目的清楚认知、清晰判断以及毅然决断。

二、意识、常识、知识、见识与胆识的任一缺失都不利于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的良性发展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人用诸如以下的话语议论别人,说某某“意识淡薄”“缺乏常识”“知识贫乏”“头发长见识短”“小脚女人胆小如鼠”,等等,这样的话语,听起来是没人感到舒服的,但如果我们认真琢磨起来、深究起来,意识、常识、知识、见识与胆识这“五识”方面的东西,又没有人会应有尽有。而这“五识”,对高校贫困学生创业来说,也并非孤立发挥作用,而是相互依赖并且缺一不可。熟悉高校贫困学生这一群体者就知道,对上述“五识”,总感觉到他们很多时候确实差了点什么,有些时候单是从他们的精气神和自信心就能体现出来。

(1)缺乏意识将导致高校贫困学生错失良好的创业机会。创业意识是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行动的起点和原点,是他们实践自主创业的初始动力和精神力量,是他们对自主创业这一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理智分析和果断决策的心理过程。创业意识的形成不是高校贫困学生一时的冲动,而是源自他们对生活现实的客观分析后产生的一种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创业意识的能动性就在于它可能会悄无声息地萌发、闪现、催生出创业机会。如果高校贫困学生创业意识强烈,他们则会随时随地都能发现商机,并从若干商机中择优筛选出他们要准备进行创业的项目;相反,如果高校贫困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缺乏发现商机的眼光,则再好的机会都会和他们擦肩而过,甚至他们潜意识根本就没有觉得那是很好的创业机会,朦朦胧胧,错失良机。

(2)缺乏常识将导致高校贫困学生创业遭遇规则的惩罚。自主创业常识方面的问题,是自主创业者共同遵守的一些原则、规定和条件,是固化的东西,不能改变也不需要改变。就拿以开办企业经营原则之一的“合法经营原则”这一常识来说,作为自主创业者,你准备上马的项目只能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非法的因素掺杂在里面,也不能有打擦边球的现象发生,一旦被有关部门发现存在非法因素,自然会遭受惩处。常识作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它的本质特性在于经验性,常识来源于经验,符合经验,适用于经验[3]。而自主创业的经验,则是高校贫困学生最为缺乏的东西。还有,他们除了缺乏自主创业的常识、经验外,他们往往还在常理、常情方面存在欠缺。我们中国人除了讲“天时、地利、人和”外,还讲合情、合理、合法,甚至还存在一些潜规则(当然这不是占主流的东西)。如果有人一味地违背常识、常情和常理,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就会处处踩到“绊脚石”。因此,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就要对常识心存敬畏,当遇到常识方面的问题时,就要及时“贴补丁”,防患于未然。

(3)缺乏知识将导致高校贫困学生丧失潜在的创业后劲。有这么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现在的高校贫困学生如果认定了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就能像比尔·盖茨当年那样辍学回家全力经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一切求“稳”的国度,几乎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感兴趣,可以尝试着去做,但书是一定要读的,文凭是一定要拿的,更何况高校贫困学生,他们取得学历学位那绝对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既然很多人都这样做,那也就确实有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还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得好:“在新的经济体系内,知识并不是和人才资本、土地相并列的社会生产资源之一,而是唯一有意义的资源,其独特之处,正在于知识是资源本身,而非仅仅是资源的一种。”最为典型的是:咱们国家MBA提的一句响亮口号就是“百战归来再读书”。而我们常常听到的“儒商”,也是指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有儒家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的、有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相反,我们也时常看到一些读书不多的暴发户,他们抓到机会了就猛赚一笔,机会一旦失去,他们的经营就很惨淡,一点没有可持续性。因此,高校贫困学生如果投身于自主创业,尽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影响,但从内心深处还是得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4)缺乏见识将导致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遭遇到瓶颈。我们说,见多识广才能思路开阔,遇到事情处理起来才能游刃有余、纵横捭阖。高校贫困学生要想增长自己的见识,主要靠的是自己。笔者就曾经遇到一位来自陕西延安农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该生非常积极进取,为了拓展他的见识,他有非常明确的计划:大一暑假,他就乘最破的车、吃最便宜的饭、住最差的酒店甚至露宿街头,从福州到深圳、珠海、广州然后到长沙、武汉一路考察学习回去,大二一放暑假就骑自行车一个人从福州去北京,目标是去鸟巢看奥运会比赛,到了北京,人晒得不成样子,但他一路经过若干省份城市的所见所闻所获,增长了不少见识,大学毕业就直接在杭州自主创业,现在做得非常不错。若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见识缺乏,他们遇事就可能缺乏主见,很难做到“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弊相较取其小”,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可能缺乏预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宝贵的经验总结;也可能缺乏远见,“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能用战略家的头脑来分析和思考问题,不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更可能缺乏创见,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很难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拘泥于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

(5)缺乏胆识将导致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冒险精神不足。创业胆识是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行动的突破点和爆发点,是他们的创业项目转型升级的临界点和分水岭。自主创业,是迅速积累财富、出人头地的利好途径,也是全军覆没、跌入深渊的美丽伪装。自主创业之路漫长而又艰辛,需要的是创业者的一种胆识,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由此可见,意识、常识、知识、见识与胆识对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来说是各有用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诚如恩格斯所言:“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4]。在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征程中,必须努力寻找有利有效的渠道,实现自身自主创业的意识、常识、知识、见识与胆识五者的全面增强,以便自主创业项目的良好发展和不断做大做强。

三、实现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常识、知识、见识与胆识全面协调增强的现实路径

笔者认为,实现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常识、知识、见识与胆识的全面提升,得把着力点投向高校贫困学生这一群体本身、自主创业这件事物和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推动三个方面,挖掘内因,借力外因,巧妙做好以下五个结合。

(1)把认识自我与认识社会结合起来。尼采在《道德的系谱》中写道:“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认识你自己”,亘古以来就是一件大难事。高校贫困学生想要自主创业,首先就要对自己的禀赋、动机、能力、人脉、资源等有充分的认识。而这里面的很多元素,又都蕴含于社会之中,自主创业的一切活动,也都是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展开。因此,自主创业,就是自我意识和社会反馈的交集,无数自主创业成功者的案例表明:只有那些既能基本认清自己又能很好适应社会的有志青年,才是自主创业这一商业活动中的好苗子。

(2)把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创业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实践。”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创业理论,人人都是高手;真刀真枪、摸爬滚打创业实践,很容易就分出高下。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贫困学生自主创业,绝不是抱着《创业管理》这样的理论总结书籍就可以高枕无忧,而是要在自主创业项目的营运中不断地试错。试错精神使自主创业的高校贫困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创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正确的、成功的道路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才能找到。“经商有道”,这其中的“道”是靠自己千百遍地试错、纠错而悟出来的。

(3)把校内学习与企业考察结合起来。当代大学生,学校的学习无疑是他们的根本,“大学大学,大家来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他们大学学习最直接的任务。可是,对于还想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个人梦想和抱负的高校贫困学生来说,他们若“鱼和熊掌”都想兼得、想要在自主创业的实战中也能够不甘落后、轰轰烈烈,他们除了认真学习、用心经营外,就还需要把视线转向一些成熟的企业。“百闻不如一见”,多到中关村、泉州、温州、深圳、苏州等等这样一些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非常活跃的地方去走走看看、考察学习、增长见识、领略风采,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多获很多智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比较自然就会有鉴别。

(4)把成功典范与失败案例结合起来。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胜败无常,即使你每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苦心经营,很多时候也可能逃脱不了商场厄运的袭击。作为初出茅庐的高校贫困学生,在准备自主创业之前,最好把商界成功的典范和失败的案例都要多收集一些,这样才能对创业保持一颗平常心,既没有过高的期望,也不会过于的悲观。比如,经历成功、惨败却又东山再起的史玉柱,就可谓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而从小放牛、家境贫困、只读过两年书的胡雪岩,白手起家,经过自己的摸爬滚打,富可敌国、显赫一时,最终因为“骄奢淫靡,忘乎所以”致使一贫如洗,被抵押的“胡雪岩故居”也只能供游人观赏。

上一篇:公司销售励志的句子下一篇:粉尘专项治理检查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