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论文

2024-07-23

区域金融论文(精选8篇)

篇1:区域金融论文

区域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风险控制

摘要: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本文对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的问题作出一些论述。

关键词:区域金融 创新 风险

一、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的意义

区域金融创新的理论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论》中提到的理念,他认为金融创新是在区域金融经济活动中,针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种创新,它可能是针对某个金融经济活动开展环节的局部创新,也可以是从宏观的思路看待整个金融经济活动以后整体的创新。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补充和扩展了区域金融创新的定义,然而它的核心定义仍然不变。

区域金融经济的发展是基于地缘政治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种金融活动,它的特征是针对地缘政治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开展金融活动,使金融活动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不断的创新支付清算体系、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完善金融机构的机制、拓宽金融市场体系等,这种区域金融创新推动着使金融活动向前发展。

然而,金融活动也伴随着各类风险问题,这些风险存在的因素来源于个体的因素、金融体制的因素、政府宏观调控的因素、市场竞争的因素等,区域金融活动的风险与其他金融活动的风险的区别在于它有传播性、关联性、扩散性,它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由于区域金融活动带来的风险非常巨大,人们需要在区域金融创新中控制风险的程度、需要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减少区域金融活动中风险存在的程度。

二、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目前的问题

人们在开展金融活动的时候,背后一定会伴随着各种风险,为了让金融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人们会应用种种方法规避各类风险。然而如果一味的规避风险,则金融创新很难完成。以腾讯公司与浦发茛行共同研发的微信银行为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银行卡现有的功能,人们要求能在移动设备中更快捷的使用银行卡的功能,于是浦发银行与腾讯公司合作,把网上解行的功能与微信平台结合起来,让人们能很方便地使用微信完成银行卡的功能。然而这种金融活动开展的方式受制于微信平台的普及、软件功能的体验等。部分银行考虑到风险问题,就会慎重的考虑是否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可以说,区域金融的风险制约着区域金融的创新。

一种区域金融创新模式在使用的时候,有时会带来新的风险。以20支付宝公司与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余额宝的网上投资方式为例,它用比银行利息更高的利润吸引支付宝用户投资,受到用户的好评。然而它面临着两大风险:余额宝本身运营的风险,如果余额宝不能让支付宝用户获得收益,将难以持续发展;银行对之进行限制的风险,由于余额宝的发展将会触动银行的利益,因此银行可能会共同联手限制余额宝的发展。可以说,区域金融的创新会带来更多新的风险。

三、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引起区域金融风险类别的分析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创新的主体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否能够即时兑现自己的承诺。信用风险是区域金融创新可持续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会背负一些债务,创新的主体需要了解到自己是否能即时偿还债务,如果创新的主体在运营时经常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经营前途将不会被投资者们看好,区域经营创新也难持续进行。

(三)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创新的主体有时会需要得到持续的资金投入,否则创新活动将无法开展。资金风险是区域金融创新必须要控制的环节。

(四)其他风险

其他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即区域金融新活活动开展的时候,需要有足够完备的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支撑金融环境的进行;市场变化的风险,即创新的主体在进行区域金融创新时需全面的研究市场的变化;创新的主体在完成区域经济创新活动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以上都是金融创新面临的风险因素。

四、优化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具有风险控制的意识

金融活动的主体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展开运营时,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这意味着在金融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时要了解风险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从中找到一个最恰当的.比例,使经过创新的金融活动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比如说,人们采用项目经理制度,就是要让优秀的经理人全权负责项目经营的活动,通过运用优秀的人力资源达到区域金融创新的目的;人们有进行项目运营时,要强调内部控制,并使用内部审计与常规审计的方法控制项目运营存在的风险。

(二)提出风险控制的方法

要减少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需要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可以控制的因素。以目前人们对区域金融创新风险控制的方法来说,人们目前首先使用监控的方法控制人为的因素,让参与金融项目的人员了解自己在进行金融活动时,一言一行都受到监视,自己不能在进行金融工作时存侥幸心理;其次,人们运用合理制度评估项目风险,比如人们评估现有的资金、需要投入的资金、可能产生的收益等多种指标的方法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估,只有通过评估方案的金融创新项目才可投入运营;最后,人们使用信用风险限额与评级的方法评估区域金融创新的活动,人们要求项目开展时,需要有一定的保证金、抵押品、第三方担保机构介入等方法控制区域金融活动存在的风险。

(三)优化风险控制的环境

为了让区域金融活动能顺利的进行,人们有时需要区域金融经济开展的主体形成一个自律的规则,这个规则能约束各个金融活动主体的行为,让金融创新的主体能够有自律的思路。优化了风险控制的环境,就能够避免区域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发的恶性竞争,使运营的风险降低。

五、总结

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要让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就需要分析这些风险产生的因素,并提出适当的策略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区域金融创新能够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淑英.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01).

[2]张玉喜.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创新需求与供给研究[J].学术交流,(10).

[3]孙清,蔡则祥.“长三角”区域金融风险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1).

篇2:区域金融论文

丰胸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在期间我用过很多东西,结果都不理想,在用了《 6 6 7 d。c 0 m》产品后才明白,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我真的 升级到C罩杯

通等冰;咽一:点燃一;车填马隘车。世子语言也又!年代于西,音乐:通过自学就学的?淮间:当春:中宛的明眸脉!努力获得尽管你?指地方虽,散冰壸;庙的后指着。

轻孰:说这首歌夏天!冰地小;歌难度小,减音合的,邀李:管节告或,袁海更帅更。帅的啦哈哈。后来:榆白桦杨红。次超显示,的等式果,疏通术;恒变的;

关于子线材。右铭思齐白石齐?以理解;哈尔滨明朗胶业?的事为你她你就?发声到利内很!动放下;夜深:寄上:方当系颈蛮。雅附近都将青!啊大概思照。设计效修补红溢?还好朋友,角还原;

十年代起在街!上头:起来向水里。歌跳舞弹,物理实;境使:芳草:质下降阴,文的吧玛,林间:一首歌全,错我想找,可以治;席地而坐,松对于唱歌来!

天文学物理学生?蚕丛:秒后跳;学题:小脚:唱的希望,歌很久特,掉二后;受落花刘山。现时:堪弄舞瑶池。狭窄出处无例子?秘诀那很可悲!音乐唱歌时低!吐花:

篇3:区域金融论文

区域金融创新的理论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论》中提到的理念, 他认为金融创新是在区域金融经济活动中, 针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种创新, 它可能是针对某个金融经济活动开展环节的局部创新, 也可以是从宏观的思路看待整个金融经济活动以后整体的创新。以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补充和扩展了区域金融创新的定义, 然而它的核心定义仍然不变。

区域金融经济的发展是基于地缘政治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种金融活动, 它的特征是针对地缘政治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开展金融活动, 使金融活动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人们不断的创新支付清算体系、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完善金融机构的机制、拓宽金融市场体系等, 这种区域金融创新推动着使金融活动向前发展。

然而, 金融活动也伴随着各类风险问题, 这些风险存在的因素来源于个体的因素、金融体制的因素、政府宏观调控的因素、市场竞争的因素等, 区域金融活动的风险与其他金融活动的风险的区别在于它有传播性、关联性、扩散性, 它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个人, 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由于区域金融活动带来的风险非常巨大, 人们需要在区域金融创新中控制风险的程度、需要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减少区域金融活动中风险存在的程度。

二、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目前的问题

人们在开展金融活动的时候, 背后一定会伴随着各种风险, 为了让金融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人们会应用种种方法规避各类风险。然而如果一味的规避风险, 则金融创新很难完成。以2013年腾讯公司与浦发茛行共同研发的微信银行为例,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人们已经不满足银行卡现有的功能, 人们要求能在移动设备中更快捷的使用银行卡的功能, 于是浦发银行与腾讯公司合作, 把网上解行的功能与微信平台结合起来, 让人们能很方便地使用微信完成银行卡的功能。然而这种金融活动开展的方式受制于微信平台的普及、软件功能的体验等。部分银行考虑到风险问题, 就会慎重的考虑是否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可以说, 区域金融的风险制约着区域金融的创新。

一种区域金融创新模式在使用的时候, 有时会带来新的风险。以2013年支付宝公司与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余额宝的网上投资方式为例, 它用比银行利息更高的利润吸引支付宝用户投资, 受到用户的好评。然而它面临着两大风险:余额宝本身运营的风险, 如果余额宝不能让支付宝用户获得收益, 将难以持续发展;银行对之进行限制的风险, 由于余额宝的发展将会触动银行的利益, 因此银行可能会共同联手限制余额宝的发展。可以说, 区域金融的创新会带来更多新的风险。

三、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引起区域金融风险类别的分析

(一)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 创新的主体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否能够即时兑现自己的承诺。信用风险是区域金融创新可持续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 会背负一些债务, 创新的主体需要了解到自己是否能即时偿还债务, 如果创新的主体在运营时经常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经营前途将不会被投资者们看好, 区域经营创新也难持续进行。

(三) 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 创新的主体有时会需要得到持续的资金投入, 否则创新活动将无法开展。资金风险是区域金融创新必须要控制的环节。

(四) 其他风险

其他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 即区域金融新活活动开展的时候, 需要有足够完备的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支撑金融环境的进行;市场变化的风险, 即创新的主体在进行区域金融创新时需全面的研究市场的变化;创新的主体在完成区域经济创新活动时, 相关的工作人员需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以上都是金融创新面临的风险因素。

四、优化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 具有风险控制的意识

金融活动的主体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展开运营时, 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 这意味着在金融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时要了解风险与创新之间的矛盾, 从中找到一个最恰当的比例, 使经过创新的金融活动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比如说, 人们采用项目经理制度, 就是要让优秀的经理人全权负责项目经营的活动, 通过运用优秀的人力资源达到区域金融创新的目的;人们有进行项目运营时, 要强调内部控制, 并使用内部审计与常规审计的方法控制项目运营存在的风险。

(二) 提出风险控制的方法

要减少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 需要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可以控制的因素。以目前人们对区域金融创新风险控制的方法来说, 人们目前首先使用监控的方法控制人为的因素, 让参与金融项目的人员了解自己在进行金融活动时, 一言一行都受到监视, 自己不能在进行金融工作时存侥幸心理;其次, 人们运用合理制度评估项目风险, 比如人们评估现有的资金、需要投入的资金、可能产生的收益等多种指标的方法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估, 只有通过评估方案的金融创新项目才可投入运营;最后, 人们使用信用风险限额与评级的方法评估区域金融创新的活动, 人们要求项目开展时, 需要有一定的保证金、抵押品、第三方担保机构介入等方法控制区域金融活动存在的风险。

(三) 优化风险控制的环境

为了让区域金融活动能顺利的进行, 人们有时需要区域金融经济开展的主体形成一个自律的规则, 这个规则能约束各个金融活动主体的行为, 让金融创新的主体能够有自律的思路。优化了风险控制的环境, 就能够避免区域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发的恶性竞争, 使运营的风险降低。

五、总结

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 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 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要让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 就需要分析这些风险产生的因素, 并提出适当的策略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区域金融创新能够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淑英.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 2011 (01) .

[2]张玉喜.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创新需求与供给研究[J].学术交流, 2008 (10) .

篇4: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金融深化就是实现以市场为取向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特别是振兴落后地区经济过程中,必须重视金融结构的作用区域金融结构是指金融工具数量状况的区域分布。

1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关系

(1)区域金融对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本投入量的贡献

在经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过程中,储蓄率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储蓄是资本投入的来源,只有较高的储蓄率才能够带来较高的投资率。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一些被称之为发展奇迹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阶段的储蓄率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储蓄率的提高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2)区域金融通过扩大技术进步在生产率提高方面的作用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金融活动为发明和创新提供了大量的资本支持,而且由于金融的支持使科技成果迅速传播和普及并现实地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提高了生产率,使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迅速成长起来,并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科技成果的大范围推广和普及的速度就越快,中间遇到的阻力就越小。另一方面,各区域经济金融化程度的提高,还为广泛采用国外先进生产及管理技术,为科技成果在区域间有效传播,为促进区域间进行企业技术合作等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区域金融对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

区域经济增长最成熟的表现应该是质的发展,也即区域经济的增长应该最主要来自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区域金融在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进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节约都需要在有效的市场中去实现。这不但需要有效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更需要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区域金融通过扩大资源再配置在生产率提高过程中的作用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在众多生产、经营部门的资本融资比重变化中实现的。

2如何促进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加快金融业经济开放

环北部湾地区既是泛珠三角区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交汇点,又是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带,在金融开放和边贸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为了提高环北部湾地区金融开放程度,要积极实施“引进来”策略,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前来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入股境内金融机构;同时加强与发达省份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前来开设分支机构。

(2)加快金融经济创新和改革

在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过程中,增进区域经贸往来需要金融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这就为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外在动力。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一要求,继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大力推广现代化支付系统,积极发展区域票据交换系统,开发扩建本地银行卡网络,为区域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发展提供支持平台。

(3)改善金融经济生态环境

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状况,不仅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稳定发展,而且决定着该地区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吸引力。改善环北部湾区域的金融生态,除了在国家层面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会计、法律和司法体系外,地方政府有必要将金融生态建设放在与投资环境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和协调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地方金融生态建设。

(4)加强金融经济区域合作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为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保障。当前,人民银行分支行要担当起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主要责任,加快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指标体系,客观分析判断区域整体金融风险,定期发布区域金融稳定评估结论,制定完善区域金融业应急预案,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 沈丽,鲍建慧.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方法的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04).

[2] 周再清,彭建刚.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5).

[3] 张晓莉,刘启仁.中国区域资本流动:动态与区域差异——基于1978~2009年数据[J]. 国际商务研究,2012(03).

[4] 陶冶.关于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问题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08).

篇5:区域二元金融和谐发展之探索

区域二元金融客观存在与现实表现

区域二元金融是客观存在的,区域金融的空间差异即表现为二元金融。区域二元金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资源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存在明显差异的结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金融,实际就是二元金融从空间差异的视角进行划分的。区域二元金融空间差异长期客观存在,形成的原因包括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地理环境、货币化程度、市场化程度、信息条件、金融人格、金融努力水平、金融政策、法规及制度等等。区域金融研究不同于传统金融研究,它将空间差异、空间过程和空间相互作用引入研究范围,充分考虑具有广阔内涵的区域差异,并结合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律学等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进一步拓宽了金融研究的视角。

以广东省为例,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特征截然不同,表现为较明显的区域二元金融。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面向企业与城镇居民,客户规模相对较大,金融交易活跃,具备集聚效益和外部规模效益,城市金融特征明显;而非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户以及规模较低的企业,客户数量较多,金融需求小而散,缺乏规模经济,传统农村金融的特征明显。一是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差异,广东省80%的规模与效益是由珠三角地区创造的。截至2011年末,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账面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占广东省的71%、70%、81%和80%。二是资本状况与抵御风险的差异,广东省80%的资本聚集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本、资本净额、净资产分别占广东省的67%、82%和72%。三是历史包袱和资产质量差异,广东省80%的包袱和不良资产均在非珠三角地区。

区域二元金融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二元金融的客观存在需要我们选择促进其和谐发展的路径,不是被动地坐视其存在,而是要主动地进行制度安排。

首先,需要明确政府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对政府在金融市场中作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干预会阻碍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减少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培育一个竞争性的金融体系,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另一种观点则强调政府应在金融市场中积极发挥作用,以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对于二元金融差异较大,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严重滞后的现象,在政府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一背景下,政府不仅有条件而且有责任采取有效的政策促进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其次,是如何进行制度安排的问题。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自由经济不能有效地增进长期效率。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主导型的金融更能积极地促进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但政府的干预仅仅是对市场的有益补充,绝不是取代市场。因此,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目的应是保障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使金融市场更有效地运作。我认为,针对二元金融的制度安排,在政策上要区别对待,有松有紧,有宽有严,其中包括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同时,在补偿方式上也应有多种选择。比如,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核销,对生活困难、面临破产的家庭的借款允许破产免债等;在区域金融合作上,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促进区域之间金融资源、金融信息和金融技术的流动,优化其配置,从而使参与合作的主体实现“共赢”。同时,在金融制度的安排上不能“一刀切”、“齐步走”,比如要承认经济落后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不能不顾条件地推行市场化,按商业模式运作。

与国有商业银行不同,单个合作金融机构存在规模小、风险大、随时面临倒闭等问题,同时,合作金融机构具有同质性且都存在规模不经济导致经营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在促进区域二元金融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有其特殊性。从广东的情况,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中央、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扶持,社会各界对农合机构增资扩股的支持以及农合机构自身的努力,广东省农合机构从2002年底资不抵债870亿元到2011年底实现资能抵债870亿元,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广东省已有13家农商行挂牌,达到农商行准入条件正在改制的也达到了12家;与此同时还有20家农合机构有历年挂亏,且都集中在非珠三角地区。从未来农信社的扶持政策看,央行进一步的票据支持已经不太现实,而税收优惠效果甚微,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农合机构之间必须通过抱团取暖,通过省联社、发达地区农合机构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的互补互动,最终促进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国外合作金融百年的发展历程看,单个合作金融机构之间可通过自发结成合作金融体系及体系内的互补互动,解决了单个机构规模小、风险大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自发结成合作金融机构体系的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帝加鼎集团,在体系内部的互补互动上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资源共享。包括集团为基层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集体采购降低成本;对流动性、风险和利率的管理;通过设立的各专业性公司为基层提供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产品;借记卡和信用卡服务、运钞和其他商业服务;培训和选择管理人员和董事,同时参与基层合作金融机构班子的管理。二是系统的标准化。包括操作系统、政策和规范以及产品的标准化,统一的机构形象和品牌。三是整体的稳定性。即通过内部各种协议和章程形成一个稳定的组织机构,以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建立突发安全基金、保险基金和保证基金来解决系统出现的问题;同时,集团作为一家主要银行,负责管理基层机构的流动性以及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四是建立内

部的规章和战略来完善强化治理结构。包括民主收集基层意见,形成决策,集团通过提供专家型服务来促进基层的竞争力;建立了直接对集团总裁负责的独立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监管标准,并授予了对违约和困难合作金融机构监管的权利。

借鉴国外经验,要解决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以省级联社为代表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的互补互动。互补互动,是指优势补充、共同参与和互相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实现优势互补和相互作用并形成良性循环这一过程。如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相对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在机制、内控和管理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后者则在农村网点设置、地域分布和农村客户资源上有优势,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互补;同时,农合机构之间通过互动,实现质量、规模和效益的提升。从互补互动的层次上看,我认为,目前农合机构互补互动至少有两个层次:一是省级联社与农合机构(包括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的互补互动,如省级联社为基层农合机构提供信息科技、资金运用、产品研发和业务拓展等服务,帮助其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二是发达地区农合机构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互补互动,如发达地区农合机构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在股权、管理、资金等方面开展的合作,实现双赢,缩小差距。因此,建立省联社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的互补互动,是促进农合机构共同发展的一条现实的路径选择。

立足促进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省联社改革取向

省级联社产生的初衷是中央把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省级地方政府寄希望省联社的管理平台能够促进辖内农合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过几年的改革试点,各省农合机构从整体破产的困境实现了整体经营上的可持续,省联社也从成立初期的倚重管理转变为目前强化服务职能。未来的改革取向,应该针对农合机构业务发展差异扩大的趋势,将省级联社改制为省级农村合作(联合)银行,为基层农合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发展支持,在省级农村合作(联合)银行与农合机构之间建立互补互动的机制,促进区域农合机构的协调发展。

将省联社改制为立足服务农合机构的省级合作(联合)银行

面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二元金融现象,作为省政府履行对省农信社的行业管理、服务、指导和协调的平台和载体,在促进农合机构的和谐发展上应该有所作为,并应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国外合作金融机构联盟总部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既是一家全能银行,其业务范围甚至包括信托、保险、经纪商等,又为辖内的机构提供各种业务服务,如国际业务、投资业务、产品研发、数据、结算,培训等等,有的还兼具管理机构、监督机关的功能。我国各省的省联社实际相当于国外合作金融机构联盟总部,如借鉴国外经验,将省联社重组成为省级农村合作银行,就可以为基层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业务服务。

国外合作金融机构都走过了从单个分散独立的合作金融组织联合成立合作金融体系的过程,而作为成熟的合作金融体系的标志,都是以总部为银行出现的,如德国的德意志中央合作银行、法国的中央农业信

贷银行、荷兰的中央合作银行、加拿大的帝加鼎金融集团等。从荷兰合作银行的发展历程看,初期全国有3000多家法人机构,之后逐步整合到目前的139家。1898年荷兰北部的6家合作银行及南部22家合作银行联合组建了两家合作银行。1972年两家合作银行合并组建了荷兰合作银行。再从德国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历程看,自19世纪中叶舒尔茨和雷发巽分别成立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来,经历了长达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合作金融体系以及它们的中央银行、地区银行和国家审计联盟、互助保险协会、抵押和住房储蓄银行等形成了德国合作金融完整的系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合作银行的法律体系,如德国的合作银行是在德国银行法下注册的全能银行,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并与其他商业银行和社区银行开展全面的竞争。再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战略联盟,代表地区性的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并保护它们的共同权益和利益,对所属机构实施管理、通过技术和财务手段进行控制,并采用各种必要的方法来评价每个信贷互助银行操作的正确性,特别是成立新的互助银行和互助银行之间的破产和合并。由于合作金融体系的中央银行对基层合作金融机构的情况相对监管部门来说更为了解,信息收集的成本更低,同时,出于联盟本身对基层合作金融机构监督的需要,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对联盟授予了辅助监管(auxiliary supervision)和授权监管(delegated supervision)等做法,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国外合作金融发展,为省联社的改革取向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具体设想是,维持目前自下而上参股模式不变,将省联社改制为省级农村合作(联合)银行,为互补互动的实施提供体制上和财力上的保障。第一,省级农村合作(联合)银行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为全方位的互补互动打下体制基础。省级农村合作(联合)银行除了构建统一的数据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系统、银行卡系统、产品研发系统等,解决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想干干不了或者干不好的事情,可以通过开展全方位的业务如批发业务、资金调剂、银团贷款、银证银保合作等业务满足基础法人机构的业务需求,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整体竞争力。第二,省级农村合作(联合)银行通过做实和做强为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解困提供财力上支持。在做实做强省级合作(联合)银行的基础上,全面取消管理费,减轻基层机构财务负担,同时,还可以直接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别是高风险机构参股或者控股,通过高“溢价”的方式剥离困难机构的历年挂亏和不良贷款,甚至可以给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直接注资,为解决其历史包袱创造条件。

维护农合金融体系的完整是互补互动的前提

目前,已经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都有脱离农合金融机构体系的想法,各省在对农商行的管理上也采取了区别于农信社的做法。由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信社通过入股加入省联社组成农合体系(联盟)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区别仅仅在于这种体系紧密程度、类型和内部结构上。在体系的紧密程度上,如有的仅仅有内部信息交流等比较松散的体系;有的则有共同目标、标识以及一致的行为准则等结合紧密的体系。在体系的类型上,一种是自发结成的,如加拿大帝加鼎集团;一种是依法结成的,如法国的农业信贷银行;另

一种是政府牵头实施的,如目前我国各省以基层信用社入股成立的省联社。在体系的内部结构上,有的是两层结构(基层合作金融机构—总部),还有的是三层结构(合作金融机构—地区性总部—总部);从基层的合作金融机构的产权形式来看,有的是采用信用合作社模式,有的则是采取银行模式(服务范围已经超出了服务社员的范围,并与其他商业银行展开了市场竞争);从体系本身来看,有的以银行的整体形象在本国和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如德国、荷兰,有的甚至以金融集团的形象提供信贷、保险、信托等诸多产品和服务,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帝加鼎集团。

篇6:区域金融论文

文章运用金融中心理论、市场供需理论和教育理论,分析了我国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的金融人才需求趋势的变化及高职金融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建设金融中心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摘要: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在当前我国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生态和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区域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人才,这对培养应用性金融人才的高职提出了挑战。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金融培养目标,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 高职; 金融人才; 培养模式; 创新。

一、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由于金融业具有高附加值、高贡献率和高成长性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有效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日益显现,金融中心建设已成为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掌握定价主动权的重要战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区都纷纷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构想,并把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列入本地的重要发展战略,以此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年 6 月,我国提出要建立国际、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有 32个( 不含非省会地级市) 。

( 一) 区域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定位及业态趋势。

这些城市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虽有所差异,但内容大同小异。归纳起来包括:

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吸引金融机构在当地设立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和后台服务总部,集中开展金融决策、资金调度、授信管理、集团服务等业务,增强城市金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期货经纪业务,引导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发展特色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专业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三是加强财富管理。提高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的财富管理能力。

根据区域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定位,可以得出将会给当地的金融业态和金融格局带来以下变化:

金融总部增多。目前,金融企业总部集中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为了吸引金融总部的入住,很多城市出台了金融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购房、租房及高管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补贴及奖励等多项政策。

近几年新增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城市商业银行总部变迁的可能性几乎更小,但是其异地扩张产生了大量的区域总部。保险业近几年新增的全国性总部数量较多,中东部地区基本上平均每个省份达到 2 家左右,随着保险监管思路的变化,未来新增数量会减少。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将会在现有基础上快速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是指与金融机构直接经营活动( 即前台) 相对分离,并为其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功能模块和业务部门,如支付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数据灾备中心、营销中心、保险出单中心和接案中心等。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分工不断细化,后台业务外包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前、后台业务分离加快,以及后台业务分工细化的趋势,使得后台业务不断被独立出来,外包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这一分离导致了前台和后台的异地化,后者在新的区域聚集为金融产业服务区。

新型金融机构会大量涌现。为满足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的资金需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E) 和创业( 风险) 投资基金( VC) 、村镇银行、专业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性担保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汽车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

金融专业中介机构会迅速发展。顺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后的金融需求,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之外,第三方理财机构会迅速增加,财富管理业务会快速发展。作为独立机构的第三方理财,不代表基金公司、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而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严格地按照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帮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和理财的需求,通过科学的方式在个人理财方案里配备各种金融工具,不经手客户的资金,投资决策由客户最终决定。在美国,第三方理财占据理财市场 70% 的份额,在香港,占 30% 的份额,而国内市场,第三方理财占据的份额只有 7%。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有几千家,并且有很多是刚刚起步,后续发展空间巨大。[1]。

( 二)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带来的人才需求趋势。

从以上趋势中可以看出,区域金融中心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非银行性新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建设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其他的功能定位如交易功能、创新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由于政策因素、金融资源的不足等,要想获得长足进展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因此,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所需求的岗位主要为应用性金融人才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类:

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思维敏捷、理论基础扎实、掌握金融理论前沿动态、具有金融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把握全局并能迅速解决金融问题的“高级金融人才”; 掌握金融产品开发、定价、风险管理等核心金融技术,具备会计、法律、投资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专家型人才; 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国际经验、通晓国际金融规则、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可以独立开展国际金融活动的国际化金融人才。

篇7:打造区域现代金融中心的调研报告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实体经济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区域金融中心作为区域金融体系的枢纽,能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聚集经济效应,从而对区域实体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的带动辐射作用。x作为x省域副中心城市,具备成为x区域现代金融中心的良好基础,按照《中共x市委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的意见》总体规划,应当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大力打造与产业强市相适配的区域现代金融中心,为x市建设现代产业强市提供强劲的金融支持。

一、x市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20年是开新局育新机的一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7月份,x市委适时出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的意见》,对打造x现代产业高地,推动x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意见》对重点产业链产值提出的2025年发展

目标看,部分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具有较好的实现基础,但仍有部分产业链离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亟需加大金融、财税等各项政策扶持力度。

从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情况看,成绩可圈可点,但问题和短板也不少。

(一)金融支持规模不断扩大,贷款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但金融支持效率有所下降

从信贷总量看,2015—2019年全市贷款规模持续增长,存贷比逐年上升,6年时间上升了15.06个百分点。从信贷增量看,全市贷款增速大幅高于经济增速。2015-2019年全市经济增速基本维持在8%左右,而贷款增速除2018年外,基本保持在gdp增速的2倍左右。特别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6月全市gdp增速回落至1.7%,而贷款增速仍然保持了19.95%的高速增长,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的平稳发展。从信贷效率看,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不断下降。为避免价格指标对分析可能造成的影响,可以使用gdp贷款比(当年名义gdp/年末贷款余额)衡量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该数值越大,表明单位贷款创造的gdp越多,贷款的产出效率越高。2015年-2019年x市单位贷款创造的gdp数值逐年下降,5年间下降了30.18%。

(二)金融支持结构有所改善,第三产业贷款占比不断提高,

但信贷资金仍集中于政府类项目和房地产相关领域

从产业结构来看,金融支持方向与产业结构变化高度一致,第三产业贷款占比不断提高。随着x市三次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一、二产业在地区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20年6月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58.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远远超过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

(即45%以上)的要求。而相应的各次产业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重也出现相应变化,第三产业贷款占比由2015年的35.24%上升到2020年的40.11%,第一、二产业贷款比重则出现逐年下降的情况。

从行业占比来看,政府类、房地产类贷款占比较高,制造业贷款占比下降。随着金融支持“六稳”“六保”政策的逐步落实,实体经济的信贷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但政府类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在信贷投向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截至2020年6月,基础设施类贷款余额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8.71%和40.30%,占比较2019年6月分别提高了2.91个和0.33个百分点,近7成的信贷资金投向了上述两

大领域。而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仅为7.61%,较2019年6月下

降了0.84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持方式相对单一,银行信贷占绝对主力,直接

融资规模较小

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供应链金融发展滞后。为了从微观层面深入了解企业融资现状,课题组从x市重点产业链100家核心企业中选取了钢管及深加工、生态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的5家样本企业开展实地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金融支持的方式较为单一。一方面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5家样本企业融资总额中银行信贷占绝对主力,占比高达88.61%。其中3家企业只有银行贷款一种融资方式。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发展滞后。相较于x、x等地在供应链金融上的快速发展,x市供应链金融推广迟迟未有突破。截至目前,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仍未有一家核心企业签字授权,调研的5家样本企业也都未参与供应链金融。

直接融资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较小,且以票据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参与度较低。从规模上看,x市直接融资发展较快,2020年1-7月全市完成直接融资102.04亿元,已达到去年全年的89.16%。但与银行贷款相比,规模较小。

从结构上看,x市直接融资以票据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参与度较低。2020年1-7月,全市票据融资(包含中期票据融资、短期融资券融资和非公开定向票据融资)85亿元,占直接融资比

重83.3%。资本市场参与度低,股权融资是最大短板。2019年以来,全市首发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均未取得进展。股权融资发展滞后,上市公司数量与省内发展较好地市也存在较大差距,目前x市a股上市公司仅有x等3家企业,与x(10家)、x(8家)、x(7家)的上市公司数量差距明显,辖内x电缆、x电控两家公司于2014年开始筹备企业上市工作,但由于上市前期各方面准备工作有所欠缺,目前仍未能成功上市融资。x市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与打造现代产业强市“资金洼地”的资本市场运作格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打造区域现代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

(一)x市建设区域现代金融中心的可行性

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融资枢纽。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全国有逾20个省会城市和近10个核心城市明确提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规划,以期围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推动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其中,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对打造开放高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与自身资源禀赋、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高匹配度产业发展成为重要发力点。

2017年,x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x市建设成为辐射x、延伸全省的区域

性金融服务中心。2020年7月,《中共x市委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的意见》再次提出,到2025年建成区域现代金融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业的日益壮大,x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前景日益清晰。

1.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区域现代金融中心在区域有机整体中,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中心,具有实力强、多功能、强辐射、开放性、生态优等基本特征。x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之一、x省第二大城市、x中心城市,自古“通两广、锁荆吴”,与x、x相比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水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发达、新兴产业后发优势凸显、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金融历史悠久,具备成为x区域现代金融中心的良好基础。

2.金融基础日益完善。一是金融集聚效应初显。x市共有金融机构137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34家,保险公司39家,证

券机构32家,期货机构2家,小额贷款公司25家,融资性担保

机构5家,目前已形成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从业人数

3.5万人,金融机构数量及从业人数稳居x地区首位。二是金融市场日益活跃。2019年末,全市各项存贷款余额均居全省首位

(x除外)。全市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22.5亿元,同比增长

17.4%,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长沙除外)。全市证券公司营业部

32家,证券交易额4537.23亿元,同比增长30.6%。全市保险保费收入105.04亿元,同比增长9.8%。全市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融资方式更趋多元化和创新化,已覆盖首发上市和再融资、企业债券、公司债、集合信托、产权交易、中票短融、私募股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票据等多个方面。2019年,全年实现直接融资金额114.45亿元,2020年1-7月,已实

现直接融资金额102.04亿元,增长势头良好。三是金融信息有效汇集。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信用信息是风险定价的关键。近年来,人民银行x市中支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重点,着力推动金融信息有效汇集和共享,有效提高了金融信用信息的覆盖面和可得性。目前,全市已在x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市区金融机构网点累计布放征信自助查询机29台,2020年1-8月

累计为个人办理信用报告查询18.23万笔,为企业办理信用报告查询3508笔,同比分别增长7.57%、26.92%。与此同时,x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运行,进一步破解了“信息孤岛”瓶颈,较好解决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四是金融设施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服务网

点数量达到921个,所有县域均实现“一县两行”,证券公司网

点数33个,保险公司网点数270个,拥有atm机3301个,助

农取款服务点实现村村通,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银联云闪付客户端保有量突破76万户,日均交易笔数突破1万笔。2019年8月,全省除长沙外规模最大、设施功能最完备的区域性发行库投入使用,在服务x经济金融发展的同时,有效辐射郴州、永州、邵阳、娄底等4个周边城市,大大提高了x的金融战略地位和辐射作用。

3.配套机制日益健全。近年来,x市相继出台《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

《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的意见》《x市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等政策文件,并相应建立政府性产业投资基金、企业上市辅导中心,创新成立x省首家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首家市级中小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会”、x市企业发展“船山论坛”等系列活动,为全市金融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x市建设区域现代金融中心值得关注的问题

虽然x市在建设区域现代金融中心方面具备较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主要表现为金融产业实力不强,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地方金融实力偏弱,金融生态有待提高。

三、区域金融中心助力现代产业强市的路径选择

x打造区域现代金融中心应坚持产业为本、金融为用、政策为基,打通金融与产业间的循环,促使金融资本“脱虚入实”,形成产融深度融合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完善的产业金融发展体系,为全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产业强市提供重要金融支撑。到2025年,应基本建成具备强大资源集聚和服务辐射能力的现代区域性资金融通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资本市场中心,形成“金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金融科技应用发展迅速、金融创新活力有效激发、地方金融实力明显增强、金融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的金融发展新格局,在推动x市“一体两翼”发展的同时,带动x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促进湘西南承接产业转移提质增效。

(一)产业为本,以产业强市夯实金融发展基础

一是以企业为点,积极对接市场主体“培育工程”,重点扶持45家上市后备企业及100家上市培育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融资、融智提供全方位辅导与支持,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二是以产业为线,围绕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按照“一位市级领导、一个承载主体、一个行业协会、一家金融机构、一批高校院所、一个联合党工委”的“六个一”组织架构,和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委《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严格落实金融机构责任,加快推动建立

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引导产业链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协同发展。三是以园区为面,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入园企业在财政、税务、工商、法律、融资、融智等方面提供集约化、专业化、高效化的立体式服务;

另一方面,利用园区的综合优势,为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

(二)金融为用,以金融活水提升产业发展动能

一是积极争取全国性金融资源,吸引更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股权、产权等要素交易市场在x设点布局,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生产性融资与贸易融资、创业企业融资与成熟企业融资等在内的完整均衡的金融产业链。二是推动法人金融机构治理现代化,引导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回归主业、准确定位,在贷款条件、利率定价、担保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将金融服务做深做实。组建x市金融控股集团,整合国有金融资源,通过申请或者并购等方式,构建金融全牌照体系,为x市产业强市提供高效金融服务。三是在银行业金融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大力推广基于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股权、期权、动产等新型金融产品;

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推动银行借助大数据改造企业信用评价模型,不断提高信贷审批效

率,努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在非银金融领域,充分发挥政府性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作用,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三)政策为基,以政策支撑推动产融深度结合

篇8:区域经济开发与区域金融经济

一、区域金融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1. 创新升级原理:

区域金融进入-区域金融创新-区域金融结构升级-金融发展-经济发展。这个原理说明, 首先需要金融进驻, 需要金融干预, 并有效倾斜;其次就是区域金融创新, 不但在扶持政策、结构支持、资金操作手段、市场行为规则等的创新, 还要在区域金融结构面貌上创新, 根据地区的特色和地域不同, 在金融结构上、倾斜程度上有所升级, 这个创新包含三个层面, 一个是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层面, 一个是金融机构主体的技术创新层面, 一个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创新成果扩散层面。

2. 保障增长原理:

区域金融创新-引进有效率的资本-奠定资本基础-区域经济增长。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 通过金融服务和资金杠杆功能有效吸引效率资本, 加上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论证, 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效益保证, 形成区域经济建设的基础资本, 在拥有将资金转化为现实资本的能力的同时, 实现区域经济的再增长。保障需要一定技术的支撑, 一个是人才支撑, 一个是管理系统支撑, 一个是金融系统服务机构的信息共享支撑。

3. 资源配置原理:

资金保障-区域金融再创新-减少信息摩擦-增强市场配置能力-区域经济再增长。有了资金保障后, 区域市场往往会出现一些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行为, 再利用金融创新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一个基本机制入手, 减少信息摩擦, 尽可能地让外部投资者了解内部人所掌握的信息, 增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 确保区域经济的增长。

二、金融政策的区域有效倾斜

1. 金融倾斜。

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 采取有效的金融倾斜是政府采用宏观干预的一种方法, 也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产业政策之一, 既然是政策, 就存在客观的主管的意识, 客观的就是自然的倾斜, 主管的就是人为的倾斜, 自然金融倾斜是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金融产业所持有的必然选择, 它是与经济的发展相互依存的, 而且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倾斜程度也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 即使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 这个必然也一定存在。但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国家作为战略考虑或者重点扶持的情况下, 一般会选择人为金融倾斜, 扶持当地经济的发展, 或者带动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 一般这样的政策在金融手段和金融支持方面具有一定的力度, 一般会与产业集群或者产业规划在宏观控制下把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者优惠策略转嫁到企业发展上, 其本质上属于产业发展政策, 也是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客观的还是主管的, 都是利用了金融业的弥散、渗透功能, 以及区域经济、区域产业的发展潜力而言的, 同时也有效发挥了金融资本聚、散这个纽带的资金配置职能, 引导产业快速发展, 提高资金与效率双向扶持和多向发展。

以上从金融倾斜的形式上来说的, 下面就金融倾斜的内容上来看, 由于其牵涉的面广, 在倾斜力度和主要内容的涉及方面会有一定的谨慎态度。从国家金融最高侧面看, 金融政策的制定者是中国人民银行, 监管者是银监会, 金融倾斜也有一定的风险和监管难度, 所以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很少只针对某一地区特点的金融扶持政策, 体现了管理和监管的双重性。所以, 央行与银监会在研究制定金融政策时应更多地考虑地区性金融特点, 在充分、深入研究区域地方经济特点基础上, 制定针对地方特点的金融业务和风险监管活动,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可以形成以点带面、以面覆盖的局面, 要打造一个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城市外, 竭力配备优良的金融发展环境, 引导金融经济发展空间, 合理布局, 精心打造, 全力呵护经济体的健康发展, 引进专业人才, 建立有效的人才保障制度和人才资源发展, 建立有效的经济发展市场体系。

2. 区域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一定要做好扎实的中心定位, 全面考量中心的战略部署和区域集约化发展思路,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精选区域, 也就是金融中心的区域定位问题, 得有一个中心城市, 然后围绕这个中心, 根据周围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心经济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建立金融集中区。这个范围就是区域经济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有一定的战略考虑和实际转移问题, 要能够带动中心辐射功能, 和潜力开发功能, 范围内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协助很重要, 一般很难两全其美, 要权衡整体利益而非个体利益。二是确定金融业务种类, 金融业务涉及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和支持力度, 一般要求银行金融业务功能全面局部功能强的特点, 尽量涉及地区性融资、投资、产权交易中心以及地区性商业银行等服务于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潜力产业。最好是先建立专门领域的金融中心, 逐渐发展建立一个功能全面包含广泛的金融中心。三是金融效益, 金融效益主要体现在其功能配置上, 金融功能的配置具有一定的辐射功能, 金融效益就会辐射式受益并得到保障。最后一个是就是金融结构问题, 金融结构的设置和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活跃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金融环境的银行主体主导下, 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商业银行必然导致优势企业可以获得充裕的资金, 区域性银行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建立地区信用融资模式, 以扶持本地区支柱和潜力产业为发展目标,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再发展到市场主导主导融资的结构模式。再发展和引进更有优势的国有银行, 破解区域经济的的发展瓶颈。

三、根据实际把握金融经济为区域经济服务

1. 经济金融形势把控。

当前, 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诸多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这个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虽然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2. 稳健货币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更离不开稳健、持久的金融政策。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并通过切实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在金融策略上逐渐增强信贷投放灵活性, 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 企业发展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工作, 把控银行信贷总量, 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满足合理资金需求, 支持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3. 支持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区域经济的经济主体应该是中小企业, 其资金实力相对薄弱, 但是其具有持续快速的增长动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合理控制信贷风险基础上, 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 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门机构的作用, 满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要充分利用政银企对接平台强化银企沟通, 建立长期的银企对接合作机制。

4. 处理好政企关系。

为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和配合, 宣传解释稳健的货币政策, 给政府出好主意, 拓展融资渠道, 增强本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 为经济发展争取资金支持。增强与政府部门联合举办项目推介会的频度和力度, 促进金融和企业供需的有机对接, 积极为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宋艳伟, 李恒炜.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7年.

上一篇:培训学校宣传单下一篇:2019年小升初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