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一节作文课

2024-07-13

小学第一节作文课(共8篇)

篇1:小学第一节作文课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

二、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结构

三、小学数学课程结构的变革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

三、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

1.课程(课程,作为汉语,以一个教育学概念大概最早出现于南宋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1130-1200)的著作《朱子全书〃论学》中。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篇)》的解释是“课业及其进程”,含有“学习范围和进程”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一定分量的学业”等意;课程,作为英语一词源于拉丁语的“跑道”,转意为“学习之道”。据考证,在西方最早提出现代意义下的“课程”一词的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他在1859年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将课程意指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是指由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从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看,主要是由课程的组织结构、课程的内容结构等影响着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课程包含四个维度:学科与知识维度(即将课程看作是所讲授的科学,强调课程的知识组织与累积、保存功能。)、目标计划维度(即将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设计划。)、经验与体验维度(即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和体验。这一认识维度与前两种的最大差异在于,它将课程内涵的重心由学科知识或计划的客观侧面转移到了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的主观侧面。)、活动维度(即认为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2.数学课程就是由数学学科所构成的课程。如果说,课程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么,数学课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生态系统”,而学校教育的课程正是由各子“生态系统”所构成。

二、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结构 1.课程开放——学术中心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程体系强调的是数学的学术性,强调只有用那些可“教授”的数学学术知识才能来组织课程,而经验、情绪或社会因素等不被作为课程的来源。

2.课程组织——学科取向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偏难偏深,贪大求全。许多内容是人为设计的,是为数学知识体系服务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往往过多地考虑某一知识在数学科学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而没有充分考虑这些知识在学生自身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3.课程结构——螺旋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组织中,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逐步渗透、逐步拓展。表现在对于同一“块”的数学知识,在每个年级段都要安排一定的量。而这些“量”是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以及经验、认知和能力的增长而呈现明显的加深与拓展。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数学知识系统的传授与知识的接受。4.课堂教学——记忆为主

传统小学数学的课程实施受应试教育的影,过分重视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轻视思维训练,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5.学业评价——笔试为主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程评价采取的是单一性的笔纸考试。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的考试压力,具有浓厚的功利性色彩。

三、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结构(插入录像)1.强调素质教育

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2.突破学科中心

在知识的选择上,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充分将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等因素作为课程的来源,尤其注重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作用。3.改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倡导过程评价

课程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和谐发展。5.提供创造空间

课程标准重视对不同学段目标的刻画以及给出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特别是知识前后顺序不作硬性规定。这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它是制定课程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实现的要求。

2.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回答在小学开设数学这一学科的原因,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教育的作用以及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应当能达的要求等问题。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 1.社会的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2.数学自身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3.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三、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1.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学课程目标特点(插入录像)(1)注重问题解决(2)注重数学应用(3)注重数学交流(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 新世纪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美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所有学生无论其个人特性或背景等客观因素都应有学习数学的机会和得到必要的帮助;数学课程必须是一个前后连贯、注重重要数学内容、讲求表达的课程;教师必须懂得和理解他们所要教授的数学,并在教学中灵活使用这些知识;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对于学生有能力处理将来可能碰到的新类型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评定应当有助于对重要数学内容的学习以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技术是教数学、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必要工具。)(2)英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让大多数人掌握“基本技能”;为少数人传授一定的符号操作和运算的知识;培养“现实生活”应用所需的技能;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在交流、应用数量、IT、与人一起工作、改进自身学习和表现以及问题解决等关键性能力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在课程其他方面诸如思考技能、理财能力、进取精神与创业技能以及和工作有关的学习等发展机会。)

(3)荷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建立教育的数学与日常生活的数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获得基本技能,懂得简单的数学语言,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形;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数学活动进行思考并能对这些活动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检验;培养学生认识和探索简单的关系、规则、模型和结构;培养学生描述探究的过程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推理并应用他们。)

(4)德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儿童在进入小学时已经有了自身的经验,可以对他周围的世界进行比较、排序、分类、计数和度量,并已获得了初步的空间表象;小学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将这些个体的各种知识连接起来并系统地加以扩充;使学生认识到,借助算术与几何的概念、定律和方法的帮助,可以描述和探讨出自他们生活与经验世界的片段;使学生体验数学能与其他学科一起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学生可以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对数学问题的独立分析中促进创造性思维。)

(5)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获得并使用他们在生活中将遇到的数学情景中与数、测量和空间有关的技能和知识;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须的数学概念和技能;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演绎、归纳及清楚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推理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略地有条理地表达数学思想和论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包括自信、喜爱和毅力;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的力量和结构(包括模式和关系)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6)日本小学数学课程目标(通过与数量、图形有关的算术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现象的推测和合情推理的思考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算术活动的愉快和用数学方法处理的优越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的态度。)(7)中国香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构思、探究及数学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建立及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数学问题及其他有关学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清楚、逻辑地以数学语言与别人沟通及表达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字、符号及其他数学对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数字感、符号感、空间感及度量感和鉴辨结构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正面的态度,以及从美学和文化角度欣赏数学的能力。)

(8)中国台湾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数、量、形的概念与关系;培养学生日常所需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形成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以数学作为明确表达、理性沟通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批判分析能力;培学生养欣赏数学的能力。)

2.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历史变革

 建国后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发展历史分析

(1)1950年暂行标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鲜明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对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小学算术教学中要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与旧教育的不同。)

(2)1952年大纲(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思想品德三方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的要求。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儿童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性格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3)1956年大纲(突出强调以整数计算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忽视了小数、分数和直观集合知识的教学。重视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去解答算术应用题和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计算问题。对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三方面的教学目的提得不够全面、明确。)

(4)1963年大纲(课程目标仅提出“掌握算术和珠算的基础知识”,忽视直观几何知识的教学。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大数学能力在目的中的出现,是一大进步。没有提到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5)1978年大纲(课程目标比较全面地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的教学目的。第一次提出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的要求。能力要求提得比较确切,明确指出要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把原有的“逻辑推理能力”改为“逻辑思维能力”。第一次提出了“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

(6)1986年大纲(课程目标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方面的教学目的与1978年大纲基本相同,但提法更确切。把“空间形式”改为“几何图形”,更符合小学数学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改为“思想品德教育”,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删去了“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符合学生的实际。)

(7)1992年大纲(课程目标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方面的教学目的和1986年大纲基本相同,四则计算要求有所降低,不再笼统提出“正确、迅速”的要求,而是分层次提出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实际。) 建国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

(1)强调实用性目的(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2)强调学科目的(即“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强调积极的学习态度(即“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我国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分析 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

(1)数学课程的一般性目标(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 新世纪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分析

(1)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如乘法运算法则、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而且还包括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如对“数”的作用的认识、分解图形的基本思路、解决某种数学问题的习惯性方法等),即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2)强调应该掌握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函数思想、集合映射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等。

(3)强调在数学中存在的一种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的东西,这就是数学思维方式,如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等。

(4)强调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

拓展阅读:

(1)专家论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 开展数学“大课堂”教学研究(2)专家论坛:浅谈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系统讲授:(1)录像课第二讲(2)IP课件第二讲

篇2:小学第一节作文课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学期的第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之中不仅十分重要,也起个过渡的作用。如何上好第一节课,我们可以分科来看。

对于小学语文和数学课,多数学校是一个教师带一个班,只有极少数的学校是一个教师带双科语文和数学,当然包班的现象也有。从多数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对于跟班的老师,可采取总结上学期,展望本学期的模式。先从学生寒暑假谈起,如你去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你感悟到什么了?数学可设计两地之间的距离有多长?有什么形状的?高铁或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等等。整体的把握在于教师的特别设计,至于上新课,可以安排在这激烈讨论的兴趣之中。

二,对于新接手的班级,教师应简单介绍自己,让自己的新学生多了解自己及自己的做事风格和对他们的要求。之后,可以让学生上黑板介绍自己并竞选班级职务,而教师则需要大致记下学生姓名及其性格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开学精心设计的第一节课会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利于以后的教学实施。

小学英语课和其他美术,体育,音乐等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一个老师带几个班,我也不例外,所以对这样的课我的了解很深。一句话概况来说是和学生有效的沟通与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很重要。拿英语课为例,一起来看看下面几种情况。带同一个年级新接手的班级,比如带四个班的三年级,这样有经验的老师不仅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

一,研究,而且还会和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四年级朝上的班级,老师可在第一节课让学生们用英语介绍自己,也可以做些简单的小测验来检测学生的口语及其听力能力。这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是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对你这个老师感兴趣,做到这一点,对一学期的教学都有利。二,继续带自己的班,这种跟班情况和语数相似,要明确自己对暑假或寒假作业的要求,对于完成好的学生给与表扬,对于未完成的学生给与批评,并要求一定时间内把作业补齐。同样要把新学期的要求提出来,也给他们绘制一幅蓝图,师生共同开启新学期的知识之门。

三,这是一种存在于规模小的学校中的情况,一个英语带三到四个年级。对于已教过的课程,如今年带四,五,六年级,正好把过去的经验拿来用用再加工即可。但要是接手三年级这样的起点该如何面对呢?

1,备学生。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然抽象思维水平发展的一般,但具体思维的水平可以做为教学生的重点。设计的课程和活动要适合他们的学习特点,这样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备教材。书上的东西是死的,教师要把课备在脑子里而不是写在教案上。

3,运用备学生和备教材上好开学第一节课。以我上的第一节三年级英语课为例,我个人重视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一单元的大课题是“Hello”我进班先简单地让学生尽量把“起立”换成英语,并操练几遍。接着对学生说“Hello,Im Miss Chang”这时学生会很兴奋,也有几个人会重复“Miss Chang”,翻译过后,和学生用“Hello”打招呼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勇敢地说一次。写下“Hello,Im”跟学生说明如何使用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逐个上黑板介绍自己,教师可以纠正其发音错误,也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全班介绍完之后,教师就可以自然的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对学生的期望。对于人少的班级,时间充裕时就可以介绍书中的新朋友,并学习第一课时的内容。

接手三年级的起点学生,我已是第四年了,只是今年用心备了第一节课,才恍惚原来自己那三个年级并没有精心准备。经验是慢慢积累的。难得的是每年总结,更难得的是总结之后可以提出新的教学方法。

篇3: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语文课

(一) 明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要求及语文学习的特点。

明确:1.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 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高中语文课程的目的要求:提高语文素养, 即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

(二) 总结初中语文学习的得失, 初步明确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怎样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 引导学生学会建立语文学习档案。

二.教学重点:

明确怎样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怎样掌握高中阶段学好语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四.教学设想:

湖北省新课改的实施, 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要求怎样改变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刚刚进入高中语文课堂的学生感受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使他们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语文的方法,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是高中第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因为人的认知在“第一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我很重视第一节语文课的作用, 每一届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都有所改进, 效果很好。

这次我的教学设想有了新课改理念的支撑, 因此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高中第一节语文课的设计重点, 使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学案设计

1. 用一句话 (至少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来描述学习语文的心态或对语文学习的感受。

2. 请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如:现场朗诵、书法展示、即兴演讲、佳作展示、成语或诗词接龙、绕口令等) , 准备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艺。

3. 浏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 从封面、插图、装帧等, 联想一下这些封面、插图及装帧的设计与语文有什么关系?譬如必修一封面设计是“黄河壶口瀑布”, 你想到古代哪一位诗人的作品?

4. 用一句话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对必修1或必修2语文教材的印象, 记下你特别喜欢的课文。尝试写一首诗歌将语文必修1的课文内容串起来。

(二) 课堂教学过程: (一课时)

1.语文素养展示篇

(1) 明确:语文是什么?

学生从语文学习中理解什么是语文, 学生用一句话 (至少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来描述学习语文的心态或对语文学习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 语文:语:语言, 说话——口头

文:文章, 文采———书面

(多媒体展示) 语文:是庞中华一笔好字;是秦汉明月, 是先秦诸子;是历史的见证, 是司马迁;是壮美的山河, 是李白;是对百姓的同情, 是杜甫;是爱国的情怀, 是岳飞;是开阔的胸怀, 是苏轼;是田园的闲逸, 是陶渊明;是对社会的解剖, 是曹雪芹。是下笔如有神, 是满肚子的名篇佳作, 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2) 语文才艺展示, 明确生活处处皆语文。

请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如:现场朗诵、书法展示、即兴演讲、佳作展示、成语或诗词接龙、绕口令等) 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艺。

(3) 教师归纳:

(多媒体展示) 语文素养的几个方面:一是民族母语情结, 二是较强的语言感受力和领悟力, 三是熟练且规范的言语行为, 四是良好的语文思维品质, 五是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2.明确目标感悟篇

(1) 明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多媒体展示)

教师阐释:就“工具性”来说, 教学大纲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就“人文性”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2) 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多媒体展示) 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3) 明确学习语文应达到的三种能力: (多媒体展示) 应用能力: (1) 及时了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 (2) 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 (3) 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能力: (1) 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让学生受到审美的熏陶; (2)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探究能力 (1) 增加思考问题的深度, 拓宽广度; (2) 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3) 学习探究的方法; (4)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4) 学生谈谈怎样学习语文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培养自己语文的三种能力。

3.手捧教材思考篇

(1) (多媒体展示) 明确教材的作用: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 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提供了一种资源, 一个平台, 你完全不必受此局限, 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 拓展视野, 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这样, 你的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祝你愉快地踏上新的语文学习之旅。

(2) 感受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浏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 从封面、插图、装帧等方面, 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对第一册语文教材的印象, 或谈谈你特别喜欢哪些课文或语文课本的哪些地方。用写的一首诗歌将语文必修1的课文内容串起来。 (用多媒体展示一位高一学生写的诗歌《别了, 我的必修一》)

如必修1与必修2的封面装帧是两幅画面, 必修1:黄河壶口瀑布, 必修2: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 封面设计装帧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如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两册书扉页上是“水墨竹”的图画, 如“岁寒三友”的中国文化。书的封面底层是甲骨文, 书的侧面色彩正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柏地》) 。

(3) 明确:

语文新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特点, 见一览表。 (多媒体展示, 略)

4.获取方法能力篇

(1) 明确教材学习内容四大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2) 明确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生谈谈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

(用多媒体展示)

练好语文基本功, 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 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 课外练笔不放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 他山之石把玉攻。

自主合作要探究, 不断创新出成就。

基础知识在积累, 潜移默化定成功。

(3) 多媒体展示:争做“五一居士”:一手好字, 一张铁嘴, 一肚子名篇佳作, 一笔好文章, 一颗永远活泼、年轻的心。 (展示高考优秀作文的影印件)

5. 开阔视野修炼篇

(1) 具体要求:

第一学年:阅读———积累——记叙文写作———朗诵与演讲———书写规范

必备工具书 (3部)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商务印书馆)

《中国成语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必读书目 (10部) :必修1:《论语》《大卫·科波菲尔》

必修2:《家》《巴黎圣母院》

必修3:《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莎士比亚戏剧《谈美》

必修5:《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推荐书目:《孟子》《庄子》《呐喊》《女神》《子夜》《雷雨》《围城》《边城》《歌德谈话录》《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老人与海》《泰戈尔诗选》《契诃夫小说集》《莫泊桑小说集》《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2) 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多种途径:成立语文兴趣小组, 包括成立文学社团, 办文学小报。平常还可结合语文单元教学举行一些语文课外活动, 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口头作文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开展每天讲一个小故事、每天背一首小诗、每天三分钟演讲等活动。还可以建立学习语文的网站。

(3) 建立语文学习档案:展示《语文学习档案记载表》《学习评价一览表》《背诵篇目记录表》《高一语文必修1、必修2综合性学习课题研究安排表》

(4) 列举近年显示语文内涵的中考优秀作文, 使学生明确:作文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积淀, 飞扬的文采, 灵动的语言, 诗意的表达。实质上展示了考生广阔的阅读底蕴, 深厚的文学功底。

多媒体展示2009年湖北省满分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

六.结束语

宋代理学家朱熹告诉我们:“博学之, 审问之, 审思之, 明辩之, 笃行之。”这是做学问之道, 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我们广泛的涉猎, 一点一点的积累, 深入的思考和鉴赏, 我们一定会感到有无穷的乐趣, 到那时我们遨游在语文这个广博的学海中, 一定能收获到许多, 一定会受益无穷。

新教材每册书的侧面色彩正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最后我们用毛泽东的诗词“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来作为我们今天进入高中第一节语文课的主题, 语文学习丰富多彩, 就像一条彩练, 谁来舞动它, 当然是我们了。

(多媒体展示课题: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高中第一节语文课)

同学们, 爱好语文吧!

它能使你满腹诗书, 出口成章;它能使你洞察历史, 志存高远;它能使你心灵纯洁, 感情丰富;它能使你聪明智慧, 善思善辩;它能使你文思如泉, 笔下生彩。

最后让我们在散文《与语文同行》中结束今天的课。 (可让学生课前准备, 然后朗诵)

七.布置作业:

(一)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 写一篇学习体会:语文——我想对你说。

篇4:如何设计每学期第一节语文课

一、演讲型课堂

演讲对学生有着诸多的好处。台上“说”的学生通过演讲,训练了发音吐字和语调、语气、语速、停顿,甚至姿态表情。同时锻炼了胆量,也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听就是读,是用耳朵来读。”所以,台下“听”的学生可以训练快速敏捷的收集信息和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在听讲中长知识,扩视野,并且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

二、竞赛型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是否自主学习,教学能否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师是否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根据这个理念,教育应当使孩子像得到珍宝一样乐于接受,而非作为一种艰苦任务去负担。竞赛型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紧张但不疲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形式方面与学校高效课堂理念相融合,采用小组合作竞赛方式。内容方面要丰富多彩,每个学期不重复,以激励和鼓舞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比如,为了丰富学生成语词汇量,可以举行成语接龙竞赛。要求学生假期里自学成语,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头尾相连地写出尽量多的成语,以符合竞赛要求的成语数量来判定胜负,胜利的小组可以奖励书签之类的小礼品,数量最少的小组要接受“惩罚”:负责在黑板上抄一个月的成语小知识。为了克服部分学生怕读书、尤其怕读大部头书的毛病,还可以开展名著知识竞赛。请学生利用假期阅读学习经典名著,为了帮学生降低难度,增强积极性,笔者一般明确告诉学生,主要内容是人教版该学期课内指定的那两三本名著,另外再推荐一两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教师要预先出好相应的考题,题目难度由低到高,难度低的每个小组随机抽签答题,分数计入小组;难度高的整个小组讨论后书写作答由老师评分,以小组最后总得分来分出胜负。还可以进行古诗词竞赛和俗语、歇后语竞赛等。竞赛型课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利用寒暑假时间有效积累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汇报型课堂

为了改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开发实践能力,学校大力开展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寒暑假为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提供了时间和条件,笔者配合学校的安排对学生提前进行了“研究性专题作业”的定位与指导,专题定位丰富多彩,开设了“民间对联知识知多少”、“关于李清照的研究”、“对《水浒传》中女性英雄的探究”、“《三国演义》中的“忠义”的研究”等专项研究,再引导学生在假期里分工合作,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主动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最后把有意义价值的内容整理归纳成作品,形式可以是手抄报、手绘本、PPT等。小组成员还要策划好汇报课时展示介绍作品的台词形式等,并选出一位解说员负责登台作汇报。学生热情洋溢地准备了一个假期,笔者在开学第一天即趁热打铁,给热情高涨的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有些小组虽然没有收获奖品,但同学给他们的鼓励性的掌声,也能让他们感到付出的心血汗水得到了回报。汇报型课堂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老师的指导与规划起了引领作用,但起核心主体作用的还是全体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开发了创造潜能,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收获了在课堂中难以获得的满足感。

篇5: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第一节

课题:第一节伸展运动

教学目标:基本掌握该操第一节动作并能观察评价其他同学动作;培养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七彩阳光——第一节伸展运动动作方法和要求。教学难点:手脚间的协调配合,动作优美到位。教学内容:七彩阳光——第一节伸展运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强调该学期课堂常规,组织固定队列队型;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在田径场老师规定的范围内按游戏规则欢快地进行游戏活动。

组织:老师选出八名同学做鱼网(两人一组,手拉手),其他同学为小鱼。

二、基本部分

教师活动:讲解示范该操的动作,强调注意力集中,能够记住动作的方法和路线,并且手臂有配合协调,带领学生共同练习第一节:伸展运动(4拍×4)一八拍:1-2左腿前点地,同时两臂前平举,掌心相对。3-4还原成直立。5-6下蹲,左臂经体侧成侧平举,掌心向下,右臂经体侧成上举。7-8还原成直立。二八拍:同一八拍方向相反。三八拍:1-2双脚提锺立,同时两臂经体侧成上举。3-4下蹲,两臂经体侧至体前交叉,左臂在前,头稍低。

5-6左腿向左一步成开立,同时两臂经体侧成侧上举头稍抬。四八拍:同三八拍方向相反。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按老师的口令认真反复练习。

教师活动

1、按学生的现在队型,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要求每组同学密切配合合作,争当优秀组。

2、再次组织学生随老师练习,在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让各小组自由练习,互帮互助,提高自己组做操的水平,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动作展示,对表现最好的组给予鼓励,并针对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集体讲评,共同练习。

学生活动:

1、各组学生鼓足勇气,积极投入,反复练习。

2、在小组自由练习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小组的同学齐心奋斗,充分展现自己小主人翁的态度。

3、积极活跃进行评比练习,并对自己所在组的表现感到满意 组织:二列横队(左右间隔两臂,前后一臂距离)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整队集合。

2.教师总结本节课得学习内容。

篇6:小学教师开学第一节课开场白

小学教师开学第一节课开场白

同学们,很高兴见到大家。经过了近两个月的长假,大家一定都得到了放松,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吧!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在这个学期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有!)(总之要和学生互动交流一下,说什么没关系。)!!口才不好平时也要多教育学生,比如做人等方面。我们小学老师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我只是初中学历而已,以上的话都出自我小学老师之口),二年级的小孩子要多多教育才好!!&祝您的学生早日成才&

篇7:小学第一节作文课

标题 主要活动内容 活动计划
什么是观察 观察图片,组织讨论
我想观察什么 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准备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大树下进行观察

·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

·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进行观察。

·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要爱护花草树木。

篇8:精心设计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

一、第一节课非同寻常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这“一切可能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跃跃欲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告诉我们:“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怎样点燃这个火把呢?答案就是夸美纽斯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什么时候点燃火把呢?答案是“在一切可能的时间”。那么“在一切可能的时间”中间有没有一个“最佳时机”呢?我想是有的。我认为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就是教师“点燃火把”的最佳时机。

首先,第一节课是学生适应新学期、新环境的重要时间。学生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假期后,其注意力很难从各分散点立刻集中到课堂上来,兴趣点也很难一下子从电视、电脑、小说等方面全部转移到语文的课堂学习上来。学生需要一定时间来调整自己以适应新学期、新环境的学习。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机会进行修复,仅靠学生单方面的努力还是很不够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此时的不适应性,利用第一节课的先机帮助学生适应新学期、新环境的学习,使他们尽早度过这段过渡时期,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暂时不投入的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已经基本投入的学生更加快乐地投入。

其次,第一节课是新学期的重要开端。“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是学生从假期自主学习向课堂互动学习的心理适应过程,是教师正式进入课堂、介入学生学习的第一时间,其内容很可能会对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此时,如果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激发,形成新学期蓄势待发的局面,就会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

最后,第一节课也是教师展现语文魅力的重要时机。如果把一个学期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第一节课就是这条线段的起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美感诱发点。学生重新回到课堂,对新的———最起码是新阶段的老师,对新的语文课满怀期待,此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正是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的最佳时机。如果教师所上的第一节课,能够展示出语文学科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趣美,就能释放出语文艺术的迷人芳香,那么学生就会如沐春风,像一瓶老酒醉了乡愁。这种沉浸、熏陶,就会使学生对语文课“一见钟情”,“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样,学生的热情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这种积极的心态对下面语文课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相反,如果教师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而有了这样的第一印象,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是变被动为主动,而是变主动为被动。

由此可见,新学期第一节课将对整个一学期的学习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确实可以说是“点燃火把”的最佳时间。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细致分析,灵活设计,重课堂质量,投学生之所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充分发挥第一节课的积极作用,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有趣、有益,从而乐而为之。

二、分门别类精心设计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学期第一节课的作用,让第一节语文课大放异彩呢?我经过一些尝试后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门别类地精心设计:

1. 新生班的第一节课应重在熟悉和适应。

当学生刚刚升入新的学校,进入一个陌生的班级,难免有些陌生感和无所适从。这样第一节语文课的重点就应是尽快地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熟悉起来,让学生迅速适应新语文课堂的氛围。比如,在教初一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时,教师可以用精心准备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可以鼓励一些胆子大一点的学生主动到讲台上来做自我介绍;之后,还可以顺势指导他们设计名片。这样,学生就会兴趣十足,不仅会在名片上写上姓名、爱好,还会设计出有创意的展示个性的图案。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同桌”。学生摸到写有谁的名字的纸条,就和谁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寓教于乐,符合初一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很快就会让师生、学生之间互相亲近起来,形成活泼开放的语文课堂氛围。而如果一开始就单调地讲解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要求,自然不会收到如此效果。

对于高一或五年制高职的新生可以采取更深入的方法。比如,有位特级教师,只要是给新生第一次上课,总是要讲一讲自己的工作成绩,给学生看一看他获得的奖状和自己出版的书,谈一谈他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他这样做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另有目的。第一,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要有所追求。在追求理想的漫漫长途中,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任何人都不会不劳而获,告诉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要“上下求索”。第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会想:老师能取得如此成绩,说明老师是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师,他一定能教好我们,我有信心学好语文。这样平等、诚挚的谈话式上课,更像一种成人间的交流。这样,在第一节课里,师生间就会有初步理解和信任,为以后师生间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方法看似平淡无奇,但现身说法,最易折服人心,应该说是一堂成功的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

2. 普通学期的第一节课要注意拓展与深入。

师生、同学之间已经相处一学期或一年之后,新学期第一节课的内容还可以和假期的语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和所上研究课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而拓展语文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学生假期的时间比较充足,活动范围也较大,能够完成在校期间不能完成的一些较复杂的、耗时较长的语文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一项户外调查,也可以是一项集体研究等。教师在放假前要拟好计划,把任务布置下去,然后利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对这些活动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总结,应该说这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简单些的可以是名著欣赏的交流会,是假期得意之作的朗诵会;复杂些的可以根据现行大纲的要求,结合要上的研究课,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假期展开某些课题的研究,把第一节课上成“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会”。

如在一次放假前我了解到:学生在暑假里都有旅游计划,于是我就布置了一项暑假作业,要求他们在开学初,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一下旅游的收获。在下一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课堂活动的标题,拉开了新学期语文学习的帷幕。学生准备得很充分,纷纷争着上台来讲。有的画了线路图,绘声绘色地当起了“小导游”;有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许多照片,一边讲解一边展示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形象又直观;爱好写作的已经用笔记录下所见所闻,一篇游记配乐朗诵出来,真的非常清新喜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你能说这不是语文课吗?这是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交相碰撞激发出的美丽火花。

再如,当今新的词汇层出不穷,学生往往在假期中会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接触到大量的新鲜词汇。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再加上新鲜时髦的语言更符合年青人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需求,往往会在假期中积累一批这样的词汇,不吐不快。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我们今天说什么》的课题,要求学生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专门谈一谈这种语言现象,说说他们假期里接触到哪些时尚词语,谈谈他们的理解和感受,谈谈透视这些词语背后所凸现出来的社会现象等。这又是一次非常有趣、非常受欢迎的语文活动课。

由此可见,要想学生有创造性,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其实只要教师能做个有心人,许多新闻信息、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周围的许多现象都能为课堂所用。

3. 临近毕业学期的第一节课可以进行鼓舞与激发。

在临近毕业的学期,根据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较重的特点,第一节语文课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来安排。我曾在毕业班上过这样一节课,唱主角的是两个伟大的人物———贝多芬和凡高。我收集了凡高的一些著名作品的图片,如《向日葵》、《乌鸦群飞的麦田》等。这些画作的特点是色彩浓烈,充满理想主义的热情,能从视觉刺激学生敏感的神经,使他们振作。我还从家里带去了两本书:《凡高传》、《贝多芬传》和一张贝多芬《命运交响曲》CD。上课的程序安排为:师生共述二人生平;读二人传记中精彩片断,凸现人物形象;赏析凡高画作,感受人格之美;静听贝多芬慷慨激昂的《命运交响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多舛的命运、顽强的意志、执着的追求,无不闪耀着光耀千古的人格的魅力和理性的光辉,它极易鼓舞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上下而求索”。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为学生排忧解难。这样的第一节课就是为他们呐喊助威,激发其勇气,“使他不惮于前驱”。

上一篇:关于家规的随笔写作:五个字奉行一生下一篇:偶尔停一下,真好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