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

2024-06-28

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共8篇)

篇1: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

重庆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内容摘要】

我校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和课堂的三段七步式,给英语教学提供了课改的全新平台,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

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交际情境,使教学过程交际化。课堂活动多样化,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能力。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们的理念变了,课堂活了,随之也出现了盲目跟从、邯郸学步等现象,华而不实缺乏实效性,而学生到底学到多少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三部分第十一章第三十二条明确指出:创新培养人才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谈到课改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我们践行新课程理念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不搞花架子,不盲目跟从,实实在在地增强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获得英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锻炼学生能力,还要让他们实实在在学到知识,有过硬的基本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英语课堂的实效性的: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只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发挥其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方法有很多: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先用简单易懂的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适时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猜谜、做游戏、听英语歌曲、讲一个英语小笑话等,将英语课上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乐于开口,自然而然就加速了口语能力的提高。

2.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其乐于开口说英语。

3.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自信

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英语,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也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认真实施学校三段七步教学步骤,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我校的三段教学是指:学生预习阶段,师生共同解疑阶段,学生训练反馈阶段。

1.认真指导学生预习阶段,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在预习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预习阶段,我们主要分三步:预习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

学生试读单词并自读课文,看注释,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并生出新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小组交流预习作业,老师到学生中巡视调查,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点拨、鼓励。老师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环节导学设计新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疑阶段,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个阶段分为两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 互学与助学和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把学生自学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在自学中生成的问题以及老师预设的问题形成合作探究的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多维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争突破难点,解决重点。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合作探究,点拨方法规律。

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进行点评、激励。老师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主要作用是导学、点拨、补充、点评,努力做到学生会的不讲,经讨论能会的也不讲,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手操作。讨论中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已见,大胆争论,在紧张的研讨探究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努力使课堂达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效果。

3.学生训练反馈阶段,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化知识为能力。

当堂训练是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督导思维训练,力促温故知新,使学生拓宽知识,发展思维,磨炼意志,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形式。训练的过程是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评价提升的过程,也是用训练这种检测方式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三.创设交际情境,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增强语言学习的实效性。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交际功能不容忽视。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英语教师应尽力创设或寻找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进入角色。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带着好奇心,非常自然地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与此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些口语,为将来的交际打下基础。情境可创设的方法比较多样。可用实物情境法、图画情境法、环境情境法、体态情境法、多媒体情境法等。具体操作如下:

1.实物情境法。

使用直观教具进行口语教学的最简单设置方法。不仅大量的名词可以通过实物来呈现,一些方位介词也可借助实物使表达简洁明了。

2.图画情境法。

实物情境法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有些东西教师不便甚至不可能带进教室。这时,图画情境法就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如交通工具、家庭摆设等。

3.环境情境法。

教室是教学的主要环境,也是进行各种语言模拟训练的最方便的临时舞台。如一两张桌椅稍加一些道具就能为学生提供购物、用餐、借书、看病等对话情景。教室里的座位安排还可以排成街道、厂家、商店的样式,使问路这样的话题在较形象的情景中进行。

4.体态情境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如在看病这一对话情境中,教师可用动作做

出捧腹、咳嗽和按背等不同姿势配合面部的痛苦表情进行口语教学。同样,组织现在进行时的操练时,体态情境也较为有效。

5.多媒体情境法。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发展趋势。

四.运用多种方法,让我们的课堂活动多样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能力。

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活动大多数是围绕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各种听说活动。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锻炼听说交际能力。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小组练习,即群口相声;两人一组,即对口相声;个人练习,即单口相声等,方法可以有:

1.值日报告。

每节课拿出5分钟时间,用英语谈论今天天气,或讲一个故事,或报道一条新闻,或介绍学校的一项活动。。。题材不限。

2.交际游戏。

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时的情景中。交际游戏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校和掌握语言。

3.完成故事。

这种活动是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只看其中的一部分,然后要求他们通过向组内其他同学提问的方式完成整个故事。

4.扮演角色。

就是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如警官、售货员等;设想一种情境,如购物、安排晚会等,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模拟交际训练。

总之,我们要增强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GO FOR IT》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3]《外语学习方法指导》 国际文化出版社。

[4]《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5]《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 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四川省教育厅

篇2: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

朱堂初中

罗山县朱堂初级中学创办于1965年,现有17个教学班。学校以“励志修德、博学笃行、求真至善”为校训,以“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树文明校风”为办学目标,坚持德育为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塑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实行科学、精细管理。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学校,市级文明学校,多年被罗山县教体局授予“教育质量一等奖”。2011年中招,朱堂初中喜获大面积丰收,总分500分以上学生98人,被罗山高中正式录取59人,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其中“三阶段八步骤导学”教学模式已逐步在我校实施并推广,它是一种开放式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协助者。一年来,在转变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借鉴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校情、师情、学情,坚定不移地搞课改,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现将我校课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为课改更新理念。

1、学校每周进行政治学习,以提高教师理论和政治修养,培养教师的崇高师德,促使教师尽职尽责,敬业乐业。学校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并开展了以“教育崛起、教师为基”为主题的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及演讲活动,在教师中评选出了18位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激发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2、活化学习形式,精心挑选各学科相关的理论文章或经验总结,翻印了《备课最需要什么》、《高效课堂22条》等部分内容,组织教师在各教研组内交流,讨论现代教育理论和我校课堂教学相关点和生长点,从而探索和寻找两者的最优结合点,使教师能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及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3、学习理论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作好读书笔记,提升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学校每周都分别给教师、班主任、校班子成员印发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心灵—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源动力》、《给班主任的建议》、《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策略的实践》等,要求写读后感,以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定期收看魏书生《六步教学法》、李镇西《课堂教学的民主追求》等教育专家讲座,重视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和业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探索出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5、教育信息渠道畅通,学校投入几千元,给各教师办公室、各处室分别订了《人民教育》、《河南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报刊杂志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每双周四下午为各教研组教师教研学习时间,每次学习都有讨论课题,教师坚持写学习笔记,我校多名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县组织的各项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

二、立足课堂,为课改坚守阵地。

1、成立课堂监控小组,对教师课堂实施监控。每个年级成立由教务处人员、年级段主任和备课组长参与的听评课小组,小组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对每节课进行及时评价。

2、实行课堂走听课制度。学校成立了推进教改督查小组,小组成员不定期对教师课堂进行走听课,每个年级每周不少于1次。每节课听课5—10分钟,督查教师是否运用“三阶段八步骤导学”教改模式,及时发现在教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常态化。

3、实施课堂学生学习小组评价管理改革小组评价办法。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方法》,组织教师学习了《小组决定成败》等学习材料,各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每周由班主任进行汇总,每月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优秀小组长,以班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举行学生星级阳光少年评选活动,各班主任将在各学科小组学习活动中较为积极且参与頻数较多者作为本班星级阳光少年星级级别晋升的重要考评依据。

三、激发智慧,为课改搭建平台。

1、两个层面交流。(1)备课组内的集体备课,每单周一次,主要是针对课型模式的实施和学案的使用进行研讨。(2)教研组的主题活动,每双周一次,针对在备课组和听评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提出解决方案。

2、三个层面磨课、议课。(1)备课组内的研究课。(2)教研组内的观摩课。(3)全校范围内的示范课。不论哪种形式的磨课,都要经历集体备课→上课→观课、听课→说课→议课、评课→小结六个步骤。

3、结合课堂实际进行专题研讨。每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针对课堂教学中共性问题,如备课组教师间如何进行有效集体备课、如何编制导学案等问题,及时印发《集体备课智慧多》、《讲学案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等学习材料进行专题研讨,做到每周一专题,人人有见解,讨论有结果,会后有落实。这些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推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4、积极安排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教改研讨活动。凡上级组织的各项教改活动,我们都积极派教师参加。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到庙仙初中等课改先进学校取经。各教师外出学习回校后,在本教研组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或上示范课。

5、积极开展活动,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先后组织了各学科课堂教学优秀教师展示示范课、青年教师帮扶课、达标课、优秀教师论坛等活动。每次都精心组织,活动结束后,各教师针对活动,进行了教学反思。

四、完善管理,为课改提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三位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改的规划和总模式的制定。负责对各年级和教研组的课改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保证课改的规范管理,学校制定了《朱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完善了《导学案编写要求》、《集体备课制度的补充意见》、《教研组长评价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使课改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合理的轨道。

3、加强课改的过程管理。学校对教学常规分成两条线进行管理,一条线是教务处--教研组,对年级级段各科课改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教学案、作业设置批改、检测),每月一次。一条线是年级段--备课组,对教师课改环节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课堂教学、听课、课型探索、理论学习),每周一次,每月一汇总。计入年级段和教师评价管理档案。

4、实行课改工作承包责任制。一是学校层面课改工作由校长负总责,二是其他校级干部承包年级具体负责各年级课改的管理和推行,三是教导处几位主任承包教研组,具体负责教研组的管理,四是教研组长承包备课组,具体负责学科课堂模式的构建。五是建立学科教研制度,教研组长负责开展主题教研、评课、理论学习等活动;备课组长负责导学案研制、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

五、本学期我们还重点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促使教学质量有新提高,教改工作有新突破。

(一)夯实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水平。

1、学校印发了《常规教学落实具体要求》,对常规教学诸环节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明确规定,认真抓好常规教学这一固本护基工程。本学期教导处组织三次全校性常规教学检查,平时不定期对各教研组进行抽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制定了《教师常规教学奖励责任

制》,学期末对常规落实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鼓励教师认真做好备、教、辅、批、考、改、评各环节。

2、抓好备课组的领头人,以点带面。学校出台了《备课组长量化考评责任制》,每月组长进行述职,谈该月该组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实行查阅资料和调查取证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导处人员对每人进行公正打分,按名次兑现奖金。大大调动了备课组长的积极性,促进各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开展推门听课,促进课堂教学。学校要求班子成员、备课组长、班主任课前不打招呼,直接进入班内听课,每周推门听课不少于一节。学期末对表现较好的听课人员进行适当奖励,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4、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导处将教师按年级、学科划分为11个备课组,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提出了“三有”,即备课组要有一种真正的研讨氛围,教师要有一种真诚研讨的习惯,有一种兼收并蓄的心态。要求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教师要人人到,人人说。对备课组活动开展情况提出质和量的要求,学期末教导处对各备课组进行评议,并评选优秀备课组长和集体备课优秀教案,分别给予奖励。

5、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①“课改评优课”活动。学校举行了教师“课改优质课”赛课和“三课”活动,教导处聘请我校的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当评委,人人作课、说课,量化打分,评出优胜者20名,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并将优秀选手推荐到县参加优质课大比武。我校语文教师马大志、张炜、杨春新,数学教师许大宁、袁俊梅,英语教师袁惠,物理教师马世语分别荣获县一、二等奖。②“教师课改论坛”活动。期中过后,学校要求实验教师对自己前一段课改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或教学反思等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然后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交流。实验教师人人演讲,学校组织评委进行了认真评选,有十多位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教师被评为“课改积极分子”。③“论文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上学期学校组织了教师课改论文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各一次,有

35人次获奖,并把获奖作品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参评。每学期,学校都在学生中开展了“钢笔书法竞赛”、“英语书写比赛”、“英语单词速记比赛”、“英语听力比赛”、“朗读比赛”、“演讲会”、“作文竞赛”、“学生手抄报”、出版校报《朱中之光》等活动。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6、重视毕业班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加强了毕业班教学工作,每周五将毕业班教师的教学常规收起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学校召开教师会,要求教师认真做好期末考前复习工作,学校为各年级、各学科提供了大量的期末模拟试题,教师通过编写、整合试卷印发给学生,给学生以很好的复习参考。针对九年级体育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学校制定了备考方案,加强合作,强化训练效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高明堂同志在《夯实基础,多管齐下,大面积提高中招语文成绩》一文中,全面详尽地阐述了我校语文中招复习备考的方略,深入浅出,操作性强,其中许多成功的经验已在全县推广,2012年4月6日,作者代表罗山县在“信阳市初三语文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获得一致好评,并在市语文中招备考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2012年河南中考复习研讨会,到郑州、漯河、信阳等地参加研讨会的教师达到三十多人次,每位教师返校后都及时传达了最新的中考复习及命题信息。根据备考信息,学校组织九年级备课组长与教师制定了2012年各学科中招备考复习方案和策略,并在校园报栏内进行公示,营造积极向上的中招备考氛围。

二、力争课堂高效,优化课堂结构。

1、蹲点指导,抓出特色。

本学期对教学改革工作采取蹲点指导的办法,由各年级、各学科提供课改意识浓、有打造潜力的教师,以及部分重点班级,教务处组织人员进行蹲点指导。在“三阶段八步骤导学”教改模式的基础上,抓两头促中间即细化导学案编写要求,落实课堂达标测评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基本流程,力争在课改上抓出特色,抓出实效。

2、深入课堂,督促落实。

为了切实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及研究能力,学校推出了“三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即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八步骤分别为:①创设教学情境,②出示学习目标,③指导学生自学,④学生自主学习,⑤检测自学效果,⑥教师精讲点拨,⑦课堂巩固训练,⑧教学小结提升。要求教师四个必须,即必须遵循学科改革模式上课,必须使用学案教学,必须做好学生学习小组建设,必须组织学生当堂达标测评。学校要求中层以上领导必须深入所包年级课堂,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并及时进行评价,由教务处负责整理汇总,把评价表进行张贴,评价结果反馈到有关教师。

3、骨干带动,共同提高

充分发挥省市县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名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结对帮扶活动,促使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共同提高。本学期组织了大型教师公开课活动,要求教师人人登台作课,每位教师分别作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改探索课,教研组教师听课,教师教研学习活动中说课、评课,这次公开课活动之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在今后教学中更要立足文本,力求教得扎实,着眼校本教研,促进课堂高效,不断改革创新,讲求实效,创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而努力。

4、组织活动,深入推进

本学期组织了“人人一堂教改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导学案批阅”等活动,以活动促进发展。开展了各学科优秀导学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严格按照“三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编制,组织各教研组骨干教师重点从学案的编写内容,课堂展示提升、小结,达标测评等方面进行打分,评选出了十多份优秀导学案,学校给获奖教师颁发了奖状、奖品,并将优秀导学案张贴在报栏内供教师们相互学习,提高了教师编写导学案的能力。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行先试的兄弟

学校相比,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决不满足自我感觉良好的课堂现状,进而裹足不前,畏首畏尾;继续深入落实《朱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各项要求,大力弘扬“民主、开放、融合、互助”的课堂教学理念。

篇3: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近些年来, 我校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客观地反映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课题组针对4门思政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在授课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924份, 回收问卷924份, 有效回收率100%。我们调查的结果令人欣慰: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满意度高达98.60%, 不满意率仅为1.40%;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满意度达96.76%, 不满意率为3.24%;对考核方法满意度达97.19%, 不满意率为2.81%;对教师的为人师表、仪表、态度满意度为99.14%, 不满意率仅为0.86%;对教师授课中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满意度为99.24%, 不满意率仅为0.76%;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效果, 认为好的占82.90%, 不好的占8.12%, 无所谓的占8.98%;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作用, 认为起很大作用的占62.77%, 起一点作用的占30.63%, 认为走过场的占6.60%;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收获, 认为收获很大占66.34%, 有一点收获占31.28%, 一无所获的占2.38%。可见, 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大有成效。当然, 也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一、创新教学模式是增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我们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情感激励相结合;原理与经典文本相结合。

第一, 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科学性、思想性、阶级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理论课, 其教学的实效性取决于是否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 这需要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案例教学法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契合点。当然, 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能简单移植其它课程的做法, 而应体现和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例如, 我们在讲到“概论”课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 我们选取了几名与医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对他们有重大影响的2011年第三届道德模范的视频资料, 如敬业奉献模范——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效老爱亲模范——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孟佩杰等人物的先进事迹。看完了典型案例, 我们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案例教学, 让学生了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课程, 而且能够启迪医学生的思想, 净化他们的心灵, 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第二, 实践教学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体认性。

为了增强我校医学生的道德感受性, 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以真正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负责老师与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遗体捐赠中心等相关部门教师联合, 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 组织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在解剖教研室实验室举行“无语体师” (即解剖教学用的遗体) 感恩系列活动。“无语体师”感恩系列活动包括启动仪式、告别仪式、清明祭奠仪式及追思会、写心得体会等等。在参加过“无语体师”感恩活动的学生眼中, 解剖教学用遗体已不再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而是一位赋予了生命的“老师”, 在这项实践教学活动中, 医学生心灵得到了启迪, 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们参加完“无语体师”活动后, 纷纷写下了《致“无语体师”的一封信》、《医学生的自白》等感言。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我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是首创。在一般的医学院校, 遗体只是作解剖教学使用, 而在我校却把他们视作德育课的“老师”, 我们是把医学教育资源转化成了德育教育资源, 我们充分利用了医学院校这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来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使医学生体认到对“无语体师”应有的尊敬从而延伸到对生命的敬重。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引起了相关媒体的极大关注, 《中国教育报》、《大连日报》、《半岛晨报》、《新商报》等相继进行了报道。

第三, 原理与经典文本相结合,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容涵性。

为了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的理解, 就必须使原理回归文本。因此, 我们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 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研读经典文本。根据课程内容, 我们在4门政治理论课相继开展了读经典文本学习活动。例如, 我们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时安排了三次读文本活动, 要求学生写出三篇读书笔记, 之后再召开“读书报告会”, 学生们交流学习体会。通过读文本,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展“读书报告会”的具体做法是:我们在每个班选出2人代表本班进行演讲, 每个大班 (6~7个班) 共有12名学生参加演讲, 老师和学生做评委, 给演讲同学打分, 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并给获奖学生颁发奖品以资鼓励。在此过程中, 不仅使原理学习深入人心, 更使学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 切实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容涵性。

二、改善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考试方式是增加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采取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 从而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效果,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

第一, 大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学领域中的新技术不断涌现, 应将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方面, 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为集文字、数据、图表、声音、画面和颜色为一体的生动视觉形象, 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 充分借鉴和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 这就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和推广开辟了宽广的前景。当然,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尽善尽美的,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只见物不见人的人机分离问题, 弱化教师主导性问题等,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克服和消除。因此, 我们加大思政课教学软件的开发力度, 提高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质量和水平, 并不断引进更好的电子教学资源, 提高思政课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 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我们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建立起师生互动的全新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我校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 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在每一章的教学导入中, 都提出和本章内容相关、现实性强、学生又比较关心的讨论题, 学生课上听课课下准备, 在讲到相关的内容时进行讨论, 教师作为主持人调控过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参与讨论, 扩大了视野, 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角色互换式教学法。就是把讲台让给学生, 老师充当学生, 学生充当老师。这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 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和准备, 拿出一定课堂时间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课, 讲完后教师点评。例如,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讲到第十一章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 教师列出了四个民生问题:就业、教育、住房及医疗问题, 开展角色互换式教学。这种教法的优点在于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间的交流极易产生共鸣, 学生讲解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印象深刻。教师的点评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加深了印象。其他的还有像辩论式教学法、情景模拟式教学法 (如模拟法庭) 等等。以上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并不是独立运用, 几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 改革考试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改革必须立足于调动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能力上。考试方法的改革, 一定要产生促进“进头脑”的导向, 而不能导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 必须进行从考试内容到考试形式全面的改革,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 更新考试内容。一般来讲, 从考试题型的设计上, 可以反映出我们要考查的是侧重纯粹记忆性的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题型属于纯粹记忆性的是概念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题型是案例分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等。我们尽量减少纯粹记忆性的考试内容, 加大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的比重, 着重考查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度, 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都纳入考查内容, 包括学生上课出勤、发言和提问情况、演讲、心得和论文写作等。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表现, 反映了他们的学习态度, 也反映了他们对教师的尊重程度, 这本身也是践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查, 应该在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中有所体现。因为, 仅仅靠死记硬背的期末一张卷所取得的高分难以从客观上反映出他学得好坏。因此, 我们在考试分数构成上采取多元化的构成, 既有期末卷面成绩, 又有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例如, 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学生总成绩构成为:课堂表现20分, 写论文、心得、调查报告等实践成绩30分, 期末笔试50分。实践证明, 这些考试内容突出了素质与能力, 避免了死记硬背。

其次, 丰富考试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可以采取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 笔试又可以采取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口试形式虽不常用, 但我们尝试过, 就是教师拟定出一系列有关理论、国家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学生抽签选题, 学生拿到题目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准备, 然后口述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评分。这种考试形式可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动态, 促使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种考试方式不适合在大班中进行, 因为考试时间会比较长。笔试中的闭卷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 它对于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是非常必要的。笔试中的开卷考试属于开放式考试, 以案例分析题和材料分析题居多, 试题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 学生虽然可以使用参考资料, 但如果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课, 不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没有平时学习的积累, 就难以应对。因此, 开卷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 是理论联系实际在考试中的体现。

总之, 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采取“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式, 有效地增强了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向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2) 下半月刊.

[2]胡吉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新思路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

[3]顾海良.思想认识新基点教育创新新平台[J].教学与研究, 2006, (1)

[4]张艳慧, 张济林.改革考试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03) .

[5]曹冬雷.实践教学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走实践育人之路.[J].科教文汇, 2009, (8) .

篇4:增强英语课堂的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堂 实效性 独立思考 创新 实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英语教育是这条路上的重中之重。要让英语课很快地适应这一潮流,学生就必须在课堂中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并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要增强英语课堂的实效性,让实效性成为课堂的主流。而要达到增强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去增强学生的以下三种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在教师这个主体的引导下,学生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即教师提供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所以兴趣性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目的是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如: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文中,让学生来讨论以下问题:What did the lion deal with the mouse? What did the mouse say and do? Why did they become friends?他们会带着这些问题去分析、探索、解决,也就是用自己的思维去独立的思考问题。教师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把知识的重难点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双重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问题的设计应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在沿着问题的阶梯,在教师的指引下,自觉的发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3.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

兴趣有了,问题有了。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英语情景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活跃起来。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多给学生信任、鼓励和赞赏。

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要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常规思维来培养学生创造出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能力。基础英语课程的任务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语言的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1.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培养。同时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在A healthy diet一文中。我让学生们去大胆的想象有很多吃的东西在自己面前,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所要吃的东西。学生的想象力和选择性都很好。根据他们所选的食物来判断他们的饮食是否健康,以及自己以后该如何去keep healthy。

2.学生的差异性的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但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要根据这一差异性,善于让学生去想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提问的欲望和能力,从而为创新提供机会。所以教师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问题学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观点,所以允许他们的差异。在学习habits时,可以讨论what habits do you have?包括good habits and bad habits.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讨论过程也很激烈和有实效性。

3.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基础。所以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问,让学生善于问,要让学生自觉去问,让学生乐于问,在激发他们问的兴趣的同时,也要去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问题才会有所发展和进步。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强调从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以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

小组合作的情况怎么样,需要进行检验。而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评价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我主要采取的是把每个小组以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来进行,记录袋中记录着他们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每周公布一次,每个月总结一次,优秀的要继续保持和提高,不好的要剔除和摒弃。这样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会为小组表现努力的提高自己,使自己的小组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2.探究性活动的建立

它有益于促进英语课堂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接受了课本知识的同时,对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有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我在处理culture time时,要求是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places: The Great Wall, Yellowstone, Stonehenge, the Great Barrier reef.要求学生可以去图书馆、书店或者利用互联网查阅更多有关这些旅游景点的信息。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把他们所获得的结果记录在案,形成一定的评价。

总之,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想要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势在必行。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该有个空间,而且这个空间应该是开放的,和谐的,民主的,这样学生的思考,创新,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大大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效果和实效性。

篇5: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

一、充分认识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的目的, 就是打破原来学科型课程体系,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基础、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近年来, 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在内涵建设上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够适应, 高质量、高效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多,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亟待深化改革。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更新办学理念,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

二、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

1. 服务企业、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课程改革应体现职业发展的要求, 体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反映企业的主要工作实践。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 以完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内容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并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 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要和市场接轨, 建立动态的课程设置体系。职业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社会性和市场性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来, 改变结构单一, 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传统模式, 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 使我们的毕业生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我市太和职校针对市场需求开办的幼师专业和机械加工和焊接专业在市场上就业率达到100%。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 优化专业结构, 新专业的开设要根据社会急需, 大胆尝试开设新的专业课程, 如:计算机操作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电子电工专业及市场营销专业和物业与保安专业、保险业务专业、宾馆服务专业等。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急需人才, 缓解市场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 解决好技术工人断层现象。建立动态的课程设置体系。职业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2. 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需求, 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 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职业性的显著特征, 职业教育的教学涵盖课堂与“车间”两个主要的教学场所。所以必须关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要研究与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决不能重知识、重理论而轻视了职业技能训练。要对着机器讲原理, 对着产品讲技术。例如讲计算机的构造及组装, 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实训室, 每人一台微机, 告诉学生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微机拆开, 把硬件卸下, 然后再组装起来, 并能正常使用。这样的课, 学生肯定认真去做, 技能是练出来的, 学生必须经常上岗实训、顶岗实习, 我们要在教学中实行“做中学”。同时在操作训练中, 要因人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快掌握操作要领, 可以利用实习设备、工具、材料、元件为教具, 直观形象地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讲解演示、训练要穿插进行, 教师要及时纠正指导,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同时还要进行真实的岗位实习, 接受职业训导, 从而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构筑适应社会需求的匹配性接口。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教师还要及时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 使理论教学与技能指导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创新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评价, 不同理念有不同教学评价方式与体系。当代职业教育对教学评价提出新的要求, 教学中不能用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 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应当以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出发, 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标准, 应当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学生一定要依照企业的需求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完善的人格品性, 因此, 评价标准一定要淡化所谓的知识量、成绩等, 要突出学生的多元能力和素养。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要有发展性。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可以采用目标评价、条件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 评价方法可以自我评价、互动评价、校企共评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方法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 要融入企业元素。当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评价要实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评价, 我们的评价要注重对教师、学生的多元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同时除了要对教师、学生的已有表现进行评价外, 还要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潜能、发展方向进行评价。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性, 要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功能价值

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定期举办技能竞赛, 使之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新局面, 这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新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一项重大制度设计, 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专业建设、技能培养起到引领作用。技能大赛是教学成效的检验和展示。技能大赛是考试场, 通过竞赛项目可以检查职业院校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是否突出了职教特色, 是否重视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否把握了企业的新技艺、新知识和新方法等。是对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从学校到企业的全方位检阅。技能大赛是展示台, 参赛选手通过个人的形象和整体的风采, 构成“能工巧匠职教人”的魅力符号, 显示技术、技能和技巧, 显露真活儿、细活儿和绝活儿, 展示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果。技能大赛犹如风向标, 全国性、大规模、有特色、高水平的比赛宗旨, 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 反映了职业教育“导向就业、对接企业、强化技能、重视综合素质”的改革方向。职业技能大赛意义重大而深远, 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高技能人才又好又快成长是其最根本的目的。我市通过大赛彰显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同时通过大赛激发企业慧眼识真才, 激发学校培养“信得过、挑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 推动社会“重普轻职”、“重学轻工”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从而实现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其特色就是在满足基本需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 具备到达某一岗位群需要熟练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的办学要紧紧围绕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 研究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 锐意改革, 只有这样才有生命力, 才能永远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列。

摘要:目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教师难教、学生不爱学, 另一方面, 企业认为学校并没有教给学生工作中必备的技能。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改革,教育内涵力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杨勇.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刍议[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篇6: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

英语写作是一种难度较高的语言输出活动,然而,在现如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并不断重复着传统的学生英语写作模式:教师布置作文内容——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阅作文——作文发还给学生。谈到写作,很多学生都充满了“恐惧感”。即使有部分学生能动笔写写,其中的圈圈点点比比皆是。他们要么写作要点不明确,词汇贫乏,语句不通顺;要么是汉语式的英语写作。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差,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如何增强初中生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加强教材的研究,明确写作教学的任务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的写作编排设计采用写前、写中、写后的过程性写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构思,形成合理的写作思路,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支架”,通过分析写作过程来降低写作难度,减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焦虑感,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信心。教材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策略的培养,绝大多数写作要求与前面的阅读语篇相关,其写作话题和问题特征与阅读语篇类似,是模仿性写作。认真研读教材的编排体系,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设计写作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

二、加强基础性写作训练,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写作任务的布置不能因为考试作文题型而束缚,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写作活动,整体布局写作教学过程。在七年级,教师要强化学生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的训练,引导学生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再到篇,循序渐进地输出语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句子中的大小写、标点的正确使用、书写的规范和整洁等等。

三、加强听说训练,培养语言应用的能力

1.课前的Free Talk。学生轮流参与课前的Free Talk。Free Talk内容可以是说谜语、笑话、小故事、即兴演讲等。负责当天的Free Talk的学生,除了事先精心准备Free Talk的内容外,还要根据Free Talk的主题提出1-3个问题,其他学生再认真听的基础上回答问题。Free Talk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应用的实践机会。

2.挖掘听力材料。在课堂上,我们的听力教学不能仅限于完成设定好的听力任务,还要充分挖掘听力内容,结合本单元主题,创造性改编成口语训练材料,从句子到对话,从对话到文章,为学生营造恰当的口语练习环境。

3.复述文本。在对话和课文上完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标记词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激励学生认真钻研文本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和进行简要表达的能力。

4.重视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子、对话和课文,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增强语感。

四、加强写作的过程性指导,不断提高写作的质量

1.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写作构思,阅读范文分析文体结构,讨论写作主题,提问回答等,可让学生就某一写作主题进行“头脑风暴”,从而收集写作信息,理清思路。比如,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在学生完成了Section B 3a的填空任务后,让学生仔细阅读3a短文,以特殊疑问句的形式按顺序列出短文具体描写了关于长颈鹿的哪些内容。Whats her name?Where is she from?How old is she?Why does the writer like her?Where is she now?这一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了范文内在的逻辑和条理,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梳理出写作提纲,为下一步自己动笔写作做好了准备。

2.在“写作中”。学生拟定提纲、起草初稿、校对修改初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篇章结构和语篇标记词汇,正确使用复杂句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丰富写作内涵。七年级下册Unit4 Dont eat in class.这一单元的写作是围绕“规章制度”来展开的。写作时,要求学生认真分析Section B 2b和3a范文的篇章结构。开头语There are too many rules.Or Can you help me?中间部分陈述具体的“规章制度”,在陈述时,提醒学生正确使用肯定和否定的祈使句、情态动词must/can/cant/have to。结尾部分谈自己的感受Its terrible.(What can I do?)I never have fun.(What can I do?)They make rules to help us.We have to follow them.提倡学生使用定语从句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you can do.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既缩短了写作时间,又提高了写作质量。

篇7: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建

一、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大意义

1.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传授给大学生的骨干课程。近年来,大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了解和掌握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的独特优势。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自身体系较为稳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

形势与政策就是当前的大环境,制约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只有认清当前形势,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才能把握当前政策,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最佳职业发展方向。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穿插讲述职业与就业等相关内容,把现实中的就业形势进行讲解,提高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了解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基础上,把社会需求与个人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在生动的社会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全员工程,学校的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全方位的立体工程,任何一个与学生打交道的岗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易于被大学生接受,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内容是思想政治性很强政策理论性知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现阶段“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把教学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正把这门课的日常管理规范起来。“形势与政策”课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要强化宏观指导,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定期制订教学资料,定期组织课程教学培训,帮助授课教师完成好教学任务。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存在授课计划不详,课时工作量不能有效保证等问题。部分学校只有课程讲授环节,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都需要从宏观教学管理上加以纠正和优化。要尊重“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规律,既要看到这门课与其他课程共同的地方,又要尊重其政治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存在形式单一、方法滞后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也在持续不断进行,但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触网络信息的便利性大大增加,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形势与政策的相关信息,这对课程教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形势与政策”课由于课时较少,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的不少,不能突出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不能有效利用新媒体。如果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势必影响课程教学效果。这种形式单一、方法滞后的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影响都很大。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从研究者调查的结果来看,一些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评价不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但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校制订的教学资料都比较陈旧,不能有效把握最新形势,或者语焉不详,造成学生对这门课讲授的内容一知半解。在授课形式上,存在全部用理论课教学等问题,学生感觉枯燥。在课程考核形式上,学生喜欢更开放的考核方法,而这门课的考核同样采用其他专业课的考试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学现状和授课对象需求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若干对策

1. 精心选配优质师资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干部和辅导员等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在任课教师选配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挑选,改变过去那种只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可以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只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团干部和辅导员都可以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局面。要优化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整合各类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干部和辅导员这几支队伍在擅长自身业务内容的同时,还要有比较全面的素质。辅导员不仅要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和知识背景。要以在职学习培训等为手段对任课教师进行培养,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2. 规范教学管理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校层面的宏观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对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管理中要突出“形势与政策”课政治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当安排实践性教学相关内容,充分利用周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制教学资料,做好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进教材的工作。切实把“纳入教学计划、合理排入课表、明确教学要求、丰富教学资源、健全教学组织、遴选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实行学年考试、计算学分并纳入学籍管理”[2]等环节抓好。

3. 优化教学内容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是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更新的,同时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是有连续性的,更新快和连续性强是这门课程的突出特点。要凸显教学内容的政治性和实效性,不能采用过时的备课内容。授课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政治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既传播了正确的教学观点,又做到了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要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所需所想,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对课程的各个模块要有精心的设计,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政策等要有全新的提炼与总结,这是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4. 丰富教学形式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在课程教学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和专业化。“形势与政策”课课时有限,要根据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精心设计专题。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重点学习讨论若干专题。要更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进行画链接、声光电视、频动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适当采用播放纪录片、宣传片等观看视频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采用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博客、微博等形式,开设热点讨论和新闻综述等栏目,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形式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增加直观性和生动性,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5. 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不断强化教学研究,探索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将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广泛收集与筛选素材,精心编写教案和课件,教研室内部定期进行交流讨论,将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研究教学内容过程中,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研究,紧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准确抓住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结构和兴趣。同时,注重将时事热点内容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内容相结合,把握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与敏锐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量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3]。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胡鹤玖,刘福州.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篇8:深化政治课改革推进课堂实效性

深化思想政治课堂改革,推进课堂实效,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为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给学生贯彻“政治教学,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还有很多弊端,没有严格遵循“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基本表现为认识不足,没有具体地落实,贯彻力度不够。优秀的品德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要贯彻“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一定要让学生清楚下述问题:1.如何成人;2.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教师要全力推进政治课程改革

1.一定要把推进政治课程改革当成教师的首要责任。我们要向课堂要质量,就要把课堂的45分钟充分地利用起来。

2.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一定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引导学生与老师、同学、书本(教材)进行交流。这同样体现了向课堂要成绩、要效果的基本理念。

4.一定做到统筹兼顾,要创造各种机会,根据学生每个时间段的成长特点,促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是推进政治课程改革的基础措施。

三、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制,深化思想政治课堂改革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思想发展相一致,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本性以及本质。我们要深化政治课堂改革,就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遵循全面推动学生发展的原则。

四、调查并分析政治课堂改革的措施

调查分析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最为理想的措施及方式,其包括以下几点:1.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措施的调查及分析;2.要提高学生调查分析的能力。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的理论教学环节,要挣脱常规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题性的分析探究。

五、物化的形式

物化形式是显性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最为理想的方法。“物化”是把教育教学的深层内容以物的状态去体现,因此构建完善的育人背景,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体会正能量。挣脱传统的思维模式,跟上时代脚步,才可以实现科学发展。若想达到育人的终极目标,那就一定要深化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一定要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持续革新教育教学模式。

六、推进课堂的实效性,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要:1.组织好教学,目的是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特长,便于学生自己学习;2.要善于辅导学生,教师不应一味地去讲解知识,而是提供多种方法或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包括书、参考资料、实验工具、教具等。

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做到以上几点,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特别是以下三个观念。一是急于求成的观念。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究因识果,体察求索。二是潜能的认识观念。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三是人性的观念。教师要对学生持有积极、信赖的态度,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学习、自我实现的愿望。

上一篇:经典的优秀英文自我评价下一篇:番禺游玩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