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优秀教案设计

2024-04-29

桥优秀教案设计(共8篇)

篇1:桥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相关的词语、句、段揣摩人物的心情,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读,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出示课件)观察画面,谈谈感受。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谈话导入,激发学趣。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今天所学习的《桥》这篇课文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桥)

3.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洪水肆虐的场面,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内心受到震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又为下面的细读感悟打好基础。)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篇课文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灾难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1---6段,找出描写雨和山洪的句子,反复读看你体会到什么?(指名)

2.读悟第一自然段。(幻灯出示)体会雨的大,雨的猛。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到雨水的有大有猛,能更好的为下面细读感悟人物品质打好基础)

(过渡)就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慌不择途寻找逃生之路,是谁给了他们一线生机?是谁指引他们从死亡谷迈向生命桥呢?

是谁?——老支书!(男生)

是谁?——老支书!(女生)

是谁?——老支书!(全班)

三、细读7---23段,感悟人物品质。

1.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上百号逃生的人群,年迈的老支书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静心的默读课文7---23段,划出描写老汉动作、语言的句子,用心的体会老汉是怎样的人?边读边做批注。

2.生专注默读,师巡视参与。

3.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如:说到冷静、果断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师:你从哪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2)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冷静、果断”?

(3)幻灯出示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4)指导感情朗读。

四、紧扣主要段落,借助想象提升人物形象。

1.师:太可怕了!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桥的这一边只剩下他们父子,想象一下此时老汉最强烈的愿望是什么?

2.普天下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请用你的朗读把小伙子推上桥——(生)少废话!快走!

师:请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生)少废话!快走!

师:请竭尽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生)少废话!快走!

3.师:一切都晚了,儿子被洪水无情的冲走了。此时,老汉似乎要说些什么?如果他能喊出来,他会喊什么呢?(你不愧是我的儿子。好样的,儿子。谁让你是我老汉的儿子呢。儿子,我对不起你。)

(设计意图:此环节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物的处境,感同身受,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是三次的推上桥,使学生感动——揪心——震撼——呼唤,掀起高潮。)

4.师:此时,任何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猛然一个浪头把老汉吞没了。谁来读读24—27段,记住这刻骨铭心的一刻。(指名)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五、创设情境,赞美英雄。

(音乐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啊!请用你的语言表达对老汉的敬仰,或安慰一下失去丈夫和儿子的老太太。

(设计意图:一曲《公仆赞》情真意切,在字字句句中进一步再现、丰满、提升人物形象。学生感动了,内心被人物的精神所折服。)

六、作业超市:

1.2007中央电视台举办“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请为老支书写一份申报材料。

2.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篇2:桥优秀教案设计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题“桥”所蕴含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揭题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

2、学习词语,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2)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用波浪线划下来。(学生交流)

(1)反馈评价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2)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3)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从“跳舞”一词里,你读懂了什么?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狂如魔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出示课件】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第6到13自然段,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老汉是怎么做的?请用横线划出。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稳如山)

【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3、反馈交流

怎样的朗读才能显出老汉像一座山?

3、在这危难时刻,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课件】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指名朗读,评价)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4、小结: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稳如一座山。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第14到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3、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他像一座山。),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五)再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

【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六)作业布置

1、巩固生字、新词。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七)板书设计:

洪水

狂如魔

老汉

篇3:《桥》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 从字里行间感受老汉大山一般深沉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把死的危险留自己的高尚情怀, 即感受老汉的人性美。

3.粗略地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感受洪水的可怕——打破了和谐之美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一文的精美句子:“溪的两边, 种着几棵垂柳, 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 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 是那么美, 那么自然……一条小小的木桥, 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 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 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引导学生美读, 感受和谐之美、幸福之美。

2.谈话:小桥还是这样的小桥, 人家还是这样的人家, 只是——一天黎明, 流水突然咆哮起来, 变成了势不可挡的洪水——播放洪水的声音, 引导学生想象洪水来临的后果, 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研读洪水, 洪水是魔——死亡在逼近

1.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浏览课文《桥》 (板书“桥”) , 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读一读。

2.交流反馈:这只是一般的洪水吗?

指名3~4个同学朗读, 读出洪水的可怕, 读出洪水的凶猛。

出示关于洪水的句子, 引导学生回环朗读, 深入感受:

◆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 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 呈现出来的只是一般的洪水吗?请你读出那份可怕: (第一组读: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挡。)

这只是一般的洪水吗?请你读出那份可怕: (第二小组读: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只是一般的洪水吗?请你读出那份可怕: (第三小组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提示:“跳舞、狞笑”本是人的动作和神态, 在这里, 是人的动作、神态吗?是什么? (是魔鬼的笑声, 这是野兽的舞蹈, 这是死亡的威胁!)

3.引导学生想象:这样可怕的洪水, 又是这样的黎明, 将会是怎样的后果?

三、感受桥的重要—— 危险的救命桥

1.引导学生找出睡梦中人们逃生的语句。

南面有路吗?引读:“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东面、西面有路吗?没有!人们只得“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2.感受木桥的重要:对乡亲们来说, 此时此刻, 木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逃生的桥, 活命的桥, 木桥成了一百多号人、成了整个村庄唯一的希望!)

四、感受老汉形象——他是一座山

1.想象:这样窄窄的小桥, 这样可怕的洪水, 这样危急的情况, 这样慌乱的人们, 又是这样一齐向小桥拥过去, 后果是什么?

是谁, 在关键的时候起了关键的作用? (板书:老汉)

2.朗读课文7~13自然段, 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感动的地方好好地读一读。

3.交流:关于老汉的描写, 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在这些惊慌的村民的眼里, 老汉像什么? (板书:老汉如山)

哪个动作, 让你感觉到此时的老汉就像一座山? (站) 老汉怎样地站着? (感受老汉的镇定、威严、可靠)

②引导学生猜测老汉的内心世界, 感受一个老党员、老支书舍已为人、临危不惧、尽职尽责的情怀。

③品读句子。谁来轻轻地读读这句话?你该怎样读它?“像一座山”, 你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读出老汉的威严, 读出他的临危不乱, 读出他的镇定)

④课件出示作者的原句:“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 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他像一座山。”

引导学生轻轻地读一读。

4.提问:读到哪里的时候, 心会久久难以平静?为什么?

引导学生设想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汉在危难情况下的种种可能的行为, 然后教师深情地引导学生朗读:但是——

①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他——“像一座山”!

②木桥前, 没腰深的水里, 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他——“像一座山”!

③木桥前, 没胸膛的水里, 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板书:老汉:爱民如子)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教师激情地: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边?老汉的心里, 装的是谁?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指名读。 (读出老汉对乡亲们的关心与提醒, 读出老汉的威严和命令)

五、感受老汉形象——他是一个父亲

1.除了老汉, 课文还写了谁?默读15~22自然段, 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语句, 细细地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让学生感受到:老汉的行为, 小伙子的态度, 似乎充满了矛盾。

2.呈现原文最后4个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 让学生明白:老汉与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

3.品味老汉和小伙子的动作, 设想其复杂的内心世界:木桥前, 他们可能说些什么呢?先补充完整, 再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 说:儿子啊,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 说:父亲啊!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 说:父亲啊!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 说:儿子啊!

引读, 交流:此时此刻, 你又明白了什么?

4.替换词语, 深情朗读:把文中的“老汉”换成“父亲”, 把“小伙子”换成“儿子”, 深情地朗读, 进一步感受老汉“爱民如子, 父子情深, 生死关头却把生的希望给了乡亲们”的高尚情怀。

六、感受老汉——桥的形象

1.教师叙述:“突然, 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倒掉的是什么? (小木桥) 但是, 另一座“桥”却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这, 又是一座什么桥? (让学生感受到老汉就是一座桥!)

2.给石桥取名, 深化理解。洪水过后, 人们在小木桥倒塌的地方, 又建起了一座新的石桥。你准备给它取个什么名字?为什么?

3.体会文章的写法:本文是为了写桥而写桥吗?那前面的有关洪水的描写、小伙子的描写, 能少吗? (用来衬托老汉的形象, 烘托他的大山般的临危不乱、舍已为人)

七、拓展理解, 注重积累

1.引入新闻报道《雪灾中温总理的足迹》, 学生细细品读, 在字里行间感受总理的不辞劳苦、临危不惧、情系百姓的情怀。

2.点拨:我们忘不了大山一样的老汉, 也忘不了临危不乱的总理。2007年年底那一场持续将近一个月的雪灾, 那些电力职工, 那些铲雪官兵, 那些温暖的问候, 那些真诚的关切……他们就是一座桥, 一座架设在灾区人民心间的爱心桥、民心桥!

深情地朗读课题。

3.学生谈自己对桥的认识。

4.课外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丰碑》。

篇4:《桥》教学设计

【关键词】桥;共产党员;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这篇小小说。上节课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归纳一下这篇小小说的主要内容,请你翻开作业单,说说。

二、体会写水的词、句子,感受形势危急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描写洪水的词语谁来读?字正腔圆,尤其是这个势不可当的当字,读得很准。当就是阻挡、抵挡的意思。所以这个成语也可以写成势不可挡。

我们接着来看“咆哮”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你猜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此时咆哮的洪水像什么?

1.山洪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源于黎明时分,雨突然大了。文中哪两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雨大?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2.文中还有一些描写洪水的句子,请小声地读一读。读完这些句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层次推进过程看来大部分孩子没有感受,别急,看看有哪些词刺激着我们的眼球?

3.假如你身处这样的险境,凶猛的洪水把你重重包围,你心情怎样?全班齐读。

三、抓对比,感受人物形象

师:此时,洪魔的恐怖笼罩着整个山村,在突发的山洪面前,乡亲们和老支书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勾画出关键词语,在表格中填写。

师:好,孩子们,我们来看,你们找到了哪些描写乡亲们表现的词语?

师:我们来读这些词,如果我们把乡亲们的表现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惊慌)

师:那写老支书的词语呢?

师: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归纳老支书的表现,那就是——(镇定)

师:乡亲们惊慌失措,老汉镇定自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人们很惊慌,老汉很镇定(惊慌镇定)

师:对,作者就是用村民的惊慌来反衬老汉的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答)

师:对比手法——也是本篇小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师:我们来对比读一读。1、2组乡亲们,3、4组老支书。

师:面对肆虐的洪水,面对惊慌的人物,老汉像一座山,他镇定指挥。

四、抓对比,父子情

师: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在逃生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文中哪句话写了这幅画面的内容? 读了句子,你体会到老汉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让生自己陈述,老师不打断。

师:老汉为什么愤怒地揪出这个小伙子?孩子们,想一想,排在后面意味着什么?老汉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这样做有必要吗?是的,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要求党员将死的危险扛起来,这样才能避免再次陷入慌乱。带着我们的理解读这个句子——

师:在老汉的指挥下,逃生队伍有序过桥,可我们想想老汉揪出的是谁啊?

师:你从课文哪儿知道的?在课文的结尾处,我们才恍然明白: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老汉揪出的竟是自己至亲至爱的儿子,我想用“无情”来形容这位父亲,你们同意吗?

师:是啊,这看似无情的一吼,这拼劲全身力气的一推,包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你有话想要问问这位老父亲吗?

师:问得好,谁来替老汉回答

师:你触摸到了一位老党员的心,你感受到了一位老父亲的情。

读句子:老汉吼道——

五、结束,点题

边读课文,(音乐)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孩子们,齐读。

那窄窄的木桥没有了,那个曾经在人群中奋力求生的兒子没有了,那个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没有了,肆虐的洪水也没有了……一位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老太太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她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对自己的丈夫倾诉;老太太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她有万语千言想对她深爱的儿子倾诉: 此时,乡亲们也来了,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想着自己爱戴的老支书,他们也有千言万语想要对他诉说,孩子们,动笔写下来吧。

汇报交流。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乡亲们,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乡亲们搭建起了一座生命桥!

篇5:桥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所在的第四组课文都是围绕“感人事迹”展开的,无论是哪个年代都有令人感动的事,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篇课文需要学生在朗读中进入作者所描绘的那种情感,抓住令人感动的瞬间并认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上已有一定的基础,可以较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感情,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没有面临过**或者灾害,因此较难把握**或灾难时期人们所拥有的情感。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课外补充,也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课文时入情入境,与作者交流,与文中的人物交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写“肆、揪、瞪、搀、祭、奠、咆、哮、疯„„”等2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令人感动的瞬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读课文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互相交流身边的感人故事,体会那些令人震撼的情。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并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

五、教学准备 教学ppt、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身边的感人事迹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曾经学习过《赵州桥》这篇课文,有谁还记得这座桥吗?

预设1:记得,那座桥很雄伟,是中国人的骄傲。

师:看来那座桥深入人心呀,都过了两年同学们还记得这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关桥的文章(板书课题:桥),但这篇课文可不仅仅只是写一座桥那么简单,同学们想知道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吗?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完这篇课文的第一感受。当然,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课文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整篇课文,下面老师每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余的同学专心听,指出他们哪里读的不准并在课文中圈出生字,想想怎么记住他们。

(学生读,读完后由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和不足,互相交流)

师:刚刚同学们都很流畅的将整篇课文读了下来,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认不认识这些字。

(课件展示生字词:咆哮、疯、狞、淌、肆、揪、豹、瞪、呻、膛、搀、祭奠,让学生开火车认读这些字词,然后问他们如何记住这些字词,在记忆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生说完一个字就让全班学生用手指在空中写一遍这个字)预设1: “咆哮”是指发出的声音很大,所以都是口字旁。预设2:“揪”是提手旁加一个“秋”字。

预设3:呻吟声是从嘴巴里发出来的,所以是口字旁。

预设4:胸膛是指胸脯那一块,所以都是月字旁。“膛”就是月字旁加一个“堂”,读音也一样。

预设5:“祭”字上面不是“夕”字,而是“夕”字多了一点。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记住这些字词的好方法,也提醒了别的同学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再集体来朗读一遍这些字词。

(三)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师:认识完字词后老师想问问你们这篇课文仅仅是写一座桥吗?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心里面的第一个感受是什么?有谁愿意来说说的?

预设1:这篇课文不仅仅是在写一座桥。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很感动,被那位老人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

预设2:我觉得那位老人很伟大,在生死关头竟然能把生存的机会先让给别人。师:看来大家都被那位老人感动了,老师也不例外。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的久点,没有人不喜欢生命,但是在生死关头老人竟然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别人,他的心灵该是多么的高尚呀。说到这,老师有个疑问,老人是在什么样的生死关头将生存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呢? 预设1:是在面临洪水的时候。

师:这个洪水很恐怖吗?有多么恐怖?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恐怖的句子来,让老师知道这是怎么危急的生死关头!预设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看出雨很大呢? 生:像泼,像倒。

师:很好。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泼过水?在脸盆中放满水在整盆泼出去,想想看,有一种什么感觉。作者说雨下的就跟泼,跟倒一样,这雨该是有多大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个句子,注意读出雨下的非常非常大。预设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师:这句话也很好的写出了洪水的恐怖。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课件展示:山洪咆哮着,从山谷冲了下来。)大家分别读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感受? 生:第一个句子用了比喻,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更能写出山洪的恐怖和速度快。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作者将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不是一只而是一群,从山谷狂奔而来,大家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呀,万马奔腾,光是马蹄声就可以让山谷震三震,作者还在后面加了“势不可挡”,更是说明山洪的恐怖和速度快,挡都挡不住!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注意“咆哮”、“势不可挡”这些词语,读出山洪的恐怖,读出你们的恐惧!预设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同学们的身高大概在一米四左右,那洪水的高度竟也有一米左右,如果同学们也在那个村庄的话,洪水几乎已经淹到了你们的胸膛!这句话里还有一个词语用的很好,你们觉得是哪个词语呢? 生:跳舞。

师:老师也觉得这个词语用的很好,但是老师想不明白为什么洪水会跳舞呢? 生:因为洪水很大,在地面上乱流,看上去像是在跳舞。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同学们平常看舞蹈节目是不是觉得很优美,舞者的整个身体都像是有灵魂似的在舞动,但是现在洪水竟也像舞者似的在地面上跳舞、肆虐,冲垮着地面上的建筑物!这样的跳舞还好看吗!还优美吗!老师只觉得这个舞蹈很恐怖,你们说呢?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这个舞蹈不是优美的,而是恐怖的!预设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大家知道“狞笑声”是什么样子的吗?有谁来表演一下?这位同学模仿的真是惟妙惟肖呀。老师听了之后都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读出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来。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很仔细,将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都找了出来。看了这些句子老师终于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危急的生死关头,洪水是那么的恐怖,威胁着村民的生命。村民们该怎么办?他们难道就只有等死了吗?不,还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只要过了那座桥就能保住他们的生命!于是村民们都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在木桥前,人们看到了谁呢?(老汉)课文中写到“他像一座山”,说说你看了这个句子后有什么感觉。

生:老汉给人一种很沉稳,很安心的感觉,放佛只要他在洪水也不算什么。师:对,老汉就是一座山,他冷静沉稳,在洪水面前还能保持镇定让村民们排队过木桥。就在村民们排队过木桥时,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呢? 生:有人插队了。

师:对,有个是党员的小伙子竟然插队了,老汉很生气的把他揪了出来。从哪里看出老汉很生气呢? 生:老汉凶的像一只豹子。师:(课件展示豹子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豹子,长得十分的凶猛,将老汉同豹子相提并论足以说明老汉是多么的生气。同学们,你们生气吗,在这种危险时刻竟然有人插队!生:生气!

师:老汉也是,他生气的将小伙子揪了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面去。终于,村民们都安全的过了木桥,这时洪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可他还是不走,而是用力将那个插队的小伙子推上了木桥。可是,很不幸的,洪水冲垮了木桥,小伙子被洪水淹没了,又一个浪头过来,老汉也被洪水吞噬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汉为了全村人的性命抛弃了自己的生命,他是多么的伟大呀!可是大家看最后三段,有谁愿意来朗读一下?

师: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在洪水中丧生的两个人,那个插队的小伙子和那位老汉,这两个人竟然是她的丈夫和儿子!看到这,老师震惊了!你们呢? 生:我没想到那个插队的小伙子竟然是老汉的儿子。老汉真的是太伟大了,为了全村人的性命他可以放弃好多。

师:老汉是那么的伟大,也许有人会说他无情,但是他除了是一个父亲,更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是全村人的希望,他不能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放弃全村人。当村民们都走光时,他的责任完成了,这时他用力的将儿子推向木桥,希望能保住儿子的一条命,可是天公不作美,儿子被浪头吞没了。看着儿子被洪水无情的吞噬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却没有时间喊出来。如果你是那位老汉,你想要喊些什么?

生:儿子呀,父亲对不起你,可是我们是党员啊,要以村民为重啊儿子„„ 师:老汉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宗旨,他的心灵是那么的伟大。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老汉的崇敬之情再来朗读一遍课文。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师:老汉在生死关头将生的机会让给了村民,他的无私、崇高让人感动;最后的瞬间他将生的机会让给了儿子,希望儿子能活下来,虽然这个心愿没有达成,但他的父爱也让人感动。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想对老汉说吗?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再请同学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被老汉的无私,舍己为人所感动,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回去后搜集一些类似的事迹,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节课就到此为止,下课。

七、板书设计

16、桥

篇6:桥 教案教学设计

1、课前谈话。

2、板书课题。

3、复习旧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想象画面。

2、交流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

提问:课文读完了,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过度:透过语言文字,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画面。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来感受肆虐的洪水。(板书:洪水)

三、精读品析,读悟生情。

(一)感受洪水的肆虐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请同学们拿起笔,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相机品读重点词句。(屏幕出示相关的六个句子)

①品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a)雨怎样大?“像泼。像倒”四个字,两句话,除了让你感受到雨大,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b)指导朗读。

②品读“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③品读另外四个句子。

(二)体会人们的惊慌。(过度:洪水像恶魔,席卷了村庄。这时人们的反应怎样,在文中找答案。)

(板书:如魔人们)

1、指名接读“人们翻身下床……往南跑。”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的反应又是怎样?

2、指名接读“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只能怎样?

3、指名接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从以上句子中,你感受到人们怎么了,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板书:惊慌)

5、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本能,可逃生有路吗?路在哪里?(生答)屏幕出示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6、齐读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7、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想说?

8、小结板书:(板书:==)

9、洪水肆虐,人们惊慌,这本不牢固的木桥能助人们逃生吗?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谁出现了?

10、这时,人们看到了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是怎样做的?(板书:老汉)

(三)领悟老汉如山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请同学们继续往下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生自由说,师不作评价。)

2、小组学习,感悟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透过老汉的言行,你们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在小组内用心地读,细细地体会,作好批注。)

3、汇报交流,相机品读重点语段。

A、交流第8自然段

B、交流第10自然段。

C、交流第15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师提示:(你就是老汉,你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D、交流第20自然段

4、深情诵读小诗。

学到这里,我想老汉如山般的形象一定刻在了同学们的心中。(板书:如山)老师也被这座平凡而又伟大的山感动着、震憾着,所以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深情齐诵。(屏幕出示小诗)

师生齐诵小诗。

四、寄托哀思,升华情感。

1、引读结尾部分。

过度: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

2、练笔(屏幕出示祭奠画面,音乐起)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泪眼婆娑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请同学样拿出学习卡,接着往下写。

3、交流

4、小结: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

四、作业

1、选词填一填

先人后己鞠躬尽瘁心潮澎湃

读了《桥》这篇课文,我()。文中的老汉在关键时刻(),十分感人。老汉()的高尚品质犹如一座丰碑,永驻人们心中。

2、精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篇7: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整合设计中,有一项是桥的教学系列:《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以及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两篇文章,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从知识到审美,从课内到课外,再用课外的事例来检验课内知识,这样,对桥的文化更加深了理解。

《桥之美》是带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中国石拱桥》这篇规范的说明文不同。《中国石拱桥》从桥梁专家的角度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发展等,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桥之美》从画家的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作目的不同,采用的写法也不同。这篇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当初选这篇文章作重点研讨,一是这篇文章语言很优美,师生都很喜爱。二是桥在从化并不少见,著名的桥有街口大桥、神岗大桥、流溪河彩虹桥等,容易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桥之美。因而,准备阶段,我除了上网下载风雨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片外,还专门带着数码相机去拍一些从化有名的桥。最有收获的是在离街口城区不远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发现一大群白鹭在湖面活动。以前在从化电视上看见山塘水库有很多白鹭,已深为从化自然环境的优越感到自豪,想不到这么近的地方也有白鹭,景色这么美。白鹭悠闲地在觅食、栖息、飞翔,那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灵感一来,觉得白鹭在我的图片中应占很重要的地位,桥有了白鹭就会更有生命力,我可把它引申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事实上在课堂里也这样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化的青云公园情人桥、街口大桥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很有亲切感,因而对桥之美的理解也发挥得非常好。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了解一些美学常识。

2、学会与文本对话,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理解文章内容 。

3、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与文本对话,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难点】

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自读课。多媒体展示各种桥的图片,直观形象,方便学生欣赏桥之美。

《桥之美》涉及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咀嚼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宜鉴赏性朗读。在朗读中贯穿课文内容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深究,实施美育渗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设计意图

收到的效果 一、情境导入:

艺术大师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你留意到我们周围事物的美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图片上的桥美吗?说说你的看法。

(多媒体出示从化青云公园的情人桥 ,让学生议论评点。)

小结引出:桥,并非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是充满魅力而又极具美感的。在画家眼里,桥的美又在哪里呢?让我们随着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一起来对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欲望。

把我们的审美与画家的审美联系。 学生果然很熟悉这座小桥,能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桥的美,还注意到桥与周围景物的联系、配合。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思考:

1、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可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和阅读感受等方面谈,畅所欲言。)

学生谈完后,老师着重指出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

《中国石拱桥》说明为主,以科学、平实的语言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知识,而《桥之美》侧重于写景、抒情,诗意的语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文中列举了哪些桥作为例子说明桥之美?

(让学生按顺序找,并给找到的桥一个名称。)

明确:课文提到的桥有小桥流水人家 (诗中桥)

乌镇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长桥、山区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文学作品中的桥) 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

不限制学生的回答,有道理即可。

教师总结时强调从语言上去比较,因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品赏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找准这些桥,为下一步围绕这些桥而进行的品读感悟作好准备。 部分同学还没有显示自己的朗读个性。

学生的回答各个方面的都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生基本上能找到这些桥,并能给它一个名称,但有时需教师适当的.提示。

三、品读感悟

选读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边读边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做上记号。

研讨:你能理解画家为什么说它美吗?如不理解,你的疑问是什么?

给出示例: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品味理解: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让学生依靠文本,尽情畅谈。可单纯说自己的感受,也可结合自己掌握的绘画或者美学知识来说,更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深入理解吴冠中文章人生小品的特色。)

小结:桥之美表现在哪里呢?(出示几幅图片重现桥的形象小桥流水人家之桥、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南京长江大桥,风雨桥。)

美点赏析:文章第4段

板书归纳: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之美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从第5段开始,桥之美的含义丰富了,由桥的形式美说到了内涵美,要引导学生发现。然后,再出示一系列的图片加深印象《清明上河图》(有桥的局部图)、索桥、钱塘江大桥、街口大桥、神岗大桥,从课文的桥说到学生熟悉的当地的桥,图上标上课文提示性的关键语句。 这也是自由开放的活动,好像范围很阔,但师生交错地说,将很有意思。

让学生有话可说,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指导学生学会归纳。

直观形象,方便理解。从课内到课外。

用课外的、学生熟悉的桥引证课文的美学观点。

学生能说自己理解的话,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多数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的叙述能力还需训练,个别同学能理解,但表达不出。

如有时间,让学生归纳效果会更好。

学生好象对精美的图片兴趣较大。特别是本地的桥,眼神流露出兴奋、自豪。 四、赏美活动

出示从化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的图片。图片上有湖水、长直桥、湖边住宅、背景还有山,其中最显著的中间部分有一大群白鹭在栖息、觅食、翱翔。

让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和得到的启示谈谈自己对这幅图的看法。

教师启发引导:画面上的桥也许不美,但平静的湖水,宁静的住宅和山配合着桥给人多么舒适的感觉,特别是一群白鹭给整个画面增加活力,使画面更美。白鹭能悠然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那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才是最美的。 进行审美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理解美的深刻含义。

强调21世纪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生的想象能力还算丰富,从化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能影响孩子们。 五、小结归纳

桥之美的含义:(关键句)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形式美 内涵美) 让学生从文本中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桥之美的深刻含义。 如时间充裕,让学生去归纳效果也将会更好。

六、拓展延伸

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文章具有人生小品的特色,有人说:人生如桥,学了《桥之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或认识谈谈。 从生活中桥的联结、沟通的作用,赋予桥这个词语以联结、沟通的意义。 学生也是有话可说,阐明的意义较大。 七、学习总结

《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要学会品赏文章的语言,能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掌握方法。

【本课教学成功之处】

1、准备充分,制作的图片吸引学生,比单纯由文字去说效果更好。

2、师生配合较好,放得开,拓展延伸不离文本。

3、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特长去设计,展示师生的特色。

4、教师导的技能有了进步。

不足之处:

1、朗读活动还不够充分。

2、能让学生说的最好不直接由教师推出答案(担心时间问题)。

篇8:人行桥动力设计

人类是对振动十分敏感的生物, 不过幸运的是现有研究表明, 人在行进中对振动的耐受力要比坐在建筑物内高一些。设计一座行人完全感觉不到振动的桥肯定是非常不经济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合理的途径是将振动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研究表明, 在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要素中, 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主要因素是加速度。因此, 各国规范的行人过桥的舒适度指标普遍用桥梁最大加速度值来划分。如果人行桥横向自振频率高于1.3Hz, 竖向频率高于5Hz, 可以不考虑振动问题, 反之应进行动力设计。

自英国伦敦千禧桥、法国巴黎Solferino桥等人行桥相继发生过量的振动后, 欧洲各国加强了对人行桥振动的研究和相应的动力设计规范 (指南) 的修订工作。德国人行桥设计指南EN03 (2007) 吸收了2000年来的新的研究成果, 采用桥梁自振频率与行人承受的峰值加速度限值相结合的方法规定舒适度等级。按照这一方法, 动力设计应首先验算人行桥自振频率是否在1.25~2.3Hz、横向0.5~1.2Hz的振动敏感频率范围之内。如在这一范围内, 应根据不同行人稠密度等级确定动力荷载的行人密度。然后按相应的行人密度和指南建议的方法验算峰值振动加速度, 并按表1的限值来判定竖向和横向振动的行人舒适度。本文通过对一跨结构、多跨连续结构在不同约束情况下结构频率计算, 探讨我国人行天桥动力设计。

1 算例

⑴一跨简支梁:计算跨径为43.8m, 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双室等高钢箱断面, 梁高为1.7m, 计算模型如图1, 各约束情况结构频率如表2, 墩梁固结情况下上部结构一阶竖弯如图2。

⑵多跨连续结构:跨径组合为7.2+37.8+64.2+41.3+30+30m, 其中7.2m为挂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五室钢箱断面, 主跨为3.0m等高截面, 其余跨为2.2m截面, 计算模型如图3, 各约束情况结构频率如表3, 主跨两主墩与梁固结情况下上部结构一阶竖弯如图4。

2 分析

根据《EN03 (2007) 》首先要确定敏感频率范围。在简支及固结情况下, 算例1、算例2横向振动频率均不在敏感频率范围内, 横向振动满足要求;而竖向频率在简支状态下, 算例1、算例2均落在敏感频率范围内, 需进行人致动力响应分析, 以单人和人群共振荷载情况下结构所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响应来评估其振动舒适性, 若最大加速度响应小于行人能够容忍的最大加速度指标, 则认为人行桥的人致振动问题满足要求, 否则应该对结构进行修改或者安装阻尼减震设备。

根据《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规定的“为避免共振, 减少行人不安全感, 天桥上部结构竖向自振频率不应小于3Hz”。

根据简支梁桥频率估算公式, (式中l为结构的计算跨径, 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I为截面抗弯惯矩, m为结构单位长度质量。) 可知

⑴频率与跨径的平方 (l2) 成反比;

⑵与成正比, 而截面尺寸特别是抗弯截面高度对I值影响最大。

如上表结果及估算公式, 在简支状态下, 跨径较大时, 仅依靠主梁自身刚度, 结构竖弯基频只有2.0左右, 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墩梁固结, 利用墩柱桩基对主梁的约束作用来提高主梁竖弯基频虽然满足设计要求, 但同时增大墩柱、桩基截面内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座不同结构形式、不同约束条件下的人行桥的结构动力特性计算, 并参照国内外相关人行桥设计规范, 探讨人行桥动力设计。

关键词:人行天桥,动力设计,人致振动

参考文献

[1]人行桥的振动与动力设计.陈政清华旭刚编著

[2]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上一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下一篇:电白县第四中学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