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题材的作文

2024-07-05

感动中国题材的作文(共14篇)

篇1:感动中国题材的作文

自去年11月评选活动启动后,中央电视台联合本报等40余家报纸和杂志,共收集到全国各地推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的资料500余份,推选出以袁隆平为代表的20多个候选人。此后,中央电视台从11月20日开始,在《东方时空》中展播候选人的事迹,在经过组委会与专家推委会推敲评定以及观众、读者、网友的投票后,最终确定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央视主创人员介绍说,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仍旧是以“感动中国”为评选标准,“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多么不同,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感动了公众,感动了中国”。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个人对国家、社会应该担当起的责任;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与袁隆平、刘翔等名人相比,有几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但在过去一年中,他们却以自己非凡的业绩与举动——DD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徐本禹,放弃读研到西部支教穷大学生徐本禹没想过自己会当选“感动中国人物”,他来北京之前甚至不清楚有这个评选。“我只知道让我来参加一个晚会。”为此,他还专门跟贵州省大方县(他支教的地方)县长学了一首山歌。面容黝黑的徐本禹告诉记者,他没有想过要“感动中国”,“(获奖)像做梦一样,我就是平平常常一个人,做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儿。”年7月11日,一篇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出现在因特网上的“天涯论坛”上,内容是关于一个学生到西部农村支教。后来几个月间,几十万人点击了它,几千人发跟帖,还惊动了一位省委书记,改变了几百名孩子的命运。那个支教者就是徐本禹。当初奔赴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22岁的徐本禹只为“喜欢教那些孩子”,为此他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天涯论坛上有人发回帖说:“徐本禹应该改名,叫汝本愚,意思是说,徐本禹你这么做很蠢啊!国家培养一个本科生的成本需要4.5万元,这还不包括学生家庭的投资。回报社会应该有很多方式,可是你徐本禹却选择了性价比最低的方式,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原理!”而徐本禹说:“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正因为感动,徐本禹去了,正因为徐本禹去了,大方县的为民小学和大石小学变了。徐本禹曾经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豪言壮语的许多学生眼泪夺眶而出。在得到很多支持和资助后,徐本禹仍然是那个记着“我娘讲的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的山东农村小伙子。他会哭,会笑,会痛苦,也像许多男生一样为失恋而烦恼。徐本禹说,一根火柴本来只是为了能发出自己的一点亮光,但它点燃了整个天空,可火柴还是那根火柴。梁万俊,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瘦削,短发,一身军装,梁万俊普通得令人多少有些失望。作为空军某部特级试飞员,梁万俊因为2004年7月1日的一次特别飞行跃入人们的视野。那天下午1时09分,梁万俊驾驶新型战机飞上蓝天。当他做完第一组试验后,突然发现“本不该动的功率箱油量在下降”,飞机正在漏油。仅4分钟后,梁万俊就听不到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了———飞机失去了动力。

篇2:感动中国题材的作文

“妈妈,别走。”尽管母亲关门时已经很小心,但是还是惊动了女儿,“乖,妈妈去给别人治病。”“可是”女儿说,“听说病毒很可怕,会传染,会死人……”顿时空气充满了安静“妈妈不怕,我会安全回家的,好吗?”母亲说。女儿向妈妈微笑,母亲也回了一个微笑。母亲一下把女儿拉到怀里。

早饭后,母亲要走了,女儿却拉着母亲的手,不让他走出家门半步。母亲把女儿抱起来,摸了摸女儿的头发,慢慢地说:“我要帮病人,我要帮,我要帮中国。”“我……”女儿说不出话来。“只有我去了,你才能更早的自由”“好……吧……”母亲放下女儿,走向车子,女儿看着母亲的背影,大颗大颗的泪水从眼中涌了出来。

篇3:感动中国题材的作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乡土题材的新闻传播面临巨大挑战, 只有因势而变、顺势而为,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话语权和影响力。[1]乡土题材的新闻以农业技术或小人物、小事情为主, 对普通的受众而言在内容或情节上不具备吸引力。乡土题材的新闻要想吸引足够的受众, 就需要从乡土题材中挖掘出感人的因素, 采用艺术渲染使得受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 从内容和形式上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使乡土题材的新闻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一) 随意性

人们在阅读新闻时, 很少主动寻找某一个专门题材的新闻内容来阅读或观看, 因为新闻信息的特点就是报道事实, 而实时事件并不会根据受众的喜好来发生。另外, 新闻也不同于法令文件那样具备强制传导的性质。除非发生了对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事件, 一般情况下, 新闻主要是报道当地一些琐碎的时事。受众在阅览时并不需要带有什么特定的目的, 选择什么内容全凭受众自己的喜好而定。

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形式死板并且内容枯燥、生涩, 甚至令人感觉无聊的新闻必将失去受众的关注, 甚至受众在碰到这类新闻时会选择直接跳开, 令新闻彻底失去了传播意义。

(二) 交融性

人是具有感性认知的, 新闻内容通过新闻媒介传播给受众之后, 受众往往会凭借个人的感知和理解对新闻内容作出评判。此时, 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受众的心理活动融于一体, 影响着受众的精神世界。并且这种影响绝不是孤立的, 受众与身边的亲人、朋友往往会就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评价、讨论。在这种情感态度汇聚交融的情况下, 受众对新闻报道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个人已有的认知, 并且会将新闻事件与自身处境进行对比。这就要求新闻报道必须贴近受众生活、熟悉受众的心理活动, 不能凭空编造或夸大事件的真实情况。

(三) 互动性

互动是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基础, 所谓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过程, 没有互动, 人与人之间就无法产生联系, 也就无法构成社会。新闻传播本身是一个媒体与受众互动的过程, 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互动, 受众与受众之间就新闻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的互动。这就要求新闻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讨论价值, 使得受众就新闻内容进行互动, 如此才能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乡土题材新闻的特点

乡土题材的新闻主要是以农村工作和生活为背景, 在传播农业知识、提供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所接触和面对的是基层的人民群众, 新闻事件和采访对象都是现实社会中最朴实无华的部分。采访对象的语言往往平直简单, 没有浮夸煽情的修辞或晦涩难懂的“官腔”, 并且经常会夹杂大量的当地方言和口头语, 与当地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密切相连。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乡土题材的新闻一般来说信息量并不会很大, 但是所报道的事件往往更为贴近普通受众的日常生活。

四、乡土题材新闻如何感动受众

(一) 内容要简单直白、通俗易懂

对普通受众来说, 乡土题材的新闻报道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由于受众群体的随意性, 其在阅览新闻时如果发现新闻内容晦涩难懂, 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 在心理感受上也完全没有共鸣, 那么受众就会放弃继续阅览, 转而寻找其他感兴趣的内容。想要使乡土新闻感动受众, 首先就要令其能吸引受众的关注。这就要求新闻报道的方式必须简单直白、通俗易懂, 在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各个方面都要贴近受众生活, 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新闻中包含的信息。

(二) 围绕身边事, 抓住感人素材

稿子能不能感动读者取决于题材线索, 从平凡的小事件中挖掘出感人的元素, 将之放大并覆盖至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去, 将一件本来无关痛痒的小事升华为以小见大的感人故事。乡土题材的新闻应当围绕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展开, 把感人的元素植入受众的感性世界中, 使新闻报道有血有肉, 紧密联系受众的生活, 最大限度地增强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配合一些具有煽情效果的图像和声音效果, 让朴实无味的“村头广播”化身为富含艺术感染力的故事片段, 赋予乡土题材新闻艺术魅力。

(三) 增进与受众之间的感情

受众并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收新闻报道, 每一个受众都具备独立的思想感情。新闻传播者应当充分重视受众, 在感情上与受众相融, 要站在受众的视角来报道新闻事件。新闻报道万不可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 脱离受众的实际需求。

(四) 消除与受众之间的落差

当下, 乡土题材新闻报道存在“不接地气”的状况。[3]在普通老百姓眼中, 新闻媒体的地位和层次较高, 老百姓说什么、做什么, 都无法决定新闻媒体的走向。在这样的思想认知下, 媒体就需要正视自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不能凌驾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上。要走到受众群体中去, 聆听受众的声音, 明白受众想听什么、想看什么, 根据受众的要求改变乡土题材新闻的报道方式, 消除媒体与受众之间的隔阂。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好乡土题材新闻, 并获得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结语

受众的认可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信息的交替速度越来越快, 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受众群体对新闻媒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普通受众而言, 乡土题材的新闻十分缺乏吸引力。因此, 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 使平铺直叙的新闻报道具备感动受众的力量, 起到吸引受众、感动受众的效果, 才能使乡土题材的新闻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乡土题材新闻本身的内容和采用的语言都十分贴近普通受众的日常生活, 在很多细节上其实更容易唤起受众的共鸣。所以, 媒体要善于挖掘事件中的感人元素, 结合文字、语言、声音、图像等各种方式, 把乡土题材新闻做得生动感人, 赋予新闻报道鲜活的灵魂。

摘要:乡土题材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受众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要令其感动受众, 唤起受众的共鸣、得到受众的关注和认可, 需要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分析入手, 迎合受众心理需求, 才能使乡土题材新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乡土题材”,新闻,感动受众,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扈志明.县级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探析[J].新媒体研究, 2016 (22) :103-104.

[2]孟扬.农村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及现状思考[J].出版广角, 2015 (09) :102-103.

篇4:感动中国题材的作文

处理器选购:奔腾双核便已够用

客观来说,《家园:重制版》可谓另起炉灶。因为《家园》的原作是基于OpenGL开发的,而本次重制版则是基于了DirectX。开发商将游戏引擎在保证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从OpenGL上移植到DirectX上以获得更好的画面表现,这虽不算什么壮举,但也足以见得开发商的诚意。并且由于是重制版,所以在故事剧情以及游戏方法上并没有出现什么改变。主要改动的地方还是游戏本身的画面质量以及操作方法,让游戏玩家更容易上手。而更重要的是,虽然游戏画面的提升也意味着对于硬件需求的提升,但由于优化得当,所以配置要求并不高。虽然官方推荐配置是2.3GHz的四核处理器才行,但实际运行时仅需奔腾双核处理器便已够用。

显卡选购

1080P仅需GTX750

虽然《家园:重制版》提供了4K分辨率,但主流显示器的屏幕分辨率却只有1080P。所以只要玩家别跟分辨率较劲,那么便可获得极好的游戏运行流畅度。根据玩家的体验来看,即便是599元的GTX750显卡亦可流畅运行这款游戏。除此之外,这款游戏甚至还略微偏向于A卡。所以不喜欢N卡的玩家,还可以考虑购买599元的R7 260X显卡。

其他配件

AH-IPS演绎壮观宇宙

作为一款以宇宙战争为主题的游戏,其画面的壮观程度在当年就颇为令人惊叹。而如今的《家园:重制版》上市之后,则更加大气滂沱。不过要想体验壮观的宇宙战争画面,一款AH-IPS面板显示器绝对是必需的。相比传统的IPS和MVA来说,AH-IPS面板显示器的色彩也更加艳丽诱人。

笔记本选购

GTX850M独显本

篇5:感动题材作文

二月开始上学,柔和的阳光,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我每天都迫不及待的奔向学校开始精彩的校园生活。可是,每次累得气喘吁吁,连站都站不稳,上楼梯只好手脚并用。那天也一样,我同样努力地爬着楼梯,忽然发现楼梯的转角处有几片桃粉色的花瓣,看了几秒,好像突然明白了些什么,猛得抬头,发现,学校的那颗樱花树不知不觉间开花了。那柔和的粉色花瓣,在晨风的吹拂中缓缓飘落在了教学楼的各个角落,在朝阳的陪衬下,更是美到令人叹为观止。

那一刻,一种感动夹杂着喜悦占领了我的整个心灵,比在一个平凡的夜里看见一颗流星划过,还要兴奋。整整一天,心中滋生着莫名的喜悦。一个很平常不过的日子,仿佛也被早晨的感动镀上了金边。

那天放学,一回家就把QQ中的个性签名改了:那满天繁星的华丽不能与他相比,那天上的仙女也赶不上,它的美貌……而它莫过于是一棵粗壮的树,一根细长的枝丫,一朵朵唯美的樱花,罢了……可为何此情此景,会有一丝幸福涌上心头。

自从我转校后,我的生活就是上课加作业,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不禁让人厌倦。每天都是一个人进进出出,渐渐内心有莫名的忧伤。有天中午,教室中,我独自看着书,突然有人拍拍我的肩,我抬起头看着,她咧嘴笑着说:“每天自己一个人读书多闷啊!和我一起玩吧!”说着,她拉起我的手,往里塞了一颗糖,“这样我们就是朋友了!嘿嘿!”听着这话我心里一愣,看了看手中的糖果,又看了看她的双眸,有那么一霎竟觉得他是神一样的存在,心中那座千年冰山好像开始融化了。正在这时,上课铃响了,铃声把我拉回了现实。是语文课,她匆忙地跑回位子。上课时,看着这颗糖,她的笑容边在脑海中浮现,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感动于孤独的我,终于有了朋友。连平时毫无生气的读书声,今天也格外动听。

一天下午和表姐聊天,她说到她读高中打工时,曾有一位老人心脏病突发,旁人见了无动于衷,只有姐姐想也没想的冲了上去,做了急救措施,最后老人被平安送到医院,挽回了生命。几天后,老人的妻子找到了她。一见她,大叫了一声:“恩人!”便跪了下来给她磕头。表姐说,那一刻她的眼睛湿润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跪在她的面前磕头的样子令她终身难忘。

听姐姐说着我的眼泪止不住就来了下来。当我父母年轻时,在这个陌生无谓的世界中,我几乎什么也不是。但当我父母渐渐变老,听到这种故事时,我心中的感动就如同点点繁星,布满夜空,世界在我心中就变为一个需要我去做点打扫的房间了。我很感谢表姐传递给我的感动让我获得了瞬间成长。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无力,有时无助,有时寂寞就想你身体的一部分甩也甩不掉。但是当头顶的鸽哨忽然掠过,让人顿感一丝惊喜,这就是感动不期然的来临,感动仿佛一股暖流流遍我们的全身,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之中,无论是看到那粗壮的大树开出娇柔樱花的自然之美,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还是听到老人不忘救命之恩的故事,都是感动之花开放的枝桠,都为我们结出幸福的果实。

篇6:感动题材作文

在我的童年里,有数不清的梦想,当受人尊敬的老师、深沉有智慧的考古学家、威风凛凛的警察……总是嚷嚷着要去北京,北京在那时就变成了我心中的圣地。有着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人群,不一样的建筑……

就在7月15号这天,我们这些学生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在火车站听着父母离别的叮咛,满怀期待的踏上了去北京的旅程。即使分班带来的压力与伤感仍挥之不去,借着这次旅行,抒解心中的烦闷。

火车上,我们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与兴奋,第一个晚上大部分人都失眠了。盼着明天,盼着北京,盼着长大。透过玻璃窗看着窗外迅速流走的景色,一丝鹅黄,一丝碧绿,睁开眼在探索也在寻找那旅途中的异样景色。

经过19个小时的煎熬,我们终于的抵达了北京西站,于是,我们就开始了紧张而有趣的旅程。在车上,我们遇见了我们的辅导员苗龙芳,不长不短的乌黑亮丽的真发披在肩上,带着副小七的眼镜,给人一种小巧玲珑的感觉,大家都很新切的叫她苗姐,她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医学系,是以江苏全省第三的高考成绩考上的,心里都默默的对她有一种钦佩之情。在北京的这些天里,因为有了她的细心照顾和周到安排,我们才能够玩的尽兴。

这忙碌而有不失乐趣的北京之旅,我们转变了北京的各大景点,清华和北大、长城、升旗仪式、故宫……

清华和北大这两所中国著名大学,是所有莘莘学子都向往的理想大学,有多少学子为之发奋图强、刻苦学习而踏进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学园,清华和北大都是两所现代型的大学,占地而积非常广阔,就像两座小城市坐落于海淀区,熠熠生辉。每每经过大门口,都会让人肃然起敬。这两所经历了百年历史的考验,培养了多少国之栋梁为国争光,它们的功绩赫赫生辉,在中国人的心中,它们是庄严而神圣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无数读都了解到清华园里那夜晚醉人的景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历史与岁月消磨了一栋栋教学楼,墙上斑驳的印刻,爬满了楼房的爬山虎仍没有停止它们向上的脚步。这些经过了百年历史的教学楼,依然不减当年风胶,景色没有变,这的是走在校园里的学生们。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学业而离开,是否会有一丝丝的不舍与着恋?是否在外会想念那曾经与之共相处的同学们?是否会了解曾经老师的训斥与批评造就了现在辉煌?我想会的,因为这个学风弥漫、景色宜人、古色古香并且充满着书香气息的学园,在心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清华如此,北大亦如此。

人们常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北京这所古城处处都有风月的痕迹,并没有因为历史而停滞不前。

故宫、长城、颐和园都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衰败。

不知道故宫这儿有几重大门,几把铁锁,那里,院有多深,墙有多高。那巍峨的宫殿,昔日的主人去哪里了,静无语,只涌来声声凄怨。站在这座座宫殿之前,曾经的繁华已无从诉说,有的只是那些零零碎碎的痕迹还在轻哼着当年盛行的乐曲。从午们进入,便到太和们,一座高大的宫殿展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皇上办公的太和殿,经过太和殿就来到中和殿,过了中和殿就是保和殿。每个殿都有朱红的宫墙和大门,屋顶上盖是黄色的琉璃瓦。转个圈铁就来到御花园,御花园景色优美,四季都有花开,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又开了。花园中间有个假山,在周围小草的掩映下,假山更漂亮了。只见烟云浮起金黄的瓦脊,只见春风轻指着飞檐的楼角,红墙石雕威严中又显出残暴。才明白,不朽的只有人民,只有艺术,留下这豪华的宫阙为使人思考,庄严、自信又充满骄傲,原来这曾经的宫殿里,还藏着一股蓬勃的生命力与象征力,它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经过生命的时间的考验,越加充满了无法遮掩的光辉。真的有一种魔力,让你在如此庞大威武的建筑面前,自叹不如。

整个北京之旅都洋溢着丰富的热情与期待,在闭营仪式的那个晚上,我们才了解到大学是多么的不舍与依恋这座城市和每个人。

世纪明德举办的闭营仪式,有很多年学校参加,大家欢坐一堂,共同感觉这个场面。或许我们太小,还不知怎样深刻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但是,此时此刻,所有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这相处的几天里,我们相互依赖,相互帮助,苗姐和另一位辅导员何姐,给予了我们关怀与帮助,让我们难忘。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趁我们不备时渗入灵魂深处,纠集我们的一切情感体验,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我探索,寻觅,这神奇的力量。原来这就是感动埃每个学校都派出了一个节止,都令我们惊叹不已,每一个台上的微笑,都凝聚着我们这些天的感情。就在最后的时刻,大屏幕里出现了每个学校的辅导员与学生们一起的画面,耳边响起了动人的旋律,就在这时,大家都静静的看着、听着、欣赏着。当自己学校的辅导员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每个学校的.学生都会以自己认为最感动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而当屏幕上显示着“苗龙芳”和“何叶”这两个名字时,我们大喊“苗龙芳,我爱你!何叶,我爱你!”或许让声音传达到她们的耳朵里,让这声音也成为不朽,永远回荡在她们的耳边,不忘 ,这个暑假是与这帮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的。苗姐和何姐激动的热泪盈眶,而同学们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就在那晚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思绪在彼此心里飘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就在离别的那个下午,我们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刻。将要踏上离别的火车时,想要回头,却没有那个勇气。转身,定格一个瞬间。也许,回头只会让自己的忍心变为不忍心而崩塌掉,也许转身离别后就成永别。但是,约定好的要考到北京,这一点不会变。

“人生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树叶有长有衰,花儿有开有谢,太阳有升有落,山峦有起有伏;海面有风平浪静,波涛汹涌;生活也有聚欢和乐,离愁别绪。离别,尽管如此伤感,却义无反顾。因为,离别,不正是为了更好的再次相遇么?

篇7:高一感动题材高分优秀作文

无意间,我发现电线杆上有几个小广告,一个年迈的老清洁工正在小心翼翼地撕那些纸。看她撕的那样的费劲,可见纸粘的是多么的紧……

她先用沾过水的刷子在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我想,天气已经够冷的了,她的手一定更冷;但是她不怕冷,因为她心里有火。她非常的认真,连续弄掉好几张纸。她又走到另一根电线杆边,她拿起刷子沾了沾水,刚抬到空中,却停了下来,接着她离开了那块,没有清除它,……我很好奇,为什么没有清除它?同样是小广告,怎么那张就有“特殊待遇”呢?我正要走向那个电线杆,同时看到另外一个瘦小的工人,她同样的抬着右手准备要刷,却停下了,这让我更加的好奇了,我走近电线杆,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示。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像鹅毛般飘落,但我不觉得很冷了……

北师大燕化附中高一刘西尧 感动

冬天来了,雪花像鹅毛般飘落。清晨,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我看见漫天的大雪飞舞着,也看着一帮清洁工在忙碌着,他们在雪中清除小广告、宣传单等一些影响市容的小东西。

无意间,我发现电线杆上有几个小广告,一个年迈的老清洁工正在小心翼翼地撕那些纸。看她撕的那样的费劲,可见纸粘的是多么的紧……

她先用沾过水的刷子在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我想,天气已经够冷的了,她的手一定更冷;但是她不怕冷,因为她心里有火。她非常的认真,连续弄掉好几张纸。她又走到另一根电线杆边,她拿起刷子沾了沾水,刚抬到空中,却停了下来,接着她离开了那块,没有清除它,……我很好奇,为什么没有清除它?同样是小广告,怎么那张就有“特殊待遇”呢?我正要走向那个电线杆,同时看到另外一个瘦小的工人,她同样的抬着右手准备要刷,却停下了,这让我更加的好奇了,我走近电线杆,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示。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像鹅毛般飘落,但我不觉得很冷了……

篇8:浅谈中国动漫题材的发掘

一、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题材

传统文化中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呢?一些学者就指出:“我们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主要以历史文献、文物遗存、民间传说等形式流传, 这都是动漫业可以开发、利用的基本素材。”[2]但“历史文献”、“文物遗存”、“民间传说”很难直接搬上荧幕, 要使年轻一代了解和喜欢, 就必须进行转换, 赋予它们恰当的表现形式。除此之外, 还可以发掘其他资源。“当前抓好剧本的捷径, 是改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名著, 并进行转型、置换, 既保留传统的造型要素, 又融入现代的观念。”[3]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每朝每代都有各自的历史故事和典型人物, 可以加以演绎。迪斯尼的经典动画《花木兰》就脱胎于《木兰辞》。所以,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毕竟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 这个世纪的儿童需要通过动画片知道生于斯养于斯的本国土地上的传统文化, 但更需要能反映当代儿童精神追求或能折射出当代社会信息的动画片。[4]

除了上述“静态”的资源外, 中国还有很多“动态”的艺术形式, 比如戏曲、杂技、皮影戏、剪纸等等。“戏曲动画是弘扬民族文化特色的需要, 也是发展创意文化的结果。如果能把中国戏曲经典原创用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 不论是对弘扬传统艺术精粹, 还是传播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 乃至于开发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 都是一件具有独创意义的工作。”[5]这些艺术形式若与动漫相结合, 既能充分展示这些形式本身的特色, 亦能给动漫带来新的趣味和视觉刺激, 有助于形成独具“中国风”的动漫形式。

中国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 中国动漫应该着力表现他们的历史、生活和习俗,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而不应简单地移植域外文化的因子。日本动画片《中华小当家》的成功值得深思, 它以中国美食为主题, 加上“热血”、“友情”等元素, 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二、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题材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和升华。有人说:“电影是生活的菁华而非生活的复制,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摒弃平庸的精彩, 希望发现一个简洁紧凑的好故事。”[6]动漫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 自然也要以生活为依托。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动漫应贴近生活, 捕捉这些平凡的细节。

与此同时, 中国动漫在选择现实题材时, 还要有时代性。日、美的动画片长盛不衰, 是因为它们通常有“一个可爱的、已被普遍认可的主人公, 在题材的‘与时代同步’中, 持续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 让我们始终关注它的生活与与命运, 从中也关注我们的时代与现实。”

当下, 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如生态问题、农村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动漫选择题材的, 也应适当关注这些问题, 通过剧本创作和情节设计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反映问题。

三、通过改编获取题材

这里的改编是指对文学作品、游戏、电影、电视剧、舞台剧进行再创作, 对原来的故事进行加工, 以此讲述新的故事。

当下, 中国有很多新锐作家的小说很受欢迎, 它们大都玄妙、奇幻, 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对这些作品进行改编,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已有的市场, 另一方面, 也可以增强人们的“阅读期待”, 进一步拓展动漫市场。如风靡一时的《老夫子》就是根据同名小说制作而成的, 以及日本漫画家峰仓和也所著的漫画作品《最游记》套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人物名称, 讲述了一个奇妙的冒险故事。又如游戏的改编,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游戏。动漫也可以根据游戏情节, 创造剧情, 引出另外的故事。电影、电视剧行业往往存在翻拍、重拍的情况, 动漫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拓宽题材。

总之, 中国的动漫要想异军突起, 必须考虑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的实际问题以及已有的各种形式的资源。在动漫的剧本创作时, 合理地、综合地利用这些因素, 并使之有机地融合。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 又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从而让消费者获得体悟。中国动漫也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摘要:动漫作品要取得观众的认可, 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内容。纵观当下, 动漫强国的动漫作品, 的立足点极为广泛, 从孩童到成人, 各个领域各种问题, 都可以是动漫创作的源泉。而反观中国动漫的状况, 似乎不容乐观, 除却所谓的技术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国动漫内容的缺乏, 要想重新夺回动漫市场和观众, 就必须要正视动漫是全民的艺术, 还应立足全社会, 从多个方面吸取养分来创作。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有博大精深的文化, 有众多的民族, 无不都是题材的选择与创作上的沃土。中国动漫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独具中国民族特色, 反映中国原貌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动漫,题材,文化,生活,改编

参考文献

[1]张战.国产动画片亟待填补的空白——谈13岁以上青少年对动画片的特殊需求[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1 (06) :70-71.

[2]王仁勇.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片之民族化、现代化走向[J].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5) :63-68.

[3]浅析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对策思路[J].特区经济, 2007 (10) :212-214.

[4]郝月梅.《灌蓝高手》动画形象的魅力——兼对国产动画的思考[J].电视研究, 2002 (01) :66-68.

[5]张梦.传统戏曲与现代动漫的互动[J].商业文化, 2008 (08) :62-63.

[6]褚朔纯.谁在为孩子们制作“蛋糕”——世界动画片漫议[J].电视研究, 2003 (01) :75-76.

篇9:中国科幻题材动漫的探讨

关键词:科幻片;科幻题材;中国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27-01

科幻片一直是电影、动画的热门题材,但中国却做不出优秀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科幻近来推出了不少作品:《魔比斯环》《星原战记》《星系保卫战》《神兽金刚》《铠甲勇士》《超蛙战士》《正义红师》但其影响范围很窄,而且绝大部分涉嫌抄袭国外动漫。通过研究中国科幻题材动漫的发展和现状,找出其缺陷和不足,并与国外优秀作品对比,学习其优点与技术。本人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其问题和原因。

一 缺乏原创精神

现在的中国是个不太重视想象力和原创力的国家,为了推动经济,一味地学习、模仿、山寨其他发达国家流行的东西,起初在制造业,后来这种风气逐步扩大到民族文化的抄袭模仿。中国动漫前一阵子出的星际旅行题材的《星原战记》里的机体设定大多数是抄袭日本经典动漫《超时空要塞》,相似程度让很多网友汗颜。但因与《超时空要塞》几乎一模一样,受到了广泛关注。除《超时空要塞》外,该动画还被指摘剽窃《超兽机神》,《高达》等知名动画。

说起中国对日本动画的模仿,前些年陆续出现的《大嘴巴嘟嘟》和《心灵之窗》分别因与日本动画《蜡笔小新》及《秒速五厘米》酷似而引起巨大争论。

例如当美国热映《变形金刚》时,中国一帮从事创意产业的工作者复刻了此片中所有的机器人造型设定,并且完成了变形金刚里许多复杂的结构变形,也竟然说:“美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这是非常悲哀的,中国人将“技术至高无上”的概念凌驾于人性本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之上,认为一切产业、文化、价值观都是要建立在除了想象力之外的任何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并美其名曰“务实”。就像变形金刚,美国人做出来的叫做首创,中国人再做一遍说好听点是重复研究。前者是创作,后者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没有灵魂的模仿。这些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 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

中国对先进的科普知识较为缺乏,虽说现在部分地区和大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等都能免费开放但真正去看的人数少之又少。网络资源的运用不够充分。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才的缺乏和人才培养环节的缺失,是中国的编剧和导演们的知识基础,决定了他们对科幻题材“有心无力”。拍出《阿凡达》的詹姆斯·卡梅隆,在大学时是物理系的高材生,而中国的导演们,大多是“艺术派”,在一些艺术学院里成长起来。究起来,甚至可以说中国在高中时的文理分科才是罪魁祸首——因为艺术学校所招的学生,大部分是文科班出身,对于以数理化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并不感冒。而又有多少对霍金等物理的理论著作有所了解。而这一根源,同样适用于中國目前当红的诸多编剧甚至作家。大部分人对于文字和情感表达很精通,但对科学属于知之甚少的地步,怎么可能编出符合逻辑的“硬科幻故事”?就算采用“体验生活”的方式,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明白那么多的科技术语?

三 传统文化的约束

面对中国科幻的长年不景气和接连不断的尴尬,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适合科幻小说发展的条件而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科学思维一向薄弱,像科幻这种纯粹的舶来品,在中国原本就找不到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土壤,难以跻身主流文学的位置。

中国古代有《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现代有《从地球到火星》、《珊瑚岛上的死光》和《卫斯理》。可见传统文明并不是科幻的敌人而是朋友,中国人并不缺乏丰富的幻想精神和能力,甚至比变幻无穷的美国“蜘蛛侠”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真正缺乏的只是对这种潜力的开发和重视。

四 技术与创意上的缺失

中国动漫不缺失专业的人才,但是却少创意性的人才。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创意自然比国外的差。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发现国内很少有优秀的教程资源,很少动漫的教程网站,而大多数是国外的教程,这些教程多数是英语,国内很多人了解起来很困难,而且中文翻译很少,所以中国应多开发这些动漫的学习平台和翻译组,让更多的人学习到,了解别人优秀的作品。

中国缺乏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才吗?从来都不缺,可他们无一被重用过。例如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他的哪一部著作如果被好莱坞的导演翻拍成科幻片都可以成为经典之作,他的小说《三体》《全频道阻塞》《球型闪电》都是霸气十足的硬科幻,中间贯穿着作者独特的浪漫气息……可惜没有任何中国导演会青睐他,因为中国的导演们眼中无非名利二字,容不得别的,容不得自己的思想偶尔去探寻一下人生的意义或浩瀚而神秘的宇宙。

刘慈欣、星河等优秀的科幻小说家在中国是不可多得的,所以他们在中国走着一条大多数人眼中天经地义的光辉仕途——在中央10台科教频道当特约嘉宾和顾问。对于“务实”的市井小民来说,他们成功了,而对于那些忠实的科幻迷们来说,这是一个杯具,因为他们被当做了百科全书来解释那些有答案的事物,而不是被当做一个引导我们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探知神秘的未知领域,去创造一切颠覆性的新事物的指路人。

五 市场问题

中国的科幻片市场,请你查一查《星战前传》《黑衣人》《天煞地球反击战》《天地大冲撞》《我是传奇》《黑客帝国》《后天》《异形系列》《人猿星球》《变形金刚》《2012》《阿凡达》这些科幻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你会知道,中国科幻影片市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中国的电影人,而问题出在哪?你可以去看看中国导演拍的几部科幻片吧《超强飓风》《机器侠》……。中国电影人与好莱坞的区别是:好莱坞不惜一切代价要取悦观众,把观众的眼光定义得非常高,他们要把片子拍成绝无仅有的作品。中国电影人姿态很高贵,他们经常说要“取悦绝大部分观众”,意思无非是中国的平头百姓居多,审美水平中下层次的是主流,而票房收入是要向主流看齐的,中国电影人总是要把电影拍成合格的作业。

经常听到中国导演叹息科幻影片的投资问题,一说起科幻片就说制作费用高得惊人,没有赞助商愿意投入,怕是血本无归,再加上好剧本的匮乏,难上加难。实际上他们可以参考下那则新闻:乌拉圭某无名导演300美元拍摄震撼科幻大片,被好莱坞疯狂青睐。由此可知,中国导演缺的不是钱,是寂寞。

篇10:美丽中国题材高三作文800字

鲁迅说过:“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唯汉字博大精深,我们对汉字一点都不陌生,汉字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从甲骨文开始,再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直到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草书、楷书、行书,这些不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光辉成就吗?

再望眼中国的壮丽奇观——起伏奔腾,飞舞盘旋的万里长城,常常让我们叹为观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西湖秀丽清雅、溪涧幽深,不愧于“中国十大风景”之一;再遥望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标志的桂林山水……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要为中国的锦绣山河点赞,为中国竖一个大拇指!

时代在更新,科技在进步,人也在变化。

中国的科技在腾飞,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手机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相信大家都知道“华为”吧,“华为”的意思是“中华有为,”我还从新闻上了解到即将上市的华为公司的5G网络,又将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我感慨万千,连科技也在默默地为中国鼓掌。

“阿姨,这个位置给你儿子做。”“小伙子,谢谢你。”一幕发生在一名身穿侨声校服的小伙子和一位带着幼儿的妈妈身上。不知道为什么以往坐36路公交特别快,今天却是如此的漫长……虽然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我想平安中国不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好事谱写而来的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从那天起我就决心向那位大哥学习,尽可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爱洒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

篇11:感动中国题材的作文

关于感动的作文:大爱无疆,感动中国

她,是一名大学生,毕业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她,因忙于工作,八年只见过四次自己的孩子;她,在每个寒、暑假,都会将学生安全护送到家。她,就是格桑德吉,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却默默无闻地做着不平凡的事。

从她大学毕业那年说起。毕业后,全班四十多名同学,只有她回到了家乡,做了乡村教师。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要回家乡时,她坚定地说:“我热爱自己美丽的家乡,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这座大山!”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打动了每一个人。

在她工作的几年里,她每个寒、暑假都将孩子们安全送回家。当下雨遇上泥石流时,她也毫不退缩,更加小心翼翼地护送孩子们走过危险的悬崖峭壁;就是身怀六甲时,她也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又坚强地挺了过来。每年寒、暑假她都不回家,而是劝说退学的孩子们重新返回校园。就这样,学校从原来四十多名学生变成一百多名。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有二百多名学生已经走出了大山!

她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母亲。哪个母亲能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格桑德吉也一样。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她将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乡村的“花朵”。正是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动了中国。

在其他几位英雄中,每位都有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虽然贫穷,却为失学孩子多次捐款的刘盛兰爷爷;九十八岁还继续努力工作的胡佩兰奶奶;身患癌症、用三年零八个月为孩子绣“清明上河图”的姚厚芝妈妈;还有那位为了救人,导致高位截瘫的方俊明伯伯„„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

篇12: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作文

在感动中国人物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爱心救援小分队,他们普通却不平凡,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他们,或许是我这笨笔难以形容的,他们的事迹让我的心一次次的震撼。

这13个农民兄弟心系他人,心系祖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哪里有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那罕见的大雪灾,他们毅然决定组成爱心救援小分队,连夜带着雪撬等工具赶往灾区现场,在队长宋志永的指挥下,他们不怕苦,不畏艰,帮灾区人们度过灾难,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人间有大爱,人间有温暖,用他们火热的心融化了雪,化解了灾难,分队中的成员最大的是年龄为62岁的王加祥,本可安享晚年,却自发踏上爱心救援这条路,最小的是19岁的王金龙,他的勇气毅力令我佩服不已,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他们的身影又出现在灾区现场,他们清楚地知道地震意味着什么,他们都是唐山人,他们的祖父辈也曾是灾难受害者,看着灾区一片废墟,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奈,泪水在眼眶打转。在队长带领下,他们重新振作起精神,共救援了25人,还送100多名学生重返课堂,他们用行动,用爱来抚慰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用爱来化解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孤独,用爱来抒写他们的人生,如此艰辛,如此危险,却又如此美妙绝伦。

他们的行动是自发的,他们的爱更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不是归途,而是千里奔波,他们背井离乡,不图什么,只是无怨无悔的付出。13个农民兄弟,13亿人,是否是个巧合?他们正是13亿人的好榜样啊,他们坚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他们的行动让人敬佩,他们的名字让我们铭记于心,那爱心救援小分队,那13个农民兄弟,怎能忘怀?

篇13:浅谈中国民歌题材钢琴作品的特征

在时代的变迁中,人们舌尖上的味蕾在改变;随着精神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心尖上的“味蕾”也在悄然转换。钢琴,在上世纪30年代才正式传入中国,作为欧洲文化的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却是新品种。自从钢琴一踏上中国大地,就孕育了新的中国音乐。厦门的鼓浪屿,人均占有的钢琴为全国第一,岛上有超过100的音乐家族,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音乐之岛”。只有国内外一流的钢琴博物馆,每年举办的鼓浪屿钢琴音乐节和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音乐周等重大音乐活动。钢琴新生命新活力的特征,就是离不开本土本民族的民间特色,中国民歌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钢琴艺术虽然历史不长,但有许多作曲家和钢琴家充分发挥了钢琴的西洋乐器的表现力,创造了许多中国风格和杰出的钢琴的民俗特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江定仙改编的《跑马溜溜的山上》第一部分,储望华改编的《红星闪闪放光彩》的第一部分等,直接移植了歌曲旋律为主旋律的作品或片段,是重要的创作手法。王建忠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开始部分,合并为一个前奏国家模式通过对一组演奏琶音双手交替从低音到形式的笔记板松动表现开始和谐的旋律,表达由远而近的山的画面勾勒了一幅春天的花遍山和平原的美丽风光。与钢琴模仿的长笛的声音,明亮,通风,根据人们的期望的革命队伍的表现。这一改编的手段显现了钢琴作品有别于其它作品的“自伴自唱”的创作手法,这就是钢琴带给听众有魅力所在。

沾着文明古国泥土的钢琴作品优秀的民歌题材钢琴作品曲目,改变人们的审美视角,也悄然转换着人们心尖的“味蕾”。民歌与钢琴结缘,就因为五千历史的泱泱大国孕育了民族民间抒发情感的精髓——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她反映了人们的真实生活。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中,倾注了人民的感情、忧患、悲苦和欢乐,成为表达人民心声的一种产物。无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生存抗争中,民歌都是人民手中的有利武器。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反动统治的年月,统治阶级都无法禁止劳动人民的歌唱,民歌也是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有力精神武器。在大众劳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民歌的人民性均可否定,有如劳动号子,可以鼓舞劳动热情,福建民歌《采茶灯》,陕北信天游《兰花花》等。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民歌曲调的特点也是具有很强的地域民族特色,但她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歌唱”。中国的民歌还有一重要特点就是有歌词、有故事情节,产生于民族民间,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有如雁阵惊寒、战马嘶鸣的钢琴曲《十送红军》,一个简洁明了的红军和苏联人民的军队形象再现了深厚的感情,苏联人的眼泪离别的悲惨场面,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带着神州大地露珠的钢琴作品我国古《度曲理论》素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意思是说,任何乐器都离不开歌唱,也都不如歌唱。我国的民间音乐具有典型的东方音乐特色,它含有很多的装饰音、半音程。因为它取材于民间,不属于专业创作,有很强的自由性、独立性。要通过钢琴这一外来乐器来表现这一风格特色,也是谈何容易,尽管是誉为“乐器之王”美称的钢琴。

在西方从18世纪开始进入器乐繁荣的时代,但音乐家们还是追求在器乐上的歌唱效果。巴赫在给他儿子写信时说:“我写创意曲这部作品是为了训练人们如何用人声来弹奏。”莫扎特也曾说过“我最敬仰的就是能写歌剧的人”,所以他的钢琴作品都是优美如歌的。门德尔松为钢琴写了数十首“无词歌”,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们在钢琴上歌唱,以抵制当时那种脱离内容、一味炫技的倾向。而我国钢琴作品中最具有歌唱性这一特点的作品莫过于由中国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

在我国的钢琴发展中,中国钢琴作品层出不穷。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了一千七百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钢琴曲《梁祝》的演绎,一对男女、一段悲剧、一番爱情,在一曲深入人心的乐曲中化成两只蝴蝶,翩翩起舞……悲惨的爱情故事继续感染着千千万万的受众。

民歌是源于生活,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个性、气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当地风俗习惯和习俗。民间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生动,简短,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在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口头创作歌曲的表达。通过在口腔教学中的所有几代人,激发真正的理解,在不断的加工和提炼,并具有集体创作的不断变化的特点。特别是有歌词,有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用音乐抒发、美化情感生活,凝聚了特殊的表达渠道和能力。

钢琴能与民歌水乳般地交融,因为它具有故事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同时是由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何在钢琴上把中国民歌所具有的这一歌唱性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呢?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声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什么是心所发出的声音,什么是由于客观的东西,是有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声音会发出。没有感情,纯洁的声音和华丽是没有生命的,脆弱的。在对艺术的介绍中,称为艺术的本质。当人们说话:心情好,说话温柔,动听;烦躁,愤怒迅速,粗糙。前者是关键,后者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地方。事实上,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一种国际语言,直接表达了语言的感情。艺术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是最擅长的抒情艺术。

在基层的群众文艺活动中,民歌题材钢琴作品成了最受百姓欢迎的艺术品种之一。由湖南民歌改编成的钢琴作品《浏阳河》,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改编的《花鼓》中间还还有民歌《茉莉花》的曲调,用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改编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还有《云南民歌五首》《青海民歌主题变奏曲》以及新疆民歌改编的《青春舞曲》等在国见外都反响不错,一直传唱不衰。实践证明,“音者有魂,乐者依心,音由心出,视为至乐”,只有由内心发出的音乐才是有灵魂的音乐,才是最好的音乐;演奏者用心领悟,用心表达,用心交流,才能到达情感的源头。

而今的钢琴演奏艺术欣赏,不再是厦门鼓浪屿市民的“专利”,它随着民族民间艺术兴盛,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1]田艺苗.陈铭志复调钢琴作品研究[J].音乐研究,2003(1).

[2]杨凌云.现代技法与民族民间音乐的化合——论钢琴曲《多耶》的创作特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4).

篇14:中国题材摄影书刊中的古籍善本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古籍善本的更多关注。早在2006年,一本出版于1873年的《福州和闽江》(Foochow and the River Min)摄影集在纽约苏富比拍出过18万美元(时价约13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2009年,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推出“中国摄影史重要古籍善本”拍卖专题,一批曾因各种原因“遗失”的摄影古籍善本陆续在市场上浮出,其中不少以图像史料为主要内容的藏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作为艺术品的摄影书

收藏摄影书,首先要判断摄影家自身的艺术成就;其次是辨认书籍本身是否算得上艺术品;最后则要考虑发行量、出版年代、版本、品相,有无作家签名以及被收藏的历史等诸多因素。

以创下130多万元成交记录的《福州和闽江》为例,作者是拥有“摄影界的马可·波罗”之称的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1837~1921),他曾出版有《中国与中国人影像》(The Illustration of China and Its People)和《伦敦街头的生活》(Street Life in London),被称为纪实摄影的先驱。据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介绍,当时《福州和闽江》共出版有46本,目前有案可稽不过10本,且多收藏于欧美博物馆和图书馆中,目前国内尚无收藏记录。其次,《福州和闽江》是目前出现在摄影收藏市场上最早的关于中国的摄影画册,其中的照片采用碳素印刷(Carbon Printing)方法,本身就可说是一件艺术品。《福州和闽江》一书也因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收藏古籍要看出版商

此外,摄影古籍善本的出版商也是收藏者值得重点关注、研究的。出版唐納德·曼尼(Donald Mennie,1875~1941)《扬子风景》的上海别发印书馆(Kelly & Walsh Co.,前身是英商在上海开设的最早的外文书店“Kelly and Company”),就是清末民初国内最重要的摄影书出版商之一。

1876年,别发印书馆成立于上海(注:“Kelly and Company”书店与本地另一家书店“F. & C. Walsh”合并,在香港登记注册,定名为“英商别发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迎合西方读者对中国影像的需求,它出版了大量带有中国各地风景民俗的影集,如《厦门》(Amoy, 1897)、《鼓浪屿》(Ku-lang-su or The Drum Wave Island,1897)、《今日之沪江》(Shanghai of To-day, 1927)、《这就是上海》(So-This Is Shanghai, 1930s)、《三峡影集》(The Yangtze Gorges, 1930s)和为企事业公司定制出版的《慎昌洋行廿五周年纪念册》(Andersen, Meyer & Company of China, 1931)等。部分书籍是以原版照片粘贴入册,在伦敦以铜版纸精印,装帧十分精致。1933年,别发印书馆出版民国摄影名家郭锡麒(1895~1976)的《南京影集》,不仅成为后来研究该摄影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考证二战前南京历史风物的重要依据。别发印书馆在解放后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学界关于它的研究较少。

早期在中国经营摄影图书的出版商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良友图书公司,A.S.华生公司(A.S. Watson & Co.)等,它们都出版过重要的摄影书籍。如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年出版的《燕京胜迹》(Peking the Beautiful,由Herbert C. White出版)是一本大尺寸(40.2×32.1厘米)的精品书,收入70张高水平的北京地区景观照片。当时北大教授胡适为其撰写的序成为该书的收藏亮点,现市场价格高达10万元。

193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也是早期国内出版的重要摄影古籍善本书之一。该书收录的12幅德籍摄影家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1847~1927)拍摄于1873年的圆明园影像,可能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毁后最早的遗迹照。1932年,留学德国的民国著名艺术史学家滕固(1901~1941)从中国建筑研究学者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处发现这批照片,继而编著了这本重要的影集。

良友图书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图像出版为主的民营出版机构,1925年由伍联德(1900~1972)在上海创办。他们出版的图书/画册/影集一直是收藏市场中的热点。1930年代,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了《中国风景美》《中国建筑美》《中国雕刻美》《中华景象》等画册,其中手工入册的高品质原版照片均为其组织的“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拍摄,堪称民国精品。同时,该系列图书封面分别由汪精卫、林森、甘乃光等民国高官题字、签名盖章,可见当时民国高官与摄影关系密切。

良友图书公司于1930年出版《甲午中日战事摄影集》,收录了由日本从军写真班拍摄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摄影作品。中国人因在该战争中的失利,以及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留下有关甲午战争的任何影像资料,而国际上有关的影像主要来源于日本。良友图书公司出版该书,让人们了解到民国时期中国对甲午战争的观点和态度。

战争时期的异域遗作

从已出现在市场上的摄影古籍善本可以看出,自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就开始在中国进行大量的影像采集活动。

清末民初,为了引起国民对中国的兴趣,日本开始出版大批关于中国的摄影画册,如山本诚阳的《北清事变写真贴》(1901),小川一真的《日清战争写真贴》(1895~1896)和《清国北京皇城写真贴》(1906),山本赞七郎的《北京名胜》(1901),三舩写真馆的《满洲名胜写真帖》(1911),儿岛鹭麿编撰、天津山本照相馆摄制的《北清大观》(1912),山根倬三的《长江大观》(1917),竹内苞雄的《庐山风景》(2册,1918),中井宗太郎编撰的《大同石佛大观》(1925)/《大同石佛艺术论》(1946),广陵写真通讯社的《青岛相册》(1928),长泽写真馆的《上海风俗志》(1933),关野贞和竹岛卓一编辑的《辽金时代建筑及其佛像》(1934),山崎鋆一郎的《热河之展望》(1937),逸见梅荣的《满蒙北支的宗教美术》(4册,1943),羽馆易拍摄、朝日新闻社发行限量5000册的《云冈石佛群》(1944),等等。

nlc202309031047

其中部分出版物的印数十分稀少,如山中定次郎编撰的《天龙山石佛集》(1928)印数不过50册;村田治郎的《大同大华严寺》(1943)呈现辽金时代最重要的佛教建筑华严寺在民国时期的全貌,仅是样书。该书收录有大同华严寺建筑、佛像等图版共计88 页,印制精美,尺寸为55×44厘米,体例庞大,编辑后未及付梓即在美军轰炸中丢失版样,至今未再版。国内有案可稽的两册样书分别存在北京文物研究所和中国建筑图书馆。

早期摄影杂志的收藏

古籍善本的收藏还可以拓展到早期摄影杂志,特别是1970~1980年代一些手工将蛋白照片粘贴入册的定期出版物都是值得关注的。目前所知,最早采用照片的杂志是由英国人查尔斯·兰登·戴维斯(Charles Langdon Davies)创刊于1868年3月的《中国杂志》(The China Magazine),至1870年共出版4卷,据查证目前只有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藏有完整的一套,可以说是非常稀缺的藏品之一。此外,由约翰·莱蒂·布莱克(John Reddie Black)主编的《远东》杂志(介绍详见2013年5月《摄影世界》),也是很珍贵的藏品。

目前,在收藏市场上,一些红色摄影出版物,如解放区出版的摄影培训刊物,也有不俗的表现。1949年后,新闻摄影局1951~1952年出版的《摄影工作》是新中国第一本摄影杂志,6本一套的成交价达2.3万元;新华社摄影部1953年出版的《摄影业务》现在的市场价格也有达到500元一本的;“文革”期间出版的摄影杂志《新摄影》,由于在封面封底内页刊登过一些江青拍摄的毛泽东以及革命样板戏照片,加之有一些批判石少华、张印泉、林泽苍等人的文章,而在市场上得到了藏家的青睐。

据专业人士介绍,由于原版照片价格昂贵,目前一些英国摄影收藏机构开始收藏摄影原版书来服务学者研究的需要,同时原版书内容完整,为摄影艺术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民国精品《燕京胜景》由胡适作序,布列松的《两个中国》(From One China to Another)法文版由哲学家萨特作序,美国版由韩素音作序,名家的文字为照片的读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维度。

鉴于数码影像和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网络传播摄影作品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意味着通过传统出版业传播摄影作品的时代已渐逝去。不过,国内图书市场上新近出现了制作摄影手工书和私家书的趋势,以后這大概会是摄影图书出版的趋势之一。

(本文图片由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提供)

上一篇: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书下一篇:《教育学》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