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小康心得体会

2024-06-21

同步小康心得体会(共8篇)

篇1:同步小康心得体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这一工作目标,省委提出了以县为单位实现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很荣幸能成为实现“贵州中国梦”一线的一员,参与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来,与广大的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发挥自己微薄的力量。通过一段时间的驻村走访,我个人认为,抓好驻村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带上真心,深入走访基层群众。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按照组织安排,到农村去开展帮扶工作,本身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可喜的好事,是党加强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切入点。找准了重心,工作就好开展。作为处在基层一线的驻村干部,不管能力大小,都要真真正正把我们的心和基层群众的心连在一起去工作,用心去体会他们的疾难困苦,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心里想着百姓,才会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二是本着诚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共产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诚心诚意去为老百姓考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谋利益、谋幸福。对老百姓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不能信口开河、乱表态。承诺的事办不了,不仅解决不了老百姓的问题,甚至会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的疏远,结果得不偿失。

三是杜绝私心,公正处理群众困难。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吃饱、穿暖、有房住、生病能治疗、小孩能上学。在处理老百姓诉求中,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要确保公平公正的对待,不能带着私心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矛盾。正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申纪兰所说:有私心就不要当干部、有私心就不是好干部。因此,要坚决杜绝私心,公正处理群众困难,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奈。

四是胸怀虚心,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农村是一片广阔的田地,很多的真理都来源于农村、来源于基层。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农村工作也发生改变。农村工作已不像过去那么简单。因此,要沉下身子、放下面子、深入基层一线,和老百姓交流学习,尤其是农村那些老干部、老党员,他们虽然年纪大了,已经退居二线,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农业农村工作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去学习和掌握的。掌握了这些经验,我们就能融入到群众中去,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篇2:同步小康心得体会

在xx村已有十多天了,刚来的一个星期,便已随村干部们走村串户的访问民情,向村民讲解《xxxxxx合作协议》及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并让他们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xxxxxx合作协议》;通过这次的走村串户,让我对这个胜境村的村民生活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个签署的过程中,让我也有所感触;有些村民很爽快的签了,而有些村民无论如何不到最后就是不肯签,是不愿配合工作,可能是因为在某些问题上村委会没能及时解决。这也让我意识到,无论问题大小,只要是与农民有关的,便都是大问题,都是重要的事情,都应及时解决;只有让村民感觉到村委会的村干部们是真心实意的帮助村里,为村民谋福利,村民才会积极乐意的配合村委会的村干部们的工作。正如一个村民所说:“我们村民需要你们村干部,你们村干部也需要我们村民支持你们的工作。”我想这样才能去的一个双赢的局面。还有村民不签署协议,则是因为丈量土地的误差,认为政府丈量的土地亩数不正确,以及赔偿很低等原因,不愿意签署协议。这在我看来,在村里面工作,一定要先跟村民沟通好,不能当村民一无所知,只有让村民清楚明了是怎么一回事,才能将工作展开,才能让村民从心里面积极配合以及支持你的工作。

以上说到沟通问题,作为一名外省人员,说贵州本地方言与村民交流则存在一定的困难,幸而贵州各地方言都差不多,在贵阳读了四年书,以及室友,同学大多数都是贵州人,他们在一起都是说贵州方言,所以我在耳濡目染后,对贵州方言基本上都听得懂,只有一些深僻晦涩难懂的方言则难以知晓其意义。而xx村大多数人还是听得懂普通话的。在方言这方面,我也在努力学习,经常听他们说方言,在试图去了解其意义,去学习,力图让方言在我日后工作中的影响少而又少。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驻村大学生,我对这个村有着浓厚的情感,因为它是我从学生时代步入工作时代的第一站;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日后驻村期间,我会积极协助村支书和村主任将村里工作做好,积极寻找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热忱的帮助村民解决热点、难点的实际问题走家串户的 了解民情,从中了解并分析农村致贫、致困、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并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而后寻找使农村富起来,农民生活好起来的路子;而我也会在驻村期间的锻炼中得以成长,对自身的提高也会有所促进,对日后的事业也会有所帮助。

xx村大学生志愿者 xxx

篇3:同步小康心得体会

一、推动新常态下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努力建成更加富裕的全面小康

小康社会短板归根到底还是发展问题,经济增长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最根本条件。广西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平稳较快发展速度。在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关键是培育新动力,创新驱动添活力,改革激发新活力,转型升级增效益。

(一)突出创新驱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驱动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源泉。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创新驱动能力不强,这是广西全面小康建设的短板。因此,要把创新驱动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以建设创新型广西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驱动创新发展动力。努力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对创新的支撑作用。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崇尚创业、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局面,使创新成果转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二)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内在活力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在激活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上下功夫,在鼓励民间投资上下功夫;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改革、金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及时作出安排。这一系列的改革,必须从综合配套入手,广西要利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宁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等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

“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摆在更突出位置,既做大产业规模,又做优产业结构,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改造提升食品、汽车、冶金、石化、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下一代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生物农药、海洋产业、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结合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广西第三产业比重,加快结构转变,这是广西的薄弱点,也是广西“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型业态,抓好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出台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最大内需

坚持以人为本,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城镇化发展中问题,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籍迁移政策,逐步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与市民化挂钩机制。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大力进行城镇的产业化建设,以产业带动城镇人口的有效增加,让农民既可以“进得来”城市,也可以在城市“立得稳”、“过得好”;继续实施大县城战略,坚持扩容提质和凸显特色并重,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各地区重点产业,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步伐,提升规划建设水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新支撑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扩张、功能提升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也是推动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和优化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国家“一带一路”等系列重大战略的新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和互联互通水平,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投资吸引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交通运输对广西产业布局、城镇发展和对外联络的重要作用,统筹规划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打造面向连接东盟和国内重要区域、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高效综合交通体系。

二、加快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努力建成更加普惠的全面小康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

(一)以着力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

持续增加财政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等职责。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与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机会。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各类福利制度之间的衔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制定出台社会保险关系跨区域转移接续办法。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多渠道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鼓励发展社会办医,促进医疗养老结合,扶持中医药和壮瑶医药事业做大做强。

(二)努力增加居民工资和财产性收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市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着力健全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全面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广西目前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200元,排名比较靠后。全面落实国家《最低工资规定》的要求,尽快提高广西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随经济发展而提高。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推动经营性收入加快增长,继续实施创业优惠政策,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实现创业促就业增收入的倍增效应。优先扶持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要在税收、财政补贴、场地安排、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改善企业的创新创业的环境。加大本地非农务工的指导,鼓励指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增加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加转移性收入;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直接融资领域,鼓励个人投资多种理财产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三)以精准扶贫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自治区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扶贫成本极高的贫困群众,要尽早实施搬迁脱贫。要加强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帮助贫困地区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啃下脱贫致富这块硬骨头,确保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掉队。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自治区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

(四)着力加强农村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目前,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的小康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于“看”。既要看到差距,又要看到潜力,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政策为保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把各项工作措施部署到位,把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满意。特别是优质、高效农业,离不开农民增收、素质提高、发展理念转变。因此,必须倾力推进科技兴农,知识富农,理念强农。这样“看老乡”,我们的新农村就不只是希望的田野,更是民富的乐园。

三、以全面推进生态经济发展为契机,努力建成更加美丽的全面小康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西面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严峻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以主体功能落实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森林草原、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倍加珍惜。应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是增强广西及各市(县、区)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规范开发秩序,引导人口、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构建集约、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落实和推进主体功能区差异化考核机制。根据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文件精神和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推进林业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构建新型生态产业体系。严格划定生态红线,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控,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生态保护必须抓紧不松劲,实现广西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二)坚决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生之痛,要铁腕治理。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至0.65吨标准煤/万元以下(2010年不变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降至2.5吨/万元以下(2010年不变价)。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推广新能源汽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要严格环保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提高群众对环境改善的感受度。

(三)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西面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严峻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逐步推进耕地和水资源管理、生态红线管理、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制度建设。强化价格引导和税费调节,建立生态补偿、资源有偿使用、排放排污权交易等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财税制度,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导向。

(四)打造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对建筑、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有序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特色经济。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生态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同步提升、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建设。

四、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努力建成更加幸福的全面小康

(一)促进群众喜爱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必须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培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达到150元。加快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书画、演艺戏剧等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强文化作品创作生产,创新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的文艺作品。

(二)打造一批具有壮乡特色的文化品牌

一是着力打造壮乡风格的文化产业品牌。在文化景观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着力打造像桂林山水式样的文化旅游品牌;在人文风情资源浓厚的地方,着力打造像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壮族“三月三”歌节和瑶族盘王节等式样的民俗文化品牌;在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的地方,着力打造像靖西绣球式样的民族文化艺术品牌等;二是加大对特色文化的开发整合力度。运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力量,促进广西特色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业、演艺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按照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发展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开发对象和产业链长、产品链多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集聚区;三是推进广西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布局。突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开放文化,桂西经济区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西江经济带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的特点,依托南宁、桂林、柳州、百色和北海等中心文化城市,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鲜明、互为支撑的具有壮乡风格的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格局。此外,还可以通过促进创意文化与特色民族文化的融合,打造像“印象·刘三姐”式样的民族文化创意品牌。

(三)着力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

以大项目带动形成大产业,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基地,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发展支撑和城市竞争力。加快发展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会展节庆、影视广告、动漫游戏、工艺美术、出版印刷、体育健身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消费热点,改善文化消费条件,降低文化消费门槛,使文化消费覆盖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

五、建立健全协调以及监督考核机制,努力建成更加规范的全面小康

(一)建立分类指导机制指导各地工作

建议参照国家做法,根据广西各地经济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和全面小康进程等实际情况,建议将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板块进行差异化统计监测。与此相结合,应加强对若干个区域板块的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明确各自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把全面小康建设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一起来,把对区域和县区的指导统一起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责任更好地对接区域板块、对接县区,更好地调动县区的积极性。

(二)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动态跟踪广西和各市(县、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认真分析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各市总体进展情况,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强化跟踪监测力度,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同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建设水平与发展速度相统一、可行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考评体系,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将小康社会建设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实施综合考评。

(三)建立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按照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特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使之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促进全体党员干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者和带头人。鼓励工商企业等自觉参与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引导和支持各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同步小康创建活动。

此外,广西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给广西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十三五”时期,必须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等重大机遇,切实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构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平台,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合作开放新格局,着力构建面向东盟、对接港澳,多元发展、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一是着力提升打造合作平台。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加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总体设计,加快建设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二是着力加快互联互通。继续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口岸建设,完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三是着力参与和推进次区域合作。大力推进泛北部湾合作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参与大湄公河、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全面拓展与东盟的“海路合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2]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广西日报,2015-12-07.

[3]刘国良,胡远志.决战决胜“十三五”克难攻坚再向前[J].新湘评论,2016,(1).

[4]时江涛.工业化驱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姚庄镇为例[J].上海经济,2015,(12).

[5]庞丽萍.广西实现“两个翻番”目标的思考[J].广西经济,2015,(11).

[6]杨会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J].新湘评论,2010,(11).

[7]夏宝龙.推动“两富”“两美”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中国经贸导刊,2015,(12).

篇4:让民族地区同步小康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民族地区与全国共同发展,取得了空前的进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事业专项规划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基础设施差,发展滞后。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各民族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民族地区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既要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又要加大政策和感情投入;既要推动中央现有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围绕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特殊困难,制定新的优惠政策;既要完善覆盖所有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又要根据各民族地区实际量身定做新的专项政策;既要支持条件好的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又要支持特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牧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等加快发展步伐。

当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等重大国家战略正在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和今年的全国两会又对做好下一步民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来了空前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结梦,建设美好家乡的发展梦汇集成一个目标,那就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刊编辑部

篇5:同步小康驻村事迹

2016年4月,有幸被选派到xxxx任同步小康驻村驻村。两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重要意义、逐渐掌握了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力所能及的为xxxx发展、稳定而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驻村期间,该同志听从党委、政府的安排,同时担任xxxxxxxx片区扶贫工作队队长,并全面协调统筹好扶贫工作队,带领扶贫队员协助驻村工作队队长及村“两委”开展工作,积极进村入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系列讲话精神,及时将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富民政策传达给群众知晓,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不断增强党在群众心中的感召力、凝聚力。

工作中,严格值班值守制度,积极与群众沟通交流,解民所需,急民所求:

一是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2016年5月,先后走访全村101户贫困户,深入农户、田间地头,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很快熟悉村情寨情。

二是谋划项目,科学合理制定规划。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经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确定了以基础建设、畜牧养殖、水利配套、改善交通为主的五大惠民项目,从各个方面进行帮扶倾斜、沟通鼓励、开导到发展产业,2017年共发放特惠贷25户1155000元,易地移民搬迁15户60余人,已装修入住3户15人。先后接待群众来访群众1000余人,帮助群众办理各类事务150余起,并协助村干部完成一事一议3条通组路的建设(全村实现组组通工程)并积极争取2018年串户路工程达到全覆盖,积极争取路灯80盏,垃圾桶120只(2018年积极争取达到全覆盖),对于村委会老化、危小,阵地建设不达标、作用不强,相关设施及文化娱乐设备空白的情况,积极与村干部一起托门子、找关系,真诚打动了部门领导,2017年完成新村委会改建,村级文化长廊应运而生,长期以来,坝上通至小坝、老屋组的桥梁迟迟未立,对80多户400多人的出行问题带来严重的阻碍,通过汇报再汇报、争取再争取,坝上至老屋的大桥已于2018年开始实施修建,预计年底完工,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冬春救助困难群众17户,慰问困难党员,并积极推进扶贫产业的推进;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治理人居环境,开展全村环境卫生风暴行动20余次,投入劳动力300余人,2017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寨,走进村里,一条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面、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清洁的自来水、良好的卫生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以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为目标,帮助争取和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支持和服务。

三是真抓实干,项目落地农民增收。积极协助村合作社经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协助建立1个农村电子商务点,烤烟种植150余亩,杂交制种200余亩,鼓励支持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特别是肉牛养殖及生猪养殖方面,2016年度肉牛散户养殖补助贫困户24户43头150500元,生猪散户养殖补助21户83头41500元,2017年配合组织贫困人口开展技能培训,大大改善群众有劳力无技术的困境,2017年协助村两委流转土地200余亩,引进大棚蔬菜产业入驻(2018年将实施),增加本地劳动力输出机会,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打工,确实为老百姓增收,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四是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我深知基层建设年活动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配合工作组入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与其他工作队员商定定期购买生活用品,不要铺张浪费,时常对队员说,我们工作组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是团结一心,再接再厉。虽然当前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2017年xxxxxxxx片区虽已成功出列,2018年xxxx片区也将出列,但当前部分困难群众的思想还无法转变,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通过两年多的努力,xxxx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不会自骄自傲,而是更应该踏实奋进,与实际情况再清一点;与群众再近一点;为群众办事再实一点。

篇6:同步小康民情日记

“平常心,平易近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这是兴仁镇王家村驻村干部蒋腾蛟写在日记本封面上的工作座右铭。村民们对驻村干部的工作满不满意、农业产业项目的落实情况怎么样、下一步的驻村工作打算是什么?小到一根木头、一车砂石,大到一个农业项目,蒋腾蛟的日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篇篇关乎群众,字字联系民生。

“美丽乡村,美丽的不仅是村子,还要让村民的产业和生活变得美丽”这是蒋腾蛟在今年四月份刚到王家村接手驻村工作时写下的日记。王家村作为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各项基础设施也正在火热建设当中,如何鼓足群众的“钱袋子”,用农业产业支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蒋腾蛟积极与农业部门对接,邀请农技人员上门对群众进行现场培训,通过与公司对话,为村民们协调了一万多株钩藤和五千颗仙草等药材。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写得容易,做起来得花硬功夫才行,为了兑现自己在日记本中的每一项记录,蒋腾蛟就从与村民“拉关系、套近乎”做起,一个多月下来,全村400多户,家家都到了。现在的蒋腾蛟,早就和大伙儿打成了一片,一起修、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听培训课,群众早已把他当成了“家里人”。

篇7:同步小康知识点

6.小康通俗地讲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敞、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7.“小康”理解的误区,明确“全面小康”不等于“总体小康”,“小康”不等于“富裕”,“小康社会”不等于“人人小康”。

8.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十三五”时期。

9.贵州省全面实现小康“三个不能少”: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县不能少、一个乡镇不能少。

10.我省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阶段性目标是:第一阶段,到2016年,20个以上县(市、区)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目标,1个市(自治州)所辖县(市、区)全部达到全面小康目标;第二阶段,到2018年,60个以上县(市、区)达到全面小康目标,2个市(自治州)所辖县(市、区)全部达到全面小康目标;第三阶段,到2020年,力争全省所有县(市、区)达到全面小康目标。

11.我省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重点任务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加速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2.贵州省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三个不能代替”:一是坚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全省的总体小康代替;二是坚持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能以平均数代替;三是坚持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社会广泛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不能简单以指标数值代替群众的直观感受。

13.《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六大类,具体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14.“三项核心指标”:一是以县为单位人均GDP≥31400元;二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7000元以上;三是环境质量达标(分别是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95%、城镇污水处理率≥85%、城市(县城)空气质量达标率≥85%、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

15.“三项前置指标”:脱贫指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幅度∆EI、县级环保部门能力建设达西部地区标准。

16.“两个必要条件”: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人民群众认可度达到80%以上。

17.人民群众认可度是什么?人民群众对当地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总体感受,对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认可度。

18.人民群众认可度调查分为:入户调查、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其中入户调查占50%、电话调查占30%、网络调查占20%。19.人民群众认可度电话调查:0851——12340。

20.贵州省开展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为2012—2020年,统计监测工作从2013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

21.人均GDP,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个)同一经济地域内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常住人口

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农村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农村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计算公示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

2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食品支出是指居民用于主食、副食、其他食品以及在外饮食的支出总和。24.“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指的是: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

篇8:同步小康心得体会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考察29次, 17次涉及到扶贫, 其中有7次把扶贫作为重点考察内容, 并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今年元旦, 总书记发表了新年贺词, 在讲完2016年部署后, 专门用一整段来讲扶贫工作, 他指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 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 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 着力补齐这块短板, 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今年春节前夕, 习总书记亲临我省考察指导, 充分肯定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要求我们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县为重点, 采取超常规举措, 拿出过硬办法,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 实事求是、真抓实干, 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特别以吉安市“四个一”的产业扶贫模式为例, 肯定我省通过帮扶让农民学得到良法、拿得到良种、找得到市场、分得到红利、看得到希望, 走出了一条比较扎实的扶贫脱贫路子。总书记指出, 要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的扶持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发展等要向革命老区倾斜, 推进赣州、吉安、抚州等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最新创新成果。是做好“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学习领会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要重点把握五个方面:一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阐述, 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总书记说, 贫困不是社会主义, 得民心者得天下, 要从政党性质、执政责任、巩固制度的高度深刻理解, 深化我们的扶贫工作。二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重大判断, 切实做到“扎扎实实, 坚持不懈, 久久为功”。总书记指出, 推进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巨变, 只能是渐进的, 由量变到质变, 对未来脱贫攻坚的难度要有清醒充分的认识, 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三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精准扶贫、注重实效的重要理念, 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总书记强调, 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 要一家一户摸情况, 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在工作实践中, 把精准扶贫理念落细、落小、落实, 做到精准、精准、再精准, 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四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激发内生动力, 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的明确要求, 进一步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总书记多次讲,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 只要有志气、有信心, 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要在不断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 坚持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激发贫困群众靠自己双手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动力。五是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要坚持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指示, 进一步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领导。总书记强调: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各级党委、政府都必须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 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是全省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要做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时刻把脱贫职责牢牢扛在肩上, 把脱贫任务紧紧抓在手上。

二、以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目标, 全力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 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全省贫困人口下降到200 万, 减少54%, 贫困发生率下降了6.9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 以上,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 个百分点;贫困村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34.6 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和农村重点污染区, 园了安居梦;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分别达到240元和165元, 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总结全省“十二五”扶贫攻坚工作, 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 凝聚了全省广大扶贫开发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2016 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扶贫开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考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 确保到2018 年提前两年实现200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900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和25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到2020 年, 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脱贫攻坚成果,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样板区。中央《决定》提出的脱贫攻坚总目标, 就是到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既考虑了基本的需要, 也兼顾了长远的需求, 既考虑了收入的因素, 也考虑了基本的支出。如果仅仅是收入脱贫, 但因病或因灾, 支出不断增加, 也不能算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度量, 也是实现小康的基准线, 要搞精准扶贫, 就是要拿“两不愁、三保障”这把尺子来对比, 哪方面愁、哪方面没有保障, 就要着力解决哪方面问题。

会议现场

第一, 要健全三大机制。一是脱贫攻坚考核机制。本月上旬, 省里已经派出4 个组正式开始实施对25 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这个月底前将会出考核结果, 省委省政府将于5 月底前召开表彰会。还要研究出台对设区市党委和政府精准脱贫成效的考核办法, 以及对定点扶贫单位和省级23 个出台了行业扶贫实施意见的部门考核。二是精准脱贫退出机制。已经出台了《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 明确了退出的工作原则、退出标准、退出程序、退出后的扶持政策、退出规划的年度计划。要加强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抽查和评估工作。过去贫困县是难摘帽, 谁都不愿意脱帽, 现在是脱帽难, 要规定比较高的标准、比较严格的程序以及还要实施第三方评估, 确保退出更加精准, 保证科学退出、合理退出。三是投入分配整合管理机制。省财政将筹集专项扶贫资金200 亿元。今年省级可统筹财力的30% 将用于扶贫攻坚, 市县财政也要相应加大投入。要增加金融投入, 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 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 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 撬动更多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向扶贫。省级每年安排的扶贫资金, 原则上按因素法分配, 由当地政府包干使用, 统筹用于扶贫工作, 自主确定扶贫项目。近期, 国家将出台支持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 省里也正在研究, 准备出台意见。总的思路, 就是优化涉农资金的供给机制, 以减贫成效为导向, 以扶贫规划为引领, 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 把目标相近的、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统筹使用, 核心就是要将资金的配置权下放到贫困县。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汪洋副总理曾说过, 希望大家大胆整合涉农资金。这次在国家行政学院打赢脱贫攻坚研讨班上, 汪洋副总理也讲到, 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表态将积极支持整合, 谁不整合重点审计谁, 谁违规插手干预资金整合就处理谁, 解决“整不动”等问题。可以说中央力度非常大, 最近国家要下发的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意见, 明确资金整合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主要包括;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设施和水土保持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和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土地政策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公益彩票支持资金、产粮大县奖补资金、生猪、牛羊养殖大县奖补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补助保护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现代物流流通补助专项资金、成品油税费改革收入支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部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资金、以及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资金, 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完善资金安排使用机制。会后要和省财政厅同志研究我省的方案, 除了中央方案规定的整合资金项目, 省里面下步也要拿出资金来整合, 相信各相关县 (市、区) 一定能把资金整合好、一定能把钱用好。

第二, 要完善四大体系。一是政策支撑体系。要在已构建“1+5+2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我省要在“十二五”的基础上, 根据中央和国家部委的部署以及脱贫攻坚规划, 近期要制定好一个实施意见和相关工作方案。一个实施意见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想, 打赢“十三五”脱贫脱贫战的实施意见, 相关方案就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出台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以及涉农资金整合等实施方案, 逐步建立完整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 有力支撑脱贫攻坚的实施。二是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 重点加强乡镇扶贫工作站建设, 进一步选好配强贫困地区基层领导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 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信息网络体系。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 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监管系统, 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建立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的部门对接和共享机制。四是社会帮扶体系。要对接好国家部委在贫困县定点扶贫和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对口支援, 完善省级领导带省直部门和国有企业定点联系县扶贫制度, 扎实开展各级部门定点扶持贫困村工作, 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鼓励政策。

第三, 要实施十大工程。围绕我省产业脱贫攻坚战、保障脱贫攻坚战、安居脱贫攻坚战, 省扶贫和移民办提出要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搬迁移民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生态补偿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等十大工程, 这既符合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 也切合我省实际情况。产业扶贫是重要的基础, 异地搬迁扶贫是治本之策, 教育扶贫是关键举措, 社会保障是兜底举措, 生态扶贫是新途径。教育扶贫, 目标就是要讲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 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要保障每个孩子能上学;高中、大学阶段要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接受。要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不能因学致贫、返贫, 要采取措施阻断代际传递。转移就业扶贫, 要提高转移就业服务精准度, 要提高转移劳动力质量, 同时要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沟通衔接, 保障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医疗扶贫, 要统筹考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大病救治、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卫生环境整治等各个方面, 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要在完善合作医疗、重特大疾病救助的基础上, 把重特大疾病中的慢性病纳入合作医疗保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看得起病”;要通过实行签约服务, 来解决对患有长期慢性疾病和残疾人的“看的好病”问题;要通过优化医疗机构布局,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等措施来解决“看得上病”的问题;“少生病”就是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等。

三、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要求, 扎实做好搬迁移民扶贫工作

“十三五”期间, 我省还有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要搬迁, 按照1:1.5 的要求, 我省还有10 万人要搬迁, 易地搬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 是脱贫攻坚的形象工程。但搬迁移民扶贫是人员分布结构、生产生活习俗和社会组织形态的调整和重组, 不是简单的人口位移, 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工作难度大, 必须精确瞄准、挂图作战、挂牌督办、逐一销号。

第一, 要坚持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搬迁移民扶贫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要坚持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 充分考虑促进农民增收, 绝不能通过搬迁增加农民经济负担, 更不能因为搬迁形成新的贫困户, 确保搬迁后农民收入超过搬迁前水平, 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要始终把扶持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核心任务, 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 总结推广近年来我省在搬迁移民工作中探索形成的产业推动、市场带动、园区拉动、循环发展等产业发展模式, 立足安置区资源和产业优势, 根据搬迁群众家庭人口格局、经济收入来源、创收技能等特点, 制定精准的增收计划, 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积极发展致富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

第二, 要坚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移民搬迁安置决不能低水平复制农村, 一定要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要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使用的工作导向, 灵活采取进城上楼安置、镇区安置等方式, 促进搬迁户创业就业, 全力推动易地搬迁与城镇建设互促互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要结合棚户区改造政策实施, 对部分长期在外打工或从事商贸活动且自愿在城镇永久居住的农户, 通过落实易地搬迁中长期低息贷款和全额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 引导搬迁群众采取购买城区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房等方式, 在市区、县城、小城镇安置, 并配套落实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政策。城镇环卫、绿化、安保等公益性岗位, 要优先向搬迁群众倾斜。要根据搬迁规划, 统筹编制县城、乡镇、中心村安置点建设融资方案。按年度计划项目将县城、乡镇、中心村安置点建设项目统一打包融资, 并明确操作程序与管理办法, 确保县城、乡镇、中心村安置点的建设资金投入有保障。本次会议后, 新的《易地搬迁移民扶贫实施方案》很快要下发, 政策比以往好很多, 最重要的是在2018 年前, 确保将20 万需要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搬出大山。通过整体移民搬迁可以解决大部分贫困群众的搬迁需求, 但是插花的贫困户如何解决, 这需要认真考虑。在新一轮的搬迁扶贫中, 不仅要继续做好整体移民搬迁, 还要探索完善插花式的搬迁, 甚至不排除采取拔萝卜式的搬迁模式。

第三, 要坚持与美丽江西建设相结合。打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 是总书记赋予江西的光荣政治责任和发展使命。移民搬迁工作只有紧密结合美丽江西建设, 才能显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充分考虑现代文明生活、传统特色、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 统筹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 同步配套道路、水电、通信、养殖小区、农用沼气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完善医疗卫生、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努力实现新房、新村、新景和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特别是在插花型搬迁和集中安置区搬迁中, 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推动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这里要强调的是, 易地移民搬迁是脱贫搬迁, 不是一步就达到小康的搬迁, 搬迁的目标是要解决好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问题, 它本身不能解决脱贫, 各地务必不能形成因搬迁致贫的新贫困问题, 不然就严重违背了搬迁的目的和要求。

四、以做好各项统筹协调工作为基础, 确保脱贫攻坚顺利进行

当前, 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决战决胜、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 靠常规措施难以奏效, 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综合各项手段, 整合各种资源, 才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在这里, 要特别强调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 要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的关系。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必须将保障扶贫作为兜底措施。要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近期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的实施方案》, 重点使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在区域分布、对象识别方面实现基本一致。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加强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统筹协调,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4.4%, 确保到2018 年我省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同期全国扶贫标准20%, 2020 年高于40%。这是省委、省政府共同研究的决定。如果说到2018 年脱贫摘帽讲求的是速度, 那么低保标准的40% 和20% 是一个水平, 这就充分体现出我省脱贫的水平在全国的排名。操作中, 要加强标准衔接 (以县为标准, 所有的县低保标准都要高于贫困标准) 、对象衔接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且符合当地低保家庭财产状况的家庭, 都要纳入低保范围;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贫困标准的, 都要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要重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前期全省共剔除27 万贫困人口, 新增了19 万贫困人口, 这些大数据十分重要, 关乎能否如期实现小康) 、 管理衔接 ( 动态管理, 民政部门负责低保对象, 扶贫部门负责贫困对象, 相互之间要支持、沟通, 实现无缝对接) 、 政策衔接 ( 建档立卡有很多扶持政策, 下一步要通过两项制度的衔接尽量让这两个群体享受政策) 、信息衔接 (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和考核衔接 (民政和扶贫部门要将相互工作作为考核内容, 通过两项制度的衔接, 做到应扶尽扶, 应保尽保, 为2018 年脱贫圆满完成做好基础工作) 。

第二, 要正确处理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的关系。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战略重点在片, 战术关键在村, 战果体现在户。必须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中推动协同发展,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实现优势互补, 在集中连片开发中强化集约效应。在具体工作中, 要注重分类指导、重心下移,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把片区攻坚与扶贫到村到户有效衔接, 把贫困村脱贫规划编制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同步推进, 因村施策、因户施法, 切实做到贫困底数清楚、扶贫规划科学、攻坚措施对头, 真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 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 对贫困农户的精准性扶持。

第三, 要正确处理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第一民生工程”, 既要坚持政府主导、行政力量有效推动,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也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 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 同时探索建立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和社会扶贫对接平台, 并健全扶贫项目和资金竞争立项机制, 做到择优立项、先建后补、奖优罚劣, 不断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我省贫困片区县虽然开发不足, 但丰富的矿产、中药材、旅游等资源又是后发优势, 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具有强大的吸附效应。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 注重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 注重宣传推介资源的独特优势, 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扶贫开发, 力争把贫困地区打造成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土。

最后, 要强调的是扶贫宣传工作。汪洋总理强调, 打赢扶贫攻坚战, 需要打好舆论战、宣传战。扶贫工作需要造声势、造氛围, 需要鼓干劲、推典型, 需要做工作、传递正能量, 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最近, 国务院扶贫办领导介绍, 中央电视台几乎每天都有一条扶贫方面的新闻, 江西卫视能不能做到每周3 条以上, 回去后要和有关部门好好商量, 一定要把扶贫宣传工作做好, 省、市、县各级都务必要高度重视。另一方要面,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 一些负面的新闻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在建档立卡方面尤其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让一些人故意找岔子, 标准不能降、程序不能少。要提高思想认识, 将此类社会事件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征求社会意见, 加以改进, 获得支持, 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上一篇:公司货运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生命的价值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