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逻辑思维的书

2024-07-16

训练逻辑思维的书(共10篇)

篇1:训练逻辑思维的书

训练小学生逻辑思维的书籍

1. 小学生最喜爱的300个逻辑游戏

2. 哈佛给学生做的1400个思维游戏

3. 脑筋急转弯6册

4. 清华北大学生爱做的1500个游戏

5. 脑筋急转弯 思维逻辑训练智力益智开发

6. 一分钟破案

7. 逻辑思维训练1000题

8. 哈佛学生喜欢玩的智趣游戏

9. 提升逻辑思维的200个益智游戏

10. 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单卷)

11. 和福尔摩斯一起学思考:脑筋急转弯

12. 训练逻辑思维的16种经典趣题

13. 全世界优等生都在做的2000个思维游戏

14. 小学生灵动思维密码全解:我是数学逻辑高手

篇2:训练逻辑思维的书

关于思考方式的经典之作

推荐理由:一本讲解表达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

三句话感受一本书

1.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开始将思想组成金字塔,首先你必须梳理你想要表达的思想。

2.向读者灌输思想观点的最有效途径是自上而下进行。

3.判断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与希望得到的结果之间是否有差距。

2、《学会提问》

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

推荐理由:信息爆炸的年代,尤其需要我们对信息的判断力。

三句话感受一本书

1.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上执迷不悟。

2.一个成功的、积极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愿意改变自己思想的人。

3.事实上,我们经常认为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就是对我们进行人身攻击,这种对问题产生情感卷入的危险性就在于,你不能思考别人观点的合理性。

3、《批判性思维工具》

风靡美国50年的思维方法

推荐理由:学会做思想的主人,更理性地思考问题。本书呈现了一些成功思考者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三句话感受一本书

1.你要强迫自己做出行动,看看自己有哪些选择,并且判断哪种选择才是最好的。

2.在互联网上搜索网站或网页时,要判断信息来源是否可靠。

3.电视上的东西大部分是肤浅的,因为大多数电视节目都是以参与和娱乐大众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挑战思维或者教育大众。

4、《你的灯亮着吗?》

发现问题真正的所在

推荐理由:认清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是这本书要表达的主旨

三句话感受一本书

1.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

2.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3.不管看上去如何,人们很少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给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5、《系统思考》

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推荐理由:面对复杂问题,脑子转不过弯来?它讲述怎样用系统思考来应对复杂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构建逻辑,全局思考。

三句话感受一本书

1.即使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中,可能没有一个人在关注全局。

2.绝大多数交流不畅都源于未能理解他人的基本信念,未能理解他人深信不疑的心智模式。

3.良好的沟通基础必须反映现实——但是,应该是谁眼中的现实?我们每个人所说的现实可能相去甚远。

6、《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

我们怎样决策

推荐理由:这本书用一些小故事来说明我们的大脑决策机制,并纠正了一些有关“情绪危险,理智至上”的错误观念。

三句话感受一本书

1.没有情绪的大脑不能做决定,不能设定目标。

2.疯子是只剩下理智的人。

3.大脑可以分为有意识思考的理性脑和无意识思考的感性脑,他们分别管理理智和情绪两个系统,人们会通过不同的情况来作出不同的决定。

7、《简单的逻辑学》

逻辑知识的入门读物

推荐理由:把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就是要讲逻辑。

三句话感受一本书

1.事件和事物都是客观的,事实可以客观,可以主观。

2.能够带来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篇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 推理法与归纳法

推理与归纳是培养、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最基本方法, 许多学科知识一般规律的得出都需要运用推理法与归纳法来实现。尤其是数学学科的知识, 其包含许多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等, 这些内容和结论一般都是采用推理的方法来生成, 利用归纳法来总结和概括出一般规律。

2. 分类法与比较法

一般情况下, 学科知识的加工与整理都需要运用分类法来辅助, 同时还需要运用比较法来研究同类或不同类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 以此推理和得出新的结论。分类法与比较法是人们展开想象、思维的基础, 其融合并贯穿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整个过程。

3.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是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被研究对象本质的思维方法, 其中综合法是指将研究对象的所有关联内容都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而分析法则与综合法不同, 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当分解, 有针对性地研究各个组成部分。综合法与分析法一个从整体出发, 一个从细致出发, 两种方法以互补的方式促进着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

4. 概括法与抽象法

概括法是指对同类事物的同一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以获得统一适用的规律, 而抽象法是指将客观事物中的本质与共性提出来并转化为简单具体的模型。概括法与抽象法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对概括法与抽象法的掌握。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 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 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 积极采用合适、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慢慢进入到逻辑思维的培养当中, 并从中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探究乐趣和成功喜悦。

2. 重视问题的引出, 正确指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 进而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掌握思维及能力。从本质上说,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思维活动, 教师需要借助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进而正确指导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因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引出, 借助问题来展开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指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逻辑思维的常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 以促进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3.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一道数学题的解决方法可能有许多种, 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思维特点与知识的掌握水平来寻找解题的方法,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积极寻求解题的多样化。如此, 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就是在思考问题、寻求多样化解题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所以教师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局限于对一种解题方法的讲解以及固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形式, 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 在严密逻辑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想象、思考, 鼓励学生寻找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及能力的不断发展。

4. 提高练习题的难度,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 还需要通过做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当然要想通过数学练习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就需要加大数学练习题的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 在一定基础上提高练习题的难度, 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思考来完成作业, 从而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训练和提高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 学生通过攻克这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 不仅训练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结束语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非常重要, 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而, 小学数学教师更需要从小抓起, 充分认识培养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大意义, 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淋淋.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1)

篇4: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思维能力

一、加强画图能力训练,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形象思维。画图可以把比较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它是解决应用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从直观入手,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通过画图来形象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水果店有一批水果,运出总数的5/8后,又运进700千克,现在水果店里的水果正好是原来的2/3。原来水果店的水果有多少千克?

此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而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后则一目了然。

通过画图,突显了量率对应关系,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了下列解法。

(1)从左往右观察,这批水果的〔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5/8-(1-2/3)〕=2400(千克)。

(2)从右往左观察,这批水果的〔2/3-(1-5/8)〕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2/3-(1-5/8)〕=2400(千克)。

(3)从两端往中间观察,这批水果的〔1-(1-5/8)-(1-2/3)〕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1-(1-5/8)-(1-2/3)〕=2400(千克)。

(4)从整体上观察,这批水果的(5/8+2/3-1)的差正好是700千克,故这批水果有700÷(5/8+2/3-1)=2400(千克)。

二、加强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概括也是思维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一个人对所学过的知识不加回味和小结,那么这些知识只不过是一盘散珠。归纳概括知识恰到好处,就能把一颗颗知识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例如,学习了有关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整理了这部分知识的内容,画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图。

通过归纳概括,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整体认识,而且印象深刻。

三、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解答应用题要具有多种思维方法,其中逆向的思维方法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逆向思维是从事物的结局出发,一步步地从后向前判断推理。

例如,新华书店卖出一批书,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第二天卖出余下的1/3,第三天卖完3200本。这批书有多少本?

这道题用顺向思维解答较难,由于题中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要统一成以总数为单位“1”。因此,要把第二天卖出余下的1/3转化为第二天卖出的占总数的(1-1/5)×1/3=4/15,这样两个分率所依附的单位“1”才相同。根据对应法求出这批书有:3200÷〔1-1/5-(1-1/5)×1/3〕=6000(本)。为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除了引导学生用顺着思路统一单位“1”,还要引导学生倒着推。从最后两个条件想,以余下的本数为单位“1”,第三天卖完的3200本,正好占余下本数的(1-1/3),求出余下的本数是3200÷(1-1/3)=4800(本),再往回想第一个条件,4800本正好占总数的(1-1/5),进而求得这批书有4800÷(1-1/5)=6000(本)。

数学中有许多关系式都是互逆的,但是可逆性联想的形成并不是很容易的,这就要求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加强假设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为了培养学生多种解题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假设思维的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甲、乙两筐苹果,甲筐苹果个数是乙筐的2/3,若从乙筐拿20个苹果放到甲筐,两筐苹果个数相等,甲、乙两筐原来各有多少个苹果?

这道题是进行假设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利用思维训练课时间让学生讨论,得出了以下解法。

(1)假设把乙筐苹果原有个数看作单位“1”,那么甲筐苹果原有个数比乙筐少1-2/3=1/3,正好少20×2=40(个)。因此,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40÷1/3=120(个),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120×2/3=80(个)。

(2)假设把甲筐苹果原有个数看作单位“1”,那么乙筐苹果原有个数是甲筐的1÷2/3=3/2,乙筐苹果原有个数比甲筐多3/2-1=1/2,正好多20×2=40(个)。因此,甲筐原有苹果个数是40÷1/2=80(个),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80+40=120(个)。

(3)假设两筐苹果个数之和为单位“1”,那么原来乙筐原有苹果个数占两筐苹果个数和的3/2+3=3/5,后来占两筐苹果个数和的1/2。两筐苹果个数和为20÷(3/5-1/2)=200(个),所以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0×3/5=120(个),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0-120=80(个)。

(4)假设两筐苹果个数差为单位“1”,那么甲筐原有苹果个数是两筐苹果个数差的2÷(3-2)=2(倍)。因此,甲筐原有苹果个数为20×2×2=80(个),乙筐原有苹果个数为80+40=120(个)。

有了假设思想,就可以发展抽象思维,对解题就增加了一个思路。解题能力就是一次飞跃性的提高,假设需要勇气,假设需要摆脱一般思路,是一种大胆的设想,也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量不变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辨证性

在小学数学习题中,有一部分题目的特点是:不论条件如何变化,有一个量始终是不变的。为了使学生抓住这部分题目的解题关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建立和培养量不变的思想。

例如,甲站有汽车192辆,乙站有汽车48辆,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的汽车有21辆,从乙站开往甲站的有24辆,几天后甲站汽车是乙站的7倍?

解这道题需要有量不变的思想,甲、乙两站车辆对开,车辆总数192+48=240是不变的,抓住这个“不变量”,从问题倒推,先算出甲站汽车是乙站的7倍时,乙站的车辆应有:240÷(7+1)=30(辆)。由于每天乙站开往甲站的车辆比甲站开往乙站的车辆少24-21=3(辆),可算出乙站是30辆时需要的天数:(48-30)÷(24-21)=6(天)。

又如,某校园里,柏树棵数是柳树的4/5,柳树若减少15棵,则柳树就是柏树棵数的7/8,原柏树、柳树各多少棵?

从题意可知,柏树前后棵数没有变,是个不变量,以柏树为单位“1”,把“柏树棵数是柳树的4/5”转化成柳树棵数是柏树的5/4,对比以柏树棵数为单位“1”的两个条件,柳树棵数和不变量柏树棵数相比,由5/4减少到7/8,就是因为柳树减少了15棵。因此,15的对应分率为5/4-7/8=3/8,则可求出单位“1”柏树的棵数有:15÷3/8=40(棵),原柳树有40÷4/5=50(棵)。

通过以上两例,说明量不变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是存在的,应该渗透给学生。

六、加强转化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转化思想的建立,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转化的思想,就能使一些无从下手的题目,化难为易,顺利解答。当然,一种思想的建立,不能企图一两节课完成,而是潜移默化地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

例如,修一段公路,已修全长的3/5又15千米,剩下的公路是已修公路的1/3。这段公路长多少千米?

此题由于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若用一般的思路解,解法麻烦,解题思路难懂,学生难于接受。如果学生建构了转化的思想,就能洞察到条件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避繁就简,巧妙转化,获得多解。

学生在比较了含有分率的两个句式后,沟通了两个条件之间实质性联系,将“剩下的公路是已修公路的1/3”,转化成已修公路是全程的3/4,剩下的公路是全程的1/4。接通了两个条件的联系,顺利地完成了单位“1”的转化,获得下列解法:

(1)15÷(3/4-3/5)=100(千米)

(2)15÷(1-1/4-3/5)=100(千米)

(3)把一段公路分成相等的(4×5=)20份,已修的(3×5=)15份,减去已修的(3×4=)12份正好是15千米,求得每份是(15÷(15-12)=)5千米,全程(5×20=)100千米。

(4)解:设一段公路长为х千米。3/4х-3/5х=15或х-3/5х-1/4х=15。

任何自然科学的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点拨。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发挥好点拨、引导的作用。多角度加强思维训练,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客观条件。

篇5:有关于改变思维模式的书

The Gift of Failure: How the Best Parents Learn to Let Go So Their Children Can Succeed, Jessica Lahey

我读过很多育儿类书籍。因为我喜欢阅读,并且同时我也是一名家长。但是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读过一本如此让我觉得感同身受的书籍。莱希的文笔清晰又风趣。她用轶事和调查向我们展现了我们那种让孩子们的生活尽可能轻松些的方式来保护孩子的念头常常导致出现相反的结果。

她教了我们这样一课:如果我们想要我们的孩子变成适应力强并且充满自信的人的话,千万不要给他们布置自己也会忘掉的作业,不要让孩子为了简单的手工作业熬,不要责备他们把洗碗机装错了。一切只要就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来。

2、《权力的终结: 权力正在失去,世界如何运转》 莫伊塞斯·纳伊姆 著

The End of Power:From Boardrooms to Battlefields and Churches to States,Why Being in Charge isn’t What It Used to Be,Moises Naim

纳伊姆让我认识了世界上那些正在让权力效用衰退的基本力量。这些力量导致了很多管理失调的现象出现,并且诞生了一种新的领导类型。这种类型更多的是基于说服之上而不是强迫,而像普京这样旧秩序中的强权类型已经快要消失。

3、《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的全球化》 弗朗西斯·福山 著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 Francis Fukuyama

在这个迷恋民主的时代,福山提出了一个颇为激动人心的观点。他认为国家的实力取决于国家建立充满活力而独立的官僚体系的能力。这本书讲述了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政治秩序的发展。书中的分析对美国的未来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他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已经走向衰败,变成了一种“否决政治”,借此有组织的小利益集团可以阻碍做出那些困难但是非常重要的决定。

4、《第三个餐盘:关于未来食物的现场笔记》 丹·巴伯尔 著

The Third Plate: Field Notes on the Future of Food, Dan Barber

我认为所有关注从农场到餐桌,吃地方可持续农业生产出来的食物还是有机食物这些词汇的人都应该来看看这本书。巴伯尔在此书中并没有说教。

他带着读者进行了一场冒险,让他们去和那些极有想法并把想法实现到极致的思想家见面。他谨慎并且带有怀疑的态度让书中谈论的话题变得更加可信。无论是历史爱好者、供应链专家还是任何喜欢幻想未来的人都可以在此书中有所收获。

5、《谷歌模式》 艾力克·施密特、强纳森·罗森伯格 著

How Google Works, Eric Schmidt and Jonathan Rosenberg

我参与招聘工作大约有。在我的经验里,招聘的程序已经非常官僚化。人事部门先搜集简历,然后经理们进行系统的翻阅,合适的竞聘者会面临来自上司的残酷面试。所以当读到由施密特担任执行官、罗森伯格担任资深顾问的谷歌招聘环节时,我感到耳目一新。寻找竞聘者应该是大家一起承担的任务,目标是寻找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人。

对于现任的员工来说,提供可以聘任的对象应该是工作的一部分,甚至应该纳为工作评价的一部分。对于公司来说,这个过程是确保谷歌有源源不断的有智慧头脑的创新人才进入公司,即使公司不断扩大。虽然推荐这本关于谷歌的书来学习商业思维的理由有很多,但是这一点是让我最印象深刻的。

6、《新的王牌间谍: 冷战以来到全球恐怖主义兴起之间的情报搜集》 史蒂芬·格雷 著

The New Spymasters: Inside the Modern World of Espionage from the Cold War to Global Terror, Stephen Grey

007的粉丝们,准备好接受现实吧。格雷在这本书里巧妙地拆解了人们对大英帝国的间谍工作可能抱有的浪漫的想象。他详尽的调查透露出他对辛苦的日常情报搜集工作的赞美,和他对数十年来影响间谍 “游戏”的宏观潮流的理解。

7、《人类正在被低估:那些智能的机器永远不会的事》 杰奥夫·科尔文 著

Humans are Underrated: What High Achievers Know That Brilliant Machines Never Will, Geoff Colvin

当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会因此变成废物吗?这本书解决了我内心长久以来对此的困惑。 答案是,不会。感谢上帝。

—Alan Murray

8、《美国悲剧》 西奥多·德莱塞 著

An American Tragedy, Theodore Dreiser

《美国悲剧》在一个商业类书籍的书单上出现看似是格格不入的。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性格懦弱的年轻人,他道德上的缺陷和幼稚的社会理想(此处有剧透)最终引导他精心策划了他怀孕女友的死亡(他是他女友所工作的衬衫厂的经理的丑闻更加雪上加霜 )。本书反英雄的主角克莱德·格里菲思还有着另一个毛病,也是职场里的通病,就是他想要不努力工作就能得到成功。

作者通过通俗化的情节戏剧化地呈现了具备野心却不具备成功所必备的性格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危险发生。虽然文学作品里这个主题很常见,但是我从来没有细想它对一个人职业生涯会有如此糟糕巨大的影响(如果你不想读一本800页的书来学习这样一课的话,可以去看1951年的电影 《郎心似铁》 ,这部电影由此书改编,并且只用花两个小时)。

——Matt Heimer

9、《詹姆斯·巴尔杰:美国最想抓捕并让其绳之以法的通缉要犯》 凯文·卡伦、谢丽·墨菲 著

Whitey Bulger: American’s Most Wanted Gangster and the Manhunt That Brought Him to Justice, Kevin Cullen and Shelley Murphy

如果你像我一样在波士顿地区长大,你一定会从小就听说詹姆斯·巴尔杰的传奇故事。但是无论是这其中呈现的他的整体形象还是杰克·尼科尔森在《无间道风云》中夸张表演出的形象都是浮于表面的。在看新上映的电影《黑色弥撒》之前,我想做些准备,但我没有选择电影的原著,而是去看这本由两个每日报道巴尔杰庭审的《波士顿环球报纸》的记者所写的书。

这本书描绘出的巴尔杰形象远远比传闻中的复杂。他所制造的混乱的背后有着不能想到的动机,比如在他早年的时候,被校车上关于废除波士顿学校的种族隔离的倡议所激发的愤怒。这本书改变了我心中巴尔杰的形象,并且让这个臭名昭著的罪犯更加吸引人。

——Daniel Roberts,作家

10、《你就这样被网暴了》 乔恩·罗森 著

So You’ve Been Publicly Shamed, Jon Ronson

这本书是乔恩·罗森关于网络羞辱文化的著名研究。他在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念,推特的倒下背后体现的民主特性有利于社会。他用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们对那些在互联网上犯错的人承认过错的渴望是有一丝奇怪的。它的意义在于其表明来自他人的尊重对于个人的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有研究表明对于罪犯来说,这点更是至关重要,而我之前并没有认识到。在这个容易触及底线的时代,我们需要时刻谨记这件事,特别是世界已经变得似乎更加容易动气。推特让我们拥有了表达赞同的权利,但是技术让我们压制恶言的同时,也可以把他们放大到恐怖的地步。

——Anne VanderMey

11、《准备下一段人生》 阿迪克斯·丽斯 著

Preparation for the Next Life, Atticus Lish

这本书是著名编辑Gordon Lish的儿子所写,虽然是他的首部作品,但有足够的理由名列所有人心中最佳书籍。这本书是关于一个信仰穆斯林的中国移民和她的男朋友——一名伊拉克战争退伍军人的故事。它不像一本小说,反倒像一本新闻纪实作品,无情地展现两位主人公没有选择余地的生活。女主角最后只能在皇后区的一家廉价的中国餐馆打工,薪资很低但是工作负担很重。而男主人公整日在街头闲逛,不停喝酒,让自己不断陷入危险的处境。

这本书之所以直触人心,让人感到无比沉重是缘于作者积累了丰富素材,并且其中一大部分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自身是一位海军陆战队的退伍老兵,他曾经在中国居住过,并且在快餐店和泡沫塑料厂等许多地方都打过工。作者在其官方简历中说最喜欢记者所写的书籍。这本书也是一部非虚构类的文学作品。它让我想起了纽约客曾经揭露的在美国中餐馆打工的移民的生活。但是这本书进行了10倍更加细致的描绘。无论你对美国的移民和老兵的艰难处境已有怎样的认识,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学到东西。

———Daniel Roberts

12、《数据与巨人:隐形战争——了解你、控制你》 布鲁斯·施奈尔 著

Data and Goliath: The Hidden Battles to Collect Your Data and Control Your World, Bruce Schneier (2015)

你可能听说过军工产业复合体。那么监视产业复合体呢?互联网公司正在用他们用户的数据盈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没有人比施奈尔更加深刻地指出高科技公司的商业利益和执法部门利益的不一致。

篇6:训练逻辑思维的书

古典 著

人生设计 思维误区 改正方法

梗概

本书共有九个章节,各章主题以安全感、兴趣、心智模式、成功学、职业规划 、走出受害、投资幸福、付诸实践、自我成长为关键词展开叙述。书中各部分都展示出了当今时代人们的主要思维误区,列举出了各色案例并提供了解决方案。本书旨在帮助人们“推倒束缚自我的思维之墙”,“开启一个幸福、高效的人生”。

精彩摘录

推荐语

于9月6日一阅完毕。当时写下的读后感如下:“真理、自我、优劣。有很多需要我去更正,去学习的地方。一个人是渐渐变好的。我所失去的,有它的意义;我所收获的,也有它的意义。这本书需要多读多想,多去体味。我记性不好,更需要反复去读、去体味。” 高考结束后,内心五味杂陈,每一眼望见的都是灰色。朋友推荐《当下的力量》以解除内心烦忧与疑惑。读了一会发现内容对于当时的我还说还太过深奥难懂,便放在了一边。偶然遇见《拆掉思维里的墙》,一口气读完,许许多多道理一一被揭开,才发现自己其实存在很多思维误区。因此推荐各位先读此书后读《当下》。

日子过去一年之久再读此书,很多道理都已经想通,有的仍是懵懵懂懂。真是应验了那句“记性不好”。但可贵的是切身体会到了一年的成长。此书一直是我的首推书单,原因之一是他能够纠正我的许多思维误区,使我更加理性。原因之二是每次阅读后都是对自身的一次反省,体味自我灵魂的成长,体会时间的流逝,使我更加感性。

篇7:逻辑思维训练

你的潜意识是否有想赔钱念头?

在市场中很容易看到自毁倾向的行为, 特别是在日内交易者之中。当价格在你的眼前到处跳舞的时候,它就紧紧的抓住了你。你开始感觉好像它正在戏弄你。

这就是你为什么必须非常非常小心的避免情绪化的交易。如果你热血沸腾,随时可能爆炸,那么你马上就会有一个市场中最糟糕最严重的经历了。

不要把情绪带到交易中。记得目前的交易是只是一系列漫长交易经历中的一个。牢记这一点,千万不要对任何一笔交易太投入。

你一定要把你自己当作一个专业的交易员。 在每个交易日的开始,在市场开盘之前,给自己留几分钟时间。闭上你的眼睛,在想象中观察市场,仿佛看到你的计算机屏幕上的即时图表,价格在上下地旋转...

看着自己进入交易。注意你感觉放松。你保持警觉,但是很平静,完全非情绪化。观察在你进入之后价格如何变动,它如何接近你的止损点。

你的交易赔钱了,注意你看到了你很多交易的场景,你是非情绪化的。完全地平静。你开始另外一笔交易。这一次赚钱了。再一次,你如释重负。这些都是交易的一部分。

需要练习,而且你一定要经常地这么做才能受益。任何时候你开始觉得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力都可以练习。

篇8:训练逻辑思维的书

一、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比较,训练数学语言。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也涉及一些数学概念。如果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些概念,他们就会表述不清,甚至会张冠李戴。这时,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比较题,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比如,在学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时,可以设计这样两组题目:

2+3=5 4+3=7 2+6=8

3+2=5 3+4=7 6+2=8

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这两组题目有什么规律,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够达到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为了巩固所得,可以让学生报数,把全班学生分为单数与双数,请一位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左边摆4根,右边摆2根,求一共有几根?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并要求单、双数的同学看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他们列出的算式刚好相反。教师问:“为什么你们(单数、双数学生)列出的算式不相同呢?”有的学生说:“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有的说……虽然同学们的说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而且说的语言很流畅,这说明他们已经理解概念了。这时我们可以追问:“类似的算式还有吗?学生抢着 回答 :5+3=3+5,7+6=6+7,3+4=4+3,2+2+2+1=l+2+2+2,5+2+3=3+2+5……”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通过观察,训练数学语言。

通过观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教材中的一幅鸭子图:学生能进行四种不同的叙述。第一种:“岸上有5只鸭子,从河堤又上来3只,岸上一共有几只鸭子?”第二种:“岸上有一批鸭子,有3只游到河里,岸上还剩5只,岸上原来有几只?”第三种:“共有8只鸭子,有3只在河里,岸上有几只?”第四种:“一共有8只鸭子,5只在岸上,河里有几只?”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这幅画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他们学习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学习平方公式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1)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算出26×24=?20l×199=?(2)计算并观察下列每组算式:4×6=?12×14=?11×2l=?(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通过这样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够得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也相应地得到训练和提高。

3.创设情景,训练数学语言。

对教材中《分与合》这一内容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看送蛋糕图,接着教师揭示图片。这时学生感知到每盘蛋糕的块数有相同和不相同两种情况。然后教师问:“第一、二组送了几块蛋糕?谁会列式 ?(1+2+3+4=10),第三、四大组共送上几块蛋糕?谁会列式?(3+3+3+3=12)。第一道式子中的加数相同吗?可以合成一个数吗?第二道式子的几个数相同吗?”可以合成一个数吗?学生回答:“第一道式子的几个加数不相同,可以合成一个数。第二道式子几个加数相同,可以合成一个数。”这过程是把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语言,再把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概念,然后通过分析、总结两道式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几个不相同的数可以合成一个数,几个相同的数也可以合成一个数。”

二、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所以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计算应用题这个基础。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直观演示法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如“全班43人,其中女学生20人,男学生有多少人?”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并复述题意,再回答问题:“全班43人包括哪两部分?”学生:“包括女生和男生两部分。”老师问:“已经知道了哪个部分的学生数?”学生答:“女生。”老师再问:“题目要求我们计算的是哪个部分的学生数?”学生答:“男生。”又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每盒有6个乒乓球,3盒有多少个乒乓球?”读题后分析条件与所求的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引导学生这样思考:一条线段表示一盒,3盒就该画三条线段,每盒有6个乒乓球在第一条线段上画6个圆圈。其他两条线段上分别画几个圆圈?接着要求学生口头叙述思路,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篇9:加强思维训练 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训练方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离不开思维,离开了思维,数学便失去了意义。所以,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两点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知识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鼓励学生在解题时找出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别具一格的解题思路。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最重要的莫过于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1.一题多解。一题多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剖析数量关系时,用不同的知识进行纵横沟通,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会更加开阔,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

比如,教学六年级的一道几何题:如下图,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分析1:由图我们可以得知此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锐角都是45°,所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减去三个扇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1列式:

分析2:由图我们可以得知三个空白的扇形恰好拼成180°的扇形,所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圆形角是180°的扇形面积,就可以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2列式:

分析3:同分析2一样,圆形角是180°的扇形面积正好是半圆的面积,用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半圆的面积,即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3列式:

(10×2)×(10×2)÷2-3.14×10×10÷2

比较以上三种解法,第二种解法优于第一种,第三种解法的思路最灵活,运算也最简便,所以这三种解法中第三种最好。

2.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应用题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往往在练习课、复习课和思维训练课上使用,可以利用题目中条件和问题的改换,使知识向纵向与横向延伸,使基本题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从而让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搏击于知识的大海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比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条件:梨子25个,苹果20个。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几个些问题。大家一般会提出以下四个问题:①梨子是苹果的多少倍?②苹果是梨子的几分之几?③梨子比苹果多几分之几?④苹果比梨子少几分之几?

拓展开来,教师将25个梨子用红笔圈起来作为问题,把苹果与上述提出的四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条件,这样就能形成四个新的问题。如果再把20个苹果圈起来,将上述四题的结果与梨子作为条件,这样就再次形成四个新的问题。

通过一题多变,我们就将梨子与苹果两个基本条件先后组成了十二道基本应用题,这十二道应用题清楚地揭示了分数乘法与除法应用题的转化关系。假如我们再进一步把梨子与苹果的个数和作为标准量时,变化出来的题目就会更多。这些例子只是横向上的一题多变。如果我们在一道基本题的基础上,再附加些条件或者引申问题,那就会形成纵向上的一题多变。这种训练方法,无疑能防止学生思维呆板,使他们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值得强调的是,运用一题多变有两点需要注意:(1)我们应该把一题多变当作促进学生灵活思维的手段,不能看作是目的,不要为了多变而多变,更不要变得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训练,做到适可而止;(2)我们在训练学生一题多变时,弄清学生是否明确而清晰地掌握了基本数量关系和“量”与“率”的对应关系,因为这一点是一题多变的基础。如果这一点不能掌握,就匆忙起步,仓促地多变,就会适得其反——引起部分学生思维的混乱。

二、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中能够自觉地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思维习惯或以往的思维成果,在事物的各种巨大差异之间建立一“中介”,进而突破经验思维束缚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不仅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更主要的是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成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最重要的是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并在多种结构比较中选择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而又超乎寻常的新构思。

比如,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时,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用12根火柴摆出相等的6个正方形,你有这个能力吗?”我先让小组长将准备好的火柴一一发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习惯思路在桌面上摆弄,10分钟过后,我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检查,结果无一人能达到题目要求。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你们学过正方体吗?它有什么特征?”学生齐声回答:“12条棱的长度相等,六个面的面积相等。”这一问,学生的思路打开了,问题解决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噢——”的感叹。

又如,十一册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甲、乙两人沿着400米的圆形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分钟跑280米,乙每分钟跑240米。经过多少分钟甲追上乙?”对这个问题,学生很难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因为在以往的应用题中都是甲、乙双方,不在同一个起点出发的追击问题,突然出现了在同一起点出发,学生不知如何解答。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甲追上乙,就是甲要比乙多跑一圈,即甲比乙多跑400米。因為改变了思维角度,学生就能轻松地解题了:400÷(280—240)。

如此的求异思维训练,摆脱了常规思维的支配,打破了常规思维的定势,引导学生从新的思维角度思考问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使学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不仅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的“形而上”,而且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所升华。

篇10:逻辑思维训练

一个人在朋友家吃饭,问朋友这餐吃的是什么肉?朋友说是企鹅肉,他不信,朋友于是带他去厨房,发现朋友家确实有死企鹅。他立刻跑去另一个朋友家,杀死那个朋友,然后回到自己家,抱着他妻子的遗相自杀了。

为什么?

第二个故事: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邻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

为什么?

第三个故事:水草

有个男的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的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头的在钓鱼,可那老头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头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头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的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

为什么?

第四个故事:葬礼的故事

有母亲和三个女儿一起生活,母亲死了,三姐妹去参加葬礼,三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pp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但是葬礼后那个男子就不见了,后来大姐不幸去世,在葬礼上三妹又遇见了那个男人,但葬礼后又消失了。三妹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后来过了一个月,三妹把二姐杀了。

问为什么?

第五个故事:半根火柴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落着几个行李箱子,死者赤身裸体,四周沙地上没有任何脚印和痕迹。这个人手里紧紧地抓着半根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第六个故事:满地木屑

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瞎子侏儒比另一个侏儒矮,马戏团只需要一个侏儒,马戏团里的侏儒当然是越矮越好了.两个侏儒决定比谁的个子矮,个子高的就去自杀可是,在约定比个子的前一天,瞎子侏儒也就是那个矮的侏儒已经在家里自杀死了.在他的家里只发现木头做的家具和满地的木屑.问他为什么自杀?

第七个故事:夜半敲门

一个人住在山顶的小屋里,半夜听见有敲门的,他打开门却没有人,于是去睡了,等了一会又有敲门声,去开门,还是没人,如是者几次。第二天,有人在山脚下发现死尸一具,警察来把山顶的那人带走了。

为什么?

答案:

一:几年前,那个人带着他妻子和一个朋友去南极旅游,遇海难漂到一个冰岛上,所有的食物全部吃完了,差不多快饿死了。朋友和他妻子出去找东西,带回了烤好的企鹅肉,朋友说他妻子在抓企鹅时遇害了。他们吃了肉以后恢复了体力,没有死在南极。现在他吃到真的企鹅肉,知道那时候朋友给他吃的不是企鹅肉,是他妻子的肉。是他朋友为了活命杀死了他妻子。于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好的朋友也会为了生存背叛你。二:这个人从小有眼疾,看不见东西,他刚去医生那里用所有积蓄治好了眼疾。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隧道,一下子眼前一黑,以为自己又瞎掉了,经受不住打击,所以就绝望地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素质不好的人过隧道,应该带手电。

三:几年前,他女友在这里不慎落水,他跳到水里找女友的时候,自己的腿被一些东西缠住了。就拼命的蹬,总算挣脱了那些东西。他以为那是水草。现在他终于明白,那是女友的头发。

这个故事告诉女孩子们:和男朋友去河边散步的时候,不要留长发

四:因为那男人只有在她们家族的葬礼上才出现,妹妹想再见到那个男人,只能是家里再死一个人举行葬礼,所以她就制造了又一次的葬礼,妹妹就可以见到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长的帅的人,不应该去参加别人的葬礼。

五:几个人乘热气球旅行,路过沙漠,气球漏气,很危险.大家把行李全都扔下去了,还不行.只好扔下去一个人,大家决定拿几根火柴决定.谁抽到半根的把谁丢下去.这个可怜的家伙抽到了那根短火柴,事情就是这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乘热气球的时候,应该在口袋里准备一根长的火柴,以备不测。

六:因为另一个侏儒把矮个侏儒家里的所有家具的脚都剧了一截。矮个侏儒看不见,一摸家具都突然矮了许多,以为自己长高了,觉得失去了竞争优势,从此生计无处着落。从今往后,他的演出再也上不了票房排行榜,他再也当不上嘎那最佳男主角,大伙儿看了他的演出不再兴奋的歇斯底里的大叫;他好绝望,于是就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认为你最近工作效率比别人高,进度比别人快的时候,要搞清楚同事是不是出去吃烤羊腿、看烟花大会去了。

七:因为他的门开在悬崖边,门是向外开的,那个人好不容易爬上来,他一开门,那个人就被推下去了。如此几次而亡。

上一篇:三月二十日晚酌,三月二十日晚酌陆游,三月二十日晚酌的意思,三月二十日晚酌下一篇:我的记忆里曾经有你高中作文